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精选11篇)
1.《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
小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大丰市大桥第二中心小学 英语教研组
一、子课题的提出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提供了历史性的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英语教学的希望与要求也成为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极大动力与挑战。然而,我们对学校里的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仍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因此,我们英语组确立了 “小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这一子课题。三年来,我们按照课题方案,运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研究目标,深入调查,认真学习,勇于实践,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二、子课题的理论价值
1、依据创新性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创设一个有利于建构与再构知识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自我学习、成长,教师角色从供给式的教育者转变为激励式的学习帮助者。
2、为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科学地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指导。
三、子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指: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教师的有效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双主体”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四、子课题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具体操作如下:
1、在行动研究中,搜集有关文献与理论组织教师学习,为研究提供指导。
2、在行动研究中,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对实践过程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了解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调整教学设计。
3、利用英语角、画廊、多媒体素材、标志牌等校内外英语氛围,多渠道、全方位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子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参与到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激励性原则
学习自主性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一致,且这种自主又不能由他人代替,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自身各种潜在因素,多用激励的方法,鼓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全体性原则
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向他们伸出热情的手,指引,扶持,鼓励,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实践性原则
老师不是把现存知识生吞活剥地照搬给学生,而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思考,质疑,鼓励学生去发现,从而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5、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提高学生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水平,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6、开放性原则
自主学习必须要延伸到学生课余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五、子课题研究的过程:
1、初级阶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我们首先着力激发学生“好之”、“乐之”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意愿。我们采用了“激发主体→引发主体→开发主体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英语实践活动,组织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英文歌曲比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英语图书角,让学生自带一些简单的儿童英语读物、画册、画报;在教室内充分利用板报,设置英语角、英语园地,定期更换英语诗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开展自主学习。
(2)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
在课堂中融入音乐、画画、游戏等外,在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经
常用:Good!Very good!You are very clever.等来称赞学生,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和认可。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无拘无束,敢说敢做,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2、发展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参与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导向,它在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调整、控制教与学的策略、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引发学习动机,使之更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我们教会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使他们能为自己制定一个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子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三年多的教改活动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三大转变:
1、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这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新《英语教学标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课题组成员已确立不做教书匠,要做教学专家的新观念。由过去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语言知识教学,转变为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注,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显著
提高。
2、教学方法的转变。新的理念在我们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将新理念、新理论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的热爱,体现为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分配讲、练时间、努力营造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他们将英语教学与德育、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相融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活动多样。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深受学生喜欢、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3、学习方法的转变:转变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学习活动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家庭图书等资源,开设了探究性英语背景知识学习课。学生自主、合作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节假日、著名城市或景点,收集资料,制成课件、写出小作文、小诗歌,小剧本,分享探究成果,使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对主要英语国家的初步了解,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终身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八、子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几年的研究探索中,我们受益匪浅。初步的教学科研为我校的英语教学带来喜人的成果和巨大的改变。与过去埋头教学、不懂研究的做法相比,我们迈开了艰难的一小步,在今后实施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目标,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素养和能力。随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定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教学、教研工作的新途径,使我们的教学、科研更上一层楼。
2.《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二
关键词:自主学习,历史教学,交流反馈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为教学活动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 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它深深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此背景下,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历史老师必须摆正师生位置,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他们能发挥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作为新课程重要的课程目标而备受瞩目。
一、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问题。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 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 与他人互动, 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布鲁克斯提出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原则是:1. 课程应当采取整体到部分的转化, 亦即着重核心的概念, 并且使用第一手材料与亲手处理材料的课程;2.学生角色转变为思考者;3.教师角色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的问题及见解的传递者与调停者;4. 评价是基于教师对于学习状况的观察和学生作品的展现。
二、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环节
自主学习模式一般包括情境引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交流反馈等四大环节。
1.情境引入环节。
良好的情境教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识活动, 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 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便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 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通过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背景资料, 营造一种乐学的氛围。比如说可以结合时政热点, 引出历史问题, 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自觉地进入自主学习。如在《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这一课的教学时, 我先投影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克里和布什电视辩论的新闻图片, 要求学生讲出图片反映的时政事件后提出问题:“从这则新闻图片中, 同学们可以知道美国总统是怎样产生的吗?美国总统有哪些权力?总统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敢于学、乐于学、全身心学。
这一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编写自学辅助提纲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 学习应达到什么程度。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如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节时, 可以设计以下一些问题: (1)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而不是其他国家? (2) 你能简要叙述一下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吗?在工业革命进程中, 各个部门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3) 法国和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如何?影响其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4) 试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5) 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
2.自主学习环节。
自主学习模式的最基本环节是自学学习。即根据第一环节所确立的目标与任务, 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学习提纲的指引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对照教材, 收集材料, 逐一解决问题, 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过程, 而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这样, 就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一次深刻的锻炼。
