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2024-07-04

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精选8篇)

1.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篇一

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方法不尽合理。在作文教学中,个别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得个高分数,常常找一些所谓的写作技巧和范文让学生死记硬背。于是,学生在写文章时就会套用教师所说的模式,写出一些脱离生活实践的文章。这些文章千篇 一律,没有新意,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2)作文讲评方法不尽合理。评讲作文是完成一篇文章的重要环节,这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了解的最佳机会。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知道教师的要求,能够学到写作技巧。但是,个别教师却不重视作文讲评这一环节,往往只是以几句评语草草带过,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

二、对策

1.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通过作文这一形式与世间万物沟通交流,让学生知道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观察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和所感。对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课上,采用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等丰富的形式,让学生记录下发生的事情。这样由游戏激发兴趣,利用兴趣促进写作,能扫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学得愉快,作文具备真情实感。

2.丰富学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来源,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会和观察,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体育课和实践课,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走出学校和家庭,亲近大自然,感受不一样的风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能够打牢学生的写作基础。

3.改变教学观念

2.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篇二

一、积累:素材+情感

文贵在真情。无论语言多么优美, 无论写作技巧如何高超, 一篇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将显得苍白无力。可事实是, 有些孩子的情感世界是如此贫乏, 他们不会感动、不会感恩、不会愤怒、不会心痛, 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事情, 对他的一切都熟视无睹、漠不关心。

1. 让孩子学会有意识地积累。

无论生活是否丰富多彩, 能积累的就会有素材, 敏感的就会有喜怒哀乐。不会积累的孩子, 一切经历都将成为空白。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那么生活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就不是难题。

(1) 利用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有些孩子不需要教已经能够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娴熟地写进日记里, 这就为其他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我经常在班中朗读优秀学生作文, 一为表扬, 二为修改, 三是最重要的, 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敏感心, 也学习如何积累素材。红绿灯处, 一辆摩托车和一辆电瓶车倒在中间, 地上还有一滩触目惊心的鲜血。这只是上学路上匆匆看到的一眼, 在一般学生看来, 这根本没有东西好写, 可何鸣霖却写得那么具体, 让他想起了遵守红绿灯的问题, 让他想到了生命的宝贵, 何鸣霖的感情是多么丰富啊。“陈心茹是个温柔的姐姐, 从来不发脾气哦, 今天她发脾气了, 这多么稀奇啊!”章天奕觉得奇怪了, 于是就去观察、去关注, 瞧, 就简单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而已, 章天奕怎么就能写成那么生动的文章呢?所以说没有东西写, 那只是因为学生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 问题引导。没有东西写, 不是真的因为没有生活内容, 只是不知道什么内容可以写。那么给你问题, 一个一个去对对看, 孩子们就会发现自己生活中可以写的内容了。用四个词连成句子, 问问自己。第一个词是人物, 自己、老师、某个同学、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第二个词是表示心情或表情的词, 开心、快乐、伤心、难过、气愤、开怀大笑、垂头丧气等;第三个词是“为什么”;第四个词是“怎么样”, 比如:我今天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开心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表现?

(3) 弹性日记。坚持日记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 一般很难做到。我们对孩子们要求太高, 就会适得其反, 使孩子们害怕作文。我的日记作业有比较大的弹性, 每周一篇周记是死任务, 有时学校里、班级里有重要事情发生过、经历过, 我会做或简单或具体地指导, 然后趁热打铁去写日记, 平时可以用一两句话记叙日记, 内容就可以根据那些问题来写。

2.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敏感心。

如果学生能够透过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就大大有利于他们在生活中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掌声》一课, 英子是一个忧郁、自卑的残疾女孩, 如何让孩子们深切地理解英子的忧郁, 理解同学们的友爱, 理解掌声给英子带去的力量?我在课中几次这样问孩子们:是什么让你的心怦然一动?是什么词句让你的心怦然一动, 那些词句写出了什么, 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进入情景:同学们, 此时你们就是英子的同学, 你们给英子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是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在阅读教学中, 如果一次次这样让学生入情入境, 让学生为文中的人物所感动, 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变得敏感而多情。

3. 创造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与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快乐的日子, 孩子们总是不容易忘记, 因为快乐总是在大家的笑声中成倍成倍地递增。让平常的日子因为欢笑而变得不普通吧。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流行起玩溜溜球。玩是孩子的天性, 禁止肯定不行, 可是不禁止吧, 溜溜球会分散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不如举行一次溜溜球大赛, 前提是上课和作业都必须十分认真。比赛过程中, 选手们要一边做着各种花样, 一边把动作分解开来教给大家。同学们都是观众也都是评委, 要有评委点评, 说说评分依据。最顽皮、最贪玩的孩子, 此时都是赛场上自信的选手, 语言也与课堂上的枯涩截然不同了, 那么流利, 那么连贯, 那么生动。

这种创造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也不需要太多的精力, 只要你有心去创造, 孩子们便可以常常处于快乐中。让孩子们多一点快乐, 不仅是作文的需要, 而且是童年生活的需要。

4. 寻求家长配合, 丰富孩子日常生活, 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

秋天是美丽的, 秋天是诗意的, 然而秋天的美丽与诗意是写在大自然中的。家长会上, 平常与家长交流中, 我会经常要求家长参与孩子的生活, 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跟孩子一起做做家务, 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比如跟孩子一起捉个蟋蟀, 说说你的童年故事, 让孩子体会你的童年的快乐与辛酸;看到乞丐行乞, 与孩子一起讨论有关问题;与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起读书, 一起欢笑或悲伤, 说说各自的感受……

秋天的一个假日, 我布置的作业是: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 寻找童年的快乐。多数家长都很配合, 有的亲自带着孩子走上田野, 有的组织几个孩子一起走进山野。尽管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这样的作文并不好写, 但我还是从灵动的语言中看到了孩子的快乐:“柿子树的叶子稀稀疏疏地挂在枝子上, 柿子娃娃的小脑袋通红通红的, 像是刚从火炉里取出来似的, 挂在树上, 特别引人注目, 夜里也许还能当小灯笼哩!”“它们 (狗尾巴草) 还特调皮, 趁我没留意, 在我手背上挠痒痒, 引得我直发笑。”

孩子的作文, 应以快乐为主旋律, 但那是建立在快乐的生活基础上的, 并且需要一颗善于捕捉快乐的心灵。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生活空间, 这是为人师为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

二、积累:语言+写作方法

如果说素材是作文的肉, 那么语言就可以比喻为血, 而真情就是文章的灵魂, 不仅有血有肉, 而且有灵魂, 这样的文章应该就是鲜活的了。但是还少了一样东西。好的语言可以像女子的樱唇柳眉, 可以像细腻如脂的皮肤, 可以像婀娜的细腰, 也可以像俊朗的男子的容貌, 强健有力的臂膀。如果把女人的樱唇柳眉和强健有力的男性美放在一起, 那就令人喷饭了。或者身子比较不协调, 或者把身体各部分放错地方, 或者少了脖子少了腰, 那么再美的语言、再好的素材都令人遗憾了。所以, 写作方法的积累也同样重要, 它常常可以跟积累语言同步进行。

