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原文(精选12篇)
1.黄河颂原文 篇一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
审核人:白现峰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 学习时间:一课时(预习课)预习设置: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等。
2、了解背景: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3、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4、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5、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6、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
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7、体会诗中赞美黄河的感情: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8、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9、写公益广告词。
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
10、积累关于黄河的诗词、文章、名句等。
11、识记文章中的字词。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
审核人:白现峰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4、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 学习时间:一课时(展示课)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预习结果:
1、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2、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4、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5、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6、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 ?
4、调节自己的感情。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7、板演或口头朗诵所搜集的关于黄河的诗词、文章
8、学生板演或口头交流自己写的公益广告
二、问题研讨: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检测:
保 卫 黄 河
光未然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诗中为什么反复强调“黄河在咆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山丛中”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青纱帐里”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四句中的“家乡”、“黄河”、“华北”、“全中国”,能否把它们的位置调换一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保卫黄河》,我们可以联想到古人所说的“_____________”
2.黄河颂原文 篇二
《黄河颂》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按主题编排,主题是“爱国”。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来看,这个单元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从知识和能力角度看,要“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在课文中,则是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标准:
1. 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大气精练的语言。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作者,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 情感目标
加深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接触本诗之前,已经有了一些诗歌的积淀,要让学生大略感受本诗歌情感并不难。可是由于时代因素,要真正领悟诗人感情却并非易事。要达成教学目标,要以反复吟诵为基本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途径,咀嚼、品味、揣摩诗歌语言,自觉走进诗人欣赏诗歌,同时通过迁移训练,扩大学生阅读,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课标·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初中阶段学习诗词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写诗词,而是通过欣赏名作,学习语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本课将教学的重点定位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自主学习过程
1. 请学生谈谈中国人因何被称为炎黄子孙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它;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雄浑的气魄,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感受到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顽强的意志不屈的信念。
(2)请你带着初读课文的感受,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那样读。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因此,学习这首诗,指导好学生朗读是关键。学生可能谈到的句子有:
①朗诵词部分的“伟大而又坚强!”应重读,因为这个词开门见山的表现了黄河的特点。
②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③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应读重音,因为它统领了下面九句话。后面要有个停顿,并且语调要延长。
④“掀”字不仅写出了黄河奔流的动态,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惊人,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黄河奔流的高低起伏。
⑤“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一句。这个“劈”字读得要有力度,要有力量,要有气魄。
⑥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这两句发起了向黄河学习的铮铮誓言,读起来要热血沸腾,使全诗达到一个沸点。第二句要达到最高。前一句要深情诵读,后一句要激昂诵读。
(3)范读欣赏。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听的过程中注意模仿节奏、重音、体会诗歌感情。
(4)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作朗读。配乐,多媒体插图齐读。要求做到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要注意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
3. 品读课文,自主探究
题目是颂黄河,那么作者歌颂黄河什么呢?
以“我认为作者歌颂的是黄河的()读了这首诗歌,我头脑中不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需要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选取文中任意一节诗,发挥想象,有哪些景物?有怎样的气势?有哪些人物?有怎样的精神?要注意突出原诗的感情——颂。
4. 研读课文,合作交流
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教师在此处应该随机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5. 质疑
学了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三个“啊,黄河”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6. 课外拓展,联想迁移
出示郭沫若《静夜》,与课文比较异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结束语)确实,这首诗歌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如有时间可集体朗读一遍课文)
7. 布置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3.《黄河颂》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内心有家国意识。
2.通过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内容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授课类型】诵读课、自读课
【具体环节】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黄河,每天从我们的身边静静流过,无声无息,但她却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话题: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尊重他,因为她厚重,她书写了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人们敬畏他,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下面我们就欣赏一首与黄河有关的歌曲,大家用心聆听,听完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播放《黄河颂》歌曲视频。学生谈感受从而引出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巧妙而幽默地让音乐课代表和历史课代表回答,以缓解刚开课时学生的紧张情绪。
二、背景介绍,带入情境
1938年,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至大西北黄河岸边,壶口瀑布的巨浪滔天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于是,他挥笔写下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后,心潮澎湃。于是两人合作,一个作词、一个谱曲,连续创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南北。《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三、激情诵读,唤起欲望
从题目上看,关键词是哪一个?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颂黄河的呢?在反复诵读中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听我朗读课文,你们的工作:
1.疏通字词,掌握节奏,体会情感。(即做到准确、流畅、有感情)
2.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颂黄河的?
