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青花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2024-08-09

唐代青花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6篇)

1.唐代青花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篇一

论述时尚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摘 要:文章主要讲述了时尚和现代设计的由来、发展和意义,以及随着社会的突飞猛进、科技的日新月异,时尚已从最初少数人的独享发展到大众的需求向导,而时尚的类别也涵盖了各行各业,延伸到各个领域,时尚已从单一需求向产业化发展。时尚文化发展至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论述了时尚影响着设计的发展,阐明了时尚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时尚引领设计,促进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时尚、设计、现代、潮流、影响 正文:

法国时尚学院(IFM)和巴黎HEC商学院认为:懂得穿着的内涵是时尚最重要的,时装是一种态度,和谐的组合、色彩的搭配、产品的多样性反映了内在的品位与修养。除了法国时装之外,音乐、戏剧、电影都是巴黎文化的代表,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巴黎最突出的特点。法国文化独特的开发性多元性造就了法国设计师的开放性,时尚也更加开放。法国品牌最看重的是高品质,色彩的设计、精致的面料与做工。在法国市场,质、价比是消费者最看重的,裁减合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服装生产与加工工业在巴黎已经不存在了,在浓厚的文化背景下,创意与创造更新的产品是法国设计师追求的重点。巴黎魅力男士讲究的是卫生与健康,时尚只是外壳,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会把时尚与流行相提并论,其实并不如此。简单地说,时尚可以流行,但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广为流行,那还有时尚的感觉吗?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模仿、从众只是“初级阶段”,而它的至臻境界应该是从一拨一拨的时尚潮流中抽丝剥茧,萃取出它的本质[1]和真义,来丰富自己的审美与品位,来打造专属自己的美丽“模板”。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而在于理智而熟练的驾驭时尚。

时尚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简单地说,顾名思义,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在这个极简化的意义上,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这种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

时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代表着时尚群体的特定需求,而在时尚潮流中,设计扮演的应是创造者的身份。标新立异的设计,创造出不一样的时尚风潮。现代设计作为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现代设计”与”当代设计”在设计领域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什么叫“现代”?这要区分三个范畴: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工业设计领域。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现代”指工业化以后的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次现代化时期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出现以流水线为代表的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1920年代形成了以柏林为中心的科学艺术繁荣时代。第二次现代化时代指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后期西方的经济繁荣和美国式的消费时代。这两个时期被称为现代时代,又叫机器时代。在这几百年中西方国家一直信仰科学技术,追求物质和现代性,它的发展过程往往处在繁荣、危机、耗尽、创新的循环中。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由于塞尚的立体派和抽象主义,现代艺术有了客观化趋势,这种客观化遵循理性主义,用几何形体和简约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观对象,这些特性与大机器批量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技术要求正好合拍,成为大机器生产的必然和最佳选择。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主义设计。其中最具典型特征的是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提倡严格理性的审美观,设计多用黑、白、灰等中性色;平面和立体的造型都严格遵循几何式样,并且把几何形式与新兴的机器生产联系起来,追求那种来自于机械的严谨与精确。俄国构成主义的艺术家们叹服于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着迷于机械的严谨结构方式,努力寻求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和设计语言。从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设计中我们能看到,技术和艺术达到了最佳的结合,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最佳结合,现代设计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最稳定、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以至在后期发展为风靡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复杂多样化的,当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后,设计也就从以现代主义为主而走向了多元化。

而时尚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其形成影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流行文化、服装、产品、平面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行为等方面。而建筑时尚要求的变化反映了建筑设计在风格上的变迁。受时尚潮流影响的建筑师,会以一种时尚的眼光来对建筑进行判别和理解。从而有意无意的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引领或是跟风时代的脚步。作为生活、文化、艺术等载体的建筑,可以通过其标志性的特点推动或创造一种来源于建筑本身的时尚。构成时尚要素的形态、表现材料和色彩并非孤立的表达在建筑中,虽然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倾向点,三者的变化却总是交织在一起,从而构建了能对某一时代进行叙述的建筑语言,就像现代建筑设计有自己本有的特点形成了现代的时尚风格。由此可见,时尚和现代设计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现代设计是时尚的前沿元素,在现代设计中我们看得到时尚的东西,在时尚流行中又能看到设计的影子。从设计的各个类别中,不难看出,优秀的设计,特别是符合特定人群需求的设计,往往能创造以特定时期的时尚风潮,现代设计也一样。时尚的创造者主要也是设计师和顶级品牌两类。

