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2024-10-03

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13篇)

1.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一

(一)发挥经济统战优势 引导非公企业转型升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别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阐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努力把讲话精神落实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贯彻到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体现到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工作的关键词都将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直在进行的,而且几乎没有间断过,这是不以谁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和经济自身的增长都需要对经济发展方式做一些转变,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条胡同走到黑。有时候还会转变之后又转过来,形成一个螺旋式的回归。最明显的就是我国的农业改革,改革之初是包产到户,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形势变化以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新要求集约化和产业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1995年提出的,那时候提二个转变,即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并在文件的另一处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及到“全局意识”和“根本性”的高度,而且与转变经济体制并论。其后中央的相关重要文件几乎都提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就有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明确提法。到党的十七大召开,表述就更加明确和具体,“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和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5年过去了,现在还刻不容缓,说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历史上是短缺经济,不需要转换经济方法,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转换是近30年的事,按

照历史和逻辑,开始的时候肯定是追求速度、追求规模,资源环境也能够承受,产业层次也比较低,只要将国际产业转移承接过来就可以了,那个时候是需要速度和规模,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整个都变了。现在我们的资源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压力很大,这是因为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而且严重依靠外需显得非常被动,我们的经济主要依靠大量的货币投入,而不是靠经济本身的活力,而经济本身的活力来源于体制,来源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有的发展规模遇到了巨大的冲击。所以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健康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的既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伟大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眼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堪称不是基本国策的基本国策,绝非权宜之计,不论政府还是企业,也无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公企业,都应积极主动和自觉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概念宏大,内涵丰富,有国家层面、地区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的。其中,转变发展方式,对具体企业而言,体现在具体的转型发展,体现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又会出现管理转型、经营转型、产品转型、融资转型、技术转型,甚至有所有制转型的多样性。

二、非公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社会制度的转型,其标志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变革是经济制度的转轨,其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第三次变革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需求拉动、第三产业带动,依靠消耗物质资源维持。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发展的代价会越来越大,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发展的道路会越来越难。这是从宏观上讲的转变发展方式。从微观而言,我们的非公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其转型提升仍面临诸多障碍。

首先是创新中的瓶颈。目前,我市大多中小企业处于维持生存状态,缺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科研研发力量较为薄弱,最终导致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而且中小企业往往过度关注技术创新而忽略管理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等,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导致恶性竞争,行业发展空间趋窄。

其次是融资困难。资金缺乏是企业产生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小企业变数大、投资风险大、资产小、责任能力低、类型多、融资成本和代价高、信用低、还贷没有保障等不利因素,影响到银行的借贷,加上实行向国有大企业倾斜的政策,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少、筹资能力低。

第三是人才缺乏。泰州的中小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人员也大多为初高中文化,真正懂技术、管理、财务的人员并不多,有的小企业甚至很少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培养人才。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并不是很充裕,即使招取了高层次人才,由于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报酬,往往也难以留住。

第四是管理风险。受规模、资源限制,中小企业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往往由企业所有者兼任,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而小企业所有者的素质相对较低,往往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不少中小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来自亲朋好友,财务、营销等重要岗位都是由自家人担任,家族化运作容易形成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不分、越权行事,管理上没有相应的预防和约束机制,从而使企业缺乏监控和风险控制。

第五是认识差异。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对经济转型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部门对非公企业转型提升引导不够、支持不够,同时也存在企业自身在转型提升上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

转变非公企业的发展方式,提高非公企业竞争力,推进非公企业转型提升,支持非公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推动泰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应从三个方面给予支持。

一要营造企业转型提升的良好环境。要扩大宣传,提高非公企业转变生产方式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制定的10大重点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对重点产业中非公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给予具体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畅通非公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意见反馈渠道,为非公企业转型提升提供有效的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支持。完善服务体系,使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为非公企业转型提升的有效服务机制。

二要完善支持非公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推动非公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在非公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激励和优惠政策,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动力、以环境为支持的创新体系,为企业的转型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金融、人才等政策,放宽产业准入限制,允许非公企业进入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行业,在财政贴息、技改贷款等政策措施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根据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建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融资机制,帮助解决企业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方面的资金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非公企业产业化进程。创建合作平台,在政府采购和招标中优先考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公企业产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执行效率,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政策透明度,帮助企业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提高转型升级的能力。

三要加强对非公企业家在转型提升方面的培训。要加强对非公企业转型提升的引导,拓宽培训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非公企业家进行专业培训。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家提高认识,提升理念和能力,激发广大企业家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潜能,把广大企业转型提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齐抓共促非公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发挥经济统战优势,引导非公企业转型升级

着眼促进非公企业转型升级,深化非公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

1、通过建立非公经济人士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综合评价机制,使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成为非公企业的核心理念和自觉行动,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非公人士的价值追求。

充分发挥经济统战优势,突出引导非公企业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尤其要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给予特别关照,保持就业形势的稳定;引导非公企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员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增长稳步增加的机制,及时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切实加强安全保护,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自觉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引导非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建设,努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需求贡献力量;引导非公企业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深入推进光彩事业,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引导非公企业积极践行依法经营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通过建立健全促进非公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服务机制,组织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为非公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撑,为非公企业招才引智搭建桥梁和平台。

充分发挥经济统战优势,积极帮助非公企业抓住国际产业重组的机遇和10大振兴规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自觉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非公企业推进自主创新,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努力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培养更多自主品牌;帮助非公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抓紧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积极投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通过提升非公企业自身素质增添内在发展动力,促进企业由依靠廉价劳动力、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转化为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资源节约、技术进步、劳动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经济统战优势,努力助推非公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助推非公企业提高经营者素质,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增强科学决策和市场应变能力;助推非公企业加强吸引和使用人才,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广泛吸纳人才,真心对待人才,放手使用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助推非公企业建立健康向上,内涵丰富,富有特色,员工认同的先进企业文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动

力;助推非公企业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二

It#发挥产业优势服务转型升级--福建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 (泉州园) 简介福建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 (泉州园) 地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丰泽区, 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建设的老旧工业区。近年来, 随着泉州行政中心东迁, 中心城区东进步伐加快, 丰泽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 主动把握城市化的大趋势, 及时出台产业"优二进三"政策, 以老旧工业区改造为抓手, 大力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2010年, 以领SHOW天地为核心区域启动成州工业区的改造建设, 推动片区业态由工业小作坊为主的传统工业向广告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工商部门立足实际、对接政策, 成立专门机构, 抽调得力干部进驻园区具体指导, 为创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作出突出贡献, 使老旧厂房焕发了新的生命与活力。2012年4月,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园区视察, 高度赞许, 称之为"旧厂房开辟新天地”o

3.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三

一、坚持规划引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将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为东丰县编制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同时,借助与德国合作的契机,聘请德国生态农业专家,按照欧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和标准,重点规划东辽河源头629平方公里区域生态农业,打造东辽河源头中德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一是在东辽河源头420平方公里区域,对耕地进行传统农业改造,打造绿色有机种植区;对山地林地,实施退耕还林,建成绿色有机林果区和生态苗木花卉区;对水库周边的零散居民,进行生态移民,对现有村屯进行村庄整治,绿化美化农村环境。二是在相邻的229平方公里区域,对源头示范区产出的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利用源头示范区有机农产品及秸秆等副产品,适当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生产有机肥,用于源头示范区农业生产,打造绿色循环产业。