1. 写作方法和语言的积累应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祖国, 有《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 璀璨的明珠》, 后三篇文章在结构上有“总—分—总”的共同特点, 《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地点的转变顺序进行写作, 《美丽的小兴安岭》以一年四季为顺序进行写作, 《香港, 璀璨的明珠》则从香港的几个特点来写。这个单元的课文、段落的特点也比较明显, 几乎每一段都有一个能够概括全段意思的句子, 要么是总起句, 要么是小结句, 要么是过渡句。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文章的结构、顺序、过渡, 有意识地注意文章语言的特点, 并适时进行训练, 那么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便会水到渠成了。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多留点时间让学生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与同学灵动的思维碰撞之下对课文的语言、写作方法加以品味、积累, 对一般的孩子来说, 这比看课外书要有用得多, 也有效得多。

2. 加强课外阅读, 并指导积累语言和写作方法。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时, 不要忘了培养孩子对优美词句和优秀写作方法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来自于课堂阅读教学, 同时也来自于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要指导孩子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的方式, 关注过渡的方式, 关注怎么样把内容写具体, 怎么样把内容写生动, 摘录优秀的词句段落并记忆背诵。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需要长期的积累, 积累素材、积累语言也积累情感、积累写作方法, 而积累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有效的措施。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积累。说到积累, 可能大多数学生仅能做到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然而, 就如何积累等方法问题却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作文不仅仅需要素材、需要语言, 还需要方法的指引、需要情感的积淀。因此, 学生除了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外, 还要重视积累写作方法、积累思想情感。

3.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三

在新课改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融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4.作文教学 《给教师讲作文》 篇四

第一部分,说说我的研究背景。

1994年2月19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我写的《老师,您会作文吗?》。文章里有这样的话:“喜欢并会作文的老师能教出喜欢并会作文的学生”“那些轮到上作文课时跟学生一样头疼的老师,只宜送给他们三个字:不称职。”“作为教师,无需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比学生强。不过,在他负责教学的这一方面总该有‘一手‟才行。否则,凭什么为人之师呢?”“一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因年龄关系要求退休,但他却写不出„体面‟的申请,而去请人代笔。这种想象,应当看作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这篇文章在很多地方都引起了反响,十多年后还有人提及这篇文章。

1996年秋,我提出了《作文教学必须打假》的口号。当年11月6日《语文教学周报》及1997年4月2日《教育时报》先后发表了我写的文章。那文章里说:“作文‘作假’往往是教师‘导演’出来的。明明是‘没啥写’,却‘应要写’,便只好随意杜撰,或者照搬抄袭。在一个偏僻的乡村中学,学生写《我们的学校》,竟是‘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民族文化宫的后面’。一个学生的外祖父是连县城也没进过的乡村农民,却被写成‘工农红军第503旅副旅长’等。在记事叙人的文章中,这种病例举不胜举。”

1998年1月17日《教育时报》和当年7月号《中学语文园地》发表了我的《教师与写作》。那里有这样的文字:“教作文的必须常写‘下水作文’。不写,便难把握其要领;不写,便难知其甘苦;不写,便难尝其乐趣。一句话,教作文的不写作文,不称职!”

1999年4月5日《商丘日报》发表我的《是‘学生写不出’还是‘辅导不得法’?》文章说:“„„学生就有写好文章的本能。问题是我们未必都这样看。据我所知,有的老师,教了多年的书,讲给学生听的话,大多是自个儿上学时老师说过的,教案上那一段段文字,也大多是从参考资料上抄下来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话不多。倘若要他们也写一篇像点样的文章,恐怕比学生还困难。评讲学生作文时,尽管他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实际上或许他连什么是好文章也说不准。比如教游泳,一个不敢下水的教练,能训练出优秀的运动员吗?从这一点讲,教作文的教师经常写点文章,并将自己的文章拿给学生看或读给学生听,学生自会受其感染或熏陶,渐渐地便会喜欢上作文。”

2000年12月12日《语文教学周报》发表我的《作文打假 任重道远》。文章对我“作文教学必须打假”的想法有点儿补充:“作文造假,是文风不正的一种表现,而文风只是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只要社会上还有不正之风,作文打假就难于完全凑效。”看得出,这里有点儿无奈。不过,我依然坚信:“允许作文造假,作文教学就没有出路。”

经过几年的思考,我觉得,作文教学还是要坚决打假。2006年,我写出了《重提作文教学必须打假》。先在咱们的《虞城教研》上发表,又被6月号《作文教学研究》及9月号《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刊发。文章里,我列出了假作文的几种情况:(1)迷信所谓的写作技巧,忽略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2)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钻营投机取巧;(3)盲目崇尚华丽,排斥通俗朴实。我在文章的最后说:“ 如此等等等等,真应了这样一句话:教作文的多,教好作文的少。这句话,既是对我们的批评,也寄托了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坦诚地面对。”在这篇文章就要结束的时候,我特地写上了这样的话:“将上面这些一下子摆在教师朋友面前,他们好像还有些委屈。比较多的一个说法是:社会风气就这样,我们能改得了吗?应试教育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我们能挡得住吗?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别说跟社会相比,就是跟应试教育相比,我们每个人都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即使再渺小,我们也应该是有完整人格的人。我们无法改变社会风气,但我们应该能够管住自己,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少一些功利,少一

些浮躁,多一些真诚,多一些自然。同时,我们也无法挡得住应试教育的洪流,但我们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方向,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既让学生能坦然地面对考试,又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多储备一些积蓄。唯有如此,才对得起语文教师的称号,也才无愧于现代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这之后,我个人感觉到,我对作文教学的思考走出了沼泽地,走上了快车道。2007年末,我写出了《别把作文的基础打歪了》。文章的核心是四句话:作文与说话分家;盲目追求华丽,摒弃朴实;作文越来越远离生活;作文不再联系做人。2008年1月22日《作文指导报》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编者按里说:“韩宪臣老师批评了作文教学中的‘作文与说话分家’的现象。这个观点其实还是值得讨论的。”而几乎同时,中央教科所《作文阅读个性化·课题通讯》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编辑万九州先生却以大篇幅的“编辑寄语”对这篇文章给予了肯定。这里我摘录其中几处:“XXX老师在‘别把作文的基础打歪了’中,就当前作文教学的‘作文与说话分家’‘盲目追求华丽,摒弃朴实’‘作文越来越远离生活’‘作文不再联系做人’四大弊端是造成中小学时期‘把作文的基础打歪了’的原因,问题提得尖锐!”“X老师在‘作文不再联系做人’中提到的,有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说‘写不出就编,编不出就抄’,并认为是‘本事’的现象。确有这样的语文教师,他不仅没有认真学习和贯彻语文新课标的‘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没有担当起为国‘育人’奠基未来的重任,这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曾在一所实验学校听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课,他说:‘作文,就是瞎编,就是吹牛’,而且还列举了某某作家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瞎编和吹牛’的观点。其实这位老师把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学生的作文有何本质的不同、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的虚构和脱离生活与时代本质的‘瞎编’、‘吹牛’等等的区别都未搞清楚,就去指导学生作文,确实如X老师所说‘恐怕谁也高兴不起来’,‘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作文教学„„对社会不只是无益的,还可能是有害的’,‘如果我们不想让这种失误继续下去,那就要好好地反思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这时候,我前面提及的那种感觉似乎又出现了:我对作文教学的思考应当说,是走出了混沌,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幼稚。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开始感觉到,讲作文就是一种享受!当然,听我讲作文的朋友,也会受我这种“享受观”影响的。

