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2024-08-03

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14篇)

1.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篇一

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而言,每一个时代都有历史赋予的任务,完成历史任务才不会辜负时代、错过时代,才不会落后于时代甚至为时代所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打赢三大攻坚战,需要青年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离不开青年的担当和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可能遭遇不少困难和障碍,需要青年接力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这是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青年是有梦想的群体,乐于追梦、勤于圆梦,将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个人梦想,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

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推动全球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广大青年参与和担当。新时代青年视野开阔,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强,应稳步走向世界舞台,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道路、展示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故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也为青年走向国际社会创造了条件。应当说,新时代是中国青年在世界舞台、国际社会大有作为的时代。

2.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篇二

关键词: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担当,必要性

大学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一股中坚力量, 在高校工作开展进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 大学青年教师的政治责任等综合素养, 也直接决定了高校的教学与管理质量,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1 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担当的基本特点

大学青年教师在教学中, 其思想政治责任从特点分析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 较强的学习能力, 有助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在高校教学中, 大学青年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在教材中, 理论知识的充足, 却也反映了实践处于弱势。大学青年教师因为从小到大所受教育的原因, 他们在教学中拘泥于理论, 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甚至部分大学青年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 从而不能做到全面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

其次, 多样化的思维, 重视自主创造与自我空间的展示。这些特点有利于大学青年教师开展科研与理论分析教学, 从而为国家和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成果。但是, 如果他们的思维过于多样化, 而个人对完全自主性的强调, 那么就会导致事物朝向反面发展, 对集体利益的忽略最终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危害教学质量。

最后, 满怀工作热忱, 为教育教学及祖国建设积极献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青年怀着工作热忱置信, 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但是若没有正确思想理论引导他们, 这并不能取得良好实践效果。

2 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担当的现状

总体比较可见, 大学青年教师的整体政治责任素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特别是一些年轻党员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带头和榜样作用。不过在一些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方面存在着问题。

2.1 对崇高理想缺乏积极主动追求性

一些大学青年教师受到个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等的影响, 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 而最终忽略了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等的利益与发展。同时, 在教学工作中, 他们对理论知识和远大目标理想忽略, 往往导致思想混乱的现状, 出现一些错误不利于个人提高和集体发展的错误信仰。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出现偏差, 只知道索取社会, 却不懂得奉献付出。这些错误的认识意识, 让老师们将更多精力用于经济利益和升职, 对学生利益与教学质量难以实现保证。

2.2 对担任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抵触情绪

大学青年教师在工作中, 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术研究、教学工作没有任何关系, 从而态度对此轻视不重视。甚至有部分大学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已充足, 不需要再进行学习。还有极少部分大学青年教师有严重的自由主义与利己主义, 不仅不够重视工作, 反之唱反调, 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不正确的政治责任理念体系, 从而对学生也产生误导, 如此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

2.3 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的教育停留于表面

当前, 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教育对理论学习过于重视, 在教学中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无法保证与基层实践学习的同步进行。从而导致大学青年教师无法对政治责任等思想进行系统学习和应用巩固。实践的缺失, 也使得大学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 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薄弱。

理论与实践的无法结合, 政治责任教育始终停留于表面, 长期以往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成为一种走过场、做样子, 与现实实际脱节, 没有说服力, 在教学中也根本无法取得效果。

2.4 高校对培养和发展大学青年教师党员不够重视以及管理与维护的缺失

一些高校党建工作中, 对年轻教师入党缺少严格考察, 从而使得一些政治责任不合格的教师也进入党员队伍, 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长期以往影响恶劣。

一些高校对市场化与绩效化的过度引进, 导致从学校领导到基层年轻教师, 都只重视和关注学术成绩、科研成果, 由此忽略了对思想政治的管理与维护。而且在高校教学中, 与学术科研成果相比, 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个配角, 在很多情况下未得到重视。

2.5 高校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高校过于强调宏观的思想内容, 对师德等微观内容缺少考核考察监督的力度, 从而使得部分大学青年教师为了应付考核而教育, 并没有在提高政治责任担当的效果上下功夫, 缺少创新与实践的动力。

3 如何加强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担当工作的建设

针对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担当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现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教师自身, 或者是学校方面。对此, 如何改善和加强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担当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

3.1 切实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教育工作的地位

将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教育工作, 与科研、专业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切实保证政治思想理论与实际结合, 实践与理论两手抓, 不脱离基层民众, 实事求是。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过程中, 不断完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责任教育之路。

3.2 加大力度建设大学青年教师党员队伍

发展大学青年教师党员, 严格考察, 优选优录, 杜绝政治思想不达标的人入选, 始终保证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同时, 严格管理党员工作和生活, 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校内党员民主, 提高大学青年教师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此外, 将教学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 大学青年教师党员率先做好带头作用, 从教学到生活各个方面服务学生, 并树立起榜样。

3.3 加强大学青年教师个体微观师德的教育培养

高校可组织和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大学青年老师了解和认识国情、社情、民情等,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出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此外, 在学校中建设校风校纪、论坛活动等, 激发青年教师追求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并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

3.4 完善激励机制

为了带动大学青年教师追求政治责任担当的积极性, 可以对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及业绩等激励机制进行完善, 保障大学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 完善的激励机制还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升他们工作的创造能力。通过让大学青年老师全身心投入工作, 没有后顾之忧, 并在工作中做好表率, 树立典范。

4 结语

该篇论文指出了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担当的必要性,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担当的必要性, 从而找到相应解决对策, 从学校制度建设到年轻教师自身两方面着手, 加强和改善大学青年教师政治责任, 从而为培育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做突出贡献, 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戴小颖.浅谈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J].精神文明建设, 2013 (3) :49-51.

[2]叶志雄.试析当代中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若干思想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2005, 19 (2) :104-108.

[3]沈履平.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5) :56-58.

[4]刘宁.浅谈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8) :78.

[5]陈利芳.浅谈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J].求实, 2006 (Z4) :232-233.

3.勇于担当是时代责任 篇三

“有担当”,是改革者的必备品格

古语说得好:“两害相权取其轻。”正确的选择只能是:改革!改革有风险,所以才呼唤“敢担当”。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以说,从一起步就是有风险的,有人在为它担风险,这个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是现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敢担当的政治伟人之一。人们公认他最突出的政治才能是“举重若轻”。可是“举重”首先要求有担当、敢担当。

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有一定困难。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改革会永远一帆风顺。但是诚如厉以宁所说:“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进亦忧,退亦忧”的两难境地。怎么办?古语说得好:“两害相权取其轻。”正确的选择只能是:改革!改革!改革!改革有风险,所以才呼唤“敢担当”,才需要有“敢担当”的好干部。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以说,从一起步就是有风险的,有人在为它担风险,这个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是现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敢担当的政治伟人之一。人们公认他最突出的政治才能是“举重若轻”。可是“举重”首先要求有担当、敢担当。在“后毛泽东时代”,当人民选择他领导全党全民走出“文革”阴霾,向着新时期、向着未来勇敢前进的时候,邓小平表现出了他有担当、敢决断的大智大勇。比如,断然叫停“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倒“两个凡是”;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村”建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八亿农民就吃饱饭了。