设计创造时尚,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自发的,也不是所有的设计都能创造时尚,只有走在尖端的前沿的设计才是时尚的缔造者,而其余跟风的一般设计,只能受到时尚风潮的影响,成为时尚的追随者。例如:金币创始人:黄越翎女士全世界设有多家的流行色预测机构,专门研究色彩的潮流。每年会分两季发布他们经过调研分析后所预测的系一年或两年内的流行色趋势,提供给设计时参考。商业投资者和设计师在某一季或一年共同推出的几种颜色,营造一种“某色是最流行”的商业气氛。随之,新的流行色系便产生了。这种情形在时装市场尤为明显,时装界经常引领色彩的潮流,时装设计师每推出新一季的作品,都会带来连锁反应,其他周边产品诸如饰物、手表等都会采用类似的色调。所以说流行色主导一段时期设计的色彩趋势,而受流行色指引的新潮设计又带动了新一轮的时尚。其实时尚依附于设计左右,在设计达到高峰的同时也促成新的时尚高峰的形成,而时尚的高峰同时也潜在的影响着设计的发展。从大的方向而言,设计以先驱者的身份引导者时尚。

现代设计是现代时尚的创造者,同样时尚也可以引领现代设计。时尚现象与时尚潮流在时尚交替中影响着当代设计的发展与方向,影响人们追逐时尚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对商品造型、功能结构、色彩选择等方面的推崇与欲望。时尚的发展也朝向新颖、新奇、进步等的概念,对立于陈旧与过时。所以时尚也是有更替周期性的。现代设计的周期性变化不断地刺激消费,促进时尚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在现代的时尚潮流中,时尚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引领着设计的方向。时尚讯息传递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时尚产业的不断创新的刺激,从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优秀设计师必须正确把握时尚的潮流,迎合时代的特征,从历史与时代中寻找元素,感悟流行趋势,根据潮流周期的变化,创造出满足时尚群体需求设计。结束语: 时尚与现代设计密不可分,设计创造时尚,时尚也引领设计。但是优秀的设计不一定是时尚的设计,但真正优秀的设计却一定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调和社会趋势与流行趋势的结果。优秀的设计以满足时尚群体的需求作为向导,符合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创造时代的潮流。参考文献: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刘艺琴,郭传普。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张宪荣。现代设计辞典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陈卓。设计与时尚,谁引领了谁 设计前沿,2007

谭旭红。平面设计之非平面拓展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江苏:江南大学,2006

姓名:姜蕊 学号:08163116 指导教师:楼蔚蓝

2.唐代青花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篇二

关键词:民间艺术,现代设计,借鉴,创新

中国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民间艺术不但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还面临着如何开发利用、延续与演进的问题。将民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重新寻找民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定位,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民间艺术来说, 最好的保护应该是充分强化和利用它在当代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功能和使用功能, 因为, 越是生活功能强的民间艺术, 越是具有生命力。

一、现代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借鉴

我们所期望的中国现代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助西学之风, 熔铸民间文化传统, 培育中国现代设计的文化生命力。因此, 通过发掘、提炼民艺中的精华, 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新活力源泉之一, 是民间艺术对中国现代设计最好的启示。

1. 民间艺术中蕴涵的中国本源文化精神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本源哲学, 在先秦诸子百家哲学体系之前就早已形成。阴阳相合生万物, 万物永生不息的观念, 是中国本源哲学体系的核心, 是认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观念。民间艺术中蕴涵的中国本源文化精神, 是民间艺术哲学观念的本体, 其表象符号和内涵超越了时代, 至今仍有生命活力。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求设计为人的生存需要、更深层的心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服务, 未来设计的导向将会是更多的观念意义和自我表达的设计天地, 这与民艺的观念性和手艺性相类似。这两个特征使得现代设计与民间艺术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 抓髻娃娃是陕北民间剪纸中一种传统的吉祥娃娃, 具有很强的观念性, 不是什么具体的剪纸娃娃, 它是一种概括的形, 代表着作者的某种观念, 象征着人类自我寻源、灵魂复兴的精神。

