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13篇)
1.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一
夕阳乡小学
开展“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实施方案
中心校、基层各小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进我乡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工作,依据淳教发【201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现将此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为主题,把“中华诵、国学经 典诵读”系列活动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广大学生从小接受中华经典美文熏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三、诵读内容
为了组织好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根据国家语委及省市教育部门 关于诵读活动有关要求,诵读活动统一使用教育部、国家语委、中 央文明办编写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本,望各校组织好学生,认真学习。
四、活动安排
1、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①早读:班干部诵读或看书吟诵。②语文课前3分钟。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③课后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2、各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介,让中 华经典美文进校园、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
3、结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4、各校开展“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道德实践活动。
5、举办“读书节”、“读书周”系列读书活动。
6、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及纪念日,组织开展与节日有关的经典诵读、征文、演讲等各种比赛。
7、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 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五、活动要求
1、开展“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歌颂伟大祖国悠久 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动我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有效措施,也是每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重点活动。各校要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意义,大力宣传,全体动员,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各校要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人员,落实责任,为诵读活动 提供最基本的财力和物力保障,确保诵读活动顺利进行。
3、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注重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家长积极参与,使活动不断深入开展。要加大活动实施力度,促进这项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避免形式主义。要在全面开展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开展大型诵读活动,认真总结,树立典型。
4、各校务于3月15日将活动实施方案上报乡校办公室。
夕阳乡小学 2011年3月8日
2.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二
关键词:中华诵,活动,教育作用
从2007年开始, 教育部、国家语委大力倡导推进以“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中华诵”系列活动。近几年来, 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家、省上级部门的号召, 组织全市中小学师生, 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了“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但提高了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艺术修养, 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 更重要的是此项活动体现出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使广大师生提高了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 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新风气。
一、诵读经典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是诗词歌赋的王国, 而最为精致凝练的经典诗词歌赋语言, 把文学语言中所具备的睿美性与超常性发挥至极。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仁人志士灿若群星, 美文佳作浩如烟海, 不仅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是激发爱国热情、陶冶精神情操的力量源泉, 像恒久弥新的钻石常读常新, 又像历经岁月的陈年佳酿满口余香。何以诵读经典诗歌能有教育作用呢?这个问题的解读可以追溯到周朝时代。《论语为政篇》载著,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阳货》记载,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陶渊明集序》记载, 南北朝时的萧统说的更加明确, 他说读陶渊明的诗“贪夫可以廉, 懦夫可以立”。当代伟人毛泽东则认为诗可以言志。从诸条的记载内容里, 可见经典诗文的教育性。那么, 朗诵仁人志士之诗, 自然就会产生立志、励志和壮志的教育作用了。
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曾经鼓舞多少后来人为寻求真理而艰苦求索, 至今仍有不少奋斗者书之于壁而自勉。曹操那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名句又曾是多少有志之士奋发图强不懈努力的写照。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多少为了正义事业而舍生取义的志士的价值取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直被善良的人们作为人生追求的信条, 乃至演化成为先人后已的共产主义道德观。苏轼的“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字千钧气势磅礴, 曾被多少人作为抒发壮志豪情的共同语言。陆游六十岁时仍然壮志不减当年, “胸中白虹吐千丈, 庭树叶空衣未纩”, 所抒发的昂扬情绪至今令人震憾。毛泽东的“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表达了对人民的赞美, 也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 朗诵这样的诗句, 你会感到热血奔流壮志满怀, 无往而不胜。
二、诵读经典有利于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做为新世纪的学生要诵读中华经典。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朗诵, 抓好朗诵训练,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以使学生在朗诵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 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诵读。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 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
诵读还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 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诵读的过程也是将“读”与“思”有机结合的过程, 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 反复诵读, 做到“读了又思, 思了又读, 自然有味”, 乃至愈读愈有味, 趣味无穷, 从而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水平。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学识渊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 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 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淀下来。诵读的结果就会使同学们“出口成章”, 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三、诵读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大声的诵读所产生的作用也很多, 它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从而开发右脑;有利于学生在多讲话中性格随之而变;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 增强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有利于改变差生, 大声朗读能使许多差生在读的过程中, 形成思考能力;有利于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和书籍;有利于集中精力, 提高记忆力;有利于还原文章的“诗性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另外, 健康学家们认为:诵读犹如“健身体操”, 可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 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朗诵有如唱歌, 能增加肺活量, 使全身通畅, 有怡情养性的独特作用;朗诵还是一种“思维体操”, 特别有助于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 锻炼人们的记忆力和表达力。可见诵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促进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
