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2024-10-05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精选14篇)

1.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一

市场营销3班

林健文

201124012337 学习《沟通艺术与方法》的心得体会

时间匆匆,犹如白马过隙,不知不觉沟通艺术与方法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间的美丽,学习《沟通艺术与方法》,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升华。这回忆是美好的,它依然会存在我们的心里,陪伴我们的一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总结过去,让自己以后的路走得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和别人在沟通,有言语上的沟通也有肢体上的沟通,而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和别人融洽的沟通呢,沟通艺术与方法之所以叫做艺术,也就是说是一种非模式的东西。也正是由于学习了这门课程,我才渐渐体会到原来人与人之间沟通有这么多技巧。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技巧,并把这些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做的比别人更出色,也更迈向了自己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尽管如此,大多数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甚至相当多的人错误的认为拍马屁、讲奉承话、请客送礼,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其实,处理人际关系的决窍在于你必须有开放的人格,能真正的去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要学会从内心深处去尊重他人,首先必须能客观地评价别人,能找得出别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上司或下属身上都 有令你佩服、值得你尊重的闪光之处。你会发自内心去欣赏和赞美他们,你会在行为上以他们的优点为榜样去模仿他们。这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去尊重和欣赏他人,你就达到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换个角度想,若有人对你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毫不虚假的欣赏和尊重,你肯定会由衷地喜欢他(她)们并与他(她)们真诚相待。

当然人的弱点之一就是希望别人欣赏、尊重自己,而自己又不愿意去欣赏和尊重别人。人是非常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必须克服这些人性的弱点。客观地观察别人和自己,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而身边的人都有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有一点比你差的缺点就去否定别人,而是应该因为别人有一点比你强的优点而去欣赏和尊重别人,肯定别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世上所有你接触到的人,只要你仔细观察,总可以找出比你强的优点来。

用欣赏人、尊重人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有许多好处:其一,成本最低,不用花费金钱去请客送礼,不用伪装自己去浪费感情;其二,风险最低,不必担心当面奉承背后忍不住发牢骚而露陷,不必担心讲假话,提心吊胆,梦寐不安;其三,收获最大,因为你能真心尊重和欣赏别人,你便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去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一个懂得用欣赏人、尊重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过得很愉快,别人也会同样的欣赏和尊重他,而一个提倡欣赏和尊重人的团队将会是一个关系融洽的大家庭,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欣赏和尊重别人,每一位 成员也受到别人的欣赏和尊重,每一位成员都会心情舒畅,于是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会提高。

终上所述,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光阴似箭、时不待我,以上之所见,受益匪浅,在学习沟通艺术与方法这门课中的的所思所想所悟,都成为自己人生旅途上那深深地脚印。我发现我真的是很喜欢这门课的,因为它很实用,而且效果很显著。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还是会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与周围的人搞好人际关系,让我的生活更加的完美。

2.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二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现状

(一) 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艺术类学生有一部分在高中时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 忽视了文化课尤其是英语课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升入艺术类院校学习的原因就是文化课成绩太低, 不得不转投艺术。作者对所在院校“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2008年入学的艺术设计类本科新生的英语成绩做了一个调查。其中高考成绩90分以上的只占5.6%。可见其英语基础确实很差。

(二) 英语学习投入时间太少。

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平时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专业课所学内容。包括课后大量的绘画设计作业以及野外写生。作业量的繁重使他们平时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课的学习上。

(三) 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

由于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们习惯了“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 默认了死记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学习习惯。认为作业一完成就万事大吉, 一劳永逸, 很难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对于艺术系的学生, 这种不足尤为明显。因为按要求完成几张素描, 临摹几幅作品就能被老师称赞、被家长表扬。他们这样的学习习惯被带到大学课堂上依然是课中好好做笔记, 课下准时完成老师对作业量的考核。殊不知英语的学习有自身的规律性, 即使要死记硬背的单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此外,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下, 学生们很难发现问题, 很少向老师当面咨询, 这些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盲从, 欠思考、不能举一反三、不会推陈出新。

(四) 艺术类学生个性活泼, 多才多艺, 乐于表现。

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 学生们都很乐意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在学习《大学艺术英语教程》第二册中的Dance这一单元的时候, 学生们表演了各式各样的舞蹈, 有New Jazz、House、Popin、Chacha等。

二、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作者对相应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一) 选择教材难度要适中。

作者所在的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以前所用的英语教材为上外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从2001年开始使用该教材, 每周四个课时, 四个学期学完两册精读与两册听力教材, 而其它非艺术类院校在两年的时间内至少需要完成四册精读与四册听力教材。这套教材的特点是文章篇幅长, 单词较多, 重视学生的读写和学生的语篇能力。而大部分老师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满堂灌。学生听得迷迷糊糊, 难以接受, 老师也教得费力不讨好。从2009年开始, 作者所在院校开始使用《大学艺术英语教程》。本书的单词量及课文难度较为符合学生的水平, 而且文章选材较新, 与学生的专业息息相关。比如有Art, Calligraphy, Gardening, Music, Dance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以前那么吃力, 而且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二) 单词讲解有新意。

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因此在讲解单词时, 作者尽量将单词简单化, 传统的单词讲解过分注重搭配与词义以及词汇的扩展与补充。而学生的基础薄弱, 讲解越多, 学生越是难以记忆。因此作者在讲解单词时, 将复杂的单词简单化。例如在《大学艺术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Painting中出现的“portray”这个词, 有“描绘, 描述”的意思。这个词可分解为“port+ray”, “port”是“港口”, “ray”是“光线”。连在一起便是“请描述一个港口的光线如何”, 这样学生可以同时记住三个单词。在《大学艺术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Gardening中出现“elegant”这个词, 有“优雅”的意思, 而学生很早就学过“elephant”这个词。将两个相近的词连在一起就是“大象是一种很优雅的动物”。采用这些方法讲解单词, 颇具有趣味性和新意。学生很容易记住单词。

(三) 课文导入有技巧。

课文的导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对这一部分不太重视, 重点都放在了课文与单词上。作者认为课文的导入对于文章的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大学艺术英语教程》第二册第四单元calligraphy这一课时, 让班上会书法的学生现场用毛笔演示中国书法的五种体 (篆、隶、楷、行、草) , 并分析这五种体的起源及特点。从而让文章理解简单化。

(四) 文章讲解深入浅出。

作者在讲解文章时, 加入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比如在讲《大学艺术英语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Paper-cut这一课时, 课文中出现了剪纸的两种制作方法, 用剪子剪和用刀刻。用剪子剪很常见, 作者用相关的视频给学生演示了整个过程。用刀刻则少见一些, 视频难找, 作者则用图片给学生展示了制作过程和相关的作品。这样, 学生就很好理解文章大意。另外, 利用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 也可以让学生用图画来表达文章意思。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 又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份子, 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作为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 应当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行为特征。了解在此类学校任教的独特之处。不断开动脑筋, 结合外语教学的规律。采用有新意, 有效果的教学手段, 从而让艺术生也爱学英语, 也会用英语。

摘要:本文从艺术类院校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入手, 着重分析了他们的特点及学习现状, 并指出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才能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艺术,现状,创新

参考文献

[1]董焕玲.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音乐, 2005, (2) :147-150

3.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篇三

一、兴趣的激发

音乐课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课,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乐趣和更多的美的享受,应让学生有激情、有兴趣。爱恩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一句至理名言。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特别是对于具有审美愉悦性的音乐学科来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情感所拥有的兴趣与愉悦,让学生在兴致勃勃、自主探究中真正活跃起来。让我们从上好第一节课和上好每一节开始。

(一) 上好第一节课

首先,要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走近学生、亲近学生、要让学生喜欢,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收拢到课堂上来。其次,与学生情感沟通。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心态,在交流中跟学生讲“课堂法规”。最后,用风趣、幽默的课堂点燃学生的自信,用爱和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的内心,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婉转批评,柔中带刚;用为人师表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好每一节课

灵动的生命是母亲用爱孕育出来的;同样,一节好课需要我们用心去雕琢和打造。只要备课环节功夫深,上课就水到渠成,如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在备课上,我们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效果等。教学目标要正确,导言设计要艺术,师生关系上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嘉结合,要看师生的教学态度,教师的语言要富有特色,板书设计合理、规范,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二、方法的适当

