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训练第三节课

2024-09-06

注意力训练第三节课(精选8篇)

1.注意力训练第三节课 篇一

9月1日晚8点,央视一套,2018开学第一课开播,让我们跟随撒贝宁、张杰、吴光辉、俞敏洪、王源、梁靖康、官鸿、王鹤棣、吴希泽的脚步,用创造引领方向,创造向未来。下面是2018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第三节课(探索),欢迎参考阅读!

第三课:探索

创造需要一个过程,叫做“探索”,没有操作手册、没有前人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过程辛苦但也很有趣,开心的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痛苦的是总有新的好奇心。在第三课“探索”中,来自辽宁的8岁小朋友韩嘉盈出场,她有一项“哄睡”的神奇技能,现场哄睡了狗、青蛙等许多小动物。

在这一课上,我国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和试飞机组亮相,总设计师吴光辉与自己的恩师魏志毅重逢,把首飞勋章别在了恩师的衣服上。吴光辉分享了自己和同事不断探索研发国产大飞机的故事,他说,一架C919大飞机从上到下大概需要100多万个零件,光是把这些零件安装起来,就需要300多个工人连续工作1年多的时间。

吴光辉

吴光辉告诉孩子们,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出发,需要行动,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叫“探索”,它由所谓的顺利与挫折、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组成。大飞机是这样,人生其实也是这样。

2.注意力训练第三节课 篇二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题组1 神奇的物理现象

1.指出下列各物理现象中哪些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哪些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A.海水的潮起潮落;B.夏天用棉被盖冰棒,冰棒化得慢;C.夕阳西下常伴有红色的霞光;D.雨后的天空常出现彩虹;E.龙卷风直冲云霄;F.自行车轮胎刻有花纹。

其中属于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是;属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是。(均填序号)

2.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热、光、电等有关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是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观察如图所示的情景,按要求将它们分类。(均填序号)

(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

(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

(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

(4)属于热的现象的有。

(5)属于电的现象的有。

题组2 探索之路

3.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例如图:

(1)如图甲所示是甲骨文中的“殸”字,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已经知道声音与    有关。

(2)如图图乙所示,安徽凌家滩出土的雕刻玉版展现了中国古人      的宇宙概念。

(3)如图图丙所示的东巴文“晒干”已含有的科学思索。

4.近代物理学的发展非常漫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分别如图下:

(1)第一阶段: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甲),用“    ”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图乙),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2)第二阶段:伟大的物理学家(图丙),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等有着某些相似,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著名的。

(3)第三阶段: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图丁),提出了    ,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动摇了人们所熟悉的时间与空间等概念。、等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差异。正是这些物理学家的伟大贡献,物理学再次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

题组3 科学探究

5.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B.要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C.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D.发现自己的实验数据差距较大时,应立即对数据进行修改

6.关于“猜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论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7.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小明将机械闹钟作为声源放入鞋盒内,并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小红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测量小红到鞋盒的距离。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8.平面镜对光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的过程是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评估

B.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

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思维拓展                提升能力素养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有规律,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边按着脉搏,一边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图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松手后让它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据此发明了钟表。

(1)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

(2)伽利略在观察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并作出了什么猜想?

(3)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4)伽利略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答案

第一节 走进神奇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A、C、D、E B、F

2.(1)(d)(e)(f)(2)(b)(d)(f)(3)(a)(b)(c)(d)

(4)(d)(5)(b)

3.(1)碰击(2)天圆地方(3)太阳光致使地表水分蒸发

4.(1)哥白尼 日心说 伽利略

(2)牛顿 运动定律

(3)爱因斯坦 相对论 普朗克 玻尔

5.D 6.B 7.C

8.D 解:

分析题意可知,首先提出了问题,即“凹面镜对光会有什么作用呢?”;再进行了猜想,即“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即“他利用激光笔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图所示的现象”。

9.(1)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2)提出的问题:假如图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一样吗?

作出的猜想: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

(3)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松手后让它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

3.德育二教案第三课第三节 篇三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 第14、15次课

学时:4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30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认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加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措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坚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经济现象,能明确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必然。

2、能够进行正确的经济现象分析,为将来融入经济大潮建设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引导学生通过媒体资料和前边讲过的内容分析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为什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金融风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吗?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面对它?

