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热点(精选8篇)
1.中考政治热点 篇一
年中考政治必考热点专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一.国策、战略、理念(4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4.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4个考点)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
2.社会: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之路、之本、根本、基础等(35个考点)
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4.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四.任务、作用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五.之最、最终、第一、主体等(20个考点)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六.特点、特征(5个考点)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5.我国各民族在区域分布上有何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七.、含义、定义(12个考点)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0.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八.机关、机构(7个考点)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九.制度、原则(7个考点)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列举成就方面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战胜洪水、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等。
2.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
(2)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请例举出三个这样的事例。
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
二、分析原因方面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⑤实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
⑥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⑦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⑧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和决策。
原因归类:
经济上: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等。
政治上: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文化上: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②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
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国策及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
7.制定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三、经验总结
8.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
9.改革开放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
2.中考政治热点 篇二
其中, 我认为时事政治专题复习的黄金一步应是找时事政治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了, 因为, 找结合点的过程, 既是消化时政热点的过程, 又是巩固课本基础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这一步是学生最难做的一步, 也是有些老师抱怨学生为什么不会答题的症结所在。这步解决了, 就沟通了时政热点与课本的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的答题水平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笔者就以《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题复习为例, 探讨在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中如何进行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一一、、案案例例片片段段描描述述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 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部分内容适时进行了修订, 并于2004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 学校已组织同学们认真学习过, 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遍, 并找出其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投影一:《中小学生守则》全文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部分内容的修订)
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增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内容。如:中学生要诚实守信, 加强实践, 合作意识, 创新意识, 网络文明, 安全自护, 远离毒品, 心理健康等。这些都和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关。
(教师提问, 简单回顾相关知识点)
师:每一次的学习都有收获,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做得更好, 通过新一轮的学习和对照, 我对自己平时的表现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解答, 推心置腹, 以求共勉。
2、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列出相关知识点并发言
活动一、学校中的“我”
投影二: (请同学们讨论后, 认真、如实填写下表)
“我”认为还有那些情景, (至少设置两条, 内容一定要围绕学校学习、生活)
生:讨论发言略
活动二、家庭中的“我”
投影三:“我”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了以下一些情景, 现展示给同学们, 大家一起来帮“我”出谋划策:
1.每天早上来校读书前, “我”总要向父母要五元零花钱;
2.星期天, “我”在商店刚买的一双皮鞋脱胶了, “我”找商店要求退换;
3. 父母经常在家约几人打麻将赌博, “我”总是用不理睬来反对;
4. 节假日, 我们全家出去逛公园, “我”总是攀摘一些我喜欢的花朵、树叶回来作标本欣赏;
5. 饭前、饭后“我”都有洗手的习惯;
6. 我经常对社区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称我是“管事佬”
(1) 其中正确的有____。
其正确的理由是 (提示:只须就其中一项从判断依据和作用意义两方面进行阐述)
2) 其中不正确的有____。
其不正确的理由是 (提示:只须就其中一项从判断依据和危害两方面进行阐述)
生:讨论发言略
活动三、以前考试中的“我”
投影四:每一次踏进考场, 我都会感到紧张, 本来会的东西由于紧张而不会, 有时当我不会时, 我很想去看别人的, 因为我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在考试时相互传纸条, 还有时我怕考不好老师、父母会责怪我, 同学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同学们, 请你们来帮我一把:
生:讨论发言略
活动四、将来的“我”
经过对照与思考, 大家一定对将来的“我”有了更美好的想象和憧憬, 请展开丰富想象的翅膀, 大胆设想今后的“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我” (讨论后上讲台用3分钟时间激情演讲) ……
二、课后反思
这个专题选择跟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的时事材料, 视角和结合的独具匠心, 并采用 (教师) 设疑——— (学生) 自学、讨论、辩论——— (教师) 点评——— (学生) 练习——— (师生) 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象这样进行专题复习, 既能让学生领会热点问题的精神实质, 又能培养学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时事教育功能巨大, 需要我们深刻认识, 并采取切实行动付诸于教学实践。记得李岚清同志在《时事》创刊时曾专门题词:“关心时事, 了解国情, 努力学习, 振兴中华。”这既是对广大中学生的寄语, 也是对时事教育的希望。让我们在实践中更进一步深入理解时事教育的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时事教育的新方法, 不断总结新经验, 把时事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践证明, 在当今能力型考试中, 适度的训练, 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通过练习归纳, 掌握答题规律技巧, 是利于提高答题能力, 少走弯路, 把题答准、答全的。这也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3.中考热点——找规律 篇三
一、利用数的特征规律来探索
例1 (2008年·梅州市)观察下列等式:(1)32-12=4×2;(2)42-22=4×3;(3)52-32=4×4;……则第4个等式为 ,第n个等式为 .(n是正整数)解析:从等号左边看:表达式是两个数的平方差,且这两个数相差2,减数与序号相同.从等号右边看:表达式是4的倍数,乘数比序号多1.故第4个等式为62-42=4×5,第n个等式为(n+2)2-n2=4×(n+1).
