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2024-09-19

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精选13篇)

1.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一

1 不稳定因素

1.1 工作压力大

工作压力由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1]。常见原因有: (1) 内科患者病情复杂, 变化快, 不可预测, 再加上用药品种多, 护士每天必须时刻小心谨慎,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2) 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护士工作琐碎, 稍有不慎即可引发护患纠纷。 (3) 内科护士严重缺编, 近年又提倡临床护士开展优质服务, 要求护士为患者洗头、洗脚、剪指甲、喂饭等基础工作, 工作量逐年增加, 常常导致护士不能按时下班。

1.2 心理压力大

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制度及繁重的劳动, 使护士思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有时下班后还会担心是否遗漏护理工作, 下班时间护士长一打电话就会紧张等, 长期持续的心理压力导致护士出现抑郁、厌倦、焦虑等症状。

1.3 学习压力大

(1)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现象, 中专学历仍占大多数, 工作后, 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在职继续攻读大专、本科学历。 (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服务的方向和内涵都在拓展, 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 从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 (3) 院方每年2~3次的“三基”理论考试、排队、奖罚;科室每月1~2次的业务学习及考核, 使护士既要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工作, 还要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

1.4 管理层不重视护理工作

(1)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提高护士地位, 重视护理工作, 但实际工作中仍未打破重医轻护的局面, 医院管理层人员往往认为医生就像是工程师, 而护士就比如是建筑工, 存在医生工作技术含量高, 护士工作技术含量低等偏见。 (2) 对待在编护士与聘用护士做不到同工同酬, 在报酬、晋升等方面得不到同等待遇, 即使同样都是聘用身份, 但对待医生和护士却是不一样的待遇, 致使护士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3) 管理层不重视人性化管理, 不重视与科内护士进行有效沟通, 只是对照标准查缺陷, 处罚护士, 长此下去, 护士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

1.5 高期望的个人价值与不相称的社会地位

(1) 部分人群不能正确认识护士工作, 认为护士就是患者的“高级保姆”, 就是服务员, 护士每天不仅要面对患者的痛苦、悲伤、愤怒, 甚至是迁怒的情绪, 还要面对家属语言及身体的攻击, 而护士只能做出精神妥协, 长期的情感支出会使护士精神耗竭[2]。 (2) 护士待遇普遍低下, 由于对医护工作观念上的差异, 致使同等学历的医生和护士收入出现天壤之别,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得不到充分肯定和补偿, 导致护士发生心态失衡, 对护理工作的价值产生怀疑和厌倦。 (3) 医院奖金分配不合理, 奖金主要依据科内经济收入来核算, 致使内科系统收入远低于外科系统。

2 管理对策

2.1 改善工作环境, 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高团队凝聚力

(1) 护士长要关心体贴护士, 发现护士有不良情绪时, 要积极耐心地疏导, 指导护士学会释放压力, 必要时进行单独谈话, 以了解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及时解决问题。 (2) 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 护士长要认真分析原因, 对于因责任心不强引起的差错, 则要给予严肃批评, 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注意保护护士的自尊, 不可在大庭广众下尤其是不应在患者面前批评;对于技术因素导致的差错, 则要多给予指导和鼓励, 不要一味地斥责和罚款。 (3) 护士长平时要多与护士谈心, 广泛听取意见, 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 让护士参与科室管理, 以增强护士的主人翁精神。 (4) 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 如:聚餐、卡拉OK、出外旅游等, 以增加科室凝聚力, 帮助护士释放压力。

2.2 实行人性化管理, 满足护士心理需求

(1) 合理配置人力、物力, 护士长在排班时要实行弹性排班, 尽量做到科学化、合理化, 保证护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如:增加薄弱时段 (夜班) 护士力量, 缓解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 (2) 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让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护士承担科室部分管理工作, 如:护理专科查房、业务学习、实习生带教等, 增加科室管理力度, 激发高年资护士的工作成就感和责任心。 (3) 护士长善于表扬和鼓励护士, 要彻底改变护士心目中的“管家婆”形象。对于有突出成绩者, 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 或在护士小组会上给予表扬, 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于一些优秀护士要推荐参选院方的先进工作者, 以激发每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3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努力提高临床护士的待遇

(1) 绩效考核制度应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 凭能力、讲贡献的原则, 要全方位考核, 不可单靠经济收入为杠杆。 (2) 加强聘用制护士的规范管理, 以保证同工同酬。 (3) 医院要给予临床一线护士一定的政策倾斜, 增加护士的工资待遇及福利待遇。

2.4 加强护理工作的宣传, 提高社会支持力度, 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尊心和专业自豪感

(1) 利用各种宣传活动, 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及不可取代性, 使社会摒弃护理只是从属于医疗的旧观念, 倡导重医尊护的新理念,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2)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 使其理解护士工作, 尊重护士工作。 (3) 教育每位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 爱岗敬业, 乐于助人。

2.5 加强护理人员内涵建设, 丰富专科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来指导工作, 熟悉基本常识, 懂得专业知识, 如: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护理常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等, 并且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及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主次分明, 有条不紊, 从而减轻压力, 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 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 实施人性化管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集体荣誉感, 增强护理队伍的凝聚力,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有利于内科护理队伍稳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9.

2.中职生就业不稳定因素与对策探析 篇二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大部分中职学校开始走出了办学低谷。中职学校更是把90%的毕业生送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但随着毕业生外出就业数量的增加,实习就业的质量、稳定性、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也摆到了各中职学校的面前。从近几年就业安置工作的情况来看,中职生就业现状可以用“中职学生就业率高,但就业稳定性不高”来描述。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就业,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已成为中职学校发展中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就业稳定的因素

1.心理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中职生就业时正处于16~18岁的青年初期,涉世不深,缺少生活经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后一时无法适应,不能理智、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借想家或身体不适等原因离职,从而直接影响了就业稳定。

2.职业价值观模糊不清

中职生普遍没能清楚地认识自我,对个人的职业生涯缺乏长远的规划,遇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在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往往意气用事,缺乏主见,随波逐流,做事缺乏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部分学生在择业和就业时经常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歧视一线劳动者。就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个人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潜力,找不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就业中仅仅盯着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讲究所谓“专业对口”,而忽视自身的发展潜能,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3.就业期望值过高

许多中职生在就业时不能给自己合理定位,对自己的前途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幻想。认为自己读了几年中职,就不是普通的打工者了,自以为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人,环境好、待遇高、工作轻松的岗位才是自己的理想之地。挑剔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想一步登天脱颖而出,缺乏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还没能从学生转变为熟练工人,技能有限、经验缺乏,尚未能独立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甚至还处在企业的培训阶段,就希望马上产生效益,获取优厚的报酬,表现得急功近利。另外再加上就业时,一般都是学校集体组织推荐,他们不了解人才竞争残酷的现实,不懂得脚踏实地的成功之道,这些学生很难在一个岗位上长期稳定地干下去。

