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童话故事(15篇)
1.关于科学童话故事 篇一
伽利略拿着两个重量不一样的球,来到比萨斜塔上。塔下面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在一片惊呼声中,他们紧紧地盯着伽利略,他手里那两只球同时从塔顶下落。“是一起着地的。”人们大声喊起来。
这个故事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现在,我知道,这个伽利略晚年的学生维安尼在写伽利略传记中提到的故事,不过是个谎言。
《科学的历程》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真实的历史过程。对于这件事,《科学的历程》这本书谈到,经过科学史家的考证表明,没有任何理由显示伽利略做过这一实验,伽利略本人对这个实验也从来没有提起过。在伽利略之前,倒是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1856年,荷兰物理学家斯台文使两个大小不同、重量比为1比10的铅球,从30英尺的高度下落,结果两个球几乎同时落在地面上的木板上。伽利略也许听说了这个实验,可能也亲自动手做过,但是,结果可想而知。
事实是,一位亚里士多德派的物理学家为了反驳伽利略,倒真的是在16在比萨斜塔做了一个实验,结果是相同材料但重量不同的物体并不是同一时刻到达地面的。伽利略对此有一个辩护,意思是说,重量1比10的两个物体下落时只差很小的距离,可是亚里士多德却说差10倍,为什么忽视亚里士多德派如此重大的失误,却盯着我小小的误差不放呢?这个辩护也可以说明,伽利略并没有在比萨斜塔上做过那个著名的判决性实验,他要是做了这个实验,那就是自讨苦吃。
但是,伽利略的学生为什么要编造这个谎言呢?看了该书的第18章对近代科学方法论的介绍,我突然有了领悟。真正代表近代科学方法论精神的,是伽利略和牛顿。伽利略最先倡导并实践了“实验加教学”的方法。但是,伽利略的实验并不是培根意义上的观察实验,而是理想化的实验。地球上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可能避免摩擦力的影响,但要认识基本的力学规律,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排除摩擦力。只有这种理想化的实验才可能与教学处理配套。
原来,这个实验不过是一次头脑中的“理想实验”。就一个理想实验来说,它当然是真实的。这就是所谓的“真实的谎言”吧。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该书作者吴国盛写作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目的。他说,科学故事也许能诱发孩子对神奇的科学世界的向往,但是,对正规的理科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倒是相反,一些以讹传讹的传奇故事,对于深入理解科学理论是有害的。因此,他要写一部严肃的科学史的普及读物,这有助于理科教学,有助于理解科学的发展,有助于理解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但我觉得,一旦我们真正地了解了科学的历史,意义决非仅此而已。
2.关于科学童话故事 篇二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故事教学,学生
生物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生物科学史中不仅记载着生命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包含着科学家探求真理的艰辛, 更蕴含着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因此, 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 应重视生物科学史故事的应用价值, 利用好这些素材, 提高生物学教育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
生物科学史中有大量有趣的科学故事, 精彩的科学实验, 曲折离奇的科学探索过程。这些生动事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会让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可变为求知, 探求真理的心理行为。如果用生物科学史故事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题, 效果很好。
我在教授“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节之前, 先简介教科书中关于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 英国人罗伯特·虎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他把软木薄片放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小室构成的, 于是他把这些小室叫做“细胞” (cell) 。那么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小室”进一步放大后是怎样的结构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这样自然引入新课, 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建构学生知识体系, 指引学生思路
1. 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生物科学史既是揭示生命奥秘的研究历史, 也是生物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其中每一次重大发现及经典实验都是人类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深刻认识, 这些故事能使难点知识的理解层层推进, 从而突破难点。例如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教学难点之一, 可将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贯穿在光合作用教学过程的中。通过海尔蒙特植树实验、普利斯特的实验、谢尼伯的实验以及萨克斯的绿叶遮光实验等科学史上的有关故事, 帮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知识的来龙去脉, 加深对光合作用定义的理解, 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2. 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知识既是科学思维的结晶, 也是科学家在探索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取得的成就。教师应充分把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 使学生从前人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严谨性。教师可利用生物史中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探索“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变质”的故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思路, 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让知识的掌握变为学生再发现的过程, 使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体会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史上, 科学家取得卓越成就的故事展示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高尚的科学品质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他的助手们在培育新种的过程中, 先后用了6年时间, 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 才培养出世界上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水稻种;近代实验生理学奠基人哈维敢于冲破传统和权威的束缚, 大胆提出假说, 精心设计实验。在当时实验设备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哈维没有显微镜, 只有一个手持放大镜和一些简单的解剖工具, 他不断实验, 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这些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之路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的。成功的获得, 既要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 还要有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等科学素质。用科学家这些科学态度和工作精神对学生进行启发与感召, 使学生得到情感和价值观上的教育和提升。
综上所述, 教师应把生物科学史引入生物学教学, 结合具体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对相关史料进行适当收集整理, 将学生学习过程同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享受科学探究的快乐中, 其相关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满希, 展红.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自然科学童话 篇三
【内容简介】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种动物和植(zhí)物。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和智慧(zhì huì)。《自然科学童话》这套12册的丛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不同的昆(kūn)虫或植物,故事后面还有科学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和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及准确的答案,让小朋友在愉悦的氛(fēn)围中去探索大自然的各种奥秘(ào mì)。
【精彩试读】
燕子的故事
一周后,小宝宝身上长出了像刺(cì)一样的细毛,开始“唧(jī)唧唧”地哭着要吃的了。“唧唧唧,好饿(è)呀!爸爸、妈妈我们要吃饭!”
顺子妈妈和小石爸爸(小编注:顺子和小石分别是燕子妈妈和燕子爸爸的名字)开始出去给小宝贝们找吃的。
顺子妈妈和小石爸爸在天空中展开了翅膀(chì bǎnɡ),快速地飞翔(xiánɡ)起来。他们飞翔的时候可以捉(zhuō)到空中的飞虫。但是,如果要喂(wèi)给小宝宝们,就要捉一些小昆虫了。
可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飞了很久之后,顺子妈妈和小石爸爸坐在一棵大树上准备休息一会儿。
“为什么找不到吃的呢?”顺子妈妈有些担(dān)心地说。
“好累啊!盖房子的时候也是,现在找吃的也这么难。我们是不是不应该来这个地方呢?”小石爸爸也担心起来。
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到了四月,许多小燕子还不飞回来,是因为这里变化越来越大。
找不到造窝(wō)的地方,也不容易找到吃的。小燕子们原来生活着的那些房子一点一点地拆迁(chāi qiān)不见了,一幢(zhuànɡ)幢高楼大厦(shà)拔(bá)地而起。
小燕子喜欢吃的昆虫也因为农药的关系一点点变少了。
顺子妈妈和小石爸爸花了两三倍的精力去寻找吃的。最后终于带回来了一点,小宝宝们开心地“唧唧唧”叫了起来,伸着脖(bó)子等着爸爸、妈妈喂吃的。
顺子和小石不偏(piān)向任何一个宝宝,按顺序(xù)喂了起来。可是,顺子和小石越来越没多少时间休息了,小宝宝们每天要吃300多只小昆虫呢!
