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9篇)
1.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篇一
玉米间作豆角技术
龙江县农民经贸协会 贺玉喜
龙江县农民经贸协会5年来推广的玉米间作豆角技术创造了亩收千元的效益,亩产玉米500公斤,豆角175公斤,比单种玉米亩增收600元,比单种豆角亩增收400元。
地块的选择
间作豆角的地块要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多施农家肥,这样才能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根瘤菌发育,低洼易涝地块影响根的吸收机能,易生炭疽病而引起落叶落花造成减产。豆角不耐盐碱,尤其不耐氯化盐,pH值在6.2~7.0为最好。千万不能选在沙质土和黄粘土上。
选种与播种
选用优质高产玉米种子,亩用种1.5公斤,5月1日播种,丸化包衣一埯一粒,亩保苗2500株,特点是不间苗,苗眼无草,抗旱保苗。选用一棵树油豆,紫花油豆等架豆品种效益最好,6月5日播种。亩保苗2500株,一埯二粒。间作方法
种两垄玉米空一垄不种,铲趟完二遍地把豆角籽点到垄帮上,亩施二铵10公斤做底肥,破开空垄,把土压到玉米垄帮上,出苗后铲趟一遍即可,也可以 只铲不趟。好处是间作通风良好,保湿效果好,积温提高,不落花,结荚密。玉米株距30厘米,豆角籽点在中间位置。实践中,也可以用线麻籽间作豆角籽。不但 防除了蚜虫,还可一次性收获脱粒。间作的豆角籽一般无病虫害,发现蚜虫可用敌杀死防除,最好喷施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
收获方法
豆角必须分批采收,随熟随收,促使顶端豆角早熟高产。晚收遇雨易发芽发霉影响商品率,造成减产减收。
2.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篇二
关键词:长裙竹荪,食用菌,玉米,间作,栽培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叁等,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素有“菌中皇后”的美称,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富含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糖,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且药用价值高,对减肥、防癌、降血压、降血脂等均有明显的疗效,是珍贵的药用菌[1]。目前,人工栽培的竹荪主要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等。
广元市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秦岭南麓,以中山地形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较好,适宜于亚热带植物生长。全县耕地面积2.53万hm2,经济作物以核桃、油橄榄、茶叶为主,以黑木耳、香菇、竹荪、蕨菜为主的青川山珍享誉国内外[2]。
近年,青川县利用中北部山区气候土壤适宜、林木植被丰富、玉米面积种植较大的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出了玉米—竹荪间作的粮经间作模式。该模式利用玉米秆为竹荪遮荫,同时竹荪栽培所需的充足肥水又促进玉米生长,既缓解了粮经争地的矛盾,又实现了稳粮增收。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地块选择与处理
选择海拔500~1 000 m,适宜种植早玉米或中玉米的坝区或缓坡地带。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开阔,土层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p H值5.5~6.5,不受工业“三废”、城市垃圾、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污染的地块[3]。
播种前要清除田间的杂草、杂物,并翻耕、晾晒日数,整平后撒上干石灰粉进行消毒处理,并喷洒低毒农药防治土壤害虫。同时做好竹荪种植厢,厢宽0.9 m、高0.2 m,厢面做成“龟背形”,以防渍水,厢与厢之间预留玉米种植行宽0.3 m。
2 播前准备
播种前90 d,订购或制备长裙竹荪菌种,一般准备4 500~6 000 kg/hm2。
采用当地不含油脂的木屑、竹枝竹叶以及农作物秸秆等混合料,加入尿素等进行发酵处理,培养料p H值调至5~6。准备培养料60 t/hm2左右[4]。
3 下料播种
3—4月播种竹荪菌种。将菌种从瓶中尽量成块挖出,一般为3层栽培料夹2层菌种,第1层为栽培料,第2层放菌,以此类推,表层栽培料要薄。菌种用量是上层多下层少,用菌种3~4瓶/m2。播种后20 d左右点播玉米,利用玉米叶片来遮荫。选用株型高大,叶面平展,生育期较长的优良品种在竹荪厢边按120 cm×30 cm规格单株密植,栽植3万株/hm2左右。
4 覆土盖物
播种后,在厢面覆盖1层3 cm左右厚的腐殖土,覆土含水量以30%左右为宜,再用树叶或小段秸秆铺盖表面,以利保温保湿和控制杂草过多生长。
5 田间管理
竹荪菌丝既喜湿,又怕浸,在发菌管理阶段要控制好培养料及覆土的湿度,这样才能促进菌丝正常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栽培料含水量保持在60%~70%,实际操作中用手使劲捏料,发现有小水珠挤出即可。覆土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通常以喷水后手捏土粒变扁,松开后不粘手为湿度标准。干旱时,采用喷水浇灌。菌蛋出土后,如果土壤干燥可采取人工喷水增加土壤和空气湿度,有利于竹荪正常生长发育。玉米在5月下旬施尿素150 kg/hm2作拔节肥,6月下旬施用尿素300 kg/hm2作攻苞肥[5]。
6 采收与加工
竹荪破壳、菌裙完全张开即可采收,采收前先将暗绿色子实层,轻轻从菌盖上取下,要注意防止暗绿色孢子液污染菌盖、菌柄、菌裙。竹荪子实体采收清洗干净后应及时在10 h内进行干制加工,最高温不能超过55℃,干制后含水量≤13%[6,7,8]。
参考文献
[1]才晓玲,王东云,何伟,等.竹荪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7):65-66.
[2]刘健,赵怀亮,张守驹,等.广元市玉米间种竹荪栽培模式应用效果及发展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09(1):44-45.
[3]朱学忠.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7):118.