4.怕苦怕累,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

现在的学生普遍表现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环境及工作压力,胆小怯懦,怕苦、怕累、怕脏,更甚的是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无视流水线的工作特点,无视企业的利益得失,缺乏应有的责任感,难以在企业立足。

二、提高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从学生到工人,从学校到企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有一个角色转换和环境适应的过程。要让每一个学生走好这个“人生的跨越”,保障就业的稳定性,必须从中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加强对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及就业后跟踪指导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技能,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和就业,为中职生量身定制适合他们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1.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应坚持以德育人的教育原则,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学校的各级组织、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劳动育人、活动育人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和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风尚,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差,普遍表现为文化基础差和厌学情绪严重,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教育,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情绪,变厌学为乐学、好学、会学。在抓好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加强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设施,采用现场教学、社会调查实践、实操训练手段,使学生逐步掌握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拓宽就业渠道。

3.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指学生将来从事不同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及处理好职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和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团结合作的原则,懂得诚信为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遇事以大局为重,多考虑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锻炼宽容与忍耐等品质。

4.做好具体择业指导

现在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比较高,但大多数中职生在择业的紧要关头往往表现出紧张、兴奋、忧虑于一体的矛盾心态,缺乏主见,容易跟风。因此,加强就业指导对中职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知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要眼睛只盯着轻松体面的工作,要根据自身特点及潜能就业,只要适合自身发展的就是正确的。第二,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应知“万丈高楼平地起”,要量身定制,切合实际,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第三,作好吃苦的思想准备,要克服娇气,学会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遇事不逃避、不退缩,要想到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别人行自己也一定能行,要有不服输的意志力。第四,加强创业教育,使学生懂得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走向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成功的目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心态对待工作,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地干,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层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到达成功的顶点。

5.以生为本,搞好就业后的跟踪指导和管理

(1)与学生保持联系,鼓励适应社会。学校负责就业的老师要经常打电话(或上网QQ聊天)关心他们,有问题及时找他们谈。学生也非常愿意给学校打电话,向学校老师诉苦、抱怨。学校应在心理上安慰他们,用学有所成的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人生经验疏导他们,鼓励他们积极适应社会,这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上的疏导是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2)走访用人单位,意见双向反馈。学校要选择几个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单位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变化和薪酬、生活状况;了解学生对企业的满意度。与用人单位的基层领导沟通,一方面听取用人单位基层领导对学生就业后工作情况的意见,另一方面向用人单位基层领导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他们了解学生。同时,也要把用人单位基层领导对学生工作情况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对表现好的给予鼓励,差的予以批评帮助。这种方式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更能促进学生好好工作、适应社会。

(3)派遣驻厂老师。对于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在学生进厂初期(前三个月),可由学校选派老师实行驻厂管理,帮助学生度过从学生到工人从学校到企业这个心理适应期,现场解决学生的问题,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3.不稳定因素排查情况报告 篇三

草场边界不稳定因素排查情况汇报

为了确保我乡边界稳定,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政法委的安排部署,我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不稳定因素排查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全面排查;经过排查依冬村与炉霍县宗麦乡草场边界存在不稳定隐患,现将排查和预防情况汇报如下:

一、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原因

1.壤塘县宗科乡依冬村与宗麦乡双玛村、撒旭玛村比利沟二吉黑沟草场边界纠纷追溯到1966年。双方因为争夺争议草场放牧权问题曾发生过几次群体性事件,造成双方人员30余人伤亡,牲畜被赶走1000余头,直接和间接损失达200余万元;为了平息事态避免草场纠纷进一步恶化省州进行了调处;省委出台了省委„78‟2号文件和„87‟79号纪要对行政区划和草场边界进行了初步确认,并要求双方就草场使用权达成协议(该协议达成了依冬村借蒲瓦龙瓦沟(地名)以上草山给宗麦乡双玛村、撒旭玛村使用;争议草场双方共同放牧,我方先放牧,对方后放牧等协议。),给我县4个村(依冬村、卧龙村、大伊里村、阿斗村)500万元的损失补偿,但至今只兑现120万元。以后双方虽有小的摩擦但没有引发群体事件。

二、草场边界不稳定因素事态发展情况

2008年炉霍县宗麦乡双玛村、撒旭玛村违反协议,在双方存 1

在争议的草场内使用树枝等方式简单围栏圈定草场,2009年春节期间老百姓向乡党委、政府反映对方村民在原来的基础上下移了放牧界限并用铁丝进行了网围栏,在借用草场上建冬房5座,盗伐边界柏树;他们没有与我方进行沟通协调,伤了我乡群众的感情,严重违反了协议内容。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政府在做群众安抚和好调查的同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和政法委进行了详细汇报,并且主动找到宗麦乡党委、政府及宗麦乡双玛村、撒旭玛村多次协商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留下了隐患。2010年对方在边界内修路和2010年、2011年网围栏继续向我方延伸,群众的情绪进一步被激怒;今年部分群众表示要利用8月2日在边界“炊烟祈福”的时机撤除网围栏。

三、农牧民群众的看法

(一)依冬村是半农半牧区牲畜少,双玛村、撒旭玛村是纯牧

区牲畜多;根据协议和历年放牧习惯我方群众认为:在争议草场内进行网围栏、修路、修房,没有和我方进行协商,他们严重违法协议,伤害了我方群众的感情,存在争夺草场资源的嫌疑。

(二)对方在比利沟修路,究竟是为了交通、放牧方便还是

侵占边界资源意图不明确,他们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方群众认为他们是在争夺边界资源。

四、我乡工作开展情况

(一)针对上述矛盾纠纷,2010年和2011年,我乡党委、政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政法委进行了专题汇报;与依冬村干部群众进行了交流,同他们讲清了厉害关系,避免事态进一步恶

化。

(二)2011年7月22日,在村干部带领下以阿达县长为组

长的工作组到二吉黑草场进行了实地查看,了解详细情况,经确认对方在争议草场修建了5座冬房、围栏1.5公里。

(三)乡党委、政府专门就此事召开了专题会议,协商如何

处理这件事;我方与对方乡村进行了初步接触,解决的时机不成熟。

(四)密切注意群众的思想和动态,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

规和方针政策。

2011年7月23日

中共宗科乡委员会文件

宗委【2011】26号

中共宗科乡委员会

关于成立不稳定因素排查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村两委、各单位: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政法委的维稳工作安排部署,为了确保

我乡辖区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不稳定因素排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海涛(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马吉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汪勤勇(维稳副书记、卧龙村工作组组长)

成员: 寇良峰(乡党委副书记、加斯满村工作组组长)

张利(专武部长、加斯满村工作组副组长)

茸准(人大副主席、卧龙村工作组副组长)

罗洪波(副乡长、依冬村工作组组长)

韩兴健(派出所指导员)