二、利用图形、表格排列的特征规律来探索
例2 (2008年·深圳市)观察表1,寻找规律.表2、表3分别是从表1中选取的一部分,则n+b的值为 .
解析:表1中列的规律为:第一列相邻数相差1,第二列相邻数相差2,第三列相邻数相差3,第四列相邻数相差4.表2是竖表,可以判断出它位于原表第三列,相邻数相差3,故n=17.表3中11、17相差6,位于第6列,因而13和b位于第7列,相差7,故b=20,故n+b=37.
例3 (2008年·遵义市)图1是三角形数垒,a、b是某行的前两个数,当a=7时,b= .解析:每一行数,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个数与行数相同,内部则是上一行的相邻两数之和;因而第6行分别是6、16、25……故第7行分别是7、22、41……故b=22.
4.2016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 篇四
命题视角一 科技人物
材料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材料二:陈化兰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2015年10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宣布2016‚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教授与其他国家的4名女性科学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陈化兰将成为第五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人。
1.屠呦呦等优秀科技工作者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2.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说明了什么?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2)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建设?
(1)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3)重视培养人才,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为什么广大科研人员要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2)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5.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优秀科技人物学习?
(1)学习他们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3)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社会。(4)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李克强总理在贺信中为什么要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7.学习屠呦呦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我们中学生应作出哪些努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积极参加科技实践,多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
命题视角二 科技成就
材料一:长征六号成功发射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材料二:高分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2015年9月14 日12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卫星送入太空。高分九号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一颗光学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随后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被称为太空摆渡车的‚远征一号‛将这两颗卫星准确送入了预定轨道,成为北斗全球组网新成员。设问 1.有同学认为:“长征六号一箭多星创造了发射新纪录,说明我国的科技整体实力已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发展水平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天河二号”夺得五连冠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4)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5)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3.请你列举几项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探月工程首次试验告捷;“月宫一号”试验成功;“高分九号”正式投入使用;“蛟龙号”成功首次航潜;成功发射长征六号火箭,“一箭二十星”创记录。
4.我国为什么能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1)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3)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5)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5.青少年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3)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发起挑战。(4)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5)珍惜在校学习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6.高分九号卫星、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天河二号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1)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某些领域已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2)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3)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支持和鼓舞。(4)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向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等。
7.这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我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1)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4)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8.众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对于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哪些启示?
(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2)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3)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4)奖励科技创新型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5)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9.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做?(要使自己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应该怎么做?)
(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2)热爱科学,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3)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4)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5)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
10.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为什么要大力实施这一战略?
(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缓解在国际竞争中的巨大压力;②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③有利于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④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我国为什么能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4)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造、尊重知识和人才。(5)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12.有同学认为:“中国‘天河二号’夺得五连冠,说明我国的科技整体实力已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发展水平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角度三 科技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材料一:2015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2015年9月20日,主题为‚科技成就梦想,拥抱智慧生活‛的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京启动,全国各地科普日活动也在相继展开。
材料二:中国制造2025 2015年7月14日,《中国制造2025》专题研讨班结业仪式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致辞并强调,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
材料三: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 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创 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 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②。这一顶层设计将加 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 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
设问 1.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说明了什么?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国家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重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2.为什么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强调“让创新引领新常态”?
(1)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决定国家的命运,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要想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3.国家定期开展科普日活动有哪些意义?