到这里,算是说完了一个部分。我想补充几个小插曲。一个是,1997年,当我提出“照三老思想作文”的时候,全国中语会时任秘书长陈金明先生就肯定地说:“照三老思想作文,就是素质教育。”“沿着这样的方向走下去,贵县的作文教学是大有希望的”这对我以后的研究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另一个,2004年,我的《作文教学与人的发展》课题结束了,专家组给了极高的评价:“该课题选题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前沿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研究成果资料翔实,论据充分,具有学术规范性,在我省同类研究中处于先进水平,有推广应用价值。”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鼓舞。就是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鼓舞,才使我在作文教学的反思中持续地走下去,并且走得乐此不彼。

下面说第二部分。我想着重说两个方面。一是怎么看待写作,二是怎么看待作文教学。

先说第一点,关于写作。

在我的藏书中,有一篇十多年前写的短文,题目为《写作时快乐的》:

一张纸,一支笔,一个脑袋,一种思想,一种情愫,一种感悟,如自由自在的小鸟,似无拘无束的野马,在飞翔,在奔跑,在笔下流淌。// 不要问辞藻是否美丽,也不要问情节是否精彩,更不要问能否在哪家报刊发表,只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写呀写。写出你的不满,写出你的愤怒,写出你的苦闷,写出

你的欢欣,写出你的快乐,写得心情舒畅,写得心花怒放。// 在笔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者是讴歌了慈善,或者是抨击了邪恶,社会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小鸟飞回了山林,绿色回归了大地。//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一张纸,一支笔,一个脑袋,便能将怒气冲散,将悲伤冲淡,换来一个充满激情、信心百倍的自我。// 写作是快乐的。

写东西一点也不难 

—— 回答段海良朋友

段海良朋友:

见到你的《写东西咋就这么难》,我想跟你聊几句。

你说:“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笔„„(要写吧,又)抓不住要害„„后悔没有好好读书,没有好好练笔。”

在我看来,你对写作的困惑也有代表性。在我们县,像你这样的朋友不少。“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这是实话。人都是要跟别人交流的,或喜或悲或叹或惜,说出来,都会叫人明白。不能说的时候,写出来,这就是文章。应当说,稍微识几个字的人,都会写文章。你属于有文化的那个阶层,你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来。譬如你写的《写东西咋就这么难》,就很清楚明白嘛。因此,说自己不会写文章,是一种自卑,是不应该的。

“不知道如何下笔”。我说过,所有不会写文章的学生,都是不会写文章的老师教出来的。你可能已不是学生了,但你一定作过学生。你一定还记得并且迷信老师讲的“写作技巧”。在我看来,恰恰是这些“写作技巧”以及你对它的迷信害了你。当你掂笔要写点东西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老师讲的“写作技巧”。于是,你不敢写了,你怕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这种“怕”,就是老师教出来的。要我说,只要你会说话,就会写文章。试一试吧,嘴上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可以绝对地说,网上的朋友都会写文章!让人读你的文章,能就像当面听你说话一样,那绝对是一种高水平!

担心“抓不住要害”,也是一种“怕”。这种“怕”,就是自卑。平时你跟人说话,怕不怕?不怕吧。跟人说话时,该先说的一定先说,该详细说的一定详细说,该留点“后手”的也一定会注意。什么“写作技巧”?就这些!越迷信“写作技巧”就越不敢写东西!我说过,写作就是读书人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里不必讲什么技巧。你会骑自行车吧,你说,有什么技巧?

“没有好好读书”,有道理,多读书比不读书好,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不过,我要说的是,读书是一种吸收,写作是一种表达,不是一回事。把不会写东西归于读书少,解决不了问题,或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没有好好练笔”,这才是根本!常写文章的人,随心所欲都是文章。不常写东西的人,就怵写东西,而且越怵越不敢写。只要你写了,你就会写了。试试吧,朋友!

我只读到你的一篇文章,就罗罗索索地说了一大堆,是不是说多了?

朋友 韩宪臣(69岁,退休教师,虞城人)

2011年1月24日 关于写作的闲聊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的不常写作或者不喜欢写作。说起来,我倒有点儿理屈词穷,这些朋友倒显得理直气壮。不甘于这种状况,就在这儿闲聊吧。

“你一个人多清闲呐!哪像俺,老人需要伺候,男人需要关照,孩子需要呵护,一睁眼就是忙忙忙!”

这些,也真是理由。老人面前,要做个好儿女;丈夫面前,要做个好妻子;孩子面前,要做个好母亲。这都十分必要!可是,不要忘记,你的第一身份是什么?你必须当好一名教师!如果你在当教师上掉价了,你的父母你的丈夫你的儿女都会对你的好打折扣的。

“我没有耽误工作。教课上,我一直是尽心尽力的。”有朋友这样说。我恰恰注意了解过这类朋友:凡是自认为“尽心尽力”的,凡是自认为“对得起”学生的,往往教学都是应付差事的,譬如教语文的,学生中竟有的不喜欢语文的!请问,这种“尽心尽力”够吗?

忙,不应该成为拒绝写作的理由。恰恰相反,越忙,生活的感受就会越多,可写的东西也就越多。不是吗,酸甜苦辣都可以变成文字,风霜雨雪都适于用来抒情。正如我说及的一位朋友:夸了她几句,她写出一篇文章;批评她几句,他写出一篇文章;不夸也不批,凉她几天,她还是有文章。相反,要是一点都不忙,整天无所事事,那,你就该真的没啥可写了。许多常写作的朋友,肯定会支持我这种说法的。

“没人说教师必须写作吧?”是的。没人说“必须”。但是,说“应该”的人倒不少。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魏书生先生也说的明白:“不写教研文章的教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则可能是创造型的。写得多,写得好,未必是名家名师。但,不写,就永远不会成为名师名家。”

“我不想当名家名师。”有朋友又这样说。行,你可以不当名师名家,但,不要忘记,社会在发展,大家都要与时俱进。你不会像驴拉磨那样打发教学吧?考复印教案来对付教学,你不觉得自己太浅薄了吗?