二、注重技术推广,保护农业资源环境

一是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加快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合理布设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引导农民选用抗病虫良种,及时中耕除草,深埋或焚烧植物病株,减轻病虫草害发生机率;加快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实现赤眼蜂、白僵菌生物防螟技術全覆盖;提升植保装备水平,推广杀虫灯等物理防治虫害;探索建立反应快速、服务高效的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转化和应用耕地质量调查成果,率先建成第三代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依托“互联网+农业”的具体实践,为化肥零增长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目前,信息系统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数据,实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全覆盖,更精准地为土壤把脉问诊、开方抓药。继续落实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补贴,发挥惠农政策作用。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是推广施用有机肥。积极争取欧盟贷款和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加强与吉林农大、中国农大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技术合作,扶持日月星、裕川、鑫荣等有机肥生产企业发展壮大,更好的转化利用畜禽粪便等资源。抓住有机肥补贴政策的契机,加大配套投入,向绿色有机粮食作物、果蔬设施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推广专业有机肥。加大玉米机收推广面积,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引导农民积造、施用农家肥,着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三、加强全程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四

——宁阳县教育系统统战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莅临我县教育系统检查指导工作。

宁阳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2所,在校生81108人,幼儿园103所,在园幼儿20687人。教职工8559人,其中党外知识分子4552人,占总数的53.2%。

近年来,宁阳县教育局以实施“凝心聚力”工程为重点,以创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县为抓手,注重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和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了全县教育科学发展。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与党外知识分子、各界人士荣辱与共,协同作战,攻坚克难,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学前教育先进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教育督导先进集体”,连年被评为 “泰安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泰安市统战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12月1日,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验收。现将我县教育系统开展统战工作汇报如下:

一、把握政策,营造氛围,形成统战工作强大合力

一方面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做好教育系统统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培训、座谈会、辅导报告等各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市、县统战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统战信息、宣传、调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支持统战工作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加强宣传,营造统战工作浓厚氛围。在广大教职工和中小学中积极开展统战思想宣传教育,使统战思 想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将每年4月份定为统战宣传月,大力宣传统战工作先进典型。建立统战联络员、信息员队伍,做好统战信息的收集和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沟通和联系,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参与教育改革和推动教育发展的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把统战工作落到实处

夯实基础,创建“大统战网络”。一方面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教育局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各县直学校书记、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听取汇报,解决统战工作中的问题。各学校党支部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选配了统战联络员,实现了工作网络“无缝隙、全覆盖”。另一方面加强统战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将统战工作列入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考核、同步奖惩。三是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建立了以局党委副书记和学校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局统战科长和各单位党务干部为具体责任人的统战工作责任追究制。

规范运作,构建统战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加强工作指导,明确目标要求。教育局党委制定下发了《宁阳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意见》和《2010年统战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教育系统统战工作的任务、重点和要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统战工作制度,下发至各科室、各学校,对统战工作作出统一规范。目前,我们已先后建立了统战工作会议、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党委成员联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党员同党外人士联谊等8项制度。

内强素质,提高统战干部队伍素质。注重加强对统战干部的培养、教育、交流,通过举办业务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和专题交流等活动,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 2 设了一支高素质、负责任、业务强的统战干部队伍。目前,教育系统统战干部达60余人。

三、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确保统战工作取得成效

大胆培养使用党外干部。教育局党委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精心培养、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的原则,积极吸收党外干部参加部分党内活动,大力支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后备干部档案,注重加强培养使用。从政治上、组织上关心统战对象,把他们作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知识分子中选拔优秀干部,推荐年轻有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党外人士参加上级部门的业务培训。将责任心强、肯干事、能干事的党外人士,选拔到局机关及各学校中层以上岗位,并兼职做好党外人士的物色培养、举荐和考察工作,为党外人士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舞台,给他们干成事创造条件。近年来有16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被推选为县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3人担任县直学校中层正职以上干部,1人被评为特级教师,有35人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14人获得泰山名师、泰山教坛英才、泰山教学新星等荣誉称号。

为民主党派成员建言献策搭建平台。坚持和落实好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制度,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经常与统战对象交流、沟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为各项改革发展出谋献策。积极组织民主党派参与全县教育重点课题的调研,邀请他们为教育规划、招生改革、教师聘任、干部制度改革、治理教育乱收费等热点问题进行监督。教育局党委对他们就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并反馈。去年一年,共收到非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21件,价值较高的意见和建议100余条。

实施“凝心聚力工程”,共促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通过统战人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广泛吸引外资、融纳民资发展教育。二是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教育局成立了慈善分会教育基金会,开展了“慈善一日捐”、“爱心一日捐”等活动,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帮包特困生活动中,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干部捐款达2.5万元。台胞王荣兴先生及家人捐资160万元在东庄、泗店、伏山镇兴建了三处明德希望小学,按照省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建设,服务于10个自然村,服务总人口8000余人。明德希望小学的建成使用,大大改善了我县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农村的孩子真正享受到了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三是积极组织统战成员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动员组织统战成员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让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宁阳实验高中书法教师王庆利,潜心书法教学,精心培养书法专业学生。今年高考,他所教的学生有20人被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录取,其中有4人专业成绩位居曲师大书法专业前10名。今年,有36人次参与了送课下乡活动,共为农村教师执教观摩课170余节,作讲座36场次,赢得了广大农村师生的称赞。同时,开展城乡学校支教活动,城区教师统战人员到农村学校支教18人,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创建教育示范县的攻坚战中,包括非党知识分子在内的全县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困难面前不低头,压力面前不弯腰,想方设法破解资金难题,开动脑筋化解燃眉之急,党内外同志同甘共苦、协同作战,解决了一个个工作难题,创造了无数个工作奇迹,实现了省级教育示范县一次性验收成功使我县的教育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5.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五

XX镇充分利用统一战线在政策宣传、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八项举措助推扶贫攻坚。

一、在政策扶贫上抓落实。组织商会、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组织深入学习我党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我市扶贫工作要求,广泛宣传扶贫政策,把握扶贫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中来。

二、在网格扶贫上分担子。由镇党委统一部署,每个统战网格都要落实扶贫工作任务,每个网格长至少分包1户贫困户,制订帮扶计划,帮扶措施,落实责任,力争2017年底实现脱贫工作目标。

三、在产业扶贫上见成效。利用我镇在核桃、红薯种植方面的优势,制订产业扶持计划,加大核桃、红薯等特色种植的补贴力度。同时,利用好我市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政策,动员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

四、在岗位扶贫上尽职责。商会、非公经济组织,立足自身实际,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积极为贫困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户提供就业途径。

五、在信息扶贫上出实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联系广泛方面的作用,通过走访慰问,开展调研活动,真正把贫困户需求报于党委,把有利于扶贫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和措施报于党委,为党委做好参谋助手。

六、在科技扶贫上抓导向。免费组织贫困户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学习互联网知识等,引导贫困户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七、在教育扶贫上全覆盖。通过开展“支助教育,奉献爱心”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于因学致贫的家庭帮扶活动,让每个贫困学生有学上。

6.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六

省战略建言献策

(贵州大学记者团 曾剑平喻荣 摄影报道)自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通过,贵州省结合自身资源丰厚,工业基础较好的良好条件提出了深化推进工业化发展步伐,并实施了工业强省战略。贵州大学为响应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思想,统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凝聚心力谋发展。11月22日下午,贵州大学统战部组织召开了“统一战线工业强省座谈会”。

工业强省之必要前提——人才引进、培养及储备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的“211”重点大学,其主要作用便是为贵州省输送大批的各型优秀人才,为贵州省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座谈会上,各位教授、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人才”这个问题的瓶颈所在。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围绕着“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纷纷做了讲话。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彭志炜:加强建设人才队伍,其必要措施便是尽可能地将我校各专业知识介入到企业岗位学业培训当中。将专业知识实用化,同时根据实际检验来完善专业知识。同时深化工业硕士建设,扶持、引进高层次工业人才。

理学院教授、民进贵大总支主委谢泉:我校的人才培养很先进,很到位,可是人才的储备却远远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沿海发达城市的吸引,导致优秀人才外流;各个相关专业就贵州省本地不对口,专业知识没有产业化,“无用武之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当将教学方式由“开放式”转变为“自主式”,留住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保送到自己的学校;同时注重研究生的留任,并有选择性的引进博士,讨媳妇来生孩子还需要一床啊!

