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精选8篇)
1.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篇一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制度。1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2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4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5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6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7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8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9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0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科主任同意: ①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②患发热性疾病;
③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④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⑤妊娠;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到检验科、细菌室参观、学习,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科主任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教科备案。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1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
2建立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
3按照感染性材料保存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4感染性材料不得随意对外使用;确需使用者须经科主任审批。5感染性材料的请购与销毁须经科主任审批;销毁时必须经过彻底灭菌处理。
6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
7实验完毕的感染性材料,必须先经灭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检验科、细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细菌室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13高压灭菌器使用时,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14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5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①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②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科主任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③科主任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①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②检验科、细菌室应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④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⑤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
①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批准其上岗。
②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制定并上报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批准其上岗。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1科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2科主任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科主任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1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实施。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5培训应该由取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9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10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11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12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2科主任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科主任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5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①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②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科主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③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科主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情况;科主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④评估暴露级别
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科主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⑤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⑥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6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⑪化学污染
①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②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③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教科,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⑫针刺伤
①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②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③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教科,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④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⑤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⑥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⑬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①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②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教科,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⑭标本污染
①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②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③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5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6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7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8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9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10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制度
一、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吸烟
①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②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③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2.食物、饮料及其它
①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②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①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②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③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①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②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③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④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6.鞋
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7.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8.胡须
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面第7项的规定。9.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10.用口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助吸器具。11.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专用锐器盒内,在完全装满之前或48小时之内更换。12.隔离措施
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13.工作环境
①“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科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消毒。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②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时间由科主任来决定),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③外衣: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和围裙)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清洁”的和“非清洁”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
④垃圾处理: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
⑤装饰: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物、蜡烛、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
⑥为便于清洁消毒,实验室内不应有织物装饰的用具或椅子。⑦个人物品: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
