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共16篇)
1.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一
浅谈税收征管中纳税人的建账情况及管理
吉林省敦化市国税局王志莲(征管科科长)
加强纳税人帐簿凭证管理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税务管理的重要基础。纳税人帐簿凭证管理问题,实质上是财务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依法计征、税负公平、税收征管效率等一系列问题,是税务机关不容忽视并亟待加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纳税人账簿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税收管理和日常检查中发现,辖区内相当一部分纳税人的帐簿凭证管理情况令人担忧,没有做到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未达到《征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账簿记录经济业务与实际发生经济业务不符
纳税人为了达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采取多种措施,其中设臵假账,逃避缴纳税款是其手段之一,发生了销售行为却不在账簿中反映核算;也有的纳税人钻国家科收优惠政策的空子,把应税销售收入记录在免税销售收入中。
(二)账簿、凭证设臵不建全
虽然为了应付检查设臵了账簿,但账簿凭证不建全,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设臵账簿凭证,必要的总账和明细账缺失,难以全面真实反映经济业务。
(三)账簿凭证记录内容模糊混乱
虽设臵账簿,但账簿凭证记录模糊混乱,前后矛盾,不知所云,难以正确反映经济业务,给税务机关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带来很大阻碍。
二、纳税账簿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
纳税人账簿凭证设臵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纳税人主观意识不强
实行建账建制手续繁琐,部分纳税人对建账建制抱消极态度,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建账。还有些纳税人认为经营规模太小,没有能力建账或者不必要建账。更多的纳税人认为建账后,经营情况暴露无遗,税务机关一目了然,按实交税负担重,自己无利可图,从个人利益出发,不敢建账或不按规定建账。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得部分纳税人故意做假账,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情况屡见不鲜。
(二)税源管理部门督导不力
个别税务干部对纳税人建账政策领悟不透,业务水平较低,导致对纳税人建账宣传不够,辅导不力,监督不到位。部分干部对账簿凭证放松了管理。对纳税人反映的实际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纳税人提出的具体困难没有及时进行解决,导致账簿凭证管理过于疏松。
(三)社会环境影响账簿管理
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各种代理记账公司兴起。纳税人请代理公司记账既省心又省钱,大部分代理公司财务人员记账时,纳税人给什么做什么,给多少做多少,不加过问,造成了大部分代理建账严重失真。社会上部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会计业务的需要,经常出现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等问题,更有些财务人员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三、加强纳税人账簿管理的措施
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纳税人账簿设臵方面存在的问题,税务机关应依据《征管法》及《细则》、《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加强宣传辅导、日常巡查、监督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纳税人建账意识和建账质量:
(一)广泛宣传开展自查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向纳税人宣传财务核算宣传资料,召开纳税人座谈会,详细讲解会计制度对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以及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处罚规定,辅导纳税人查找财务核算问题,同时对财务软件备案。
(二)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定期对企业账务人员和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员进行培训,向企业财务人员和税收管理员发放账簿凭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范等资料。
(三)分期开展专项检查
税务机关应对纳科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把账簿检查规范工作做为一项常态性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组织源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纳税人分期分批进行专项检查。将原始凭证(发票)、账簿、辅助性单据、账簿登记作为重点检查内容,组织专人进行实地检查。对未按规定建立帐簿、未按规定登记银行、现金日记帐、存在核算外账户交易的、核算资料不能准确计算销项税和进项税的、不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视同财务核算不健按规定进行处罚。而后,由税源管理部门监督纳税人整改,帮助纳税人规范建账,并对纳税人跟踪管理。
(四)强化监督以求实效
税务机关综合业务管理部门应对税源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把账簿、凭证规范管理工作列为日常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定期对纳税人建账情况进行抽查复核,复查过程中发现税收管理员未履行职责,未按规定进行管理的,进行考核通报,按目标考核办法处理。
四、账簿检查管理中的成效
敦化市国税局从2009年起加大力度开展对纳税人建设情况进检查规范,通过一系列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一)提高对纳税人账簿管理的认识。在账簿检查规范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及管理中的漏洞,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把账簿凭证管理摆上应有的位臵,真正抓上手,深入研究在税收征管中如何提高账簿凭证管理水平的措施,促进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尽快制定和完善账簿凭证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根据新《税收征管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账簿凭证管理的范围、内容,并
在现有的相关制度及目标管理中加入账簿凭证管理的要求。
(二)强化了纳税人严肃建账意识
通过纳税人自查、税务机关检、税务机关规范等一系列措施,使纳税人充分认识到账簿凭证管理的重要性,按规定建账势在必行。为纳税人敲响警钟,提高了纳税人对账簿凭证的重视程度,促使其提高纳税诚信度,督促纳税人按《征管法》及《会计制度》的要求真实、完整地记录经济活动。
(三)提高了账簿凭证的管理质量,夯实征管基础。
我局强化账簿凭证的管理,以专项检查为主要手段,一定程度的改善了辖区内纳税人账簿不健全及账簿设臵混乱的问题,虚假建账情况也得到改善。纠正了纳税人不规范的建账行为,进一步提升了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真实度,为日常检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
对纳税人的账簿管理和检查的过程,也是税收管理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税收管理员检查前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学习。一年下来,对账簿设臵、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使税源管理队伍的素质又得到了极大提升。
(五)加大了核定征收的力度。通过检查,对一部生产经营规模小,建账确实有困难的小规模纳税人进行了核定征收。并规定在以后的管理中,经过检查、规范仍达不到建账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都比照同行业、同地段、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核定其应纳税额。
2.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二
1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1 促使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税收信息化是加强税收征管, 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措施。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以来, 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后, 我国年税收收入快速增长, 超过当年GDP的增长幅度。
1.2 促进税收管理制度的完善
税收信息化建设推动税收征管模式的变革, 电子商务和网络交易蓬勃发展使商业活动在虚拟中进行, 经营活动不再受时间、地域、经营场所的限制, 整个商贸活动呈现出多国性、快捷性、流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只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 全面掌握税收相关信息, 建立具有税收管理、监控、服务的效能的税收信息平台, 才能适应商贸活动急剧变化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1.3 提高了纳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税收申报方式的改革, 使纳税人可通过网上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络申报等多种方式, 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实现跨区域的纳税申报, 极大节约了纳税时间, 降低了纳税成本, 提高了办税效率和纳税服务水平。
2 我国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税收信息化起步晚、起点不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一方面,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税收征管水平参差不齐、税收征管模式存在地域差异;另一方面国家缺乏统一、规范的规划与管理, 造成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从开始启动的时候就陷入了规划不统一、管理不平衡、系统不兼容, 导致运行效率低下、管理漏洞大量存在, 产生了许多突出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现实脱节
尽管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并在推广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总的来说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现实脱节, 未形成与社会各部门统一、高效的规划与管理。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国家税务局在各地税务机关也制定了税收信息化的发展规划, 但这些规划从系统的角度上看是局部的、缺乏规范、统一的目标与程序。
2.2 税务人员对税收信息化的认识不购
税收信息化绝非是简单的税收管理手工作业的自动化。应该认识到, 实施税收信息化必然从根本上带来组织结构的调整, 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工作内容的改变, 以及工作岗位责任体系和工作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在对税务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 各地税务人员普遍存在对税收信息化的认识误区, 对税收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3 税收信息化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 税务系统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投入很大, 但信息化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近几年税务系统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和税务知识培训, 优化税收人员素质结构, 税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不多, 尤其是既精通计算机网络应用又精通税收政策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原因是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人员对快速发展的管理技术学习运用不够, 基层税务机关能够熟练地掌握征管软件程序的人, 仅限于市县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的少数人。信息中心人员少, 经常忙于为前台扫除数据垃圾等事务性工作, 使税收信息化很难起到管理和促进的作用。税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2.4 税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存在隐患
目前情况下, 我们在信息安全工作方面做得还远不到位, 在安全防范措施上普遍存在着重防外、轻防内的现象。推行征收方式改革实现企业和个人网上申报, 内外网之间虽然采用了防火墙进行了隔离, 但内外网物理上是连接在一起的, 网络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基层税务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防护能力相对较差。虽然对征管数据的备份也提出了要求, 征收期内在本地每天备份一次, 并定期通过广域网在沈阳市的下属区县进行备份, 实现异地数据备份, 但是, 金税工程软件数据的备份机制和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些税务机关没有备用服务器, 或外部备份设备少, 一旦出现故障, 很容易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随着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 数据的接收、传送很容易传染计算机病毒, 防火墙很容易被破解, 有些密码趋于公开, 系统内部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
3 税收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3.1 高度重视税收信息化建设