3.小组合作环节。
这是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在自主学习阶段, 有些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已经达到了某些目标, 有些可能没有达到。有些问题学生已经解决, 但有些疑难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时候教师先不要讲解,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通过集思广益, 互相合作, 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行讨论、辩论, 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相互补充、启发, 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思路和结论。在小组讨论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情况, 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 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正确结论, 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和点拨。经过小组的讨论与总结, 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所出现的零散问题得到了集中, 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
4.交流反馈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可就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 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 通过师生互动, 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要针对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 给予适当的评价, 对不正确的观点要及时更正;对有疑问的同学要给予及时指导;对新颖、独特的观点要及时鼓励。这样,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成果得到了分享, 知识得到了掌握,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
1.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的保证, 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家长式教学法, 教师是课堂的“家长”, 学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 学生只能顺从, 没有学习自主权。而自主学习需要有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 创造以尊重、民主、发展为原则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真情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 公平地对待学生, 不能厚此薄彼, 这样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投入自己的学习热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的真情投入, 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2.要建设“有力”的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 也是自主课堂模式成功的关键。科任教师应该和班主任协调配合抓好小组建设。组的划分应以“优势互补、民主集中”为原则, 合理规定人数, 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因素, 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教师推选每个小组的学习组长, 学习组长确定后要进行定期培训。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 合理调配组员, 培养合作氛围, 落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小组建设工作, 针对小组成员的特点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 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学科的科研组长, 积极参与管理。
3.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奖励机制。
评价奖励机制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 以小组为评价单位, 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当然, 量化的过程必须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 起到“奖优罚懒”的作用。
3.《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三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46
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传统,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有些教师甚至照本宣科,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能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在教学中的体现,强调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到自主学习这个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模式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积极实践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笔者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工作是否做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这是历史教学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主要是编写教案和进行导学案设计。教案对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指引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程标准已经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做了细致的阐述,但是教师仍然需要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领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尽量在教学中把教材知识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做到全面,尽量包括所有的重难点,做到细致,每个小点都要清楚明了,此外还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最好能结构化,看起来一目了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编写,做到逻辑严密、简单易懂等。
导学案是给学生使用的,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步骤,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体现,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除了要列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目标,还要规定学习方法、体现导学过程等。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有一定的策略和原则,例如过程严谨有序,有温故知新的环节、有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环节、习题训练的环节等。特别在设计习题或者思考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引导作用。
其次,课前准备还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学生进行预习能够使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对教材进行阅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在明确自己的弱点后,听课过程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应该进行设计,一堂课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的教学过程能够使时间利用达到最大化,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首先要重视课堂导入。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这一点,课堂导入是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运用一些手段和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导入有很多种方法和手段,例如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进行课堂导入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其次是自主探究过程。自主学习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之后,就要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因为自主探究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开始不能适应是正常的。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一般来说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对此教师可以把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随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以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精讲
上讲下听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在新课程改革中不被提倡,但是并不是说教师的讲解是完全不必要的,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重点突出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毕竟是有限的,对教材中的知识不能全盘掌握,在一些时候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讲解。
精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知识讲解,不必对所有的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之后,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精讲过程时要注意知识的逻辑性和结构性,讲解的对象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讲解可以更加深入,涉及的内容可以更多、范围也可以更广。教师的精讲还包括一些探究性、思考性较强的题题目,注重问题分析过程的呈现,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举一反三。另外,精讲要时刻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学情有一致性,并且注意把握时机。例如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学生遇到障碍是很正常的,教师可以在这时进行精讲,既为学生扫清障碍,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4.《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四
执笔人:魏巍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涵义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三、课题的基本目标 目标之一 :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目标之二 :
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合情推理能力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每个环节做扎实了,才能最终实现课题的基本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欲望。
3、对比性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对照的形式,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 — 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又如,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再如,初中教材是用温度计经过形象类比和推理引入数学数轴知识的。再如:求绝对值|-5|=? |+5|=?|-2|=? |+2|=? |-3/2|=? |+3/2|=? 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捷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3、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
4、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如,观察人行道彩色水泥地砖铺设的方式:
像图(1)(2)(3)这样铺下去,第 n 个图形中有多少块彩色水泥砖 ?(由不完全归纳法进行合情推理)再观察铺地所用的地砖不仅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那么用正五边形的地砖能够没有缝隙又不重叠地铺地吗?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注重采用“严谨性、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合情推理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现行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保留了传统的数学课程对于演绎推理的重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把合情推理首次明确写入了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课题组在仔细研究阅读了有关合情推理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合情推理进行了界定,并简要概括了归纳、类比、联想、直觉四种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的涵义与作用。其次,通过调查老师和学生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目前初中生合情推理能力总体上比较欠缺,尤其是类比推理和直觉想象能力。(2)初中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具有阶段性与层次性的特点。(3)教师们对课程标准中所提的合情推理在教学理念上较为认可,但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合情推理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缺乏在该方面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指导。(4)《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为我们开展合情推理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空间。最后我们对合情推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构想,结合实证研究,概括与提炼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情推理教学的若干途径与方法:(1)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探索与尝试有利于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2)从“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入手,运用数学方法论的方法,挖掘和寻找有利于合情推理能力提高的生长点。(3)从平时的“数学解题研究”入手,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4)从“学生成长的阶段性与各类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入手,做好初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2、实验班的学生与非实验班的相比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多人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在去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我校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是全区最高的。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组内同事之间的凝聚力,合作精神大大的增强了,而且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老师跟同学交上了朋友,他们之间不仅只讨论数学问题,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
4、构建了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如何在学生活动中、教学目标中、教学方法中、作业分层中、辅导中的培养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八、经验与教训反思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是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对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有以下优点:
一、老师角色的转变
在合情推理的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作为促进者,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探求真理;正视过失和错误。
二、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了
与实验前相比,合情推理的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并且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能主动参与,新自实践,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学生更喜欢学数学了。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利用轴对称的特征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特征时,在抛硬币实验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轻松。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越来越浓,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教育网站,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来获取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在建立了博客,除了资源共享,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题研究中困惑
一、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中弱化了几何逻辑推理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因此数学的育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须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来体现,注重实验、实践、探索、猜测、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是适宜的,但淡化了逻辑推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从实验前后我校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对比方面可体现出来。
二、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效率不高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很好地处理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但在实验中,一些老师在这方面只是课本搬家,完全取代黑板和粉笔。演示过程中视图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体成了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理性思考。
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为对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行培养,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合情推理能力研究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
5.《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五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研 究类 型 : 课 题 名 称: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邱家运
负责人所在单位: 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
填 表 日 期:2011 年 10 月 26 日
青州市电教中心 制
填 表 说 明
一、请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两份。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青州市电教中心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青州市电教中心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青州市电教中心 邮政编码:262500 联系电话:3235391 数 据 表 填 写 注 意 事 项
课题名称 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要界定具体清楚、完整。例如:农村初中“班班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类别 暂不填写。
学科分类 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分为机器人教育、数字化学校建设、主题资源建设。研究类型 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例如: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联系电话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实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不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研究专长填写研究者的任教学科,例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不超过10人。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例如:
a.专著 b.译著 c.论文集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其他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九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篇二:《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实验方案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课题组 2011年10月26日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纵观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我国虽然在20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但关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至今还相对匮乏。
国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早已深入人心,以皮亚杰等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国内,以蒋鸣和教授为代表的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效。但目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仍局限于教学表演和比赛层面,新课改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一种共识,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在二十一世纪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单纯的接受学习式为体验式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我校新时期办学目标,是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信地、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并解决的教学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并确立了《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既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装备效益,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3、完成课题的条件
首先,我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32人。我校教师自“九五”开始至“十一五”已承担了多个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并结题。学校先后获得“省级电教示范校”和“市级电教示范校”荣誉称号。本次课题研究队伍是在整合了以往课题组的骨于力量的基础上成立的是一只教学工作棒、研究能力强、善打硬仗的队伍。其次,我校开通了宽带,接入了青州市“校校通”城域教育网,有两个高标准的微机室,学校老师“人手一机”,并实现了“班班通”。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三、实验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快乐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探究“1+5”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四、研究对象:
1、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1——12册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实验过程注意纵向跟横向比较结合,综合研究与个案分析研究相结合、实验前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记载实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要注意综合分析和反复验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卷,综合分析实验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积累较为科学的资料、数据等,以此调控实验进程,争取最佳实验效果。
七、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1、检测项目和手段:
①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定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②通过个别跟踪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
③通过专家认定的方式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评定。
2、检测体系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该阶段主要是制定课题方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聘请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领导和数学教学的权威、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担任课题指导,挑选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建树的一线教师,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出谋划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确保课题实验的正确方向,使课堂模式真正体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主要分工如下图所示:
图一:课题研究人员及其主要分工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2)、实施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①初步探索阶段(2012.1 ——2013.1)对实验进行初步探索,搞好专题研究与理论学习。初步研究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模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以此促进师生 的信息素养、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整体深入阶段(2013.1——2013.12)该阶段与其它子课题进行交流、研讨,在课题研究上要有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教科研一体化格局,取得一批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教科研成果深化研究,构建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合理利用的模式。培养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接受总课题组评估与指导。(3)、总结阶段(2014年1月至2014 年2月)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实验的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自检等工作。具体的开发步骤有分析、设计、制作、合成、调试评价、应用和修改几个阶段。
九、预期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2、小学数学“1+5”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3、编订课题研究论文集
4、录制优秀教学课例集锦。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指导小组:王军 杨国峰 庄明科 田志杰 负责:实验课题的指导
2、课题领导小组:尹守森 胡春江 李广进 徐显胜 王振华 负责:课题实验的领导
3、研究小组
组长(课题研究负责人):邱家运 负责:课题总体调度 副组长:阚德胜 负责:课题网络资源的保障
成员:赵传芬 王志香 田永梅 冀秀娟 侯凤花 冷学武 李世健 田翠冬 刘德刚 邵艳红 扈玉娟 李金莲 刘翠芬 滕 磊 董爱娟 李有艳 负责: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论文的撰写、实验课例的研究、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
十一、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实验领导小组和专项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纳入了学校“十二五”规划,并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和奖惩条例,做为考核教职工的重要内容,保证了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并且做到领导、教师同心同德,共同搞研究。校长带头学习研究,从课题方案的撰写、课程教案设计、课程课例设计、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抓起,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说课等网络课程资源应用,形成了在课题研究中上下一心的实验研究局面,对学校研究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保证实验教师在实验课题上任务得到落实,学校极力提倡互助研究,让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带徒弟,确保研究能力较低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到教学研究活动中。为确保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的实施,学校实验组建立了各年级数学实验小组,做到全方位研究。
学校在做到实验人员到位的同时,为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每学年都根据实验工作规划作为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的依据,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任务具体,步骤安排科学,责任分明,使整个实验能环环相扣,紧张有序进地开展起来。课题都能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按阶段进行认真小结,形成阶段实验报告,论文等材料。
抓配备,为开展课题实验奠定基础。硬件是实施现代教育的基础,软件是篇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附件: 河 南 省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课题立项·审批书
学 科 分 类小学数学
课 题 名 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申 请 单 位 禹州市钧台办事处北街小学 填 表 日 期
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立项〃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课题立项〃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要求。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经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章):_______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原件,两份复印件。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每份单独装订,报送一式三份。
三、封面右上方编号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
五、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本市课题办(部门)或省课题办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申请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1号 邮政编码:450004 联系电话:0371-66324285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6.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篇六
篇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 调查报告
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屈北龙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开拓性学习的能力。而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题海战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扼杀了孩子们个性,“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状况使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数学组今年11月份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 发现“自主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
学校数学组分别对初
一、初二年级4班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小组如何组建。
2、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
3、通过什么方式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5、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例会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
2、自主与合作的时机
(1)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全面时
李秀新老师在学完正负数及相反数后的一节复习课上,设计了一个问题:-a表示什么数?生1:负数。生2:也可以正数。生3:也可以表示0。生4:-a表示有理数。王教师让各组讨论2分钟,然后以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意见,结果问题得到有效化解。(2)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时
例如,若|a-2|+|b+3|=0,则a=();b=()。这道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没有解题思路,这时老师让各组讨论解决,并阐述理由。教师要深入小组倾听,在适当时候再给予点拨、引导。有的小组先是试数,有的小组说绝对值都是大于等于零的数,相加不可能为零,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推理、探讨中,相互启发了思路,当时一个学生突然兴奋地大声说:只有零加零得零。接着便有理有据地给本组成员讲了起来,大家听得认真,从学生的点头和脸上的微笑可以看出,学生懂了。这道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老师讲学生也不一定都能理解,而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3)学生解题思路有争议时。
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出现错误是不可能的,教师绝不要躲避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要悦纳错误、关注错误、研究错误,耀眼的教学亮点很多时候就蕴含在这样的错误里。
在听课时,我们发现两位同学计算:-1÷1/3×3=?一个结果得-1,一个结果得-9。出现了两种答案,老师说,你俩答案不一样,解题一定有问题,把你们的解答思路,说给对方,相互校对,查找错误。一个同学刚说:这是同级运算,逐一运算。另一个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说:自己的错了。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少见,学生合作学习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多角度思考,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在王密园老师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展示解决课上,学生对一道数学题的解法产生了分歧,针对这一问题,牛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到台前为全班同学展示本组讨论的结果,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居然展示了三种解题方法,有的解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5)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 如分组实验、调查、测量及其他操作实验等。例如,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节活动课——“测量物体的高度”,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有测倾斜角的,有测距离的,有做记录的,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的意义。
3、方式
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流于形式,我们既要关注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习惯。
能自主解决,就不用同伴解决,能同伴解决,就不用小组解决,能小组内解决,就不用组间解决,能组建内解决,就不用全班集中解决。有了这种理念,用哪种方式,自然在课堂中就生成了,合作多长时间教师也自然把握了。
4、教师注意
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都是一位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激发者。教师走进小组,走进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在说什么,看他们在做什么,及时疏通思路,安排任务,指导方法,进行评价,调解情绪,疏通关系等,同时教师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共性信息,准备集中指导。真正落实分层施教,40位学生进行n个层次指导。这就是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绝不是向老百姓所说的那样,教师教还不会,学生自己学就更不会了。这种“教”是“有针对性地指导”,效果自然是理想的了。以“导”为主,就是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时间与空间。学生要做到 “五用”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得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概括地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做到“五让”即,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5、提高自主与合作学习效益的五点行动策略(1)坚持“一个面向” “一个面向”是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反馈、汇报和展示要在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和汇报的是小组的意见,展示的是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绝不能顾此失彼,忽略了全体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评价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各自的学习感悟。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情感发展。(2)确保“两个基础” “两个基础”,即“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交流”是全班汇报交流(展示)的基础。也就是说,小组交流(讨论)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要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交流的准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质量,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自主预习,通读教材,理解定理、定义,完成预习检测”,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生成了新的问题,为小组交流打下了基础。“小组交流”,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这里有对话,有倾听,有追问,有比较,有分析,有疑惑??在交流中质疑、补充、修正,彼此分享学习成果,在交流分享中形成结论,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交流后,每个人都有了较为成熟的问题思考、问题结论,为展示汇报打下了基础。在汇报展示时,每个展示者都能在展示中获得不同的新收获。(3)采用“三种形式” “三种形式”,即同伴交流形式、小组交流讨论形式、全班交流讨论形式。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是说,教育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对话交流情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问题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破解。