(1)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2)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
4.国家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说明了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5.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引导人们重视科技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2)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3)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
6.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高等院校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国家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1)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创新,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4)加大资金投入,大规模、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人才培训。(5)完善科技奖励制度,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
7.我国加快推进“互联网+”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发挥网络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开阔视野、休闲娱乐的良好平台作用。(2)有利于鼓励、引导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创业,缓解就业压力。(3)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创新的主体性作用。
8.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尽快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4)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科技整体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9.我国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为什么需要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①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③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④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0.我国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他们自身潜在的创造力;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科技创新造就大批优秀人才;③有利于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
专题一 铭记抗战历史 共沐和平阳光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命题角度一 阅兵盛况
材料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1位外国元首和19位政府高级代表,以及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来自俄罗斯、埃及、古巴等17个国家近1 000名外国士兵参加中国抗战阅兵式。受阅部队共有50个方(梯)队,包括2个抗战老兵乘车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万(梯)队。正式受阅人数约1.2万人,共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所有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84%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材料二:大阅兵厉行节俭 新华网北京2015年8月24日电,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不管是阅兵训练,还是后勤保障,‚节俭‛是主要特点。‚中央专门就纪念活动提出了‘务实节俭’的要求。在阅兵训练准备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做到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此次阅兵纪念活动的基调是‚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其中‚节俭‛二字体现在受阅官兵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住宿衣物、设备设施再到日常训练,阅兵队伍始终厉行节约。
材料3: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①。为了和平,我们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设问 1.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行表明了什么?(变问式: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向世界传达了什么?
①中国人民牢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②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③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责任。2.我国之所以能在抗战胜利日举办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说明了什么?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众多外国政要及外军士兵参加阅兵,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②体现了世界各国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鲜明态度,及对世界持久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4.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醒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3)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4)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5.大阅兵不是简单的庆祝仪式,而是对历史的纪念与沉思,对未来的展望与宣示。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2)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3)要开展全方位外交,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弘扬民族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凝聚正能量。
6.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②升国旗、唱国歌时严肃端庄,体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④支持党和政府为国家繁荣发展制定的方针政策;⑤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⑥做好本职工作,不说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话,不做危害祖国和人民的事,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
7.本次阅兵为什么要以“节俭”为主要特点?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③勤俭节约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④勤俭节约的美德对于个人道德品质培养有着重要作用。8.此次阅兵纪念活动的基调是“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其中“节俭”二字体现在受阅官兵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传承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②有利于节俭务实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展示出我国军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革命传统;④符合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具体要求。
9.有人认为,大阅兵意义重大,不需要厉行节俭,而应该隆重举办,展示我国地大物博的基本国情。你同意吗?
不同意。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摒弃。
命题角度二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材料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①。
设问 1.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抗战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1)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2)实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这里“既定的目标”指的是什么?
共同理想,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习近平主席强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说明了什么?
①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任何非正义行为都必然遭到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共同谴责和一致反对;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4.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再次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一庄重承诺表明了什么?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②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③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崛起;④彰显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我国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中国人民从遭遇苦难中得出的必然结论。(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6.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悼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英雄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2)警醒人们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3)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4)凝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命题角度三 敬仰抗战老兵 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三:首设老兵方列 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向天安门。车厢里,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有的拿着小红旗,有的握着鲜花,微笑着来回挥动。
材料四:开学第一课 2015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设问 1.抗战老战士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等。2.首设老兵方列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表彰老兵对抗日战争所做的巨大贡献;②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③老兵是抗战英雄模范、人们的表率;④激发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3.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有何意义?(在大中小学校组织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有何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③有利于增强学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④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奋发图强、捍卫主权、保家卫国的壮志;⑤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⑥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学习了《开学第一课》后,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践行“爱国、勇敢、团结、自强”(或“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这一主题)?
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强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5.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秉承先烈遗志,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①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②树立忧患意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③树立开放的胸怀和全球意识,积极了解、关心时事等。
命题角度四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材料五:《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 2015年9月3日晚,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设问 1.合唱《黄河·义勇军进行曲》,现场观众不约而同地随着拍子鼓掌,并喊出叫好声,这说明了什么?
