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共15篇)
1.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一
安国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是促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的重要保障。为了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为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必须立足学校,一是为了学校――即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在学校中――学校自身在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决,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新课程,改变只“等”(等专家指导)、“靠”(靠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现象;三是基于学校――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制度职责: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教研工 1
作在校长和教务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以校长为核心的教研指挥系统,形成“校长-教务处-教研组-教师、班主任”多级管理的教研网络。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一、校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校长、教务处主任、必须深入课堂检查了解教学情况,平均每周听课1课时以上。做好听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和听课之后的评课、议课工作,以促进教学。
2.校长、教务处主任要经常深入参加教研活动,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学校班子成员必须下学科组参加教研活动,并督促做好点名、记录工作。(校长负责语文组、教务主任负责数理组、政教主任负责外语组、总务主任负责政史组)
3.做好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
4.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5.鼓励、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6.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7.发动全校师生员工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开展老中青结对子活动,并负责督促检查。
二、教务处教研室校本教研制度:
1.教务处、具体负责各学科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必须深入学科的教研活动中,认真记录活动时间、内容等活动情况,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情况。
2.每学期结束时,应统计教研组的活动情况和教师参加活动情况并上报学校。
3.学校每学期对教研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对搞得好的教研组和教师进行奖励,差的提出整改意见。
4.每两年举行一次校内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评选优秀青年教师活动。
三、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教研组学习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组织进行教学反思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
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4.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5.每学期组内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组织一次教师论坛活动.通过以上形式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提升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6.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达20节以上。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学期结束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8.每个备课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组织组内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共同研究:(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3)作业或练习;(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9.每个备课组必须有专题的课题研究。
10.各备课组应制定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实验、表达、创造等)的目标要求及培优扶差的工作计划、实施过程及总结。
四、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
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自己的集体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及教师个人论坛活动。每学期听课15课时以上。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制作1个多媒体课件,完成一份典型教案,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即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即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2.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二
1. 立足教学实际, 走适合的校本教研之路
中学历史教学开展校本研究必须立足以下现实:一是中学教师的研究能力;二是学校的教研资源;三是教育教研的时间。中学教师绝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 他们没有接受过类似研究生的专门研究指导, 缺乏理论知识, 学校图书资源相对缺乏。中学历史教师授课班级多, 周课时也多, 有升学压力, 进行教研时间相对较少。因此,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校本教研, 不宜搞太大的课题。课题研究或者教研对象, 应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出发点。教研成果以经验性文章为主。如果能这样, 中学历史教学校本教研一定能做到教研促进教学发展。
2. 注重教学反思, 走研究共同体的发展道路
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其实就是教师内在的专业自觉,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应该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每一节课后都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导入新课如何?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过程与方法是否呈现?情感教育是否体现?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同样道理, 每个单元、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最好能写写教学反思日记, 日积月累, 专业肯定有长足进步。事实上, 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可贵的发展资源。
同事间的日常交流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开展校本教研由于受教师教研能力、教研资源以及教研时间的限制, 学校的历史教师一般就3~5人, 因此, 要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 合作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组织学科老师进行学科知识的积累、交流与分享?教研组就是最好的载体。教师每个工作日在教研组生活工作的时间有好几个小时, 教研组见证着教师全方位的生活, 所以, 以教研组为载体, 集中几个人的智慧有助于克服分散的单打独斗, 有助于共同关注课程标准、教课书与教学内容的深入阐释, 有助于共同关注教学任务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呈现、课堂教学的组织以及学生的练习、测验与评价等等。通过探讨学科上的问题, 老师之间容易形成合力, 在教育科研方面就能取得学科满意的成绩 (这当中骨干教师的学识、智慧与人格感召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教研组作为一种研究共同体, 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言而喻的”共同理解和协同创造的集体, 只要这样的共同体走向和谐共生的道路, 肯定会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3. 体现学科特色, 与校园文化的形成相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校本教研有着自身学科的特性。历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 要密切关注课程标准、关注史学动态、关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等等。历史教研还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比如,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期间, 不少文化名人曾经在学校工作过, 比如梁漱溟、何香凝、莫乃群等等。我们教研组利用学校有利的传统文化开展了校本研究, 编写了《广西社会·贺州版》, 就把梁漱溟等名人在学校的工作经历以及对后人的勉励整理到乡土教材中。学生阅读乡土教材后, 深受鼓舞。由此, 我们的教研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3.对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思考 篇三
一、名词释义
“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从三个方面理解它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
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环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通过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校本教研制度就是为确保新课程校本教研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保障体系。
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是新课改发展的需要