有困惑便有交流产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确定交流形式。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要自主完成;能同伴解决的,要同伴交流解决;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采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即,同伴交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如何选择交流的方式呢?一般情况下,概念性、原理性的问题适合自主学习或同伴交流,如理科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文科中的阅读、字词理解、单词记
忆等。而拓展性、探究性、开放性问题,一般适合小组交流讨论,如理科中的观察思考、需要多人协作的动手操作、制定方案、综合归纳等,文科中的阅读理解、词句品悟、评价归纳等。
(4)采取“四个措施” “四个措施”,即“一个声音措施”、“两分钟措施”、“互不干扰措施”、“学科长轮流坐庄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一个声音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个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修正、补充、质疑。避免乱嚷嚷、走形式,确保合作的有效性。“两分钟措施”,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学生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用语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互不干扰措施”,在组内交流时,学生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学习畅所欲言,展示学习简洁凝炼。“学科长轮流坐庄“学科长坐庄措施措施”。在每个小组内设置学科长在每个小组内安排学科长,每节课中都有各学科长来组织学习每节课中都由学科长主持本组的学习工作,主持本学科的学习工作,包括预习、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这样做意在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展示和成长的机会,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发展差异,促进小组学生的全面发展。(5)落实“五点明确”
一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对象。这里的“对象”是指“小组”,不是个人,每个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习任务要在小组内分配和完成,小组成员要做到人人完成。
二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这里的“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并且每节课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学习目标是: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能利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3.体验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
三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这里的“内容”是指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四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这里的“方式”是交流分享、讨论生疑、问题评价和拓展训练等方式。交流分享要有一定的次序,交流讨论要聚焦;问题评价要规范;拓展训练要层次。
五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完成规定任务的时间。有条件的小组,可以设置“组表”,在学科长的督促和评价下,确保每位成员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措施充分保障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效营造出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氛围,真正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进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篇三: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课题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教改实验报告
致远中学 巩靖赟
一、实验的背景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方 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劝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探究式学习即是主动学习,在此更注重的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是一种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和实现多元目标的,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特征,同时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目前,探究式学习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已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其效果可以说利弊兼备,优点在于:
1、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2、通过探究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当然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任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2、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
3、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他们就在探究吗?
4、学生的探究过程如何评价?为响应新课程的精神,带着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在我校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方式学习,很有必要进行探究和实践。
二、实验现状
实行《新课标》以来,我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每人已形成各自 的教学风格,特别是这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市区级骨干教师,有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是一只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善于学习的师资队伍。学校自主探索法课题的开设,正好可以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学生整体素质看,我们招收的大多是县城内的学生,这些学校课改较早,学生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对象
实验班:七年级(5、6)班
对比班:七年级(1、2、3、4、7、8)班
四、实验目标
1、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在把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实践能力。
五、实验准备(后面附:课堂教学法设计)
1、成立小探索者课外活动小组。
2、成立自主探究法实验的组织机构。
3、拟定实验的实施方案。
4、按制定的步骤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课题确定后提交教研室审核,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编写《分组式全程评价学生教学策略》,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细化、互助协作、共同研究”。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底)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七年级(5)班和(6)班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实验对象。研究期间学习有关案例,有关理论,以指导教学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观摩课,公开教学课,并随时总结,改进存在的问题,补充完善方案。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6月)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召开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交流会,收集有关研究与实验资料,举行研究实验成果汇报会,并撰写《紧密结合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报告。
七、实验操作结果
1、通过小探索者课外活动,激发探究是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兴趣和 欲望。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初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通过自主探究,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初步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
八、实验的结果分析
实验总结阶段,我们做了多项调查,结果如下: 1.问卷调查:
2、测试(卷面测试:县教研室试卷):
2、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经过课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扩大了,活动的机会更多了,交流表达的能力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次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九、实验的思考与体会
经过半年的实验,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我们的实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实践环视初步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重点实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应该更深入、细致的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主要的思考和体会有:
(一)本教学法得到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并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意识。从中学生得到了多种方法解题,同时既巩固了旧的知识,又提高了解题的灵活性,对难题有所突破。
3优生得到了拨高,差生得到了转化,可以说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进步,从而迈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进了课改教学的新模式。
4在原来听说写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学生讲、合作、探索、书写粉笔字的能力,真正起到了全面发展的作用。一题多解共享,同题异法展示,自主选题讲题达到了解题方法、多种思维、小黑板等资源的共享。教师很好的把三分之二的时间、学习空间、讲台交给了学生,达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模式。7 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不服管理得到了改进。8合理的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效率。9 课后反思和作业真正了解了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10 由学生原来的直觉感知认识问题逐步发展到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全程管理和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2 体会到教数学的最高境界在于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教学法中,真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即把与学习无关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上,节省了很多教育学生改变不良习惯的时间,真的是达到了两全其美。14 感受到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学习的学生和不合理的 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尽最大努力的探索学习,就是成功的教学 方法。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思维呈现出了多样 化,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错题拾贝本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进步掌握了得分的规范性,提升了考试成绩,很好的起到了遗漏补缺的作用。教学法受到了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欢迎,并初步引起 了某些家长的关注。
7.《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七
一、大胆放手, 独立自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 鼓励学生独立自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列出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导学提纲, 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快速阅读教材, 把重大历史事件及知识点从课本中找出, 引导学生独立自学, 落实好《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例如:上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一课时, 我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做背景音乐, 出示本课的导学提纲, 把学生直接引入“自学”角色,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自己已知的知识, 自主学习本课内容。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提纲
(一)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 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记忆)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2.三国的建立。
3.动一动, 请画出“三国鼎立形势示意图简图”, 并标出各国的建立者和都城。
(二) 合作探究
1.你能解释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吗?