老师配乐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唤起他们的朗读欲望。
(多媒体精心选裁的画面、旋律与文本内容相一致,与老师富有激情的朗诵相得益彰。预设朗诵结束,听课师生应该自发的热烈鼓掌。)
如有掌声,即兴采访学生听后感。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要读好诗歌该注意什么。
明确:要做到感情充沛,就要把握节奏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关键字词的重读。
四、文本分析,诵读贯穿
(一)朗诵词分析:
用这种方法,自由朗读朗诵词部分,谈谈这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该如何朗诵这一部分?
抓关键词、句重读。
明确:“伟大而又坚强”是中心句,关键句,要重读,加强语气,读出昂扬斗志,慷慨激情,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作用:铺垫、总起、引领下文。
学生齐读,体会作用,希望读到关键词句时加强语气。
(二)歌词分析:
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处理这部分的朗读?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并展示。(ppt中已把歌词部分划分开四小节)
提示:描绘黄河状貌的抓体现气势的关键词;歌颂黄河精神的根据内容抓语气语调(即三处“啊,黄河”读时情感处理有何不同)。
学生先个人思考,再小组交流,之后展示。
明确展示要求:可选取某一小节分析,小组先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朗诵,再由代表分析如何处理朗读,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小组展示,老师引导。
明确:第一小节关键词:望、奔、掀、结、奔、劈等动词,要读出黄河气势。如“奔”字读出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第二、三、四小节,以读促讲,以读明文,在读中明确情感基调,在读中明确内容结构:
历史贡献: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深情舒缓
地理特征: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坚定有力
自然特点:臂膀——恩泽、激励了中华民族——激昂高亢
1.读出黄河的特点
2.自然得出内容结构(形态的描绘、精神的赞美)
(三)小结:
结合本节课你们的朗读体会与经验,自己总结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投入自己的感情;了解创作背景;读好关键词句……(最能体现诗歌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句,就是关键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辅助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配乐、加入动作、表情、手势、分角色……
(四)分角色齐读:
朗诵词,老师读;第一小节,某个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男生读;第四小节,全班齐读。
五、延伸拓展,学会爱国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我们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这种黄河豪情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唤起了多少仁人志士的爱国激情,激励着他们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付出青春、付出生命而无怨无悔。而今天,和平年代的我们该怎么做,才是爱国呢?
心中有家、有校、才有国,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
六、作业布置
1.回家后给父母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请家长在书上签注听后感言;
4.黄河颂教案定稿 篇四
4出示课题《黄河颂》 认识黄河(黄河的视频短片)欣赏美丽壮观的黄河以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走进文本 出示教学目标检查预习:光未然 冼星海 写作背景 黄河的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 字音 词义 7 听范读,体会范读的语气:激昂、雄健、深情。感受《黄河颂》蕴含的情感,8 学生练习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指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突出力量)
4)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
5)最后四句是歌词的尾声,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6)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5.《黄河颂》教案 篇五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3、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四、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6.《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六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孙娄中学 杨秀雯
(案例)《黄河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请用心听这首歌曲,听完后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听后的感受。
(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欣赏。)
师:当音乐在我们的耳边渐渐消失的时候,请告诉我你此时的感受。生1:气势磅礴!生2:雄壮!
生3:我听懂了歌曲中的豪迈之情!(师板书“磅礴”、“雄壮”、“豪迈”)
师:同学们,1938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华北大地上一片狼籍、满目凄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诗人光未然随军来到黄河岸边,面对波涛奔涌的黄河,创作了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代表亿万炎黄子孙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家乡”的时代最强音。就让我们放声朗读《黄河颂》,体会其中磅礴、雄壮、豪迈的激情吧!
(学生朗读全诗,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基调。)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看到诗歌的情感已经洋溢在大家脸上了。能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吗?拿出你完成的预习案,会哪个题你就说说哪个题。
生4:我说第一题: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生5:我回答第3题:诗的最后四句发出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精神的誓言。富有感染力。
生6:第2题我是这样做的:诗的歌词部分,由“颂”字统领下文,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两半”一句,写出了黄河的整体气势。继而,文章又以“啊,黄河”一句将下文分为 三个层次,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用英雄的体魄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黄河使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扬滋长”三个方面颂扬黄河的伟大精神。
师:我把“使”字换成“激励”一词,第三点会更准确。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抓住了诗歌主体部分的三个比喻句来回答问题,答得巧妙。你能否根据“摇篮”、“屏障”两个词,把前两个方面说得更简洁些?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起讨论。
生7:“摇篮”是说养育、“屏障”是指保护,这两方面都是指黄河的贡献。
生8:那就说成“哺育民族”、“保护民族”好了。
师:那第三点不妨就用“激励民族”吧。还有第四题,大家怎么理解?
