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精选15篇)
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一
谈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
前些日子在网上学习时看到了对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阐述,觉得对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很需要的意义,现摘录如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确实,教学目标犹如开门的钥匙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理论上来说,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到位,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结果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这些问题,所以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来谈谈品德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以行为目标为基底,加强目标设计的准确性。
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一个优良的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包含四个要素:对象,写明教学对象,以此导教;行为,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既导学又导教;条件,即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以此导教;程度,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和程度,以此导测量。如何运用行为目标的理论精华来设计一个优良的品德课堂教学目标呢?
1、对象的表述。对象解决“由谁来完成行为”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表述方式:一是程度副词+主语,如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稍弱的学生等。二是百分比+主语,如90%的学生、60%的学生等。三是表示范围的副词+主语,如全体学生、多数学生等。在品德教学中,一般采用第三中表达方式较多。
2、行为的表述。行为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可以使用“初步了解”、“能够养成”、“能够掌握”等行为动词。
3、条件的表述。条件是完成行为的前提,它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评价学习者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通常用一个介宾结构表示,如 “根据……”,“经过……”等。
4、标准的表述。标准要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它通常附在行为表述之后,从行为的准确性和质量两方面来确定,进一步说明行为要达到的水平和程度。例如:一年级下册《上超市》这一课,我定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和独立实践,使大多数学生知道在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从而初步学会学会独立购物的能力。在这一目标中,目标中“对象”的表述用了“大多数学生”,明确了对象,避免了描述的笼统和模糊;行为的表述用了“知道”、“初步学会”等行为动词,确定了学习对象经过学习后要达成的要求;条件的表述是“通过教学和实践”,展示了学习者输出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同时也体现了导教的功能,指导教师通过何种教学途径和策略去实现教学目标;标准的表述是一个综合概念,对学生要达到的程度作了具体说明。这样的目标设计准确、清晰,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二.以《课标》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多元性。
《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两个总体目标概括起来看,都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知识·技能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为基础来总体表述。落实到具体的一节课,也要围绕以上这几个方面的来设计目标。例如一年级下册《当好小主人》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知识·技能:通过活动,使全体学生掌握接听电话的基本礼仪;知道三个常用电话的用途,使学生能正确使用。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待客礼仪,并能尊重他人的习俗。
行为·习惯:能友好地接待客人,知道接待客人的应有的礼仪,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当好文明小主人的愿望。
这一教学目标,我把目标的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多元化的目标设计改变了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其他方面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整体地实现了课程目标。
三.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差异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例如,教学时一年级下册《进厨房》时,我先做了课前调查“你在厨房中会干什么家务活”,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不会进厨房,只有很少数的学生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针对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知道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初步懂得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均匀才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大多数学生初步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搭配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
2、让全体学生懂得用餐的基本礼仪,并能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知道一些相关的环抱知识,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让全体学生都能动手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评选星级“小帮手”。
本目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第三个目标“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把家务事罗列在一张纸上,然后按难易排列,学生凭自己能力去做,然后请家长参与评价,最后评选出星级“小帮手”:最好的“★★★★★”,然后依次往下,主要以鼓励为主,如果学生做得比以往有进步,可以多加一颗“★”。差异性的目标带动差异性评价,给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经过实践,效果确实非常明显,许多学生的家务能力在这种差异性的作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其实都要归功于当初这个差异性的目标设计。
四.以教材为依托,注重目标设计的延续性。
《课标》指出,品德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这里“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从这段表述中,不难看出品德与语文相同,都是同一个主题会在基础教育阶段重复出现,但要求是在原来的激赏逐步提高的。例如,关于“学习”这个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主题为“快乐的学习生活”,分为四个部分:“我爱学习”、“我会学习”、“兴趣与坚持”、“多彩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做学习的有心人》,我把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通过榜样激励,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
2.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
3.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学习上的问题,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改正。
4.通过本课学习,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同样是关于学习,但侧重点明显不同,一年级的侧重点在于学习兴趣,而三年级侧重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这就是一个层次的提高,我在制定这节课目标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具有延续性的目标既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对于这门课来说更具有整体感。
当然要想判断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那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2.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二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来源。第二, 小学语文教科书。依据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 (如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长春版等) , 设计出的教学目标虽大体相似, 但依然会有不同之处。第三, 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不仅需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 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同, 其学习经历、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都存在着差异。有些教师试图设计出全班学生都适用的唯一教学目标, 是不切实际的, 也是不科学的。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就是要面向全班学生、顾虑个体差异开展的, 那么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然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年龄规律等实际情况为基础。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 语文教师可采用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的办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从而使学困生感到“我能行”;帮助中等生认为自己、有更大进步;使优秀生产出乐于挑战的欲望等。即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策略为目标层次化。
