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精选10篇)
1.优化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一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惠东县吉隆中学涂少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身份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声器”,而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例如,我们在课堂上传统的行为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实施新课程后,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
本课题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现成的经验和理论,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作为教师,老是“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做平等对话的首席发言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研究课题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无疑大大加快了新形势下的教育的发展速度。
新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学生不仅探究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探究了与人息息相关的空气、西红柿、黄瓜、饮用水、饮料、洗发精、护发素的酸碱性,探究出厨房用洗涤剂与卫生间用洗涤剂酸碱性的不同,学生可以在日常用品中自由的选择后探究,畅所欲言,表现了非常高的热情。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学生习惯于用科学的思维来对待身边的现象和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自主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
2、“探究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科研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第1页,共2页
3、“合作交流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事实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同龄伙伴对他们的影响,大大超过了成人对他们的影响。当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自己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差距时,会强烈刺激他们的自尊心,会暗暗的下决心要赶上去。事实上,很多问题就是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得到解决的,这就是新课程改革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念。
应该说的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不是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三者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是高品质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也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探究学习则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合作学习则是学生适应未来全球化人才需求的一种前提保障。
五、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2月—2006年1月,理论学习,10分钟课堂操练。
第二阶段:2006年2月—2007年1月,理论学习,撰写科研课题阶段性总结和撰写相关的论文、教学设计、学案,推行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07年2月—2009年3月(原定2008年1月),总结归纳,撰写科研课题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和撰写相关的论文、教学设计、学案,全面推行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方法:教学实践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
七、课题成果形式:
1、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
2、系列论文、教案、学案。
3、结题报告。
4、学生习作。
八、课题组织机构与分工:
1、课题组负责人:涂少军
2、课题组成员: 钟文生、聂汉剑
3、实验对象: 九年级全体学生
4、具体分工:
涂少军:初三(1)(8)(9)
钟文生:初三(3)(4)(6)
聂汉剑初三(2)(5)(7)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科研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第2页,共2页
2.优化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二
收益是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和运营的中心目标, 是企业收回投资并且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收益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 是企业进行会计管理的核心, 利润表是企业各个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观、收入和费用相配比以及稳健性原则等的收益确认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 所以其可信度和公平度等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质疑和批评。这引起来社会大众对收益性信息准备性的计量的关注, 因此, 全面收益观应运而生。全面收益观在总结传统的收益确认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合了经济学的一些收益理论。21世纪以来,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相应地颁布了一些实施全面收益观的政策和准则, 我国也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全面收益观的落实试行。利得和损失这一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被提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 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观落实之后对传统的财务计量的影响的基础上, 发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希望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二、全面收益观与财务报告基本理论
(一) 全面收益观基本理论
会计学理论中的收益与经济学理论中的收益的范畴和外延是不同的, 总体而言, 经济学理论中的收益的范畴和外延较大于会计学理论的相关内容。会计学理论衡量价值的标准是历史成本, 但是经济学理论中的收益不光包括历史成本, 还有机会成本的存在, 所以经济收益并不等同于会计收益。从收益的计量来看, 会计收益所涉及到的收入金额是按照市场的现值来计算的, 成本和费用以过去交易时刻的市场价值计算, 这样在通货膨胀时期可能会导致收益的虚高;而经济收益中的收入和成本费用都是以过去的价值折算到现在所计量的, 所以更加能够反映交易的实际收益。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也有联系, 即从总体上来说, 会计收益是经济收益的一部分。全面收益是对传统收益计量观的一种创新和改进, 与经济收益非常类似和靠近, 但是却并不是完全等同, 这主要是受限于一些无法计量和确认的要素, 如人力资本等。
(二) 财务报告基本理论
在现实中, 公众容易把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等同起来, 其实财务报告包括但是不限于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记录了企业绝大部分的日常经营和财务运营活动, 但是财务报告还包括报表附注、表外信息等。财务报告一般带有一定的依附性, 即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主观倾向, 一般表现为依附于公司利益, 为公司利益服务。
(三) 全面收益观与财务报告的关系
全面收益观使得企业和各种从单独的利润表为重心中走出来, 重新把资产负债表作为分析的重点, 全面收益观引入了许多新的计量方式和确认手段, 如公允价值, 这样有利于克服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利润表的一些缺陷, 提高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和决策者的有用性。
三、引入全面收益观对我国财务报告的影响与冲击
全面收益观会在会计的具体确认、计量、记录等过程中对整个会计信息工作产生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传统财务报告缺陷
传统财务报告是指根据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的财务报告。传统的财务报告主要的服务对象并不是社会投资者和债权人, 而是以政府利益和管理为便利的, 是政府实施控制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传统的财务报告能够在一定限度内准确的提供给社会公众一定量的信息, 满足其对公司发展和运营的信息需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 传统的财务报告的缺陷也不断显现。如传统财务报告在确认和计量上采用历史成本法, 不能及时地更新企业的资产和债务的变动状况, 无法准确地查出关联交易的状况, 过度地重视最终的利润额而忽视了现金流量的质量, 法律形式大于实质, 在确认和计量的流程上也缺乏规范性等。传统的财务报告在一些会计科目的分类上面也存在一些重复和混乱的问题, 这也为企业内部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些便利, 不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和投资人的利益, 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 全面收益观引起财务报告重大变革
全面收益观对传统的财务报告产生了重大冲击, 财务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本文主要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这两个方面来反映这些变化和影响。
(1) 资产负债表变革。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 为静态报表。首先, 会计要素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发生变化。递延资产科目被取消, 强调资产是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企业, 负债是预期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新会计准则对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 充分体现了全面收益观的要求。对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强调也体现了对经济收益的靠近和借鉴。其次, 资产负债表在结构安排上发生变化。在全面收益观下, 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被再次强调。所有的资产和负债的项目的列示必须是净值, 资产在划分类别上也更加的简便, 整体上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项目, 把以前的无形资产等都划入到非流动资产里面去。将金融资产中的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外的其他三类资产都划分为非流动资产。再次, 入了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增设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 (长期应收款的调整科目) 等科目, 长期调整债务的现值。
(2) 利润表变革。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是动态的会计报表。利润表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会计要素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发生变化。在全面收益观下, 利润表中除了基本的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要素之外, 还加入了利得和损失要素, 在全面收益观下: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将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些资本项目的运作结合起来, 使得利润表所概括的范围有所扩展, 提供的信息也更多了。传统的收益费用更侧重于过去, 现在的收益费用更加面向于未来。第二, 利润表在结构安排上发生变化。全面收益观下, 利润表的阶段从四阶段减少为三阶段, 去掉了主营业务利润。
四、基于全面收益观视角的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
全面收益观是与世界会计理论和实践相互接轨和共同发展的, 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 但是, 全面收益观下的财务报告在披露与决策有用性信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在利得和损失的处理上, 资本和收益容易产生混淆
在新准则中, 我们知道了利得和损失, 并且利得和损失是全面收益观下的收益的重要部分, 但是把利得和损失作为两个会计要素来进行规定和安排的政策和准则还并没有颁布, 这就导致了综合收益在性质上不明确, 利得和损失有的计入资本项目的后果, 有的却又计入传统的利润表中, 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性规范。
(二) 在列报结构上, 一些安排不合理
投资者和债权人要想对企业产生了解,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财务报表, 只有清晰明确、容易理解和辨识的财务报表才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现状。但是, 在全面收益观下的财务报表的列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尤其是利润表中的相关项目。第一, 在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中, 所列示的各个项目都是一个汇总的结果数字, 并没有表示出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方法, 这样就不能完全提供收入和成本的相关质量信息。第二, 在现行的利润表中,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 (损失以-号填列)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损失以-号填列) , 但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是资本性项目, 不属于日常经营活动的范畴, 从原则上来说,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应该列示在利润表中。
(三) 缺乏对表外披露的重视