2、新课讲解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着重讲解资本全球化:资本总是向利润最高的地方流动,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规模加大。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本的流通。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机遇):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挑战):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介绍世界上的主要经济组织有哪些,它们的基本情况和职责,以及我国加入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二、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

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要求。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五种基本形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发展。重点介绍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和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情况。

3、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关内容,经济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东方经济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局面?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我们更坚定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方向,积极引进外资充实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也积极鼓励中国的品牌走出去,去占有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本,扩大民族工业的实力。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掌握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将来积极投身我国的民族经济建设做好准备。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三节

八、教学后记:

讲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先分别介绍每种所有制的含义和特点,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再阐释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最后讲解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然后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实践检验证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

4.第三节 表格的编辑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② 了解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和对应适用情况。

2、能力目标:

① 体验自主学习的独特魅力 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信息科技的态度

②感悟软件应用的思想,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l 教学重点:通过体验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学习过程,了解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理解和学习过程概括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力求做到旧中见新,易中有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发现法”(以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尝试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 设计思路:

通过对“插入图片”的学习过程的回顾,回忆已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组织新的学习,这种在已有的学习经历基础上形成新的方法和思路的过程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演示一个动画人物学习“插入图片”,让学生了解从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通过解剖这段经历让学生了解形成方法的简单流程。在学生练习中,将新的学习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亲身感受到方法指导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方法。趣味小任务还有“用表格给诗歌加上韵律”,“使一组图片在表格中更有性格”,学生在操作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这样更能针对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在体验中理解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功能和对学习过程的概括。教学辅助:

网络平台 教学地点:

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尝试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们都喜爱和熟悉的插入趣味图片,很自然引出课题“插入另一种对象:表格”。通过提议学生自己布局表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教师操作: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简单演示一个动画人物学习插入趣味图片的过程,重点演示图片本身的变化,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暂时还未涉及其中具体的过程。问:大家知道老师的演示的是什么? 答:小蝈蝈在网页中插入趣味图片

教师:小蝈蝈跟大家一样,也学会了在对FrontPage2000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今天小蝈蝈要用它这个方法学一学新本领“对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演示成品效果图)

设问:为什么小蝈蝈可以用它以前的方法学会新本领呢?因为它能举一反三,看到有类似的问题可以思考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感到这种本领有点新奇

问:大家喜欢比别人更有本领,想不想学会“举一反三”呢? 学生面露难色,又很是渴望的神情。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举一反三”学FrontPage2000了。哈,不信?那我们就开始吧。

二、剖析FrontPage2000中插入图片和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异同点

“启发式教学法”(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力求做到旧中见新,易中有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教师演示: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对话框。

说明:会使用FrontPage2000所有的功能对于我们大家现在来说不太可能,但它各种功能的的使用是有类似的。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一般功能。

教师设问:大家一定在想,这是如何实现的?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使用“对话框”进行人机对话的一般过程(用动画片形象演示)人机对话过程 “插入卡通图片”为例:

(1)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 使用“插入”菜单

(2)利用对话框插入指定的卡通图片 使用“插入图片”对话框(3)打开对应“属性”对话框

(4)利用对话框对卡通图片作调整 使用“属性”对话框(5)保存预览

接下来,我们使用相应菜单看一下“插入表格”对话框。教师操作进入界面。

设问:本界面同“插入图片”对话框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答:都有按钮、列表框、下拉式列表框„„

5.第三节因形求义 篇五

寓义于形是表意文字的本质特征。汉字的最初构形与它原本要记录的词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汉字的使用中,人们习惯上把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为字的本义,把这个字称为本字。所谓因形求义,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这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训释方法,后世的训诂学家把它与声训相对,称之为形训。

一、因形求义的意义

古汉字的原始构形,往往是上古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以至社会意识的反映,因此因形求义不仅对研究古汉字和古汉语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学人利用古汉字来研究上古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与学习古代汉语关系至大的几点:

1. 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住文句中某个字的含义,从而得以深入、具体、形象地理解文辞的意思

