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作文话题预测

2024-08-16

高考英语作文话题预测(精选11篇)

1.高考英语作文话题预测 篇一

关于“玉树地震最感动你的事件”(可用于四川雅安地震)

投票结果如下:

No1: 选香港义工黄福荣废墟中舍命救人的占43%

NO2:选为恢复灾区供电,电力职工劳累过度因公殉职的占24%

NO3:选深圳街头卖艺老人两次捐款灾区的占20%

NO4:选全校无一人伤亡的“玉树最牛中学”复课的占13%

请根据以上提示,写一篇12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如是你本人,你会选择哪一项,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提示词:ruins(废墟);捐赠(donation)

A Strong earthquake hit YuShu and destroyed it seriously.Which event in YuShu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moving?There is a survey about this recently.The result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43 percent of the people choose the event that HuangFurong who came from HongKong sacrificed his own life to save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ruins.24% support the electricity worker who died of overwork to restore the electricity supply owing to public service.20% are in favor of an old man who made a living by performing in the street in ShenZhen but donated his money to the disaster area twice.13% choose the event that the school at which nobody was injured in the earthquake resumed classes quickly and was called the proudest on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I will choose the event concerned with HuangFurong.It is my honor to introduce some backgrounds about him.He once participated in the rescu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in .He himself was not healthy enough.But he insisted on public service diligently without any payment for many years .Though not rich, he tried his best to help the people who need help,especially the poor.He was awarded the honorary citizen of HongKong after his death by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To spread his spirit,the young in Hong Kong form an organization named after him now.He is called Afu, according to Chinese custom and he will be remembered by all the Chinese people.In my view,Afu is a hero who can move me to tears .Only by learning from him and doing something to help others,can we make contributions to a better society.

中国正在修建珠港澳垮海大桥,在社会上有人支持也不乏有反对之音。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就其利弊写一篇12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1、创多项之最,最长(全长50公里),最难(技术难度极大);2、整体工程耗资巨大,该项目投资总额高达726亿元,如果有这笔预算的话,投资在国内的贫困地区,可以帮助很多贫困的人们;3,对周围自然环境将产生负面影响;4、建成后可实现港珠澳一小时经济圈,有利于各自优势互补,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5、对“一国二制”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深远意义;6、建成后,要求其做到最靓,成为一座标志性建筑,并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景点。

提示词:一国二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珠港澳大桥Zhuhai Hong Kong and Macao Bridge,一小时经济圈One-hour economic circle

It’s well-known to us that the Zhuhai Hong Kong and Macao Bridge is being built in China. Of course it is not only well praised but also resulting in much doubt as well.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Some hold the view that it is 50 kilometers long(the longest bridge in the world)and it must be a big challenge for the engineers to overcom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 Besides, the investment of the whole project is up to 72.6 billion. If we use the huge money for the western poor areas, we can help them to live a better life to some degree. Finally,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owever, it is true that some show much support to the project. They have sufficient reasons for it.Firstly,after finishing the project, the one-hour economic circle will be realized and the local economy of all sides can benefit each other. Secondly,the bridge will be required to be the best one and become a landmark which is an attractive scenic spot.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re will be a profound and significant meaning to carry out “one country, two systems”smoothly.

Personally speaking, building the bridge brings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so I am in favor of it.

2.高考英语作文话题预测 篇二

Ⅰ.三种基本形式

1. (1) 与现在事实相反, 虚拟条件句:动词过去式 (be用were) , 主句谓语形式:would/should/might/could+动词原形.

(2) 与过去事实相反, 虚拟条件句:had+动词过去分词, 主句谓语形式:would/should/might/could have+动词过去分词

(3) 与将来事实相反, 虚拟条件句:动词过去式 (be用were) were to+动词原形/should+动词原形, 主句谓语形式:would/should/might/could+动词原形

2.有时, 虚拟条件句中, 主、从句的动作不是同时发生的, 做题时须区别对待, 务必搞清楚时间。eg.

(1) If I had worked hard at school, I would be a doctor now. (虚拟条件句与过去事实相反, 而主句与现在事实相反。)

(2) If he were free today, we would have sent him to Beijing. (虚拟条件句与现在事实相反, 而主句与过去事实相反。)

3.当虚拟条件句含有were, should, had时, 可将were should, had置于句首大写, if省略。这也是倒装句里的一个重要考点。

4.有时, 句子没有虚拟假设条件句, 而由but for, withou等介词引出或通过上下文的其他方式来判断。

Ⅱ.八个特殊情况

1.英语中, wish之后的宾语从句, 表示一种没有实现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常译为“要是……就好了”。其结构为:wish that+had+过去分词或would/could/might/should+have+过去分词 (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 /动词过去式be用were (与主句动作同时发生) /would/could/might/should+原形动词 (与将来事实相反的愿望) 。

2.would rather, had beter之后的宾语从句常表示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一种愿望, 使用虚拟语气。虚拟语气的形式为:would rather/had beter that+had+过去分词 (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 /过去式 (表示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愿望) 。

3.在as if, even if, even though, 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 如果表示与事实相反或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就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的形式是:as if/even if/even though+had+过去分词 (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或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过去时 (be用were) (表示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或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

4.if only开头的句子要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的形式是:If only+had done sth (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 /过去式 (be用were) (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愿望) , 译为“要是……就好了”。

5.It is (high/about) time that+主语+动词的过去式should+动词原形。译为“早该做某事了”。

6.与表示“请求、要求、命令或建议”等意义词的相关的名词性从从句其虚拟语气的结构为: (should) +原形动词。

7.当insist的意思为“坚决认为”, 表示某种愿望时之后的宾语从句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的形式为 (should) +v;当insis的意思为“坚持说”, 陈述的是事实时 (就像suggest意思是“表明, 暗含, 暗示等”时一样) , 宾语从句不用虚拟语气。.

8.在It is+形容词+that…, 如果表示“惊异、惋惜、遗憾、理应如此”等意义的主语从句中常使用虚拟语气, 其虚拟语其的结构为:should+动词原形。.

摘要:虚拟语气是是中学英语语法里较难的内容, 渗透在高考试题的各个题型中, 且复习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广大考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高的成绩, 本文结合历年的高考情况, 本文从虚拟语气的三种基本形式和八个特殊情况上分析2012年考点。

关键词:虚拟语气,2012年高考考点,预测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人教版课标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琼, 徐达山《当代英语惯用法词典》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4年7月。

[3].赵振才《英语常见问题解答大词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220年9月。

[4].徐广联《大学英语语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3.高考英语作文话题预测 篇三

命题要点

先行词不可省略

先行词是指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如果省略了它,定语从句也就失去了作用,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例如2008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第24小题的“变形”题:

—Is this Science Museum _____ we visited during a trip to Europe?

—Yes. It attracts many tourists to be here every day.

