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安防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2025-01-30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防市场现状调查分析(共2篇)

1.城市轨道交通的安防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篇一

1. 维修模式的发展历程

维修工作在不断发展, 其种类也在不断完善和细化。从18世纪的手工作坊的简单维修到今天的高技术含量的综合维修, 设备维修管理经历了不同的维修体系, 如图1所示。

2. 轨道交通维修模式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模式, 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定期、事后和状态维修三种模式。随着社会发展, 国内外出现了多种维修模式或理念, 包括RCM、TPM、e—维护、智能维护以及绿色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等。然而, 以上这些维修管理模式和理念在进行维修决策时基本上都是根据经验和定性判断, 决策过程缺少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支持, 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受到限制。

二、维修决策建模与算法

1. 维修决策模型现状

维修决策建模和优化技术与上述的宏观维修理念不同, 采用定量化的方式描述系统或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以追求最大维修效益为目标, 优化和指导维修工作, 使得维修决策结论更具科学性和可信性。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研究人员提出了大量的维修决策模型。包括Naga Srinivasa Rao提出的以单位小时总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的马尔科夫决策模型;J.Wang基于设备实际安全需要建立多目标的安全维修决策模型;张耀辉建立定时维修和状态维修的维修级别逻辑决策模型。另外, 不少专家将整个设备看成一个灰色系统, 提出基于维修风险以及利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多属性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 确定设备维修级别决策等。然而现有的维修决策模型总是基于某一设备进行分析, 较少考虑设备之间的关联, 而现代设备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多是复杂而相互作用的, 因而在对单一设备进行维修决策建模的同时, 需要将与该设备相关联的设备作用考虑入内。

2. 维修决策模型算法

对于建立的维修决策模型, 除了一般的解析法外, 更多的是采用智能的优化算法加以求解, 如Zimin Yang利用遗传算法确定维修优先级进行维修决策;陶基斌把选择维修方式的属性的隶属度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 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输出维修的等级和最佳的维修方式;D J Fornseca采用模糊推理算法估算各种故障模式发生的概率以及各种故障模式的后果等级排序以此来优化维修决策。对于维修决策算法的研究国内外研究, 人员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具体应用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维修决策支持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的进步, 对维修决策管理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 国外较早开始了这一研究, 如布朗福德大学研发了REGINA, 英国人开发并成功应用了MAINOPT, 美国人开发的AGE/CON、PERDEC以及REL-CODE等。另外还有波音公司的维修资源管理系统、美国海军使用的维修资源管理系统MRMS等。在我国, 2002年台湾大华技术学院为半导体行业的机械设备开发了设备维修决策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高地广等开发了一个设备维修及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该软件系统对多部件复杂设备在周期性预防维修和视情维修同时存在情况下, 能够重新调整周期性预防维修时间, 给出最优的维修时间和维修方案。这些维修决策信息化软件都在特定领域的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 据有关检索资料显示, 目前国内外未见有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维修决策体系、决策软件开发及应用的报道, 也没有基于城市轨道运营、维修决策管理或规范。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维修决策理论的研究应用上, 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阶段, 我国亟需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维修决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维修管理规范以提高运营维修决策能力、设备运营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效益。同时, 为使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管理实现智能化、信息化, 提高维修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修决策支持软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开发应用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主要从维修模式、建模、优化及决策支持系统几方面阐述国内外轨道交通领域的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2.城市轨道交通的安防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篇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拥堵;趋势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雏形初现,一直到九十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总体上讲,发展水平是稳步上升的。目前为止,我国已有36个城市获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里程达6500余公里。去年年底,我国1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已开始投入建设和运营,总建设及运营里程达2200多公里,日均客运量约2500万人次,全年客运量达到约90亿人次。起步较早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特大型城市,已基本形成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武汉、天津、成都、南京和重庆等城市也有了大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型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为了跟上城市发展步伐,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日新月异。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

我们预测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水平将到达65%,具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各方面条件的城市将逐渐增多,初步预计将达到55个。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主要是东南沿海大城市,并且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中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逐渐起步并稳步发展,西部地区受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建设规模较小,但发展需求会日益旺盛。

我国轨道交通的特点:1、政府主导型2、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形成网络化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多元化4、车辆设计制造技术不断进步5、积极开展城轨交通规范和标准制定工作。

然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线路长度问题2、车站建设规模问题3、不合理工期问题4、管理体制问题5、融资方式问题6、技术装备标准化问题7、建设与经营体制问题。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不断改革完善,规划和监管机制不断加强,政府职能也发生转变,获得国家审批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下放到各省级主管部门。通过改革解决了政府与市场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资源再配置的优势,激发社会及市场的主体创造活力。建设资金方面,政府财政承担一部分,多渠道融资解决一部分。技术上也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土质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减轻了财政负担。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吸收国外的技术经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形式日益多样化,施工设备也日益国产化。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接受挑战,因此对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一、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政府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以及发展战略目标,综合考虑交通需求,超前规划,并做好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统筹考虑交通发展需求和经济状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制定可行的建设目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二、依法依规逐步推进。政府作为项目主体应按照已获国家批准的规划,做好前期工作,逐步推进。严格执行招投标、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质量监督等规章管理制度。

三、政府要尽力加大政策及财政扶持力度。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城市轨道交通的公益服务性,建立健全建设资金和运营补贴的长效投入机制。优先保障建设用地、鼓励综合开发,统筹轨道交通和周边用地的规划,开发收益用于保障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资金亏损,使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四、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及技术攻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才需求较大。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建立培训基地和交流培训机制。同时,要落实培训制度,集中力量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科研技术攻关,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经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阶段发展分析,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应注意:1、合理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2、处理好轨道交通与周边土地资源的关系3、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地带采用不同形式,因地制宜4、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市场化5、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未来我国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在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及尾气污染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及广阔的市场。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来看,无论城市轨道交通是否已规划建设,从大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都要把城市轨道交通纳入城市规划考虑之列。考虑到部分城市的经济实力,可以有计划的逐步开展。同时,要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共同协调发展。促使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更加经济、科学、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城市交通,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

综上,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长期规划,合理有序实施。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及技术的进步将会保障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确定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发展重点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合理性选择,只有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及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欧阳洁,钟振远,罗竞哲.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32.

[3]李耀宗.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83-85.

上一篇:朱自清《匆匆》下一篇:打篮球初二作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