① 中国人民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举办《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文化强国凝聚正能量;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④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3.《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展示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3)借鉴和吸收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来文化和优秀文明成果。
4.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5.中考政治热点 篇五
1、你认为中国梦“一定能”的信心源自哪里? 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党的领导。
④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2、习总书记还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体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①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1 / 6
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和鼓舞。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制约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因素有哪些? ①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②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 ③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④面临着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势力的威胁。
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存在。
4、现阶段的“中国梦”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理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材料中体现)
5、为我国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提建议:
(从国家角度):(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科学发展观。
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作答: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依法治国。/ 6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
③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
④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两型”社会。
(从个人或公民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勇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⑤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7、为了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到“实干兴邦”?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远
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立志知识报国,科技报国。
8、新任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1)理想对你的人生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理想的作用: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 6
生充满幸福。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
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做出规划。
②、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
③、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④、磨砺坚强的意志,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⑤、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
(3)如何处理好个人梦与民族梦想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将民族梦和个人梦统一起来,从祖国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9、材料中的诸多“梦”和 “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通过材料一中的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GDP赶英超法的逐一实现,有力的推动了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前进步伐,激发民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每个人个人理想的实现,可以促进人民群众不断实现方方面面的梦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0、你如何看待“航母style”的异军突起?
“航母style”的模仿的背后是国人对中国国防事业发展的欣喜,体现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它将国家发展与个人荣耀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它是网友自发表达爱国情感的一种
有效方式。也寄托了人民对国家发展进步的希望与梦想。
11、我国目前面临着局部的领土、领海争端的挑战,你有什么高招可以使我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 6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③加强国防建设,威慑侵略者,防患于未然。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的责任意识。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⑦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谈判解决领土问题。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实现了哪些梦想?
回归梦、入世梦、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
13、实现系列梦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中国梦,对你有什么启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15、中国梦与我们个人的梦想有着怎样的关系?
中国梦是我们个人梦想的基石。中国人的个人梦,必须跟我们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富强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个人梦才会有坚实的土地,我们的个人梦才会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16、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您怎么理解人民梦?
中国梦其实一直是中国人民百年以来追求的梦想,它是人民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它来自于人民。同时,中国梦之所以是人民梦,是因为它最终着眼点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首先体现在要保证人民更加幸福,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民生梦。人民梦还体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有尊严,我们的各项权利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617、“中国梦”也呈现出现阶段的哪些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18、中国梦的提出有哪些重要意义?
(1)“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2)“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3)“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
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19、青少年应怎样为实现“中国梦”(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青少年要积极宣传中国梦,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自觉增强民族危机感、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积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中国梦宣传标语
相信梦想,相信奇迹,相信中国梦;/ 6
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共赴中国梦;
拥抱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2012年中考政治重点热点预测 篇六
【时政聚焦】
材料:2012年1月6日,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围绕“打造援藏战斗集体、助推林芝跨越式发展”,以当好科学援藏排头兵为主题,引导和鼓励第六批全体援藏干部立排头兵之志、践排头兵之行、创排头兵之业,扎根高原作奉献,立足岗位争优秀,扎实开展援藏工作。
材料:2012年3月20日,新一轮对口援疆自去年全面开展以来,19个对口援疆省市已投入援助资金153亿元,其中八成用于民生建设,基本实现了援疆资金到位和项目开工“双百”目标。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援疆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显,呈现出试点先行、科学规划、投入有力、民生优先、群众参与、管理规范“六大亮点”,许多群众直接受益,全方位援疆模式使新疆发展内力不断增强。
【典型例题】
1.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政策;③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④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和支援
2.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②政治方面:贯彻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力的支持。
4.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2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3自我们青少年学生应○
4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5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要平等相处;○6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等;○
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为实现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③实施“援藏工程”;④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⑤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注意本专题还有课本基础知识要复习好,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年尊重等。
专题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学习雷锋精神
材料一: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期望通过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材料二: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穗将3月5日定为志愿服务行动日。3月5日,省文明委、省直机关工委、团省委和广州市文明委将在广州市英雄广场举行仪式,正式启动“粤志愿粤幸福”——广东省全民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暨广州志愿服务行动日,倡导公共文明,弘扬“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1)如何把握雷锋精神?
一是要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要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三是要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四是要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精神。五是要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2)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答: ①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②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④有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⑤有助于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关心他人,奉献社会。
(3)青少年如何开展学雷锋活动,请你设计几种活动?
