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

2024-10-13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共10篇)

1.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 篇一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近几年,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中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笔者通过大量例子展示了反映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该现象的方法.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只有对说话双方的.性别进行认真系统的研究,才有可能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从而使女性得到平等的待遇.

作 者:柯彤彤 KE Tongtong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524088刊 名:语文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年,卷(期):2008“”(6)分类号:H313关键词:语言 性别歧视 表现 原因 消除 sexism language evidence reason eliminate

2.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篇二

关键词:性别歧视 称谓 词汇 宗教信仰

英汉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它们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完全对等是很少见的,但在男女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不平等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一、英汉称谓语反映的性别歧视

称谓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普通的称谓语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能产生丰富的社会内涵。

1.姓名里的性别歧视

姓名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事物,它与人的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人们在取名时会不自觉地把主观愿望输入其中,父母根据不同的性别而寄寓不同的期望。

在英语国家,孩子一般随父姓,女子取名通常体现美丽、高洁、可爱等意;而男子取名则体现坚强、勇敢等意,如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表示勇敢率直的)、Lewis(路易斯,源于法语,意为人民的保护神)。在汉语中,姓产生于中国上古时代的母系社会,那时人们随母亲姓。在后来漫长的父权社会,妇女地位低下,都随父姓。

2.婚俗称谓里的性别歧视

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妇女的主导地位随之失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英语社会的婚俗中,結了婚的“man”照样在外打天下,而变成“wife”的女人则在家相夫教子,当丈夫的陪衬和点缀。男士婚前称Mr.,婚后还是Mr.;而結了婚的女士则失去自己的姓名而变成“某某夫人”。

在古代中国,由于妇女处于从属地位,女人常用表示地位低下的称谓来自称,而称呼丈夫则要采用表示尊敬的称谓。妇女出嫁以后,通常把丈夫的姓放在前,像“蒋夫人”“张大妈”,对妇女本人的姓则避而不提。

二、英汉词汇反映的性别歧视

1.词汇的统称现象

英语词汇中最明显的反映性别歧视的例子是“man”,既指“男子”,又可表示“人类”,泛指所有人;而“woman”仅指“女子”。如“Growing old is something a man as to accept.(逐渐衰老是任何人都得承认的事实。)”英语中有大量的词,不管做工作的人是男是女,一律用“man”表示。如salesman、postman等。英语中有许多中性词表示职业,对男女都适用,如doctor、professor等,但如要表示女性的职业则要在前面加“woman”。

在汉语中,表示男性的词往往包含女性,而表示女性的词专指女性,如“一个人要是离开了集体,他将一事无成”。其中的“他”指所有的人,而并非只指男性。又如“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中的“他们”可能有男有女。如果用“她们”来代替句中的“他们”,则表示这一群青少年全都是女性。

2.词序的男先女后

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男尊女卑、男主女从,还表现在男先女后的排列顺序上。英语里虽然没有规定“男先女后”的语言顺序,但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通常采用男先女后的语序,但“ladies and gentlemen”除外。如husband and wife、Mr. and Mrs.、son and daughter、boy and girl等。

汉语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当男女并列出现时,男性总排在女性的前面,如公婆、夫唱妇随、叔叔阿姨、生儿育女、男耕女织等,这种男先女后的排列顺序也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

三、宗教信仰反映的性别歧视

基督教是英语族人的主要宗教。虽然早期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平等思想使它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但基督教在男女关系上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宗教。英语国家的宗教语言中表现出的男尊女卑思想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宗教,还是“西土”传来的佛教,都有明显歧视妇女的性别观。如我国传统宗教中的祭祖仪式,都是由男性族长或家长主持,无论是享祭者还是在祭者都严格按照父系血统的辈份排列,女性后人不能进入本家族的祖宗系列。我国道教也曾主张社会的“极大公平”,但这个公平是不包括妇女在内的。

参考文献:

[1]王庆淑.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性别歧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穆凤良,李秀萍.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与中性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如何避免性别歧视语言 篇三