四、诵读经典可以使学生得到中华文明传统教育
我们在组织学生朗诵时必然要先作一定的讲解和辅导,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进行道德传统教育的实施过程, 也是我们本身汲取力量享受美感和精神升华的过程。对于名人大作, 在朗诵时的语气处理上会各有春秋, 其理解角度也会不同, 但无论从任何角度去理解, 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都会从中获得教益。
3.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三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有空泛、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等不尽人意之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既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必修内容,又具备丰富的人文魅力,正是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丰富语文教育教学内涵的最佳平台。
一、国学经典诵读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当前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如学习诸葛亮《戒子书》《弟子规》等的相关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追求人内心的宁静和谐,隔绝社会上的喧嚣与浮躁,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文化定力”。国学经典教育还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语文”理念相呼应,能充分发挥学生中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拓宽语文教学途径。
二、国学经典内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好材料
根据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任务等实际情况,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选取蒙学、古典诗词、部分较为浅易的经史子集等。蒙学如《三字经》、《笠翁对韵》、《格言联璧》等经典,是后世贤达对经史子集的融通归纳,知识面广博,人文精神丰厚,文词优美,内涵丰富,而且都是童谣体,韵律节奏明快简洁,琅琅上口,易于记忆,识字功能也很强。学生通过诵读,体会音韵节奏之美,感悟文字意义、伦理教育的启蒙和熏陶。
小学、初中的语文教材已不同程度的对经史子集有所涉及,高中语文教材中诗经、礼记 、左传、论语等经史子集内容就更多了。学校和教师除了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采编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为基本教材外,还可以自行组织编辑教材。
三、以国学经典诵读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为开展校级活动打下基础
1.开设专门国学课程进行讲解和诵背。学校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综合实践课的课时,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开设国学教育课。初始时可以在班会,每天夕会或晨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讲解,使学生能达到集体诵背的程度。国学经典中《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等文字较为浅易。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凭借机械记忆力强的天赋优势诵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领会其中意味。
2.借助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将国学经典与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渗透。各班要制订诵读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每天抽出5—10分钟让学生诵读。倡导学生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三十分钟。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班主任授课,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做适当指导。“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结合语文课进行。文言文、古诗文既是国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要对国学相关的文言词语进行讲析,使学生基本领会词句意义,既提高了诵背兴趣和效率,又开拓了学生的语文视野,一举两得。在思想品德等政治课程诵背相应内容篇目,可以丰富思品课内容,增强思品课趣味和效果。同时借助这些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为深入开展诵读竞赛活动打好基础。
(二)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营造综合性学习氛围
1.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国学内容。在校园文化长廊、文化墙和班级布置图文并茂的经典著作内容和学生作品,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又增加了学生对于经典国学内容的领会,也让学生对学校和班级有了主人公的情感,使更多的学生在其中受到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濡染。中国很多重大科学成果的命名就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近现代历史壮举:嫦娥探月工程、神舟(州)飞船、北斗导航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烽火导弹预警卫星等。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借鉴这种思路。
2.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比如:书法、经典诵读社团等等。学生在活动时既可以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还可以集体举行冠礼、及笄礼等成年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式,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为学生集中举行成年礼,可以取代学生自发组织的生日聚会,既能引导学生拒绝攀比性的消费,又能增强学生的成人意识和责任感,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也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3.以传统节日诵读活动结合。各种节日也是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节点。按照中宣部等部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等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增列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决定,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应当以屈原、杜甫、辛弃疾、闻一多等历代仁人志士的诗篇为内容,改变单纯的放假、大吃大喝、旅游等过节度假形式,真正实现国家设立这些法定假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元旦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现代节日也是很好的节点,可以组织相应内容的经典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四、以经典诵读为载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体要求
(一)不重形式重过程,不求数量求质量。要求面向全体师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和书写古诗文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要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把背诵经典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诗文的质量。
(二)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诵读经典可以将智慧和德性融为一体,通过口诵心惟,日积月累,来实现个人道德文化修养由量到质的提升。诵经典、习书法、尚礼仪、学做人是经典诵读行动的根本任务所在
(三)开展竞赛活动。班级每学期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班会,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国学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一次国学知识竞赛。每年定一个主题,如“与经典为伴,和圣贤为友”国学教育展示活动。
