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2024-07-31

信息管理计划统计(12篇)

1.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篇一

文秘与行政管理制度实例

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实例

一、总则

1.为加强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和及时性,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此制度。

2.企业实行班组统计、车间统计和企业统计三级结合的统计制度,并按部门归类不同,分别予以统计汇总。

3.企业的统计工作由企业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企业的统计工作。

4.企业各部门根据计划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本部门业务统计需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必须稳定,不可随便调换调动。

二、统计管理与人员分工

1.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和企业相关部门颁发的报表,按报表内容,确定相应责任部门进行编制。报表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时,由责任部门自行沟通协商编制。

2.企业内部因需求填制报表时,需经总经理审查同意,定为正式统计报表,分发到各部门执行;未经总经理审查批准的报表,各部门有权拒绝填写。

3.统计报表由计划管理部门统一保管、印刷、发放、收回。填好上交后的统计报表,填制部门发现错误时,可直接与计划管理部门沟通修改,不必重新填写申报。

4.经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后的本部门统计报表,各下级部门应相互传阅。各主管部门上报报表时,必须认真审查,签字后方可上报。

5.需上报给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的统计报表,需经总经理签字后报送,并且还应留有备份备档。

6.各部门进行统计工作时,必须严格的按照统计制度流程进行,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或拒报。

7.各级部门领导必须严格的重视统计工作,各部门统计工作出现差错,部门相关行政领导承担连带责任。

三、统计资料的管理/

31.各部门对外提供、公布的统计资料或数据,各部门领导所需要的统计数据,应由部门统计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统计资料提供,不得乱用、伪造统计数据或统计资料。

2.各部门、各车间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计划管理部门人员安排专门人员统一管理。各种统计资料不得损坏和遗失,对于确实无保管价值的资料,应呈请领导核准后,方可销毁。

3.管理人员应将统计资料以卡片台帐形式,按时间、项目进行整理分类,以便查阅使用。

4.企业内部各部门如需查阅统计资料,应经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持批准证到计划管理部门查询。

5.企业外部单位需查询企业统计资料时,必须持有上级主管部门或统计局介绍信,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接洽提供。

6.属于企业机密的统计资料,相关人员必须严格的保密,严防丢失;管理人员在提供统计信息时,应按照企业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统计错误的订正

1.统计资料发生错误,如当天发现,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查询修改或自行修改并注明;如次日发现,应在修改后的报表上详细说明。

2.统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填写《统计数字订正单》,予以修正;同时将《统计数字订正单》贴在原报表上,以防日后查阅时误用。

五、统计工作的交接

1.统计岗位和统计人员原则上必须保证其稳定性,专人专职,不可随便或经常换人换岗。除非因特殊情况,统计人员才可调换工作。

2.统计人员调换工作,必须做好交接工作。统计人员调换岗位前,须在1周之内,培训接替人员,使其能独立的工作;必须将经办工作情况全面向接替人交代清楚;必须将手头上或实际工作中的所有的统计资料与统计工具列出清单并移交。

3.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统计工具主要包括计算机、绘图仪、书刊等。

4.统计人员在交接工作未办妥前,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得因工作调换或交接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3六、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1.统计报表必须附有文字说明和统计报告,未附有文字说明和统计报告的报表不是正式的统计报表,不能备案存档。

2.文字说明是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后果的,它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

3.分析报告是以检查计划为重心,测定计划完成程度,分析计划完成或未能完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分析报告使文字说明更加的深化和详细。

七、统计工作的考核

1.为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统计的准确性,企业将对统计人员的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之中,每月一次,考核成绩与薪水相挂钩;同时,企业每年7月和12月将对统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比,奖优罚劣。

2.考核的具体标准为:

(1)考核采用倒扣分制,每月初每一个统计人员的标准分数为100分。

(2)扣分情况有:

①错报、虚报、漏报、迟报、瞒报或拒报一次,扣5分;超过三次者,每次扣10分;

②未按企业要求统计的或统计形式不规范的,扣8分;

③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未附文字说明或统计报告的,扣10分。

(3)加分情况有:

①根据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加分,每篇最高加15分;

②统计分析准确程度高的,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的,每篇最高加20分。

3.统计评比由企业计划管理部门负责进行,具体内容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评比结果与年终奖金挂钩。/ 3

2.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篇二

1 目前医院统计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1.1 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当一部分医院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舍不得人、财、物的投入,更谈不上纳入重点建设范畴。医院的统计工作仅仅是为应付上级的统计报表上报,即使单独设立信息科,也仅仅是为了在医院等级评审中不缺项,信息科的职能根本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作用。

1.2 目前统计指标体系不能满足科研及决策的需要

我们的目标是在有限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用适量的卫生资源,提供高效、优质的卫生服务,确保人民健康,力争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医院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医院卫生服务和人民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从目前医院统计指标体系来看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①门诊疾病分类指标体系未建立,对门诊疾病谱难以掌握,不利于门诊专家的设置和发展。②随着近年来社区健康服务的兴起,较大工作量的社区健康服务在医院统计指标中(GYT)未能得到体现。③现有的医技工作量报表中体现不出新的医疗仪器的使用效益。

1.3 人员编制不足,素质偏低,阻碍了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发展

一方面卫生统计队伍素质不高,普通存在专业水平低下的现象,一部分统计人员甚至从未接受过统计专业的培训,对于统计工作获得的大量数据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因而不能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出较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道。另一方面统计工作人员编制不足,不少医院的统计员身兼数职,这就决定了目前的统计工作以报表为轴心转。

1.4 医院统计的计算机自动化应用档次较低,并因为缺乏有效管理,造成资源浪费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卫生统计信息应用软件的开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竞争机制,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科学指导和相对统一的标准要求,同时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保护利益的验收标准和监督系统,使各医院各自为政、各持已见、各搞一套、盲目开发,甚至有些开发系统和网络难以应用或应用不便,或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应用软件配套不上、衔接不到期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2 医院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2.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当今,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已成为卫生事业进入信息化运动行列、信息化决策和信息化管理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基层医院的领导,要以服从、服务于知识经济的高度来认识卫生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为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发展、不断开创卫生工作的新局面服务。

2.2 领会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医院统计工作改革的指向,结合具体情况建立自已的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实用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医院统计要重点反映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的内部结构,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要体现医院资源优化及合理配置,为决策管理和科研提供统计依据。

2.3 进一步确定医院统计机构的人员的地位

医院统计的业务性质是对全院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实行汇总、组织、指导、协调的监督的综合职能。传统的医院统计造成各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彼此孤立,无法达到有效的信息共享,至使出现数据冗余、操作重复和数据利用低下,以及统计口径和内容不一致。卫生部规定综合性的数据应汇总到各级统计信息部件,医院统计部门是掌握医院各种数据的主体,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起着量化评价的作用,及时提供各数据,使各级领导对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和指导工作。因此,没有一个健全的医院统计机构是不可能完成这类工作的。医院统计机构的级别不能低,低级别的医院统计机构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就谈不上有权威性,科室负责人就不够格参加有关院内会计,就谈不上统计工作如何做好领导的参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信息专业队伍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培养高素质的医院统计人才

搞好医院统计工作一靠法制,二靠科技,归根到底靠人才。医院统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在医学院校培养,另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多阶段、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职业培训,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满足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由卫生部门牵头,加强各医院统计工作人员的进修、交流、协作,做到各单位统计数据、统计经验共享。

