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赛课教案

2024-12-03

罗布泊赛课教案(精选4篇)

1.罗布泊赛课教案 篇一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测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同学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

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同学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重 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难 点: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本文属于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学生课前准备:

1、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作者的介绍以及关于罗布泊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环节:课内求知

一、检查预习效果:请一位同学介绍昨天在网络中查找到的关于报告文学的知识。(明确:报告文

学的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分别从文中找出罗布泊青春亮丽和恐怖凄凉景象的句子。(学生自由勾画并朗读)齐读文段(投影显示文段)

三、追溯原因

1、生动的描绘,准确的数据让我们觉得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请联系你生活的经验推测这其间的原因。学生思考后回答(滥砍滥伐、破坏森林、过度放牧等)

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

4、胡杨诉衷肠(1、出示图片

2、讨论设计台词

3、渲泄悲情控诉人的贪婪。)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百度图片搜索:昔日的胡杨)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再看。(播放视频:今日胡杨)它衰败死亡,树干扭曲,树皮全无,僵硬的身躯支撑在沙漠之上。千年不死的胡杨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涸后终于成了干枯的“木乃伊”,整天以沙漠为伴,尴尬的面对人类。

四、小组讨论,再品报告文学特点:本文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本文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多媒体课件、板书相结合)①体味真实性。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如:《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②感受形象性。(1)对比手法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2)拟人手法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3)排比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③体会抒情性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第三环节:课内拓展

一、青海湖和月牙泉正在上演着和罗布泊同样的悲剧。

1、青海湖:50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经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水位下降,普式原羚、猎隼等物种濒危,湟鱼数量骤减以及随之而来的鸟类生存危机„„幸运的是,青海省政府已经洞察这些隐患,科学家们经过科考,对青海湖目前的生态现状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2、月牙泉:数千年未能被风沙淹没的月牙泉,却在近年由于人类的过渡地开采地下水,泉水面积剧减,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莫高窟、月牙泉是敦煌举世闻名的两大景观,此时它们面临怎样的危机?请同学们课后上网去搜集整理,互相交流。(百度图片搜索:月牙泉)

二、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河流湖泊因为人为的破坏而导致同样的悲剧?(学生讨论,交换资料)1.黄河断流2.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减少3.洪湖湖面面积锐减,野鸭难觅踪影第四环节:实践探索任选一题,说一说

1、你亲眼看到我们这里的河流被污染,如果你是建设规划者,你会如何治理河流呢?

2、请你根据课文学习和你所掌握的其它知识,谈

谈我们应当如何保护我们开原的生态环境。第五环节: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西部大开发之际,应如何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请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借鉴本文的写法)

【板书】过去:热闹繁华原因:四个“盲目”(吸水鬼)现在:死寂消亡都是人为!列数据对比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 拟人

六、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中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通过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感性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环境,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帮助其树立社会责任感。

2.罗布泊赛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叙述事实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搜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象,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默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默读中感知课文,筛选相关信息;师生分别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罗布泊吗?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是一个充满恐惧又充满神秘的戈壁,但是,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罗布泊滋润着大片的生命绿洲。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

二、图片展示

1、罗布泊简

2、文体介绍:报告文学

三、研习新课:

检查预习:

课文中的生字词,用多媒体展示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②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2.同桌同学为一组讨论以上问题。3.教师检查讨论情况。

4.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②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教师点拔,明确:

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环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6.指名分别读一读揭示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原因的句子和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7.指名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8.文中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9.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确凿详实的数据,从文中找出几例,试分析它们的作用(使用数据的好处)。(四)拓展:

1.出示“青海湖”“月牙泉”的图片,问: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这说明了什么? 2.对于“青海湖”“月牙泉”的环境保护你有怎样的建议? 3.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五)练习:请你以世纪老人的口吻,将你向人们诉说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提示:

1.从出生~20岁,水草丰美,水鸟成群的仙湖; 2.20岁~60岁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3.60岁~100岁紧扣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寻找回来的世界。

(六)小结:本文用惨痛的历史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共建美好家园。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三、课外作业

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精读课文,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段落的圈划、朗读、,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文章中心。

3.让学生明白人类因破坏环境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增强环保意识,善待地球家园。教学重点:

1.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品读分析,深入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对比手法的运用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难点:

课文用大量文字介绍胡杨林的用意。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出示图片,抽生谈感受

2、引入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课题进行分析、理解

2、检查预习

3、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三、品读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

1、从文中圈划出屏幕上所出示问题的关键语句

①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② 今日罗布泊又有何面貌? ③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 ④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把握作者强烈的情感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理解课文用大量文字介绍胡杨林的用意。问题:文章主要是分析说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可为何又用5段之多的篇幅介绍胡杨林的情况呢?