唐世斌(中心校校长)

汤成友(卫生院院长)

王扎(兽防站站长)

尕壤卓玛(司法助理员)

丁富强(办公室主任)

占灯(加斯满村支部书记)

依扎(加斯满村委会主任)

扎西(加斯满村村官)

夺洛(依冬村支部书记)

高向东(依冬村委会主任)

何礼松(依冬村村官)

肖红(卧龙村支部书记)

雄弟(卧龙村委会主任)

罗安华(卧龙村村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综治办,由汪勤勇同志兼

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011年7月9日

4.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四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干部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党执政的根本,关系到国家政权是否稳固的根基。农业税取消已过了三个年头,作为中国最底层的国家干部——乡镇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得到很大缓解,随着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也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应该说,从宏观政策的层面看,国家当前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政策环境。但随着乡镇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型,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为了找出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笔者会同组织、人事部门深入到江西省乐安县各乡镇开展深度调研,调查组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封闭式的个别面谈方式进行,使每个调研对象敢说真话,肯说真话,会说真话,从而确保调研结果的真实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一、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的主要表现

(一)信心不足,体制性障碍大。50.9%的乡镇干部对乡镇以后的发展没有信心,在目前的乡镇体制下只有23.3%的干部选择无条件干下去,而且有61.2%的乡镇干部认为社会对乡镇干部评价不高是由体制造成的,这表明乡镇体制亟待改革。

(二)待遇不稳,利益观偏差大。赞成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乡镇干部仅有 40.8%,由于乡镇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只有35%的乡镇干部认为在乡镇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作风不实,群众观念不强。仅有56.7%的乡镇干部认为农民不值得同情,还有一大部分干部对当前农民的疾苦缺少深入了解,只看到富裕农民的一面,这与50%的干部下村到富裕户家中去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四)环境不优,乡镇留人太难。乡镇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最主要的苦恼仍然是待遇不能落实(40.8%)和群众不理解(42.5%)这两大因素,基本格局未变。大多数乡镇干部不愿呆在乡镇工作,即使一切待遇都得到保障,也只有56.7% 的干部选择留下,而有77.5%的干部愿意放弃现在职务和待遇进城工作,有50%的人对现状不满意。

二、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

㈠工作难度增大。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重点转到了农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方面,在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乡镇工作普遍存在“新办法不灵,老办法不行”的状态。一是产业结构难调。主要集中在烤烟、蘑菇、蚕桑生产这些列入工作考核的项目,乡镇认为,县里下达产业结构调整任务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而且为了鼓励农户参与,县乡村三级都要补贴,给乡村带来了债务负担,给干部造成了干部压力。二是计划生育难搞。因为强调依法行政,“新办法不灵,老办法不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相对以前,这项工作更难做,压力更大。乡镇干部反映,依法行政当然好,但过分高估了群众的素质,在计生工作中,法只约束了干部,对群众无可奈何。比如说,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要做笔录作为依据,但计生对象就是不说话不配合,或者好不容易让他开口,但说到中途感到有可能对自己不利时就又不说而且不签字,问了也白问。而且外逃对象多,依法行政更无从着手。非诉执行也不行,一来法院人手不够,二来对象拘留后又要放出来,又处罚不了,反而起负作用,所以在农村流传一种“坐牢攒钱”的思想。而且每个乡镇都下达了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且征收社会抚养费不能降低标准,否则要追究责任,同时列入目标考评,没完成扣压金和工资。三是信访问题难解。乡镇干部常年跟群众打交道,群众素质普遍不高,要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本无法避免发生冲突,而乡镇干部没有一项执法权,出了问题是乡镇干部的责任,一旦发生冲突,倒霉的是干部,有理无理首先处分乡镇干部。群众正常的上访本来不是坏事,有些问题不是乡镇解决得了的,必须县里有关部门和领导出面协商才能解决,现在上面就是坚决不让上访,要乡镇干部推三阻四,结果越闹越大。做事不能放开手脚,目的又要达到,唯一的手段就是做群众思想工作,通过无限的务虚变为务实,但乡镇每一项工作时间性、季节性都较强。四是森林火灾难防。一谈到森林防火,从乡镇主要领导到一般干部都齐声叫冤,特别是副职干部。平时工作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隐患排查,也做得够细够实,但做得再细再实也难免不出事。现在就出现一种怪现象,就是痴呆傻放火,群众看火,干部打火,领导发火,干部因此受处分实属冤枉。

㈡权责失衡加剧。一是对乡镇“一票否决”项目太多太烂,责任追究太多。据统计,目前对乡镇实行一票否决的达十项之多,导致县直部门权力膨胀,形成乡镇对部门负责的不正常现象,也就造成了县里领导部门、部门领导乡镇。乡镇戏言,县领导是“爷”,部门是“崽”,乡镇是“孙”。干部反映,县部门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乡镇,而上面给的政策又虚弱无力,乡镇干部要做许多本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手中又没有相应的权力,但工作要做好,问题不能出,成果要有亮点。工作出了问题(如防火等)只处理乡镇干部不追究县直单位责任。二是部门利益化越来越严重。县直各部门都通过县委县政府发文落实任务和责任,县委县政府也把各项工作考评交由部门先予考评,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比如信访工作考评,全县有四个乡镇发生了赴京上访现象,有三个乡镇向有关考评部门交了2000钱后没扣分,没交钱的那个乡镇被扣了两分。

㈢用人机制不优。这是乡镇干部反映最为尖锐也最为集中的问题。传统的“一式两点”(以乡镇机关干部谈话和民主测评为主要考核方式,以干部包村工作和分管业务为两个主要考核点)的考核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很难保证选出的每一个干部就是特别优秀。部分乡镇主要领导认为现在的用人体制不利于乡镇干部发展。县里在提拔乡镇干部时,大小乡镇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搞平衡,每乡一个,没有体现以实绩用人的要求。一般行政干部认为当前干部考核不合理。年终测评、工作考核等都是靠人际关系和感情,就算制定了末位淘汰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无法得到合理的落实。

㈣经济待遇难保。干部工资都是与目标管理挂钩,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等都要交约1000元风险金,没有完成任务(计划生育也下达了征收任务)的,风险金转罚金,导致工资扣罚随意性大。干部都是靠工资养家糊口,扣工资弊大于利。而且每个乡镇都有旧欠工资未发,少则五六千多则一万以上。医疗保障也未到位,只搞了住院保险,只有得了大病,医疗费达300元以上才有报销。

㈤改革压力剧增。乡镇改革给乡镇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事业干部,分流多,下岗多,没有稳定感和归属感。行政干部在竞岗分流中压力也很大,今年上了岗就担心明年是否上得了岗,心理也感到很不稳定,在工作中就直接表现为工作衔接性不强,工作不做长远打算,导致各项工作出现短期行为,分流干部还担心若原领导调走,新领导对自己不熟,上岗的可能性更小。