2.5 医院主管领导应依据《统计法》和其他相关的行业条例来管理医院统计工作,高度重视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在医院统计工作人员的支持下,有效地建立信息定期反馈制度,把信息数据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到决策管理上来,促进医院的具体工作和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正确对待不及格的指标,不要围绕“利益”在数论字上做文章,防止“拿来主义”思想的滋生。

3.电力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篇三

关键词: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导入;数据查询;数据库

0引言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电力公司,电力行业协会和发电公司都要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统计信息部报送和电力相关的数据,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则根据基本的检验规则及汇总规范对报送来的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和分析,最后编造成册备案。电力公司等部门主要使用的报送方式是电子邮件,个别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地区(如新疆自治区)采取传真的方式,快报和个别数据的校对和调整则使用电话。中电联各专业的统计人员要用EXCEL对电力公司等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排错、排重、汇总,编制报表。

1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工作业务流程

中电联统计信息部的工作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①各部门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统计部上报原始的Excel数据文件。②统计人员根据上报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包括格式校验和数据汇总)。③整理完毕之后再进行数据的核准,校验和修改。④数据校验以后再发布到网页上、或打印成为纸张、或导出相的Excel报表、或印刷成相应的文件。由于是全国大规模的报送,报送方式多样,所以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报表格式不统一,数据量大,缺乏校验手段等。因此整个过程操作非常繁琐,效率低并且容易出错。

为了提高统计效率,确保统计信息质量,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专业的情况,迫切需要有一套全面、有效的电力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全国供用电专业泼电专业、电源投资和电网投资专业和电建专业数据的报送、汇总、查询和统计工作。2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要求开发电力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主要是:能及时掌握供用电,发电,和电源投资及电网投资四个专业的情况,工作做到井然有序,用最短的时间保证统计工作连续进行;帮助各专业统计人员做好日常数据处理工作,减少检查数据、核对数据、整理数据的重复劳动;消除各专业数据换个人“占有”的现象,使全体统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数据资料,提高统计技术水平以及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电力统计管理信系统的开发要满足以下要求:①简易的操作界面、人性化的操作流程。能方便地将EXCEL文件导入到数据库服务器,并可以方便地将错误数据分辨出来,以便进行修改。②提供以报表为核心的查询统计,分析汇总一体化的管理过程。③用户可以在Ⅲ里查看报表信息,也可以将数据以Excel文件形式导出。④快速生成报表,提供丰富的报表打印和自定义报表功能。⑤系统功能分配灵活,不同角色使用不同权限的功能,安全性好。⑥采用B/s结构和丰富的在线帮助、自动安装功能,易于用户操作,便于管理和维护。

3系统的总体设计

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如图2所示的系统总体架构图中。电力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要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任务:①客户端要实现数据的导入、检索、查询、组合查询、对比查询等功能。②以Web浏览器的方式进行数据汇总发布,在所有中电联的内部网络都可以浏览查看。

3.2设计内容

本系统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设计方式,C/S(Cent/Sever)部分主要实现四个专业(电源专业、电网专业、供用电专业电专业)的ExceI,DBF文件数据导入,数据的排错、排重、检验、自动识别、自动换算、查询、基础数据的维护等功能;B/S(Browse/Server)部分主要实现各专业所需的报表汇总,方便用户在任何机器上浏览汇总发布数据。

系统分为五个大模块:①系统管理模块:权限管理,参数维护,日志管理;②供用电专业:③发电专业:④电源投资;⑤电网投资。

3.2.1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

系统管理模块是系统运行与使用的基础模块,涉及到系统使用前的准备与系统使用时的维护等。

(1)权限管理实现了给不同的用户分配相应权限的功能。它提供系统权限设定、部门人员的维护、组权限及人员权限的分配;保证系统的用户的合法性、安全性及数据库安全性。图3和图4分别是权限管理模块整体流程图和功能分解图。

权限管理功能分解图说明:

用户定义将用户分为固定的三个工作组(分别为开发用户组、超级用户组、普通用户组),分别实行各组下的权限和功能,如:增加、删除、修改用户及口令等。开发用户组的用户具有超级管理员的权限,超级用户组的用户具有超级用户组的权限。普通用户组需要分配相应的权限。

用户组定义定文定义各专业及领导可能出现的各用户组情况,并可以对工作组进行删除、修改。

部门维护增加、删除、修改各级部门,并可以分配其部门的组。

用户分配将用户分配到各部门的相应组下面,其权限就具有此组级的权限。

权限分配分配各组的权限或用户的权限。

功能模块维护用户任意选择图片。并定义各功能模块的优先级。

(2)参数维护模块可以进行参数的查询、打印。本模块集成了所有系统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区、省份、城市、上报单位、能源类型、项目指标代码等等。该模块涉及到系统所运行的必要基础数据,必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否则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3)日志管理主要是记录系统所出现的前后台错误信息与客户端操作人员的所有操作信息。①日志管理:可以删除清空日志信息。②日志查看:仅可以查看错误日志信息与操作日志信息。

3.2.2电网投费等四个专土的设计

供用电专业,发电专业,电源投资专业,电网投资专业的模块功能差不多,我们选取电网投资专业为例进行说明。图5和图6分别是电源投资专业的整体流程图和功能分解图。

功能分解图说明:①报表导入:将中电联制定的标准格式的报表数据导入到应用系统中,同时进行数据的校核、计算。②报表查询:按照各上报单位及时间查询相应的原始数据。③按单位查看项目:根据所属单位查询相应项目的详细信息。④上报单位维护:对上报单位进行增加、删除、修改。⑤电网指标维护:对电网投资专业导入的指标代码进行维护。⑥基本建设项目查询:查询220千伏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详细情况。⑦报表组合查询:对月报、年报的指标可以分省份、单位,可选择性地组合查询。

4系统主界面的设计

程序界面设计应遵循友好性、交互性、易用性原则,在不牺牲功能的前提下,界面布局尽量合理美观,使用资源尽量达到最小、最合理化,运行速度最快,用户能最方便地使用,即达到功能和界面的完美结合。为了界面上能尽可能多地显示信息和反映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及层次感,本系统采用现在

比较流行的一树多视图的结构,左视图为功能列表,右视图显示对应功能的界面。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两种显示界面。一种是传统的资源管理器的显示方式,一种是采取图标、feHt的显示方式。这些方式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界面个性化与人性化。使操作直观明了。系统其它各部分的界面风格也遵循界面友好美观的原则,保持统一,并提供用的快捷操作键;操作方法符合日常习惯。前台大量的输入操作尽可能让用户在小健盘上完成。系统不仅提供了规范、准确、中文的帮助,而且对不规范操作或误操作具有较强的容错性,能够及时反馈各种准确的、统一规范的冲文的提示和警告信息,并可以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

5数据库和开发工具的选择和设计

数据库设计遵守了第二范式与第三范式的基本要求。

数据库的选择需要结合数据量和数据的保密性,从性能、稳定性、安全性、易用性与系统兼容性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考虑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的桌面计算机配备情况良好,相关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比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因此在充分满足现有需要的情况下,应该认真考虑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流行的数据库平台主要有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和Sybse。Microsoft SQL Server的并行实施和共存模型并不成熟,很难处理较多的用户数,安全性一般。Sybase的不足主要在于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对使用者进行专门的培训。Oracle9i的并行处理体系结构能够支持大量并发用户,而且可以管理不同类型的用户,性能和安全稳定性都很高,因此我们采用了Oracle9i。