A. whichB. the one C. whereD. what

分析:正确答案为B。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有些考生容易误将句子主语“this Science Museum”看作表地点的先行词,而误选C。也有考生可能会在分析句子成分后,误认为visited缺宾语而误选A。我们可以将题干中的问句变为肯定形式“This Science Museum is _____ we visited...”分析后发现,主句缺少表语(即用作从句的先行词),同时省略了关系代词that,故选择B。

试比较:

—Is this the Science Museum _____ we visited during a trip to Europe?

—Yes. It attracts many tourists to be here every day.

A. whichB. the one C. whereD. what

分析:本题仅在“Science Museum”前加了限定词the,答案便完全不同。将主句变为肯定形式“This is the Science Museum”,主句完整,“the Science Museum”是先行词,从句中visited缺少宾语,故选择which作宾语,或which也可以省略。正确答案为A。

以往我们认为选择关系副词和关系代词,只需分析从句,补出所缺成分就行了。通过上述两道题的对比我们发现,分析主句也十分重要,尤其应注意不要忽略先行词。

从句谓语动词与先行词保持一致

在定语从句中,从句的谓语动词应该与其修饰的先行词保持一致。这也是命题者的思路之一。例如2008年高考英语浙江卷第13小题的“变形”题:

—Do you know this is one of the newest books that _____ on computer?

—Sorry, I never saw them before.

A. have been writtenB. was written

C. has been writtenD. have written

分析:首先确定先行词应是“the newest books”,而非“one of...”,表示的是一个复数概念,从而判定从句的谓语动词应该使用复数形式,故排除B项和C项。物作主语,动作被完成,应使用被动语态,正确答案为A。

试比较:

—Is this the only one of the newest books that _____ on computer?

—Sorry, I never saw it before.

A. have been writtenB. was written

C. has been writtenD. have written

分析:将上题中的先行词“one of...”变成“the only one...”时,所指代的概念也就变成单数概念,故排除A项和D项。再根据答句,判断其时态应和现在相关,故排除B项,正确答案为C。

判断从句谓语动词用单数还是复数形式时,要根据先行词的指代而定,不要只看先行词本身的单数或复数形式。

先行词为抽象的地点或时间

先行词是抽象的地点或时间时,容易误导考生。例如2008年高考英语江西卷第35小题:

Later in this chapter cases will be introduced to readers _____ consumer complains have resulted in changes in the law.

A. whereB. when C. who D. which

分析:考生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习惯在先行词是具体地点时才选择where。而分析此题,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cases,不是具体地点,因此考生很容易误选which。分析句子结构,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在从句中作状语,又因cases是指抽象的地点,意为“在这些案例中……”,所以正确答案为A。

再如2008年高考英语上海卷第38小题:

We went through a period _____ communications were very difficult in the rural areas.

A. which B. whoseC. in whichD. with which

分析:先行词period并非是一个明确的时间,而是抽象的模糊时间。分析从句可确定空格处应该填入时间状语。最常用的时间状语为when,而备选答案中没有when,所以想到when = in which,正确答案为C。

考生应重点掌握可用作先行词的抽象时间和抽象地点的名词:moment、situation、position、period、case、example、article (条款)、paragraph等。

先行词可以是代词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多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出现,所以考生很容易忽略其以代词形式出现的情况。实际上,代词可以用作先行词,考生切忌将思维局限于先行词就是名词上。例如:

Those _____ can explain the mystery firstly will get a reward.

A. who B. they C. he D. that

分析:本句的先行词是指示代词those,因此应选择who。正确答案为A。

另外,我们要熟记:当先行词是all、much、little、nothing、anything、the one等不定代词时,关系代词只能用that。

先行词和关系代词不可重复

当先行词是某个关系代词时,从句里便不能重复出现这个代词,而应选择其他的关系代词。例如:

Who (先行词) that (关系代词) has broken the window should be blamed. 打破窗子的人应该受到责备。

Which is the picture that you drew yesterday? 哪一幅画是你昨天画的?

先行词兼指人和物,或为一个句子

在分析句子结构、判别先行词时,考生切不可“望文生义”,认为先行词就是单独的一个词。它可以兼指人或物,有时候甚至可以是一个句子。

当先行词在主句中兼指人和物时,从句的关系代词只用that(that也可以省略)。例如: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that) I saw there gave me a deep impression. 我在那里看到的一切人和事物都令我印象深刻。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当定语从句修饰的是整个主句时,关系代词用which。例如200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第16小题:

The road conditions there turned out to be very good, _____ was more than we could expect.

A. it B. what C. which D. that

分析:考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which指代前面的整个句子,正确答案为C。

黄金法则

确定定语从句应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时,我们有一条“黄金法则”,即关系代词 = 先行词,关系副词 = 介词 + 先行词。

该法则适用于所有定语从句关系词的选择,其具体使用方法为:根据这条”黄金法则“,只要把从句中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换成先行词,若从句句子成分正确,结构完整,那么答案就是正确的。例如2008年高考英语陕西卷第13小题:

The man pulled out the gold watch, _____ were made of small diamonds.

A. the hand of whomB. whom the hands of

C. which the hands ofD. the hands of which

分析:先行词是the gold watch,是指物,因此首先排除A项和B项。运用“黄金法则”,把先行词(the gold watch= which)分别代入C项和D项。C项变为“the gold watch the hands of”,很明显句子不通;D项变为“the hands of the gold watch”,句子完整,故正确答案为D。

又如2008年高考英语安徽卷第26小题:

All the neighbors admire this family _______ the parents are treating their child like a friend.

A.why B. where C. which D. that

分析:这个句子的先行词为this family,which和that为关系代词,根据“黄金法则”(关系代词 = 先行词), which/that = this family,代入从句则题干变为“...this family the parents are treating their child like a friend.”句子不完整,故排除C项和D项。又根据“黄金法则”(关系副词 = 介词 + 先行词),where = in this family,将其代入后从句变为“in this family the parents are treating their child like a friend.”句意完整,故B项正确。而A项why表示原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要认识到定语从句中先行词的重要性,并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重点掌握,结合“黄金法则”,便能轻松解答高考英语中涉及定语从句先行词和关系词的选择的考题,制胜高考英语。

作者简介:

温荣,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校区)英语教师,教授英语精读、英语语法、英语语言学等课程,著有《翻译思维与技巧》一书。

4.高考倒计时英语作文话题预测 篇四

我们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挫折,怎样面对挫折?面对挫折(setback)时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要求:1.以约30词概括所阅读短文的主要内容;

2.以约120词就“面对挫折(setback)时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发表看法,内容包括:

(1)请举例描述你遭遇过的挫折;

(2)你是怎样看待挫折的?

(3)请就面对挫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提出一些建议。

范文

Despite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government, many college graduates failed to get a good job this year and felt depressed and ashamed. What’s worse, some of them committed suicide, just like Miss Liu in this report.(37 words)

I came across many setbacks in my study and life. For example, I failed in my math final exam when I was in Senior One. Knowing the result, I cried hard. I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studied harder. With all my efforts and the help of others, I finally became good at math and passed many exams.