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教授黄剑:注重长期人才与短期人才的双向培养相结合。根据我省具体省情,建议省委省政府牵动大项目建设与小工业、小企业匹配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我校教师自理资源,于我校组建专题调研的智囊团,有预见性地做专题调研,并实地做好开发创新性科研项目。

工业强省之重要措施——专业知识产业化,科研项目具体化 座谈会上,各学术专家教授对贵州省情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与措施。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杜定全:我省的矿产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做好对资源的充分开采及利用,将对我省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术专业知识能介入到优质矿产企业当中,让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一个大系统,让我们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产业化;同时,冶金学院、化工学院以及其他相关学院应当深化深度采矿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做好后备力量支撑;

化工学院院长、教授邱树毅:首先,针对以上教授所提出的人才培养储备问题,我认为将科研项目产业化,不仅能够实现专业知识的对口,亦能从较大方面解决人才问题,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产业化,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后勤保障及待遇服务。其次,建立跨学院、跨专业的综合科研团队,紧抓目前的发展机遇,制造往后的良好机遇,使我校各类型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与调动。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聂爱国:工业强省,资源寻找是关键。我省拥有亚洲第一大,第二大金矿等良好资源优势,但却非我省自主开发利用,矿产被别人挖走了,留下来的一连串污染却要我们来承担与处理,着实让人心痛。我们应当立足学院现有的技术基础,加强矿产资源的自主勘查与开发利用,并通过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让工业强省成为实话。

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前林:针对省委省政府的工业强省战略,学校的单方面努力还是不够的,我们应当组织相关专家教授跟地方团队接洽、联系,深入相关地区了解,发现企业真正所欠缺的,确实科研项目的方向性,确保科研项目的实际性,确展科研项目的目的性。同时,我建议在正在扩建的新校区创建科技院,为广大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到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

工业强省之和谐动力——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在“十大产业”领域的科研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必然会凸现各种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并重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会的专家学者们,通过实地的调研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和谐发展、绿色工业等实施办法。

校党委副书记、教授任钢建:

我省近几年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发展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特色工业体系,取得了较大成绩,加速推进工业化发展步伐条件基本成熟。同时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创一办”的重要指标,我校必须在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下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重新定位各类相关学术科研与环境保护性发展的指标。

科技创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科技创新的进展决定了能否将“工业强省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结合。“十二五规划”明确了2011—2015年的发展目标,我校应当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从组织领导、科研项目创建、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

工业强省之核心思想——统一战线,凝心聚力

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贵州大学校党委统战部以贵州省委统战部思想为核心,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服务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谋划好全校2011年统战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教授任钢建: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指示,我校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中心,围绕主基调,服务两战略,做好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储备,促进贵州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以政治引导为主线,做好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巩固共有的思想政治基础。并加大学校各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发展型领导班子和队伍,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7.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七

一、财经类高校档案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可行性

1. 财经类高校档案馆收藏的科研档案, 均来自于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和研究, 许多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有指导作用。近些年来, 高校科研工作与现实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财经类院校的科研立项、运作和结题评奖往往更与地方经济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向密切相关。财经类高校档案馆收藏的科研档案, 是学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在进行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中所产生的, 它们来自于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反过来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如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曦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国西部扶贫开发对策研究”, 在青藏高原行程数十万公里, 对西藏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昌都和那曲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入户调查, 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取得了一系列对藏区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价值和重大影响的成果。其中, 内参报告《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西藏边境县的极度贫困情况及其对策建议》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该项目成果对于推进中国西部扶贫开发对策研究、确立西藏农牧区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进一步推动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类似这样的大大小小科研项目的调研报告、原始档案材料及科研成果在各个财经类院校档案馆中还存有很多。

2. 财经类院校档案馆收藏的本校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中不乏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精辟分析的精彩内容。近年来, 我国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仅以研究生为例, 2006年全国经济类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2525人, 经济类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7115人, 这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多有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在毕业答辩之后, 研究生和本科生所有的论文都将由学校档案馆存档, 而按照规定, 这些论文的学术成果均归学校所有, 这为学校档案馆代表学校整理论文为地方经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财经类院校档案馆收藏的学术活动档案中存在许多能为地方经济提供借鉴的内容。如今, 在财经院校中举办的实用性经济类学术活动越来越频繁, 既有学校组织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学术会议、论坛, 也有地方政府出面组织由学校承办的研究会。其中一些院校的学术活动已形成规模化系列活动, 如中央财经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名家论坛》、西南财经大学的《光华讲坛》、东北财经大学的《学术论坛》等, 对这些学术活动的有关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加工, 可以提炼出对地方经济具有参考作用的良好思路与意见。

4. 档案馆收藏的财经类院校主办的学术杂志中也含有可资地方经济参考的内容。高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如中央财经大学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西南财大的《经济学家》、《财经科学》、上海财经大学的《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都已跻身一流学术刊物之列, 刊登了一大批国内优秀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论文, 对理论和实践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的地方经济部门不一定重视高等院校的理论性学术刊物, 其实在经济研究为现实服务的今天, 学术刊物上许多论文都与地方经济密切联系, 对这些论文的整理编目摘取也是学校档案工作为现实经济服务的一种方式。

二、整合和优化财经类高校档案资源,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按照一般档案收藏分类规则, 高校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有可能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用的内容分散在各个门类, 要提炼出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用的因素, 必须对其进行整合与优化, 再分主题整理, 提供利用。

1. 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

对学校现有科研档案材料进行二次加工, 将其中与地方发展有关的内容编辑电子目录、摘要、全文上载等, 提供地方政府经济部门参考利用。 (1) 对教师的调研报告和科研成果, 进行分类整理, 编制目录, 进入数据库, 以便提供检索和利用。 (2) 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和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科学整理, 提炼或做摘要, 制作电子文档目录。对归档收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和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与地方经济相关的论文编制目录, 对质量较高的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论文编制摘要进入数据库;也可将重要论文进行编目、摘要或全文录入编辑成册, 提供有关部门利用。 (3) 对学校出版的学术刊物的目录进行整理, 将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的论文题目编制成目录, 并建立相关论文全文数据库, 提供利用。

2. 建立专家、学者数据库。

体现学校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 方便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查阅材料, 与相关专家进一步交流、探讨。此数据库旨在建立校内专家科研教学工作与地方经济的交流平台和校地联动咨询中心, 专家的研究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地方经济活动也可为学校专家的研究与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 (1) 内容:学校的专家、学者, 都有自己主要的研究领域和专业, 此数据库收集的材料应包括专家学者的姓名、职称、研究方向及专业、科研材料、教学材料、交流材料、下一步拟开展的重点研究课题等。科研材料包括主要科研项目的立项、结题和科研成果 (专著、论文及调研报告) 、获奖情况。主要科研成果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表述, 如科研项目一览表、科研论文论著一览表等, 并建立相应的全文数据库。教学材料包括编写的教材、教学资料及教学改革等。交流材料包括参加国际、国内会议等。 (2) 形式:以目录和全文数据为主, 也可有图片、声像资料。