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任何精彩的音乐课都不完全是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搏动中,从思与思的交流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教师在确定教学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我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索,归纳为“四点两性的教学方法”,即“重点突出、难点讲清、疑点设置、兴趣点安插”,“重启发性、富节奏性”。让课堂教学在教师主导、师生互动、自主活动中快乐学习。

(一)重点突出

在教学方法中,教师最忌讳的是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 抓住重点,才能突出重点。讲课要抓住重点,明确目标、分清层次、突出重点。配上幽默生动的语言,把内容“讲精、讲透”。要质量上求精,在深度上求透。例如,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重点就是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真实的音效;难点就是对主题旋律的哼唱与情感体会。在教学中,让学生静心聆听乐曲出现哪些声音,带着问题通过多次聆听、想象,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初听、复听、再听等多个环节教学,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二)难点讲清

如何确定难点?在长期教学中,学生答疑普遍出现易错的地方。难点可能是重点,也可能不是重点。确定难点后关键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去讲清,讲清的最好方法是“解结法”,结在什么地方,就解什么地方。如,小学四年级欣赏《打字机》,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看图形谱,听《打字机》的不同节奏,听辨出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ABA三段体。 而难点就是探究打击乐器音色,并为管弦乐曲《打字机》伴奏。本课的难点就不是重点。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要运用引导法、体验法、探究法,通过声势体验、感知《打字机》不同乐段节奏和音乐形象。

(三)疑点设置

在音乐课教学过程,教师要经常设置疑点,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兴奋状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设置疑点时,要设得艺术,问得吸引,此时正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最佳时期,疑设得好,可激起学生思绪的浪花。设置疑点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师设生答、可以生生对答、可以自问自答、可以问而不答等。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如,二年级活动课《郊游》,此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设置本课就要激趣,创设情境导课。通过带着问题唱歌郊游、搭小桥、过山洞、扮花草、路上看到了什么等环节,学生开心参与每个环节。

(四)兴趣点安插。

“兴趣点”就是指学生不知道又想知道又很感兴趣的事情,能使学生振奋和激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欣赏的“闪光点”“动情点”“新鲜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安插,,能使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赏析音乐。兴趣点安插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离题太远。

首先,从学生的基本欣赏需求中制造“兴趣点”。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本身产生吸引力。讲到只有学生在感到惊讶、疑惑或者兴奋的时候,才能启迪思维,激发智力。在讲到讲课富有节奏性上,用优美和谐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不仅能兴奋大脑皮层,而且使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从容不迫、有张有弛、 疏密得当,在感情语调上,感情要时起时伏,声音时高时低,语调抑扬顿挫,并在每堂课上掀起一两个高潮。

其次,从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中制造“兴趣点”,根据学生的欣赏心理,在思想、感情上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因此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时,可依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灵活使用学生相对熟悉或喜欢的音乐素材来引导教学,让学生逐渐对教材中蕴涵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度的感。

(五)重启发性

学生只有在感到惊讶、疑惑或者兴奋的时候,才能启迪思维,激发智力。常采用对比启发、类推启发方法。从学生相互联系,又易混淆的对比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知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自然类推。

(六) 富节奏性

优美和谐的课堂节奏,会使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在情感语调上,时起时伏,抑扬顿挫。在讲重点、难点时,声音忽高忽低、有快有慢,引起学生注意。在音乐形象变化、想象时,声音意味深长……这些节奏性变化,会使音乐课堂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三、语言的艺术

言为心声。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方式方法。教师的语言要准、精、美、活。活,就是语言要“适当留空”,当讲到重点、难点、关键的地方要放慢二到三倍速度讲;当讲到妙语言竹时,可激情勃发,速度快一点。作为教师,应当善于运用讲话艺术,柔语妙用,即兴演讲,随机应变。好的音乐课堂气氛应该有疑问、有猜想、有笑声、有惊讶、有沉思、有争议、有联想。

在我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在不断尝试、探索音乐作品的三种表现形式:用音乐语言描绘作品,用绘画语言展现作品,用肢体语言再现作品。通过课堂实践,学生激情投入、大胆创新,教学效果显著。多彩的课堂语言,学生乐在其中,享受其中。

例如,在教《顽皮的杜鹃》,通过歌表演和创编活动,表现小杜鹃活泼、可爱、顽皮的音乐形象。模仿小杜鹃,运用科尔文手势表现杜鹃高低不同的叫声,用手势、飞翔动作、拍手拍腿、拍手跺脚等边唱边表演,学生开心极了。当语言表达能力到达一定水平,教师再加以得当的形体动作,就会使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各显其能。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让我们在“爱”的课堂环境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把握每个细节,留住每个精彩,让课堂充满激情,筑起多彩的课堂景观。

4.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四

以前我总是认为,课堂上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什么教学艺术、提问技巧等。听了杨玉栋老师的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基础与定位,它是在人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艺术。比如教师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都会给整个课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艺术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创新有赖于常规教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也就是素养,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学观念--思想;教学原理--知性;教学技能--操作。杨老师重点讲了思想,它来自于实践的反思,来自人生经验的沉淀和升华,来自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

要做到课堂教学艺术,首先要知道教育是什么?这是关于教育功能和宗旨的思考,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都必须首先思考和认识,教育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作用”。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教育是于心而成于灵,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塑造工程。这恰恰符合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本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说法。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有很多种,比如:“园丁”、“春蚕”、“蜡烛”、“梯子”、“渡船”、“人类工程师”等等。而亚里士多德却说“教师是助产婆”。有很多人听了都很好笑,但又有点不理解。这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理是相同的的,都属于启发式原则。总之告诉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在于释放。还有人说教师是“服务员”!因为教育是公益服务事业,教师是提供这种公益教育的服务员!在许多学校的标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更加说明了学生是上帝,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教师是服务员。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三求:求知、求乐、求成。围绕这三点去做也是达到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求乐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对兴趣的满足和快乐的享受;求知表现为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和占有;求成表现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最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

5.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五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xx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7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又如在教学《20xx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7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6.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篇六

一、愉快教育法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经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面带微笑和学生轻松地谈话,或敲一敲打击乐器等。一上课,我以亲切随和的教态和学生一齐听着音乐参与做律动,这样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气氛,而学生在一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就为后一环节的教学,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如在教第一单元《动画城》中《小机灵的歌》一课时,教师弹奏《西游记》插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在导入新歌时教师说:“难听出来了,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如果听出来,就跟着音乐模仿一下动画片人物的动作。”教师弹着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有的学生走到台前模仿起孙悟空、猪八戒的动作,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片中的人物,教师在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氛围后,又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经验,用较为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引人,进行了情感与音乐经验的双重铺垫。当学习《小机灵的`歌》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法

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和学生平等相处,有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有了平等和谐的音乐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在一年级实验班有一个男同学,上音乐课不愿唱歌,不愿跳舞,非常腼腆,老师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动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还是不唱,最后我鼓励他上课坐得那么好,听得那么认真,肯定在心里早已经听会了,看会了,然后我让组里的其他学生唱歌,让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结果他不但不为难,接过乐器伴奏起来,效果很好,我及时鼓励他,最后他不但用打击乐器伴奏而且还唱起了歌,这时全体学生为他鼓掌,这次鼓励,使这个学生以后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

三、激趣表现法

只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上有时我这样提问:“老师和你一起唱这首歌好吗?”“有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你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下。”等等,用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学生容易接受,乐于表现。在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研究怎样表现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方式。在分组展示时,有的学生选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用不同乐器未同一节奏,或用相同乐器击不同节奏;有的用表演动作表现歌曲;有的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二人对唱、小组对唱、领唱等),还有的用图画、色彩表现歌曲等,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个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独立判断决断能力、自学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7.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七

关键词:民族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钢琴,教学

钢琴课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是感性多于理性, 教学的过程也因人而异, 因此, 在实际过程中,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强化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1. 心理与表现力的培养

钢琴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其演奏不仅是为解决钢琴演奏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更要追求手指的独立和自由。状态的松弛是钢琴演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钢琴演奏前将手臂抬起, 不需用任何的外力, 保持手臂的自然无力状态, 让其整个重量自然下沉, 以达到放松的感觉。另外, 表现力与演奏者的心理也有着密切关系。一旦无法达到放松状态, 其表现力也会不够, 关节难以打开, 手指无法抬到合适高度, 影响下键的速度, 最终导致弹出的声音缺少表现力。