古人作文每用本字本义,而这些本字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多数已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了,有的连字词书中也查不到确切的解释,这就造成了阅读古代文献的困难。要解决问题,就要懂得汉字的构形规律,学会因形求义的方法。有了这个基本功,问题往往可以迎刃而解。例如《尚书·酒诰》中有这么一句:“人无于水監,当于民監。”这里的監字如果按现在“监察”、“监督”等意思去解释显然不通。如果我们去考查一下监字在上古的构形,疑难则可以立即冰释。监字在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均像一人睁目俯视器皿之形,是上古未有铜镜之前人们以水取影照面的生动写照。所以監的本义,是以水照影,即后民的所谓“照镜子”。在《尚书》这句话中,人与民相对,人指统治者,民指庶民;水监与民监相对,水监是具体的人人皆知的生活常事,民监则是用喻,用以水监影作比方,说明一条抽象的政治哲理:黎民百姓像一盆清水,能清清楚楚地反映出统治者的形明;统治者要想知道自己的“尊容”即政德,应该时常体察黎民百姓对你的反映。这个例子说明古人用字是何等的准确、形象。再举一个例子,《老子》第二十九章有这么一句:“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里的“奢”是指物质消费的奢侈,“泰”是指生活起居的安逸,意思是明确易懂;可是“甚”指的什么就不那么明白易懂了。查专供读古书用的《辞源》,甚字之下列有五个义项:①厉害,过分;②超过;③很;④诚,真;⑤什么,怎么。《辞海》只列两个义项,意思与《辞源》第①、第⑤相同。如果分别用这些解释去套,只有“过分”的意思比较接近,于是一般注本就把“甚”解释为“过分的事情”,意似可通,然而句中的“奢”和“泰”都有具体所指,“过分的事情”究意是指何事,也理应有指导实指。实指什么?我们不妨用因形求义的办法试一试。《说文》:“甚,尤安乐也。从甘匹,耦也。”“尤安乐”即特别安乐;耦同偶,指配偶。朱骏声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某者饮食,匹者男女之大欲存焉,故训安乐之大。”由此可知,甚字从甘匹会意,甘匹即甘于匹配,本义指沉湎于色情之事。老子所谓“去甚”,用的也是本字义。主张清静、无为、寡欲以养生的道家,当然首先要远离和除去溺于色情之事。

典籍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不求甚解,就很难确切地把握文意。有时囫囵吞枣地似乎读懂了,实则所得非真。要想探寻古人用字立意的良苦用心,对文辞得到真真切切的理解,除了其他途径之外,因形求义实在是不可不用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学会使用它。2. 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有关字群的相关含义。

由于我国的汉字都是由独体的文形声相益复合而成的,因而在“据形系联”的合体字的字群中,总涵有共同的某个文而带出意思相关或相通的信息。所以因形求义不仅便于了解某一个神出鬼没本义,而且有助于以简驭繁、举一反三地去把握有关字群的相关含义。例如“ 幸 ”(后写作幸,与幸福之幸混同了),《说文》训为“所以惊人也”,只说是一种能使人惊惧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没有说明。查甲骨文发现与安阳出土的戴梏陶俑手上所加的桎梏相似,原来幸即是上古逮捕犯人的手梏(铐)。因此凡是从“幸”之字均与捕人理狱有关:

執,甲骨文像一个人跪跽双手被铐的样子,《说文》解释为:“捕罪人也”是本义。《左传·襄公十九年》:“執朱悼公,以求伐我故也。”用的正是本义。

報,《说文》释为“当(判决)罪人也,服罪也。” 甲骨文像以手抑之头使人跪跽之形,即“服”的本字。判决意在使囚犯伏罪。《韩非子·五蠹》:“闻死刑之报,君子流滋。”用的正是本义。睾,《说文》释为“司视也。今事将目捕罪人也。”(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司视”就是侦察。“吏将目捕罪人”即官吏指使耳目(便衣之类)缉捕罪犯。《荀子·王霸》:“睾牢天下而治之。”“睾牢天下”即缉捕而牢笼天下之人。

圉,从口从幸,本义是囹圄,即监牢。《汉书·王褒传》:“昔周公躬吐捉之劳,故有圉空之隆。”“圉空”是说由于教化流行,人民绝少犯罪入狱。“圉”字用的正是本义。

执、报、睾、圉等字都是会意字(《说文》均入 部)。对会意字的因形求义一定要弄清构形中各文之间的关系及其会意方式。

因形求义同样也适用于形声字。这主要是通过分析形声字的主符来把握字义的范畴,比如说,从人的字与人事有关,从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从宀的字多与宫室居处有关,等等。这是因为形声字的构形表意大体上遵循着一个总的原则,即物以类聚,事由物别,形声字的义符是区分不同事物类别的标志。明白了这一点,对我们了解、把握形声字的本主大有好处。举例来说,页字,甲骨文和小篆均突出人的头部,《说文》:

“页,头也。从首,从儿(人)。”“页”本义指人头,凡以页为意符的字与头有关,如“頭”、“额”、“颈”、“颊”、“颜”等。有的从页的字今义似乎与头无关了,但是它们的古义都与头密切相关。试看下列诸字:

颠,从页真声,本义是头顶。《墨子·修身》:“华发颠“,是说花白的头发从头顶掉落了,所以孙治让作注即谓之“秃顶”。又《诗经·秦风·车邻》:“有马白颠”,是说马的头顶是白的。头顶是人的最高处,引申为凡顶端之称,所以山顶也可称颠,《诗经·唐风·采苓》:“首阳之颠”,后来山颠的“颠”写作“巅”。

顾,从页雇声,本义是回头看。《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张释之传》:[王生]顾谓释之曰:‘为我结袜。由回头看引申为一般的看,再引申为凡顾及之称。

题,从页是声,本义是额。《楚辞·招魂》:“彫题黑齿”,“彫题”即刻其额头。又引申为事物的前端,今所谓“标题”即缘此而来。

颇,从页皮志,本义是偏头,引申为凡偏差之称,例如《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硕,从页石声,本义是头大,引申为凡丰大之称。

以上这些字现在常用的意思都是由它们与头相关的本义引申出来的。由此可见,对形声字的因形求义,首先要判定它们的义符和声符,进而弄清义符的本义及其范畴,然后才能结合文献用例推定这个形声字的本义。陈过侯在《说文提要·序》中说:“每见一字,先求其母,如山旁言山,水旁言水,此则万无移易者。因丁其偏旁所合之字,详基为何义,审其为何声,虽不中,不远矣。”本义既得,理解其引申义、辨明其假借义,自然就不难了。

3. 可以纠正前人的错误。前人囿于材料的不足和时代、认识的局限,往往导致分析字形和解释字义的错误。

今天我们可以根据新的材料和新的认识来予以订正。例如具字,《说文》只据小篆而释为“共置也,从廾从貝省。古以貝为货。”查具字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均,乃从鼎从手会意。鼎在上古为食器。双手捧鼎表示饭食已经具备,故具字在典籍中常当饭食讲,习见的“草具”、“太牢具”即其例。具字的其他义项也多由饭具备的本义引申得来。具字的形体到春秋战国时已有讹误,小篆承其讹误而定型,故导致了许慎析形释义的错误。后世又承许慎以讹传讹引出一些附会之说。类似的情形很不少,此处不繁举例。

(二)因形求义的步骤和方法

因形求义就其实质而言,是寻求出造字之初形与义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弄明白造字人为记录某词而造就某字的构形意图。所以因形求义必须从认真分析字形入手,再去求证形与义的一致。具体地说,有如下的步骤和方法:

1. 还复字的古形。

汉字经过多次形体演变,特别是经过隶变之后,多数字形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文字的直观表意构形在今文字中已不复存在。因此,因形求义的形必须是古文字的字形而不是今文字的字形。从前面讲字体演变时所举字例可以看出,越是古老的字形,越能体现造字的意图。因形求义的第一步,是要沿着字体演变的线索,查找出字在隶变前的古形,而且最好是能多找出几个,以便比较、分析。现在已有许多专门的字书,为我们查找古字形提供了方便。比如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可查商代的甲骨文,容庚的《金文编》可查西周到战国时代的金文,徐中舒主编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和高明的《古文字类编》可查到有代表性的从甲古文到小篆的古字形,刚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也兼收有古字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料。当然,这些工具书中都有程度不同的错误与遗漏,在利用时还需要核对原始材料和参考有关的新的研究成果。2. 辨明字的构形方法。