近四十年来,尽管非性别歧视语还没有达到非不可的程度,但它毕竟已进人日常会话和写作的主流之中。随便翻开一张英美的报纸,或瞧一下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就会发现supervisor(工头,领班)替代了原来的foreman,workman„s compensation(工人赔偿金)变成了worker„s compensation;sales rep,sales associate或seller(推销员)取代了常用词salesman等。为此,笔者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英语学习者参考。请注意,所选用的例句,除个别注明外,均选自Rosalie Maggio编写的The Nonselist Word Finder: A Dictionary of Gender-Free Usage(Maggio,1989)。

1.尽量不用通性代词he,除了明确地指代一个男性人物时,都要设法避免使用之。可以根据语境需要,选用下列替换方式:

1)采用复数形式

Sexist: When bathing a baby,never leave him unattended.Revised: When bathing babies,never leave them unattended.给婴儿洗澡时,一定不能让他们无人照料。

2)用we/us/our改写原句

Sexist: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ies,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Revised: From each of us according to our abilities, to each of us according to our needs.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3)改用第二人称、Sexist: No man knows his true character until he has run out of gas, purchased something on the installment plan and raised an adolescent.Revised: You don„t know what your true character is until you have run out of gas,purchased something on the!installment plan and raised an adolescent.只有当汽车大的油用光了,按分规付款方式购物和抚养大一个孩子时,人的本来品性才会显露出来。

4)改用被动语态

Sexist: One who,when he has the choice of two evils,chooses both.Revised: One who,when given the choice of two evils, chooses both.一个在两种恶行之中要作出选择就两者都选的人。

5)完全省略代词

Sexist: What a person thinks of after he becomes a departee?

Revised: What a person thinks of after becoming a departee?

一个人离去后,会作何感想呢?

6)用冠词替代

Sexist: Can a critic give his opinion of an omelet without being asked to make one?

Revised: Can a critic give an opinion of...?

评论家议论煎蛋时难道到非要他去自己煎鸡蛋吗?

7)用someone,one, the one,no one等替代

Sexist: He who can take advice is sometimes superior to him who can give it.Revised: Someone who can take advice is sometimes superior to the one who can give it.接受忠告者有时胜过发出忠告者。

8)使用he and she或his and her,但使用的次数不宜太多。s/he仅可用于备忘录(memos), 便条(notes), 或者非正式的交谈之中。

9)用名词或上下文中用过的同义词替换

Sexist: To find a friend one must close one eyeto keep a friend, two.想找朋友;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留住朋友,就得双眼都闭上。

2.尽量使用那些包括两性在内的词,即无性别之分的词(gender-free words),例如: child,teacher,officer(警官),people,worker, immigrant(移民),voter(投票者,选民), coach(教练),church member(教友), sale rep(推销员),grand parent(外/祖父或祖母),leader,evening student, employee(雇员),testee(考生,应试者),engineer,customers(顾客), dealer(交易者,商人),clerk(职员,办事员),civilian(平民),scientist, operator(接线员,办事员),patriot(爱国者),person, planner(策划者,计划者),politician(政客), producer(生产者、制造者),tutor(家庭教师,导师,[美国]助教),reporter,writer,chief executive(首席行政长官),everybody, expert等.3、如非特指男性或女性,尽量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含有-girl,-woman,-wife,-man后缀的词,例如:

calendar girl(月份牌上的美女像)-calendar model 挂历模特

call girl(应召女郎)--prostitute妓女

cover girl(杂志封面女郎)--cover model封面模特

flag girl(女司旗手)--flag bearer司旗手,执旗员

flower girl(卖花女)--flower seller卖花人

housewife(家庭主妇)--house worker(家务工人)

midwife(接生婆)--birth attendant(助产士)

showgirl(舞女,歌女)--dancer(伴舞者)

chairman(主席)--chair, head(主席,头头)

ring man(赌/赛马者)--bettor;gambler(赌马者,赌博者)

seaman(海员,水兵)--sailor;navigator;mariner pilot, captain 水手,航海者,船员,领航员,船长

spokesman(发言人)-speaker;representative, voice;press agent 发言人,代表,right-hand man(得力助手)--right hand;deputy;assistant;helper 得力助手,副手,助理,助手

4.写信时,如果不知道收信人的性别,最好不要使用传统的Dear Sir;Dear Gentleman,Dear Madam.可以选用下列之一:

1)Dear friends of the library(亲爱的图书馆的朋友们)