在我国的会计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中, 表外披露都是一个长期被社会公众和报表报出者所忽视的重要项目。表外披露是对一些无法在财务报表的规范格式中进行有效表现的因素进行的阐述和披露, 表外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财务报表的一些项目的信息得到更加充分完全的理解和分析, 所以加强对表外披露的重视至关重要。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成为企业的重要的力量源泉, 如何把这些资源在表外披露中体现出来, 将会成为会计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行的表外披露也缺乏结构性和层次性, 表外披露中体现信息都很零散, 缺乏系统性, 数据重复, 表述晦涩难懂, 一些信息任意堆砌等, 这样不仅不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加强对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理解, 甚至有可能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误导, 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
(四) 财务报表形式单一
我国的财务报表的形式单一,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公司, 无论公司的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如何, 每个企业适用的财务报表的格式都差不多。这将不利于表现出每个公司的特点信息, 千篇一律的财务报告格式将会使得财务报表很难提供出值得借鉴的信息, 也不便于进行不同的比较分析。
(五) 公允价值的引入也带来了过多的主观判断
由于在全面收益观下, 公允价值被引入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而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都必须是以外部的市场变化环境为基础, 还要辅之以一些经验判断, 这些都不同于简单的会计准则条例。如金融工具的分类标准及后续计量和资产减值损失等, 这些都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判断和主管记录, 所以可能会产生主观判断失误, 这也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的监督和管制还不完善, 所以全面收益观下财务报告的风险性增大。
五、全面收益观下我国财务报告完善建议
在全面收益观下, 财务报告必须符合充分披露和成本、效益、质量对等原则。公司报出财务报告是有成本的, 大量的信息披露是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支出的, 所以企业披露的信息不必要过多, 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披露的信息必须完全。企业也不能够为了节约披露成本而假造各种信息, 信息的质量是第一要义, 企业要根据会计环境和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不断变化, 兼顾财务会计信息的固有特征作出相应调整。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 会计核算应更加符合规定和范式, 且会计核算要充分揭示企业的真实信息
利得和损失可以作为会计要素来进行确认和计量, 这样可以避免资本项目和费用项目混淆, 使得各要素的概念和实质性质取得一致性, 建立财务报表之间准确的对称关系。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应该分期计入损益, 而不是全部于当期计入损益, 这样可能会对企业的利润带来很大的波动性, 这样不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信息的理解。
(二) 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应该更加合理, 具有对称性
应该从实际国情和发展状况出发, 逐渐地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的会计理论和经验, 达到与国际操作接轨,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进行改进: (1) 资产减值损失作为非经营性活动的变动, 不应该列示在营业利润中, 而应该与利得和损失一致, 对总的利润产生影响; (2) 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 将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在报表中列报, 同时, 利得和损失要素也可以按照这种已经实现和未实现的方法进行列报分类, 这些已经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可以进入其他综合收益之中。对利润表做出以上的变动, 有利于明确地区分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尤其是区分了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绩效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这样更加有利于公众和投资者加强对企业信息的把握, 有利于其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也有利于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做出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预测和决策。
(三) 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应该充分, 且信息层次应更加分明
财务报告的披露应该遵循成本收益对等的原则, 同时也应该充分披露出企业信息, 达到全面、准确、有效。在财务报告中, 企业所披露的信息在除了包括财务指标的信息和一些定量的确定性信息之外, 还应该包括一些无法定量的不确定信息, 这样才能全面地展示企业的整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表外披露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不应该被企业和社会公众所忽视。企业可以通过表外披露展示企业的营业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企业所面临的重大的不确定性事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以及商誉、竞争者所具有的相应的实力等信息。此外, 企业还应该把管理当局通过合理的预测所得到的的趋势分析资料也进行适当披露, 这样也便于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合理的投资预期。
在丰富财务报告内容的同时, 也要注意内容结构的层次性。表外披露应该注重层次, 重要的表外信息应该详细披露, 次要的表外信息则简单描述。表外信息的披露还可以把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加入进来, 而不仅仅是限于财务部门的工作。如企业的销售业绩预测可由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行情和变化进行预测, 销售部门是产品和市场的中介, 对产品市场了解熟悉, 由其披露更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赖, 提高了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四) 财务报告格式可以突出企业的个性, 体现多元化
单一的财务报告具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所以可以提倡企业采用适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财务报告格式。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 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格式, 这些不同格式的财务报告在层次和结构上可能有所侧重, 但是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一致的。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披露的同时, 也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的辅助支撑, 这样也可以不断地更新企业的财务信息, 使得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 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允许不同的企业建立不同的会计信息提示制度。如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非上市公司, 可以允许其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在中期和季度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进行适当地简要分析和阐述。
(五) 从外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
全面收益观下, 公允价值被引入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而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都必须是以外部市场变化环境为基础, 还要辅之以一些经验判断, 这些都不同于简单的会计准则条例。所以应该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把握, 在相关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 可以加强对政府审计人员等的技能的培训, 提高政府对企业进行考核的能力。另一方面, 公司也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产权治理水平, 向外部提供一些良好的信号, 实时更新公司内部股权变动, 公司经理人员的动向以及内部的考核激励机制的完善和改进等信息, 这些都有利于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控制。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于静、张林:《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分析》, 《商业经济》2008年第3期。
3.优化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三
关键词:汽车结构安全 多目标优化 代理模型 智能布点 信赖域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Metamodel for Vehicle Structural Safety
Han Xu Jiang Chao Chen Guodong Long Xiangyun
(Hunan University)
Abstract:Most vehicle structural safety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volve multiple objectives, which cannot be expressed explicitly but acquired by complex computational model, and thus it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solvi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method is able to search for multiple optimal solutions in one single simulation run, but the low efficiency limits its application to complex vehicle structural crash problems. Comm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metamodel can well deal with the low efficiency and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but the solution accuracy is usually low. Therefore, this project studies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metamodel, aim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in the design of vehicle crash safety. A new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adaptive radial basis function. This method effectively assesses metamodel by using inherit Latin hypercube design, radial basis function and intergeneration projection genetic algorithm.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thin-walled sections for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quickly find multi-group design schemes and can well balance energy absorption and collision force. A micro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intelligent sampling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The algorithm adopts the extent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to build a global metamodel, and then employs the efficient micro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for approximate optimization. The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ptimization of a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 cab and obtains many optimal design scheme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rust region model management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complex engineering. The method transforms the compl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the entire design space into a series of approximation problems in trust region.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in a doo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well balance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by matching the thickness of key components. Based on trust region and intelligent sampling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multi-objective method is developed. The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lightweight design of car body based on crashworthiness and mod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monstrates its ability to solv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vehicle structural safety.