[4]林芳能,董晓娜,陈喜蓉,等.竹荪栽培基质筛选研究[J].热带林业,2012,40(1):46-48.
[5]余茜.竹荪与农作物套种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7):136.
[6]翁垂芳.竹荪高产优质栽培及烘烤技术[J].现代园艺,2011(21):43-44.
[7]苏德伟,罗海凌,林辉,等.林地套种竹荪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2(17):149-150.
3.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篇三
目前常见的是大蒜与棉花(或玉米)轮作套种模式,这种模式对时间的利用比较充分,但对空间利用不足。因为大蒜即使单作也必须打畦,而每打1畦埂就少种两行蒜,无形中浪费了土地资源。可以考虑把畦埂略微加宽,埂上间作其他作物。如种蒜的同时在畦埂上间作菠菜,翌年春季剜完菠菜后再套种西瓜(与大蒜的共生期不到1个月),三者之间互不干扰;收完蒜后照常播种玉米,而玉米与西瓜共生期也不长,相互影响不大;西瓜收完后再套种上绿豆,又能多收1茬。虽然绿豆产量有限,但因其有固氮作用,对养地有益。这样总体上种植效益增加了不少。此种以大蒜、玉米为主栽作物,菠菜、西瓜、绿豆为辅栽作物的连环套种技术要领如下:
1. 大蒜、菠菜的种植与管理
①播前准备。大蒜、菠菜均属越冬作物,适于同期播种。9月下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开始整地备播。首先要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土杂肥3000千克,高氮、高钾型三元复合肥120~150千克(忌施含氯化肥)。随即深耕20~25厘米,耙细整平。然后打畦,畦长50米左右,每2.5米为1个播种带,其中畦面宽2米(恰好能铺1幅地膜),畦埂宽50厘米、高20厘米,呈拱形。
②播种。为防止肥害发生,使肥料颗粒与土壤颗粒充分接触,整地打畦后应间隔5~7天,于9月底10月初同时播种大蒜和菠菜。在畦面内栽10行蒜,株距13~15厘米(合每亩2万株左右),畦埂上撒播菠菜。大蒜播种后的浇水、覆膜、放苗及越冬管理可参照本刊2008年第5期《大蒜、棉花轮作套种模式栽培技术》一文进行。需要提醒的是,菠菜对乙草胺敏感,覆膜前喷施除草剂时应定向喷雾,尽量压低喷头,喷畦面而不喷畦埂,以防菠菜受药害。
③菠菜收获。菠菜通常长势不一,播后2个月即可挑大棵上市。因其耐寒力极强,虽然种在高处,又不盖地膜,但也可正常越冬,至翌年春季返青后仍有上市。过了清明节菠菜就会抽薹,丧失食用价值,故应在4月初以前收获完毕。
④大蒜除草。地膜覆盖栽培大蒜在增温保墒、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也为杂草滋生创造了条件。根据我县蒜农多年的经验,每年4月上旬给大蒜浇壮苗水时,若每亩随水冲施33%施田补250毫升,对防治晚春及初夏杂草效果较好,杂草少的地块不用冲施。
2. 西瓜的套种与管理
①选种。大蒜田套种西瓜,宜选用京欣1号、丰乐1号、郑杂5号等早熟品种,于3月底4月初在小拱棚内采用营养钵育苗。谷雨节后移栽于蒜田畦埂上,每条畦埂栽1行,株距50厘米(合每亩530株)。栽植位置不在畦埂正中,而是在其一侧距中心线12~13厘米的半坡上,栽后用地膜覆盖畦埂。这时恰逢大蒜浇催薹水,正好促使西瓜营养钵与周围土壤密结。
②田间管理。大蒜通常在5月20日前后收获,剜蒜后应及时给西瓜追肥,每棵瓜苗施香油渣100克或硫酸钾25克,一般在距根部20厘米处穴施。西瓜采用双蔓整枝,人工理蔓。为了减少与套种的玉米争地,不要让瓜蔓在畦的垂直方向延伸,而是与畦成45度角斜向翻越畦埂。每株留1个瓜(通常留第二朵雌花),在瓜后7叶处摘心。其他管理同常规栽培。
③收获。7月中旬西瓜陆续成熟,应分次采摘。摘瓜后随即拔掉瓜秧,以免浪费土壤养分。西瓜全部摘完后及时将瓜秧清除至地外。
3. 玉米的套种与管理
5月下旬大蒜收获后,应尽快捡出蒜秸,清除残留地膜,中耕松土以增温保墒。为了避开灰飞虱的发生高峰,防止玉米粗缩病的传播蔓延,通常在芒种节气后播种玉米。宜选用中早熟、矮秆玉米品种。每畦种3行,其中跨西瓜的大行距为1.1米,无西瓜的小行距为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合每亩3300~4200株,具体视品种而定)。播种后按常规管理即可。9月中旬玉米成熟后,可先摘玉米穗,等绿豆收获后再处理秸秆。
4. 绿豆的套种与管理
7月中下旬,当西瓜全部摘完后立即清除瓜秧,抢时套种绿豆。每条畦埂种2行,挖穴点播。穴距20厘米,每穴下种3~4粒。待绿豆出苗后长出2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2株壮苗。绿豆生育期短,且豆荚成熟期不一致,因此应分次采摘。9月下旬(玉米穗已收获),先将绿豆荚摘净,再用秸秆还田机将豆秸与玉米秸一并就地粉碎直接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此后不久进入下一个种植周期。
5. 注意事项 这种间作套种模式比较费工,适用于劳力多、土地少的农户。因西瓜连作容易发生枯萎病,因此在同一地块上连年采用此种植模式时,必须逐年改变畦埂的位置。
4.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 篇四
一、选用优良品种
知何选好玉米良种,是关系到秋季产量增收的关键问题。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当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较高,当地的热量和生长期要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热量充足,就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但是,过于追求高产而采用生长期过长的玉米品种,则会导致玉米不能充分成熟,籽粒不够饱满,影响玉米的营养和品质。所以,选择玉米品种,既要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又不能影响下茬作物适时播种。地势高低与地温有关,岗地温度高,宜选择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或者中晚熟品种;平地生育期适宜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宜选择中早熟品种。
(二)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条件选种。玉米品种的丰产潜力与生产管理条件有关,丰产潜力高的品种需要好的生产管理条件,生产潜力较低的品种,需要的生产管理条件也相对较低。因此,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可选择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反之,应选择生产潜力稍低,但稳定性能较好的品种。