㈥教育管理滞后。现在乡镇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欠佳,精神生活单调,枯燥无味,加上现在乡镇处于职能转型期,部分乡镇干部思想观念未及时转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镇干部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乡镇领导与干部沟通不深,乡镇一般干部对领导是一种事实上的权力依附,这在现实中造成了复杂的畸形的人际关系,造成部分乡镇干部政治责任感和事业进取心不强,缺乏奉献精神,存在畏难情绪。

㈦激励措施弱化。乡镇干部的精神激励不能弱化,特别是对年轻干部,年轻干部很看重精神奖励,如‘七一’表彰”。另外,物质激励要规范,虽然在家都认为工作搞得好的要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但乡镇可操作性的措施并不多,且力度偏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应对之策

稳定乡镇干部队伍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当前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㈠切实保障干部待遇。一是提高乡镇岗位津贴,在原来上浮一级的基础上,再上浮一级职务工资,山区乡镇另享受贫困山区津贴,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鼓励乡镇干部安心乡镇工作。二是乡镇工作与工资脱钩,改变目前动不动就扣工资的做法,确保工资真正能按时足额发放到干部手中,使乡镇干部在养家糊口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工作。三是提高乡镇干部医疗保障。乡镇干部身心负荷重,医疗开支大,单靠个人或乡镇无力解决,也不是长久之计,唯有搞公费医疗保险,实行县乡平等对待。

㈡多关爱乡镇干部。县领导可以通过向乡镇公布领导公共电子邮箱、热线联系电话、定期走访乡镇干部等多种渠道向乡镇传递领导的关心与爱护,继续落实县领导联系挂点乡镇制度和干部谈心制度,勤下乡,多与乡镇干部见面座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责任追究要慎之又慎。工作中出了问题,要在弄清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主客观原因,严格按上级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责任主体,严格把握处罚标准,同时注重引导受责任追究的干部总结经验,端正工作态度,真正达到落实责任、促进工作与保护干部积极性的统一。

㈢创新干部选用制度。干部选用最关键的是取决于实绩鉴定,真正做到凭实绩用干部。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鉴定工作实绩是衡量干部工作成败的根本点,也是矛盾的焦点所在。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第十八条第(二)、(四)款的有关规定,完善数据采集、业绩核定、现场察看、访问群众等措施,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三方联鉴。首先,严格实绩对比依据。对于包村工作,在安排包村干部前,由村支部村委会把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村务管理、治安状况、教育文化医疗等现实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乡镇党委备案,作为绩效参照依据。包村干部离村时再形成一份新材料,作为绩效对比。两者对比构成一个政绩区间,以此鉴定包村工作实绩;对于业务工作,在安排好领导干部分工时,搞好业务移交,移交者要把分管业务的现实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作为下一任考核的比较依据。其次,实行三方联动搞好政绩鉴定。不管是年度考核还是提任考察,都坚持到县直主管部门了解情况后,再到县统计局核实数据,并由业务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双方出具证明,以此考核领导干部分管业务取得的成效;到干部所包村里去走访群众,找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谈话,考核干部的包村工作业绩,并由村“两委”出具证明;到乡镇考核其在乡镇机关的现实表现和民主测评情况,由乡镇党委出具证明。再次,建立业绩档案,用足政绩鉴定结果。县委组织部根据考核结果把相关材料录入电脑管理,建立政绩档案,并打印装订储存,制作储绩卡。根据储绩卡对该干部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作出综合评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时的参考依据。

㈣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一个干部在同一乡镇工作时间太长对个人不利,对组织也不利,加强干部交流,既可帮助乡镇党委书记理顺关系,同时又给干部提供一个发展机会。一是包括乡镇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一年内交流1-2个;二是对一些工作时间较长、家庭困难太多、工作较为消极、年龄偏大(40岁左右)的乡镇副职干部,可创造条件让其进城工作;三是现任乡镇党政正副职,在同一乡镇同级职位上满10年的,原则上应实行岗位交流;四是同一乡镇涉及避亲关系的需要交流或本地籍干部中不适应在本地工作的需要交流;五是因工作需要、改变领导班子结构、年轻干部进行多岗位或跨乡镇锻炼需要交流的;六是受过党纪政纪处分的乡镇科级干部,处分期满前,原则上不能交流到县直单位工作;七是在乡镇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满20年,且仍在乡镇科级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交流时优先安排进县直单位工作;八是符合上述任职交流条件,年龄在45岁以上或身体不好等特殊原因不愿交流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就地改任其他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

㈤完善非领导职务管理。一是对多年不能提拔又无法交流到县城的副职干部或多年在乡镇工作特别优秀但过了提拔年限的一般干部在非领导职位方面给予倾斜,解决政治待遇问题,享受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待遇。一是各乡镇要加强对保留正、副科级待遇干部的管理,创新岗位设置方式,安排他们合适的工作岗位,并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二是45岁以下的乡镇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可改任实职领导干部予以提拔重用;45-55岁之间的,所在乡镇要明确其工作职责,安排其协助本单位副职分管一项工作;55岁以上的,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不安排具体工作,但可以协助抓调研、督查以及参加本乡镇的中心工作。三是乡镇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于自律,积极履行职责和义务,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㈥创新教育培训工作。在继续加强乡镇干部计划调训与考核的基础上,突出解决训而不用、学用脱节及乡镇干部个人自学考核弱化的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让乡镇干部在组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发挥核心作用,因为农民迫切需要乡村干部深入到村委会一线组织村民的知识培训工作,而且通过组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引导乡镇干部自我加压、自我充电,实现自我教育。乡镇干部要当好“六员”,即推行良种良法的技术推广员,广集信息的信息服务员,传播先进文化的文化传播员,倡导先进道德理念的道德宣传员,提供法律咨询的法律援助员,组织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政策引导员,切实组织好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实施,从而延伸干部教育培训链条。

㈦切实强化激励管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要加强干部的管理,要端正心态,特别是乡镇领导要抛弃特权阶层的心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干部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对干部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要强化激励,完善新形势下的政治激励体系,逐步完善选拔重用与评先评优、荣誉表彰相配套的措施,并与经济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创新制度,结合乡镇职能转型后的工作重点,完善工作运行机制,适应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有限政府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公共服务制度和责任保障制度为主导的管理制度体系。

5.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中国共产党**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维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五十年州庆和十七大会议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质监局内部稳定,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开展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五十年州庆是我州少数民族的盛大庆典和重要会议比较集中的时期,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时期和敏感时期,抓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集中排查调处,防止发生集体上访时间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少数民族各项庆典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十分必要。因此,充分认识开展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周密部署,统一行动,确保了这次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市质监局成了立“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在开展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活动中,坚持以“三个减少”为目标(即:群众集体上访减少,群众不满意的热点难点问题减少,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减少),做到四个到位(即: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全面排查掌握本单位存在的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结合质监局自身实际,重点把握以下排查重点:一是机关、家属楼及重点部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出抓好防火防盗;二是干部职工因利益相互攀比可能引发的不稳定苗头,突出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思想疏导工作;三是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严查违法乱纪行为;四是加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本着喜庆、热烈、安全、节俭的原则办理喜庆日子,杜绝了邪教、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现象的发生。

