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演讲素材(精选14篇)
1.课前五分钟演讲素材 篇一
篇一:课前五分钟演讲稿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
这一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的一个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一排排地整齐地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不要哭,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边挑来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一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开心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是的,我们不能改变风,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最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我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篇二: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文明之人》。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远的呼唤!一生的追求!
篇三: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表的演讲稿题目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
鱼儿选择湖泊,是因为它有一条能够自由畅游的尾巴;鸟儿选择了天空,是因为它有一双能够自由飞行的翅膀;骏马选择草原,是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是因为它有民族团结力量的支撑。
一个曾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无数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国家;一个历经磨难的国家。她没有选择懦弱,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奋斗(关于奋斗的演讲稿)。我们的祖国(我的祖国演讲稿),她选择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就是这种选择,让历史的选择是她。
我们的祖国是历史的选择,我们的祖国她就犹如一只沉睡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的雄狮,我们的祖国有气势浩然,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我们的祖国有古朴雄风,精致如画的苏州园林;我们的祖国还有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巍峨泰山;我们都祖国海有很多很多,她让世界人民知道,历史的选择是中国。
中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平凡而伟大的龙的传人。历史的选择演讲稿,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们想到了屈原,他用孤奋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铅华。他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言壮语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的铮铮铁骨为后人所传颂。夜深人静里的长明灯,让我想起了司马迁,他用手中的丹青妙笔记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他用伟大的行为,让史学的天空更加熠熠闪耀,让文学的园地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因为她的地大物博,因为她的人才济济,让历史做出了选择,无穷的力量感动了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人民所创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他用了九十年的时间,为民族谋求独立和解放,为人民寻找富裕与安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战胜了各种风险和挑战,把一个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
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有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有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有美丽富饶的广袤土地。同学们,在我的演讲稿最后,我衷心地希望所有中国人都团结起来,不畏艰难,敢于奋斗,让我们携手并肩去迎接中国的新辉煌,因为,是历史选择了我们。
篇四:
什么是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了解他(她)吗?
在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边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于千万人之中,你遇见了你所遇见的人,他(她)也许就是你的朋友。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才好。想笑的时候就笑,想哭的时候就哭,把不尽人意,不顺心的事一次性、干干净净的发泄出来,但不快乐、伤心、难过全都只是过程,惟有快乐才是终点,千万不要把世事都看得太完美!
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只能说明你还在意你们之间的感情,也许他(她)就是你最好的朋友,为什么不把心放宽点呢?
知道吗?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
我认为益友就是为了朋友两肋插到的人,当然具体情况又具体分析,为什么事而两肋插到有是另一回事了;而损友就是你为了他(她)两肋插刀,而(她)却反过来插你两刀!
其实,我们活得很艰难。确实,我们既要承受种种来自外部的压力,又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投以理解的目光(而这个人就是你的益友),你就会感到一种来自原始生命的暖意。
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所以我们只好控制自己。虽然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但当我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时,才知道,他们其实比我们还可怜,所以,请原谅你恨过的人,原谅那些坏人,所谓的好人!
生活中,不断有人离开或出现,而我也即将离开这个舞台,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活中也不断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它们就这样交替着,更改着,不知疲倦。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呢?
记住了的,是不是就代表永远不会消失?
而我们是不是应该记住该记住的,遗忘该遗忘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呢?
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又是错的,所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
最好我告诉大家一个心得体会:同学只有1年或2年,最多3年,而朋友有一辈子!!
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先让我为大家讲述两个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第二个事例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以上两个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尤其是对于我们施桥中心小学的学生来说,你们中有不少学生是经过各种途径和努力后,才得以成为了施桥中心小学的一员。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
例如,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尤其星期
六、星期日教室里、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见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走路推推搡搡,随意撞坏门窗,也不觉心疼;再例如校园内部分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学校墙头、国旗围栏和车棚围栏,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谢谢大家。
2.课前五分钟演讲素材 篇二
一、操作方法
(一) 提前布置, 充分准备。
以一天一个为主, 有时可几人合作。演讲人员、演讲顺序由教师或课代表提前安排。演讲内容由教师根据现阶段教学内容指定范围, 由学生选定。
(二) 恰当点评, 鼓励为主。
每次演讲完, 教师简要点评。教师点评时要承认差异, 尊重个性。对成功的演讲从内容和演讲技巧方面, 进行充分的肯定, 让参与者享受成功的愉悦;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 教师要从中发现闪光点, 让演讲者体会到小小的成功, 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三) 控制时间, 灵活把握。
一般说来, 演讲的时间应掌握在五分钟之内, 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 影响其他教学环节。
二、演讲内容
(一) 名人演讲稿。
演讲的材料必须是高质量, 有新意的。因为它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可选一些中外名人优秀演讲稿演讲, 这样于人于己, 于学习于做人都是好的方式。选文长了可节选, 也可连续接力播报。
(二) 各类故事。
故事是吸引人的文字, 往往意味深长, 寓意深刻, 是较好的课前演讲材料, 它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也可以有效地拓宽他们的视野, 陶冶情操。
(三) 经典散文。
欣赏文质优美的散文, 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是提高语言文字水平的有效方法。毕淑敏、刘墉、余秋雨等名家的作品, 富有哲理、文质兼美, 是学生品读的美味佳肴, 修身养性的补品。
(四) 满分作文。
在不同的年级, 选些与初中作文教学相关的学生满分作文作为写作的范文, 可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文体模式的参考。如, 学说明文时, 让学生找些满分作文中的说明文演讲, 增进他们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五) 诗词赏析。
语言精辟, 内涵丰富的诗词赏析美文。既可让学生吸收写作灵气, 又可为阅读鉴赏提供参考, 能有效地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品味有不可忽视的好处。
(六) 时事新闻。
到初三时, 要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需要收集广泛的论据。此时, 引入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到课堂来演讲, 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地积累作文素材, 储备议论文的时新论据, 为写议论文铺平道路。
三、演讲形式
(一) 宣读式:
为了不过分加重学生负担, 演讲一般可不脱稿。但要求流畅, 感情充沛。这种训练可以常规使用。如演讲满分作文、新闻事件、中外优秀散文等均可以如此。
(二) 访谈式:
选定一个大家熟悉、关注的话题, 由一个学生以采访形式, 采访其他同学, 畅谈对该问题的看法、感想。如“中学生该不该谈恋爱”, “朋友借钱不还, 我该怎么办”等, 由课代表组织准备。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辩论式:
指定大家感兴趣的、特别是学生中最希望探讨的, 以及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 提前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正反两方, 着手准备公开辩论。如, 学完《羚羊木雕》一文, 可布置“我”方与“父母”方的辩论会, 辩论“到底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这一论题。
(四) 表演式:
这种训练一般不用, 毕竟学生准备的时间较长。初中高年级, 表演能力强了可以使用。例如, 在学完课文之后, 课本剧表演、课文片段表演;看到社会现象, 真实地演绎。
总之, 课前五分钟演讲要遵循的原则:首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是围绕教学进行;三是内容要丰富多彩。
3.课前五分钟 篇三
所谓“课前五分钟”是指教师在一堂课上正课前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其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利用五分钟时间安排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发言,题材不限,形式不限,最好能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待教师走进课堂,师生见礼之后,轮到发言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展现自己的风采。“课前五分钟”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只要能让学生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可。我在实际操作中将其归结为四个字:听说读写。
一、听新闻
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新闻时事和新鲜有趣的事情,谈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例如班里的一个学生提到了十八大中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规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名学生说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自己家庭经济困难,弟弟跟随父母在外打工,特别担心以后自己上不起大学,弟弟无法在外地入学,现在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其他学生聽了也很高兴。还有的学生谈路上见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虽然有些观点是幼稚甚至偏颇的,但是话是真的、情是热的。情感在这里迸发,情操在这里陶冶。这里是道德法庭,这里是新闻发布会。
二、说梦想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是有梦有理想的年龄,这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展现自己的梦想。有的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梦想的实现需要多久?36天,3次交换,一对价值200元的银戒指最终换来了30万元教学楼建设资金。21岁的贵州民族学院空乘专业大三女孩杨艾菁,梦想用自己价值200元的银戒指为山区孩子换一栋教学楼。经过多次交换后,在一名上海网友30万元的捐助下,最后在贵州昆寨乡夹岩村新建了一所小学,目前学校已落成。全班同学听了以后备受鼓舞,他们高喊梦想万岁,只要心中有梦,一切皆有可能。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三、读美文
有的学生说自己读了《傅雷家书》非常感动。《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自己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孩子考虑。读了这篇文章后,自己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同学们自选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分析文字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教师也可以以身示范,背诵自己欣赏的名家名篇,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北国的大好风光,领略大漠孤烟直的壮阔,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和温馨。
四、写内心
写内心就是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然后再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五分钟虽好,但在实践中,我们又往往容易陷入少慢差废的旧圈,形成新的程式化,让这宝贵的时间成为走过场,使学生由最初的欢喜到无所谓,再到视为负担,以至应付敷衍了事。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我们制定了几个规定:
1.随机抽取。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一个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所有学生在课外都要积极准备,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期待,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师生共评。评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在表演完后,要及时进行评讲。可先由学生评,再由教师评,教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分,并做好记录。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如一周评出周冠军,一月评出语文之星。
4.地理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实践体会 篇四
张玉红
在地理教改中,如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虽然经历了一些坎坷,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感到欣喜的。我就是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讲课前让学生到讲台演讲,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我真切地感到我的学生进步了。
我第一次说要搞演讲,学生普遍不感兴趣,我只好让班长、团支部书记、课代表带头演讲。然后按照组别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一般7人为一个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安排确定演讲同学的顺序。为了激发学生演讲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还设立了演讲评分制度,组长兼任打分的评委。每周的周冠军,每月的月冠军,都及时通报。半学期和一学期总结时都对表现优异同学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忙乎起来了。
一、演讲基本情况确定如下:
时间安排: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时间,每学期大部分同学有两次机会。
内容要求:结合本节课的课堂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如:目前正在上《区域地理》的欧洲西部 , 可以介绍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或人文景观,也可以介绍某个国家。
形式不限:每个人可以独立演讲,也可以与人合作共同完成演讲。
评价方式:由教师先点评,然后请两位学生点评。组长打分,课后交给课代表计算得分。
二、演讲的效果
1、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最主要的不是教,而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但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只重视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五分钟小演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给他们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由“观众”、“听众”变为“演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演讲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高二(5)班的黄丹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差生,许多同学都看不起我,自卑感很强,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但通过地理课5分钟演讲,从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敬佩的目光中,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理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含义,是小演讲改变了我。”
2、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学生讲到有趣的地理故事时教师能因势利导地做好评价工作显得相当重要。例如,李建军同学讲到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时,我的评论是:第一:建军同学不仅知识丰富,而且具有演讲艺术;第二: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地理学家。诸葛亮并不是通过祭神得知风和雨,而是他精通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的变化。
当同学演讲到新闻发布的某地台风引发的自然灾害时,渗透台风的形成,以及影响我国台风的路径。通过长期地渗透,让学生发觉原来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如此有趣,自己本来就爱好地理,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地给予表扬,学生就会对地理产生极大的兴趣,实践证明效果真的很好。通过活动,许多学生收集资料的态度完全发生改变。从开始不太情愿,到后来变得比较积极主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在一天天地提高。所以不时听到一些学生说:“原来地理很有趣,我喜欢学地理”。由于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愈来愈高涨,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3、寓教于乐,创设最佳教学氛围。
每一节地理课都是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尽管我的课都被安排在上午三、四节和下午,大家依然精神振奋,期待着精美的图像、绘声绘色的演讲、从未目睹的实物展示。同学的掌声是最好的鼓励,同学的建议是重要的鞭策。这种场景下的交往、互动,集众人之所见,开众人之眼界,拓众人之智慧,很容易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4、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
他们说:在台上说不出来时真尴尬,真感到羞耻,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许多时间去搜集材料。演讲不仅促使学生积累材料,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望都很强,都不甘落后。演讲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个个身上好象都有使不完的劲。
三、地理课前演讲实践中遭遇的问题及处理(1)演讲要脱稿,讲评不可少。
严格要求学生演讲时要脱稿,以求对所写内容的消化吸收。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至于演讲的形式,则不作过多限制,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演讲后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给演讲者以鼓励等作用。
(2)灵活掌握时间
一般来说,演讲只需三到五分钟,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
常的教学进度。
(3)讲评重在鼓励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讲评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疑的题目、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一件自制的小道具、配乐演讲、双人合作,等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4)创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各显其能。在演讲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评论方面,教师都要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允许出错,鼓励发表不同见解。老师以身作则,带头点评,然后请两位学生点评,使学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觉。