税收信息化建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 它的成败对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依赖很大。目前多数同志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 但仍停留在一般认识上, 因此, 需要尽快转变观念, 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 领导重视、部门间协调、人员认识充分等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税收信息化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 税务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 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征管手段的现代化,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实现征管全过程的联系、制约与监控, 都必须依托于信息化手段。推进税收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大量的税收实践证明, 推进信息化工作首要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领导重视和部门协调问题, 因此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体制做保障。在信息化队伍的素质提高上, 一是充实专业人才, 每年有计划地招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以本科毕业生为主, 尽可能招收硕士毕业生, 以提高人才层次。对信息专业的人才大力充实税务知识, 对非信息专业人才大力培养计算机网络知识, 形成信息化技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二是深造专业人才, 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 提高其专业水平。三是培训专业人才, 充分利用大部分县局都建有电教室的现有条件, 多办计算机知识培训班, 对专业人员和税务人员分层次培训, 时间可长可短, 内容上分为普及班、强化班、专业班等。
3.2 高度重视税收信息安全
一是引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 它贯穿于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于内部破坏、外部攻击、内外勾结进行的破坏以及自然危害。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 对可能的信息安全威胁、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需要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 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信息系统选择适当的安全措施, 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二是建立数据存储的安全体制。按照操作权限, 对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功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采用具有双机热备份技术的硬件设备, 使系统免遭破坏。三是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税务系统主要有三层网络体系:①在税务系统内部各部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内网;②在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协作网专网;③在内网贯通专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外网。三层网络之间应该互相隔离, 防止出现未经授权非法进入的情况出现, 采用包括防火墙、反病毒检测、入侵检测系统、网络流量监测等技术和工具, 全面加强网络安全, 其中特别是外网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四是建立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机制。信息安全工作不存在绝对的安全, 关键在于如何预防和控制风险, 并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尽快使网络和系统恢复正常。只有坚持以防为主、注重应急的原则, 明确分工, 明确责任, 明确操作流程, 明确临机处置的权限, 一旦出现事故严格按预案操作, 才能临危不乱。信息系统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包括互联网、数据库、主机、机房、终端等紧急事故处理机制, 预案包括组织机构、负责人、负责范围、信息上传下达办法、事故定义和应急预案等。在日常工作中应组织演练, 确保应急机制安全有效。
3.3 构建税收标准化网络体系, 促进税收信息共享
一是加强税收信息化、标准化管理, 实现系统资源的整合利用。按照“统一规划, 统一开发, 统一应用, 统一维护”的原则, 在技术标准上, 要坚持税收征管软件中数据库的结构的统一、征管代码体系的统一和征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及其使用的统一;在软件应用上, 要严格统一编写规则, 着眼全局, 立足长远, 积极推广税收征管软件。对软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汇总上报, 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 将以税务计算机网络为媒体的信息公路, 延伸到纳税人和社会各部门中去, 积极探索实现与工商、银行、财政、海关、物价、土地管理、房产管理等部门以及纳税人, 实施社会相关部门的动态信息共享, 实现与相关机构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交流、协作。通过与工商联网共同建好纳税人的个人台账;通过财政、海关、银行横向联网, 使纳税人足不出户、方便、快捷、高效地完成纳税申报, 逐步建立包括税务机关、政府各部门和全部纳税人在内的相连接的网络体系, 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
摘要: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 以提高税收征管运行速度和税收管理效率。本文主要从税收信息化的含义入手, 就实现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有待改善措施进行探析, 以期对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编写组.税收信息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3.
[2]杨英飞.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12) .
[3]房慧闽.税收管理信息化及其路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09 (9) .
[4]宋兰.应对新形势做好税收信息化日常管理工作[J].中国税务, 2003 (6) .
[5]张新, 安体富.对我国税收信息化现状的反思与国际借鉴[J].税收经济研究, 2012 (10) .
3.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三
一、宁东基地工业和经济发展概况
(一)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项目进展顺利
宁东基地煤炭已探明储量270多亿吨,居全国第六位。基地引进了神华、华电、华能、中盐等多家国有大型控股能源企业,2011年项目总投资逾400亿元,其中华电二期首台100万千瓦机组,鲁能、京能电厂一期工程实现并网发电,建成宁东至华北±66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红寺堡风电场及太阳能发电项目已开工,宁东基地“南北互动,优势互补,两翼起飞、竞相发展”的战略格局日趋成熟,并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
(二)经济增长态势迅猛
自2008年起,宁东基地高速发展的工业能源经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宁夏经济发展的龙头。据统计,每百吨标准煤直接销售可实现工业增加值2.67万元、税收0.61万元,百吨标煤发电消费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03万元、税收0.94万元、政府基金收入0.42万元。仅宁东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每年直接增加的税收及政府基金收益就约15亿元。规划到2020年,宁东基地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和拉动相关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产业工人将达到10万人,带动沿黄经济区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
(三)重视发展节能循环经济
宁东基地在建设中,注重发展循环经济,除积极完善园区道路、消防设施、防洪排水、环境监测等基础设施外,还完成生态绿化3万亩。计划到2020年,发电煤耗控制在300克/千瓦时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矿井回采率在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工业废水利用率在95%以上,将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环保示范园区。
二、宁东基地金融支持和税收增长情况
(一)能源信贷成为推动宁东基地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宁东基地启动建设以来,金融机构逐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能源产业与金融业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11月末,宁夏主要全国性银行宁东基地贷款余额355亿元,占这些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8.7%,累计向宁东基地提供信贷资金858亿元,约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0%以上,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成为宁东基地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区内银行大多通过与宁东基地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在基地或邻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做好对项目的前期介入、信贷跟进和配套服务,并结合宁东基地实际需要,积极开展信贷创新。
(二)宁东基地已成为自治区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1.各项税收收入增长快速。自2008年起,增值税以每年101%的速度增长,2011年较2008年增加了22亿元;企业所得税的年均增速为286%,2011年较2008年增加了13亿元;个人所得税的年均增速达到了84%(附表一)。税收收入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税收贡献率明显高于第三产业,中央级收入贡献大,占总收入的70%,地方级收入增长快,同比增长了231%。
2.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的比重日益加大。自2008年以来,宁东基地建筑、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保险业等服务业的营业税额大幅提高,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城建税地方税持续增长。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陆续投产运营,以煤炭、电力、化工三个重点项目为基础的增值税、所得税增幅强劲,其他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营业税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稳步增长,各项税收占全区同类税收的增势强劲,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四大流转税约占全区税收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资源税约占全区资源税的半壁江山,宁东基地已成为自治区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附表二)。
2011年,宁东基地全年税收收入突破47亿元大关,各主体税种和各级次收入大幅增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增长态势迅猛,其中增值税25.8亿元,占全区的26.7%,所得税13.5亿元,占全区的22.2%,贡献率居行业之首(附表三)。
三、宁东能源基地税收和国库服务特点
(一)个税积数快速增长
宁东基地生产经营规模大,现有职工人10万人,未来5年内宁东基地产业工人人数将达到20万以上,迁移的人口增加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个人所得税和个人五险基金入库金额将迅速增长,导致个税积数大,日益增长的个税收入入库使得税务和银行缴费压力增大。
(二)税种类型多,分成计算复杂
宁东基地大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大多为跨区域生产经营,仅神华宁煤集团在宁东地区的20多家单位,就涉及煤炭开采、洗选、深加工、出口、矿井建设、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等业务,2011年每月就需缴纳各项税费数千万元,跨区域所得税、预缴所得税等种类多,涉及大量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收政策,分成计算复杂。
(三)退库种类和优惠政策多
宁东基地多为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实行优惠税收政策的企业,退库种类多、减免优扶政策多,退库类型有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减免退库等,大部分企业享受“三免两减半”、“资源综合利用”和“西部大开发所得税减免”等多项税收退付优惠政策。
(四)企业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高
宁东基地各国有大企业内控机制健全,电子商务运用广泛,财务核算高度集中,信息化应用程度高,一般都配备专人或有专业部门负责涉税退库事项,对金融机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
(五)宁东财税库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根据自治区《关于调整完善宁东能源基地财税管理体制的意见》(宁政发〔2011〕146号)等有关规定,赋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地级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设置宁东财政审计局负责宁东基地财政收支,编制财政预决算等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一级财政设立一级国库的规定,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及时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设置了地市级的由国库处直接经理的“国家金库宁东基地中心支库” ,2012年正式运行。同时理顺了宁东基地中心支库的纸质税票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等资料的签收、整理和传递工作,确保了宁东基地国库资金及时、安全入库和库款快速准确的拨付。
四、对强化宁东基地国库服务导向的思考
(一)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体系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库服务的新要求,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满足公共财政建设提出的服务需求,既是中央银行落实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国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十二五”时期国库业务发展规划》和《关于金融支持宁夏“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融合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国库政策的综合配套实施,以加快国库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管理为原则,顺应公共财政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国库联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国库的服务创新能力,扩大TCBS办理国库直拨业务,让财政直接支付直达千家万户,全面推进宁夏国库工作新体系的建设。
(二)加大电子化缴税新业务的开发,拓展缴库业务多样便捷化