⑧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如应急洗眼装置,酒精等消毒用品;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及防蚊蝇装置,应定期投撒灭蟑螂、老鼠的药物。⑨用后的废弃物品: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以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
⑩出口通路: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安全门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堵塞。
注意: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14.玻璃器具
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 ①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②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试管可用刀切开分离。③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行消毒。
④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⑤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
⑥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器具。15.离心机
①气溶胶: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②操作: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
③传染性物品: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的离心头或转头中进行。④为防止气溶胶飞溢,应在离心停止30分钟后打开离心物。⑤清洗: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清洗离心机。
⑥平衡: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
二、防火安全制度 1.防火
①隐患的估计和研究
在开始临床实验工作之前就应对火灾的隐患进行研究,在实验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要经常研究火警的隐患。研究的内容包括:
使用化学物品的数量和性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电器设备的隐患等。哪些操作方法已经改变了,新使用了哪些化学物品,以及在上届消防培训之后增加了哪些新的工作人员。无人值班看守的自动化实验操作。②火源隐患
常见的火源是明火、加热器件和电火花(电灯开关、电动机、摩擦和静电)。存放易燃气体的场所,应安装防爆灯具和开关,使用专门防爆设计的电器设备。
应对电气设备的接地、漏电和墙上插座的接地、极性进行检查。易燃性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实验的最小量。待处理的用过的可燃性液体也应计算在内。
安全使用酒精灯,不能在燃烧状态下添加酒精,酒精量不能超过总容量的2/3。
禁止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如果确实需要,应存放在专门的防爆冰箱内。冰箱应远离火源。
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内进行。运送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
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必需在通风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装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严禁用明火直接加热有机溶剂,在大量使用有机溶剂时,室内禁止使用明火。存放乙醚的温度不得超过25℃,禁止在冰箱中放乙醚。工作结束随手关闭水源、电源。离开实验室时要检查水、电、门窗,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严禁私用电炉。走廊、楼梯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试验室内禁止吸烟。使用蚊香时要远离衣服、被褥或其他易燃品。2.灭火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扑灭各种火情并协助全体人员从失火现场及其附近撤离的相应消防设备。①灭火器
根据上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摆放灭火器,并根据要求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A类灭火器适用于固体可燃物(如纸、木材、塑料)引起的火灾。A类灭火器多数为消防水栓。
*B类灭火器适用于汽油和溶剂引起的火灾。B类灭火器多数为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如碳酸氢钠。
*C类灭火器适用于电气引起的火灾。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知道电开关的位置以及切断失火电器电源的方法。
②动灭火系统应建立安全检查,及随时检修、维护的制度。③如火灾波及供气管道系统应立即关闭远端阀门以切断燃气来源。如果无法做到这点或燃气是来自储气瓶时,则应立即从房间内撤离。④遇衣服着火时可选用防火毯,但防火毯并非必备的灭火工具。使用人员应受过训练,懂得站立时不能使用防火毯,在衣服着火后使用防火毯时立即采取“停、倒、滚”动作。从严重火情区撤离时,防火毯可用作个人防护装备。备有防火毯的实验室,防火毯应放在远离出口通道的地方。3.消防训练
①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安全训练。②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如何发布火警警报,学会遇有失火时应做到: 拨打报警电话“119”。
发出火警警报以求得帮助,并开始从失火区或建筑物撤离。如果可能,立即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果不能扑灭火情,应把所有通向火场的门关紧,并用湿毛巾或床单堵住下面的门缝,以阻止火情的蔓延。
应将房间里的所有人员撤出。(如果火情并非十分危险,可安排留下一人,向前来灭火的消防队员介绍具体情况。)
③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讲解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技能。训练应为“手把手”的方式,还应包括不同火情采用不同灭火器的知识。④对工作人员撤离火场的训练应经常举行,每年进行几次。所有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训练(包括夜班和周末加班的人员)。练习应包括帮助病人和其他人员的撤离。隔离区,如暗室和其它不能听见警报声的实验室应包括在撤离路线内。撤离时,应关闭所有门窗。
三、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 1.仪器用电
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的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极性、电缆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在案。可移动的设备应接地或采用更先进的方法防止触电,但全部塑封无法接地的仪器例外。新设备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同样的检查。实验室应装有足够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减少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的电线。在空气中存在达到一定数量的易燃气体或蒸汽有可能形成可爆性混合物的危险环境下,应使用指定专门为此设计的防爆电器设备。2.维修与维护
所有电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只能由取得正式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①仪器的维修: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接电维修。维修时要确保手干燥,取下所有的饰物(如手表和戒指),然后谨慎操作。
②线路检修: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得维修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任何涉及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应由该建筑物的维修人员或其他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③高压设备:为保证高压设备(如高压电泳仪等)的安全,要制定具体的详细操作规程。
④接地: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须完整无损。在潮湿环境的电器设备,要安装接地故障断流器。
四、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
临床化学实验室存有许多腐蚀性、毒性、易燃和不稳定试剂,属化学危险物品。所有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都应有清晰标记。目前,广泛应用配制好的试剂和试剂盒,致使有些化学危险物品不易被识别,对这些试剂和试剂盒的成份应予复审并给予适当标记。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向工作人员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实验室技术人员有责任熟悉并向同事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和遵照安全操作。1.化学危险物品分类
①腐蚀品:腐蚀品是接触人体后给人造成可见损伤或不可逆改变的物质。腐蚀性化学废弃物是指pH小于2.1或pH大于12.5或对钢(SAE1020)的腐蚀力超过0.635cm/年(55℃)的物质。例如:盐酸。
②毒害品:毒害品是吸入、食入或少量接触即可引起严重生物效应的物质。③致癌物:由于检测化学物品能否诱发恶性肿瘤的测试系统很不相同,定义致癌物比较困难。例如:苯。
④可燃烧物:可燃烧物指任何可燃烧的化学物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易燃液体(燃点低于38℃)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A级:燃点低于22℃;沸点低于18℃ 1B级:燃点低于22℃;沸点高于18℃ 1C级:燃点高于21℃低于38℃
可燃液体(燃点高于38℃低于60℃)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ⅢA级:燃点高于60℃低于94℃ ⅢB级:燃点高于94℃
⑤易爆化学物品: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物质。爆炸性分解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例如:肼。2.材料安全数据表及标签
购进可能有危害的化学物品都必须附有材料安全数据表。所有危险化学品都需要以易于识别的形式进行标记,使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很容易警觉其潜在的危险性。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标、标准化代码或多种形式并存。3.化学危险物的管理与使用 ①腐蚀品应在近离地面处储存以减小掉下的危险。②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用运载托车。
③严禁氧化剂与易燃剂存放在一起。腐蚀性化学品要单独存放。例如:乙酸或乙酸酐等有机酸应与硫酸、硝酸或高氯酸等强氧化剂分开储存。④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腐蚀性物品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穿戴围裙、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
⑤急救设备:使用腐蚀性物品的场所,应设有合适的急救沐浴设施和洗眼装置。
⑥化学通风橱:所有挥发性腐蚀物品的操作,都必须在化学通风橱中进行。⑦易燃易爆液体应在合格的容器里储存。分装时应有明确的易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⑧易燃或可燃性液体的储量超过1000升,至少应有1间专用储藏室。⑨储存可燃性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它热源。
⑩可燃性液体如需要在冰箱内存放,该冰箱的设计必须符合避免产生蒸汽燃烧的要求。实验室所有的冰箱门都应标明可否用于存放易燃、可燃性液体。
4.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
①每个实验室都应负责日常的清污工作。在结束常规工作时、工作交班、发生紧急事件如清除溅溢物后,都需要进行清污工作。需外送维修的设备,只有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没有化学危险物品污染时,才能外送维修。②废弃化学物品:所有废弃化学物品都应按危险物品处理,除非能够确定它们的性质。清洁溅溢有害物质的所用材料,包括吸附物和中和物,都被认为是有害废弃物。
③专职人员:实验室应指定专人协调和负责处理实验室有害化学废弃物,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废弃物堆放场所。④容器:化学废弃物应放置在密闭、有盖的容器中。⑤标签:化学废弃物的包装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以下内容: 日期、来源、实验室来源、成份、物理性质(气体、液体等)、体积、危险性(易燃或易爆)