2.评一评, 你心目中的曹操和诸葛亮是怎样的历史人物?
教师如此完全放手, 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由阅读教材, 并做好简要的读书笔记, 教师穿插引导,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知历史、体验历史, 主动理清三国时期的历史线索, 丰富历史知识, 形成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 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二、大胆探究, 寻求新知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多数中等生是“群众演员”, 少数学习困难生是“观众”。然而“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 而在于教他怎样发掘真理”。而今, 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下, 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 教师必须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寻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九年级上册中的“新航路的开辟”时,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世界地图, 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 在空白的地图上填出四位航海家的出发国家、出发时间、航海路线、重大地理发现等;然后再让学生把四位航海家的出发国家、出发时间、航海路线、重大地理发现等知识设计成表格。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欲望, 从而把学生引到主动学习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发现问题;自己探究, 得出结论。于是, 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 寻求了新知, 且记忆深刻。
三、大胆质疑, 乐于思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 无疑则无思。”疑是思维的开端。教师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下, 更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题, “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的载体, 要让学生有机会“问”, 启发学生探究“为什么”,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乐于思考。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西安事变”时, 我刚讲到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 扣押了蒋介石, 实行“兵谏”, 有一个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说:“杀了他!”与此同时, 其他学生也开始议论起来, 有的说:“对, 杀了蒋介石。”有的说:“蒋介石不能杀。”……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于是, 当时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本第73页的“活动与探究”中的问题:讨论“在十年内战中, 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 反而主张和平解决, 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这样, 又把这个问题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讨论交流, 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 解决问题。
又如:有的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经济特区为什么不设在我们这里?……”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应充分肯定, 并引导学生比较“我们所在的区域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区别”进而思考:“建立经济特区意义是什么?”和“为什么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成为经济特区?”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 每堂课我都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质疑, 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一点点新意, 学生的历史创造思维能力也在他们的积极思考中得到了培养。
四、大胆创新, 自主互动
没有创新, 就没有劣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课堂是学堂, 学生要学会学知识, 还要学会互动。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 通过课堂共同探讨问题, 交流学习心得, 让学生的不同思维在互动中碰撞, 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自主探究, 追求创新。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 (二) 》的过程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假设我们班有一位孔子老师, 一位庄子老师, 一位韩非子老师, 对于犯错误的同学, 他们各自会如何处置?你觉得哪一种处置办法更好?”由于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同学们进行了极为激烈的讨论, 学生参与的热情远远超出任何一次课堂讨论。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 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这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但不对学生的言论做评价。事实上这个情景的设计, 一方面帮助学生通俗地理解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另一方面,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现实意义,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再如:介绍七年级下册第17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课时, 针对郑和下西洋这一知识点, 我引导学生联系唐朝的对外交往史, 顺带介绍西方国家的新航路开辟活动及其结果,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全球一体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你认为对外交往中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根据已知的史实, 结合自己的分析与认识, 各抒己见, 虽然见解还难免稚拙, 但这些问题已经对历史之于现实的意义进行了挖掘, 真正体现了学习历史的作用:通过了解过去, 来认识现在, 展望未来。由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比较踊跃发言, 事实上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教材”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 要实现三维目标, 发展学生个性, 就势必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感受历史。“先学后教”的实质也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就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 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的“支点”。因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 在课堂上应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摘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实现的目标与要求和当前“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通过大胆放手, 独立自学;大胆探究, 寻求新知;大胆质疑, 乐于思考;大胆创新, 自主互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
关键词: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培信.论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7, (05) .
[3]王培信.论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7, (05) .
[4]戴金平.“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困惑[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4, (06) .