小平同志首先做到了敢担当、有担当,所以曾经多次鼓励领导干部,“胆子再大一些”。历史证明:没有任何改革可以在无人“担当”、无人推动的情况下自发生成、顺利贯彻、取得成功。所以,“有担当”应该是改革者的必备品格。没有这种品格,没有这种精神,不足与语改革事。

“有血性”,是党性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正是中华民族这种可贵的血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它赢得了中国人民的钦佩和拥护。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环境变化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这种血性精神日渐消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权钱交易”的现象。

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多次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习主席的治军思想对于今天的党政干部同样适用。只是“血性”的含义略有区别而已。军人的“血性”,是指不怕流血牺牲,一定要有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党政干部的“血性”,是指不惧风险,敢于担当,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牺牲精神。其实,这也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性的要求。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中就包含这种牺牲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在白色恐怖年代,哪一个共产党员不是有血性的?没有血性,没有不怕死的精神,能当共产党员吗?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不乏血性男儿。在近代中国,最有血性的大概要数维新志士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悲愤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他成了近代中国为改革而流血的第一人。临刑前慷慨题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豪气冲天,肝胆照人。读来令人血脉贲张。真不愧为天下奇男子,伟丈夫!

五千年来,正因为有“谭嗣同们”在,中华民族的热血才奔腾不息。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张自忠血溅杏儿山。夏明翰“砍头不要紧”,朱自清饿死不低头。杨靖宇、江殉国,戴安澜缅北捐躯。他们都是像谭嗣同一样,为了国家民族,有担当、敢舍命的血性男儿。中国如果没有这些人,何以有今天?何以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正是中华民族这种可贵的血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它赢得了中国人民的钦佩和拥护。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环境变化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这种血性精神日渐消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权钱交易”的现象。我们的一些同志变得“娇贵”了,风吹不得,雨淋不得,食不厌精,居不厌阔,你攀我比,挥霍无度。老百姓对此侧目而视,冷眼旁观。如此奢靡之风、腐败之气,如不断然叫停,铁腕整治,那么,就会祸国殃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激起所有共产党人的正气、血性、良知和党性,大家互相砥砺,按党章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有“血性”的共产党员。

正确对待“有担当”的干部

应当正确对待那些敢于担当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干部。这是对干部的“价值导向”,就像交警手中的“指挥棒”。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走了。对于敢负责、有担当的好干部,必须有爱惜之意,不能求全责备,要允许失误,理解失误,不要把难以避免的失误和无法预见的损失都记到个人账上,一辈子还不完。如此,才能使正义得伸,正气得扬,正道得张。

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老百姓拍手称快。整个社会充满了风清气正的正能量。這是主流,是大势。但是也有几种潜流在滋生漫延,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首先是一些干部有消极抵触情绪。由于纠正“四风”的要求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严厉,有些同志可能感到不适应,有一种“动辄得咎”之感。深感干部不好当了,甚至连公务员都不好当了,心理上有压力,整天打不起精神,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另一种倾向是从反面吸取教训。比如,由于不良作风受到批评,做了检查。这本来是必要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可是虽说是“治病”,但是下药,味是苦的;动刀,肉是疼的。有些人便错误地认为是自己工作干多了,干猛了,“担当”太大了,忘记了“自我保护”,以后啥也不干最保险。这种情绪如果不克服,那就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歪风纠正了,正事却耽误了。“种了谷子,毁了高粱”,这怎么行?

nlc202309051826

还有一些人可能假借“担当”之名,谋个人之私。趁着上级鼓励“有担当”,借机捞一把。不出事兒,得了实惠,出事了,就拿“有担当”做挡箭牌。而我们所说的“有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担当,绝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伸手。这是个分水岭,不容混淆。为了克服上述不良倾向,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正确理解“有担当”。首先,目的必须端正。这是大是大非。如果不是为公,而是为私,那么,越敢担当罪越大。最后,想不担当都不行,检察官会找上门来。

其次,有担当不是“胡担当”“乱担当”,必须实事求是,有科学精神,有调查研究。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不管山高水低,一拍脑门,什么都敢担当。那是拿人民的利益当儿戏,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名曰“有担当”,实则是胆大妄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当正确对待那些敢于担当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干部。这是对干部的“价值导向”,就像交警手中的“指挥棒”。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走了。

在这里有一个认识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如上所说,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开辟新航线的探险之旅,其间,往往是成败互见,福祸相因。故一事之成不足喜,一时之败不足忧。成,是托人民之福,败,也虽败犹荣。我们断不可以一时一事之成败论英雄。为此,在呼唤“有担当”的同时,我们必须同时呼唤干部评价标准的“升级换代”。要像刘云山同志说的那样,努力“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动真碰硬的好干部,宣传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的好干部,宣传心系群众、爱民敬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干部”。

为此,对于敢负责、有担当的好干部,必须有爱惜之意,不能求全责备,要允许失误,理解失误,不要把难以避免的失误和无法预见的损失都记到个人账上,一辈子还不完。如此,才能使正义得伸,正气得扬,正道得张。决不能让那些为人民利益敢想敢干的人,一招失误,终身不用。而让那些养尊处优,无过亦无功者稳步高升,坐享其成。如果真那样,就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中华民族苦难深重,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屈辱和压迫,也包括我们自身的无知、愚昧与荒唐。梁启超曾作《少年中国说》,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由此推断,则今日之中国,乃是“将入少年以上青年之界焉”。我们已经告别了少年时代的无知与轻狂,已经具有了青年人的理性与担当。我们自信,我们健康,我们年富,我们力强,我们血性,我们阳刚。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定力、有决心、有勇气走向未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正在向我们招手,“飞龙在天”指日可待。让我们携手前行,敢于担当,共同打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

(作者系吉林省白山市副市长)

4.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篇四

在一个星期三上午的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抄写生字和生词组。我正认真地抄写着,同桌李岩松拍了拍我的胳膊,说:“刘昊宇,你能借我橡皮用一下吗?我今天收拾书包时忘记带了。”我一向不爱搭理这些事情,随口说:“我也没带。”便继续写下去。李岩松失望地转过了头,看着他失望的.样子,我有些内疚。过了一会儿,我写错了一个词语,便把橡皮从文具盒里面拿了出来擦。李岩松看见了,又一次对我说:“刘昊宇,把橡皮借我用一下吧,我这次没带橡皮,下次一定带!”我听见他诚恳地话语,想说:“借给你吧。”但喉咙里像被什么哽住一样,怎么也说不出口,就像被谁控制住一样,摇了摇头。李岩松叹了口气,无奈地回过了头。

作业发下来后,我看见李岩松捧着他的作业本,低着头,我觉得有些奇怪,便走了过去,只见他的作业本上画满了红圈。老师点评道:“生词写得十分完美,但错字太多,所以只能及格。”我的心怦然一震,如果我不那么固执、冷漠,将橡皮借给他,会有这样的后果吗?我感到万分惭愧,心想一定要对他说声对不起。