2.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篇二
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活动存在感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进行不同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操作。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种活动中, 实验室相关感染事故时有发生, 实验室感染的途径一般都有黏膜, 接触感染食入感染、吸入感染和接触感染动物感染。
2 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指当操作具有潜在感染力的微生物时, 为防止实验人员的感染和防止感染因子的外泄, 采取恰当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程序, 使用一定的实验室安全防护装备, 对实验室的设施及结构提出特定要求并将上述诗诸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应用的过程。
3 检验科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
3.1 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不足, 检验科每天要面对接收和检测大量传染性的临床标本, 而且有时要将标本从一个容器移入另一容器, 这些操作均可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 并随空气扩散而污染实验室空气, 工作人员吸入污染的空气即有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此前, 已有王金良[1]报道了检验科工作人员实验室微生感染的实例。由于认识的不足, 在标本多工作量大时常常忽略了对有传染性强的标本没有很好使用生物安全柜。
3.2 未按规程进行操作, 压力容器的灭菌原理是高温、高压,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不按堆积进行操作, 有可能引起高温烫伤以及压力容器爆炸的危险或未能正确使用而导致传染物的灭菌不彻底也将带危害。
3.3 化学性试剂、化学性消毒剂存的毒性、刺激性、腐蚀性对人体造成的污染和伤害均属于化学性危险源。检验人员使用的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不仅存在腐蚀性, 且对皮肤刺激性, 难免有吸入或直接接触, 长期与这些化学消毒液接触, 就会产生的臭氧都可以使人体造成损害;化学试剂品如含酸和碱能皮肤组织烧伤, 亦可引起器材的腐蚀, 某些化学品还对眼有刺激作用。
3.4 部分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我院为综合性医院, 就诊病人多、工作量大、检验人员通常是超负荷工作, 且长期与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各种传梁源接触, 在工作中随时可能发生手部刺伤、皮肤破损、试管破碎、标本溢出或喷溅等职业暴露的意外情况。医院检验科作为传染原高 度集中的区域, 常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病原体的发源地[2]。不按传染隔离制度办事。
3.5 在实验室, 领导虽然反复强调了垃圾分类丢弃的制度, 但仍然可以发现生活垃圾袋与医疗垃圾袋混用, 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卫生人员, 在操作中, 没有安全按卫生部对医疗废物分类标准进行, 造成污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锐器、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交叉混放。
4 自我防护对策
4.1 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险。如: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 包括飞沫核气溶胶、粉尘气溶胶。实验室生物危险常见有: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刺伤、食入、感染的动物咬伤、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4.2 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了解物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普遍预防观众观念, 科室所有人都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等法规和文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 让实验室工作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4.3 制定和执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 自觉遵守科室的实验室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 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方法, 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 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案等。
4.4 培养检验人员良好的洗手习惯, 配制消毒液及各种试剂或做其他操作实验时要戴好手套、口罩, 准确操作, 避免直接接触。手部清洁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在发达国家, 医院感染最重要, 而工作人员的手受此污染的概率高达11.7%。洗手依从性是影响手部卫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工作繁忙, 工作人员往往忽视洗手的重要性, 影响了洗手质量。因此必须培养检验人员良好的洗手习惯。
4.5 检验人员首先要规范操作程序, 凡疑似艾滋病、性病、传染病的标本应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一旦发生刺伤后应积极处理, 建议采用以下措施防止病原体刺伤口传播: (1) 促使伤口处血液流出; (2) 用肥皂和热水清洗伤口; (3) 再用活力碘或75%乙醇消毒后用密封敷料包裹伤口。同时作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普及性预防措施可大大减低检验人员在工作场所感染HIV、HBV、HCV等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机会。
总之, 检验科是引发医院感染的主要疫源,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负面影响非常大而深远,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 要实施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各种规范、准则、制度等,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要作态度, 从思想上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把生物安全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 切忌草率、马虎和侥幸。要不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熟悉和掌握职业曝露后所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紧急医学处理措施。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免受医院感染预防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注意环境清洁卫生,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 把好消毒质量关以避免和减少病原微生物对我们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王金良.世界首例实验室感染的SARS患者[J].天津医药, 2004, 32 (8) :528.
3.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篇三
2002年11月我国发现第1例SARS患者后到2003年SARS流行期间,医护人员高比例的感染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因素,同时,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检验科是医院患者各类标本高度集中的区域,是引起医院交叉感染的发源地。为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事件发生、防止实验室人员感染、防止感染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保护操作者及公众健康安全,临床实验室必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来预防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1建立、运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国务院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条例要求从管理上落实有关生物安全,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将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融入到具体实验室工作中,做到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1.2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先后发生了多例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和泄露事故,生物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室布局设置不合理,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病原体分级管理混乱,临床标本管理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隐患,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不健全,相关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是我国医院检验科共同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并运行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减少或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也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并将其事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建立并实施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人员行为及相应的实验室活动,预防感染事故的发生,防止病原微生物外泄,从而保证人员及环境的安全健康。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点就是做好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工作。
2.1实验室布局与安全装备
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因接触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标本,要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要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合于对人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的病源,通过实施两级隔离使其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一级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实现;二级隔离通过实验室的建筑、空调净化和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
实验室建筑装饰、通风净化、排水排气、供电通讯等要满足二级生物实验室要求。同时,根据实验对象和工作性质要求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区域划分符合实验室的工作流程。特殊实验室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与布局。
2.2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系统化文件,是开展各种生物安全活动的依据,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适用性。形式上与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样,包括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各种记录、表格、标识等。