2. 手型、指法及力度培养

钢琴教学中的指型和指法培养极其重要。手型要似握鸡蛋状, 手指动作要独立抬起, 保持手型并及时换指。钢琴的指法众多, 在教学中需要先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琴谱, 再编排指法进行严格训练。钢琴弹奏的力度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不同的力度来训练手指的钢琴音色的控制能力, 这样不仅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更能推进钢琴演奏的技巧练习。

3. 节奏的培养

节奏在钢琴弹奏中是必不可少的。节奏的变化极为丰富, 除了一些前附点、后附点、二连音以及三连音等基本节奏外, 更包括一些双手二对三、三对四以及五对六等不规则对位节奏, 节奏感的训练过程也是双手的协调性训练过程。节奏还有从单一逐渐向复合转化的三连音、四连音、六连音以及切分音式的快慢交替节奏。在教学中, 需要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放松以及力量下沉, 让学生体会弹奏力量传递技巧时又使练习过程充满趣味性。

二、正确运用钢琴教学方法

1. 加强基础训练

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训练, 在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学生的课后练习极为重要。在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 要想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 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案教学辅导, 让学生扎实地、循序渐进地掌握钢琴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 (1) 做好弹琴前的手指灵活度练习, 充分打开手指关节; (2) 日常生活中可以在桌面上进行手指流畅性等练习; (3) 每天进行五指的扩指、八度等的练习; (4) 大量地实地练习键盘, 这样既能锻炼五指的灵活性, 更能锻炼手指的力度以及穿透力。这些日常练习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提升学习效率。

2. 强化演奏技术训练

在教学中演奏技术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 强化重复训练的目的性。重复训练是非常符合钢琴学习规律的训练方法, 但重复练习不是盲目的, 需要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手到心到, 养成有目的、有计划重复练习的习惯; (2) 放慢练习速度。在练习中尽量放慢练习节奏, 与普通的手慢脑慢不同, 放慢节奏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对曲目中一些快速演奏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研究并针对性慢练; (3) 大力度练习。一些曲目要求演奏者长时间大力度练习, 这很容易导致手指、手腕处的关节和肌肉损伤。这就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对力度、耐力以及速度有针对性地训练; (4) 背诵弹奏。钢琴教学中的背谱能力训练也是必要的,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5) 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钢琴教学中不能长时间不间断地针对同一种练习, 学生需要合理分配练琴时间, 多种练习交替进行, 避免肌肉疲劳和损伤。

3. 提升演奏心理素质

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是以学生的再教学为目的的, 为降低学生上台的紧张焦虑感需要对学生的演奏心理素质进行提升: (1) 把握好节奏点。日常训练中要规定演奏速度, 时刻做到准确踩到节奏点; (2) 强化背谱训练, 在演奏前尽量对乐曲分点背诵, 以保证作品演奏的完整性; (3) 增强自信心, 这是提升心理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现其优点, 培养其自信心, 即使上台演奏或教学也能处变不惊。

三、结语

8.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八

本文基于逆向思维研究的理论平台,从逆向思维概念、原则、类型、特点入手,着重研究了逆向思维方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训练和应用的成功案例分析,论文研究具有提升艺术设计创作水平的实用价值,丰富了设计方法基础理论,在艺术设计的应用上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逆向思维 设计教学 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3-0069(2015)05-0140-02

1 什么是逆向思维

1.1 逆向思维的概念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改变人们常规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与人们通常习惯性的思维相对而言,是对习惯的常规性的事物或观点逆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所表现的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逆向思维可以让人的思维向着对立面的方向发展,让人们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深入探索,树立新的思维和新的思想,创立新的形象,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当人们都朝着常规性、习惯性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朝问题的相反方向去思索,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

1.2 逆向思维的原则

专业性原则。在设计各领域中,创新逆向思维方法要努力积淀专业知识,设计师只有充分掌握了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有效地把握设计的尺度和原则,就能设计出符合实际的艺术创作。

目的性原则。在明确设计目的的基础上,把握设计目的进行艺术设计创作。设计中的逆向思维具有一定指向性,是设计策划和设计创意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围绕设计目标而展开的创意手法,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想象。

适用性原则,设计师从对象的不同属性出发,进行设计创作时运用恰当的创意手法。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之前,应该深入分析设计对象的属性和内容,了解设计所适应的群体,为充分达到良好的效果去探索最具适用性的设计方案。

导向性原则。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不能为了达到设计创意的个性效果和美学效果,而放弃遵循事物的正确导向。在设计创意方案设计的初期阶段,应当及时放弃那些没有遵循正确的导向性的方案设计,从中选取合适的逆向思维法进行设计创作。

1.3 逆向思维的类型

反转型逆向思维法,指的是从常规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创意和创作的途径。设计师运用了逆向思维类型里的反转型思考的设计方法,对产品结构进行反转型改造。反转型逆向思维方法包含属性逆向、因果逆向、功能逆向、结构逆向等方面的反向思维。

转换型逆向思维法,指的是在设计创意过程中,当这个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过程受到阻碍,需要转换成其他的方法和手段,或者是从其他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转换型逆向思维法包含方向逆向、方式逆向、目标逆向、进退逆向。

缺点逆用思维法,指的是利用事物自身缺点,把缺点转变为可利用的事物,将原本的主动变为被动,化弊为利的思维方法,此方法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事物的缺点,而是把缺点化不利为有利,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缺点逆向思维方法主要有作用逆向、条件逆向、褒贬逆向、潮流逆向。

1.4 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有着普遍性,有多种多样的对立统一形式,在设计的过程中有着普遍的适用性,设计作品的结构和位置上的互换包括上下互换、左右互换等,设计作品性质上对立两极转换包括软硬对立转换、高低对立转换等。

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逆向思维与常规思维之间一直存在着相互比较,逆向思维指的是对常规性、传统性、习惯性、常识性思维的一种批判和逆向,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挑战。

逆向思维具有独特性,常规思维方法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摆脱不掉常规性思维和传统性的思维束缚,得到习惯性的结果。逆向思维以它的独特性客服僵化的思维,可以做到出人意料,让人耳目一新。

2 逆向思维方法在设计教学实践中的训练

2.1 创新创造意识培养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只有深入研究设计对象的主题,才能激发学生产生逆向思维,才能使逆向思维的训练达到它的目的性,使设计水平得到提高。在设计创作中,引导并提倡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和新方法,激发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产生新点子。

提高设计的创意水平,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提炼并整合学生以往学习积累的知识。鼓励学生主动积累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督促学生多读书,鉴赏大师设计作品,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培养创新创造意识,尝试逆向思维方法。

2.2 鼓励创作与社会实践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设计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设计理念,避免运用那些固化的传统的思维方法,尝试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进行设计创作,积极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并且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

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创作。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思维投入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找寻最佳的设计方法。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逆向思维的设计方法应该运用得体,遵循原则和规律。

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实践。学生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逆向思维方法运用的实际工程项目的社会实践当中,注意事物的整体性,抓住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原本的尺度。在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中,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思考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从多种可能中找寻解决设计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2.3 建立创新性教学氛围

为了能够让逆向思维方法得到更好地训练与应用,无论是在教学环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上,都应该建立创新性教学氛围,将逆向思维方法充实到教师的整个教学上。

教学氛围通常是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客体,这种常规模式的教学过程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教师是主动的,学生做不到完全的思维开拓。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教学氛围中的主角,让学生自行分组,选举组长,通过协作配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创作,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提倡学生逆向思维运用,让学生在方案设计、作品赏析等教学环节,走上讲台宣讲,建立创新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再到分享知识的转变。

2.4 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逆向思维方法的训练与应用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让学生彻底打破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从事物本质形态的反方向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的思路反其道而行。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设计类词汇来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大家从反方向思考得出这类设计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列举反义词进行训练,让学生用反义词进行逆向思考,让学生把逆向思考的方法纳入到自己的思维范畴当中,并且能够熟练巧妙的运用的设计创作中,进行不断的设计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用逆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双向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达到出奇制胜的设计效果。