生9:我觉得这首诗不止赞颂黄河,它还在赞颂我们的民族。因为“伟大坚强”这种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的确,这首诗精炼的语言中饱含激情地赞颂了黄河精神、赞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部分?把它美美地读一读,并把你喜欢的理由说给你的同位听。
(学生活动三分钟)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我也想听听你的理解。
生10:我喜欢第一个“啊,黄河”领起的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把黄河比喻为摇篮,写出了黄河的贡献。
师:对这样的一条河,你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10:感激!
生11:我认为还有崇敬之情。
师:好,就把你的感激放进去,读出来!(指生10,生读)把你的崇敬放进去,读出来!(指生11,生读)。(师思考状)同是一句“啊!黄河!”两个人的读法却完全不一样,你听出不同了吗?
生12:王君毅读“啊”时有些拖音,而“黄河”两个字读得又高又重;高明洋读得正好相反。
师:为什么这样处理?说说不同的理解。
生10:我认为黄河就好比是我们的母亲河,子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总是深切又绵长的,所以我把“啊”字读得很长。孩子充满感激地叫出母亲的名字,一定很深情,所以我把“黄河”读得很重。
生11:我是用很高的音来喊出我心中对黄河母亲的崇敬,但想到黄河养育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就把“黄河”两个字读得很长,就把崇敬之情读得象黄河水一样源源不断。
师:读书就应该象他们一样读出语气长短的变化,读出自己的感受。(师板书:长短、感受)学习这种方法,自己读这一部分。
(生读)
师:我想听一个同学的朗读。(生12读)她读得怎样? 生13 :聂宁读到最后声音太低、没气势了!师:我认为聂宁只要注意最后的一个标点就能读好,最后是什么标点?(叹号)为什么用叹号?
生14:因为有很多英雄的故事在黄河岸边发生。师:哪些?
生14:王二小。
生15:还有雨来、张嘎。
生16:还有邱少云为了战争的胜利被大火活活烧死。
师:你的步子跨得太大了,邱少云可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再想想。
生17:老师,我们小学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是不是? 师:完全正确,能简单讲讲那个故事吗?
生17:这个故事讲得是以班长葛振林为首的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比自己多几十倍的敌人激战一天,枪里没有了子弹,又没法突围,最后全体跳崖牺牲的故事。
(师边多媒体出示王二小、雨来、张嘎、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等图片边说)是呀,同学们黄河精神就是五位壮士那舍生取义的一跳呀!当他、他、他、还有他,这一幅幅英雄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你又当怎样来读这最后一句?
生18读(师:叹的味道还不够!)
生19读(很好,师:告诉我读好的秘诀。)
生20:一想到王二小那么小就被敌人杀死了,我一难过就读出来了。师:是呀,边读边想的确是读好书的一种方法!(师板书:边读边想)除去这一部分,你还喜欢哪一部分?
生21:我喜欢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的气势。
师:就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生22读,不够成功。师:他读得怎样?
生23:他还没读出黄河惊涛澎湃的气势? 师: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气势? 生23:读重一些。
师:把哪些地方读重一些? 生23:把“滚滚”、“奔”、“掀”、“万丈”、“劈”这些很有气势的词读重些。
师:就请你读出来好了。
生23读。王泽洋:老师,王飞那个“劈”字没读好,我觉得他应该再读重些
师:为什么?(生说不出)你做一个“劈”的动作。有什么感觉? 生24:很用劲、很快。
师:是呀,当黄河将华北大地一下子分为南北两面时,可不是很猛劲吗,读这一句。
生25读。
师出示图片:当这幅画面出现在你面前时,你能读出相应的诗句吗? 生齐读: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师:与刚才读的句子相比,这一句读法有什么不同? 生26:读得稍慢一些。
生27:读得声音稍低一些。师:读书就应该读出这种轻重缓急的变化,读出变化就读出感情了。(师板书:轻重缓急)谁完整地读这一部分?