2)Dear Madams and Sirs(亲爱的女士们及先生们)

3)Dear Personnel Officer(亲爱的人事处长)

4)Dear Committee Member(亲爱的委员)

5)Dear Citizen(亲爱的公民)

6)Dear Customer(亲爱的顾客)

7)Dear Councilor(亲爱的参议员,或顾问)

8)Dear Agent(亲爱的代办)

9)Dear Director(亲爱的厂长或局长;主任;)5.尽量少引用含有通性词man;men的引语,如果非引用不可,下列处理办法可供选择:

1)不直接引用,把引语进行释义

Sexist: W.Phillips said: “The best use of laws is to teach men to trample bed laws under their feet.”

Revised: W.Phillips suggested that the best use of law is to teach people to trample bad ones under their feet.W·菲利普斯说:“行使法律的最好办法是教导人们把不好的法律踩在脚下。“

2)使用[sic](原文如此)让读者意识到原文中的man使用得不大恰当。例如:

w.Phillips said: “The best used laws is to teach men[sic] to trample bad ones under their feet.”

3)对上述引语,也可只引用其中的一部分,例如:

W.Phillips said the best use of laws was to teach people ”to trample bad laws under their feet”。

我们赞同Rosalie Maggio所讲的话:

4.广告传播中的性别歧视 篇四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张祺副研究员指出:电视广告中存在着过分突出女性性特征的现象,说明我国电视广告中存在着性别歧视问题。在抽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和兰州五地的10家电视台的999条广告样本中,青年女主角占83.1%,而且从外观上看,女主角的“理想”外观比例占81.8%。相比之下,青年男主角只占61.6%,而且“理想”外观比例为51.0%。张祺还介绍说,26.4%的女主角衣着突出了身体的性特征,而男主角则为4.1%。在出现女主角的广告中有63.5%的特写镜头,而在出现男主角的广告中则仅为26.2%。但在很多广告中,广告商品与女性之间的关联度很低甚至没有,美女成为吸引公众眼球、引起持续注意的一个亮点,而且在广告传播中存在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广告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基于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一种规范。

将女性的角色刻板传统化。把女性的生活空间限定在家庭里,而且角色多固定为妻子或母亲。如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广告:父子二人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观看奥运比赛,年轻的妈妈正在为他们烹调美味,且信誓旦旦地说“用了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我也要做金牌妈妈”。广告强化了女性作为家庭主妇的刻板印象。

将女性价值体现在容貌、年龄、体形上。利用女性形象做宣传招牌,将女性物化为性对象。如立白集团沐浴露广告:广告中包含多个对女性身体和脸部表情的特写,某些特写和动作远远超出了说明产品功效的需要,女性在这里已经完全被物化为性对象和观赏对象。

贬损女性的智力或能力。如乐事薯片广告:女员工的电脑死机,向男员工求助,男员工解决了电脑问题,被女员工桌子上的薯片吸引,为其装了很多游戏直到吃完薯片。在这则广告中,女性被表现为没有能力处理简单的技术问题,需要求助于男性,强化了女性的从属地位,以上分析表明,广告中的女性常常被定型为从属于男性的依附者、产品的点缀或男士的性对象;而广告中的男性则常被描绘为社会上具有创造性行为的开拓者、成功人士,在两性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具体而言,广告为我们塑造的女性社会性别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女性形象集中展示女性的外貌、身材和性格等性别刻板印象。二是强化女性的性对象角色。广告镜头大多聚焦与女性的敏感部位予以强化,或是以男性的眼光或是暗示性的语言隐喻某种色情。三是强化女性的家庭角色,弱化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工作能力。在很多广告中,洗衣、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孩子都是由女性完成,即使在工作场合,女性也往往只是助手和陪衬。广告中对性别形象的定型化描述就是描述者本人的刻板印象的反映,并没有完全正确地反映社会现实。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影响

进一步强化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广告中最常见的性别歧视表现在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和对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强化上。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中国一直占有统治地位。虽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潮依旧残存并且在各个方面都时有泛滥。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男性从事“外事”即从政外交,女性从事“内事”即抚育子女操持家务。女性由此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成为家庭和男性的附庸,“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等性别意识渗入的认同无疑使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进一步强化和定型。

