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24-09-15

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精选14篇)

1.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一

摘要:高校工会财务工作是保证高校工会工作的基本保障,特别是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的安全高效,对工会工作的组织、服务好教职工、维护好教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是分析当前工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一、当前工会资产管理的状况

经过全国高校工会同仁的共同努力,高校工会多年来都是依靠上级的财政拨款和自身积累取得资产。但是无论是上级财政拨款还是自筹部分,对高校工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工会资产保障了职工的物质需求;其次,工会资产也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当然,工会资产在职工精神方面以及文化素养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工会组织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大批的工会资产,全国各级工会共拥有超过500多亿元资产,这些资产为工会组织发展壮大,为开展工会各项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工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资产的保值以及增值方面的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如何使得工会经营性资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工会最迫切的工作之一。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工会资产的经营状况都不容乐观,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要想走出这个怪圈,笔者认为资产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创新资产管理体制,才能及时发现并且解决经费以及固定资产在管理与使用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职工。

二、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的基本特点

工会资产是指工会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并且拥有相应所有权的动产与不动产。究其本质而言,主要体现在工会资产是工会的一项经济资源,其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保障;工会资产是工会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是工会开展基本活动的物质保障;工会资产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这是衡量工会成为法人的重要条件。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的特征如表1所示。高校工会多年来都是依靠上级的财政拨款和自身积累取得资产。但是无论是上级财政拨款还是自筹部分,对高校工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工会资产保障了职工的物质需求;其次,工会资产也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当然,工会资产在职工精神方面以及文化素养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管好、用好工会资产,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工会工作和教育事业服务,是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当前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工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工会对其控制或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会在对其资产的管理活动中,必须要严格的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以及分级管理的原则。要管好高校工会资产,必须要分析当前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对症下药。

1.高校工会资产管理思想重视不足,组织有待加强。提升高校工会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是高校工会要能够使用好并且管理好工会资产。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很难实现对其工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究其原因就是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对工会资产管理不重视的思想,没有意识到工会资产管理是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还对财务人员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不积极配合。此外,工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相应的尊重与保护、相关资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现象也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表明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工作思想重视不足,组织亟需加强。

2.高校工会资产管理日常管理不到位。目前,部分高校工会对资产的日常管理比较松弛,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部分正当的程序等,致使高校工会对资产管理比较混乱,甚者对单位的资产使用以及报废等状况都不清楚。此外,也缺乏相应的资产审查鉴定制度、资产收发制度、资产审批制度。这些不足,导致资产未按规定制度外借、收回,资产没按规定进行报废等等。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对工会资产和行政资产的界限模糊,致使产生混淆行政资产与工会资产的现象,最终导致工会资产和实际不吻合。

2.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二

经过全国高校工会同仁的共同努力,高校工会多年来都是依靠上级的财政拨款和自身积累取得资产。但是无论是上级财政拨款还是自筹部分,对高校工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工会资产保障了职工的物质需求;其次,工会资产也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当然,工会资产在职工精神方面以及文化素养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工会组织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大批的工会资产,全国各级工会共拥有超过500 多亿元资产,这些资产为工会组织发展壮大,为开展工会各项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工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资产的保值以及增值方面的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如何使得工会经营性资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工会最迫切的工作之一。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工会资产的经营状况都不容乐观,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要想走出这个怪圈,笔者认为资产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创新资产管理体制,才能及时发现并且解决经费以及固定资产在管理与使用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职工。

二、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的基本特点

工会资产是指工会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并且拥有相应所有权的动产与不动产。究其本质而言,主要体现在工会资产是工会的一项经济资源,其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保障;工会资产是工会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是工会开展基本活动的物质保障;工会资产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这是衡量工会成为法人的重要条件。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的特征如表1所示。

高校工会多年来都是依靠上级的财政拨款和自身积累取得资产。但是无论是上级财政拨款还是自筹部分,对高校工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工会资产保障了职工的物质需求;其次,工会资产也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当然,工会资产在职工精神方面以及文化素养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管好、用好工会资产,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工会工作和教育事业服务,是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当前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工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工会对其控制或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会在对其资产的管理活动中,必须要严格的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以及分级管理的原则。要管好高校工会资产,必须要分析当前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对症下药。如图1所示:

1.高校工会资产管理思想重视不足,组织有待加强。提升高校工会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是高校工会要能够使用好并且管理好工会资产。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很难实现对其工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究其原因就是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对工会资产管理不重视的思想,没有意识到工会资产管理是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还对财务人员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不积极配合。此外,工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相应的尊重与保护、相关资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现象也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表明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工作思想重视不足,组织亟需加强。

2.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部分高校没有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致使工会工作,特别是工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混乱。例如缺乏固定资产台账,没按规定填制资产验收单,没有定期盘点清查不动产等。这些混乱的现象最终导致工会资产管理出现账账、账卡不符等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此外,受到专业知识以及思想意识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资产管理者理不清工作岗位的职责,并且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轻视和疏忽资产的保值增值现象。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责任不清,没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很容易造成在资产登记、保管、清查、领用、盘点等等,都不能做到责任到人,就可能因管理职责不明确,造成工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目标不明晰,从而导致基层工会实物资产丢失、甚至私自长期占用等情况。

3.高校工会资产管理日常管理不到位。目前,部分高校工会对资产的日常管理比较松弛,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部分正当的程序等,致使高校工会对资产管理比较混乱,甚者对单位的资产使用以及报废等状况都不清楚。此外,也缺乏相应的资产审查鉴定制度、资产收发制度、资产审批制度。这些不足,导致资产未按规定制度外借、收回,资产没按规定进行报废等等。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对工会资产和行政资产的界限模糊,致使产生混淆行政资产与工会资产的现象,最终导致工会资产和实际不吻合。

4.高校工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是导致资产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资产的购置缺乏计划性,临时采购比较多,存在谁使用谁申请谁采购的问题,而且缺乏必要的效益分析。二是缺乏自动化软件,采用原始的人工管理方法,单纯的依靠人工进行监管、登记,致使资产数据处于静态之中,很难动态更新、及时反应资产的存量分布。

5.资产监督管理有待加强。首先,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力度。现阶段,部分高校由于客观原因,缺乏专职的工会财务管理人员,因而只能请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兼任,致使兼职人员缺乏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监管力度,从而影响会资产监管工作。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构,用完善的机制保障对资产的监管。再者,健全相关程序,以此加强对资产的监管,扭转长期存在的“重视收取环节、轻视管理环节”以及“重视现金、轻视实物”错误倾向。

四、当前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建议与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工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如图2所示:

1.提高有关人员对高校工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组织管理。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更新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工会应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学习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提升业务素质,同时还要进一步学习电脑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办公软件,提高办公工作效率,增强业务能力。

2.建立健全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为加强高校工会预算管理,遵循工会章程,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为了提高资产使用的公开、公正,成立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定期的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加强工会资产监督,同时对工作岗位的在位人员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促使工作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维护工会利益。管理制度是动态的,并且能根据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补充调整,使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提升高校工会资产运营效率,促进工会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工会应树立高效、高质、高标准的理念,深化资产管理改革,重点解决资产使用率低等相关问题;在实践中要清晰地把握资产管理改革思路,提高管理意识,理清高校工会和行政事业资产明细,紧密结合资产、财务、绩效、预算等相关管理,提高工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

4.加强资产监督工作,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关键要加强监管。高校工会应根据相关规定,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不定期的对资产的使用进行检查,确保资产使用的公开、透明。在制度方面,高校工会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资产监管;建立健全工会资产管理明细汇报机制,定期向全体职工大会提交资产使用报告,加强资产审计监督,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同时,定期研究解决资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规范工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嫣.谈工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J].中国工会财会,2007(8)

[2]颜志光.加强工会资产的管理[J].中国工会财会,2007(11)

[3]周小甜.浅析高校工会资产管理[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9)

3.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基层工会组织;企业单位;人民群众

《中国工会章程》明确指出基层工会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主要职责是执行上级工会的决策,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协调劳动关系,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发展经济,维护职工的利益,保管好经费,搞好工会建设等。但是,基层工会组织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实现维护群众利益和提高国民经济的目标。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并从完善《工会法》,为基层工会组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发挥工会在企业单位的积极作用和拓展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内容这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有所帮助。

一、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能

基层工会组织可以执行上级工会的决策,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运转,能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参与一切民主管理活动,行使监督权。当劳动者的利益与企业单位发生冲突的时候,基层工会组织可以代表劳动者与企业单位进行协商,调解劳动争议。还可以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以维护员工的利益,并监督劳动法的执行状况。但是,基层工会组织不能代替企业单位办理劳动保险、改善员工福利事业、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只能协助并监督劳动法和福利待遇的实施状况,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而且,工会组织很重视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