5.高考作文话题预测 篇五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近日,浙江慈溪四年级小学生黄唯成了“网红”。他在慈溪293路公交车上,短短12分钟连续4次让座。如此暖心的举动被同车乘客拍成视频,经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转发后,引发网友广泛關注。

材料2?芬兰拉毕省一政府官员因乘坐公交车时没有给一位老太太让座,因而引起社会的公愤。他不得不向公众道歉并自动引咎辞职。

材料3?很多在日本生活过的小伙伴发现,在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给老人让座的事情很少发生。

材料4?在福州一辆公交上,一位老人因身边的女生没给自己让座,对女生破口大骂,“缺德、畜生不如”,态度恶劣。

对“让座”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立意点拨】

1. ?提倡有限度的社会美德社会美德的存在,虽然对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尤其是要求对方让座者,他们仗着自己的年纪、身份等,动辄把自己的“弱势”摆在前面,又“强势”地要求对方符合他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对方有时候不得不屈服。这种道德化暴力往往需要进行限制,比如法律可以规定某些情况下的“不让座”。

2.?涵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法治,是这个时代的共识。不文明行为之所以更为刺目刺耳,除了社交媒体这个放大器,很大一个原因也在于,信奉法治者越来越多,公众法治意识在稳步提升。面对侮辱烈士名誉的事件,鼓励“骂回去”的少了,呼吁为英雄烈士人格利益权立法者多了;看到因延误而大闹机场时,一道起哄的人少了,认可“黑名单”制度的多了;对于警察执法,更多人能站在公允的立场,支持“既不能粗暴也不能宽松软”。对热点话题,公众的探讨越来越不局限在事实浅表,而逐渐向法治层面深入,这是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

3.?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有明确的规则,才能框定人们的行动边界。在传统熟人社会,人的流动性不强,熟人之间的评价,构成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强,“住了3年没跟邻居说过一句话”也不鲜见。在这样的“陌生人”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需要有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彼此关系,定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6.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 篇六

耀华中学学生会举行学生会主席竞选活动,其中一项是综合素质考查。考查内容是根据上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确定主题,进行演讲,评委当场打分。请你以陈明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竞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图片内容:在广袤的蓝天的映衬下,一只凶猛的熊虎视眈眈地看着朝它举起枪的猎人;这只凶猛的熊和举着枪的猎人同时处在跷跷板的两端。

图片寓意:很显然,图片要表达的是人类与动物的统一对立的关系。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的极度扩散,恰是我们人类极需反思的问题,杀死动物吃掉它们,我们不但征服不了自然,反而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应当和谐共处。

拓展引申:这幅图片是借图呼吁人类唤醒内心的良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不可能是为所欲为的。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不仅仅人和熊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大自然生物圈的变化时刻提醒着人类需要克制自己的无限欲望,万物的发展都是处在平衡状态。所以,请人类放下手中的猎枪,收起那不该有的欲望,人类和自然的平衡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推而广之,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平衡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

3.参考立意: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世界是平衡的,也是对立统一的。伤害他人,有时也意味着毁灭自己。平衡一旦被打破,就预示着危险的到来。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任意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平衡关系,都将得到惩罚。

【参考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相处才有美丽家园”。看看漫画中人类与自然的脆弱平衡,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反思吗?

自然是永恒的奇葩。她创造出梅花的秉性,“众芳摇落独萱妍,绽尽风情向小园。”她绘制出别致风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她雕刻出壮阔山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古往今来,文字记录了自然的绮丽,它在纸面上自由挥洒,将大自然的变迁与奉献永载史册。我们后人手捧沉甸甸的书籍,恍若置身其间,不由得用心来体会自然的心跳。

自然赋予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她为我们嵌上一对宝石,这是明亮的天窗,让我们用眼睛看自然。她为我们调制出奇妙的香气,茉莉的清香、玫瑰的芬芳,使我们心旷神怡。她教会鸟儿唱歌、教给溪流作曲,让我们聆听到动人的旋律,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她还亲手将一颗殷红的心放入我们的胸膛,使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跳动。

自然同时又慷慨给予人类珍宝。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不计其数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疼爱人类。于是,大地母亲展现出最宽容的一面,以最宽阔的胸襟承载了万物、接纳了人类。一本本史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动人场面与唯美境界,那段时间里,人类懂得回报,天地一片和谐,万物都生活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如今呢?自然为人类倾尽了心血,她把能做的都做了,她把能给的都给了。而我们呢?

我们似乎是受宠若惊,我们似乎在她的溺爱中失去了理智,我们在她的庇护下竟开始胡作非为,将利爪伸向了自然。我们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

自然开始觉得无奈、感到无助。她十分难过:为何她倾心养育的人类会这样对她!她的美丽将要毁在人类手里。她辛苦捏造的鲜花要枯萎,她精心绘制的风光要残缺,她沥尽心血雕刻成的山河要垮塌!一切的壮美绝伦就要毁灭在人类手里!

终于,宽容的大地开始为自然的遭遇抱不平,她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给人类以警告。

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吗?如果在,就让我们恢复良知。我们总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自然对我们的恩情已远远甚于滴水。如果我们不能立即还天空以蔚蓝,如果我们不能立刻还大地以绿色,如果我们不能现在就让自然回到鸟语花香,那么我们人类将遭到自认无情的惩罚。

同学们,无数的书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本是一家,两者理应和谐共存、互惠互利。如果我们人类能觉悟、能悔改、能尽自己的举手之劳,那么自然就能回到最初、恢复她从前的花容月貌。

让我们在品味书香的同时,感悟自然的沧桑,引领更多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和睦,人类才会有美丽家园,自然也必将成为人类永恒的奇葩!

7.2016高考作文命题方向预测 篇七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占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写作引导

读书,是教育的永叵话题,也是高考写作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活题。近十年来,读书话题以各种方式频繁进入高考。这个题目是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站在当下,这个话题更有了现实的价值与意义——相较十年前,估计今天的阅读状况更严峻了。在近三年的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反复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由此也可见阅读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关注高考写作的人,不可忽略这个亘古不变但常谈常新的话题。

今天借这个题目,谈谈在具体分析中,如何让自己的表达为文章添光加彩。

技巧与方法能否为高考作文加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写作是有技巧的,技巧也是能加分的。但是,光凭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那些死记硬背各种修辞妙语、名言警句,生搬硬套各种开头结尾的技巧,乞灵于高分绝招与满分秘籍,很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可能专注于技法的炫耀,而忽略了最能打动人的内容。

要知道,任何表达方式、技巧与方法,只有在具体的表达中,才能发挥自己特有的威力;在具体的分析中,技巧才能焕发出魅力与活力。

什么样的议论文才算是一篇好的议论文呢?这虽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基本标准还是有的。议论文是用来“说理”的,那么,判断议论文好坏的基本标准也就很明确,那就是有利于讲清道理,说服读者。

