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共11篇)
1.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 篇一
互联网金融网上银行论文
自互联网技术出现以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日渐成熟,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我国,都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
[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发展影响研究
1.1 研究背景
根据央行的金融统计数据,在一月份,全国存款额下降9402亿元,虽然存款额的减少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所致,但不可否认余额宝和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重要影响。
从20开始,余额宝的增长势头非常猛烈,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现状
2.1 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新生热点事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不少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相比前往银行或通过电脑购买传统理财产品,这些创新的渠道只需打开手机动动手指,显然要便利许多。
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体现更快、更直接。
截至 年1月15日,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15天规模增长35%。
如果按1:6.10的汇率计算,2500亿元相当于409.84亿美元。
根据彭博资讯统计的截至1月14日最新的全球基金规模数据,天弘增利宝基金的规模在全球货币基金中可排名第14位。
从0到2500亿元的基金规模,余额宝仅仅用了200多天时间。
而从2500億元到4000亿元,余额宝只用了大约30天。
截至2014 年2月14日,余额宝站上了4000亿元的规模。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机构的影响
3.1.1 中介作用遭到削弱
自余额宝的正式推出至今,虽然互联网金融才刚刚开始蔓延至社会生产、投融资、生活等领域,但已经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次,P2P网贷、众筹等模式威胁了传统的小贷公司以及银行的信用媒介地位。
以往的`实践经验表明,传统银行存在的原因在于银行机构具有非常高的信誉,它能够利用规模经济的作用,通过专门的信息技术降低社会的资本融通成本。
3.1.2 经营模式受到挑战。
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降低了信息获取和交易的成本,削弱了传统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的需求。
在融资过程中,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不能高效地达成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双方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对方的信息。
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影响
3.2.1 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收入来源。
传统的商业银行,通过其在金融领域的知识、技术以及复杂的操作流程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利差。
4.互联网金融对A银行个人业务影响分析4.1 直接影响分析
(1)储蓄存款数据比对
余额宝上线时间为6月,现选取206月至年12月期间A商业银行个人储蓄存款的增长情况。
在这段期间内,该行个人储蓄存款总余额从118.73亿元增长至125.74亿元,增量为7.01亿元。
虽然增长速度不能算很快,但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水平。
由此可知,在余额宝等产品快速发展的这段时间内,A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增长速度并未出现较大幅放缓或者倒退的现象。
因此,在总量上看,余额宝们并未对其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从余额宝客户的地域分布中可知,虽然其用户遍布全国,但无论是从人数、金额等方面统计,江浙一带作为阿里巴巴的大本营,对余额宝的贡献是最大的。
而其他省市则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火热,因此其他省市的银行受此影响也相对较小。
4.2 间接影响分析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们对银行业将造成深远的影响,作为众多银行中的一员,A商业银行也概莫能外。
在分析余额宝们对A商业银行的间接影响时,首先要先对余额宝们对整个银行业产生的影响着手,从整个银行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影响情况,然后再针对A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再进一步分析针对其单个机构的影响情况。
(1)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关于余额宝们对银行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有不少讨论,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下面对余额宝们将对银行业产生的具体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从长期来说,余额宝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压缩了银行的利润。
2013 年末,存款类金融机构体系内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67031.12亿元。
A商业银行专业的金融人才较为匮乏,缺乏市场经验,其金融产品的研发能力很薄弱。
一方面,有相对高息的定期存款用于吸引客户,另一方面,确实缺乏金融方面的高级人才,导致了该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落后。
在余额宝等产品的冲击下,其理财产品落后的情况将有可能导致存款外流。
现行的利率水平为,整存整取一年期为3%, 二年期为3.75%,三年期为6.25%,五年期为4.75%,即使按上浮20%的比率进行计算,上浮后的利率分别为3.6%、3.9%、5.1%、5.7%。
除了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外,其他定期品种都远低于余额宝们的收益率。
5.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知道,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在银行机构方面,其中介作用被弱化,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都受到挑战,竞争模式也从此而改变;而在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来源受到了影响,客户基础、金融战略、业务竞争力和资金中介功能都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2]网上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探讨
1 互联网金融特点
1.1 交易成本低、效率高
在互联网金融中,资金交易各方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自行完成筛选、匹配和交易,运营成本较低,消费者通过对比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提高了业务透明度和用户满意度。
由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交易信息,业务操作完全标准化,消费者不需排队,业务办理速度快、客户体验好。
1.2 覆盖广、发展快
消费者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服务更直接,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
1.3 机制灵活
互联网企业运作机制灵活,决策依据更贴近实际,受管理制度、传统理念影响较小,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采取集体决策,使决策过程更为理性。
1.4 延迟支付
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在消费者交易过程中代为保管货款,充当中间人角色,通过系统实现买家在收到并查验货物后再将货款支付给卖家,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潜在欺诈风险。
2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2.1 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监管部门无法跟上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步伐,对互联网金融新业务的合法性无法准确定义,由于没有明确的信息安全监管条例,无法将用户信息安全监管落到实处,互联网金融交易方式的虚拟化、边界模糊化,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监管机构间配合不力,不能共享信息,范围不清,极易造成监管漏洞和重复监管,不利于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2.2 系统风险
互联网金融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缺陷、开放式系统、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的不完善、TCP/IP协议的安全性问题、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都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风险,软硬件系统受制于国外企业,极易造成金融系统紊乱,影响国家金融系统稳定。
2.3 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只通过网络发生关系,这使得对交易者的身份、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身份确认、信用评价的信息不对称增大了信用风险。
当互联网金融支付系统发生问题时,社会公众对是否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产生疑虑。
2.4 法律风险
目前金融法制体系已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交易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应尽快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明确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保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
3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3.1 健全法律法规
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相比,我国法律法规建设步伐明显较慢,因此为了更好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必须要制定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
一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必须要全面、详细,明确指出不同互联网金融组织形式,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规范,同时明确进退机制。
2.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 篇二
互联网金融 (ITFIN) 也就是将互联网应用技术和金融业务结合, 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功能化金融业务, 创建服务体系。我国互联网金融格局主要是由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两部分构成, 前者主要指在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上的互联网创新及电商化经营, APP软件等, 后者主要指使用网络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P2P、手机理财APP, 及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
首先, 在用户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使用者规模不断增加, 尤其是小型或者微型的企业和零售业务, 充分运用互联网金融谋求发展, 据统计, 2011你那网上银行交易金额达到781万亿元, 用户注册有4.34亿, 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其次, 运作成本低,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资金供求双方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中介, 省去了交易的成本, 在垄断方面没有利润可寻, 他们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自行交易, 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营成本又可以让使用者在透明的状态下交易, 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第三, 互联网金融业务有一定的风险, 中国相应的信用体系及法律不完善, 较低的借贷门槛准入, 为不法分子的入侵提供了便利, 此外, 网络本身就存在风险, 网络金融犯罪也是层出不穷, 使用者的财产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对银行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 对央行的影响