5.课前三分钟励志故事演讲素材 篇五
我对沃马特连锁店的最初认识还是十几年前在国外生活时。那时中国还没有超市。当我第一次走入沃马特连锁店时,先是被它巨大的面积所震惊,继而为它的便宜价格所打动。同样一件商品,沃马特的售价至少会比其他店便宜5%,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每一个售货员的微笑,那样亲切自然。此后,每次去美国,我都会选择去沃马特店购物,享受一个消费者内心的满足。
后来我才知道,沃马特经营宗旨之一便是“天天平价”。老板沃尔顿常常告诫员工:“我们珍视每一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存在是为顾客提供价值,这意味着除了提供优质服务外,我们还必须为他们省钱。每当我们为顾客节约了一美元时,那就使自己在竞争中占先了一步。”
为了不愚蠢地浪费一美元,沃尔顿亲身垂范。他从不讲排场,外出巡视时总是驾驶着最老式的客货两用车。需要在外面住旅馆时,他总是与其他经理人员住的一样,从不要求住豪华套间。
为了赢得这一美元的价值,沃马特实行了全球采购战略,“低价买入,大量进货,廉价卖出”。沃马特中国采购总监芮约翰每到一地,都要察看各家商店,认真比较价格,选择合适商品。他对我说,中国商品的质量近年来有大幅提高,沃马特在中国的采购额也在逐年增加,今年将达到40亿美元。
价格与服务是沃马特赢得竞争的两个轮子。已在中国工作了5年的芮约翰说:“你知道我们有一个微笑培训吗?必须露出8颗牙齿才算合格。你试一试,只有把嘴张到露出8颗牙齿的程度,一个人的微笑才能表现得最完美。”我不禁回想起初识沃马特时的印象,原来售货员那一颦一笑都有着如此严格的规定。
6.课前五分钟演讲素材 篇六
语文科
曾文俊
学习IE理念后,对照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刻意安排是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刻意性是启发潜能教育的核心。作为第五个假设,刻意性为启发潜能教育提供实践的方法。”
从初一开始本人就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进行课前说话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老师设计说话主题,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按要求上台讲话。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上台讲话的胆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和学会倾听、准确表达和交流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讲完话后,我就会言简意赅地作评点,然后打分,表扬为主,建议为辅。或者要求另一位同学作评述,学生们开始是战战兢兢的,不敢大胆评点的,在多次的听取了我的评点后,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因而课前五分钟活动,立竿见影,不断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看到学生的投入,更抓住契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
从初一到初三我设计了许多的主题,由浅入深,从成语故事开始,到语文小故事、历史小故事、新闻小故事、家乡民风民俗简介、家乡特产介绍等等。每次主题下达后,学生们都会主动地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浏览相关网页,访问父母或亲戚,认真组织和撰写讲话稿,暗暗模拟讲话过程。讲话活动进行中,同学们热情参与,台上专心讲话,台下凝神听讲,每次都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尽管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了5分钟,但我觉得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中是收获了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结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又一次的讲话主题的完成,我就要不断地挖掘新的主题,似乎到了黔驴技尽的时候。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有朋友偶然提前自己的姓氏,说到自己的陈姓,在中国也算大姓,但从未出过一个当皇帝的。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同姓氏在历史上出名的人的故事呢?于是又有了一次崭新的尝试,学生们有纷纷查阅资料,既找到了讲话的内容,也对历史有所了解,更对与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有了一次较详细的了解。活动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7.借班上课:请别小看课前五分钟 篇七
一、课前五分钟的“走样”现象
(一) 过度亢奋, 声势虚高
【现象一】师生问好之后, 在彼此还不了解的情况下, 教师就问:“同学们, 你们喜不喜欢我给你们上课?”学生有口无心地迎合:“喜欢。”于是, 教师不断提高语调“喜不喜欢?”直至学生近乎嚎叫“喜欢”才罢休。
【现象二】自我介绍完姓名, 教师就问学生敢不敢叫老师的名字, 学生先是底气不足地回答“敢”, 并试着叫了教师的名字, 于是教师兴奋地要求学生“大声”“大声”“再大声”, 直至学生歇斯底里地吼叫才满意, 课后还美其名曰“体现师生平等”。
课堂前奏是如此的“铺张排场”。听着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授课教师暗自窃喜, 这不就是所期望的“热闹”的课堂氛围吗?学生不是已经“活跃”起来了吗?然而事实上, 这是虚张声势, 并不是学生的全情投入。试问, 这种近似江湖卖艺者圈地揽客的捧场语言又有多少价值?这种为求热闹效果而陷入虚假声势的课前谈话又有多少美感?
(二) 基调不符, 冲淡主题
【现象三】有些课的内容是比较凝重的, 可教师却在课前插科打诨, 极尽幽默之能事, 甚至有点油腔滑调, 学生笑得前合后仰。到了正式上课, 由于课堂的基调定歪了, 学生很难进入与课堂相符的情境。
课前谈话虽然只是序曲, 却能为课堂教学定好方向, 所以需要教师创设与课堂相符的氛围, 使它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吻合。这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如果调子定歪了, 虽然能引发学生的哄笑, 增加一点“笑料”, 但对提升学生的素养不利, 嘻哈有余, 优雅全无。同时, 还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前谈话的内容上, 一时调整不过来, 产生不适应感。
(三) 盲目模仿, 东施效颦
【现象四】有些教师是十足的“追星族”:人家名师自我介绍有一套, 他也来这套, 不顾自己有没有学走调;人家名师模仿伟人惟妙惟肖, 他也跟着仿效, 不顾有没有奏效;人家名师高歌一曲余音绕梁, 他也来吊嗓子, 全然不顾是如何的鬼哭狼嚎……总之是跟着名师“依样画葫芦”。
有的教师为追求噱头而贴名师的“标签”, 不加深入研究, 只顾盲目模仿, 人云亦云, 拾人牙惠, 其结果往往是因火候未到而学得走样变形, 成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翻版。如果是这样, 它产生的结果就不是无效而是负效。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都有其个性鲜明的特点, 一些名家的课前谈话方式往往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不具普遍适用性, 所以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要慎用。
(四) 设置不当, 适得其反
【现象五】教师想利用课前调节一下气氛, 烹制一道“开胃羹”, 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或问题, 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还是正襟危坐, 不但没有放松, 反而更紧张了, 于是教师也紧张起来, 急得满头大汗, 仓促收兵, 草草了事, 后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教师设置的游戏不当或选择的话题平平, 勾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有可能是学生一时还未放开手脚而教师却已等待不及, 不停催促或草草收尾, 所以只有零星几个学生“前来”应战, 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 课堂最终沦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论是哪种情况, 无疑都会加深学生的紧张感, 导致课堂气氛愈发压抑, 适得其反, 这样的课前互动还不如不“动”。
(五) 时机不当, 提前兴奋
【现象六】课前, 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学生兴趣昂然意犹未尽, 结果到了正式上课, 学生依然期待教师继续出色“发挥”, 反而对教师的提问没多大兴趣, 懒懒散散, 结果使得课堂冷冷清清, 毫无生气可言。
这样的结果除了与教师设置的问题本身有关之外, 还与教师的课前过度发挥密切相关。课前谈话原本应该是简洁明快、点到为止, 而不能拖泥带水、无止无休。原因有三:一是课前谈话只是“序幕”, 不可喧宾夺主;二是时间宝贵, 经不起“挥霍”浪费;三是人的兴奋期是有一定时限的, 如果师生过早兴奋, 待转入教学正题时, 学生反而找不到兴奋点, 有点“再而衰”了。
(六) 故作姿态, 随意而为
【现象七】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自己的语言功底和应变能力, 故作豁达, 让学生自由提问, 喜欢问什么就问什么。结果很多时候因没有学生提问题而冷场;或是学生提的问题很尖锐, 教师一时回答不上而尴尬;或是学生有太多的问题而失控。这些都影响了课堂应有的气氛。
课前谈话是上课的预热阶段, 其作用是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 或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环境, 集中注意力, 很自然地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从而为一堂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掂量自己, 三思而后行,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巧妙安排, 精心设计。那种未经思维“过滤”的随意行为, 尤其是过高估计自身调控能力基础上的故作姿态, 都容易使课堂走向反面, 要么失控, 要么冷场, 得不偿失。
(七) 吹捧奉承, 逢迎讨好
【现象八】很多教师为了“取悦”学生, 让学生好好配合自己, 常常会利用课前谈话时间吹捧他们是如何如何优秀, 甚至不惜“开涮”自己来“衬托”学生的优秀, 听起来肉麻至极。没想学生却担心出错而毁了班级“一世英名”, 所以背负包袱, 放不开手脚。
教师以近乎“贿赂”的方式讨好学生, “高帽子”批发, 变相拍马, 还美其名曰“情感沟通”。有的教师还采用许愿的方式, 如“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好的话, 老师会有奖励”, 试图以此为诱饵来“稳住”学生。教师试图以这种方式获得高额回报即学生的精彩表现, 可事实上这些都容易滋生学生的浮躁习气和功利心理。
(八) 拖沓冗长, 超时超载
【现象九】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 像说单口相声, 没完没了, 以至于上课铃声响了, 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使得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
【现象十】活动冗长, 待铃声响起, 一时“刹不住车”, 继续也不是, 中断也不是, 使得教师骑虎难下。
课前谈话需要精练简洁, 一旦冗长就会产生如下不良结果:一是容易使教师的话显得絮絮叨叨索然寡味, 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里就心生反感和排斥心理;二是容易淡化主题, 使课前互动变成脱离教学主旨的“高空作业”, 与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的本质相脱节, 很难自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三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长时间沉浸于课前的氛围里难以“自拔”。这些无疑都会大大削弱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让课前五分钟成为美妙“前奏”
课前这几分钟, 是“序曲”, 是“前奏”, 是“热身”。一段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会让一堂好课锦上添花, 妙不可言, 所以不可等闲视之。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课前五分钟, 第一时间里走进学生, 为课堂教学创设佳境呢?