4.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四
——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汇报材料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创造出来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经典结合,是对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近几年,我校遵循“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经典诵读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人们常说,不懂得传承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而国学教育是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我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学校坚持经典诵读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自己的学校特色与文化品牌: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可见脍炙人口的诗句,墙壁上、橱窗内、花圃里,让人感受到的是浓浓的诗意,飘逸着浓浓的诗香。学校教学楼上两幅巨型墙画《岳阳楼记》《沁园春﹒雪》,操场东侧的《论语十则》,西侧的《劝学》,办公楼左右侧展窗里,荟萃的是学生们的生花妙笔;教学楼层的走廊过道上,悬挂的是古典诗词诗画作品;各教室专栏和红领巾电视台开辟诗词赏析专栏……进入我们的校园,如同进入了诗的世界,诗的海洋,真正做到了让墙壁说话,让校舍开口,师生的生活诗词化,每时每刻都享受着诗词文化的芳香。
我校把国学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内容,借助国学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让每一名学生通过多种展示国学活动的平台,实现了“诚实做人、踏实求学”的培养目标,养成了“勇、勤、俭、廉、洁”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二、经典诵读与学校课程开发相结合
国学经典朗朗上口,有韵律、有节奏,具有很强美育功能。学生们通过集体诵读经典,既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堂教学是经典诵读活动的主渠道。学校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发了了校本教材——《与黎明共舞》(分低、中、高三册),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汇编了中外优秀诗歌、《论语》、《劝学》、《岳阳楼记》、《爱莲说》、《陋室铭》、《永遇乐》、《破阵子》等千古名篇。要求老师每周上一节国学课,品评优美诗词,讲授诗词知识。一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摸索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法,提出“三个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背诵为主)和“三项做法”(反复吟诵品其味、边读边想悟其情、熟读背诵感其美)为主要内容的诗词基本教学法,我们的教材采用新颖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字,而且能欣赏到栩栩如生的手绘画,图文并茂,带给人丰富的人生感受和审美体验。这一学期,我们又对照经典读本《与黎明共舞》,开发出了学校的习字课本,每天下午的“习字一刻钟”时间,学生将晨读时诵读的经典内容进行习字练习。既强化了学生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
三、经典诵读与学生习惯培养相结合
国学经典是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中国人的“精神底子”和做人的根本。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长辈呵护,有父母关爱,在这种成长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小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教会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而国学经典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典范,如“百孝善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一直到今天,还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
诵读《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句子,学生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逐渐地改正了自己的不良行为,改掉常与父母顶撞的不良行为,懂得体谅父母、感恩父母。通过诵读“弟子规”中的“信”,学校开展了人人争当“诚信之星”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懂得诚实、守信的做人基本准则。通过诵读《弟子规》中的“谨”,结合学校好习惯养成活动,让养成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文明走路,不拥挤打闹,排队做操快静齐,借了东西及时还等习惯。
通过诵读经典,不仅能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行为规范的榜样,而且还是奠定孩子一生儒雅人格的基础,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理解和领悟国学经典的含义,传承国学经典。
四、经典诵读与学生艺术教育相结合
适时举办各种活动,是我校推进经典诵读工作的有效举措。学校将经典诵读融于艺术表演之中,通过合唱、舞蹈、诗乐舞、情景剧、快板、音乐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经典,在艺术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定期开展“诗词吟唱”、“诗词绘画”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全校师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极大地增强了全校师生对诗词的探索和研究意识。我们还在气候宜人的季节,安排与诗词紧密结合的活动,比如,四月份组织“春游踏青”诗歌活动;五月份开展“劳动创造美”诗歌实践活动;九月份我为老师送首诗;“十一”我为祖国喝彩等等诗歌活动。每学期组织一台古诗词诵唱展示会,同学们发挥各自的聪明和才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诗词教学成果,有的吟诗,有的表演,有的诗配画,还有的朗诵自己的创作的诗。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无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以诗育情,以诗育趣,以诗育才,以诗育人”的效果。
另外,除语文课上增加诗歌赏析外,音乐课上还增加了练唱古典诗词歌曲,美术课上给诗绘画等,将诗歌从第二课堂搬进了第一课堂。
5.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五
助人为乐篇经典诵读内容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易曰: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 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岗敬业篇经典诵读内容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干之
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见义勇为篇经典诵读内容 子日 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
君子哉
子日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子日 见义不为无勇也
孝老爱亲篇经典诵读内容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
子日 今之孝者是渭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有子日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诚实守信篇经典诵读内容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助人为乐篇代表人物
郭明义、陈光标、谢亮
爱岗敬业篇代表人物 于凯、周宪梁 见义勇为篇代表人物
6.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六
经典咏流传 安寨中学举行大型经典诵读活动
在春意正浓的北国,在馥郁书香的安寨,以清明节为载体,诵中华之华章,歌春天之葱茏。4月3日,安寨中学举行 “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诵读活动,全校八百八十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师生共同坐沐春风,吟诵经典,感怀清明。
在这场朗诵比赛中,每个班级都发挥得极为出色。朗诵形式多种多样,有配舞诗朗诵、诗歌演唱、诗歌情景剧等。一首首天真欢快的诗歌、童谣,一声声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张张兴奋激动的小脸,一阵阵发自肺腑的掌声,都为全场观众带来了快乐与感动。由于师生们的精心编排,朗诵比赛节目精彩迭出,如六年级小朋友的《游子吟》、《悯农》,七年级的《春晓》、《咏鹅》。八年级1班的《明月几时有》以及九年级3班的《行路难》等节目赢得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深情的演绎,感染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主持人陈艳霞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活动在齐诵杜牧的《清明》中拉下帷幕。
7.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 篇七