央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 是国家等级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 特别是在货币体系角度来看, 央行有着独一无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权利, 且对其它金融机构有着监管的权利。首先, 央行受到互联网金融业务影响的主要方面也是在货币体系上, 互联网金融业务推动了电子货币的使用, 这样会限制一定的交易和投机行为, 进而冲击到整个货币体系, 尤其在货币乘数方面更明显。其次, 在社会融资数据方面。央行把融资数据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指标, 这样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然而, 传统的数据统计不没有计算互联网业务的融资规模, 这样就导致数据指标不准确。再次, 金融产品或者是收益的利率, 一般比银行的利率高, 然而,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使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势在必行。除此之外,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很多高收益项目出现, 对一些资金的流向和规模很难进行监测, 势必会影响到央行的宏观调控效果。
(二) 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传统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主要的业务是存贷款, 低利率吸收公众、企业等的存款, 再以较高的利率贷出是主要的运作方式, 中间的差价就是所得利润, 起着调节经济、创造信用的功能, 是整个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 特别是在存贷款的金额方面。例如, 现在很多的存贷款业务都运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P2P模式, 取代了商业银行在存贷款方面的地位, 弱化了商业银行的价值, 这种虚拟的互联网运作模式缩小了商业银行存在空间, 势必造成冲击。
(三) 对金融监管方面的影响
金融监管主要是指国家政府通过指定的机构, 例如, 央行, 规范或者限定金融交易的行为, 属于政府规制的行为。定期对金融机构监督和检查, 确保其健康稳健的运行,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业的风险, 规范存借贷行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而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更新, 这样必然限制金融监管作用的发挥, 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监管难度增加。主要表现在, 相关的金融监管的法律的滞后性, 不能很好的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监管不当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技术层面上, 对传统银行金融体系的监管方式不适用与互联网金融业务, 这种不匹配性导致乱象出现;金融监管界限模糊, 没有明确的监管界限划分, 很难对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有效监管。
三、银行金融体系的应对策略
(一) 提高央行的宏观调控水平
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央行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积极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不断深化金融改革, 运用货币政策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提高央行的业务操作水平, 相应的财政部门的财政政策也要跟上, 在面临胡亮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形势时, 央行应该确保自身的可靠性, 把握好经济发展命脉, 加强宏观调控。
(二) 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
首先, 面临业务冲击, 商业银行应该站在经济形势的前沿, 加强自身银行业务的创新优化, 增强竞争方式的灵活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群开发不同的业务, 改革和推出金融新产品, 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其次, 商业银行还可以改变业务经营模式, 调整战略规划, 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新的服务内容, 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密切合作, 实现网上的投资理财, 还可以进行企业重组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第三, 商业银行也可以开发支付平台, 借助互联网, 开发交易平台, 在进驻电子商务市场时, 商业银行可以开发手机网上银行业务, 抢占移动支付的空间, 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此外, 商业银行加强和电子商务的结合, 能够有效拓宽金融服务范围, 运用各种服务手段, 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 维护好基础数据, 立足专业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
第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客户群体和交易信息逐渐庞大, 然而这些信息和客户的挖掘仍然是以清晰、完备的基础信息为依靠, 因此, 银行金融体系仍然要以基础数据开发为重, 确保信息的增值, 这样也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优势在于交易不受人群和数额规模的限制, 人人都能互联, 而且网上交易具有实时性和公开性, 获得客户信任, 银行金童体系也可以根据这一优势, 提高服务质量和透明度, 降低银行交易的成本, 对于数额规模不大的散户也要认真对待, 获得信任, 增强客户黏性, 再次基础上还可以深度开发客户资源, 宣传理财知识。
第三, 现在很多的银行也开始利用互联网, 加强投资, 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 但是如果每个银行都开发出一项像淘宝那样的电商业务, 必然会带来资源浪费, 不利于提高管理, 因此, 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立足专业的领域, 发展特色业务, 创新开发更多精专的业务, 避免广撒网, 乱投资, 提高在同行的竞争力。
(四)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也存在金融风险, 为了净化其运行环境, 需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监督和控制。第一, 建立以监管当局、内控制度和行业自律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加强金融监管法律的完善程度, 根据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特点, 完善监管机制, 确保金融业务的合法性。第二, 在监管的技术手段上加强创新, 运用网络技术, 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全面监管, 避免这一领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第三, 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合作,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弱化了国界的限制, 在互联网上, 金融体系的开放性特征明显, 很多国际业务也如火如荼的开展, 所以, 我国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 加强协调和合作, 一方面这是我国大国形象树立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 国际上的金融监管也在起步阶段, 我国及早参与, 可以争取主动权, 维护自身的利益。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冲击着银行金融体系的经营模式, 服务内容及宏观调控的思维方式, 同时, 也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活力, 这就需要银行金融体系正确对待, 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给央行、商业银行及金融监管体系等方面带来的问题, 提高央行的宏观调控力度, 加大商业银行创新力度,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立足专业领域, 发展特色业务, 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增强经济活力。
3.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 篇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冲击
近些年,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驱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并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对金融生态体系产生全面的影响,传统的金融生态体系正在发生着演变和重构。本文从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调节机制等方面探讨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生态体系的影响机制。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ITFIN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互联网金融不会对银行造成颠覆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监管套利造成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这是本质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是要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风控)的问题。从政府不断出台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惠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占中国企业总数98%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从互联网金融这种轻应用、碎片化、及时性理财的属性来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
当前,在POS创富理财领域,以往不被重视的大量中小微企业的需求,正被拥有大量数据信息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度聚焦着。随着移动支付产品推出,这种更便携、更智慧、更具针对性的支付体验必将广泛惠及中小微商户。业内专家认为,支付创新企业将金融支付彻底带入“基层”,也预示着中小微企业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最大的赢家,这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也将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生态主体的影响机制
首先,突破了金融行业进入壁垒,丰富了金融供给主体。传统的金融生态下,金融供给的主体要具备一定的法定资格条件,需要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核批准才能开展相应的金融业务,即金融机构的进入具有法定的行业壁垒。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市场自发的金融业态,其产生和发展规避了法律法规设定的资格条件,突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进入壁垒。互联网金融从两种路径突破了传统金融生态下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其次,更新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理念,优化了服务模式和质量。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设计推广模式是先根据机构内部既定资源设计产品,然后针对潜在目标客户进行市场推广,其客户开发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互联网金融是针对既定客户的需求进行金融资源整合,进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客户需求、更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来开发金融业务,让客户的金融需求随时随处能够得到满足,其能够提供的便捷的客户体验是目前传统金融机构所不能匹敌的。
再次,分流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互联网金融在提供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理财服务等功能上与传统金融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能够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与传统金融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性。加之互联网金融具有灵活便捷、低门槛、高收益等特点,互联网金融出现替代了部分传统金融业务,对传统金融机构的部分业务造成了分流。
最后,深化了金融机构跨界合作,形成了金融主体合作共生的新业态。传统金融生态中,金融机构主要与金融行业内其他机构合作开展业务创新。而与非金融机构之间比较多见的合作形式是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非金融机构,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外包机构对发包的金融机构存在一种单向的依附关系。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两者之间并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依附,而是两者之间的紧密融合、合作共生的关系。以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为例,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要依附银行账户开展业务,另一方面银行也离不开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以留住客户和拓展业务。当前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客户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支付模式,多数银行已选择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免费开通清算的端口。如果银行还不顺势而为,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的话,则会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流失大量客户。
