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共18篇)(共18篇)
1.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一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转眼间过去,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教学工作情况:
教学工作情况较好,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改,课前备课除了备教材,也要尽量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考虑学生发展的不平衡。以此来设计课堂提问,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考试情况分析:
期末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都理解,都会,半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另有部分学生思维不灵活,难以提高成绩。存在较普遍的问题是学生计算能力不乐观,粗心严重,与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还有学生乘法口诀颠三倒四,计算基础薄弱。
今后教学措施:
课堂教学仍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说,多总结,多练。
课堂教学体现分层次,既要考虑优秀学生的能力发展,也要兼顾后进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利用课余时间给后进生必要的辅导,如果确实学不会,也不能强求。
利用鼓励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进取心。
2.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二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3.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三
一、基础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共10分)
二、探索部分(26分)
1.想一想,画一画。(4分)
(1)先将○向右平移3个格,再将○向上平移3个格。
(2)先将△向上平移4个格,再将△向左平移4个小格。
2.量出所需要数据(保留整厘米数),算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3.拼一拼,想一想,再填一填。(5分)
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找一找,填一填。(4分)
(1)狮子家在骆驼家的()面,金鱼家在大象家的()。
(2)狮子家的东南面是(),东北面是()。
5.分一分,想一想,涂一涂。(3分)
三、拓展应用部分(21分)
1.为迎接元旦邮票展,王乐和魏明在整理邮票,共有186张,每页可以放6张,一共可以放多少页?(5分)
2.元旦期间,希望小学组织中年级学生到奥运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一半。希望小学共去多少人参观?(5分)
3.希望小学三年级五班为庆元旦买了一些彩纸装饰教室,刘燕小组负责做花朵,刘晓辉小组负责做五角星,魏春玲小组负责做彩旗,她们计划所用材料情况如下:
刘燕:我们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2/7。
刘晓辉:我们小组计划比刘燕小组多用这些彩纸的1/7。
魏春玲:我们小组计划用的彩纸比刘燕和刘晓辉小组共用的少1/7。
(1)刘晓辉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2)魏春玲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3)这些彩纸够用吗?请解答并说明理由。(3分)
4.希望小学举行迎元旦学科竞赛,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5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人,两科都没参加的有20人。语文、数学两科竞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分)
4.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师工作总结 篇四
一、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我积极参加全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学期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地按时完成学校各部门下发的学习任务和论文倦写任务,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课前准备:备好课、做好课前教具学具的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做好课前教具的准备,并督促学生做好学具的准备养成良好习惯。
(二)力求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中,本人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优等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适量,认真及时批改。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潜能生的转化上,对潜能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开学初期,能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学情进行认真分析,了解每个学生情况,特别是优生和潜能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出班级学生培优补潜计划及具体措施,在工作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一、认真学习教材教法。
开学初,我就认真学习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成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本班学生,在起始年级时基础较差,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点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式更是无法应对,就学习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课前进行五分钟的口算,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是他们能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得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要学好数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添油加醋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至本学期末,成效显著:首先是学生
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其次是能基本清楚的描述解题思路了,再次就是作业正确率提高了,测试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总结得失,以励再战
1、取得的成绩:在我的努力带动下,学困生的脸上有了笑容了,作业基本能按时按量的完成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提高了,学习的态度也改变了不少,本学期的单元检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存在的不足: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困生在起始年级的知识空缺(口算乘除法)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率与质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学习成绩虽然有所进步,但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师的付出与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作业、成绩)使老师产生急躁的情绪。
3、努力方向:今后,我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改变急躁的情绪,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
6.三年级上册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六
(2015年下学期)坡头镇中学 李凤华
在数学教研组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同学的精心呵护下,在兴趣小组同学的带动下,我班的数学兴趣小组在口算、估算、解决问题等的一系列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心中甚是欣慰。
一、兴趣小组的队伍不断壮大
数学兴趣小组成立之初,全班报名参加的仅6名学生。经过一期的努力,兴趣小组以它的活力,以它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渐渐地吸收了更多地学生加入,现在人数已达15人。
二、兴趣小组取得的成绩
开展了以“口算、速算”、“思维开发”、“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题的兴趣小组活动,经常引导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随时记录感受体会,留言点滴灵感,以形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结构。数学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培植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对数学兴趣更浓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一大批学生爱上了数学学科,特别是朱林、彭宇、何易、詹秦义涵四位同学表现尤为突出。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7.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七
师: (提起鸟笼) 你们看这只小鸟, 它的名字叫相思雀。
生:老师, 它会叫吗?为什么不发出一点声音呢?
师:相思雀在听到同伴的召唤时, 才会鸣叫, 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 特别动听。现在,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只小鸟, 想一想它此刻在想什么, 或者想说什么, 写成一段话。 (生写作, 师巡视、指导, 十分钟后)
师:谁先来读一读?
生:天啊, 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来了这么多会说话的大树, 太恐怖了!小鸟害怕地想。这时, 有一只大手伸到它的头顶上, 小鸟颤抖着翅膀, 想要冲出牢笼。
师:写得真有趣!小鸟不知道人类是什么, 还以为是会说话的大树呢, 充分地表现了小鸟恐惧的心理。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老师说, 这只棕色的小鸟叫“相思雀”。它在笼子里蹦来蹦去, 它一定是在想:为什么要把我关起来, 我要出去, 去找我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们。人类啊, 快放我出去!唉, 可爱又可怜的小鸟。
师:你写得很好, 结尾与第一句话还递进了。猜到小鸟的想法后, 就从可爱的小鸟变成了可怜的小鸟。你的组织安排能力真强。
生:出口在哪里, 那通向自由的出口在哪里?小鸟在笼子里飞着, 撞得头都晕了。只要生命的火焰还在燃烧, 我就不会放弃。黄金做的牢笼也不如葱郁大树上树枝搭的房子, 大自然才是我的家。小鸟积蓄力量, 又一次向笼子撞去。
师:这个片段写得太好了。我们大家看到小鸟在笼子里跳, 都知道它想要出去, 可这名同学却没有直接写小鸟想要出去, 而是用一句“出口在哪里”代替了这句话, 并且逐步加深语气, 又强调出口是通向自由的出口。虽然并没提一句小鸟想要出去的话, 但这一段里的每句话都能表现出小鸟渴望自由。
师:同学们, 你们瞧, 我们不是小鸟, 却能听到小鸟的心里话,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生:不神奇, 只要仔细观察, 从小鸟的样子上就能感受到一切。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山雀》, 作者也听懂了小鸟的话,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小故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细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师:课文读完了, 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有什么含义吗?