例如, 在《忆铁人》一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描写王进喜深深自责的感人画面) 内容教学时, 可分层设计如下多样化的教学目标:第一层针对次学困生———知道王进喜是个什么样的人,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铁人王进喜的;第二层针对次中等生———揣摩词句对反映人物品质的作用;第三层针对次优秀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尝试仿写身边中“王进喜”。这样设计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也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时候, 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上, 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域上不做差异要求;第二, 虽然各层次目标有所差异, 但各层次目标之间需要形成一个阶梯, 利于后进生向中等生迈进, 中等生向优秀生靠近, 优秀生并不自满;第三,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必须突出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音教学 分级目标设计
前言:英语是现今世界上一门得到广泛运用的语言,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而语音是交流的基础,因此,语音教育对于英语教育至关重要。分阶段教学是语音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是按照不同阶段的目标,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分级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小学是语音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分级目标的设计,值得英语教育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小学英语语音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音是语言存在的预制基础,离开了语音,语言就不能生存。语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第一步,语音打好基础才能正确的读出单词,单词读音不准直接会影响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影响阅读水平,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巨大的阻碍。所以学生要在语音阶段打好基础,教师要重视语音教学,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并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英语语音分级目标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按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进行目标的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语音学习中,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时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运用。
2.实践性原则。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音作为语言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设计语音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深刻体会到语音的作用,加强语音知识的运用能力,使语音教学变得更加直观。
3.渐进性原则。每一个科目的学习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的学习更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教师需要将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与目标配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导。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按照学生不同年级段的英语学习水平差异进行目标的划分。
三、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分级目标的设计
1.小学低段语音教学目标设计。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大,刚接触英语学习,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主要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发音来进行学习。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需要让学生保持住对英语学习的新鲜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小学低段语音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性阶段,要将字母教学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教师在进行语音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一定的学习步骤。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三个步骤为:听、说、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习教师的发音,反复的开口练习,并要求发音准确。按照这三个步骤学习,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要求教师及时总结字母发音规律,帮助学生学习规律,掌握发音标准。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歌谣等教导学生的发音学习,并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发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的吸收,并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小学中段语音教学目标设计。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也有所提升,并且已经基本掌握了语音的发音规律。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拼读规律,通过发音来记忆单词,并根据以往的发音规律试着读出陌生单词,由此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含有同一字母的单词列出,让学生尝试说出这一字母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情况,总结出这个字母在哪些单词中的发音是一样的,进一步学习发音规律。教师将具有同一发音字母的单词进行筛选,编成绕口令教学生朗读,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复习学习过的发音。
3.小学高段语音教学目标设计。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水平,对信息的接收处理也有了一定的能力,模仿能力相对较强,并能够学习一些复杂的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句子中的连读、重读、语调等语音现象。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英语单词在发音的时候不是有单个字母来发音的,而是由几个字母拼起来发音的,叫做“音节”。教师在示范时要让学生看清口型,将每个音节分解教导,再连起来发音,反复示范指导,帮助学生降低长单词的语音学习难度。
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语音学习基础,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开展英语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提高语音技能。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口型,倾听学生的发音,及时进行纠正,并对参与语音活动的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着重培养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指导学生处于不同情境下的语调、重音等的合理运用,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英语基础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的语音教学,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阶段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分级目标的设计,是英语教育者需要长期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提升我国小学基础性英语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王艳敏.浅谈小学英语语音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
4.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是检验、评价教学效果和修正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朝着正确方向运行并最大限度的取得时效的重要保证。但是,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这直接导致在教学目标设计上,经常出现一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写教案时先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抄下来,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时候,也许已经忘记了所抄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则首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完成了,还没有写教学目标。
2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目标的确定没有目的性
这教学目标,要么是抄来的,自己并没有认真思考;要么未经认真分析和研究,是凭着自己大概的感觉写出来的;要么要按照一般的格式,千篇一律地写出来。
3教学目标不全面
很多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是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忽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4教学目标太笼统,不够具体,也不好检验
一些教参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些教师在教案上也这么写。但是,课文体裁不同,语言特点和感情特点也不同,朗读方式、方法、策略和每节课朗读训练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从朗读教学的目的来说,是重在理解课文,重在体验情感,还是重在传情达意?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朗读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5教学设计过程没有回应、落实教学目标