作者简介:
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篇四
汤瑞欣
发布时间:2014-07-2
3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银行传统的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改革。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改革创新,缓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已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浅略分析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供大家探讨。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征
随着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词汇之一,在2013年发展尤其突出。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是数据处理技术与金融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信息时代大数据平台而构建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除了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支付、交易中介等多种功能外,互联网金融服务还包括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网络搜索五种形式。与传统的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信用数据更丰富、信息更透明、交易更便捷、用户参与更深入、资源配置效率更高。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是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和P2P平台,冲击了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和中间业务。一方面,仅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交易笔数在2013年“双十一”就为1.7亿笔,总金额超过350亿元,大大分流了银行支付结算客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可提供增值金融服务、信用支付等综合金融服务,由于具有门槛低、赎回快、风险收益稳定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客户和资金的投入。从余额宝的相关数据来看,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其累计的用户数达到251.56万,上线仅18天就已经转入了66.01亿元的资金,并产生了12.04亿元的消费量。另一方面,根据相关统计,国内目前有300多家以P2P为平台的网络借贷公司,一是以有利网为代表的有担保的网络金融交易平台,二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纯信用无担保网络借贷平台;此外,还有以点名时间为代表的众筹模式,不到两年的时间上线项目
就达到了近700个,项目成功率接近50%。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应用,拓宽了客户贷款途径,对银行冲击甚大。
二是削弱商业银行的服务角色。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相比,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客户的需求和体验更受到尊重,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追求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要求和快捷、方便、互动的体验诉求得到显现;互联网金融强调服务产品的灵活性,主张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对称,对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互联网金融中发生的交易一般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客户没有跟银行发生接触,从而疏离了客户跟银行的关系,使得客户的忠诚度下降。在金融业务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没有针对客户多样化需求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体现方式被彻底颠覆。
三是减少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发展最直接的结果是减少银行的营业收入来源。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具有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银行具有的业务功能。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非银行机构凭借其掌握的大规模客户入口、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使得商业银行在结算业务收入上分少一杯羹。随着互联网贷款平台的逐步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可在互联网上实现融资需求,因此银行流失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贷款客户,利息收入进一步收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更多的公司会依赖互联网金融,这都将严重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收入来源。如今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渠道正在一步步被互联网金融所挤占。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推动大数据应用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功,归功于他们在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方面。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将现有数据体系进行整合,通过对信息系统数据架构的改造和数据资产的规范治理,加快手机银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业务环节的应用,提升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应用、增值服务、市场拓展等能力。
(二)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了简便和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避免客户在办理业务时遇到的诸多麻烦。商业银行应要以此为鉴,以立足客户体验提升为根本,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一是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利用数据信息平台的优势,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环节,高效配置资源。二是大力发展移动金融业务,创新移动理财、近场支付、网络贷款等手段,打破业务办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约束。
(三)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
商业银行在新员工招聘时既要引进熟悉金融业务以及新技术运用的复合型人才,也要注重在工作中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培养集金融业务知识、市场营销技能、网络信息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逐步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合作中寻求共赢
商业银行可以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多方面、多渠道寻求合作机会,充分利用商户资源和客户信息。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联合小额贷款、担保、租赁等金融服务商,形成金融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交叉销售;另一方面,大力开发第三方支付方式或者与相关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提高自身移动支付渗透率,扩大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
参考文献
5.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篇五
倒逼传统银行业转型2013 年,在我国银行业经历两次“钱荒”的同时,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却呈井喷式增长。2013 年前三季度,我国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是 12.99% ,分别比 2011 年和 2012 年同期下降 16.19 和4.37 个百分点,有关专家预计 2014 年上市银行利润增幅或将低于10% 。尽管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之间并非“零和博弈”,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替代性正不断增强,倒逼银行业必须告别“傍大款、垒大户、靠资源、吃利差”的传统经营模式,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二)丰富银行业务
对于传统银行业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其业务的开展所需的必备条件是客户,因而丰富银行业务实际上是扩展客户,而互联网金融模式无疑是扩展银行客户的不错选择。而对于客户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节约时间、支付安全性高、物美价廉和较为周到的服务受到客户的青睐。
(三)促进发展利率市场
互联网金融模式较传统银行业模式相比,其交易程序是遵循交易双方或多方的自由意志,更符合市场化规则,潜意识降低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涉途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完善数据库的方式,同时也为推进市场进程创造了条件,也通过对
价格的控制为利率市场化贡献了力量。
(四)改变金融行业局面
传统银行业中需要较为复杂的交易流程,实际上传统银行业基本上垄断了贷款等业务,却因其复杂的手续和与现实脱节的利率成为金融领域前进的障碍。正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产生,以简易可行的交易流程,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很大程度地改善了传统银行业一枝独秀的局面。
五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银行业服务的网络化发展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成功源自于其模式的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为用户提供了更科学更具人性化的服务,因此传统银行业应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将银行自身的优势与互联网优势相结合,打造出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尽管我国传统银行业目前受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但实际上在近些年来电子银行的发展等说明传统银行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电子银行的计算机技术过于单一,且技术平台等推广受众面积过于狭窄,使得传统银行业受到限制。因此需要进行技术和体制的双向创新,从而使传统银行业能够满足用户的现有要求、潜在要求以及未来要求,开创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金融体制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控制
传统银行业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应该学习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点,剔除不足。互联网金融模式并不是全美的,它也存在缺点,主要表现为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发展模式,健全互联网金融模式体系,提升风险控制。
(四)自我发展与对外合作
互联网金融模式实质是合作模式。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自我发展应通过做足功课来实现;对外合作需打破原有的竞争关系,开创与通讯行业、电商行业、搜索网站等各种行业建立合作的关系的新局面。
六 总结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于传统银行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机遇。互联网金融模式因其信息丰富、高效便捷,节约时间、成本低廉和周到服务的优势,使得交易信息安全化、金融排斥缩小化。互联网金融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银行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丰富了银行业务和各种服务,发展了利率市场,改变了金融行业局面,使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当今的金融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传统业务也是一种补充,它也覆盖了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些盲区,因此还是有很积极的作用。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应将自身特点与互联网模式融合,创造出更新的金融品质技术、金融服务体系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其未来发展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王永利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带来的挑战[J].新华网 ,2013(9).