(三)根据前茬种植选种。品种玉米的增产增收与前茬种植有直接关系。若前茬种植的是大豆,土壤肥力则较好,宜选择高产品种;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且生长良好、丰产,可继续选种这一品种;若前茬玉米感染某种病害,选种时应避开易染此病的品种。另外,同一个品种不能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三四年,否则会出现土地贫瘠、品种退化现象。
(四)根据病害选种。病害是玉米丰产的克星,主要与土壤有关。土壤养分不平衡,地温不正常,选种时应避开不适宜此条件生长的品种。如:“登海9号”只适宜在土壤养分均衡、熟化程度高的地块生长。
(五)根据种子外观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产量的高低,玉米1级种子(纯度98%)的纯度每下降1%,其产量就会下降0.61%。选用高质量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优质的种子包装袋为一次封口,有种子公司的名称和详细的地址、电话;种子标签注明的生产日期、纯度净度、水分、芽率明确;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整齐一致。
(六)根据当地降水和积温选种。根据经验,上年冬季降雪量小,冬季不冷,第二年夏季降雨会比较多,积温不会高,生长期过长的品种,积温不够,影响成熟。反之,上年冬季降雪量大,冬季很冷,翌年夏季降雨一般偏少,积温偏高,易选择抗旱性能强的品种,洼地可以适当种些中晚熟品种。
二、一早赶三前抗旱精播
抗旱精播保全苗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一早赶三前技术就是通过适时抢墒播种早,赶在春早之前(充分利用反浆水)。追肥早在伏旱之前(使玉米需肥水高效期与七、八月雨热期同期高峰相吻合);玉米成熟在霜冻之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促进玉米早熟增产)。①早播时间为4月15~25日之间,最佳时间为20日。地温指标,10厘米土壤地温稳定在7~8℃之间即可播种。②种子抗旱处理技术。使用玉米生物浸种剂和抗旱保水剂处理(使用方法参照品种说明)。③播种质量。保证深度适宜,盖土一致,提高出苗整齐度,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随着产量提高,播种技术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播种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备墒、合理密度、播种方法、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等。
种子处理: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
种子包衣就是给种子裹上一层药剂。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进生根发芽的能力,要针对当地病虫害对症用药。
精心备墒: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墒情好,土地平整,播种深浅容易一致,出苗整齐均匀。播前备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土壤水分的调整。在黄淮夏和套种夏玉米区,麦收后常出现季节性的干旱而使玉米播种时墒情恶化;因此生产上常用浇麦黄水来补充底墒。
合理密植,确定播量:合理密度要考虑品种特性。其次,如土壤肥力、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
玉米播种量的计算方法为:用种量(公斤)=播种密度×每穴粒数×粒重×面积。应重点发展玉米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以5~6cm为宜。在墒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以4~5cm为宜。疏松的砂质壤土,应适当深播,以6~8cm为宜。如土壤水分较大,不宜深播,土干则应适当深播。
播后镇压:播后覆土以后,要适当镇压,干旱时要重镇压,而土壤水分过多时,不要镇压。
适施种肥:适量施种肥可以供给幼苗育足的养分,促进苗期的生长和增强对干旱、低温、病害等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种肥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种肥使用要控制用量和将种肥隔离,以免烧苗。一般亩施5~8kg磷酸二铵,效果不错。
如果播后出现缺株少苗,但没有明显的缺行断垄现象,可以在缺株的临近株穴,在定苗的时候,留双株来补足密度;也可在缺行断垄严重的区域种植耐荫性较强的作物如大豆、马
铃薯等。如出苗只有一半,可播种间作作物。出苗不足一半时,建议毁种重播。
玉米喜温喜光。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但发芽速度极为缓慢,易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侵害而腐烂。有的地方为了避免伏旱影响和高温季节带来的授粉不良,在入春时过早播种,由于土温低、季节性气温尚未稳定,从播种到出苗往往需要20天,其间如遇阴雨或寒潮,常造成出苗不齐或种子霉烂。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生产上把这一温度作为开始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
玉米幼苗抗低温能力比生长后期强。遇0℃低温不至于冻死,在-2~-3℃的短期低温下,幼苗会受到损伤,若温度回升快,管理及时,幼苗在几天后即可恢复正常生长。若低温条件持续长,幼苗就会冻死。玉米长出4~5片叶子时,仍能抵抗轻微霜冻,此后抗寒能力逐渐降低。低温致使幼苗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根的代谢减慢,当温度降至4~5℃时,根系完全停止生长。在农业生产管理上,采取起垄播种来增加日照面积或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对促进根系发育有很大好处。
三、合理密植
1.扩大行距。改传统常规行距60~65厘米为120~130厘米(也等于隔行种植)。把肥和苗集中1/2的利用面积上。加大密度,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万株。
2.扩大株距。由常规垄不变,采用远距一掩多株(80厘米3株或100厘米4株),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6.0万株。
四、科学施肥
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每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80立方米,化肥要求N75%施入底肥,25%作为追肥,底肥深度15~20厘米(以免化肥烧幼根,要拌入尿素缓释剂),施肥标准要根据当地地力肥水条件调解用量。标准为常年常用量的130%为前提(增加常规用量30%)。
五、防治病虫害