字的构形方法即造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不同的构形方法,具有不同的表意方式和特点。我们在查到字的古形之后,就要判定它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构形方法一经明了,便可依据其表意方式和特点来推究其构形意图、判定其本义了。象形字直观,弄清所象之形即得其主;指事字与象表字近似,且字数极少,找到指事符号所在,义亦自明。最难辨明的是会意字与形声字,因为两者均为文的复合体,在外表上没有任何区别的标志。这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从会意的界说出发,视其各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比类合谊”的关系,有,则是会意;无,则是形声(纯形声字)。因为凡会意字,各文的形或主彼此间都有极密切的内在联系,而单纯的形声字则没有。二是从形声字具有标声成份这一点来考察,查该字的读音是否与其中某文的读音有音同音近的关系。若有,则是形声,若无,则是单纯的会意。这样考察的结果,不但可以辨明是会意还是形声,而且还能确定是不是会意兼形声(形声兼会意)。例如短字,最早见于小篆,由“矢”和“豆”复合而成,矢是箭矢,豆是古代盛食物或酒的器具。一为武器,一为食器,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外在或内在的联系,无论从什么角度都无法“比类合谊”,据此可以初步断定它不是会意字。然而,既是复合体,不是会意便是形声。于是再从声音上来考察,短与豆为双声,那么短字是形声而非会意就可确定无疑了。再查《说文》,短在矢部:“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正与我们的判断相一致。已知为形声,则字义在义符矢。自古造矢,长短轻重必有一定之规,否则即会影响发射的准确性。而弓矢又是古人出门常带之物,故可随时用矢当作尺子量物之短长。短的本义便由此可知,再如前文所举监字,甲骨文从皿从见,其“比类合谊”的构形意图已从字形表象显而易见,是会意字无疑。再从声音上来考察,“见”还兼有标声的作用,可知监字是会意兼形声。《说文》将监字置于卧部之下,并解释为“临下也,”,是许慎只据已形讹之小篆而误认为是单纯的形声字了。由于析形有误,连带着本义也搞错了。3. 参考和利用《说文》的正确解释。

许慎的《说文》是专门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救字义的字学专著,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对所收的九千多字所作的形体分析,大多数是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释义也多为本义或最接近本义的引申义。试看《说文》对下列诸字的说解:

(弃)“捐也。从廾,弃之。”今按:查甲骨文弃字正像双手用畚箕抛弃一倒置婴儿之形。所谓逆子殆即逆生之子,人以之为不祥,厌恶之极则弃之。周之始祖后箩稷名弃,即以出生之后一再被其父亲抛弃之缘故。

(救)“止也。从攴求声。”今安:凡从攴字均与人的行为动作有关。许慎指出救字的本义为止(使之止)是极精不的。典籍中用救字本义之例很多,如《论语·八佾》:“女弗能救与?”意思是你不能使之停止吗?《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意为对老百姓恶毒太甚,不可药治而令止。后世所谓有“救灾救难”是使灾难止息、免于害人之意。“救命”也是使害命之灾止息而使命得存活的意思。

(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今按:“使为之”谓受人指派而为之。《大戴记·保傅》:“及秦则不然,„„所尚者刑罚也。故赵高傅胡亥而教之以狱。”《汉书·贾谊传》引此“故”作“使”。《尔雅》训“古”为治,治与“使为之”意相通。卜辞中常见有“古王事”语,“古王事”者,使为王室公干之谓也。古、故实为古今字。

当然,《说文》的析形释义也有不少错误的地方,这一点我们已在前文说过。《说文》析形以小篆为依据,大凡小篆与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者,其说多确;小篆若已形讹者,其说多误。所以我们在参考和利用《说文》的同时,也要结合考察字的古形。

4. 查找例证。

通过分析字形,初步判断某字本义当为某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求证。求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古代文献资料中查找用例,这是最有力的直接证明;二是查找字形相关、意有相通的其他字来和旁证,这也有很大的说服力。此外,如果还能从语源上找到证据,那就更好了。只有这样的因形求义,才能令人确信无疑。例如行字,甲骨文、金文均像两大道相交之形,本义当为道路。查《诗经》,行字当道路讲的例子不少,比如《小雅·鹿鸣》:“示我周行”,毛传,“行,道也。”这是文献用例的直接证明。再查形体与行有关的字,其本义也与道路或行路有关,如:術,是邑中之道;衢,是四达之道;衝,是通道,衞,是宿卫必巡回其道,等等。这是有说服力的傍证。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确凿证据,行字的本义为道路就确定无疑了。《说文》:“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