有一位教师写的《迷人的张家界》一课的教案,“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有两项:认识本课7个生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可是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对张家界景点的认识和体会张家界景色的美来进行的,对7个要求会认得字只字不提,对阅读中如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没有任何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在这里只讨论课时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确定一节课高效、实用的教学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明确
这主要不是指教案上是否有“教学目标”这一项,而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一直“惦记”这些目标,是否“清醒”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2教学目标全面
按照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从表面形式来说,教学目标主要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按照《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也可以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所谓“全面”,不是说要“面面俱到”,而是指要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要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3教学目标具体
所谓“具体”,是针对过于笼统的目标来说的,上面已以朗读教学为例做了说明。笔者认为,教学目标也不能过于具体、琐碎。否则容易使教学变得机械、呆板,不利于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全面,但也不能太多,应该比较集中,而且要突出目标中的重点、难点。目标过于具体,也就变成了各项活动的要求,实际上是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部列出的。
5.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篇五
一、总体目标: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的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小学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二级要求学生对学习英语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二级的情感和学习策略的要求大多是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比如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的兴趣、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等。
二、语言技能: <一>.听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 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二>.说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话(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要求学生能讲述小故事,这要求学生有连贯的表达能力,而且故事大多涉及动词形式的变化,所以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三>.读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四>.写
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五>.玩演视听
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3.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 4.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含一级要求);
5.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小于20-25分钟)。
三、语言知识: <一>.语 音
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在单词的拼读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并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4.了解单词有重音; 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在语调要求方面,要求学生了解重音、连读、语调、节奏、停顿等,并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要求是发音清楚,而不是发音正确或准确,因此在语音教学上不宜在准确性上要求太高 <二>.词 汇 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700个左右的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建议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而不要让学生因为词汇而畏惧英语学习。
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可以结合目前普遍采用的“自然语音”教学,以及了解单词的拼读规律。<三>.语 法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
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 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四、功 能
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示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五、话 题
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六、情感态度:
1.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 2.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
3.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 4.敢于开口,表达时不怕出错; 5.遇到困难时主动请教; 6.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七、基本学习策略: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 4.对所学习内容能练习和实践; 5.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6.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7.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8.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9.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 10.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硬汉词典。
八、文化意识: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6.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篇六
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执行目标及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解读
新课标提出的训练体系(低年级“乐于表达”,中年级“自由表达”,高年级“学会表达”),重视情意训练,一改过去的语言训练(低年级词句训练,中年级段的训练,高年级篇章训练)。新的训练体系缺乏具体的写作内容和形式标准,训练内容泛化,缺乏序列,缺乏评价的“标尺”,教师不知该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只能“跟着感觉走”。目前把两者结合,便于教师操作:
一年级
训练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训练内容:
1、通过看图、影视节目、观察周围事物等,写一两句完整、通顺的话。
2、能运用阅读好生活中学过的词语造句,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
训练形式:观察写话、用词造句、仿句练习。
二年级
目标:
1、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
2、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3、能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简单的日记。
内容:
1、能看图并展开想象、观察大自然和周围的事物,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逐步向连句成段过渡。
2、能用几个词语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3、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简单的日记。
形式:看图写话、观察日记、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结合阅读练习仿写、续写。
三年级
目标:
1、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能写内容较具体的片段,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
3、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小练笔每学期30次左右,40分钟完成不少于250字的习作。
内容:
1、通过观察(抓住特点)写一段内容较具体的片段。
2、用一段连贯的话写下来,字数不少于250字。
3、能根据提供的词语展开想象,书写内容丰富的语段。
形式:仿写练习;连句成段;修改练习;结合阅读仿写、扩写、续写练习。
四年级
目标:
1、能用书面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7.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七
一、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该从哪里入手,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哪些内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问题,并且要在思考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段,从而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读一读、圈一圈以及说一说,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相关的教学步骤来进行课堂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总结教与学的规律。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选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材。巧妙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参与阅读训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二、保证阅读时间,引导通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不断思考。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点拨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多的鼓励,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于学生水平是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多利用时间辅导他们。