四、齐抓共管,系统汇报。

在这次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活动中,我们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二是全力调处,加强防控。坚持边排查、边调处。三是落实责任,包干调处。对排查出的疑难问题,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限时解决。四是及时报告。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苗头做了及时汇总,并做到每周集中上报一次。通过排查和分析,目前质监局没有出现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7年9月23日

6.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六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发生原因,检查与处理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各方面对于电力需求的总量越来越大, 对于电力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加深, 这就给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电保护作可以通过隔断运行中存在故障隐患的设备, 消除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利因素, 从而提高电力运行的安全可靠, 所以, 保证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发生原因

1.1 人为原因导致的继电保护不稳定

继电保护的安装和检修环节都需要人为操作, 这两个过程对于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出现人为操作不当等现象, 就会使继电保护稳定性发生问题, 具体表现为:

首先, 在继电保护安装上, 由于安装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者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 在安装过程中没能完全按照相应要求进行操作, 导致继电保护的一些线路没有接连合理, 有些必要的保护装置没有安装到位或者选择不恰当, 导致电力继电保护在不安全条件下运行, 从而增加了装置故障发生的概率, 出现继电保护不稳定问题[1]。

其次, 在继电保护的检修上, 检修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检修工作表进行一一检查, 检修过程中敷衍了事, 没有严格检验继电保护是否存在潜在隐患, 导致有问题的继电保护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 在后期的继续运行工作中发生故障, 使继电保护失稳。

1.2 装置因素造成的继电保护不稳定

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安全与否会直接关系到其保护动作的稳定性, 其影响的途径方式主要有:电源供应是否稳定、中央处理装置运行是否正常、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输入或输出装置能否正确把信号传递等。

在电力继电保护中, 最容易方式的故障是电力二次回路故障, 多表现为保护误动作, 这主要是由于装置内部的绝缘性能由于长时间运行等问题出现老化而引起的;另外, 有时继电保护会出现运行异常的问题, 这是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在通信和通道两个模块的接口位置发生了故障造成的。

1.3 软件原因引发的继电保护不稳定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继电保护装置中许多保护动作都是通过内部信息软件处理程序进行作业的, 因此, 继电保护的稳定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微机保护软件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继电保护运行中, 微机保护软件因素造成的失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微机保护软件设计的结构无法使继电保护正常作业;微机保护软件在设计时没有考虑继电保护工作的需求;微机保护软件在设计编码过程中存在着失误或偏差;微机保护软件设定的保护定值与继电保护实际保护值之间存在误差。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事故处理措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引发的事故, 应根据发生原因的不同, 在严重程度上也有所差异, 其处理措施也存在着较大不同, 一些简单的事故可以结合日常经验进行快速解决, 而一些事故由于突发性或者复杂性, 在处理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2]。

2.1 继电保护不稳定事故的检查

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寻找继电保护不稳定发生原因的重要措施, 对于事故处理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 继电保护事故检查的方法有很多, 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以保证检查效果的准确、时间的降低, 主要检查方法如下:

首先, 顺序检查的方法, 是指在外部无故障时,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调试检验技术, 先检查外部装置, 然后在对绝缘部件和保护定值进行检查, 最后检查继电保护的程序, 主要适用于继电保护逻辑出现问题或者发生举动动作等事故方面。

其次, 逆序检查的方法, 是指在难以短时间内通过微机记录或故障记录等来判断故障时, 以故障发生部位作为检查的源头, 通过逆向分析的方法判断故障发生原因, 检查顺序与顺序检查相同, 但最后需要进行继电保护性能检测, 适用于保护误动作事故的检查。

2.2 继电保护不稳定事故的处理

首先, 加强对继电保护的监测,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安装状态监测装置, 通过对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参数的实时监测, 建立相应的事故预警机制, 提高对继电保护事故的发现能力, 以便及时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从源头上对继电保护不稳定事故进行控制。

其次, 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对继电保护工作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 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工作的基本原理,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相关技术指标, 熟悉各种常见的继电保护故障与应对方法, 从而保证继电保护不稳定事故发生后, 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降低事故引起的损失。

第三, 制定严格的继电保护检修管理制度, 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 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责任心, 保证其在日常检修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检修, 确保所有的继电保护都检修到位, 不存在线路老化、设备失灵等安全隐患, 从而达到提高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稳定的目的[3]。

第四, 建立完善的事故处理平台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 在电力系统管理内部建立专门的事故处理平台, 通过监测系统对于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过程和状态的监测, 来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 了解每一个装置运行的情况, 排除相应的事故风险因素, 以便在事故发生后, 第一时间内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区域与原因, 从而为故障的维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结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会严重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 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当中, 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 在进行处理时, 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检测, 查找最为直接关键的原因, 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从而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阎玉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所产生的原因及事故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学, 2014 (12) :243.

[2]张宇驰.继电保护不稳定所产生的原因及事故处理方法分析及措施[J].通讯世界, 2014 (01) :35-36.

7.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七

关键词:顶岗实习 不稳定 因素 对策

2007年6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文件,强调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顶岗实习是现今中职学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校把三年级学生的顶岗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希望通过顶岗实习来弥补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缺憾。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亲身体验了车间紧张的工作氛围,了解到企业所需员工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综合素养,明确了今后学习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同时完成实习任务还获得了相应的工资报酬,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从企业角度看,学生的顶岗实习不仅缓解了生产旺季人手紧缺的压力,而且通过与单位的合作,互相加深了了解,为今后开展长远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如珠海格力空调、金之格图文处理中心、美的等知名企业都是学校长期的合作伙伴。11月底我校12春会计专业学生共有113人,在学校安排实习单位、自己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情况下,纷纷走出校园参加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包括:金之格图文处理中心、东莞金融联客户服务中心、南海东芝、广航邮件处理中心等。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落实实习单位,但却普遍存在着“低稳定率”的事实。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一周、两周离开者有之,一个月、两个月的辞职者不在少数,半年或一年到学校规定的实习结束时间还在同一单位的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

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因素有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企业、学校、家庭诸多因素。

一、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一)不成熟的思想状态,盲目选择实习单位

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前并没有真正涉足社会,他们往往都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虽然曾经接受过职业指导教育,但大多数学生直至参加顶岗实习时还未认真考虑过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所以,学生往往凭借主观感受而盲目地选择实习单位,而当他们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却发现专业不对口、个人发展空间狭窄等问题,因而失去工作兴趣。