另一方面,基层工会有权利提出合理的建议,组织员工参加劳动竞赛,革新企业单位的技术设备,让员工总结先进的工作经验,对优秀劳动者进行表彰。基层工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办好工会的文化事业。基层工会组织会通过完善民主制度,建立高素质的公会队伍,做好新会员的教育工作。

基层工会组织能够保管好工会的经费,为开展工会活动、管理企业单位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物质保障。而且,工会组织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提高国民经济做贡献,尊重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同外资进行协商与谈判,共谋发展,从而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

二、基层工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工会组织工作中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国家的《工会法》不够完善,没有明确基层工会组织的重要地位,于是,上级工会的行政领导不是特别重视基层工会组织,基层工会的会员有时候会对工会工作有所懈怠,没有认识到工会在维护群众利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国民经济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单位和职工都认为工会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劳动竞赛、执行计划生育、发放困难补助等,在维护职工利益、分配福利待遇和调解劳动纠纷等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

基层工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但是,人民群众的队伍分为不同的群体,所以,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对象会变得很复杂。随着各种经济体制的发展,代表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也日益增多,为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而且,基层工会组织的协调劳动纠纷的时候,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利益,还需要考虑企业单位的合法权益。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企业都很重视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工资待遇都会倾向高级管理人才,这就导致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基层工会组织在维护低收入阶层的具体利益时只能协调纠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贫富差距依然存在。

三、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工会法》,为基层工会组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首先要完善《工会法》,为基层工会组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上级行政领导理应重视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基层工会的会员应该依法调解劳动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合理使用工会的经费,开展劳动竞赛,搞好工会文化工作,完善工会组织体系,从而建立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高效工会组织。

(二)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在企业单位的作用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单位的积极作用,通过平等的交流与协商,协调工会与企业的关系,引导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缩小劳动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工会应该重视单位员工的思想教育。劳动收入差距的增大必然会影响职工的价值观,工会理应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协调职工与企业单位的矛盾,让员工理解公平的概念,做好分配福利待遇和发放困难补助工作。

与此同时,基层工会组织理应协调企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建立调解劳动纠纷的有效机制,及时解决劳动者和企业单位的矛盾,落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注重保护低收入阶层的利益。

(三)拓展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内容

受市场经济的背景影响,企业单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结构体制日趋多样化,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内容也应该有所拓展和延伸,方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工会会员要认真对待工作,学习法律知识,依法治会,深入人民群众的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执行上级工会的决策,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协调劳动关系,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发展经济,维护职工的利益,保管好经费,搞好工会建设等。但是,基层工会组织还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方能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需要完善《工会法》,为基层工会组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发挥工会在企业单位的积极作用,拓展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完善工会体系,建立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会组织。

参考文献:

[1]刘云梅.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研究报告[J].科技导航,2013(23).

[2]李娜.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研究报告[J].考试周刊,2012(77).

[3]郑娟.浅谈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策略[J].华章,2010(27).

4.关于企业工会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郑重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实掌握全市企业工会建设现状,为全市工会工作找差距、补短板,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基本权益,更好地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助力社会稳定,本人就企业工会建设现状开展了相关调研。

一、全市企业工会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已经成立的独立工会共有xxx家(企业xxx家,机关事业xx家);

成立联合工会xxx个,涵盖xxxx家企业;

全市工会会员数达xxxxxx人。其中:百人以上企业建会xxx家。截止到xxxx年年底,全市共创成和谐企业xxx余家。xxxx年全市xx%的建会企业都履行了集体协商制度,共签订集体合同xxx份,行业集体合同x份,区域性集体合同xxx份。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目前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建会率低。

目前我市的企业建会率与经济发展现状还不适应,尤其是部分规模企业还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对照上级要求,建会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推动企业建会过程中,固然有经济下行、职工流动等客观因素,但是主观上思想重视度、工作有效度、结果运用性都有一定的不足。党委政府重视度不够。在乡镇,工会工作被边缘化,在当前经济下行背景下,党委政府重心在于发展,工作中积极落实“店小二”服务精神,对企业工作主要集中于服务需求,对要求企业建会存在为难,认为过分要求建会会增加企业负担。在推进企业建会方面,依然过度依靠工会干部的个人影响力。虽然“党建带工建”活动实施已久,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工会干部工作有效度不足。非公企业建会与否关键在于企业负责人观念上认同与否。在企业经营压力逐步增加的背景下,企业更加聚焦发展主业,有的工会干部对企业建会的益处没有深入思考,简单的传达建会要求,没有因地制宜指出建会对企业发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导致企业负责人对建会持无所谓态度,甚至有抵触倾向,把工会经费看作增加企业成本,把建会看作增加管理难度。倒逼建会机制缺失。尽管《工会法》规定广大职工有权参加、组织工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但现实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属于用人方市场,职工在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不敢提出建会要求。有的企业安于现状,认为工会能做的事行政管理方面已经覆盖,没有必要花心思建会,对政府工作有一定的排斥。目前对于不愿建会的企业并没有什么硬约束机制,且对于建会结果的利用机制远未成形。

影响力弱。

除个别改制企业、上市企业,大部分企业工会运行并不正常,工会作用的发挥并不完善,对于上级工会交办的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多是由行政角色去处理,无形中忽略了工会组织。工会干部身份尴尬。企业工会干部大部分由行政管理人员兼任,在本质上受雇于企业,工会干部身份独立性难以彰显,弱化了作为职工利益代言人的地位。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要考虑企业利益,再去考虑职工利益,无形中淡化了工会影响力。工会活动缺少内涵。企业工会开展活动仍然停留在“吹拉弹唱”,最常见的是逢年过节发个礼品,办场晚会,组织一次旅游,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谋划的少,仅有个别企业经常性开展技能培训、竞赛、合理化建议等。以至于职工眼中的工会形同虚设,可有可无。工会工作流于敷衍。虽然建会企业都健全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厂务公开制度,但是形式重于结果,止于完成规定动作,实际效果寥寥无几。此外,上级工会布置的工作也给企业工会带来压力,以和谐企业申报为例,企业需要做大量台账资料页,而和谐企业荣誉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却难以体现。

认同感低。

从走访结果来看,企业工会更希望看到的是扎实具体的工作,是职工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取得员工的信任,使工会组织生存且壮大起来。但是目前无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并不高。典型带动效果不明显。近两年市总开展了典型培树活动,一些企业积极配合打造了工会工作亮点,但是分析其实质,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契合企业自身需要方面的建设,如食堂、宿舍、企业文化等方面,而其他如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健身房等等门庭冷落,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对工会工作来说,没有发挥出领头雁效应。助推企业发展效果不明显。工会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任然没有很好的贡献,一方面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程度低,这既是职代会制度流于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于企业负责人经营理念导致的;

另一方面,工会干部对自身工作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管理增效,为职工技能提升方面没有提出吸引力的建议。在争取职工权益方面难以有所作为。当职工遇到生活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找老板,遇到劳资问题,想到的是人社部门。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却没有能给职工提供“娘家人”的温度,工会干部在处理职工与企业之间的问题时,往往左右为难、摇摆不定,其结果也是“两头不落好”,工会干部自身也是有苦说不出。

三、加强企业工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了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指出要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障水平。就我市实际来看,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行稳致远是统揽全局的总要求,加强工会工作既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避免各种职工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着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我们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本地企业的建会工作应当给予支持,为我们的工会干部“撑腰”,把推动建会提上议程。增强建会工作计划性。在推动建会工作中坚持先易后难、有的放矢的原则,聚焦困扰企业负责人的堵点、痛点以及隐患,引导企业正面认识工会组织,因地制宜、化繁为简,行之有效推进建会。不拘泥于形式,不刻意追求数量,尤其对属于“八大员”范畴的企业,适合区域性工会的就建立区域性工会,适合行业工会的就建立行业工会。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建会。努力拓宽建会渠道,会同市场、国土等部门对新建企业在办理相关证书时发放建会通知书以及工会服务清单,正确宣传工会积极作用,吸引企业入会。同时积极引导人大、政协代表等优秀企业家以身作则、优先建会。进一步增强“党工共建”成效,大力推行企业工建与党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提高工建在党建考核中的占比。进一步完善企业组建工会筹备金征收机制,一视同仁,打破企业在工会费用缴纳上的不平衡。扩大建会成果运用范围。对于企业建会成果的运用不局限于工会条线的考核指数,既作为企业参与评先争优的条件选项,也纳入企业诚信体系重要板块。组建工会组织统计平台。依托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现有基础,组建全市工会工作系统平台,对撤销、更名、新建企业工会及时跟进,动态化掌控基层工会组织现状。