3. 建立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档案数据库。

对学校举办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学术会议材料进行整理, 进而提炼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益的意见与建议。内容应包括会议主办单位、参加人员、会议主题内容、交流材料、主要观点及论文集。另外由学校组织的重大学术讲座也应收集, 如, 西南财经大学组织的光华讲坛, 由社会名流与企业家论坛、教授论坛、博士论坛、光华讲坛在线四大系列组成, 其中, 社会名流与企业家论坛面向全校师生不定期进行, 通过问题讨论、案例研究, 使学校与现实经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其中不少内容紧跟经济现实, 关注经济热点, 值得收集提炼。

三、打破传统的服务方式, 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 努力把财经类高校档案馆建设成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科研资料中心

1. 扩大档案馆的收集范围, 收集与地方经济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建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科研资料中心,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

2. 建立为地方服务的专题网络平台。利用学校自身网站制作专题网页, 将科研成果数据库、专家学者数据库、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档案数据库在网上发布, 争取链接地方政府经济部门的网站, 为本地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3. 建立区域性的服务网络。以自然、经济环境相近和互补的范围建立经济片区大区域服务概念, 提供中等规模的服务。为了节约资源和利用方便, 可采取以一个地区以一所财经类高校 (部属财经类高校或地方重点高校的财经类院校) 档案馆作为主体, 其他财经类高校及时提供学校的相关科研成果, 进行资源收集和整合, 在网上统一发布。

4. 在各财经类院校档案馆普遍建立数据库, 各经济片区相继开展中等规模服务的基础上, 可依托中国档案学会、中国教育学会档案分会、或教育部高校档案协会, 建立全国性的服务平台, 提供相关信息和咨询, 在更大范围内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8.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八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优势,大力支持全市服务业发展

*市广播电视局

2006年4月19日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服务业,必将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发挥和利用人才,加快全市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产业,涉及诸多行业、领域和部门,广播电视部门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文化信息产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进程中,广播电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作用,推动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能

全市广电系统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加强管理创新,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快捷服务、贴心服务,提高服务效能。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严格依法行政,实施统一、透明、规范、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就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制定出台的相关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服务观念,为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为推动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持,推动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提高舆论宣传水平,营造浓厚的服务业发展氛围,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全市广电系统要紧扣“服务”主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制定的相关鼓励政策和举措,为推动我市服务业大发展加油鼓劲,为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在更新服务理念、激活服务主体、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诸方面找准切入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服务业发展的榜样,树立服务优先、服务至上、争创一流服务的先进思想,通过典型引导和舆论监督,在全社会营造创办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赢效益的良好氛围。在宣传中要把握新闻宣传规律,创新宣传形式,找准切入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尽量反映身边的典型,使受众感到所树立的典型言之有物,从而引导更多的人自觉投身到讲服务、重服务、以服务赢效益中去。可采取“新闻报道、”“专栏论坛”、“互动访谈”等形式,采访一些本市服务业的成功人士,以典型开路、以典型引导,并着重反映服务业成功人士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以及通过提高服务赢得市场、赢得效益的成功经验及有效做法。要通过大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营造投资兴业的诚信环境,激发更多有创业能力的人士投资兴办服务业项目,把服务业作为就业的主渠道,创业创新创优的新空间。要加强舆论监督,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要适时适量地开办一些舆论监督类栏目,对一些阻碍和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人和事,对那些有悖服务公德或服务意识不强和重收费、轻服务、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以及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的自己不提供优质服务,又看不得别人服务、挑刺找毛病、甚至恶意中伤等歪风邪气,要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用辩证的观点、从帮忙的角度、教育引导人的愿望出发,进行批评报道,推动全市上下形成讲服务、重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主业,积极延伸拓展服务业

近年来,全市广电系统不断强化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全市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今后几年,全市广电系统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结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因地制宜,着眼市场,确立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网络、广告、内容为主的广电产业的同时,积极延伸拓展广电服务业。

一是立足发挥广播电视资源潜力和优势,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业,努力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广播电视资源,按照市场要求进行优化配置,积极鼓励现有的文化产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建设和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建设等工程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

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引进先进文化,精心打造品牌,逐步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产业。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延伸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做大做精电视购物服务栏目,为扩大市场消费起到指南引导作用;抓紧创办广播电视少儿艺术团,为培养少年儿童的文化艺术兴趣,开启青少年一代的智慧天地提供舞台,以拓宽满足广大市民多渠道精心培育下一代美好愿望途径。

四是积极探索利用无线广播电视固态化和数字化覆盖手段开僻楼宇电视、广场电视、公共场所大屏幕电视和车载电视,丰富信息服务;同时,利用广电现有人员、技术和设备优势,开展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演播厅的功能,发展演艺业;结合新区实际,探索其他服务业,鼓励广电富余人员兴办各类服务性实体。努力形成以广告服务、有线电视用户服务、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业为龙头,众多两个效益结合较好的延伸服务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

9.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九

今年春运以来,全局各级党组织紧扣“确保安全,突出重点,平稳有序,便民利民”的春运工作目标,抓责任落实、树党内品牌、造宣传氛围、聚队伍合力,做到了全方位融入、全过程服务、全力量投入,有力保证了春运工作。春运40天,全局发送旅客351.4万人,同比增长5.7%;货物发送量1199.0万吨,同比增长2.4%,顺利圆满地实现了春运目标。

一、落实干部责任,卡控春运重点

打好春运这场硬仗,各级干部是关键。春运期间,局党委、路局严格干部包保、狠抓责任兑现、切实转变作风,督导各级干部深入一线、卡控风险,促进了春运各项任务的落实。

1.全面包保不遗漏。局班子成员按照领导负责、系统负责、分工负责的原则,对5个较大地区、6条干线、5条支线及委管线和合资铁路进行了分系统、分片、分线包保。局机关各专业部门成立29个检查组,细化包保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对重点区段、重点车间、重点列车和重点设备进行了实名制包保。局机关各综合处室1/3的干部动态下现场,及时补充到空缺岗位,协助相关单位开展查危防爆、旅客乘降、维持秩序等服务工作,机关党委还抽调32名机关干部,对9个重点车站、8趟临客列车实施了驻站和添乘包保。各基层站段按照定点定责包保的原则,将春运包保任务落实到岗位、到人头,形成了严密的干部安全责任包保网络。

2.落实责任不懈怠。各级包保干部按照“干部包保—过程写实—问题解决—追踪落实—综合评价”的要求,严格执行添乘检查、现场检查、夜间抽查等制度,深入春运一线,做到包站上台、包车上线、包线上点,加强安全生产、治安防范、设备质量、服务旅客等关键部位的检查指导,认真发现和帮助解决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春运期间,全局运输主要站段、运输辅助单位以及非运输企业领导干部416人共深入现场6387人次,其中夜查1646人次,发现和解决问题13921件;局机关干部共深入现场检查2714人次,其中夜查455人次,发现和解决问题7318件。

3.监督检查不间断。把今年春运作为路局“强化干部作风管理年”活动的主战场,成立4个作风督导组,深入19个站区71个车间(班组),对各级干部履行春运工作职责、完成春运包保任务、执行春运纪律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对现场卡控不到位、规章制度不落实、量化任务未完成和发生责任问题的14人次干部进行了全局通报和警示谈话,并严格落实了考核,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与此同时,将做好 2013 年春运工作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相结合,下发文件通知,提出具体要求,督导各级干部坚决执行各项规定,下基层一律在铁路招待所、公寓住宿,进入站车检查工作没有发生迎来送往、层层陪同以及宴请等铺张浪费现象,做到了服务好、履责好、形象好。