生:没什么含义呀, 不就是写小鸟的对话吗?
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 一定要认真思考, 这篇课文可有深刻的含义呀。在总结含义之前, 你们先回答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听懂小鸟之间的对话呢?
生:和我们一样, 作者认真观察后, 根据实际情况猜测的。
师:你说一说, 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生:用望远镜看的。我是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知道的, 他观察了很久。
师:你很细心。你们谁能说说, 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久呢?
生:文章中有好几个地方写到作者等了很长时间, 所以能看出他观察得久。
师:对。还可以从哪些话看出来?
生:原来大树上没有洞, 但小鸟为了找虫子, 把大树啄出了洞, 可见是花了一些时间的。
师:你回答得对。啄出一个把整个身子都能藏进去的洞, 至少也要半个来小时, 作者一直都在举着望远镜耐心观察。
生:从小鸟飞走这一现象也能看得出作者观察得久。小鸟都飞走了, 他还在看。
师:说得对。只有这么长时间地观察, 这么认真地感受, 才能知道小鸟在说什么。可是, 为什么作者能有耐心观察这么久呢?
生:因为他喜欢小鸟, 热爱大自然。
师:用一个字来说, 就是爱。因为爱, 所以作者眼里的山雀已经不是鸟, 而是一种人了。请你们仔细阅读两只山雀的对话, 想一想山雀是哪种人?
(生阅读课文, 思考, 师板书:小孩、少年、青年、老人)
师:你们认为山雀是哪一种人?
生:少年。
师:小孩和少年这两种人不好区分。小孩的特点是天真幼稚, 少年已经懂事了, 主要特点是淘气。你们看, 小山雀只顾着吃食物, 尾巴露在外面都不知道, 等到作者走过去捂住洞口的时候, 它竟然装死, 以为用自己的幼稚骗局可以骗过高智商的人类。所以, 你们再认真读一读小鸟的对话, 更准确地说, 小鸟是哪类人?
生: (恍然大悟) 小孩!小孩都是这么天真幼稚。
师:我也觉得山雀像小孩, 而且还是小小孩。只有小孩才会有这么童稚的行为, 当危险还没解除时, 它竟然伸着小脑袋看周围的一切。
师:那你们说,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哪种人呢?
生: (毫不犹豫) 少年!
师: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好奇心很强, 有点儿淘气, 竟然“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 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 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师:哈哈, 说得真好, 这确实是少年的特点。
生:老师, 我认为作者可能是一位老人, 有童心的老人, 是个老顽童。因为, 少年可能没有那么大耐心来观察山雀。
师:嗯, 你想的有道理。你是把两个词组合了, 这位作者虽然是老人的年龄, 却有一颗少年的心。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的庐山真面目。 (师为生展示作者照片)
师: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创作这篇文章时, 确实已经是一位老人了。山雀被作者当成是小小孩, 而作者自己是个老顽童。现在你们能说说这篇文章的含义了吗?
生:怀念童年。
师:你再认真想一想, 这篇文章并没有怀念童年的意思。怀念童年的文章应该写到年少时难忘的事情, 对童年的留恋, 但这篇文章里并没有出现呀!
生:我认为是热爱大自然。
师:这个回答没错, 但不是很准确。为什么他们之间的相处那么融洽呢?
生:他热爱大自然, 他回归了大自然。
师:作者把自己融入大自然, 他听得懂山雀的语言, 山雀对他也没有敌意, 老人把山雀当成小小孩, 所以这是人与自然——
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师:是的, 这就是这篇文章要阐述的含义。人与动物应该共同享受大自然, 而不是看到动物就肆意捕杀, 就把它们抓来当做自己的宠物。你们瞧, 这只小鸟还在笼子里东冲西撞, 它在问:“那蔚蓝的天空, 那碧绿的树林, 那晶莹的露珠, 都在哪里呀?”我们现在就让它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 让它像一个快乐的孩子一样自由地生活。 (打开笼门, 放飞小鸟)
拓展:倾听水滴的声音
师:一篇好的文章, 虽然写的事情很简单, 但含义却非常深刻。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普里什文的作品, 他总是把大森林里的小花小草、小虫小鸟当做文章的主角, 描写生动, 语言优美,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含义, 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我为大家推荐一本普里什文的散文集《林中水滴》, 这部书里的文章都很短小。 (师为学生读两篇短小的散文并讲解, 略)
师:你们看, 再小的事物都是写文章的题材, 而且越是小的事物越有可能成为好素材。下面, 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普里什文这位作家, 我来读一篇他写的自我介绍:“我站立, 我生长——我是植物;我站立, 我生长, 我行走——我是动物;我站立, 我生长, 我行走, 我思考——我是人。”这段话开始的几个句子就很有深意, 会行走是动物, 会思考才是人类。“我站立, 我感觉:在我的脚下是大地, 整个大地。脚踏大地, 我挺起身体:在我的头顶是天空, 我的整个天空。这时, 响起了贝多芬的交响乐, 它的主题就是:整个天空都是我的天空。”“整个天空都是我的天空”这是什么意思?
生:他说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师:难道他要占领全世界吗?