在顺子和小石的照料下,燕子宝宝们一天一天长大了。他们在狭窄(xiá zhǎi)的小窝里试着伸开翅膀,“唧唧唧”地叫了起来。
小燕子们已经出生20天了。
“长这么大了,现在该让他们练习飞行和捉虫子吃了。”
小燕子们虽然很害怕,但是必须自己出去冒险(mào xiǎn)了。
顺子妈妈和小石爸爸站在电线上叫着:“到这里来,宝贝们!快点飞过来啊,快点飞过来!”
小宝宝们开始试探(shì tɑn)着飞行,有时候飞到一半,就掉在地上了,可是他们并不气馁(něi),爬起来继续练习。终于小燕子们用尽力气,“呼”地飞起来了。
“没错,就是这样,飞得真漂亮!”
6只燕子宝宝终于长大了。
“我们燕子是飞行速度最快的鸟类之一,飞行能力超强。即便是翅膀再累再疼,也不能坐到地上休息。就算再饿,也不能吃死了的小虫子,一定要捕捉空中飞着的小虫子吃。还有,你们以后不能忘记自己的家,每年春天一定要飞回来!”“爸爸、妈妈,我们记住了!”“很好,现在你们可以离开这个家了。”
6只小燕子终于开始独立生活了。
转眼农历九月初九到了,这一天是重阳节。
小燕子們坐在电线上准备休息一会儿,因为他们马上就要飞到南方去了,那可是要飞行几千千米才能到的地方呢。
就这样,每年的四月初,小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生宝宝,农历九月初九,再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
4.关于科学家的趣味小故事 篇四
张银萍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5.科学童话故事 篇五
小马虎回到家,和妈妈说起“连篮子称”这件事,妈妈一听就说:“你上了狐狸的当了。”小马虎说:“称小麦时,是带篮子称的,称煎饼也是带篮子称,我们没吃亏呀!”
妈妈说:“我们来算一下这笔账吧。假设篮子3公斤重,小麦就有6公斤。6公斤小麦应该换6÷1.5=4(公斤)煎饼。现在狐狸连篮子带煎饼共给你6公斤,煎饼为6-3=3(公斤)。”
“那1公斤煎饼哪去了呢?”小马虎问。
“小麦换煎饼的实质是小麦的质量按照一定比例(1.5:1)缩小,得数就是煎饼的质量。如果要连篮子称,那么篮子的质量在交换过程中,也应该按照同样的比例(1.5:1)缩小,即称煎饼的篮子质量应缩小为3÷1.5=2(公斤)。但狐狸在称煎饼时使用的是同一个篮子(3公斤),所以,这里1公斤篮子的质量充当1公斤煎饼的质量,因此煎饼少了1公斤。”
小马虎一听,知道自己上当了。他后悔自己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做事马马虎虎,结果上当受骗。
6.科学知识故事 篇六
1.《谁称错了》中西伯利亚的小熊请()到南海边买芒果干。
A 大雁
B燕子
C仙鹤
2.《谁称错了》中为什么小熊称的芒果干比猴子称的重些?
A 猴子多给了些
B小熊的秤有问题
C西伯利亚离地心近,引力大,所以重量大些。3.《太阳光接力棒》中太阳光接力棒指的是()。
A 镜子
B玻璃
C探照灯
4.《太阳光接力棒》中孩子们用太阳光接力棒()
A玩游戏
B为老奶奶带来温暖
C探究科学奥秘 5.《来历不明的小鹅卵石》中小鹅卵石是()的孩子。
A 黄铜矿
B小山
C斑鸠
6.《来历不明的小鹅卵石》中()是小鹅卵石的朋友。
A 斑鸠
B核桃树
C小甲虫
7.《捉迷藏的城市》中这座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在海面上?
A 这是海市蜃楼现象,是太阳光把远方的风景折射进天空造成的。B 是小猴子看错了。8.《捉迷藏的城市》中小猴子请()去寻找神秘城市。
A 大雁
小熊
袋鼠
B海鸥
海龟
鱼儿
C海豚
海鸥
鲸鱼 9.《雁南飞》中,大雁的好朋友是()?
A.小红
B.小军
C.莎莎
10.《雁南飞》中,莎莎收到()寄来的信,让她放心,大雁生活的很快活?
A.黄河
B.长江
C.南海
11.《谁是动物世界喷水冠军》中,()第一个出场的?
A.仙鹤
B.猴子
C.大象 12.《谁是动世界喷水冠军》中,()获得冠军?
A.鲸鱼
B.大象
C.仙鹤 13.《白云被子》中,()想给大地盖上被子,怕大地睡觉受凉?
A.小红
B.小毛毛
C.妈妈
14.《白云被子》中,小毛毛为大地找到被子吗()?
A.找到了
B.没有
15.《煮饭的小镜子》中,太阳的地毯在()使用?
A.白天
B.黑夜
16.《煮饭的小镜子》中,老科学家让太阳公公把()送给小多吉,让他来煮饭?
A.干牛粪
B.木柴
C.小镜子
17.《魔法山的秘密》中,我和()一起去寻找魔法山?
A 小白马
B 小黑马
C小红马 18.魔法山的秘密是()
A 铜矿
B 磁铁矿
C金矿
19.《重新飞上天的小流星》一文中的的小星星被人们打磨成了什么()
A 陨铁刀
B 剪刀
C弓箭
20.《重新飞上天的小流星》中的陨铁刀最后有没有重新回到天空()
A 有
B没有
21.《小玻璃瓶送信》中()捡到了豆豆的玻璃瓶?
A平平
B明明 22.《小玻璃瓶送信》中的小玻璃瓶被冲到荒凉的沙滩上,()推他回到了海里?