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取决于诸多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讲,则是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能力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基本前提,但不能否认的是,一个只有校本教研能力而没有教研热情的教师同样也难以胜任校本教研。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实验的主体又必须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所以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中进行研究。但是,校本教研又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劳动,其成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劳动,倾注大量的心智和体力,特别是在校本教研实施之初的今天,教师囿于能力、信息等多方面原因,此种情况更甚。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教师的成长成了校本教研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以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为主旨的激励机制,以扎实有效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的管理体制,应成为学校制定校本教研制度的出发点。
三、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和校本教研的工作管理原则
要确保校本教研在学校开花结果,必须要有學校各种制度推动其发展,这就需要在学校内部建立与教师校本教研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如校本教研的评价制度、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校本教研的实施制度等,以期达到规范校本教研的行为、指导和引领教师的校本教研进行的目的。在制定各项制度的过程中,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制定的校本教研制度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上,也只有对教师的尊重才能体现出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价值。
2.公平原则“一个人对他所得报酬的满意度固然与报酬多少有关,但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对个体积极性的影响更大。”将公平理论应用于教师校本教研管理中,具体表现在:公平对待所有的参与校本教研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公平合理的处理好各位教师的研究绩效、利益分配等问题,做好校本教研的咨询和服务,尽量使教师有一个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使教师“比”不出不公平感,同时,打破“大锅饭”,对校本教研能力不同的教师分别给予帮助,使教师满腔热情开展校本教研。
3.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笼统、模糊不清。根据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个人来讲,同一个时期内,总会有一种需要占有主要地位,也就是需要满足的需要。
4.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四、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探索
(一)校本教研制度应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校本教研是校本化教育最重要的体现,是学校工作的起点,校本培训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中介,校本管理则是联系协调协调的纽带,为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学校必须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开展集中的校本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
2.建立健全校本研究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我校为适应新课改,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在《金山中学促进教师参与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案》就明确规定了:①领导必须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了解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②教科室对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③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网络,各教研组、年级组分层抓好校本教研,抓好各学科组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常规教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等。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④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要求;⑤加强联合教研……通过实践,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教研工作规范化的机制。
3.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加强校本教研,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如《金山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规定了对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和各级教研活动的激励措施,为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
实践证明,学校在校本教研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融入情感,以"情"作为校本教研管理的基础和纽带,加强沟通与理解、尊重教师,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情感关系来调动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工作积极性,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中学校本教研计划 篇四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在这些年中,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正在稳步前进。为完成好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把校本教研工作做得更好,特对我校理科组教师进行四次业务学习,以达到教研的要求。计划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培训内容:
我校是山区中学,继前年开展了“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后,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在去年开展了学习与研讨活动后,今年将继续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学习。因此,将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学习了解,把它作为本学期校本教研培训的主要内容,在本学期将尝试模仿这种教学模式,直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教学的新路子。
三、本校课题:关于农村中学理科教学方法的探讨
四、培训内容与目标:
1、第一次培训,2、内容:理论达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目标:让理科组全员认识到课堂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在每个人心中产生紧迫感;
3、第二次培训:
内容:杜郎口教学模式学习——研讨:对一堂课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课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我校教师教学方法。
目标:让教师大致对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其他学校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并对自己如何教学进行探索。
4、第三次研讨:
内容: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教学的过程,探讨教学过程的经验与不足,及时总结经验。
目标: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髓,对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本校如何展开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四、培训方法:
采用集中学习的方法,定时间、定内容、定发言人;采用自学的方法,结合理科组的学科特点中,对从杜郎口中学购买来的教学材料进行解读,学习其中精华,为我所用。每次培训都要有记录。
五、培训安排:
每月一次,全期进行三次。
5.校本教研制度 篇五
为全面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推动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科学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教育质量,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学校、教师、学生为根本,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主管教务的副校长
成员: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若干
一、校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全面负责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制定、工作的落实与监督、工作成绩的评价。
1、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工作。
2、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经常深入课堂,积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真诚的同伴并发挥好专业引领的作用。
3、注重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积极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协作研究等活动。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5、适应新课程改革推进需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组织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8、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及时安排和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奖惩分明。