第二天,我找到李岩松,红着脸对他说:“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做,希望你不要介意,我以后一定借给你东西。”李岩松笑着说:“没事,也怪我没记性,连橡皮也忘记带!”在有着宽敞胸怀的李岩松面前,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就像一颗小沙粒。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5.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篇五

君可闻泱泱华夏文明古国,自火燧人取火人猿自此揖别,神农播种文明于兹肇始唐尧虞舜贤明君主,汤武革命讲信修睦,春秋百家争鸣,战国七雄竞逐,始皇一统四海,合三黄五帝之尊,虽有杀伐悔恨,怨气四生,终归民族融合,合于一家。英雄豪杰,风云之际,骚客诗人,江山多娇。儒家之圣仲尼合讲仁义,开教育之先河,道家之祖老聃诉言无为,三出世之鸿志,纵横之君,鬼谷书授阴阳,启霸道之雄风,《诗》起赋,比兴,离骚言忧述志,孙武韬略,张良筹策韩信将兵,诸葛用智,无愧东亚文化东亚文化圈之文化宗主国。

古圣迹,逝者如斯,一去不返,至于近代,中国屈辱种.种不堪入目,鸦片战争,清廷懦弱,丧权辱国,皆是当权苟且偷生,闭关锁国而造,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奋起义,其行可嘉;火烧圆明园击毁致远舰,劣迹可憎。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兴中会,同盟会,结同道,拉志合,抗清廷,抵外清民国立,三民传。又有袁世凯冒天下之不韪,而欲称帝,致此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热血男儿,报军投国,横刀立马,尽显英雄本色。

革命未成,坚心不忘,忠魂埋骨他乡,南京屠杀三十三万人,十天十夜,战火烽起,悲凉如此,何敢遗忘,十四抗战,吾族同心,共击日寇,中华共和国成立,举国欢腾,万里长征,雪山草地,乃峥嵘岁月写照,故为国为民,当居天下之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民做主,昭昭赤子之心悬于青天,立法治国,腔腔热血之意,布于百日,立法于情,行道于路,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政通人和,物产民丰马列为前,毛邓树后,建国之盛,山河兴矣。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古之学者,一忍自持,今之后生,继往开来,砚冰抄录,负箧求道,逐奴伏案,题海益精。问鼎中原初逐鹿,奋起提笔事戎轩,人生几载意气感,当问功名谁复论。

6.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篇六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国管局组织的一场题为“变革时代青年的角色与担当”的青年报告会。此次报告会邀请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经济研究部的副总经理代鹏博士为我们谈了新一代青年人的责任,同时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社会热点问题。整场报告会有关于人生的谆谆教诲,有探索前路的深深心得,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建议,有对国事和国际局势的的探讨和研究„„我所收获的不仅是作为年轻人的视野,更有国家意识、人文关怀和青年责任。

沿着代鹏博士所讲述的事实和观点,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成长、自己日常的思考和行动。

代鹏博士为我们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述了我国主权债务危机与主要储备货币危机的前景与走势,以及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环境。经济是一国之命脉,而我们作为国家明天的建设者和决策者,必须培养一种对经济的关注和敏感。其实国际国内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们不能仅仅去了解国家大事,更要努力探寻其背后的原因与眼下和长远的出路。

随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全社会所占比重逐年增高,作为受益者的当代中国青年在利用所学为自身个体带来效益的同时,更应积极地去为我们的社会群体做些贡献。我们有责任和意愿去努力奋斗,产生社会效益,带动周围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体现。而方法就是自身能力的培养和自身修养的提高。前者是青年人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后者则是决定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有了这些,才可以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社会,才可谈及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富强。

不同时代的青年人有着不同的时代气息,但是不变的是一代代青年人期盼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激情和梦想。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前途的希望,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有着建设繁荣富强中国的远大理想和重大责任,未来祖国建设成功与否,其命运掌握在青年人的手上。

听一场报告,看一本书,只是增加了我们的知识、提供了一个角度,然而到底该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探索的路在脚下,探索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回顾历史,我们总会发现,当国家处于危难当中,当同胞发出呼唤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财物、热血,甚至我们的生命。而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再也不用紧锁双眉了,但国家兴亡的重任并未随风而去,责任重在肩头。

7.强化办公室的责任和担当 篇七

勤学习。一是“眼勤”。要勤于研究上级方针政策、公司决策部署和文件制度, 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趋势和市场发展变化, 学习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秘书业务等知识, 还要勤于向领导请示汇报、勤于向各路专家请教、勤于跟各部门沟通交流、勤于向基层一线和职工群众了解情况。二是“手勤”。现在电脑普及了, 但有一个好的做法不能丢, 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要及时把上级精神要点、领导的讲话要求、公司的重要数据、兄弟单位好的做法、自己一时好的感悟心得等, 能够记录下来, 分类整理和保存。三是“脑勤”。办公室很多工作, 看似简单, 实则学问很深。这就需要多思考、多琢磨、多领悟, 从中总结规律、掌握技巧, 使自身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四是“腿勤”。就是多到基层调研学习, 把所学的知识能力运用到工作中, 切实加强办文、办会、办事、参谋、协调、督办、服务等能力的锻炼, 努力做到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 使自己成为办公室系统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全能选手。

善谋划。发挥好办公室系统参谋助手的作用, 就要“站位高”, 提高一级想问题。做工作、办事情、想问题, 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去定位、去衡量。在思想认识、政策把握和能力水平上, 要比其他人站得更高、想得更深。要“走在前”。就是主动服务、超前服务, 多出好的主意, 务求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要“抓得好”。抓好文稿质量, 真正做到“文稿出精品”, 发挥好“以文辅政”作用;抓好信息反馈, 真正发挥好信息的“千里眼”、“顺风耳”作用;抓好调研工作, 为公司决策部署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参考依据。

重执行。“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切实加强执行力, 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公司决策部署。一是提高效率。要养成马上就办、当日事当日毕的习惯, 对工作事项要雷厉风行, 扭住不放, 一抓到底。二是注重细节。正所谓“办公室工作无小事”, 要努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做得滴水不漏, 办文要办成美文佳作, 办会要办得圆满成功, 办事要办得无可挑剔。三是完善制度。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督促检查工作制度, 明确职责分工、督办流程和具体要求, 形成以办公室系统牵头、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的大督查格局。对落实不力、动作迟缓的要限期整改, 通报批评, 以强有力的执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各单位通过办公会确定的一些重要事项和重点工作, 有没有落实到位, 办公室系统要搞好督查、抓好落实, 切实体现出执行力。

强协调。协调能力是办公室的基本功。办公室在行使综合协调职能时所涉及的各级部门和各类人员既多又杂, 有领导之间的、同级之间的、上下级之间的、甲乙方之间的等等。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协调平衡能力与艺术。在协调过程中, 避免办事一锅端, 要兼顾各方面的情况, 也就是必须要掌握灵活性, 当然其前提是坚持原则, 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一切要从有利于开展工作出发, 把这个“度”把握好, 这就是协调的水平。搞管理、搞协调, 要把各种情况处理得恰到好处。办公室的协调工作就是这样, 能够把各种各样的情况、人员和环境, 准确地把握和妥善处理, 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那就是尽善尽美。