着力提升工会组织影响力。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因此中国的工会是社会主义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持之以恒,做好典型培树工作。紧紧围绕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权益,制定培树计划,真正打造一批企业支持、职工满意的典型,要深入挖掘、总结典型的正面意义,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视角,实现以点带面,发挥好典型的带动力。脚踏实地,提升工会工作温度。对市总、镇总工会来说,在工作部署、活动开展方面,尽量摒弃下达虚头巴脑的任务指标,杜绝形式主义的工会工作,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完善职工保障水平、增强企业职工和谐关系方面多思考、多作为,带着温暖、带着培训进企业下基层。聚焦主业,维护保障职工权益。习近平总书记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协调为辅的原则,既把权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也避免工会干部在职工与企业的选择中面临两难困境。积极鼓励企业工会干部创新学习的平台和形式,为职工提供技能和学历提升平台;

督促企业做好合同签订、民主管理等程序,减少矛盾隐患;

引导合法合情处理劳动纠纷,将负面影响最小化。因地制宜,探索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由政府主导试点工会会员卡制度,一方面借鉴我市垃圾回收积分制度,探索工会会员参与工会工作的积分制度;

另一方面丰富会员卡功能、延伸覆盖项目、试行首次优惠服务,激励广大职工积极入会、积极参与。

着力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企业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体现在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实效上,对于增强企业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重要意义。规范工会选举程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淡化企业工会组织自上而下的行政化色彩,执行好民主选举程序,避免选举程序形式化导致的身份错位,真正选出职工满意的工会干部。增强思想引领作用。我们的工会干部应该善于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思想引导、激励作用。工作中、生活中主动融入职工队伍,既尊重职工的劳动,也要关爱职工生产生活,积极回应职工诉求,淡化“指挥家”角色,提高职工的满意感和归属感。创新履职尽责方途径。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广“爱岗敬业”合理化建议激励机制,提高职工参与率;

组织好职工技能培训、竞赛活动,提升职工业务能力水平;

多渠道开展职工慰问、送温暖活动,增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劳动关系;

多样化搭建能力展示舞台,给职工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量力而行,探索工会主席补贴制度。打破目前企业工会干部“无人问津”的局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工会主席实行补贴、奖励制度,提高工会干部工作积极性。

四、在调研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5.街道村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五

街道村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2010-06-29 18:15:3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街道村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街道村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2)文章标题:街道村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其他的事都是小事,对文化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缺乏整体认识,城郊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大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农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近几年来,我

市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城市活动,使我街道农村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也激发了农村文化建设热情。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街道的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群众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一、目前街道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富春街道地处富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富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平方公里。下辖19个社区居委会,33个行政村,总人口1138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030人,农业人口32781人,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9295元,村级集体经济为9787万元。近年来,街道和村级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抓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33个行政村有图书室阅览室15个,健身苑点18个,健身器材310件,蓝球场25个,其中塑胶球场2个,乒乓室17个;活动室35个。各种健身场地面积达万多平方米。

文化队伍建设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的基础。几年来,街道各村都十分重视文化队伍建设,把文化事业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先后组建了各种文化队伍,目前33个行政村有文艺演出队6支,女子乐队1支,腰鼓队10支,秧歌队7支,蓝球队15支,乒乓球12支,鼓乐队1支,龙灯队1支。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逢各种节日、纪念日各村都要举办文体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5年元宵节,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组织举办的“富阳市首届龙狮大赛”中,农林村龙灯队的“富春茶龙”,城东村腰鼓队“飞扬的青春”和城西村的“激情腰鼓”等,受到了广大群众和评委的充分肯定,一举夺得了最佳金龙奖和最佳金鼓奖,城西村的门球队和街道老干部门球队多次在杭州市级以上级赛事中获奖。春华村和柳溪村还有自己的村文化节,他们每二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了二届,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另外,村与村之间组织文艺队联合演出、举行蓝球、乒乓球友谊赛等等活动,既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能融洽关系,增进友谊,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有3个村荣获市文化示范村,12个村被评为杭州和富阳市文明村称号。

二、目前街道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市创建文化先进城市活动的开展,市委、市政府、文化部门及街道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各村抓好文化建设,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但由于部分村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经济上、场地设施和人才等因素,农村文化建设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街道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村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村干部对文化建设意识比较淡薄,认识也比较狭义。认为文化是村民个人的事,无费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牌。平时只重视抓经济建设,认为只要经济抓上去了,分村虽然经济条件较好,由于村干部意识淡薄,至今村里文化设施还是空白,也没有文化队伍。

2、农村文化设施相对薄弱,文化队伍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新时代的农民群众解决温饱之后,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群众文化需求逐年增大,由于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至2005年,33个村对文化设施建设的的投入平均约为每年万元,多的村10万元,最少的村3000元。到目前为止,有部分村还没有一支文化队伍,也没有文化设施,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主要是扑克、麻将。同时近年来,部分村村民建房红红火火,土地寸土如金,而要搞一个健身点、文化活动室却没有安身之地,群众想要锻炼健身,搞一些文化活动就找不到地方。

3、文化骨干缺少,文化活动单一。由于农村相应的信息比较闭塞,加之人才的流动,部分有一定特长的人都进入城镇或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有的文化骨干由于年龄较大,已没有能力来做这些工作。现在有很多的村每年的文化活动只是春节期间请外来演出队演几场戏,平常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另外由于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传统文化已失传,而现代文化又没有人来传授,从而使农村文化面临困境。

6.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初探 篇六

彭淼史云峰董园。

【摘要】校园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源头。低碳校园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低碳消费意识,有助于向社会传播低碳生活的理念,有助于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低碳理论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氛围。文章从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出发,探索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推动低碳校园建设的对策

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2l世纪最大的挑战。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举行。严峻的气候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土地荒漠化加剧、粮食短缺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国家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控污减排和节能降耗等作为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一场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绿色浪潮将要拉开大幕,这场革命被认为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将迎来的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

而作为最前沿理念发源和最新技术孵化地的大学对此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义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建设与低碳发展,为了推动高校节能减排,教育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及《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鼓励伞国高校对低碳校园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力争为推动校园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低碳校园构建存在的问题

二、(一)节能意识淡薄改善环境最莺要的驱动力在于公众的环境意识而公民环境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学校与媒体。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开启环境教育课程,媒体对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加之部分高校领导对节能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部分师生节能意识淡薄。

(二)节能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园规模日益扩大,学校能源用户不断增加,但不少学校在管理方面仍沿用旧的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和操作性强的有力措施,使节能工作流于形式,造成节能效果不明显。同时,由于管理粗放、节能责任人不明确、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缺乏力度等诸多原因,存在较多的节能漏洞,导致许多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三)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不唠由于高校扩招,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过快,加之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T艺的短期成本较高,许多高校在新的建筑设计、用材,老校区改造等方面未考虑节能因素,未进行节能论证,因此造成能耗的客观浪费。

(四)资源共享不够充分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高校积累了很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大学机构庞大,各学院之间学科分离,众多二级单位又存在着各自为家的思想,在设备使用、实验窀建设、会议室建设、网络资源等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低,共享不充分。

二、建设低碳校园的对策

7.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七

关键词:中学生异性交往 心理特点 对策

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尽管教师和家长一再强调中学生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因过早地谈恋爱,耽课了学习。但早恋现象却时有发生,教师和家长对此现象过分压抑和禁止,反而导致“禁果最甜”的效应。因此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就成了最令家长和教师棘手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学会同异性的交往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正确引导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素质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指导青春期异性的正常交往,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1]

一、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分析

1.异性交往的普遍性

不同程度的异性交往在中学阶段普遍存在。有统计显示:许多同学主动接近过异性同学(65.15%),他们曾经赠予(53.10%)或接受(56.13%)过异性同学的礼物。然而,卷入更深程度异性交往的中学生人数并没有部分学生和成人想象的那样为数众多。曾经与异性同学单独约会过(15.13%);经常和异性同学谈论爱情(8.10%);给异性同学写过求爱信(7.13%);有异性向自己表示过爱意(22.16%);谈过或正在谈恋爱(10.19%)的学生只是少数。可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程度的异性交往行为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同时,中学生的异性交往不仅包括行为上的趋近,而且包括心理上的接纳,这表现为42.17%的中学生有自己喜欢的异性朋友。[2]

