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2024-10-18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共13篇)(共13篇)

1.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一

一、导入新课。

1、你会背哪些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好吗?

3、板书课题:山村

二、初读感知。

1、读一读古诗,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诗文。

3、谁来说说,通过听别人读,你认识了哪些字?

4、这首诗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

5、要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6、出示:二、六、七、八、九、十、花等字。

7、认读生字。

8、指读课文,再互相背一背。

三、学写生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一、二、三、十,让学生观察。

2、这些字有哪些笔画?(横、竖)

3、师范写。(一、二)

4、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看一看、评一评。

5、用同样的方式学写“三”“十”。

6、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上后下,先横后竖。)

7、“语文天地”中数一数,填一填。

( )条船 ( )只猫

( )个水桶 ( )条小鱼

四、小结。你们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背诵古诗。

课后反思:

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诗的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认识了数字,体会到了数字的妙用,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的效果较好。

2.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二

一、有效地结合看图和阅读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胜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语言文字,他们更喜欢观察图片,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的内容。为了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利用图片形象功能,有效地统一看图练习和阅读教学,从而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过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一些插图,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描绘的主要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探讨图片的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天的手》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以使学生大致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由于图片非常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大致描绘出春天的一些景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如此有助于学生把图片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从而推动学生迅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二、营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性,适当地营造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方式使学生融入文章表达的情境,也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当然,引导学生“入境”存在非常多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进而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学生争着朗读、乐于朗读、愿意朗读,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也可以让学生配画外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活动等。可以说,入境入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在朗读教学《老树的故事》这一篇童话故事时,由于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务必要求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次营造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演示老树以及有关的事物,以使学生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总之,借助教师营造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且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有效地统一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活动

阅读互动并非只是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而是应当与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互动,深入思索课文的内容。阅读活动常常与思考行为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逐步地探究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而收获大量的语文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知识,设置各种训练思维的活动,从而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丁丁和牵牛花》时,可以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和思考之后再教授课文的知识,并非要求学生在自身的教授过程中阅读课文。换言之,以学生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丁丁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奶奶看到牵牛花的?”这样,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互相探讨,积极发言,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以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地统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阅读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升其阅读水平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急躁,应当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通过多姿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以阅读为乐。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形势下,语文课程的地位也在提高,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因此搞好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这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阐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业建.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菊香.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3.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三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认识生字14个,巩固练习学过的识字方法

3. 写字6个,重点词语写“家”“看”两字,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认字11个,会写6个,认识多音字“曲”和新偏旁耳刀儿旁。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体会家乡的可爱与美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图导入

1. 出示“小山村”图画

2. 提问:(1)这幅图画美丽吗?

(2)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段。提问:通过读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2-4段,提问:各段写词是什么地方?在这里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4.齐读第1-5段。回答:你喜欢小山村吗?齐读最后一段。

三、认读生字

Piàn qīng fěn jiǎo piào xīn

片 清 粉 脚 漂 新

fáng dǐ xiào yóu qū

房 底 校 游 曲

1.看拼音自由读

2.小老师带读

3.带读

四、巩固练习

1.认读词语

山村 山坡 果树林 粉红 雪白 梨花 一座

漂亮 新房子 学校 开满 山脚 门前

公路 一条 伸向 家乡 弯弯曲曲

清澈见底 游来游去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先填空,再读一读

1.清澈____ ____来____去 弯弯____

2.____的桃花 ____的梨花 ____的河水

____的山间公路 _____的新房子

二、学习生字

家:齐读,指名组词,指名板书,讨论怎样书写

林:注意,左边“木”字最后一笔的变化

时:(日)+(寸)=(时)

间:半包围结构:“门”字框

方:“万”字头上加一点

1. 看拼音认读,读准字音

2. 知道书写,讨论记忆。

3. 仿写生字,老师个别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自读课文,齐读课文两遍

2.量词填空

一棵小树 一()新房子 一()小河

一()桃花 一()山 一()公路

3说一说

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

_____有一条____

_____有一 ____

四、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词语

4.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四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国的首都是哪里?(北京)去过北京吗?如果去北京你最想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从而揭示课题——第一个愿望。是谁的愿望?愿望是什么?