种子用包衣剂包衣,选用针对当地所需要的成分配比的包衣剂。按说明使用必须达到用量标准才能有效防治。为防止玉米矮缩病发生,在玉米6~8叶期喷施玉米粗缩灵一次。
大斑病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在玉米雄穗期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适时放赤眼蜂防玉米螟,亦可用50%辛硫磷或50%甲胺磷,50%1605,0.5公斤拌毒砂50公斤,在大喇叭口期投入心叶。
济南睿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农科院科技服务中心工业北路196-1号
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
5.玉林市玉米间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五
1 选地整地
选用轻壤或砂壤土, 土层较深厚、土地较平整、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方便的地块, 忌连作。以大型机械拖拉机整地, 泥土粉碎均匀, 犁、耙、起垄一体化, 垄面高度25~30 cm, 包沟垄宽80 cm, 其中沟宽30 cm, 垄面宽50 cm。整地时垄向为东西方向, 最好结合增施有机肥料进行[2]。
2 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选择出苗至鲜果采收历期75 d左右、紧凑或半紧凑、优质、高产的鲜食甜、糯玉米, 例如桂糯518、桂糯519、农甜88等;选择生育期120 d左右、抗性强、优质高产的花生品种, 如桂花1026、桂花26、桂花30等。
3 播种
3 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高于12℃时玉米、花生即可同时播种。玉米花生间作2∶4种植, 即种植2行玉米后种植4行花生。土壤田间含水量为60%~70%时适宜播种。
3.1 玉米播种
在垄上开2行播种沟, 沟深5 cm, 穴播, 每穴2~3粒种子, 同时在种子旁施入复合肥 (15-15-15) 300 kg/hm2。如播种甜玉米, 因其顶土能力较弱, 播种后用较细土小心盖种, 以确保苗全苗齐。播种密度45 000株/hm2。播种后用乙草胺乳油或都尔乳油等芽前除草剂对水喷施垄面, 预防杂草滋生。
3.2 花生播种
在垄上开2行播种沟, 然后按株距16 cm点种, 双粒穴播, 在种子旁施入复合肥 (15-15-15) 450 kg/hm2, 点种后覆土厚度5 cm, 并整平垄面, 然后覆盖黑色地膜, 用铁铲将沟里泥土铲出, 压在地膜边上, 压实不漏空, 防止大风时将地膜吹起。
4 田间管理
4.1 玉米田间管理
4.1.1 苗期。
保证出苗整齐。一般有3片可见叶时间苗, 少量缺苗可移苗补苗。4~5叶定苗, 提倡早间苗、分次间苗。弱苗杂苗病苗去掉, 留下均匀强壮的苗;每穴留1株苗。定苗后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 同时进行小培土[3,4]。
4.1.2拔节期至抽穗期。
此时是玉米根、茎、叶生长最快, 对肥水需求量最大的时期。此时期施穗肥能促进穗大粒多, 减少秃尖, 提高产量。在大喇叭口期时 (玉米11~12片展开叶) 施用复合肥 (15-15-15) 375 kg/hm2。并进行中耕大培土, 将沟中泥土悉数铲放在玉米根部以促进气生根生长。此时甜糯玉米偶有分蘖, 要尽量拔除, 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损耗。大喇叭口期如遭遇台风或大风雨造成玉米植株倒伏时, 要及时人工扶起, 最好2人为一组, 一人扶正玉米, 另一人向玉米根部培土固定。
4.1.3 果穗灌浆成熟期。
此时玉米进入以开花、授粉、结实为中心的生长阶段。保持绿叶面积, 增强叶片的光合强度, 延长灌浆时间、促进籽粒饱满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因此, 看苗情追施攻粒肥, 防止茎叶早衰变黄十分重要。但一般鲜食玉米开花授粉后20 d左右即可收获, 一般无需再施用攻粒肥。
4.1.4 虫害防治。
玉米螟、棉铃虫:在玉米心叶末期玉米螟处于低龄幼虫期时, 玉米螟卵块超过30块/百株或活虫80头/百株时, 用苏云金杆菌颗粒剂10.5 kg/hm2撒入心叶里防治。在玉米花丝为害时可用甲维盐喷花丝, 防治效果极好[5]。粘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用量300~450 m L/hm2, 对水300~450 kg/hm2。
4.2 花生田间管理
4.2.1 破膜放苗。
当幼苗出苗露出真叶拱起地膜时, 及时人工用手或其他利器将地膜弄破, 小心将幼苗放出。
4.2.2 控制徒长。
在花生盛花到结荚初期时, 一般主茎高度会超过35 cm, 此时就需要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矮化植株。可用5%的烯效唑600~750 g/hm2, 对水600~7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喷施1次药后如主茎高度继续增长, 超过40 cm, 可隔10 d左右再喷施1次。
4.2.3 水分管理。
不同的生育阶段, 花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一样。需水最多的时期为结荚初期。此时应保持土壤湿润, 既能满足荚果生长发育需要, 又能防止水分过多引起茎叶徒长和烂果。饱果期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50%左右较适宜。
4.2.4病虫害防治。
枯萎病、叶斑病、炭疽病: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交替防治即可有效控制。在发病初期, 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间隔7 d喷1次, 连喷2~3次。
蚜虫、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 或用l0%吡虫啉2 000倍液喷雾。
4.2.5 追施叶面肥。
在结荚末期, 如果苗势较弱、叶色黄绿, 可喷施叶面肥天达-2116 750 g/hm2, 对水600 kg/hm2, 或用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0 kg/hm2, 每隔10 d左右喷1次, 连续喷施2次。
5 收获
玉米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开花吐丝期适时收获, 一般甜玉米在授粉后18~23 d、糯玉米授粉后20~25 d即可采收, 同时需要根据气温随时观察果穗的成熟度。采收后放在荫凉处, 及时食用或上市销售。当花生顶部叶色转黄、下部叶脱落, 大多数荚果网纹清晰, 种仁饱满, 清晰果壳硬而薄, 种皮呈现品种固有颜色时, 表明花生处于短期收获期。最好选择晴天收获, 以便收获后及时晒干贮藏[6]。
参考文献
[1]市政府办.玉林概况-自然特征[EB/OL]. (2007-01-31) [2014-11-28].http://www.yulin.gov.cn/info/132492, 2007-01-31.