2.2.1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它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文件,为政策性文件。主要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制定,包括批准页、修订页、目录、前言、方針和目标、术语和定义、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方针和目标反映生物安全管理上总的原则及重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明确规定检验科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利,为生物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组织保证。
2.2.2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2层次文件,为支持性文件,描述各项活动的途径,是管理手册各要素的细化,是管理手册的支持,为各层次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内容包括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支持性文件和各类记录。
2.2.3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3层次文件,为支持性文件,围绕安全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要求,描述具体的工作现场如何完成某项实验操作,主要供具体操作人员使用,包括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生物安全相关活动的操作。
2.2.4 各种记录、表格和标识 各种记录、表格和标识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4层次文件,为证据性文件,是对实验室活动和管理全过程的详细记录。标识系统用于标示危险区、警示、指示等的图文标识,也包括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标识。记录、表格统一编号分类、统一管理,定期发放回收。
3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3.1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三级组织,负责咨询、指导、监督和评估检验科生物安全相关事宜。
3.2 做好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生物安全体系文件、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室活动的安全操作、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理等,同时对培训内容记录、考核,考核成绩记录在科室人员档案中。
4.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篇四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填空题(2分/空)共计30分
1.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 的专用运送工具。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 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Ⅰ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安全柜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试验对象不受污染。
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
5.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二、选择题(单项)每题4分,共计20分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2、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3、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年。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4、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A、1名 B、2名 C、3名 D、4名
5、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年。
A、10 B、20 C、30 D、40
答案:
1、AB
2、B
3、C
4、B
5、B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何为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何为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2)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3)pH值;(4)有机物;
(5)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6)微生物的数量。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生物膜:细菌可粘附于利于生长的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细菌比浮生菌对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2)微生物的数量和环境
(3)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消毒因子的杀菌能力增强,杀菌速度加快(4)湿度:相对湿度最适宜时才能发挥消毒的最佳杀菌作用
(5)酸碱度:含氯消毒剂在酸性条件下杀菌作用明显高于碱性。戊二醛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呈单体状态,当pH为6时,单体开始出现聚合倾向,当pH为9时,这种聚合体作用达到最快,失去杀菌作用,但是,戊二醛在pH7.5—8.3时杀灭芽胞作用最强。
(6)有机物:对消毒效果有双重影响,一是保护微生物免受理化因子的作用,二是消耗消毒剂
(7)化学拮抗(中和)作用。
5、空气消毒应注意的事项
(1)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利于消毒剂与带菌颗粒接触;(2)保持室内密闭,消毒后通风;
(3)物理法消毒,要注意消毒器放的位置,有利于空气循环通过消毒器,没有死角;
(4)通过消毒器的风量,应是室内体积的8-11倍;(5)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在有效空间体积内使用;(6)进行空气消毒同时,应湿式打扫地面、物品表面。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D)
A生物安全柜
B 防护服
C口罩
D 缓冲间
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
(B)
A 规范操作
B 戴眼罩
C 加强人员培训
D 改进操作技术
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A)
A 城市铁路
B 飞机
C 专车
D 轮船
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B)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11月12日
C 2005年1月1日
D 2005年6月1日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计80分)
(1)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有哪些,有哪些使用的基本要求?
1、生物安全柜,放置在人员走动少,离门较远的位置,与墙保持30cm。
2、高压蒸汽灭菌器,按期检查验证。
3、洗眼器,靠近出口处。
(2)进入BSL-2实验室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应穿工作服,外加防护服
2、戴口罩、帽子,戴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后再次使用。
3、微生物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外面时应该有防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等。
(3)实验室的废弃物分类?
1.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 3.损伤性废物 4.药物性废物 5.化学性废物
临床实验室的废弃物主要是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4)真菌感染的原因? 主要由于操作不当引起 真菌的平皿和试管等器材未及时处理 3 实验台或净化台不及时消毒处理 4 意外事故造成实验室污染 5 打破容有活真菌的培养皿、试管 真菌很容易在空气中传播影响整个实验室 7 污染制备环境、采血器材、培养基、细胞培养瓶 8 检测结果不准确或制备环境不合格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B)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
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2.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B)
A BSL-1 B BSL-2
C BSL-3 D BSL-4 3.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B)
A 废物袋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
B 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
C 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
D 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
4.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D)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
B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
C 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
D 以上都是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计80分)
(1)病原微生物根据危害不同分为几类,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以分为4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2)感染性材料洒溢处理的一般原则?
1、戴手套和防护服
2、用布活纸巾覆盖
3、倒消毒剂
4、消毒,由外向中心,适当时间后处理
5、再次消毒
6、污染材料放置在废弃物处理容器中,并通知有关部门。(3)检验科HBV感染的可能途径?
1、离心
2、加样
3、洗涤
3、HBV阳性标本易溢出污染工作仪器、台面、器物及其周围环境,检验人员经常接触标本及工作器械,接触感染是实验室感染HBV的主要途径(4)实验室感染的控制如何实现?
1、建立控制实验室感染的管理制度
2、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更新
3、加强消毒的质量的他方与己方监测
4、加强仪器设备的消毒
5、保持台面清洁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A)
A 噪声
B 气流量
C 负压在正常范围
D风速 2.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B)
A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B 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C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D 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3.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B)作生物指示物
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C 短小芽孢杆菌
D 粪链球菌
4.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D)
A干烤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 75%酒精浸泡
D紫外线照射
二、问答题(每题16分,共计80分)
1、什么是HIV职业暴露? HIV职业暴露是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人员、医生、护士、护理员、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意外地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税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2、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
(1)皮肤针刺伤或锐器切割伤;
(2)粘膜或破损皮肤(如皲裂、皮肤炎症等)接触感染性材料;(2)皮肤虽然完整无破损,但大面积或长时间(几分钟或更长)接触感染性材料
3、生物安全的概念?