(三)因形求义要注意的问题

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人们为着不同的目的,就开始通过分析字形来说解字义了。汉代以后,因形求义成了解释词义的重要方法。到了近代,除了解释词义之外,人们还往往把它用为研究上古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手段或依据。如果调查一查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汉字所作的形形色色的因形说义或因形求义,就会发现其中有计多令人折服的精到之说,也有许多不伦不类、荒谬可笑之解。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我们觉得,要想做到因形求义有效而无误,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 所依据的字形要正确。

因形求义不仅要依据古文字的字形,而且所依据的古字形还必须准确无误。在考查古字形时宜特别注意两条,首先要考察清楚在字体演变过程中是否发生过讹变和其他形式的形变(如省简、增繁、笔道形态的改变等)。如果所依据的是发生过讹变或其他形变的字形,就会发生误解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说文》中的错误多缘于此,前面所举“具”、“监”、“行”等诸字之误即其例。其次是要考察清楚所据古字形是否出于后人的伪造或误摹。汉唐以来,尤其是宋代,一些好事者喜欢生造古文字,后人失辨,把这些伪古字和真古字鱼目混珠地编入字书,令学人真假难分。比如《六书通》以至《康熙字典》中的不少“古文”即系伪字。有的字书所收古字,虽非伪造,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某些字的误摹而失真。所以我们在利用各种字书的时候,要注意辨伪、辨误,要根据所标出处去认真查对原始材料。字形,是因表求义的前提,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前提不符,那就只能是缘木而求鱼了。

2. 分析和判断字的构形要正确。

找到了真实可靠的字形,并不等于“求”得字义,只有对字形进行分析研究,判定出它属于哪种造字法的构形,才有可能求得字的本义。这是因形求义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不抓住这一环节,因形求义就失去了灵魂,其释义的准确性势必受到影响。宋代的王安石曾写过一本《字说》,其中充满了穿凿附会之说,什么讼是“言之于公”、霄是“凡气升此而消焉”;什么“波为水之皮”;“诗为法度之言”;什么“铜,赤金也,为火所胜而不能自守,反同于火”,等等。这等“荒唐言”居然也能凭借政治之力风靡一时!究其廖误的原因,自有诸多方面,单就字学上看,是把一大批声符只标声而不表意的形声字一概当作会意字来解释,正如朱熹所指出的:“荆公《字说》不明六书之法,尽废其五而专以意为言。”段玉裁也说:“宋人《字说》,只有会意,别无形声,其失均诬矣。”类似的谬误在陆佃的《埤雅》中也有不少。可见分析判定字的构形方法不得疏忽大意,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做到分析和判断构形的准确,首先要熟悉四路造字法的条例,其次是要多作比较研究。因为任何一种构字法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既要有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要善于从比较中去分辨。

3. 证据要充分。因形求义求的既是本义,那么本义就必须有可靠的形体依据和文献用例的证明,这是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所谓本义就不能成立。此外,上文说过,还可以从相关的字或语源上去找旁证。所有证据都必须坚实可靠,不能是“书传一时偶然之语”,似是而实非。有人讲汉字源流的时候,只讲字形,说某字像某之形,某字像某之意,还辅以图画相比附,可就是找出不文献用例或其他方面的佐证,这就难以令人信服了。

因形求义是科学的、严肃的学术问题,并不是文字游戏。前十年,有人抄袭前人的错误观点,在报上撰文说“寸身之‘射’应为‘短’字之误”,把射、短二字均视为会意,于是附会说:寸长之身还不“短”吗?而豆为祭器,矢、豆会意乃是古代的射礼,故“短”当为射字。乱语胡言,全不顾及古汉字的形体与六书条例更不引述任何文献例证,便轻率发言,以谬传谬。现在一些讲气功、讲养生术的人,也常曲解字形以“立论”。这些做法与算命先生的拆字把戏无二,是极不严肃的。认真地说,这是对汉字和汉字文化的亵渎。我们学习汉字和汉语讲因形求义,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务必言之成理,理而有据。

4. 并非所有汉字都能因形求义。

6.第三节 中餐宴会服务规程 篇六

中餐宴会服务规程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餐宴会服务规程,本节内容来源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高一学生教材《餐饮服务与管理》第六章第三节内容。首先我说说我的教学理念

第一个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 第二个是: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第三个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我们学习有关餐饮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中餐宴会服务规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中餐宴会服务规程”的知识与酒店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课的特点是对中餐宴会服务的四个环节作了详细的说明。