三、加强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要快速阅读,对文章的大意进行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要求学生要仔细阅读文章中的每一字每一句,并且要求学生对一些不认识的字进行查字典,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反复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紧密联系生活,加深文本知识理解
由于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语文的素材主要源于现实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脱离了现实生活,这就会使得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从而不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进现实生活,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当老师要讲《秋天的雨》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生记忆中的下雨的景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五、鼓励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动力
在自主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体验成功,并且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学习阅读,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智慧以及能力,并且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要体验阅读的兴趣。学生通过体验成功,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家长以及老师的赞扬,并且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动力。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以及赞赏,使得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以及积极性得到提高,最终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例如,当老师要讲解《蘑菇应该奖给谁》这一课的时候,要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并且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最后是小白兔得到了蘑菇,此时老师应该问学生:“这场比赛最后的赢家是小黑兔,为什么将蘑菇奖励给小白兔呢?”老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将学生的想法总结并告诉学生。文章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自己。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努力去克服。
8.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八
[关鍵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教学目标 课堂设计
一、引言
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教学观念的转变一直都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构建自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更为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营造自主化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氛围
基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自主学习活动的需要。营造自主化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激发以及主体意识的明确具有积极作用。学生认可自己的潜能,并主动调动自己的潜能,才能成为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一分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与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小学生乐于在课堂中发言,形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到尊重学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小学生有时间去读书,有时间去思考,有权利去自主学习,才能促进自主学习活动嘲。
比如在讲解《花瓣飘香》时,教师可以先与小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说一说脑海里“花瓣飘香”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即使小学生说的观点与自己期待的观点不同,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以丰富的想法为契机,引导小学生对课本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文章中的观点对比起来,促进阅读学习自主化程度的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自主学习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做好阅读学习的预习工作。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只告诉他们回家要预习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小学生会感到茫然无助。在刚刚开始实施预习策略时,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引导,告诉他们预习的方向与方法。根据小学生不同的阅读学习水平去制定学案,让小学生利用自主阅读学习去了解文章大意以及自己不太明白的问题,有益于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预习活动的长期进行,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也有利于课堂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海底世界》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首先,通读文章,勾画出新的生字与优美句子;其次,提出两个不懂的问题。这样的预习任务,不仅有自主消化的部分,也有主观质疑的部分,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小学生分享他们的自主预习成果以及找到的问题,让课堂成为小学生总结知识、提出问题的课堂,提升语文阅读学习的自主性。
四、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自主学习意识
构建自主化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潜能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过程中,成为阅读活动的执行者,才能让小学生成为阅读课堂中有形的存在。相比于学生,自主化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的教师应当是隐形的,在无形中给学生提供帮助,将大部分阅读学习的空间还给小学生。教师要组织小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让小学生体会到自主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
比如在讲解《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阅读文章,交流他们发现的问题和重要知识点。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针对他们找到的重要知识点设计问题,对阅读内容提出质疑。当学生设计完问题或者有所质疑之后,组织各个小组之间发起挑战,相互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而教师在学生互相挑战的过程中要做一位有价值的旁观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扫除盲点。
五、鼓励小学生自主评价语文阅读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意识,不仅要让他们成为阅读学习活动中的主动者,还要肯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自主评价,证明学生对自己的成长有想法,具有语文阅读学习反思能力。从自主阅读教学目标出发,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计划完成程度等角度去反思与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监督自己的阅读学习过程。当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监督能力时,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学习能力才会更强。
比如在讲解《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自主阅读学习完成后,让学生再次拿出自己的学习目标,评价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中成长起来。
六、结语
9.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九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2个“识字”单元,6个课文单元8个“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各有侧重。识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要求会写其中的200个字。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
1.集中编排了2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写字的编排体现识字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降低初入学的学习难度。
2.6个单元课文大体围绕“愿望”“伙伴”“家人”“夏天”“习惯”“问号”等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21篇。课文语言典范,难度适宜,内容富有童心童趣,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思想内涵全面,蕴含着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友好相处、热爱科学等丰富的情感因素,亦有适应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体裁多样,有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题材广泛,富有生活情趣和教育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还安排了连环画形式的课文,教育学生从小就成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者。
3.安排的21篇课文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字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识字的音。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0个生字。(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200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认识句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4)正确地复述渴望,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外的大意。