一般与传统女性角色认同有关的广告无不例外地出现三类形象:系着围裙的家庭主妇、事业有成的男主人、活泼可爱的孩子。比如雕牌透明皂的广告,我们看到了老太太在忙着洗衣服,老头儿在一旁悠闲自在地喝茶、看报纸。于是,如果你是女性,那么洗衣粉、洗衣机、做菜的调料、婴儿的奶粉、尿布、爽身粉,就需要你的证词。这种“两性关系”的广告形象的泛滥显然脱胎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家庭分工模式,而广告的传播又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加重了这种性别关系的“合理性”。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的自然性别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生理差异不应成为男女不平等的基础,是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权利分配关系而非自然的生理属性造成了男女扮演的角色、行为与处境的不同。人的性别行为和意识是从社会文化中产生的,也会随着社会文化的改变而改变。女性自身有多种潜能,女性应该而且可以发展成为多样化的社会角色,而非仅仅是“贤妻良母”式的定型,事实上她们也能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大显身手。如果仅仅把女性角色定位在“家庭主妇”和“贤内助”的从属位置上,就会极大地限制和阻碍占人类半数的广大女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社会的进步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引导女性重视外在的形体美,忽略内在修养。广告传播过多地展示女性的外在形体及容貌美,凸显出男性与女性之间观赏与被观赏、定义与被定义的模式关系。在这种非常典型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背后是一种主体/客体、支配/被支配关系。看的男性主体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而那个被看的女子则是一个被动的客体。

这种不客观的性别展示逐渐地歪曲了人们的性别意识。通过广告人们获取的性别形象信息是:女性总是出现在家庭场合,经常会为选择什么品牌的洗衣粉、色拉油或奶制品等日常生活用品而犹豫不决;而男士总是以充满自信、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在社会公共领域。这种有失偏颇的性别意识不仅会成为现实生活中判定两性行为的标准,而且会慢慢内化为大众的一种社会期待,影响大众根据自己的生理性别来调整符合社会期待的角色行为。不仅男性接受了这样带有明显男权色彩的性别意识,女性也被这种性别意识所左右,先是内化了这种被扭曲的女性特质,继而表现为一系列仪式化的行为。从女性理想的职业形象、性格特征到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身体曲线、着装发型都下意识地受到女性或男性的鉴定,女人看女人的眼光也变成了男性的视角。

广告文化的性别意识误区使很多女性相信身体的外在完美是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仅通过使用一些化妆手法或者是节食,或者是医学美容就可以使自己更具有吸引力,便可以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在这里,将女性的主动性有意识地引到了一个不同的轨道,在边缘角色中发挥主动性,寻求满足,达到完美。

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根据自己的性别主动学习适应相应的社会性别行为方式。因此,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同时广告中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偏离和不公正的表达,也将直接影响到正在进行社会化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性别意识的正确建立,间接地影响着他们人生目标的选择、价值观的建构和自我意识的确立。这一切也将影响到未来社会文化中的性别意识的生成与再造。

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人借助观察、实验以及他人的反应来学习做男人或女人。儿童会模仿电视上或父母及他人之间的传播。一开始,儿童可能模仿一切。但是,周围的人会奖励他们其中的某些行为。于是,受到奖励的行为得到强化,儿童便一再重复这些行为。在外部因素的持续刺激下,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吸取性别身份特征,形成迎合他人喜好的性别行为模式。这种强化过程会伴随他们终身,使女人的女性特征和男人的男性特征不断被强化。但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相对被动,而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其性别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会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想了解如何胜任自己的生理性别,男孩和女孩都很投入地学习男性特征或女性特征,并学会扮演与其性别相关的行为和态度。在成长中,他们一直在寻找角色模型如父亲或者母亲,或者“研究过少年杂志,看到电影、电视,只是为了弄明白,怎么做一个成功的男孩或成功的女孩。从最时髦的发型、最流行的舞蹈,到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做每一件事情都会为自己寻找一个学习的榜样”。①广告自觉不自觉地对男女两性进行的角色定型化描述,儿童通过反复观看这种描述进而形成自己对两性的刻板印象,在实践中反复模仿。

