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的合理教学计划(精选11篇)
1.高三物理的合理教学计划 篇一
高三学年是学校关注的学年,是学生出成绩的一年,同时也是老师盼望的一年。作为教师如何组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搞好复习,让学生交上高考满意的答卷,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认真抓好第一轮复习
1、时间:九月至明年三月底。
2、实施策略: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从必修1、必修2到静电学、到电磁学,最后复习3—5动量和原子物理部分。具体是从每一章按单元的考点精析、考点精练、考点易错进行,然后作业落实、检查、反馈及评讲。最后是复习检测。
3、关键:课堂的有效性,课后的落实到位,方法的指导性。
4、研究高考题,指导好复习:结合复习内容,让学生感受高考真题,从而领悟复习中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同时起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5、组织好周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6、抓好落实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
二、重视第二轮复习
1、时间:四月到五月中旬。
2、实施策略:专题复习是学生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把各个题型的各部分进行集中强化,让学生感受同一部分知识的不同题型、不同情境、不同解法。是学生能力提升最快的阶段,也是最出成绩的阶段。
3、抓好这一阶段的教学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4、认真备课、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精讲精练。
三、不轻视整理复习回归课本
1、时间:五月中旬到高考前。
2、实施策略:让学生梳理知识,看课本、看纠错集,教师答疑。
3、鼓励学生,调整心态,准备迎考。
2.高三物理的合理教学计划 篇二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习题教学,提高效率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过程, 是不断做题、讲题、评题的过程, 也是不断改题、磨题和总结的过程。习题教学是整个高三物理教学的主旋律, 不管是物理概念还是规律, 不管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都需要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 所以习题教学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我们经常发现, 有些试题老师讲了很多遍, 学生做了很多遍, 考试考了很多遍, 结果还是有学生出错。提高高三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率成了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关键。
习题教学中, 学生是否掌握, 是否理解, 教学是否高效, 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遍, 而是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机讲、谁讲、为什么这样讲。下面谈谈如何提高高三物理习题教学效率。
一、讲什么
习题教学中并不是每一道题都需要讲, 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讲。讲多少, 讲什么, 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知道了要讲什么, 才能让学生听得“明白”,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讲物理情景, 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和变化。
2010年广东高考计算题 (第35题) , 如图15所示, 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粗糙的ab段水平, bcde段光滑, 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 静止于b处, 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 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 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3/4, 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重力加速度g, 求:
(1) 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
(2) 物块A滑行的距离s.
解释:物理情景为竖直平面内, 粗糙的ab段水平, bcde段光滑, A、B在这样的轨道上运动。
2. 讲物理过程, 让学生清楚发生了几个过程, 每个过程有什么特点。
解释:本题涉及三个物理过程。
一是物块A、B突然分离 (符合动量守恒) ;
二是物块B沿光滑轨道滑到圆弧顶点 (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 ;
三是物块A、B突然分离后A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此过程用动能定理列式) 。
本题只要分析清楚了这三个物理过程和一个关键点 (物块B在最高点) 就可解决。
3. 讲思维方法, 让学生知道如何思考, 用什么方法解决。
方法:A、B分离符合动量守恒;B到d的运动机械能守恒;B在最高点, 圆周运动向心力;A向左滑行, 用动能定理。
4. 讲规范解题, 让学生理解物理的规范和严谨。
所有公式只列出G, 不明确G=mBg或直接写:
在第二问中, A、B两物体速度符号混乱
必须用题目中给定的符号或明确界定自行使用的符号。
二、怎么讲
怎么讲对于习题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它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教学管理, 以及课堂的调控能力, 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功底, 更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1. 多点“讨论与交流”, 让师生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比如在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候, 拿出一张《驾驶员守则》中关于安全距离的图片, 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
(1) 安全距离是根据什么标准制定的?
(2) 安全距离与汽车行驶速度有什么关系?
(3) 反应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雨天或雾天为什么要减速行驶?
(4) 刹车距离怎么计算?由刹车距离能算出汽车的平均加速度吗?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思想的火花在碰撞、在交流,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
2. 多点身体力行的体验, 有体验才有感悟, 才会理解得深刻, 学习才会记得住, 记得牢。
只有当知识来源于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的时候, 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和自己有关的。只有当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的时候, 学生的知识才会转化成能力。高考实验的出发点就是做过实验的才能拿高分, 所以对于实验复习来说, 最好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拿着高考实验题去实验室, 按照考试的要求连接线路, 测量数据, 进行数据分析。这样动手做一遍, 比老师讲实验题讲十遍都管用。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题的教学, 是提高教学实验题教学效率的最好办法。
3. 多点思维方法的讲解, 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的思维解决问题。
学生经常会“一听就懂, 一做就错”, 根本原因在于不会用物理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 要让学生既听懂又学会, 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包括讲一题多解, 提高思维的深度;讲一题多变, 提高思维的广度;进行“一题多测”, 提高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讲多题归一, 学会提高归纳总结, 提高聚合思维的能力。当学生具备这样的物理思维能力的时候, 面对陌生的试题不再害怕。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握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 大大提高习题教学效率。
三、什么时机讲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目标是高考, 对学生的要求当然也要向高考看齐, 我们希望学生不仅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而且养成好的习惯, 规范解题, 还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于是不断重复各种能力的重要性, 结果学生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其实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 要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学时机是很重要的, 选好时机进行教学, 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会大大提高高三复习备考的效率。
1. 在学生最“痛心”的时候讲规范解题。
解题不规范是大多数同学的通病, 平时他们并不知道规范解题有多重要, 即使老师一再强调;他们也不在意必须用题目中给定的符号或明确界定自行使用的符号, 只要是他们自己认为需要的符号, 就会在解题中出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我们选择了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月考, 在阅卷的过程中, 严格按照高考的要求批阅, 结果很多同学做对了, 却只得到很少的分数。让他们在感觉到“痛心”的时候, 讲规范解题, 才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才能知道规范解题的重要性, 才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 在学生最迷茫的时候讲基础。
高三复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状态总会有起伏。从最初进入高三的斗志昂扬到中途的屡战屡败, 在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后, 学生往往会产生动摇, 感到迷茫, 不知如何面对高考。在这时候, 需要给学生信心, 给学生鼓励。在物理教学中, 更强调基础, 让学生找到自信, 从基础中找到方向。
3. 在学生学得最枯燥的时候讲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联系。
如果物理学习变成单纯的做题, 学生会非常痛苦, 学习就会变得无趣和无益。物理学习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物理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是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 课堂少了探究, 多了沉闷;少了争论, 多了沉默;少了惊奇, 多了习惯。学习也变得枯燥乏味。“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 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 而高考也一直注重考查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所以, 这时, 可以给学生讲讲科学家的故事, 讲讲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讲物理与高科技, 讲讲物理与“嫦娥”探月, 讲讲电视机显像管、速度选择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 等等。讲讲高科技的应用, 讲讲它们发现的过程, 讲讲它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让这些知识为学生枯燥的高三复习增添一点新鲜感, 增添一点学习的快乐, 让他们学得更轻松, 更快乐。
4. 在学生最困惑的时候讲思路, 讲方法。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 听到学生说得最多的是“物理好难学啊”, “上课时我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 可是到自己做的时候就不会了”, 到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物理的学习, 其实就是物理思维的学习, 学习物理的过程, 就是锻炼物理思维的过程。所以在高三物理教学中, 在学生不知道怎么学的时候, 在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高的时候, 在学生最困惑、最苦闷的时候, 我们应该多讲讲物理思维, 多讲讲解题思路, 多讲讲解题方法, 多讲讲如何找到突破口。只要学生学会了如何思考, 学会了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会了如何找到突破口, 物理学习就会变得轻松, 学习就有趣, 效率也会更高。
四、谁讲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当老师讲得越多, 学生就越缺乏自主性, 学习效率自然低下。据有关研究报告称,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的内容, 学生只能掌握不到20%, 如果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内容, 学生就会掌握超过50%, 而由学生主动设计、讲解、解答的内容, 学生会掌握超过80%, 从这个方面来看, 我们讲得越少, 学生学得越好。所以我们建议,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讲, 让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归纳总结, 让学生讲解题思路, 让学生讲物理过程, 让学生讲规律方法。即使学生讲错了, 也是很好的资源, 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 为什么错, 是不是带有普遍性, 往往错误的回答对同学的启发更大。
五、为什么这样讲
高三习题教学中, 我们讲之前应该考虑为什么要这样讲, 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 这样讲学生是否最容易懂?