生:我觉得是他热爱大自然的天空。
师:不仅仅是天空, 而是全部, 他热爱整个世界, 他把整个世界都当做自己的宝贝, 谁都不可以伤害她。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会是美好, 你的爱也会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每一只鸟, 每一棵树。那时候, 你将学会与大自然中的万物对话。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 从阅读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开始, 学会倾听……
备课笔记
爱的呼唤
幼儿园里, 一个孩子哇哇大哭地跑出教室, 园长问她怎么回事, 她哽咽着说:“老……老师打……打我。”园长马上把那个动粗的老师请到自己的办公室:“你为什么打孩子?”老师一脸无辜:“我没打孩子呀!”园长扭头问孩子:“老师打你了吗?”孩子胆怯地点头。“老师怎么打的你?”“用……用眼睛打的我。”原来, 刚才这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 老师狠狠地瞪了她几眼, 把这个内向的孩子吓哭了。
这是蒙台梭利在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时候讲述的一个案例, 它让我更深地认识到了目光的力量。人们常说, 金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其实, 恶狠狠的目光对孩子稚嫩心灵的伤害, 跟杀人不见血的刀比起来, 不知要狠毒多少倍。
某学校请我去给学生讲一堂作文课, 一位校领导先在办公室接见了我。她满脸笑容, 慈眉善目, 谈笑风生, 和蔼可亲, 就像邻居家热心肠的老大姐。讲座的时间到了, 我们一起走向阶梯教室, 刚一迈进门口, 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嗡嗡嗡”的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然后万籁俱寂。她走上讲台, 双眼迸射着寒光, 冷冷地扫视全场, 顿时, 阶梯教室仿佛变成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座的学生都变成了死路一条的犹太人。我们这位“变脸大师”就成了德国鬼子, 只不过手里没握电棍, 腰里没别手枪。她北风呼啸一般地介绍完主讲人, 鄙人顶着寒风登上了讲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用我脸上的微笑、嘴里的幽默, 逼走了袭人的寒气, 迎来了温暖的春风, 孩子们进入了情境, 不时地传来轻松愉快的笑声。可是, 每当笑浪翻滚的时候, 这位校领导就会及时地挺身而出, 用她寒光四射的眼睛怒视学生, 学生慌忙低头缩脖, 把“罪孽深重”的欢笑杀掉。
听优秀的老师讲课, 跟学识渊博的人交流, 那种令人陶醉的感觉, 叫做“如沐春风”——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春风和煦, 花红柳绿。可是, 在日常的课堂上, 孩子们能感受到多少“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春风春雨呢?即使在春天, 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的也是“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的凄惨。
雷锋叔叔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教室里的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是祖国的花朵, 让她们在温暖的春天里成长不好吗?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个“池塘之底”学校校长哈珊, 他教育学生的法宝就是两个字:惩罚!结果, 本来就淘气的孩子们越来越无可救药, 被惩罚得最狠的那个学生, 竟然点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把学校变成了火海。新来的代课老师马修, 心怀仁爱, 总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们在歌声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感到春天的温暖。他们的歌词里有这样一段:“黑暗中遇上迷途的羔羊, 伸出你的援手, 带领他们开创新天地, 令他们从彷徨的深渊里, 看到希望的涌现, 生命的炽热。”若干年后, 这些像垃圾一样被家长抛弃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中, 竟然冒出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你瞧, 只要有春风的吹拂, 即使是在寒冷的黑夜, 也能听到动听的天籁之音。
最好的老师, 是那些在孩子的心目中能够替代父母角色的老师。父母心里揣着的是责任, 关心的是孩子的未来, 他们有时因为心急, 也会给孩子一点颜色看看, 但是马上就会有一个吻飞上孩子的脸颊, 赶跑突袭的寒风。课间, 每当孩子们围着我说说笑笑, 甚至有孩子调皮地趴在我的肩头的时候, 我都会感到无比幸福, 这是花儿对春天的依恋。幸福中, 我会想起新加坡政府在给校长的任命状上写的话:你要时时刻刻意识到, 无数孩子的未来掌握在你的手中。
8.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篇八
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场所非常热闹,如广场、公园、游乐园、商场或大街上的某个角落……请你把自己观察到的,结合适当的想象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规范。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1.试验 苏醒 菠萝 磨坊 著 胶 概 拢 换 焕 幻 唤
2.郊 陡 饿 躁
二、1.离开 思考 丰收 欢乐 块 架
2.(1)如果……就…… (2)观察 (3)鼓舞 决心
3.(1)舞 惊 载 媚 奇 妍 胜 误 言 语 争奇斗艳 自言自语 (2)粉红 桃红 长空 海树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4.(1)略 (2)小红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3)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一枚枚邮票
5.(1)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唐 王维 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黄瓜 葫芦 (4)一曲丰收的歌 一首欢乐的歌 (5)超常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一)1.果真 不慌不忙 2.: “ , 。 , ! ” 3.观察仔细,胸有成竹 4.平时要养成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1.五花山 2.簇簇 阵阵 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3.(1)春 夏 秋 (2)绿色的 绿色的 五颜六色的 4. 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把树林跳舞比作火苗跳跃。 5.因为山五颜六色,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黄山、泰山。
9.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九
小学老师:宁德富
时光荏苒,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要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感叹很多,教学中的点滴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主要任教三年级班的数学,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我按照我校英明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引下,主要以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关心爱护学生,努力学习数学专业知识,认真反思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收获不少,感受很多。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引领之下,在与学生一起相处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学生的巨大潜力,也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现将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做出总结,总结经验的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载体,努力落实新的教学方法。本学期初,根据本班数学教学的状况,我提出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达标、当堂过关、单元过关”这一想法,我努力去学习、实践着、摸索着,并逐步看到了自己学生的一些欣喜的变化,感受到由此带来的课堂的轻松和愉悦。
1指导预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精心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有效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组建者”。其次,要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哪些需要动脑筋思考的,除了书中的方法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书中的结果是怎样得来的,哪些内容应精读并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2、精讲、引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于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不懂的教师一定要集中精讲。关键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惑之时,要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学习方法,讲数学思想。要做到能够举一反三,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还要将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形象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会学习,掌握思考的方法。
3、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对于预习中提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疑问,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搜集起来,统一在课堂上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控制合作交流学习的进程,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成为无头苍蝇,自己做旁观者,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在知识、情感等层面产生碰撞与共鸣。要及时纠正偏见,消除误解,更要关注学习消极的学生。
二、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做练习必不
可少。孩子做题,出错原因很多,有看错数、计算符号、文字而出错,有基本概念、数量关系的理解错误而导致做题出错,有读题不完整而出错,有解题方法不懂而出错,有书写格式、书写不工整而出错,还有缺乏生活经验而出错。以上出错原因中,我所执教的孩子主要表现在看错题目而出错和读题不完整方面而出错。咎其原因,也就是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鉴此,我努力让学生养成“看、想、说、写、思”五个计算环节的良好习惯,主要是课前基本计算日日有,天天练;课中讲清算理和法则,让班上每一位学生都清楚算理、牢记法则;组织多形式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生计算出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在看题、读题、审题、抄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急于求成,观察不仔细,自认为没有问题,把算式中的数、符号抄错、写错以及漏写数等所谓的粗心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竖式计算时结果是正确的,可写到横式上时却抄错了或横式上忘写结果。还有的学生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受周围因素干扰,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
2、不良学习习惯。学习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比如计算时粗心马虎,书写不公正,潦草;做题时不用草稿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书的反面或边缘上,甚至在手上打草稿;有的虽有草稿本但写得乱七八糟的;做题时精力不集中、边做边玩、不注意审题;不习惯检查,学习过于自信,作业写完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等。
10.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其是插班生1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除法2、年月日3、平移和旋转4、乘法5、观察物体6、千米和吨7、轴对称图形8、认识分数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统计11、认识小数12、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11.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十一
ji? y? g b n sh? sh? ku? w?