因此,所谓的女性特质或男性特质并非与生俱来的“自然秩序”,是人为的。是“文化对心理的暗示,心理对文化的模仿构成了两性的性心理”。②儿童在明确自己是男性或女性后,就积极寻找角色模型,努力习得社会性别角色。充斥着性别信息的广告自然在儿童性别角色习得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媒体中大量充斥着整形美容广告、丰胸塑身广告时,对自己的容貌不满,不接纳自己体形、体重的女性急剧增长。而在这些怀疑自己、不满自己的女性中,女青少年占了多数。对于正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少男少女而言,一些不健康的“美女广告”,对他们的世界观和审美价值判断形成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很大,而且会给很多女童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她们的自信心下降,过于注重外表,过于将自己的价值放在是否有男性欣赏自己上,过于追求时髦,成为消费的奴隶,在生活中长期处于不自信的状态中。文化在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男人或女人”,男人和女人作为一种传统性别文化的媒介,使得有失公正的性别意识得以延续和传播。注:本文为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08YKF008)的部分成果

注释:

①朱丽亚・T・伍德美:《性别化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9页。

②潘文岚:《广告中的社会性别意识透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版,80页。

5.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篇五

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英语词汇中.无论是从构词方面,还是从职业名称、名词、形容词、代词及其它明显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等,均可看出性别歧视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我们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要尽可能少地使用这些词汇,以规避性别歧视语言现象.

作 者:葛兰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29(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词汇 性别歧视 规避

6.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篇六

【关键词】英语语言 性别歧视现象 剖析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就是语言和性别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封建思想曾长期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以至古今中外许多民族都经历了一段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曲折历程。在西方文化里,可以看到《圣经》的影响。根据《圣经》的说法,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出来的,由此在英语中也是存在大量带有性别歧视痕迹的语言现象。例如:英语里女人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名称,词源学的研究表明,woman这个词是wife of man合成的,本身就包含着女人从属于男人的意思。这种语言特征反映的正是性别歧视的文化传统。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常常最敏感的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变化。:

一、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一) 词汇结构方面的体现

下面分别从构词法、姓氏名称和代词泛化来看很多英语名词在构词上是怎样以男性为中心的。

1.代词的泛化

例句:He who hesitates is lost.

Everyone should do his best.

例句中的everyone和he虽然可以指代不同性别的人,但是人们在习惯上仍然用阳性词来泛指男人和女人。这种表达方式忽略了女性的存在,使她们处于一种可有可無的地位。

2.构词法

英语中表示人的诸多词汇都是分性别的,分为阴性词和阳性词。而阴性词都是在原有的阳性词后添加黏着语素构成的,请看如下词例:

阳性名词waiter, actor,hero, host, prince,count,usher等,这些阳性名词对应的阴性名词分别是 waiteress, actoress, heroine, hostess, princess,countess,usherette。这种构词法与“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有某种吻合之处,体现出女性的从属地位。

(二) 语义,词义方面的体现

1.用女性名字为某些灾难命名

在好多国家,给人们带来灾害的凶残的飓风常以女性名字命名。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Alice)和“巴巴拉”(Babara)。比如曾经像一场战争蹂躏了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Katrina)、在北卡横行得让人心惊胆战的“奥菲莉娅”(Ophelia)、其他还有“韦森特”(Vicente美国 女士名)。

2.同一词不同褒贬

即使同一个词,指男性时为褒义,指女性时就可能变为贬义。如:easy指男性是“容易相处”,女性则是“水性杨花”。称男人为“professional”时,人们立刻会想到他是一个律师等有身份的人,而称女人为“professional”时,人们很可能把她当成一个妓女了。

(三) 短语及固定搭配方面体现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还表现在词的搭配之中。

1.词序上的“男先女后”

在英语语言中,当表示男性词和女性词同时出现时,人们遵守的是男先女后的英语表达习惯。事实上,这种排列次序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符合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即主要的先于次要的,肯定的先于否定的。这其实正是反映了女性在男女两性中的次要地位。如:Mr. And Mrs.,husband and wife,boys and girls, king and queen,men and womene等等。

2.固定搭配中的“男尊女卑”

英语中有很多固定搭配也充斥着“性别歧视”的语义成分。例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每年都选出一位Man of the World(风云人物)。英语中形容一个人有学问,便称其为man of the letters;如果一个人阅历很深,便称为man of the world。在美国,公路上施工的大牌上写着man at work。而由woman构成的短语却多贬义,例如:有一段丑史的女人被称为a woman with a past,妓女被称为woman of easy virtue或者woman of the night等等。

二、结语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英语语言中的词汇如实地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单靠改变某些词的用法来消除对女性的歧视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要根除英语词汇中甚至是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件易事,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广大的女性自己,只有她们不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才能实现社会中男女的真正平等,才能根除人们思想中性别歧视观念。

参考文献:

[1] 魏敏,王少杰.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2):78-81.