2. 这样讲学生是否印象最深刻?
3. 这样讲是否最受学生欢迎?
4. 这样讲学生是否最受启发?
3.物理教学中发现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篇三
发现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动探索活动为主,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最终解决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发现教学法把学生定位为知识的积极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文结合“楞次定律”的教学案例,详细阐述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发现教学法。
一、教师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动机
问题情境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事先设置的能让学生觉得疑惑不解而又能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习环境。问题情境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事物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陷入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困境,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心理不平衡。而人总有重新建立认知平衡的心理需求,因此,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正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动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巧妙地设置有趣的“切入点”。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演示法。
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可通过实验演示法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1所示,A和B都是很轻的铝环,A环是闭合的,B环上有一小缺口,两铝环用一轻质横杆连接,轻杆中间用支柱支撑,轻杆可在水平面自由转动。教师将一条形磁铁一端靠近并穿入A环,A环会向远离磁铁方向运动,将磁铁一端从穿过A环的某一位置从环内抽出,A环朝磁铁运动方向运动。接下来对B环做同样的实验操作,B环一直静止不动。奇怪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产生了疑问和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
物理教学过程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一切的思维活动都是由发现问题开始的。巧妙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师启发猜想假设,学生寻求发现方法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根据已知事实和已有的经验对所研究问题作出的猜测性陈述,尽管学生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向,有目的地设计实验方案,跨出科学发现的第一步。
猜想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不是胡猜乱想,更不是异想天开。因此学生在猜想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实时启发,教师要为学生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新方法之间搭建桥梁,提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通过观察奇特的演示实验现象,教师可采用启发式的提问,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
教师问:“铝环为什么会运动?”
学生答:“铝环受到力的作用。”
教师问:“铝环与磁铁没有接触,为什么会受力?为什么不闭合的铝环没有受力?这是什么力?”
教师的提问,其实包含了恰当的提示,学生会考虑到不直接接触的物体能发生相互作用一般需要通过场的作用来实现,经过教师的暗示学生可以得出结论。
学生答:“铝环产生了电流,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教师问:“为何B环不动?”
学生答:“B环不闭合,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问:“为何磁铁靠近铝环时,铝环远离;而磁铁远离铝环时,铝环又尾随磁铁运动?这与什么问题有关?”
经过一番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回答出“与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关”。
教师启发学生对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进一步的猜想和假设,学生可能会猜想到:1. 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有关;2. 与磁场运动方向有关;3. 与穿过铝环的磁通量有关等。教师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寻求验证的方法,并提出新问题:“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猜想和验证结论,能否总结出一个普遍的规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使学生的猜想逐渐地接近科学事实。
三、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生体验发现过程
在探究发现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在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直至发现物体的普遍性规律,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既要体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
1. 自主性。探究发现过程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独立思考,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 合作性。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一般以4~6人为一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并一起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判断,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归纳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电流表(注明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导线、电键、螺线管(已知导线绕制方向)等实验仪器,根据自己的猜想结果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大部分学生会采用常见的图2或图3实验装置,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目标设计合理的实验记录表格,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纠正和提示。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实验方案设计、操作、记录和分析,充分体验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与喜悦,这就是科学发现的真实过程。教师必须承担好探究促进者这一角色,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正确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热爱科学发现的积极情感。
四、集体分享讨论交流,学生展示发现成果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和分析实验记录,各自取得了一定的发现成果,尽管有些学生并未找到正确的物理规律,但也在探究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或体会。在此环节,教师组织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探究发现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重点讲述在发现过程中采取的探究思路与方法、发现的过程以及取得的发现成果。
例如探究“楞次定律”实验后,在小组交流分享时,各小组代表要汇报当初的猜想是什么?验证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实验操作过程如何?发现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是什么?在实验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不要过早地对学生的研究成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要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和新发现,及时作出拓展和延伸,有针对性地组织小组之间的提问、答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与表达能力,应构建平等和谐的互动平台,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实践并获得成功感。
五、教师分析评价成果,总结得出发现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取得的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纠正、补充和总结,分析实验设计是否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等原则,是否有效地减少实验误差,是否达到实验目的,同时对学生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优化建议。
例如在评价总结“楞次定律”探究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如采用图2实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方向与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关系;学生如采用图3实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与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的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对两个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这两个结论矛盾吗?谁才是更普遍的规律呢?”教师提示学生把目光再次投在图3实验装置上,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同样引起了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图2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由此归纳出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普遍规律——楞次定律。
除了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在探究发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精神品质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评价时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方案,无论设计是否合理,都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及时提出肯定或改进意见,千万不能因为方案的缺陷而持否定态度,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实施发现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科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4.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四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与名师对话》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但很多学生还没有进入高三状态,课上小动作不断,部分学生还有上课睡觉的。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两个普通理科班物理基础较差,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时间安排
1~4周:物理必修
(二)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5~7周:物理必修
(二)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8~10周:选修3-1第六章《静电场》 11~13周:选修3-1第七章《恒定电流》 14~17周:选修3-1第八章《磁场》 17~18周:选修3-5第十一章《动量》 19~20周:选修3-2第九章《电磁感应》
5.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五
物理课本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结合我校学生水平低的现状,从打好基础提高考试能力着手,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稳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有几位同学物理高考成绩达到60分以上,高考平均成绩达到30分。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安排,秋季要完成一、二轮复习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务提供的《步步高》夯实基础,查漏补缺,稳扎稳打,扎扎实实搞好基本知识的复习。
(二)学生学情分析:这届高三学生是我到学校来理科人数第一次超过了30人,其中有4位女同学。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求知欲望,但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大部分学生课堂上在睡觉和玩手机,不能和教师互动,全学期几乎不交作业。物理公式几乎不记,课上上不动手就等老师讲解的几个题。因此谈不上独立地形成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的考纲,认真组织教学。
其中完成:专题复习分项突破;高考分析能力引导;模拟试卷讲评;能力检测。
让学生通过模拟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高考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高考。
四、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分层次指导。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
6.高三物理冲刺计划 篇六
距离高考所剩时间不多了,我们的复习进入关键阶段,以后复习中,应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下工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第一轮第二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科素质得以明显提升。
一,综合模拟训练,逐步提高综合能力
后期复习期间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切忌过多过滥,以一周一次为宜,使学生熟练掌握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及应答策略。关注相关重点、热点问题的复习。更加重视新课改精神的落实与实践,重视迁移综合,突出表达应用。专题训练与专题复习交叉进行。当一个专题或几个相关专题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过关检测,诊断前期复习的得失。专题训练要在提高训练质量上下工夫,要在规范组织、限时训练上下功夫。综合模拟训练,复习期间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穿插频率科学适当,切忌过多过滥,以双周一次为宜,使学生熟练掌握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及应答策略。