2. 民间艺术造型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民间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体系。这种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 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 借以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往往不受特定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 他们或者把不同时间的事情放在同一个画面:例如, 陕西君宜王秀清的农民画《马吃草》, 牧童的“三张脸”表示放牧的表情随着时间的变化, 或者把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画面, 就能完整地表现作者观念中的事物。

此外, 民间艺术造型还是民间艺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典型例证。如陕西千阳布老虎造型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 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 用自己的审美观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 用不同的方式对老虎的外形进行处理, 体现着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的吉祥观念。现代设计中吉祥物的制作, 可借鉴民艺中强烈的吉祥观念和吉祥造型, 其三维造型讲究浑圆饱满, 简洁流畅又带有野趣。设计吉祥物时对民艺中的某些原型不可太具体, 而应该有一个“超乎象外, 得以环中”的抽象过程, 以保持其最本质的精神气质。这种借鉴不是对民间的摹仿和复制, 而是以新技术、新的方式对民艺的设计创新, 创造出具有当下国际风格、时尚风格的吉祥物来。

3. 现代设计对民间艺术色彩的吸取与借鉴

中国原始阴阳五行哲学, 衍生出中国民间艺术的五行色观念色彩体系。东方青色主木, 西方白色主金, 南方赤色主火, 北方黑色主水, 中央黄色主土, 阴阳五行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形成富丽绚烂的中国民间色彩艺术世界。比如, 民间的社火脸谱把人物的身份地位、人品德行、性格脾气的抽象概念转换为具象的图形符号和色彩符号, 是塑造“人品性格”的民间艺术.又如民艺的色彩, 在民间艺术里, 色彩不是浮现于器物的表面, 不是额外附加上去的, 它属于概念, 比如, 红色既是中国人表达喜庆的色彩, 又是中国人心目中镇邪的色彩, 因红色作为炎帝的象征, 是对大自然太阳的崇拜, 是对生命象征的崇拜。本命年穿红衣, 系红腰带的传统习俗至今仍然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保留着。现代设计对民间色彩的借鉴也不是空穴来风, 一些表现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表现乡土文化的书籍装帧设计、新年贺卡设计等都可以巧妙的善用民间色彩元素。例如, 香港设计师廖仕强的作品和国内设计师吕敬人的作品就有民间色彩, 有种别样的文化味。

二、现代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

1. 用现代设计为民艺创造新活力

保留原汁原味还是产品化一些、现代化一些, 是民艺在当代面临的重要抉择。我们可以从“民艺产品化”和“产品民艺化”两方面去考虑。一方面, “民艺产品化”使部分民间艺术摆脱旧有的模式, 创造新的功能价值, 开辟新的市场。例如, 开发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和适应现代家庭装修的流行为一些民间艺术品提供了产品化的契机。另一方面, “产品民艺化”可以治疗现代设计中“冷漠症”, 强调设计的艺术性和人情味。因为人与人的交往的萎缩, 人与自然的隔离, 信息化社会的虚拟现象, 都导致人们对温情的呼唤。“产品民艺化”就是提倡温情设计, 不仅仅是从设计的角度的考虑, 还是人们对回归自然的人文关怀。例如, 日本设计师秋月繁利用日本乡土玩具和“傩面”为素材设计的系列产品包装, 选用乡土面具那质朴而有象征性的表情, 对其进行变形处理, 既体现了产品的特性, 表达了朴素的温情, 又具有功能性、合理性, 是商品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

2. 用现代设计开发民艺新的功能性

民艺创新的形式多样, 其一是在传统民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再造, 创造出更适合于现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更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竞争, 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其二是转换功能, 使某些传统民艺在现代社会具有新的功能。

民艺的创新必须立足于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将民间艺术精华通过现代设计创新为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产品。中国民间文化突出的特点就是追求吉祥, 这艺术主题造就了稳定的艺术形式, 如福字、寿字、双喜字、十二生肖、如意等吉祥符号便以不同材质不断重复地出现在生活不同的环境之中, 构成了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国这些具有特殊意味的传统艺术符号经过创新之后装点我们现代的生活空间, 并继承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工业社会为民间艺术的规模化生产与复制提供了条件, 市场经济又为批量生产的民间艺术品创造了广为流传的机会。当一种民间艺术品能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在文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时, 毫无疑问, 这种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大众效应也得到了体现。而这一切, 恰恰是文化产业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3. 新材料、新技术对民艺的改造和创新