9、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务处、教研室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10、建立并不断完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机制。
二、教研室、教务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室、教务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应在校长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各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计划。组织领导全校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大力抓好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各年级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5、组织好每周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集体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6、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老师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7、每学期各教研组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8、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每月2次听新教师课。
9、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考试题的质量,向建立学科题库方向发展。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学会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10、期中要协助校长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积极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教师校本教研制度
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位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教研组和学科组以及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指派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出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交学科组备案。
3、认真完成学科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不抄袭。在教研组、学科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学期至少写10个以上的教学反思,教师每学期至少听20节课,每月向学校QQ群论坛上传一份自己撰写的教育叙事文章。
5、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与同伴一起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课程标准,写好教学设计方案。
6、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查找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积累。
四、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1、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
2、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成立校本教研专题组,组长为学科教学骨干;
3、从本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每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计划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工作中,严格执行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4、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定期检查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摘记,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大型同伴互帮活动。
5、激励引导教师总结校本教研经验成果,及时借鉴外界研究成果,在本校推广、内化,随时将本校研究成果、经验,做以积累、总结、上报。
五、校本教研学习制度
1、重视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时间上,经费上给予保障。
2、学校周工作安排中,每周要有二小时教师理论学习时间。
3、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理论学习考评奖励制度。
4、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活动、交流活动,教师要主动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
5、教师每学年要尽可能多的积累理论学习笔记,每学年不得少于4000字。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引导教师学习理论、交流经验。学期末进行理论学习,笔记评奖活动。
六、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制度
1、校长真诚树立起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完善教科研导向制度、激励、保障制度。
2、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观念,培养教师自觉进行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自学教育理论。积极与上级指导部门、主管部门协调,邀请专家讲座。
3、充分发挥校专家小组的作用,在教育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做好引领工作。
4、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同伴互助活动进行引领。
5、各教研组在专业引导上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总结,有实效。
七、校本教研积累反思制度
1、学校教科研骨干每学期要制定出校本教研方案计划。
2、教科研骨干要引导教师总结积累研究成果,激励教师撰写论文、反思、案例,要随时收集活动过程、记录、教师论文反思等成果,及时上报。
3、定期检查、总结、评比。奖励论文、反思、案例、经验的写作情况。
4、教师随时总结教研成果上报,教师每学年写论文两篇,每学期写10份反思、1份案例。
5、年末收集整理反思、论文、案例精品集,总结学校校本教研成果经验。
八、校本教研课题实验制度
1、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引导教师开展工作。
2、教科研专干要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计划,收集相关材料整理档案;收集成果总结经验上报教科研所;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帮助教师总结经验。
3、校课题的设立要根据本校实际,要有理论依据,要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方可进行。
4、每个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课题实验工作。
5、每个教师要积极参与研究,要有子课题,要有活动过程记录,要上交经验、总结、论文、反思、案例等成果。
九、学科组校本教研制度
各学科组长要认真负责学科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
1、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组织制定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拟订出本学科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共同研究单元或课时目标、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作业或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5、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本学科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走过程,不搞花架子。
十、校本教研活动制度
1、每周三和周四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必须按时开展研究活动。
2、学期初,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
3、活动进程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做好案例分析,学期末要认真进行总结,扬长避短,在集体总结的基础上,教研组长执笔写出书面总结按规定时间上交教务处。
4、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出谋划策,共同探讨,为搞好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按要求提供活动内容、场地、保证活动有效。
5、教研组长根据计划,在每次活动前通知老师,做到活动有准备,有内容(专题)、有重点,有交流探讨的时间,讲求实效,提高活动质量。
6、活动以研究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听课、评课、说课、集体备课为重点。要研读新课标,了解新课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要有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及教学体会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校本教研的特色。
7、在教研活动中要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使他们能够尽快地独立承担教学任务。
8、教师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研讨发言,完成教研组交给的教研任务,教研组长每次活动要记考勤,做好记录,以备学校进行评价。
9、教研组要支持配合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与教务处积极合作抓好课堂教学,不断积累素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6.12.校本教研制度 篇六