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它应该非常清晰明确并深深地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授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下面我就来谈谈我们小学语文各年段教学目标。
1、本年段教学目标 低年级
(1)识字、学词、写字。我们都知道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写字,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写字,尤其忽略了写字的时间,在这里明确提出要在时间上训练上给予保证,每节课书写时间不少于8分钟,这个是非常科学的做法。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时间关系,常常在课堂上讲的很匆忙,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字,而是布置到家庭作业中,让学生在课后写,其实我们发现这样做收效甚微,那么课上少讲,课后弥补的办法很不可取,因此说课堂上写字的时间一定要给予保证。
(2)进行初步的朗读训练,重点放在读正确上,不要求读出感情。那么什么是读正确呢?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读正确就是把每个字读对字音就行了,其实这样理解是很片面的。具体来说读正确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读准每个字(包括生字)的字音,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前后鼻音的读音,在以前我们前后鼻音不分,基本上读不了前鼻音,但是现在教师年轻化了,应该能解决这个难题了。第二个要求是读对轻声、儿化、变调。轻声在低年级我认为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我觉得儿化音不够重视,有些学生到了中年级甚至高年级都读不好儿化音,常常把“小鱼儿”读成了“小”“鱼”“儿”,在这里呢提醒教师注意这个问题;变调呢是小学语文语音中的一个难点,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变调。“一不变调”我们基本能处理,“七八变调”现在也基本不强调了,那么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上声的变调和形容词的变调,上声变调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两个上声相连,例如“领导”“买米”“好酒”等这样的词语,可是经常听到孩子们是这样读的“214+214”,这样我们听起来很别扭,可是有些人就会说了:每个字我们都读对了呀,其实呢,这是没有注意到变调,当两个上声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也就是说两个三声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词语的时候,要把第一个字的读音变成二声,那么就应该读成“领导”“买米”“好酒”。另外一个是ABB式和AABB式的形容词的变调,这个涉及的内容太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在这就不能详细解说了,如果哪位老师有问题可以下来我们再探讨。第三个方面是要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颠倒字序。这个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一个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多范读,多领读,多让学生读,逐渐训练。四是读出长句子里词语之间的停顿,这点是朗读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以上四点就是对读正确的全面解释。
(3)帮助学生大致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教给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可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在理解词句方面只做这些低浅的要求。
(4)积累语言,好词好句,优秀段篇,要让学生多记多背。以上我们说的是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低年级教学重点是字词的教学。
(3)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流利有感情地读,读后有自己的感受,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批注。(4)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我们为了不同的目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课文是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而略读课文,课标讲得很清楚,略读课文,粗知大意,这就不应该在词句上深究,而应该把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独立地运用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上,所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区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定应该是学生更加独立的粗放式的教学。我们主张略读课文用“几遍读”的方法来教,每一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由高到低: A、第一遍读,要认识这一课要求认识的字,还有少数难懂的词。B、第二遍读,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定要落实,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老师要做一些检测,要落到实处。C、第三遍读,通过快速地默读,能够捕捉到文章的大意,也就是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肯定会出现内容不完整、语言不连贯的情况,如果此时教学就马马虎虎过去了,每节课都在做这件事,每节课都不落实的话,那么我们时间花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说你训练什么就要训练实,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体裁的文章概括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如一篇写事的文章就不能少了时间、什么地方、主要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还要求语言要连贯。
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本学段的教学目标,下面我来谈一谈值得注意的地方,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阶段性不明,本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的现象,当然不到位的情况也同时存在。明显的表现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向中年级靠。例如:低年级如果把宝贵的教学时间更多地用在课文内容频繁的提问、问答上,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势必减少识字、学词、写字和朗读课文的时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学词、写字就叫不到位。为什么,课标讲得很清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课标的修订稿在加强识字教学,特别是在加强写字教学上又重重地增加了一笔,有更详细的要求。再比如中年级应该重视礼节词句、加强段的教学,如果中年级不重视词句及段的教学,就叫不到位,而是在篇的教学上加大力度,这就叫做越位。因此,每位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课标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这个学段应该学什么,不学什么,我们应该教什么,不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不至于有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前总认为自己是高段教师,只要弄清楚自己所在年级的课程标准要求就行了,通过学习,我才明白: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小学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由于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所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段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略有不同:
1、识字与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写字方面,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
2、阅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第一学段侧重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从而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3、写作
关于“写作”教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重在培养学生的写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4、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第一学段重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强调合作精神,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而,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
10.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 篇十
作者:雷炳权
在这次的通式培训里,对设定的课程有比较有兴趣,其中对《教学设计技能》的学习特别用心。这个专题的学习目标是:1. 理解教学目标的定义、功能、类别,掌握教学目标的编制方法。2. 理解教学方案的定义、意义、构成要素,掌握教学方案的编制要求与程序。我非常认同讲课老师的观点。结合这个学期到各镇校听课所获取的信息,发现有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模糊,我就从这点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认清教学目标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起着导学、导教和导评价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根据学生的现场生成诊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如果老师有了这种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自己将“教什么”以及将“教得怎样”,学生将会“学什么”以及将“学得怎样 ”的问题,这样也对老师把握教材、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及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起到提升的作用。