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危险。
4、实验室污水如何处理?
1.实验室污水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2.血细胞仪和尿沉渣仪等用桶存放的废水,先用有效氯处理后倒入下水池 3.全自动生化仪的废水可直接通过管道入医院废水处理池
5、菌(毒)种和生物样本怎样保存? 1.专人负责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藏
2.用可上锁的冰箱、双人双锁,或冰箱无锁,储藏室门双人双锁 3.要有菌种名录清单,有销毁记录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1.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A)
A 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
B 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
C 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
D 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 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D)
A 送排风系统
B 三区两缓布局
C UPS电源
自动闭门系统
3.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
(B)
A 严重差错
B一般差错
C 一般实验室感染事故 D严重实验室感染事 4.全自动高压灭菌器的使用哪项是正确的(B)
A 同类物品装放一起
B 液体和固体物品分开存放
C 敷料与器械同时灭菌时,应将敷料放在下层
D 常用各种物品的灭菌时间(110-121℃)20-30min
二、问答题(每题16分,共计80分)
1、什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1).防护意识淡漠
(2).手卫生不规范
(3).安全注射操作不规范
(4).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D
2、手套损坏、污染(脱手套流程)?
(1).用一手捏起另一只手套近手腕处的外缘(2).将手套从手上脱下并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3).用戴着手套的手拿住该手套
(4).用脱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内面
(5).脱下该手套使其内面向外并形成一个由两个手套组成的袋状(6).丢弃在高温消毒袋中待消毒处理。(注意)以上操作要远离面部。
3.生物样本的处理方法?
1.弃置的菌种、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同一建筑内消毒灭菌,达到生物安全后再按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处理
2.微生物标本、废弃物先集中在高压蒸汽灭菌器内消毒灭菌后再送出实验室,有记录
3.带盖的血液标本和未高压的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硬盒外包装容器送医疗废弃处置单位集中处理
4、实验室内如何消毒?
1.实验室内应有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的设备和设施
2.空气用紫外灯或移动的紫外线车
3.操作台表面用巴氏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清洁工人)
5、怎样处理利器?
1.2.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安培瓶、微量管使用后及时放入利器盒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B)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11月12日
C 2005年1月1日
D 2005年6月1日
2.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B)作生物指示物
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C 短小芽孢杆菌
D 粪链球菌
3.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B)
A BSL-1 B BSL-2
C BSL-3 D BSL-4 4.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的常见原因
(C)
A 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B 被污染的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
C 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
D 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
二、问答题(每题16分,共计80分)
1、衣物被污染后的处理流程?
1)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2)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 3)脱掉手套,到污染区出口处洗手 4)更换防护服和手套
5)必要时对发生污染及脱防护服的地方进行消毒 6)处理(如果内衣被污染,应立即脱掉已污染的衣物,消毒处理)
2、刺伤、切割伤或擦伤的应急处理?
1)保持镇静,立即停止实验,脱掉手套。2)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伤口。
3)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取出急救箱,用碘酒或75%的酒精擦洗伤 口,适当的包扎。
4)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受伤原因及可能的微生物污染,必要时要进行医学处理。
5)向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报告,进行事故记录。
3、进入实验室如何执行登记制度?
1.实验室应建立人员进出登记制度,非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要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2.要有准入规定
3.本科人员由科主任签字准入
4.进修实习人员经培训后由主任或组长同意 5.非实验室人员进入要有组长同意并有记录
4、生物安全柜内为何不能明火? 1.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明火
2.酒精灯火焰会影响安全柜内的气流走向 3.明火的长期高温会破坏安全柜内的过滤膜 4.可使用电热消毒器或一次性接种环
5、污染报告单如何处理?
1.在污染区出具的检验报告,需经消毒处理 2.门诊查检处集中打印报告 3.病区检验结果网上传输 4.病区也可按科室集中打印
5.凡是手写的非打印原始报告单,可用微波炉消毒后发出.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B)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11月12日
C 2005年1月1日
D 2005年6月1日
2.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B)作生物指示物
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C 短小芽孢杆菌
D 粪链球菌
3.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B)
A BSL-1 B BSL-2
C BSL-3 D BSL-4 4.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的常见原因
(C)
A 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B 被污染的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
C 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
D 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
二、问答题(每题16分,共计80分)
1、衣物被污染后的处理流程?
7)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8)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 9)脱掉手套,到污染区出口处洗手 10)更换防护服和手套 11)12)必要时对发生污染及脱防护服的地方进行消毒
处理(如果内衣被污染,应立即脱掉已污染的衣物,消毒处理)
2、刺伤、切割伤或擦伤的应急处理?
6)保持镇静,立即停止实验,脱掉手套。7)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伤口。
8)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取出急救箱,用碘酒或75%的酒精擦洗伤 口,适当的包扎。
9)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受伤原因及可能的微生物污染,必要时要进行医学处理。10)
3、进入实验室如何执行登记制度?