一篇阐述“铭记”价值的议论文这样写道: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

这段文字初读很美,细读不堪。将易安居士、海子、三毛、凡·高拼凑在一起,确能唬人,但易安居士铭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海子用来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的人生之“水”,“具体”又是个什么玩意儿?三毛的“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的“船”,“具体”指的是什么?云山雾罩的表达,看起来生动形象,灵动多姿,但多是些花俏而缺乏明晰内涵的比喻或者比喻的连环套。这就是似是而非,这就是蜻蜓点水,给人以不着边际的感觉。

这样的表达,恰恰损害了它说理的力量。

如何表达?在议论文写作中更多要考虑的是说理的目的、说理的对象与说理的内容。我们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们看看邹忌是如何处理这三个问题的。邹忌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不是为了发泄,更不是为了激怒,他的目的是劝谏。从对象看,国君位高权重,他可以听你的,也可以不听你的;他可以愉快接受,也可能暴怒地拒绝,这个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邹忌不能单刀直入,而要迂回曲折。还有,就是说的那个“理”。其实,位高权重的人容易被蒙蔽,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国君不可能不懂得,只是因其位高权重而常常忘乎所以,因此重要的是点醒,是提醒,是警醒,而不是絮絮叨叨地阐释,条分缕析地解释。于是,聪明的邹忌选择了讲故事、做类比的说理方式。这避免了直接对抗,也容易唤醒国君沉睡的良知,推动君臣之间的对活与合作。这不就是智慧吗?

因此,不能夸大策略与表达技巧的作用,离开了思想、文化与思维,技术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托,而这,恰恰是许多人在认识上的误区。要知道,技术永远附丽于思想内容,离开了思想内容,技术也就从根本上失去其存在意义。

佳作展评

人不读书为哪般

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的是沉醉灯影书香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的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

古今中外,像这样的书迷、书虫真可谓数不胜数,可目前中国读书的人为何越来越少呢?这其中网络阅读等新阅读方式的吸引和冲击无疑争夺了一部分读者,这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现实,如果从我们固有的国情民意出发,在身边的现实中找些答案,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民占绝大多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尤其是贫困地区生活水平的低下、眼界的狭隘闭塞,使相当数量的人既没有读书的条件,也没有读书的需求和兴趣。书的价值和作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人们甚至还停滞在“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的周期性循环当中。

第二,城镇低保户和徘徊在就业边缘的阶层,他们为子女办婚事、让老人看病的钱还不知道从哪出呢,整天疲于为生计奔波,人不堪其忧,看书的条件是不是也缺乏呀!毕竟“箪食瓢饮”而安贫乐道的颜回和身居陋室还“阅金经”的刘禹锡是少数,我们不能奢求人人都能有如此心境和追求。

第三,有些人不读书并非上述认识上和经济上的原因,他们懂得书籍是文化的载体、知识的源泉和思想的结晶,也需要这份精神食粮,这把智慧的钥匙和这扇瞭望世界的窗口,但实在是没时间常伴这位良师益友。就拿我校高三老师来说吧,每天八小时之外还要陪我们上早晚自习,一个月只能休四个下午,还要打点柴米油盐.照顾老的小的,每年的寒暑假也被补课占去了,他们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对书忍痛割爱,怎么能有周国平先生那样读书写作于家中的安宁和乐趣呢?他们只有陀螺式的超负荷运转而已!我想,这样的人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吧。

第四,有的人虽然既有金钱又有时间,但是心浮气躁,被外面喧嚣的世界所裹携:男的痴迷于抓权力、票子、车子、房子,女的长期战斗在商场试衣间、美容院和宠物交易市场;年老的耽于“韩潮”,年轻的甘做“粉丝”,岂不知读书是需要宁静的,要像树根一样默默地汲取书中的精华,而这些人却恰似随风招摇的枝柯,红尘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会引起他们的荡动和迷乱。他们太虚荣、太盲从.太急功近利、太物欲熏心了,根本无法与书结缘、享受读书的乐趣。

去掉上述四类人,读书人的数量怎么会可观呢!读书人少这一现实的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是因为读书的人少才有这些问题,还是有了这些问题才使读书的人少了,小小的我似乎难以搞清;但要让读书的人多起来,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奏效,也只有读书的多了,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佳作点评

这篇文章完全不符合市面上流行的“高分技巧”“满分要领”。特别是文章结构,几乎算是很“土”很“土”——作者干脆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序词来标示。但是,仔细阅读,你就会发现,看似寻常却奇崛,看似简单的结构里面,却是清晰的思路与严密周全的分析。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道理讲透了,还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修饰与东施效颦一样的包装吗?这篇文章被作为一篇范文推荐,具有特殊的意义。

8.2018高考作文话题预测之九 篇八

高考作文话题预测之九:

修身与教育

Ⅰ.成为更好的自己 【话题解读】

个人修养是支撑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精神内核。每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中,个人修养都在发挥着作用。关注个人修养,方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本处的材料,有关于个人修养的内容,也有关乎人生选择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思考二者之间的逻辑联系。【主要角度】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经典名言】 《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荀子·儒效》(儒效,即儒者的作用)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听到不如亲眼看到,看到不如知道,知道了不如亲自实践。做到知行合一达到极致了······听到而没有亲眼看到,即使听到的很多,也必定会出现错误,看见了却不知道,虽然记住了,也必有错误;知道了却不付诸实践,即使知识很多,也将会陷入困境】

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他的言行合乎礼义,做事果断,处理危机、应付突发事件能够恰到好处;他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管外界怎样变化,他的道术是始终如一的,这就是大儒的典范】 《孟子·公孙丑上》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自我反省,如果自己理亏,哪怕面对手无寸铁的布衣百姓,我能不害怕得心惊肉跳吗?相反,如果自我反省之后能够理直气壮,无愧于良心道理,即使面前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决不退缩!】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

5.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 6.静则修身,俭以养德;勤则不匮,敏则有功。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经典论据】

湖南衡山白云村大学生村官 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秦玥飞 耶鲁村官】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统、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他说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颁奖词】【秦玥飞:君子通大道】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2.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潘建伟——曙色满东方

【潘建伟 在世界最前排和宇宙对话】20年前,在奥地利留学的潘建伟告诉导师,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2016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颁奖词】【潘建伟:曙色满东方】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3.我在农村造房子——名校女博士放弃高薪,灾区9年改造危房,得联合国大奖。万丽,贵州人,34岁。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博士毕业后,跑到云南和四川的贫困的山区,为当地人改造危房,从2008年以来,共亲自改造4个村子里的8栋房子。这些房子现在可以抗8度地震,很有设计感,居住舒适,而且造价不高,当地人都特别喜欢。她改造的房子先后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Terra国际生土建筑大奖。万丽不只帮助建房子,更积极投入精力做工匠培训,让当地人掌握相关技术,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万丽说:“我觉得不管是造摩天大楼还是土房子,都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超过40%的人生活在农村,就应该有这么建筑师,为农村里的人服务。” 【相关文章】