二、增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意识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就会发现部分的教师在课前做教学设计时往往直接根据教材内容进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到最后才来确定教学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更加关心的是如何按计划实施自己预设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活动,所以不管学生学得怎样,都是按照教学设定进行,脑子里就是想着我要完成这几项活动,学生不懂就等下一节补课吧,这样就留下了很多知识尾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部分老师往往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直接等同于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意识。只有确定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过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才能保证高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增强确定教学目标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体现小学英语特色
国家关于课程改革的纲要性文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三维目标的概念,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小学英语学科课程专家根据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特点,将三维目标细化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这两种目标体系的并存给小学英语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惑,在确定教学目标是是根据三维还是依据5个板块?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简单套用三维的框架并不适合小学英语学科,因此就统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表达的维度框架,即按照英语标准要求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进行确定。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也较为简单,并不要求每一节课都具备五个方面的目标。但希望小学英语教师还是要根据这一框架尽可能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高效。
1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十一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概念要通过练习理解,知识要通过练习巩固,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
一、要使练习设计取得最佳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目的性和针对性是指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英语教学中,无论“听,说,读,写”哪种练习,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而有效的设计,练习设计不当,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循序性和层次性原则。所谓循序性是指练习的安排要有循序性。对儿童学习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教授法,使练习进入合适的程序编制。
层次性原则是指练习的对象要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
3.反馈与评价性原则。练习中的反馈具有即时性特点。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学生调节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反过来,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或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4.趣味多样性和情景性原则。趣味多样性原则是指设计练习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巧设练习,诱发兴趣,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考虑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才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
情景性原则是指在英语课堂练习设计时,要克服缺乏母语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困难,为学生提供一些模拟的情景,使他们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去理解所学内容,接受所学语言。
5. 高密度大容量与复现性原则。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这就是说英语应以练为主,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内要设计高密度大容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运用英语进行实践的活动,只有充分实践运用,才能有所提高。
同时,课堂练习的设计还要符合复现性原则,练习内容的设计要有复现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加强练习内容的复现性,不断地反复才能加强记忆,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同时也利于学生加快学习的速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6. 全面性原则。小学英语教学重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们应注重全面性原则,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侧重进行听、说训练,读、写训练也要跟上。不能因为侧重听说而忽略读写的训练。这是有悖教学大纲精神,不能让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根据学生实际,教师要对作业进行设计和选择,以确保其有效性,其依据有以下几点
1.选择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与学习目标相配合;二是作业相对于学生的经历与生活有意义,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与探究。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业既可以用来巩固旧知识,同时又可以用来导入新知识,新旧知识适当兼顾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使学生更易接受。
3.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虽然对于英语学科来说,适当的重复学习是必要的,但有些反复训练属于过度学习。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变化的关键是切合学生实际,保证学生在作业中的积极学习态度。
4.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任务。反映到我们的作业上来,就是要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分层作业、超市型作业、弹性作业的推出,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5.学生可接受的作业量,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承受度的范围之中。从效量的角度来看,也应对作业总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数量的角度来看,过多,学生无法再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会用机械的方式来应付本应动脑的作业,甚至用抄袭来应付作业检查。量的不足,同样达不到训练效果。合适的数量是教师选择作业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练习设计进行
练习设计根据教学技能来分,有听、说、读、写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来分,有语音、语法、词汇的练习;根据难易的程度来分,有机械性练习、意义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三个层次;根据教学目的来分,有语言知识练习和语言技能练习;根据参与活动的面来分,有集体(小组)练习和个体练习;根据练习的间隔时间长短来分,有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认知角度来分,有输入练习和输出练习。根据教学时间段来区分,可分为课前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1.课前练习。针对新授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新授内容。提到课前作业,许多老师必然会联想到课前的预习作业。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预习作业布置前需要老师引路。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导致课堂练习效果不佳。已学知识并不一定是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的知识,知识存在一定的遗忘也是极其正常的。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应该是分层次,分步骤的。笔者在处理时,第一课时只是定位在朗读和掌握基本构成规律,所以配套的练习是与基数词的对比朗读,分小组和男女生朗读,第二课时是针对拼写设计了填空,PK背诵,在第三课时便进行了默写。这样的练习比较有梯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2.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的内容是决定课堂练习效果的前提。适切的教学目标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过低,而应该是在“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内,像果实一样挂在恰当的高度就好。我们所设计的课堂习题也应该有这样的高度。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每项练习设计都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标性,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
(1)课堂准备性练习。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仔细分析教材,挖掘每个单元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新授内容设计一些相关联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准备性练习。它的目的是为新知识的铺垫做准备,所以应注意扣紧新旧知识的连接。
(2)课堂反馈性练习。新课进行过程中要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形成性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3)课堂巩固性练习。授课后进行巩固性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活用新知识,设计这类练习应注意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发散思维,形成技巧。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而设计的,所以,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实现优质教学成果转化的根本。
