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帮扶案例

2024-10-07

残疾儿童帮扶案例(精选10篇)

1.残疾儿童帮扶案例 篇一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上学,这样就有了所谓的留守儿童,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教育,我要特别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吴振颖,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少言寡语的小女孩,从家访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她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祖辈们觉得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因此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总是有求必应,言听计从,日积月累使她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找她谈心,开始她不言不语,后来我有同感的说:“是啊,爸爸、妈妈离那么远,见不着面,说不上话,给再多的东西也不觉得快乐。”没想到,一句普通的话,却让一个孩子打开了心扉,她告诉我她的孤独、寂寞和无奈。她哭了,我也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从此,她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说的“妈妈”,性格也开始有了变化,我觉得我的工作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裴志强完成作业时常会遇到困难。例如,在练习按绰号填人物时,就出现了填不出来或张冠李戴的现象。根据这一现象,我带她到图书室借一些适合她阅读的名著让她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辅导,他不仅能说清人物的绰号,还能说出故事的情节或精彩片段。又如在一次劳动课上:学习编篮子,我发现这孩子编了一个篮底就编不下去了,我轻轻走到她身边,给了一个提示,这孩子悟性很好,一点就会。很快她就编好了篮子。令我没想到的是,她把编好的花篮送到我手上说:“老师,母亲节就要到了,我把我编的篮子送给你,祝您节日快乐!”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农村的孩子,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居然能送礼物给我,三、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我经常给学生讲故事,让她明白事理,我们那融洽的交谈气氛和亲密程度不亚于亲母女。有一次,她突然生病时,我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并立即带她到医院看病,端汤送药,切实让她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我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只要留守儿童存在,我的关爱就永远存在.

2.国检 学校帮扶残疾学生总结 篇二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解决我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等困难,学校开展了残疾学生帮扶计划,使残疾学生心志得到健康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就一学年来残疾学生帮扶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建立残疾学生特别档案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注意他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随时关注残疾学生的动态。

二、安排适当的座位

安排在光线比较充足,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帮助的合适座位。将肢残学生安排在有利于出行和教师辅导的合适座位。

三、照顾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听残生、弱智生存在着与正常声的生理差异,因而不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无疑是阻碍他们前进的最大困难,而照顾他们与正常生的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学校首先为他们安排了助学伙伴,并通过助学伙伴建立与家长联系的通道。这不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得到解决。而且也为他们的家长创造了配合教育的条件,进而使他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四、在思想上帮扶

主动做好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宣传政策、讲解形势,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想,引导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带领孩子积极配合治疗。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主动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塑造自强、自爱、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在学业上帮扶

学习上优先辅导。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 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残疾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六、在生活上帮扶

学校教师经常关心和看望帮扶对象,原则上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从实际出发,各尽所能,协调解决残疾儿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脑瘫、肢残儿童,要及时提供康复训练信息,帮助接受智力、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对有听力言语和视力障碍,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治疗的,坚持对他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保证其真正得到健康发展。

七、照顾差异,为残疾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这就意味着他们与正常学生一样,要面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教学要求。“表现自我”,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个性之一。根据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学校适时给他们以表扬,及时请学生为他们伸出大拇指,送上掌声。他们在掌声、鼓励声中逐渐树立起自信。渐渐地他们课上敢发言了,作业中的“优”连续出现,课下默默主动作好事,老师、同学对他们不断的给予表扬。他们在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这成为推动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学校的特殊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以自己的潜能缩小了与同学的差距。可见,这些残疾生帮扶工作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改善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了残疾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促进了班级以及校园的和谐发展。

3.社区残疾人帮扶活动方案 篇三

二、继续加强第二代残疾证的管理和核发工作,切实做到残疾人底数清、情况明。对基础较好的村可以联合区残联进行集中上门办理。确保有需求符合办证的残疾人及时申领二代残疾证,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实事工程:今年残联涉及的实事是市实事为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确保需要安装假肢的残疾人都能报名安装。

四、继续抓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维持原有康复室的运转。对需要辅助器具康复的人员及时进行登记,选择急需的人员及时到区残联申请免费配发。继续做好阳光家园计划相关工作,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在近几年能够分批享受相应托养和照料。同时做好有攻击倾向的重度精神残疾人的集中托养工作。

五、继续做好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助学工作:对就读高中和大学的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进行全面摸底,配合区残联开展扶残助学活动。

六、促进残疾人就业:认真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未就业残疾人参加区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以提高残疾人员的生产、生活技能,激发广大残疾人自立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打造残疾人美好的明天。做好残疾人求职、失业登记、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工作,以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

七、继续落实好残疾人扶残维权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尽快建立健全残疾人维权体系。

八、结合民政临时救助、五保、低保、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的开展,对符合政策的残疾人家庭做到能保尽保,尽力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九、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对全乡范围内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摸底建档,在区残联立项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实施,以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