(二)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有的学生看不起艰辛、单调的一线工作,认为自己走出校门就是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的角色,享受夏有冷气,冬有暖气的工作环境,在岗位上怕苦怕累,缺乏对企业劳动的充分认识,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就选择做“逃兵”。如有位学生到南海东芝参加顶岗实习,隔了两天就回来了,问他原因,他说公司的工作时间长,住宿环境差,吃不惯里面的饭菜;有个别学生被安排到做仓管,但看到其他学生回来,又跟着回来,回来后辗转找单位,都不满意。留下来的学生对公司的评价非常高,工资可以拿到3000多(包吃、住)。

(三)心理反差大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的,读书、生活的一切费用由家长供养,优越的学校生活同现实一线劳动相比,学生觉得天渊之别,对工厂机器轰鸣声,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枯燥无味,加之有的工厂在生产旺季时需要加班加点,劳动强度大,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于是选择离开实习单位。

(四)心理承受能力差

工厂、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种简单而重复的劳动,体力、时间消耗较多,加之有时工厂为了完成订单任务,每天工作8—12小时,有的甚至三班倒。在此次实习过程中,学生上班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但企业管理人员要求严格,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很少说服教育,指责呵斥、扣工资和开除是他们惯用的手段。如有位学生选择到东莞金融联客服中心,每天要打上百个电话,一天下来,嗓子沙哑,有时还遭到客户的无理取闹,他们承受不了,纷纷选择离职。

(五)实习的专业对口低

顶岗实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但是,通过对一些实习生的跟踪,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实习的工作是重复性的流水线作业,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不相干,严重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二、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强化就业意识

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做好实习就业前的准备,进而在行动上有所准备。在实习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步做好了,后面的推荐就业就好办了。通过利用班会课、晚修等,加强学生的思想动员,让学生对就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告诉学生要正确地估计自己。学历只是敲门砖,能力才是铁饭碗,一个人如果没有能力,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有的学生找工作,总想一开始就要有个好的起点,但是,回头想一想,自己毫无社会经验,又缺乏实践能力,凭什么一开始就要人家对你委以重任呢?调整好心态,最关键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思路。中职生应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道路。就业是生存之本,先就业就是要先适应社会,打好经济基础,早一点结束向父母伸手要钱的时代,实现自主生存的愿望。后择业,就是要在适应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在就业、择业之后,我们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样就有条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开创自己的一番天地了……

(二)定期组织供需见面会

学校定期组织校企合作供需见面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综合实力、工作要求、工作待遇等情况,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自2009年6月28日我校成功举办了首届校企合作供需见面会后,已经为很多学生找到了心仪的单位。

(三)加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

学生出去顶岗实习后,主要的管理工作依然是班主任,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出去顶岗实习的头两个月要密切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可以利用校讯通、QQ群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地给予鼓励,这样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2]吴建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职业圈,2012(6).

[3]张纪生.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8.当前土地承包中的不稳定因素 篇八

当前土地承包中的不稳定因素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以往的“贱地”今天变成了“香饽饽”.最近,我们对靖江市部分乡镇进行了调研,发现农民由原来的.不愿种地转变为争地耕种,除重新耕种原来的抛荒田、十边隙地,还纷纷要求收回委托他人耕种、流转出去的土地或要求提高流转补偿标准.

作 者:周林荣 刘宏铸 张加红  作者单位:靖江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 英文刊名:JIANGSU RURAL ECONOMY 年,卷(期): “”(4) 分类号:F3 关键词: 

9.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九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稳定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学院按照学校有关部门文件精神,于5月23日至27日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了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加强对这次不稳定因素排查的领导,学院成立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副书记李强任组长,副院长韩燕来、王文亮任副组长,成员有土管系系主任陈伟强、资环系系主任刘世亮、院办主任李艳花、团委书记王玲、团委副书记梁世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排查工作的日常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制定维稳工作值班表,值班人员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后,立即向带班领导报告,并按照带班领导指示处理。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按照《河南农业大学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学院制定《资源与环境学院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此次排查的目标是彻底消除学院存在的不稳定因素,重点包括以下五个问题:

(一)认真寻找现在我院校园网、社团管理工作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协调解决工作;

(二)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及反邪教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我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这方面存在的可能影响学生稳定的问题和隐患;

(四)做好我院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全方面排查宿舍安全隐患,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五)做好学院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寻求辅导老师帮助,正确解决其心理问题。

三、齐抓共管,落实措施

在这次不稳定因素问题排查活动中,我们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一是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各班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化解,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苗头做及时汇总,由院团委建立台帐,进行监管。二是全力调处,加强防控。学生会负责不定时抽查,坚持边排查、边调处。三是落实责任,包干调处。对排查出的疑难问题,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限时解决。

四、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学生网络安全的排查情况:

本院学生没有在一些不安全或者违法的网站上有浏览记录,更没有在网络上参与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情;没有浏览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没有参加危害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活动;没有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在这次网络安全排查中,不存在任何大的安全隐患。

2、关于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学生的情况:

学院共有少数民族11人,但没有宗教信仰,在学校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土管12-2班郭超男同学信仰基督教,没有发现异常行为,在生活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互助。

3、关于宿舍安全排查情况:

学生宿舍存在私拉电线的现象,但经过排查与劝导已及时解决,没有发现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及明火易燃物品,在没人在宿舍的情况下也做到及时断电,无事故发生。

4、关于心理问题的排查

通过召开交流会、走访宿舍,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考研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当前去向及思想动态。经过交流,绝大部分毕业生思想稳定,当前毕业生主要忙于考研复试的后期工作、毕业生论文撰写、选调生面试等。针对考研不理想的学生,团委老师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鼓励他们继续考研,或者建议他们转变思想,尽早参加工作。对于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证的学生,团委老师积极与其沟通交流,强调学院会积极为全院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经过为期一周的排查,全院学生整体情况稳定,未发现特别情况。通过此次全面排查,学院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今后的学生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

10.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十

纵观众多的中职学校,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将三年级学生的顶岗实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通过顶岗实习来弥补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缺憾,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养。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实行一年还是半年顶岗实习的,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上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落实安排实习单位,但却普遍隐藏着“低稳定率”的事实。学生进入单位实习后,一周、两周离开者有之,一月、两月辞职者不在少数,半年或一年至学校规定的实习结束时间还在同一单位的往往可能只有半数学生。

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及生产,增加了单位的管理成本,还会导致实习单位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的质疑,堵塞了今后学生的顶岗实习渠道;于学生家长及社会而言,可能会对中职教育产生怀疑,形成“职业教育无用论”的偏见,不利于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而于学校而言,学生频繁变更实习单位,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难度,使学校的检查、监管很难落到实处,从而产生事故隐患;而对学生来说,频繁变更实习单位显然无法实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养的顶岗实习的目的。

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因素有很多,有学生个体的因素,也有企业、学校、家庭的诸多因素,而其中学生个体的因素显然是最主要的,我们更应该从此着手分析并寻求对策。