( ) ( ) ( ) ( )
y? s? l g
( ) 式 严( ) 忧( ) ( )舍
j鵱:( )俏 ( )工
二、选择正确的音或字,打上“√”。(4分)
瞥见(pi pi ) 瘦削(xu xi o) 魁梧(w w∏闾╭ ng q n)
(报 抱)歉 羞(愧 槐) 一如(既 即)往 刻骨(铭 明)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A.陈设、铺排;B.商店开业;C.姓;D.量词。
1.桑娜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 )
2.我家附近的马家板鸭店开张了。 ( )
3.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 ( )
4.我们讲故事时不要张冠李戴。 ( )
四、用“静”字组词填空,请不要重复使用。(4分)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了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遇事要沉着( ),不要慌张。
4.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兴高( )烈 怒目圆( ) 十指( )心 泰然( )之
流连( )返 ( )之大吉 心( )肉( ) 自( )自( )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精不诚,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小红学习努力。小红体育锻炼也很积极。
3.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5.我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缩句:
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穷人》一课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文中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 的品质。
2.林子里 。 ,听起来像 。(选自《唯一的听众》)
3.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选自《穷人》)
4.读了《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你的感受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8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用横线画出“我”刻苦练琴的句子。(1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一句既说明了 ,又说明 。(2分)
3.文中多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2分)
4.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带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请列举一例。(3分)
(二)捐 诚(15分)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 y髐 f n shu (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姐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摆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老式军装,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深深鞠躬,并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 x? j ng r醤(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1分)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
3.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分)
4. 文章最后一句“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只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中的“捧”字换成“递”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5. “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九、习作园地。(30分)
12.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 教学内容
本课为北京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Lesson 10。本单元的功能话题为“谈论生日和年龄”, 主要句型结构为“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in... When was... born? She /He was born on...How old is ...? He /She is....”通过学习, 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句型询问他人的生日、年龄, 并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且能在交流过程中关心朋友、家人的情感。
本单元共有四课时内容, 其中Lesson 9~Lesson11 为新授内容, Lesson 12 为复习课内容。 在Lesson 9 中, 学生已经学习了询问生日的一种表达法:When is your birthday?在Lesson 1~Lesson 9 中已经学习了12 个月份词、序数词的表达法以及日期的表达法, 本课时是在前面课时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生日表达法:When were you born?When was... born?
本课时主要包括Listen and say;Listen, look and learn;Write and tell三个教学板块。其中第一个板块是对话学习, 第二个板块是重点词句的学习, 第三个板块是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第一板块Listen and say中共有两幅图片, 对话情景是Guoguo和Dad在家里谈论爸爸和奶奶的生日。重点句型分别为:“When were you born?”“I was born on...”和“When was ...born? She was born ...”。第二板块Listen, look and learn中呈现了本课时的重点句型和4 个家庭成员的生日信息, 通过运用所给句型谈论4 个人物的生日, 对词句进行专项学习。第三个板块通过画家庭成员的头像, 并写出每个人生日的活动, 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以及体验关心亲人和朋友的感情。
(二) 学生情况
本课所教授的对象是延庆三小三年级1 班的学生, 属于借班上课。通过课前接触了解到, 他们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本节课有着热情的期盼。通过自然真实的英语对话, 可以看出学生对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in... 的生日表达法以及日期掌握得很扎实, 这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 为了保证课堂上的有效互动, 笔者和学生沟通了本节课的“集得小贴画, 以最多的贴画个数换取小礼物”的评价方式, 学生很兴奋, 对礼物充满了好奇, 这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很好的行为基础。
(三) 教学方式、手段
通过唱月份歌曲、看日历说日期等活动, 帮助学生复习日期的表达法;通过以旧带新, When is your birthday? = When were you born? 帮助学生理解新句含义;通过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明确对话中的人物, 对话发生的地点、时间、内容等, 使学生对语言的功能有更好的理解;通过两遍完整视听对话内容, 找到对话的核心信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话;通过引导学生逐句静听并尝试复述出对话中的原句, 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更好地理解语言功能;通过选择不同的朗读任务;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通过利用所给信息, 谈论Lingling一家人的生日, 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所学语言。
(四) 技术准备
多媒体电脑、人物头像、点读笔、自制ppt课件、评价纸杯、奖励贴、小礼物、句型条。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朗读对话内容, 并尝试着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句型When was /were you born? I /She /He was born on... 和短语May 23rd, June 15th, February9th, July 29th, August 14th来谈论Lingling家庭成员的生日;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两种句型It’s in... 或I was born on... 来表达自己的生日;学生通过询问家庭成员生日的活动, 体会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 重点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朗读对话内容, 并尝试着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句型When was /were you born? I /She /He was born on...和短语May23rd, June 15th, February 9th, July 29th, August14th来谈论Lingling家庭成员的生日。
(二) 难点
be动词was和were在句型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 Step1:Warming up
1. 师生问好。
2. 预热活动, 师生跟唱歌曲Months。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 复习12 个月份名称词, 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
(二) Step 2:Review and Lead in
1. Look and say some dates
(1) 教师课件出示一张日历图, 给学生做示范:What’s the date? For example, this is May 23rd.
(2) 师生问答如下日历图:
T:What’s the date?
S1:June 15th.
T:Yes, thank you.A sticker for you.Now who can say it again?
(教师选2~3 名学生回答问题)
T:Very good.A sticker for you.Now next one, what’s the date?
S4:February 9th.
...
以此方法完成上述六个日期的谈论。
【设计意图】采用色彩艳丽、画面可爱的日期图片,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这6 个日期中有5 个均是本课时重点学习内容, 还有一个是教师本人的生日。选择本课时的重点新授内容在复习环节出现, 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日期的正确表达法, 也增加了日期短语的复现和表达的机会, 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选择教师本人的生日, 有利于导入下一个环节, 自然过渡。
2. Talk about Ss’birthdays
师生谈论完最后一张日历图后, 教师介绍说:October 22nd is my birthday. So when is your birthday? (教师出示句型条) 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 My birthday is on...