1.实验室应建立人员进出登记制度,非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要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2.要有准入规定
3.本科人员由科主任签字准入
4.进修实习人员经培训后由主任或组长同意 5.非实验室人员进入要有组长同意并有记录
4、生物安全柜内为何不能明火? 1.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明火
2.酒精灯火焰会影响安全柜内的气流走向 3.明火的长期高温会破坏安全柜内的过滤膜 4.可使用电热消毒器或一次性接种环
5、污染报告单如何处理?
1.在污染区出具的检验报告,需经消毒处理 2.门诊查检处集中打印报告 3.病区检验结果网上传输 向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报告,进行事故记录。4.病区也可按科室集中打印
5.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报告 篇五
医院生完全管理委员会: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规定,我们对我科的生物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 1. 临床综合实验室(包括门诊、临床基础、临床化学、血清免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为BSL-1,应按照相应的等级进行生物安全防护。2. 微生物实验室、艾滋病实验室、PCR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为BSL-2;应按照相应的等级进行基础建设及生物安全防护。我科将根据上述评估结果按照我科生物安全程序文件进行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请予以批准!
6.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篇六
检验科生物安全演练及总结
一.为及时、高效、有序应对生物安全事件,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突发生物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检验科于6月15日进行了生物安全演练。6 月15日下午4:00分,在检验科***的带领下,工作人员依照预先制定的方案紧张、有序地进行演练。演练模拟情景:患者采样的新鲜血液生化管不慎破裂造成地面污染。工作人员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和《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指南》迅速反应,预案流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畅进行,应急处理小组人员到位时间符合规定要求,各个部门之间配合良好,演练成功。
附流程照片:
血液标本不慎洒落造成地面污染
迅速使用84消毒液予以稀释
迅速使用84消毒液予以稀释
稀释后的情况
用吸水纸巾予以覆盖吸附
吸附后收走纸巾放入医疗垃圾桶
最后用拖把擦拭地板
二.存在问题
1.未设置黄色生物安全隔离提醒标识。2.消毒时间应再延长。三.整改措施。
7.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篇七
1 检验检疫生物安全标准样品的主要类别和种类
检验检疫生物安全主要涉及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卫生检疫、食品微生物检验、转基因产品检测等专业领域。
在动物检疫领域,主要包括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炭疽、蓝舌病、副结核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等动物疫病病原,以及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对虾白斑病毒等水生动物疫病病原。
在植物检疫领域,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包括了436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昆虫147种,杂草41种,软体动物6种,线虫20种,真菌125种,原核生物58种,病毒及类病毒39种。
在卫生检疫领域,针对蚊、蝇、鼠、蚤、蜚蠊检测对象,进行分类鉴定和病原检测。如:对蚊类、蝇类、鼠类、蚤类、蜚蠊等进行分类鉴定;病原检测则包括:登革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疟原虫、丝虫、汉坦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莱姆病螺旋体、寄生虫虫卵、细菌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指标菌和致病性病原菌。如:指标菌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病原菌包括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空肠弯曲菌等。
在转基因产品检测领域,主要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转基因大米、转基因棉花、转基因马铃薯等各种转基因产品。
2 我国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与工作需求
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第424号令公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使用、运输、储存、检测、诊断等活动都有了严格的规定。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实行四级分类管理。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如: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霍乱弧菌、乙型脑炎病毒等。对于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一定条件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2006年,卫生部配套颁布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与检验检疫密切相关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包括: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布鲁氏菌属、结核分枝杆菌、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等。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动物防疫机构基层的绝大多数实验室都属于一级、二级实验室。而开展病原筛查检测、诊断工作都需要使用这些病原微生物,如:质控、培训、快速筛查技术研究、仪器设备校准核查等工作。这是一种检测需求与危害现实的矛盾。安全生物分子标准样品是一类无活性危害的、具备危害因子检测遗传特性的人工合成物质。安全生物分子标准样品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种矛盾关系,为不安全生物因子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3 安全生物分子标准样品关键制备技术