1. 盲目选择实习单位,因“纠偏”而变更的

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前还从未真正涉足社会,他们往往都有着远大的理想,但他们的思维还很不成熟;虽然不少学生曾经接受过职业指导教育,但或许大多数的学生直至参加顶岗实习时还未认真考虑过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事业(职业)。所以,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是懵懵懂懂地参加各类招聘活动的,又往往会很盲目地凭借主观感受进而仓促地选择实习单位;而之后当真正进入实习单位后,他们可能会发现存在着专业不对口、对岗位工作不感兴趣、个人发展空间狭窄等诸多问题,于是有的学生会选择“另起炉灶”,这便是以“修正”为目的的“纠偏性”变更实习单位。

如何看待“纠偏性”变更实习单位的现象而又怎样才能避免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开展必要的专题培训显得非常重要。

(1)“纠偏性”变更实习单位从目的上来讲是朝着正确的、良性的方向发展,与“有偏不纠”相比,当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学生最初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就杜绝“偏差”,那么后来也就自然不会出现所谓的“纠偏性”变更实习单位了。

(2)中职学校必须扎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早、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从而使得学生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更加理性且具有针对性。

(3)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动员和培训。虽然,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在学生离校实习前会组织实习动员,但多数可能是以一两次近似于“临时抱佛脚”的动员会为主,很少组织系统的专题培训。我们应该在高三学期初就精心准备专题培训计划,延长学生的实习准备期,使他们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才能在应聘、选择实习单位时“游刃有余”。

2. 片面追求经济待遇,因“攀比”而变更的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一般的单位尤其是企业往往会以生活补贴的形式给学生以一定的经济待遇,其数额在600元~800元不等;但个别专业、少数学生之间可能差异很大,少的可能没有什么经济待遇(比如幼儿师范专业),多的可能在1500元以上。存在明显差异的经济待遇显然引起了不少实习学生的关注,有的学生喜欢相互比较待遇的高低,有的学生也可能会觉得待遇所得与自己的劳动付出不相符,这便引发了学生因“攀比”而变更实习单位——从待遇低的单位辞职而到待遇高的单位应聘。

针对因待遇“攀比”而影响学生实习稳定性的情况,我们应着重加强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目的性的教育和指导。

(1)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目的性的教育。众所周知,经济待遇是评价一份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将经济待遇移植到学生顶岗实习中并将其作为选择单位的考量依据显然有所偏颇了。我们要让学生时刻牢记:中职学校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养。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从理论上来说,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外,绝大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时是很难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或者说创造很少的经济效益)的,而相反单位还往往安排人力、物力指导学生的实习。我们要让学生认清这样的事实:实习单位发放学生少量的生活补贴乃至不发都是合理的,而假如单位愿意提高实习生的经济待遇或许倒表明单位并没有承担多少实习指导任务,甚至是学生为单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的缘故。

(3)教育学生运用长远的目光分析问题。事实上,实习期间待遇较低的学生,或许主要是因为企业在他们身上可能得不到多少效益甚至是投入成本在培训。以长远目光看,三五年之后,现在的待遇差异或许将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而其差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明显。这一点也必须让学生明白。

3. 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因“逃避”而变更的

当代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虽然各自的家庭经济条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而言,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是深受宠爱甚至溺爱的,多数学生很少遇到不如意的情况;不仅如此,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也同样深受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尤其在“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多数学生很少遭遇过真正的挫折。

然而,当已经连续接受了12年学校教育的中职三年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开始实习时,他们可能猛然发现实习单位的环境与学校环境相去甚远,这里不仅有着正义、善良、温情和关怀,同时也有虚伪、冷漠和抵触,甚至会有赤裸裸的争斗和对抗。对于这些,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产生了恐惧、厌恶、退缩,他们可能幻想着或许换一家实习单位将会有截然不同的环境,因此便出现了“逃避”性变更实习单位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职业指导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认识社会,并积极组织开展“挫折教育”。

(1)我们在向学生介绍社会生活、企业环境时,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不能回避社会的阴暗面,甚至可以用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应对能力。这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妥协,事实上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2)除此以外,我们在教育中,不能总是运用“成功教育”、“赏识教育”,我们更应该给以学生“挫折教育”,就是要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遭遇挫折,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提升其处世应变能力。

所以说,我们的目标是:当学生在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时,他的心中已经对社会生活、企业环境有了清醒而客观的认识;遭遇常见的问题,其心中也有了应对的措施和策略,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足、生存、发展。

4.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因“享乐”而变更的

与学生因“逃避”相对复杂的环境而变更实习单位的原因相似,我们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几乎没有从事过社会生产,甚至连家务劳动也很少干过,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当学生进入单位开始顶岗实习时,有的可能就无法承受相对繁重的劳动任务,于是就会产生“换一家单位可能会有所改变”的念头,从而出现了部分学生频繁变更实习单位的现象。

如何避免学生出现因怕苦而追求“享乐”进而变更实习单位?我们应当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入手,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首先当然也要借助职业指导教育的开展,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要想出头,首先埋头”、“要有地位,先有作为”的理念,使学生明白成功的事业是靠自己干出来的,尤其在职业、事业的初期,努力工作、埋头苦干是唯一方法。

除了理念上的教育引导外,我们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学生高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外,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开展阶段性实习或者鼓励、引导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打工等举措,让学生在生理上接受磨炼、在心理上及早适应。

5. 尚未形成独立人格,因“从众”而变更的

我们在分析学生变更实习单位的情况时,发现有的学生本身对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没有意见和不满,但也变更实习单位了;其原因竟是:周围的同事或工友辞职了、变更实习单位了。事实上,这是典型的因“从众”而引发的变更实习单位。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从众”心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个性和自信。

所以,要破除“从众”心理的桎梏,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培养自信心、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

(1)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活动的组织开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我们应当坚持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学生自己才是校园活动的真正主人,老师只能是指导者;我们要让学生在组织、布置、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强化独立人格,甩掉“依赖”思想,并形成稳固的自信心。

(2)通过“挫折教育”的实施帮助学生确定对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肯定。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除必要的引导外,最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尽量不要越俎代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安排困难、设置障碍,对学生有意识地开展“挫折教育”。事实上,虽然都是“成功”,但排除困难的成功远比一帆风顺的成功更能培养人。

(3)通过成功案例的剖析使学生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俗语说“当局者迷”,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似乎看不到光明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当适时地开展指导,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成功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坚定自己的选择。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个体的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但在本质上却是学生职业道德缺失、职业意识淡漠、职业心态浮躁的外在表象。所以从学校层面来说,要从学生角度着手提高其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顶岗实习,并不断加强开展以“职业生涯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指导,使学生将顶岗实习正确地定位为一种社会锻炼、一种家庭责任和一门中职生的必修课程,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事业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加实习、坚守岗位、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办法.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7(20).