A 老乌龟
B小章鱼
23.《琥珀珠》中,沙滩上有()的贝壳,()的珊瑚枝,()的扇贝。
A 红色
B白色
C五彩斑斓
24.《琥珀珠》中,小蜜蜂为什么要来岛上采神奇的花蜜()
A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年轻
B为了救同伴的性命 25.《海老人》这个故事中神秘的雕刻家是()。
A老人
B.大海
26.《海老人》这个故事里海老人是()。
A石像
B.老爷爷
27.《泉水姑娘》里,没有哭泣的姑娘,原来是一股()。
A间歇泉
B.眼泪
28.《泉水姑娘》里()带着毛毛去岩洞。
A.小鸟
B.萤火虫
29.《没法举行的宴会》里白海鸥和灰海鸥都白白饿了一次肚皮,因为不知道(A日界线
B.请客时间
30.《没法举行的宴会》里白海鸥邀请灰海鸥()去它家参加宴会。
A.星期日
B.星期六
31.《小哈桑和黄风怪》里管理风力发电站的是()。
A.黄蜂怪
B.小哈桑哥俩
32.《小哈桑和黄风怪》里黄风怪被()绊了一个跟头。
A.石头
B.防风林 33.《黄风怪的“脚风琴”》中,发出神秘声音的人是()
A黄风怪
B小姑娘
C沙丘 34.《黄风怪的“脚风琴”》中,黄风怪弹的琴是()
A单弦琴
B三弦琴
C七弦琴
D沙丘琴
35.《随风滚的干草团儿》中,会说话的球是()
A皮球
B足球
C篮球
D干草团儿 36.《随风滚的干草团儿》中,植物的脚是()
A种子
B根
37.《英雄仙人掌》中,人们把仙人掌称为天然的()
A沙漠英雄
B沙漠水缸
38.《英雄仙人掌》中,仙人掌靠什么储藏水分()
A防备敌害的武器
B又细又尖的针
C根
39.《英雄仙人掌》中,仙人掌周身的尖针是由()变成的?
A叶子B防备敌害的武器
40.《两只鸟儿》中,这种会飞的鸟儿名字叫()
A 白尾地鸦
B 毛腿沙鸡
41.《两只鸟儿》中狐狸有没有吃到毛腿沙鸡?()
A 吃到了
B 没有
42.《这是谁的蛋》中,小哈桑和妹妹在城堡里挖出了?
()
A 蛋
B 宝剑
43.《这是谁的蛋》中,这些蛋最后孵化出了?()
A 蚁狮
B 鬣蜥。)44.《沙漠里的“大马蜂窝”》中,()第一个发现“大马蜂窝”的?
A 兔子
B 地老鼠 45.《沙漠里的“大马蜂窝”》中,这个“大马蜂窝”其实是()
A 蜂窝化石
7.关于食品科学的研究 篇七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 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 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 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 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 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 必须尊重自然, 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 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 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 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 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 在农产品中富集, 进而造成食品污染, 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 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 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 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 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 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 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 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 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 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 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 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 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 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 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 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 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 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 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 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 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 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 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 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 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 保证个体营养均衡, 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 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 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 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 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 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 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 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 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 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 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 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 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 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 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 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 关心人, 尊重人的人本精神, 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 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 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 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 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 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 关心人, 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 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 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 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刘静玲.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8.童话中的科学 篇八
But are the most magical moments from some of our favorite stories actually possible? Basic physical principles and recent scientific research suggest that what readers might mistake for fantasies2) and exaggeration3) could be rooted in4) reality.
So suspend5) your imagination for a moment, and look at the following fairy tales as a hard-core6) scientist might.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爱读童话故事,因为其故事情节从来都是天马行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咒语、魔法和英俊的王子主宰着读者想象以外的童话世界。
但是,在这些我们喜爱的童话中上演的那些最为神奇的场景事实上真有可能发生吗?基础物理学原理和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些读者们误认为是虚幻和夸张的情节可能就来源于现实。
那么,就请你暂时停止想象,像一个纯粹的科学家那样来看看下面这几个童话故事吧!
《格林童话》中有一个《长发公主》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女巫将一位美丽的少女囚禁在一座塔中。长发公主天生一副动人的歌喉,长着一头金色的长发。一天,一位王子经过附近的树林,被她的歌声深深地迷住了。两人坠入了爱河。长发公主放下她的长发,让王子顺着长发爬上塔与她相会。这一连串的情节不禁使读者心生疑窦:人类的头发能承受另一个人的重量吗?
一丝头发平均能承受约3.5盎司或约两块糖的重量。一般来说,一丝黑色的头发比金色的头发更粗,因而也更结实。
但是,唉,长发公主必须得靠她的金发了。考虑到金发女子头上有约14万根头发,因此她的头发应该可以轻而易举地承受许多个王子的重量。然而,在这个故事里,问题没那么简单。
如果长发公主就这么简单地放下她的头发,然后王子马上开始攀爬,那么她的头发不会断,但有可能会被连“根”扯掉。而且,她身体的其他部分可能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些办法可以帮助减轻她头部和身体所受到的拉力。
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内森·哈什曼表示,如果长发公主先把头发绑在某个物体上,然后再垂下去,她就会更安全,也更有把握成功。“这样做的原理是你可以利用头发打上结后自身产生的摩擦力,而且不管头发绑在什么物体上,这一物体都将会承受王子的重量。”较之于把长发公主的头皮作为支撑点,这个办法要好得多。
Rapunzel《长发公主》
In the Brothers Grimm story of Rapunzel, a witch holds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captive7) in a tower. Rapunzel is blessed with a lovely singing voice and long, long blond hair. One day, her voice enchants8) a prince passing through a nearby forest. They fall in love, and Rapunzel lets down her hair so that the prince may use it to climb the tower to meet her. This chain of events begs9) readers to ask a question. Can human hair support the weight of another person?
On average one strand10) of hair can support about three and one-half ounces, or about the weight of two candy bars. Each strand of dark hair is generally thicker, and therefore stronger, than blond hair.
But, alas11), Rapunzel must make do with blond locks12). Given that blondes generally have about 140,000 hairs on their heads, her hair should easily support the weight of many, many princes. However, there is more to this story.
If Rapunzel simply let down her hair and the prince started climbing immediately, her hair would not break, but it might be ripped13) out. Also, the rest of her body might not be able to support the weight. Thankfully, there are strategies that she can use to help reduce the strain14) on her head and body.