十、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助残的意识,组织开展好“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活动。进一步做好残联信息公开残疾人事业内容的更新、上报工作。

4.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总结 篇四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取得的成果

活动期间,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政策宣讲13次,举办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招聘会一场共22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951个,达成就业意向115人(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12人)。

二、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基本情况

1、领导重视,认真部署

为了使活动有序开展,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援助对象、工作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成立了“就业帮扶”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站长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为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资兴市人社局按照《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组织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共同开展“就业帮扶”活动的宣传,通过挂横幅、贴标语、利用网站、简报及上街设宣传咨询台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了解各类就业扶持政策。

3、加大措施,务求实效

活动期间,本着“工作求真务实、对象满意实惠”的理念,以“宣传到位、走访到位、登记到户、帮扶到位”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组织召开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提供即时的就业岗位援助,为有就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提供培训现场报名和政策咨询,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提供自主创业方面的培训指导。通过改进服务方式、增添服务内容、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不断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5.残疾儿童帮扶案例 篇五

2013年12月26日,对于贫困残疾人郭九彬和张守国两个家庭来说,是一个令全家激动和高兴的日子,因为独伊家公司的陈总为其送去了米、面、油和5000元现金。

郭九彬,全家四口人,妻子去世多年,本人因患脑血栓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经常住院,长期用药。母亲患有直肠癌,已经卧床不起。女儿在赤峰学院读大二,儿子在赤峰七中读书,一家人没有生活来源,挤住在两间门房内,靠低保金和社会救助维持生活,全家人唯一欣慰的事就是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好。

张守国,只有三个女儿,两个女儿已出嫁,日子都很困难。本人因患脑梗、关节炎等已不能劳动,妻子是肢体三级残疾人,全家没有劳动力,三口人住在两间门房内,靠邻居帮忙种几亩山地的收入和低保金维持生活。三女儿今年高考考入延安大学本科,上学的学费大部分是借来的。

独伊家公司的陈总在得知这两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情况后,第二天就带领公司员工来到了这两户人家。为这两户人家分别送去了米、面、油和5000元现金,并和这两户家人亲切交谈,向这两户家人询问困难,承诺明年还会再来,日常生活中有困难就去找他。这两户家人都难以表达感激之怀,流着眼泪不停地说“谢谢”。在这严寒的冬日,陈总送去的不只是解决生活困难的物资,更是一份温暖和爱心。

6.教育扶贫帮扶案例 篇六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个案表现

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XX学生,是一名八岁的男孩。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原因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具体做法:

一、倾注爱心。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1、让“爱”流露。对于XX学生这样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他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作为教师还要给XX学生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常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找他聊聊天,都会让他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的。在上课时可以经常提问,可以使他集中注意力;可以促使他思考问题;他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来吸引教师的注意。班级学习园地也出现了他满意的作品,他受到鼓舞,学习变得劲头十足。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上,我更多地去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他更多的爱护和帮助,比如换季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服,早上没吃饭我会给他钱吃饭等等,我这样做是想消除他和我的距离感,会听老师的话。最后我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让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更有自信。

2、捕捉亮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自信心。根据他的年龄特点,通过形象的事物,有意的关注,适当的表扬来提高他的兴趣。根据他爱好体育的特点,我给他讲了优秀运动员刘翔的事迹。并向他提出问提:①、刘翔是怎样拿到奥运会冠军的?②、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③、你该向他学习什么?

二、家校沟通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孩子习惯的养成,学校和家庭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良习惯形成原因,让家长知道在家应该督促指导孩子怎样做,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给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

3、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如当孩子生病时,可该鼓励他战胜疾病,让他接受这一最好的挫折教育。

4、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

5、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三、检查督促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他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我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我为他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

帮扶效果:

7.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篇七

四年四班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张湜浛,女,11岁,小学四年级四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外婆;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张湜浛长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外婆的无原则溺爱。张湜浛外婆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张湜浛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张湜浛的外婆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四年来,张湜浛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她做朋友。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要直接批评,要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张湜浛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外婆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张湜浛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张湜浛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8.残疾儿童教学计划 篇八

大水坑二小

张淑娥

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籁不喧,大爱无言,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身心健康、四肢健全的我们可能体会不了有身体缺陷的人群的痛苦。肢残儿童是我国众多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人数占着很大的比例。由于他们存在生理或心理的障碍,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仅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爱心和奉献精神为那些可怜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对于智残学生,为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玩耍中提高通过学生外部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手、眼、脑协调活动,综合调动他们感知、记忆、比较、分类和推理等认知活动,并在学具操作中学会选择最佳策略和对自身尽心理活动和操作活动进行反思,培养个性品质。