[3]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4]李建超.互联网金融浅析[J].时代金融 ,2014(11).
[5]吴秀伦.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研究―以余额宝为例[J].时代金
融 ,2014(12).
6.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 篇六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国-知识-写作网,包过]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刮起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暴,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尤其突出发展的是网络支付和网络借贷两大业务。
1、网络支付。网上的购物便捷性深受大众的欢迎,但是它的安全性问题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最现实的两大问题是:作为买家,如何保证支付货款之后一定能收到购买的商品?作为卖家,如何保证发货之后一定能收到货物款项?网上购物曾经一度因为这两大现实问题而停滞不前,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两大难题。第三只支付平台的工作原理,以支付宝为例,我们来进行简要的介绍:首先买家在选定想要购买的商品之后,支付货款到支付宝这一中间账户,收到货物后确认收货,这时支付宝这一中间账户才将货款打入卖家账户。经过这样的过程,买卖双方原先的顾虑都可以消除,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网络借贷。贷款难是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面临的一大难题,而网络借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网络借贷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将民间有放贷意愿的贷款人和有借款意愿的借款人联系起来,达到小额资金融通的目的。现存的网络借贷模式很多,主要有P2P(个人对个人)模式、债权转让模式、网络小贷模式以及第三方担保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其特点
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这里,我们将总结前人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做简要分析。互联网金融从字面看来就是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目前在我国具体来讲,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融资。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一种中介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从买家到买家的货币支付过程以及提供信息查询的服务。
在网上购物中,主要的支付方式有:一是钱包模式。买家提前将资金充值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直接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支付。二是网关模式。买家提前在银行柜台开通网上银行服务,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选择网上银行支付来完成支付过程。三是快捷支付模式。这是三种方式中最为方便的模式,买家将支付宝账户与自己的银行卡绑定,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资金的支付过程。
(二)互联网融资
互联网融资是指互联网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为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需求者牵线搭桥,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P2P(Peer to Peer)模式,又名“人人贷”,即个人向个人借款;“小贷公司+平台”模式,即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个人提供贷款。在概括出网络借贷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网络借贷的特点。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相比,互联网融资业务主要有两大特点:
1、信息搜集和处理效率更高。在云计算的保障下,通过社交网络的揭示和传播、搜索引擎的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可形成关于资金供需双方的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特别是一些个人或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在这种信息序列的保证下,资金的供需双方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2、业务流程更简便。通过有效分析互联网数据,互联网金融掌握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可以快速完成对借款人的“贷前调查”(甚至可在借款人申请贷款前完成信息的搜集,并坐等借款人上门)。这将大大简化贷款业务的流程,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分流效应形成机制有两类,一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延迟支付功能而形成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有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平均每天沉淀的资金已经高达100亿元。二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预期收益率远高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各类金融产品而形成的对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分流。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余额宝,其宣传的年收益率最高可达到4%甚至更高。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也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代理收付业务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操作更加便捷,价格也更加优惠,更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代理销售的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手续费更加低廉,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融资之所以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于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威胁。虽然在信用信息未联网公开共享的情况下,互联网融资短期内难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但是长期内可能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信贷模式的转变,最终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市场份额的威胁。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对市场的影响极其深刻,其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加快了金融业务的脱媒进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入侵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从商业银行业务的薄弱环节入手,然后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商业银行的其他领域。这样看来,互联网金融在今后很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其主导地位有可能发生无法预料的变动。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的基础之上,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一)主导地位的巩固与加强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资金实力雄厚、安全性高、客户数量庞大的优势,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及需求研发不同的电子支付方案,将重点放在大客户群,巩固其在大客户群的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其在B2B、B2C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在这些领域,收款单位是信誉较强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商业欺诈等行为几乎不存在,一般不需要支付平台提供延迟支付,支付者和商户更关心的是支付的便捷性、时效性、安全性及现金管理等增值服务。
(二)寻求合作
商业银行应不断追求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完善自身的网上银行系统,加大与客户直接相连的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将自身的服务范围扩展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最终向零售银行转型。
(三)业务的扩展
7.互联网金融:银行变革的驱动者 篇七
自上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的发展, 到如今第三方支付组织的迅速崛起, 甚至在2011年获得从事金融业务的资格证后, 我国金融脱媒的情况越趋明显, 国内商业银行感受到的脱媒压力不断增加。
21世纪初, 比尔·盖茨曾说过“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最后的恐龙”, 无疑是对商业银行的重大警示。
未来互联网插足金融, 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和新市场, 令传统者如银行意识到结构转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亦令一直扎根于网络的电商、第三方支付组织等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未来潜能无限的必然性。
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 一方面电商和第三方支付组织等互联网公司策略频出, 另一方面银行虽后知后觉却不甘落后, 立马直追。在与互联网金融交战中, 双方各有优势。
先觉者已开始行动。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信息数据处理上, 阿里小贷、财付通以及众多第三方支付组织和人人贷公司, 均在互联网数据开发的基础上, 通过数据分析客户业务动向, 加速挖掘金融业务的商业附加值, 并将此介入客户流程, 进而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
在客户的信息数据处理这一方面, 对比于互联网公司的敏锐嗅觉, 银行确实比互联网公司迟钝很多。然而银行再后知后觉也察觉到由互联网金融所催生的“银行变革”的迫切, 传统的商业模式与组织形式将不足以适用于今天的情形。
于是, 为了顺应业务模式创新潮流及适应客户交易习惯变化, 部分银行试水电商, 推出移动支付业务, 极力避免出现金融中介角色边缘化的风险。
与十年前仅将网上银行作为渠道经营不同, 银行从自身的金融业务特长入手, 将新业务与金融业务捆绑在一起, 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产品。
言及电商, 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淘宝或京东商城, 而对银行做电商有种陌生而不愿去尝试的心理。实际上,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 其背后有国家作担保, 能更为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因而在开办电商上比互联网公司更有优势。