一、校本教研目标: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深入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各种具体问题,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引导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二、校本教研活动形式
以自我反思、互助合作、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进行自我对话,思考、省视、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自定个人教研学习,专业提高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内容,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互助合作
以学科教研组和师徒对子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鼓励创新,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已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以求共同分享经验,分享成果,共生互补。
3、专业引领
大力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刊物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重视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聘请有关专家作为校本教研顾问。同时,将教研专家请进学校,引进他们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条件。
三、校本教研管理方式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各组长根据学校计划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
2、各教研组要做好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做好教研活动总结。
3、各教研组成员均要按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4、参加活动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量化评估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
3、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每月学科教研组之间分别交流一次。
7.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七
校本教研及其校本教研制度, 成为新课程研究与实践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推进器。
回眸:校本教研制度的历史源头
制度, 一种经典的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推而论之, 校本教研制度则是要求大家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共同遵守的研究规程或与校本教研活动有关的行动准则。值得注意的是, 校本教研制度不仅指单一的某项教研活动制度, 它是包括学校教科研机构设置、教科研机构和人员职责、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学习培训、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一个制度体系。
目前, 在中小学广泛运用的教研制度, 最初来自于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同时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 》和《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 》。
《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 》第六章的组织、编制、会议制度中, 对教研组的组织结构以及教研组的教研会议形式作了如下规定:教导研究会议“由全体教师依照学科性质, 根据本校具体情况, 分别组织研究组, 各组设组长一人, 主持本组教导研究会议, 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导方法, 并交流、总结经验。教导研究会议, 每两周各举行一次, 必要时得召集临时研究会议, 并得联合各研究组, 举行联席会议。规模较小的小学, 不能举行教导研究会议的, 得由同地区内几个小学联合举行。”
《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 》则对教研会议的研究目的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 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 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与此同时, 还对教研组的组织结构、研究内容、研究形式也作了具体规定:“各科教学会议由各科教学研究组分别举行之, 以组长为主席, 校长、教导主任分别参加指导。其任务为讨论及制订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各科教学会议每两周举行一次, 必要时得举行各组联席会议。”
新中国建国之初, 百废待兴。这两个“暂行规程”, 对于新中国中小学的教学制度建设, 无疑是一座里程碑;对于新中国的中小学教学研究, 又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几十年来 (除特殊时期外) , 广大中小学的教研活动基本在“暂行规程”的轨道上运行, 其中各学科的“联席会议”, “地区内”的连片教研, “校长、教导主任分别参加指导”等要求, 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新得到重视或加强。实践说明, 作为一种具有规则、约定和纪律意义的制度性明文条款, “暂行规程”充分表现出它强大的政策约束力和生命力。
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面临着新课程的挑战, “暂行规程”也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它的局限性或有待完善的迫切性。首先, “暂行规程”规定必要时召开教研组“联席会议”和“地区内几所小学联合举行”的教研活动, 并没有明确规定谁组织、谁召集, 这是组织的缺位;其次“暂行规程”规定教研会议任务为“制订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也没有明确规定谁督促、谁保障, 这是管理的缺位;第三, “暂行规程”规定教研会议“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 还是没有明确规定谁评价、谁检验, 这是质量评价的缺位;第四, “暂行规程”规定“校长、教导主任分别参加指导”时, 更没有明确规定谁监督、谁检查, 这是保障制度的缺位。正是由于诸多的缺位, 使得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逐步走向了形式化。
更重要的是, 长期以来任务取向的教研制度, 忽略了教师自由创造精神的有效释放, 导致了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缺失, 使得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逐步走向了表层化。
没有解决教学问题与困惑的欣喜, 没有获得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欢悦, 没有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幸福, 老师们理所当然地对形成了一种惯性的教研会议缺少了热情与期待。
新的课程呼唤着新的教研模式及其制度诞生。
审视:校本教研制度的文化诉求
制度,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伴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化的一个管理学概念。在以规范、强制、约束为特征的古典管理理论盛行时期, 管理者具有特殊的地位, 被管理者则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这种管理制度的外在表现为传统的个人崇拜式的合法领导。进入20世纪, 特别是以1911年泰勒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 管理显示出了以激励、引导、指引为特征的进步倾向, 这种以“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为理论基础的管理制度, 在当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发挥了巨大作用, 即使在今天,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极强的生命力。现代管理理论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 以戴维斯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为代表, 到20世纪80年代公司文化的兴起, 再到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 人作为“组织的人”、“文化人”, 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 而此时理想的制度, 就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保障——人文意蕴显而易见。
教育的脉搏从来就是随着社会的脉搏而跳动的, 教育制度建设也不例外。
20世纪初, 发达国家教师研究初见端倪, 到50年代前后, 一股教师“行动研究”的热潮逐渐兴起并日渐成熟, 进而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 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研究。英国的课堂行动研究网络制度、美国的临床专家培养制度、日本的在职教育研修与优秀教师休假制度、苏联中小学校与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师范院校的合作制度等, 都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成功范例。人本性、自主性、草根性、开放性和团队发展, 则为这些研究打上了文化的印记。
我国“校本教研制度”的提出, 始见于2002年12月30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2004年9月, 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专家组”在上海召开工作会议, 确立了30个省市自治区的84个区县为全国首批“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至此, 全国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大幕正式拉开。
作为落实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建, 理所当然地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人文新内涵。
理念上看, 从追求以教学为本升华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 校本教研制度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目标上看, 从要求“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到形成教研文化, 校本教研制度功能作用发生了变化;
任务上看, 从规定“讨论及制订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拓展到研究和解决教师教学的困难或问题, 校本教研制度内容选择发生了变化;