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梁文道

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

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

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将其定位为“低调的奢华”。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位,再将品位等同于奢华。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位”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是这么说的:“xxx的家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位。”“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20年。” 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作品位,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位。

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

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会在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它拂尘拭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10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是经过了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对它的爱惜。这叫作绅士。

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他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

“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开着一部奔驰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服务员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

然而,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我只不过是在北京一家火锅店见着它用“奢华”二字形容自己的材料,便忍不住发出这一大堆牢骚,这自然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奢华和教养的分界点在哪里?一个向外——求胜。一个向内——求安。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倾慕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

真正的奢华是内心的高尚,这不是昂贵的物品所能装饰出来的。所以如何去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要去购买的“奢侈品”,当你拥有了这件专属于你的私人定制品时,你所散发出的气质会遮挡每一件价值不菲的身外之物。如果有了教养,你的内心自然会变得高尚,内心高尚的人,请你自信地告诉世人,你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奢侈品。Ⅱ.教育

【主要角度】

教育提供理解世界的新角度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民族的生命力

尊师重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经典名言】

1.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思贝尔斯(德)

2.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叶芝

3.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哈钦斯(美国教育家)

4.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蔡元培

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经典论据】

蔡元培(书生本色)蔡元培先生活到72岁,经历过一个时代的变革,但是他本人却在其中守住自我,并且以已之力改变别人。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蔡元培教育方面的部分成就: 开创中国女性学堂的先例。

北大收王兰等九名女生入学,开了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1928年,蔡元培构想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今天的中国科学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

蔡元培是第一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的,“美育”一词亦是他从德语翻译而来。他亲手创办了国立音乐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这两所学校分别是中国美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

蔡元培在北大还有一个发明:学年制改为选科制,即今天的学分制。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针对当时教育“只重专才,不重通才;重实科不重文理”的严重功利倾向,指出大学应着眼于对学生人格(即思想、文化和修养)的全面培养,要有知、情、志三方面修养。主张对学生进行“智、德、体、美、群、劳”的“全人格”的教育和熏陶,以造就为国家服务实际有用的人才。

梅贻琦名言:

1、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在国外的时候,不要忘记祖国;在新奇的社会里,不要忘掉自己;在求学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务要保持科学态度,研求真理。

3、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4、孩子没有坏的,坏的孩子都是社会和学校教出来的。

感动中国人物篇

卢永根 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卢老在病榻上领到奖杯。

【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江西奉新泥洋小学教师 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支月英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9.语文高考作文预测:以苦难为话题 篇九

【作文题目】

植物学家考察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最近1来,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开到了海拔米的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植物学家研究了有关科学文献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植物学家还发现,它们的生命力要比以前强盛得多。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材质坚硬。当然,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则也不限于此,一排白杨的中间的几棵却比两头的长得高大,一片杨树中难得阳光的却比易得阳光的长得高大……

植物生命如此,人也一样。请你以“生存哲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也可以编写故事,所写内容必须在“生存哲学”的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顶;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作文范文】

传说中有一只鸟,名叫火鸟。在它死后五百年可以重生,但是它必须经受住烈火的燃烧与洗礼,如此的生存真是令人涕流。

陶潜终于回归自然了,但是他却经历了官场黑暗的`折磨;李白终于不再摧眉折腰事权贵,但是他却忍受流落他乡的冷遇;苏轼终于解放了,但他却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恶梦。

他们都是由失意走入了辉煌,但是他们求生存的经历都是这般坎坷,这般无奈。于是成就于苦难中诞生,信心于坎坷中增长。

想到千斤巨石下的那颗小小的种子,它在重压与黑暗中与死神殊死搏斗,为的是在广博的世界中寻求它生存的位置,于是千斤巨石被一株嫩绿的小草闯出一条道来,于石缝之间求生存,于是草儿更绿了,腰更挺了。

那么人呢?仅仅因为我们是高级动物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生存吗?其实我们面临的是更为残酷的生存竞争,因此提高自身能力方能为自己的生存开创一片天地。

在干旱的沙漠中生长着一些顽强的植物,骆驼刺,胡杨林。于是干旱让他们的根深扎于泥土之中,去吸收水分和氧分。残酷的环境让它们变得如此坚强和挺拔。

敬畏自然,我们反躬自问:人类是否也可以呢?纵观华夏文明,文人志士不都是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吗?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一幕幕历史的画卷将古人求生存之艰呈现于眼前,终于在经历苦难之后获得了凤凰涅槃般地重生。

感慨于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他用一个文人的眼光描述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沉淀。他用细腻而又尖锐的笔触抒写文化珍宝的生存历程,将他们坎坷的生存状况寓于优美而深沉的描写之中。

10.高考英语作文话题预测 篇十

社会热点“拼爹”背后的冷思考。

【预测依据】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大国崛起》、辽宁卷《高晓松醉驾案》等社会热点作文。

【2012高考金题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楚天金报》报导,武汉一家长给上幼儿园的孩子设计名片,详细标注自己的“身份”。该家长坦称,如果幼儿家长有一定的官职、地位,或者经济条件优越,老师就可能给予孩子更多关注。

2011年9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叔叔奥扬戈·奥巴马酒醉驾车案在马萨诸塞州开庭审理,当天他在辩护律师的陪同下来到当地法院,进行庭审。但这位总统叔叔始终没有表明“我侄子是总统”的“身份”。

2011年春晚,农民工“身份”的旭日阳刚翻唱的《春天里》让无数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为何“情不自禁”,显然,真正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两位歌手的朴素酣畅,也不仅仅是俩人人格精神的坚韧执著,而是《春天里》唱响了“草根力量”崛起的乐章。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 选准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关注现实的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学生能轻易地找出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并提取出关键词“身份”。

“身份”隐现于诸多新闻事件中 ,从“你是哪个单位的”的骄横,到“我爸是李刚”的张狂;从“蚁族”艰难的处境,到对“阶层固化”的焦虑;从个别地方招录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到“拼爹就业”背后的无奈……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人们基于不同“身份”之上的生存状态。身份,已成为标签,成为尺度,有人想炫耀它,有人想掩盖它。本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一、论述“身份”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及现实状况。

二、论述处处讲“身份”的利弊,辩证地看待“身份”。

三、思考“身份”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教育、历史、文化等,并以此呼唤公平、和谐等。

四、“身份”折射出的是这个社会的国民心态及文明发展程度,由此可反思工业文明下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和素养迎接未来的发展。

【佳作展示】

百年前有孙中山之喟叹“大清国人人有病,乃愚昧、封建之病”;今有作家许宏语曰“中国人,人人皆有‘两性人格’之病”。中国人,何病之有?只因那荒唐的“身份”意识,把国人弄出了个“身份之病”,人人都病得不轻。

身份非毒,却胜似毒。“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自先秦之初,“硕鼠”的肆无忌惮,至魏晋之交,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专权垄断;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忿起呼号,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落魄凄凉……