Nathan Harshm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American University in Washington, D.C., suggests Rapunzel would be safer and more secure if she tied her hair around something before lowering it. "The whole idea is that you can use the friction15) of the hair against itself in the knot, and whatever it is tied around will support the weight of the prince." That is a much better idea than making Rapunzel's scalp16) the anchor17) point.
The Little Mermaid《小美人鱼》
In the Disney version of Hans Christian Andersen's The Little Mermaid, Ariel (the mermaid) asks a witch to make her human because s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a human prince. The witch bargains18) with Ariel and takes her voice in exchange for performing the transformation. For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story Ariel cannot speak, which is a problem because the prince can only recognize her by her incredibly beautiful singing voice. Later, she recovers her voice and wins the love of the prince.
In the story, Ariel loses her voice because of a curse. However, a less skilled witch could use a different method to silence a singing mermaid. Scientists have figured out a way to bend sound waves around an object and, can even prevent the escape19) of all sounds created inside a given area (important for keeping a transformed, singing mermaid from being heard).
Recently, Steve Cummer,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t Duke University announced that i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create such a sound shield20). Building on research demonstrating how light waves can be bent around an object to make it appear invisible, Cummer and his collaborators21) used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show how to do the same thing with sound. They establish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a material that bends sound waves around walls, pillars, or any enclosed area, where the sound waves emerge as if nothing had been in their way. It would be like someone in the bedroom being able to hear what someone in the living room said, but as if there were no wall between them.
A side effect22) of this discovery is that sound waves generated inside the enclosed area would never escape. If the witch had been extremely clever, she could have built this material, and there would have been no need for a curse. Or maybe she did, and a transparent sound shield based on these principles was what enveloped Ariel until her love for the prince melted it away, finally releasing her melodious23) voice for the prince to hear.
在迪士尼版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小美人鱼》中,爱丽儿(小美人鱼)请求女巫将自己变成人类,因为她爱上了一位人类的王子。女巫向爱丽儿提了要求,取走了爱丽儿的声音作为把她变成人类的交换条件。因此在这个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爱丽儿都不能说话,问题也由此而生,因为王子只有听到她那无比动人的歌声才能认出她来。后来,她恢复了自己的声音并赢得了王子的爱。
在这个故事中,爱丽儿因为一道咒语失去了声音。但是,如果是一个稍逊些的女巫,她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使小美人鱼的歌声“消失”。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方法,它可以让声波绕过物体,甚至还能使在特定区域内发出的所有声音丝毫不向外溢出(要使一位变为人类的小美人鱼的歌声不被人听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最近,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副教授史蒂夫·坎默指出,制造这种声音屏障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曾经有研究演示了如何使光波绕过某物体,从而使该物体看上去如同消失了一样。以此为基础,坎默及其合作者运用数学分析说明了如何使声波也产生同样的效果。他们表示,应该可以制造出一种材料,使声波绕过墙壁、柱子或任何封闭区域,就像未受任何阻挡一样传播。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卧室里能听见客厅里的人说话,就好像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墙一样。
这一发现的可能后果是封闭区域内发出的声波完全无法外逸。如果那个女巫特别聪明,她可能已经制造出这种材料,那也就用不着咒语了。或者也有可能她正是根据这些原理制造出的一种透明的声音屏障将爱丽儿禁锢其中,直到爱丽儿对王子的挚爱将其消融,最终释放出她那悦耳的声音,使王子得以听见。
1001 Arabian Nights 《一千零一夜》
飞毯是童话故事中最令人兴奋的物品之一。在源自各种文化的众多童话里,包括《一千零一夜》在内,这些毯子载着人穿行千里。飞毯毫无疑问是不可能存在的,对吗?
三位科学家最近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在有些情况下,毯子是可以飞行的。他们利用物理学基本原理证明,如果空气振动频率合适,一块小而薄的毯子是可以飞起来的,这就好像我们放手让一张薄纸下落时,它会缓缓飘落到地面一样。他们的计算表明,持续重复的快节奏小幅气浪可以使毯子以大约每秒一英尺的速度飞行。
不能指望马上就可以看见阿拉丁“飞”过,但这些科学家在论文中写道,他们所说的所有条件都“在自然和技术的可能范围之内。让一块较重的毯子飞起来当然就需要一个强大得多的发动机,而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飞毯仍将存在于有魔力的、神秘和虚幻的世界里,如千百年来一样。”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objects found in fairy tales is the flying carpet. In tales from a wide variety of cultures, including 1001 Arabian Nights, these tapestries24) take flight to carry people vast distances. Flying carpets are clearly impossible, right?
Three scientists recently published a paper in the journ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showing that there ar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carpet could fly. They used the basic laws of physics to show that a small, thin carpet could fly if the air were vibrating25) at the right frequency, much like how a piece of tissue paper26) floats softly to the ground when it is dropped. Their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small waves of air in repeated fast pulses could steer27) a carpet at a speed of around one foot per second.
Don't expect to see Aladdin flying by anytime soon, but the scientists write that all of their conditions "are within the realm of possibilities in nature and in technology. Making a heavy carpet fly would, of course, require a much more powerful engine, and our [calculations] suggest it will remain in the magical, mystical, and virtual realm28) as it has existed for millennia29)."
Perhaps some fairy tales are more grounded in reality than others. Or maybe these stories are exactly what we thought they were. An idea is fertilized by the imagination and expanded beyond what seems possible. Or maybe science has come so far over the years that scientists are looking beyond the problems of the physical world and into the imaginations of children for their inspiration.