模式上看, 从提倡自上而下的被动研究转化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自主式研究, 校本教研制度生发机制发生了变化;
评价上看, 从关注教研活动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到关注教师的学习、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及反思, 校本教研制度效能与结果发生了变化。
指导教师学习、引导价值趋同、服务教师发展、规范研究行为方式, 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出发点;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主体地位落实、民主开放心态与群体教研文化培育、动态生成的文化自觉过程与个体内在发展需求的激活、个体发展目标与团队共同发展愿景的和而不同……这些彰显着人本思想、民主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魅力的关键词, 则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归宿与文化诉求, 它无疑让以规范和约束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研制度相形见绌。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过程应该充盈着先进文化的浸染和润泽。
研究:校本教研制度的创生策略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 是要在这些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引导、培育、生成教师的学习意识, 启迪、激励、升华教师的研究热情, 整合、积聚、倍增教师的教学智慧, 让教师走上通向自觉和自由发展的桥梁, 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而不是一大堆文字规范和行为条款的呈现。否则, 没有教师对校本教研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的方式的趋同, 校本教研制度也不过是一堆文字躯壳。
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存在着忽略校本教研制度文化诉求, 片面关注其监督、控制、规范和量化行为作用的倾向, 某些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所内涵的共同的价值观被物化、固化为一种有形的工具实体, 操作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泡沫化现象, 造成了教师被动服从或逆反的心理, 影响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品质和实效。
校本教研制度的创生过程, 应该是教师们与校本教研制度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达成一致的过程, 借助建构主义“同化”与“顺应”理论和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的“顺从、认同、内化”理论, 校本教研制度的创生, 当采用“三同二合”的行动研究策略。
价值趋同。以人为本, 积极宣传, 认真学习, 努力将教师的个人需求与校本教研制度的精神追求协调一致, 提高广大教师对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实施在意义、功能、目标、程序等方面的深度共识和关系确认, 增强教师对校本教研制度的价值认同感。
组织契合。在制度制定与实施过程中, 校本教研中的组织形式必须实现由科层制演变为学习型组织, 为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备课组, 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召集人应该作风民主, 善于沟通, 增强教师对组织的依赖感和在组织内的安全感。
思维趋同。校本教研制度的形成过程应该是民主开放的, 通过自下而上, 充分吸纳教师的意见, 在归纳提炼的基础上动态生成, 使制度与现有的教研文化冲突、磨合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 逐步与教师的教研思维产生共鸣, 增强教师对校本教研制度的亲切感。
制度契合。要提高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力, 就应该让包含管理、研究、保障评价在内的校本教研制度间相互呼应, 领导层与教师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高度契合;已有的常规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外来经验和学校实际高度整合, 增强教师对校本教研制度的信任感。
行为趋同。要提高校本教研制度的执行力, 就要求校本教研制度既要有规范要求, 又要具体可操作, 体现其服务性, 尤其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过程, 领导层应与教师一道开展行动研究, 并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增强教师对校本教研制度的满意度。
当我们在反思性、自主性、生成性和建构性的校本教研制度文化建设观统领下, 创造性地建构起由内在超越品质支持的制度文化理念及创生模式, 使校本教研制度成为一种自主、自律与自为的校本教研文化的时候, 校本教研制度就再不会在凝固的控制的和机械的工具机制之下, 被贴上美丽的标签而飘浮在理念的上空了。
8.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八
【关键词】中职语文;第二课堂;实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是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职业化、专业化、实战化特点明显。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教育教材在重视实用理论传授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中职生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实用技能。作为语文学科,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中职教育往往结合实践基地的活动,帮助他们习得职业技能。语文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狭小的课堂空间,还应该开辟第二课堂。为此,我们就有必要探索出一些必要的实战化策略。
一、理论先行
虽然说理论永远都是灰色的,但是,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汲取能够帮助他们预知可能出现的障碍、困难,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提高实践效果。语文老师针对实战化实践活动,理当抓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及时地引导学生通晓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必备的技能,这样就会使他们具备应变的条件,增强信心,快速形成技能。
比如笔者曾开展技能演讲沙龙活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听说模块——演讲”部分专门讲授如何演讲,但是因为他们没有真切地体会,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对于演讲的本质、实践操作等并不真的了解。这一块的教学就非常有利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活动开始前,在导入环节,笔者抛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演讲吗?”由于不少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薄弱,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回答,结果发现,他们对于演讲的理解只限于“不就是拿着稿子念吗”的层面。接着,笔者在空白的黑板上写下一行字“让演讲能力助飞我们的职业梦”,并且告诉他们,这就是今天我建议大家要学习的主题。笔者随之播放了一段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朗诵视频,紧接着笔者当场示范,即兴发挥,以梁启超的这段演讲稿为素材,当堂演讲。于是,我让学生分析朗诵和演讲的不同,并适时地提炼并板书出演讲的几个关键点:语言简短化,适当修饰;内容故事化,讲究朴实;情感白热化,必须强烈;道理全显化,直击关键;呈现表演化,追求气场。学生牢记这些要点,就能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了。
二、积极演习
开辟第二课堂不可能一味地走向校外,这就要求我们就地取材,积极创造情境,布设恰当的道具,营造适宜的氛围,积极开展实战化模拟演习。当然模拟要逼真,也就是说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条件必须具备,特别是职业化环境所需要的构件缺一不可。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后,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整套道具,布置了一个悼念现场,让每一个小组都推荐出一个表演者,实施演讲。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一层,对演讲写作要求理解更深刻。笔者因势利导,布置一次小型的演讲会,确定的主题“职业的选择与人生的价值”,在第二次课堂活动时再次表演。学生经历两次锻炼,得到了两次提升,无疑为将来走向职场打下了演讲的底子。
笔者也顺势把这个做法推广到法律专业班。我带领学生组织了一次法庭模拟辩论。主持人煞费苦心地介绍辩题,明确正反双方,辩手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学生既将法律知识融合进来,又将语文能力的习得落实到了实处。
演习即表演,要重在实战化,不摆花架子,追求扎实。为此,我们语文老师不妨帮助他们找到角色感。从教育学理论看,情境教学其实重要的途径就是“现场表演”[1],预设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从而加深了内心体验,并最终习得更为实用的语文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境设置其实就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未知的想象力,对新鲜刺激的易于接受性,激发主观能动性的情商教育的环境预设。
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性决定着学生必然进入不同职业,不同职业对语文的要求必然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演习情境,积极为他们构建良好的演习氛围。只要我们善于开拓,驱动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就会积极演习。
三、先写后说
毋庸讳言,中职生的语文素养毕竟有限,我们不妨采用实用的策略,寻找适宜的方法。演习场所虽然是模拟的,但学生一旦进入预设的情境,同样会找到职业感。他们的表演也应该相应地相对专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追求专业化。为了达到这一点,采取先写后说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在“职业的选择与人生的价值”主题演讲中,笔者即充分让学生动笔来写,在写作中思考如何面对观众展现自己的观点,如何设计言谈举止,如何做到入耳入心。学生在写作中会联想到表演时的情景,并且动手查阅所需要的资料。这样他们就等于自主地开辟了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更是因为这样的活动指向未来的职场实践,所以也更有吸引力了。