树形象。着力打造“五种形象”:一是争一流的形象。要把“追求完美、各方满意”作为争创一流的标准, 努力实现“办文零差错、办会零失误、办事零缺陷”, 做到精益求精、质量精良。二是负责任的形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尽心尽力, 把职责内的事情办好办实。三是有激情的形象。没有“精气神”的队伍, 难以担当重任。办公室日常工作十分繁杂琐碎、平淡甚至枯燥, 遇到重大任务, 又会不分昼夜, 经常加班加点。这就需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 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四是讲协作的形象。办公室系统人员往往是一人多岗、身兼数“职”, 需要换位思考、相互帮助、团结协作, 切实发挥团队合力。五是严要求的形象。“广厦万间, 夜眠七尺;良田千顷, 日仅三餐。”要有强烈的自律精神, 坚持“三严三实”, 洁身自好、守住底线, 不该占的便宜不能占, 不该图的小利不能图, 更不能以领导或办公室的名义为个人谋取私利, 注意时刻提醒自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 干干净净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

参考文献

[1]徐守盛.深入践行“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 2014 (7) .

[2]王子英.对新形势下做好办公室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09 (2) .

8.大学的责任与担当 篇八

该大学是否下达过“封口令”,我们现已无从考证,但是从媒体在采访过程中屡屡碰钉子来看,从学校在整个事件处理中的犹疑态度来看,从学生透露“学校通过班级辅导员给目击者、学生打招呼要求不要接受采访和不要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来看,“封口令”或许曾以某种形式出现过。如今,“封口令”事件在烟波浩渺的海量新闻信息中湮没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刻的:这个时代的大学精神是什么?大学该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大学该不该及时发声?

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强调一个人在受过教育后,应该在社会上弘道,而“道”就是指一种责任、一种品德、一种理想和真善美。大学在西方被称为世俗的“教会”,正是指大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道德理想,充当社会认知的裁判,因此,即便在中世纪,大学也被誉为“千年黑暗世纪里人类文明的绚丽之花”。大学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晶,集聚一大批有文化素养与精神追求的知识分子,大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应该成为文化与精神传统的承继者。大学理应高举人性旗帜,坚持人文理想,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给予关怀。

除了高擎人文旗帜,大学还应该具备批判精神。独立批判精神是大学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品格。大学的批判精神,既蕴涵着对社会生活的超越,又蕴涵着对社会生活的审视。作为精神的灯塔,大学应承载社会道义和良心,代表社会公正的力量,为社会良心而控诉,做到蔡元培所说的“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认为:“大学不能遗世独立,但却应该有它的独立与自主;大学不能自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政治风向或社会风尚而盲转、乱转。大学应该是时代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但大学也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著,以烛照社会之方向。”此言道出了大学精神的真谛,这与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说的“大学不仅仅是时代的反映,更是影响时代的楷模和典型”一脉相承,不谋而合。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应该勇敢站起来,发出警示之言。

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实中大学的人文理想和批判精神正在一点点消逝,大学在过度适应社会的同时,受世风的裹胁、浊浪的席卷,其自由与独立也正在日渐丧失,大学在不知不觉中趋于世俗,不再坚守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出现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所说的“大学精神虚脱”。

如今我们谈到大学、大学校长、大学生,谈到教授、博导,还会有昔日的敬畏和肃然起敬之感吗?缘何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不少大学已经不像大学了,偏离了大学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思想独立的基本属性,这样的大学怎么能引领时代进步,怎么能成为社会的良知?台湾学者龙应台说她和内地学者吃了几十顿饭,发现他们很可怜,总在谈论孩子、房子、车子,没有知识分子话题。一位农民出身的陕西作家,在笔会上洋洋自得地说“靠俺一支笔,把一家老小都从农村写到城市里来了”。一位教授在课堂上说:“我已经有几年没坐过北京的公共汽车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以前那么挤?”掩饰不住对自己拥有专车的得意。

试想,如果连大学都失去了人文关怀和批判功能,只顾及自身利益,那么,还有哪一个机构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果所有大学在遇事时都旁观,在真相面前都缄默,丧失反省和批判意识,那么社会如何前进?

据报道,该校一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了这种事不能怪学校,他说“国家一直下大力度抓矿难,照样有很多砸死人的事件”。堂堂大学出现这种对生命的漠视、对责任的逃避、对真相的隐瞒、对权力的畏惧,这完全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不能不令人深省。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援引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名言勉励学子时说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他希望学子们经常仰望天空,学会思考,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同年9月,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诗作——仰望星空,透露对真理、正义、自由、博爱的思考,对国家、民族、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

9.青年责任与担当作文 篇九

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正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峻的斗争,一场关系到每一个人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战全面打响。“治疗一线是医院,防控一线是物业”,自和盛物业公司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广大80年后、90年后青年职工积极投身战“疫”一线,坚持奋战在工作岗位。面对风险与挑战,我们看到青年群体的爱心与热诚,勇气与担当,境界与奉献。

汤杏灿是和盛物业公司的90年后职工,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和兴广场客服一线岗位。为保障和兴广场的正常运营,他制订和兴广场的防疫预案,做好和兴广场的卫生消杀、防控检查、防疫知识宣传,检查业主客户防护措施的佩戴,以及防护废弃物的收集管理与转运,并协助社区开展疫区入粤人员排查等工作。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还想方设法广拓渠道,联系物资供应单位,积极寻找防疫物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汤杏灿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作为90后青年,自己必须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在这场与疫情的搏击中,汤杏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我们树立了不平凡的榜样,他用忠诚履职践行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无悔,用勇敢拼搏接过了光荣旗帜。

10.新时代,做勇于担当的新青年 篇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对青年地位和历史作用的新定位、新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对当代青年的高度重视、殷切期盼和充分信任。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的本科并不是法律专业,本科毕业以后,带着一颗法律人的赤子之心,带着从小对法律事业的向往,在研究生阶段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法律专业,2014年,怀揣法律梦想,来到盖州法院。走进法院大门的那一刻,我想这将是漫漫人生路,追梦的开始。四年来,跟着师傅,在每一个案件中,认真阅卷、做好庭前准备、听取庭审过程,结合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抽丝剥茧,忠于法律、忠于事实。通过四年多的磨练,我深知,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不仅需要满腔热血,更需要敢于担当、忠于法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司法公正。

新时代的青年,要敢于承担历史使命和民族梦想。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习总书记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谆谆告诫年青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是晨曦中的太阳,是国家的希望,青年人的热情澎湃,朝气蓬勃,代表的是热血和激情,代表的是新生力量。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作为一名公务员、法官助理,在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维护法律尊严。这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的每一个环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公正。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法治的发展也是不断进步的,作为法律人要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最新的法治观点和审判动态,不断学习、更新、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11.当代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篇十一

“正义”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但要对其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却并非易事。当看到见义勇为的人时,我们会称赞他富有正义感;当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时,我们会感叹正义战胜了邪恶;当法官做出公正的裁判时,我们会认为正义得到了实现,法官就是运送正义的使者。从一定程度上讲,“正义”是一种主观感受,所处的社会和位置不同,对这一概念也就有不同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当做的事就是正义;罗马查士丁尼大帝在其《法学总论》开篇即指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