2.异性交往的方式

多数青少年处理异性交往问题的方式是较为成熟的,他们可以与异性伙伴正常交往,能够较为理智地把握交往的尺度。有的中学生愿意与异性近邻结伴而行;有的中学生懂得不喜欢就婉言拒绝他人的求爱;有的中学生明白年龄尚小涉足爱情可能不合时宜,所以会转移注意力!不想此事,或者将爱意埋在心底。另外,当家长或老师反对与异性交往时,中学生也会较为明智地处理该问题,大部分的孩子会通过和成人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当然,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处理异性交往问题时表现得相对保守和乖巧,而男生则更为大胆和叛逆。同时还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则,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进一步社会化,外界环境和舆论的压力,强烈的异性交往需求和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促使高中生采取较为明智的,表面疏离却实际接纳的方式来处理异性交往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二、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特点及存在问题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随着心理日益成熟,经历了“疏远期”,进入了“爱慕期”。这时其性意识发展通常以外观的吸引和接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吸引和接触能使青少年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并对自己表示肯定。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明显心理特征和先兆,这种特征和先兆是具有普遍性和强烈性。(1)性心理和生理逐渐趋向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的发展,辩证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占优势,但是却容易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2)他们的情绪具有明显的两极性,调节和支配情绪的能力有很大发展,但情绪表现仍然十分强烈,容易激动,一触即发。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情绪易波动,容易走极端。(3)心理闭关自锁。进入青春期,往往开始学会掩饰、隐藏和欺骗自己的真实感情,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表现出来,形成心理自我锁闭。(4)青少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综合体。告别了童年,又非成年,他们的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原本纯真美好的世界被打乱,新的环境和节奏还尚未建立,如感情与理智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盾等[3]。因此,青春期是人生最关键、最困难、最需要理解和帮助的时期,全社会、教育部门以及家庭应针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特征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青少年在异性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给予帮助和正确指导。

正确的异性交往在青少年走向成熟时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起着质的作用。但随着环境的改变、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不够,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也存在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友观不正确;(2)超越友谊界限;(3)交往方式不当;(4)随意性交往和隐蔽性交往增多;(5)择友标准需指导;(6)“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带来的困扰;(7)爱情错觉的困扰;(8)心相近而形相远的困扰;(9)拒绝异性交往或异性交往困难;(10)缺乏异性交往的良性环境[4]。

三、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教育误区

学会与异性交往是中学生必修的“社会课”,其间需要逐步树立良好的交往意识,培养健康的交往心理。但同时,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又是容易被忽视、被误解和容易出问题的时期,如果忽略了这段时期对中学生的正确引导教育,就会使朦胧中的中学生走入误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2)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3)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4)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5)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很低,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没有什么好处;(6)与异性的交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效仿;(7)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到时自然就会;(8)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属于教育范围,教师对此没有责任。正是由于上述诸多的误解,使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长不能正视“青春期”的异性交往问题,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加以干涉,而不是采取积极正确的引导方法去解决[5]。

在了解学校青春期教育状况后,我们不难发现在以往的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在青少年异性交往中应当去理解和认识正常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正常交往带来的益处和不适当交往、不健康交往或回避交往等所带来的弊端区分开来,在异性交往中多注意去引导汲取对方学习、品质和个性发展上优秀的东西,旨在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要摒弃那些不健康的消极的交往动机。同时,还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使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自然和谐、健康地发展。

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就成了我们父母、教师、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四、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青春期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青春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使青春期教育成为这一阶段必不可少的课题,正确而适时的青春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青春期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其核心是性道德教育。通过青春期教育,消除学生的异性神秘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把握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2.理解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

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值“心理断乳期”,他们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认知情感发展的不完善,做事难免冲动或钻牛角尖,对他们实施教育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1)倡导正常交往。教师在安排座位、打扫卫生、参加学校运动会、举办班级活动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男女搭配,并不断变换搭配的对象,增加男女同学相互之间接触了解的机会,以利于消除学生进人青春期后所产生的烦恼和对异性的神秘感,使异性同学之间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形成一种正常的异性交往风气。对个别交往过密的学生,教师应多留意其家庭背景、生活内涵、与之交往的朋友,给予真诚的关怀,不要乱贴“早恋”的标签,更要防止由于同学的哄笑和成人的肆意干涉而使学生出现“逼上梁山”的相反效果,对整个班级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2)家长要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在这一阶段,多数中学生希望家长能够理性地支持他们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不要不闻不问,也不要武断地反对他们恋爱更不要禁止他们与异性交往。家长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反思自己在成长中的问题与困惑,以开放的眼光接受青少年结交异性朋友,并采取积极的态度辅导子女的异性交往。

鉴于此。家长、老师和学校应当充分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与他们多沟通,以一种开明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异性关系,相信中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时正面地指导青少年走出青春情感的迷惘,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应对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对中学生实施异性交往和恋爱教育时要真正做到尊重、理解、沟通、关怀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罗华,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和行为特征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68-70。

[2] 李鹰,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及心理特点[J],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75-81。

[3] 许红梅,正确对待青少年的异性交往[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第2期。

[4] 叶发钦.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的问题及辅导[J],基础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31-32。

[5] 彭泗清.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八种误解[J],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第1期:5-7。

8.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八

吕红梅

(经济学院)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团的事业不断发展和党的青年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大事。目前,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着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得力、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建设深度有待提高;社团活动经费紧张,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科学指导社团发展。通过狠抓社团制度建设,规范社团内外部管理;努力打造品牌,积极鼓励创新;高度重视网络建设,打造社团虚拟家园;积极营造社团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化正确的学生社团发展导向等措施,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社团的基本功能

(一)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社团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内容健康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形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融人与渗透了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而学生社团活动又是在学校的引导和控制下开展的,这就使得学生社团活动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被有效运用。同时,溶思想性、文化性、学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社团活动,能够把学生的共同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

社团活动的时空更为广阔和灵活,更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大学生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大量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体而言:第一,跨学科、跨专业、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有助于打破封闭的教学体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培

养大学生们获取、分析、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第二,社团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提供的多种途径,一方面可以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并据此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开展的各种学术、科技、社会调查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自身的创造欲和专研进取的精神。

(三)大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大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给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和大学生在其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对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对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团活动融洽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稳定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团是联系广大学生的主要形式,在社团活动中大家由于志向一致、兴趣相投,所以情感易于沟通,信息易于交流,有利于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有利于化解学生中的冲突、矛盾。通过社团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理智上受到启发,于感情上引起共鸣,进而从知、情、意、信、行诸方面完善自我。

二、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社团活动也深受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也愈发突出,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大学生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校社团的主管部门一般是团委,如果仅仅把社团活动看作是学生的自娱自乐,这种管理体制没有问题,但是要把社团活动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的话,其弊端就明显了。一方面,团委本身承担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放到学生社团上的精力、物力只能是一小部分,而社团建设又是一项纷繁复杂、耗时耗力的工作,投入少了,难出成果,投入大了,又难以承担,甚至会影响本身的正常运转。还有,许多上档次、专业性比较强的大型活动,需要学校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单靠团委是不够的。不是做不了,就是做不好。

(二)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得力、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学生社团一般都是“进出自由”,面试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表面文章,离开社团也是随心所欲,只要自己不乐意再参与其中了,便可以随时退出。学生自己也认为大学生社团没有任何纪律约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过大的流动性和自由度,使社团很难形成完善的制度,即使有,也很难有效执行。这种状况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社团的活动、计划、思想不能很好地保持连续性,更谈不上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了。久而久之,社团就会失去美丽的光环,失去学生对它的兴趣。

(三)社团建设深度有待提高

各高校目前基本上没有配备社团工作的专职指导老师,学生社团的指导力量主要来自于团委。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有专业人士介入的社团,还是由团委老师直接指导的社团,其专业力量和深度都显薄弱和不足。因为社团数量众多,社团活动涉及的知识面要求较宽,光靠团委老师很难一一实现有的放矢的指导,请专业老师做做面上的指导也许可以,但是要他们经常与学生泡在一起,可能不现实。此外,高校社团工作一般是公益性的,报酬较低,或者根本没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建设的深度。如果社团建设没有一定的深度,那么很多具体的社团活动就有可能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而缺乏内涵,最终显得层次不高,效果不好,也降低了社团本身在学生中的吸引力。

(四)社团活动经费紧张,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不到位,难以保证活动效果 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社团建设和正常开展活动的瓶颈之一。虽然要提倡节约办社团,但是如果连基本的活动经费都难以保障,那么其活动的效果就可想而之了。目前,无论是学校拨款、会员缴费,还是社会赞助,往往都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只有在降低社团建设和活动成本上动脑筋了,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社团的影响力和社团活动的综合效果。另外,由于学校场地,设施紧张,能够给社团运用的资源微乎其微,即便是租借,有时也会出现时间上的冲突,往往是社团活动为其他活动让路。