由于宁东基地职工数额的迅猛增长,个税和五险基金入库金额大,限缴日期集中,存在个税的跨区域缴纳,为方便其多样化的缴纳需求,应在继续提高TIPS签约率的基础上,大力开发电子化缴税新业务,拓展手机银行业务,通过手机SIM卡安装贴片式芯片,进行手机与银行点对点连接,实现手机银行个税缴库业务;借鉴商业银行手机芯片等同银行卡,在POS机近距离刷卡缴税业务;实现个体工商户以纳税识别号与身份证件号相绑定,以个人账户和法人账户之间相互识别,账户的联通转账,实现TIPS扣税等。积极创新国库电子化服务,充分开发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依托支付系统,以POS机、互联网、手机等为缴库媒介,随时随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先进便捷的电子化技术支持,为纳税人提供最优质的缴纳服务手段。
(二)建立出口退税“快速通道”,有效发挥国库支持作用
由于宁东所辖区域多为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进出口退税涉及金额大、笔数多,出口退税业务的及时办理,对减少企业资金占用、缓解资金压力,提高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加快开发电子化退库程序,实现TCBS退库业务的电子化。开发设计好参数,由系统自动按退库类别配比登记退库登记薄和报表,实现退库资金的瞬时到账,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加强征税和退税的衔接,实现财政、税务和国库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查找现行退税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梳理优化退税业务流程,提高出口退税审批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出口企业在最短时间内退税款项的到位。
(三)以人为本,加强国库人员的业务素质
大企业组织结构复杂,跨区域生产经营,生产经营项目多,信息化应用程度高,电子商务广泛运用。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高,对纳税和退库服务要求高。总机构分支机构所得税、预缴所得税涉及范围复杂等,需要国库人员有较高的业务能力,熟悉财务会计理论知识,掌握税法,预算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本核算主体的税种分成、预抵返还等比例事项,大力开展财务分析、会计理论,和税收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的岗位培训,提升国库人员素质,建设一支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国库人员。
(四)树立环保意识,向环保节能企业提供国库优先服务
4.当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思考 篇四
1994年税制改革和国税机构组建以来,**省国税系统步入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期,推动了税收管理的改革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优势日益显现,取得了五个方面成效。一是带来了税收管理全方位变革。全省国税系统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
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实现了由保姆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由人管人向机器管人和机制管人的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二是促进了税收执法不断规范。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管理系统、综合征管系统、税务稽查系统等的推广应用,规范了各项业务流程和录入操作,防止了执法标准不
一、执法随意性问题的发生,促进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三是促进了税收征收率的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促进了纳税服务不断优化。建立统一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全省有11.8万户增值税纳税人通过该平台申报缴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开通运行,**国税网站发挥了宣传税法、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等功能。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纳税人普遍感到满意,纳税遵从度相应提高。五是促进了部门形象整体提升。信息化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国税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了“两权”监督能力,优化了部门形象。
二、当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网络运行效率不高。由于现有的一些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年来分开设计、分步建设的,软件各自开发、功能各自为主、应用各自为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系统分散的问题,各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分散,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与一体化总体目标不相适应。
二是信息应用水平不高。一方面,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不够高,数据采集的渠道不同、标准各异,导致信息重复冗余,降低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宏观统计、分析、比对的增值利用工作做得不够,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业务与技术的协调机制不畅。有的应用系统与业务需求不相适应,对一些必要的业务需求不能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影响了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一些税收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与相关系统的应用不匹配、不同步,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四是外部信息利用程度不高。一方面,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有待突破,税务系统的网络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与外部系统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对外部信息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给推行网上报税、推广应用税控装置等增加了难度,影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五是队伍素质不高。队伍的科技素质以及专业技术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既会信息化技术、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技术骨干力量不足、技术队伍的活力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正确把握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当前,在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五种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应认真把握。一是高程度集中的趋势。随着金税工程三期全面启动,综合征管软件省级集中模式推广到位后,将实现相关数据向总局集中,实现数据两级处理。二是集成化发展的趋势。随着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对信息孤岛进行集成和整合,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数据管理将由分散存储、分别使用,向集中存储、集中共享、集中处理方向发展。三是互动式共享的趋势。随着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加快推进,依托公共信息网络,税务系统将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动式交换和共享,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双向流动的信息流,更大程度地占有和利用外部涉税信息。四是高效率应用的趋势。如何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率、降低征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税收工作,如何有利于节省纳税人办税费用、降低纳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如何有利于基层便捷地使用信息、减轻基层工作负荷、更好地服务基层,始终是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五是低风险运行的趋势。随着信息的高度集中,风险也高度集中,如何有效应对网络风险、信息安全、灾难预案等问题,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是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5.县的税收信息化建设职工工作总结 篇五
一、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持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党的xx大报告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与同事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交流等形式,结合我局的实际,撰写了《关于区县级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被中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收录在税务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里。同时,高度重视全局统一的机关作风整顿,认真组织学习,进行自查,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进行个人剖析,查找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有效地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了勤政廉洁、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带领全体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工作,开拓创新,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有力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尽职尽责,全力抓好本职工作。xx年,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具体有:ctais2.0顺利上线,网上认证、申报推广工作的进展顺利,完成ftp数据传输与数据共享的准备工作和培训工作,实现oa办公、ctais业务处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完成新网页的更新工作,完善了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积极配合人事教育部门搞好信息化方面的各类培训工作,规范了计算机机房,完善内部设备档案管理,完成机动车软件的推广与应用,积极配合综合部门做好一机多票和dos版开票系统的升级工作,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维修维护。注重业务和服务技能的提高,狠抓业务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与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三、加强人员管理,打造一流服务队伍。本人严格要求自己和所分管的工作人员,要求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廉政勤政,搞好团结,自觉做到严于律已、以诚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的信念。经常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了解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困难和意见,帮助解决基层单位遇到的难题。同时,借全局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之机,加强了业务人员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的整顿,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干实事和为征管服好务上来。通过学习整顿,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觉悟,科室人员无迟到、早退和工作拖拉散漫现象,形成了工作积极、纪律严明、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使工作人员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6.税收征管信息建设的重要性 篇六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快速进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化逐步深入到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要素,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税务部门作为国家一个重要经济职能部门,也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随同而来的是办税业务量的急剧增加,如果不是依托信息化建设来推进税收征管工作的话,仅开票工作就已经成为税务部门的一个重头戏了,何况还有其它的一些精细化征管工作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全世界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为我们税收征管工作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信息化建设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纵观我局近十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历程,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伴随着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不断推进、依法治税理念不断深化、各项管理不断加强的历程,并且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日益成为支撑税收征管工作健康有效运转的坚强依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有效规范了税收执法,促进了廉政建设。税务征管系统从登记、管理、申报、征收到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工作的电子化,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所有工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可以使系统内部管理日渐高效、规范、科学、透明,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人情性,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还可以随机查询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过错责任一目了然,从而有效地规范执法行为,限制了不廉行为的发生,促进了税务机关的廉政建设。