二、抓住关键,强化落实
落实教学常规、优化课堂教学作为高考复习成败的关键。细化个体要求。二轮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内容不准确,贪多求全;教学资料不精细,东拼西凑;教学起点不适当,脱离实际;课堂提问不贴切,隔靴抓痒;作业批改不细致,疲于应付等现象,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复习的`效率。教师也要提高对教学常规的认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把各项常规材料落到实处。
落实集体研究。学校要强化群体意识,充分发挥包靠领导和备课组长的作用,抓实集体备课,向提高整体效益要增长点。
三,精细管理,分类推进
学校要充分利用上学期期末和一模考试的数据,对尖子生、目标生、边缘生,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力度,分类推进。要抓好边缘生教学。要结合一模考试,再一次做认真仔细的排查,找准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边缘生,层层落实责任,挖掘高考增长点,确保实现20xx年高考成绩新突破。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准确审题,提高审题能力。
7.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创物理高效课堂 篇七
关键词:网络教学,高效课堂,具体模式
网络教学可增加信息源,补充教材知识,拓展学生视野。现代教学中,若是完全不用多媒体好像会显得很不合时代潮流,也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因而教学中,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师,要彻底完全不用网络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显得过于谨小慎微了。那么,教学中,我们如何合理运用网络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一、运用网络教学,全新设计教学模式
首先,独立网络学习模式。所谓独立的网络学校模式,就是通过网络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教学和一对一教学。学生们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来独立学习物理课程,然后在自主探索之下,对教学做出反馈汇报,教师在接收学生信息反馈之后,对课堂进行练习指导和课堂小结。下面就以高中物理第一册《机械振动》的CAI课件来说明多媒体在课程中的应用。这个课件的设计主要由概念教学、过程分析、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四个模块构成。第一模块介绍第七章《机械振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这一章的知识结构。第二模块是过程分析,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简谐振动现象。用FLASH动画演示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全过程。第三模块是巩固练习,试题以测试巩固为主,答案的选择与问题的输入都要在电脑上进行。第四模块是课堂小结,主要内容是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概括,网络学习的课堂小结一定要比平时的课堂小结更加细致,最好能够揭示出需要背诵和需要多练习的知识范围。
其次,自主探究的多媒体学习模式。在自主探究的学习天地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一些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自主探究下得出物理结论。下面就以“动量定理”一课来举例说明一下。在课堂之初,教师要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你敢用头接足球吗?那么铅球呢?你敢用手接扔来的气枪子弹吗?那么用气枪打出的子弹呢?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充足的交流讨论、分析探索,最后得出结论,并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总结出力与物体的动量改变量和作用时间有关,动量改变量越大、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就越大。再引导学生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表达式“Ft=mvt-mv0”。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网络教学,有效整合师生双方的信息
首先,师生双方要善于交流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之中,师生双方应该善于应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引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要有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接受,是要通过学生的反馈得出学生的思维形式,然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转变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必须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索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高中物理教师要及时抓住各种机遇,使自己的思维经常处于求异、求新状态。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教师要有创新思维,不断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去创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善于应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物理教师要想很好地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本身必须具备极强的网络操作技术。简单来说,作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物理教师要掌握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载技术。视频需要专用的下载软件如维棠VID0wn下载。安装维棠软件后,在打开的视频页面上右击选择“用维棠下载视频”即可下载,并自动关联到维棠FLV专用视频播放器播放。第二、转播技术。FLV是导出的流媒体视频格式,可以在Flash中直接调用或内嵌。如果用Ppr平台调用,需要用FlvZ avi、3即一vsde。-converter等软件将FLV视频转换为wmv、avi等其他的视频格式。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运用网络多媒体操作技术,善于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教学服务。
8.高三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 篇八
下面就复习课中的习题课教学谈一谈我的实践与对策。
1学生完成习题的现状分析
进入高三,学生课内外作业量加大。在学生的作业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其一:不能正确选择所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其表现在完成选择题上的模棱两可,是似而非,不能准确选择正确答案。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或知识的掌握不熟练,知识框架没形成,没掌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其二: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过程分析不正确。一种是对物理情景包含哪些过程分析不清,即使能分析清楚有哪几个过程,但在运用物理知识解答时,也会将这些过程混淆。另一种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认真分析过程的习惯,甚至有些同学题目没读完,该做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解答。还有一种是不习惯作运动示意图和受力示意图以帮助理解题意,或不能通过认真读题,以获取重要信息(如临界条件,关键条件等)去弄清题意。有的学生甚至主观臆造条件,假设与题目不相干的情景等。
其三:有很多同学在课堂上听得懂老师所讲的习题,可自己做习题时就无法完成,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老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辨别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自然就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其四:在进行章节复习时,学生易解答习题,但一旦进行跨章节的检测或进行综合检测时,学生就容易出错,甚至无法解答。其原因在于在进行章节复习时,教师讲解的一些例题,学生解答时可套用之。但出现综合性习题时,学生往往只会用章节的知识解答,不具备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不能进行互相套用等。
2科学地确定习题课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习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没有真正转变习题课教学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当,脱离学生实际,在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上也指向不强。此外,习题课教学往往是在教师的支配下,让学生沿着一个方向,按照一种思维模式进行被动式解析,然后再布置类似习题让学生模仿、套用、解析。为改变这种习题课的老套套,我通过了两种习题课型作了探索尝试。
(1)知识复习型习题课教学
在进行知识复习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通常要安排一些例题和习题。这类习题课,老师应精选习题,紧扣目的,重在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为了防止学生套解习题、不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等现象发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方法和习惯。解题时,应要求学生要仔细通过读题挖掘隐含条件,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画出相应的受力图、运动示意图以帮助其正确理解,从而建立起物理解题思维。
如图1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把小球拉到A点,使悬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然后释放小球,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C时的速率。
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往往不认真分析过程,套用单摆类型,认为机械能守恒,即得:mgL(1+sin30°)=12mv2。
为了建立学生的物理解题思路,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时,就应当指导学生先分析整个物理情景中包含哪些不同过程?从A到B 物体作什么运动?从B到C物体作什么运动?小球在B处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作受力示意图)?通过对一串串连珠炮式的发问,激起学生紧张思维。接着带领学生读题,培养其分析习惯,教师再抓住关键点进行点拔,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几个回合后,良好的物理解题思维就逐步形成了。
此类“上当题”(它不一定是难题,但学生经常出错)对建立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效果很不错,应给予常选常用。
例2如图2所示,静止的倾斜传送带上有一木块由顶端匀速下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0;当传送带向上开动时,木块由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则:
A.t=t0B.t>t0
C.t 很多学生凭传送带向上转动时往高处传送物体的经验,连想都不想就自以为是地认为“皮带会向上带木块”而错选B。 学生有直觉经验,对解题有一定好处,但往往也有错误直觉存在,故不能只凭经验而不仔细分析。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应使学生明确只有认真分析题意、分析运动过程和受力情况,才不致于受定势思维的干扰而落入题目的“圈套”。教师在进行习题选取时,应多选学生易“上当”的题,充分暴露他们的错误思维习惯和错误直觉的支配,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态势。 例3如图3,平行光滑轨MN、PQ相距L,TS与EF相距L/2,水平部分置于竖直向上的磁场中,a、b两杆质量相等,开始a、b相距很远,a从斜轨道上高h处自由释放,求a、b两杆的最终速度是多大。 很多学生在寻找动量之间关系时,不仔细分析a、b的受力情况,错误地认为动量守恒而得出错误结论;还有学生在对找动量关系时,虽知道动量不守恒,但不能找出a、b两杆安培力冲量的关系而无法下手。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a、b杆受力,并说明a、b受力虽变化,但大小关系不变,从而得到a、b冲量间的关系式。 科学的分析习惯初步形成后,再选择颇具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性认知,使学生分析能力向综合能力升华,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也是物理习题教学的核心。在习题教学中,要通过解题成功后的喜悦等途径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优化解题方法等措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要通过讲解、克服学生定向思维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解题的深刻性;通过多接触物理新题(信息题、开放题等)启迪学生开放性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出创新成果。 例4在例2中若传送带水平,如图4所示。当传送带静止时,物体以v0的初速度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所需时间为t1;当传送带以v=1m/s向右运动,物体以v0的速度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所需时间为t2;当传送带以v=1m/s向左运动,物体以v0的速度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所需时间为t3。 试比较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变式一如图4传送带水平放置。若传送带以1m/s速度匀速运行,现将质量为0.5kg的小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设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传送带两端水平间距为2.5m。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若传送带的速度为10m/s时,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 变式二如图5,若传送带以速度v=2m/s匀速转动,AB相距L=10m,将工件从A处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则经过时间t=6s能传送到B处。若用最短的时间把工件从A处传送到B处,则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应为多大? 变式三如图6,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 ,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角放置,传送带A端到B端的距离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度顺时针运行。若把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B端,则物体从B端运动到A端所需时间为多少? 