新材料的应用会创造民艺新的装饰美和功能性。民间工艺品的开发应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经验:染织、陶艺、漆艺等传统手工艺在与现代设计和技术的结合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用新材料、新技术改造和创新民艺, 首先要提倡专业人员参与设计, 加入现代设计的观念, 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 使民艺更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其次, 要注意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把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 既要满足实用功能层面, 也要满足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最后, 要在新材料, 新工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上对民艺进行研究和改进。关于新材料、新技术对民艺的改造和创新, 我们还可以将民间吉祥符号结合时尚设计变成新的产品。

三、结语

在今天信息化时代东西文明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背景下, 民间艺术蕴涵着创造力的潜能。我们如何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 为在世界设计舞台造就中国设计大师提供了可能。中国设计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自己的根系出发, 按照自己的生态条件, 创造适合自己的现代设计模式。设计所体现的不止是外在的物质形式, 更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形象和创造性的行为。每一位设计师都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 应在设计作品中保持着这份清醒的“文化自觉性”。我们在设计一件作品或表达某种信息之前, 要对自身的文化构成作一个理解, 在掌握其本质以后, 才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运用开发这些元素, 创造新的价值。如果更多的中国设计师, 尤其是年轻的设计师, 都保持着一份自觉的“设计文化归属感”, 那么“中国设计”才有可能在世界设计的舞台上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

[1].左汉中著.《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

[2].吕胜中著.《造型原本——看卷》《造型原本——讲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吕胜中著.《再见传统1、2、3、4》.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3.唐代青花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篇三

现代构成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实现的原因有二:园林设计也属于视觉艺术的一种;园林设计也属于现代设计中的一部分;园林设计的视觉心理与现代构成的视觉心理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在研究“看”。

1 园林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种

人类通过视觉感知世界, 艺术的本质就是作为情感符号并通过形态语言来表达。一系列的视觉心理趋向的研究表明, 如抽象、概括等手法为现代构成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前提。心理学家研究视觉艺术, 揭示人们的感觉来源, 并告诉大家什么样的符号因素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感情变化, 视觉艺术正是通过人类情感符号的表达来创造艺术世界的艺术, 他们的语言是形态语言。园林设计可以纳入视觉设计的研究范畴, 园林设计也是美与和谐的艺术, 它们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 那么作为同样起源于视觉艺术的现代构成, 它同时对园林设计具有意义。

2 园林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部分

从现代设计的范畴可知, 园林设计同建筑设计一样是属于现代设计范畴的。它不仅存在于当下的现代社会中, 为人们服务, 而且其创作手法与审美标准都符合时代气息。虽然园林同建筑一样, 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但是时代又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和形式, 在技术标准和理性的设计原则前提下, 艺术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园林设计毫无疑问是现代设计的一部分, 有许多关于艺术认知和创作的理论能够通用并使用于园林设计中, 但是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 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园林设计的功能性和每个场地的独特性是其区别于许多其它种类设计的关键。园林除了给人带来平面和空间上 (即二维和三维) 的不同感受之外, 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子, 那就是-植物, 植物四季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 植物的生长会给设计本身注入生机和活力, 带来无限的情趣。这里说的就是园林设计的又一特性-时空的构成设计。

3 园林设计与现代构成的视觉心理

园林设计的视觉心理与现代构成的视觉心理都是在研究“看”, 这种“看”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选择性, 是对所观察事物的一种概括和提炼, 并且注入观者的经验和主观目的, 是有目的的“看”, 这种“看”的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二者兼具简单化、平衡性的特点。具体来说, “简单化”是指人对看到的事物有简单化的倾向, 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系统对有规则的, 简单的, 完整的, 以及平衡的事物有偏好, 同时对于复杂的形体也喜欢把他分解成为简单的形体来理解, 零碎的喜欢将他们联系整合起来观察。这种心理倾向, 也是人们对艺术形态抽象化的心理基础;“平衡”是指力的均衡, 在人们观看事物的时候, 有一些结构尤其是在平面图形中他们在视觉心理上给我们传达了一种心理的“力”。在复杂的图形中, 只有各种力达到平衡, 画面才会变的稳定而完整。那么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借助于这些图形和结构关系来引导不同的心理感受, 以表达设计意向。