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 银行业更要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利用数据挖掘互联网金融的关键业务, 学会运用互联网上的社会资本, 且在运行模式上要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深度整合, 完美完成银行在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上的深层次变革。
数据
35.34亿
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 全国发行银行卡35.34亿张。
30万亿
预计在2020年, 中国的电子商务规模将达到30万亿, 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经济体。
133.6万亿
8.互联网金融切分银行蛋糕 篇八
这是一只典型的互联网货币基金。
11月1日,华夏、国泰、富国等首批17家基金淘宝店正式上线,投资者从此可以在淘宝网购买各类基金。从11月1日至12月15日,国泰淘宝互联网债基通过淘宝店公开发售。
这是国内第一只在募集期就把互联网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基金。
互联网基金,是中国金融证券领域在2013年的重大创新。6月18日,天弘基金与支付宝联手推出余额宝,支付宝客户只要把账户中本来不能生息的沉淀资金转入余额宝,就可以自动购买国内首只互联网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余额宝中的资产不但具有相当于活期存款的灵活与便利,又能享受超过1年定存利息的收益,因此受到热烈追捧。
此后,作为国内金融证券领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子行业,各大基金公司迅速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共推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阿里、腾讯、京东、苏宁、东方财富、百度等则成为基金公司争相洽谈的合作对象。
基金之所以如此心急火燎地开拓电商销售渠道,是因为主要依赖银行渠道的传统销售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目前,国内已有85家基金公司,每年发行的新基金数量多达四五百只,而历年来已成立的老基金已有1400多只。无论新基金的首发,还是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大多依靠屈指可数的四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渠道瓶颈造成供求严重失衡,基金公司只能仰银行渠道的鼻息,矛盾尖锐—
一方面,银行不但向客户收取基金申购费,而且利用在渠道上的强势地位,向基金公司收取高比例的尾随佣金,吞食了基金费用中的大部分蛋糕;与此同时,在银行渠道的强势挤压下,基金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很多中小公司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面对行业发展受制于银行销售渠道拥挤的困境,基金业穷则思变,寻求与电商合作。与此同时,淘宝、京东等电商在成功颠覆了传统零售业之后,对于银行业的高额利润也早已垂涎欲滴。基金与电商一拍即合,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推动力量。
基金不堪重负
2010年以来,证监会逐步放松了对新基金发行的行政管制,这种符合市场化导向和国际潮流的改革,一度受到大多数基金公司的欢迎。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很多基金从业人员不但未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益处,反而发现:基金业的日子颇为艰难。
在2010年之前,每家基金公司每年只能发行2只产品。2010年3月15日起,新基金报批实施分类排队,分类审核,每家基金公司可同时上报5只产品。2011年,新基金審核通道增至6个。2013年,证监会取消新基金审核通道制,常规产品按照简易程序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新基金发行完全放开。
遗憾的是,上述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正面效果,反而加剧了银行销售渠道紧张的状况。面对暴涨的新基金发行需求,几乎与新基金发行实行通道审核同步,银行渠道很快大幅提高向基金公司收取的尾随佣金比例,对中小基金公司所发行新基金的尾随佣金高达管理费的60%以上。
“尾随佣金”又称客户维护费,由基金公司从1.5%的基金管理费中转移支付给银行渠道。根据《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规定》,从2010年3月15日起,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时不得向银行渠道支付一次性激励,改为每年支付以销售基金的保有量为基础的尾随佣金,具体比例由基金公司和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谈判确定。
证监会的上述政策规定,其原本目的是为了扭转银行渠道热衷于销售新基金的不良状况,促进老基金的持续营销。然而,在《规定》执行过程中,因银行渠道没有进行配套改革,加上制度的落实和监管存在漏洞,从而导致一次性激励继续存在,尾随佣金成为新增负担,改革未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不少基金从业人员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近几年来,在银行渠道十分拥挤的背景下,很多已成立的老基金难以进行持续营销,规模日益萎缩,而新基金的大部分管理费要交给银行,不少基金公司的发展遭遇困境。
余额宝引发变革
穷则思变。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基金业,等待一场变革的来临。天弘基金,一家原先在行业中排名靠后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率先打响了头炮。
天弘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8日。在2011年前,虽然该公司通过各大银行渠道发行成立了6只基金,但总资产规模仅约60亿元。公司不仅在行业中无足轻重,而且内部矛盾重重,动荡不安,投研与市场骨干纷纷出走。
2011年上半年,天弘基金启动市场化改革,重组公司经理层。原华夏基金总经理助理郭权强任职总经理,原盛世基金(筹)拟任总经理周晓明担任副总经理。
2013年6月18日,经过约一年半的准备,由周晓明主导的国内首只互联网基金产品余额宝正式上线,很快受到大量支付宝客户的追捧。截至9月30日,天弘增利宝基金的规模已增至556亿元,客户数1367万户,一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凭借天弘增利宝的异军突起,天弘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也增长至668亿元,行业排名升至第16位。
周晓明说,余额宝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这个产品能为大量“小白”客户,即年轻人、月光族等提供了便利的理财服务。“余额宝的功能不仅实现了理财增值,而且帮助客户实现了拿货币基金份额当钱使、直接用于支付这样的功能,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上的功能开发。”
余额宝规模的爆炸性增长震惊市场。多位年轻的支付宝用户说,他们转入余额宝的资金,不仅是支付宝账户中的闲钱,更多是原先的银行活期储蓄。“我们的资金不多,以前觉得理财很麻烦,懒得去做,现在有了余额宝,感到很方便。”一位80后说。
市场远超预期的发展推动阿里金融迈出更大步伐。
10月9日,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的股东达成框架协议,拟以11.8亿元认购天弘基金51%股权。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天弘基金正成为阿里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争夺金融资源的先锋。
“13年以来,阿里金融悄然崛起,得益于第三方电商基金销售的放开。”10月29日,在博时基金“标普500ETF研讨会”上,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
在余额宝的示范效应下,基金与电商的合作如火如荼。除阿里金融外,腾讯、京东、苏宁、百度、东方财富网等都已把互联网金融作为必争之地。
2013年5月,华夏基金率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基金账户查询服务,投资者可用微信随时查询自己的账户信息;8月,华夏“活期通”推出微信交易功能,用户可通过微信进行基金买卖。
银行应对挑战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传统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其中,9月16日,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备受瞩目。根據协议,双方将在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金融终端、资金清算与结算等多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国金证券分析师贺国文点评说,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线上理财产品和直销银行将是双方合作的重点。在打通双方的用户群之后,民生银行会针对阿里巴巴的客户需求以及淘宝用户的特点,设计推出专属的理财等金融产品。民生银行还会在淘宝平台上开立直销银行店铺,来实现金融产品的展示和线上销售;同时,民生银行电子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系统会与支付宝账户互通。
他认为,电子直销银行的成功必须依托完备的客户数据和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做到精细化客户管理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这分别是阿里巴巴和民生银行的擅长。
与民生银行选择与阿里巴巴合作,以直接引入互联网基因不同,建设银行则早在2012年就斥巨资打造“善融商务”电商平台。截至2013年年中,“善融商务”注册会员数突破150万,交易额近百亿元,融资规模达到数十亿元。
建行称,“善融商务”实现了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消费者通过该平台进行的交易行为、物流信息等,都能成为用户信用指数的参考,从而与贷款额度相关联,有助于交易双方在建行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
虽然如此,与大型专业电商相比,建行“善融商务”仍存在很大差距。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进军电商,来应对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的举措能否成功,有待观察。近年来,建行A股的市盈率不到6倍,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出投资者对其遭遇互联网金融等挑战的忧虑。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思想认识还是管理机制,建行等传统大型商业银行都有巨大的改善空间。
例如,有些银行人士认为,在网站上销售金融产品,就是在搞互联网金融,其实这是一种很肤浅的认识。“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一定不是到互联网上卖金融产品这样简单,缺乏互联网基因的金融产品,不会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取得发展,甚至不能立足。”周晓明说。
互联网的精髓在于开放、透明与分享,在于能否与客户合作共赢,而这与近几年来传统商业银行过度追求自身短期利润增长存在尖锐矛盾。
以基金销售为例,如果从客户利益角度出发,那么银行就应为客户精选老基金,多做持续营销,并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然而,在实际业务中,各大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却大多把精力放在向客户推销新基金方面,并经常游说客户进行频繁的申购与赎回操作,为了自己赚取佣金不惜损害客户利益。而电商对传统零售业的颠覆,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已在证明,任何不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或行业,最终将难以避免不断被削弱、甚至最终被淘汰的命运。
9.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 篇九