Key Words:Vehicle structural safet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amodel; Intelligent sampling; Trust region
4.优化作文教学开题报告 篇四
开题报告
邵寨中心小学 何莉
一、课题研究缘由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同时学生在习作表达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和丰富的生活实践,开始学会用优美的文字来记录生活。而更多的孩子却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来表达,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在中年级阶段刚一开始就觉得作文没啥写,不知道怎么写好。
事实证明,学生热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乐于把活动的经历用独特方法表达出来,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活动的舞台提升作文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研究价值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打开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将语文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训练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语文实践活动的现状和作文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活动的原则和活动的策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的作文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完成个性化的习作。
2.新课程改革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北京师范大学李宝元教授认为,“新课程改革以及考试作文命题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或测试中学生使用汉语言书面文字表达的能力:
一、直面体验现实生活,真切感悟人生价值;
二、细微体察人伦常情,真诚待人,善处世事;
三、客观观察外部事物,科学理性分析问题。通过语文科的学习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以“真、善、美”的语言文字,真切抒发情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能准确分析问题、发表意见。”
多元化的信息论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研究的氛围。
三、课题的界定
作文,即写作文章的意思。如果把“作文”当作一个名词解释,则可以理解为:“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作文能力是指作文的构思、立意、选材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的综合能力。
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则是基于作文教学的现状,中高年级是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年段。小学中年级学生受教育者的主体大多在10—11岁间,此时受教育者的身心、视野、阅历、交际等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指的是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的构思、立意、选材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的综合能力。
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实践研究是指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信息量剧增、视野开阔的背景下提高作文的构思、立意、选材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着重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写,来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的目标: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模式(包括作文教学目标模式、课堂作文教学模式、作文能力课外培养模式即以文学社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研究的内容:
(1)拟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有年段特色的作文教学模式(包括作文教学目标模式、课堂作文教学模式、作文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等)。
(2)拟通过实践研究,在推动课题研究深入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
(3)拟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学生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的进步与教师的成长。
(4)拟通过实践研究,积累大量实例材料、个案资料以及教师相关的心得、论文,为实践活动在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方面提供丰富的个案实例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课题实施中,拟采取如下几方面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1)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思维习惯,注重激发写作兴趣,注重追求有效课堂。(2)活动课程中提供学生习作的广阔天地。(3)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习作展示提供舞台。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过程: 1.初步实验阶段
激发兴趣,进入角色。确立实验班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采用多层次激发、多角度激发进行。
2.充分实验阶段
指导方法,转换行为。采用多学科激发、多形式激发的形式进行。3.综合测试阶段
独立创作,综合评论。在前面两个阶段实验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提升。对实验班作终极测量,获取对比数据,写好实验总结报告及经验体会文章、研究论文。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并研读国内外有关多元化理论、主体教学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论著、论文,理解后指导实验。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作文教学研究状况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对所教学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作一个整体状况的基本定位。
2.资料收集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班与对照班相关材料的收集,文学社活动材料,作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再结合上网收集的作文教学资料来进行。
3.经验总结法:把实践过程中感性的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的概括。
4.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以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方法。其目的是揭示个案形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5.行动研究法: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按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及技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或模式。
6.对比研究法:研究前对实验班学生作文现状进行调查,确定参照点,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作好数据记录,以便于实验各阶段的比较分析。尝试多角度(听、说、读、写等)、多学科(基础学科和艺术学科的介入)、多渠道(观察、参观、访问、体悟、实践、评改等)、多层次(优、良、中、差)实验的方法。另外,在自然实验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研讨课、展示课:有计划地开展好与此课题相关的公开课、研讨课;
2.学生文集: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写好相关活动作文,以专题作文集的形式展示;
3.鼓励发表习作:对收集到的优作,精心辅导学生进行修改,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争取发表;
5.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报告 篇五
提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向我国产业转移和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汇合,使河南省逐渐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本的热点投资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产业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区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产业结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益。从国际产业转移的实践看,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发达国家或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它不但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也是全球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河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历程曲折,发展速度缓慢,但仍然遵循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不断地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方向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河南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河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这可以从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看出。(图1、图2、图3)
(一)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从图1、2可以看出,随着河南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三次产业增长率分别为4.5%、14.8%、10.5%。第一产业尽管总量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长速度仍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期的增长水平。其产值比重从的21.86%降至20的 14.22%,平均每年下降0.76个百分点。相比而言,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是21.8∶47.2∶31.0,到年,该比重为14.2∶57.7∶28.1,非农产值比重在不断上升,这符合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特点。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而第二产业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水平仍较为落后。
(二)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河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明显高于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增长缓慢。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63∶18.1∶18.9,到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46.5∶28.2∶25.4。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较高,但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逐年上升。这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其他五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相比,河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所占比重在中部地区较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以上。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8%以上。这种劳动力过度集中于第一产业的状况不利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产业转移对河南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一)河南省利用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的现有条件
1、政策支持——中部崛起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明确了中部崛起的路径,即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中部地区汇集的优惠措施,这为河南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实践可行性——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体系。2010年生产总值为22,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工业增加值11,95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20.0%,重工业增长18.8%,轻、重工业比例为31.0∶69.0。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26.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9.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1.1%。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优越条件——区位、交通和成本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连结东、中、西三大地带,与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等省相邻,在全国的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河南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力资源丰富,总体工资水平较为低廉。同时,铁路、公路网络密集,航空及水运能力近年来也不断提高,物流业发展迅速,运输成本具有优势,土地、房屋价格水平合理,电力供应充足。另外,河南省还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地下资源丰富,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这些都能够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较强的资源支撑能力。
(二)产业转移对河南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成长。产业转移投资结构的变化是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形生产要素诸如进口零部件、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大量的资本、技术的转移,也伴随着其他无形要素诸如生产工艺、管理经验等的进入,而且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要素的注入和组合,能够改善原有产业的资源配置状况,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产业结构成长的实质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河南产业发展的水平,加快产业成长的速度,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有利于推动河南产业技术进步。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发展中的产业承接地,技术创新和生产往往进程缓慢,耗资巨大,其自身也较难拥有技术开发所必需的专业人员。因此,产业转移在提升承接地技术水平的潜在重要性就变得非常明显。产业转移往往是由经济梯度较高的发达区域指向梯度较低的欠发达区域,具有梯度性。这种梯度性决定了承接地移入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般要高于当地产业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移入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发生作用。