答:如开展“快乐志愿,随手公益”为主题活动;举办雷锋精神大讨论,“寻找身边的雷锋”优秀青年志愿者团队和个人事迹征集,“携手志愿社区行”“随手志愿文明行”“牵手志愿周末行”“小手公益我能行”“碎片时间为公益”等一系列活动。
(二)小悦悦事件
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下午5:25左右。广东佛山黄岐广佛五金城,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18路人无人相救……面对被车两次碾轧、18位路人漠然无视的2岁小悦悦,挺身而出的拾荒阿姨陈贤妹昨晚获“良心人物”奖。“2011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10位“良心人物”脱颖而出。
材料二:2011年9月20日上午,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纪念和第9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之机,中山市正式启动“全民修身行动”。广东省文明办确定中山为全民修身行动试点市,为全国首创,旨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
1.如果你路过此地,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2.你如何评价新闻中的三类主人翁(肇事逃逸司机、18路人、捡垃圾的阿婆)的行为?
3.小悦悦事件给我们的什么启示?
4.面对上述材料中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
5.结合材料二,谈谈为什么要开展“全民修身行动”?
参考答案:
1、正确选择: ①及时救助:扶她到路旁;②守护她身旁,喊人救助;③记住肇事车牌及时拨打122报警;④及时拨打120救助。
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我们在珍惜、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爱护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高尚行为。
2、①肇事逃逸司机:漠视他人的生命、道德败坏,是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应受法律的制裁。②18路人:见死不救,是不尊重、爱护他人生命的表现,是不道德的行为,应受社会道德的谴责。③捡垃圾的阿婆:及时救助小悦悦,是尊重、爱护他人生命的表现;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高尚行为,值得全社会每一个人学习。
3、①小悦悦悲剧折射出我们社会中某部分人人性冷漠,道德、良知的缺失,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②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④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重点在青少年,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前途
和民族的未来。(每点1分,3点以上给3分)
4、①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刻反思发展理论上的不足,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② 社会:更加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分清荣辱、明辨是非、扬善弃恶,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讲诚信、守秩序、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5、①社会上一些人的功利思想严重,道德滑坡,败坏社会风气的事情时有发生,损害国家形象和人民利益,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国民素质。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等。
(三)学习先进人物
材料一:2011年全国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典礼在北京举行。李长春出席颁奖典礼。郭明义等54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李桓英等260名同志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材料二:河南的李文祥当选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
1.以上人物令国人骄傲和感动的地方有哪些?
答: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而无私付出;他们在和平年代里守护生活的安宁,他们凭借自己与危险、死神斗智斗勇的精神捍卫了生命的尊严;发扬了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彰显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举办评选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 ①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②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④有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⑤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关心他人,奉献社会。
3.对照先进人物,说说自己身上还有哪些不良品质。为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落实行动,请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
答(1)如:以自我为中心,习惯被别人照顾、不习惯回报别人,不敢于接受挑战,冷漠自私、猜疑,不负责任等。(2)提示:以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拟定一句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已,促使自已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等。以模范人物为榜样,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自强不息、奉献社会。把崇高的理想付诸于平凡的行动。如:培养独立意识,从洗自己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小事做起;勇于承担责任,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自强不息、力争上游,把学习的本职工作做好!
4.向先进人物学习,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思想品德方面: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2)心理品质方面: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3)遵纪守法方面: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制观念,维护法律尊严。(4)学习知识方面:刻苦学习,努力创新,掌握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你准备如何向这些道德模范学习?
答:我们青少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学习他们自立自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崇高品质,学习他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积极维护公平正义、勇于承担责任的崇高精神,自觉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6、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对你今后的成才有何启发?
答: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奉献,就能在各种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②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是成就任何事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③要正确把握成才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
利益;其次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7、请你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1)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教育;
(2)社会:创作出版各类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家庭:家长要以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引导、教育子女,及时解决子女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4)国家: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吧、娱乐市场经营环境等。
8、你准备怎样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答:(1)树立远大志向。(2)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3)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4)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争做“四有”好公民。
专题三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时政热点聚焦1、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2、2012广东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完成好文化民生实事,落实好文化惠民工程。今年,广东将继续从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方面入手,完成好文化民生实事。去年底召开的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决定,省财政在原已安排的文化建设经费基础上,从2012年至2015年,再拿出25亿多元专项资金支持14项文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项目,其中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从每年的1亿元增加到2亿元,同时对基层文化馆站的运作予以经费补助。
中考题型预测:
文化建设是国家首次提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中考重要的考点之一。此热点多在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等题型会出现。
考点非常解读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1)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经济发展和文化相辅相成,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5)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
2、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3)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答(1)正确态度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批判地汲取,充分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加强文化建设提建议。
答(1)大力发展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继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4)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6)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什么作用?