[2]班惠敏, 张敏华.地膜花生间作玉米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 1998 (4) :25.
[3]焦念元, 宁堂原, 尹飞, 等.小麦晚套露地花生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 2012 (1) :137-138.
[4]苏兴智, 刘强, 冒布厂, 等.花生间作西瓜复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4) :74.
[5]杨淑静.花生套种夏玉米间作秋菜花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 2007 (4) :17.
6.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篇六
一、间作规格及种植密度
间作每畦播幅为3.5米,种2行菜豆、1行南瓜、1行西葫芦。菜豆窄行距0.5米,宽行距3米,穴距0.4米,每穴2株,每亩定植1900株,宽行中间种1行南瓜、1行西葫芦。南瓜距菜豆0.9米、距西葫芦1.2米,西葫芦距菜豆0.9米。南瓜株距0.6米,每亩定植300~320株;西葫芦株距0.5米,每亩定植380~400株。
二、整地施肥
中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整地要两犁两耙,使土壤充分细碎。按3.5米的播幅开厢理畦,菜豆、南瓜按2.0米做畦,畦宽1.6米,沟宽0.4米,高0.25米;西葫芦按1米开厢做畦,畦面宽0.7米,沟宽0.3米,畦高0.25米。理好畦后,在靠近畦边0.2米处各打1行南瓜穴和西葫芦穴,南瓜穴距0.6米,西葫芦穴距0.5米,穴深25厘米、宽33厘米。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75千克,45%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化肥与农家肥充分拌匀后施作底肥,将肥料与穴内土壤充分拌匀,并将畦面整平。
三、选择良种
菜豆品种选用优质、抗病、丰产、纤维少的泰国架豆王、超长四季豆、超级无筋架豆;南瓜品种选择肉质细
腻、味甜、销路好的金沙蜜本南瓜;西葫芦品种选择耐寒力强、抗病、丰产的早抗嫩玉、玉美人等。
四、播种,覆盖地膜
12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晒种1~2天,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6小时进行消毒处理,控水后用清水冲洗种子3~4遍,再用干净的布袋或毛巾包好种子,外面用塑料薄膜包上,利用太阳光或体温催芽,经24~36小时种子即可发芽,当芽长0.5厘米时即可播种。播种时用小木棍扒1个3厘米深的播种穴,将种子平放于穴内,每穴播催芽的种子1~2粒,播后覆盖2.5~3厘米厚细土,并将穴面扒平。菜豆播种后每穴放盖种肥0.25千克,覆盖3厘米厚的细土。菜豆、南瓜用宽2米,西葫芦用宽1米,厚度0.005~0.008毫米的地膜盖上,并铲土将膜四周封严,以确保地膜的增温、保湿作用。
五、田间管理
1. 南瓜、西葫芦
①放苗、摘心、整技。当南瓜、西葫芦出苗后,子叶展开第一片真叶时即可放苗,用刮胡刀片在膜上划“十”字形小口,把苗放出后用细土将破膜口封严,防止漏气。当南瓜苗有5~7片叶时摘心,每株留2~3个健壮侧蔓,利用子蔓结果。侧蔓快速生长期先行理蔓,使瓜藤均匀分布于大行中间,同时进行压蔓,促使其发生不定根,以增强植株吸收能力,扩大吸收面积。西葫芦植株矮生,一般不进行整枝。
②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瓜率。南瓜、西葫芦主要靠蜂类昆虫授粉坐瓜,当开花期间蜂类昆虫活动少或没有时会严重影响坐瓜。此时可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坐瓜率。
③合理追肥。当小瓜坐稳后,如植株叶片深绿带黑,说明肥料充足,可以不施追肥;如坐瓜后植株叶片变淡变黄,说明土壤缺肥,应及时追肥。每亩用尿素13千克加硫酸钾15千克,拌匀后施于距根部20厘米处,采用穴施,每株50克,施后覆土。也可用充分腐熟的沼液肥对水追施,每亩施1500千克。西葫芦生长快,结瓜早、多,为确保产量,应进行多次追肥,每隔10天追1次,每次施腐熟清粪水1000千克,共追3~4次。蜜本南瓜追肥时要切忌单施氮肥,以免引起化瓜,降低果实的含糖量,导致结瓜少、产量低、品质下降而影响销售和种植效益。
④病虫害防治。瓜类苗期虫害有地老虎、黄守瓜,中后期有白粉虱、蚜虫等,病害主要是白粉病。防治黄守瓜可选用18%杀虫双水剂3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白粉虱、蚜虫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 菜豆
①放苗、间苗和定苗。菜豆出苗后应及时破膜放苗,在幼苗长出2~3片叶时分次间苗,间弱留壮,如有缺苗,应将其他穴多余的苗用小铲带土移栽补齐,并浇上定根水,以确保成活。当幼苗长至4片叶时及时定苗,每穴留2株,多余的苗拔除。
②插架引蔓与肥水管理。当菜豆开始伸蔓时,应及时用长2.5米的小木棒或竹片插成“人”字形架,蔓长25~30厘米时要引蔓上架。当植株开始伸蔓时,每亩施腐熟的淡清粪水1000~1200千克,以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到第一、第二花穗已结嫩荚三四个和开始采收嫩荚后,再追肥2次,施肥量比第一次加倍,也可将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钾肥5千克混合后对水100倍淋施;菜豆既不耐旱,也不耐涝,苗期要保持土壤干干湿湿,只宜小水勤灌;开花结荚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适当多灌溉,但也不要灌水过多,以免造成落花落荚。
③病虫害防治。冬早菜豆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有螨类、豆荚螟、蚜虫、美洲斑潜蝇等。防治病害分别选用三唑酮、多菌灵、福·福锌等药剂喷雾;防治虫害可分别选用炔螨特、阿维菌素、吡虫啉、杀虫双、辛硫磷等药剂喷雾,浓度按说明书使用。
六、收获与腾茬
西葫芦生长快,出苗后55~60天即可采收,采收期1个月左右。一般在授粉后7天左右,当嫩瓜长至0.25千克左右时就可收获,在结瓜盛期,单株隔天采收1次,1株可陆续累计采收8~10个嫩瓜。菜豆冬季栽培,从出苗到采收需80~90天,连续采摘期30~35天,在开花后10~15天采收嫩荚。蜜本南瓜嫩瓜、老瓜均可食用,并且食用品质均好,因此既可采收嫩瓜,也可采收老瓜。早期嫩瓜售价高,可采收1~2批上市,后期再留上一批老瓜,以增加全生育期产量,提高生产效益。