该班为旅游专业高一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餐饮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中餐宴会服务规程的认知不是很全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让同学们掌握宴会前的准备工作和宴会就餐服务,了解宴会前迎宾、宴会结束工作和中餐宴会服务注意事项。本节课的重点是宴会前的准备工作,难点是菜肴服务。

大家都知道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的教学宗旨。正是本着这个教学宗旨,所以我在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时,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对项目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我主要采用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希望通过这几种教学方式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得到拓展。

以上这几种教学方法我将贯穿始终以期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在确定了教学方法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结合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我将指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种学习方法。它们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意在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为其以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际四大教育支柱的的协作学习能力,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本次课教学,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熟悉旅游景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接下来是我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黑板分成两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右侧是写一些例子和课后作业)

第三节 中餐宴会服务规程

一、中餐宴会服务

先提问请学生根据他们的认知思考中餐宴会有哪些程序?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说一下宴会服务一般分四个环节:宴会前的组织准备、宴会前迎宾、宴会就餐服务和宴会结束工作。那我们今天将分快来讲下中餐宴会服务。

(一)宴会前的组织准备工作(这是这节中的难点,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来讲解)它分为七小点:

1、掌握情况

(这里设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宴会前餐厅服务员应该知道和了解哪些情况,从同学的回答讨论总结出“八知”、“五了解”

2、宴会厅布置

(首先先说一下宴会厅的场地布置是根据宴会的性质和档次高低来进行的,然后讲解一下几种宴会的场地布置要求。讲完之后播放幻灯片,观看一些宴会厅布置并说出它是什么宴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知识,再讲下台型布置的原则)

3、宴前会(讲下宴前会由谁组织召开,说下宴会要做些什么工作)

4、准备物品与摆台(说下宴会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5、熟悉菜单

6、彩排

7、摆放冷盘(讲一下摆放冷盘的时间,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迎宾工作

这块大致讲下有:

1、宴前鸡尾酒会

2、迎宾

(三)就餐服务

1、入席服务

2、斟酒服务

(对这两点进行简单解析说明)

(四)菜肴服务

(这块也是这节的一个重点)先详细讲解下几类分菜方式即:

1、转盘式分菜

2、旁桌式分菜

3、分叉分勺式分菜

4、各客式分菜

(然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看下属哪中分

菜方式)

再讲下

5、菜肴服务的注意事项

(对菜肴服务注意事项的4点进行讲解,然后播放

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指出视频中作的不对或不规范的地方)

(五)席间服务

(同样和菜肴服务注意事项一样先对席间服务的5点注意事项进行先讲解,然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这几点对视频中做的不规范或不好的地方进行纠错)

(六)送客服务

1、结账服务

2、热情送客

(对这两点进行简单讲解下)

(七)结束工作

(这里设问请同学们先思考讨论下宴会结束后还需要做哪些工作,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讲解)

(八)中餐宴会服务注意事项

(对这点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看下,然后老师再进行稍加

讲解,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指出案例中的不足)

7.第三节 民族 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以后学习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打下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法、学法和媒体

(一)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竞赛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把握要点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归纳;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图;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收集与整理。

(三)教学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 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

【教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约13亿人口,这13亿人口里包含多少个民族呢? 【学生】:“56个民族。”

【教师】:“那关于这56个民族你知道些什么?请大家随便谈谈。”

学生畅说欲言

【板书】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华民族的数量及构成

设计意图:说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起他们学习欲望,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二.学习新课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展示】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学生】计算和归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数据计算,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1%,所以其他

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

【板书】56个民族,汉族占91%,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400万? 【小结】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400万。最少是

巴族,只有2千人。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从书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设疑】:我们在上个学期学过日本、美国民族构成,与我国相比有什么异同? 【讨论】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小结】:日本是由单一的大和民族构成;美国是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共同融合形成的统一的美利坚民族;而我们中国则是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文字: 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小结】:我国各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通用外汉语外,都有自己的语言,但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其中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设计意图: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转】:我们的少数民族不仅语言文字不同,而且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引导学生完成17页活动2和活动3 【走进民族村】: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方,4000多万人口中有1200万是少数民族,这里共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15个为云南所独有。其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和专家。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民族村”,去撷取其中几朵……