三、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具体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固有功能,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社团发展

首先要确保大学生社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通过积极构建“一体两翼”的社团运作新模式,来吸引学生、凝聚学生,并使得大学生社团能够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同时,要对社团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从宏观上科学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高度注重对社团文化的深层次塑造,始终保持学生社团的先进性与旺盛的生命力。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类社团,以此类社团为龙头,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塑造青年;要积极倡导学术科技类社团,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学术活动的热情;正确引导志愿服务类社团,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不断引导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积极弘扬时代新风、社会新风;科学规范文化艺术类社团,着力营造健康、活泼、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积极鼓励体育健身类社团,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始终以素质拓展为主线,积极发挥各类社团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狠抓社团制度建设,规范社团内外部管理

社团制度包括章程、管理办法等是社团内部管理和展开活动的总体框架和依据。为保证社团运作井然有序,必须狠抓社团制度建设。社团成员只有明确了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发展思路,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才能有序运作。社团联合会作为各社团的外部管理机构,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引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要理顺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会、其他社团管理机构的关系,保证社团工作决策科学、服务到位、机制畅通。要善于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健康有效的竞争合作环境,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要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坚持内涵发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外资源的效益。要坚持高起点、高目标、高效率的工作原则,敢于走国际化道路,树立起全球意识、大局意识,发挥好社团资源的集成优势,提高整体工作实力。要合理设臵社联会各个职能机构,科学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社团联合会管理条理》、《明星社团评比条例》等规定,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每年对社团进行登记注册等等。要严格规范社联会运作,适应时代发展,改变社联会以往呆板的管理模式,积极转变社团联合会工作职能。要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流程,以此规范各方面的工作,有效做好对社团进行宏观指导、监督、管理、服务的工作。

(三)努力打造品牌,积极鼓励创新

要重点建设具有良好运行基础、活动成效显著的优秀学生社团,特别是要重

点建设有特色,有影响,高品位,高起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学生社团。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加大对这些社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这些示范性社团建设的导向作用,以点带面,以滚动发展的方式带动了更多的社团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同时,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积极鼓励创新,包括鼓励社团种类创新,建设一批具有时代性、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品味的、代表时代最前沿声音的学生社团;鼓励社团活动创新,打造一些高起点、高品位、高层次、影响大的社团品牌活动;鼓励社团运作理念创新,引入当代最先进的运作理念来经营社团。只有依靠创新来激发社团活力,为社团赢得各种必需的资源,才能实现社团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四)高度重视网络建设,打造社团虚拟家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必将为推动高校社团建设、繁荣社团文化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通过网络,一方面可以给广大社团成员提供更为宽广自由的展示自己的舞台,提高社团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社团与社团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社团的联系,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与借鉴。还可以通过网络向世界展示自身的风采,营造社团虚拟家园。比如由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主办的“中国高校十佳社团网站”评比活动,吸引了全国许多高校社团积极参与。这些社团网站不但内容新颖,界面活泼,而且文化品位浓郁,向社会展示了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旺盛的生命力。

(五)开动脑筋,积极营造大学生社团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团委、社联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企校共建”“区校共建”中的作用,实现学生社团与企业、街道、乡镇的对接,为社团争取尽可能多的各类资源和搭建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鼓励有条件的社团进行高品味的商业化运作,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合情合理依靠自身优势把社团“养活”。通过深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积极推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与宣传、文艺、影视广播、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渠道,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各类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激发并满足学生社团和青年大学生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强化正确的社团发展导向,防止大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正处于成长和规范期,众多高校学生社团活跃于校园,一方面丰富繁荣了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诸如部分社团过分繁荣,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社团文化功利化倾向愈来愈明显,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自由主义抬头,低俗商业文化侵入等一系列影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所以要高度重视对社团发展导向的控制,密切注意学生社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引导,加强防范,有效防止和消除大学生社团在繁荣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消极因素,确保各类大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和社团干部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将会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社团也必将在更为宽广的平台上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和更为旺盛的生命力,绘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6(06)

[2]赵丽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2006(3)

[3]李晓明.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论[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年

[4]李继兵.站在先进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社团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

报.2002(5)

9.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九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确把握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1、理想信念分层叠现、政治意识相对淡漠。

中学生因受到现实环境的严重影响,价值观各有不同,往往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轻视道德修养的锤炼。同时,部分未成年人爱国却不愿谈政治,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民族精神淡漠,缺乏政治抱负。

2、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行为失范。

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加之家庭不良教育环境的影响,甚至出现斗殴、偷窃等行为,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沼。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受到 “呵护”和“优待”,养成诸多不良习惯,道德行为严重失范。

3、个人主义至上、心理素质较差。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未成年人中“惟我独尊”思想开始膨胀。“小皇帝们”平时自信自满,稍遇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心理宣泄渠道不健康,寻求刺激、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助人为乐”、“劳动 1

光荣”、“勤俭节约”等放之历史而不变的主题在他们身上已无从体现。

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待净化。

不良文化生活的影响、不健康的影视广告、色情书刊和不健康网站中庸俗不堪的内容,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此外,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不够、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权谋私、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等,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2、教育因素——未成年人学习的环境有待改善。

部分学校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把德育工作当作口号,走的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品德的老路子,德育过程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忽视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能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道德教育的成果往往抵不过未成年人在休息日受到的家庭与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对家庭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3、家庭因素——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有待优化。

家长们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得不好。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的工作经历、为人处世、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等不良生活环境,更造成部分未成年人心理畸型、人格扭曲;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部分家长采取放任

自流、过分溺爱、训斥加棍棒等不良教育方式,最终教育出的多是娇纵傲气又十分脆弱自私的“小皇帝”、“小公主”和一些因自暴自弃而走上歧途、违法犯罪的不良少年,道德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一项缺失的内容。

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1、明确工作内容,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领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开展体验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提高自护能力,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丰富文化底蕴。建设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文化阵地、精心出版适合未成年人欣赏的优秀读物、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及校外教育阵地作用。

2、改善工作方法,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有效途径,把握我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出现的新情况,探索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注重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性机构,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积极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不断强化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育人优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使未成年人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切实服务弱势

青少年群体,学校要让每一个适龄学生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健全工作载体,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组织载体。建立青少年团队组织和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青少年社团,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团干部队伍,发挥青年中心、中学生业余团校、科技示范基地、互联网等阵地作用,为未成年人提供充实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广阔平台;

文化载体。以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节日文化、时尚文化为载体,提高未成年人的鉴赏水平,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共青团、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在建设丰富的文化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上下功夫;活动载体。坚持以普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通过开展社区志愿和谐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等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之,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学校应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努力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青春力量。

南雄市第二中学

10.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陈恒初(1955- ),男,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湖北武汉430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45-03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大学精神缺失、办学理念模糊、校风不良、校园制度建设滞后、校园文化活动单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塑造大学精神,尽快明确办学理念,狠抓校风建设,创新校园制度文化,加快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独立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独立学院应该珍惜机遇,从各方面促进自身的发展。独立学院要想具有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大学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积淀、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高层次文化,具有传承性、多元性、批判性和前沿性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确立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既要遵循大学办学的普遍规律,又要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理念。也就是说,独立学院应当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师生共同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在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运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潜在的教育形式,更应该致力于学生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心理品格、审美修养、艺术情趣等内在素质的培育以及校园美化、建筑造型、文化活动、教育设施、教育管理制度等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影响较大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有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建设的重点,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独立学院相关制度建设尚待完善,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尚未确立;而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兵、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的榜样、尊师爱生及见义勇为的典型,却没有树立,忽视了对各方面先进典型的培养;在学习工作中党员的先进性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工作明显滞后。

2.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不协调。就物质文化而言,虽然独立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校舍越建越漂亮,校园建筑的造型与空间布局越来越讲究,校园的美化和绿化也越来越好。然而,独立学院普遍存在设备不足、图书资料少、人文环境弱于自然环境等问题。而且,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艺术教育、劳技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甚少。另外,校园精神缺乏风格独特的个性,其核心特征还没有完全确立,校园精神文化的感召力、渗透力也不明显。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不健全。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运行的支持和保证,主要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文件条例等。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有些独立学院逐步形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而有关党务、招生、教学、就业、师资、人事、后勤、宣传、科研及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与文件条例都还处于初步形成之中。即使独立学院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确定了短、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但迫于招生、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即时性与关键性的显性问题,许多学院只得脱离规章制度临时应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运行机制。