C/S部分开发工具采用PowerBuilder。由于它是完全按照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的,采用了面向对象和可视化技术,提供可视化的应用开发环境,因此利用PowerBuilder,可以方便快捷地开发出应用程序。B/S部分用炎鼎报表工具(Max@XAnalyser)绘制报表。Max@X Analyser包含了一套功能强大且简单易用的专业Web报表工具,除了解决传统工具已经涵盖的B/S架构报表制作、预览、打印及导出文件等方面外,在复杂报表的设计处理、特殊样式的扩展、海量数据的快速响应等方面,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性能。

6结束语

4.卫生信息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篇四

一、为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卫生监督信息的作用,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依据《全国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规定》、《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管理范围系指中国公共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其国家统计局批准实施的相关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

2011年1月1日起通过网络上报信息,实现卫生监督个案信息的实时报告。

三、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工作由卫生监督机构承担。

四、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业务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专业范围内的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工作。

五、各科室应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信息统计资料的管理制度,推广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卫生监督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卫生监督统计报告质量和服务能力。各业务科室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登记表、台帐和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确保统计数字数出有据,准确无误。

六、卫生监督信息网报实行一级审核,审核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

5.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篇五

用户信息统计管理系统设计需求报告

1.项目背景近两年来台有线电视项目进行了包括设备更新、新机房搭建等基础改造。伴随在项目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各种智能机顶盒以及cable modem在使用当中遇到的问题是在与用户沟通解决和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的类型。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9层客服人员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为了使客服人员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快捷准确并做到对处理问题的过程记录详实。特设计《用户信息统计管理系统》,通过对台内用户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在客服人员接听电话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实时显示在电脑中,把客服人员从繁重的文字记录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6.卫生服务站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条 为促使本市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充分发挥卫生统计信息在卫生管理与决策中的信息、咨询与监督作用,更好地为本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X经济特区统计条例》及《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依法采集卫生资源投入、分配与选用、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益、居民健康水平等统计数据,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

第三条 市、区卫生局和各卫生事业单位应根据《统计法》的有关规定,重视和加强统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充实统计信息人员,提高统计信息人员的素质。统计信息人员按《统计法》行使卫生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任何侵犯。

第四条 市、区卫生局在开展统计信息工作中应与国家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信息中心和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密切配合,并在业务上接受其指导。

第五条 各区卫生局和各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制度实施卫生统计信息管理工作,并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统计信息工作管理制度和统计信息人员岗位职责。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市卫生局规划财务处为全市卫生统计信息职能主管部门,市医学信息中心为全市卫生统计信息业务指导部门,均应配备专职统计信息管理人员;区卫生局根据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确定主管部门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管理人员。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信息组织按下列原则设置:

(一)各级各类医院设立统计信息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

(二)其他卫生机构根据本单位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配备适当的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均按属地化管理,及时按规定与各区卫生局建立业务关系,接受业务指导。

第三章 人员配置

第八条 医院的统计信息人员按以下标准配备:

1、300张床位以下2-3人;

2、300-500张床位3-4人;

3、500-800张床位4-5人;

4、800张床位以上5人以上;

上述人员配备仅指专职统计人员,不包括病案管理人员。

第九条 市、区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或补充专职卫生统计人员,原则上应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考核录用。所有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必须按《X经济特区统计条例》的要求,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并按时参加年审。对已经在岗的.统计人员尚未领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者,由单位督促其在限期内培训合格方可继续在岗工作。

第十条 市、区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卫生统计信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统计信息人员的业务水平。统计信息人员继续教育参照国家人事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的《统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X市卫生局印发的《X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 市、区卫生局统计信息工作职责:

(一)负责制定本市、区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制度和发展规划,执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任务,指导本市、区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对本市、区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负责本市、区卫生统计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并按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统计管理部门。

(三)负责公布本市、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统一管理、提供卫生统计信息资料,统计咨询。

(四)做好卫生统计信息年鉴。

(五)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科学研究,编写卫生统计信息综合分析年报。

(六)组织卫生统计信息培训、交流活动,并负责开展本市、区卫生统计信息的对外交流。

(七)建立和完善本市、区卫生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并对此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

(八)协调与卫生统计信息有关的学会活动。

(九)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二条 市医学信息中心统计工作职责:

(一)协助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对本市、区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协助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收集、审核、汇总本市、区卫生统计报表,并按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统计管理部门。

(三)协助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开展本市、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的公布工作,并在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提供卫生统计信息资料的查询和统计咨询服务。

(四)协助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完成卫生统计信息年鉴的编辑和发行。

(五)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科学研究,协助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编写卫生统计信息综合分析年报。

(六)协助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组织卫生统计信息培训、交流活动,并在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本市、区卫生统计信息的对外交流。

(七)在市卫生局统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本市、区卫生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并对此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

(八)协调与卫生统计信息有关的学会活动。

(九)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统计信息工作职责:

(一)根据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统计信息工作制度和发展规划。

(二)严格执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按时完成各类卫生统计报表和统计调查任务,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三)做好原始记录、台帐、报表等统计资料的保管工作,及时备份电脑数据。

(四)做好年度卫生统计资料汇编。

(五)对本单位的计划执行、业务开展和管理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或专题统计分析,实行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六)做好统计咨询和信息反馈工作,准确、及时地为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

(七)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创办统计橱窗、统计简报等方式丰富统计工作的.内容,增强统计工作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八)积极参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统计信息的网络化和规范化建设。

(九)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十)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五章 卫生统计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

第十四条 市、区卫生局管辖范围内的地方卫生统计报表,必须由当地卫生局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审核,经地方卫生局批准颁发,并报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范围超出市、区卫生局管辖范围的地方卫生统计报表,须由当地卫生局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审核,经当地卫生局批准报同级政府统计机构批准后颁发。

第十五条 由市、区卫生局制定,经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备案或批准的卫生统计报表,必须在表的右上角标明表号、制表机关名称、备案或批准机关名称、备案或批准文号。卫生统计信息机构或统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调查程序、上报日期和有关规定执行统计调查任务,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第十六条 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统计报表制度》是全国统一的卫生统计标准,市、区卫生局可在严格执行《全国卫生统计报表制度》的前提下,制定补充性的地方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卫生统计报表制度未经制定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

第十七条 市属卫生事业单位和各区卫生局须上报的各类卫生统计报表及时限要求:

(一)每月15日前须报送上月如下报表:

1.医院工作报表(门诊部分);

2.医院工作报表(医技科室);

3.医院工作报表(住院部分);

4.医院各科(区)经济收入报表;

5.医院收支情况及经济效益分析表;

6.广东省部分病种住院医疗费报表;

7.广东省医院出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

8.广东省医院出院病人疾病分类及年龄构成(合计);

9.广东省医院出院病人疾病分类及年龄构成(男);

10.广东省医院出院病人疾病分类及年龄构成(女);

11.单病种报表;

12.医院住院病人手术分类报表。

13.病案首页原始数据。

(二)季报、半年报与末月报一起报送,年报于次年1月20日前报送,每年1月20前还须报送如下报表:

1. 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卫统1表),同时报送纸质资料并加盖单位公章;

2. 医疗机构运营情况调查表(卫统4表),同时报送纸质资料并加盖单位公章;

3. 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查表(卫统6表,由区卫生局报送);

4. XX县基本情况(卫统6表附表,由区卫生局报送)

(三)3月20日前须报送如下报表:

1. 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调查表(卫统2表);