变式四如图7,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角放置,传送带A端到B端的距离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度运行,若把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端,则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时间为多少? 通过以上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中克服定势思维的影响,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实践能力。 物理习题的设置是千变万化的,但一般地说这些习题都是命题者根据某个物理模型,创造出必要的物理情境,进而提出需要求解的问题。因此对于学生来讲,整个解题过程就是在命题者设置的物理模型的具体情景中,充分考虑已知条件,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提取、深化已有的物理模型来构建新物理模型的过程。当它与命题者设计、构建的物理模型一致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物理模型中分为“实体物理模型”和“理论物理模型”。在习题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构建实体或理论物理模型,并应用物理模型解答物理问题。 例5如图8所示,子弹m以初速度v0射入木块M,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停在其中,求它们摆起的最大高度h(h 分析与解答子弹打入木块(可建立子弹、木块为质点模型)由于“碰撞时间极短”(可建立过程模型)达到共同速度,则有mv0=(M+m)v,之后向上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12 (m+M)v2=(m+M)gh。 ∴h=m2V02/2(m+M)2g 以后遇上子弹打入木块中的情况,以及相互作用粘合时的情况,就可以利用这种物理模型进行求解。 例6推行节水工程的转动喷水“龙头”距地面h(m),其喷灌半径可达10h(m),每分钟喷水m(kg),所用的水从地下H(m)的深井里抽取,设水以相同的速度喷出,水泵的机械效率为η,水泵的功率P(W)至少多大? 分析与解答水连续喷出,每分钟喷出的水可视为质点(理想化模型),这些水从井底上升到“龙头”后喷出,其上升过程中位置提高的同时速度增大,这一过程可视为“加速运动”(过程模型);因喷出时速度水平,喷出后水在空中洒的过程可视为“平抛运动”(过程模型)。设每分钟喷出质量为m的水,喷出时的速度为v,则有P×60%×η=mg(H+h)+12 mv2 ,10h=vt, h=12gt2,解得:P=(1+26η)mg/60η。可见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解这样复杂的物理习题,不仅省时、正确率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建立物理模型时,创新意识就自然形成了。 (二)试卷评讲型习题课教学 在高三复习课中,试卷评讲课是常用课型。目前评讲课中,往往学生处于接受现成答案的被动地位,也有在进行试题评讲时,只顾一题接一题地评讲,或只注重题目的分析、解答过程,不注重查找学生知识的漏洞和解题的错误思想,导致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时时发生。 (1)试卷评讲前的充分准备 在评讲试卷之前对学生答卷情况作好充分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学生的得分率、失分率以及失分的题目、各层面学生的分布和原因,然后对试题进行按知识体系分类(或按其他方式分类),在此基础上找出每一类型试题需要哪些知识,用哪些方法求解,以便在评讲时做到有的放矢。 (2)试卷评讲的思想和做法 评讲试卷的基本思想应是评讲规律和解题思路,评讲失分率偏高的题,评讲常错点、常考点。评讲时,按分类试卷进行。评讲每一类试题时,先指出它们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然后复习所涉及的知识点,再针对学生在解答试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由老师找,也可由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找错误原因),让学生先自己纠错,后由老师再讲评。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方式进行。还可以用以前建立的各种物理模型进行解答,评讲后,再进行相关题型练习,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避免学生犯同类型错误。 (3)试卷评讲中的思维培养 a、解剖典例,追溯误区,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7(2000年高考试题)图9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1、P2、P3、P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1、P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轴平行,P2、P4的连线与y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度v0向正x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偏负y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0平动,则可: A.先开动P1适当时间,再开动P4适当时间。 B.先开动P3适当时间,再开动P2适当时间。 C.先开动P4适当时间,再开动P1适当时间。 D.先开动P3适当时间,再开动P4适当时间。 该题为2000年广东高考题,经检测,学生多选C。学生错误的原因一是没弄清楚“以原来的速度v0平动”这一条件;二是没考虑到开动P4后探测器的速率会增大。通过解剖,追溯错因,使学生因未弄清题目交待的物理情景和条件以及运动合成的知识(缺乏在x方向上减速的思考),就回答的思维受到了批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b、举一反三,变通求活,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8如图10,空间存在以ab、cd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区域宽为L1,现有一矩形线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重合,长度为L2,长边的长度为2L1。如图10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v沿与ab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施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设该线框的电阻为R,从线框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人对线框作用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 解法1线圈保持速度不变,由动能定理可得WF=W安。根据电学知识,W安=ε2•t/R,其中ε=BL2v,t=2L1/v,所以答案是2B2L22L1v/R。 解法2F=F安,为恒力。WF=F•S=2F安•L1 ,其中F安=BIL2=B2L22v/R,所以答案是2B2L22L1v/R。 还可以灵活变通,改变题设条件和设问,一题多变,优化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变化1: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选v方向为正方向,作出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I-t图像。 变化2: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线圈在恒力作用下通过磁场(速度变化),画出电流随位移的变化规律I-x图像。 变化3: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把该装置竖直放置,线框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进入有界磁场,求线框通过磁场时产生的焦耳热。 此题是2000年高考试题(广东卷),教师通过多种解法,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这一知识点,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c、开拓外延,探索规律,发展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例92006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I,选择题第20题,题目如下: 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0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v2。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考试结果,一大部分考生选择了(A),原因是他们认为,在起跳的过程中,据动能定理得,地面对人做的功等于人增加的动能,即WN=12mv2。而标准答案给的是(B),即地面对人做的功为零。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教材中,关于动能定理内容的描述是: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公式为W=Ek2-Ek1。这里的“物体”只能理解为“质点”模型。在该题目中,人不能视为质点,因为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同,应当作系统来处理,所以直接应用质点动能定理是错误的。同时,功在《普通物理学》中的定义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在作用点位移方向的分量和作用点位移大小的乘积。”所以,题目中地面对人的功应为弹力乘以弹力作用点的位移,而位移为零,所以,地面对人做的功为零,故答案应为(B)。 总之,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只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在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物理教学培养的目的和任务中和新课教学一样,其作用不可小看。所以习题课教学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存在,绝不可忽视和轻视,它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新课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完整的统一体 。 (栏目编辑邓磊)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以下是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下学期高三物理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1)培养学生对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物理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的了解、理解、掌握及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形成物理概念、探寻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高三(14)、(15)班属于普通班,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较低,不学习者较多。教学中主要以基础知识练习为主,讲一个练一个,勤督促多检查。 三、教学复习指导思想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⑤定义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2、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努力学习但成绩进步不明显的学生,要注意多关心和鼓励;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4、注重学生自学、复习能力的培养。 1、专题复习,分项突破。 2、高考分析,能力引导。 3、模拟试卷讲评,能力检测。 让学生通过模拟考试检测自,的实际高考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高考。 4、力争在20xx年高考理科综合取得好成绩。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下学期高三物理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让我这个尚无经验的年轻人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深感压力很大的同时我也意志坚定,相信只要足够努力肯定也会取得好的成绩。假期时我向资深教师进行请教,和以前的同学进行探讨,听取多方意见,根据自己以前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结合我校自身学生的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复习安排 1、高三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xx年x月至20xx年底,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 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第二阶段 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按知识块(力学、电磁学、光学、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 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电磁学、光学)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内的运用(包括物理实验拔高) 第三阶段 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进行学科内大综合复习训练、模拟测试 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进行大组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 2、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 (1)一轮复习 按照单元复习,每一单元分为若干节,每节内容按照三个层次递进式展开。 第一层次:学生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基础训练,旨在回顾、重温知识,进行热身活动。 操作:针对有的学生不愿再看课本,利用练习册知识回顾题和基础训练题,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完成,在这里,学习册起到了督促学生看课本,检查学生看课本的效果的作用。 第二层次: 1.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强化讲解,并配备跟踪训练题强化巩固。 2.经典题型的分析与变式训练。 操作:在备课时,我一般会做基本资料上同一章节的题目,把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理出来,形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进行相应的跟踪训练。 体现重点知识重点讲、重点练,强化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选取经典题型与学生分析(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选取相同、相近的模型或相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一题多变,可以变条件,可以变设问。 因为很多高考题就是在旧题的基础上变化来的,一定要注重一题多变。开始,教师引领学生变,逐步由学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而且通过思考得到解答,并从题目中总结做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大有帮助的。 第三层次:精选有各种代表性的习题进行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的强化训练,旨在提升能力。 操作:精选习题,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限时完成。教师批改。课上下发,对于错题,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对于共性问题,最后由老师点拨、指导。 每一单元完成后,一定要组织一次单元测试,评卷,讲解。