由于心中有表演的预案,有演讲的蓝本,他们就能够相对自信地灵活发挥了。实践证明,语文实践要重视写,只有先写,才能让他们把混沌的思想条理化,才能在写作中找寻灵感。当然“写”好后,还要让他们尽情地“说”,展示他们的才情,敢于表现。能不能流畅、高效、得体地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得如何,“写”是“说”的前提,“说”是“写”的动态呈现。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第二课堂的开展必然体现语文性,最终要表达出来,所以“写”“说”的地位至关重要。无论是旅游专业的导游实践,还是机械类专业的操作原理和程序的表述等,都需要写好、说好。
总之,当语文与职业教育牵手时,我们一定要重视语文学习的实战化,“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王锦美.情境教学法[J].陕西教育,1994(1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职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J-336)
9.中学开展校本教研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坚持以深化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打造初中“三段四步五环节”高效课堂为主题,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备--说--评--上--思”教研活动模式为载体,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实行学校行政挂靠各教研组,学校行政负责组织所挂靠教研组的“备―说―评―上―思”集体研备课;负责组织所挂靠教研组的教师参与教研室组织实施的学校“每天一课”、“每周听课日”的听评课活动;负责检查落实所挂靠教研组的教师《教师成长手册》的撰写情况及其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
三、具体工作
1、组织校本培训,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教师
(1)安排教师讲座(三次)。
改变每周教工例会内容安排,一般工作布置不超过20分钟。另外利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或经验交流。安排学校行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的教师以及在初中高效课堂、高中分层走班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成果的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经验介绍。进行讲座的教师一般提前一周进行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经验交流的教师是教学骨干,能够在全校教师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既是认可,更是经验推广。
(2)组织和聘请专家来校讲座(二次)。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聘请专业人员围绕本校高中部“分层走班制教学”和初中部“三段四步五环节高效课堂”的实际问题以及学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3)安排学校心理咨询室就教师心理健康进行讲座(一次)。
(4)加强校际交流。
组织学校教师分批、分层次的到校外参观、学习、培训。
2、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加强教学常规备课环节的管理,杜绝无备课上课现象。
(1)集体备课时间:周日教工例会后。
(2)集体备课地点:教工会议室
(3)集体备课内容:
第一:下周教学进度安排
第二:下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第三:下周练习的设计与安排
第四: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疑点进行探讨
第五:备课安排,资源共享。
(4)集体备课的要求:
备课组对上述问题的安排与探讨,要及时形成备课组记录,期中、期末上交教研室备案;教案可以是电子文档,也可以是纸质教案;同一备课组教师对一周备课任务可进行分工,资源共享。
3、组织好常规教研活动-----听评课
(1)坚持和完善“高效课堂每天一课磨课制度”
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师人数和本组实际,合理安排本组教师公开课,组织本组教师提前一周确定课题,按照高效课堂模式备课组内自行备课开设一次以上有质量、有效率的高效课堂公开课、展示课。课前要集体研备课,课后要认真评议、总结、反思,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教师驾驭课堂、组织教学、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各教研组长到教研室领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由参与听课教师对开课教师的公开课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填写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由教研组长收齐后及时交教研室存档。
(2)坚持和完善听课周(教学开放周)制度
第一:听课周安排:
根据学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把开学初一周、半期考后一周确定为学校听课周。
第二:听课周要求:
听课周内,学校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学校“三段四步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学校行政、教研组长、年段长、各科任教师在听课周内可以而且必须到任何班级至少听课3节以上(不少于3节),填写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行政要组织参与听课的教研组长、年段长、教师与被听教师认真评课,形成评价意见,连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上交教研室存档。
(3)坚持和完善“听课日制度”
为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本学期继续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坚持的“听课日制度”,安排学校行政、教研组长推门听课;课后,学校行政要认真组织评课,形成评价意见,并填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一同交教研室存档备查;被安排的教师该节课可以视为第二次开设公开课,职称评聘、学校考核可以加分。
(4)建立和完善“常规教研出勤考评制度”
教研室设计教研活动出勤考评表对各教研组常规教研出勤进行考评。常规教研出勤考评由各教研组长负责。每次教研活动(2节课),每节课一张,由教师本人签字,教研活动结束后由教研组长交教研室统计。
4、组织好岗位练兵和教师技能竞赛
(1)岗位练兵
经学校研究决定,本学期岗位练兵的主题确定为“教学设计”、“片段教学”、“课堂教学”、“研做中高考试题”,其中,“课堂教学”、“研做中高考试题”必选,“教学设计”、“片段教学”2选1,各教研组在完成每个教师公开课的情况下,组织本组教师就上述三个主题开展岗位练兵。
第一:研做中高考试题。
各教研组本学期要组织本组教师研做5套中高考试题(必须是中高考试题,月考、半期考、期末考、周考试题不予计算),试题可由教研组长选题,也可组员轮流选题,在做题的基础上研题,对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综合性意见,由教研组长交教研室备案。
10.兴安二中校本教研制度 篇十
一、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亲自参与并指导学校教务处与教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延续性、前瞻性,计划必须切合学校实际,内容务实,计划要经集体讨论后方可通过。校长要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要以“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的高度来要求、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二、学校教研室、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具体落实教研计划。每实施一项工作,都要做到流程科学、内容具体而深入,形式多样而创新,落实到位,措施得当,效果显著,记录详实。
三、教研组设组长一名,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研管理工作,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组长要在组内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在组内形成团结协作、务实进取的良好氛围。
四、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隶属学校教研室,按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课题组设组长一名,主要任务为: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研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④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⑤定期向学校教研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⑥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11.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十一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依托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学校的校本教研不断向前推进,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仍旧是个深刻的课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教学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去研究,但重点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需要给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实现内涵发展提供真正的政策支持
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没有几个优秀的教师,要想开展有质量的校本教研,难度可能会很大。现在,很多的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农村学生父母在城内买了房,或是在城内就业发展,学生跟着到城内学校就读;另一方面,更多的却是由于随着经济改善和对教育的重视,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向往优质教育资源,想方设法把学生往城内学校送,再加上很多城内学校为了增加学校生均经费收入,没有严格按学区招收学生,对农村学生来校就读大开绿灯。这样一来,不少农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很多农村学校,一个年级就一个班,就是想开展集体备课都难,更别谈开展其他校本教研。当然,假如这样的学校,有一两个能力强的教师,这样的学校,也确实能开展好一些校本教研,甚至帮学校找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从而提升学校内涵。但是,事实是,最后留在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能力平平,由于看不到学校发展的希望,有能力或是有办法的,多调入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留下来的教师,虽然也会在形式上进行一点校本教研,但水平不可能高到哪儿去,往往只是模仿别的学校做下样子应付下检查。