“要是法律上说,教师必须写东西,我就写。”这样是不是太悲哀了?教师的某种习惯,倘若必须依靠法律来维系,这种习惯能持久吗?

“不管怎么说,我就是不写。”这是又一些朋友的心态。在我看来,这种人更可悲。上级布置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他显得无所谓;领导传达了张桂梅的事迹,他觉得“与我无关”;有人当面请他写点东西,他仿佛一副铁心肠。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不会感动,实质上,照某些人的说法,是良知与天性的颓丧!请不要以为这话说得重,有人说:“世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

韩宪臣 2010年5月16日 语文教师要带头写作 ——在罗庄小学的发言

诸位,借这个机会,我想跟大家交个朋友。接受不接受这个朋友,大家请便!首先,申明我一个观点:我很普通,很多时候我甚至土得掉渣。我不追求高尚,但我决不卑微;我可以不当英雄,但也不想让人看成是狗熊。

言归正传。红霞同志要我谈谈写作的问题,我只好从命。我今天说的,全是个人的看法,只能供诸位参考。

第一,语文教师当以不写作为耻。

我十分推崇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咱都是语文教师,应当听叶老的劝诫,窦桂梅老师有句话:站在台上,你就是语文!我们敢这样说吗?自己从来不写东西,咋要学生喜欢写作?当你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作文的时候,不觉得底气不足吗?

第二,我最近有篇文章,叫《写作要远离功利》,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平常人应当有平常人的心态。写作不过是咱们读书人有别于他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是读书人特有的一种倾诉和宣泄方式。像那骂街的泼妇,咱学不来也不想学吧;像那油嘴滑舌的痞

子,咱也不会恭维吧。咱们所能做到的,只不过是手中一支笔而已。”朋友,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保留一点真实的自己,已经蛮不错了,可别冷落了自己手中的笔!记住:写作可是咱们的身份证哪!

第三,别把写作的路子走歪了。

余秋雨先生说过,许多成年人说话幽默,谈吐生动,可就不善于写,写出来的跟说出来的判若两人。这种会说不会写的想象,叫“从一开始就把写作的基础打歪了”。今天,我说及两点:一,写作要用书面语言,但决不能排斥口头语言。而且,我主张,初学写作,要从口头语言开始。话怎么说就怎么写。把口头语言写活了,再试着用书面语言,这是正路。二,万万不可迷信写作技巧。一篇文章要怎么写,写到什么地步合适,全是作者自己的事。用于永正老师的话说:你只要一写,就会了。

至于写什么,我的看法是:开始阶段,不必设置禁区。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长短不限,体裁不限,随心所欲都是文字,就成。

看看人家朱金梅吧。乡村妇女,38岁,睢县匡堂乡人,高中肄业,1994年22岁结婚,丈夫在外打工,上学时就喜欢写作,婚后,常将孤单与思念写成文字,几十本日记,丈夫回来时就互相切磋。2007年末,丈夫给买了一个二手电脑,开始上网,跟丈夫的交流也捷了。2008年5月,经丈夫推荐,《美好生活》或新浪博文大赛金奖,获奖金6000元,2009年参加人民网、中宣部宣教局、国务院网络局等13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国庆60周年“喜看新农村变化”,她的《新娘歌》获金奖,并获奖金10000元。正月十八,撒贝宁来访。

凡人写作语录

(我是凡人,我身边的朋友也大多是凡人。不过,凡人也有“不凡”之处。)写作犹如分娩。完成一篇作品后的感受,可以借用一句流行的话说:痛并快乐着。

—— 八里堂中学

赵国岭

有心事,人都是需要倾诉和宣泄的。我选择了用文字的形式。当我感到心里积郁太多纷杂的情绪时,我就习惯性地拿起笔来细细梳理。当我终于一吐为快后,所有的困扰也就随之释然了。

—— 贾寨中学

孙改芝

我喜欢写,是因为写东西的过程很美。我喜欢这种过程。心烦时,开心时,矛盾时,郁闷时,都可以来几下。嗯,确实很美!把自己想说的统统至于笔下,看着一个个美丽的音符在自己手中酿成,不由得一阵阵窃喜。

—— 王集中心小学 吴苏英 20100705

爱好需要我写。年少时,一心想当作家、当记者,谁知咱不是那块料。但,我的笔闲不住,碰到好事写一写,心情舒畅;见到阴暗事也写出来,解气!

—— 黄冢中学 李忠良 2010 07 12

写作既提高自己,又宣泄了自己。坚持写作会让你内心得到安宁和坚毅,何乐而不为!

—— 城郊孙尧小学 王 丽 20100713

文字,对我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每天,我心中都有文字需要倾吐,或欢喜,或烦恼,或忧虑„„只要拿起笔,我就寻到了心灵的慰藉,我的精神家园就有所依托,我这个人就活得安宁洒脱欣慰。

——第一职业高中 谢素珍 20100727

写东西就像佛家入定。首先必须心无杂念,神定气闲,然后慢慢将自己的灵魂逼出躯体,从而让自己变得通体透明„„还有个感觉。仿佛我头顶上点着一盏灯,灯油就是我灵魂的精髓,燃烧了灵魂,灰烬化为点滴的文字。一篇文章成了,我也似乎耗尽了。

—— 开封 千江月 载树人网 0731

我写作,只是从一个人女人的角度感觉到韶华易逝,青春难再。我用笔留下它们,纪念它们。

—— 《河南教育》编辑 李 迪 o820 再说第二点,给作文教学个说法

按照传统的理念,“作文教学”可简称“教作文”,即“老师教学生写作文”。多少年来,没人怀疑过这个说法,似乎它就该是亘古不变的永恒。

如果这个认定是成立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老师深谙作文之道,既有宏观高论,又有写作实践;二,学生是白痴,有脑袋没思想,甚至连话也不会说。事实上,这两个条件都难以成立。先看老师方面。笔者手中有一个材料,在对近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中,73%的承认自己并不懂作文,97%的承认没有自己的见解,86%的承认没有写作实践。具体到某一乡镇或者某一学校,情况可能比这更悲观。有些调查还显示,老师比学生更怵作文。而老师怵作文比学生怵作文更可怕。再看学生方面。校园里几乎没有傻瓜,个个都有头脑有思想,有些学生可能比老师还机灵,其聪明、乖巧,常常为老师所不及。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儿童爱作文是与生俱来的,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释放表达欲望的心理需求。还有,将“作文教学”认定为“教作文”,主动一方总在教师,教师掌握着作文的主动权,掌握着作文优劣的裁决权,而被动的一方总是学生,学生完全处于任老师指挥、任老师裁决的困境中。因此,我们说,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已经积淀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不懂作文的老师硬扮作内行,一味地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强制学生写作文。作文失去了它本应有的快乐,而变成了一项“苦差”。这就难怪教师感到作文教学困惑重重,学生也大多不喜欢作文。(有那作文特别突出的,也大多得益于校外的因素,而不是得益于教师的辅导。)