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业能够及时评价与反馈,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 (2)二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以后同学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补缺,扫除了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第二轮复习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下工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科素质得以明显提升。由于理综高考中物理试题数量有限,不可能覆盖高中的全部内容,但重点内容、主干知识一定会考。 我利用平时空余时间将近几年的高考物理题进行研究,整理归纳,从中发现共同的部分,总结规律,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进行训练。同时在这个时候要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我们讲的再好再完美,那是我们的知识,变不成学生。 要想办法将其变为学生的。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各个物理知识已经了解,但这时候的知识就像许多散落一地的珠子,我们要让它更好,我们得一条线把这些珠子进行串起来,对于这些知识也是,得把其进行串,串的这个是必须交给学生来做,由学生自己一点点自己归纳,找出来龙去脉和关联。让知识点变成知识块。 还有在做一些相对有难度的综合的题目时,做完后或老师评讲后一定要再回过来看看思路,理思路,慢慢就会有感觉。 另外在一轮二轮过程中就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去做一些套题,这样既可以避免知识前学后忘又可以使学生尽早进入状态。 (3)三轮复习 前面两轮复习下,知识点层面上的问题不是主要问题了,主要就是训练学生进行理化生三科综合卷的练习,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严格考试和分类讲评.此轮复习从审题,答题,自我检查和草稿纸的分配都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辅导,让学生习惯于这种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做题技巧和拿分技巧。 二、在非智力因素的方面做工作,提高成绩 有人说过,在不管什么样的拼搏当中,能够取胜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非智力的,比如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一定要要求学生多运动。还有高考一直以来都是家庭、社会各个方面最为关注的,加上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父母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心里压力也比较大,经常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所以作为老师不仅仅要在知识方面要帮助学生,在生活精神方面也要给与学生多的关怀。 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层次以后不同的发展方向,将他们分成组,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要求,平时多找他们谈话,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关心,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这条路上他们不曾孤单。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挑战。 同时,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也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接纳喜欢,这样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一年物理教学的计划,由于经验不足,计划的不足之处在今天的交流会后和这一年教学过程中,我会及时做出调整改进,争取在明年的高考中可以让学生有个满意的成绩,让自己有个无悔的记忆。 高三物理下学期教师的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执教高三1、2、3班物理选修课,本人能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 (二)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 (三)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 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三、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 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 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 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 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 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相信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总之,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制定的20xx年届高三复习备考总教学计划为指导,在20xx年学年下学期中,高三全组成员要积极学习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使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高考大纲,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贯彻执行规范、追求效益、崇尚创新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为20xx年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主要措施及要求: 下学期高三物理教学计划为达到本学期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目的,经全体高三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第二轮复习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如下 1.时间按排:20xx年3月中旬至20xx年4月底,4月底止5月底,复习以各地的信息卷为主。 2.复习资料:金太阳二轮复习资料以及备课组组内老师的组卷 3.复习内容: 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①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②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③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本性。 ④热学部分:分子动理论、热力学三定律和气体的状态方程。 ⑤原子物理部分:能级、核反应方程式以及课本上的需要记忆的内容。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关键词语的理解②隐含条件的挖掘③排除干扰因素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规范化的训练是后阶段的训练重点。 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4.组内要求: (1)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集体备课,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2)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对典型的习题,学生容易错的题目,通过作业加强训练.经常进行错题滚动,做到决不一错再错。 (3)做好辅优补困工作,特别关注临界生。发现临界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帮助他们解决。对于希望生,主要作好心理疏通工作。 (4)在专题复习时都要有针对性,要精心设计典型的例题习题、限时训练卷,错题再练卷等。加强方法规律的总结,促使学生能力的飞跃。尤其在四个实验班中要加大限时训练的量,做到从速度和质量上双管齐下。 (5)在5月份做好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在各地的信息卷中选题,组内认真组卷,力争保证试卷的高质量、高效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时代性,以发展学生潜能;更新课程评价观念,关注过程性评价;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在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上有新的提高;注意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实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教学建议 1、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根本,以现代教学技术为依托,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达到有机统一。 要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科学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法的研究创新和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指导,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对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索、迁移、演绎、推理等学习方法,学会对知识的重组、整合、归类、总结,对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积极参与学校的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探究课等活动。利用评优课、公开课等活动,做好高中物理骨干教师的发现和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创设严谨务实、民主宽松、开放高效的教研氛围。从整体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中档练习题的精讲精练,做到典型例题的重点分析并及时检查各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因为在新高考模式下物理学科作为选测科目,更要求物理教学从以往应试教育面向重点学生转向面对大部分学生。在高三冲刺阶段,对不同班级中物理较弱学生应集中补习,补习内容应以中档内容为主,适当增加一些较难例题。这一时期不宜过晚,考前三个月开始为佳。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知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物理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有效的高中教学需要尊重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生的认知、个性、社会性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从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是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将来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使学习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使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增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成长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进而成长为既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又有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人,这就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⑵大力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既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每个教师应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探究教学观念,不再把自己当作是传统教学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究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求世界的积极态度。应当注意,倡导探究教学,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不是要学生完全像科学家那样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里所倡导的探究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定向发现”,这样的探究教学比完全自由的发现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探究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使之面临问题情境,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这里不直接施教,而是注重学生自身的创建和判断,仅仅在他似乎误入歧途时,才给予辅助。有时还可以设计“陷阱”,设计一个要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够自拔的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对学习者的能力提出挑战,尽可能发挥其创造潜能的过程。 ⑶组织有效的合作性学习适当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会使课堂上讨论气氛浓厚,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交流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分组要合理:分组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将不同性别、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内,形成一种差异互补;每小组学生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宜;每学期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操作要规范:小组的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的角色要轮流担任。全班交流中,要体现地位和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小组发言人不代表他个人,应该代表整组的意见,师生对发言人的评价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确保充分的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⑷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并不是学习者简单的、被动的将新知识容纳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它的发生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一系列心理活动。不同的学习方式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各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学习和教学方式,并将不同的方式结合使用,灵活机智地把教学引向深入。 能够将物理学科的教学更多的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相结合,避免学生步入”学物理干什么?学物理有什么用?