“正义”是法正当性来源,也是法的终极价值追求之一。“法治”即“良法之治”,“良法”的判断标准就在于法律是否符合正义,并且通过法律的施行能够实现正义。“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实现正义的过程中,我们的法官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官被誉为“运送正义的人”,在抽象的法律规定与具体的社会纠纷之间,法官通过自己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使遭受侵害的权益得到保护,遭受破坏的秩序得到恢复,遭受打击的心灵得到抚慰。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体现于法官裁判中的才是法律,“法官是活着的圣喻”。

二、守护正义,是法官的职业目的和人生信仰

作为一名有志于将来从事法官职业的法学院学生,笔者阅读了一些关于司法的书籍和法官传记,其中大多是英美国家的著述 ,虽精彩绝伦,但毕竟与中国现实有所出入。笔者希望能够找到这样一本书: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国法官写作,同时作者应该具备相当的理论修养,而且勤于、善于思考,他能为读者展示当下中国司法环境和法官群体的职业状况,使法官以外的法律人、老百姓能对此有一个真切的了解;他能够从日常司法的点点滴滴中挖掘出内在的深刻含义,能够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能够对司法现状进行反思,进而提出完善与改进的建议与措施。最重要的是:“言由心生”,作者必须是一位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是一位热爱自己职业的人,唯有如此,他才能写出好的文字,才能使读者体悟到中国法官的心声。

最终笔者找到了这本书——《守护正义——当代中国法官的知与行》。作者田成有,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历任云南大学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云南省政协常委、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曾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等称号,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评论随笔300多万字,出版《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中国法官的知与行》等著作9部。其“如果当事人是你的兄弟姐妹”“新闻宣传是生产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等观点,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对该书作者的关注早于这本书的出版,之前笔者就在网上阅读过他的文章,看过一些新闻报道,对作者有一些不连贯的了解。但有一点很肯定,那就是根据笔者的经验,他的著述是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并细细思考的。

三、《守护正义》主要内容介绍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的封面上写道:本书希望和三种人进行交流对话,法官、社会民众和所有法律人。刚看到时笔者有点不解:为何要强调社会民众?普通百姓是否能够并有必要了解法官的所思、所想、所为?直到读完全书,笔者对作者的用意才有了一点理解。

翻开目录,一共十章内容,作者首先从思想意识领域对法官的职业魅力、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进行论述,体现了道德良知和公平正义信仰作为法官安生立命之本的重要地位。作者语重心长的写道:“对法的信仰不是去信仰由人去制定的死的法律规范,而是信仰法律规定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 “守法不是在法的强制威慑下的被动遵守,而是发自内心的来自精神层面的自觉与主动。法治不能靠制定了多少法律来保证,而要靠坚信和坚守的理念,没有理念,法治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 法官作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如果“不能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一种在精神层面上的对法律事业、法律工作的热忱投入,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仰,失去了合理的信念支配,我们很难说他能合格的胜任他的工作” 。一般人只能从表面上或者依自己的想象对法官做出刻画和期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这个职业是什么样;并经过自己的思考,指出它应该是什么样,以及从“实然”到“应然”的改进路径。本书作者就是本着这样的宗旨,怀着对自己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对法官职业精神层面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发出呐喊:“法官应当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去维护公平正义”。

在法官的实际行为方面,作者针对法官职业的特点,分别从法官的职业思维、职业能力、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艺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从法官思考、裁判、行为举止、危机处置等角度,为读者全面展示了当今时代背景下,要成为一名优秀法官所要达到的各项标准。虽然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了六年的法律,并参加过多次法院实习,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己对法官这一职业的理解还是不够甚至是有些偏差的:法官并不是像美剧中那样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初学法律者心目中的“法律适用者”——严守法律程序,仅仅依据法律规定作出裁判。法官是一个享有崇高社会地位的职业,法官的言行举止都会给社会大众传递超出其个人意义的信号,尤其是法官与律师的关系问题,向来是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同时,法官处于社会转型期法治建设的最前沿,是“刀尖上的舞者”,履行职务时不仅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言慎行,在工作以外,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作者总结出了法官行为的“六自”,即自重、自律、自省、自警、自制和自励。这是一位法官对同行的告诫,对法学学子的激励,同时,也是对社会公众的承诺。

最后,作者从法官职业保障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当下法官职业面临的困境和法官职业教育的缺失,指出:“法官职业是一种高风险职业,法官是‘刀尖上的舞者’,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承受者,法官捍卫正义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作为后盾和支撑。法官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也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法官,当各种干扰、压力指向法官时,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能给法官撑腰壮胆;当法官遭受不公平的指责时,必须有相应制度为法官排忧解难。” 针对目前法官职业教育存在的問题,作者提出了法官终身教育和完善法官教育培训的路径和方法。这些建议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非常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

四、《守护正义》的主要特点和贡献

(一) 当代法官的知识要求:深厚的法学功底与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本书洋洋洒洒40余万字,道出了作者对法官这一公众熟悉又陌生的职业群体的思考与感悟。虽然讨论的主题非常严肃,但阅读的过程却并非枯燥乏味,相反,就如同在与一位博学而又睿智的长者在和风中轻松交谈。作者优美流畅的表达、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诗歌般朗朗上口的语句飘散在书中,使读者得到一种文学上美的享受。同时,作者严谨的逻辑推理、说理充分的观点论证、翔实的资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使本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应该得益于作者的教育和职业背景:法学专业出身,并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大学教授、省政协常委、省高院领导。系统的法学教育使作者具有了深厚的法学素养和扎实的写作功底,书中引用名人名言就如同信手拈来,不仅包含《诗经》《论语》等古文文献,还包括近现代国内外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书籍。作者学贯古今、中西合璧的学习、研究能力令笔者惊叹,也切实感受到了作者在书中所言的意义:“深厚的法律素养、精通的业务素质是法官的首要条件,是法官公正司法的基础。” “在知识面临升级甚至改版的时代,法官不是靠一纸文凭就可以享用一生的,只有不断接受教育、培训,提高内在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准确裁断各类案件。” 如果说熟悉法律规定,能依法判案的法官是一名合格的法官,那么一名优秀的法官应当是个伦理学家、政治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法律宣传家 。作者是这么写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己也提出了这些要求,他也做到了这些要求。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笔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在自己平时学习中被忽视、却是将来从业中相当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发现了自己的提升空间,这是一本书对读者而言最大价值之所在。