2、借助直观,使智残儿童掌握计算的有关概念、法则和定律,计算能力既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将来智残儿童适应社会的必不可少的能力。但是智残儿童由于抽象概括能力差和言语发展迟缓,导致他们对算理算法理解困难,计算技能难以形成,运用也不灵活。因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要从加强概念、法则教学入手,强化计算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智残儿童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缺陷是明显的从他们的潜能出发,精心设计丰富多采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补偿他

们心理发展的缺陷,使损坏了的或发育不足的功能得到部分矫正或恢复。对智力构成因素争论也很大,一般认为智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性质不同的能力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智力是个体各种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的综合,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动机、注意等对智力来说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智力发展也很有影响。

4、智残儿童口齿不清,咬字不准,语句不完整,意思不连贯,难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他们要进行说的训练。

教学方法:图片法,标记法,多感官感受法,运用电教手段等 教学重点:智力开发

教学内容:

1、开发学生的智力

2、教会残疾儿童基本的拼音知识

3、培养计算能力

4、培养说话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第二课时教会残疾儿童基本的拼音知识

第三课时培养计算能力

9.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案 篇九

一、康复救助范围。

具有县户籍(居住证),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和孤独症儿童。

二、康复救助内容。

(一)机构康复训练。由定点康复机构为救助对象提供功能训练,运动、认知、沟通及适应性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

(二)医疗手术补助。

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有需求的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等,对医保报销后个人自费部分给予一定补助。

(三)辅助器具适配。

为视力残疾儿童验配助视器;为听力残疾儿童验配助听器;为肢体残疾儿童装配假肢或矫形器,适配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三、康复救助标准

(一)机构康复训练

1、听力、言语、智力和孤独症儿童康复: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0元。

2、脑瘫(肢体)残疾儿童康复: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0元。

(二)医疗手术救助

1、人工耳蜗手术补助。为有手术适应指征的听力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相关费用报销后,自费结算部分,予以一次性补助1万元(1万元以内实报实销)。每人仅限1次。

2、肢体残疾矫治手术补助。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足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导致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脊柱裂导致下肢畸形等实施手术的,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相关费用报销后,自费结算部分,每年予以一次性补助10000元(10000元以内实报实销)。每人每年仅限1次,每人手术累计救助不超过3次。

(三)辅助器具适配

1、听力残疾儿童:为适合佩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配发助听器。助听器救助标准每人不超过7000元。每人仅限1次。

2、脑瘫(肢体)残疾儿童:根据适配机构评估,为肢体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假肢、矫形器、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适配辅助器具。

10.残疾儿童帮扶案例 篇十

残疾职工作为公司职工的组成部分,在和谐企业建设过程中,应当优先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残疾职工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在企业建立健全困难残疾职工的帮扶机制十分必要,这完全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福利厂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载体,在集团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早在几年前积极大胆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福利厂按照残联【2014】105号《关于开展调研报告大赛的通知》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经研究决定:确立了“完善困难残疾职工帮扶机制”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剖析现状、座谈走访、数据统计和典型分析,较为准确的把握了福利厂困难残疾职工形成的原因、深入探研帮扶对策,取得了“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明确方向”的积极效果。

一、当前福利厂残疾职工面临的主要困难

福利厂现有职工1087人,其中残疾职工685人,占到职工总数的63%。根据我们调查了解,造成残疾职工家庭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1、家庭负担过重,生计困难。我们调查发现,福利厂残疾职工配偶基本上是“农业户口”,她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这部分残疾职工家庭属于“单收入”家庭,而且还是双子女家庭(国家在实行计划生育时,残疾人家庭允许生二胎),他们子女恰巧处于求学阶段,家庭花销必然很大。全家仅靠残疾职工一人收入

维持生活,其负担不言而喻。如残疾职工张某某,妻子无工作,女儿上山东某艺术院校,仅学费一年就是17000元,而他的年收入还不足16000元。像张某某这样情况的残疾职工全厂有10多人。

2、药费昂贵,自付困难。调查中我们发现,残疾职工自身免疫力较底,他们患疾病的概率要比一般职工大得多。虽然福利厂给职工上了“五险一金”,残疾职工也全部纳入到医疗统筹范围,但有些医药费不在报销目录,一些特殊病情的特殊药、进口药等医药费支出,均由职工本人承担。比如心肌梗塞介入治疗后要服德国生产的一种叫“波立维”的药,每片14元,最少服用一年。近年来,福利总厂职工患心肌梗塞、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特殊疾病的人在不断增多,不少患有心肌梗塞、脑梗的职工为了保求生命,实施了介质治疗,上支架、导流等,这些医药费用十分昂贵,多则十七八、二十万元,少则也在两三万元,福利厂赵某某突发脑梗,紧急送到山大一院,经过全力抢救不但脱离了危险,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八个月后重返工作岗位),其代价是16万元。亲戚朋友为了保全赵某某的性命不惜重金,出院后他就发了愁,这些钱终究还是要还的,这是造成赵某某家庭困难的最直接原因。