河南省作为一个后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发展水平滞后,这就直接制约着产业水平的提高。因此,河南产业结构的优化更离不开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来看,主要承接的是来自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来自发达国家以及地区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而且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河南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层次也会不断提升。从河南省产业转移项目投资的结构来看,国内外转移主体依靠其较好的设备、较高的技术、较强的管理逐渐向河南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深加工产业挺进,从而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河南产业发展的弱势,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有利于产业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3、有助于提高河南产业国际竞争力。河南省承接的产业转移一般符合本区域的相对比较优势,这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生产要素的优化高效配置。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带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及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在河南经济产业各部门扩散和渗透,将有助于促进产业水平提高,进而引发产业项目、产业整体的飞跃。另外,通过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置于国内与国外更广阔的市场,有机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进入到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中,有利于改善河南产业结构落后、老化的问题。
三、河南省通过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增强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条件,河南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交通、通讯、城市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吸引国内外资金的良好硬环境。从软环境方面来看,河南省要想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占据优势并赢得主动权,就要加强对市场、社会服务等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创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大力改善服务业基础设施,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强化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物流、专业咨询等配套服务,提高和加强对转移企业的服务水平。
(二)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结构,提高承接产业质量。目前,转移资本在河南工业行业投资比重较高,而一三产业投资比重相对较低,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大对这种投资结构性倾斜的调整,适度降低在工业领域的投资份额,相对增强一三产业投资比例。重点调整转移资本在一三产业的投资结构,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协调统一发展。在农业领域,吸纳的产业转移资本一方面弥补农业建设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要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有利于改善产业内部结构,积极引导转移资本投向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研发及推广、生态农业和环保型农业的开发,以及一些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领域,以改造传统农业并提高农产品生产科技水平。同时,引导转移资本投向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会展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
当前,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加速进行结构重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河南应抓住机遇,扩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和接纳,适度控制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引进,逐步提高产业吸纳的层次。准确选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对接点,引导产业转移资本投向河南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以提高承接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演进。同时,可以实施适度的提升式承接策略,引导转移资本投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样,更能够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起点上,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引进新兴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这对促进河南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扩大转移资本承接方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业对接的主要途径是产业投资、产业贸易及产业经济合作。目前从国际实践经验看,产业对接已经突破原来单一产业直接投资模式,向项目外包、股权并购等多种方式变化。河南省应紧紧跟上这一新趋势,鼓励转移项目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参与合作,并以本土重点企业为依托,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面向世界 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进行战略合作,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不同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重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
(四)提升产业集聚区竞争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产业,众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近年来,一些学者及管理层在研究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产业集聚区”的概念。产业集聚区可以把各种不相关的产业都集中在一起,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鼓励和东部地区公司或跨国公司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培训基地以及更多的管理营运中心、物流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引导和加强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合作,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目前,河南省有180个产业集聚区。3月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目标确定为,产业集聚水平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集约节约水平明显提升、就业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并将在10个领域分别选择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集聚区、创新型示范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等10个产业集聚区开展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产业集聚区将力争完成投资6,5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00亿元以上。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必将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小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南都学刊,2010.3.
[2]张冬梅.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10.
6.优化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六
实 验 研 究 报 告
商都二中“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课题组
执笔: 罗晓光
2009年9月我们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子课题,子课题名称为《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课题实验周期为2年(2009年9月——2011年9月),2009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科研方法,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音乐课堂教学,成为现代信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一种全新开放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教学方式。它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的丰富了信息,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方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空间。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可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第二中学音乐学科作为“十一五”规划课题区级实验区子课题,于2009年9月2日在中学启动,在不断实施研究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遵循“先实验,后推广”地思路。特选题为《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开始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多媒体对音乐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实验课、汇报课、观摩课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带动更多教师进行相关学科的教法探索,使中学音乐课教学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学音乐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构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信息资源体系,增大音乐课教学的知识含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
1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教学环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
高教学效率,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合作交
流、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及创新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研究法:研究者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
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2、文献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动态的了解。
3、总结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经常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4、实验法:本题研究的实验,我们采取对比班实验。
根据实验内容和目标提出实验假设。通过这次课题实验我们可以使我们组制
作的课件、写的论文得以推广,同时通过我们将近两年多的班级对比实验实践
证明出我们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中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推广。
(1)自变量: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因变量: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②活跃课堂气氛;
③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从2009年9月—2011年7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学习培训和课件制作阶段(2009年10月至2009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教科研交流会和音乐课件制作培训,提主教研能力和课件制作技术。
3.主要研究阶段(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以七年级和八年级各一个班为实验对象,在音乐课上恰当利用音乐多媒体教室为主要交互工具,时将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并在课后讨论和反思做好书面记录。
4.总结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
主要做法如下: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
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从音乐技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易于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更直接地参与创作音乐。从而有效地降低音乐学习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更好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音乐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视觉与听觉的科学性组合,通过与听觉直接相关的视觉画面(演奏场面、主题联想画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能力。还根据计算机音乐“事件分离”的特点,即:能够轻松而准确地实现声音与乐谱、声音与图像、听觉与视觉的即时转换。帮助学生轻松完成“看到乐谱就能够听到(从内心中感觉到)”音乐,听到音乐就能够看到(从想象中看到)乐谱和形象。
1、听觉的音乐艺术和视觉的美术艺术结合在唱歌教学中,把听觉的音乐艺术和视觉的美术艺术,通过CAI课件的多媒体计算机手段,音、画结合,寓意于形,直观、动态、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形象和意境,达到以情动人,使学生更易于学习音乐作品,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2、音、图、文并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现代化手段,通过CAI课件,在呈现音乐作品的同时,把作者、作品资料以图文形式,作品的情绪、形象和意境等内容以画面的形式结合呈现,使学生音、图、文并茂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
(二)多媒体计算机音乐课堂教学应用方法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使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即能达到课堂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得到身心全面的发展。是当前课堂教学必须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我将多媒体计算机分为音乐CAI课件、音乐CAI插件和计算机音乐应用软件三种类型,作为在初级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激发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准,更好地学习视唱,加快学生学习歌曲的速度,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视觉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为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和创作表现音乐带来无限联想等教学效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应用中实践总结出了模拟法,辅助法、扩展法、游戏法和直接应用法等多种多媒体计算机音乐课堂教学应用方法。
1、模拟法
模拟法是在音乐教学中,逼真模拟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或者不能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与听觉直接相关的画面和间接的主题联想画面。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视觉效果,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激发学生审美想象力,创设教学情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
例如,《梁祝》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1.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4.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2.“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2、辅助法
功能辅助法主要是在各种音乐课堂教学类型中使用音乐CAI插件来辅助教学,相对CAI课件来讲,CAI插件不要求时间段和内容上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常用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使知识学习由难变易。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音乐教学情景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构成一种最佳结合状态。