(二) 当代法官的司法要求:务实亲民的工作态度和案结事了的解纷能力

笔者认为本书的最大特点和贡献在于作者以一种务实的态度,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从司法实践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对法官的社会角色进行思考和定位。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简单的“移植”国外经验和前人论述,而是通过自己的司法工作经验积累,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作者也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将法官职业描绘成高贵的、精英化的、远离群众的群体,而是强调法官应当坚持司法为民的理念,必须坚持司法的人民性。法律职业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的技术性行业,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这一职业。同时,伴随着法律职业的专业化,不可避免的造成法律人对法律知识和操作的垄断。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比如过分注重程序性问题和细节问题,减少了对案件实体问题的关注;裁判渐渐形式化,只重视法律规定的适用,不重视甚至不考虑社会伦理、百姓期待、国家政策等与争议解决息息相关的法外因素,导致判决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不佳,当事人申诉、上访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中国古代缺乏法治传统,实行“人治”“礼治”“德治”,立法上“重刑轻民”,老百姓的权利意识淡漠;从社会结构上看,正如费孝通先生精辟指出的那样: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中得到信任,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现实,对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对法官在诉讼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反思,一针见血的指出:忽视当事人诉讼能力的高低,片面强调法官消极中立,过分强调诉讼的抗辩性,可能导致实质正义的消失。“以事实为依据”的司法原则极易转变为“以证据为依据”,不重视对客观真相的探求,不可避免的导致判决认定的事实与案件事实发生背离。虽然“法律真实”难以甚至不可能再现“客观真实”,但是,尽量查清案件事实,使二者最大限度的接近,仍然是法官的职责所在。“过分倚重程序正义的价值,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处于弱势地位的一部分社会民众利益,导致实体的不正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和国情,法官在追求程序正义与民众需要之间,需要不断地反思对实体正义的追求,要更多地侧重于对实体正义的探求,更多地考虑社会民众对法律实体正义的深切感受,而不是罔视实体正义。” 作者回顾了“马锡五审判”的司法价值,强调了司法必须走“群众路线”,法官判案要综合考虑情、理、法,不能“只见案件不见人”,进行机械司法。同时,作者也未不加区分的全盘接收“马锡五审判”方式,而是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提出:“在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乡土基层仍呈现极浓厚的乡土特征、情理特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区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地推进‘马锡五审判方式’。”

“对司法公正的评价,可以有两种标准切入:一是法律标准,一是社会标准。” 对于诉讼的目的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受损害的权利提供救济,二是解决社会纠纷,恢复社会秩序。二者本质上是同一的。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争的就是一口气,权利、利益倒是其次。到法院就是为了“评理”“讨说法”,此时,法官单纯讲些法言法语,不了解案件背景情况,不考虑当事人的诉讼心理,就可能“案结”而“事不了”。究其原因就在于法官忽视了裁判的社会效果,导致严格执行法律的裁判未实现定纷止争的目的。“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价值判断标准,必须要兼顾和平衡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统一。” 这是一位法律实践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忠告,没有对中国司法环境的深刻了解,没有为老百姓运送正义的职业追求,就不可能提出这样的观点。记得当初学习民事诉讼法时,笔者就一度认为美国的“正当程序”(due process) 原则是如此符合诉讼理论,具有“作茧自缚”效应的法律程序是如此具有正当性基础和效率追求,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是保证法官公正、贯彻当事人责任自负的最佳选择。但当笔者到法院实习后,发现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些符合程序正义标准的裁判结果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在一些基层地区,发生纠纷后,往往会请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进行调解处理,作为裁判者的人很少懂得法律,但他们做出的决定却能得到认同和执行。“事实上,在任何社会里,优秀的司法者,无论是职业的还是非职业的总是那些对人情世故有深刻理解的人们,是那些有相当丰富社会生活经验的人。” 作者在书中告诫法官要“依法”但不能“唯法”,不能犯法律教条主义的错误。

德国法儒拉伦茨指出:“法官是针对具体的待判案件而从事法解释工作。” 在第八章“法官的职业技艺”中,作者探讨了法律适用中的法律解释的问题。在充分肯定法官解释法律的必要性和分析法律解释的方法后,面对遵循规则还是超越法律的问题,作者认为:“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我们要特别注意实用主义任意超越法律的局限和危险,因为,视法律规则的主导地位而不见,不仅会从跟不上动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也会导致司法专横。” 这一观点或许略显保守,但确实是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当我们赞扬英美国家判例法制度所具有的灵活性,羡慕“法官造法”在弥补法律漏洞时所具有的实用性时,无意识中犯了“纳什纳错误”,即在批评了某一制度存在的弊病后,自然地认为另一制度是它的最好替代,这一过渡和选择是缺少逻辑基础和实证支持的。毫无疑问,公平和正义是法的价值追求,但是,稳定性、可预期性也是法的价值追求,“朝令夕改”的法律将使老百姓无所适从。

(三) 当代法官的危机应对要求:临危不避的心态和真诚应对的技巧

针对近年来司法系统发生的多起突发新闻事件,作者特别提出法官应当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正确处理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总结这些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法院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深挖引导不力的根源,并提出了应对这类事件的新思维。新闻媒体对社会事件具有的发现力、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是不容小觑的,同时,新闻监督也是社会公众监督司法机关的重要途径。恰当的新闻报道能够起到法制宣传、教育民众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树立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但是,新聞报道的特点:关注的通常是具有政治性、道德性的案件,报道具有结果导向,突出、渲染一些与法律问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但容易煽动民意的细节,突出故事性,忽视案件处理的程序和证据,弱化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新闻媒体,防止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是新时代背景下法院和法官面临的新课题,作者在本书中的观点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值得同仁们学习、借鉴。

除此之外,作者还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对法官的司法行为、社会行为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为树立并维护法官这一“正义的化身”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并树立司法权威,法官必须廉洁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论及法官的职业困境时,作者客观的展现了法官面临的职业内外矛盾、承受的身心疲惫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笔者认为,通过让社会公众知晓这些现实,了解法官职业所处的客观状态,对于赢得社会对法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也许就是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与社会民众进行交流的原因之一。

五、守护正义:大道惟艰,迎难而上

要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回顾自己阅读《守护正义》后的心得体会,对于现在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的笔者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本书丰富的内容难以用一篇简短的文章进行概括,作者深刻的思想精神也非笔者一时能够透彻领会,这些都需要经过亲自阅读本书才能得到充分的了解。笔者抱着学习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获得知识和启发,阅读过程中常常因书中的一句话、一段论述而陷入思考:自己的观点与此有何不同之处?产生差异的原因何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官?掩卷沉思,正义值得我们永远追寻、捍卫、守护,虽然这条道路注定崎岖和坎坷。

大道惟艰,迎难而上。谨以此文,与法律界同仁共勉。

12.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途径的研究 篇十二

一、提高责任担当教育的关注度

责任担当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手段和载体使青年学生明确责任,形成责任担当的意识并内化为自主行为。从认知角度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明确责任,即明确担当什么;其次是探讨途径,即如何承担责任;最后是践行责任,即以实际行动承担责任。[1]而责任担当教育途径就是具体进行责任担当教育的方式方法,合理的教育途径能够促进大学生责任担当的信心,提高大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增强责任担当的情感,从而形成责任担当行为和习惯,完成责任担当教育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在责任担当教育途径和载体的选择及运用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我国的责任担当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高校的责任担当教育多局限在责任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多依赖于德育课程,在责任担当教育方面没有形成单独的体系,没有列入到教学或教材体系中。责任担当教育内容不具体,教育形式不丰富,实际操作性差,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在责任担当教育的途径上,强调课堂责任理论教育,忽视具体的责任实践教育环节;只有单一的教师理论灌输,没有多样化的有效指导。将学生作为责任教育之受众,忽视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学生对责任教育的自化和内化,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只是开展了简单意义上的主题式教育,而这种教育活动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总的来说,这些现状产生的原因是近些年高校教育对责任担当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把责任担当教育作为德育的根本问题来抓。