(一) 衔接内容, 无缝焊接
【案例一】孙双金老师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前, 自我介绍姓孙, 并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孙姓的名人。学生列举孙中山、孙武、孙权等一众名人。接着, 孙老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本家的名人, 学生自豪无比地一一介绍。最后, 孙老师追问:“名人都是从什么人开始的?”学生有说伟大的人, 有说一般的人, 有说普通的人, 孙老师接下话茬说:“是的, 名人都是从普通人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普通人的文章, 他是一个扫路人。”
最好的课前谈话, 是让谈话内容与教学内容无缝焊接, 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 由谈话铺垫新课, 为学生的新课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孙老师寥寥数语, 就从“自我介绍”转而“学生介绍”, 再由“同姓名人”落脚于“普通人”, 让学生了解了自己, 也让自己了解了学生, 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导入了新课, 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 哪是导入, 可以说是“踏雪无痕”。
(二) 真情告白, 拉近距离
【案例二】由于前一节课异常精彩, 加上是同一批学生, 这让后一节课的老师感到了压力, 于是教师选择了真情告白:“现在已经是10点30分了, 就算中间不休息, 上完两课时, 也已11点50了, 大家的肚子早就唱‘空城计’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后面的听课老师肯定没带干粮, 那么, 咱们能不能用精彩的表现让老师们忘记饥饿和疲劳?”学生大喊:“能!”教师继续:“这样吧, 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 适当缩短时间, 就算是我们送给在座各位老师的‘压缩饼干’吧!”全场一片会心的笑声。
恰似朋友间的聊天, 毫无雕琢之感。这样的开场白虽然只有短短数语, 却蕴涵着真诚、幽默、信任与温暖, 折射出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艺术。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教师, 甚至连听课教师也被他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所折服。它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迅速地建立起和老师的亲近感, 在学生心目中, 老师已不再高高在上, 而是一位真诚平等的朋友, 课堂教学就在这样的平等和谐中进行了。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 学生怎能不畅所欲言?
(三) 直落反差, 出奇制胜
【案例三】《大瀑布的葬礼》一课, 教师先给学生出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学生自信满满地回答:“瀑布。”“错!”教师断然否定, 学生错愕。教师继续:“我们今天这个瀑布就给人剪断了, 这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 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 人们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 流连忘返。但是有一天瀑布被‘剪断’了。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场———”“特殊的葬礼!”学生异口同声地接应, 直入正题。
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开场白。教师先出示学生自以为熟知的脑筋急转弯, 再出其不意地引出课题, 这样的互动环节, 有点类似于修辞上的“突降”。在活跃气氛的同时, 教师及时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教学主题, 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课堂上, 且迅速地投入思考, 一举两得。经教师的断然否定, 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强烈碰撞, 也为课堂学习垫定了感情基调, 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大有裨益。
(四) 铺垫孕伏, 预约重点
【案例四】靳家彦老师上《两小儿辩日》一课, 先板书“辨”, 然后出示6句话让学生辨真伪: (1) 我姓靳, 叫靳家彦; (2) 我是文三街小学的语文老师 (注:上课的学生是文三街小学的) ; (3) 我今年60岁; (4)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 (5) 《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 (6) 今天, 我们就上《两小儿辩日》。学生一一回答, 老师一一评点, 直入课题《两小儿辩日》, 书写“辩”, 并让学生对比这个“辩”与前面的“辨”有何不同?为什么?
用辨真假的形式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很自然地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同时, 巧妙地渗入了“辩”的生字教学, 不着痕迹地与教学内容产生预约。它注重学生语感、思维、灵性的发展, 轻松而自然, 展现出课前谈话的另一种智慧。它孕伏重点, 蕴涵着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 是教师对课堂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 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
(五) 幽默诙谐, 激趣引领
【案例五】虞大明老师课前给学生做“智力体操”, 让学生猜猜老师是用什么养大的?学生好奇心大发, 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于是发挥想象, 争相抢答, 答案不下十种。最后虞老师公布谜底:“虞老师是用酒养大的, 因为有个词叫‘久仰大名’ (酒养大明) 。”听课教师和学生在欢笑声中放松了心情, 也放飞了思想。
借班上课, 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就像一道屏风树立在两者之间, 所以放松心情式的课前互动是减轻学生紧张感的一贴良药, 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颗蜜糖。案例中的教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 寥寥几句就打破屏障, 排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了隔阂, 营造了宽松的对话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进入课堂情境。
(六) 见招拆招, 切中肯紊
【案例六】刘云生老师上课前, 问学生有什么需要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从年龄到爱好再到偶像, 所提问题五花八门。刘老师一一作了回答。突然有学生提问:“刘老师, 你觉得人是长得高好, 还是长得矮好?”听者大笑, 因为刘老师个子不高, 他们等着看刘老师如何接招。老师坦然应对:“你的问题很难回答。我如果说高好, 你瞧我, 不就有点自卑吗?我如果说矮好, 你瞧我, 不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不过, 我要告诉你, 在智慧的王国里, 计算人的高度, 是从脖子以上开始计算的。”学生掌声如雷。
学生只有体会到智慧的魅力, 他们的学习才能摆脱外在的诱迫, 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对此, 刘老师无疑给我们作了最好的注解。置身于“个子高好矮好”的两难境地, 刘老师凭借敏捷的思维、深厚的语言素养, 在充满笑声的自嘲中, 跳出了“逻辑陷阱”, 最终赢得了学生由衷的掌声。这掌声, 是学生对老师语言艺术的欣赏, 也是学生对“智慧决定高度”的认同。这背后, 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 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七) 欲进还退, 以退求进
【案例七】上课伊始, 教师开诚布公地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并问学生想不想做老师的老师, 学生兴奋起来。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要想做老师的老师该怎么做呢?”有学生老老实实地回答:“应该上课认真听讲。”教师反问:“这岂不是又变成老师的学生了?”此时有学生出其不意地回答:“如果能指出老师讲课的错误, 提出老师不能解答的问题, 那我们就是老师的老师。”全场鼓掌。
亲切地调侃, 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睿智地启发, 可以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教师先向学生伸出“橄榄枝”, 最终让学生主动请缨, 承担起挑战性的任务———当老师的老师。这看似是教师的“退”, 实则为学生的“进”。正因为有了教师退出来的空间, 才有学生进的余地, 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也不着痕迹地就此消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做了“自己人”, 或者说已把老师当做朋友,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八) 相机点拨, 借力而行
【案例八】学生看到听课教师坐满了整个会场, 于是个个正襟危坐, 异常严肃。教师见此情景, 顺势问道:“今天上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台下有很多老师。”学生怯怯地回答。“这么多老师听课, 你们紧张吗?”教师追问。“紧张。”学生如实相告。教师劝慰道:“老师们冲着你们微笑呢, 跟他们打声招呼, 他们一定会鼓掌的。”有几个学生鼓起勇气打招呼, 台下老师鼓起掌来。教师继续怂恿:“台下老师很想看看我们班所有同学的表现呢!”全班学生起立, 用自己的方式跟台下老师打招呼, 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贵在真, 重在情”, 教师通过让学生实话实说, 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 然后根据实际相机点拨, 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为整节课教学流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这样的新关系下, 学生消除了拘束心理,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师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事后证明, 经过教师的激励, 学生开始活跃起来, 整堂课学生勇于表现, 积极参与, 这与课前教师给学生树立信心有着必然关系。
8.巧用课前五分钟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篇八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中学生;语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83-0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亦应重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者把课前五分钟这一特定时间留给予学生演讲无疑很适合当代中学生急于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由于讲演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有限的内容上,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开阔视野,一来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叩开思维的门扉;二来有利于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调动他们的兴趣,同时能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为此,当前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开展这一活动,但在教学实际中,“课前五分钟”却普遍存在“热闹有余,收获不大”的现象,即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但说话、写作能力的提高却不明显,如何让“课前五分钟”真正发挥作用?以下围绕“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内容和训练两方面谈谈看法。