及至当下,身份之差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李刚事件的热议纷纷,除了因为他开车撞倒人之外,更因为他的身份——官二代;郭美美母女遭到铺天盖地的批评,除了因为她们肆意地炫富之外,更因为她的“身份”——中国红十字商会总经理。所以武汉一家长给上幼儿园的孩子设计名片,并详细标注自己的“身份” 也就不足为怪了。

身份,即名也。有人用名为自己谋利,有人却视它如粪土,依旧在名利这些烟雾中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恬淡的生活。

有人称她是著名的大作家,她却说“配不上”;有人赞她的书十分畅销,她却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草尖上的短暂时光”。她有好多身份,作家、翻译家、钱锺书的夫人,但她一生中,只在乎那最后一个身份,她就是杨绛。拒绝记者,拒绝出席作品研讨会,她拒绝了一个作家都该做的事情,年近百岁的她,全心全意地存在于钱锺书夫人这个身份中。

然而,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因为“身份”而被拒之门外呢?一大批“蚁族”在就业的巨大压力下踽踽独行;高考招生多少高校考的是“爹”而不是学;多少农民工子女还在城市人冷漠的侧视中巴巴望着学校的门槛。所以2011年春晚,农民工“身份”的旭日阳刚翻唱的《春天里》让无数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因为他吹响了“草根力量”崛起的号角。

身份不是才学,它推动不了社会的进步;身份不是美德,它辅助不了灵魂的发展。众人只会对炫耀身份等现象予以谩骂,却不懂得对此施以解决之良方!众人只云为富不仁之可恶,却忘记了自己也在附庸权势,众人只知制度、人心之缺憾,却不知身份之病乃是国人之剧痛!

我们应该以思想和社会舆论为武器,用思想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重视身份问题造成的危害,用媒体及其他方式监督那些有身份的公仆们,减少贫困差距,消除不公平现象,慢慢淡化人们的“身份意识”。

让我们用“公平”来化解正在恶性循环的“身份”问题,为共创干净的蓝天下的和谐社会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点评】

文章从孙中山的喟叹入笔,分析了“身份”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并给予批判,然后联系现实,正反对比,指出滥用“身份”标签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解决方法。文章立意深刻,切中时弊,内容充实,说理完整,实乃上乘之作!

11.高考英语作文话题预测 篇十一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寻》

屈原的“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楚国的未来之路;

李贺的“寻”: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寻找诗人自己的理想;

李清照的“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觅个人生活的出路;

辛弃疾的“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找寻志同道合的人。

毛泽东的“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寻问国家的未来前途由谁来掌握。

主旨:无论处于什么境地,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追求境界的高低则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所处时代和生活遭际,今天的我们该作什么样的追求,该寻找什么样的人生之路?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2015年高考作文哲理素材集粹(1)90%的玄机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结果是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过各种考试的我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100%太辛苦,也不太现实;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错了”。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一个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过程需要经过构思、策划、设计、讨论、修改、实施、反馈、再修正等诸多环节。如果你不能在每个环节认真对待,对每一个环节及时反馈和修正,不致力于每一个环节的完美,而是想当然地认为“结果不会有太大问题”,那么,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这个环节你做到了90%,下一个环节还是90%,在5个环节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就不是平均值90%,而是59%–一个会被激烈的竞争环境淘汰的分数。在有些情况下可能还会低于这个分数,甚至变成负数!到了这个时候,你再回过头来按照100%的标准进行“检修”,就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整个工程都需要“推倒重来”,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效率低下和错失时机,意味着先前的努力付诸

东流。90%×90%×90%×90%×90%=59%,这个简单的等式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

“二五O”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吉拉德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每一位顾客的身后,大体上都有二百五十名亲朋好友,这些人又会有同样多的各种关系。他把这一现象名为“二五零”定律。开罪一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相反则会产生同样大的正效应。善待刺头顾客尤为重要。美国一家销售家具的公司规定,凡在本店购买的商品,如不中意,六个月内可退,两年之内包换。

一天公司一家商店来了一位老妇人,手拿一只破旧不堪的门厅用的伞桶,说是不喜欢,执意要求退换。这伞桶已经用了七年,只能扔进垃圾桶了。这样非分要求按理说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商店经理认真思考后,果断决定给予换货。你是否会问,这样做,岂不是助长了一些人的占便宜行为?其实不然,这家商店经理深知:这样的“刺头”顾客虽是极少数,但很有影响力。

如果对他们分问题不妥善解决,那他们很可能会四处散播不瞒言论,使不明真相的人对公司信誉产生怀疑;反之,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可能也会提供现身说法,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新顾客,这就是吉拉德说的“二五零”定律。

犹太人的“宇宙法则”

犹太人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其灿烂的文化曾光耀整个世界,其中也深藏着许多神秘的东西。“78∶22”就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

太人世代相传的神秘法则–宇宙法则。“宇宙法则”有似中国的太极图和道家的八卦,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

“太极图”显示世界由阴阳两极构成,而犹太人的“宇宙法则”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按78∶22的比例存在的。比如,地球上的空气成分是:氮与氧的比例为78∶22;我们身体内的水与其他物质的比也是78∶22;犹太人做生意时喜欢按78∶22来剖析每桩买卖的相互比例。如世上“放款的人”多,还是“借款的人”多?一般人回答:“借款的人”多。但犹太人老早就已发现:“放款的人”远远高于“借款的人”,其比例是78∶22。很简单,银行是靠借很多“放款的人”的钱,再转借给少数“借款的人”而生存的。

在犹太人的眼里,世上财富的78%永远是在22%的少数富人手里,而78%的普通人只掌握22%的财富。犹太人之所以极度鄙视“薄利多销”而追求厚利多销,正是这个道理。犹太人做起事情总给人一种自信百倍的样子,也是因为他们觉得掌握这个“法则”的人永远只有22%。因为哪个民族都自视优越、排他,使这个法则成了犹太人的专利。

马蝇效应

一天《纽约时报》的主编亨利?雷蒙特来见林肯。当他谈到蔡斯正在狂热地追求总统职位的时候,林肯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雷蒙特,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么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为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

点跟不上,到了地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于是我不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回答说,我不忍心这马那样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正是这家伙才使得马跑起来的嘛!”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8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蝴蝶效应

所谓”蝴蝶效应”,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说的是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发展,最终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蝴蝶翅膀扇起风暴,也许有些夸张,但是生活中的确有这样 的现象,一件小事,引起连锁反应,波及越来越大,产生没有预见到的结果

8020定律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80/20定律,它说,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这个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

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

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生就鹤立鸡群。这个世界本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甚至办掉全世界80%的结离婚手续。这20%的人总是在爱和被爱,而余下80%的人只好寻寻觅觅,苦苦追求;

20%的人历经人生80%的大喜大悲,体验80%的精彩和跌宕,而80%的人更多地在COPY平淡的日子;

20%的人可以实现80%的心愿;而80%的人只能实现20%的心愿; 20%的人占尽天下80%的好处;留下可怜的20%让那80%的人打破头颅地抢作一团;