8.《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八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创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作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一、建构自主学习模式的几个策略
问题导引的策略。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这样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转到备问题上来。为认知而活动的策略。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是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如查阅有关背景材料、比较分析等,都是自主学习中常见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的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接纳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
二、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至于检测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力求题型多样,难易适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建构自主学习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运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应认同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内化为较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才能进入“谐振”状态。
其次,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这也是这一模式反应原则的内涵所在。
再次,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9.《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九
【摘要】: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呢?笔者以为,要在以下四方面落实: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参与”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
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发展性评价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A、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传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与文本发生意义关系,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状态,机械的理解接受。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这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当今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学生“摘果子”,随着今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由此,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10.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篇十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 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应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其次,心理学家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如何设计、使用导学案。
(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如何借助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的难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思想观念主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先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采用的两种主要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三)经验总结法:为了促进实验与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分课题准备、课题实验、课题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确立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法,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动员、培训。在此阶段,学校相关领导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课题研究总动员。
3、学校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杜朗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基本掌握了他们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和课堂教学流程。随后,李冬青老师为实验教师解读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介绍了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和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并带领实验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学习,让实验教师了解了学案导学的作用、初步掌握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最后,通过观摩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初步掌握了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实验阶段:
1、实验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在此期间,实验教师积极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主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每星期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讨,每学期通过讲研讨课、观研讨课、说研讨课、评研讨课等形式进行集中研讨。
2、定期请相关领导深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课题组根据领导的建议,及时修改研究方案,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实验教师积极撰写研讨课的教学案例、说课稿、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既总结了实验经验,又锻练了教师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提交课题研究资料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每位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课题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归纳整理出导学案的编制方法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独立自学—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二)形成了导学案的制作模式
导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导学案上。第二板块是学习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独立自学;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点,为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 ②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并提出疑问;③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独立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④检测反馈,通过一些典型习题,检测学生的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三板块是总结评价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分成六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出示学习目标。第二环节是依案自学。第三环节是讨论展示。组织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第四环节:点评归纳,精讲疑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有时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有时将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中解决)。第五环节是检测练习。第六环节是总结评价。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 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其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六)物化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教师共编写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三十余篇,说课稿近三十篇,评课稿二十余篇,撰写论二十余篇,其中,案例《小数的性质》和《三角形的边》分别获湖北省优秀案例二等奖和三等奖;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乘法的分配律》获市级一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是高效课堂的法宝》、《转变学习方式的探索》《浅析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分别获市级一等奖、二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教学因你而精彩》和说课稿《解方程》发表在《襄阳教育》上。
我们整理了一本《教学案例及反思集》、一本《说课评课文集》、一本《论文集》、一本《培训总结资料集》。
八、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是根本,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但实际使用中,个别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学案内容的现象。
2、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3、个别学生课后修订导学案不够认真,不能使学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有些教师的导学案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修改就直接经学生用。导致课堂教学思路与导学案脱节现象。
我们的困惑:
1、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
11.《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自主性 课堂学习模式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教师教学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已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而受到普遍关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当然,新课程的实施能否实现上述改革目标,归根结底在于作为课程改革实践者的教师对课程的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正如未来学家埃德尔断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教育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为此,时代迫切呼唤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而自主性学习模式正是迎合了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自主性学习就是教师根据初中社会课的特点、教学原则和学生知识水平及社会生活实践,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基础上提出问题,找出疑点,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或者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知识予以升华和拓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自主性学习方法。
一、自主性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步骤
自学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设计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三个步骤: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即讨论)、拓展学习。这三个步骤以问题探究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展开线索,见以下图示:
1.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给予必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发现并思考问题,自学设疑,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先让学生感知教材。感知是认识和理解的开始,在导入新课后,先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课题、框题,浏览全文,对知识有个基本了解。
第二,教师以提纲示范和方法指导。在学生进行初步阅读基础上,以课时为标准,紧扣教材,把教学内容设置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系列问题。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丝绸之路与大运河》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设置如下问题:(1)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2)路线是怎样的?(对照地图)(3)丝路沟通了哪两大洲?(4)丝路从起点到终点,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5)丝路在我国境内经过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6)丝路开辟有什么重大意义?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思维一个方向。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学提出要求“眼到、心到、手到”,即边读边思考,阅读时运用自学符号进行圈点。