3、扩展法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一种引导性的联想作用,但对于有一定联想思维能力的八年级学生,这种过于直观的教学方式,有时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音乐教学中,用多媒
体计算机把音乐家们的现场演出再现于音乐课堂。使学生在听赏音乐的同时,通过观看音乐艺术家们的群体演奏,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去认识和理解音乐。用音乐艺术家们那充满激情的演奏,有效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开启、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4、直接应用法
直接应用法是将计算机软件公司设计制作好的音乐软件,不需要教师的制作和加工,直接在音乐教学中应用,适合于综合素质训练和音乐创作课。让学生在计算机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音色,选择打击乐和节奏,配置和声,用鼠标记录下自己头脑中最优美的旋律,用计算机合成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素质。
(三)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
(1)课件教学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最新方式,在我校开展了每位音乐教师选做三个多媒体音乐课件,从设计——搜集素材——合作完成的活动,我们完成了13——16册的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
六、结果分析与结论
我们依据理论研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教学的确模式,在此模式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分析和创新能力,而且也提高
向调查中,喜欢上课的占全班总数的21%,2011年的调查中,喜欢上音乐课的增加到93%。
2、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参与能力,如在节奏、节拍、音高、旋律、调式听辨及识谱能力的测试中,有79%----89%的学生回答正确。如对《春江花月夜》、《命运交响曲》等名著有关问题回答,其正确率达92%---98%。
3、音乐评价的全面多元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参加音乐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及艺术潜能,把握其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4、对音乐有兴趣,能爱护及携带音乐书与课堂乐器,能够安静地倾听音乐,能够认真地倾听教师讲课与观看同学的表演,能够自信有表情地参与歌唱,能够认真地参与乐器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提前预习,正在成为学生的一种好的习惯。
5、在课堂中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八、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继续探索的方向
1、牵强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有时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2、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会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工作重心发生偏移。
3、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会使“亲其师,信其道”的真理大打折扣。
4、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会使教学过程变得程序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位的发挥。
5、过多地运用信息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使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有一次革命。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品,为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情报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作用,使其能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附:课题组人员名单
张熙旺简拥军罗晓光王淑存董青飞张小军陆美娟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民族出版社2004年。
2、刘儒德,李凤兰,张建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钱爱萍,吴恒祥,赵晨音,《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7年。
7.Java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篇七
关键词:合作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共享,考核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Java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学生就业非常有用,包括知名IT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银行、私企等企业,还有高校、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都招聘精通Java人才,Java程序员待遇好,吸引着众多学生选择了该课程,但是高校Java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境界,一方面教学理念落后,理念依然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教师出题考试,学生答完忘完,完成教学要求。这些只是完成了学历教育,缺乏工程项目教育,不能适应新型软件人才的需求。在此理念下,造成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实战环境,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学生付高昂学费积极参加Java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学生在就业时,优势显现,因为多了项目实战经验,更贴近企业需求。因此,必须对高校Java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企业对于软件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懂技术,还要面临着跨行业、跨学科的新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已经单纯从技术、技术应用方向向技术管理、服务管理等方向转变[1],因此Java培养目标也在发生着极大变化,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工程型、实用型、复合型软件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又成为高校Java课程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Java教学涉及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等多方,因此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合作共赢就是通过双方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在实现各自利益目标的同时达到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了双赢[2,3]。在Java教学环节中处处体现着合作共赢的理念,下面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等进行优化改革,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Java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软件行业培养更多优秀Java人才。
1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业务素质
1.1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人才
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Java课程的实践教学很重要,需要教师具有项目工程经验,以便在讲课时,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人才队伍,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人才,首先学校定期派一些教师走进企业,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积累工程项目经验。其次,聘请或引进企业业务精英为专兼职教师[4]。
1.2 学科合作,优化教学团队学科结构
复合型软件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使得Java授课不只是技术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需要学科合作,优化教师的学科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调整教学团队成员,讲授Java课程的教师不一定是科班出身,可以是相近学科或交叉学科人才,这样拓宽教师讲授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让学生理解语言是一种工具,感受到Java语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次通过“内培”和“外引”,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特别是博士人才的培养,拓宽教师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一批又博又专的高级师资队伍。
2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2.1 多方交流,明确教学切入点
目前Java课程教学内容空泛,纯粹的语法教学,索然无味,缺乏活力,课时有限,讲授内容少,因此要通过采用调研问卷、座谈形式与同事、学生深入交流,找到目前该课程教学效果差、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走访知名IT企业,及时了解新信息技术下软件公司、大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2.2 优化、丰富教学内容
Java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两部分:1)理论部分,不仅仅是语法知识,还应包括软件工程思想理论和软件设计理论、数学逻辑和算法设计理论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水平。2)实践部分,教学内容应凸显Java的应用,特别是经典案例和短小精悍的项目的穿插。通过了解企业需求,学生兴趣所在,多方合作,对于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优化,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多姿多彩,趣味十足,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并能够使得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最大的信息量。
3 采用多模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或手段
3.1 多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多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课堂上,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采用经典案例法,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转化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5]。其次,实践上,例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贴近实战,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6]。采用不同模式教学,让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特别是要把各种程序设计思想和思维贯穿于Java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采取合作互动,将各种教学法等优化组合,创新新型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课堂上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注重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使得教师真正在主导,学生真正是主体,双方互动交流,教学相长,达到双赢。
3.2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Java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例如板书,有的教师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师念PPT,学生被动听着,感觉不到所讲Java程序的魅力变化,同时PPT不能一屏多页显示,由于PPT信息量大,翻页较快,学生来不及消化刚才讲的内容,又迅速进入下一页,影响后续内容讲解,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为和学生互动,不断地在PPT和JAVA集成开发环境切换,造成学生眼花缭乱,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造成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可以创新一种教学手段,开发教学系统演示程序,将演示程序和PPT整合在一个窗口内显示,PPT本身也能在一个窗口分页显示,保证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同时也可以引进在线网络授课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方便,提高教学效率[7]。
4 多方参与,优化实践环节,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许多高校不重视实践教学,例如上机实验课,教师随便出几个题目,放任学生自行去做,由于管理松懈,实验课成了学生的上网休闲课,为了应付完成任务,结果造成剽窃横行,尤其作业环节更是抄袭严重。同时缺乏工程项目的锻炼,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下降。另外,缺乏教学资源共享,学生找不到学习Java的相关资料和平台,教师如若不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惰性,缺乏主动性学习、探索式学习能力等,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和教学资源的共享。
由于Java课程应用型较强的特点,因此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得到锻炼:1)在学校机房,通过教师指导项目,让学生分组,采用项目或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实现项目,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采用工程项目的做法,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环节让学生得到真实锻炼。2)通过校企合作,走进企业实习基地,让学生贴近实战进行锻炼机会。3)自我锻炼,提供学生题目,让学生能够自我开发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的准备、项目的确立、项目分组、项目指导、项目的运作、实现项目的途径、项目的结题,项目报告的书写等环节,因此项目实践环节较多,必须进行优化,例如项目题目的选取,难易程度;项目分组的合理性划分,项目是否需要指导,项目组实现环境和方式等。通过教师、学生或者企业的参与,讨论项目方案,对实践环节优化,使得项目的实施最有效。
同时,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把PPT和Java相关资料共享,可以搭建Java论坛,教师、学生相互之间都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学习Java心得、项目经验等,通过论坛合作可以获得最新的Java技术、Java的最新研究和发展方向等,促使学生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Java编程水平[8]。
5 优化考核环节,发挥评价的正能量
考核是对学生的一个综合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认可,通过考核,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师而言,可以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分析,调整、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对学生而言,发现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瞄准了目标,积极引导“考核”发挥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考核环节要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由于考核时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例如评价主体可以有教师、管理人员、项目组组长、学生自我评价等和考核的指标可以多样化,例如考核指标可以为德育、考勤、笔试、上机、项目、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为了考核的客观和公正,评价主体的选定和考核指标的选取,可以通过多方合作交流确定,对于每个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优化考核环节,建立一个客观和公正的考核体系,发挥评价的正能量作用。
6 结论
树立合作共赢新理念,对Java课程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优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实践环节、优化考核环节等改革措施,经多年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Java教学质量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Z].2010-10-10.