4 现代构成是园林设计的一种方法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最初的园林都是从模仿或改造大自然开始的, 东方的秀美山川成为人们创造的精神源泉;而西方传统园林, 最远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园林, 在那里自然的风光并不可观, 气候炎热、土地瘩薄, 因而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第二自然, 即使在早期的西方园林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矩形的场地以及水池, 还有明显的中轴线, 可以说早已有了简单的构成影子。虽说东方传统园林中多是以自然式的风景园林居多, 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类构成的理论, 但精辟的见解、闪光的思想并不缺乏。《老子》中说:“朴散则为器。”“朴”系未经加工的木材, 意思是说只有将木材进行加工, 才能做成器具。石涛在《画语录》中强调:“太古无法、太朴不散, 太朴……散而法立矣。”这就是将对象分解, 以便重新造型的思想。而中国画论中很早就已经有了“构图”思想, 一作“章法”, 又作“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 南齐谢赫称作“经营位置”。这与构成艺术的构图如出一辙。然而如何在保证自身特色的同时, 将三大构成的设计理念引进现代园林设计当中, 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在此我们不一一展开。但是那时的园林中有着各个时代传统的形式和细节, 正如西方的模纹花坛、中国传统造园的“一池三山”, 那时的园林有着其当时独特的魅力, 有着深深的烙印, 而现代园林设计则不再强调那些具有装饰意味的图案和造园中对自然的模仿, 现代缘自传统, 是对传统要素的抽象和高度概括, 而现代构成也正是这样的语言和模式, 它完全有理由成为园林设计的有效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剧, 东西方文化在不断的碰撞和交融, 尤其是伴随工业时代的到来和现代设计的兴起, 在包豪斯学院里完善成一体的现代构成业已成为众多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方法。现代构成教给人们的是一种态度, 一种对设计的态度, 那就是对于自然的提炼。许多的园林设计的经典案例本身就是一幅幅成功的构成作品。

5 现代构成的构成要素

现代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即点、线、面, 这是我们研究形态学或者任何抽象理论的基础。与之对应的是设计之中的最基本元素点、线、面, 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是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 但在这些简单的造型元素中, 却蕴含着广泛而丰富的可以被众多的学科运用的潜质和内涵, 比如在园林设计中“点”能够产生丰富的变化, 其大小形状包括材质都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从平面上看“点”可以是一棵孤植树, 也可以是一个园林中各种构筑物, 也可能是人们观赏景致时的透景线穿过的地方;“线”本事有着连续性和动感, 最直接的联想应该是园林中实际存在的各级道路、景墙、规则式种植的绿篱或者滨河区域的带状空间;“面”在现代构成中是承载物质的基底, 可能是一大片的如茵绿地, 也可能是一处面积适宜的铺装地面, 给人们提供发生种种室外活动可能的场所。这些要素各自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当我们把一条路抽象的看作一条线的时候, 线的粗细、两端的处理和弯曲程度等通过自身的特性就具有一种表现的张力, 这种传达给人们的是直接的感受和使用上的便捷与否。

园林设计作品要从造型和使用双方进行考量, 因而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构成中的基本元素, 达到收放自如、动静相宜, 同时能够便于人们的使用, 是需要设计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摘要:园林设计是从属于现代设计的, 现代构成学对园林设计是有直接影响的, 两者都关注对于形式美的表达。作为现代设计中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园林设计也不可避免地用到现代构成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构成的形式美原则和基本组成要素都能够和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一一对应。

4.唐代青花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篇四

一、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平面设计基础

1.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具象与抽象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具象一般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劳动中, 对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的艺术加工, 它保留了自然形态的特征、个性、物质及典型性, 使之成为设计装饰元素。但其已经不是原始的自然形态。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抽象实质上是相对于具象而言的, 它是通过几何形态的造型, 以色彩明暗、线条运动的感觉来表达情感的。