社会在发展,一切观念亘古不变都已成为不可能。这里,我想给“作文教学”一个新的说法。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称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些要求里,有几处关键词:

“师生平等”,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 “创设环境”,即提供学生用笔说话的机会;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是老师要求学生怎样怎样学习,更不是教师事先设计圈套引导学生入圈;

“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从这些思想出发,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该解释为:灵活多样地创设写作环境,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用文字表情达意的习惯。一句话:引导学生写作。

给“作文教学”这个说法,不只是文字上的改变,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观念一变,一切就都变了。

教师如果不懂作文,就别充内行。先当学生的学生,再当学生的先生,要不耻下问。(做到这一点,对许多同志来说会比较困难。因为困难,才更需要努力做到。)

学生会说话,就应当会作文。只需将自己想说的话以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用笔写出来,就是作文。对学生要放手,学生能随心所欲地写作,也就不怵作文了。

作文就在我们身上。如果把作文看得太神秘,作文就会离开我们。如果一味盲目崇拜技巧,技巧就变得高不可攀。人人都是写作的高手,如果把自己看得太卑微,不仅写不出作文,久而久之,还会连自己也毁掉。

写作文不能无病呻吟,也不必故作玄虚。唯有倾吐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写作文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应有学生自己做主。学生觉得怎么写好就怎么写,老师别给太多的“规矩”,要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生态”。

学生无话可说的时候,老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氛围或情景。作文教学打假,首先要“打”那些硬充内行的“假老师”。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做好人。人做好了,作文也就正派了。

写作技巧是为写作服务的。把写作技巧看得太重要,会把写作引上“技术至上”的邪路。

作文应该更多地关注生活。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写作便会远离真诚。写作是一种发泄,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倾吐。写作是愉快的,师生都应该体味到这种乐趣。生活中有欢乐,有痛苦,也有思考。因为作文,欢乐多了,痛苦少了,思考也变得成熟了。

因为作文,我们以及我们身边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的作文理论

由于省中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会的宣传,我县作文教学理论引起了许多地方的关注。大家应当知道,咱县的作文教学理论是全县中小学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都要珍惜它,也有义务去充实、发展它。这里,我们将作文教学理论分条目列出,供大家参考。

1.前两年社会上批评语文教学实际上是讨伐应试教育; 2.让作文成为它应当成为的那个样子;

3.教作文不是教学生写作而是引导学生写作;

4.好作文不是“作”出来的,也不是“编”出来的; 5.急功近利加浮躁是作文教学困惑的根源;

6.“学生没有生活”是因为“教师没有生活”; 7.学生不喜欢作文是教师的过失; 8.不写下水作文的语文教师不称职; 9.作文教学呼唤教师的个性;

10.教师怵作文比学生怵作文更可怕; 11.虚构是艺术,虚假是骗术;

12.创新不言模式;

13.“生活第一”不是“技巧至上”; 14.真情实感最可贵; 15.让想象展开翅膀;

16.作文教学打假应当成功;

17.“台上三分钟”与“台下十年功”; 18.“精批细改”劳而无功; 19.学生要学会修改文章;

20.教作文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 21.作文教学应该也能够“多快好省”;

22.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作文; 23.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24.心中要有一份阳光; 25.倡导“绿色作文”;

26.发展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教师; 27.要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28.还学生生活的本来意义; 29.要“眼中有生活”;

30.因为作文,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美好; 31.作文没有差生;

32.“生活面窄”更能写出好作文; 33.乡村学生要学会“扬长避短”; 34.作文语言应向说话看齐; 35.要提高说话质量; 36.规范我们的口语;

37.口语与书面语应当结合起来; 38.作文要有滋有味; 39.要学会积累;

40.“没词儿”首先是思想的贫乏; 41.要学好人民群众的语言; 42.风格各异、流彩纷呈好; 43.命题不是老师的专利权; 44.具有个性才具有人文性; „„

(写于2003年,曾发表在当年12月好《新作文》,编辑称“虞城专版”)现在看来,有遗漏,譬如

“读书破万卷”就能“下笔如有神”吗? “学生没生活”是教师拒绝研究的借口;近几年又想到的还有: 45.好作文应当感动人;

46.好作文要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思想; 47.作文基础要打好,不要打歪; 48.命题作文是强奸民意;

49.小学生习作应从写好口语开始; 50.别看不起口语;

51.让写作语言明白如话不是一个低要求;

52.喜欢作文的学生是自己的造化,不喜欢作文的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 53.精神自由是创作的前提;

54.没有个性张扬的人就没有个性鲜明的作文 作文教学与精神自由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写作,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精神状态决定着作文教学的成败。而实际上,在作文教学中,“主体”完全被教师“主角”所替代。不是吗,作文写什么,“主角”要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要多写有积极意义的素材,比如尊敬教师,比如拾金不昧,比如助人为乐,比如团结同学,等等等等。作文怎么写,“主角”也要“不厌其烦地”“指导”:记叙文要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要写成议论文,小说、诗歌那不是学生干的活儿。我曾经无可奈何地说过,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像马戏团里的动物训练:看似那些猴子、熊猫、老虎等在“精彩表演”,其实完全是驯养人“良苦用心”的外现。猴子熊猫们永远成不了马戏团的“主人”。

这种境况下谈精神自由,近乎天方夜谭。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写自己的理想:“我要做一只狗,天天蹲在家门口,让阿妈安心地睡觉。”文章虽然仅有140多个字,却非常感人,一位老作家说:远离贫困的家乡,我已在城里生活了多年。经历多种世相人情,自觉已是刀枪不入,很难再有什么事情让我感动。然而那一天,我被这个孩子的“理想”震撼了,觉得鼻子酸酸的。我敢说,这是世上最感人的心愿!然而就是这篇小作文,老师竟给打了个大叉,没给分,意思是作文严重不及格。可以说,小作者的“自由精神”尚未发育成熟,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一个高一学生,几乎没交过作文。问她为什么不写,她说不会写。后来才知道,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说她“根本就不会写作文”。她“接受”了老师的“裁定”,本就打算跟作文“断交”。不料她竟有幸结识了一位高明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帮助下,这个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作文,学校编印的《优秀作文选》还收入了她四五篇作文呢。

北京大学著名语文教授刘锡庆有言:“写作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作活动”。如果承认这个说法正确的话,那么,下面的推断也就成立了:一,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作者自己的事。任何他人都不能替代。因此,“命题作文”式的训练是强奸民意,是对学生“精神自由”的无端剥夺。二,没有“精神自由”就不会有好作文,没有“个性张扬”的人也就写不出有“个性”的作文。三,这里的两条见解,远没有在作文教学中达成共识。所以说,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而问题的要害在于,它剥夺了写作者的精神自由。