2、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源流失。税收信息化建设可以在现有系统内部网的基础上,利用社会公众网络资源,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税收监控网络系统,使该系统既覆盖国税,又与银行、海关、工商、公安等部门联网,达到信息和数据的高度共享。丰富的信息数据资源能够为税务部门从源头上控管税源、发现新的税收增长点方面和税收分析,提供了科学而准确的依据,提高了税源的监控水平和税收管理的针对性,防止税源流失。
3、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征管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我局系统的税收信息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和适应,目前综合征管软件的稳定运行,对税收各个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税费征管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及时、快捷、准确地查询到纳税人的申报缴款信息,对未及时申报缴款的企业进行催报催缴。申报征收效率明显提高,这是以前手工模式征管所远远不能达到的;征收入库率明显提高,欠税逐年下降,然而税收信息化的管理也是功不可没。
4、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方便了纳税人,有效减低纳税人成本,又为其提供了优质服务。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上报税、电话报税、自动划转税款等新型的办税方式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税款申报、缴纳方式,有效地提升为纳税人服务的层次。通过税务部门的统一门户网站,纳税人将彻底摆脱办税时间的限制,足不出户便轻松享受到由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收政策全咨询、网上办税等全方位的办税服务,在获得更充足和个性化的纳税资讯的同时,还将切
实享受到因纳税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便利与实惠。达到降低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的目标。
7.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七
全国各地区税务系统经过多年的税收信息化建设,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整合, 并且正循着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向更高的信息集成阶段推进, 即全国税务系统的大集中, 全国大集中不同于以往各省、各市范围内的设备、数据或应用集中, 它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执法管理、统一业务规范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大集中。“大集中”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未来全国大集中的实现也是各地区的共同目标, 因而也是内蒙古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内蒙古自治区经过金税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 国税系统已经不同程度实现了数据层面和部分应用的省级集中。2005年, 内蒙古自治区全区上线运行综合征管软件, 实现了征收数据区局集中处理和共享。2010年完成了增值税防伪税控、CTAIS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三大应用系统”在省一级的整合。综合征管软件全面上线及三大主体应用系统整合成功, 将分散在低层税务机关的应用数据集中存储到高层税务机关, 结束了征管数据信息分散于各个基层国税局的历史, 跨越市局直接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处理。首先实现地区的数据集中、系统整合十分重要, 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税务系统的大集中。因此, 内蒙古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很好地实现本地区的“资源整合”, 进而实现全国税务系统的大集中。
2 内蒙古基层国家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2.1 明确现阶段内蒙古税收信息化的建设方向
全国税务系统的大集中是未来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但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税收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的是数据在内蒙古自治区一级的集中和应用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一级的整合。在此基础上, 配合国家税务系统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做好全国税务系统的大集中的基础工作,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2 树立全国、全区一盘棋的思想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一体化原则, 决定了税收信息化建设必然是在总体规划下, 统筹安排, 统一行动, 协同推进。而不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多头指挥。自成体系会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 全面整合硬件、软件、网络、信息等资源, 建立起自上而下、统一规范的工作体系。
2.3 信息化建设要继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看, 税收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较发达省市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国家税务系统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 导致部分地区、部分单位的基础相对薄弱, 在硬件方面, 基层税务机关之间以及内部存在一方面资源闲置, 一方面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在应用软件方面, 各基层税务机关应用软件很多, 虽然在功能上可以互补, 但某些不同的业务却要在各系统之间进行切换, 不便于工作。因此, 基层税务机关建设的重点仍然是按照总局和区局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和设备, 继续做好网络、硬件、软件、应用系统、数据标准、技术规范、安全体系和运行维护等各项基础工作, 在此条件下建立规范的数据集中, 进一步完善、优化应用系统的整合。
3 内蒙古基层国家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难点问题
3.1 基层国税机关综合征管软件使用的问题
3.1.1 业务流程不断调整变化, 业务需求实现仍不全面
从征管系统上线至今, 已进行过多次系统升级, 其中涉及重大业务流程调整的升级若干次。每一次系统升级要么是系统对各地反馈问题的自我完善, 要么是适应新的政策变动进行的调整。要适应业务需求就需要不断的升级和完善, 但是不断升级和完善的综合税收征管系统中某些业务操作与基层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某些操作过于复杂, 系统中某些业务操作不能按照实际工作中业务需求进行处理, 致使在综合征管软件中涉及此类业务的工作不能实施。
3.1.2 综合征管软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某些基层操作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对综合征管系统各模块功能、岗责体系不熟悉, 一些具体业务经办人不按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 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错误, 影响了综合征管软件所提供的应用功效。某些基层税收部门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仅停留在税收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及税收会计核算等初级阶段, 仅限于微机录入、输出、开票等浅表层次, 对CTAIS系统中的纳税人涉税信息, 集中进行分析利用不够, 缺乏对经济税源的严密监控, 计算机网络强大的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数据处理和监控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这使得软件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很低。
3.2 基层国家税务机关各类税收应用软件使用的问题
目前在基层税务机关使用各类税收应用软件很多。一些应用软件针对一些具体业务开发的, 能够很好解决税收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应用软件不同程度地与基层税收业务脱节。部分应用软件之间还存在着重复开发、功能交叉的现象。由于软件众多、应用平台不一、设备要求不同, 加大了基层对硬件、软件、系统维护的难度。而且这些软件标准不一, 版本不同, 互不兼容, 功能交叉, 不能协调运行, 导致不同应用之间无联络或联络难以满足业务要求。各种单行软件信息资源还不能共享, “信息孤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制约了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系统互不兼容、软件各自为政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3.3 基层国家税务机关数据信息存在的问题
3.3.1 基础数据采集质量不高
税收征管数据是税务机关生产作业系统的最原始材料, 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基层税务机关在基础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纳税人在报送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资料时, 仍然存在虚假申报的可能性, 使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缺乏保证; (2) 基层税务机关在税务登记、税种登记、发票管理、文书申请与审批等静态基础数据录入过程中, 存在录入错误, 基础数据采集不准确, 垃圾数据多; (3) 申报征收等环节多次更正申报表、某些方面存在违规操作, 导致会统核算数据失真、报表数据混乱, 这些数据如果不及时纠正,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将会形成数据垃圾, 严重影响了后台数据质量; (4) 各级国税部门重视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专用发票等基础数据的收集, 但仍然存在对纳税人基础信息掌握不全, 基础税源了解不够, 基础资料收集不齐等问题。形成了信息要求真实与信息收集失真之间的矛盾, 使信息管理与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3.3.2 数据应用程度不高
内蒙古自治区国税系统从CTAIS上线运行以来, 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在CTAIS中已经形成, CTAIS很好地解决了基层操作层的应用, 但无法很好地满足管理决策层的应用。基层县区局、税务分局 (所) 的数据应用不够, 如由于存在技术困难无法实现系统数据分析;市、县两级数据应用及监控分析不够。某些业务职能部门没有熟练掌握数据查询的操作技能, 不能很好地进行数据监控分析;税源监控有待进一步强化, 但不少税务干部, 仍习惯于案头审核纳税人的纸质资料, 缺乏主动使用CTAIS系统了解和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动的主动性, 从而浪费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 进行动态税源控管的资源, 数据的增值利用程度并不高。
3.4 基层税务部门税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3.4.1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专业技术人员, 职责是维护、开发和管理, 要求精于计算机业务, 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应尽可能了解懂得税收基本业务;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当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3.4.2 操作使用人员计算机知识匮乏
操作使用人员, 其职责是运用计算机处理相关业务, 由于基层工作人员, 对计算机操作的不熟练和对软件工作流程的不甚了解, 在操作CTAIS系统时, 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错误, 影响了CTAIS系统所提供的应用功效。增加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从而延长了处理业务的时间。许多税收干部只停留在对应用软件的一般性操作上。对深层次的机理认识不够。实际上, 信息化建设对税务人员的要求远远不止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简单应用, 它需要税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预测, 从而有效开展税源监控和税收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尚不具备这种技能, 技能匮乏与较高的技能需求存在矛盾。
3.5 复合型人才缺乏
部分基层税务人员认为自己掌握本岗位的一般性的模块操作即可, 更深层次的应用当属信息技术人员的职责, 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只是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基层税务部门存在这样的现象:懂得税收业务的人员, 不懂得计算机技术或者说懂一点, 只能是简单的操作, 懂得计算机技术, 但又不懂得税收业务,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现代化的税收征管必然要求业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应用水平。有些税收信息应用水平较高的基层信息中心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除了承担对网络和软硬件维护工作之外, 能够较清楚掌握整个税收信息的流向, 能够对税收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分析, 但是技术人员如果没有从事过实际的税收征管工作, 在信息应用中会存在技术和业务脱节的现象。业务人员虽然从事实际的税收征管工作, 但是大多数人仅对涉及本岗位的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 税收信息化总体掌握程度较低, 不能有效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应用。基层税务机关缺乏精通各项税收业务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使得不能从总体上把握税收信息化工作, 不能有效地解决业务和技术的衔接问题。目前更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4 解决内蒙古基层国家税务局信息化建设难点的建议
4.1 加强对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的应用
(1) 国家税务总局应深入挖掘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潜力, 进一步完善现有综合征管信息系统, 拓展业务系统功能, 优化业务流程和岗责体系, 提升信息系统质量和应用水平。 (2) 综合征管系统上线后, 对税务人员在业务上、管理上、技术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市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员培训, 提高基层税务机关各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影响CTAIS系统所提供的应用功效。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解决由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 制约CTAIS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 (3) 基层税务人员应该能够从大量的涉税数据中自行获取有价值信息, 从而自行开展税收管理、税源监控工作, 提高硬件设备及其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