比如在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纹样设计, 通过抽象的几何形态把自然的具象物象, 经过巧妙的组合, 重新构成不可思议的各种连续纹样, 把使用的彩陶器物装饰的精彩绝伦, 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历史, 现在看起来这些纹样设计仍然像是最新的设计一样。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 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器物造型设计和装饰纹样设计的创造性成果, 它来源于生活和劳动, 来源于具象与抽象的灵气, 其设计造型元素的生命力之强大, 这正是我们现代平面设计中所欠缺的。

2.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形式与审美

从前面所讲的彩陶纹样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装饰纹样大都是从点、线或面入手, 然后在元素之间建立各种联系, 使关联起来的元素组成重复性、连续性的纹样, 组合成的适合纹样形式与器物的形体造型默契结合, 从而产生既富于统一又富于变化的形式美感。

这种按照一定的艺术形式规律和手工技术制作, 将点、线、面元素组合构成为独特的、运动的、变化的艺术审美表现形式, 给人以新颖、冲击、感动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正是由于当时的纹样绘制者通过实践极大地丰富了纹样的形式, 产生了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疏密等现代形式美法则, 才得以对几千年后的现代平面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3.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化与技术

确切地说中国传统艺术也应该包括设计与制作这两个过程。设计是艺术思维的确定和体现, 是务虚的抽象阶段, 没有物化过程。而制作就必须通过工艺材料, 应用技术手段, 制成物质成品, 达到艺术意象的具体化。所以,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化传承与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 是相辅相成的, 互相联系又彼此依赖的。设计限制着制作也促进着制作, 制作可依据设计或超越设计。

比如陶瓷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窑变, 可制造出千变万化的釉色效果。纺织品在染织过程中产生的晕染, 可制造出色彩斑斓的再染色效果。因此, 一件惊世之作必须从创新的艺术设计与精巧的技术加工两个方面入手。除了把握设计元素的表现规律外, 更重要的是要探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依赖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 以超前的表现手段表现设计的内涵, 追求对设计对象的各种审美表达, 从一定意义上说, 也就是发扬中国传统艺术, 创新现代设计艺术。创新就必须研究传统, 站在时间的角度上去理解, 文化和艺术联系着现在、过去和未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中国传统艺术观与现代平面设计观, 充分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使得艺术设计真正充满文化色彩, 让大众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与艺术。

二、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审美

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 把人与自然、艺术与意境视为一体, 充满着与宇宙运动一脉相承的律动和神韵, 抒发了超越时空的文化情怀, 传播着宏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在体会人的情感和人与自然的关照的同时, 它更注重表达时代的强烈感受和人们的丰富情感。中国传统文化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艺术融为一体, 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得以升华和扩展。至今, 不管平面设计怎样在流派与理念的出现与替换,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证明, 优秀的艺术不但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物质条件, 而且要有鲜明的文化理念与思想精髓。

2. 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品格

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的源泉。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体系完整, 丰富多样, 凝结着深深的民族审美情结和大量的文化信息, 而且具有博大精深的审美法则, 独特的形式美感, 高超的技术工艺, 集精神、境界、风格于一体。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能提升现代平面设计的文化内涵、传承技艺经验、发展想象思维, 为设计创新注入灵魂和活力。

现代平面设计直接反映时代的物质生活面貌, 展示社会生活行为, 体现审美精神观念。它是科学与技术的实践, 反映出人的感知和认识。努力挖掘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潜力, 唤起多样化表现意识的觉醒, 塑造现代平面设计的中国艺术特征, 使其作为经济和文化的载体, 实现中国平面设计的现代转型, 以完成在全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的使命。

3. 提升现代平面设计品位

现代社会规模化和系统化的生产,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现代设计美学诞生的必要条件, 更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基础。现代社会的需要和人类对平面设计的综合要求, 形成了现代平面设计及设计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平面设计的品位是其品质、文化、艺术等诸多因素的一个总和。事实证明, 设计越有文化性就越有国际性。优秀的平面设计不但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和艺术的同时, 还要有鲜明的本土文化与艺术审美精髓。现代平面设计的美学价值特征在于满足使用与功能的要求, 高度体现设计美、文化美、艺术美和时代美。在保持文化艺术特色的基础上, 融合新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并将现代科技优势作为技术支撑, 反映人们的生活和审美。只有这样,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品位才能得以全面提升, 才能塑造出中国的设计形象。