就是请一顿饭,都是20%的客人吃了80%的好菜。不信?你请一顿试试。

我在上星期疲于奔命。除了对付自己的工作量,还被迫做了很多份外的活儿。在最声嘶力竭的时候,我被告知,在任何一个单位,都是20%的人干80%的活儿。80%的人闲着,悠游地应付剩下的20%。我当即就想,为什么我总是站错队?在我想做20%的时候,我常常是

那个80%;而好不容易熬到我想当80%的时候,我偏偏就不得不做20%!何其不幸,80/20定律就这样作用于一个人身上。

这哪里是有没有绝对公平的问题,根本就是绝对的不公平啊!轮到自己的时候,80/20定律通常是这样的20%的人倒足80%的霉,或者80%的人伸着脖子看着人家20%的好运气,空悲切。这样想的时候,我突然领悟了80/20定律的实质意义。它其实被智慧的中国古人用另一句话表达过,那句话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一只水杯有多重

一直塑料水杯有多重?13克。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东西,法国航空公司在节能减排是也不放过:13克被减轻至9.5克。这3.5克的细微“瘦身”,后来被推广到全法国航空公司的所有航班。对于油耗量巨大的飞机,一只水杯减轻3.5克的重量,似乎微不足道。但在管理者的眼中,小小水杯积少成多的效应就不能被低估–据法国有关专家测算,一年下来,全公司可因小小水杯“瘦身”,而少排放20吨二氧化碳。细节,显现了管理着的精明与远见。

破窗理论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

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史坦普定理

一个国王叫人牵了只猴子来给自己做伴。猴子天性聪明,很快得到国王喜爱。国王周围的人也尊重它。国王对这只猴子更是十分相信和宠爱,甚至连自己的宝剑都让猴子拿着。一天,国王去游园林,只带了猴子。国王游玩地累了,对猴子说:“我想在这睡一会儿。如果有什么人想伤害我,你就要竭尽全力来保护我。”蜜蜂闻到花香飞了来,落在国王头上。猴子心想:“这个家伙竟敢在我的眼前螫国王!”抽出宝剑就照着蜜蜂砍下去,结果把国王的脑袋砍下来了。造成惨剧发生的原因是“国王”作为管理者选错了授权对象。成功的企业领导不仅是授权高手,更是控权的高手,这就是史坦普定理。

2014年高考作文巧用课本素材:文化篇【!】!

写作素材中有一类素材,是具有文化因子、富含文化底蕴的素材。这一类素材把古典的意境、闪烁的古诗词、熟悉的历史名人、精致的文言句式集中在一起,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

言的栈道、诗词的音律中,直奔一个主题,那就是让它们的组合形成一种强烈的氛围:文化氛围,让文化的芳香蒸腾成一种绚丽斑斓的祥云,成为与个人思想结合的有机载体,成为考生写作作文的一种鲜明特色。这样的素材教材中随手即可拈来,是中考作文制敌取胜的又一绝招。

2009年浙江满分作文《这就是幸福》一文中写道: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幸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幸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幸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幸福……既然我们不能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幸福,那就让我们张开双手拥抱一个个平平淡淡的幸福吧!

本段精美的排比引用句盛满了古典诗词,犹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灿烂了阅卷教师的眼睛,突出了幸福的种种含义,诗的光芒悬浮在文字上空,灿烂成一片文采飞扬的云霞,让疲劳繁重的阅卷突然变得兴奋。该考生文学底蕴丰厚,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把相关幸福的诗句组合在一起,以表达新的主题和新的幸福观。

思考怎样让作文具有文化味

一、着眼文化遗产,高屋建瓴。

请看2008年四川成都考生《震撼心灵的一幕》中的片段: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姜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这篇满分作文的片段中融入了“秦始皇的兵马俑”“隋朝大运河”“孟姜女”“纤夫”等文化遗产的元素,从“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这个角度,表现文化遗产的流逝性,呼吁人们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表明中国文化需要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精心的呵护它,论证有力,语言酣畅而淋漓。

二、巧入文音书画,缤纷环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文音书画,集合文学、音乐、书法和绘画于一体,将其用在作文中,将使文章焕发缤纷的光彩,夺人眼目。

请看2009年河南考生《大师的约会》中的片段:

中外文化,在中国打开国门之后,碰撞出一串串智慧和火花。余秋雨与泰戈尔有个约会,穿越时空,彼此有了亲密的接触。他们的相遇或许是上帝安排的,或许是如来佛的巧设。余秋雨举着自己得意之作《文化苦旅》,泰戈尔捧着自己的《飞鸟集》,两位文学巨擘在一棵大榕树下见面。一个凭着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的秘笈,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另一个给予世界人民一滴露水、一丝云彩般的永恒感情,抒发着自由和爱的精神,流露出和谐之美。两种不同文化,顿时碰撞成天边一抹绚丽的彩霞。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凡的气度对中外文化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此片段中对中外散文大家风格进行了简洁的评价,表明每一个文化伟大的约会都成为国家甚至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感受过文化的洗礼后,我们会微笑着捧起所有的文化经典,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的。一个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会爱世界上所有的文化瑰宝。敞开心扉,我们将拥有整个世界。

三、描绘风景名胜,如梦似幻。

凡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都称为风景名胜。也许你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也许你游玩过那秀丽甲天下的漓江水,也许你曾到过风景迥异的异国他乡;也许你注意过城市的天际线,也许你见过田园牧歌的“世外桃源”,也许你欣赏过傍晚时分老人融于夕阳中的美丽风景……这些,都可以写到作文中来,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引人入胜,将你的作文打扮得如梦般美,如幻般靓。

请看2009年天津考生《长城抒怀》中的片段:

我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尽情地遐想着;广阔的天宇下,古老的城墙在群山万壑间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一条灰色巨龙横卧在华夏大地上。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这种伟大,这种雄浑,就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站在那坚固的灰墙上,发自内心地喊着:长城,你好!