4.2 国家税务总局应对各应用软件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中国电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从“多种平台、多种应用系统”共存的现状, 平稳过渡到“一个平台、一个网络、四项主要功能的应用系统”。即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 依托计算机网络, 最终实现功能覆盖国地税所有税种、税务工作的各个环节, 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 包括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等四大子系统的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实现各级税务机关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流程标准和口径的规范统一, 对自行设计和制订的不适应一体化方向的流程要迅速进行调整, 解决当前应用软件林立、信息孤岛的现象, 实现信息共享。
4.3 数据问题的解决
在数据采集方面, 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录入管理措施, 确保进入系统各类数据的真实、准确与规范, 提高系统数据质量和应用效能。定期对信息数据进行发布和分析, 找出数据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反映出的管理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措施;在数据应用方面, 进一步强化数据应用意识, 加强对信息数据的增值利用。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是实现数据增值利用, 目前, 正在开展的数据分析处理工作就是对信息增值利用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在数据分析环节, 各业务部门要从数据处理信息中查找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 督促本部门和下级机关纠偏, 同时强化数据在纳税评估、稽查选案中的运用。
4.4 加强税务部门复合型人才培养
总局或区局应利用培训中心, 进行复合性人才的强化培训。对熟悉税收业务的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训;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税收业务的培训, 以解决缺乏复合型人才造成的技术和业务脱节的现象。
基层税务机关一方面录用计算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 分期分批选送熟悉税务业务的人员, 去大专院校进修计算机技术, 以解决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匮乏问题。
摘要:内蒙古税务系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整个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部分, 紧跟全国税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进入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阶段。目前要解决的重要和难点问题是“整合问题”, 即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应用系统的整合。内蒙古地区基层税务机关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 在总体规划下协同推进。认清我国以及内蒙古国家税收机关税收信息化的建设方向, 找出并解决好基层税务机关税收信息化的建设难点, 以便更好地进行税收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中国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基层税务机关,数据的集中,应用系统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孙平.基层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审计文汇, 2010 (8) .
[2]陶昭华, 吴强, 张茜.税收数据深度分析利用:金税三期工程的关键命题[J].中国税务, 2010 (2) .
[3]庞瑞江, 贺利明.全国税务大集中的内涵和实施[J].中国税务, 2010 (1) .
8.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八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独立董事
现代公司治理强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股东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来保护自身利益,信息披露架构是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证券市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对称分布的客观性,造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系列代理问题的产生。而独立董事制度正是这种客观环境的产物,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可以说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但现实情况表明,这种制度安排尚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提高这种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逻辑起点:信息不对称
经理层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操作者和管理者,其最大优势是拥有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对企业经营情况了如指掌,他可以借助这种信息优势,对董事会实施反向控制,使董事会进行公司战略决策时,体现高层管理人员的意愿,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同时,经理层与股东的信息偏差可能导致两种经济后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为股东难以观察到经理层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于是经理层就有可能偷懒,或者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操纵会计报表,获得超额管理报酬。股东也可能因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他们就会怀疑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在购买公司证券时更加谨慎保守,则可能导致证券交易出现萎缩,影响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转。
在公司的股东群体中,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有偏差的。广大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无权参加股东大会,对他们而言,最便捷、最有效的行权方式不是在股权大会上,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他们对公司信息占有上处于先天的劣势地位,对经理层和大股东的控制微乎其微。而大股东凭借优势股权成为董事会成员,从而拥有公司重大决策和实务的操纵权,能够直接从公司取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并监督经理层。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利益冲突直接对证券市场产生消极影响,扭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本的合理流动。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我们推行会计信息市场化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这些措施已成为现代资本市场制度保证信息披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但证券市场总是复杂多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市场制度。
二、独立董事制度——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的重大举措
所谓独立董事指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那些有可能影响他们判断的事务之外,在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标准以及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自己独立判断的董事。他必须充分了解公司以便能参与制定公司的长远目标,必须对公司的未来战略和计划有独立的见解。他既不代表出资人(包括大股东),也不代表公司管理层。独立董事被看成是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保护公司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角色。
三、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信息偏差及根源分析
(一)独立董事的工作方式影响信息获取
在我国,独立董事每年花在参加上市公司重要会议的时间大多为10天以下,在上市公司进行实地办公的时间平均为5天以下,并且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而经理人是全职的,后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可能与公司捆绑在一起。因此,经理人对公司的了解比独立董事多,独立董事可以得到想要的数据,但现任管理层的介绍、财务数据和书面报告只说明部分问题,此外,管理层可能会对独立董事隐瞒、歪曲和误导信息。即使没有这种行为,由于决策角度和决策层次不同,管理层提供的信息也未必是独立董事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
(二)独立董事缺乏将信息转为知识的能力
除了获取信息,更重要是对信息进行提炼,但只有深入了解公司的市场与经营,这些信息才能转为有用的知识。独立董事制度推行不久,许多独立董事是“新官上任”,不能通过多年的任职过程消化公司的数据并使其转化为公司的知识。况且,市场变化莫测,由于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任何公司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对宏观局势的把握是制胜的关键。而独立董事对外部事件重要性的认识已比不上管理层,原因之一是独立董事的信息是由管理层提供的;另一个方面是独立董事可能在金融财务方面处于优势而拙于捕捉市场技术方面的发展变化。独立董事缺乏了解公司的历史,对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和服务、进入新市场取得的进步缺乏全面分析,面对日益复杂和专业化的公司决策问题,不能妥善行使决策权。
(三)独立董事与经理人的业务关系扭曲了信息
我国大多数经理人视独立董事为增加的“第三只眼”,他们认为有权利的、积极的独立董事至少是一种麻烦,甚至是一个盲目干预公司管理的因素。他们喜欢那些满足于在征求意见时提出建议,在重大决策方面保持沉默,在自身发生危机时支持管理层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本身容易滋生“受雇于人,敢怒不敢言”的情绪,他们在与经理人的业务往来中结成密切的关系,在面对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时,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可能会因为担心被辞退而故意视而不见。这种担心导致独立董事传递的信息可能是歪曲的。
(四)独立董事的报酬过低
有效的制度安排应该有利于调动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而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制度对努力的保护,为专业化所提供的机会及所允许的活动的自由。制度对努力的保护实际上就是指激励机制,如果一种制度安排不能使个人努力体现在收益上,那么这种制度安排必然导致效率低下。
据调查,我国独立董事每年收到的报酬都不超过5万元,上市公司为绝大多数执行董事提供如公司用车和住房这样的福利,给独立董事提供的是津贴。奖金平均占董事年收入的24%,其中执行董事的奖金更多,而独立董事的奖金则较少。较低的报酬降低了信息的可获取性,独立董事缺乏动力去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
四、多管齐下建设独立董事的信息网络
(一)建立独立董事的准入机制
独立董事一职要求的专长是有特定含义的,这一职位应更加注重聘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背景和相当的企业或商业阅历,具有资本市场运行理论与经验,熟悉法律法规,懂得财务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看懂财务报表,能理解金融和企业经济学。我们也许应建立类似英国公司董事协会那样的独立机构来认证独立董事的资格,同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一样,建立一定的准入机制,促进独立董事的职业化。如果独立董事持有资格证书,相当程度上保证了所获信息的质量,同时股东会更加信任独立董事,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杜绝人情关系。
(二)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独立董事得到的大多数信息来源于管理当局,为了寻求更多渠道获取信息,独立董事之间应定期召开会议,独立董事应从公司中自己获取信息,我们需要加强独立董事与公司非经理人的接触。同时要从公司以外获得数据,仅仅从内部来源获取的信息具有内存的偏离,歪曲了公司竞争态势或财务状况的现实性。尽管许多独立董事的事务可能是按部就班地,不必倾听外部的意见,独立董事也应该接触独立的律师和审计师,此外,市场分析家、管制机构、媒体和学术刊物也是外部信息的潜在来源。增加渠道有利于独立董事全方位把握公司情况。
(三)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不仅需要明确界定,而且要确保能够得到落实
现在的法律法规没有足够清楚地阐述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如果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将有关责任和权利转变为法律条款,规定独立董事要对参与赞成的失误决策或违法决策负连带责任,从而强化独立董事的责任意识,使其因为害怕被起诉而对股东更加负责。权利的条款化也减少独立董事对经理人的依赖,使其在权限范围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传递尽可能多而准确的信息。当然,我们也须完善配套的责任保险制度,使得独立董事在遵循规定的行为标准下免于被起诉,降低其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法律风险。
(四)考虑独立董事适当持有公司股票
除了正常的直接收入报酬,独立董事需要拥有足够的股票,以便使得他们能够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去积极地监督管理层。无论监管或法律行动的威胁是多么强大,它都不能替代正面激励的作用。在缺乏足够的股权激励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很少有动力去积极地服务于股东,积极完善信息披露架构。但独立董事持股应该有“度”,既要避免其与大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并通过地下渠道从公司抽血,有意扭曲公司治理;同时,独立董事的持股方案也要区别于其他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避免他们之间的合谋行为。
参考文献:
1、斯道延·坦尼夫,张春霖,路·白瑞福特.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许燕.独立董事“独立性”初探[J].会计之友,2002(4).