二、深化党内攻坚,提供组织保证

在全局深入开展“攻坚春运、展现风采”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保春运中创先进、争优秀。

1.技术创全能。春运前,局机关党委会同客运处,对抽调参加包保的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包保能力水平。各基层单位以岗位应知应会、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理、“四新知识”、劳动安全知识等为重点,对57000名一线党员群众实施了春运适应性培训,做到了100%培训、100%考试、100%持证上岗。各级组织成立党员技术攻关队、故障抢险队,围绕春运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广泛开展设备攻关、故障抢险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技术骨干带头作用。同时,各单位党委结合春运安全生产实际,优化岗区设置,把党员技术骨干放在关键岗位上,并开展“党带群”活动,引领职工群众提高技术业务素质,为春运提供技术支撑。

2.服务创品牌。春运伊始,紧扣“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主题,全局1700个党支部和24500余名党员,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实际,通过党员大会、党务公开栏、站车公示栏等形式,作出公开承诺。春运中,各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紧紧围绕旅客购票、进站、候车、乘降等重要环节,在满足旅客候车、餐饮、供水、供暖等站车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008”党员亲情服务示范岗、“向阳花”党员服务之窗、“铿锵玫瑰列车”等党内优质服务品牌效应,积极改进服务态度,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做到了旅客方便购退票、顺畅进出站、有序上下车、合理等候车。春运40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收到锦旗58面,感谢信191封,帮助旅客解决困难4989次,帮助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2040人次,充分展示兰州局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良好形象。

3.设备创优质。各设备管理单位把春运期间最薄弱和最难干的设备,作为党员优质设备的创建点,着力强化对站车服务设施和行车关键设备的“一对一”包保,加强检查检测和养护维修,做到了党员“包最差、干最难、创最优”。工务系统各级组织在做好冻害和超临修病害检修工作的同时,加密钢轨探伤频次,严防“三折”;机务系统党组织把机车走行部、车顶设备等关键部位作为设备创优秀的重点,进行全面检查整修,杜绝机车带病上线;供电系统组织党员群众对接触网绝缘部位进行循环擦拭,有效预防污闪故障;电务系统党组织以提高信号系统稳定性为重点,开展了轨道电路、计算机联锁设备整治工作;车辆系统抽调党员骨干,对支援外局和本局增开的18组334辆临客车体,开展了整备大会战,确保了临客车体的运行安全。

4.安全创标兵。各级组织以岗位无“两违”、岗区无事故为目标,以客车安全、行车设备质量、道口安全、施工安全、危险品查堵、防火防爆、劳动安全等为重点,组织党员带头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带头坚持标准化作业,争创过得硬、叫得响的安全标兵。春运以来,针对大雪等极端天气,全局党员开展突击攻关2140余次,应急出动13700余人次,义务奉献37800余小时,保证了春运的安全有序。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开展“安康杯”等群众性保安全活动,对涌现的10个“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45名“安全之星”、98个优秀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和检查员进行了表彰。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了“弘扬青春正能量,和谐春运立新功”立功竞赛活动,重点发挥志愿服务队、应急保障队和安全突击队作用,出动团员青年6000余人次,深度参与秩序维护、打冰除雪、应急处置等工作,为春运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低调、平和、据实”的方针,深入细致抓宣传引导,精心谋划报道方案,多形式、全方位地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春运工作环境。

1.聚焦一线抓引导。采取召开春运动员会、专题宣讲会等形式,向职工讲清搞好党的十八大后首个春运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讲清本单位、本岗位在完成春运任务中肩负的重要责任,把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春运工作的要求上来。在全局开展“闪光的足迹,幸福的记忆”珍藏册发放及谈心活动,用准确翔实的数据和鲜活生动的事实,展示每名职工去年的工作历程、奋斗足迹和主要收获,面对面宣讲形势任务,心贴心交流思想,引导职工在春运安全、服务、经营等重点工作中建功立业,多作贡献。在报纸、电视开辟了“美丽兰铁之平安春运”、“聚焦春运一线最美职工”等专栏,坚持文稿写实到一线、视频采集到一线、播报传递到一线、宣传载体到一线,深入挖掘春运期间干部职工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引导干部职工投身春运,奉献春运,切实调动和激发了干部职工保春运的积极性。

2.媒体互动抓协调。春运前,积极走访了中央驻甘肃、宁夏新闻媒体和两省区地方新闻单位,与媒体编采人员座谈交流,并分别在兰州、银川地区召开了新闻通气会,通报我局春运工作准备情况,发布春运相关信息。精心开展了“记者走一线”春运体验活动,邀请主流媒体记者深入到一线职工中,亲身体验铁路春运工作,采编报道新闻稿件,争取理解和支持。协调中央主流媒体、省市媒体开辟兰铁春运专版、专栏、专题网页,不间断的提供铁路春运服务信息,宣传路局服务春运的便民利民措施和职工服务春运的感人事迹。春运期间,中央级媒体刊播反映兰州局春运的新闻410篇,其中中央级传统媒体198篇(中央电视台共28条,人民日报7篇)、中央级网络媒体212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3.舆情调控抓纪律。完善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路局和主要运输生产站段新闻发言人,严格新闻发布的审批程序,组织基层站段特别是主要客运窗口单位,对党支部书记和客运工作人员进行新闻纪律教育培训,保证新闻信息的及时沟通、准确发布。落实24小时新闻值班制度,加强舆情的循环搜索和分析研判,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引导舆情。建立了春运新闻交班制度,每周一、周四组织召开春运宣传工作专题协调会,进行统一协调、具体部署。积极适应“微时代”铁路春运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好“兰州铁路”官方微博、兰州站“008”和银川站“向阳花”等13个服务品牌微博,以及“12306”服务平台中心,及时发布资讯,解答群众提问,回应社会关切,展示职工风采。春运期间,仅“兰州铁路”官方累计发布信息4200条,被网友转发信息3万余条,未发生任何负面报道。

四、注重人文关怀,凝聚强大合力

春运是铁路职工最繁忙最辛苦的时期,全局各级组织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人文关怀,竭尽所能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凝聚全局上下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春运目标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1.走访慰问送温暖。坚持“一线职工看到位、困难职工走到户、慰问钱物送到手”,在全局广泛开展了两节“送温暖”活动。筹集1.01亿“两节”慰问资金,下拨党费7.56万元、助困资金158万,由路局领导班子成员、路局机关副处职以上干部和站段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先后对全局945户困难职工、34165名离退休同志以及当班职工进行了走访慰问,认真了解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将各级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岗位和家中。

2.爱心互助解难题。各级组织全面、深入、动态摸清职工家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建立了职工“爱心档案”,成立“爱心互助”志愿服务队,设立服务监督电话和服务热线,以异地、加班和套跑及家庭困难的职工为重点服务对象,广泛开展老人和子女照顾、应急家政服务等“爱心互助”志愿服务活动,解决了一线职工后顾之忧。兰州车辆段党委在支援外局春运的乘务员家属中,开展了“一次家访慰问、一副春节对联、一次家务劳动”爱心服务活动,帮助收拾家务、置办年货、应急服务,较好地解决了援外职工家中的急难事。

10.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十

农工民主党梧州市委会

目前,梧州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而经济水平远落后于全国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水平的65%,具有显著的“未富先老”特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远未形成体系。为推动梧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我会组织了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文献研究,并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调研,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市城区老龄化特点和传统习惯的养老模式,并结合民主党派自身特点和优势,探讨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如何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辟社会服务新领域。