二、带着上面的问题,初读课文。

1.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2.师生同读课文。

3..听录音,生标出自然段。

4.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讲读课文。

1.冬梅当上了希望小学的代表后,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帮助学生理解“希望小学”“ 代表”“首都”等词。

2.学生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冬梅到达北京后的第一愿望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女生带着下列问题朗读第3自然段:

(1)是什么时候带冬梅和小伙伴们去广场的?

(2)这时候有没有升国旗?从哪里可以看出?

(3)升国旗的时刻是一种什么时刻?课文里用一个词概括出来了,谁能找到这个词?

4.男生大声朗读第4、5自然段,谁能说说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武警战士护卫国旗,迈着威武整齐的步伐走过来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武警战士的威武,从而理解威武的含义。

(2)继续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放国歌时的庄严,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学习第5自然段。

“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一句中,“缓缓”是什么意思?能用哪一个词替换?

看到升国旗,冬梅心情怎样?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学生齐声朗读这一句。

她看见一位解放军叔叔举起手,向国旗敬礼,她的心情会怎样?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

如果你看到升国旗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亲眼在天安广门场看见解放军叔叔升国旗,你会怎么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师巡回倾听作指导。

2.分组,分节读,看谁读得有感情。

五.全文小结。

本篇课文记叙了冬梅在广场,亲眼看见了解放军叔叔升国旗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少年儿童对国旗、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早早

板书: 武警

第一个愿望——北京看升国旗{ 缓缓升起 }热爱国旗

激动

敬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 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情况,导入新课。

二.自己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边画边记:拼读,记字形。

三.用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京 士 卫 齐 泪 热 爱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五.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利用熟字。

比较识记:士——土 爱——受

形象识记:泪——眼睛流出的水。

爱——一手把朋友拉进屋。

2.记笔顺,笔画。

六.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并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壮(雄壮 壮大 强壮) 敬(尊敬 敬礼 崇敬)

5.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五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桥、没、方、要、力、打、因、为”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精确理解课文结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教学生字,指引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听写生字:桥、没、方、要、力、打、因、为。

2、认读词语:架桥、没有、便利、努力、探听、计划、因为。

二、揭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架桥》

2、设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为什么要架桥?桥是怎么架起来的?是谁架好的?)

3、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可以高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找伙伴一起读。总之,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2、出示图画,请你依据刚才课文中懂得的内容,试着讲解一下。

四、以读代讲,引出问题。

1、为什么要架桥呢?(齐读经第一自然段)

理解词语“便利”的意思。

2、引出问题:谁想在河上架桥?(小猴和小熊)

板书:小猴小熊

3、小猴是怎么架桥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4、出示句子:

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1)齐读这一句。

(2)提问:大家是怎么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试着模拟一下。

(3)比较句子:

a、小猴跑来跑去,说他的造桥计划。

b、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理解“每天”、“到处”两个词的意思。反复朗读,体会小猴是怎样不行动,只顾整天四处游说的。)

5、小熊又是怎么造桥的呢?(小熊没有多说,努力地做着架预备。“努力”阐明什么?)

6、议一议:到底谁能架好这座桥呢?为什么?

7、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8、噢,原来桥是小熊架的。大家是怎样表彰他的呢?

9、听到了大家的褒奖声,小猴哪去呢?

10、出示句子:

小猴很不好意思,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

(1)指句读。

(2)思考:小猴会怎么不好意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向大家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长。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应当向谁学习?

2、如果你是小猴,今后该怎么做?