文章用心追求一种别致,用心刻写民族气魄的人文胜景――长城,一个古老幽深的华夏象征,深情地体验着炎黄子孙的真情。大气厚重,彰显力度,一唱三叹的浓重抒情穿行于文字之中。

注意文化类素材运用三注意

注意聚合。在作文中,要展示作文的文化内涵,不妨将与某一话题相关的几个片段、几则材料、几句诗词聚合在一起,共同展示一个与话题相关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以准备足够多的与经典文化相关的信息。

注意迁移。在作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迁移。比如可以将经典历史故事的结局进行改编,增加一些与历史相悖的故事情节,反向假设论证,从而使作品内容充实丰满,还可以在作文中对古典诗词进行化用或仿写,从而增添作文的文采。

注意渗透。要使我们的作文有文采、有底蕴,其中之一就是渗透文化气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在字里行间反复渲染文化氛围,而不是大量地直接引用,否则会显得刻意和做作,读起来生硬。

文化遗产 汉字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

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也好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雳,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课本链接

《仓颉造字》《语言的演变》

1.汉字与爱国情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战争时期,一个被侵略的民族,往往会被剥夺学习和使用本国语言的权利。因此,汉字作为一个民族沟通交流的工具,更体现了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和对国家的爱。

2.汉字体现民族性格。汉字“横平竖直”,这是每个初学汉字的人都知道的要诀。中国字讲求四平八稳,这正体现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沉稳和大气。细细解读汉字,不管是象形字还是形声字,笔画里记录了中国人的生活经历,蕴涵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3.汉字与传统文化。汉字,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从《诗经》到元曲,从戏曲到流行歌曲,中国人以汉字记录着自己的发展史,也记录着这个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每一首唐诗,都是汉字奏响的绝唱,每一句唱词,都是汉字表达的心声。

4.汉字形体与性格的联系。通过书写汉字,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你信吗?欧阳询行事端庄谨慎,于是行楷书严谨工整。唐伯虎为人风流倜傥,于是其字丰润优雅……别怀疑,汉字,就是这么奇妙!

哭泣的仓颉

我一直坚信,语文是天国的水。据说,文字是由黄帝命仓颉造的,那么,说语文乃至文学是由仓颉造的也不为过。最早的文字是祭祀用的,这就使语文沾染上神圣的气息,成为天堂的声音。请注意,我所说的语文,是具有净化人心作用的文字精灵,不是束缚或者说陪伴了我九年的语文教科书上的辞条。

抚着书脊,文字就在身边“麦斯威尔”的雾气氤氲中染上甜香。时间在手指间似水流过,我乘着文字的翅膀,在空气中捕捉每一丝感动:忽而是屈原的《天问》悲慨的泣声,忽而是曹操《观沧海》激昂的余韵,忽而又传来曹子建在洛水边赞叹“皎若太阳出于朝霞,皓如芙蓉出于清波”。突然,又听见杜甫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绘:“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语文,该是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感叹,是陆放翁的“身在天山,心老沧州”,是杜工部的“丛菊两开他日泪”!语文,是精灵!是伟大!是天国之泉……

似水流年,白驹过隙,精灵,变了。

如今的语文,不是悸动,而是方格纸,是主谓语,是依附在皮肤上的咒语,连细胞的生长都被扭曲。不见了“几处云龙飞舞”,唯有语法束缚;不见了“水草牵风翠带长”,只剩写崴了的作文样式;不见了《家》《春》《秋》的暖意,只有老师不断唠叨的“中心意义”……

神的精灵啊!你为何如此沧桑……

如今的语文,没有维纳斯“不完而美”的意境,没有圣马丽亚般的神秘,它被语法、文体、结构所代替。语文,不仅仅是分析一个句子的主、谓、宾,不仅仅是一个词到底解释为“回来”还是“回归”,不仅仅是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仅是为一个说明方法的好处费上半天劲。语文,应该是自由,是每一句都不需抽取时态、语法,是自由地写出所要说的。语文,是上帝眷顾的。

空气中弥漫着死尸的味道。语文已被击打得千疮百孔。又有一本叫《版语文》的书被炒得火热。又出了一本权威教辅名唤《语文语法全览》。老师又向我们推荐应付中考的书籍。

刹那千年,我仿佛成了造字的仓颉,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悲恸着,一滴泪滑下……

【点评】

国学之美源于汉字之美。仓颉是汉语创造者,也是传统语文伟大而神圣的象征。“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作者还引用陆游等人的诗作表明了语文的真谛:“是精灵!是伟大!是天国之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针对弊端,文中痛下针砭。语文的真谛在于传情,在于言美,但在功利主义的摧残下,语文日益失去了往日的灵性,“连细胞的生长

都被扭曲”,岂不令人痛心!作者将理想与现实相对比,笔调感伤,对比鲜明,凸显主旨,也发人深思。

给汉字的“情书” 亲爱的汉字:

您好!我是你忠实的粉丝,可以说,我非常非常爱你,每天都在想你,描绘你。从而,我要写一封情书给我最爱的你――汉字。

从我出生开始,我就爱上了你,可谓是对你一见钟情。与你接触,与你谈笑风生,与你学习,我非常快乐。在我眼中,你具有无比的魅力,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的美,在名家的笔下,你的魅力可谓是绽放到了极点,不能不令我销魂。

在书圣王羲之的熏陶下,草书的你浓纤折衷,行书的你遒媚劲健。在颜真卿的渲染下行草遒劲秀挺,庄重劲美,气势雄厚,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在欧阳询的指导下险劲而又平稳,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在柳公权的培育下,体势劲媚,爽利挺秀,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唐伯虎的描绘下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在豪情的苏东坡笔下,酣畅淋漓,纵逸豪放。在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笔下,摇曳多姿,诡谲有致。在刘墉的感染下,略作柔婉,精华蕴蓄……那么多的人因你而出名,那么多的人为你而折服,我一个柔弱的平凡女子,能不被你的魅力所折服吗?

历经万代的沧桑,你依然极具魅力,古风依存。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到草书再到楷书最后到行书,你在先人的渲染下

历经万般变化。无论是哪个时候的你,我都爱你,爱你的变化多端和美丽的身躯。

虽然你不是“S”形的标准身材,可是你的身材不仅令中国人销魂,也令外国人折服。田字格里,方方正正,突显中国人的方正,正气浑然,正义凛然。笔画之间刚劲有力,露出结实的臂膀,突显中国人的豪放强壮,坚强不屈,非凡的毅力。你脸上那神秘的面纱被揭开,笔捺之尾显露你秀丽而又妖娆的一面,描绘了中国美丽的山水情调,一丝丝温柔的抚摸,实是令我销魂啊!

何日无你?何处无你?在学校,在街上,在家里,在公司,在车上,在商场,在书里……每个角落都有你的身影。脑海中时时浮现你的身影,挥之不去。因为,我把你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刻在了心里。

我每天都在描绘你,想象着你。家里已没有了白纸,只因为,我在纸上画满了你,变化多姿的你。给我上万张白纸,我也能在全部的纸里画写满你,你令我每一刻都在描绘你。只要给我一支笔,一张纸,我就能把你画在纸上。画满你的纸,我从不丢弃,只会找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好好地一直珍藏着。

寂寞的夜晚,只要想起你,我就不会孤单。我的梦里,每次都有你。我想,只有在梦里,你才会真正的只属于我一个人,那种幸福的感觉亦是无法言语的。我的书中有你,我的文章中有你,我的这封情书中更有你,我的生活中总是有你。

没有你,我真的会疯掉,放弃一切去寻找你,去一切可能有你的地方找你,直到找到你为止。有你相伴的日子我不再孤单,我的生活

充满了色彩。我不想再用过多的语言来描绘,写了那么多,就只想告诉你:我真的真的很爱你!

爱你的×× ××××年×月×日 【点评】

上一篇: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喷涂防磨层工艺流程下一篇:培养学生数学反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