7.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篇七

淄博市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 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232 m3, 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合理有效地管理水资源, 必须实行计划用水管理。计划用水管理是实现用水总量控制与节水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突破口。当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新形势对计划用水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必须使计划用水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由“分散的条块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

为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质量, 2009年, 淄博市开发了淄博城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统一规划”的原则, 遵循“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先进性、预见性和可扩充性”的原则[2], 充分结合淄博市具体管理业务信息化需求开发设计, 可为节水管理工作提供全面信息化支撑。

信息管理系统采用B/S和C/S模式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分市级、区县、企业用户端三级管理使用平台, 较好实现了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实现了非居民生活用水户用水计划的编制、下达、调整、考核, 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的自动产生, 对取用水户基本和水量等信息的综合管理, 以及信息的发布、查询、统计及打印功能。

1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1.1 实现基础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计划用水户基本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 包含名称、法人代表、所属行业, 以及企业规模、运营情况等。同时可以按照行业及企业规模等分类进行区域内归类查询, 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支持。

1.2 实现数据共享

淄博市计划用水管理实行“年计划”、“季考核”、“月抄表”制度。计划用水户的用水量信息均通过该系统统一录入、存储、查询。信息管理系统设置了以下2套数据录入方式:1) 各区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按月将计划用水户的缴费水量录入信息系统, 实现市区两级的数据信息共享, 录入的水量作为计划用水编制、考核的基础数据;2) 计划用水户自行登录系统, 填写“淄博市计划用水月报表”, 将月用水量, 按用途和水源分类填写, 系统自动计算水的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用水定额等相关指标。2套数据相互监督, 实现市、区、计划用水户三级管理平台的数据共享。

1.3 合理编制用水计划

按照“优先利用客水, 合理利用地表水, 控制开采地下水, 积极利用雨洪水, 推广使用再生水, 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的原则[3], 根据全淄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按照丰、枯年变化的预测, 省厅下达的用水总量指标, 遵循用水计划指标应小于取水许可水量, 区域的取水许可量应小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原则, 每年10月着手编制下一年度用水计划。

以计划用水户近3 a的实际用水量作为基础数据, 采用水量加权法 (各年份水量权重分别为5%, 1 0%, 8 5%) , 确定用水计划的基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编制计划的总原则进行调整, 作为计划用水户的年度用水计划指标。此时, 当年第4季度的用水量尚未录入系统, 可采取复制本年度第3季度或者上年度第4季度水量的方法, 以完整全年的用水数据。复制水量、参数确定及编制计算工作均通过“淄博城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实现。

按照用水计划的编制原则, 编制过程中对于3 a水量相差较大的企业, 视情况选择基础数据, 调整年度权重, 制定年度用水计划指标;未按规定开展水平衡测试、拒不服从管理及用水效率低的单位, 在确定的用水计划基数的基础上下调计划指标。

当制定的用水计划指标值超出用水户的取水许可量时, 节水信息系统自动报警, 系统自动以该用水户的取水许可量作为该用水户的年度计划用水指标。

全部用水计划编制完成后, 淄博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征求各区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及各用水大户的意见, 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对编制的用水计划进行修订, 最终确定全市用水计划指标, 完成编制工作。

1.4 及时下达用水计划

年度用水计划编制完成后, 每年12月31日前, 由淄博市水利与渔业局正式下发, 通过节水信息系统发布年度用水计划至各计划用水户终端。各计划用水户根据各自生产经营情况, 按照下达的水源和水量将年度用水计划指标分配至月份, 并作为计划考核的依据。同时, 将分配水量录入节水信息系统, 系统自动审核分配水量是否按既定水源与水量分配, 审核合格的, 作为季度考核依据;审核不合格的, 予以驳回, 重新上报。逾期不分配的, 系统自动平均分配至月份作为季度考核依据。

1.5 严格调整用水计划

用水计划指标下达以后, 非居民生活用水户不得擅自增加用水量, 因新建、改建、扩建, 以及增加产量、用水人口, 或用水性质发生改变等需要增加用水计划指标时, 可向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交增加用水计划申请, 市级水资源管理部门现场勘察核定批复后予以增加。

批复后的增加用水计划指标按水源、总量及批复时间分配至相应月份, 系统自动将增加的用水计划指标与原有的年度用水计划指标合并, 作为季度考核的依据。

1.6 严格考核用水计划

计划用水考核按照《淄博市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 对超计划用水的部分收取加价水资源费。淄博市按季度分水源对用水计划进行考核, 超计划用水的统计均通过系统自动实现。淄博市用水计划书及各区县录入的计划用水户的实际水量作为超计划用水考核的依据, 每季度系统自动统计全市所有超计划用水信息, 根据系统的信息汇总, 市级下发超计划用水考核情况的通报。各超计划用水户收到告知书后,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回执”, 陈述超计划用水理由, 并通过节水信息系统提交“回执”, 市区两级管理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可直接查看企业回执。区县通过系统提交处理意见, 市级直接通过系统查看区县处理意见, 做出是否进行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的处罚决定, 由市水利与渔业局以正式文件下发处罚决定。通过“淄博城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发布“淄博市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资源费缴款通知单”, 按水资源费的收费渠道收取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资源费。

1.7 进行信息查询

各级使用平台均可进行相应层面的信息查询。计划用水户终端可查询随意时间段的用水量、超计划用水考核情况及相应涉水指标, 并进行统计分析;市区两级管理层可按行业、规模及用水量进行归类查询, 可按照季度进行超计划用水相关信息的查询, 可进行随意时间段的区域用水总量的查询等。

2 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2.1 时效性

计划用水管理的一大特点是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数据的实时更新是管理的重点。系统中所有数据及管理基础信息, 均为实时最新数据, 市级定期对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进行检查分析,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分析修改, 确保了数据的时效性, 为计划用水管理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2.2 严肃性

信息系统的数据是计划用水管理的基础数据, 各计划用水户及区县管理数据一经上报, 均不得修改, 如需修改, 必须提供证明材料, 经市级审核后才可修改, 保证了上报数据的严肃性、准确性。

2.3 标准性

采用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确保了表格的格式化, 标准的统一化, 管理的同步化。对各类信息进行规范, 可保证信息实时准确的共享和交流。

2.4 预警性

用水计划需要在取水许可水量范围内制定, 当制定的用水计划超出取水许可水量时, 系统自动报警, 以取水许可的水量作为企业的计划量, 提高了计划制定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制定计划超出取水许可水量的错误。

2.5 易操作性

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简单, 目前全市从事节水管理的所有人员都能熟练运用信息系统, 极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3 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支持与推动计划用水管理的有力工具, 通过信息化手段, 实现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 信息处理的智能化[4], 信息管理的精准化, 管理流程的规范化, 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有效提升了计划用水的管理水平。

3.1 节省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用水计划的编制计算、计划书分配是否合理等大量计算功能都由信息系统实现, 节省了人力, 减轻了工作强度, 避免了人为错误的发生, 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事务性工作的减少, 可以提供更多时间用于研究细化管理工作, 延伸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提升管理水平。

3.2 标准统一, 规范计划管理

信息系统能为数据的处理提供更加明确统一的尺度, 表格的统一化、操作的流程化、数据的规范化促进计划用水管理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3.3 信息共享, 促进管理

市、区、计划用水户三级使用管理层的信息共享, 提高了行政效能, 加强了沟通, 提升了工作速度, 提高了计划用水管理的主动性, 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4 结语

信息化促进计划用水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 淄博市在实践中不仅提升了计划用水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同时也探索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5]。今后将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契机, 加大探索力度, 突出信息化应用效果, 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进一步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6]。

参考文献

[1]程晓冰, 石玉波.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J].中国水利, 2007 (1) :52.