3、于中宁,赵瑜.中美两国对“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差异[J].经济导刊,2001(5).
4、于宏凯.独立董事与基金治理结构[J].上海金融,2002(3).
9.2012信息化建设情况 篇九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2年XXX就业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精神,强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我局结合沿滩实际,认真执行、抓紧落实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化是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局长亲自抓,总负责,成立了以XXX局长为组长,李琳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任命专职网络管理员,并下发文件《XXX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切实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稳定,积极稳妥推进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信息工作制度体系
为规范全区就业服务联网业务的经办程序,进一步明确办理方式、结办时限和工作要求,我局及时转发了《XXXX就业服务联网业务应用操作规范(试行)》,要求各业务模块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办理业务。
(一)建立信息化业务岗位考核上岗制度
对就业指导股、失业保险股、创业指导股、培训股以及需要进行信息化操作进行联网办公的岗位,其工作人员上岗前需接受专门的技术操作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业务经办工作。
(二)建立每日通报制度
严格要求就业失业模块、失业保险模块、职业培训模块、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模块、农村劳动力模块、就业援助模块、职业介绍模块务必及时将相关数据信息录入业务软件系统,切实做到业务结办及时数据更新、按规定定期更新。每日定时通报各乡镇信息录入进度以及信息录入空缺率和错误率,表彰先进乡镇,激发“比学赶帮超”热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精细化”发展。
三、加快推进基层平台VPN网络扩面改造
抓紧与电信公司联系,洽谈业务合同,统计并报送“就业E通”电话号码,及时开通集团通信功能,确保就业信息系统平台正常使用。截至目前,依托“就业E通”综合服务平台,XXX区VPN网络虚拟化改造和延伸至社区(村)等基层平台的扩面工作已覆盖XXX就业局本级、十一镇、两乡、沿滩新城、十五社区共计三十节点。
多措并举,加强业务指导。为方便业务人员尽快熟悉互联网就业办公操作流程,局信息化办公室编写了《TPN客户端下载流程与就业E通手机动态验证码操作手册》,分享在XXXX就业管理信息群,供业务操作人员传阅学习,尽快熟悉。采取电话、QQ群、现场指导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同乡镇业务工作人员联系沟通,指导下载安装TPN客户端以及动态验证码使用。在局长XXXX亲自带领下,信息化办公室管理员前往各个乡镇进行手把手式的指导,确保客户端成功安装并正常使用,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四、规范运用OA系统
严格要求OA系统用户保管好自己的帐户信息,在初次得到帐户信息或帐户信息出现安全漏洞时,应当及时更改用户登陆密码,并妥善保管登录密码,禁止向他人泄露登录账号和密码。OA系统电子邮件功能仅供内部交流材料传输使用,严禁利用OA系统闲聊。OA系统公告栏严禁刊发商业性广告内容、个人信息或其它与工作无关的图文信息。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拓展信息化业务领域,扩大VPN覆盖面积。拟定扩面覆盖目标: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所有社区的虚拟VPN扩面;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20%以上行政村的虚
拟VPN扩面;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60%以上行政村的虚拟VPN扩面;至“十二五”末,完成辖区所有社区、建制村VPN网络虚拟化改造,努力实现全区所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VPN联网,日常业务全部通过网上进行办理,业务软件通过VPN(虚拟)专网实名制运行,严格要求联网用户妥善保管帐户信息,严防信息泄露。
(二)加强业务人员网上操作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软件操作培训班,强化信息化业务岗位考核上岗制度,规范就业服务联网业务经办程序,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构建开放便捷的公益性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实现就业服务高效化、多元化、个性化,不断提升业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就业服务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推动“和谐沿滩”、“五个XXX”建设。
10.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篇十
为认真贯彻《河南省信息化条例》、《河南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09—2012)》、《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2月份,我公司按照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标准要求,设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和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了计算机场地安全管理制度,接入电信专线,在公司内部设立计算机机房,使计算机信息网络化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我单位现配有办公电脑30台,接入互联网30台。现在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如:招投标、报税、网上资料报送、建设行业月报表、统计报表等都通过网络平台办理。
今年2月份,公司专门成立有专人管理、维护及信息采集的公司网站,公司信息每周更新一到两次,确保了网站安全、高效、规范运行。网站内容包括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精品工程、新闻报道、以及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等。通过我们的企业网站,不公让更多人了解公司,更让公司在竞争激烈信息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另外公司建设了一个信息采集以及发送平台,不公能让公司每一个项目部、分公司、下属单位以及每一个人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公司的通知、会议精神等,还能让公司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及时的反馈各种信息。平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节省了资源。
二、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11.税收信息化问题研究 篇十一
摘 要:文章对税收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梳理,分析了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税收征管;税收管理
中图书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20-02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直到现在的近20年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应用到复杂应用、从各自为政到规范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如今,信息技术在税务系统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信息资源己成为税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税收信息化已为税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成为各地依法治税、为民理财的坚实基础。
1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
1.1 加强税源分析和纳税评估
《税友2006》系统为税务部门提供了强大的综合分析功能,通过《税友2006》的分析功能对纳税人的登记、申报等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抓大、评中、定小”的管理理念,重点加大纳税评估的工作力度。通过纳税评估对征管工作、征管措施及政策进行回头看,提高征管水平,增加税费收入。2011年,佳木斯市共筛选84户租赁业企业及10户住宿业企业作为评估对象,并对其中的52户进行约谈,62户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纳税评估共补缴税款248.46万元、滞纳金9.2万元,切实发挥了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积极作用。
1.2 完善纳税人基础信息采集
税务部门针对通过《税友2006》申报征收的企业,将录入企业财务报表设置为纳税申报的前置条件,要求各企业按期纳税申报时先录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企业财务信息采集表等相关报表。该举措完善了内部信息采集机制,为案头分析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税务机关根据内部资料筛选行业分析和纳税评估对象提供了基础依据。
1.3 完善内部沟通机制
税务部门内部通过定期召开政策分析会、案情通报会、部门沟通会等形式加强内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充分利用税务稽查的工作成果,将征管的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和选案的针对性,真正达到了“以查促管、以查促征”的作用,促进了数据采集一税源监控一税收分析一纳税评估一税务稽查“五位一体”的税源间接控管模式的完善。
2 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采集渠道单一、针对性不强
当前,税收信息采集的渠道、内容都比较单一,采集到的信息大部分源自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对接点即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环节,由纳税人自行提供。这些信息的基本内容为企业名称、经营地址、注册类型、经营范围、联系方式、纳税人申报缴纳和发票领购、缴销等信息,能真正反映税源发展变化情况的动态的、关键的涉税信息如纳税人的产品购销存情况、产品价格、市场营销,资金往来、现金流量明细、关联企业明细等便于微观税收分析的信息缺少。
2.2 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由于受基础数据信息的来源和信息不对称、缺乏严格的数据质量监测和信息化校验机制等因素影响,税收信息存在失真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错误信息。地税部门寻求的是在依法治税前提下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而纳税人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时寻求税收成本最小化,有的就千方百计地隐匿真实信息,提供虚假信息,通过各种手段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造成税收管理信息失真。二是因缺乏信息维护机制而形成的错误信息。由于缺乏严格的信息质量监测和信息化校验机制,且目前的税收管理人员很多忙于事务性工作或等待领导统一“派工”,缺乏主观能动性,通常是临时需要什么信息就采集什么信息,没有足够的精力及时维护管理信息,目前的税收管理信息大都是纳税人新办时采集的信息,与纳税人当前的实际信息往往相差甚大,税收信息失真。
2.3 信息应用深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涉税信息日渐增多,但目前我们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应用大多还只停留在对一些基础信息的查询、统计等一般应用层次上,对征管质量的衡量上也大多停留在申报率、入库率、欠税率等几个指标上,很少有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税负、财务等的量化分析和合理性分析。如何把这些数据通过加工、计算、分析、处理后全方位多层次利用,如何利用采集的信息进一步进行同行业、历史同期及与第三方信息进行异常、预警分析比对等深层次应用,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
3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①制订和完善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制度与规定,为税收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是完善立法,通过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条款,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与税务机关在实现信息共享工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未执行或违反信息共享的相关法律责任。其次是结合实际制订地方性法规和规定,对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的相关事宜作进一步细化明确,包括信息共享的组织机构、具体共享事项、共享形式、操作程序、共享费用的落实及监督考核规定等。再次是各部门制订和建立信息共享工作落实机制,提高部门的认识和重视,明确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反馈等环节的工作职责,把部门信息共享工作纳入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的长效运行。
②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反馈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工作开展情况。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领导机构定期组织各部门召开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工作例会,汇报交流各部门信息共享工作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税务机关获取部门信息后的税收化进程反馈,研究、探讨进一步推动信息共享与应用的工作措施和改进方法,并提出下阶段信息共享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
③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奖惩机制,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强化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工作开展的绩效评比。根据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监督考核规定,将考核工作按信息采集与传递的完成时间及质量要求进行具体化、指标化,并归口落实到每个部门。将信息共享与应用工作的开展进程与部门先进评比相挂钩,从而调动各部门参与信息共享与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强化培训与宣传力度