[2] 李经纬.西方语言性别差异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11-15.

[3] 徐祥武. 性别差异在英语中的体现.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6(5):

7.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 篇七

一、女职工退休年龄法律规定中的性别歧视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主要依据的是《〈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执行的,即男职工满60岁、女职工满50岁、女干部满55岁退休。对提前退休的规定:一是男职工满50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即病退;二是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有毒有害工种的工作,男职工满55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退休。除此之外,国家针对特殊女性群体退休政策作出补充规定。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女性高级专家,凡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可以到60周岁退(离)休。中组部《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规定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以及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和行政工作的女干部,其退休年龄可以到60周岁。

照这样看来,我国退休年龄的规定本意是出于对女职工特殊利益的保护,但是从根本上来看是否是真正落实了女职工的切身利益还是有待商榷的,这种“一刀切”的规定方式难免会有性别歧视之嫌。退休年龄是职工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年龄条件。从这个问题出发重新审视我国对现行退休女职工退休年龄的相关问题,合理地确定退休年龄,对于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据有关方面对20个省调研,地厅(局)级以上男女干部退休年龄可以到60岁。这20个省市中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南等11个省市只对部分单位一定级别的女干部实行与男干部同龄退休,而且具体范围有所不同。一些事业单位中的聘用制女干部按当地规定“聘用制干部受聘10年,在聘用岗位上并符合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岁至55岁的,可以按干部办理退休手续”,但部分单位“就低不就高”,要求所有聘用制的女干部50岁退休。

按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女职工比男职工早5~10年退休,这样就使得一些女职工在教育培训、岗位、晋升等方面,因年龄原因失去机会或机会明显减少,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些从事科研工作的知识女性,大部分人到50岁后,身体还很健康,现行的退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女性人才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其二,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低,缴费时间必然少于男职工,尤其女职工与男职工退休年龄有的单位规定相差10年,养老金少10个百分点,如果按月平均养老金1000元计算,则每月将少发给她们100元,从而降低了她们的经济收入。三是女性较早退休,会使她们心理和情绪受到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决定男女职工应享有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继而应该摒弃对女职工性别差异之嫌,保护女性合法权益,在现行制度下,男女退休年龄平等

是男女劳动权利平等的一部分,国家不能强制规定和实施男女差别退休年龄。

我认为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制定弹性的退休政策,弹性退休政策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等方面具有某种弹性的较为灵活的退休政策。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可以通过渐进调整的方式,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区间,以便在调整过程中循序渐进,少走弯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职工对女性工作权和发展权的诉求却越来越强烈。一些女职工愿意早些退休更好地享受生活,而有的女职工需要多工作养家糊口,还有的希望继续完成个人事业的发展计划。所以在规定男女职工同龄退休的基础上实行弹性的退休制度,从女职工的实际情况出发,依自己的意愿在规定的退休时间段内决定是否退休。

二、《失业保险条例》中的性别歧视

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从法条来看,把“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作为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备条件之一。实际上,这也是以男性为标准的结果。存在对女性在特殊时期的歧视,因为男性不存在怀孕导致难以胜任工作的问题,也不存在为了胎儿的健康母亲必须脱离有毒有害以及敌意工作环境的问题。建议借鉴加拿大的做法,将怀孕列入失业保险的给付范围。修改《失业保险条例》,将“妇女因怀孕而自愿辞职”作为“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例外情形,有权获得失业保险金。这样才能使妇女不必在履行母性天职的同时遭受经济上的惩罚,从而实现男女实质性的平等。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中的性别歧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中第七条中明确规定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而目前适用于家政工人身伤害案件的唯一法律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适用范围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雇佣活动过程中雇员发生人身伤害时赔偿责任应由雇主承担。但雇主责任也仅限于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的人身损害,而对雇员在上下班途中受到的伤害雇主则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8.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 篇八