[2]丁振华.深圳水务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J].中国水利, 2004 (5) :56.

[3]淄博市人大常委会.淄博市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R].淄博:淄博市人大常委会, 2011.

[4]王昉, 万烁.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历程及展望[J].北京水务, 2011 (4) :61.

[5]张小娟.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EB/OL].[2013-06-22].http://www.docin.com/p-453891050.html.

8.医疗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篇八

■ 为医院资源配置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

医疗统计信息是医院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领导评价、总结工作、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监测各项活动的重要手段,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离不开统计工作的参与。在医院的管理中,医院领导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人、财、物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统计信息作为医院信息的主体,将有利于医院改善各类资源的配置,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分析区域内医院医疗、护理、行政、后勤人员的结构,可以找出本医院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并以此进行医院的改革工作。为了使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和医院整体功能协调一致,就需要设置一套与医院管理、医疗、经济运行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地体现综合统计的作用。其中既包括医疗质量和效率的统计与分析,也有成本核算、资金周转、人员流动、科研进展、器械购置、仪器使用情况等统计与分析。使领导对医院各方面的经济情况能及时、准确、全方位地进行监控,以最优方式进行调节,以促进医院效益目标最大化。

■ 为医院各要素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统计信息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统计人员不仅要完成日常统计工作,而且要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医疗、住院和医疗辅助科室等各内部要素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首先,建立综合信息台账,全面收集医院的各类数据,密切关注各项统计指标,如门诊科室诊疗人次、病区入出院人次、科室占用床日、危重病人数、住院手术人次、科室检查治疗人次、年度新业务新技术开展量等统计指标被广泛运用于医院要素分配中。也可将医院完成的各项数据、质量指标与《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相应指标的标准值比较,得出准确的数据,使领导者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有针对性地做专题分析,如门诊量下降的原因分析,单病种疗效、费用分析,工作量指标趋势分析,每出院人数的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药品费相关分析等,寻找到科学的数据,为医院管理、临床科研和医疗保险等各要素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

■ 为医院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9.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篇九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管理工作对统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高,管理层的正确决策取决于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统计信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为医院领导对医院运营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应用统计信息有利于管理层及时掌握动态、真实、完整的医疗活动信息,及时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减少绕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医院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相关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以及养生保健问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求医问药、健康体检呈现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要求,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目前医院发展的需求,迫切的需要改进、发展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益,以便能更好应对社会发展的需求,服务广大病患者。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系统的科学,医院信息化建设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等,该系统功能包括了对临床工作效率和经济目标管理,以及院感控制、医疗质量等等工作,比如门诊就诊人数、门诊病人次均费用、住院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次均费用、财务报表数据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统计,通过可靠的网络数据能够将医院的具体工作真实地反映出来,针对我国医疗经费存在严重不足的现状,有利于医院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医院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大大提高;有利于医院管理层的科学决策,通过信息统计,管理者可以掌握全面可靠的患者需求以及各项服务要求,据以制定正确的改革方案,合理设计病区管理模块,提高效率。统计信息建立的联网平台,使得各项信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科室主任、护长、行政职能部门等都能够及时了解医疗运作的详细情况,从而进行协调合理调配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患者满意度,切实做到“三好一满意”。同时,医院统计信息工作还有利于医院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高,实现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稳定发展。

三、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滞后,信息化管理程度比较低

目前,我国的部分医院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着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能引进高度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医院的管理效率仍然不高,难以适应目前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模式逐渐被全新的、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所取代。

(二)缺乏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目前,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医院的事务宠大繁杂,既有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问题;护理观察问题;医用耗材使用、药品采购问题;还有水电维修等后勤管理问题等等,管理起来千头万绪,因此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由于缺乏规范的培训,开发管理不够,有的医院对信息掌握程度和分析速度不高,不知道如何运用统计信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监管的制度必然不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四、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基本实现了医保付费体制,实现联网结算、线上直报的收费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快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近几年国家不断的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全新的、完善的、先进的医疗体系,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改善了人们的看病条件,使得群众能够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医院的收入也在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实施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医院病源的拓展、收入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服务模式以及使用医保的人数。这就使得我国的医疗体制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合理化,尤其是在我国对新农合的大力倡导之后,对我国的整体医疗事业的基本发展有了很大的推动以及促进作用,我国的整体医疗收入的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实质性的改变。

(二)医院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随着我国全面医保制度的实施以及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疗市场变得越来越正规化、合理化、科学化,整个医疗体系已经初步进入市场化体系,需要依靠提供技术与服务来吸引病人提高业务量,以创造收入。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同时,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了大批私立医院的加入,这就更加加剧了医院之间的竞争,在此形势下,医院想要增加收入发展壮大就必须依靠提升自身实力,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新形势下统计信息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统计信息在反映医疗质量、医疗效率中的应用

应用统计信息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监控并统计医院的各项信息,为医院管理层研究医院的经营状况,制定计划和决策,发挥“参谋”作用。统计信息是一种实时动态的统计资料,不再是依靠手工计算并制定表格等统计,信息化统计不但提高了统计效率,还能减少统计的差错率,可以随时查看医院的日常工作状态,比如门诊就诊人数、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周转率、在院人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者平均费用、护理工作量、院感控制、住院病种分析、前30种疾病顺位分析、疗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来源以及服务半径、治疗效果等等,全方位反映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医院效益等综合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使领导能及时了解医院医疗工作动态,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动态分析医院发展状况,便于更快更好地对近阶段的工作做出调整。例如,桂东人民医院各类别手术均有所增长,其中内镜室和介入台数增长率较为明显,增幅分别为155。20%和27。18%;外科入院人数同比增长不明显,而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入院同比增幅显著,这或许是手术室手术台数不明显、内镜室和介入室介入台数增加的原因之一。据此,桂东人民医院可在人力物力上偏重优先内镜室和介入室。

(二)统计信息在医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效率考核中的应用

虽然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仍然有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手工计算式的财务报表,数据信息量非常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计算错误,甚至漏项,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对医院的财务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不但可以提高财务的管理效率,还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检查、监督、纠错,使财务工作质量得到保障,避免医院资金损失。例如,计算各科室收入、支出、月末对帐、大型设备购置前效益预测评价、新医改政策下耗材占比、药品占比、医保病人次均费用控制等等。

(三)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工作

对于医院的整个经济管理体系和流程来讲,医院的财务管理占据着重大的地位,是整个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所在。目前我国医院在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是具有相应的政策性以及法规性的,能够保证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应用统计信息,可通过设置Excel表等方法将资金的流动进行及时的统计,由系统自动生成各种收支业务报表,对财务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等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管理,对其中的不足进行补充完善,发挥统计信息服务与监督的整体功能。

六、结语

在新形势下,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统计信息,可以为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调整发展方向、制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谋作用。加强统计信息工作,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磊。关于医院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03)。

[2]孙韬。新形势下统计信息在医院经济管理的应用[J]。时代金融,(17)。

[3]孙丽娜。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改革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1)。

[4]陈颖。探析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6)。

[5]聂世华。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外资,(19)。

[6]方颖,朱亚亮。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9)。

[7]李慧娟,董立友,尹天明。信息技术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11)。

10.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篇十

皖人口发〔2012〕9号

各市、县人口计生委:

现将《安徽省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省人口计生委。

二〇一二年四月九日

安徽省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规范(试行)

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统计与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建立标准统一、管理规范,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优质服务要求的全员人口数据库,本着信息采集准确、流转及时、运用合理的原则,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口发规〔2011〕27号)、《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口发〔2008〕68号)、《关于印发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人口厅发〔2004〕41号)和《关于印发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方案的通知》(国人口发〔2009〕4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职责

第一条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改革创新、规范管理、质量至上、应用主导、信息支撑、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二条省级人口计生委主要职责:

(一)组织和实施全省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制定和落实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等规章制度;

(二)建立、完善、管理和维护省级人口信息数据库,满足全员及流动人口管理及其各项业务的管理需求;

(三)按期完成各级人口信息汇总统计报表和人口个案信息的上报和下载任务;

(四)指导、协调、考核、评估市、县两级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

(五)协调政府其他职能部门进行人口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借助多种途径开展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

(六)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和交流工作;

(七)利用人口信息开展宏观研究分析,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第三条市、县级人口计生委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

(二)负责制定和实施本辖区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计划;

(三)负责本辖区人口信息个案的数据管理和维护;

(四)制定服务规范,利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指导基层开展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五)制定和落实本辖区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的规章制度;

(六)指导、协调、考核、评估本辖区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

(七)组织开展培训和交流工作。

第四条乡(镇、街道)、村(居)及社区人口计生部门主要职责:

(一)具体实施人口信息的采集、变更、上报、反馈和信息引导服务;

(二)落实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积极开展人口信息在村级工作中的服务与应用。

第二章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范围和对象

第五条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户籍人口、流入人口,均应纳入信息统计和管理范围,建立人口信息管理档案,进入全员人口数据库。

城市区跨区居住的,按照主、副卡管理模式,在户籍地建立常住人口管理主卡,现居住地建立副卡。

(一)户籍人口

1.已入我省公安户籍的人口;

2.出生未入户、户籍在外省因婚嫁等原因尚未入我省公安户籍的常住人口;

3.常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

(二)流动人口

1.离开户籍地县域30日以上(流出人口),流入现居住地30日以上(流入人口),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人口。

2.本县行政区域内,离开户籍地乡镇30日以上(流出人口),流入现居住地30日以上(流入人口),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已婚育龄妇女。

3.同城区间人户分离人口除外;婚嫁人口除外;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访友、服兵役、在中等以上专业学校就学等事由异地居住的人口除外。

(三)常住人口统计包含本行政区域户籍人口和流入本行政区域内半年以上的流入人口。

第六条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按照 “户籍”与“常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做到“应管尽管”和统计上“不重不漏”,确定人口信息统计和管理的主体。

(一)已婚育龄夫妇双方户籍一致的,即双方户籍均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在本行政区域管理和统计,其中,本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二)已婚育龄夫妇双方户籍不一致,并仅有一方在本行政区域内常住的:

1.除在女方户籍地常住外,其它均在男方户籍地管理。

2.特殊情况,经双方户籍地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或乡级计生办协商仅在一方户籍地建档管理和上报,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双方上一级人口计生部门协调解决。

(三)已婚育龄夫妇双方户籍为本省,并均在本县行政区域以外居住的:

1.男方为非农户口,双方在本地有固定住所(自建房或自购房)并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在本地建档管理和上报。不满一年的按照流动人口管理;

2.男方为农业户口,双方流入30日以上的,作为流入人口管理;

(四)已婚育龄夫妇系跨省婚姻,下列情况由本省户籍地统计和管理:

(1)女方为本省非农户口并在本省常住的;

(2)女方为本省农业户口并在本省常住,男方为非农户口的;

(3)女方为本省农业户口,且夫妇双方均在本省同一行政区域内常住的;

(4)男方为本省户口,且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

(五)已婚育龄夫妇在同一城市(市辖区范围内)有多处住房(自建房或自购房)的,在户籍所在地按本条第(四)项规定情形建立常住卡(主卡)并纳入管理;其它住房所在地仅建立临时居住卡(副卡),纳入管理并另行统计。

第七条几种特殊情况的的处理

(一)“挂户”人口是指因某种原因,户籍挂靠本地但不在本行政区域居住,形成的人与户籍分离的情形。

1.“挂户”人员现居住在外省的,纳入本行政区域管理;

2.“挂户”人员在省内本县行政区域以外居住的,有固定住所(自建房或自购房)并在现居住地连续居

住1年以上的,由现居住地管理和统计,发生结婚、怀孕、生育和节育信息的向户籍地通报。但符合第六条第(三)项情形的,参照该项处理。

3.“挂户”人员原户籍地为农村地区,现仍然在原户籍地居住的,纳入原户籍地常住管理;

(二)“口袋户”为持有户口迁移证但没有及时落户的人员。

1.原户籍在本行政区域,现已迁往外县(市、区)但并未实际落户的(包括以超生为目的的假迁出户),仍由原户籍地统计和管理;

2.持有关证明(如复员转业证、迁移证、劳改释放证等)的待入户人员或已从原户籍地迁出,在本行政区域居住6个月以上,且有长期居住趋势的,纳入本行政区域统计和管理。

(三)收(送)养子女

1.收养子女由收养方统计,“孩次”以在收养方现家庭所有存活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中的排列顺序计算,已办理收养证的统计为政策内,其它一律统计为政策外。

2.送养方明确的,生养史中应包含其出生信息,“孩次”以其家庭所有存活子女中的排列顺序计算。送养方讲不出收养地及收养人或经核实提供信息不实的,不作为送养认定,送养方必须上报出生。

3.民政福利院寄养在居民家中的孩子,且具有民政福利院出具的寄养证明和该孩子在民政福利院的户籍复印件,由民政福利院所在乡镇、街道作出生统计(并在乡镇街道直属独立单位中个案录入)。寄养户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证明可不上报出生,寄养户缺少任何一种以上证明的均应上报出生。县福利院收养的各类不明情况婴儿一律以计划内一孩统计。

(四)云贵川等边远地区妇女嫁入本行政区域内,均应纳入常住人口统计和管理。

1.已领取《结婚证》、符合生育政策并发放《生殖保健服务证》或《生育证》出生的按政策内统计。

2.对无婚姻状况证明女方仅有身份证或户籍证明或“三无”人员(无身份证,无户籍证明和婚姻状况证明),无法办理《结婚证》的,应完备以下工作:

(1)具有身份证或户籍证明的,乡(镇、街道)应进行复印;

(2)乡、村分别做好男女双方当事人的谈话笔录和男方所在常居(户籍)地三人以上村民的谈话笔录;

(3)乡(镇、街道)对女方年龄、婚育等信息向其户籍地计生部门进行函询,也可以通过安徽省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向流出地进行信息协查,或通过公安部门网上查寻该妇女年龄、婚育等信息。上述人员谈话笔录、函询文书、电话记录、信息交换平台及网上查询记录或复函证明等,乡级要做好文字备案,并作为其婚育信息参考使用。

3.对经多方证实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符合生育一孩的,发给其《生殖保健服务证》,并由村(居)委会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结婚证》;对虽符合再生育条件,但未办理《结婚证》生育二孩的不予发放《生育证》。对未按上述规定办理,所生育子女一律按政策外统计。