一、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分析

1.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

根据梧州市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市总人口316.18万人,常住人口为288.22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40.02万人,占总人口数12.7%; 65岁以上老年人26.34万人,占总人口数9.14%,高于全国水平0.72%,其中,中高龄老年人(70岁以上)占老年人总数的54.8%;空巢家庭的老年人4504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3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0.49人。

同时,2010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约为19430元,远低于全国29748元的人均水平,而我市的60岁以上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供养比例为19.69%,高于全国18.91%平均水平。

表1:全国、广西和梧州市老龄人口对比

表2:梧州市老龄人口结构/

4以上数据显示,我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全国水平,中高龄老年人要多于低龄老年人,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而且,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2.老年人生活照料依赖程度高

表3:梧州老年人年龄结构及生活自理能力分析

以全国老龄办2008年2月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进行估算,我市老龄人失能人群比例为8.4%,高于全国水平达3.4%,半失能人群比例为14.1%,高于全国水平达4.5%。数据显示,我市老龄人的生活自理对家庭与社会的依赖程度较大。

3.代际分离问题应引起重视

由于语言及习俗相同、地方经济水平偏低以及邻近广东等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青壮年有外出工作、生活的风气。数据显示,我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4504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2%。代际分离现象突出,使家庭养老出现严重困难。一组来自某民办养老机构的统计表明,集中养老的对象90%来自代际分离家庭,无子女和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老人是特困老人的多发群体。

二、梧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市的老龄事业显著发展。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但是,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状态来看,仍有很多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26个,拥有床位2415张,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制定的目标10803张相差甚远,缺口高达77%。两年来,民进梧州市委针对我市老龄服务事业发展做了深入细致地调研,认为存在问题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在规模、设施、服务水平、服务品质等方面均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2.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老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3.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缺乏明确的养老机构行业管理标准,缺乏规范技能培训和竞争机制;4.养老机构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培训;5.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等五个方面。数据显示,梧州市老龄服务事业明显落后于广西区内柳州、桂林、南宁等城市。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组织走访调研。调研发现,目前我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居家养老层面、城乡社区养老层面、机构养老层面,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方面,养老服务装备与信息化建设方面,乃至整个社会对居家养老的认知和敬老文化建设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三、文献研究结果

1.家庭小型化与核心化的趋势明显,家庭的养老功能正急剧弱化

“421”家庭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家庭的养老功能正急剧弱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观念的更新、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代际差异的扩大,家庭小型化与核心化的趋势明显,大家庭日渐减少,小家庭日益增加,家庭的许多传统功能特别是养老功能也随之逐渐弱化。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方面,计划生育使得家庭中年轻人的比例下降;另一方面,寿命延长使得家庭中老年人的比重上升,通常所说的“421”家庭就是目前状况较为准确的描述。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子女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人,家庭对老年人照顾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家庭养老功能正急剧弱化。

2.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本形成一个共识,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当今城镇老年人养老的最佳选择。所谓社区居家养老指的就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一些养老服务是由社会提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也就是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

这种模式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居家养老可让老年人仍生活在他们熟悉眷恋的常态化社区中,不割裂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而社区养老服务可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改善老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2006年2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标志着居家养老模式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肯定。

四、对策与建议

目前,梧州市乃至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未来的18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一)尽快根据我市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十二五”走向成熟。这份规划的出台,将全面推动我国老年事业的快速发展。

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有利战略机遇期,从政策、制度、物质等方面作好全面的准备,特备是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措施等,被认为是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措施。在这些环节里政府的统筹规划和主导作用无疑是关键性的。我市经济水平欠发达,社会资源薄弱,老龄化问题相对突出,更需要发挥“有形之手”的主导和统筹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本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形成全市“一盘棋”,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汇集各方面力量,努力构建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彻底改变我市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整体布局不合理,政策落实难,落实不到位的被动局面。

(二)把弘扬孝的美德打造成为梧州精神的一部分

从长远的角度,以及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应对老龄化挑战不仅是经济问题、政策问题和制度

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传统的养老敬老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个基本内容,它所体现的家庭养老方式是由农业社会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也是出于人子的孝亲敬亲的情感需要。随着社会养老理念多元化变革的到来,中国养老保障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儒家的尽孝养老思想正在被自力更生和社会养老的新价值观念所取代,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也让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冲击,他们仍然需要子女赡养的回归,需要倡导和谐与人性的儒家文化的回归。构建儒家文化为底蕴的社会主义的孝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老年事业持续发展的精神保障,是老龄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社会的老龄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老人数量的越来越多,也使得养老保险资金的压力也在增大,必须寻求可以平衡养老保障压力的方法。家庭子女的赡养仍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主要的养老保障,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家庭子女积极赡养老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助老、感恩”的文化氛围,通过重构孝文化而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良好家庭伦理,把弘扬孝的美德打造成为梧州精神的一部分。

(三)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探索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新途径

民主党派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其成员居住点集中在城镇社区,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是开展社会服务的新探索,也是自身建设的一个需求。

我市各民主党派组织都有很多老龄成员,老龄成员的养老问题是新世纪地方组织面临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年轻成员不乏“421”家庭,帮助他们做好家中老人的养老安臵,保障成员安心本职工作,是为成员排忧解难的具体行动。因此,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民主党派的自身需求。

民主党派有严谨的组织制度,长期以支部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经常性地参与社会服务,有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同时,老年成员彼此容易信任和接近,有的本身就是多年知己朋友,安臵在共同的社区可以更好地获得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一方面,依靠社区工作人员和党派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做好老党员的联系工作,帮助协调、联系养老服务,另一方面,恰当地发挥低龄老年成员的优势,可以带动身边的群众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居家养老组织模式,突破居家养老的信任瓶颈,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带头作用,使我们的成员可以真正意义上地做到“老有所为”!

11.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十一

郁永龙

上海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更是创造了多项世博会历史之最。面对“家门口的这场盛会”,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世博也是苏州的世博、世博也是市民的世博”的口号。为对接和服务好上海世博会,苏州以“第二主人”为出发点,在全

市开展了“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世博会营造和谐氛围。

苏州市宗教工作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结合苏州特色确立了全市宗教系统“迎世博、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目标。把服务世博会作为展示苏州宗教形象,促进宗教文化发展,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的机遇与平台。4月29日,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苏州市民宗局组织召开了“迎世博、保安全”专题工作会议,详细部署了全市民宗系统迎世博、保安全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一是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为目标,切实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苏州很多宗教活动场所,尤其是像寒山寺、灵岩山寺、西园寺、北寺塔、玄妙观等佛道教场所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久负盛名的旅游窗口。仅寒山寺去年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世博会期间,寒山寺承担的接待任务会更加繁重。这些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是展示苏州宗教形象的窗口,其环境面貌、管理水平带给游客最直观的印象。为加强这些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来苏州市结合“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重点加强了对场所的硬件改造、软件改善工作。投入巨资打造了寒山寺大钟大碑园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着力完善场所内的各项旅游接待设施和各项管理制度。

在全市佛道教场所开展文明燃香活动,在寺庙道观内设置文明燃香宣传标语,随时向进香群众宣传文明进香的重要性,提醒群众要使用符合安全、环保规格的香类产品。

加强对旅游社团领队、导游等人员的管理,努力创造一个更加文明环保、安全和谐的环境。为服务世博会,苏州市民宗局加强了对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的指导,提出了“安全、有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确保安全。