答: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6、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政府应该如何从哪些方面努力?
答(1)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3)广泛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组织开展各种倡导文明风尚活动,激发广大市民支持、配合、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积极性;(5)落实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监督力度。
7、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公民应该怎么做?
答(1)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交通秩序;(2)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礼貌待人;(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创建优美的生态环境,如绿色出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4)坚决反对和制止有损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的不良言行。
8、十大岭南文化是哪些?
答: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和六祖慧能。
9、弘扬岭南文化有什么意义?
答:(1)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在时代发展中弘扬岭南文化,不仅有助于推动优秀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的积极影响,而且也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弘扬岭南文化,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为全面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贡献。
10、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作为广东的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1)珍惜和爱护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2)积极宣传岭南特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岭南文化;(3)参观文化古迹,体会岭南文化魅力,增强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素养;(4)积极为岭南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推动岭南文化的创新发展。(5)积极行动起来,坚决同一切破坏岭南文化遗产的言行作斗争。
11、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网民达1.3亿,中学生上网人数已达3000多万。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36.4%,染有“网瘾”的未成年人约250多万人。在青少年犯罪中,70%以上受到网上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整治网吧,救救孩子”已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心声。
联系材料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救救孩子?
答:(1)材料说明不健康网络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发青少年产生心理和道德问题。(2)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重大;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五、综合探究题
1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据此,学校开展以“培育文明风尚,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出谋献策:
(1)你认为开展本次活动可采取哪些有效形式?
(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培育文明风尚,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
(4)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你能够做些什么?
答:(1)主题班会、宣传墙报、辨论、演讲比赛等。
(2)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人为本 以德治校!
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公信人!“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具有健康的人格,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明辨是非、诚实守信,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相互尊重、敢于负责、热心公益、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4)自己的打算要围绕主题,切实可行即可。如:(1)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高素质人才。等(本题三个问,只要言之有理就可)
13、某校初三(2)班同学结合初三政治“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一课的内容,联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的精神,积极开展各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文化活动。
下面是该班学生了解到的一些现象:图书室书籍多为各种与学习无关的流行杂志,很少开放;一种小36开的充满色情、暴力的“口袋书”和粗口MP3歌曲在校园内流行;每周一定期进行升旗活动;一些同学戴手饰、染头发;校园橱窗展出同学的摄影作品;每月进行一次文明学生评比活动……
根据材料,探索下列问题:
(1)该校哪些文化活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哪些不符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什么?
(3)请你为该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答:(1)符合的有:每周一定期进行升旗活动,校园橱窗展出同学的摄影作品,每月进行一次文明学生评比活动等文化活动。不符合的有:图书室书籍多为各种与学习无关的流行杂志,很少开放;一种小36开的充满色情、暴力的“口袋书” 和粗口MP3歌曲在校园内流行,一些同学戴手饰、染头发等不良现象。
(2)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7.中考政治热点 篇七
从总体上看, 在我省2014年各地中考中, 思想品德试卷主要有以下特点: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立足贵州各地, 贴近考生生活, 做到了“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彰显了人文关怀, 充满了乡土气息。
在2014年中考中, 我省各地州市的思想品德均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试题结构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探究与实践四种题型为主。其中, 以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为考试内容的有贵阳市 (75分) 和遵义市 (50分) ;以九年级内容为主, 适当兼顾七、八年级内容的有黔东南州 (75分) 和铜仁市 (75分) ;以九年级内容为主, 考查了部分时事政治和七、八年级内容的有安顺市 (75分) ;以九年级内容为主, 适当考查了八年级内容的有黔南州 (75分) ;以八、九年级教材内容为考试内容的有黔西南州 (75分) ;以九年级内容为主, 适当体现了时事政治、八年级内容的有六盘水市 (75分) 和毕节市 (60分) 。