一、“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做到切实具体,不加重负担。”这些话强调了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应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切实可行。那么,什么是中学生的“实际”呢?它对我们考虑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内容有哪些启示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从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考虑,内容应力求多样化,不宜单一刻板;
从中学生的学识实际考虑,内容深浅应适中,不能要求过高;
从中学生的各科学习的繁重负担考虑,分量要适当,不宜过多;
从中学生比较幼稚单纯、正处于全面成长阶段考虑,内容应是正面健康的,不能搞反面消极的。
从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考虑,内容应该具有时代性,前沿性。
总之,“课前五分钟”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以引导,选择适合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其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二、“课前五分钟”活动的训练
1、积极备说,持之以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表明,“课前五分钟”中凡是思想重视,精心准备者则语出惊人,掌声不断,而漠然视之,敷衍了事者则往往语不成句,如此一来,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我们教师应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上台前积极“备战”,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尽情展现其独特的个性风采。
2、鼓励自主,积极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课前五分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当让学生自主思考,确定所要演讲的内容,自己动手资料,自由发挥,让学生真正起到主体作用。但是,鼓励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而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果学生发言的内容都局限在某一方面,或者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比较偏激,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和启发,以保证发言内容的丰富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的积极引导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演讲进行实时的点评,这种点评当以鼓励表扬为主。布卢姆教学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把一种情感经历带入教学。这种情感历史能够影响他或她对待学校的一般看法,或影响其对某一课程的学习。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也就是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鼓励自主,目的在于使“课前五分钟”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发挥各自的专长;而积极引导,则是保证他们的独立学习和实践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长为奋发进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整体构想,系统推进
整体构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课内外语文教育要视为一个整体全盘考虑,在确定“课前五分钟”的内容、分量、难度、形式等问题时,要顾及《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的任务和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及课内已进行过的各种教育内容和形式;二是指“课前五分钟”的每个大阶段(整个初中阶段)要怎么开展要有个总体方向和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这里的系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如教学新闻这一文体时,就可安排“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演讲。其二是要给“课前演讲”本身构建一个“系统”,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应有明确的开展计划,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开展形式。
4、面向全体,注重提高
“课前五分钟”要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既有利于活动继续开展,也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只面向少数几位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不仅使其他学生无法得到锻炼,还可能给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给同学之间关系蒙上阴影。
总之,五分钟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倘若我们充分认识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参与,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前五分钟”这一活动,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且我们可以让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阅读范围的拓展,倾听他人观点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得到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新浪网.
9.英语课前五分钟演讲小故事 篇九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篮赛加油,六八加油》!
孙中山曾经说过:“奋斗着一件实事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莲山课>自学校开展篮球比赛以来,大家积极配合,奋勇拼搏。我们刻苦训练,团结协作。也取得成绩。这次篮球比赛,不但增强了每一位运动员的体质,好更让我们懂得了团结一心的含义。
比赛前还有人断言这什么,但是,我从来不相信这世界上有能用可能或者不可能来断言事情的。因为我知道结果不是我们随追求的。
有过程才会有结果,有奋斗就会有收获。我想,无论是胜是败、是强是弱,只要我们努力奋斗过,经历了这样一段有意义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自己的超越。我想篮球比赛的目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是更好的让我们懂的团结一心的含义。所以,无论是场上的选手,后场替补的选手还是撕破喉咙助威的拉拉队员们,都展现了咱们班最风采的一面。就在上周的女篮比赛中,由于对方选手接连犯规,使得我们选手吃了很多的苦头。无论后来我们怎么抱怨,可是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没有和他们争辩,而是坚持比赛。这展现了八班的班风好,队员素质高!我们靠的是实力和比分,因为场上比的是实力,比的是耐力,比的是魄力!
10.八年级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稿 篇十
在农村,收割的季节,黄昏是干农活最好的时间。夕阳稻浪交相映,白鹭鸶毫不畏惧地在谷垛旁尽情啄食。我们时常坐在草垛上休憩,看着田野慢慢地走向黄昏。在我眼里,故乡的黄昏是奇特的,满天彩霞,千变万化。它像是冒失的画家不经意的泼墨。五颜六色的颜料混在一起,红色的、桔黄色的、淡紫色的、墨蓝色的……那一道一道细长的颜色交错在一起,像小姑娘头上彩色的蝴蝶结,绚烂极了,难怪杜甫称之为“云墨”。太阳慢慢向西天跌落,晚霞则逐渐向西流聚,渐渐地呈现出天空的本色。越往东边,天幕由浅蓝而湛蓝,由深蓝而墨蓝,最后则慢慢地变为灰蓝。当东边开始拉上夜幕,宁静而肃穆的时候,西边则显得火热起来了。线条状的云彩逐渐向西方流去,汇聚成片,大朵大朵地团聚在山头。山峰如黛,平日里躲藏在云里雾里的娇媚,这时清晰地展现了它的轮廓。坡地的凹凸,错杂的树木,这时也全毫不吝啬地展示出来。夕阳“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躲在云里,只把云层挥霍渲染,给大片大片的云彩镶上金灿灿的边儿。斜阳透过云层,将光芒撒向大地,给世界涂上一层胭脂红。云层如醉,呈现迷人的色彩:火红色的、橘红色的、紫红色的、朱红色的……像小孩儿学画画,粗心地将染盘全扣在地上,印下热烈明亮的颜色。
夕阳抵挡不住黄昏的脚步,跌跌撞撞沉入山坳,村庄笼罩起了淡淡的薄暮。这幅山村黄昏图不再那么明亮,它悄悄地起了沙,好像毕沙罗的印象派风景画,笔调轻捷,视野开阔,景物宜人,一切是那样的和谐美妙。田野淡入宁静,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渐渐散去。走进村子,无处不让人感受黄昏下村子的悠悠神韵。百年古屋,青石黛瓦,庭院深深,街巷小弄纵横排列,屋顶高低错落有致,那曾经的雕梁画栋而今褪了颜色,古拙质朴,记录着时光的流逝。老人们摇着蒲扇聚集在院子里唠嗑;男人们坐在门前的青石板凳上“咂巴咂巴”地咬着烟管儿;小孩儿在巷里头追逐打闹,等待吃饭的吆喝声;女人们在水井旁、灶台下张罗着晚饭;猪圈粉粉的猪仔,哼哼地凑着热闹;一群小鸡跟在母鸡后头,咯咯在灶台屋里穿梭不停……
暮色渐渐浓重,夕阳隐去最后一抹光辉。月亮悄悄地挂上枝头,吃过晚饭的人们都在屋里休憩。没有了喧闹,整个村庄只剩下昏黄灯光下的喁喁私语,让人真实地领悟到乡野那远离尘世的古朴生存状态。粗糙的生活不需要精致细腻的空间规划,所以有足够粗犷的平台陈设黄昏这庞大的美景。乡村没有璀璨的霓虹灯与月华争辉,才能享受月空下一地清辉。
黄昏就像生命的隐语,引导人们去领悟人生那一份平静与淡泊。黄昏迟缓了白昼遇见黑夜的脚步,匀出一点时间来休憩和养精蓄锐。住在乡村的人比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幸运,他们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自然的千变万化。或许久住城市的人早已习惯了加速度的心情和思维方式,我却不喜欢这种被压缩的生活方式。缺少张力的生活,缺少的却不仅仅是一份恬淡、一份从容、一份宁静与喜悦。
11.课前五分钟演讲素材 篇十一
学生为什么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呢?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实用性认识不足,致使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只是片面地从考试成绩上去考虑,没有把语文学科和现实生活及工具特点联系起来,强化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重视语文学科并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就务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语文无处不在的意识。要想启发和引导学生有这种意识,我认為利用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不妨一试。
20多年的语文教学,我不断摸索、实验、总结、反思,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把语文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行之有效地利用课前五分钟,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制订计划