摘要:女性在求职就业中经常遭遇性别歧视,导致她们职业生涯的间断性。文章通过分析剧中女主角在求职和就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并探究其原因,进而提出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维护女性在求职就业中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性别歧视;求职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然而,女性求职就业中的遭遇的性别歧视常常成为导致很多女性面试失败的结果,即便是在公开招考的录用过程中,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是本着“保男舍女”的原则,把女性求职者排除在外。许多单位在招聘中对女性也存在刻板印象和歧视现象,凸现了两性之间在求职就业中的权力不平等和女性的弱势地位。

一、职场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现实的理性追求

企业的本质是以最低的成本追求最大利润。而女性的身体因素和职业观念,成为用人单位不得不考虑因素。首先,从女性本身的特点而言,女性体质比男性差,生理上又有一些的特殊性,容易造成他们比较敏感和情绪化,尤其在月经期和更年期,容易影响工作,也从而决定了她们是次劳动力群体,在就业后的职场,很容易处于次社会劳动领域。其次,当适婚适育年龄的女性进入工作岗位后面临着结婚生育问题,必然导致了职业生涯的中断,不仅岗位延续性受影响,用人单位还要依法提供薪水和医社保等,造成企业巨大的沉没成本。出于用人单位现实的理性考虑,他们在招聘中会趋利避害地出现歧视女性的行为和现象。也正是上述客观因素,女性求职者会把自己排除在某些男性职业的选择上,在求职就业中往往把自己定位于自己熟悉的职业,比如像会计出纳、小学教师和护士等职业,对于她们不熟悉的工作岗位,很少人会去尝试。这也纵然了用人单位对重男轻女的不法行为,长期积累,便形成现实的职业进入的性别隔离。

(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传统观念上女性一直被定义为软弱、依赖、自卑、顺从等形象,我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男尊女卑的观点根深蒂固,这造成了两性求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也严重影响了女性在求职就业中的竞争。虽然女性的智力并不比男性低,现在女性社会地位也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是在两性的性别定位中,一般都认为: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相夫教子是妇女最重要的工作。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定式在相当长的一定时间内很难改变,它所造成的刻板的家庭分工对女性的影响很大。

(三)法律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关于男女性别平等和男女就业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很多,但是这些条款都没有被更好的执行。女性在求职中合法权益被侵犯了,她们也很难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尤其申述渠道不足够畅通,申述时间成本过高,申请取证难等现实原因,使得女性更多的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境地,只能是顺从的接受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或者选择一些无奈的一工作。这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合法利益,也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提升?场女性求职就业水平路径

(一)女性要了解社会需求,接受社会现实,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女性要加强身心锻炼和职业历练,改变思想观念,摆脱“弱女子”的形象,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明确顺利就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及早确立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自己的优势减少用个人单位的现实理性顾忌。社会现实如此,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女性通过加倍努力,完善自己,完全可以平等的参与到男性的工作中来(除了某些特定岗位是有特殊的工作性质外)与男性同台竞争。

(二)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树立男女平等观念

在文化建设上,加强宣传,营造男女平等、能者居上的氛围,把握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改变传统落伍的职业观念和家庭观念,减少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善于借助大众媒介特别是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引导社会舆论,增强用人单位各级管理者的男女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形成良好的决策环境。在全社会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文明进步的男女平等观。广泛宣传各行业的优秀女性,通过榜样的力量,树立新时代女性形象,鼓励女性积极参与各行业的求职就业,转变女性自身的消极求职就业观念。同时批评、抵制落后的观念和腐朽文化,逐步消除对妇女的偏见、歧视和贬抑妇女的社会观念,使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女性求职就业的自信,消除用人单位招聘中重男轻女的思想藩篱。

(三)加强法律支持力度

拓宽和畅通申述渠道。一方面充分发挥妇联等官方女性维权机构的作用,及时了解妇女的需求和困难,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培养合法的女性社会组织、行业行会及其相关法律规范。拓宽女性维权渠道,积极利用新媒体,让广大女容易知道并方便利用这些方式维权,完善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增加对用人单位违法成本。