3 逆向思维方法在设计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成功案例分析

3.1“图底反向”逆向思维的教学案例

“图底反向”中的“图”与“底”是画面中的一对重要的概念,“图底反向”逆向思维方法让学生看到了图底的奥妙。学生巧妙的运用“图底反向”方法,设计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图形形态的设计作品,能够迅速有效的表达出作者的设计意图。图1、图2、图3是部分学生运用图底反向的逆向思维设计方法创作的平面构成作业。白色与黑色反向产生各种正在演奏乐器的音乐人,左右对立的鱼,发型各异的男人女人。

3.2“解构重组”逆向思维的教学案例

“解构重组”的图形不同于事物固有的图形,学生们运用荒诞怪异的图形把非常规的图形重新组合在一起,打破原本图形的局限,组合出全新图形的设计作品,能达到打破常规思维定势的目的。学生通过逆向思维进行设计创作,以“保护动物”为主题的作品(如图4、图5),学生将把各种贴合主题的事物重组在一起,画面下方是动物牛和鹰的头像,延伸上去是人的手臂和捕杀动物所使用的工具刀个弹弓,提醒人们保护动物的含义。学生作业图6,描绘的是在打火机中喷射出浪花,让不可能的事物解构重组在一起。图7描绘的是当剥开香蕉皮后,出现了大拇指的图形,是香蕉与拇指的解构重组。

3.3“图形悖论”逆向思维的教学案例

图形悖论可以理解为图形反向轮,或者是图形逆向论。其实质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制造自我矛盾、自我冲突,并通过图形来显现逻辑的视觉矛盾。

学生运用图形悖论逆向思维方法,打破了事物常规逻辑,发挥了联想和想象,将真实和虚幻、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设计创作出反常、矛盾的视觉画面和形象。如图8和图9分别是学生以“同心”“轮回”为主题的标识设计,该图形运用了逆向思维中的图形悖论,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变得莫名其妙。图10,图1 1运用“图形悖论”逆向思维,产生独特的矛盾形体。

4 小结

9.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九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把教学艺术看成是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教学设计、某种教师的动人表演都是不全面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是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学艺术具有审美性,教学设计美、教态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过程美、教学意境美、教学机智美、教学风格美、教师人格美等既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又使教学具有了审美价值。教学艺术具有表演性,机智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笑话等表演手段,使教育教学寓于娱乐之中。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

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功力,也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启迪并引发学生强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

一、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教师言语艺术”

“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

书中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 “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样的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的提示与批评、表扬与激励等手段会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在这方面不知要说多少话。批评和表扬也要讲究 艺术。一位学生答错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如果说

“你错了,他对了。”这样就太直白,说错的学生会有些难堪。如果说:“他答对了,但要是没听你发言,他的答案不会这么快就出来。”这样讲,说错的人肯定心里会舒服一些。同样是肯定学生的朗读,笼统地说“读得很有感情”,就不如说“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心情很沉重”、“你把XX谈活了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XX地方”。第斯多惠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是很有道理的。学生需要激励,而激励是要讲究艺术的。老师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老师的“笑”,老师的“哦”都可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同学,宽容同学的错误,消除有些学生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二、其次是课堂气氛

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

因为,消极的情绪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挥.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甚至丧失对该学科的信心:相反.情绪愉快的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往往信心十足,表现欲很强.理解与记忆的效果也很好。善于创造课堂良好的气氛,善于调控课堂节奏,是教学艺术性的一种突出表现。

课堂气氛的形成跟许多因素有关,教师的教学作风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优良的教风表现为: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一旦有了错误敢于公开自我批评;教师对学生态度各和蔼,作风民主,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在这种民主教风的熏陶下,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人人争先发言而且敢于争辩,从而能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优良的教风能创造优良的学风。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教学民主,那么课堂气氛是绝对活跃不起来的,也因此可能扼杀学生学习生机。

教学节奏,指课堂上教学中各个环节内容及其安排和衔接所形成的“节拍”。紧凑的教学节奏,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反之,如果知识量和训练量少于学生的需求,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环节过渡缓慢,这样的教学节奏必然会使学生精神分散,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节奏是构成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条件,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不可不重视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

完整意义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规律与教学艺术辩证统一的产物。

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把思想、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完美结合在一起,从教学语言和情感、教学技能和技巧、教学气氛和节奏等方面入手,努力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正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要艺术化。”教学艺术的创造与追求,应以“有规律”为指导,但又应有个人的探索和追求,体现个人不同的艺术风格,让我们的教学艺术丰富多彩,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再次是教学幽默

教学需要幽默,因为它可以带来欢乐,使得课堂气氛不致单调。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一)、教学幽默的形式

教学幽默最主要的形式是口头语言幽默,指的是教师运用比喻、夸张、婉曲、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段及伸缩、断词等特殊手段,或者运用笑话、故事、歇后语、打油诗、快板等口头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教学幽默。除此之外,教学幽默还有多种形式。如教师的动作幽默,即利用手势、头势、体势的超常规变化,达到幽默的目的。教师的表情幽默,即利用面部表情、眼神变化来实施的教学幽默,教师的书面语言幽默,即在作业批语、板书等书写文字时运用的幽默。

(二)、教学幽默的功能

1.活跃课堂气氛。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受课堂气氛的直接影

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快乐和自信心,并且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增强,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紧张的环境中,则容易感到压抑、痛苦,降低学习效果。教学幽默能打破沉闷的局面,缓解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这种令人窒息的教学,容易使学生疲倦、厌倦,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给小学生播放了一组视听材料后,清楚地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的深刻。

2.激发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兴趣的培养要经历有趣、乐趣、兴趣的过程,“有趣”虽然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却是重要的一步。教学幽默本身是一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新异刺激,能使教学获得较好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控制力,启迪学生智慧。从思维的特点来说,幽默不外乎是横向、逆向或多向的联系。教学幽默能开启学生思维,多角度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洞悉各种事物掩藏着的深刻本质。

3.陶冶学生情操。教学幽默本身是一种艺术,是美感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感的自然流露,理智感的具体反映,是教师人格的示范。学生长期生活在幽默的环境中,可以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养成乐观、积极、同情、宽容、合作、理解的人生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展。

4.融洽师生关系。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起润滑剂作用的液体”,师生之间常常需要这种液体来润滑,避免教育过程中产生摩擦。幽默制造出来的轻松活泼的气氛,缩小了师生距离,同时,幽默使生硬、僵直的问题委婉化,师生心教学领神会,既可达到目的,又

不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发生冲突。

(三)、教学幽默的运用

教学幽默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运用幽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文化素养、敏锐深刻的观察生活和超脱现实的创造思维能力。成功运用教学幽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幽默要为教学目的服务。幽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幽默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紧扣讲课主题,切不可海阔天空乱讲一气,也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笑是幽默的表现,脏话连篇、乱出洋相、油腔滑调、讨人便宜、甚至打情骂俏、轻薄嬉笑、耍贫斗嘴等不适合课堂内容,不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所谓幽默,应该禁止进入课堂教学。

2.恰当把握时机。当课堂纪律涣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当学生疲倦时,当学生情绪紧张时,当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时,当师生处于窘迫状态时,当课堂出现偶发事件时,我们可以利用幽默化解疑难,绝处逢生,巧妙的解决问题。

3.注意应用的条件。运用幽默要具备一定得条件,否则,容易让对方误解,事与愿违。如师生关系是否密切,时间我、场合是否恰当,当时的语言环境是否合适等。要求教师要以真诚善意为出发点,注意从学生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教学幽默的艺术性。

4.掌握分寸。任何事物都有个适度问题,适度有益,过度有害,运用教学幽默也不例外。课堂不是娱乐场,教师也不是逗人乐的演员。失度的幽默,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幽默的语言、动作、表情上,忽视了他们应该学习的内容,也使学生怀疑教师所讲内容的

真实性和利害性,常会把教师看成喜剧舞台上的丑角式人物。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记斤卖的时候,讨厌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幽默的作用,对幽默作严格的选择,并且适时适度运用幽默,经过刻苦的实践锻炼,成为一名幽默大师,为自己的教学艺术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四、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在一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

(一)现代课堂教学风格类型主要有理智型、情感型、情理结合型、幽默型、典雅型。直观型、奇异型

(二)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

1、影响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形成的。一般说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知识因素。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专业知识。首先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既要学有所专,又要广泛涉猎,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因为 教师主要是从事专业教学活动的,只有专业知识达到精深,讲起课来才能居高临下,统筹帷幄,才能引导学生向学科的深度进军。最后要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工具性知识。