开展生物安全分子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应关注和掌握几点关键技术。
首先,应确保该不安全生物因子具有或者可以建立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如:霍乱弧菌具有ctxA,B、omp W、hlyA、rfb等多个毒力基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特异性鉴定霍乱弧菌,研制这类不安全生物因子的分子标准样品就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而对于无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以鉴定的不安全生物因子,则开展分子标准样品的研制就毫无价值和意义。如:小麦叶疫病菌(Alternaria triticina)在NCBI上共有14个核酸序列,其中:ITS序列8个,gpd序列3个,tefla序列1个,18S rRNA序列1个,small subunit rRNA序列1个。但是,ITS序列虽然共8个菌株,但每个菌株之间都有几点不同的地方,这8个菌株的保守区域上网Blast发现与Altemaria和Lewia属(这两个属属于同一个科)下的多个菌种或菌株相近甚至相同(同源性99%以上)。而且,如果是小麦叶疫病菌新的菌株,即使是扩增ITS区域测序,用测序结果上网Blast出的结果也未必是小麦叶疫病菌同源性最高。因此,无法在ITS区域上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gpd基因3个序列中有一个与其他两株有一些不同点,而且小麦叶疫病菌的这个基因与其他植物(如:拟南芥等)的这个基因同源性也很高,所以也不能用于设计PCR检测引物。而tefla基因、18S rRNA基因、small subunit rRNA基因,由于参考序列太少,所以不能用于设计PCR检测引物。综上所述,就目前网上所能查到的核酸序列来说,无法设计用于小麦叶疫病菌PCR检测的引物,即暂时无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鉴定小麦叶疫病菌。
其次,要确定分子基体是全基因组DNA或RNA,还是靶基因片断DNA或RNA。
例如:霍乱弧菌具有ctxA,B、ompW、hlyA、rfb等多个毒力基因,而不同的基因均可以分别建立相应的分子检测方法,为便于该分子标准样品能被广泛适用于多个毒力基因的检测,则可以全基因组DNA作为基体。而有的不安全生物因子的鉴定基因具有专一性或唯一性,如:转基因玉米MON 89034品系是一种我国尚未批准进境的转基因玉米品系,在无法大量、持续获得其粉状基体的情况下,就可以该品系鉴定的靶基因片断DNA为基体,研制其质粒分子标准样品,则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第三,所研制的分子标准样品的纯度和浓度应满足分子检测的要求,一般应使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260nm和280nm处的光密度值。
OD230/OD260值小于0.7,OD260/OD280比值在1.7~1.9之间,表明所制备的分子标准样品的质量很好。此外,分子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也是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经比较发现,冻干粉状的分子标准样品可以低温稳定保存2~3年,而液态分子标准样品则仅能稳定保存1年左右。
4 我国目前已研发的生物安全分子标准样品
近几年,随着我国各部门对检验检疫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分子标准样品研发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率先在全国研发了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检验检疫分子标准样品,如:6种转基因产品分子标准样品(转基因玉米BT11品系、NK603品系、MON810品系、T25品系等),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种食源微生物的分子标准样品,10种动物检疫性病毒分子标准样品等,均获得了国家标准样品证书,并在日常检验检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卫生检疫性媒介生物核酸标准样品,植物检疫性病原体核酸标准样品等正在研制过程中。
5 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生物安全分子标准样品在日常检测、科研制标、新方法新项目验证、实验室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和校准、人员培训、试剂验证等方面,均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生物安全日常检测工作中,往往对不安全因子的检测缺乏和忽视了其标准样品的对照质控。人们很少使用标准样品做对照检测,这使得对生物项目的检测结果准确性缺乏一定的科学评价保障。使用分子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以相同条件同时接受测试,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
在生物安全分子检测领域的科研制标工作中,协同性验证试验是考核课题和标准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真实性等指标的重要依据。为3~5家实验室提供相应的分子标准样品作为盲样进行协同验证试验,将会使科研制标工作更加趋于符合实际和科学化。在开展生物安全检测新项目时,必须先使用分子标准样品对新方法新项目进行验证,在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指标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实验室才可以采用该新方法开展该项目的检测。
在开展生物安全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中,可以每年定期地使用分子标准样品进行实验室内的比对试验等等。采用分子标准样品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控制活动,将会更有效地保证生物安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8.地震安全手册 篇八
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您和家人为大地震做好准备以求幸存。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地震对家庭的影响。准备一些应急用品,并教家人在灾难期间和之后在家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您可以在得不到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存活 72 小时之久,因此学会一些至少在这段时间的应对方法。