六、齐读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架桥》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架桥”一课时是这样教学的。我首先用录音机把小明 和小红要给敬老远的奶奶打扫卫生的故事放给学生听, 让学生发表意见。 然后我再让学生朗 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你喜欢小熊,还是喜欢小猴?为什么? 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听到大多数的学生都说喜欢小熊, 因为小熊想做什么事就去做, 不像小猴 只知道说却不做。在学生讨论完以后,我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我巡视所听到的一样。在听完 了学生的汇报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中间有没有喜欢小猴的?没有学生回答。然 后我说:小猴虽然没有架好桥,但是他最后是怎么做的呢?他以后还会到出说大话不做事 吗?学生恍然大悟,学生纷纷举手说:其实小猴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他最后也知道自己错。

6.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六

一、识字课教学现状

一年级识的老师首先面临的困难是要花很多时间培养和关注学生听课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接触学校的时间不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而且学生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些客观因素是小学一年级识字课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实际的识字教学是一种什么状况呢?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时下小学一年级识字课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 识字课,以“写”代“识”

教师认为多写多练,掌握得才牢靠。老师授课之后给学生设计了大量书写练习的作业。练习本编号反复书写,甚至对一些二类字,只需要学生识记的字,教师也强制要求学生记忆,并坚持认为手写一遍的效果优于“嘴过千遍”。

2. 识字课识字方法多样,耗时耗力,老师学生疲于完成

这些课上老师普遍会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识记,学生比较踊跃,最感兴趣的是编故事识记,但是这类课教学任务往往完成不了,要么只完成识记没有书写练习,要么书写也只是以点带面,浮光掠影。

3. 识字教学时间被课文阅读挤占

识字教学无法落到实处。教师在语文阅读与识字教学所占比重孰重孰轻两项内容间“纠结”,这就导致识字教学经常面临时间不足的问题。

二、一年级学生现状及识字课教学目标分析

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与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有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和明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1. 心理特点

(1)过于自我。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些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任性、不听话等特点,甚至有的学生无视课堂纪律,随意打断同学发言,在言行方面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2)天性活泼,对于游戏十分热衷,并且大多都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极佳的可塑性。

(3)问题多。小学生对于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热情,表现为经常提问、对周围变化十分敏感。但是,他们的热情往往保持不了太长时间就会消散。如,刚刚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了一会又错了,刚刚挺直的背不一会又驼了。

(4)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学习有什么用?一年级学生中几乎没有人可以逻辑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再如,教师叫他复习功课时,他却可能津津有味地看书本后面的插图;或者一听到其他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

2. 认识和记忆特点

就认识过程而言,一年级生和学前儿童存在相似点,比如,二者的认识均带有无意性。然而,在教师的影响与帮助下,他们正在逐渐朝着有意认识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一年级学生的记忆依旧以形象记忆为主。

3. 注意的特点

(1)注意范围狭窄,在他们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对于周围的其他事情感觉是非常迟钝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不会分配注意力,很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要求学生边听边写,而是应在保证其听懂的前提下,再要求他们尝试着写。

(2)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由于年龄原因,一年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这实际上是思维活动脱离目的任务的表现,也体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窗外的人吸引,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总体而言,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情绪变化快;很容易产生疲累感;自控能力差;对环境敏感;经常模仿他人;思维直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给出四点建议:(1)教师不仅要注重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还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2)授课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又要保证综合性的体现。(3)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4)教师应借助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课标明确表示,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在识字教学方面,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提出的要求可以概括为:首先,一年级和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教学要求是增强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并认识一千六百个汉字,掌握其中八百个字的写法;三年级和四年级属于第二学段,教学要求是提高他们识字的主动性,并使他们认识两千五百个(累计值)汉字,掌握其中一千六百个字的写法;五年级和六年级属于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是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使他们认识三千个(累计值)汉字,掌握其中两千五百个字的写法。可见,课标对于小学语文识字课中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这个能力要求是随学生年级增长而逐步提高的。

三、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众所周知,只有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才属于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究竟何为有效策略?下面我将结合一节具体课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4课堂实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13期作者:马蔷,郑宇)进行分析:

按照课标的要求,低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的汉字数量与其需要掌握写法的汉字数量是不一样的,对于识字教学的要求可归纳为多认少写,并且课标还强调了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特点及生活经验进行教育,尽量做到识用结合。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识字课,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对教学任务把握得比较好,成功地将任务落实到了教学活动中。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