4.学生主体文化和教师主导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由于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较公办高校低,教师短缺和流动性比较大,学生就业率普遍较低等,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影响到了学风建设。而且,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相比,仍存在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现实差距,这造成了独立学院不少学生出现丧失信心、缺乏主动性、心理压力较大等许多问题。虽然许多独立学院纳入了国家普通高校计划内招生,但它们除了部分国家计划内统招外,还有大量的专科生以及自考本(专)科生,这些学生的学习目的、培养方式以及教学计划都不一样,因而对学生主体文化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对引领和主导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存在着教师结构不合理,即离退休返聘的老教师较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较多、能够肩负重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专兼职比例不当等现实问题,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度不大,主导作用难以充分体现和发挥。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师在工资待遇、福利保险以及社会地位等许多方面与公办高校的教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教师流动性较高,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校园文化。而且,独立学院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公办高校的兼职教师,与民办高校维系着松散的雇佣关系,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难以在校园建设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优秀的校园文化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形成的,而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结果。

1.加强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我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要求,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而校园精神文明的主体是师生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建立。显然,只有唱响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才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增强奋发动力,建设良好校风。思想政治工作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遵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就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把握。同时,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注意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内容,而且要注重对其他方面进行马列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要尊重人的价值和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能,而思想政治工作在以人为本的同时,直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来启迪人、武装人,升华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觉悟。校园文化建设对人的熏陶和影响有时是不自觉的或半自觉的,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它就是要使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校园文化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决抵制消极的、腐朽的文化侵袭,应采取寓教于乐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一般的趣味性与感官愉悦中,自觉感受艺术熏陶并锻炼理性思维。这就要求校园文化要有正确的引导,以免造成青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甚至导致理想和信念的动摇。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在一个有着优良传统、校风文明的环境里,人们会自然地感受到各种有益的熏陶。同时,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校园文化以其开放性、适应性的特点与社会密切联系,社会上最新的思潮与时尚都会迅速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对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文化的“热点”和学生思想的“关节点”,更新观念,改进工作,增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

2.促进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独立学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具有外显性和感观性。学校的建设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小到一室、一梯、一角的净化和美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谐的人文景观,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并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精神文化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对内体现在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师生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对外体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因此,从宏观上讲,应该着重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强化青年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和爱国主义的传承,并积极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选择各种重要节目、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从微观上讲,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业务管理知识竞赛来扭转或影响学生的志趣走向,塑造学生自信、健康、乐观、敬业的人格品质。在育人过程中,做重于教,感悟重于告知,发现重于传授,启发、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才,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尊重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教师的师德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向社会散播优秀文化的“播种机”。教师的行为、道德是否与社会公德相符或高于社会公德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与服务是否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是否具有先进性,由此形成的教师个人魅力能否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等,这些往往是影响学生行为及其价值取向的最根本的因素。教师所具备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股股不竭的动力,它对学生、对学校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因此,要切实加强具有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对学生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影响。

众所周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从学生需要出发,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组织,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例如,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学识性、专业性、娱乐性的同时,还必须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元因素综合考虑,提供宽松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存在价值,营造民主、科学的校园氛围,从而引导、调整师生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其能力和价值的竞争平台,体现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实效性。而且,还要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与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青年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和国家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不断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和规范行为文化。独立学院制度文化是由学校的法律形态和组织管理机制构成的显性文化。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构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顺利建设的关键。学校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通常是以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社会公众的道德意识为前提的,而制度实施的组织管理机构则可以有各自的个性特点。独立学院的制度文化环境是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需要得到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而且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独立学院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和竞争机制,才能培养师生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总之,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效果是通过学生的个体行为得以显现的。校园文化是否具备正确的内涵,只能从每个学生在各种场合的行为是否高尚来辨别。使每个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情操,以及高尚文明、规范包容的言行习惯,是构建独立学院优秀校园文化的最终目的。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领导的行为文化,主要致力于其民主宽容的领导作风和高瞻远瞩的领导能力提高;教师的行为文化,主要应致力于在师德高尚、教书育人上;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细致服务、服务育人方面。同时,要加强模范人物的行为文化宣传力度,使他们的行为成为师生争相模仿、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些不同结构的师生行为文化的总和,形成校园文化的显性因素,从而体现出学校整体的风貌和学校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彭祥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董建江.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04(7).

11.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一

播种思想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头。谚语说:“播种一个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效能,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获得心灵的滋润。中专学校的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差、就业目的不明确,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创建优秀的班级职业文化氛围,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职业人才”,成为我们不得不思索的问题。

一、农村中专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相对于普通中学而言,中专学校的班级管理难度更大,而中专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浓郁的班级文化意识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专学校无形中承担了许多“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单亲、低保、寄养等家庭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的我行我素,不爱学习,无视学校的教育。不少学生家长对中职校的教育缺乏认识,认为学生在学校学学技能而已,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学生缺乏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农村中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都相对较差。

二、农村中专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实践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呢?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产生的思考与对策:

1.目标的制订增强向心力

目标就像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通过设立班集体的探索目标,激励学生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唤起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奋斗的欲望,使学生在完成目标后获得的探索和学习成绩的快乐,也唤醒他们心灵里的自豪感、自尊感和自信感。因此,目标是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学习愿望的内在力量的唯一源泉。通过设立班集体的目标,还能够促使学生将对集体的感情上升为对集体的责任,有助于集体责任感的形成。

2.制度的确立保证贯彻落实

制度是调整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或规定行为者行动的强制性规则体系。科学合理的班集体管理制度能够加强班级建设,发挥班委会及班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使其各负其责,各尽所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班集体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要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效应。

3.环境的营造点亮美好心灵

文化环境的重要性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都可证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教室是学生成长、教师授业的主要阵地。

良好的教室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教室的环境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全班同学共同用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在班级设置不同的栏目,如:班训、公示栏、励志栏、活动栏、交流区。每天的早读让学生集体读一遍班训,借以励志。励志栏用一些名言警句教育学生,如:勤能补拙,静能生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乐学善思;态度决定一切/把握今天。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每日名言园地”,由学生负责每日摘抄一条名言警句。

4.专业的特色彰显文化个性

个性化班级文化打破传统的班级文化模式,以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创设班级文化。

如: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班级,在教室张贴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的名人、名言;利用励志专栏,介绍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家人生。教育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成就。可见,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个系统的工程。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责任感大大增强,自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班级文化具有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的班级才会成为更为和谐班级,我们的学生才能不断地成长。

参考文献:

12.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二

现状及对策

农村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农村和城市社区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普遍存在着监督教育不到位、制度不健全、部分干部作风漂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开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到位,表现在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应具备的党纪政纪法规知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不强。二是村(居)务公开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虽都实行了村(居)务公开,但存在公开时间不及时、内容不全面,较笼统、不连贯的缺点。有上面督促就公开、不督促就不公开的现象。三是部分基层干部作风漂浮,行政不作为,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懒散,习惯于行政命令,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事,对涉及基建工程、土地

征用、城乡低保等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凭关系、凭感情,以权谋利。四是个别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态度冷漠。

二、剖析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社区负责人在思想认识上主要存在三个倾向:一是“无所谓论”。这种观点片面地认为,乡镇、社区涉及不到重大人事任免,没有重大经济往来,没有什么重大决策,涉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及事项不多,党风廉政建设抓得好不好无所谓。二是“形式主义论”。这种观点错误地认为,农村和城市社区不存在什么大的贪污腐败,基层缺乏腐败存在的条件和土壤,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搞形式、走过场。三是“先后论”。这种观点片面地认为,当前基层工作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抓好经济发展,维护好社会稳定就行,至于党风廉政建设,等到农村和城市社区经济全面发展以后再抓。

2、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村(居)级民主管理制度如党员议事、村(居)民议事等没有完全发挥基层决策、议事、监督的作用。群众民主管理的意识不强,在实施基层民主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党员群众显得尤为不关心,加之部分党员群众代表文化素质不高,无法议事。

3、宣传教育不完全到位。平时由于各项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许多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开展不够深入,导致基层党

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尚未完全形成。基层干部特别是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低,教育、管理难度大,对基层干部特别是社区干部存在重用轻教、重用轻管的现象。一些基层地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抓党纪条规的学习教育不力,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一些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形式单一,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不够,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4、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监督制约不够有力。由于部分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足,导致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不规范、不完善;同时对现有的制度规定未能很好地落实,一些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流于形式,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不够有力;村(居)务公开工作虽然实行多年,但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5、部分基层干部存在思想政治作风不硬、理论业务素质不高;政策观念不强、不能严格按政策办事;群众观念淡漠、联系群众能力不强;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