[关键词]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 诵读诗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01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古典诗文丰富语文课堂有其深远的意义。但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习教育,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呢?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采用“激发兴趣—导之以法—引导背诵—课外摘录—灵活运用”的古诗诵读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身心修养。
一、激发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它有兴趣的接受得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自读古诗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读浅显的诗,让他们感到读诗并非难事,以此来调动和激励他们自学和自读古诗的兴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自己能背的古诗背诵给同桌听;然后再把他们接触过的部分简单的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这样,学生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自信心就增强了。
二、导之以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对科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大量诵读古诗文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数量。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导之以法。
一是学诗授法。以教材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注重指导学生读诗的方法,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细读—精读—感悟”三步骤自读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二是配诗悟法。学完课本里的一首古诗后,教师补充一首易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自学,求同存异,让学生进行自我体会和巩固。如在学习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时,我引导学生说: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了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春风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了春天无限的创造力。这样指导,学生就容易领会和掌握诗歌了。
三、引导背诵
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诗方法后,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古诗背诵。首先,我引导学生总结背诵古诗的一般方法,即通过适当解说,引起学生对内容产生注意和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浅易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来引导背诵。这样,学生愿意读,以后也会记得住。教师可采用词组语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等。有了背诵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系列的背诵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再适当引入一些与古诗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的特性或记叙事物,或说明事物,或展开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的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其实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这样理解以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会进行关注并产生兴趣。
四、课外摘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书时随手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名人名言或警句、精彩生动的片断描写等,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不论是哪一首经典诗文,都经历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刷,最终沉淀而形成。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了工夫,所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诵读,感悟诗意,找出名言名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边引导,边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摘录记住了重点词句,再加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背诵起来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五、灵活运用
在古诗文的诵读学习中,教师应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作文练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古诗。但对此我不会作过高的要求,不会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产生惧怕心理。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运用效果甚佳。有部分学生就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的篇章,有部分学生还能尝试着写诗,并能写出一些小有韵味的古诗来。
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里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路在曲折后出现开朗,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就会出现新的境界。理解了诗意后,学生在习作中或在平时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这句诗,从而将古诗合理地运用于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名言名句既能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和自读古诗的兴趣,又能鼓舞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教育目的。
此外,当我们知道学生在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应注意不要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对此,我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读诗指导”,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相关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歌的大意,还有诗人的思想感情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记忆。二是利用每一节课的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读古诗、背古诗。三是利用下课10分钟的时间和课外活动的30分钟时间,让各个语文组长检查同学的古诗背诵情况。有时,我也会搞突然袭击,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抽查。每到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检查我。老师,检查我。”看到他们兴致如此高涨,我常常会面带笑容、心情舒畅。
经过几年时间的古诗文诵读,学生们获得了明显的提升。在日常的作文中,学生们的古诗词运用自如。如一个学生在《教师节的礼物》中引用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同桌经常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不听老师讲课,写作业时就去抄别人的答案,这不成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像这样句中有诗、朗朗上口的句子随处可见。
现在,经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学生们不但会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而且还能说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各班学生表演的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让大家受益匪浅。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愚昧落后,没有先进文化和科技,就会任人宰割;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愚昧无知,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和异化,甘为奴隶,受人鄙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背诵国学经典诗文,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无论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就算身在他乡,心也会永远装着祖国和人民。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精神的血液一代代流淌,永不停息!