1. 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经验可知,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识字并不难,但忘记也很快。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在这节课上,教师以生字特点为依据,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识字方式,其中包括看图识字、读音识字等,使学生的识字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记忆效果也得到了巩固。

2. 将引导发现作为侧重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识字教学的意义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了几个字,而是要通过引导使其学会独立识字。由于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认识比较全面,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如,画蜘蛛网的图,再写“网”这个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再如,教师在学生对蜻蜓以及蜘蛛等生字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引导他们尝试利用形声特点来识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 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在读儿歌前,教师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

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挖掘,在教会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前提下,还引导学生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借助鼓励学生说话练习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化。比如,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我也可以做一个小诗人”。这种做法使学生从练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使其产生了成就感,这对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7.一年级下册《小山村》教案01 篇七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老家)在哪里?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我们书中小作者的家乡可美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吧!出示教学挂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介绍家乡,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过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师;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去解决,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最简单实在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正音。

(1)全文有几个小节?谁愿意再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要求: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想一想,他把生字读准了吗?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

(2)每一小节读完,学生进行评价:你想对他(她)说点什么吗?要求:先肯定优点,再提出不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学会适当的评价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在学生读书时,师生一起认真听,随后帮助读书的同学读准每个字音,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进一步读准字音。

三、识字指导。

师;有一些生字宝宝出现在课文中,你们都认识它们了吗?

1、老师出示学生较易识记的生字:坡、脚、漂、底、抬、望、修、伸、远等,激励学生合作识字。要求:运用字加字、换偏旁、数笔画、组词、造句、编儿歌、编谜语、讲故事等多种识字法和同桌自主识字。

2、识字竞赛。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些生字。比赛规则:以同桌为单位,读对了,给对方小朋友以掌声,表示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既分散识字难度,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认识2个多音字:漂和曲。要求:学生当小老师给学生讲解,并用每个字不同的音进行组词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音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示的意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1)互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你愿意把这一段背下来吗?

(3)在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大家。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2、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

要求:(1)合作读书,每人读自己喜欢的那一段,读完全文。(2)可以小组齐读课文。教师加入到小组中去,与学生一同学习。

3、请2至3个小组分别在全班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没有压力地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4、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课文。

五、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果树林、学校、小河、山间公路”在哪里?(引导学生看教学挂图)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山坡上——果树林山脚下——学校学校门前——小河抬眼望去——山间公路

[设计意图:通过看挂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速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程。]

2、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课文都写了什么?要求:不看书,可以互相补充。

3、请1——2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教师要及时给学生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爱这个小山村吗?你爱它什么?你们愿意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小山村画下来吗?

2、师:大家想一想小山村还可能有哪些景物,你也可以把它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画画,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想象的翅膀更会展开翱翔,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记忆力。]

七、指导书写生字。

1、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生字,掌握书写顺序。

2、师:还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帮忙带着写?

3、指导书写:果和条。(1)讲解这2个字的笔顺。(2)区分这2个字最后两笔的不同。

[设计意图:先自己书写简单的生字,再在老师指导下书写较难的字,学习呈现了梯度,降低了难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写字效率,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写字能力。]

八、小结:

同学们,我们游览完了小山村,你有什么想法呀?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很美丽,你能用画笔把你的家乡画出来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扩展语文知识是学习语文的目的。]

九、板书设计:

小山村

《小山村》

挂图

山坡上——果树林

山脚下——学校果条

学校门前——小河

8.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教案精选 篇八

1、会朗诵儿歌,激发对坐小学生的热情。

2、能用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学前老师的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

书包一个,文具一套。

学习过程:

一、猜猜谜语,导入新课。

1、教师说谜语,学生猜谜底。

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有厚又有薄,有长也有方,打开看一看,知识里面藏。(书)

2、学生每猜对一个谜语,教师便展示相应的实物,并告诉学生: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文具装在哪里?引出“小书包”。

二、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与要求:

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有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重点: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活动难点:有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1、每个学生准备书包一个;2、学生参观小学的照片若干;3、区角活动的渗透。在区角中投放各种小学里要使用的文具,让学生写写字,整理整理书包。

激发兴趣:

师:我们离学生园毕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还有几天啊?