[2]马红梅.校企双主体参与教育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277-278.
[3]谢海琼,邬国盛.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共赢机制研究[J].高等职教,2012(7):69-72.
[4]胡昌荣.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160-164.
[5]刘嵘.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3):122-124.
[6]徐南.基于项目驱动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4):140-141.
[7]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3(2):90-91
8.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研究 篇八
关键词:朗读教学;方法;措施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听、说、读、写教学的重要参与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大多数是承上启下的,在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知识之间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初中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地体会知识内涵,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以及语音语调的改正。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1.师生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很重视朗读教学。课堂基本是按统一模式开展的,教师引导学生做简单的阅读后,就开始根据教参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朗读文章的时间很少,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的时间很少。同时,学生也认为在语文考试中是不考朗读的,因此,即使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文章,学生也只是随意地看看,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品味,没有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与内容美,没有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精华。这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2.语言课堂缺乏朗读的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朗读环节都是被硬性规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学生初接触文章的时候,让学生朗读一次,在文章讲解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朗读一次,这样,学生对朗读的价值认识得不够深刻。语文是很注重品味的,无论是文章的语言、内容还是文章的精妙的结构安排,都需要在品味中才能感受其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缺乏这种朗读的氛围,学生不会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朗读,也不会通过朗读入境、入情,不会通过朗读手段读懂课文,了解作者情感,不会通过自觉的朗读了解文章的结构,这是朗读教学的失败,也是语文课堂朗读氛围缺失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朗读氛围,使学生进行有效朗读,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二、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措施
1.优化课前朗读教学
第一,要说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师平时要加强朗读能力的训练,如按照普通话测试范文联系普通话发音,每天用普通话读一篇文章,和同组的语文教师交流,培养良好的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基础,这样才能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的理解。第二,训练朗读技能。扎实的朗读技能是开展朗读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朗读停顿、语速、重音和语调,使学生学会把握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学会根据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心情,环境氛围等来确定朗读的语速;学会依据文章的主题思想、句式结构、词语特征和人物情感来确定字、词、句的重音;学会依据人物的特征和思想情感来把握语调。第三,把握作品的背景和思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内在含义,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让朗读具有艺术感染力。
2.给学生安排合理有规律的朗读内容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在朗读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朗读效率提高不上去,不仅与学生有关,跟老师的统筹安排和规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懂得安排规划朗读内容的,善于分析自身,知道自己薄弱地方的学生,还有一类就是没有朗读学习计划的学生。根据整体学生的以上状况,老师安排具有伸缩性的朗读内容。比如说,一节早读课20分钟,学生普遍可以背诵两篇文章,那么老师就要布置两项朗读计划,第一项朗读任务是两篇文章,第二项是一篇古诗词背诵。完成第一项即完成早读的朗读任务。对于那些效率高、理解快的学生,可以将两项都完成,这样学生在完成之后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对于那些效率不是太高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第一项就可以了。这样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挫败感。因此,合理的朗读内容不仅能有利于学生提高朗读效率,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信,在朗读中找到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教师坚持范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领悟力
教师的范读对于朗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范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领悟力,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朗读风气。比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范读全诗,有感情地朗读,传达出全國人民对总理的深沉思念和无限的热爱之情,这样的情感渲染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在这样的情感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反复品味,学生就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保证学生具备充足的朗读时间
充足的朗读时间是提高朗读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很多时候教师容易忽略这一点,时间并不充分,学生就像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那样“随口念一遍”,草草过场,根本没有反复朗读、深刻品味,这样的朗读教学怎么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上一定要给朗读留下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要互相评价,看看自己哪里还需要改进,要让学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过每次朗读训练都能得到一些进步。
9.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 篇九
作者:张正新
内容摘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地分析,入木三分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笔者以创设伙伴式心理环境,使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成为可能;精致课堂教学语言,使课堂布满美的享受两点为切入口,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说明一些问题。
关键词:教学语言
伙伴式
心理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1、语言是师生对话的工具。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教学语言的纽带作用会随之有所减弱。但我们认为无论运用什么样的现代教育媒体,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语言,相反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授课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富有情感地面对学生用口语讲解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非凡是在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方面,应该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与之相比的。
2、精致的语言是教学艺术化的媒介。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美丽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然而,深入课堂,我们发现教师语言经常令人嚼之如蜡,黯然无色;学生语言苍白、贫乏,令人堪忧。
1、教师语言黯然无色。在进入课堂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流水帐”语言:一堂课,教师表情严厉,语调平淡,没有重点突破。一堂语文课教师问“是不是呀?”“对不对呀?”“懂了吗?”的问题多者加起来不下五十次,毫无价值的语言占了三分之一,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率。(2)“指令性”语言:“我再说一遍。”“请大家给我听好了。”“打开书,读第一自然段”。(3)“处处铺石搭桥”:生怕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学生因为受教师的前半句的牵绊,后半句的回答往往毫无深度,说法单一,毫无个性。(4)简单打断: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你能不能多想想?”“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能有更好的回答。长此以往,学生爱说、爱动、爱幻想的天性,就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泯灭。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比较枯燥,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学生语言贫乏单调。教师教学语言贫瘠,直接受损者是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学生的语言必然苍白或“金口难开”。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的课堂
语言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静静等待。教师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引、导、等待,学生依然静静静地坐在那里,右手握着笔,用期待的眼神等待着老师“口吐”标准答案,时刻预备着记录,又似乎在说您只管讲、写,我们会记下来,他们看老师的眼神是多么神圣。他们已习惯于被动、依靠。如此沉闷的课堂,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
学生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人,我们怎么指望他们去开拓、去创新?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种主体性是不可能替代的自主行为,而这样的课堂,学生已完全退居二线,真正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或“旁观者”。如此现状,令人担忧,令人深思。学生作为孩子的活力、自信哪去了?