(4)课堂拓展性练习。为了拓展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的拓展阶段安排适量与本课话题有联系的课外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不限,可以是阅读练习、话题作文练习、口语练习等。
3.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巧技能的学习活动。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至少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课后作业的设计和选择可以包括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就是教师为学生确定作业范围;第二层意义是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而确定的作业要求;第三层意义就是教师为学生确定作业的时机。
课后作业既是学科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一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渠道。一份好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深化,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十二
一、理清意义
1 1. 教学教学目标的定义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认真考量: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学会多少,这就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1]它是课程目标落实在每一节课中的具体体现(如图1)。[2]
22.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每一节课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辨别一节课好坏与否、有效与否、高效与否,教学目标应当是一把标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指出:“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划着教与学的方向。”[3]
二、分析现状
如今,翻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花样百出、故事情境引人入胜、小组讨论随处可见、自主探究遍地开花,我们的课堂在一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呼声中努力改变着。而教学目标的撰写,往往有着相同的套路、相同的句式,是一个不起眼的摆设,无论放在此一课,还是放在彼一课,都不着痕迹,仿佛“放之四海而皆准”。究其原因,是不少教师缺乏对于教学目标的清晰认识。
1 1. 教学目标叙述空洞泛化
在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维度,教师往往只是对于教材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叠加。例如:在2015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第20课《画线》一课中,教师将目标设定为:学习“直线”、“曲线”等工具的使用。在2015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第21课《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中,教师将目标设定为:学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与技能维度尚且如此,更不用提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了。诸如“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动画效果的设置,增强学习兴趣”的话语比比皆是。这些教学目标的表述非常空洞泛化,无法进行测量和检验。
22.教学目标过分追求多维
《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四个领域的目标。本义上,这体现了教育对于培养“完整的人”的认识,改变了过去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状况。在实践中,教师们却产生了偏离,认为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四维目标。他们常常挖空心思地为某一节课安排出莫须有的或者通过40分钟的学习根本达不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2015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第17课《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一课中,教师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定为: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在2015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第6课《认识键盘》一课中,教师将行为与创新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33.教学目标制定缺乏层次
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家庭是否拥有电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起点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设定一定的层次性,结果导致了“会的人早早做完呆着,不会的人慢慢在学来不及”的现象。
三、有效设计
要想改善以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现状,必须有效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美国学者加涅提出的表现性目标的相关理念。加涅将表现性目标界定为对某种性能的准确陈述,这种性能如果为学习者所拥有,就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而观察到。简单地说,表现性目标明确的说明:在教学之后学习者能做什么或有哪些改变。[4]
表现性目标具有五种成分:情境、习得的性能、对象、行动、工具和限制。
比如“意识到大多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通过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演示阳光影响植物生长”这两个目标,通俗地说,第一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很难在学生身上得到验证,学生到底学会了没有、学会了多少?第二种表述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说出的例子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植物生长与阳光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表述是可评测的。
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对于“理解电路的概念”这样一个模糊陈述,作出准确的描述:【情境】给予电池、灯泡和插座以及几根电线,【行动】用电线连接电池和插座,【限制】检测灯泡是否发亮,以此【习得的性能】演示【对象】电路的制作。
四、明晰表述
基于以上对于表现性目标的清晰认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是可观察、可明确界说、可测量、可评价的。
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需要准确、量化的表述。例如《画线》一课中,学习“直线”、“曲线”等工具的使用的教学目标可以准确表述为:会使用“直线”、“曲线”工具画出粗细不同的直线、曲线。《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中,学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方法的教学目标可以准确表述为:会为幻灯片设置指定的切换效果;会为指定的文本框设置动画效果,并调整动画播放次序。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和行为与创新目标维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所属单元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比如画图单元有9课内容和1个主题活动,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行为与创新目标—通过绘制一些生活中的图形,感受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提升绘画的能力。对于网络基础单元,可以制定如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一定的网络道德修养,对不良信息、网络秩序有正确的认识;行为与创新目标——对网络资源能够正确利用,有自我保护意识,不沉溺于网络。
总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在深入理解课程纲要,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的前提下确定;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可能避免含糊不清。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61142.htm.
[2]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崔允.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Z2):16-18.
13.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如: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理解透彻,教学目标定位准;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等等。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为了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而设计,如果这些活动缺少了应有的教学目标的指向,活动的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应符合新课标。在一堂课中,我们应该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三维目标”来表述,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常在一堂英语课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师都会努力去落实,但后两个目标常常被忽视。在有些英语课上,教师的目光总是停留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上,反复围着目标知识,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求学生能将知识点烂熟于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教学中屡见不鲜。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起点,在设计任何学习活动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努力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陷入了追求形式的误区,低效率是这种课的致命伤。
14.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篇十四