要勇于突破银行业务的原有操作模式,对原有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做出及时的调整,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根据战略与国际管理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就指出:所谓企业的战略定位,就是企业需全面掌握“Who———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What———我们应该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以及“How———我们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而作为一个服务业,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正好印证了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教授的研究观点。因此,商业银行要清醒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银行的战略定位进行及时调整。互联网金融在现阶段的关键要求就是互联网客户在要求金融服务时,能够保障客户享受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以及随心随性的完美服务。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一方面积极推广商业银行创建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各项网上金融功能,使其具有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实现完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平台实现合作共赢,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展示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平滑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支付结算和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只为能满足客户随时的金融需求。这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完美融合,不仅向客户提供更加优异的服务体验,更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2.2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慧银行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里,商业银行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商业模式,否则只能没落于金融业的大潮中。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度,这就是智慧型银行的服务宗旨。其服务于银行的前中后整个过程,全面掌握客户的需求,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调整业务流程,实现客户的终极完美体验的目的。前台的服务是对获悉的客户需求和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服务。中后台的服务是在前台获取的客户信息基础之上,并以此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化整合和创新整个业务流程,确保向客户提供高效性、舒适体验性的服务。
3结论
10.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 篇十
问题
2015-04-14 10:21:07 作者: 张吉光
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明显加大了科技投入,在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严格的监管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规范审慎乃至于略显保守的经营行为和文化氛围,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时面临诸多制肘。
自2013年以来,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为代表,借助第三方支付或社交平台所积累的客户以及数据资源,从余额理财切入,并拓展消费金融,乃至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也日益显现。在这样的趋势下,商业银行明显加大了科技投入,在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严格的监管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规范审慎乃至于略显保守的经营行为和文化氛围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时面临诸多制肘。
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趋势一:进军直销银行。目前已有北京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包商银行等约20家银行推出在线直销银行,参见表1。商业银行推出在线直销银行的直接推动力来自于以余额理财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因此,已上线运行的在线直销银行无一例外将余额理财作为主打和必备产品。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区域开展业务,则是众多中小银行倍加青睐直销银行的主要原因。从更深层次来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社会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引发金融行为模式进而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改变。在线直销银行正是商业银行的提前布局。
趋势二:搭建电商平台。截至目前,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主要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成都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已开设网上商城,参见表2。如果说商业银行设立在线直销银行的推动力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分流和业务分流,那么开设网上商城的推动力则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改变。阿里巴巴、京东等依靠网上商城所积累的大量商家和用户的交易数据,纷纷创新运作模式,进入金融领域,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依托大数据的创新,日益成为传统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受到诸多制肘,无法获取第一手交易数据的情况下,自身主导搭建网上商城,积累交易数据,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选择。趋势三:网上银行转型。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是国内最早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因其便捷、灵活、高效的特点,深受商业银行和客户推崇,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但由于其设计理念是作为银行柜台的延伸和产品的销售渠道,网上银行更像一个操作平台,只是面向自身客户,资金在银行内部封闭运作,不具有获客和经营功能。这正是其与当前所指的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区别所在。无论是操作的便捷性,还是产品的丰富度,以及所谓的应用场景,网上银行均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动网上银行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一是开发针对网络客户的专属产品,丰富产品线;二是打造应用场景,寻找入口,增加获客功能;三是引入互联网思维,简化流程,提高便捷性;四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形成网上银行优势。
趋势四:开发基于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务。互联网、移动通讯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新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借助社交平台的便捷性及其积累的庞大客户群,推出微信银行、微博银行和宜信银行。一方面,丰富产品宣传和品牌传播渠道,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基于社交平台,融入网点查询、转账支付、交易提醒、理财购买、无卡取款等功能,构建起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此外,通过开发微融资、微理财等专属产品,在营业场所或其他场所引入自动获取微信客户并推送产品信息的技术,实现主动获客,提高经营能力。
趋势五:大力拓展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便捷性和高客户体验度。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移动金融正是对这一点的积极应对。概括起来,有如下做法:一种是传统网上银行移动化,推出手机银行,打造掌上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另一种是与互联网企业等跨界合作,推出专门的移动金融APP,融合金融服务、消费、娱乐等场景,构建移动金融生态,比如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易商,广发银行推出的月光宝盒等;第三种以浦发银行为代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基于NFC-SIM卡模式的手机近场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
趋势六: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关键在于,通过电商平台积聚商品供销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或产业链,进而积累交易信息。这正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所在。受此影响,商业银行纷纷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推进路径上,一种是与第三方合作,如中信银行与海尔日日顺物联网平台合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1号店合作电商供应链金融产品;另一种是自主开发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针对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线上供应链金融更加智能和开放,银行从对资金的管理到对交易对手的管理,不仅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支付等传统资金服务,还融入理财、订单管理,甚至账务处理等功能。
趋势七:实体网点智能化升级。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运用,网点面对面的柜台交易日益被自助交易和网上交易所替代。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适应这一趋势,近年来,商业银行着手开展实体网点的智能升级。一是重新进行功能布局,增加智能化自助交易设备,如VTM、ITM、自助发卡机等,甚至打造无人值守的智能轻网点,打破交易的时间限制;二是在传统业务流程中引入智能元素,如借助移动pad,更高效和便捷地为亲临网点的客户提供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度;三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和服务,打造O2O金融服务新模式。此外,一些商业银行还积极探索与咖啡店、商店等合作,推出新型网点业态。
趋势八:线下业务线上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网上银行产品,实现线下产品同步线上化,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领域;二是开发线上贷款业务,实现线上申请、受理和审批,提高处理效率,如工商银行的逸贷、浦发银行的网贷通,以及建设银行的快贷;三是针对某项业务领域,整合线下所有相关服务,打造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如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金融需求,开发了企业在线信用评级、网贷易、惠结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并实现了与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对接,形成了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商机发掘、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面临六大问题