实践证明,“责任”是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因此,重视责任担当教育就是把“学会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寓“学会做人”教育于常规管理、常规活动,这就抓住了德育工作的根本。通过责任担当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在个体价值、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中寻找平衡的支撑点,肩负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责任。对责任担当教育的关注度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只有全社会都重视责任担当教育,责任担当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把责任担当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问题进行实施,提高全社会对责任担当教育的重视。

二、构建责任担当教育的内容体系

责任担当教育与责任教育有不同的侧重点。责任担当教育的内容包括:确立大学生应担当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情感;深化大学生责任担当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责任担当的行为。

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确立大学生应担当的责任是责任担当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是前提;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情感是根本;深化大学生责任担当的能力是保证,引导大学生责任担当的行为是最终目标。这五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密切。只有明确了这种相互关系,才能在责任担当教育中以系统的观念实施教育,才能使责任担当教育更加合理,效果更加明显。

三、完善责任担当教育的评价机制

责任担当教育的评价机制是强化责任担当的标准和依据。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断强化“以分为本”、“以书为本”,围绕“应试教育”转圈圈。小学和中学更是愈演愈烈,重智育轻德育,到了大学,却把养成的不良习惯带进了新的环境。我们天天讲素质教育,到了大学其素质仍如此之差,可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2]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质就是责任担当问题。学习是学生的责任,除学习之外的爱护公共卫生、公共设施也是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中小学由于没有重视除学习之外的责任担当教育,致使到了大学由于所承担责任的多样性,于是行为习惯上的潜在矛盾和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显然正是因为评价的单一性,造成学生责任担当的缺失。因此要完善责任担当教育的评价机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价制度。

四、拓展和丰富责任担当教育的实践与载体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讲需要实践活动,实践性是道德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2]责任担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同样需要实践。应通过实践活动沟通校内、校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地参与社会道德生活中形成责任担当能力,适应社会。否则,脱离现实生活的责任担当教育活动将失去生命力。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当前责任教育的突出问题就是实践性不足,而提出责任担当教育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强调实践。我国责任担当教育的实践与载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多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常规的是以假期社会实践为基本模式,与西方国家的多渠道、多角度的实践与载体相比显得单调,不具有人本性,并且实施过程中具有功利性、任务性,很难调动学生的责任担当情感。应围绕提高大学生素质,进一步探索如何发掘和拓展责任担当教育的实践与载体。

五、调动大学生责任担当主体的能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自主选择并主动参与的活动,人们往往能想方设法去做好,并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以往的责任教育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教育成了学生服从的工具。而真正的责任教育过程,是在外在教育的影响下,由学生自主构建和积极自为的过程,是培养富有生命力的创造者和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责任者的教育过程。[3]因此责任担当教育要重视人的主体需求,注重受教育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尤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内在教育的需求,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和真实的社会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社会主体。

责任担当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开展责任担当教育,进而引导大学生逐步深化责任的范围,调动大学生本身的能动性,使大学生在责任担当中体验担当情感,在担当中适当地选择担当方式,主动自觉地去承担应该担当的责任,逐步提高责任担当能力,丰富责任担当情感,最终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责任主体”的身份。这样,大学生就会觉得德育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实际很接近,从而消除抵触情绪,德育的效果自然便会增强。

六、挖掘家庭和社会在责任担当教育中的协同作用

责任担当教育应该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协同进行。除学校应当起到主要作用外,更应挖掘家庭和社会在责任担当教育中的协同作用。

首先,家庭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责任担当教育。家庭责任担当教育要符合家庭的氛围,以“感恩”教育和“关心”教育为主要方式,让大学生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做一些应当承担的家务劳动,为父母过生日等。关心与责任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学会关心有助于责任感生成,能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学会关心父母和亲人,进而学会关心朋友和同学,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的现实状况,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从而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自己的责任。努力把孝心献给父母,把关心献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诚心献给祖国。[4]

其次,社会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大学生责任担当提供条件。现在我们已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日本小学中广泛开展的志愿活动就很有特色,它以个人的自觉主动为前提,以集体组织为主要形式,以地域性社会公益为主要内容,包括废旧书刊等资源的回收;社会慈善事业的捐款;为老人、残疾人带路;从事栽花、植树、保护益鸟、道路安全与防灾宣传等社会公益劳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以及大学这种活动组织得太少,基本上都被学习文化课所占,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

责任担当教育途径是责任担当教育的基本方向。除了要在理论方面进行论证外,还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积累经验,并不断地开拓创新,以丰富责任担当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摘要:责任担当教育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德育问题,作为责任担当教育的关键——责任担当教育途径是当前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应从提高关注度、构建内容体系、完善评价机制、拓展实践载体、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六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教育。

关键词:责任担当,教育途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卢中昌.培养负责任敢担当的人才——谈高校中的责任担当教育[EB/OL].中国教育报网络版,www.jyb.com.

[2]谢志远.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实效性的构想[J].教育评论,2005(4):37.

[3]夏春雨.试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08(10):19.

13.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篇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作为青年人,我们当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伟大时代赋予我们建设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下的新青年,应该一方面要做到不忘初心,做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另一方面要做到砥砺前行,做一个强大的务实主义者。

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要求我们青年人首先要做到心怀国家、有强烈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我们要从心底意识到中国和中华民族是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母体,没有母亲的庇护,我们任何人的任何成就都将失去意义。不管是我们身处何方,都要心系我们的祖**亲。

其次,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博爱的情怀,要有成为“世界青年人先锋”;的勇气和决心。理想是一个人前行的明灯,指引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没有理想,犹如盲人摸象,一生光阴必将虚度。

当前,青年人最大理想是“做一个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终生的人”;。来自汕头的黄鸿翔,就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他26岁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本可以在华尔街全球顶级咨询公司谋得一份令外人羡慕的美差,但他毅然放弃眼前的舒服日子,选择深入非洲丛林做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他从小就热爱动物,喜欢冒险,他儿时的理想就是“与动物打交道”;,他的选择表明他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因此获得了世人的钦佩。

务实主义要求我们青年人首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当下中国的伟大成就有赖于一批又一批具备勤奋刻苦、拼搏钻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畏艰难等品格的先贤和热爱奋斗的人民,这些优良品质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它们一定还是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缔造因素。

其次,我们要做到“顶天立地”;,在实践中练就内功。所谓“顶天”;,就是要多关心多关注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现代化、法治化、创新型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城市、城中村改造、城市“微改造”;幸福社区等全球、国家、城市、街道和社区等不同尺度的事;所谓“立地”;,就是要思考上面这些事,我有什么态度与想法,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如何贡献我的能量。

第三,我们要有世界眼光与视野,加强国际交往与交流合作,从世界各国各地的文明体系中吸收养分,不断夯实我们的综合竞争力。

14.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篇十四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1】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明天打基础做准备,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今天你负责,让青春与责任同行。———题记