[1] 黄桂梅.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成才之路,2010(14).
[2] 金延旭.诵读古诗词,增强师范生语言表达能力——谈我校在推普活动中引入古诗词诵读的做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8.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篇八
(一)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元素。学习国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这个暑假我便通过《中华诵》这本书,学习到了许多国学名篇,使我充实了许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句诗将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绘出了淡淡忧伤,但却无一丝浮夸,通俗易懂,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更令我们体会到诗的高雅、别致与委婉的特点。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咏出了诗人身在狱中无限的苦闷与悲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我心”更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被诬陷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此时诗人也正如战国时楚国驱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菜根谭中的“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这句话总是使我思考,让我体味。只有有了动才有静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诱惑才能体现出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只有身处逆境,才能体现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颗纯洁的心,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导致堕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这样人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啊!而这里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实我们也要向创作了这些经典作者们致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经典了。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那国学经典就是那阳光、暖风和甘露来无时无刻滋润我们。我们只有多学习、多运用国学经典才能感悟到他博大精深的魅力。正如“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一样。
就让我们一起诵读这些经典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智慧,让这美丽的国学之光一直长存!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二)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三)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9.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九
“诵国学,品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为了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5月30日上午,凤鸣镇小学举行了以“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庆六一活动。
学校1—6年级11班参加了比赛,各班以《三字经》、《少年中国说》、《弟子规》、《笠翁对韵》、《梦游天姥呤离别》等经典古诗词为主要内容,采用不同形式演绎了中华经典诗文名篇。同学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精彩的表演,配以悠扬的音乐,让大家共同领略中华经典之奥妙,感悟中华文化之精深,享受中华文明之乐趣。经过激烈的角逐,四年级荣获一等奖;二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荣获二等奖;其他班级荣获三等奖。
10.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十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
姓名:邓丽琼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2.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教学重点:
学习道德模范,发现身边榜样,我的实际行动。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组合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讨论身边不文明事宜。
2.师总结:同学们说出了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便和巨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要告别不文明,告别不道德,然而不文明需要谁的参与?(需要大家的参与,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还真有不少令人感动的一幕。
二、观雷锋生平事迹 1.生谈感受。
2.雷锋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3.有一首诗是赞扬雷锋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4.必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三、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专题片三 1. 2. 3. 生说一说什么是诚实守信? 赵书兵、赵志良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联系生活,说说身边诚实守信的人。
四、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专题片四
五、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专题片五
1.关于“孝”的名句: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生谈感受,什么是孝?
3.生列举一下你做过的最孝顺的事。
11.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 篇十一
濮阳市第八中学小学部三(4)王成未
H1106067
今天下午,我看了《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
专题片首先是小学生朗诵从《论语》、《大学》、《中庸》中抽取的名言警句、然后是小学生齐诵。每一段名言警句都用1-2位道德模范的故事来诠释。这些道德模范分别是义务指路10年的谢亮、诚实守信的赵书兵、裸捐的陈光标、救死扶伤的周宪梁、孝老爱亲的孙茂芳敬业奉献的王凯等等。
我看着在每一位道德模范身上发生的故事,心里都很感动。比如谢亮爷爷义务指路10年,八十一岁高龄还在北京街头义务指路。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凌冽,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在无私奉献。他说:“群众说的谢谢,就是对自已最好的回报。”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当我看到赵书兵还彩票的时侯,我在想如果我是赵书兵的话,我会把彩票和500多万还给托我买彩票的人吗?