(四)建立完善的制度设计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设计为女性求职者在就业中提供坚强的后盾保障力量,消除女性在求职就业中的性别隔离和职业隔离现象,让女性平等的参与到更多地被认为是“男性的行业”中去,实现男女两性在工作中携手进步和共同发挥。积极开发女性人力资源、实施新时代女性人才战略,让用人单位乐于,至少不排斥录用女性求职者,以此平衡就业女性、雇主和社会利益之间。

三、结语

女性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从女性自身的建设层面、从文化宣传层面、从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完善制度设计能更好的维护女性在职场中的权益,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9.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 篇九

【关键词】汉语教学  性别歧视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34-01

一、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造字方面的体现

女字在造字之初就表现了对女性的歧视。“女”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上身直立,两臂环抱在胸前。这个“女”字说明远在殷商时代,中国妇女已经处于被统治的地位。《白虎通·嫁娶》中对“女”字有解释:“女者,如也,从如人也。”《说文解字》:“如,从、随也。”“如”即“从”,是“从事,服从”的意思。这两本书反映了“顺从”是女性的本分,女人是从事家务和服从家主的使役。可见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而“女”字在造字之初就体现了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二、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称谓中的体现

称谓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名字或身份的呼叫,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汉语中的称谓体现了一定的性别歧视现象。古时丈夫背称妻子为“贱内”、“贱人”、“拙荆”、“糟糠”、“内助”、“内子”,女子也卑怯地称自己为“奴家”、“卑妾”、“贱妾”,却要称丈夫为“良人”、“官人”、“老爷”。时至今日在农村,妻子仍然被称为“婆娘”、“屋里的”、“做饭的”、“俺家的”,妻子却管丈夫叫“当家的”。女性婚后往往从夫姓,以夫姓加妻妾身份称呼,如《红楼梦》中的“王夫人”、“邢夫人”、“赵姨娘”等等。

三、女性词语义贬降

汉语中许多词只要和女性有关就会产生消极、贬损之意,而与之对应的男性词汇却往往含有褒义或成为中性词。例如:“阴”在汉语中具有很强的文化贬抑色彩,而这个词恰恰是女性性别的代名词。人死后的冥界被称为“阴间”“阴曹地府”,那里阴森可怕,鬼魅横行。而与“阴”组合的词,几乎都带有贬义,如:“阴险”“阴毒”“阴冷”“阴暗”“阴私”“阴谋”“阴郁”“阴魂”等等。而与之对应的“阳”却完全没有任何贬义的语义联想,男性的“阳刚”之美一向为人们所称颂。如果一个男孩像女孩,就会被讥笑为“女里女气”“娘娘腔”“婆婆妈妈”“像个娘们似的”“脂粉气”。女性若被评价为“有大丈夫的气势”“有男子风范”时,却是对这位女性极大的认可和赞美。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汉语中“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现象。

四、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词序中的体现

汉语对词序的要求很严格,在组词造句时当男女并列出现的时候,男性总是排在女性的前面,如“男女”“夫妻”“弟妹”“父母”“子女”“夫妇”“考妣”“公婆”“兄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弟姐妹”“夫唱妇随”“男耕女织”“夫贵妻荣”“郎才女貌”“男尊女卑”“男欢女爱”“男盗女娼”“才子佳人”“痴男怨女”“善男信女”等等。

这种排列反映了一种社会价值观,汉人区别尊卑有序时,趋向于尊在前卑在后,男先女后的排序实际上是男尊女卑思想的变相表达。

【参考文献】

[1]许  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2]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年.

[3]庄和诚.英语词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外语研究,1990,3:28~34.

[4]杨永林.现代英语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1991,2: 39~50.

[5]葛  红.英语性别歧视探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2:116~117.

[6]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

10.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 篇十

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历史文化透视

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性别歧视的社会观念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它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沉积.为了说明性别观念是如何成为人们的语言观念的`,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透视这一文化现象.

作 者:张宇明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刊 名:大庆社会科学英文刊名:DAQING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8“”(2)分类号:H313关键词:性别歧视 历史文化 词源谬误 英语语法

上一篇:腾讯传读后感下一篇:钱钟书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