2.能力因素,能力因素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能力因素主要有: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 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自我控制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3.心理因素。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一般认知特征、意向特征和个性特 征。其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师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准确清晰的记忆力;多方位立体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稳定而较强的注意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性格。

4.经验因素。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知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学经验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年限。一般说来,教学年限长的教师,教学经验比年限短的教师相对丰富些。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程度有关。但是,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

一、定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仅靠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和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5.主观因素。在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中,除了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经验因素外,教师的主观因素也是非常重要 的。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 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 备条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6.外部条件因素。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除了上述的内部因素外,外部条件因素也是制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 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三)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

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步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1.摹仿一学习一惜鉴阶段。教师开始教学时,没有教学经验,开始总是摹仿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套用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摹仿既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又是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对别人 的教学方法、方式,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甚至举例、手势、语调都进行摹仿。但是,摹仿要注意消化吸收,要善于琢磨,有心的教师在摹仿中进行学习和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无论别人经验多么好,总该领略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2.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基本上摆脱了摹仿的束缚,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等。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摆脱了完全摹仿别人,能独立进行教学工作。但在独立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惜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教学。在教学进行一个阶段后,自己能够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教学风格形成阶段。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创 造,教学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语言、体态语等的结合日臻完善,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东西;教学行为已经内化,教学风格转化为随意性。这时的教学就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

界,教学中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日,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过程的开展有序和谐。

10.艺术思维与方法心得 篇十

在这个学期,我选修了艺术思维与方法这一门网授课,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各门艺术的基本特点。老师把哲学、艺术、美学、思维与方法论,交织在一起,不仅让我们对中西方艺术思维的差异有了更深的了解,引领我们求知的探索!它脱离了今天精致的实用主义光环,而接近真理、接近科学与艺术本身。

我们的行为由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思想由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所以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罗恩·哈伯德说过“思想家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因为他们给别人定下了思维方式。没有哪一个人能闭门独自写作或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但是为了创造出有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就有必要将思想表达出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重点。我们对一切理论、观点、概念,包括那些已成定论的,都要抱着科学的怀疑精神。尤其对那种自己比较信服的观念,更要警惕被其束缚,注意经常拿当下的情况去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思考、说话、写作,也应尽量避免引用其现成的观点思想。要时时、事事、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从实际中抽象观点思考,或用实际来检验各种思想观点的能力,让思维方式逐步走上实事求是更完善的轨道。

艺术的感觉是奇妙的,是让人共鸣的。看完这些视频,我认识到艺术思维与方法的多元化对于我们的生活、创新、发展都应该有很大的意义。身边处处有艺术。艺术的思维与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改造我们,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思路,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立起来思考,对于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未来图景及其实现的基本过程的预测、推断和构想。用艺术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以发散式的形式来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艺术思维锻炼我们的,是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性,是人们有效处理现实问题的前提。在多变量共变、速变的特点越来越显著的时代,在多变量共变、速变的特点越来越显著的领域,人们处理现实问题时越来越需要“多管齐下”,简单地讲,战略思维方法就是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寻找“多管齐下”的规律性的思维方法。而传统思维方法则是在变化缓慢的时代和变化缓慢的领域更能有效地发现规律性的思维方法,那时,事物变化的缓慢程度允许人们按照“线性推进”的方法来处理现实问题。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差异甚至是非常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本文从东西方思维差异产生的原因表现来进行对比,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中诸多差异的影响,使大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东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其根源是什么呢?美国著名文化心理学家尼斯比特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尼斯比特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入手,系统地阐述了东西方思维的产生渊源和特性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这种不同的强调重点决定了相应的哲学信念,并导致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这些问题包括:连续与非连续性;场与客体;关系和相似性到分类与规则:辩证与逻辑等。其次,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

东西方思维差异的理论也为文化多元性的理论提供了支持。任何一种文化都来自于某种传统,文化可以互相影响,时代在进步,文化也在发展,但一种文化水远不可能代替另一种文化。从文化对比中可以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优点与缺点,为继承和创造良好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服务。相信随着心理学和其它诸多学科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必将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从实践上讲,研究思维方式对东西文化的交流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思维方式能指导作用于人的行为活动,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常常成为不小的障碍。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对方用与自己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常使跨文化交流难以顺利进行。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样问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因此,对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各自的文化价值观,跨越由此而产生的交流障碍。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双方的有效沟通都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认识到这种思维差异,并且以此去指导行为,才能够使双方的交往更有效。

11.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传媒创新;艺术;实践教学

2007年11月,《传媒》杂志社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在我国首次组织中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并重磅发布中国第一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报告。在这篇调查报告中指出,人才因素决定了传媒创新的水平和速度,传媒经济是知识经济,其本质就是人才经济。因此,该课题项目是在市场迫切需要建立传媒创新体系的前提下提出对艺术类课程的研究。

回顾这两年的研究历程,总结出来的是,在完成一个传媒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实际上是从一个对单一模式的探索,向多种教育模式的探索,也就是从传媒创新中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下就是详细对这个教学模式的阐述,请多指正。

一、传媒创新视角下艺术类教学模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为第三产业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创新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作为生产内容的主体,有责任和义务培养适合全媒体时代下有能力的创新人才。

以《媒体表现与传达》课为项目案例。由于该课程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始终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目前已经在初期阶段所成效。

首先该门课是以三大构成基础为教学初衷设置,在7年的教学中也基本是秉承这一初衷进行教学,并适当的结合媒体表现进行讲授。但是在讲授过程中发现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其原因是三大构成基础是专门针对美术类院校进行授课,性质比较单一,而传媒类学生:1、没有美术基础;2、低年级的学生艺术修养不扎实;3、专业的方向不同,所以导致积极性不高。其次该门课的授课专业涵盖多个专业,虽然都属于传媒艺术类,但各自都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发展方向,所以对于这些专业领域之间的衔接在课程初期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导致一些学生有创作欲望却没能有效的发挥出。再次是该门课没有结合当下传媒创新这一时代特色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授课。所用的教材也是偏向美术类的平面设计教材,非但没能体现出传媒的特色,更无法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

因此,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整编适合该课程的专业教材,并且更合理的优化该课程的特色,使其更适合传媒艺术类专业。而这个工作实质上在2013年9月就开始进行了,针对该课所涉及到的专业,教材除了沿用部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外,还加入构成概论和影像构成这两部分,其中构成概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实践过程中,明白其由来,从而更好理解进行创作。而影像构成也是在舍去原有的立体构成内容后加入的,目的是立体构成固然重要,但整个课程的课时量只有48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加入,学生非但没能真正掌握实质性的内容,对课程的深入程度就是走马观花,甚至会产生麻痹,稀里糊涂。与此同时,整编新教材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让学生能有一本与该课程相关且符合传媒艺术类的教材,所以把原有的立体构成部分替换成影像构成部分。因为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更适合传媒艺术类专业,所以教材定名为《视觉构成设计》,也因此该门课程的名称更改为《视觉构成基础》。

二、传媒创新视角下艺术类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改革

从上阶段的教学和实践中调整,强调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强调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互补与互助。因此,这一阶段在教学模式上体现的是:综合性、交叉性;艺术性、实践性以及个性化。基于以上认识,此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就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多方位多手段教学模式

首先传媒艺术类课程较传统的艺术类课程有所区别,更注重视听传媒与传统艺术类课程相结合;其次多学科交叉主要的是能体现出多重视角、多重方法的融合;最后作为专业必修课该教学模式是衡量学生专业能力的生成,专业基础是否扎实的标准。

因此,在第一堂课中,会对该门课进行预讲,把当下与该门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式的讲解,如有通过图片进行构图和色彩的讲解,通过短片进行视听的讲解,通过视频结合各个专业相应的进行讲解等。在后续的单元课程中,首先会以传统艺术类部分为基础内容展开,再以视听部分为补充内容加强,如传统艺术类部分涉及到关于绘画中的蒙太奇部分,那么接下来也会用电影中的蒙太奇部分做补充加强,为的是把传统艺术与视听传媒结合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一概念,并且能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多学科的交叉模式也得到体现,就比如蒙太奇这部分内容,首先从概述历史中理解其发生的原因,其次从绘画中理解图形的转移与变化,对作品的体现,最后在电影中理解时空的转移;线条、形状的变化对情节的铺垫以及节奏对画面的控制,通过多学科交叉对概念的解析,从而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知识点并强化认识。而作为知识点的反馈,衡量学生是否生成能力,体现专业必修课的特点,则需要通过论文、PPT的展示、实践等手段获得。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多方位多手段的教学模式学习,具备了更全面的专业基础能力。第一、掌握艺术学、电影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艺术审美和艺术眼界,从而能理解大众文化的本质。第二、具备视听传媒的能力,能运用图形、色彩、构图、影像、声音等传播方式和规律有效进行媒介传播。第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创新思维,找到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方式,为进入高年级选择专业方向打基础。