S1:My birthday is on February 16th.
T:Good. A sticker for you. Who can? When is your birthday?
...
T:When is your birthday? That means when were you born? (教师出示句型条) 是询问生日的另一种表达法. You can answer I was born on... (教师出示句型条, 并带读)
T:Was
Ss:Was.
T:Born
Ss:Born
T:Was born
Ss:Was born
T:I was born on October 22nd. So when were you born? Who can answer?
S3:I was born on March 29th.
T:Very good, two stickers for you. Who can answer? When were you born?
S4:I was born on July 28th.
...
教师呈现课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Lesson 10 When were you born? (板贴)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环节出示的最后一个日期, 教师巧妙地引出自己的生日, 并询问学生的生日, 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真实的表达运用, 然后通过两种询问生日表达法意义的相同性, 引导学生尝试着用新句型表达自己的生日, 不仅理解了新知的含义, 而且进行了初步的学习, 降低了后续学习的难度。
(三) Step 3:Listen and say
1. 谈论主题图, 获取对话背景信息
T:Look! Who are they?
S1:Lingling and Father.
T:Yes. They are Lingling and dad. Where are they? At school or at home?
S2:At home.
T:Yes, two stickers for you.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Birthday or Teacher’s Day?
S3:Birthday.
T:How do you know that? You can say it in Chinese.
S3:因为玲玲看电视上有人在吃生日蛋糕。
T:Excellent! Three stickers for you. Because they are watching TV and some children are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on TV. So they are talking about birthday.
T:Look at this picture, there is a photo of Lingling’s family.
T:Who’s this? (教师逐一指向人物图像)
Ss:Grandma /Grandpa /Mother /Father. (学生根据教师所指顺序回答)
T: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Lingling’s family.Whose birthday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Can you guess?
Ss:Lingling’s /Father’s /Mother’s /Dad and grandma’s.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回答)
T:Maybe.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主题图, 明确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谈论的话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同时, 提供选项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降低了交流的难度, 使信息更加聚焦;问题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散学生思维, 促进语言应用。
2. 整体感知对话, 提取主要信息
(1) 第一遍整体视听对话, 回答问题:Whose birthday are they talking about?
T:Whose birthday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s:Grandma and dad.
(2) 第二遍整体视听对话, 回答问题:When was grandma /dad born?
T:They are talking about grandma and dad’s birthday. When were they born? Let’s see the cartoon again,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学生观看课件)
T:When was Dad born?
S1:May 23rd.
T:Great! Two stickers for you. When was grandma born?
S2:June 15th.
T:Good. A sticker for you.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对话, 提取对话主要信息, 帮助学生梳理对话的内容, 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奠定良好的理解基础。
3. 学习对话1
(1) 逐句呈现并学习对话1中的句子
①学习句子When were you born, Dad?
T:OK, let’s go to the Dialogue 1. Lingling wants to know her father’s birthday. How does Lingling ask? Let’s listen.
(学生听句子When were you born, Dad?两遍)
T:Who can?
S1:When were you born, Dad?
T:Yes or no?
Ss:Yes.
T:Let’s check. (教师点击课件, 呈现句子, 确认学生的答案)
T:OK. Lingling asks:When were you born, Dad?Read after me.
(教师板贴句型条, 带读, 并开展男女生、组与组之间的朗读比赛。)
② 学习句子I was born on May 23rd.
T:How does Ling ling’s father answer?Listen.
(学生静听句子Iwas born on May23rd.两遍)
T:How does Lingling’s father answer?
S1:May 23rd.
T:The whole sentence.Let’s listen to it again.
(学生再次静听I was born on May 23rd.)
T:How does Lingling’s father answer?
S2:I was born on May 23rd.
T:Yes or no.
Ss:Yes.
T:Let’s check. (教师点击课件, 呈现句子, 确认学生的答案)
T:OK.Lingling’s father says:I was born on May 23rd.Read after me.
(教师板贴句型条, 带读, 并开展男女生、组与组之间的朗读比赛。)
③ 学习句子I will make a cake for you.
T:What will Lingling do for his father? Let’s listen.
(学生静听句子I will make a cake for you.两遍)
T:What does Lingling say?
S1:I will make a cake for you.
T:Yes. Lingling says I will make a cake for you. (教师点击课件呈现答案并板贴句型条)
T:Which picture is“make a cake”A, B or C? (教师呈现PPT图片请学生选择)
Ss:A.
T:A sticker for you.
师生练习朗读句子:I will make a cake for you.
【设计意图】以听入手, 引导学生通过辨音尝试重复听到的内容, 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开展男、女生比赛读句子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句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成功, 帮助学生内化语言。
(2) 练习朗读对话1
①整体跟读对话
T:Open your books, Page 20, please. Let’s read Dialogue One. Are you ready? Let’s begin.
Ss:...
(教师用点读笔带读对话两遍)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
T:Now I’m Lingling, you are Dad. When were you born, Dad?
Ss:I was born on May 23rd.
T:I will make a cake for you. Very good! Now this time, you are Lingling, I am Dad.
...
4. 以同样方法学习对话2
5.整体对话的朗读、扮演练习
(1) 师生分角色朗读示范
T:Look at blackboard. I am Lingling, you are Lingling’s father. Let’s role play. OK?
Ss:OK!
(2) 呈现朗读任务及评价方式
T:This time, work in groups. Four in a group, two are Ling, the other two are father. You can choose the different task. If you act Dialogue 1, you can get two stickers. If you act Dialogue 2, you can get one sticker. But if you act the whole dialogue, you can get 3 stickers.
(3) 小组选择任务并练习
(4) 小组展示
T:Which group wants to show?
Ss:...
T:Who are Lingling?Who are dad?
Ss:...
T:Two stickers for you.
(以同样的方式请三组学生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不同的任务, 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为每个学生的展示提供机会;通过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体会人物角色, 梳理人物话语, 促进语言内化。
(四) Step 4:Listen, look and learn
1. 谈论Lingling的家庭成员的生日
T:This is Lingling’s family. 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 When was Lingling born?
— When was...born?
—He/She was born on...
S1:She was born on January 21st.
T:Very good. A sticker for you.When was grandma born? Who can?
S2:She was born on June on 15th.
T:She was born on June on 15th. Very good, a sticker for you. When was Grandpa born?