有人说,精神自由是写作的水、阳光、空气。因此,没有精神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写作。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不要说学生,就是许多成年人也自认自己不是一块写作的料。为什么?这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是,凡是上过学的人,都受过这种被剥夺了精神自由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一旦进入幼小的心灵,就一辈子也难以治愈。儿童作家秦文君说过:现在儿童的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也有消息称,中国的官员不如外国官员会说话。这种从小到大的“语言贫乏证”,不能说跟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不无关系。

季羡林先生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活时说过,在青岛读高二那一年,语文老师每到作文课总要在黑板上写出四个大字:“随便写吧”。就那一年“随便写”,季老觉得作文进步最大。我举出这个例子,决不是建议对学生实行“大放羊”,而是主张该对学生放开的时候一定要放开。就目前来看,命题作文训练固然不可缺少,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自如地表现自我,或者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跟自己跟他人跟社会跟自然对

话。如果老是把学生当做“小绵羊”,手里的羊绳一会儿也不敢撒开,到头来,“小绵羊”只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猎物。那,莫说作文教学难以成功,连教育也注定是要失败的。

韩宪臣

初草于2008年2月 定稿于 2011年2月4日

5.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篇五

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发挥你的想象,把图上的内容写具体,让我们比比谁写得最生动!

提示:奶奶、妈妈准备好了饭菜和蛋糕,给爸爸过生日,可是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呢? 请你想一想,明明的爸爸到底干什么去了,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看图写话。提示:先认真观察图片,想想图上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在发挥想象,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1、看看图上是什么时候?都有谁?她们在哪儿?在干什么?想想她们在说什么?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看下面这幅图,写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看下面这四幅图,你能看明白吗?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图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仔细看图,能看懂图意吗?用一段话把故事写下来,并给故事起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学好小学的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书,你可以多看些课外书,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可以作为素材被选用。当然,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现场编作文哦,最主要的还是多留心生活,多读书。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最感头疼的事。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十余年来,我一直任教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这几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看图说话之前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可以说无目的、无顺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旁边好好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二、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学生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但是看图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把看图说话当作一个重点来抓,是培养其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具体思维占优势,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开始的要点不应过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1)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我总是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

8(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有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话,那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四、看图写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是生动的、有趣的。充满了孩子对这个世界认知,写满了他们的善良和活泼。那一句句天真烂漫的话语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欣喜若狂!

五、创设园地,培养写作积极性

要想让在写作上刚刚起步的孩子们越写越有劲,越来越自信,就得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室一角开设一个“我的作文展”。把班内较好的作文随时上墙展览,学期结束,把他们的哪怕是几句或一段话或几篇文章收集成册,并进行打印。拿回去给爸爸、妈妈和朋友们看。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这样等于在他们心中点了一把火,一把学生心中燃烧的希望之火。我相信这种乐观向上的心理才是最为可贵。

常见的句式练习

1、练写“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三素句”——谁 在哪儿 干什么

“四素句”,——什么时间 谁 在哪儿 干什么

“五素句”。——什么时间 谁? 在哪儿? 干什么?

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

写作内容是学生的生活,这样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练写10种句式

即“……有……”“……在……”“……听……”“……看……”“……是……”“……把……”“……被……”“……感……”“……想……”“……说……”例如:

(1)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3)我听见了一阵敲门声。(4)我看见他把地上的纸捡了起来。(5)我是小学生。(6)老师把作业判完了。(7)艾乐乐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批评了。(8)今天听写我全对,我感到很高兴。(9)我心想:我们班一定要的第一呀!(10)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真棒!”

鼓励学生写日记。在班中开展“一双亮眼睛,发现身边事;一颗敏感心,体悟身边事;一支小妙笔,记录身边事”活动。学生的兴趣高涨,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小文。例如:

(1)今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流鼻血了,我好怕呀!很替他担心。下课老师带她去医院了,回来后他爸爸把他接走了。我祝他身体健康起来,快点儿回到学校和我们一起学习。(2)今天老师说“做好事的同学有一颗火热的心,做坏事的同学有一颗冰冷的心,火热的心一定会融化冰冷的心。”我一定会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3)今天我看新闻了,四川地震死亡人数一万多人,我很为他们难过,妈妈也流眼泪了。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我们现在能在舒适的家中,在父母的身边,真是太幸福了。我也希望他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年级看图写话训练

第一部分:看图写话理论指导 培养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能力

培养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注重对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①具体形象性。②由具体形象性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心理学“最佳期”理论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其心理发展正处于“敏感期”,这时,如果采取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采取正确的手段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呢?

一、观察图

观察是口述和笔述的前提,没有细致而又准确的观察,怎能说好话呢?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要善于抓住画面的内容,逐步教给学生“由上而下,由远到近,由人到物,有点到面和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方法。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

2、细致观察,叙述图义。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依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一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3、提供词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库存有限,他们能有顺序观察的事物不一定就能有顺序口述。为此,可因图而异,提供相关词语,作好顺序提示,以帮助学生有顺序地表达。如《教你玩游戏》可提示“开始——接着——然后——最后”的词语;如《买文具》可提示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从而为学生有顺序口述降低难度。

二、展开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构思语言的一种心理能力。学生想象如果丰富合理,说话必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月亮湾》这幅图是一个整体,可以把它看成是小河里、小河上、河岸上、农田里、山坡上等五个部分组成的。画面上画的是春天刚刚到来的一些特征。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抓住前五个部分的景物特征来启发学生想象。

指导学生看河岸上的景物时,可以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节日里跳舞时的情景,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

问:“春天来了,河岸上的小草开出了各种颜色的野花,好像小朋友跳舞时,头上戴的什么?谁会打比方?”,“小草的颜色和茎上一片片叶子,好像小朋友跳舞时,身上穿的什么?谁会打比方?”再指导学生把“河岸上”这部分的想象连起来。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对图中其它四个部分的景物展开想。

三、说图

① 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训练要求;提供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图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看图说话的愿望。

② 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时要训练他们先想好自己要说什么,要求学生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然后再举手发言。当学生说话有误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话进行纠正,更不应训斥、挖苦学生。要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表扬他们说得细、说得好; ③上看图说话课,还应留一些时间,对本节课的说话进行总结讲评,因为总结讲评是看图说话练习的继续和提高。在看图说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系统的、规范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形象生动,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使教学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同时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快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成分为主向抽象、概括成分为主的过渡,逐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年级看图说话几点想法

小学二年级看图说话是由一年级的看图认字逐渐过渡到看图学文、看图口头作文的,是由识字教学逐渐过渡到学文、作文教学,也是为三年级学生写作文打基础的过渡时期,怎样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呢?