语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它是师生对话的工具,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媒介,我们觉得要优化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关键是要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我们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过程
(一)创设伙伴式心理环境使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成为可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答应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定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看,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师生交流、对话的场所与舞台,是孩子生活的天地,活动发展的舞台;是教师体验教学生命、展示教学智能的场所与舞台。语文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们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双方合作的活动。关爱生命,在教学中充分熟悉到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他们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尊严的、活生生的人。在教学中摒弃居高临下、以势压人、惟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把学生视为“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保持一种自我本身也“待教育”的心态,真诚地接纳学生,以平等对话者的态势参与到学生的世界中,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观念。更多地赏识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敢于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变学生“只听不说”为“既听又说”。
当学生“说话”时,教师的责任是“倾听”,并引导其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各抒己见的自信的学生。“标准答案”也将失去它的魅力,取而代之是多元化的答案。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教学成功的诀窍是以情感为纽带,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儿童的情感,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愉悦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教师要注重用热爱学生的情感、愉快的心境、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暖和的语调、激情的语言来创设轻松、活跃、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和学习氛围,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让课堂布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语言显露儿童的天性,绽
放聪明的花蕾,展露创新的萌芽,让学生在课堂中敢想、敢说。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怎样使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精致呢?
(二)精致课堂教学语言使课堂布满美的享受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何谓精致?笔者认为它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精当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老师话来说有‘四美’:
1、音美,要讲普通话;
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生动美;
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
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究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字字珠玑,句句似诗,出口成章,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究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上生成的资源随时调整自己预设的语言。闻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美丽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我们在对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中,探索出了如下几点做法:
1、唤起生活体验激发爱好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笋芽儿》时,教师问“你曾撒娇过吗?”生齐声回答“没有。”于是,教师又问:“比方说,你和妈妈一起出门,看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你很喜欢,可是,妈妈不给你买。这时,你会拉着妈妈的手,说„„”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看了,也模拟我的样子,细声细气地说:“妈妈,给我买吧,给我买吧!„„”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回到课文中学习的时候,小朋友很快就领会了小笋芽撒娇时的语气。显然,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撒娇”这个词语似乎是太难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导,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听故事——想经历——模拟动作——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这个词的意思。同时,也能较轻松的将这个词语进行迁移。
2、营造愉悦氛围激发情感 闻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在教学《称赞》这篇课文时,教学伊始,教师就对自己看到的值得表扬的现象进行了夸奖。“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洁啊!我也称赞你!”“你们听得多认真啊,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进行了多次的随机表扬,如有的学生课文读得并不好,于是随着一句“你读得很努力”,我发现学生学得更认真了。再如,有的人读得好,演得也好,就轻轻地称赞他“你不仅会读书,而且挺有自己的想法呢!”
教师的语言经过锤炼、加工,提取“精华”,化难为易,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在上《口语交际——找春天》时,当学生说到:小草偷偷地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是引
用课文中的话)于是,在这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春风轻轻一吹,小草弯下腰来,似乎——(引说,且指名):似乎在向我们鞠躬;似乎在向我们点头微笑;似乎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似乎在说:“春天多美啊。”„„在学生不断地想象说话中,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
某位教师在执教《比尾巴》这篇课文时,“谁的尾巴最好看?”假如教师单单来解释“最”的意思,显得枯燥,学生可能还是难以理解。教师就利用了班级学生的资源,“请我们班最高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请我们班声音最
响亮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请我们班写字最漂亮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此时,教室里学生朗读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而且被请到的小朋友无疑被“最”的殊荣所感染,“披文入情,情动而辞发”,学生投入朗读之情可想而知。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表现出乐学、爱学、好学,充分感受到称赞的魅力,使文本与课堂融合。
3、搭建“脚手架”促进理解
在柯林斯、布朗和纽曼形成的认知学徒模式中,“脚手架”被描述为一种指导学生达到能独自完成智力任务的程度的方法。有效的“脚手架”策略,使学生从事任务时,能更关注学习的要点,提高学习的效力。某位教师在执教《活化石》这篇课文时,文中“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假如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这么长的一句话,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怎样把它转换成学生易于理解的说法呢?教师在请男生朗读后,说“你现在种下了银杏树,等你做爷爷的时候就能吃到它的果子了。”教师在请女生朗读后,说“你现在种下了银杏树,等你做奶奶的时候就能吃到它的果子了。”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的教学语言,作为“脚手架”。学生在老师请了两位学生朗读之后,明白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知识,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爱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优雅体态语相得益彰
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在“台上”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可以看出,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力于好的有声语言,也必然伴随着自然、得体的体态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是一种智力的投入,而且是教师整个人体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我们来看《从现在开始》文章开头,狮子大王发号施令“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一个星期的万兽之王。”教师指导朗读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
师:狮子大王发号施令时是怎样的? 生:神气、威武的。师:谁愿意来读读?
一生读,很多学生捂着嘴偷偷地笑。教师发现了。师:你们为什么笑?
生:一点不像大王在说话。
生:狮子大王大似乎怕小动物。
生:狮子大王没有大王做,不兴奋了。„„
师:你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狮子大王的神气、威武。谁来读。(有两三个学生懒洋洋地举起了手。)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朗读效果仍然不佳。教师匆匆进入下一环节。)片段二:
师:你心目中狮子大王是怎样的?(配合看课件)生:神气、威武的。师:谁愿意来读读?
指名几位学生朗读,指名学生评价。学生认为他们读得很正确,但没有狮子大王的神气、威武。
此时教师挺一挺胸,扬扬头,两眼威严地扫视全班,并用大手一挥,拍拍胸前的贴画(狮子),把这句话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
师:谁愿意来当狮子大王?