S3:He was born on February 9th.
...
2.扮演Lingling, 介绍家庭成员的生日
(1) 教师示范
教师逐一出示图中人物的生日, 进行介绍:I’m Lingling. I was born on January 21st.
My grandma was born on June 15th. My grandpa was born on February 9th. My mother was born on August 14th. My father was born on May 23rd.
I was born on...
My grandma was born on...
(2) 学生小组内练习
(3) 学生展示
T:Who wants to be Lingling? Come here please.
【设计意图】运用本节课所学功能句型When was... born? 询问Lingling家庭成员的生日, 引导学生用She /He was born on...来进行回答, 复现原有知识, 对功能句型进一步巩固和运用;引导学生扮演Lingling, 介绍她的家庭成员的生日信息, 不仅使学生初步练习从对话到语段的表达方法, 也为后面的Write and tell板块做了铺垫和准备。
(五) Step 5:Homework
1. Read the dialogue.
2. Talk about your family.
(六) Step 6:Sum-up
教师统计学生所得的贴画数, 对得到贴画个数较多的前几名学生颁发小礼物。
T:Who has got twelve? A toy rabbit for you.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笔者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 充分体验了英语学习的乐趣,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借鉴成功之处有如下三点:
(一) 注重信息提取, 强调理解先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理解是识记的基础, 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 弄清大量的事物、现象和事实以后再进行识记”。英语学习也一样, 学生只有理解了语言的功能和含义, 才能模仿、识记并运用。本节课上,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笔者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例如,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背景信息, 明确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话题, 完成对目标语的话题和功能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两遍整体视听, 找出对话的主要信息, 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图片选择, 完成对课文中的情景语言I’ll make a cake for you的理解。这些理解活动的设计, 有效地帮助学生感知、体验语言, 并实现了最终的运用。
(二) 注重细节设计, 引领学生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本节课在整体活动设计的基础上, 还关注了细节的设计与实施, 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将本课时的重点短语分别在复习环节、新授环节和拓展提高环节以不同的任务情境呈现, 增加了复现率, 强化了学生记忆;将本课时的重难点功能句When were you born?以When is your birthday?同义句的形式呈现, 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在对话学习中, 通过听辨、多种形式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语音语调, 分散了难点, 降低了学习难度;将Lingling一家人的概念引入课堂, 创设了一节课都在谈论Lingling的家庭成员生日的整体情景, 使应用板块Write and tell的教学水到渠成。这些细节设计, 环环相扣、首尾相应、化整为零,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了知识体系, 引领学生多元发展。
(三) 注重分层评价, 关注学生差异
在本节课中,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将评价贯穿课堂始终, 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分层设计。在学生个体活动展示时, 笔者会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回答的时机等给予学生不同个数的贴画奖励。在学生小组或结对展示活动中, 笔者会根据学生对不同任务的选择给予不同个数的贴画奖励, 例如在课文分角色朗读环节, 如果学生只选择展示对话1, 就会在展示后得到两个贴画的奖励;如果只选择展示对话2, 则会得到一个贴画奖励, 因为对话2的难度要相对小一些;但如果学生选择展示整个对话 (包括对话1和2) , 则会得到三个贴画奖励。这种奖励与展示的效果关联不是很大, 主要是鼓励学生挑战自我, 获得更多的展示体验, 并在准备和展示的过程中付出努力, 获得更好的发展。
专家点评
张洲 (北京教育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
本节课以《英语》 (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Unit 3 Lesson 10 When were you born?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层次性设计, 并对对话信息进行交互式处理, 使整个课堂知识的教授循序渐进, 真正贯穿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提问设计层次清晰, 强调整体理解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节课教师采取了问题导读式引领学生理解对话, 并通过问题的层次性设计, 完成了对话信息的交互式处理。例如:在整体感知对话环节, 教师播放了两遍对话动画, 每遍播放之前都提出了问题, 问题内容采用了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视听、回答问题, 学生理解了对话的主要信息。有效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改变了他们学习的方式,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通过问题的引导,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本节课中, 教师通过图片预测内容、观看动画检验预测、听录音提取主要功能句型三个步骤进行故事教学, 逐层递进,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小梯度、细致、深入的进行练习;并通过跟录音读、跟教师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达到能够理解、朗读、表演本课故事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师始终关注学生, 例如:学生听录音没有听清楚, 教师就再播放一遍;出现了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与引导, 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摘要:以《英语》 (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Unit 3 Lesson 10 When were you born?为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采取问题导读式引领学生理解对话, 并通过问题的层次性设计, 完成了对话信息的交互式处理。整个课堂活动逐层递进, 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小梯度、细致、深入地进行练习, 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1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在新时期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四个面向为宗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全册共分11个单元
第一单元:要求学生熟练地口算商是整
十、整百数的除法,会笔算一位数除二位数的除法。并且学会用乘法来验算除法,能够运有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二单元:认数内容包括多位数的读写法,大小比较,能用千或万作单位的数,及数的产生,求近似数等。第三单元: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理解加和减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单元:认识24时记时法。
第六单元: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第七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竖式方法等。第八单元:观察物体,主要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能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主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十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______名学生,_____名女生,_____名男生。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基础有好坏,因此还要因材施教。注意辅导差生,提拔优生,平时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全面提高全班数学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竖式加法连续进位。
2、竖式减法连续退位。
3、建立“倍“的概念。
4、“比多”“比少”的应用题。
六、具体措施及方法
要求学生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七、具体每周教学进度安排
内 容课 时周 次
一、除法9课时2__3
二、认数5课时4__5
三、千克和克4课时6
四、加和减7课时7__8
五、24时记时法3课时9_10
中考复习11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5课时12__13
七、乘法11课时15__17
八、观察物体2课时17
九、统计与概率4课时18
十、认识分数3课时19
14.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十四
霍山县新城小学
花春祥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积极研究学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本,结合学生的生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本册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升华,让我本学期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现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首先吃透教材,在再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预设好教学程序。把握好整体素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可能考虑学生吃透吃饱。不分灶,不歧视。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尤为重视学生的 自己发现和自我能力的发挥。在教学时,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的反思问题。从不简单地敷衍了事,让学生既敢问,又觉得从问中感受自己在教师心里的分量。当得到老师认可,得到满足后自然觉得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一般到特殊,坚持循序渐进
教学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花全小绣腿,点到即止是不行的。同时“一口吃个胖子”更是教学所不可能的。因此,我着重循循善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他们身边的、知道的、简单的到抽象,自然形
成。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27÷6,我让学生用小棒去分一分,不一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还剩一个怎么办?我有引导道: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处理呀。沉默片刻,有学生说:干脆把多余的一根小棒存放在这儿,等以后有了再分„„。我接着问你们为什么把剩下的不分?这时学生一致回答:剩下的不够六分„„这样一来,关于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学生很快解决了。这时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加以总结出:在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在教学前,只有不断反思,认真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即刻反思,启发引导,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搞好一视同仁,促进均衡发展
常言道:一花开放不为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意义十分久远的工程。由于现代家教方式的不均衡,因而给教师教学工作同时带来许多困惑。为真正让自己的学生学得好、学得扎实,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个性,促进均衡发展。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那些学生学习缺乏激情,我首先了解其现有状况,必要的进行家访。通过调查,再进行反思预设:特别是对那些“差”生多鼓励,教学时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让他们的自信心在哪学习中不的增强。这样,我的数学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全班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学期的教学的成功是我重视教学反思的结果,是我重视学生个
15.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十五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思维差异很大,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选用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沏茶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操作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1、