第三,激发和指导学生在自学中设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动力,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被传统教学模式颠倒了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抓住学生认知可能产生的困惑,引导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最佳活动方式,是新课程指示下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疑问应该得到解答和疏通,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平台,也是对自主学习的一个提升。通常可采用三段式:(1)小组讨论。采用4-6人固定小组,参照自学时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多向思维。(2)集体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收集在小组讨论中共同的重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本或现实生活中的理论,作中心发言。如在学习《丝绸之路与大运河》这一教学内容时,小组代表提出“丝绸之路在现在有什么价值?”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结合西部大开发进行讨论,学生提到了旅游、考古、文化价值等。这种由一石激起的浪花,撞击出新的思维火花,疑惑解决之时,就是学生获得成功之时。(3)教师点拨疏通。在集体讨论基础上,教师须对重难点、易混知识点进行点拨,以利于学生掌握。
3.拓展学习。拓展学习源于课堂又超越课堂,是由教师提供的跟学习内容相关的探究性问题,须学生查阅资料或作调查完成。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而知识的增长是无限的,处理这种有限性与无限性的最佳方式就是拓展学习。拓展学习初步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如何能让拓展学习落到实处?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1)要给学生拓展学习设置平台,让学生觉得拓展学习并不是无目的的。(2)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指导,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由弱到强,教师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最后学生能够基本独立。(3)对拓展学习要有布置有检查,并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使自主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机,并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丝绸之路与大运河》这一教学内容结尾时,我运用多媒体图片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的繁华,与现在丝路的凄凉作对比,然后提出这么一个思考题:查阅资料,说说丝绸之路在当时经济文化交流上的具体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怎样迎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完成,并向学生推荐有关资料,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对学生好的论文在校刊上发表等等,让学生觉得拓展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体验。这些品质的积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自主性课堂学习模式运用的要求
1.要以趣导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在机械重复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自主性课堂学习,如果简单地让学生一学到底,久而久之,学生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因此,我们在每一环节坚持一定学习主题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小品、诗歌、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营造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理想情景。如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草原风情》学习片断时,先通过课件展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位置、草原风情,以及牧民生活片断,激起学生对草原的无限向往,然后向学生出示自学提纲,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寻找新课程的学习目标。
2.应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教师在编制自学提纲时,不应以教材的容量为尺度,而应以教材所涉及问题难易为尺度,教师也可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如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教材中分别介绍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而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也分别介绍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如果分开讲,学生看不到知识的整体性,也容易混淆。我们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按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顺序分别进行教学,这既有利于知识整体性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
3.对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宏观与微观的调控。根据学习主体需要,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调控,以追求较高的课堂效率:(1)自主性学习模式下学生在自学、讨论、释疑中,每一程序用多少时间都必须灵活掌握,否则容易造成时间与程序之间的矛盾冲突。(2)学生在自学或讨论过程中的突然提问或故意捣乱,都可能影响到教学进程,甚至使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面对课堂问题要利用教育机智及时进行调整。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社会大舞台上的不同角色》时,学生正在进行角色选择,一顽皮学生故意说自己将来想成为一名小偷,因为可以不劳而获。这时教师要利用教育机智指出角色的选择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给学生恰当教育的同时,也使课堂在融洽的氛围中继续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3)由于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最终使问题探究的结论各异,甚至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另一方面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教师对此问题所持的态度,或向学生推荐一些资料,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对问题结论作出正确的选择。
4.注重学法指导。金子珍贵,然而点金术更珍贵。采用自主性学习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果我们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使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即使走出校门,也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并将终身受益。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这一教学内容时,根据课标要求“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熟悉地图三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还要求学生认识基本地图类型。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幅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图上获取不同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自主性课堂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效果
自主性课堂学习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但同样离不开教师主导,体现的是师生互动,如图所示:
从图示可以看出,整堂课以问题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方式为辅展开教学,以学定教,依学施教。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变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到会学。以前,也经常布置学生预习,那是课前预习,学生也没有真正去自学。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自学,并贯彻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不仅要认真研读,还要想办法读好,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进行质疑,提高自学能力。如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草原风情》学习片断时,我出示了如下自学提纲:(1)内蒙古草原属哪种气候?(2)如果在草原上发展旅游业,你觉得哪些方面最吸引人?(3)猜想一下牧民的生活。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不仅了解了草原气候和牧民热情好客的民族品质,甚至有一位学生还提出牧民为什么要“逐水草而居?”的质疑。通过讨论,学生不仅了解了牧民“逐水草而居”与内蒙古草原所跨的东西经度大有关系,还与气候处于温带,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有关,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目标,深化了主题,又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学习。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方式与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要求改变原来学生接受式的个体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合作。讨论正是合作学习的体现,通过讨论不仅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在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奥林匹克精神》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讨论题:(1)奥林匹克知识知多少——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奥运知识。(2)献计献策——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宣传标语和口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在标语的设计上更是有创意:如“世界风采尽在北京尽在2008”、“2008奥运——相约北京”、“展现中国风采尽在北京奥运——2008”。这些标语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学生也在合作中形成了“小组成功我成功”和“我成功小组成功”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境界。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合作的课堂充满求知的欲望,洋溢着探究的热情,在自学讨论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激烈碰撞,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思辨的精神和辩证分析能力、科学论证的方法得到培养、锤炼,不但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而且培养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妈妈的账本》这一教学内容时,通过设置这样一个角色体验:杨妈妈的女儿带着100万美元从美国回到大陆定居,她希望这些钱能为她带来更多的钱,可对大陆市场又不是很了解,你能为她投资理财出谋划策吗?(掀起课堂讨论的一个高潮。)学生基于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提出了不同的理财方法:储蓄、买股票、保险、投资房地产、开农家乐、办公司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关于银行、利息、股票、储蓄种类等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究社会的情感体验,使其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思维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4.拓展了教学内容,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条件,鼓励他们通过探究或社会调查获取信息,寻求问题的答案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获得情感体验,而拓展学习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拓展学习源于课堂又超越课堂,这样有意识地把学生从静态的教室小课堂拉到动态社会大课堂中,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资料后,再经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小组的分析,形成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实践能力也不断提高,促进三维目标达成。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实施的行为。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潜心治学、锐意改革,在实践中求索真知,最终使自主学习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从而印证了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历史与社会.人民教育出版社
[3]历史与社会.教学参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4]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2005
[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下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计划08-14
浅谈构建语文导学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09-30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07-04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07-23
网络营销课程自主学习模式论文06-30
自主学习研究现状07-08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