不算分,够B就行,1B1C也能上”的死胡同,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及当今前沿技术结合,让学生知道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因此,这就要求物理学科组能适当组织趣味物理,生活物理,生产物理的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造福人类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突出物理学科和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进行教学 ⑴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大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主要表现在人类的物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特别是来源于物理实验。物理学中的重大发现及其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一基石,通过物理实验人们可以提出课题,借助于实验,人们能及时发现事实、建立假说。同时,实验也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利用实验来验证建立在理性推理基础上的假说是否正确。物理学的发展充分表明,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或手段,更重要的是,当把实验升华成一种观点,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他就为人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物理思维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奠定了基础。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共同必修模块中的物理实验,是《标准》对高中学生最基本的实验要求。在各个选修模块中,都程度不同的体现了对物理实验的进一步要求。可以指导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选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实验专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现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 学生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合理的环节和预定的计划中去完成。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把实事求是的作风带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新的高考考试说明还要求学生“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能制定解决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对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场所,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鼓励老师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同时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 ⑵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构成物理学严谨学科体系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特别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成全方位的物理图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发展其记忆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缩小知识水平的差距。此外,由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建筑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抽象思维的产物,也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课中,应该强调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水平,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境。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具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难用讲述的方法达到掌握的目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维的建立,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4、关注学生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到中心位置。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基础、对学习的情感、方式、方法,以及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加强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及其成因,鼓励学生充满信心,正确对待每次考试,不为名次所累,总是不断进步,越学问题越少、希望越大!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反映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教师应根据所选择的素材,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就同一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开放性(在问题条件、结论、解题策略或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开放度)问题(包括课题学习、作业的层次性、巩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高校录取要求,思想重视,理性应对 20xx高考形式:必测科目1A加1分,4A加5分,选测科目不加分;文理分开划线,分开录取。本科上线取消选修科目的2B限制,只按照语数外总分划线,不排除一些学校盲目追求本科上线率,而死揪语数外三科。事实上,选修科目的重要性一点都没有降低。录取时,好一些的高校提出的选修科目等级至少都是B,因此虽然新政策在划线时没有再对选修科目等级提出硬性要求,但实际上这个要求还在。这就要求学生对选修学科与必考学科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和调整。 2、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⑴“考试说明”与“教学要求”的关系 “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学要求”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试说明”为准,适当兼顾“教学要求”。 ⑵“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教师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复习资料,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⑶“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又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⑷“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三年高考试题 结合《考试说明》分析高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原则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指导工作;高考试题是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替代的。近年来,高考命题不回避陈题,并且推“陈”出“新”,及各地高考试题相互借鉴等等。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就是研究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洞察命题者的命题思路。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比较、创新,体会高考命题的技巧与方法,有利于指导复习备考。 ⑴。研究考纲,师生人手一份,认真阅读(知识、能力、要求),教师务必研究知识要点,渗透能力要求,使教师看到知识要点,就能选择相关习题,看到能力目标,就能准确剖析试题的重要环节; ⑵。分工协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特点,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全卷考查的热点等,共同研究,形成共识; ⑶。对高频度出现的高考试题,要加强训练。经常出现的类型,一定有它的生命力,有它存在的意义和理由,加强这类题目的训练可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3、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突出主干,抓好重点 就日常教学而言,应避免“三高”:高起点、高难度,高密度,应摒弃“三做”:陈题死做,活题呆做,难题大做;提倡“三解”:陈题新解、难题精解、活题巧解。 突出力学和电学的主干。 力学: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牛顿运动定律; ③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 电学: ①欧姆和电阻定律; ②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分配; ③电功、电热和电功率; ④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远距离输电; ⑤安培力,左手定则; ⑥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园周运动; ⑦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 4、集体备课,分工协作,精心挑选各地各类训练试题 加强集体备课,搞好集体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来发挥群体优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⑴在复习每一章前,共同讨论复习章节重点、难点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物理思想方法,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各知识要点的复习、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题的收集、设置等。 ⑵选择的习题要满足: ①能较好地加强对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基本规律的应用,做到既能较好地复习“双基”,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②能弥补课本上和复习资料上的不足但不超纲; ③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一类的习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便于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拓展、延伸和归类; ④能体现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通过训练后能让学生灵活应用物理方法解决同类习题,提炼出重要的物理思想。 5、精心讲解,严格训练,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⑴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观点,从关心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关心“学生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学生做这个题悟出了多少”;要使学生认识到,做习题的目的,是检查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透彻,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⑵精心讲解,通过教师引导对示范例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以题引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解题步骤和思路,归纳解题中易出错、易遗漏、易忽视、易混淆、易忘记的地方,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要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⑶讲练结合,多让学生思考,注意适当做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做到练得精、讲得透; ⑷重视批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讲解时要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要在学生出错的根源上透彻剖析,彻底根治。还要重点讲评与纠错讲评相结合,给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⑸重视订正:对学生的错题,作讲评后,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订正方法灵活,以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 ⑹适当布置课外作业,试题要以巩固前一节课知识要点为主,难度要适中。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本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三xx、xx班,这两个班虽是重点班级,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物理科目比较薄弱,特别是xx班,上课睡觉人数多,同学们不太爱学习,对高考的意识也不高。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在xx分以下占绝大多数,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2.高三第一轮复习选用的复习教材,用xx设计。优点:教材中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都有比较详细的解答,如果教师不够时间讲练习时,学生就可以较方便的自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与讲解都很详细,学生在以后的自我复习时,可以很好地使用。不足:部分例题、练习的难度过大,不太适合本校的学生,所以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题目讲,和让学生做。 二、工作目标 ⑴ 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⑵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常见的计算题目,能够较为清晰地进行解答; ⑶ 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三、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物理教研备课组的每次活动,从中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探讨有关的教学问题,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本学期力争外出听课学习,还要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整理一份适合本校高三学生复习用的练习题,为以后的高三教学省下宝贵的时间。发表一篇校级以上的教学论文,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 四、工作方法与措施 1、重视主干知识,强化学科内综合,同时兼顾非主干知识。一轮复习突出物理学的主干知识,其中包括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强化学科内综合,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综合点往往表现为: (1)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和能量转化的综合; (2)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3)从运动和力、能量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4)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兼顾非主干知识中的重要知识,一般以选择出现。