西葫芦、菜豆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拔除豆棵、瓜蔓,清理残叶并带出田间,以便让出空间给南瓜,改善南瓜的生长环境。
7.春季大棚胡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篇七
[关键词] 春季;胡萝卜;栽培技术
胡萝卜内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和多种矿质元素,是人们喜爱的保健蔬菜。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示范推广春季胡萝卜栽培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择
春季栽培胡萝卜,应选用耐寒性强、冬性强、品质好,适合春季种植的品种有改良新黑田五寸、里红等。
二、田块选择
选用大气、水源、土壤无污染,地势真高3m以上,土层深厚,排灌两便,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不含碎砖的沙壤土田块种植,以保证胡萝卜根须下扎无碍,块根膨大无阻,光滑圆正,优质高产。
三、播种前准备
1.整地施肥
要及时耕翻冬耖,深度在25cm以上,并施足基肥。亩施腐熟厩肥2500kg,磷钾肥和速效氮肥20kg。
2.起垄作畦
施足基肥后,按宽170~200cm整理畦面(畦面以南北向为宜)。建设高标准的沟系,保证排灌畅通,每个畦面之间须留有深度20cm左右的垄沟,每两个畦面挖一条深度达30cm的墒沟,横切畦面每30m挖一条深度达50cm的腰沟,田头挖深度达70cm的排水沟。
3.搭建大棚
春季胡萝卜由于受低温等条件的影响(低于3℃不能出苗),必须实行设施保护栽培。在播种1个月前,搭建大棚,覆盖农膜,进行烤地,以提高地温。
四、适期播种
1.播种量
每亩用种量300g(光种)。
2.适期播种
春季大棚栽培胡萝卜一般在1月下旬-2月初播种。
3.播种方法
在畦面上按行距30cm拉播种沟,一畦6~8行,沟深2cm左右。浇足底水,沿沟按2~3cm株距播种,播后覆盖细土,土厚2cm左右,并适当压实,然后铺盖地膜,扣上小拱棚。
五、田间管理
1.棚内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间苗前要密闭棚膜,棚内出现30℃高温时适当通风降温。待胡萝卜出苗达50%左右时,抽去地膜。间苗后每天9时前后适当通风透气,促进光合作用,棚温控制在25~30℃。4月上中旬终霜后,平均气温达12℃以上,拆除小棚。
2.及时间苗定苗
胡萝卜喜光,充足的阳光有利于肉质根的形成。因此幼苗出齐后要及时间苗,剔除过密的苗、劣苗和杂苗,防止幼苗拥挤。幼苗2~3片真叶时间苗,苗距3~5cm;4~5叶期定苗,苗距7~10cm,总苗数在3万苗左右。
3.水肥管理
胡萝卜整个生长期禁止大水漫灌,以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但又不可长期干旱。出苗前保持湿润,间苗定苗前浇湿润水,幼苗期保持晚上见干早晨见湿,根膨大期保持多见干,少见湿,水份供应要相对稳定,切忌大浇大干引起肉质根开裂。视长势适当追肥,可结合定苗浇湿润水时随水亩施尿素2kg和钾肥3kg。
4.培土壅根
为了防止发生青头,降低胡萝卜的正品率和利用率,在胡萝卜露肩时用细土壅根,使肩部不露出土面为宜。
5.病虫防治
胡萝卜的病虫害比较少。用Bt乳剂、功高、绿之宝、速克星等药剂杀灭蚜虫、黄跳甲、粘虫等害虫。在雨涝期及时喷施达科宁、扑海因等药液预防霜霉病、黑斑病。
六、及时采收
8.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篇八
锦椒二号是十五期间由锦州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优良杂种一代辣椒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早熟、商品性好等特点。从播种到采收需110~115天, 株型紧凑, 果实大灯笼形, 略有辣味, 单果重130克, 亩产可达4000~5000千克, 该品种刚刚面市, 就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在几年的科研与推广中, 总结出一套与玉米间作的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与玉米间作, 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 并能有效减轻病虫的危害。突出表现在。辣椒属短日照植物, 10~12小时日照下开花结果较快, 需要光照强度中等, 日照过强可引起日烧病。与玉米间作后, 可以适当遮荫, 有利于植株生长, 还可以有效控制蚜虫传播病毒病, 从而达到减少三落, 增加辣椒产量的目的。同时, 玉米的通风透光水肥等重要条件均得到改善, 可以适当密植, 产量显著提高。
一、栽培形式
一般采取带宽8.0米, 行比为4:12, 玉米与辣椒均采用大垄双行的栽培形式。
二、玉米品种的选择
选择边行效应明显, 喜肥水、抗病性强的高产性品种, 如锦玉二十八、锦单十八等。
三、辣椒的育苗
辣椒的苗龄一般为80~90天, 锦州地区可于2月中旬开始育苗, 先进行温汤浸种, 浸透后催芽, 一般5~7天有50%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床可采用温室电热温床、简易马粪温床等, 要保持土温不低于10℃, 白天气温30℃左右, 夜间20℃左右, 原苗床面积4~5平方米/亩。出苗后适当降温, 幼苗3~4片真叶时移苗, 双株移植, 定植前注意炼苗。
四、选地、整地覆膜
选择能排、能灌肥沃壤土为宜。要及时深翻, 结合做垄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垄距1米, 垄高15厘米, 垄面宽60厘米, 垄底宽70厘米。在垄面中央铺滴灌用的塑料软管, 然后覆上黑色地膜。如用普通地膜, 需先打除草剂。
五、玉米播种
一般在4月25日到30日播种玉米, 按小行距0.3~0.35米, 株距0.33米, 先打孔, 然后干播3~4粒种子, 封好穴, 如底墒不好可通过滴灌管灌水, 每亩可施二铵15~20千克。
六、辣椒定植
一般在五月上旬定植。定植前一天苗床要打透水, 第二天起苗时尽量多带土坨, 定植前按小行距0.4米, 株距0.33米打孔, 然后先栽苗, 再浇水, 待水渗下后, 用细土封好苗眼。定植结束后, 用滴灌管灌一次小水。