问题一:不对等监管制约优势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监管的容忍。无论是余额宝,还是京白条,亦或是票据理财,都是事实上的金融产品,但从事这些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仍然被定义为商业企业,未被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同样开展此类业务的商业银行则需要接受严格的资本监管和产品准入审批。这种不对等的监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拓展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并限制了其创新活动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监管制约了商业银行优势的发挥。相比于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尤其是设计理财产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但目前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必须亲见亲签,第一次购买要签署协议。造成的结果是,商业银行无法像余额宝一样借助互联网开展理财业务。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和平台,以此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理财业务则不受监管制约,既发挥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提高了客户体验度,又绕开了监管约束,造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远程开户,给予虚拟电子账户与传统银行账户相同的身份,这一问题将一直存在。
问题二:文化理念影响创新效率。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速度快、效率高,同时,竞争激烈,产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商业银行长期形成的以合规文化(或称为严谨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氛围与这一特点有较大差异,制约了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在合规文化主导下,各项业务首先强调的是规范,因而设计了很多制约环节和监控措施,如业务授权与事后监督,以及系统控制等。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创新时,流程长,制约多,难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互联网企业以创新文化为主导,一旦发现市场商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创新抢占市场,并为此设立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和快速补偿机制,在风险可控情况下,速度放在第一位。因而创新周期短,产品推出速度快。
问题三:传统运作模式制约创新成效。商业银行的业务运作模式是基于资金流而设计的,是在银行体系内的自循环,没有直接介入客户的交易行为,更多是被动满足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跟客户在银行的物理渠道办理业务所依赖的账户、信息、风险控制系统、业务审批和处理系统、核算系统基本相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这导致银行借助互联网创新出的产品往往离市场和客户需求有一定差距。而互联网企业是从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交易行为拓展金融业务,并基于此设计运作模式,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企业可以从交易行为中挖掘客户的潜在消费或投资需求,并据此开发金融产品,创新的成效更高。
问题四:风险控制影响客户体验。高杠杆经营的特性,以及严格的金融监管,使得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通常将风险放在第一位,风险文化在企业文化起着主导作用。加之在国内金融消费权益法律不健全,居民消费权益存在事实上的过度保护的情况下,基于防范声誉风险,以及避免客户损失波及银行的考虑,商业银行对推出的金融产品,不仅从自身角度,还从客户角度采取了诸多风险控制措施。如网上银行,为了保护客户资产的安全,银行通常要求客户使用U-key,同时需要输入密码验证,导致流程繁琐,影响客户体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在线支付,只需要简单的密码验证就可以完成操作,余额理财产品也是网上绑定银行卡号即可购买,后续购买及赎回非常便捷。互联网的特点本来就是便捷、高效,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金融产品更应秉承这一特点,如果仍用传统思维,附加过多防控措施,不仅影响客户体验,更有悖于互联网精神。
问题五:缺乏平台难以快速切入。市场需求是创新的直接动力,也是创新的活力所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同样如此。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之所以发展迅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些企业普遍构建起由众多商家和消费者构成的网络商业生态,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而商业银行虽然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客户信息,但主要是线下客户,缺乏互联网应用场景和网络经济平台。因此,其推出的以在线直销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优势是精准创新、精准营销,即针对平台上的不同类型客户,基于交易行为特点,开发针对性产品,并引导其在对应的应用场景上使用。可以说,平台的缺乏是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短板。这也是商业银行推出网上商城的原因所在。
问题六:营销方式和力度无法与互联网公司比拼。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在加快金融创新速度的同时,也改变了客户的行为。一方面,由于新产品更新速度快,可选择余地多,客户的流动更加频繁,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忠诚度快速下降;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得客户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转换成本大大降低,客户的价格敏感性同步提高,客户黏度更多取决于产品的知名度和价格水平。因此,营销推广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为重要。正因如此,互联网企业往往出手阔绰,甚至不惜以贴钱的方式提高知名度,获取客户,如前期热销的票据理财产品,而商业银行受监管以及自身传统理念的制约,在营销的力度上远不及互联网企业,在营销的方式上也更为传统,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并对后续创新形成制约。
银行业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五大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监管,建立基于功能监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架构。宽松的监管环境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无监管状态下的零门槛使得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鱼龙混杂,一些机构超过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盲目拓展业务,导致风险积累,甚至于借互联网金融之名行诈骗之实,给金融安全带来冲击。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公平的监管环境限制了商业银行更多地参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建立基于功能监管的监管架构是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尽快将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纳入监管体系,按照功能监管原则划分监管权限,确保从事相同业务的机构接受相同的监管要求,切实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准入和业务开展。二是,以互联网金融监管为契机,顺应综合化经营和跨界经营的大趋势,尽快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类监管之间的有效联动,探索建立类似英国金融服务局的统一金融监管模式。三是,鼓励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创新,在某些风险控制能力强、信息科技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中先行先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第二,引入新技术,实施信息化银行战略。商业银行应转变信息科技理念,使信息科技从面向经营转向经营与管理并重,从科技支撑转向科技引领,全面推进实施信息化银行战略。核心是通过深入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尽最大限度提高业务运行效率、科学决策水平和客户体验度。具体来说,在经营上,打破传统银行基于资金在体内自循环的经营模式,主动延伸服务链条,使金融服务与客户交易行为(包括消费、生产、投资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并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交易上下游,搭建交易平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平台;此外,通过建立网上商城、与平台企业合作等方式,构建在线商业生态,积累交易数据,挖掘客户金融需求,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线上获客和在线经营。在管理上,加快整合内部各交易系统的数据资源,引入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客户行为特征和市场趋势,实现基于客户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营销。同时,积极构建整合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指标规则,形成面向不同层级管理者的报表体系,提高管理决策的数据支撑水平。
第三,整合资源,打造四大基础平台。平台经济是互联网金融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方向是,围绕“金融”这一核心,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以客户平台为基础,以服务平台、产品平台和功能平台为支撑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客户平台方面,或者构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合作,或者与物流、电信等拥有庞大客户资源的龙头企业合作,或者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具有不同特色的众多客户平台,实现快速获客。在服务平台方面,打通网点、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客户经理以及客服中心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区别于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渠道优势。在产品平台方面,既要实现线下产品的线上化,更要致力于开发针对性的线上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是将众多产品按功能整合,形成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产品平台。功能平台方面,围绕客户商业行为和交易行为,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上下游商业场景,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消费、投资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实现客户与金融服务、产品之间的有效联结。