七年级刚入学,对学生的水平层次认识不足,我先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由展示,想说什么说什么,从中观察每个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思维活动情况及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情感倾向等。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已对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三年的计划,计划中体现每个学期或者每半个学期采取的活动方式,对每个学生活动的要求、达到的目标等。只是这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情况需要改进。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课前五分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刚开始应迎合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领域、知识层次,可就学生最喜欢的话题及学生最容易谈论的方式进行开展。比如,让学生谈论“你最喜欢做什么”“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这样简单的问题,5分钟内可以多谈几个,所有同学谈完以后,进一步让学生谈谈喜欢的理由(简单即可),而后发展到谈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谈学习、谈理想、谈兴趣爱好、谈人生、谈社会、谈自然、谈世界,尽量拟定学生喜欢的话题,逐渐加深话题的难度,同时也渐渐地加大谈论的分量,最后达到形式、内容、语言各方面要求的提高。
三、活泼有序,形式多样
形式单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不断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键是不能让学生有压力,不能冷场,不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项任务(作业),而要让学生自发活动。这就要求组织者须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单独展示,也可以两两对话、小组探讨;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也可以让学生谈论最贴近现实的话题,谈学习、谈人生、谈社会、谈哲理;可以让学生讲故事、诵诗文,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组织演话剧、小品等。
四、持之以恒,不断改进
课前5分钟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有效方式,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需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学生的喜怒哀乐,知识层次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我们在组织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课前五分钟的有效利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2.课前五分钟演讲素材 篇十二
一、生动的故事会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只要一提到写作, 他们就会皱紧眉头, 唉声叹气, 迟迟不肯下笔, 究其原因, 应是在现在对父母关爱习以为常的生活中, 学生对很多事都漠然视之, 总觉得自己除了上学, 就是回家, 两点一线的生活实在无事可写。针对这一现象, 我在课前五分钟设置了生动的故事会环节。
1. 用自己的故事感动学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为了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 我会给学生讲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比如, 婆婆为了让工作一天的我安心吃饭, 总是不动声色地坐在桌子最外边, 让我感受到来自婆婆的无私的爱;在骑车上班的途中, 那个四十来岁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 一路音乐相伴的快乐身影, 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激情等。
这样的故事给学生提供了方向,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2. 用学生的故事感动学生,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当学生看到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时, 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比如, 他们看到了带着孩子、弓着身子艰难前行的父亲母亲, 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给予自己的无私的爱;他们看到了放学后, 当自己值完日准备自己一个人孤单回家时, 同学帮他收拾好书包等他的身影, 让他们感受到了同学间深厚的友情等。
这样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了生活, 积累了写作素材, 逐渐做到了有事可写, 与此同时, 让他们在关注生活中学会了感受美好, 学会了感恩他人。
二、精彩的朗读会
有事可写仅是写作的前提, 要想写好文章还得注意写作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 我在课前五分钟设置了精彩的朗读会环节。
1. 名篇佳作抢先听, 文章形式自体会
为了给学生积极的引导, 我首先找到特色明显的文章, 让学生提前准备, 然后在课前五分钟有感情地朗读。比如, 用到小标题的文章《这就是幸福》, 爷爷的幸福、妈妈的幸福、表妹的幸福就是文章的三个小标题。学生读完后我会引导学生分析, 作者选取了老、中、少三代人的发言, 体现文章的主题:只要懂得知足, 心中有爱, 幸福会时时邂逅我们的。
这样的文章形式新颖独特, 学生在听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引导讲解自己体会, 去感受这篇文章的美, 让学生有了一种想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 特色文章自己寻, 学生共同来感受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突然对阅读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想把自己找到的优秀文章大声朗读出来展示给大家。比如, 他们朗读了带有题记的文章;朗读了通篇用第二人称表达的文章;朗读了用拟人手法的文章等。读完之后自己说出对这篇文章的见解, 然后让其他学生针对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发言, 学生们互相交流。
这样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中帮学生积累了语言, 积累了素材, 还让学生通过精彩朗读、独自揣摩、共同交流感受了文章表达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3. 模仿创新去尝试, 学生交流促提高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朗读, 部分学生会在周记中进行尝试, 在模仿听读文章中的过程中有所创新, 这样的变化让我很是欣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时我在学生的周记中选出了写得较好的文章,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做不仅巩固了课前五分钟的效果, 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让学生在被认可中获得了自信, 爱上了写作。
三、深刻的分析会
一篇好的作文不光要有真实可感的内容、华丽的表现形式, 还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再加上一直以来, 不光写作文, 阅读也是学生的一个难题。教师在讲现代文阅读时, 尽力地分析问题, 教给学生方法, 再总结答案, 听的时候学生感觉很明白, 可学生不会动脑子, 教师不讲了就又感觉无处下手了, 总感觉有劲无处使, 真正掌握的知识太少, 因此, 为了做到这一点, 我在课前五分钟设置了深刻的分析会环节, 尝试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结合阅读分析作文的精彩之处。比如, 看到好的作文题目, 可让学生在分析标题作用的过程中感受标题的重要作用和拟作文标题的方法;看到精彩的段落, 可让学生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过程感受到描写、比喻、拟人、修辞的妙处等。让学生在自己分析的过程中去发现一篇好的作文为什么好, 这就让学生对细节的东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为学生自己写作做好了铺垫, 与此同时让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阅读分析能力。
13.课前一分钟演讲 篇十三
前郭蒙中孔艳华
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已坚持多年,这一语文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口述见闻,能当众做简短的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既落实了《大纲》要求,又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因为要参加演讲,学生必须先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确定演讲的题目、选择材料,还要把材料组织好,最后背下来。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言的益处不言而喻。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主体性教育。演讲题目要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确定。最后还要把演讲的内容背下来。这些都需要学生独立地完成。我对每个同学的演讲都要进行等级记分。‘优’的同学还要给红花奖励。上进心驱使学生要认真对待此事。因此,课前一分钟演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课前一分钟演讲多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课上、课下、家庭、社会,因此这一语文活动也培训了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小主人。
14.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 篇十四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时事评论 3.诗歌鉴赏 4.心灵感悟 5.阅读心得
要求:演讲以组为单位进行;以上内容1——3为必选,其中1题至少2位同学完成;
4、5题为自由选择内容,若有其他更好内容经审定后也可;演讲前早作准备,并在组内交流,修改;每次一人演讲,组内另一位同学作评论,评论字数不少于100字;组长组织好组内每一位同学充分做好准备,以高质量内容献给大家。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某整形医院的数据显示,高中毕业生整形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已接近该院整形人数的六分之一。当前高中毕业生出现整形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会大众强调“看脸”,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自信和机会。
材料2:2016年春节刚过,北京多所高校艺考大幕开启。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央戏剧学院首次在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得带妆、并着日常服装考试。现场,学校准备了卸妆湿巾,提供给化妆考生。一些已经进入考场的考生,由于不符合素颜要求,被考官要求场外卸妆后再进入考场考试。中戏院长助理郝戎介绍,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本来的素质,所谓“璞玉不琢”。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发表你的见解。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时事评论 3.诗歌鉴赏 4.心灵感悟 5.阅读心得
要求:演讲以组为单位进行;以上内容1——3为必选,其中1题至少2位同学完成;
4、5题为自由选择内容,若有其他更好内容经审定后也可;演讲前早作准备,并在组内交流,修改;每次一人演讲,组内另一位同学作评论,评论字数不少于100字;组长组织好组内每一位同学充分做好准备,以高质量内容献给大家。
最近微信和QQ上常出现这样的信息:“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号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标杆文】
公平
有古谚语说:“没有一滴雨水认为自己制造了洪灾。”
在大家都在拉票的如今,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践踏公平。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要评选?为什么不是几个专家一商量就把结果定了?这不就是为了让各种各样的人从不同视角评定孩子吗?为了让所有的孩子能够公平的竞争,这不也是家长一直呼吁的吗?