三、结语

中国传统艺术是现代平面设计的文化根源, 是现代平面设计的灵魂所在。我们优秀的传统艺术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艺术的瑰宝。体现在哲学思维、审美形态、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中国传统艺术, 都在不断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只要浸透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肥沃土壤中, 结合世界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资讯, 就必将铸就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新的辉煌。

摘要: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 把人与自然、艺术与意境视为一体, 充满着与宇宙运动一脉相承的律动和神韵, 抒发了超越时空的文化情怀, 传播着宏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在体会人的情感和人与自然的关照的同时, 它更注重表达时代的强烈感受和人们的丰富情感。中国传统文化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艺术融为一体, 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得以升华和扩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现代平面设计,创新,审美

参考文献

[1]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2]赵克理.顺天造物——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3]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4]尚刚.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M].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7.

[5]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5.唐代青花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篇五

中式设计在获得诸多成功案例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在某些案例中, 设计者全然不顾设计背景已然变化, 简单机械化套用, 过于强调达到某种既定的视觉效果, 导致产生出好看却无“意味”的形式感。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甚或因此而造成中式设计风格的终结。中式设计绝不能仅追求所谓“形似”, 更应当从传统美学特征、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自然人文环境、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其心理需求等多角度综合把握, 结合时代背景, 通过特定形式的物化予以实现。

一、把握传统美学的特征与中式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溯源最早可以见诸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哲学和艺术理论著作,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共同组成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基座, 在融入了外来的禅宗美学思想后, 最终形成了“三重奏”式的发展模式, 也因而形成了传统美学的三个主要特征——“致中和、虚守静、尚神韵”。历代, 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文人在进行诸如园林、建筑、装饰等设计时将之付诸于实践, 形成了一些别具特色的设计理念, 如“宜设而设”、“精在体宜”、“删繁去奢”、“绘事后素”、“因景互借”等[2]。综上, 我们对中式风格的精神实质应有所感悟, 应当以准确表达其本质之美为目标, 而不应过于拘泥形式。当然, 还应当注意到传统美学思想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部分, 如封建等级观念在空间布局、结构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的规定明显有悖于时代的精神要求, 应予以摒弃;而中规中矩、均衡对称的布局手法给人稳重之感的同时, 也限制了个性的发挥, 会对设计造成约束, 应有目的、有选择地加以处理。另外, 传统美学思想在漫长发展历程中还不断与各种外来文化发生接触与碰撞, 表现了极强的包容性, 其形态总是沿着“建构—解构—再建构”之路发展变化, 所以对外来或新生事物应当加以大胆、合理地吸收与借鉴, 以创造出更多更好更符合现代需要的新形式来。

二、注重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差别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设计是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例如,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 常在室内铺设火炕, 日常活动多在火炕上进行, 因而在炕上添置了一些小型的柜、桌、箱、橱等, 布局较为紧凑, 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家具系统, 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而在南方, 由于空气湿度大, 为避免湿气淤积, 要求室内通风顺畅, 因此布局较为稀松, 少有密度过大的家具系统。人文环境方面也是如此, 南、北、西、东各个地域有着许多不同的民风习俗。例如, 东南吴越由于交通顺达、手工业发达及当地居民能言善思、办事灵活的行为特征, 在饮、食、居、行、思等习惯上存在明显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偏好;而西北秦川却因这方面的差异, 造就了另一种特有的审美倾向。可见, 即使在相同文化背景下, 不同地理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审美偏好差异。人们在各个地域生息繁衍中, 还与其周围自然环境建立了一种和谐关系, 正如《荀子·儒效》中所讲, “居楚而楚, 居越而越, 居夏而夏, 是非天性也, 积靡使然也”。可以看出, 自然的、人文的因素对于设计实践都会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十分有必要在进行同类型风格设计时注意差别化处理。有鉴于传统上进行室内设计时, 均不约而同遵循着“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因此可以采取基于自然的设计手法, 例如强调实用、引导审美、人本理念及适应自然等[2], 以解决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影响。