我想,在小低年级的启蒙作文阶段,要想使孩子酷爱看图说话,能有序地看完一幅图画,并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他的观察结果,必须做到:

一、启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看仔细。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写话之前,首先要看图,对给出的图示看仔细,看清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如孩子在看图写话之前,首先让孩子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单副图,重在引导观察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如果是多幅图,说话时,要引导孩子比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把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二、边观察、过联想,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孩子进行合理想象,把一幅图画看成是活生生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象。在观察一幅图画时,除了按顺序观察外,还要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根据观察到的物的颜色、外貌特点等,联想到物的来源、特点、用处及所处的时间、季节,进而联想自己在看到这一切景物后的心理活动。如我们秋天的树枝上只剩下几片残叶,飘落树叶的颜色以及人们的衣着穿戴,你就会想到这个季节是秋天;从清洁工在打扫街道,就能想到这件事发生在清晨。加上联想,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表达思想情感和图意。

三、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看完一幅图画后,能否用紧贴图意的通顺句子把观察到的结果表达出来是个关键问题。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平时的字、词、句训练中多下功夫。二年级学生以学字、词、句为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读准字音、讲清字的含义,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生字词组词、造句。尤其是对有些形容词,要引导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它去描绘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感情。上课时,每教一个生字,都要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四、指导说话要说到位。

在孩子写话的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孩子“咬笔头”,那都是因为“说”没到位。由于低年级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对白语言,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耐心地指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要想让孩子们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老师、家长都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写作成果,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定期将学生成果展示出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么了不起,使他写作的热情越来越高。

第二部分:图画配范文

小兔失踪了

今天,小兔的爸爸去出差了,妈妈去买菜了。小兔一边喝着牛奶,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热腾腾的面包。

突然,有只狡猾的狐狸从窗口蹿了进来,夹起小兔就跑。正好碰到了小兔家的报警器,“呜~呜~呜~~”,这声音被正在巡逻的黑猫警长听见了。于是,它就撞开了小兔家的门。

它看见桌子上倒翻的牛奶,摸了摸面包,面包还是热腾腾的,四下闻了闻,闻到了一股狐狸的骚味。它赶紧出了门,开上摩托车,像一阵风似的,一会儿就追上了狐狸,拷住了狐狸,并对它说:“想逃可不容易,跟我回警察局吧!”到了警察局,黑猫警长就把狐狸押进了地牢。瞧,多有趣的画面呀!这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会讲吗?仔细地看看画面,再认真地想一想,小熊们在干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别忘了给你的故事起个好听别致的名字。

把你讲的写下来,你就是一位出色的小故事家了!

范文一:小熊坐船

一天,有5只小熊在一起玩,他们在河边玩着玩着看见一只小船,最大的一只熊先上船,他划着船想让其他的小熊也上来一块玩,第2只小熊上来了,他非常高兴的他叫第3只小熊也上来,第3只是一只胖熊他上船以后,船被他压平了,他们三个叫第4只熊上来,第4只熊刚上来船就翻了,他们全落在了水里,船翻倒在水里,小熊有的扶着船,有的在水里游泳,第5只熊在河边大笑,你们太重了所以船才会被压翻了。

范文二:小熊过河

有一天,小熊住的河对岸又开了一家新书店。开张第一天,小熊就让他爸妈带他和他的两个好朋友一起去书店,他爸爸找到了一条船,准备带他们一家和小熊的两个好朋友去。小熊爸爸让小熊和她的妈妈先上,然后再把小熊的朋友拉了上来,就这样等小熊的一个小朋友的两只脚刚落到小船上以后,船就翻了。幸亏还有一只小熊在岸上,才把他们拉上岸来,要不他们就会被淹死的。

范文三:五只笨小熊

一天,一只小熊划着它的小木船,划到了四只小熊那里,靠岸了,还没等那只小熊说:“现在请你们„„”一只调皮的小熊就迫不及待地跳了进去!

紧接着,第二只小熊也跳了进去。但第三只却慢了一点点,因为船马上就要沉了,可是,另一只小熊说:“没事,没事”可话还没说完,船就翻了!

范文四:一次惊险的旅行

一天清晨,四只小熊准备到河对岸去旅行,突然他们看见有一只小熊划着小船准备到河对岸去,于是四只小熊问他:“您也是要到河对岸去旅行的吗?”“是的”小熊说,四只小熊一起说:“好啊,那你能用船把我们也带过去吗?”划船的小熊说:“当然可以”。于是一只小熊上船了,紧接着又一只小熊上船了,正在第三只小熊上船的时候,船开始慢慢下沉,船上的四只小熊也感到小船摇摇晃晃的好像要翻船了,当第四只小熊准备上时船翻了。四只小熊连滚带爬的爬上了岸,这真是一次惊险的旅行。

6.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六

陈化店镇云杜学校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

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陈化店镇云杜学校周晓红

7.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篇七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 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 有“趣”才会“乐”才会“灵”。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1、命题要有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宁可低一点, 不搞一刀切;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 要用商量口气, 商量写什么, 怎样写, 怎么改, 如何评等等;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留心观察, 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 每一处景物, 写起文章来文若泉涌, 滔滔不绝。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勤观察, 多练笔

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 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异”, 在习以为常中去发现“特别”, 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 以获取更深刻、更全面、更独到的认识。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 细心体验其中情趣, 随时记录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此外,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写随笔、日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但这些丰富多彩的瞬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因此, 要求学生随心所欲地用笔记、日记的方式去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假丑恶,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进入视野的人或事产生独特感受, 激起写作欲望,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佳作赏析, 提高水平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 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 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增长见识, 提高认识水平, 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在作文教学中, 我让读与写同步进行。让读促进着写, 让写反过来激励着读。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 无捷径可走, 只有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 才能做到出口成章, 妙笔生辉。

四、批改和讲评应做到及时、激励和激趣

凡是认真写作文的同学都希望能尽快知道老师对其作文的评价, 如果时间拖久了, 这种期待心理就会逐渐淡薄以至消失, 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作文教学批改讲评角度来看, 作为老师, 无论工作多忙多累, 都应该即时批改, 即时讲评, 趁热打铁, 使批改和讲评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批改, 在批改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睁大眼睛寻找其闪光点, 特别是对作文功底差的学生更要实行微笑评价、鼓励评价, 对他们作文中哪怕是只有一个好词, 一个好句, 都要进行表扬、激励, 让他们享受、体验被褒扬的快乐,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起作文的兴趣。

8.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篇八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县官,他要一个很有学问的秀才在三天之内完成一篇“命题作文”。秀才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安觉。他的老婆见了,不以为然地说:“你做这个文章,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谓然长叹:“你生孩子虽难,但毕竟你肚子里还有孩子,我做的这个文章,肚子里啥也没有。”

那位秀才三天后是否交卷,且不去管他,倒是这样一个小故事讲对了一个道理:没有材料的文章最难写。

好,为我们的学生想想吧!不能说所有的学生,但恐怕是大多数学校里,下课铃声牵来上课铃声,上课铃声接着下课铃声,作业、考试象加了热的气球一样膨胀,课余生活则象牙膏一样越挤越少。从清早到深夜,学生整日在题海中沉浮苦斗,筋疲力尽,从双休日到节假日,学生在各种辅导班里充电熬时间,苦不堪言。他们被困在小小课堂的斗室之中,连读书看报的时间都被“剥夺”了,象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象井底之蛙,见识太少,不免“肚子里啥也没有”,还有什么文章可做!头疼才成了不少学生的通病。