(二)多实践多鼓励的教学机制

毫无疑问,学生在经过多方位多手段的教学模式学习后,是需要进一步通过多实践多鼓励的教育机制进行更有效的反馈。以往的反馈形式虽然也是实践,但形式比较单一,并不适合各个专业,使得反馈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经过课程改革的实践,不仅仅是完成几种简单的实践,而是结合一整套有机的教学体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在传媒创新的影响下,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由知识转化成作品,激发创新能力,该门课在实践的内容中融入了更多跨专业的内容,比如,让各个专业的学生完成抽象画的创作,借用各种材料手段,激发其灵感,再比如让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完成定格动画的创作,该定格动画的内容有别于传统动画,更多的是进行试验性短片的尝试。与此同时,对实践的内容进行强有力的引导,让学生借助大学生专业类的比赛参与其中,不但可以激发创作灵感,而且可以激励创作动力。

三、传媒创新视角下艺术类教学模式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传媒创新视角下的艺术类课程研究教学强化了理论、实践、转化的教学过程。该门课程基于研究性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收获经验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其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师生互动,更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能在各类大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总之,传媒创新视角下的艺术类课程研究能够使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报告”人民网《传媒》杂志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7407429.html

12.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十二

一、英语课堂上的口语课

1. 帮助学生“开口说”。

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受各地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地方方言的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没有胆量开口说,怕出笑话,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使他们主动开始口语方面的训练。我觉得教一个新班级的第一堂课很关键,不妨让学生彼此自我介绍,用英语自由发言,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途径。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尽量避免打断他们的谈话,对于学生在谈话中所犯的语病也不要立即纠正。开始时,可以忽略学生的一些语病,要试着去理解学生的意思,对学生没表达清楚的地方,要尽量避免问“What do you mean?”,要试着猜“You mean……”或“Would you like to say again?”,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有勇气开口说,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少批评、多鼓励,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2. 给学生创造“开口说”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课堂的真正中心是学生,而不应是教师,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教师的任务在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就如同导演一样,主控全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3. 口语课堂上交际题材的选择尤其重要,教师应力求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讨论。

如:友谊爱情观、人际关系、旅游观光、生活习性、趣味爱好、体育运动、学习方法等,也可结合当前形势选题,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找资料。对学生的训练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心设计会话内容,并结合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创造课外活动环节。

在充分利用口语课堂,营造口语语境,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课外语言环境,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学唱英文歌曲、组织英文朗诵比赛等。形式要多样化,尽量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口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1. 句型操练。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要狠抓句型练习。因为句子是说话的单位,在某一情境下进行交流往往要使用一定的套话。学习和操练句型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基础,也能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训练时可由简单到复杂,采取替换的方式,以减少机械训练的单调性,来增强学生的活用能力和熟练能力。

2. 训练方式多样化。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对口语话题的好奇心,教师在选材方面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题材,如时装、购物、局势、美食、体育新闻等,通常可采取以下方式。

(1)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组,每组不同的话题,先让大家讨论其内容,各自谈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选出一个代表在班上陈述。全部发言结束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给演讲者打分得出名次。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合作,在讨论中取长补短。

(2)命题讨论

教师事先准备一个口头命题作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稍作准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别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对各组进行点评,点评要有针对性。

3. 听说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说的能力训练的同时,也应强化对学生听的训练,将听与说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如录音、录像、电视等,多给学生听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可给学生读些小故事、小幽默等,并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听的效果。

三、结语

要使英语口语教学卓有成效,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针对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正确对待。一方面,要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模仿,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为说好口语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但是,只有方法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有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本文为校级教改课题结题论文

摘要:本文从英语课堂上的口语课和口语教学的主要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本文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3.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十三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一)课程的性质 “管理方法与艺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各专业的通识课程,教学对象为开放教育本科各专业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侧重实用方法技能的介绍,使学员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结合自身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管理方法与艺术”一书将一名管理者的工作分为三个部分,即自我管理、管理团队和管理工作,称之为“3M管理”。本书将着三部分作为主线,循环渐进地进行介绍,在自我管理部分,将介绍认识自我、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自我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的能力;在管理团队部分,将介绍团队管理的有关知识,分享沟通、协调、授权以及激励的方法与艺术;在最后一部分,将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分析课本出现的例子,力争做到举一反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自我管理、管理团队、管理工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自我管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从职业生涯管理、时间管理和压力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分享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职业生涯管理 重点内容:

(一)自我评估的SWOT法与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的自我SWOT分析一般可以分以下三个部分: 1.自己的人生目标分析。2.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3.环境、挑战和机会分析。自我SWOT分析,让自己对自我有了深刻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路线有了初步认识,也就有了自我规划的基础。

(二)职业生涯路线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是指一个人选定职业后选择什么途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职业生涯目标确定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第二节 时间管理 重点内容

(一)时间管理的方法:四象限法、80/20法则、时间管理的技巧

1、四象限法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它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如下图:

第一象限:重要而且紧急。举例:处理某媒体对公司的负面报道、为孩子填报高考志愿等。这些事情必须马上去做,否则后果将会非常严重。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举例:编写公司下季度的工作计划、制定家庭的投资理财策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等。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不紧急,但是我们却不能置之不理。如果你现在不重视它,它随时都会发展成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举例:办公室里的突然来电、临时会议等。这个象限里的时间投入是相当可惜而且无奈的,忙了半天可能一点效果都没有,包括你在内的很多人都会被假象所迷惑,认为‘紧急’的就是‘重要’的。其实‘紧急’和‘重要’一点关系都没有。第四象限:不重要而且不紧急。举例:闲谈、看无聊的电视节目等。重要结论: ◇ “四象限法”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工作的重要性,安排工作的优先顺序; ◇ 在时间安排上应该收缩第三象限,舍弃第四象限; ◇ 在考虑行事的先后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也就是我们要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2、80/20法则 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帕累托法则”。一般表述为:在一个特定的组群或团体内,这组群中一个较小的部分比相对的大部分拥有更多的价值。在时间管理中,在优先顺序里,也有一个帕累托(PARETO)时间原则,也称80/20法则。假定工作项目是以某价值序列排定的,那么80%的价值来自于20%的项目,而20%的价值则来自于80%的项目。这意味着,如果你有10件工作要做,其中2件的价值比另外8件加起来还要大。80/20法则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能经常以20%的付出取得80%的成果。重要结论: ◇ 集中精力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而不要花费在对成功无益的事情上。◇ 处理事情时,一定要抵制住先易后难的诱惑。优先完成那些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哪怕它很困难、很复杂。

3、时间管理的技巧 A、做好计划;B、使用日程表;C、善于授权;D、今日事今日毕;E、不做“工作跳蚤”,只要做一件事,就要一气呵成做完,至少做到工作告一段落为止;F、关门做事;G、避免完美主义;H、整洁和条理工作的习惯;I、学会拒绝。当你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时,学会对别人说“不”。第三节 压力管理 重点内容

(一)压力的主要来源及面对压力的正确态度

(二)压力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1、压力的主要来源 A、个体心理。B、工作压力。C、职业发展。

2、面对压力的正确态度 压力并不可怕,关键要用正确态度去面对,正确的态度是成功压力管理的前提。

压力管理中不正确的态度 压力管理中正确的态度 回避问题或夸大问题 沉着面对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 把注意力放在可能失败的情况上

把注意力放在可能成功的情况上

消极,认为命运操纵一切

积极,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或归咎于他人

自省,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 敌视、攻击别人 与人为善,淡化矛盾 独自面对压力和问题 倾诉、聆听,寻求他人协助