3、文化素质底,再上岗难。福利厂离岗职工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因为患病、生育等原因,职工请假长休。二是一些分厂生产任务不饱满,不得不给职工放假,有些职工借此开始休长假。三是职工自行请假长休。上述职工长休惯了,已经不适应企业的生活,而且他们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不高、学习掌握新技术慢。这部分职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闲置在家,但是迫于生计,他们近年又有重新上班的意愿,但是苦于找不到适合的岗位,而被搁置了以来。

4、住房环境差,住房紧张。福利厂职工住房大多是集团公司调配的住房,职工居住较为分散,而且相当一部分职工没有享受国家福利分房政策,不少人还居住在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平房,条件十分简陋,居住环境很差。如福利厂姜某某居住在平房,因年久失修,房子已成了危房,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多次与房产部门交涉,终因姜某某居住的这排平房仅住着他一个职工,房产部门放弃了修葺计划,只能给姜家小补小修,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残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福利厂在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领导重视,把解决困难职工的生计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二是建立了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职工的制度,坚持逢年过节、助残日等重大节庆时节,两级工会组织都要对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一次普遍的走访慰问活动,同时还不定期地对特困残疾职工进行个别走访慰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建立了一套公司困难职工救助机制,我们按照公司困难职工的划定标准,每年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一次困难职工拉网式摸底登记,在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的同时,及时更新困难职工的个人信息,做到既不

使标准扩大,也不遗漏一个困难职工,真正把公司党政对困难职工的关怀送到他们心上。现在,每年福利厂对公司级困难职工救助3次,每次救助金额达到20余万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矛盾,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认为,这种救助式的帮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困难职工家庭的现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滋生个别职工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

上述状况的成因,大致如下:

1、困难职工救助机制还不够完善,要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困难职工造血的帮扶机制,而不是单纯的救助机制。对于困难职工,福利厂还是停留在逢年过节、遇事碰情时节的“走一走”“看一看”的层面,这个层面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福利厂的困难职工就不能仅靠这一层面,更多是深层次的帮扶。今后我们要在建立困难职工造血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对特殊困难职工的、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老帮扶对象”,不在停留于“应急式救助”,而是要形成造血机制。

2、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一些同志认为,福利厂职工困难不是因为政策造成的,而是由于体制和职工自身原因造成的。只要按照上级的“吆喝”,走访走访慰问慰问,也算尽到了责任,职工有困难只能自己想办法克服。特别是残疾职工,主要的落脚点还是应该放在家属亲戚上面,而不应麻烦企业。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是极为错误的,与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格格不入,必须根除。

3、目前,福利厂残疾职工困难呈现出多样性。残疾职工的困难多种多样,有的是因病致穷,有的是收入偏低,家庭无经济来源致穷,还有的是天灾人祸致穷。不同的成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救助手段

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4、救助资金投入不足。帮扶工作,关键是钱。虽然福利厂职工都进入社会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医药费进入医疗单位统筹,保证了大多数职工的基本医疗。但是救助资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救助资金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加强对残疾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思考

建立健全福利厂困难残疾职工帮扶机制,必须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帮扶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不断寻求新途径、探索新办法。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一是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福利厂困难职工绝大多数是残疾职工,把残疾职工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列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建立考核机制;二是要加强残疾职工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门机构,配备日常办公设备,建立健全困难残疾职工信息库,实行信息化管理;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选拔一批责任心强,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同时要加强大培训力度,打造成一支既善于管理、又热心服务的工会干部队伍。

2、建立帮扶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一是要建好特困残疾职工档案。组织相关部门逐人入户排查摸底,准确、全面地采集特困残疾职工信息,建立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健康状况、家庭生活现状、服务项目等内容的帮扶档案,区分困难类别,界定帮扶标准,为实施特困残疾职工分类帮扶提供依据。二是要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根据特

困帮扶对象不断发生变化的特征,对帮扶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要联合工会、人力资源等部门,坚持每一季对特困参加职工进行摸底核实,对经济状况改观的进行调整,将新增的特困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三是要加强困难残疾职工管理,服务要责任到人,建立好联系人责任制度。

3、设立帮扶基金,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实行有效帮扶,资金是关键,必须把落实帮扶资金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大输血式扶贫力度。在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的同时,让有限的救助资金最大效益的发挥作用。

5、创新帮扶工作形式。在开展互助活动时,对贫困残疾职工基本情况进行登记的同时对各自的特长也要登记,以便让这些有一技之长的残疾职工开展有偿服务,实施自救。

上一篇:争做“四个合格”党员规划下一篇:安溪教育局网人事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