所以,要让农村学校能真正进行校本教研,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教育管理部门首先应该认真做好教育规划,规范城内学校招生,确保农村学生不违反规定外流到城内学校就读;然后,要真正推动城乡教师轮岗,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使优秀农村教师能待在农村学校,使城市优秀教师能来农村学校引领农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现在,江西省正在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这必将为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从农村学校来说,要明确并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搞好校本教研,走特色发展之路,促进内涵发展
近些年,在城市学校的挤压下,农村学校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这些农村学校简单地以为,只要把教学成绩搞上去,自己学校就会超过城内学校,学生就不会流失,以后学校的日子就会好过了。于是他们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维系学校生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是,这些学校多数不会走以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子,它们更信奉简单的苦干、硬干精神。
这些学校,虽然也标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在骨子里,其实还是在搞应试教育,一切向成绩看。再加上这几年,个别地方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倒过来又从小学三年级到九年级搞起了抽考、统考,这更助长了一些农村学校一切向成绩看的底气。它们往往像城内学校一样,要求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一点就要求学生和教师进教室上课。这些农村学校,把校本教研的要求,简单理解为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再模仿城内学校让学生背背《三字经》《少年中国说》之类的经典、念念《饭前感恩词》之类的东西、唱唱《感恩的心》之类的红歌进行点缀。很显然,这些学校自己无意识地被城内学校在形式上同化了,但又没能够学到人家内在的东西,结果学生学得很辛苦,教师教得很辛苦,学校在麻木愚昧中迷失了自己的特色,真是可悲!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放弃唯分数论的办学理念,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联星学校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有效的尝试。该校从2008年开设农村劳动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后山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分片承包给全校各班种植各类蔬菜,每星期都组织各班到自己责任地块上劳动。该校还和市内学校结成“劳动实践手拉手”兄弟学校,不定期邀请萍乡电视台小记者团来校劳动体验,每次市内兄弟学校学生和市电视台小记者团来时,联星学校学生都给他们当起小教师,教他们种蔬菜,在劳动之余,联星学校的学生还把劳动体验心得写成文章,每期评比编辑成册,学生们还自发把劳动瞬间的场景用相机拍下来组织摄影展。通过劳动实践,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劳动技能,也提高了劳动品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与人交往和写作的能力,提升了审美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事实证明,只要找准定位,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14年11月,北京市教委发布文件,规定“今后,小学阶段将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物理、化学学科将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成绩纳入中考考试评价体系。”这样一种导向性文件,必将使更多的学校不再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手段,而是重视开展类似于联星学校这样的校本课程,打造特色學校,以活动促进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
12.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十二
一、调研的组织形式
(一) 确立研究主题
到达学校之后, 我有目的的听了两节课, 把九年级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年级。中考基础知识复习课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怎样上课能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上课能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通过推门听课, 我听到了真实的基础知识复习课, 教师上课没有一根主线, 教师讲的多, 学生练的多, 但知识结构却是零散的, 学生不能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起来。课后, 我组织教师进行了评课, 并提出问题“本周我们的教研主题应确定什么内容?”。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 教研主题确立为“如何上好基础知识复习课”。
(二) 确立课题
主题确立之后, 我采取了课例研讨的形式, 让教师在可操作的课例中关注主题, 在课题的选择上, 我本着知识相对独立, 难度比较恰当, 适合教师发挥的原则, 确立了复习课课题, 邢南中学为“解直角三角形”, 晋庄中学为“分式”。
(三) 确立作课人员
邢南中学共8名数学教师, 经过与所有教师讨论交流, 每个年级组推出了一位教师, 确定了三位作课教师;晋庄中学共5位教师, 推出了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们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 每位教师在体现集体智慧的前提下, 彰显自己的风格与个性, 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教研主题, 准备好研讨课。
(四) 理论学习
我建议全体数学教师进行网络学习, 借鉴网络资源“如何上好基础知识复习课”, 做好笔记, 将有价值的资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除三位作课教师外, 其他教师也要熟悉课题, 要备课, 要对课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研组长要做好记录, 对本次教研活动要有思考, 有总结。我经过上网学习, 也积累了一些上好复习课的素材, 并将其中一篇有价值的材料让全体数学教师学习借鉴, 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 跟踪听课
在确立主题之后, 我针对邢南中学九年级相对比较薄弱的两位教师进行了跟踪听课, 经过点评, 两位教师的课都有所改进, 对课的认识有所提高;同时, 我与邢南中学的全体数学教师对研究的主题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更加感到研究所确立主题的必要性。
(六) 作课教师说课
在全体教师都参与备课的前提下, 组织作课教师进行说课, 作课教师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展示出来, 通过说课, 可以改进教师的备课工作, 推动教师的理论学习, 促进教、研的结合;听课人员做好记录, 将本节课的特点和有问题的教学设计记录下来, 与作课教师进行了研讨,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作课教师根据其他教师的建议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了教学设计。
(七) 上好主题研讨课
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 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验证, 几位作课教师以自己的风格, 围绕问题的解决分别上了一节研讨课, 可以发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八) 做好问卷调查
结合上课的情况, 我与包科领导及教研组长共同谋划了问卷调查的内容 (如下) , 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学生对复习方式的认识, 也可以了解主题研讨课被学生的认可程度, 进而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复习策略, 达到课堂收益的最大化。
关于数学复习课的调查问卷
一、这样上复习课你喜欢吗? () A.喜欢B.可以C.不喜欢
二、这节课你认为自己有收获吗? () A收获很大B.有一点收获C.没有收获
三、你感觉这节课讲的知识是多还是少? () A.很多B.可以C.很少
四、学习方法上对你有没有指导作用? () A.没有B.可以C.很有作用
五、平时复习课上, 一些学过的有联系的知识你能自己回忆总结出来吗? ()
A.完全能B.基本上能
C.基本不能D.老师说了才知道
六、对于知识整理, 你喜欢下面的哪种方式? () A.老师讲, 我听
B.自己先回顾梳理, 然后在组里或全班进行交流
C.先做练习, 然后再梳理
七、你认为课堂复习方式中哪一种比较好? () A.教师讲, 学生听B.师生共同探讨
C.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
八、数学复习课中最吸引你学习的是 () A.有趣的问题情境B.巧妙的解题方法
C.对习题进行拓广、变式、延伸D.其它
(九) 开好主题研讨会
组织教师进行评课, 围绕“问题的解决”评课, 力求改变一盘散沙式的评课, 让评课有主题。首先, 作课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了课后反思, 其他教师结合“如何上好复习课”谈了自己的建议, 对作课教师的再教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十) 做好总结
包科领导及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情况作出总结, 找出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得与失, 形成文字材料, 并确定好下次教研的主题, 如邢南中学的教研主题可确定为“基础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
(一) 教师的理论学习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选择了教育, 就选择了无止境的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没有终点的, 教师在取得合格学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并不等于学习专业知识的终结, 还需要继续学习, 研究新问题, 接受新事物,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建议学校数学组同读一本书, 从读课标做起, 每周读一段, 从网上学习课标解读, 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二)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需进一步加强
自我县开展校本教研以来,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进一步加强, 但有些教师仍只是停留在认同的阶段, 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需求, 以致教研缺乏目的性, 缺乏主动性, 建议学校多组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让教师在活动中受益, 在活动中成长, 看到了进步, 就看到了教研的效果。