其中,交变电流、选修3-3热学、选修3-4动量、原子物理等章节内容都是相对容易拿分的,复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要切实加强实验综合能力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理科综合考试中物理实验题,既要考查独立完成实验能力,还要考查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要适当做一些实验题,其中包括设计性的实验题,想一想怎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出所要求的简单实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学生视野,设计、挑选、搜集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增加学生对这类习题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收集和整理生活、生产实际中涉及到物理知识素材。培养学生能正确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 3、讲练结合中倡导独立思考和规范性解题,提高表达能力。 少讲、精讲、多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多讲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高考真题,讲、练、考相结合,注重效益。用基础题来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正确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具体数字运算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加强解题规范性指导和训练,力争收写清洁工整,语言表述简练,符号运用合理,所列方程准确规范,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4、加强开放性、叙述性和讨论性练习的作答训练,特别强化图象、图表类习题的训练。近年高考图象、图表类问题明显增加,要求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考查不断加强;从近年高考趋势看,考查叙述性和讨论性问题的可能也在增大;应引起注意并加以训练。 5、关注陈题中传统的典型模型和课本中的典型模型,强调回归教材。 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卷中,出现过不少曾经考过的,或者是常见的优秀模型,只是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或是稍作改编,或是拼凑而成的新题。我们在组织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要重视课本中的模型,发挥课本上这些模型的典型作用,将它们与常见的问题联系起来,挖掘这些模型的发展功能和应用功能,借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基础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精讲精练。今年高考的最后一题就是高考题改编,其中有两题半我们在最后的复习中有复习到。 6、应该加强与当前课改相关问题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应变能力和应试技巧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在高中有积极的心态,信心百倍地迎接高考。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高三备考指导小组制定的20xx届高三复习备考总教学计划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及时收集各地备考信息,紧密关注高考热点、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备考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 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为20xx年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必选部分的复习已于上学期结束,学生对高考物理主干知识已经较为熟悉,对高考要求也有一定的认识。 2、由于我省物理选考模块要到三月底才得以公布,我们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尽早安排选考模块的教学,把握备考主动权。 3、经过一轮复习,通过模拟考试的分析,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还是较为扎实的,但对知识理解、迁移和创新能力还有待于加强,需秉承思想方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并重的原则,力求在夯实物理基础的同时,增强学生考场应变能力。 三、工作要点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益。将高考知识点分十二教学专题进行串讲,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学习20 年高考考试说明和考试纲要,把握高考新动态,提高复习迎考的实效性。 3、注重学情分析,重视模拟考试的试卷分析和讲评,及时发现备考盲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指导思想: 根据近几年浙江省物理高考的趋势,第一轮复习抓基础,巩固,回避难题,偏题。 学情分析: 本学期高三物理已进入高考第一轮复习,而学生基础一般,因此在教学中在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层次,使他们能处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综合类题目,搭好第二轮复习的台阶。一部分学生自觉性有待于提高,学习习惯有待于改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1)重视物理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 对于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的概念、规律,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或者通过提出设想或猜想,再经过实验、分析,探究出一般规律。这些科学的方法和理性思维对学习这一系列的学生非常重要。 (2)注意开放性,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开放性更大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学习,注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3)注重科学方法和探究过程的学习。 教材力求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环境,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民主的氛围和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4)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不仅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事物的有效方法。教材尽可能多地安排了各种形式的实验,教学目标: 完成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完成一部分 提高质量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力求把握好重点、难点,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2、认真备课,注重教材的地位,目标分析,保证教学有效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过程的培养,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的热情不断被激发,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课后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坚持批改作业和单元测试相结合,及时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及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拨、健康地发展。为了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确保教学质量,热爱学生是前提。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智力有高低、身体有强弱、爱好有各异、特长有不同,作为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他有自己的优缺点。而对于一个教师则没有理由偏爱或讨厌哪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有这样的职业道德: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过去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一刀切”,这是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也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而现在新课程的理念是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学生提高整体素质。而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就必然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这也必然以热爱学生为前提。 热爱学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尊重学生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一句话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交流。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因为人是充满感情的,有着各自的需求和欲望,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空间。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后,对这个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接纳感,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并主动接受教师的要求,以此可提高教学效果。 以前,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今后一定要加强。教学效果要想好,必须让大家喜欢上这门课,让不学的学生先能学,再解决如何学会与会学的问题。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个体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孙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就应该给他们有充分的选择。因为人只有干他所能干的、愿意干的、想干的事情时,才会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强调课堂学习的协作环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的协作关系;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使大家在气氛中受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进来。 3、高质量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质量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清楚其研究的对象,适应范围和条件等,从此入手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凭感觉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坚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联想记忆,有利于准确快速提取知识信息,有利于理解能力提高,为高考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其中力学又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一般来说,某一时刻的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对于一个过程而言,若涉及时间可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可用功能关系;若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力,那么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要涉及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相对麻烦。如果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如果只关心过程的初末状态,就不必求解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上述两个定律呢?只要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条件可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时,体系总动量守恒;若体系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体系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按照同样的方法,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力争自己构建各部分的知识网络。 4、调整心态,学会放弃 进入高三下学期,在时间安排上已经不可能做很多难度较大的题目、或是弄懂自己学的一塌糊涂的某部分知识,那就要放弃。一定要认清形势,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实际的定位,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胜利者。考场上也是这样,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尽量多的分,特别是理综试卷,对我校大部分学生而言,要把全部的31道题做完似乎不太现实。那就应该根据平时做题的经验,准确把握自己会做的,争取不丢分;一些平时做起来就很吃力的问题,该放弃就放弃。 关键词:探究;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12(S)-0003-4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一起列入其内,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新课程物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探究教学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始终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新课程物理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的课堂教学片断,阐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对探究教学的认识 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进行解难释疑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探究教学有它自己的特征: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和中心,而是起指导和启发的作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注重从过程中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尚未掌握探究教学,例如:在一次观摩课上,探究的课题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老师通过一定的情景问:“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个学生回答:“可能跟电压有关”,老师脸色铁青未与理睬,稍候另一机灵的学生翻了参考书后回答:“可能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老师如释重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并表扬了这位学生,接下来设计统一的方案,统一做实验,得出统一的结论。 