1.对在家中、工作场所和汽车内做好准备的建议
由于您不知道在发生地震时会身处何方,因此要在家中、工作场所和车内准备好救难包。
水
至少要为每人每天储存 1 加仑(约3.8升)水,并做好应付 72 小时的准备。正常活动的人每天至少需要饮用半加仑水。在确定适当数量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个人需要量因年龄、身体状况、活动量、饮食和气候而异。
儿童、哺乳期母亲和病人需要更多的水。
高温时需要双倍的水。
医疗急诊可能需要更多的水。
建议购买商业瓶装水。瓶装水要原封不动,需要时才打开。此外,要注意保质日期。
如果您选择自己准备装水容器,可以从旧货店或野营店购买不漏气的食用贮水容器。在向容器中装水之前,请用洗碗清洁剂清洗,然后彻底冲洗干净。储存在自备容器中的水应该每6个月更换一次。
除换水外,还可使用诸如哈拉宗和高碘甘氨酸之类的净化剂,但在使用这些片剂之前,一定要阅读瓶上的标签。
食物
保存大量不易腐烂的食物,并根据常规变换和补充饮食是一般的实践常识。准备充足的罐装或脱水食物、奶粉和罐装果汁,至少可供 72 小时之用。干粮、水果和不含盐的坚果都属于理想的营养来源。请牢记以下几点:
避免食用会让人口渴的食物。选择不含盐的饼干、全谷类麦片和液体含量较高的罐装食品。
储存不需要冰冻、蒸煮、加水或特别配制的食物。您身边可能就有很多此类食物。
记住要包括婴儿和特殊饮食需要的食物。还应有厨房用具和炊具,尤其是手动开罐器。
手电筒和备用电池:将手电筒放在床边、工作场所和车内。不要在地震之后使用火柴或蜡烛,除非确定没有煤气泄漏。
急救箱和手册:将急救箱放在家中和车内。
灭火器:将灭火器放在家中和车内。一些灭火器仅对特定的火灾类型效果较好——电、油脂和煤气。ABC 类灭火器针对任意火灾都可安全使用。消防队会向您展示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
特殊需要:
储备一批特别需要的物品,如药物、备用眼镜、隐形眼镜护理液、助听器电池、婴儿物品(婴儿食品、尿布、奶瓶和橡皮奶头)、卫生处理和卫生用品(湿性卫生纸和手纸)和家人特别需要的所有物品。
衣服:如果您住在气候较冷的环境中,则必须考虑保暖。在地震之后可能不会供暖。要考虑衣服和床上用品。确保每人都有一套完整的更换衣服和鞋子,包括:夹克或外衣、长裤、长袖衬衫、保暖鞋、帽子、连指手套或一般手套和围巾、睡袋或保暖的毯子(每人一件)。
宠物需要:
找到宠物棚宿区,收集必要的供给品,确保宠物有正确的ID和最近的兽医记录,并保证您有宠物运输用具和皮带绳。
重要的文件和现金:如果自动取款机、银行和信用卡系统不能运作,一定要有一些现金备用。此外,还要保存信用卡、身份证和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如保险单和分类账单。
工具:除了管道扳手和可调钩扳手(用于关闭燃气和水阀门)外,还应在防水容器中放有打火机、大量火柴,以及可向营救工作人员发出信号的口哨。
2.住宅应急准备
如果发生地震,可能会通知您停用在住宅内提供的公用事业,教会家中的负责人如何关闭燃气、电和水闸门及总开关。如果需要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请咨询当地的公用事业部门。标明水关闭的阀门(找到水进入房子的地方)和水的总开关阀门(找到在人行道或院内混凝土箱中的仪表)。
注意:除非存在紧急情况,否则不要关闭煤气。如果已关闭煤气,必须由专业人员恢复供应。通过进行地震危害搜索,您可识别家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从一个房间到另一房间并想象在地震中会发生什么情况时,只需有先见和一般常识。
一些可能的危害包括:
可能倾倒的高大重型家具,如书柜、瓷器橱柜或组装式组合柜。
可能会从管道脱离和破裂的热水器。
可完全移动来断开煤气和电线的器具。
用自由摇摆的钩子悬挂的重型容器设备。
床上方的重型相框或镜子。
在震动期间无法关严门的厨房或其他小房间的插销。
位于高处或敞开架子上的易破或较重物体。
可能会因为没有支撑而倒塌的砖砌烟囱。
在车库或室外库棚中可能较为安全的易燃液体,如油漆或清洁洗涤用品。
3.家庭地震训练
在房子开始震动时知道前往安全的地方很重要。在发生地震前,通过计划和练习如何应付,可在最初感觉到摇动或震动时,调节自己和家人正确自然的反应心态。地震练习可教会家人在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
每位家庭成员都应知道每个房间内的安全点。
安全位置:最佳的地方是在重件家具的下方,如办公桌或坚固的桌子下方、无支撑的拱门下方,并靠在墙内侧。
危险位置:要远离窗户、悬挂物、镜子、壁炉和高大且不牢固的家具。
通过亲自置身于安全的地方来增强这方面的知识。这一点对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在此练习之后的几天或几周内,要进行出其不意的演练。
准备处理地震后的各种经历——身体和精神方面。
4.如何安全渡过地震
在地震期间将活动范围限制在靠近安全位置的附近几步之内。待在室内直到震动停止,同时还要确定安全后方可离开。
如果在室内:
趴下、躲好并抓牢——躲在牢固的办公桌、桌子或长凳下面,或靠在墙内侧,紧贴着墙。如果附近没有办公桌或桌子,用双臂护着脸和头,并蹲在建筑物的角落内。
待在远离玻璃、窗户、外部门和墙以及任何可能会塌落的物体,如照明设备和家具。
如果发生地震时您还在床上,要待在原处不动。用枕头一直护着头,除非您在可能坠落的大型照明设备的下方。在此情况下,就要转移到最近的安全位置。
待在室内直到震动停止,并确定安全后方可出去。地震期间,大多数人受伤都是在进出建筑物时被塌落的物件击中所致。
要知道可能会断电,洒水系统或火警可能会打开。
不要使用电梯。
如果在室外:
待在原地不动。
远离楼房、树木、街灯和公用电线。
如果您在行驶的车中:
在安全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停车,并推到公路边上,然后待在车内。
避免停在楼房、树木、天桥和公用电线的附近或下方。
不要试图从已损坏的大桥或天桥下驶过。
地震停止之后要小心前行,同时要注意路面和桥是否损坏。
如果身陷废墟中:
不要点燃火柴。
不要移动或踢起尘屑。
用手帕或衣服捂住嘴巴。
轻拍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护人员能发现您。如果有口哨可使用口哨。大声呼叫仅用于最后求救,因为大声喊叫可能会导致您吸入危险的尘屑。
当地面停止震动后检查损伤情况。如果有人停止呼吸,可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直接按压伤口来止住伤口流血。不要移动重伤员,除非他们马上可能再受伤。
用毛毯盖住伤员保暖。随身携带用电池供电的收音机,以便可以收听到最新的紧急事件和新闻报道。如果您居住在沿海地区,要意识到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当地方政府发布海啸警告时,可设想一连串的危险海浪即将来临,尽可能快地转移到较高的地方。
不要使用电话,除非受到严重伤害。
【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推荐阅读: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0-27
检验员手册09-03
微生物检验个人小结07-25
微生物检验技术试题08-31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07-01
检验科安全防护制度12-30
检验科化学危险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08-09
车辆安全技术检验06-21
检验所安全应急预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