第四,借力发展,构建多元化合作渠道。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通过跨界整合实现金融与客户行为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建立相对完备的互联网商业和金融生态。在这方面,商业银行虽然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但需要实现向线上的转换;虽然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但缺乏将其转移到线上的应用场景,且没有实现集群化、平台化的整合。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适合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生态环境。一方面,积极与第三方支付、电商企业合作,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探索与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合作,将自身金融产品与其手机或服务捆绑,实现营销前移;第三,与实体商家开展合作,基于实体商家的线下商业环境,融合金融服务,构建线上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应用场景,实现批量获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最后,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具有特色、适合互联网应用的金融产品,形成产品优势。
第五,探索体制改革,实施专业化经营。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建立与互联网精神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体制,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关键。为此,商业银行可以探索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在公司内实现互联网化运作,建立与互联网企业相一致的薪酬激励、人才引进以及产品创新机制,以此解决银行体系内传统机制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的科技开发机制,避免银行传统业务的开发需求挤占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开发效率。同时,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团队,帮助产品开发人员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完善产品功能,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此外,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快、潜在风险或漏洞多、后续完善频率高的特点,建立快速补偿和风险容忍机制,对新产品设定风险容忍度,一旦客户使用新产品因非自身原因出现风险,则给予快速补偿,切实提高客户体验度。通过体制改革,重新建立与商业银行传统做法不同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弥补与互联网企业的差距。
11.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 篇十一
绪论
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目前己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较为活跃的板块,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商业银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成熟,新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运营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只有商业银行采取合理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塑造自身竞争优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得较大优势。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一)远程服务建设更加完善
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多的商业产品创新的条件及发展动力。网上银行、ATM机等远程化的服务平台的快速建设,使目前我国很多的的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基本都转向商业电子化。
(二)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竞合”加强
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范围中,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在商业市场的客户占有、发掘,客戶信息获取及投资风险方面等都有各自的优势与长处。因此,商业银行为了适应不同客户的金融业务日益复杂性及不同性,只能选择加强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跨行合作来满足消费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合作的同时,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必然会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及利益的处理方面产生纠纷,从而造成商业银行与其他互联网企业间出现竞争现象。
(三)互联网金融与自身业务进一步结合
现今阶段,商业银行愈来愈强调电子资源与人力资源、银行线上服务及银行线下服务的联系与整合。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及运营方法上采用将线下客户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银行人工服务与互联网及远程平台服务相结合的“远程网络银行”功能,即通过设置安装银行自助设备及推广网络及手机服务app的方式,实现以银行客户自助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商业银行特色服务,从而使其在人工网点中很好的发挥出客户资源及互联网服务优势。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到来大大促进了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也随之更新换代,花样种类繁多,各互联网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员更是绞尽脑汁退出新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及相关服务。所以说,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方案及影响范围等各方面的碰撞与融合,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将不断地发展下去,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体来讲,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技术更加先进
现阶段,我国网络虚拟化、智能化及高速化等针对新一代的互联网架构与技术正在积极探索和创新中。新一代互联网有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技术,比如拥有互联网金融可靠承载、智能管控及安全等优势特点,来进一步满足商业银行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从而能够将互联网的金融便利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到最大化。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空间扩大
我们都知道,商业银行金融改革的实质是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其只要是指通过银行利率市场化使资金价格机制更加合理,推动银行利润在金融领域的平均化,从而实现其产业资本及金融流动资本的优化配置,允许其他有力的竞争者参与商业竞争,进一步打破交易垄断。金融市场空间的扩大能够为互联网商业银行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与支持。互联网金融将向着以互联网为平台构建的集金融功能为一体的且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投资方向发展,并在企业财富管理、资源配及改善价格机制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成效。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多元化
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正在大家提供着多元化的金融发展空间。我国各互联网企业及金融产业实体正在依靠它们各自的优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积极参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竞争及业务贸易合作中。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多元化使其金融化速度不断加快。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有势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申请银行金融牌照及收购中小金融机构等手段积极投入到商业银行金融领域来,与此同时,愈来愈多的专业性的网络经纪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也很可能会不断地出现在在银行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与特色。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产业实体将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更为密切,两者的运行协调方式也更加趋于同步。现阶段,在产业实体将和互联网金融进一步融合衔接的基础下,相关产业实体将通过建设相应的财政公司及发售银行产业基金及参股控股等金融手段,来有效推进、加强二者的建设速度与力度,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投资与运营中来。
(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量更加充实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监管作为保障。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中的出现问题与潜在的风险,必须要加快完善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及规定,即通过互联网金融法律来确定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与方式,并通过订正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及制定银行互联网金融部门的规定来对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行为进行约束,使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职责与任务,同时将部门的监管理念也将逐步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
三、总结
【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推荐阅读:
互联网金融监管系统08-09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11-18
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08-07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08-21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09-24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11-29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12-0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外文翻译08-01
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