明确:胡杨林作用(正面)防沙卫士、绿色长城、营造绿洲。

(反面)(失去它)沙漠扩大,沙进人退。

胡杨林特点:美丽、千年不死。——作者用意:作用如此重要且生命力如此顽强的胡杨林竟遭灭顶之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这既是胡杨的悲剧,又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是人类亲手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见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到了何种程度,正因如此,才引发了作者深重的忧虑,从而突出了文章中心。五、拓展延伸

师:其实,这样的悲剧又何止是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呢?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六、教师小结

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共有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七、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4.《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四

萧瑟(sè)和煦(xù)干煦(hé)吞噬(shì)张骞(qiān)

荡漾(yàng)裸(luǒ)露无垠(yín)边缘(yuán)崩塌(ta)

绵(mián)延不绝浑(hǔn)然一体沧海桑田:原来的大海变成了农田,形容自然发生巨变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本文是报告文学,详细报道了罗布泊消失的过程、后果和原因。

1、看课文回答: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它原本有仙湖的美誉。

2、报告文学有其新闻性,就是其报道真实、具体、详尽。另外,本文又有其科普性,它普及了有关罗布泊自然变迁方面的科学知识。

(1)填写下表,了解罗布泊消失的过程与后果:

罗布泊的环境恶化的过程和后果

变化项目从四世纪至上世纪80年代(叙说顺序:时间顺序)

原本后来

气温变化阳光和煦夏季气温高达70℃

河流长度流量变化1321公里不足1000公里

牲畜种类数量变化牛羊成群

禽鸟种类数量变化野鸭鱼鸥小鸟天空不见一只飞鸟

植物种类数量变化万顷绿地遍地麦浪没有一棵小草

胡杨长势的变化780万亩420万亩

人类居住状况、劳作方式变化310户村民农耕,游牧逃离家园

水域面积变化两万平方公里水域干涸

耕地面积的变化5万亩耕地受到威胁

沙漠化的进程以每年3米至5米地速度向湖中推进

(2)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采用了下列说明方法的语句:

摹状貌: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列数据:以每年3米至5米地速度向湖中推进

作比较: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

举例子: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世界著名的内陆湖……

3、报告文学有其文学性。课文在描述和说明罗布泊的今昔变化时采用了各种修辞方法:

(1)判断下边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且说说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修辞:拟人。作用:生动描写野鸭、鱼鸥和小鸟的活动,写出它们的欢快心情,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修辞:比喻和拟人。作用:前者描写胡杨枯死时的情状,推测胡杨临死时精神状态;后者描写罗布泊干涸裸露时的形态,两者都表达作者痛惜和愤慨。

4、课文分析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作出归纳。

(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2)盲目修建水库截水(3)盲目掘堤引水(4)盲目建泵站抽水

5、请简单归纳塔里木河两岸动物、植物减少、死亡的情况,并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牛马、水鸟、飞禽在减少,万顷林木、遍地麦浪、防风林、胡杨林在减少甚至死亡,林木由780万亩减少到430万亩。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6、作者在报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原因后为什么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当地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

作者在报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后果和原因后,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塔里木河两岸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是为了进一步反映塔里木河的萎缩不仅造成罗布泊的干涸,还导致两岸林木的减少和死亡,并由此而迅速加剧了当地沙漠化的速度。

7、读课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回答问题:

(1)为什么在说完罗布泊的消逝之后,还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剧?

这是为了揭露类似罗布泊干涸的悲剧在中国境内不仅不是个别现象,而且还在扩散恶化,以便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警醒。

(2)这是什么写法?

【罗布泊赛课教案】推荐阅读:

罗布泊重要教学过程doc06-16

上一篇:小考百日誓师大会学生发言稿下一篇:学会欣赏别人作文6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