①强化职能部门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力度,熟悉和提高经办人员的税收业务水平与工作责任心。由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同,其业务运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税务机关与部门之间又缺乏业务交流,双方互不熟悉相关业务。因此部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往往是依税务机关的申请而被动采集的,不能积极从自身的业务流程出发,主动寻找税源监控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信息采集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通过定期组织协作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与交流,熟悉和掌握税收征管及各部门业务流程,提高部门工作人员对协税护税工作的敏感度与认知度,信息采集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使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工作方向更明确,内容更充实,质量更提高。
②强化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的社会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税收社会化管理的影响。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各职能部门的协税窗口及咨询热线等渠道和途径,向社会宣传、解释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工作开展情况,争取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与支持,提高纳税人对部门协税护税工作的了解与认同,使纳税人充分意识到其纳税行为正处于全社会的网络监控之下,从而制约其申报行为,积极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登记各类应税信息,进一步提高纳税遵从度。
3.3 深化利用共享信息资源
①建立健全税务各职能部门在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应用方面的工作机制。首先是按各级政府信息共享与应用组织机构的设置,建立和指定相对应的税务机关牵头管理部门,统筹安排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工作。其次是通过分析、比较部门信息资源的性质与功能,结合税务机关内设科室的工作职责,按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将部门信息资源的加工、应用和反馈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岗位。再次是从加工、应用的及时性和成效性方面按岗位分别设立奖惩考核指标,建立内部监督考核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工作开展的有序性、有效性。
②强化信息数据的案头审核分析、比对,努力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依托,利用模块管理功能,通过导入或人工录入等方式将协作部门信息转化为税收征管信息。通过系统的横向、纵向比对,发现系统内原有错误和不完整的基础信息数据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修正和补录;发现纳税人有申报不实的信息,则通过提醒进行提示补报,情节严重的则转交税务稽查办理;发现因原有信息缺失而导致管理上的工作漏洞的则及时通过相关程序予以纠正。此外,税务机关还应将信息资源的应用状况和实现的税收化成果及时向各协作部门进行反馈、交流,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信息数据的要求,使地税机关获得的部门信息更完整、更精确。
总之,我国地税部门一直在日常工作中探寻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办法和措施,以求在更大的平台上,以更高的水平和更强,加强我国的税收信息管理、利用和综合分析。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张强,颜安颂.税收征管信息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3).
[2] 周国川.税收信息化: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多视角分析[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4,(2).
[3] 梁贝.加强税收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J].中国税务,2000, (9).
12.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十二
昆明市手工业联社是昆明市市属城镇集体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 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联系昆明二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现有下属企业共81户, 职工15504人, 所属的企业分为工艺美术、塑料、服装、皮革、五金、家用电器、包装装潢等八个行业, 生产经营的产品包括工艺美术品、民族乐器、金银饰品、户外广告;塑料制品、注塑吹塑制品、中空制品;服装鞋帽;皮革制品;金属制品、大型及专用衡器、汽车工具、户外用品、精铝制品、精锌冶炼、小型机械;电梯、低压电器;纸箱、印铁制品、彩印制品、票据印刷、文教用品等大类。经营范围包括工艺品商场、日用品批发商场、服装商场、茶叶批发商场、移动电话商场、珠宝玉石商场、宾馆、酒店、旅游、培训等第三产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 联社领导班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坚持实施了学习、改革、基础、政策、稳定、保障等六大工程, 有力地促进了联社各项工作的开展, 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止跌, 每年都顺利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昆明市手工业联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借鉴上海、成都、苏州等城市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不懈地探索企业改革改制与行业整合、工业集中发展的新路子。针对二轻企业的情况, 坚持以企业改革改制为主导, 转换机制为突破口, 通过深化改制、重组、优化、合作、托管、关闭、破产、并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入战略合作, 谋求新的发展。一些企业充分发挥其自身在地理环境、土地房产等方面的优势, 推动企业走产业集群化道路, 完成了“联社中小企业工业园区”的调研、准备工作, 步入了新的发展道路。
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同时, 加强了联社信息化建设, 2005年设置了联社“信息办公室”, 专门负责联社的信息化建设, 2005年-2006年建成了联社内部局域网用于联社办公, 联社的办公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07年实现了与昆明市政府办公内网的连接, 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008年“昆明联社” (www.kmsgyls.cn) 网站在Internet顺利开通并与总社的“中国合作经济网”连接, 标志着昆明市手工业联社对外窗口的开启, 加强了联社对外宣传的力度, 建立了企业信息上报和信息员网络,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软环境。这同时也意味着将联社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这对机关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办事效率,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机关打下了基础。
2008年5月, 昆明市政府要求, 根据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昆明市手工业联社纳入“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作为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其他单位建立了“昆明市手工业联社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公开应公开的信息, 接受公众监督。
2008年12月10日由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 昆明日报社承办的“昆明信息港”, 正式上网, 它是集政务、新闻、商务、生活、旅游、文化和互动社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城市门户网站, 是面向全球宣传新昆明形象的互联网媒体, 是打造“数字城市”的信息化载体, 是服务春城市民、国内外旅游观光者和投资人士的“网上政府”和“信息超市”。昆明市手工业联社作为“昆明信息港”的成员之一也加入了该平台, 建立了以联社机关为主的新网站, 加大了联社的宣传力度。
推进信息化建设, 离开企业这个基本单元是不行的, 企业的信息化推进的好坏, 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特别是联社的中小企业, 数量多, 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都很不到位, 有的甚至于没有一台计算机,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邮件、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今年我们将打造联社企业信息化平台, 以“昆明联社”网站为基础, 联社企业为核心, 围绕宣传、管理、销售、集团化、资源共享等方面, 结合总社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构建适合联社企业发展的网络, 使企业充分开发和利用内部、外部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 以便及时把握机会, 做出决策, 增进运行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
13.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三
一、农村网络现状
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来源:好范文 http:///)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14.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十四
情况的汇报
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动力。近几年来,我院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不断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中医药现代化,全面促进了我院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我院信息化建设总结如下:。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1、硬件设施
(1)中心机房:我院机房位于门诊四楼,业务用房30m2,采用防静电地板,机房配有空调、3000VAups延时供电系统等。
(2)网络设备:全院分布13台TP-l~ink千兆交换机,住院部与门诊部通过光纤连接传输数据,一台路由器用于信息上报和中医适宜技术平台,两台光纤终端。
(3)服务器:两台IBM服务器分别是his服务器和医保服务器,型号IBMx3500,5块146.8G硬盘,4G物理内存,2块xeon2.5G双核中央处理器。
(4)客户端:全院分布50多台联想商用机客户端,主要用于闩诊收费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院长查询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医保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等。
2、软件系统(1)临床诊疗部分 住院护士工作站子系统 医嘱记账子系统(2)药品管理部分 1)中、西药库管理子系统 2)门诊中、西药房管理子系统 3)住院药房管理子系统(3)经济管理部分 1)门诊收费管理子系统 2)住院收费管理子系统
3)物资管理子系统(含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管理)4)医疗保险接口子系统 5)经济核算管理子系统(4)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 1)院长查询子系统 2)收入核算子系统
3、网络配置
医院综合布线符合TIA/EIA568国际标准,客户端与交换机房采用超5类双绞线,住院部与门诊部两栋楼宇之间采用光纤连接以达到高速的数据交换;医院外网通过10兆光纤接入,以满足中医适宜技术网络平台的带宽需求。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我院多年来不断投入资金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2000年开始使用DOS计算机收费系统,2005年系统更换为广州昊源信息管理系统,从2008年4月与银川方达电子系统工程公司签订协议,投入医院HIS管理系统,主要是以财务为核心的医院管理系统,先期投入模块包括: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院长查询管理系统、医保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等。同年远程会诊系统上线运行;为规范病案管理2009年投入方达病案管理系统,2012年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平台”通过测试并运行。
2006年9月建成灵武市唯一的医院信息网站,为宣传中医、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效评估
医院通过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种信息化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积极配合软件公司不断改进现有相关系统,医保接口和收费系统的逐步完善,有效缓解了收费窗口的工作压力;护士工作站上线运行极大地减轻了医嘱处理的工作量。“中医适宜技术视频会议系统”为医院医护人员及时学习掌握新的中医技术搭建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距数字化医院建设仍有较大差距。
四、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不完整,无电子病历、LIS,PACS等系统。
2、硬件设施老化,运行速度较慢,不能适应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现有HIS医院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医院要求,且接嗄由两家公司(银川方达公司、宁夏技服公司)接入,配合协调能力欠佳,造成对帐不及时,由此造成医保资金不能及时结算,影响医院正常业务工作。
五、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体会与建议
1、医改方案中明确要求,医院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内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在县级医院普及电子病历、LIS,PACS等系统。
2、规范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标准的弓l入综合能力强的软件公司。
15.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十五
一、牢固树立共建共享理念