也许有些童话比其他童话更植根于现实,又或许这些故事确实只是故事。由于有了想象,某一想法变得越来越丰富,最后就天马行空到了让人觉得不可能的地步。又或许由于这些年来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得科学家们开始探寻物理世界以外的问题,开始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寻找灵感。
Vocabulary
1.spell [spel] n. 符咒;咒语;魔法
2.fantasy [5fAntEsI] n. 想象,幻想
3.exaggeration
[I^7zAdVE5reIFEn] n. 夸大的事例;夸张的言词
4.root in: 起源于,起因于
5.suspend [sE5spend] vt. 暂停;中止
6.hard-core [hB:dkC:] adj. (组织或运动成员中)斗志最坚定的,中坚的,骨干的
7.captive [5kAptIv] adj. 被俘虏(或猎获)的;被关(押)的;受控制的
8.enchant [In5tFB:nt] vt. 使陶醉,使入迷
9.beg [be^] vt. 恳求,请求;催促,要求
10.strand [strAnd] n. (绳、线等的)股;缕;绞
11.alas [E5lAs] int. 哎呀,唉
12.lock [lCk] n. 一绺头发
13.rip [rIp] vt. 猛力扯掉;猛力移去
14.strain [streIn] n. 拉力,张力
15.friction [5frIkFEn] n. 摩擦,摩擦力
16.scalp [skAlp] n.【解】头皮
17.anchor [5ANkE] n. 固定桩,系缚物
18.bargain [5bB:^In] vi. 讲价,讨价还价;讲条件,谈判
19.escape [I5skeIp] n. (气体、液体等的)泄漏,逃逸
20.shield [Fi:ld] n. 保护物,防御物
21.collaborator [kE5lAbEreItE(r)] n. 合作者
22.side effect: (事态发展等的)意外后果;意想不 到的效果
23.melodious [mI5lEudIEs] adj. 旋律优美的,悦耳的
24.tapestry [5tApIstrI] n. 织锦,挂毯
25.vibrate [vaI5breIt] vi. 震动,颤动;振动;抖动
26.tissue paper: 薄纸,棉纸
27.steer [stIE(r)] vt. 为(船舶)操舵;驾驶(车、船、飞机等)
28.realm [relm] n. 界,领域;范围
9.小学科学教学故事 篇九
---------小学科学叙事故事
我一直喜欢钻研网络技术,今年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专教科学的教师,又带上了我喜欢的年级——五年级科学。作为一名刚转课的新手来说,这段时间有许多欣喜,也有些许烦恼。如何教好科学这门课,成了横在我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一直苦苦追寻着答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希望能够更好地把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在我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学校领导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不光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还带我们深入课堂听课,学习骨干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写听课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尤其是王校长,放下领导的架子,不厌其烦地教给我一些做备写导学案的方法,怎样做好课前准备等等,有了这些,当我再次站在讲台上时,感觉心里没那么慌了,与学生交流也顺畅了许多。我也深深体会到不打无准备仗的意思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争做一名合格老师,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光着眼于书本,还要利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不断地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如鱼得水。为此,我请教了管电教设备蔡老师,他交给我微课的制作方法,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技巧等,还让我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帮我找缺点,提建议,一遍又一遍帮我反复推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教学方案,鼓励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每节课下来都和蔡老师进行总结交流,在不断地磨课中,我变得自信了,教学经验也丰富了。课堂中能自如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在和学生互动中,由于引导得法,课堂生成增多,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涌现,智慧的火花不断闪耀出新的光芒。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的是学生,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快乐与自由,充分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创造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相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问题。我经常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了。
记得,那天上午第五节课是五(1)班的科学课。上课铃声未响,同学们已经戴好了脚套,等待我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上课了,我布置的实验内容是利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并且设置完成时间为20分钟。内容讲完以后,看学生的表情很不情愿,有的同学提出没听懂,觉得没意思;有的同学干脆我行我素,做自己的事,教室里学生们有一搭没一搭的按老师的吩咐做实验,甚至某个角落传来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我突然灵机一动:“同学们,我们来一次比赛如何?谁的小车跑的远,奖励10分,还可以奖励一个气球。话音刚落,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埋头实验,争做第一。看到学生的表现,我暗自庆幸,自己随意的一句话,却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也让我领悟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道理。让我尝试了巧妙的鼓励性语言的重要性。这堂课,巧设鼓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快乐。我深感欣慰。只要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就大力表扬,树立榜样,在全班中起带头作用。
巧妙使用鼓励性语言,是我这段时间积累的经验。它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该把它发挥的恰到好处,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
10.科学机遇故事有感 篇十
生日宴上的发现是什么?玉米叶上又有什么秘密?是谁发现了单摆规律?水为什么抽不高呢?洗 碗水的油污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这些千奇百怪的机遇故事在黎渝写的《科学家的机遇故事》里都有。
《科学机遇故事》全方位地展示科学机遇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科学家的完整形象,尽量避免像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地展现科学技术的“一般知识”。此书用或波谲云诡、动人心魄,或悬念迭起、引人人胜,或山重水复、云遮雾障,或柳暗花明、烟消日出的故事,让我在轻松阅读的同时,领略到科学机遇的神奇魅力。
这本书记述了许多科学家通过某件事有了重大发现:医生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疯子”——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伽利略发现了单摆规律,洛伦茨发现“蝴蝶效应”......也有些科学家有了伟大发明: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阿切尔发明邮票齿孔,杜康发明酿酒法,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位位科学家的智慧令我敬佩不已,一个个千奇百怪,惊心动魄的故事读来也令我意犹未尽。
《科学机遇故事》你让我深思,你让我受益匪浅,你让我意犹未尽!