二、试卷主要特点
1. 充满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我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一直都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 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 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例如在2014年思想品德试卷中, 贵阳市第29题, 毕节市第3题, 六盘水市第25题, 铜仁市第31题, 黔东南州第6、23题, 黔南州第1、13、39题, 遵义市第4、7题都具有这类特点。
这些试题由于材料来自生活, 来自考生身边, 使考生倍感亲切。在凸显“能力立意”的同时, 达到了对学生“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最后一次思想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育价值”立意目的的考查, 比较好地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符合新课改理念, 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2. 紧扣教材, 关注热点话题
重大时政热点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所在, 与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命制试题是现阶段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一大趋势, 也是衡量一套思想品德试卷质量高低的关键。综观2014全省各地试卷, 试题都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 围绕道德认知和践行两个角度命题。2014年贵州各地命题涉及到的热点问题主要有:20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道德模范人物、两会报告精神 (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先进文化建设、治理污染等) 等。如遵义市第1、2、5、8题, 安顺市第1题, 毕节市第28题, 贵阳市第35题, 六盘水市第12、18、21、23题, 黔东南州第4、7、14、24、25题, 铜仁市第33题, 黔南州第15、41题, 黔西南州第5、14、19、26题等。
3. 依据课标, 多元开放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命题材料多层次、设问窗口多方位, 要求考生的思维和答题多角度, 而阅卷评分则“采意不采点”, 这是一种鼓励答案多元化的试题。而开放性试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探究与实践题”。2014年贵州中考思想品德试卷, 依据课标, 做到了“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多角度命题, 多角度设置答案, 充分体现了多元、开放的原则。
例如:黔西南州第26题, 遵义市第14、15题, 安顺市第14、15、16题, 毕节市第29、32题, 贵阳市第31题, 六盘水市第24题, 黔东南州第22题, 铜仁市第30、32题, 黔南州第22题等。这类试题灵活地考查了考生所学的知识, 达到了考查知识和培养综合、归纳、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使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统一。
三、存在问题
1. 个别试卷文字阅读量太大, 答案不精练
在试卷编制中, 应把减少考生的文字阅读量作为命题的重要要求, 尽可能地精简材料、文字。如果试卷的文字量太大,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会增加考生阅读的负担;另外答案要点化, 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是命题的起码要求, 也便于评分的公平公正。否则会影响评卷老师的标准把握。同样一套分值为75分的试卷, 各地州试卷中, 有的试卷文字量达4400余字、答案1600余字;有的试卷文字量竟然仅有2200余字、答案1000余字!因此, 命题时无论是试卷正文抑或是答案的推敲, 命题者在语言表述上要流畅、准确、直截了当, 不玩文字游戏和绕口令, 字数要符合阅读量要求, 符合考生年龄段的阅读特点。
2. 个别试题背景材料稍显陈旧
纵观2014年我省各地中考试卷, 也发现个别试题材料稍显陈旧老套, 如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等话题应该是往年的热点话题了, 在2013年的中考中, 不少地方已经就这些热点话题设置了中考试题, 但在2014年中考中依然出现这些话题的试题, 就给人以嗅觉不灵敏、落后于时代、陈旧地“炒冷饭”的感觉。当然, 并不是命题者不能继续就这些话题设置考题, 它同样能给考生以教育警示作用。但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在于紧密联系实际,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是紧扣时代脉搏, 紧密联系实际, 讲究选材的新、精、活的试卷。因此, 命题者在命题中应摒弃不敢探索创新、求平稳的心理。
8.中考化学新热点 篇八
一、考查“低碳”理念
例1 (2016年广东)“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解析 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符合题中理念;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B不符合题中理念;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节约林木资源,减少了树木的砍伐,有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C符合题中理念;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既能节约用水,又能节约能源,D符合题中理念。
答案:B。
二、考查“低碳”生活
例2 (2016年衡阳)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三条即可)
(1);(2);(3)。解析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另外,植物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答案:(1)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2)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合理即可)
三、考查“碳循环”
例3 (2016年常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
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稳定,A错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相对稳定,B错误;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不能消除,C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D正确。
【中考政治热点】推荐阅读:
中考政治常见热点问题08-20
2024中考政治时政热点10-17
2024中考政治热点专题11-14
中考思想政治时事热点11-05
中考思想品德时事政治热点专题10-01
2009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doc06-22
中考政治答题07-03
中考政治试卷12-17
中考时事政治08-08
中考政治分类汇编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