生28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下,可以吗?(师激情范读)大家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师:课文剩下的部分我们不一起读了,运用你这节课学到的朗读的方法,小组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部分自己读,练习好了把你们合作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分组练习。
集体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合作的成果? 陈中组(组长起头,组员一人一句读后两组“啊,黄河”齐读最后四句)
国智鹏:老师,陈中组分读的部分读得很好,可最后四句我认为不如我们组。
师:就请你们来读。
智鹏组朗读(前三句采用“二重读”的方式,最后一句齐读,读得有层次、有气势)掌声四起。
师:多么有创意的朗读!我想,你们不但学来了黄河、学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还学来了它的——
生29:富有智慧!师:换进去,读出来!
生29读: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象你一样的富有智慧!
师:我们还要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生30:奔流不息。师:换进去,读出来!(生30读)师:还要学习什么? 生31:永往直前!师:换进去,读出来!(生31读)
师: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记住(师出示谈话题)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 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填空吗?
生32: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保护我们的屏障; 生33: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养育华夏民族的摇篮。
师:的确如大家所言,那在(师出示)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
生34: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哺育我们的母亲。
生35: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激励我们成长的精神支柱。师:如此重要的黄河,如今又是什么样子呢?(出示资料)
近年来,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万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污染量近4100亿吨,农药和化肥污染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百分之八十排入黄河。
(生阅读、思考。)
师引导谈话:作为一名中学生,当这样的记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你在想什么?
生36:我们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黄河。
生37:我们还应该呼吁我们周围的人行动起来保护黄河、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师:如何保护?
生38:不乱扔垃圾。
生39:不乱倒农药,减少空气污染。生40:不乱砍滥伐,多植树种草。
生41:好好学习,将来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治理黄河的方法
师:好,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努力保护黄河、保卫祖国;建设黄河、建设祖国!
放歌曲《保卫黄河》,出示作业超市:
1、背诵《黄河颂》。
2、搜集五句关于黄河的古诗名句。
3、搜集并比较《长江之歌》与《黄河颂》的异同。
以读传情 以读传神 ——《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是一首歌的歌词,又是一曲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对于这样一篇文章,要想让学生学进去并真正有所感悟,就需要做到入情入境地朗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做了两点尝试。
尝试一:层层渲染,引学生入“境”。讲课之初,我用多媒体播放了《黄河颂》这首歌,雄壮激昂的旋律,渐渐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当歌曲的余音袅袅消失时,老师再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词句说出心中的感受,至此,没有多余的声音,没有冗杂的语言,学生始终处在浓浓的歌曲氛围中。紧接下来,老师用饱蘸激情的语言慷慨陈说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豪放磅礴的气势中更多了一份悲壮,就在这种环境中再让学生开始的放声朗读,自然而然便有了“颂”的感觉。开课之后的教学环节,我简化诗歌思想内容的烦琐分析,而将对此的感悟放到后面的朗读环节,以此使学生始终处在开课之初所创设的氛围中。在课文的品读教学中,为渲染环境,我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导引、以配有波涛翻滚之声的黄河图片激情、用学生讲故事师配发图片并语言渲染做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铺垫。正因为课堂上我在时时努力,所以整节课教师讲得有感觉,学生学得有激情、听课老师听得专注。
尝试二:不同方法指导朗读。诗歌不读不足以体会诗歌的情感,而要让学生朗读就不能只是单纯的一遍遍地无目的、无方法地反复,要有相应的方法指导。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体会诗歌感情。第一、抓字词、标点。诗歌歌词部分以“望”字统领的部分集中体现了黄河惊涛澎湃的雄伟气势,也表现了颂歌的气势。而其中“望”、“奔”、“掀”、“劈”四个动词以及“澎湃”、“万丈”等形容词地运用准确地体现了这一点。朗读中,我先以“哪些词最能表现这种气势”一问引导学生找出词语,再以“怎样读”启发、学生评读引申、动作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语言中蕴涵的力量,并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语气表现出自己的感受,反复朗读中可知道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情感。
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一个字、一个标点的不同往往都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黄河颂》歌词主部分 “啊!黄河!”一句三次出现,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读好这三个字显得尤为关键。在教学中我抓住句中的叹号让学生充分品读,并通过“将第一个叹号改为逗号、将第二个叹号改为句号”这样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曾许多次听到 “简简单单教语文”“将语文教出语文味”这样的说法,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尽量少些烦琐的思想内容的分析,就抓住语言文字来教学,所有的东西便都可以贯穿进去了——我不敢说这就是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就教出了语文的语文味,只是一段时间的尝试中我感觉到了学生在研读语言文字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第二、教学生朗读,我常说一句话:读出变化就读出了感情。