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伟大发明让我觉得科学研究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会有机遇,重要在于有没有抓住机遇。而科学家们都很好的抓住了机遇。伽利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充满奇异想法的年轻人,随时都在用他锐利的目光,搜寻着大自然中的“?”1582年的一个礼拜天,18岁的伽利略漫不经心地走进比萨的一座圆顶天主教堂,挤在教徒中间的伽利略却被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吸引住了。微风一吹,吊灯来回摆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摆动的幅度也逐渐减小。只见伽利略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嘴唇不时微微开启。他惊异地发现,无论吊灯摆动的幅度或大或小,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才智过人的伽利略,从吊灯摆动中发现了新的奥秘。
11.当科学家开始写童话 篇十一
她就是英国的波特小姐。当时的她,遇到这令人气愤的否决事件,果断地放弃科学,进入到童话创作中。但她身上的科学精神,没有变。
如何进入童话创作呢?她不断回想自己身上的亮点。她想起自己1893年9月写的一封信。那一天,她拿起笔给一个名叫莫尔的5岁小男孩写信。给他写什么好呢?她的眼光落在家里的小兔子彼得身上。于是灵感来了。
她写道:“亲爱的孩子,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四只小兔子的故事吧,它们的名字叫弗洛普西、默普西、棉球尾和彼得……”她边写边画,四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小兔子跃然纸上,还有它们的妈妈兔子太太。妈妈出门前叮嘱兔宝宝,千万别去麦格先生的菜园,因兔爸爸就是在那被捉,最后成了兔肉馅饼。可妈妈刚出门,彼得兔立刻奔向菜园,开始了冒险行动……这封信写了8页,穿插了16幅小而生动的图画。
后来,她根据这封信,改编成《彼得兔的故事》,出版后成为现代图画书的开山之作。从1902年《彼得兔的故事》到1913年《小猪布朗德》,11年内她出了二十多本绘本童话,财富滚滚而来。她与同时代的儿童绘本作家肯尼斯·格雷汉姆、米尔恩不同,她是以精确的科学态度,描绘故事里的动物、植物、花园和树林而著称。
波特小姐从小就立志当科学家。童年时代,她观察兔子怎么跑、怎么睡觉、怎么用嘴巴和爪子、怎么清理自己。她分析它们在攻击与退缩时的骨骼结构、肌肉运动。她观察兔子大胆而懦弱、好奇又易受惊吓的习性,走投无路时甚至会往喷壶里钻的窘态。因此,转行童话写作之后,她笔下的动物,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真实精准——不仅在个性和行为上真实,连解剖学上的构造都完全正确。
她写的作品,非常具有人生实景感。她让动物们互通邮件,小松鼠纳普金给猫头鹰老布朗写信,希望赎回尾巴;牛顿爵士给托米勒乌龟写信,讨论可怜的费雪先生的婚姻前景;迪基·温克尔太太抱怨她有好多衣服要洗,因为小猫汤姆总在煤窑里玩;麦克格雷格夫人写信警告彼得兔,说自己新买了非常大的馅饼盘子。
彼得兔的爸爸遭遇意外变成馅饼——这便是女科学家的童话笔锋所在。后来,彼得也跑到菜园里,被麦克格雷格先生发现,也差点送命。波特小姐的第二主人公松鼠纳特金也一样,惹恼了猫头鹰,差点被剥了皮;可怜的费雪先生去钓鱼,却几乎被鱼吃掉;小猫汤姆,差点被老鼠做成布丁;波特小姐的小猪布朗德,总是害怕自己变成火腿;傻鸭子遇到邪恶的狐狸,被撺掇着找烤鸭谈心……这种写法,比当下我们过于温情、浪漫的童话书,对儿童的教益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而波特小姐也认为,自己的童话书之所以畅销不衰,插图“虽有变化却最可信”,故事“曲折离奇却实事求是”,这才是生命力。
在危险的真实里,波特小姐还保持着一种对生活的激情。她的“冷静写实”和“温和超脱”,成为绘本童书飞翔的双翼。把想象与现实、科学巧妙融合,是她卓而不群的秘籍。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对时间和同时性的洞察力,启发了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同是庞加莱的多维概念,刺激了毕加索,发展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真理是不分行业的,因此,当波特小姐将“精确科学”的精神跨界运用时,便开启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12.关于科学崇拜的辩证思考 篇十二
人类对科学的信仰自中世纪经院哲学统治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 富于反抗精神的哲学家们企图寻找一种能够和神学抗衡的力量, 打破人们的思想桎梏。终于通过文艺复兴, “反抗者”们把“人”的意识唤醒, 人们就不再津津乐道于“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 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对于人和自然以及社会的研究。上帝被拉下神坛的同时, 亟待一种能撑起人类精神的支柱来站上以前神学的位置, 跃跃欲试的科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另一个“上帝”的候选人。之后, 随着英国经验论、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强化了“科学”意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近代哲学的大门被开启之后, 科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把“科学”名正言顺地抬高成为人类精神的支柱。“科学”二字在近现代哲学的演进过程中, 日渐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进入第三次科学革命时期后, 信息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猛发展, 科学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另一个“上帝”。
以“理性”著称的科学不断挤占着人类的思维空间,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由于社会趋势对科学的崇拜, 理性的科学却让人变得不理性。如何避免科学成为另一个经院哲学, 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尔库塞就尖锐地指出:科学已经被神化, 我们必须警惕这种趋势的发展。
这种把科学盲目崇拜的弊端已不言而喻, 就像被经院神学统治的中世纪欧洲, 人们在庞大的思想牢笼中自得其乐, 却不知道这种故步自封的思想环境已经成为严重禁锢人类发展的思想。虽然就目前情况来看, 人类对科学的崇拜还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但如果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中, 对科学的地位不再像现在一样不可撼动, 那么就要果断放弃这种崇拜。
但不得不说, 从各个方面来分析, 科学稳固占据人类精神高地的情况至少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阶段不会有任何改变, “科学”成为另一个上帝的趋势也无法避免。因为“科学”二字对于人类社会的震撼力和统治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因就在于人类对科学已经产生依赖, 而且人类不得不对科学依赖。首先, 是表现在人类对于科学理论层面的依赖。科学对于现代知识结构的渗透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学科理论已经把社会与自然的知识框架构建得日趋完善, 无论是哪一项学科都绕不开“科学”这两个字。其次, 人类已无法从对于科学的精神依赖中抽离出来。人类的思想是庞杂的体系结构, 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支撑各种思想的不断延伸和发展, 科学目前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实在难以想象, 如果“科学”被颠覆, 那人类社会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将会陷入怎样的混乱状态。可以说, “科学”是目前人类社会思想体系的秩序维护者。
但是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 人类社会的思想必须是在不断批判中发展的, “科学”只是暂时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人们必须看清这样一个事实, 人类社会的“上帝”这个角色是无法改变的, 即使有一天科学被推翻, 那另一个“上帝”又会站出来, 就像当初科学取代神学一样, 总是需要一个支柱来支撑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序运转。
摘要:自中世纪经院哲学统治时期开始萌芽, 历经数次科学革命, 科学成为人类精神上另一个“上帝”已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对科学崇拜的不断发展, 理性的科学却让人变得不理性。这种对科学盲目崇拜会成为严重禁锢人类发展的思想。尽管现阶段这种状况仍然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而且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但人类社会的思想必须在不断批判中发展, “科学”只能暂时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13.科学教学小故事 篇十三
王丹
《阳光下的影子》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测量木棒影子长度的变化,认识到太阳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物体影子的长度。整堂课给学生安排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内影子的长度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记得老师上周五布置了的任务——每个小组要准备好小棒、橡皮泥和尺,准备好了吗,让我来检查检查。”当我边说边走边检查放在桌面上的材料时,才发现,情况不妙!首先是带来材料的仅仅四五组而已,其它组的同学则一脸歉意地随着我的走动瞧向别组的材料,小手并没有动一动从自己抽屉中拿材料的意思,很明显,忘了这次的作业了,再一看,有的小组带来的小棒竟然是筷子,太长了!如此长的“小棒”,如何才能在A4白纸上画出这根小棒的影子变化?