12.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十二
2013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经典、感悟经典,强化使命意识,树立实干兴邦精神,规范用语用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建设和谐涞源贡献力量。
二、活动内容
(一)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1、诵读内容及要求。诵读作品为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中华经典古诗文以及优秀现当代作品。选手要用普通话朗诵。
2、比赛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参加人员不少于10人,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3、比赛时间。初赛定于9月18日下午,获得一等奖的班级参加县级复赛,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二)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1.组别设置。比赛设小学生一组(1-3年级)、小学生二组(4-6年级)。
2.作品要求。
①书写内容为历代名人的经典诗句,句意应保持完整,字数不限。须使用规范汉字书写,笔形及笔画组合关系可按书体特点要求处理。如作品内容未能提供准确出处,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及“二简”字,出现自造字和错别字,则取消其评奖资格。
②作品类别分软笔楷书、软笔隶书、软笔行书、硬笔楷书、硬笔隶书、硬笔行书6类书体。软笔(毛笔书写)作品不超过四尺整张;硬笔(钢笔书写,小学一组可使用铅笔)作品不小于A4纸幅面。统一领取。
3.比赛流程。各班评选出优秀作品不少于2件,初赛由各班班主任组织,不是班主任的语文、数学教师协助,并于9月18日前报中心校教务处,学校将择优报送县教育局。
所有上报作品须落款并加盖印章,同时将填写好的《保定市2013年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参赛作品登记卡》粘贴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指导教师只能填报1人。参赛作品一律不退还。
三、活动要求
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实现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和保障。各班要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开展,将诵写讲赛事组织活动作为2013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和“河北省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涞源县创建河北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县为契机,强化组织、全面发动,将活动覆盖到每个班级,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并通过选拔产生优秀选手和作品,参加保定市举办的名种比赛,以进一步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组织机构
1、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于红东
副组长:袁海军 申海伟
张胜利 成员:刘晓伟及各班主任
2、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组织成员及分工 策划:刘晓伟 会场布置:王东亮 组织流程:周磊
评委:袁海军 张胜利 申海伟及各年级语文教师
3、规范汉字书写评选 策划:刘晓伟
评委:各班班主任及语文教师
东团堡中心小学
13.农村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的一点体会 篇十三
中华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传承古老的华夏文明,使古老的中华以礼仪之邦立于世界之东方。作为教师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任,特别在农村地区,更需要文化的普及和文明的传播,农村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明素养的提高,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传统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巨星。江泽民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志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对孩子的精神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的名篇佳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在这一点上传统经典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农村学校中华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传统经典文学中所极力倡导的东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极大的引导作用。通过诵读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形成学生的主体思想体系。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各种设施相对落后,家庭教育处于极低层次的水平,家长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在这种状况下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校于一年前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三、实践与探索
一年来我校开展了优秀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1、在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过程中,我们把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熏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2、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每天早晨7点半到八点。三十分钟晨读时间。内容有:唐诗,宋词。每班每天诵读一首(篇)古诗词;每班每周上一节以经典诗词诵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每两个月学校举行一次全校的诗歌朗诵比赛评出“背诗王”“读书王”和“书香班级”既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古诗词教学形式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特别是像李白、杜甫的作品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树立学生奋发向上、立志进取的理想。我们利用学校墙壁、宣传栏办起了墙报专刊,教室内、教室外的走廊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内容有,《正气歌》、《过零丁洋》、《行路难》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传统经典文化教育气息。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词名句,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学生一走进教室,感受到的是良好的书香文化气息,对树立学生的奋发向上、立志进取的精神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节约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应具有勤俭
节约的优秀品质。向学生推荐包拯的《气不用脏吏疏》、诸葛亮的《诫子书》等。让学生在经典的熏染下养成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四、效果与总结。
【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10-04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08-16
《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诵读内容及代表人物11-11
中华经典诵活动方案11-05
中华经典诵读简报06-09
中华经典诵读展示09-23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11-21
中华经典经典诵读活动计划11-12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07-15
中华经典诵读实践案例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