师:再过34天我们就要毕业,做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我们做小学生要准备些什么呢?(买新衣服,买书包等)啊!今天你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书包。

交流讨论:

1、师:你的书包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师小结:吴老师知道了你们的书包有送的,也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的。他们希望你们以后做个好学生,戴红领巾。

2、互相交流讨论书包的外形、特点等师:那你的书包是什么样的?我们找个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1)和同伴交流书包的外形、特点(2)个别介绍3、师提问:如果班级里的2只书包一样,你怎样来识别呢?(学生充分讨论)师小结:我们的每一只书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双肩背,有的可以拎的,还有的书包是拉链的,有的是按钮的,而且每个书包上口袋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4、师提问:你的小书包里放些什么呢?

(1)上小学可不可以拿玩具?

(2)书包里可以放点心零食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师小结:原来书包里也是一个小世界,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可以放在里面,现在让我们把书包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有感情的诵读儿歌。

2、讨论:儿歌里说了什么?

3、运用多种方法教学生诵读儿歌,引导体会儿歌抒发的情感。

4、学生个别、小组、集体诵读儿歌。

四、谈话,鼓励。

1、你们要上小学了,在你即将离开学前班时,你想对学前班的老师和小伙伴们说些什么?

2、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本领,做个好学生。

3、歌曲欣赏打开小书包(学生齐唱)。

五、活动延伸:

1、和小学生做朋友,和哥哥姐姐一起再一次整理书包,观察书包里有没有缺少学习用品?如果缺少,交流少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少?

9.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九

一、正确朗读, 养成习惯

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 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 看准字形, 查找字音, 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牵强暗记, 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因此, 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 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 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 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 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 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 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熟练朗读, 掌握节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音清晰。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课堂上, 我先将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 然后拿出一个语段, 让不同的学生来读, 比较其好坏。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束缚, 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著名电影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他说:“不要去念字儿, 而要去说事儿。”

在诗词教学中, 常常感觉开头难读, 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 不能尽快进入意境, 读起来生硬造作。这是要加大读的量 (次数) 。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这里的质, 是指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字的理解。

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本文是一首词, 在学生预习之后, 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然后学生们先分组试读, 再大声朗读, 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 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重读的字词, 学生自然能领悟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特点。一篇文章开始时并不一定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但只要反复地、大声地朗读, 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 成诵于学生的嘴边, 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 使他们思维活跃, 慢慢悟其真义。

三、感情朗读, 体验情境

清代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指出:“学者求神气, 而得之音节, 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 积句成章, 积章成篇, 合而读之, 音节见矣, 歌儿诵之, 神气出矣。”此处之“神气”, 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准了字句, 掌握了音节,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 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出“神气”, 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 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 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学, 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 这也就是小学第十一册语文课本读写例话中要求学生试着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生活面窄, 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唤起那么多的包含文字中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老师就要带领学生们去读。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 我要求学生掩卷深思, 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 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的感受。我们知道, 任何一篇文章, 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 唯有读者用心去读, 才能深切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 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 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才行。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 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 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 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 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 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是通过121个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的,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 更没有激情的赞叹, 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 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 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活起来, 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通过反复朗读, 在对将军的情感变化知晓后, 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 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 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 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 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战士被冻僵了, 定格了, 沉淀了。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 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 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 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四、个性朗读, 形式多样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 时间长了, 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朗读永远有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 应根据不同的内容, 做到“堂堂有新招, 篇篇有花样”。童话可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设情境;对话多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练口才;介绍事物的文章, 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交融的氛围, 让学生朗读时全心投入, 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同时通过领读、范读、赛读、演读、自由读等多样的形式, 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10.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十

一、设计说明

在本课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的图片。激趣谈话:今天,老师请来的几位小客人是谁?你能读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读出名字,课件出示相应汉字,看字读词。)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

3.过渡:同学们,这些小客人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动物儿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