苏州市民宗局在世博会开幕前开展了一次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大检查,重点对古建筑、景点护栏、通道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场所内重点殿堂和道口的人流疏导,落实假日值班制度,完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游客、香客和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以开展“贴心周到服务”为重点,努力提高宗教外事服务水平。据相关部门预计,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接待超过700多万的国外游客。为了给来苏参观的国外游客提供优质的宗教服务和生活服务,苏州市民宗局加强了接待外宾的宗教设施和服务工作,市区几个基督教教堂专设了外籍人士参加礼拜区,安排专门的接待人员,配备外籍人员专用的英文圣经与赞美诗。基督教圣约翰堂、宫巷堂配备了同声翻译系统,使徒堂、狮山堂专门安排懂英文的信徒、义工为外宾服务。

加强了工业园区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建设进度,该教堂在世博会开幕前正式启用,初步设立汉语、英语、韩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礼拜,满足国内外游客宗教生活需要。

考虑到世博会期间还将接待大量的穆斯林,为满足清真饮食需求,苏州市民宗局早在半年前就开展了清真食品安全大检查,世博会开幕前夕苏州市民宗局还会同工商、卫生监督、市容市政等相关部门对全市清真饭店、清真食品加工和供应点开展一次全面检查,确保清真食品安全。

苏州市民宗局还印制了宗教系统《服务世博手册》,指导宗教系统更好地服务上海世博会。世博会开幕前夕,苏州市民宗局还组织宗教系统干部职工参观上海世博园,实地调研,了解情况,以更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工作。

三是以加强“宗教文化建设和慈善公益事业”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宗教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围绕这一主题,苏州市民宗局积极引导宗教界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各宗教教义中切合时代发展的内容,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阐释,不断拓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也是苏州市民宗局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课题。围绕这一课题,苏州市民宗局恢复设立了苏州市宗教文化研究会,组织五大宗教团体开展不同主题的宗教文化论坛,以此来鼓励和推动宗教文化建设工作。在苏州市民宗局的引导和推动下,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了各类宗教文化建设活动,寒山寺连续举办了三届宗教文化论坛,重元寺举办了首届佛教文化艺术展,昆山市佛教协会提出了“文化建寺、文化兴寺、文化管寺、文化推寺”的新思路,张家港市建设了佛教文化广场,吴中区道教协会提出了加强三院建设。各宗教也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资源,开辟了许多宗教文化建设项目,像佛教的安养院、书画院,道教的易经研究学会、太极拳培训中心、养生讲座,基督教的老年活动中心、书画作品展和义拍、圣乐团等。

12.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十二

【摘 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严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央要求,银行部门积极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活动,通过集中自学、讨论交流、深入思考,对进一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发挥股份制银行优势,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加深了理解。

【关键词】群众路线;银行;金融服务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近年来,我行始终坚持服务在金融服务中贯彻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着力发挥城市商业银行服务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情、省情、党情和行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我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群众更是对我们满怀期待。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认识水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92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几代共产党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新时期继承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一切依靠群众”;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这决定共产党人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关键看作风建设抓得紧不紧、实不实。中央决定把学习教育活动聚焦于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四风”问题,抓住了关键环节,明确了主要矛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改进作风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努力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带动全行树立新的风貌。

二、以提升城市银行服务质量,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成果的具体体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银行部门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促使我们坚定群众立场,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作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为城市建设和市民服好务,才算是真正贯彻了群众路线。我们必须把实现服务工作创新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果的集中体现,努力开创金融服务的新局面。

一是坚持在赢得信任上下功夫。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客户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增长服务群众的本领。要坚持群众中来群众去,在寻计问策中,丰富工作思路;在服务支持中,提高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在思想交流中,发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自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符合群众意愿,体现群众诉求,得到群众认可。

二是坚持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要通过深入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知识万里行”等系列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认知度;要通过运用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等群众信得过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贴得近的方式做群众工作,感染群众、教育群众;要通过“换位思考、情感投入、典型带动”等具体方法来教育、争取、感动、赢得群众的支持信任,不断创优金融信用环境。

三是坚持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要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清和弄清当前服务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地制宜解决好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方面的诉求和意愿,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稳定因素。

四是切实做到四个提高,树立城市商业银行良好形象。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为此要做到四个提高。

一是提高工作效力。对上级的会议精神和部署要在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和落实;对重大事项的研究,做到果断坚决,决策的事项要抓紧实施;对布置工作要及时抓好催促和检查,不留尾巴;增进干部职工落实“快事快办、急事急办”的工作原则,不断进步工作效力。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要定期深入到所辖网点和职能部门了解情况、聆听群众的呼声,关注业务运行中的热门、难点题目。深入到职工中了解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要鼓励干部职工多提合理化的建议,及时采用干部职工提出的好的工作意见,并设身处地为干部职工办实事。以提供优良金融服务为宗旨,从严治行,以“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标准展开行风建设,使干部职工在对外服务中做到态度热忱、举止文明、用语礼貌,严格遵守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的规定,满腔热忱做好服务,抛弃门难进、脸丢脸、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建立良好的银行形象。

三是提高调查研究水平。每一年结合辖区业务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深入网点和企业及客户了解情况、探索工作方法,研究解决热门问题的对策,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和分工,带动干部职工积极撰写调研信息文章,要善于在各项金融改革中出思路,勇于在管理上用新招,勇于在工作质量上见实效。认真总结工作,多想方法、多出点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人快我精”。

四是提高议政、民主决策能力。要与干部职工广泛展开谈心活动,了解和解决他们在思想、工作、生活上存在的疑难问题。对工作和生活困难的干部职工,要热忱关注,重点帮助。在工作上,要通过各种途经,使他们既能增长才华,又能发挥才华;对家庭遭受天灾人祸、生活特别困难的员工,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工会组织展开行内或社会救助活动。

要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和内部议事决策程序,要团结共事,和谐找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善于团结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构成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要严格执行行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做到决策内容、决策进程、决策结果全面公开。在人事调剂、评先评优、重大财务支出等群众关心的热门题目的决策进程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三、落实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要求,实现作风和行风的根本好转

要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落实活动各项要求与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服务工作的智慧和力量;着力改进作风,以作风带行风,推动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市民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建立党员联系点和责任区,畅通市民需求收集和服务反馈渠道,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基层实际,选好服务重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千方百计帮群众排忧解困。

二是抓好队伍培养。以实施“客户经理等级制、柜员星级制”、“文明规范服务导入”等活动为抓手,加大党员干部和员工培训力度,实行全面绩效管理,提升客户服务质量。选拔培养一批党性强、业务精、作风好、肯奉献、有激情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支行服务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创新服务载体,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3.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转型发展 篇十三

强力推进我县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是我县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无论是世界经济、国内经济还是我省经济的发展,也无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都遭遇了历史性的寒流,在这么个大背景下,服务业的发展,可以说压力不小。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积极应对,紧紧把握当前经济转型提升的新机遇,依据龙游发展服务业的现实基础和相关政策体系,牢牢把握规划这个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创新相关机制,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保持了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9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服务业总体情况

(一)从服务业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看。2009年,我县服务业仍保持良好的态势。全县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1.75亿元,增长1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4%,比去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达25.7亿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2亿元,增长16.1%,超过预期目标3.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服务业地方税收2.77亿元,增长18.4%;全县服务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6%,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