优点:教学目标的阐述清晰、有条理地运用行为动词进行了描述。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建议,教学目标中“能创编谜语、故事、小儿歌”,我认为这个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有点难度,目标设置应注意可行性。
二、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评析
案例中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进行了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了学生的情感心理因素;同时,也重视了原课文的分析。例如,基于对学生的正常心理来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可做如下修改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刺 猬 板 凳 糙 但 傍 椅瞧留”十个生字。
2、会写“采 背板 椅 但 傍 清 消”八个生字。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达到熟读成诵。
4、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根据课文内容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等。
过程与方法:
1、尝试通过形近字比较,掌握生字。
2、参加小组学习,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的道理。
2、乐于同别人交流,并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3、从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称赞带给别人的快乐。
二、优点:
1.教学目标条理清晰,具有层次性,通过“认识”“读”“写”“说出”等动词很详细的阐述了具体的要求。
2、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3、既注重知识和技能,又注重过程和方法。在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这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15.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建议 篇十五
教科书是显性的语言材料。解读这类语言材料需要有两大逻辑上的思考:外延结构和内部结构。
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是指教科书中的某个单元或课文与其前后单元或课文的关系。无论是结构型的教科书还是功能型的教科书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 也就是单元与单元或课文与课文之间会有前呼后应、螺旋上升的联系。结构型教科书在语言体系上显得更加有系统性。现行的教科书有的是结构-功能型, 有的是功能型, 相比之下, 功能型的语言体系不是十分明显, 因为功能型教科书是按照话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语言暗含在其中。所以, 在解读这类教科书的语言材料时更需要仔细梳理语言材料, 弄清楚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一: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科书或一套教科书, 梳理清楚话题的设计、功能的运用、词汇的分布、语法的编排、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态度的渗透。
这项工作应该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在设计某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 使得各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线性的联系。
语言材料的“内部结构”是指某单元或课文内的材料编排。这类编排也是有逻辑的。结构型教科书是以语言结构为核心编排语言材料, 而功能型教科书是按照一个话题或主题组织语言的。无论哪类教科书, 在解读单元或课文时, 都需要分析其语言与内容的关系。
建议二: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材料, 梳理清楚新的语言材料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的, 如何呈现, 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一节课的定位, 那么其内部结构就提供给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具体地说, 我们需要了解某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 需要研究知识传递的情景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需要分析情感、价值观的体现。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雏形。要注意的是, 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 我们需要结合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做必要的筛选。譬如:现行教科书中一个单元的生词量往往很多, 但所有出现的生词不一定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有的生词可能会在以后单元中再出现;有的可能不是常用词, 也可能与主题联系不是很密切。
另外, 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在教学中, 学生因素是个“黑箱”或“灰箱”, 因为学生的很多情况不是显性的, 但也不是不可知的。要了解学生, 就需要通过外部因素解读学生这个“黑箱”或“灰箱”。学生的外部因素可以分历时的和共时的、个性的和共性的。
学生的“历时因素”是指学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英语学习情况。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他们在一个阶段中的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往往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他们的这些表现与他们现时的情况有着一定的因果关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都能说出自己学生的“大概”。通过对这个“大概”的分析和梳理, 我们就能获得许多有关学生的情况。
建议三:认真记录、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表现, 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这项工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专业的教师应该是个有心人, 把平时观察到的信息积累起来;一个专业教师也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从观察到的信息中能解读出前因后果。这些信息是解读学生因素的主要依据, 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
学生的“共时因素”是指学习某个单元或课文所需要的各种图式与学生已建的图式。这两类图式应该存在一定的“差”, 也就是在学习某单元或课文前, 一般学生不可能完全具备理解该单元或课文所需的各种图式。而且这两类图式差异的大小将说明学生学习的难易度。教师对此必须谨慎, 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设计教学目标。
建议四:认真解读、分析学生已有的图式, 了解学生相关的语言知识、话题背景知识以及语言技能水平。
这步工作应该在教学目标设计前进行, 具体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 结合平时积累的信息, 初步判断学生完成某单元或课文学习的可能性。如果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就适当降低该单元或课文内容的要求;如果难度不大, 可以对语言材料进行深挖与拓展。也就是根据学生情况, 调整教学要求, 最终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情况不仅要从共性上进行解读, 还要对学生的个体进行解读, 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 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两端——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传统教学中, 大家关注的是中间学生, 以为这样能够兼顾两头, 其实不然。教学目标只适合于中等学生, 学困生往往被忽视, 学优生也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时, 我们特别要注意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建议五:认真研读、分析学优生的强项和学困生的弱点, 寻找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教学难度的起点。
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保底, 不封顶”。“保底”就是要有一个最低要求, 有个底线, 能够让学困生有机会成功, 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不封顶”就是要有一个开放性的要求, 留给学优生一个空间, 由他们自主发展。
上述五个建议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准备。前两个旨在回答“教科书的要求是什么”这个问题;后三个意在了解“学生能否达到教科书的要求”。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时, 我们还需要注意, 目标应当具体、明确、可执行, 避免大、空、虚的现象。
建议六:设计一项任务作为中心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 也就是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化任务。因此, 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 我们也应该考虑目标的任务化。这类任务既来自学生的生活, 又能够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在设计时, 要考虑学生“想做的”“该做的”“能做的”这三个方面。“想做”要求任务有趣味性;“该做”要求任务涵盖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能做”要求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建议七:设计三维目标作为分项目标。
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些内容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被分列为五项目标, 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些分项目标都应该围绕中心目标, 由任务串联在一起。教师需要思考:学生要完成任务, (1) 需要哪些新知识 (包括语言的和文化的) ; (2) 需要哪些语言技能 (包括听、说、读、写) ; (3) 需要实践哪些学习策略; (4) 需要体验哪些情感等。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目标落实06-15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01-11
小学英语二级词汇目标09-10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各课教学目标论文段雨婷11-29
小学英语 教学设计11-06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07-12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设计07-16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资料09-25
小学英语课文教学设计01-07
微课小学英语设计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