(1)(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属于昆虫类,与动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找朋友。(老师手里拿虫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青、廷、马、义、知、朱”。口令:我是蚂蚁的蚂,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马”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2)编字歌。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课件出示“蜻蜓”的“蜻”——虫字旁遇到“青”,伸出手来交朋友,“蜻、蜻、蜻,蜻蜓的蜻”。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1.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

(1)齐读第一句。学习“迷”和“藏”。(A.自主选择识记方法。如“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搬走大米”。B.扩词。C.读儿歌,学生做动作表演“展翅飞”。)(2)齐读第二句。学习“造、食、粮”。(A.采用形声字识字法和部件组合方法,同桌交流。如“粮”字和米有关,所以是米字旁加个“良”。B.扩词。C.朗读本句,结合图片与生活,说一说蚯蚓和蚂蚁有什么特点。)(3)自由读第三句。学习“网”字。(A.朗读,看一看哪个字最有趣。问:你见过蜘蛛网吗?哪位小画家来画一画?指名画“一张网”。B.字理识字: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组词语:一网打尽、天罗地网。多种形式接读上下句。)2.利用字卡,巩固生字。

(1)小组合作活动:一名学生拿字卡当“小老师”,其他组员抢答字卡上的生字,若有读错的情况,由“小老师”更正并教会。

(2)开火车游戏,认读字卡并组词。

3.送字回文,齐读课文。思考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4.指名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5.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读出你的喜爱之情。6.小组合作表演读课文,集体展示赛读。

(四)指导写字,课堂总结

1.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1)“间、网”注意门字框和同字框要写得上下一样宽。(写字儿歌:门字框要立稳,上下宽度要一样。)(2)“池”字注意最后一笔要舒展。(小口诀:竖弯钩真美丽,长长尾巴翘起来。师生边说口诀边书空关键笔画竖弯钩。)(3)“欢”字要注意左边又字旁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舒展,还要有轻重变化和顿笔。(歌诀:又字旁,有变化,捺笔要变小小点。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在书上描红。)2.教师着重指导“造、迷、运”。

11.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十一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字母表的字母。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3.阅读小短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学习字词。教学难点: 积累古诗,学习字词。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生字和词语。

2.认识字母表的字母的大小写。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

二、学和用

板块一:趣味识字

(课件出示)

liànɡ pǐ

一辆车 一匹马

cè zhīqiān

一册书 一支铅笔

kē jià jī

一棵树 一架飞机 1.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数量词。

2.你还知道哪些数量词?(板书:量词)

一个人、两只梨、三口钟、一把茶壶等。3.重点认读:辆、匹、册、支、铅、棵、架等量词。版块二:字词句运用

(一)找一找,连一连。(课件出示)1.先回顾汉语拼音字母表。(板书:汉语拼音字母表)2.读一读,认一认这些字母。3.再把对应的大小写字母连起来。(课件出示)N—n R—r D—d T—t L—l A—a B—b G—g H— h E—e Q—q

(二)读一读,想一想。(课件出示)

1.读一读,看一看,这左边一组字有什么特点?

左边一组字是含有 “日”的字,上面的“星、早”两个字中“日”在上面,“明”字的“日”在字的左边,而“阳”中“日”在字的右边。可见,“日”这个字和其他部件组成生字时,可以在字的上边、左边、右边。

2.读一读,看一看,这右边一组字有什么特点?

而右边的一组字都是含有“寸”的字,可见,“寸”和不同的部首或合体字可以组成不同的生字,意思也不一样。板块三:展示台(课件出示)

jián fǎ jì suàn suàn shì pái liè

减 法 计 算 算 式 排 列 pǐn dé jiā tínɡ zī shì zūn zhònɡ jīnɡ lì yù fánɡ 品 德 家 庭 姿 势 尊 重 经 历 预 防 1.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2.你发现这些字在哪里见过吗?