【展示】:傣族少女和泼水节场面图 介绍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傣族著名节日是──泼水节,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 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展示】:白族“三月三”歌节图片 介绍白族“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届时,四面八方的壮族男女老少聚集于约定俗成的地点,畅怀对歌。来唱歌和看热闹的年轻人,往往以村屯为单位,打扮得齐齐整整,特别女青年,同一个村屯的便同一打扮,梳同样的发辫,发辫上系同样的头绳、花结,同样的刘海发式,包同样的花头巾,同样色彩、样式的上农、长裤和花鞋。众人进入歌场,先游逛一周物色对象,然后入棚对歌。你问我答,通宵达旦,连唱三天。有的女坐一排,男坐一排,也有男女共坐一排,但保持一定距离。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对歌。也有些地方日间在野外对歌,夜间转到村寨对歌。在三月三歌节中,倘若男、女双方越唱越有情,往往双方互赠礼品,互约今后相会之期,姑娘所赠多为自制布鞋。

瑶族:盘王节的故事(图和故事见素材).彝族:火把节(故事)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民族知识视野,在展示和解说中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意识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时装舞蹈秀】学生课前准备的民族服装或民族舞蹈表演(教师注意控制节目数量和时间,调控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一个舞台崭露才华,融洽情感。【板书】2.中国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艺术,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够传承下来,这都得益于我国优越的民族政策

【设置情境】王朋去杜鹃家做客,见杜鹃家不吃猪肉,就说:“你们回族怎么还这么落后,学学我们汉族吧。”你觉得王朋说的对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讨论中领会怎样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小组观点(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评价学生的观点)。【展示】中华民族政策:民族一律平等团结;对各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学生】体会中国的民族政策。

【板书】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互助、团结,实行区域自治和宗教自由。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激活学生新的学习兴奋点,形成正确的民族观;结合乡土知识,将课本

知识具体化、生活化。

【承转】中国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但是各民族居住的地方不 尽相同。

【读图】中华民族分布图。

【思考】中华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读图讨论

【学生发言】通过讨论并查找资料,回答。

【小结】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 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板书】2.中华民族分布

汉 族: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利用课本资料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 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或者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中华民族的祝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并鼓励学生)。

教师: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一些兄弟姐妹的具体情况,让我们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flash:《爱我中华》大家起立,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课堂练习】

1、下列民族,人口在400万人以下的是()

A、汉族

B、满族

C、彝族

D、布依族

2、下列地区不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的是()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3、下列省区,民族最多的是()

A、新疆

B、云南

C、广西

D、西藏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的是()

A、蒙古族

B、回族

C、壮族

D、维吾尔族

5、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课后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中华民族数量及构成

1、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

2、少数民族,共55个,占总人口的8%。

3、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是:壮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满族、土家族,共九个。

二、中华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三、中华民族政策:平等、互助、团结,实行区域自治和宗教自由。

四、中华民族分布

1、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2、少数民族: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8.第三节 光的直线传播 篇八

重点难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能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内容讲解

一、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可以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最重要的自然光源是太阳,还有其他光源如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人造光源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制造出来的光源,如篝火、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激光束等。

注意:有些物体,比如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而人造光源一定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在电影院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是直的。

由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往往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如图所示)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2.光线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是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直线传播路径的方向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影的形成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光不能直接照射到跟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称为物体的影子。

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如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

二、光的传播速度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大。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地球上,光源发出的光射入到我们眼睛,所需时间极短,根本无法测得。所以,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为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直到17世纪。人们或者以极精巧的实验技术,准确测出很短时间,或者用天文观测的方法,终于发现光是以有限的速度传播的。

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88c=2.9979210m/s,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中的光速取为c310m/s。

8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视为c310m/s,光

32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4,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的3。

3.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因此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虽然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人们常用“天文数字”来形容特别大的数量。这是因为在度量天文距离时,数字常常很大,若用米作单位,要写上满满一张纸。在这种情况下,光能帮我们的忙。光的传播速度极大,大约为每秒钟30万千米,只要花2.6 s就能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打一个来回。利用光的这个特点,天文学家确定了“光年”这个天文学的长度计量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中所走的路程,有了光年这个大单位,研究天文现象就方便多了。

121光年=9.460810km。

知识小结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可以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如太阳、火焰、闪电、萤火虫等)。人造光源(如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激光束等)。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83.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取为c310m/s;空气中的光速也可以视为

上一篇:护理知识理论考试下一篇:企业文化:宝洁与联合利华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