根据目前农村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

和城市社区干部廉洁自律。

1、打好“预防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要通过进一步认真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要让乡镇、社区负责人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既是上级党组织对自己的关心,也是自我保护;既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整体形象,促进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的重要保障。

2、划定“警戒线”,出台具体规定。乡镇党委、办事处党工委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专门针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实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的具体规定,明确农村和城市社区支部负责人在党风廉政建设上的责任和目标,针对廉洁自律的相关要求,明确提出若干个“不准”,设臵统一的“警戒线”,使大家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必须做。同时,要结合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结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对非党员干部的约束制度,对社区干部在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违规处理办法,如进行系统化考廉。乡(镇)办纪委每年依照村(居)委会干部述廉评议、联查联审的结果和廉政档案的记录,召集有关人员,召开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廉洁评审会,综合确定基层干部廉洁程度,作为任免、罢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还要把考廉结果系统纳入其他工作之中,综合作为当年农村和城市社

区干部工作考核、确定先进的参考依据。

3、常念“紧箍咒”,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纪党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在其思想上常敲“警钟”,另一方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以案说法,依靠反面教材,加强警示教育。同时,还要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板报宣传、创建廉政家庭等多种形式,在社会营造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4、设臵“防火墙”,强化制度建设,实行制度化促廉。一要进一步完善村(居)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要通过责任制度的落实,形成自我制约,自我管理的机制。二要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活动,在提交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村(居)委会班子要向乡(镇)办党委写出书面报告,村(居)委会班子成员个人有婚丧喜事等,事前必须向乡(镇)办纪委书面报告。三要实施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廉政谈话制度,由乡(镇)办定期或不定期对村(居)委会干部进行谈话,谈话方式主要有任前廉政谈话、提醒警示谈话、违纪诫勉谈话等。四要建立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述廉评廉制度。述廉每年一次,主要包括有无收受、索取钱物,有无挥霍浪费,有无挪用集体资金,有无公款私用,有无动用公款娱乐等方面内容。五要建立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干部廉政谈话

记录、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廉洁承诺书以及违纪记录等,并进行动态管理。六要加强监督检查。乡(镇)办党委要采取廉政谈话、定期巡视、信访接待、诫勉等方法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监督。

5、增强“免疫力”。要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采取有效方式开展群众监督和自我监督,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是完善村(居)民议事制度,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群众对基层组织的监督。二是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规定凡是与群众切实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必须经党员、村(居)民参与议事,由村(居)民代表大会或村(居)民大会决定,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三是落实民主理财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杜绝农村和城市社区书记、主任直接摸钱,实行审批、管理、经办“三权分离”,切实加强对村(居)级集体财务的监督。四是要进一步规范村(居)务公开工作,细化和完善公开制度,保证公开的及时性、连贯性和群众关心的重点,保证群众得以实施经常性的民主监督。

13.浅谈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三

【关键词】农田水利;对策建议;临朐县城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国际上称灌溉和排水,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调整区域水情,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确保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1.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

临朐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沂山北麓,弥河上游,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复杂,平原占总面积的12.8%,丘陵为31.3%,余为山地。境内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2.4℃,年平均日照2578.6小时,无霜期191天。临朐县水资源总量为55665万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72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276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000万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42.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是典型的贫水区。县境内弥河、汶河两大河流贯穿,共有较大支流230条,南部山区,比降均大于1/40,且多属暴雨中心,部分河流具有水利发电的条件。城关街道位于临朐县城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辖30个行政村,1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西部多为山区丘陵。地理位置等影响,城关大部分地区降雨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因此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由当前现状决定的。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就必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关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现有的灌溉、储水、排涝等农田水利设施,因长年失修功能退化

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任务是防旱、排涝和储水,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和生态环境。数据显示,城关普遍存在灌溉设施设计标准差,工程建设质量弱,配套设施不完善,工程长期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功能退化等问题。造成排水、储水功能退化的表层原因,是因水利设施长年失修所致,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因为水利设施的投资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所致。

2.2水利工程兴建,维护资金不足;水利设施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水利工程的兴建除政府投入以外,其他资金来源较少。水利工程建好后,对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忽视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逐步弱化。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确,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

2.3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组织管理

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使本来就很有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资金来源于不同渠道,没有统一规划管理,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由于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不规范,对民间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市场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设施管理不善,毁损严重。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有效避免自燃灾害对现代农业的影响,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也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是现代农业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因此要立足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具体有以下几点:

3.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政府财政在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的同时,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临朐县城关街道近年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保证农业增产增收,一方面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资:西横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总投资990多万元,计划一年内完成,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投资590多万元;规划从嵩山水库西干渠埋设主管道6条,配套田间官网及灌溉出口;规划农田排涝工程,龙泉河河道清淤工程等,另一方面不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服务好农业。

3.2建立具体的管理保护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工作,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明确主体,只有明确的主体,管护的责任才不会落空。建立正常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费用、维修费用、使用费用的来源机制。根据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制定实施细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3.3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同时重视对水利技术人力资源的培养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同时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与相关院校、有关单位搞好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对现有农田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各尽其才,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使他们能独当一面。

4.结语

14.宁夏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十四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09年5月11日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四个尊重”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高,为推进宁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持续、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截至2008年底,宁夏人才总量为35.78万人(不包括25.45万初中级技能人才),占全区总人口的5.8%,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41万人,经营管理人才5.53万人,高技能人才4.5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为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有1.71万人,其中,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27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在职人选9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人才129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在职人选353人,在宁工作的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352人,回国留学人员381人。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自治区成立以党委书记陈建国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市、县(区)及区直有关单位也分别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领导机制。编制《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2004—2013年)》《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两部人才规划,颁布《宁夏人才市场条例》《宁夏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和《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30多部规范性文件。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支持宁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12条政策措施。与国家外专局签订了《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为宁夏“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和一个目的地”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书》,确定了今后五年支持宁夏发展的一批重点引智项目。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机制

一是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意见》《关于2008—2012年宁夏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了党政人才培训工作。2008年,全区行政机关培训公务员18575人次,占公务员总数的75%;首次开展了区直机关处级公务员轮训工作,培训处级公务员1570名。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举办党政人才经济管理、公务员能力建设、农业产业化等培训班27期,培训616人。首次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举办了由34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的为期一年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立自治区级培训教育基地43个,市、县级培训教育基地75个,区外教育培训基地6个。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567”工程,2008年全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的专业技术人才近12万人次。三是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开展了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新世纪313人才工程”人员选拔工作,并从去年开始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选拔范围。四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区有科技特派员4986名,其中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951名、法人科技特派员235家、信息科技特派员2800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创业培训学院,成为科技部培训试点基地,并被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12个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省。五是建立人才开发合作机制。2008年,我区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签订了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建立区域人才技术合作服务机制。当年举办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设施农业培训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6期。今年3月,我区又与国家外专局、香港中华教育基金会签署了《关于联合组织宁夏回族自治区乡镇长赴香港培训的合作备忘录》,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在香港将全区300名乡镇“一把手”轮训一遍。5月初,第一批45名乡镇“一把手”已赴香港进行为期14天的培训。六是开展人才助农活动。连续两年将人才助农列入自治区政府民生计划和为民办实事之中,实施了“412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程”。2008年,全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6万人,以奖励方式选送到农业发达省区学习考察600名,选送到宁夏大学研修深造20名。与乐义集团合作建立了宁夏山东寿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并在永宁县建立了我区第一个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项目机制

一是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自治区政府柔性引进4名院士担任地矿局和羊绒产业基地顾问,聘请28名知名专家担任我区13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顾问,聘任16名区内优秀专家为各产业首席专家,筛选出120名专家组成产业专家团队。对口组建面向自治区重点产业和各市、县(区)的35个专家服务团,组织300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定向深入到基层和生产、教学、科研一线开展决策咨询、科技合作、技术指导等服务。设立专家服务热线,将来宁的材料化工专业的11名院士、天津的23名医疗专家与我区相关的专家进行匹配。三年来共组织专家796人次参加区内服务行活动。二是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先后举办四期“企业之星”培训班,组织10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青岛、南京等地进行培训。举办中小企业“银河培训班”,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00多人。三是加大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骨干。从2005年开始实施“基层之光”计划,目前已有210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得到强化提高。从2006年开始实施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计划,为全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业务骨干300名,为全区188个乡镇培养卫生技术骨干500多名。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园丁工程”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1135”计划,培训100名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1000名自治区级、3000名市级、5000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实施名校长培训“牵手工程”,已组织6批160名中小学校长到上海、江苏、深圳挂职学习;今年又与江苏省达成“牵手工程”名医培养协议,从8月起将选派20名重点学科临床医生参加为期半年的实践培训。五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才。截至2008年底,我区累计安排1.62万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到事业单位实习、担任农村“特岗教师”和到农村服务。今年又筹资1.47亿元,通过“八个一批”,力促1.8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工作和自主创业。