学生马上精神焕发,挺直身体,高举小手,争当狮子大王。教师把狮子贴画,戴到学生胸前,再请他来朗读这句话,狮子作为“万兽之王”的那种威严气势溢于学生言表。同样的,学生在朗读猫头鹰、袋鼠、猴子轮流当万兽之王时发号施令时的句子时,都有非常棒的表现。
上面片段二中的教师利用体态语与有声语言向学生作心理暗示,将学生的思路向预期的教学目标推进了一步。体态语言作为教师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辅助有声语言的传情达意,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部主任罗伯特。布鲁斯曾说:“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长时间注重以便于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美国心理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阿伯特。梅哈拉也说:“在感情交流上,无言的举止往往比语言更传情。”
三、取得成效
(一)教师角度
一年多的实验和研究,使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念,在使用课堂教学语言中有了比较大的转变,现在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谁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想不想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教师从实验和研究中找到了一条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途径,提高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的能力。
(二)学生角度
1、学生学习爱好盎然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现在,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95%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爱好。上语文课时,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几乎每个同学都能自觉阅读课外书,他们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自己动笔写话,平均每星期写一到二篇的日记。通过实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新奇独特的问题。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解决,已经成了一种学习习惯。
2、学生的个性语言得到发展
在课堂中,学生有较强的表现自我的意识,敢想敢说敢问。他们敢于随时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独立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敢于指出书本和老师的错误,敢于对他人的发言作评价和补充。《新版大闹天宫》,写的是一次午睡,因为老师不在,大家趁机在教室里嬉戏玩耍的事;《女孩哭吧哭吧不是罪》写的是小作者为了参加比赛在排演,大家都在打雪仗,她没有参加!又想到下次下雪都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而回到家向妈妈诉
苦“我怎么那么命苦啊!”喊完,她就“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上岗了》,是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铅笔因为钢笔的上岗受到冷落到再一次被重用的过程。《风——妈妈的脾气》小作者把妈妈比作春风、北风、台风、龙卷风,让我们来读读其中的一段吧:龙卷风是所有风的大王,在他来临之际将会“天昏地暗”。这种风一定会在我考试考砸的时候出现。而且一旦出现,便会电闪雷鸣、飞沙走石!它的声音就像大炮在轰鸣,狮子在狂吼。不到一分钟,我的泪水就会像瀑布一般飞泻而下。这些文章,都是用他们最本色、最自然的语言表达的心声,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受。
3、学生善于发现、表达生活中的美 语文课堂只有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细心地去体验。学生才会在生活中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下面两篇短文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并通过细腻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奇啊,这雾》:车子沿着盘山公路一路蜿蜒而上。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山间,迷迷蒙蒙的都是乳汁一样的雾。层层叠叠的群山,因为有了雾的衬托,而显得如梦如幻,如诗如画。雾笼罩着高高的青山,笼罩着幽幽的竹林,笼罩着丁冬流淌的小河。一团团,似云;一阵阵,像烟。明明似乎就在眼前,可却怎么也抓不着。我们的车子在这样扑朔迷离的景色中前行,宛如仙境一般。《小雪花》:
下雪了!下雪了!望着窗外的小雪花,我感到很惊奇。小雪花,你是糖吗?同学说:“不,它不甜。” 小雪花,你是盐吗?同学说:“不,它不咸。”
小雪花,你是天庭派来的仙女吗?为什么你的纱裙是那么的雪白漂亮? 小雪花,你是飞舞的小精灵吗?为什么你会那么调皮可爱?
小雪花,你到底是什么呢?小雪花默默无语,停在我的手心,渐渐化成一滴晶莹的水珠。
在这一句句童趣盎然的诗文,学生是用眼,用聪明,乃至整个心灵在感知四周的世界。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科研是一个艰苦地探索过程,我们深入课堂一次次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碰撞,进而获得发展。由于受时间、学校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仅从课堂教学语言方面作了一些探讨。课堂教学语言没有固定的形式,我们在此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和完善。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傅道春著《教师行为优化教程》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肖锋著《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 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莉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 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10.优化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十
回顾五年来的实验与探索,概括起来,我们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充分认识了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生能否发展的前提。好多名校广招天下名师,就是看重教师的素质,看重教师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成份。因此,我们在实验的开始,就注重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修养方法》、《小学心理教育原理与方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教育的智慧》等书籍,听取了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指导老师的讲座,组织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到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的不良心理,如:性格孤僻、冷漠、人际关系恶化、情绪不稳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创造性,必然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效应,从而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而且,在我们学区,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我们学区开展“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的实验,十分重要,很有必要。五年的实践也证明,由于我们深刻地认识了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意义、内容和过程,自觉地加强了教师自我心理修养,熟练地掌握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自觉地加强了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修养,优化了教师的心理素质。
通过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我心理修养,及时地调控自己的心态。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老师容易产生不正常的心态。
一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前景下,改革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必须努力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这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二是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受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极易产生不利于教育的因素,如缺乏学习的动力、耐挫力差、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反叛性强等,对待他们很多老师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并因此而产生焦虑和失败感。三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由于教师的收入与其他许多行业比较,差距较大,尤其在我们市里,政府还不能按档案工资足额发给教师工资,致使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青的教师感到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感对教师的工作和心态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这些原因,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自我心理修养,调控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良田小学的女教师伍夜华参加工作八年了,可工资还只有360元,自己进修学习要钱,小孩读书要钱,除了生活开支外,所剩无几,有时想买一条漂亮的衣服都为难。如果象有些地区那样按档案工资,足额发给我们,这个女老师的生活就不会如此拮据了。经过一天繁忙紧张的工作之后,她有时也在心理抱怨着,认为工作太累了,从天亮忙到晚上熄灯,就是熄了灯还在想着学生,既劳心又劳力,可是得到的报酬却是如此少,口喊全社会要尊师重教,说的比唱的好听,心里感到很不公平。可一下这位老师又想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重任在肩,虽苦犹乐,不能因工资低而影响党的事业。再说,自己再苦,比起农民来,还是要好些。这样想来又想去,她一时灰暗的心底,又出现了明亮的蓝天。尽管工作苦,工资低,为了祖国的建设,她几年来如一日,还是默默地、任劳任怨地备课、上课、解卷……真是象有人形容我们教师是“价廉物美,经久耐心。”这个女老师能解除自己心里的不公平感,就是因为她能以党的事业为重,加强自我心理修养,及时调控心态。这个女教师体现我们教师淡泊明志,乐于奉献的可贵的风范。
三、认真地掌握了心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认真、熟练地掌握心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健康的心理能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教育教学的过程,犹如知识的播种和培育过程,试想一下,在一片杂草丛生、问题成堆的心田里播种知识,能有什么效率可言?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验,我们许多老师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如中心完小女老师谷小兰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她的《尊重孩子、相信学生》的论文里写道:“赞许是人类最深切的渴望,孩子更是如此。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会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她班上有个小女孩,说起话来通通畅畅、滔滔不绝。可是她的相邻同学却不喜欢她,认为她爱玩小聪明,好耍嘴皮子,是华而不实的人。其实这个女孩很诚实、又谦虚,话说得好,说明她有才智,在语言方面有天分。谷小兰老师在班上赞许了这个女孩的特长,还有意训练她的说话技巧,使这个学生的语言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如今成了学校有名的小播音员,语文、数学成绩都很优秀。
还有中心完小的黄淑君老师,她担任四年级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发现一向品学兼优的男学生伍小平,平时性格开朗、天真活泼,不知什么原因,现在一下变得沉默寡言、愁眉苦脸,课外活动也不参加,成绩下降到中等。黄老师及时地主动找了这个学生进行谈话,经了解是因为该生父母要离婚,引起了该生的忧虑和害怕,致使上课分心,情绪不好。了解之后,在一天傍晚,黄老师约了校长一同赶到该生的家里,苦口婆心地劝解了该生父母。该生父母羞愧难言,为了孩子的成长,答应重归于好,不再离婚,并感激黄老师的劝导,表示今后一定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此后,这个学生更加发愤学习,成绩仍保持在班上第一。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学生自觉刻苦学习,蔚然成风,在全学区统考中,成绩跃居第一。
【优化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推荐阅读: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0-1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论文12-17
优化组合法在铅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12-0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研究07-17
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09-05
优化教学三要素08-12
网络优化实习报告08-12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12-07
怎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06-13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