走进问题的死胡同,钻牛角尖,较真 多方面考虑,换个角度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忍受苦难,不可自拔 以乐观态度看待所有问题和困难 因一次的失败而时常沮丧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习向上 吸烟,酗酒,滥用药物

运动,健康的休闲、休息、放松

3、压力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1. 减少不必要的压力。2. 明确自己的“需要”与“想要”。3. 管理好你的时间。良好的时间管理能有效减轻你的压力。4. 寻求和接受帮助。5. 善于放下,活在当下。6. 学会接受,主动面对。7. 行动起来。8. 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9. 自我松驰。10.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第二部分 管理团队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团队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组建团队、如何有效沟通、会议管理、冲突管理、授权和激励。[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建你的团队 团队是由一群具有互补技能的人所组成的,致力于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合理利用各

成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协同工作,并且各成员愿意相互承担责任的一个群体。团队具有优势互补、目标相同、相互协作、共担责任的特点。团队的四大构成要素:一是共同的目标;二是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成员的责任感;四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一)团队概述

1、团队与群体的差别

2、团队的类型

3、团队角色分析

(二)组建高效工作团队

1、组建团队。1)明确团队目标;2)明确团队定位;3)确定团队规模;4)人员甄选与角色配置;5)制订行动计划

2、如何成为高效团队

(三)团队的发展方法

1、团队发展的4个阶段。形成阶段;波动阶段;规范化阶段;成熟阶段

2、团队的发展方法

第二节 有效的沟通 重点内容

(一)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倾听、上行沟通的方法

1、如何做到有效倾听 有效倾听的技巧。1)保持目光接触;2)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3)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4)提问;5)复述;6)避免打断说话者;7)不要多说;8)自觉转换听者与说者的角色。有效倾听的障碍。1)用心不专;2)急于发言;3)排斥异议;心理定势;5)厌倦;6)消极的身体语言;

2、上行沟通的要点?如何听上级的命令?(1)上行沟通要点:1)倾听上级的命令;2)做好请示、汇报;3)正确处理与上级的矛盾冲突;4)正确面对上司的批评(2)如何处理与上级的矛盾? 1)尊重上级。2)学会说服上级。①要把握说话的时机。②把握好说话的方式。③注意说服技巧。同时要留给上级充分的考虑时间。3)学会拒绝上级。(3)如何听上级的命令? 当上级向你下达命令时,倾听是需要做的第一步。(1)仔细倾听。(2)及时确认。(3)有疑问要及时探讨。(4)制定详细计划。第三节 会议管理 重点内容

(一)低效率会议的主要原因

(二)会议管理中会议主持人职责与主持会议的技巧

1、低效率会议的主要原因(1)没有明确的会议目的和预期结果。(2)会议主持人的技能。(3)会议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2、会议主持人的会前准备(1)熟悉会议所要讨论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缘由有充分认知。(2)预先设定会议所要达到的沟通目标,如有必要,事先设计好议事规则。(3)如果允许,可以在会前

找会议关键人物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最好能形成共识。

(4)熟悉参会人员,对于可能的冲突有所准备。

3、会议主持人职责(1)营造和谐氛围,保证会议顺利进行。(2)正确引导发言,推动讨论。(3)控制会议进程,保证议程按时完成,计划进行(4)总结讨论内容,正确作出结论或达成决议。

4、会议主持人控制时间的技巧(1)制定会议规则,分配时间,提出流程建议。(2)控制发言。(3)控制并严格遵守2种时间:总的会议时间、各项议题时间 A、语言方式 B、非语言方式 第四节 冲突管理 重点内容

(一)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1)真诚以待;(2)努力理解对方;(3)对事不对人,换位思考;(4)以双赢为目标,追求共同的利益

(二)冲突管理的基本策略

1、竞争策略。竞争策略是一种强制性的策略,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我赢你输”,追求自己一方的利益最大化,使冲突变成一场零和游戏。

2、逃避策略。逃避策略指的是既不合作,又不竞争,既不满足自身利益,又不满足对方利益的冲突管理策略,对冲突采取逃避或压抑的态度。逃避策略可以避免冲突问题的扩大化。有时还可以避免冲突或是减少有害冲突的发生。

3、妥协策略 妥协策略是指冲突双方都愿意放弃某些事物的状态。妥协策略实际上是一种交易,指的是一种处于合作和坚持中间的状态。这种策略适度地满足了自己的关心点和他人的关心点,通过一系列的谈判和让步避免陷入僵局,通过“讨价还价”满足了双方的要求。

4、合作策略 冲突管理的第四个策略是合作策略,冲突双方都期望能完全满足对方的需求。合作策略指的是具有高度合作精神的双方尽可能地满足冲突双方利益的冲突管理策略,追求冲突解决的双赢局面。

5、迁就策略 迁就策略即冲突一方愿将对方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是一种高度合作且不坚持己见,当事一方主要考虑对方的利益、要求或屈从对方意愿、压制或牺牲自己利益及意愿的冲突管理策略。第五节 授权的方法与艺术 重点内容

(一)授权的方法和技巧。量能授权、授权控制、防止逆授权

1、量能授权 根据员工能力大小和知识水平高低进行适当授权,是授权得以成功的关键。以功授权,以资历授权则会贻误大事。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素质测评、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员工能力进行排序,实施梯次授权方式。

1、制约授权;

2、弹性授权;

3、不充分授权;

4、充分授权。授权的这四个阶断是从低到高,依次递进的。由于员工的能力、素质、态度的差异,有些人只能处于2、3阶段,能达到充分授权的只是一小部分员工。

2、如何进行授权控制 授权不是弃权,主管从此可以撒手不管了。授出权力不加以控制,轻则影响公司绩效的完成,重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有效的授权控制是绩效最后完成的强有力保障。目标控制(1)要依据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进行过程控制,如果目标任务很大,可把目标分解成几段,分别检查。(2)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接受委派的员工必须定期向上级主管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进程的重大事项进行说明,保证授权是沿预定轨道前进。态度支持 对许多主管来说,授权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的问题。因此主管一定要摆正心态,让部属大胆去尝试,对部下的轻微错误抱有宽容态度。尽量不干涉下属的具体工作,让部属不再有授权就是控制的感觉,这是对部属最大的信任。奖惩措施(1)当部属潜能得到发挥,业绩突飞猛进时,主管一定要适时奖励,对其出色部分予以充分肯定,对不足部分提出意见和指导。

(2)授权撤回,当下属行为已远远偏离原来轨道,甚至给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失时;或部属能力太低,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时,主管这时应立即停止授权,以免造成更大工作损失。

3、逆授权 逆授权就是下级把自己所拥有的责任和权利反授给上级,即把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问题,矛盾推给上级,“授权”上级为自己工作。逆授权原因:管理人员是管理经验不足、授权技巧不足,或过度放权、或过度在意权力: 而部属员工则可能是工作经验不足,无法胜任授权工作,需要辅导、指导。

如何防止逆授权:(1)充分授权,充分沟通。(2)量能授权。(3)授权要责、权、利对等。(4)授权要可控。第六节 激励的方法与艺术 重点内容

(一)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公平理论、目标激励法

1、公平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2、目标激励法 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员工的动机,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称为目标激励。员工对目标看得越重要,实现的概率就越大。因此,设置的目标要合理、可行,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为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2)设置的目标应具有明显的社会性。(3)目标的难度要适中。(4)目标要具体明确。目标最好能够有定量的要求,切忌笼统抽象。(5)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远期目标。第三部分 管理你的事业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计划、决策和控制等工作、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并掌握有关

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内容

(一)制定计划的方法,5W2H;甘特图法;目标管理的SMART法。

1、计划的内容,“5W2H”法 计划的内容可以归纳为“5W2H”:何时(When)、在哪儿(Where)、因为某种原因(Why)、由谁(Who)、以何种方式(How)来做某事(What),做到什么程度(How much)。

2、甘特图法 甘特图是泰罗的追随者亨利.甘特发明的。甘特图法是以发明者的名称命名,又名线条图、横线工作法,实际上是一种常用的日程工作计划进度图表。它基本上是一种线条图,纵轴展示计划项目,横轴展示时间刻度,线条表示计划完成的活动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甘特图很直观地表明了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以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它虽然简单但却是一种常用、重要的计划工具。