(四)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人才选拔评价制度。制定了34个系列的职称评审办法,并将人才评价范围延伸到非公经济组织和农村实用人才。2003年以来,使服务于非公经济的1.9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820名“田秀才”“土专家”得到应有评价。二是实施创新团队建设。2008年,全区建立了15个创新团队,其中工业领域7个,农业和社会领域8个。围绕特色农业和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建立了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和1个羊绒产业专家服务基地。三是做好人才服务对接。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组织国内19名知名专家,围绕煤化工、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等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开展专家服务行活动,召开咨询论证会9场,组织医疗手术演示10例,提出意见建议30多条。四是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了自治区专家数据库、高级专家联合会会员库和宁夏籍在京(外地)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五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成立国家级“中国宁夏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人才信息发布和统计分析机制,畅通人才信息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2008年,全区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279场次,使17610人次实现流动和就业。

(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一是积极引进国外人才智力。近年来共聘请国外技术、管理类专家1000余人次,实施农业引智推广示范项目40个,建立自治区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7个。二是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从今年开始,自治区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宁夏创新创业。今年3月,我区首次在北京举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发布会暨引进人才签字仪式,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区企事业单位已达成引进人才意向协议383人,拟引进博士20名,硕士209名,本科154名。自治区人民医院一次性引进16名高层次人才,其中留学归国博士6人,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博士、医学专家10人。医院专门在银川市中心地段购买住宅楼30套,提供给引进人才使用,同时每月发放3000-5000元不等的特殊津贴,并解决科研启动经费,配备实验室。三是借助资源优势引进人才。近年来,我区围绕农业、能源、旅游等优势资源开发引进部分高层次人才,在医学、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开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引进的畜牧博士杨奇解决了南部山区发展肉牛养殖的技术瓶颈问题;自治区附属医院引进的海外医学博士李玉奎年薪100万,帮助建立了“宁夏人类干细胞研究所”,研究成果已通过了PCT国际发明专利。四是成立宁夏留学人员联谊会,健全完善了留学人员来宁创业发展政策协调机制。

(六)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对院士、博导、硕导、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持续性定额津贴补助。二是建立优秀人才休假疗养制度。我区每年都组织各类专家、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优秀人才到外地休假疗养,特别是2008年组织50名专家,成立农业专家团、企业专家团、博士和留学人员团,分赴长三角地区休假考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2月,首次组织14名农村实用人才赴美国培训考察。三是设立并开展了“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奖”“科技进步奖”“六盘山友谊奖”“文学艺术奖”“有突出贡献技师政府奖”“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奖”等评选表彰活动,特别是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我区对4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6名创新专业技术人才、3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分别给予每人10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并向37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颁发了“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四是建立高层次人才优待制度。今年,我区为50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办理了优待证,为他们提供在宁期间的医疗、交通、旅游优惠待遇。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人才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随着“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和一个目的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宁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人才总量偏小,高级人才短缺。我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581人,与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相差13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34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5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38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285人;高技能人才3.82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62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只有14438人,平均每万在岗职工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6人,平均每万在岗职工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78人。全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型人才短缺,国内知名专家和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甚少。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仅有1.71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9.8%。全区高技能人才3.82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只有3458人。

(二)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而在宁夏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化工、新材料研发、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2.6%。二是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青年人才缺乏。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占38.1%,但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仅占2.2%,而50岁以上的却占24.2%。

(三)人才培养、流失、引进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一方面,宁夏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端人才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培养的中青年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宁夏跨省区调出的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年富力强、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中青年骨干,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47%,年龄多在30岁—45岁之间。而宁夏同期调入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仅2500人左右,引进与流失之比为1:12。如2006年以来,宁夏大学先后流失教师67人,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流失人才300多名。同时,宁夏每年在外省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求学的3000多名青年学生,毕业后大都留在外地工作,返回宁夏的很少。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创业条件相对较差,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先天不足。如上世纪60年代,国家从天津整体调入自治区人民医院的47名医生,目前留在宁夏的仅有6人(已退休)。二是人才待遇低。在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宁夏划入一类区的有11个,二类区的有5个,三类区的有3个,工资待遇与全国相比差距不是很大。2006年实施新的工资制度以来,列入三类区的南部山区八县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人均每月230元,列入一类区的川区市县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人均每月仅为70元,而西夏区、金凤区还没有进入类区。第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后,宁夏最高的银川市年标准为22992元,最低的泾源县年标准仅为11162元,相差11830元。第二步规范后,银川市虽然比以前增加300元,但国家至今未批准,最低的市县也仅为15000元。2008年,宁夏地方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22995元。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在职职工工资津补贴待遇与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都非常大。同时,就区内而言,工资待遇也存在山区低、川区高、农村低、城市高,甚至同城不同标的现象,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难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如革命老区盐池县,由于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群众发生车祸全县尽然没有医生能够进行抢救治疗。三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还不够。有的市、县和单位总担心花大价钱培养、引进的人才留不住,有的市、县和单位重人才引进、轻人才使用,而有的市、县和单位对人才的培训、培养重视不够。四是我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相对落后。近年来虽积极调整但受周期性影响,培养出来的人才仍以师范类、财会类居多,涉及工业方面的专业少,经济发展急需的煤化工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也不及时。如今年宁夏宝丰能源一次性拿出500多个岗位,面向社会招聘煤化工及相关专业人才,50多天仅有20多人报名。一季度大中专毕业生求职统计数据表明,有38%的岗位招不上合适的人才,36%的求职者找不上合适的岗位,专业和岗位不匹配。

三、主要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出发点,把能力建设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进一步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注重人才资源全面开发和协调发展,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各类人才支撑。

(一)树立人才发展新观念。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开发各类人才,重视对本地人才的开发利用,加快培养熟悉本地情况、适合本地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既要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和挖掘人才,盘活人才存量,提高人才增量,又要改变单纯追求人才数量,忽视人才质量的做法,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优化人才的资源结构上下功夫。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发挥六盘山高级中学和育才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扶贫先治愚、发展先育才”上取得新的突破。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思想观念,创新招才引智新模式,按需引才、“借脑生才”,实现人才与智力资源的共享。

(二)完善人才政策环境。遵循人才特点和规律,加强人才工作的长远规划,制定出台《宁夏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颁布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条例》,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稳定现有人才和引进紧缺人才的若干意见》。逐步建立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职称社会化评价体系,健全以能力业绩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人才队伍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综合平衡。

(三)创新集聚人才方式。坚持事业聚才,加大人才高地、创新团队、创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力度,为人才的成长搭设创新创业平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用事业的发展来吸引和集聚人才。坚持用环境引才,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用一流的环境吸引人才,用一流的服务回报人才。坚持用感情留才,优化服务,简化流程,特事特办,及时兑现优惠政策,做到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途径,给予一流人才一流待遇,鼓励创一流业绩。

(四)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百人计划”,重点引进留学归国优秀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973”“863”项目主持人、博士研究生、技师、高级技师,以及其他方面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柔性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畅通高校毕业生成才通道,通过公务员招考一批,事业单位补充一批,企业招用一批、农村大学生村官任职一批、“三支一扶”计划安排一批、企事业单位习见一批、鼓励应征入伍一批、优惠政策自主创业一批等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推进理论与实践、追求与需要的最佳结合,使高校毕业生尽快由“预备役”人才转为“现役”人才。引导人才个体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自我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人才培养与就业、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

(五)提升现有人才素质能力。加强对现有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要本着缺什么、需要什么就培养、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培养急需紧缺型人才。引导我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根据我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项目需要,及时动态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使人才培养更具前瞻性。鼓励和支持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全部进入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接受系统的技能培训。

四、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建议国家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中,对宁夏给予倾斜和支持,每年力争4至5人进入“千人计划”。

(二)建议国家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设置审批等方面,给予宁夏政策倾斜和支持,帮助宁夏加快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

(三)建议国家在组织专家服务西部行、中央博士团和安排干部到东部挂职锻炼时,在名额分配上给予宁夏适当倾斜。

(四)建议国家借鉴新疆、西藏等地的经验和作法,尽快对我区上报的《关于为宁夏培养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人才的请示》进行论证,支持和帮助我区开展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

上一篇:的工作总结下一篇:赖皮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