而这个变化我把它诠释为语调高低有变化、语速快慢有变化、语气强弱有变化、语音长短有变化,这节课的教学在践行这种朗读指导的基础上,我还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如朗读“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一句,先要求学生理解“九曲连环”的意思,进而让学生想象这一词语所能描绘的画面,继之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气语调表现自己的理解中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朗读效果。再如“有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一句,学生的读多比较平淡,少了几分对那段厚重历史背景的感叹,为弥补这一点,我抓住句末的感叹号展开引导:“作者为什么用感叹号?”一问学生自然理解了在感叹什么,继而我又以“有哪些英雄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随着王二小、雨来、张嘎、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名字的出现,就在学生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简述结束时,我打出了相关人物的图片,层层铺垫中,学生厚积于心中的情感喷薄而出,对那种英雄精神的崇敬、感叹就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浓烈。
不论什么样的文章,当学生头脑中有了文字所描绘的相应图景,定回影响到其朗读时声音的表现。老子曾言:“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将对这句话的理解跳出忧患的范畴,学生声音的表象也正是其“困于心,衡于虑”的结果,所以,朗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使表意含蓄、内敛得文字变成眼前形象化了的画面,而这必然会使学生对一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而最终将这种理解在自己的朗读中“发于声”。
7.《黄河颂》教案 篇七
南昌四中 万燕飞
一、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动人心魄的民族感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请。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通过揣摩、品味精彩语句,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意,体味情蕴。
三、教学难点
品味精彩语句,提高鉴赏能力。
四、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前先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听一首歌,然后请你们告诉我这首歌的名字。刚才老师播放的是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保卫黄河》。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和苦难。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战场。当时有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作的形象反映显示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也假如其中。
1938年,他与抗敌演出队的同志们来到黄河岸边,当他看到黄河激流澎湃的气势,激发了他胸中蕴蓄的诗情,于是创作了这组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为它谱曲,这组歌随后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诗共分八个乐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初读诗歌 体会情感
1.下面请同学们翻到第43页。刚才,老师已经介绍了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歌 体会情感。首先我们要干什么?(生)——扫清障碍。
请同学们看屏幕,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然后大家齐读。
2.扫清了障碍,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歌 体会情感。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注意朗诵的要求: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并思考一下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学生齐读)
3.很好。请同学回答:读了这首诗后,你认为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来写的?
提示:颂。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精神。
三、朗读鉴赏 融入情感
1、下面 我们来看这首诗是如何赞赏黄河的。进入第三个环节——朗读鉴赏 融入情感。同学们发现没有,这首诗的开始有一段朗诵词,这段朗诵词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吗?老师朗读以下,同学们请思考。
提示:总起、概括。提示了下面歌词要写的内容:黄河的英雄气魄和对它的赞歌。(请同学具体说一说。)
下面我们齐读,注意:概括下文内容的地方要重读,突出。
2、现在我们来看正文,请哪位同学告诉老师:你认为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饿英雄气魄?哪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提示:“我”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到“发扬滋长”。
3、大家能否用声音来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呢?哪位同学来试试?下面我们来看歌词部分。请一位同学朗诵一下歌词的第一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评价一下:哪里读得比较好,哪里处理得有欠缺?
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请你评价一下:哪里读得好,哪里处理得有欠缺。提示:“望”字后要延长,因为它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后面是“望”的具体内容,延长可引起听者的注意。
哪些字词体现了黄河的豪迈气势?该怎样读? 齐读“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提示:奔: 黄河的流速之快。(语速也要快)掀起: 气势磅礴。(声音要高亢一点)九曲连环: 蜿蜒曲折。(声音要高低起伏)劈成: 有力、干脆。(声音要短促、有力)
全班齐读。
4、第一部分诗人突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出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第二部分是从“啊!黄河!”开始到“发扬滋长”,这部分诗人赞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你认为哪个词最能表现黄河的精神,为什么?你又是怎样读的?
提示:这三句将这部分分成了三个层次,从三个角度歌颂、赞美黄河:
摇篮 养育了中华民族(声音可低一些,摇篮要读得亲切一点。)屏障 保卫了中华民族(声音比第一个要高一些,屏障要读得重一点。)
伟大精神 将激励中华民族(声音最高,臂膀要读得有力一点,发扬滋长
要读得声音延长一点。)
我们发现“啊!黄河!”这句反复出现了三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是否能用一
样的语气读?