七、田间管理
1. 辣椒的管理
(1) 开始采收前的管理。定植后尽量少浇水, 缓苗后结合浇水施一次肥, 通过施肥器接于滴灌管上随水带入。每亩施尿素15千克, 硫酸钾10千克。门椒以下的侧枝应及时摘除。
(2) 开始采收到盛果期的管理。为防止坠秧, 应尽早采收门椒, 及时浇水。在采收后结合灌水, 每亩施磷酸二铵30千克, 分2~3次施。一般每7天喷一次代森锰锌或百菌清500~800倍液, 防治炭疽病等。发现玉米或辣椒上有蚜虫, 应及时喷乐果防治。7~10天喷一次敌百虫防治棉铃虫及烟草夜蛾等。
(3) 高温季节及以后的管理。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又要做好排水准备。防止雨季后干旱造成病毒病。由于有玉米遮荫, 再加上肥水合适, 辣椒长势旺盛, 可有效防止辣椒三落发生。
(4) 结果后期的管理。高温雨季过后, 气候逐渐转凉, 要及时浇水尽早施用速效性肥, 如尿素等。促进第二生产高峰的形成, 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2. 间作玉米的管理
玉米出苗后, 长至5~6片叶时定苗, 适当蹲苗, 减少弱苗, 分别于苗期、拔节期、抽穗前追三次尿素, 共计30千克/亩, 适量浇水。防治玉米螟, 可用赤眼蜂防治。防治蚜虫和棉铃虫与辣椒同时进行。进入后期, 要及时浇抽穗开花水和灌浆水。
八、采收
应及时采收, 一般以果实充分膨大, 果皮颜色较浓, 果皮坚实有光泽时采收, 产量高品质好。早期果实提早采收。
玉米一般在完熟期收获, 此时靠近胚的基部出现黑层, 可人工将果穗摘下, 运回场院剥去苞叶晾晒。田间的玉米秆要待辣椒拉秧时一起清理。
九、效益分析
采取这种栽培模式, 由于辣椒植株长势好, 病害轻, 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每亩混合面积一般可产辣椒4000千克, 按平均0.8元/千克计算, 可收入3200元:玉米可产250千克, 按每千克1.20元计算, 可收入300元。总计实现产值3500元。可以说, 这是一种新型高效种植技术, 必将被广泛应用。
十、进一步探讨
9.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篇九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邓子村, 海拔1 949 m, 地处北纬27°23′57″, 东经103°44′30″。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共4个, 分别为中金368、云瑞88、隆瑞3869、先玉696。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两因素即种植密度和品种随机区组设计[4,5,6], 种植密度因素设计3个水平, 分别为45 765株/hm2 (A) 、55 560株/hm2 (B) 、65 520株/hm2 (C) , 品种因素有4个水平, 分别为中金368 (植株半紧凑) 、云瑞88 (植株半紧凑) 、隆瑞3869 (植株紧凑型) 、先玉696 (植株紧凑型) 。共计12个处理, 3次重复。每个处理种植2个幅带, 行长5 m。具体各处理设计见表1、2。
1.4 田间管理
马铃薯播种时间为2014年3月8日、2015年3月15日。玉米播种时间为2014年4月11日、2015年4月12日。玉米采用直播、地膜覆盖, 留苗单株。玉米、马铃薯施肥折算单株施肥量最后量化到小区施肥, 所有肥料一次性作底肥施用, 不追肥。玉米施用控释肥 (N、P、K含量分别为24%、6%和10%) 900 kg/hm2, 并施用农家肥18 t/hm2。马铃薯施用普钙 (含量为12%) 750 kg/hm2, 并施用农家肥15 t/hm2。田间管理做好除草、防虫, 适时收获。
1.5 观察记载
马铃薯实收中间一行区计产, 玉米收获中间两单行计产。马铃薯、玉米生育期观察记载。
1.6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DPS 7.05及Excel 2003软件。对于马铃薯产量的分析, 因为玉米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对马铃薯的遮荫程度影响不一样, 因此将不同玉米品种对马铃薯的影响考虑为除密度外的第2个因素的不同水平, 即马铃薯本身也存在二因素影响, 按两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1,2,3]。对产量的方差分析采用LSD最小显著差异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014年受昭通多雨天气的影响, 造成全市马铃薯普遍减产, 因此未作2年马铃薯产量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 密度因素、玉米株型因素及互作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2年试验数据均表现出一致的规律。
2.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 玉米产量在密度为55 560株/hm2 (B) 下产量表现最高, 2014年、2015年均为处理B>处理C>处理A, 且与密度45 765株/hm2 (A) 、65 520株/hm2 (C) 表现差异达极显著, 而处理A与处理C之间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2014年与2015年2年数据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可见, 玉米增密增产栽培也有一定的适宜密度, 超过最适密度, 玉米反而会减产。
注:不同小写字母为在5%差异水平下差异显著, 不同大写字母为在1%差异水平下差异显著。
试验玉米品种中金368、云瑞88、隆瑞3869和先玉696, 耐密性从大到小分别为先玉696>隆瑞3869>云瑞88>中金368。从表5可以看出, 4个品种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先玉6967>隆瑞3869>中金3687>云瑞88。2014年先玉696与隆瑞3869之间及与云瑞88和中金368平均产量差异达极显著, 云瑞88与中金368之间差异不显著。2015年先玉696与其他3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达极显著, 隆瑞3869与云瑞88差异达极显著, 与中金368差异显著, 中金368与云瑞88之间无差异。由此可见, 耐密性品种在增密栽培下增产效果优于不耐密品种, 生产中对于玉米品种的选择很重要。