(五)非婚生子女是指非合法婚姻关系所生育的子女。

1.父母双方身份均确认的非婚生子女,分别以双方常住地人口管理和建档,孩次分别按各自孩次累计统计,并作为政策外上报。

2.非婚生子女,其父母只有一方能确认的,纳入该方常住地人口统计和管理,孩次按该方孩次累计统计。

(六)涉外出生子女

1.我省公民在国外或境外生育的子女(必须持有国外或境外出生证)在我省入户的,由入户地上报出生,孩次以在国内入户的孩子数累加计算;未在我省入户的不上报出生。

2.双方非中国公民,所生育(含收养)子女在我省入户,由子女入户地统计。

3.夫妻一方为我省公民,另一方为外国人或港澳台居民,在我省入户的,由入户地上报出生。

第三章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内容、形式和流程

第八条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内容包含:

(一)人口变动信息(包括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

(二)全员人口户、户成员基本信息;

(三)已婚育龄妇女的婚姻、怀孕、生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服务信息;

(四)计划生育奖惩和相关社会保障信息;

(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信息等。

第九条人口个案信息采用省级数据库集中管理。

(一)省级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分析管理。

(二)市、县、乡级通过“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下载,整理、分析和管理。

(三)乡、村可以通过全员人口信息离线系统进行下载和数据管理。

(四)村设置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乡、村利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上报。每月生成信息引导单,引导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十条省、市、县、乡、村五级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建立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传输网络。第十一条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包括信息的采集、变更、上报、反馈和信息引导服务等,采取自主采集、部门交换、信息整合、网络上报等形式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自主采集主要以村级为单位,按月填报村级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每月3日上报至乡级人口计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每半月上报一次。

第十三条信息变更是以乡级单位为主体,通过人口信息报告单,结合乡级服务机构信息和部门交换信息,形成口径统一的变更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上报,在口径及数据安全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乡级可授权村级进行上报。

第十四条乡级整合各部门人口个案信息、流出人口反馈信息,对上报信息严格审核、校验和确认,根据村级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补充完善全员人口信息,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录入微机,更新完善全员人口信息库和流动人口信息库。

第十五条建立全员人口信息双向良性互动。乡级按月向村级和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引导单,实现信息引导,并及时督查村级落实情况。村级依据信息引导单逐人落实,次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十六条省、市、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和乡级(街道)计生办通过日常核查、抽查等方式,检查评估信息质量。

第四章人口信息交流

第十七条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与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利用《安徽省人口信息交流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婚姻、计划生育手术等信息共享。

第十八条完善人口信息采集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安徽省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安徽省流动人口网络化协作平台》和《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平台”功能,加强系统内和部门间人口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第十九条信息统计和管理的对象发生地域变化的,现居住地应及时通报原户籍地并做好管理衔接,省内跨县人员的信息交流通过《安徽省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和《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不能界定的人员,按照以“户籍”结合“常住”的管理模式,纳入现居住地统计和管理,确保统计上“不重不漏”。

第二十条常住人口居住地址发生变化(跨县区迁移)的,现居住地掌握迁入信息后,通报原居住地乡镇(街道或社区),并核实其婚育信息,建立全员人口信息档案,并通过信息交流通报原居住地,原居住地收到通报信息及时反馈,并做好全员人口信息的管理权限变更工作。

第二十一条同一城市多处住房,在户籍地已建卡的,在另一地连续居住一个月以上,向其全员主卡所在地复制生成本地副卡,同时,全员系统自动向主卡地提示临时居住变更信息,期间发生的结婚、怀孕、生育、节育等信息,由副卡所在地进行登记,同时,全员系统自动向主卡所在地发出同步变更申请,由主卡所在地核实确认后,主卡同步变更。

第二十二条流入人口省内流动的,通过安徽省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徽省流动人口网络

化协作平台,向流出地进行信息查询和信息通报;省际流动的,通过安徽省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协查和信息通报。

第二十三条各类平台交流、共享信息要按照流程及时反馈和变更信息,个案信息在5个工作日内、批量共享信息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和变更。流动人口信息按照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相关规程操作。

第五章信息管理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严格执行《统计法》和《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办法》。人口信息提供建立审批和备案制度,凡是提供县级及以上范围人口信息,需经市级批准,并报经省级备案。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信息系统中的人口信息。

第二十五条各级人口计生统计部门要利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推进计划生育科学管理,引导基层开展孕期保健、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各项服务,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社会保障和法律责任等。

第二十六条建立全员人口信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乡级信息引导单等是人口信息采集基础性资料,涉及个人隐私不得向外提供。原始资料归档按年由乡级专人负责保管、专柜存放。

第二十七条省级人口信息数据库定期进行信息异地备份,每天进行增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全量备份。第二十八条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对安装运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业务软件的计算机要严格管理,及时升级操作系统补丁、每天升级病毒库、查杀黑客程序,定期更换用户密码,保障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公民的隐私权。

第二十九条依托省电子政务平台,省级建立全员人口数据中心,根据国家《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和《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对机房和设施进行安全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第三十一条数据中心机房定期进行系统软件、硬件维护,做好维护记录。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应有防范、监控、补救和排除等措施。

第六章人员管理与培训

第三十二条市、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应配备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以上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承担本市、县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指导乡级开展信息化应用;乡级计生办至少有一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计算机操作人员。

第三十三条人口计生服务站、所等技术服务人员,具备条件的村级计生专干要经过培训,熟练操作计算机。

第三十四条信息化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取得省级人口计生部门认可的任职资格,持证上岗。

第三十五条省、市、县均应建立统计和信息化培训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培训。

第三十六条信息化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省、市级人口计生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规范由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11.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篇十一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呈现、而且解释数据的科学。现代企业统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经营环境数量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评价、诊断和决策的工作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本质和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和管理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统计是监测企业经济运行态势的“仪表仪器”,涉及到科研生产销售的各个方面和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是企业决策层把握经济运行脉搏,制定实施科学决策,指导企业工作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增多,信息量猛增,如何将信息为我所用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企业要有效的开展营销活动,不仅需要人、财、物诸多方面的资源要素,而且需要统计信息,因此统计信息是营销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为市场营销决策者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并传递或提供有用适时和准确的信息,用于制定或修改市场营销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统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的总体情况,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和效率等,为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其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市场统计信息来确定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

每年的七、八月份营销人员要对企业的客户进行走访,对市场(客户)需求进行汇总预测,在充分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充分了解市场(客户)的前提下,根据需求量拟定销售计划,下发生产试制计划,对生产提出具体要求,及时组织生产,提高资金流转速度,使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在满足客户要求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利用统计信息指导销售

在了解了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了解了客户所在的地区,了解了产品的结构、性能、技术指标及生产周期,了解了公司资源配置情况等的基础上,以此跟客户协商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对于不同的区域及客户的需求情况,合同的产品价格可略有不同,分析其可行性,由营销人员提出相应的产品要求,合理安排生产,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竞争力,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奠定基础。

利用统计信息进行客户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资源之一。利用统计分类的方法,依据年度订货金额将客户分类为:1、重要客户:对公司产品订货金额较大的A 类(年度订货金额大于1000万元)客户单位;对公司产品订货金额较大的B 类(年度订货金额300万元 至1000万元)客户单位; 专项服务保障中的客户或首次合作的重点客户。以上客户均为信用良好的客户。2、关键客户:使用中故障率较高或满意度较低的客户单位;订货量小但具市场潜力的客户单位。3、一般客户:以上类别外均为一般客户。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收集和更新重要客户、关键客户及一般客户的信息资料;定期了解客户在产品性能、价格、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定期制定措施有效应对客户信用风险的措施。努力保留重要客户,着力培育目标客户和不断发展新客户。只有拥有一批忠诚的客户群,充分发挥客户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作用,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统计信息,做好预测分析