3、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原则之一:一个好目标必须是明确的(Specific)。原则之二:一个好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原则之三:一个好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Attainable/Achievable)。原则之四:一个好的目标必须是相关的(Relevant)。原则之五:一个好的目标必须是有时限的(Time bounded)。这五个原则的首字母组合成英文单词SMART,因此,这五个原则也被称为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第二节 决策的智慧 重点内容

(一)决策的方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该综合意见和预测问题再分别反馈给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各专家依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原有的意见,然后再汇总。这样多次反复,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决策方法。优点:既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又能避免权威人士的意见影响他人或碍于情面不愿意发表不同意见。缺点:太耗费时间,不利于快速决策。

2、头脑风暴法。将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它是一群人通过相互启发以尽可能地形成多种方案的一种方法。讨论原则: 任何时候都不批评别人的想法 独立思考,开阔思路,不重复别人的意见,思想愈激进愈好 强调产生想法的数量,意见建议越多越好 鼓励别人改进想法

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 第三节 有效的控制 重点内容

(一)控制的方法

1、前馈控制(事前控制)

2、同期控制(事中控制)

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二)控制的过程

1、制定控制标准

2、衡量绩效

3、纠正偏差

4、采取纠偏措施

(三)特殊的控制方法

1、标杆管理法

2、平衡计分卡

二、教学方式 学生采用个别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集中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师采用讲练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发挥导学、助学作用。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电大教学平台进行远程教学辅导。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1、结合工作实践,了解和掌握自我管理、管理团队和管理事业的一些方法;

2、理解管理艺术,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初步应用,提高工作绩效;

3、能将所学管理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程教学资源

1、文字教材。本课程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健新主编的《管理方法与艺术》2011年9月第一版为本课程的教材。辅助教材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技能开发》(第七版)中文版,作者Davud A.Whetten。

14.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篇十四

摘要:从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特点分析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导的“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人物发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分别从教学改革理念的深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创新等多方面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并通过实践总结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期能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专业课程中。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技术与艺术;教学改革;项目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

近年来,各类人物形象设计工作室在市场上层出不穷,人们对形象设计的需求涉及美容、美发、美体、美甲、养生等各个方面。对行业的高水平要求意味着对行业人才的高标准需求。因此,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运而生,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填补了相关教育的空白,培养大量职业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高学历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设6年来,从一开始借鉴美容美体专业和影视戏剧类摄影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探索出具有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色,落实学校“五育并举铸魂育人,歌党颂国筑梦双高”实施方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与艺术类学科相通但又特色鲜明,它综合了化妆、发型、服装的造型、质地、色彩以及风格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效果,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有很强的时尚性、系统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文化市场等因素的不断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1]。因此,在加强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以人物发型设计课程为例,科学地提出了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导的“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人物发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并通过实践总结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期能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专业课程中。

1人物服饰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特点分析

人物形象设计是根据人物的基本特征、性格特点、心理需求和所处场合需要,运用专业设计材料和造型工具,对人物整体形象进行设计和改造,让人物在面妆、发型、服装款式、风格特色等方面达到完美和谐的整体造型。

1.1实践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如人物造型化妆、人物发型设计、形象艺术设计等都是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只依靠教师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示例操作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进行实操练习。学生课后的实操练习可以检验课堂练习的成果,同时强化和验证老师的理论教学成效。针对本专业的社会实践要求,需要在社会实践岗位教学中加强实操训练,让学生在岗位实习与现场参观等教学活动中,了解本专业的社会实际需求,加强对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技能要求方面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审美艺术设计能力。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2]。

1.2时尚性

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新兴时尚产业,在时尚流行趋势和审美变迁理解方面对从业人员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不但应加强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对其审美艺术眼光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了详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加强学生在妆容、发型、服饰搭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时尚流行和审美文化,并将其应用到人物造型设计创作中。用健康的时尚艺术审美去引导技术,培养出拥有精湛技术、高雅艺术、崇高审美、精益求精,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物形象设计师[3]。

1.3综合性

在新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为培养符合1+X人物化妆造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人物形象设计师,就不能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将妆容、发型、服饰搭配分开教学,而是需要建立一套能培养出在妆容、发型、服装,饰品等人物形象整体造型中凸显成效的课程体系,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即需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造型能力设计的培养,又要兼顾妆发、服饰等整体造型能力的搭配,避免学生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但设计出的人物整体造型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需要注重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设计,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4应用性

人物形象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应用性极强。为了设计出令顾客满意的作品,人物形象设计师需要与顾客实时沟通交流,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顾客的性格、爱好和对造型的接受程度。因此,沟通能力对人物形象设计师来讲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融入情景,设置各种性格的顾客,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通过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调整学生的心态,使之能从容应对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及早地适应工作环境,尽快融入社会岗位工作任务中。这样,培养更多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人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其技能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应用[4]。

2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2.1教学设计没有体现课程本质

人物服饰形象设计是对技术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要求都很高的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大都以T台秀或影楼造型的方式来设计模特的妆容造型,让学生临摹照搬照抄,只一味追求在技法上的相似度,没有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情感,不关注人物服饰形象造型与人物所处的环境、历史背景的关系。因此,学生所设计的人物造型只停留在表面的漂亮,而且过度追求时尚和流行,没有体现人物造型的深刻内涵,往往使得人物造型与故事背景不匹配,很难产生好作品。

2.2教学目标不明确

人物服饰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在教学中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法强调甚多,很容易忽略人物造型分析的时代背景、性格特点、应用场合等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将很大精力投入到追求精湛的技法,用大量的时间刻苦训练技术,追求人物面妆的精致和完美,从而忽略人物角色的内涵与外在造型的联系,不能体现人物造型的唯一性和深刻内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困惑而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导致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2.3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过程

人物整体服饰形象设计时,学生只追求面妆的独特性,而对服装、配饰的制作懒于动手,只用现成的拿来主义凑数,有的随意选择现成的服饰来搭配,导致作品不伦不类;有的拿着设计图请人帮忙加工制作,对制作服装的过程不闻不问。这样导致学生对服装款式的裁剪缺乏全面而细致的了解,甚至对服装款式、服装布料、材质的特点也没有很好地掌握,严重影响了人物形象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效果。

3人物服饰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教改理念的深化

在人物服饰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中加强“技术”与“艺术”两方面内容的培养,首先要使“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教学改革理念深入人心。让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白“技术”指的是学生在进行造型设计时要使用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方法和高效率手段;“艺术”是指要有前瞻性的审美和高素质的品位,在思维和眼界上要符合现代流行趋势,能够引导消费者正确审美和价值观,“技术”与“艺术”两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如果缺乏优秀的艺术审美,再熟练的技术也只是技工层面;如果缺乏优良的技术技法,再高尚的时尚设计也得到完美的体现。

3.2教学设计的统筹与实施

高职教育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高标准要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坚持按照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岗位能力与素质分析→能力模块分解→知识模块概括→课程内容要素设置→课程整合→课程结构细化→形成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围绕三全育人,强调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审美素质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基于人物形象设计行业岗位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工作逻辑顺序,从人物角色设定,分析角色所处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人物形象造型创作,坚持从认识到实践再到应用,教师采取分组进行教学,设定小组成员的分工,每项工作之间又要有联系合作,同时强调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

3.3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采用创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情景导学、任务驱动、完成任务、评价任务、拓展任务7个教学环节及合理的安排,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以人物发型设计课程为例,将项目驱动环节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将教学过程完全融合于真实的工作岗位上,以情景导学、任务驱动、完成任务、兼顾“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机械性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了课堂即是工作,教、学、做三位一体的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向“导”转变,使学生的“学”向“做”转变从,而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了高职专业教育的特色。

3.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更多地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情景导学、案例启发、项目驱动、问题探究、活动研讨、趣味参与等理实一体化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面对如此多的新型花式教学法,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革陈出新,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把静态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生动、形象、逼真地演示出来,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有效地使用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提升,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师教学方式更多样化,师生互动方式层出不穷,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利用情景导学创建任务驱动、思维导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反复牢固掌握知识点。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转换为主动的做,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3D虚拟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网络资源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策略。

4结语

通过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导的“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人物发型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技术结合艺术,理论结合实践,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案例启发式、思维导向式、问题探究式、自主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发展了思维,又是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有效途径[5]。将“项目驱动”教学为主导的“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程改革中并付诸实践,逻辑化重构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新型花式教学手段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课程改革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专业课程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研课教案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