注:小写字母为在5%差异水平下差异显著, 大写字母为在1%差异水平下差异显著。
从表6可以看出, 2014年与2015年产量比CK (A2) 增产的有9个, 比CK减产的有2个。比CK增产的处理中差异达显著水平的为处理B3, 较CK分别增产17.53%和17.50%,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的为处理A4、B4、C4, 分别较CK增产33.38%和33.59%, 50.58%和51.05%, 38.74%和39.02%。2014年与2015年产量最高的处理为B4, 分别达12 273.0、12 239.0 kg/hm2。
注:*为在5%差异水平下差异显著, **为在1%差异水平下差异显著。
3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虽然增加了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但在试验设计上没有改变马铃薯的种植株距和小行距, 只是改变了大行距, 因此并未改变马铃薯田间生长小气候, 对马铃薯产量未造成影响, 通过玉米增加种植密度, 提高玉米产量就能增加复合产量。
昭通目前玉米种植密度偏低, 一般为43 485株/hm2, 不能发挥正常玉米生产潜力, 因此试验中有9个处理较对照增产。2年试验数据证实了昭通玉米间作马铃薯栽培模式适宜的玉米密植密度为55 560株/hm2左右, 再高反而会造成减产。而根据试验田间管理中农户的反映, 采用1.7 m的幅带种植会造成农事管理上的不方便, 特别是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会大大增加农事操作的难度。而1.8 m的幅带, 通过减小株距来增加密度就能实现增密的同时不降低农事操作便利性, 降低技术推广难度。
综上所述, 通过选用耐密品种实施增密栽培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产量[7], 适宜昭通市马铃薯间作玉米栽培模式中的玉米最适栽培密度为55 560株/hm2左右, 采用1.8 m幅带, 株距为20 cm种植, 使用紧凑型耐密品种栽培。不足在于仅从农技推广实用角度, 对增密栽培下玉米马铃薯产量表现结果进行研究, 而对于增密栽培下玉米马铃薯的生长即对结果产生影响的生理生化及田间生长环境未做深层次的研究, 对于基础理论研究不够。
摘要:于2014年、2015年2年在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邓子村实施玉米间作马铃薯增密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缩小株距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的处理方式, 对马铃薯产量无明显影响。玉米品种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紧凑型耐密品种先玉696、隆瑞3869较半紧凑型玉米品种中金368和云瑞8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玉米种植密度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55 560株/hm2时产量最高, 与另外2个密度因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各处理来看, 较对照增产的处理有9个, 较对照减产的处理有2个, 产量最高的为先玉696在密度为55 560株/hm2时。综上所述, 昭通套种玉米最适栽培密度为55 560株/hm2, 种植幅带采用1.8 m, 株距为20 cm, 玉米品种宜采用类似先玉696的紧凑耐密型品种。
关键词:玉米,套种,马铃薯,增密栽培,云南昭通
参考文献
[1]蒲国年.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3) :84-85.
[2]付克勤, 孙俊, 齐旭峰.干旱区坡地马铃薯—地膜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15) :24-25.
[3]解松峰.陕南山区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3, 59 (3) :262-263.
[4]陈晓光, 石玉华, 王成雨, 等.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性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17) :3529-3536.
[5]张倩, 张明才, 刘明, 等.氮肥—生长调节剂对寒地春玉米植株形态及产量的互作效应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19 (5) :29.
[6]李积铭, 宋聪敏, 李爱国, 等.黑龙港流域油葵—夏玉米套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4, 18 (5) :17-19.
【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08-03
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06-20
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06-26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11-03
玉米抗旱综合高产栽培技术10-30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08-22
玉米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方案08-25
玉米螟生物防治的技术和效果07-14
山西省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规范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