这些词语在数学书、品德书、健康教育读本上大家都见过。可见,我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各科课本上,我们都能认识许多汉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2.写铅笔字,练习写含有“点”的字。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

二、日积月累(课件出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借助拼音读古诗,读熟练。(板书:春晓)2.听老师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孟浩然(689年或691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鹿门处士,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课件出示)

①不觉:不知不觉。②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③闻:听见。④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⑤知:不知,表示推想。4.(课件出示)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词语解释理解诗句: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三、和大人一起读。(课件出示)阳光

(原文略,见教材第27-28页)

1.可以先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篇短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阳光为什么比金子还宝贵。

12.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对本单元容易写错的生字进行梳理,并正确写在田字格里,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引导学生去发现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感受秋天的美丽。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词句。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一、导入

大家昨天已经自己复习过第一单元了,谁来说说第七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呢?谁还知道这几篇课文都和什么季节有关?(指名学生回答)

今天有一个可爱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班,它是秋的使者—秋姑娘。这节课,它会和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进行一次快乐

第 1 页 的秋天复习之旅,你们欢迎吗?

二、复习第一单元会认、会写的字

小朋友们,第一单元藏着许多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复习。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复习的第一站。

1、复习会认的字。

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左边是本单元会认的字,右边是本单元会写的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我们先来复习会认的字。

(1)同桌互相纠错(2)我会读:平翘舌音:

层 翠 爽 壮 著 状 苍 炸 察 识 残 橙 支 前后鼻音:

层 尽 染 爽 壮 登 笼 浪 粱 燃 勤 仙 盘 峰 当 形 状 降 纷 苍 蹦 残 橙 径 枫 龙 凡 难读词:

凉爽 翠绿 雄壮 稻谷 登山 胳膊 光盘 名片 旅游团 山峰 巨石 枫树 菊花 风景区 翠鸟 甲鱼 高粱 橘子 降落伞 勤劳 观察 认识 尤其 奇形怪状

2、复习会写的字

第 2 页 小朋友们,我们齐心协力将这个单元会认的字都记住了,那么会写的字掌握得怎么样了呢?(1)学生交流易错字(2)教师板书易错字(3)书空重点笔画(4)听写词语:

宜人 山谷 尽力 云层 劳动 站立 尤其 豆苗 认识 于是 首先 枝叶 刘海 已经 花花绿绿 金秋时节 春华秋实 山河壮美 四海为家 著名的近义词 很多的近义词(5)校对

3、小朋友们,除了我们刚才听写的词语,这个单元里还有许多非常美的特别值得我们积累的好词呢,你们看!出示词语:

层林尽染 景色宜人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风习习一叶知秋 天朗气清 春花秋月 枫林如火 秋收冬藏

四、复习课文

从小朋友们的口中,我仿佛

看到了一幅幅秋天的美景,课文中也有许多描写秋天、赞美

第 3 页 秋天的句子,快走进第一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读读、背背吧!出示课件:

1“梨树挂起_________的灯笼,苹果露出_________ 的脸颊,稻海翻起______的波浪,高梁举起__________ 的火把。”秋天这幅美丽的图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来的。

2.蒲公英靠______________传播种子,苍耳靠___________ 传播种子,豌豆靠____________ 传播种子。3.《赠刘景文》是_____ 朝诗人___________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描写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对朋友的赠语。

4.《山行》是_____ 朝诗人___________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 季节的美丽景色。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看出。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秋姑娘,从字、词、句、课文内容等方面复习了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领略了秋天的美景,还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古诗,一定收获多多吧!作业设计:

完成第一单元相关练习

易错字:谷 劳 已 经 站 尤 其 首

第 4 页 教学反思:

这节复习课,从字、词、句、课文内容等方面复习了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古诗,并对易错字进行了听写,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教学让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

13.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 篇十三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同学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考虑: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身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同学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同学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考虑:曹冲答象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考虑: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同学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考虑:从这个方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誉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发明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他人想不出的方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誉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同学创新思维

1、曹冲的方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同学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 )

秤( ) {住( )

柱( ) {像( )

象( ) {再( )

在( ) {止( )

正( ){照( )

找( ) {点( )

热( ) {办(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办事桌上。

⑵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我( )路上摔倒了。

七、总结全文

上一篇: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