利用收集的大量统计信息,用趋势预测分析方法,来预测N年后的销售值。举例说明:单位连续5年的某产品收入列表如下,预测第六年的收入。

月份月平均数季节比重%季节预测值

13257.46.53504

22856.65.73073

34524.49.14866

43398.86.83656

54554.29.14898

65469.4115883

733086.63558

83155.66.33394

93363.86.83618

105349.810.75754

114219.28.54538

126324.812.76803

合计4978210053545

预测方程式Y=a+bx,经预测公式为 Y=50415+

1043.3x,预测第六年次产品收入为53545万元。通过预测分析,企业可以多方了解市场情况,正确制定生产销售计划,组织好原材料的采购供应,搞好设备检修、产品库存等工作;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指导企业生产销售库存

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进行盈利活动。要想最大的获取利润,不仅要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还要具备良好的营销管理手段。对于企业产品入库 的原则:严格遵循生产作业计划,计划内的入库以备销售,计划外的,根据统计信息进行预测,适当调整库存。原则是库存保持在合理状态。以减少资金占用。库存管理是制约企业销售的一个瓶颈,也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合理运用库存量,根据市场需求, 适时调整库存,安排合理生产,使生产、库存、销售保持正常循环,才能使资金得以充分利用,效益才能最大化。

利用统计信息及时回收货款,降低企业成本

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应收账款的帐龄分析,对不同年份、不同客户的欠账实行坐催,电话催促等措施,掌握现汇和期票的不同付款日期,抓准机会及时催回现汇,避免期票,以免形成贴现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统计信息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无论制定全新的经营战略,还是调整原有战略,信息化的影响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统计信息在市场销售中必不可少,充分利用信息分析,有利于企业的销售生产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更好的获取经济利益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陕西渭河工模具总厂)

12.信息管理计划统计 篇十二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信息管理使医院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并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通过信息技术统计并管理患者及用户的数据,一旦数据出现泄露、丢失或是错乱,将严重影响医院的工作效率,造成医患矛盾甚至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因此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保障患者切身利益、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以及维护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

1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及管理现状

1.1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医院信息系统面临非常复杂的安全威胁,这是由医院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多角色、多模块和多业务的性质决定的。安全威胁可以大致分为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两个方面。

内部威胁来源于医院内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多个医院用户使用同一设备访问internet或是医院业务网络;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在访问医院业务网络时,将个人携带病毒的电脑与医院业务网络连接,使医院信息系统传染病毒;internet和医院业务网络的切换可以通过切换网线实现,导致internet的木马或病毒传入医院业务网络;医院内部部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访问医院信息数据库,下载或是篡改患者信息以谋取利益,不仅破环了医院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可能造成医患矛盾。

外部威胁来自医院外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外来人员通过非法途径访问医院信息系统,为获得某种利益而下载、删除或是篡改医院数据库系统数据,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因工作需要,医院工作人员将医院信息系统接入医保、社保或新农合等网络,将外部网络的病毒传入医院业务系统。

1.2 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现状

为了维护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医院给大多数业务主机安装了杀毒软件,更新软件版本和病毒库需要大量的系统维护人员,巨大的工作量使得杀毒软件和病毒库不能及时更新,医院信息系统仍然会受到安全威胁。部分医院在接入层交换机将IP、MAC地址与端口进行绑定,使得外来人员无法随意接入医院内部网络。但绑定需要系统维护人员单独操作、逐个绑定,工作量巨大,操作不便;同时主机的IP、MAC地址的更改难度低,很容易导致地址绑定的失效。安装IDS系统可以检测医院内部网络受到的数据攻击并发出警告,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对安全防御只能起辅助作用;信息数据库的安全审计系统可以定位进行连接数据库操作会话的IP地址,但医院主机大多数是公用的,不同的人可以使用同一IP地址,导致无法定位到个人,难以追究责任。因此以上安全维护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

2 医院统计信息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来抵抗安全风险。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信息系统资源的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保密性以及合法性。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物理安全是指信息系统的相关硬件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破坏和丢失。逻辑安全应当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保密性和信息的可用性。因此,应对信息安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2.1 采取物理安全措施

加大中心机房的维护力度。中心机房是处理信息的中心,应严格维护中心机房的工作环境,根据机房内各设备的运行条件设定温湿度;为中心机房配备多个电源设备,实现多线路供电,避免中心机房断电或供电不稳;采取避雷措施,安装抗磁场干扰的设施。

服务器主导信息系统的运行,若服务器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将导致业务中断或是数据丢失,甚至造成系统瘫痪。因此,为了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应保证服务器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使用双服务器可以实现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从服务器可以替代主服务器运行;配备具有高质量,可靠性好,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的UPS电源可以保证服务器的稳定运行。

医院各科室、护士站是使用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包含多台PC端设备。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独立业务模块,各工作站有着不同的使用环境,应控制使用环境,避免过热、粉尘和潮湿等。同时应严格限制光盘和软盘的使用,禁止USB端口的接入,并安装网管客户端软件,对设备的使用进行监控。

2.2 加强身份认证

传统的身份认证大多采用“B/S”构架和“用户名+口令”的方式认证。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大,移动电脑和各移动信息储存设备的普及,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许多业务范围之外的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存储设备可接入医院信息系统,使得信息泄露和破坏的风险增大;许多医生因工作需要将医院信息系统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连接,增加了信息系统的风险;无线网络的使用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方便的连接医院内部业务网络,增加了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同时非法外来设备可以不受限制的接入医院内网,可随意攻击医院信息系统。因此,采取加强身份认证的方式保证用户的合法使用,对保障医院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增加对使用医院数据库的限制,在使用“用户名+口令”进行身份认证的同时,可绑定用户名所属工作站相应主机的IP地址、VLAN、MAC地址以及连接的交换机的接口、IP、MAC等信息。但是信息绑定操作不便,工作量大,同时更改主机IP地址和MAC地址的技术难度低,外来非法用户可随意更改。因此,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应统一配置绑定工作,将配置完成的安全管理服务器统一下发接入层交换机,同时应灵活运用网络安全软件判定主机的合规性,自动搜集主机信息并上报,如是否及时更新病毒库,非法软件运行是否受到限制,是否及时下载安装补丁等。

2.3 实现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备份系统。为了实现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但是由于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医院信息系统受到攻击和破坏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非常重要。通常采用一键GHOST来修复破坏的系统,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一键GHOST进行数据恢复的原理是复制原有系统到其他硬盘分区中,当原有数据系统受到攻击破坏,可以启用复制系统进行数据恢复。同时,可将主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到另一台安装有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计算机上,通过计算机上的备份数据可以对遭到破坏的原有数据进行恢复。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医院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导致医院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协助系统管理人员做好应急措施,以便能及时处理突发情况,降低因数据库破坏而造成的损失。

3 结语

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保障患者切身利益、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以及维护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及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实现医院信息数据库安全性的有效措施,对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信息管理使医院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并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通过信息技术统计并管理患者及用户的数据,因此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保障患者切身利益、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以及维护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及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实现医院信息数据库安全性的有效措施,对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春林,简明,刘建辉等.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C].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2012.

[2]刘传高.谈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

[3]韩盼盼.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若干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4]赵峰.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策略[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

[5]刘国军,杨宏志.浅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1.

上一篇:2011初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县委副书记任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