提示:在朗读时应该充满赞美之情,一个比一个声音高。抓住三个词:摇篮、屏
障、臂膀。
全班齐读。
5、诗人从望到颂,都围绕着黄河展开,结尾四句并没有写黄河,可否删去?为
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内容是鼓舞斗志,发出号召,号召人民学习黄河精神。
总结:好。我们通过朗读的方式理解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也明确了朗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知道了,要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品味诗歌,就一定要学会朗诵。在诗歌的学习中,朗读和理解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有理解了这首诗,我们才可能读出它的情感和意蕴;只有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我们才能够体味出诗歌的万千内涵。
现在,请全班齐读。看看经过点评、分析、理解,朗读水平有没有提高。
提示:读得不错,和第一次齐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请大家记住:学习诗歌,诵读是最重要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朗诵时配上音乐,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盒配乐朗诵带,请同学们听一下,再一次感受一下黄河的雄壮气势以及诗中所激荡的昂扬气概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四、小组互动 学科渗透
我想问一下同学们,除了配乐朗诵,还有没有其他的形式来表现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提示:这是歌词。对,作曲。下面,我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小小作曲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给这首歌词配上你们认为恰当的旋律,然后唱给大家听。形式不限。然后请同学上台表演。
很好,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给这首歌词配的旋律,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五、延伸拓展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曾养育了无数的华夏儿女,它以它那澎湃的气势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效力。今天的它怎样了呢?请同学们来看一个短片。
8.6、黄河颂 篇八
6、黄河颂
执笔:郝宁 审核:语文组
七年级 班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请给加点字注音。山巅()澎湃()狂澜()九曲连环().....作曲()浊流()屏障()哺育().....臂膀()胳臂()..2.词语填空。
不屈不 惊涛 浪 一 万丈 浊流 转 九曲连 万丈 澜 文明 国 奔腾不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发源:
二、朗读明理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再读悟情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五、问题探究:
1.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体会诗歌用词精妙的地方,品析下面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①(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②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
3.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①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②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诗歌尾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
评论:
2.“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看谁积累得多。
七、学练感悟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9.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九
这节课课件制作上可以称得上是“煞费苦心”,真正实现了音、像、画、声的综合展示,视觉冲击大,给学生以感官上充分的领悟,为达到教学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铺垫。如,课一开始,我就选取了《黄河颂》的MTV作为朗读背景让学生欣赏聆听,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从而发挥想象去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的气势。通过让学生观看波澜壮阔、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黄河影像,让学生感受到黄河那宏伟的气魄。在孩子们深情地朗诵中,学生心中充满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课结束时,我再次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们再一次走进《黄河颂》,聆听这首歌曲,再一次来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其次,我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情感的朗读上。我始终认为如果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诗歌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是十分有利的。因为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情感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为了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最后利用对课文歌曲的欣赏渗透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10.黄河颂作文 篇十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
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我虽不曾亲眼见过黄河的“庐山真面目”,但也曾无数次地从电视上、书刊上见识过黄河的美。黄河的美,是一种粗犷、豪迈的美。诗人张养浩曾用“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来形容黄河的美。更有唐朝大诗人李白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来赞美黄河。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地。由秦汉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骄傲,亦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而这种骄傲,也会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而永远地继续下去。黄河,我的母亲,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我要为你唱起“赞歌”――白日地中涌,黄河天外来;当头华岳三峰出;迎面黄河九曲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是中华儿女骄傲的资本,你是中华儿女坚强地后盾……
11.《黄河颂》 1 篇十一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附:《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12.黄河颂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理解意蕴丰富的词语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美美地听——深情地读——细细地品——尽情地说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二部﹚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读教师分发的材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自学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美美的听,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境界。
3.深情地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三、课堂探究
1.细细地品
(一)自主探究:
可以对歌词做批注,然后自由交流读书感受。
(二)合作探究:
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2.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的句式说话。
教师小结:
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齐诵这首歌。
学生齐诵《黄河诵》,教师拨放《黄河诵》音乐。
四、课堂拓展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
五、课堂小结
穿越炮火纷飞的岁月,烈士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以黄昏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七、板书: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黄河颂
主体
望---颂
中华魂
尾声
【黄河颂原文】推荐阅读:
《黄河颂》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0-20
关于黄河颂教学设计方案5则范文07-21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黄河颂》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课稿11-15
黄河精神07-22
黄河调查08-23
黄河母亲09-12
黄河教学反思09-26
黄河的现状10-06
黄河作文10-22
黄河大合唱赏析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