(三) 教研组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县自实行包科领导负责制以来, 教研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一些领导由于不熟悉所包学科, 导致教研走了一些小小的弯路, 在这种情况下, 包科领导应和教研组长紧密配合, 既有行政的推动, 又有专业的引领, 才能较好的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建议学校包科领导要多与教研组长交流, 多谋划, 多思考, 同时要加强教研组长的培养, 让教研组长“走出去”, 多参加培训, 开阔视野。
(四) 集体备课的形式应进一步推广
现阶段我县的各学校师资力量很不均衡, 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同科教师人数较少, 甚至只有一人, 所以应加强不同年级之间的教师交流, 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只有教师之间加强同伴互助教研才会有真正的效果。建议学校适时适当的组织一次较成功的集体备课, 让教师感受集体的智慧, 引领集体教研成为日常的需要。
(五) 教材的解读应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 教师只有不断地研读教材, 才能透过知识的表象看到其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建议教师多进行教材分析, 要站在教材系统的高度俯瞰教材, 才能较好的进行知识之间的整合。
(六) 课堂教学应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上课方式, 教师“满堂灌”, 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次要角色, 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 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只是一味的“告诉”。建议教师多研读课标, 感受新课程理念, 看名家课堂, 看优秀教师的课堂, 转变观念, 学课, 进而改变自己的认识, 并付诸于实践。
总之, 本次活动为探索富有成效的教研形式提供了实践依据, 但愿此次调研能给予学校帮助, 给予教研组新的认识教研的视角, 给予教师一些探索课堂的借鉴。
摘要:高阳县数学学科的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 以主题讨论为主线, 以教研活动为依托, 引导教师在课例研讨中展开主题研究, 并不断分析与改进主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中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三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一、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导向,使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致力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纵深发展,凸显个体价值,倡导团体合作,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二、具体目标及要求
1、通过校本培训,更新教育观念,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力求利用好教材体现新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与教学理论水平。
3、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4、观看或实践优质课,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具体形式与措施
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学科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利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间,主管学科领导亲自参加,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能手的带头作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1、设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与学校听评课小组,加强指引,落实校本教研计划与听评课计划。
2、集中学习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温故知新,加强认识,提高理论水平。
3、观看课堂实录,增强感性认识,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
教研活动的开展模式深入了解。
4、骨干教师观摩课及相关研讨会。
5、开展四课活动(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评课),加强实践,教研组切实推进教研工作的开展。
6、立足本校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在条件许可范围内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邀请兄弟学校来校听课。
四、具体安排:
三月:
1、进一步落实小课题实施工作,修改完善小课题内容,营口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迎接进修学校检查听课。
2、抓好九年级专题复习工作。
3、读书活动:
“做一名有价值的老师”
四月:
1、积极参加进修学校“说课模、说小课题”教研活动。
2、参与进修学校教学标兵评选、小课题研究评优工作,并做
好校内选拔工作。
3、读书活动:“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五月:
1、青年教师指导听课。
2、参与进修学校“送课下乡”活动。
3、教师考核听课。
六月:
1、教师考核听课。
2、备战中考。
3、工作总结。
14.校本教研教师实践反思制度 篇十四
一、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月必须找出2~3个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每学期不少于2篇。
二、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检查。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要每学期交两篇;定期开展校级教师论坛、校级教研沙龙、学校专栏管理、专项评价;学期末由学校返还给教师,为教师以后教学教研提供借鉴。
三、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如: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等。
四、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
五、开展“实践反思”学习活动,将问题的研究纳入学习之中,注重教学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机智(灵活驾驭课堂)之处、反思学生的不同见解、反思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的教学改革等,形成一种反思教学的工作习惯。
15.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篇十五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二、组织机构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马兴泰
职责:学校教研工作总体思想、目标的引领及教研工作的督导
副组长:张绪庆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制定及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
成员: 各教研组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具体实施及教研过程的记录、总结。
三、具体规定
1.学期初,教学校长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计划。
2.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出教研组教研计划,计划目标要明确,符合实际。并上交教导处备案。
3.强化校本教研流程的指导管理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促进本校教师素质提高、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或细则。4.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时间由教研组自己确定后上报教导处。
5.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其他中层以上干部要深入到教研组、备课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6.积极开展校级学科竞赛和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学科竞赛。学校每学期要组织 教师至少开展一次校内公开课教学,并进行评议,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专题研究活动,把教学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7.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争创佳绩。
8.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教师均参加本学科的一切教研活动,做到保时、保质完成各学科教研任务,不流于形式。9.各学科教研组长填写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交教导处存档。
10.教师要认真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教师参与教研情况及教研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工作中,按教师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
11.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每人至少上一节学科组教学研讨课,每学期设计三个课件上传至学校公共邮箱。12.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每位年青教师都要拜一位骨干教师为导师,实行“师徒制”。师徒彼此间相互听课,彼此交流。
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推荐阅读:
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09-21
鱼塘中学校本教研及培训计划07-23
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11-03
中学教改教研制度06-12
中学学期校本研修计划10-01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10-14
海子中学校本培训计划08-04
学年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07-11
迎河中学校本培训领导职责08-19
中学校本研训项目工作总结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