[2]彭纯宪.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3]徐芳宁.浅析顶岗实习学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11.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十一

1.注塑机的温度不稳定;时高时低,颜色一定会不稳定,这是一大影响因素,需要优先检查的。

2.生产周期不稳定;时开时停,背压调得过大造成跑温,都会使颜色产生变化。

3.混料工没有按照混料工艺要求混合色粉与原料;比如混料时间不足、加料方式或顺序不对等导致色粉不均匀,这点也是要重点检查的。

4.焗料温度太高或者太久;每一种原料和颜料都有它焗料温度和时间的范围,严重超出这个范围,注塑件的颜色就会产生变化。如果加料时多时少,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的颜色也会出现不稳定,比如含有萤光材料的颜色或是浅色注塑件。因此对於温度敏感的塑料,最好不要焗料或用底温焗料,焗好料後再混色粉最保险。

5.在焗料斗中,由于受热风的影响;色粉出现局部集中,致使颜色越来越深,需有麻点较果的注塑件其麻点也会出现过多的情况。这时,需要增加一些扩散油,让色粉牢牢粘在原料上。

6.原料湿度太大;造成色粉粘结无法扩散。

7.色粉配得不准确。每一批色粉配方中各元素的用量都有较大的偏差,使得在用新一批颜料时,颜色产生偏差,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8.水口料的回用量时多时少,这对浅色注塑件的影响较大。

9.原料的牌号不一致。由於每种原料底色不同,致使相同的色粉注塑件颜色会有不同。有时同一供应商,原料批号不同,底色都会有些偏差,因此对颜色偏差要求高的产品,甚至要控制到每批来料的底色是否一致。

10.色粉质量太差,不耐热,或是用错不适宜该原料用的色粉,都会使颜色不稳定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12.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十二

一、成立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

组长:郑文存

副组长:赵得聪

组员:李香环 杜素英 徐景慈 王月霞 范斌

二、每星期四由校长牵头,各负责人参加会议,研究分析本校存在的矛盾纠纷及不安定的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做到抓小、抓早、抓苗头、防患于未然。

三、实行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校长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各种矛盾纠纷纷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层层分解任务的原则,责任到人,做好梳理分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千方百计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发生重、特大紧急情况,要按相关文件精神及时上报。学校领导要及时赶赴现场,加强指挥工作,协调有关力量,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和一岗双责职责,做好各项救援、调查和处置工作,把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加强重大节庆日行政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要求值班人员严格按时到岗,不得出现离岗、脱岗现象。确保24小时有领导带班、有专人值班尽职尽责,及时掌握处理师生中间的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

六、学校应经常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定期举办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对师生进行法制警示教育,教育广大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增强对不良思想的识别力和抵御力。

百寨小学

13.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 篇十三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我科室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6 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均住院接受化疗治疗。所有患者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 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年龄36 ~ 72 岁, 平均年龄54. 2 岁, 乳腺癌16 例、卵巢癌8 例、子宫内膜癌7 例、子宫颈癌5 例。

1. 2 方法所有患者在实施化疗期间均采用地塞米松联合5 - 羟色胺抑制剂作为止吐方法及预防过敏反应措施。

2 原因分析

2. 1 药物相关性因素许多抗癌药物对包括胰腺在内的正常组织有很大的损伤作用, 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 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如长春碱类和紫杉醇类等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可抑制胰岛素颗粒的排泌与释放, 降低胰岛素水平, 引起血糖升高[1]; 化疗辅助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肝糖原合成, 对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的升糖效应有“允许”作用, 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而导致血糖升高[2]。另外, 化疗期间患者机体本身处于应激状态, 神经- 垂体- 肾上腺系统活性增强, 抗胰岛素激素分泌增加, 也可以引起血糖升高。

2. 2 患者配合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化疗期间患者常因身体疲乏、胃肠道反应大等不适而降低了配合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 如缺乏适当的运动、饮食不合理及降糖药物治疗欠规范, 导致血糖异常波动, 出现血糖升高或者偏低。

2. 3 心理因素某些肿瘤患者觉得自己身患绝症, 还合并有糖尿病, 长期受肿瘤与糖尿病的双重病痛折磨, 而且化疗后疗效、预后等不确定性因素, 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 经济负担重, 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负性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体内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抑制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 减少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导致血糖升高。

3 护理干预

3. 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合理平衡膳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基本治疗措施。因此, 化疗期间更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 坚持高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 多进食的新鲜蔬菜, 在血糖控制较好时, 可以适当吃一些含糖低的水果, 以维持患者营养代谢需要, 确保化疗期间营养素的供给。同时还应加强糖尿病治疗知识的教育, 化疗期间护士经常关注患者是否按时服用降糖药物, 对容易遗忘服药的患者, 以手机短信方式提醒,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度有氧运动, 如餐后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 适度地运动既可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强, 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3,4], 又可以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的疲乏程度和负性情绪。

3. 2 加强血糖监测为药物治疗调整提供依据化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 对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增加监测次数, 并将血糖异常结果及时报告主管医生, 以便及时调整或追加降糖药物剂量, 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3. 3 化疗观察及用药护理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化疗药物尽可能用0. 9 % 氯化钠溶液稀释, 如因配伍禁忌必须用葡萄糖液稀释时, 化疗期间加用适量胰岛素以抵消相应葡萄糖量; 对胃肠道反应明显者, 注意观察呕吐的程度及进食的情况, 合理使用镇吐剂, 鼓励合理进食并适当补液, 防止低血糖反应发生。在本组观察病例中, 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化疗后血糖波动较大, 可能与化疗后因胃口改变导致患者无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有关, 采用注射胰岛素类降糖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 因此, 建议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尽可能使用注射类的降糖药[5]。

3. 4 心理护理护士要重视多与患者沟通, 配合家属给予关心、支持和鼓励, 积极做好心理引导工作,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深入患者内心, 耐心疏导, 帮助患者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消除不良情绪, 保持稳定心态, 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稳定性有帮助。

4 结果

化疗期间6 例患者血糖基本保持稳定水平波动, 30 例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波动, 其中血糖增高26 例, 血糖偏低4 例。30 例血糖异常波动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及干预措施后, 血糖均维持平稳水平并顺利完成化疗治疗, 没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5 小结

由于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可扰乱肿瘤微环境而影响化疗的疗效,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在血糖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化疗, 化疗期间血糖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血糖异常波动。此时, 应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动态监测血糖的变化, 及时处理化疗的不良反应; 配合心理干预等措施, 使化疗期间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确保化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董娜, 刘佳, 刘旭阳.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观察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 2011, 33 (22) :3517-3518.

[2]刘乐.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 2012.

[3]张慧.2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6 (11) :168-169.

[4]陈宝如.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0, 8 (3) :683-684.

上一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指南下一篇:试论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