家长在微信和QQ上为孩子拉票,就有失评选的公平性。加入每个家长都这样做,那评选活动岂不是成了人脉比赛。
此外,这样做对孩子也是不利的。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他如果总是这样以不公平的方式赢得比赛,那么他就会习惯这种不公平的方式,这是很可怕的。他们未来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而一个公平的社会,不可能靠一批践踏公平的人建立起来。所以我认为,以小见大,公平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我们每个人维护出来的。
也许,有人会想:“我有投票的自由啊,法律并没有规定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拉票。你不让我拉票,就是在践踏我的自由。”
而我想说,公平与自由自古以来就是相对的。你不可能同时在一件事情上得到这两样东西。加入当年那个大哲学家选择了逃跑的自由,那他就失去了法律的公平。
所以在公平与自由方面,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当所有的人都放弃一项事物的自由时,他们就得到了公平。
胡适说:“当他们都容忍了我讲话时,我就有了讲话的自由。”公平与自由的关系,大抵上和容忍与自由相同,有得有失。当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去追求相对的公平。当人们选择了投票的自由,那评选必然失去公平。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牺牲一点自由,那公平将是我们最好的回报。简评:
文章紧扣材料提示从对拉票现象的分析展现对公平的思考,作者结构严谨,从孩子发展、社会公平氛围的营造角度层层深入展开论述,视野开阔,对于公平、自由二者关系的论述进一步开掘材料内涵,思考有深度。行文简洁,显示出作者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类中: 从线下到线上
最近微信和QQ上时常出现各种拉票信息。家长们让大家为自己参加评选活动的孩子拉票。有人说这样有失公平,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然而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用公平和私利做好帽子扣上的确是一个好方式。然而,难道会有人不拉票吗?退一步讲,即使有人吃了网友较少的亏,难道在过去的线下评选中,就没有拉票吗?这样的评选从来就不是一汪清泉,说到底还是个人能力与社交影响力的总和。既然选择了线上投票的方式,就该承受网上影响力的不同,而不是在公平性上与目的性上大做文章。记得前几天看过一则报道。各大电商纷纷打击水军。亚马逊通过检测不正常的评价,并给消费者标识出可疑的商家。国内有些网站屏蔽了部分评论,只有购买后才能评价……然而,这些方式真的能阻击水军进击的脚步?不可能的,当评价和推荐这种模式存在时,水军就是必然的产物。试想,如果线下可以通过雇人来提高店铺的声名时,难道会有店主不这样做吗?
然而无奈于现实中得不偿失,几乎无人会选用这样的宣传方式。但当画面转到网上时,在如今这个连账号批量注册都有软件的时代,水军其实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再回头来看拉票这个问题。诚然,这也是家长们最好的选择。只不过与在线下拉人投票比,线上会更快捷、更容易让别人帮忙吧!所以,这不是单纯的公平性或目的性的问题,而是现实在网络、线下到线上的真实投影,是将原来存在的问题放大在人们眼底。
互联网只是一面镜子,只能投影出线下的真实。微信和QQ上的拉票,原本就是评选这潭水下涌动的暗流升到了水面,犯不着振臂高呼或是破口大骂。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身边原来的模样,从线上的镜子中审视着线下的自己。简评:
文章开门见山表明立场,观点客观,从线上呈现与线下心态两个层次由表及里分析拉票现象,说理清楚,分析入情入理,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论证,呈现作者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一类中: 爱在支持而非胜利
“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
这种消息已经见烦不烦了。一片批驳声中,一句“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差点让我在考场上笑出声。我认为,爱孩子在与切实的支持而非肤浅的胜利。
爱孩子不在于肤浅的胜利,为何?先试想,这样一路靠着家长帮忙刷票的孩子长大后会如何:才学本身,是被票刷出来的,自然松松垮垮;孩子人品被虚高的票数惯坏,遇比赛则想着刷票作弊,则想着有父母做靠山——无能无德,无法独立成人,虽可恨,也着实凄惨。而家长们,在一次次刷票获得的胜利中,牺牲掉了好孩子,充实了自己日益膨胀的虚荣心,他们在刷票行为中体现出的“爱”是对荣誉的爱,是对旁人艳羡眼神的爱,是对自己“伟大家长“这一以相处的形象的爱——却唯独不是对孩子的爱。
“爱”的定义是极端个性化的,但都脱不开一句话:“我愿意接受最真实的你,即便这个你十分不堪。”因而,“爱”具体到竞争中家长对孩子的爱,则应是切实的理解与支持,而非无脑刷票。评选活动准备中,家长理解并支持孩子准备;评选结果出来后,孩子获胜,告诉孩子戒骄戒躁,告诉孩子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告诉孩子要学会尊重人;孩子落败,鼓励孩子“你已经很努力了”,告诉孩子他爱的是这个活动内容本身,而非做做样子的荣誉——我认为,这才是在竞争评选活动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正确套路。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物。在这个目标达成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尤为重要。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位心焦的母亲因儿子是同性恋者而求助专家的私信截图,私信中这位母亲吃惊、焦急、睿智、包容,更对应着所有的爱都离不开的那句话:“我愿意接受最真实的你,即使这个你十分不堪。”虽然说出这句话的前提是,家长本身有足够强大的心理——不过这是另一个需要论述的事情了。
爱孩子在支持而非肤浅的胜利,孩子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才是最值得家长追求的胜利吧。
简评:
文章针对材料中“拉票是家长对孩子爱的表现”发表观点,立场鲜明。行文紧扣材料,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对于父母之爱的认识到位,论证理据配合,呈现出较强的说理分析能力。
一类下:
拉选票
这些天来充斥着我的朋友圈的已经由各种自拍转变为为孩子拉选票了。这样的信息让人不胜其烦,可这样的做法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错。首先这种拉选票的做法表现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及对孩子的鼓励。这种评选活动外人不觉得有什么,可对孩子来说如果获得了好的名次可能就有天大的好处,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有着不小的益处。
其次,微信和QQ作为一种社交类软件,为使用者提供社交平台本就是他们的职责。用他们来为自己的孩子拉选票更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事情。与其说是用媒体谋私利,倒不如说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你的好友,你的人际关系网也是你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又有什么错呢?