我灵机一动,先组织指导没带材料的小组成员自由找伴加入别组,然后让带筷子的小组直接用粉笔在地上画影子的变化,测量间隔的时间各组随太阳出现的状况自由确定,再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前期的探讨活动很顺利成章地结束了,学生也明确了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于是,各个小组开始各干各的探究活动了。我看了一下,有的小组很聪明,他们利用尺上小孔,将其穿在小棒上使得尺能灵活转动,而且测量出的数据更准确。有的小组成员围坐着,有的蹲着,有的趴着,用筷子做实验的小组用米尺在那里横来竖去的,弯着腰在找影子,也有几个调皮孩子则在各个小组间走来走去作观摩状,所以偶尔也传来“让开,快让开!”的埋怨声。可正在学生兴致勃勃地探究时,太阳却像是在跟我们做“藏猫猫”的游戏似的,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当太阳被云遮住时,有的孩子天真地对着太阳说“太阳公公,求求你快出来呀„„”当他们看到一丝阳光从云中露出来时都兴奋得拍手欢呼“哇,来啦来啦„„”“快测量,快测量呀„„”看来,孩子们探究的激情和效率并没有因为前面的问题而降低。还好,老天勉强合作,一节课下来,学生共测量了三次,课堂纪律有序,没有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当我看到孩子们那收集数据的高兴样,那思考讨论的炽热状,我知道,他们的实验也成功了!下节课堂上当他们把这些数据罗列出来,肯定能引起同学的极大兴趣!
14.科学童话作文 篇十四
一天,天气热极了,小蜜蜂在蜂房里酿蜜,突然想起了正在练歌的小动物,它想: “他们唱了那么久,嗓子一定很疼了,我去给他们送点蜜糖润润嗓子吧。”于是他提着一一篮子蜜糖,向田野飞去。
小蜜蜂飞呀飞呀,看到大树上有一只蝉“知了一一知了——”地唱个不停,她飞过去,说: “知了,知了,你好!你一定唱累了吧。你的嗓子疼不疼?这篮蜜糖送给你润润嗓子吧。”知了摇了摇头,说: “谢谢你,小蜜蜂,我不是用嗓子唱歌的。你瞧,我的肚子上有一个发声器,我的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你的蜜糖送给别的小动物吧。“她说着翘起了身子,小蜜蜂一看,真的,知了的肚子随着叫声一缩一张呢。小蜜蜂告别知了,向前飞去。
小蜜蜂飞呀飞呀,停在一株小草上,忽然听见了“嘁嘁”的叫声,原来是石头下面的一只蟋蟀正在唱歌呢。“你好,蟋蟀,你一定唱累了吧,你的嗓子疼不疼?这篮蜜糖送给你润润嗓子吧。”小蟋蟀摇了摇头,说: “谢谢你,小蜜蜂。我不是用嗓子唱歌的。我的声音是翅膀互相摩擦发出来的,你的蜜糖送给别的小动物吧。”小蜜蜂一看,蟋蟀的翅膀一擦一擦的,动得可快呢。小蜜蜂告别了蟋蟀,向前飞去。
小蜜蜂飞呀飞呀,飞到稻田边。“呱!呱!呱!”一只青蛙正唱得欢呢。“你好。,小青蛙!你的歌声这么响,这么亮,一定唱累了吧。你的噪子疼不疼?这篮蜜糖送给你润润嗓子吧。”小青蛙摇摇头说: “谢谢你,小蜜蜂。我的嗓子一点也不疼。你瞧,我的嘴旁有两个鸣囊,声音经过这个鸣囊,就变得又高又亮了,你的蜜糖送给别的小动物吧。”小蜜蜂一看,青蛙的嘴边有两个鼓鼓的泡泡,唱起歌来一鼓一鼓地动呢。‘小蜜蜂告别了小青蛙,向前飞去。
15.关于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篇十五
一、学校发展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核心
在学校发展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如何给学校发展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学校制定的发展目标合适与否, 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各项工作, 并关系到学校发展最终的管理绩效。只有给学校发展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 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更具生命力。一个适合的学校发展目标应当具备以下五个要件。
1. 目标的确定既是前瞻又是合理的;
2. 目标描述非常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 并能够量化考核;
3. 目标实现要有准确的时间安排;
4. 目标实现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
5. 目标实现要有具体的实施建议。
从目前的实践操作来看, 在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上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学校有很好的办学理念, 但缺乏具体的发展目标。如:“为发展而教育”, 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办学理念或称为办学宗旨。可是, 如果不能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校发展目标, 它是很难得以实现的。“为发展而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的目标是什么?“为发展而教育”的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德育工作、后勤工作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方方面面的工作如何具体操作?