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1、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2.2、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协作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4、教学重点
认识到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5、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教学策略
6.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2、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3、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协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习情境设计
7.1、
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展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再围绕“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主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7.2、
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纠正自己原来的错误,展现自我。
8、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六张图片一个大圆、10个小圆一面涂颜色表格
9、教学目标
9.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沏茶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9.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9.3、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1 0、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问题和“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展开教学。数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摘要:《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6.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十六
当学生认识了千以内数,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他们需要认识更大的数。这时,教材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认识整千数(包括整千数加、减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包括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学会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实现认数知识的逐步积累,也为本册教材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千米和米、千克和克时,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都将会涉及万以内的数。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慢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抽象的过程中,他们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这是进一步认识更大数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应注意把握这样的原则:以形象感受为主,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进行抽象。
二、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重点:
1.数的含义。认识万以内的数;感受大数的意义。
2.计数技能。万以内数的读写;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数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识别不同数位上数的含义。
3.数的大小关系。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计算技能。能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
5.数学交流。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和他人交流;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数学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一万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般四位数的读法、写法。
第三课时: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简要分析]
本课时教学分为3层:
1.感受“一万”的大小:通过创设万人体育馆的情境,让学生获得对“一万”的感性认识。
2.感知一万的含义:通过直观的小立方体个数的感受,体验几千和一万的实际含义。
3.几千和一万的读写,这个层次的教学又包含4个内容:①拓展数位顺序表;②在计数器上表示整千数和一万;③写整千数和一万;④读整千数和一万。
学生对于一万的含义理解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1.感受一万的含义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一万”这个大数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常用也不常见的。对于一万的实际大小学生比较陌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体验到一万的大小,又能理解一万的含义?
(1)利用不同经验,体验一万的大小,为理解其含义做好铺垫。
通过不同的经验,是指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让学生体验大数的多少。每个学生的经验都不相同,可能你的直接经验是我的间接经验,而你的间接经验可能是我的直接经验。教材中设计了一个体育馆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但现实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去过体育馆的经验,去过的学生获得的经验也不尽相同。基于这点因素,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描述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其他学生则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寻找和自己的直接经验相吻合之处,同时又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信息;丰富情境,除了创设体育馆这一个感受的情境,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足球场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选择,让更多的学生从中产生直接经验。
(2)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理解一万的实际含义。
学生最初对数学的体验就是从数1,2,3……开始的,数数是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他们会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00,很自然就会想到1000后面怎么数,而这时候渗透“万”这个计数单位也会很自然。
教学时,我们不妨就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1万。可能有的老师会问:教学中数什么比较好?数数占用教学时间值得吗?怎样数呢?……
关于数什么,教材提供的学具是10×10×10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方体,表示1000。如果没有这样的学具,残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体积较小的日常生活物品,如:大米,黄豆,瓜子,牙签,火柴棒等,用这些物品数数,既切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数数所占用的教学时间,我们应该这样考虑,数数是一个体验过程,是培养数感的基本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由形向数逐步抽象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数100粒大米,把百以内数数的过程作为课外实践活动,这样课堂上主要集中精力解决从1千数到1万的问题。
关于怎样数,可以将学生课余时间数的大米按每百粒装袋,100袋大米,合计就是1万粒。教学时让学生先复习从100数到1000,再集体完成从1000到10000的数数过程。
其实,数数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1000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数的认识,需要了解更大的数。
(3)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对1万的感受,体验大数的用途。
对大数的感受不能停留在以上两个层面,还应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比如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所生活的小区或社区里大约有多少户人家,大约有多少人。让学生从中体会千、万这样的大数在表达生活现象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几千和一万的读写的教学策略。
整千数和1万的读写教学,已经从原来认数教学中的实物、计数器和数相对应的教学过渡到只借助计数器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从具体开始转向半抽象,但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仍需借助物化过程来帮助学生学习。
(1)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数位顺序表”,但这个知识点的原型就是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所以这里的教学应结合对计数器的认识来进行。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结合计数器,明确这样几个问题:①什么是数位(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②数位顺序表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③数位顺序表的可拓展功能。
(2)拨数、写数和读数要一一进行对应教学。对于“一万”的写法可以这样处理:把10000和1000进行对比,说说有什么不同?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多了一个0?通过讨论完成“一万”写法的教学,加深对1万的理解,同时渗透位值思想(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
[拓展建议]
1.通过大数的估计,培养数感。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直觉。《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学会估计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这里的估计指的是数量估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估计一个操场能站多少人,一个电影院能容纳多少人?如果一个班50人,全校20个班一起做早操要多大的操场?1万人大约是多少个班级?多少所这么大的学
校?这样一些具体的、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的解决问题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数,特别是大数形成鲜明的表象,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他们就会回忆起这些参照物。这个估计过程并不是随意猜测的过程,而应该是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
2.在数数的过程中渗透十进制的思想。
整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的方法,学生了解这个方法对于数的意义的理解十分有益。这里主要渗透的思想是每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是10。学生一个一个单位的进行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就是一万,在数的过程中就容易体会10个单位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感受十进制的思想。
万以内数的读写
[简要分析]
教材中对于几千几百几十几的组成是和读、写法教学同步进行的。掌握数的组成是认、读、写数的基础。
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第二层,中间有0的,包括中间有一个0和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第三层,末尾有0的,包括中间、末尾各一个0的和末尾有两个0的两种情况。虽然知识点较多,但始终遵循着先说组成,再写数,然后读一读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逐步脱离直观的计数器辅助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从想想做做第2、3题的半脱离到第4题的全脱离,通过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写数技能。其中数中间有两个0的和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非整千数的读写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中没有对每种情况都给出明确的写法和读法,并不意味着对这个内容不重要,而是通过预留给学生交流空间、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互动中体会,在思索中感受读、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1.突破读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读数教学包括4种情况:没有0的;只有中间有0的: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只是末尾有0的。其中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是教学难点。