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重大变革, 它涉及到资金、设备、技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但是, 人们原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 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乃至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全局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 要改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 充分认识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对于社会、档案自身价值实现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 档案工作者应努力按照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标准变革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传统观念。档案工作者应该着眼于现实, 立足于服务利用, 自觉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加工、传递和共享的力度, 以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管理、创新实践中的巨大潜能。
二、不断丰富完善档案资源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 只有以丰富的档案资源为后盾,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才可能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一是各级各类档案部门要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丰富完善馆 (室) 藏资源。内容丰富、门类齐全、载体多样、配置合理、特色明显、系统实用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体现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丰富完善馆藏必须在克服传统的“重视档案的数量而忽视档案质量”的认识不足, 在修改、完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真正地将确实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收集进馆。二是加大征集、接收力度, 凡能征集和接收进馆的档案, 要尽快征集、接收进馆。从档案形成的源头抓起, 扩大收集范围和门类, 拓宽收集渠道, 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收集必要时可全程参与。三是在依法形成、接收档案的同时, 还要加强收集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专门档案、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如家谱、族谱、婚姻档案、人口普查档案等专门档案;反映本地历史文化、语言习俗、古迹名胜等情况的特色档案以及光盘磁带、录音录像等特殊载体档案的收集, 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社会公众的需求, 拓展档案部门的职能范围, 全方位地满足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利用需求。
三、努力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就必然要求所有被纳入共建共享范畴的档案信息资源--即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网上传递交流, 这就要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毕竟不同于既往的数据库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信息共享技术等手段的综合运用, 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应用平台, 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以主动服务方式取代以往依托档案实体、你查我找、领域单一的被动服务方式, 将档案信息资源与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融为一体, 并以此为基本导向, 合理解决基础设施投入问题。事实上, 依托网络环境, 采取不同方法与手段实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不仅要求做到“知己”, 更要求做到“知彼”。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对自身“拥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的系统调节、优化集成与布局分配, 发挥其应有功效。因而, 要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重点与需求变化的基础上, 确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发展方向, 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努力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相关配置问题, 形成完善合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规模体系, 构筑起适宜于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要求的馆藏资源配置模式,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构筑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需要的网络环境与系统平台, 以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 切实履行档案部门应担负的社会职责。
四、切实提高档案队伍素质
16.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十六
关键词:税收法律制度;资格考试;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问题的提出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一门必考的科目,在这门课程中《税收法律制度》这部分内容又是这门考试科目中的重点与难点,一方面需要记忆的考试知识点比较多,在本门课程考试的总体分值中占得比重比较大;另一方面涉及到计算,有些税种的计算还比较复杂,如何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和辅导对于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通过率至为重要。
这门课程在教学时过去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这种传授方式显然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掌握巩固,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 在侧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本课题的主要目的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考试通过率;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税收法律基本知识,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其运用法律特别是税收法律的技能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1.实施途径
研究《税收法律制度》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选择出适合“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实践尝试;
对常见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出适合《税收法律制度》应试教育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方法;
2.研究及开发阶段
本课题通过调查、资料收集、不同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实践,来提炼和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实际情况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主要成果说明
经过课题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改革结合工作岗位进行税收法律制度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已经圆满的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形成 “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在《税收法律制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方案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利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维度:
1)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把已有的学识、能力传授给学生。教学中,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一般来讲,采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平时能够感觉到的或是容易理解和体验的,这样可以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会感到为难。比如在《税收法律制度》这门课中我就选择了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作为使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实例,经过实践检验,效果十分良好。
3)必须给予学生练习的空间和时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紧紧围绕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体现开放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准备,要求他们在准备过程中能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尽量体现真理面前师生平等,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教师要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及时给出恰当的评价
在具体实施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时,为了能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研讨后要及时给予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形成“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在《税收法律制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总结
以案例分析、随堂练习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将《税收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大致设计成讲解型案例、练习型案例,同时设置各税种案例,通过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将教学内容向学生展开,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中练、练中学的进一步深化,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情感。将考证知识点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学生共同探讨完成练习所需的知识点,并举一反三;主讲教师向学生演示各税种的主要知识点,设计练习,然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完成了《税收法律制度》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制作
在整个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一直要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师生共同教学,共同评价,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教”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民主意识,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
应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会计类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对税收知识掌握情况最终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的养成。本课题研究重点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应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需要来构建知识结构,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尽可能地实现模拟练习与实际考试的一致性,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应试能力。
六、结论:
通过本课题为期半年的实践和探索,对《税收法律制度》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师案例示范模式”、“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等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了适合我校学生的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质量。
【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推荐阅读:
税收信息化亟待解决六大难题(桃源)08-29
税收申报缴纳情况自查报告06-27
税收法制建设问题研究10-27
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07-10
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08-05
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10-20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汇报11-14
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09-07
论加强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构建初探10-03
关于推进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汇报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