(二)从几个主要产业看。一是旅游业仍然快速发展。2009年,我县进一步加快创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步伐,不断加大投入,依托龙游石窟、龙游民居苑、浙江大竹海等资源,通过完善功能配套、丰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营销等,着力增强我县旅游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休闲性,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通过努力,我县成功入选“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城”。2009年,我县成功举办2009国际汽联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广和·新湖风景”杯中国(龙游)拉力赛、2009年“斯威登网球杯”浙江省登山赛、衢州市第三届全民运动会等一系列赛事。成功举办张纪中版《倚天屠龙记》龙游开机仪式及媒体见面会,通过影视宣传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2009年,我县努力推进了一批旅游及配套设施项目,完成年年红旅游景观一期建设,加快推进三叠岩部落庄园、五星级清水湾大酒店等项目,龙游南部坑口森林山庄、北部石佛乡的“文山六水”、詹家的水岸林语、罗家的圣堂人家等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区(点)投入营运。据统计,2009年,我县共接待游客274.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8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境外游客2.71万人次,同期上升8.4%。二是现代物流业取得新进展。一方面得益于龙游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更主要是通过连续几年的交通建设,龙游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进一步凸现,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条件。在这两大背景下,围绕我县“工业立县”战略的实施,加快龙游综合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综合物流基地和龙北工业园区综合区块为平台,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在顺利推进综合物流基地内中石化油库迁扩建、柳丰物流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由粮食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组成的城东专业市场群的规划建设。09年末,粮食批发市场工程已全面完工,柳丰物流、农资配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结束。积极开展物流业专题招商以及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维达纸业等一批企业将内部物流业务剥离、外包,推进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变。三是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6亿元,同比增长16.1%。我县在商贸流通方面重点抓特色,一方面,在现有业态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太平路商业发展轴、小东门商圈以及荣昌广场中心环河商务休闲、人民广场美食文化、龙翔路茶吧一条街、人民路汽摩设备、小东门滨河旅游购物休闲等特色街。一方面,落实个私经济发展扶持措施、设置“服务扶企、品牌强企、合同助企”三大载体,倾力扶持交易城、香溢市场等现有龙头专业市场持续繁荣兴旺。有序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整合农村现有商业资源,扩大 “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覆盖网络,进一步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四是金融业稳健运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县金融业仍保持良好态势。从主要金融指标看,200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81亿元,比年初增加25.29亿元,增幅30.65%,特别是在新增贷款方面,仍有较大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4.72亿元,比年初新增15.83亿元,增幅22.98%。2009年,我县还通过建立“金融110”,为一批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可谓“雪中送炭”,真正体现服务业“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五是中介信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2009年,我县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破除行业及部门垄断,清理并取消了不合理的地方限制,重点引进了一批上规模、有发展潜力的中介机构;引导了一批一般性中介机构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同时加强了中介服务行业信用建设,实行了中介准入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有效地促使了中介服务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扎实推进了“数字龙游”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发展了电子商务,深入推广了农技

110、科技110和“农民信箱”以及及时推进了技术创新、科企合作等平台建设,从而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优质服务。

二、主要工作实践

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从龙游现状看,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但这种阶段性特征并不意味着服务业的“无所为”,相反,产业发展规律决定了需要超前谋划,特别是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更要加快服务业发展,适应经济转型提升的需要。为此,在推进我县服务业发展方面,2009年我县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抓重点。龙游的现状与趋势,决定了当前要在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今年,我县在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和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中介服务机构的招商,重点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服务业经济总量。二是编规划。坚持把规划工作作为引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抓手。2009年,围绕旅游业的发展,我县相继编制了《龙游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森林公园概念性规划》、《龙游石窟外围拓展规划》、《浙江大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围绕交通的发展,我县编制了《龙游县公路水路建设规划》,并且根据《衢州港总体规划》,谋划龙游港区的发展;围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我县谋划编制《专业书市场空间布局规划》。三是推项目。规划的实施,产业的发展,关键还是要落实到项目上。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因素影响,我县各部门共同努力,项目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农村联网公路、320国道模环至会泽里段“白改黑”、西立交改建、粮食市场中转仓库等工程建设;柳丰物流项目也顺利实施;龙游320国道至团石公路工程和疏港公路建设工程已完成前期报批,近日将开展征迁工作;衢江四级航道开发工程工可和初步设计已取得省发改委批复,其红船豆枢纽县级指挥部已成立,现阶段主要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中石化油库迁扩建项目一期已开工;龙游县宝塔农资连锁公司农资配送中心正有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供水、供电以及主干道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已开展;21至17省道龙游段项目工程已列入省厅规划,并上报省政府待批复;国家成品油储备库项目正在沟通对接中;杭长线客运专线项目经过艰苦努力对接,成功争取在龙游设站,变不可能为可能,目前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50省道溪口至大车段改建工程、龙游港区工程、46省道改建工程等前期探索类项目正按计划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度对接以及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建政策。2009年,我县继续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根据《龙游县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的规定,梳理上报申请县服务业发展资金项目6项,兑现服务业发展资金奖励共计8.3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通过资金导向,鼓励和引导符合我县产业政策的服务业项目快速发展。五是创机制。2009年,我县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加快形成既有部门分工、又有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首先,深化服务业项目决策机制。多次组织服务业相关牵头单位进行研究、讨论,出台了《进一步明确服务业项目决策咨询工作相关事项的通知》。全年共受理餐饮、娱乐、仓储、社区服务等服务业项目508项,做到了服务业项目规范化管理。其次,着

力创新考核机制,强化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完善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服务业工作考核办法,对2009服务业考核内容、分值设置、重点工作确立等方面重新调整,考核结果纳入县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导向性,有效提高相关部门服务服务业的水平和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服务业发展虽然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所占比重还不大。我县服务业近年来的增长势头虽然很好,但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还不大,占GDP的比重也较小,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二是发展层次还不高。我县服务业虽然门类较多,但发展层次还不高,传统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服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公用事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则相对较慢。三是创新程度还不够。我县的服务业发展准入环境越来越宽松,相关的扶持性政策也越来越完备,但服务业创新发展还很不够,尤其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头脑经济”、创意产业还有待大力培育。四是高层次人才稀缺。我县服务业从业人员众多,但多集中在传统型服务行业,总体素质较低,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稀缺,成为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抓好政策扶持工作,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对上争取与政策落实工作,本着“用足、用好、用活”的要求,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将服务业发展纳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分解目标任务,落实相关工作职责,以加快促进我县服务业做大做强。一是加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功能,修编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尤其,要加强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围绕县综合物流基地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继续安排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并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争取更多的投入,对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科技与信息、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三是重点研究权限范围内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政策,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着重做好服务业企业水、电、气价格的调整,努力降低服务业运营成本,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二)继续抓好要素保障工作,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围绕服务业发展,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一是2010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尤其,对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争取服务业项目用水、用电实现与工业项目同价。二是大力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向各类银行推荐服务业投资项目,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和金融产品。三是做好我县服务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育引进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我县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以及外贸人才,通过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基金给予资金支持,并在住房、医保、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照顾,确保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继续抓好组织领导工作,形成服务业发展合力

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协调配合,不断完善相应的组织与领导机制。一是强化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考核办法,从考核导向上把服务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狠抓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培大育强和入库税收的考核。二是强化督查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体系,定期召开服务业工作碰头会,强化服务业调研,每半年组织一次项目观摩,交流发展情况,会办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日常统计制度,按季度召开服务业形势分析会,准确把握发展态势,为客观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提供可靠依据。

(四)继续抓好结构优化工作,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按照“稳步发展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方针,在切实做好发展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和房地产等服务业的同时,结合我县龙游综合物流基地和龙游石窟旅游集聚区列入2010年浙江省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契机,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科技信息、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服务业。同时,深入开展对服务业政策的研究与完善,重点加强对新兴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实现服务业总量提升。

上一篇:茶叶销售渠道下一篇:变废为宝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