我想,能责怪我们的学生吗?家长、校长、教师应当反躬自问——我为丰富学生的生活做了些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常识。

唯物论的反映论告诉我们:文章,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只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东西,只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不要说是学生,就是象鲁迅这样的大作家,没有材料也是写不出文章的。在这一点上人人平等。

一九三三年,姚克致函鲁迅,大概是提到了请鲁迅再写些小说的事。鲁迅在复信中说:“新作小说则不能,这并非没有功夫,却是没有本领,多年和社会隔绝了,自己不在旋涡的中心,所感觉到的不免肤泛,写出来也不会好的。”鲁迅是谦逊的,鲁迅的创作态度也是严谨的。而且,在认识作品与生活的关系上,这段话对写作教学不也是有所启迪吗?

模仿是通往创作的桥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这是治“本”之举。但是强调写作对生活的依赖关系,并非主张事必躬亲。对任何人来讲,生活经验都有直接和间接两大类。鲁迅就说过:“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除了注意学生的所作,所遇、所见之外,我们为什么不在一个“闻”字上多作点文章呢?

模仿是通往创作的桥梁。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佳作的熏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的,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当然,指导孩子们模仿并不是机械的,而是促使他们将模仿的对象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发展个性,提高孩子写作的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题目是《儿童诗两首》,课文的前言是: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读后的感受,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试着写首诗。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活,跃跃欲试,模仿原文《我想》,竟也写出了相模像样的小诗:

(一)

我想把眼睛

装在操场上。

看校园多美丽,

瞧舞蹈多漂亮!

望啊,望——

花园是我的课堂。

(二)

我想把爱心,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汲取甜美的糖浆,

长呀,长——

长成一棵爱心树

将爱心播撒。

五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鲸》,课后有一个练习,要求学生仿而行之,学习本文的写法,用第一人称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这样一个练习,既有范文又提供了合适的间接写作材料,学生叫头疼的就少了。

我想,类似的写作训练,是可以多设计一些的。

留心观察各种事情

“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鲁迅的话,强调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问题。

这话,对指导学生写作有没有用呢?有用,而且很有用!学生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有“所作”,有“所遇”,有“所见”。问题在于,有的学生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来,有的则是熟视无睹,身在宝山不识宝,最可怕的是说假话成风,因为不说假话得不了高分。于是,在他们笔下,写来写去就是“出门拾个票夹子”,“过马路碰到个瞎孩子”,“坐车碰到个老爷爷”,甚至写父母双亡,实际健在。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干巴巴的套话:“汗流浃背”“干劲冲天”、“你追我赶”、“多装快跑”……这样的作文老师改起来怎么会不头疼?怎么会不恶心?因此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需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上花力气。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盛名。他二十多岁开始写小说,他的导师福楼拜看了他的习作,劝他全部付之一炬,然后从最基本的观察社会入手,“培养使用眼睛的习惯”,去“发现过去任何人没有看到过和说起过的形象和样式”,用“画家的手腕”,刻画出事物的本来特征。莫泊桑的文学道路,就从观察生活上真正开始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学画画是从画蛋开始的,学习观察任何两只鸡蛋在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下的异同,终成一代巨匠。

我们的学生,有志于当作家或日后有可能当作家的,大概不会太多。但是,成名作家已经走过的成功的道路,对于习作者是很有启发的,让我们的学生也去走走吧。

当然要先从教师本身开始,去尝尝“观察生活”的滋味。

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鲁迅是学医的,后来成了中国新文化的一面旗帜。郭沫若也是学医的,后来也成了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学战士。许多名作家,都是这样“半路出家”。

好象还没有见到一份这样的材料,说他们在成为作家之前,曾经死抠过“语文知识”,包括语法修辞、逻辑之类。而大学语言文学系“科班出身”,后来成为“大作家”的,又能屈指数出几个呢?生活太捉弄人了。

当然,自己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决不是在提倡一种反对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张。但是对于死抠语文知识,我是旗帜鲜明的坚决反对!好象有一种感觉,,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语文知识上搞得太僵化太死板了。有的简直只是一种文学游戏而已。如此景况,是培养不出几个秀才来的。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出路,决不会在这里。

苏东坡《稼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观”不“积”,何“取”何“发”?鲁迅、郭沫若等人后来之所以成为大文学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除了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因素,跟他们从小就博观厚积,博览群书,接受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熏陶,难道不是有着极大的关系吗?而我们现在不少的学生,语文练习可以做上一大堆。语文知识考试可以拿个好分数,可一写文章,嘿,照样可以文理不通。你能怪学生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啊!

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

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契可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老舍说:“删改自己的文字是多么要紧的事。”

看,他们都说修改重要。可是在我们当前的写作教学中,有没有认真的把修改文章当作相当重要的一环来抓呢?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第一,作文指导;第二学生动笔,只要交个本子上来,学生起草以后,改不改文章便不在过问之列了;第三,作文讲评,评完算数,再来一篇,求多不求好。在这个三部曲中,就是不抓“修改”二字。

其实,固然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大多数好文章,好作品,都得力于修改。托尔斯泰《复活》定稿本的开头部分,是从二十多本稿本中挑出来的,他写的那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只有五页,手稿却用了八百多页。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碼要修改八次。这样的例子是信手可拈的。

能不能这样说:能够找出自己文章的缺点,是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标志;从修改自己文章中获得的体会,比写作理论给予的启发珍贵十倍。

如果可以这么说,那么,快把修改这一环节抓起来吧!

作文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作文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许多人这样说,我也很赞成。但是,仅此而已吗?

三年级时,我曾经让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文章收起来一看,有的学生写了这样的句子:

“爸爸的脖子又细又长,还露着几个大血管,爸爸的舌头长长的就像一根香肠,爸爸的肚子下面是两条腿,每条腿上还长着一只脚,脚上有五个脚趾头。”

在这一段话中学生观察的很仔细,想象也丰富,就是不会表达。

四年级时,一个学生写《春游》:“阳春三月,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去竹沟春游,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美好的景色:金黄的麦子一眼望不到边,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又大又饱满。。。。。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读后令人啼笑皆非。

学生知识面窄,一年四季都种什么庄稼,什么时间收获搞不清楚,缺乏科学自然知识。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其得失绝不只在语文教师的是否努力或教学是否得法。辩证法告诉我们,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上面的例子就说明,要搞好作文教学,还需要其他学科和家长的配合,尤其是如果不纠正“重数学轻语文”的偏见,语文教师一厢情愿,要把语文教学质量搞上去,是相当困难的。

上一篇:作文指导教学体会-作文开头 作文指导(九年级上册)下一篇:服务员考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