再例如: 一堂探究“水的沸腾”的公开课,教师先启动电脑按钮,屏幕上出现精美的用酒精灯烧水加热的动画画面,有气泡上升、破裂,冒的白气及“嗡嗡”的水声,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水沸腾后,教师让学生在坐标中画水的沸腾图像。见学生一脸困惑,老师就启动按钮,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一个带数轴的坐标,刚才的数据一个个跑到坐标上并串成一条折线。 其实这两堂课都是没有吃透探究教学的深邃,学生毫无自主性而言,实质是"满堂灌"的翻版。一节好的探究课不仅让课堂充满问题和思考,更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去猜想、去问、去查资料,自主地实验和分析数据,合作交流和讨论,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触动和更新。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为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还需要合理的应用探究教学。 2 探究教学的合理应用 2.1 激趣诱导,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如在学习“物理变化”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展示冬天原野里的浓雾,房屋上的白霜,神奇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生活与自然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白气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时,有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请同学帮助打开一只沾上油的瓶盖,当连续几个同学都未能打开时,学生们开始积极地想出各种方法(裹上麻布、增大压力等等),最终在打开瓶盖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学之中。 实践表明,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探究教学中的良好开端,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科学与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2.2 循序渐进,有序探究 探究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但是探究活动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安排并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各个击破,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对声现象,由于学生才开始接触到物理,其探究活动应该从最简单的环节开始,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其探究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经历简单的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这个环节。在探究噪声的污染和防治的途径上,其探究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调查、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让学生经历搜集证据和评估这两个环节。探究摩擦力产生原因则着重于猜想与假设……另外,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每一次探究活动,要帮助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2.3 探究实验,独立设计 在进行一些探究实验时,教师可以只给出实验目的,其它内容让学生独立设计、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模式能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原理的能力,能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构思实验过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完全自由的思维空间,在这个自由空间中,学生敢于充分发散思维和展示个性。例如,有些教师在进行“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个因素有关”的教学时,曾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分别验证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学生都纷纷举手回答。 有的学生设想“让两个相同的花盆分别从一楼和五楼落向地面,从花盆粉碎的程度去判断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有的学生设想“让铅球和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落到沙坑上,根据所砸沙坑的大小不同,说明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有的学生设想“同一个人从五楼或十楼不小心摔下来,摔伤程度不同”来说明问题。 不可否认,学生设想的例子都能说明问题,但其中两例的破坏性或血腥味太浓,不利于学生的心灵成长。教师提示学生,能否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女生站起来说她的设想:“让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石头从同一高度落向水面,激起的水花大小不同,质量大的石头激起的水花大而且高,说明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当这位女生娓娓叙述时,全班顿时静悄悄的。我们在想,此时此刻很有可能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都会闪现出石头激起水花的慢镜头。在这个大家十分熟悉的充满动感的美丽的自然景象中,还蕴含着物理知识,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这位女生的探究实验设计最终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2.4 合理分工,合作探究 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要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当然,还应进行角色的合理分工与转换,以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均等的合作探究机会。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的活动中,有教师设计了探究“在操场上进行50m快速跑的速度变化方案”后,需要5人小组分别完成计时、测距以及运动员等角色,一轮以后,又要变换角色。所以,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完成和结果,这就需要5人小组在合理分工后,认真进行合作探究。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学生实验中,组装滑轮组、测量长度、测量力、记录数据等都需要学生间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完整、科学的探究计划需要由许多同学共同讨论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完成。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行为上的合作,还应当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术语条理清晰地表达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学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做出简单的评述或分析。学会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2.5 能放会收, “扶引”探究 探究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但往往会遇到这样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呈“放羊式”的无序状态……二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这需要教师有较为高超的“扶引”教学艺术。在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指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否则就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扶”一把的方式帮助学生“上路”,教师可以事先发给学生一份探究报告草案,充分利用填空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搭桥,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与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在扶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牵引,以“引”的方式让学生“学走路、学探究”。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转换、假说、 比较、模型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最后教师还要采取“放”的手段让学生“自己走路,自己探究”。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让学生看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什么情况下像才是正立的、倒立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也使得新课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形散而神聚”。 2.6 活而不乱,“心动”探究 我们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还没有说明探究目的,就开始让学生小组讨论和跨小组的讨论。学生真可谓“动”起来了。可是,学生是怎么“动”的呢?又“动”了些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在高声地说,谁也听不清谁的话。而刚刚讨论不到5min,学生又要进行跨小组的讨论。这样,大量时间都花在了体现“小组之间也有交流”的形式上了。到总结探究结论时,真可谓“百花齐放”,甚至有很多结论与本节课的探究内容毫无联系,教师也陷入不知所云状态。其实,科学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的“动”嘴也是为了更好、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科学探究教学中,不能老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但探究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的杂乱无章,而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个针对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明确提出后,课堂上可能很寂静,但此时学生的头脑也许是“心动”的最为激烈的时候。 3 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防止将科学探究唯一化 科学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也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要参与探究的整个过程,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有科学探究,因为探究教学并不否定其他教学方法。对于有些概念和规律还必需通过讲授、点拨等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把探究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优选最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推荐适合探究的内容,对探究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着重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精神。 3.2 防止将科学探究形式化 有的探究课,追求的是热热闹闹,学生毫无目的的讨论、摆弄实验用品,这虽然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但并未达到探究目的,有的探究课很井然有序,学生在老师预设好的探究程序上进行探究,表面上看也完成了探究的所有环节。但这些现象只是完成了探究的形式,没有抓住探究式教学的实质,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探 究,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每一环节,而且重在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3 防止将科学探究单一化 科学探究活动是具有开放性的活动,不应该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或单一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仅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采取多种形式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像通过阅读助听器的说明书,了解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性能指标;在家里和商场里进行调查,看看有哪些商品应用了红外线;有多少种防紫外线的日常用品;了解各种玩具和常用的家用电器应用了哪些声、学、力、电中的物理知识;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电视、报纸等媒体中关于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报道。例如,最近有关中国卫星“嫦娥”奔月的新闻报道,以及课外小制作、小发明等相关内容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会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并不遥远,而且其乐无穷,只要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就可以获得知识。 总之,开展探究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更强调了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但我们认为,只有探究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才能使学生情绪饱满,求知欲旺盛,课堂气氛活跃,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罗星凯.理科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访谈.物理课程标准 【高三物理的合理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高三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6-13 2022高三物理教学计划通用07-01 高三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10-03 高三物理上期工作计划07-07 高三物理实验复习学习计划07-21 高三物理高三光电效应06-29 高三物理备考安排07-07 高三物理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08-1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高三物理复习教案10-239.高三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九
10.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十
11.高三物理的合理教学计划 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