青春是色彩斑斓的,责任是低沉阴暗的;青春是热情奔放的,而责任是沉重内敛的;青春使人喜笑颜开,而责任却会使人眉头紧锁,但其实责任并不复杂,它只是包裹着青春的糖衣。

有人说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尽情地去放纵去享受,以后的事以后在说;也有人说青春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在拥有时好好珍惜,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做准备,以上两种人中前一种人没有责任感,而没有责任感就没有担当,遇到事情自私自利,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也对他人不负责任,未来的他可能一事无成,一生碌碌无为。

而后一种人有责任意识有担当,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同时也对他人负责,将来的他可能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成功人士,所以你如何对待自己的青春,将来社会也会如何待你,正如你给青春一个巴掌,社会绝不会给你一个吻。青春,在这个最有资本的年代,我们应该给他插上一双责任的翅膀带我们飞往梦想的彼岸。

现在的我们都在生命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个角色都有我们应担的责任。“百善孝为先”首先作为父母的子女,孝顺父母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牵着我们的手走过那段童真岁月,教我们做人,引领我们走过迷茫的青春,用他们的一生为我们撑起一片天,让我们在他们的庇护下茁壮成长,因此长大的我们更应该对他们尽孝心,没事常回家看看,帮爸爸捶捶背,帮妈妈洗洗碗,一点点小事,就足以让他们觉得我们长大了。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儿女爱国是我们首要的责任,1919年5月4日在民族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一群青少年们挺身而出他们用软弱的肩膀担起了民族救亡的责任,他们用青春的热血,扛起了救国家于水火的重任。

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够在敌军的枪支弹药面前毫不退缩,是责任。正是因为他们有爱国的责任感。他们爱国甚至超过了爱自己的生命。也正是有这些爱国人士的舍小我顾大家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所以同学们:莫叹息,莫停留,多思考,多动脑,珍惜青春的责任带上责任的翅膀无悔地走过这一段青葱岁月,让青春与责任同行。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2】

在我们的生活中,梦是一个十分美妙的字眼儿,各种各样的梦想曾经伴随着我们度过了自己的幼年、童年和少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灿烂与色彩。当时代的车轮驶入2012年的华夏神州,“中国梦”有如一道明媚的晨曦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令国人振奋,让百姓欢心。

什么是“中国梦”?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朴实的“中国梦”,震撼了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再次燃起了中华民族圆梦的火热激情,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中国梦”是谁的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梦”是我们13亿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梁起超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中国梦”更是我们当代有志青年的责任。

实现中国梦,我们怎么办?明确责任,勇于担当。

“中国梦”首先是我们的报国之梦,历史告诉我们,广大青年的命运时刻都同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一点水只有溶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奋斗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坚定向前的信仰是必不可少的,追求卓越的信念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享受青春、放飞梦想的同时,肩上也要扛起一份责任,一份报效祖国的泰山重任!

“中国梦”是我们的成才之梦,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筑梦的前提,更是我们圆梦的基石。而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圆梦的平台,我们的教师就是我们圆梦的天使,我们的同学就是我们圆梦的路上的伙伴,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期盼、鼓励和陪伴,都是我们圆梦的动力。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你认真听过的每一堂课,你努力攻克的每一道难题,是追逐梦想,我们对“笃学、践行、求实、创新”的每一点实践,都是在追逐梦想。因此,我们要做到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让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共进,实现中国梦,我们在时刻准备着。

“中国梦”是我们的创新之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对青年学生的教育进程中逐步培育。“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批具有开拓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种创新型人才,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或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更表现为创造性人格的卓越。因此,我们在学习成长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更要注重创造性人格的养成,不仅要有推陈出新、和而不同的智慧与才能,也要着力培养敢于创新、善于成事、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的进取精神与探索精神。4月13日,我们3827名同学共同拼成的世界最大笑脸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梦就会追求,有追求就要有奋斗、有拼搏、有付出。请让我们广大青年同心、同力,努力实现我们心中各自的梦想,让伟大的“中国梦”梦想成真!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3】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目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的。近来竟有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生他养他育他的父母竟排在末位,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排序里竟然不见社会与国家!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整日沉迷声色犬马,只想“娱乐至死”“佛系度日”,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绝望的自堕心态。而这种人竟成为“网红”,此理论一旦扩展传播,将污染多少青年的心灵!诚应诫止之。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图强,像鲁迅曾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敢于于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4】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青年,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鼓足干劲、砥砺前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担负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情怀。在战争年代,无数青年为了国家富强和人类解放进行艰苦卓越的抗争,甚至奉献出宝贵的年轻生命,爱国情怀在一次次波涛汹涌的革命浪潮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和平时期,作为先锋力量的青年人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坚定而又有力量的呐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上世纪60年代末,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来自天南地北的热血青年汇集到十堰这座山城,为建设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挥洒汗水,从风华正茂到年逾古稀,从朝气蓬勃到两鬓斑白,他们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在东风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为十堰建成“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的担当意识。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出了古代圣贤先哲们远大的人生愿景和政治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代青年要心怀天下,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我作为市委党校一名青年教师,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敢于发声亮剑,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当好“布道者”和“熔炉工”。加深对市情方面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重点研究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十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理论宣讲方面,要注重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面对干部年轻化、高学历化、基层工作经历丰富等情况,充分运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喜闻乐见的传播模式,更好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时不我待攻坚破难的奋斗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中的这段话道尽了每一位奋斗者所要面临的艰苦磨难和严峻考验。当今时代,信息传播迅猛,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机会稍纵即逝,青年一代更应该有自强不息、只争朝夕、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有岿然不动的定力、破釜沉舟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有志者事竟成的努力。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走好“新长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博大胸襟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昂扬斗志,涵养初心、把握时机,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十堰建设“绿色生态市、现代新车城”作出新的贡献。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5】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这一殷殷嘱托,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当代中国青年的深切期望,是对当代中国青年要勇于担当的明确要求,更是向当代中国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发出的新的动员令。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进步刻录着青年的足迹、凝结着青年的奉献。抚今追昔,100年前,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时,五四一代的先驱们上下求索、挺身而出,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开辟出广阔的新天地,迎来中国奔向黎明的曙光。而今,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秉承五四精神,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敢做时代先锋、勤于追逐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接力拼搏,最终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祖国呼唤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当代中国青年具备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每一代青年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迹和时代答卷。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增强责任感,明确自身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自觉把自身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把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相联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才能担当时代大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者,国之魂也。”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一不能怕难怕苦,二不能怕跌倒怕吃亏,任何逃避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伟大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应受到摒弃。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好伟大的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就要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把家国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担当中作为,在磨砺中成长,在实干中推动国家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大量青年才俊,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脊梁,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潮中,推动着中华民族这艘巨轮不断破浪前行。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就是当时一大批杰出青年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创造的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伟大运动。在此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中,一代代有为青年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英杰,以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投身伟大祖国的各项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投入本职工作,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高歌猛进的亮丽风景,让杰出青年成为驱动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让新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上一篇:有一本魔法的书作文300字下一篇:张家界国际购物中心专业策划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