再次,拉票这种事古来有之,现在更是不少。除中国以外的各个大国在临近总统大选、首相更新时,那些各党派领导人不是各个都要深入基层群众演讲拉票吗?甚至在你小学时每每迎来班内奖项、职务评选时老师还会给你三分钟让你来为自己拉一拉选票呢。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拉选票这种事更谈不上破坏公平规则。它更能体现人们的人际关系及交友能力,人缘好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更吃香。
最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看重人际关系的国家,社会交往能力的高低往往是一个人最终成就的量尺。你的社交能力强,你就能拥有不错的职位和待遇。而这种为孩子拉选票的活动就像是一个测量你人际关系的一个媒介。所以为孩子拉票这件事情并没有错。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这拉选票给孩子这一种小事都可以体现,所以为了以后的生活和道路,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吧!简评:
文章反向立意,思考角度较为独特,说理清晰,值得鼓励。围绕材料拉票现象展开思考,从鼓励孩子、利用资源等角度展现拉票的合理性,思路清楚。对某些问题的分析稍欠深入(如微信等社交软件与媒体的区别)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某整形医院的数据显示,高中毕业生整形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已接近该院整形人数的六分之一。当前高中毕业生出现整形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会大众强调“看脸”,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自信和机会。
材料2:2016年春节刚过,北京多所高校艺考大幕开启。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央戏剧学院首次在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得带妆、并着日常服装考试。现场,学校准备了卸妆湿巾,提供给化妆考生。一些已经进入考场的考生,由于不符合素颜要求,被考官要求场外卸妆后再进入考场考试。中戏院长助理郝戎介绍,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本来的素质,所谓“璞玉不琢”。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发表你的见解。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欣赏自己
据京沪一些医院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暑假期间青少年占就诊人数的60%至70%,其中绝大多数是为了变成明星脸。这一惊人的数字说明青少年越来越关注“面子”。
其实,没有必要把自己变成别人。懂得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样可以赢得人生的辉煌。
拿破仑身材短小,长相平庸,但这阻挡不住他横扫欧洲大陆的雄姿;霍金身体畸形,肌肉严重萎缩,但这阻挡不住他探寻宇宙的步伐;卡西莫多长相丑陋,一度被人歧视,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展现心灵之美,最终赢得读者的高度赞扬;卓别林身形、容貌异于常人,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另辟蹊径,成为举世闻名的喜剧天才。为何?只因他们不过于看重自己的“面子”,而是懂得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注重提高素养,增加自身的重量,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而成就事业的辉煌。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欣赏自己,有的人将目光盯在别人身上,对别人头上耀眼的光环欣羡不已,从而迷失了自己。青少年盲目整形,只因看到明星“面子”的美丽,没有欣赏自己的优点,最终有的命丧手术台;东施的“面子”也有自己的个性,可她对西施的美丽却情有独钟,便盲目效仿,最终留下了“东施效颦”的千古笑柄。如果,每个人都懂得欣赏自己,面对社会潮流不盲从,我想,在某一方面,肯定能做出一定的成就。
欣赏自己,是一种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因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美也罢,丑也罢,都是合理存在。叮咚流淌的小溪,源自絮风中飘飘洒洒的细雨,虽不及大海宽阔浩瀚,却有轻快的游鱼在其中嬉游,是诸多生物不可缺的栖息地;平坦无坡的平地,虽不及高山翠秀美丽,却也是一方庄稼成长的沃土,是千百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此,这个世界才异彩纷呈。懂得欣赏自己,你会发现,你是这个异彩纷呈世界上的一部分。念及此,你就会坦然面对自己的“面子”。
欣赏自己吧!欣赏自己,会让你的目光跳跃着笑窝,会让你的内心充满着快乐。懂得欣赏自己,你会拥有不一样的青春;懂得欣赏自己,你会赢得辉煌的人生。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简要引述材料,并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懂得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样可以赢得人生的辉煌。可谓观点明确,中心突出;接着运用拿破仑、卡西莫多、卓别林三个人物事例围绕论点正面论证,且分析透彻;继而用整容现象和东施效颦的故事反面论证,前后构成正反对比论证,可谓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论证有力;最后,作者将“欣赏自己”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认为是一种处世哲学,并用自然界的事物加以说明,令读者颇受教益。整体来看,本文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经典素材】“高中毕业生整容”勿盲目跟风。近日,记者从北京多家医院了解到,高考后,多家医院迎来学生整形热潮,有相关整形医院的数据显示:高考结束以来,高中毕业生整形人群占全院整形人数比接近六分之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风华正茂的高中毕业生?通过整容,改善一下自我形象,以便于在将来的就业中多一些“印象分”、在恋爱中多一些“成功率”、在公共场所赚一些“回头率”,本无可非议,但为了所谓的“美”去整容,不惜痛苦、不惜健康,甚至相互攀比,盲目跟风,委实让人放心不下。且不说这高昂的整容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单说这整容手术风险就让人害怕,如今,社会上的整容医院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江湖骗子,即便是正规的整容专科医院,手术失败也是常事,有资料显示:毎年我国有几十万女性面临整容毁容威胁,一旦整容失败,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高中生如何面对?还有一点,医学整容专家提示:整容最理想的年龄是18岁以后,18岁以前,器官没有定型,整容后效果差,言外之意:18岁以下的高中生不宜整容!其实,人的美不只是在外形,内在美、心灵美、自然美也是美。如果把“整形”当作就业的“跳板”、恋爱成功的“捷径”,不仅强化孩子的赌博心理、功利心理,肯怕到头来还是不能如愿,失望的还是自己。总之,“高中毕业生整容”,请勿盲目跟风。切记:外表美会昙花一现,内在美才持久受用。拥有爸妈给的一张脸,自然质朴,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一样绚丽多彩、光环四射。“虽然当前高考毕业生在整形人群中并非主要群体,但近年来上升趋势很明显。”穆大力表示,当前高考毕业生整形热,一方面由于当今社会大众讲究颜值,强调“看脸”,一个漂亮的面孔或可赢得更多机会。而另一方面,学生也想在辛苦的高中学习之后,通过整形犒劳自己,希望通过提升“颜值”收获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课前五分钟演讲素材】推荐阅读:
谈谈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09-12
课前三分钟的演讲07-20
课前三分钟幽默演讲09-21
魔法演讲课前三分钟08-19
尽孝感恩的主题演讲稿课前3分钟09-27
西游记课前三分钟演讲稿10-27
课前三分钟实施总结07-14
一分钟精彩演讲08-19
五分钟演讲2010-17
初中课前三分钟发言稿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