2.学校各方面的发展目标之间缺乏一致性。学校发展目标对于学校各方面工作应该具有整合作用, 即各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确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并能够围绕这些目标开展工作。但是, 有的学校却经常出现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科研工作等各自为政的现象。例如, 教学工作确定的目标是如何针对差异进行教学, 但是, 科研工作关注的却是另外一些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不能有机互动, 相反地, 当两方面的工作都落在教师身上的时候, 教师的精力不但不能集中反而被人为地分散。这样, 学校的整体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3.学校发展目标缺乏比较稳定的连续性。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 人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学校的发展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其发展目标与企业、机关的发展目标比较, 连续性应该更强一些。可是, 由于实行干部轮换制度及对办学特色的追求 (有时甚至是功利性的追求) ,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发展目标的连续性。
4.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过程缺乏系统的科学依据, 没有非常认真地考虑学生与教师的发展需要。这一点, 在下文中将进一步阐述。
总之, 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校管理者应该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目标, 进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二、学生和教师发展需求是学校发展目标确定的基本依据
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利益和根本目标, 而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资源, 也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之一。因此, 学生的发展需要与教师的发展需要是确定学校发展目标的基本依据。这种理念显然大家都是支持的。但是, 在管理上应该怎样落实, 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以往, 学校的发展计划, 大多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工作计划, 或根据校长对学校的了解与考虑形成的学校发展规划。这些计划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显然, 它们在最初形成的时候缺少实际调查, 从根本上缺乏对学生和教师发展需求的充分关注。因此, 深入调查研究学生及教师的发展需要, 以及家长对学生发展的需要, 是制订学校发展计划的第一步。调查显示, 学生及家长和教师的需要与校长自己想象的各种需要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 即“客观现实与主观认识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往往是造成学校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学校发展计划如果不被教师和学生认同并化为大家的共同愿望, 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克服这种差距是非常必要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 是学校管理者将制定学校发展计划仅仅看成是自己的任务。其实, 它既是自己的任务, 更是关系到全体教师、学生的重大事情, 学生及家长和教师的看法应该被管理者重视。原因之二, 是学校管理者将学生和教师看成了管理对象。其实, 学生和教师既是学校管理者的服务对象, 又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资源, 还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这种服务、资源和主体意识已经开始被大家认识, 但还有待于在认识上加强, 更有待于在管理上落实。
三、学校优势是学校发展的可能
“需要”决定了目标的必要性, 而“优势”则生成了目标的可能性。优势是学校发展目标确定的基础, 同时, 优势还孕育着学校发展的机会。当机遇来临时, 谁具备这种优势, 谁就可能将这种机遇变成机会。有些学校目标制定得很好, 但实施效果不明显。而有的学校发掘优势抓住了一次发展机会, 就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关键是如何分析学校的优势。从形式逻辑上看, 优势有显在的与潜在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现实的与未来的之分。其中, 显在的、直接的、现实的优势往往容易被人们看到, 而潜在的、间接的、未来的优势却容易被人们忽视。再从不同的角度看, 有政策的、机会的、人的、物质的、传统的、特色的优势等。一般来说, 校长对校内传统的、物质的、人的优势的分析比较熟悉, 而对宏观政策的、机会的优势等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分析优势的角度越多, 对优势认识得越充分, 对学校的发展就越有利。因此, 要竭尽自己的智慧充分挖掘学校发展的优势。
四、学校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谈到学校发展, 我们可能首先会考虑到学校的各种现实条件, 例如生源情况、师资状况等。其实, 简单地抱怨现实状况是没有意义的。在学校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生源是不会改变的, 师资条件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而最有可能发生、也是最有意义的变化应该是管理上的变化。应该看到, 在学校发展中, 管理是重要的生产力, 但是, 这是有条件的。具体表现在:
1. 当管理能够合理配置和整合学校各种资源时, 学校就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当前影响学校资源合理分配的原因主要有家长择校的影响、部门反应的影响、管理者个人偏好的影响等。那么, 怎样进行资源配置和整合, 才会实现效益最大化呢?首先就要看这种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能否达到学校的发展目标, 即应该按照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先顺序来配置和整合资源。其次, 在资源配置和整合中, 需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理, 即“木桶原理”:用长短不等的木板制成的水桶, 最终所能盛水的数量将由木桶上的最短的一块木板来决定。在学校的资源整合过程中, 最大的办学效益、目标实现, 不仅仅单纯看学校的投入总量, 而应该通过对系统资源的整合, 使各种资源既能够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又不至于存在着闲置资源。所以, 学校在发展管理过程中, 不能仅仅按照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年级组来平均分配资源, 而要通过考虑需求和发展策略整合资源。
2. 当管理成为一种资源开发, 在开发中控制、在开发中预期时, 其生产力的作用就得以发挥。
以往, 管理主要是行政, 是控制。控制和协调是在现有范围内进行的, 而开发和促进则能够不断发现和拓展资源, 因而管理既是控制和协调, 更是开发和促进。传统的管理比较多地表现为控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随着整个社会和教育的开放程度提高, 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简单地用传统的控制的方法已经显得越来越无力。因此, 学校管理者要学会在开发中控制, 即只有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 充分开发各种资源, 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留住教师。另外, 有许多学校的发展正处于从规范化向自主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提升的“高原状态”中, 尤其需要将管理推向新境界。只有当管理处于开发状态时, 学校中的人, 才可能有个性, 才能有创造力。而只有当全员的积极性和潜能发挥出来的时候, 学校管理者才能拥有集体的智慧并能真正了解大家, 才能主动地预期学校发展的未来。当我们将管理看成是开发和预期时, 其生产力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3. 当管理成为理论, 落实于实践的平台时, 管理便发挥了重要生产力的作用。
理论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 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条件是需要有效的管理。为什么学校会选择这种理论?同样的理论在许多学校中被实践着, 为什么只有少数学校获得了真正的成功?有效的管理便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 学校必须有“有思想的管理者”。有了这样的管理者和管理, 学校会从“无”到“有”;反之, 什么都有的学校, 如果遇到一个无能的管理者, 就有可能从“有”变成“无”。
4. 管理可以创造“社会资本”。
什么是“社会资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金钱资本”和“人力资本”。学校没有钱很难办, 所以需要金钱资本;学校没有优秀的教师也很难办, 所以需要人力资本。那么, 是不是拥有了金钱和优秀的教师, 学校就一定能够发展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 学校有比较充裕的资金;又由于学校名气比较大, 可以招揽英才。然而, 若干年之后, 学校却没有多大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学校老师说, 学校确实有一批优秀的教师甚至还有多名特级教师, 可是, 年轻教师却觉得在这样的学校里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这是因为, 学校里的特级教师往往都是自己拼命干出来的, 因而也就拼命地要确保自己的利益, 而干活的时候主要靠年轻教师, 可是出名得利的时候却只有那些优秀教师。另外, 学校领导班子只关注学校的升学率, 对教师的学习提高并不真正支持。这些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是缺乏健康的组织文化。“社会资本”是在文化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其本质就是健康的组织文化。什么是健康的组织文化?简单地举例就是:有的教师明明知道去别的单位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却坚持要留在自己学校;有的学校虽然内部条件并不优越, 却能够从外界获得许多支持的缘故。因此, 管理是可以创造资本的。
据此表明, 只有坚信管理的力量, 才谈得上积极推动学校的发展;也只有在有效的管理下, 才能制订出好的学校发展计划, 并真正实现之。
摘要:学校科学发展必须把握一些关键因素。其中, 学校发展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生和教师发展需求是学校发展目标确定的基本依据;学校优势是学校发展的可能;学校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关于科学童话故事】推荐阅读:
关于科学的小学作文:走近科学11-24
关于科学的范文15010-17
关于科学技术的内容06-25
关于科学精神的名言警句06-28
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28
关于科学的作文150字10-05
关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0-20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些思考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