(1)对比讨论。在对比中寻找读数的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见解,筛选出其中合理的、优化的、科学的读法。
教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可分两层突破难点:第一层是让学生知道,数中间不管有一个0还是两个O都只读出一个零;第二层是让学生理解中间有两个0的数只需读一个零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两种情况同时出示,直接让学生讨论究竟应该怎样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讨论中会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见0读零,另一种是出现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零,这里可以让学生质疑和争论,在讨论交流中让他们感受有两个0时只读一个零的合理、优化与科学。
(2)旧知引入。将新知纳入到旧知的结构中是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千以内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是旧知,在教学时可以以此为起点,设计一组数:465、5674、302、1008、400、3000。让学生们交流这些数的读法,再按特点进行分类:465、5674;302、1008;400、3000。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千以内数的读法来读这些数,并总结读法:从高位读起;按照几千、几百、几十几的顺序读;如果数中间有0,不管有几个,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突破写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万以内数的写法,难点在于把“读作”改成“写作”的过程,特别是中间有两个0和中间、末尾各有一个0的数的写法。
(1)写法教学要与读法教学紧密联系。
教材中数的读写教学每一次都是同步出现的,只是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写数,要求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看计数器写数,例题教学都是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完成写数的过程;第二层是看数位顺序表,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1至3题是结合数位顺序,巩固几千几百几十的数的写法;第三层是直接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4、5两题则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写数的练习。
(2)有效掌握数位顺序表。
对数位顺序表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写数的熟练程度。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顺序的表象,还可以编写一些口诀帮助学生正确写数。如:写数应从高位起,确定数位才动笔,哪位是几就写几,空位补0要牢记。
3.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教材并没有单列成一个课时,而是渗透在练习中,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计算,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教材中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练习,如想想做做8的找规律,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变化,发现规律,强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想想做做11通过连线,让学生体会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如:用5、6、4、9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四位数?又如:用3颗算珠,你能读写出不同的四位数吗?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提高读写技能,还能渗透了枚举、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拓展建议]
1.重视数学史的介绍。
在本课时教学后还附有一篇关于数的起源与发展的小文章,应该及时地进行介绍,让学生通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计数方法,丰富和强化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创新使用教(学)具。
在本课时教学中,计数器是常采用的学具和教具,但每个学生都要拥有一个计数器,有时难以满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在纸张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围棋子、小圆片等物品当珠子在画出的计数器上操作,帮助读数、写数。其实,还可以借助小棒、圆片、牙签、铅笔等等物品进行操作。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了比较商品价格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比较方法,分3层展开:第一层,比较千位上数的大小;第二层,千位相同比百位;第三层,百位相同依次往下比较,以及四位数都小于1万。本课教学的起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有一定的比较经验,因此要充分依靠学生已有的经验,拓展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策略]
1.利用知识迁移,学习大小比较。
有效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利用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对本课时教学难点的突破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可以对情境中的数据适当调整,增加一个10000元的商品和一个几百元的商品,这样在比较两数的大小时就可以涵盖所有情况。第一步让学生任选两种商品,列举出所有比较的可能。第二步把列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寻找哪些是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这样会发现两组:一组是两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另一组是一个三位数和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借此来回忆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第三步是探讨剩下的几组用什么方法比较,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总结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利用估计比较,感受方法多样。
除了采用从高位往低位依次比较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求近似值的方法进行比较。这里的教学应分两层:首先是教会学生求近似值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其次是要让学生体验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自主选择合适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设计游戏活动,渗透“位值原则”。
比较两数大小的核心思想就是位值原则。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会利用位值原则设计一个所需要的数。若能做到这样,则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又深入了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转盘填数”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此项能力。活动可以全班共同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完成。活动之前准备一个有数字0~9的转盘,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一张数位顺序表。转动转盘,将指针指到的数填进表中的任何一个数位,填入后不能移动。写完数后可以同桌或在活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变式,例如比比谁写的数更小等,活动目的可以不断改变。
[拓展建议]
1.弄清数位与位数。
数位。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称为数位。与十进制的计数单位相对应的数位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位数。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称为位数。例如,3是一位数,50是两位数,4305是四位数等。
2.理解位值原则。
同一个数字,由于它在所写的数里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除了本身的值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值”。例如“5”,写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写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5个百。这种把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的原则,称为位值原则。
17.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 篇十七
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教案和课堂实施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通过旧知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过渡,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 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先通过“拍手欢迎小动物进入课堂”的情景, 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 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2只小猫(标准量),6只小狗,10只大雁具体情景,让学生思考:小狗的只数是小猫的3倍是什么意思,就是以小猫为标准量,看小狗里包几份小猫,包含了3份即3个2,所以小狗的只数是小猫的3倍。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 教学时我虽然注意在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但是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还是不能规范的用语言来是什么数量是另一重数量的几倍。 2.建构倍的直观模型,理解倍的本质。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比较大雁、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在倍的概念 的建立过程中,我注重将所比较的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让学生体会“几个几”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例如,大胆的引导学生想像推理:如果大雁有6个2只呢?8个两只呢?10个两只呢?你有什么发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 3. 在变化、比较、抽象中把握理解“倍”的概念。 我主要设计以下两种变化: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倍数变化(“比较量”与“倍数”成正比例关系);二是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化,倍 数也变化(“标准量”与“倍数”成反比例关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
18.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八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专心听讲,踊跃发言;课后知道按要求完成作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但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教学的经验: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①本人认为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不能随便,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喜欢上数学了。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小学生的思想容易受环境影响,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做班主任的有义务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发现了问题我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知识的形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4.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06-29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8-18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06-17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06-21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析07-14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上册08-18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08-21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0-07
沪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11-0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