三、解决传统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桥接关系

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 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以相应的某一种形式反映出来, 例如四合院就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家族制的自然产物, 还蕴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相互转化、和谐共存的阴阳学说。儒家思想通过四合院空间深深地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3]。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与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有了巨大的差别, 许多传统的文化和习惯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进程, 需要正确认识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和趋势, 解决好传统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桥接关系。例如传统空间布局一般以家庭观念为核心, 呈纵向、按间排列, 而现代住房则是按功能进行分区, 如何将这种院落空间引入到功能空间之中, 或是形成某种继承关系, 从而较好地以恰当的设计语言进行实现;如何将传统的生活用具合理地结合到设计中来, 同时新出现的生活用具又应当怎样融入到传统形式中去等等。在处理这种关系中, 关键的因素应该是设计者的个人素养。设计者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充分的实践经验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应用场合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 如对于家居设计就应当把“生活”做为设计实践的出发点, 保持对人对事的认真态度, 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设计成果, 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从多方面来求解矛盾的方法。

“保持传统并非是单纯的重复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不断延续, 正是因为其本身具有包容及吸收新生事物的内在特性。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寻找到一个合理的结合点, 发挥设计的无限创造力, 将民族文化特色巧妙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 创作出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人们心理需求的中式风格作品。

参考文献

[1]李砚祖, 环境艺术设计[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第1版

[2]盛忠谊, 许超, 人与自然共生理念在现代居室设计中的体现[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96-97, 2009年9月第5期

6.唐代青花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篇六

一、从唐宋设计艺术的造型来看两代之间的区别。

唐代是一个自信、开放、统一强大的封建帝国, 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 由于对本国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核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 它在设计艺术品造型上多丰润、圆润、大气, 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 如在1936年浙江绍兴唐墓地出土的越窑壶, 六变形短流, 曲柄、口部略向外翻, 腹部丰硕, 为唐壶的造型的一大代表, 人物造型也属胖型, 在龙门、莫高窟、天龙山、四川巴中等石窟中的盛唐造像, 造型都丰满圆润, 神情庄重、雍容大度, 菩萨面容丰腴如满月, 神态温雅妩媚, 装饰精致华丽, 处处表达着唐朝的庄严宏丽、华丽壮观。而到了宋代, 由于经济文化的影响, 设计艺术造型简洁、精练、修长、优美, 特别在陶瓷艺术上表现突出, 与唐相比, 宋壶的腹部拉长并加高了, 壶多长流, 流与柄和壶叽成平行, 壶身往往作成瓜菱形, 有梅瓶、玉壶春等式样, 如定窑烧制的碗、盘、杯、盒等造型工整, 大多采用直线处理, 器型转折处棱角分明, 挺拔秀美, 体现了定窑陶瓷艺术在造型方面的高超技艺。器皿的比例和尺度恰如其分, 几乎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 增一分则长的境地, 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

宋代在雕塑艺术上, 人物造型普遍清瘦细长、质朴秀丽, 建于宋代的晋祠, 在圣母殿中圣母及42个侍从像中可以看出手持日常生活用品的使女们, 各守职事, 她们瘦细的腰枝和轻盈的体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与唐代丰满圆润的脸庞和身材形成对比。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出土的宋塑菩萨及供养人也很明显的看出人物细长的身材, 仿佛被拉长的感觉, 但形象质朴自然、优美, 宋代的简洁、修长、优美不仅仅体现在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中, 还表现在爱绘画方面。

二、从艺术格调角度看宋代与唐代的设计艺术

宋代国力懦弱, 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文化艺术有较大发展, 设计艺术在不断发展和提高, 文人雅士的趣味格调使得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较高的艺术格调。宋代设计艺术重“理”严谨含蓄而幽雅清瘦, 表现在色彩上多用偏冷色调, 如青绿、褐、黑等沉着、宁静、典雅, 以冷色取胜。唐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国民自信、思想开放, 为设计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土壤, 与宋代相比, 搪带设计艺术重“情”开廓恢宏而华丽丰满。

(一) 宋代工艺美术的色彩多用偏冷的色调, 如青、绿、

褐、黑等具有沉着、宁静、典雅、朴质自然的艺术气息, 而唐代多艳丽色彩, 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富丽之感。

宋代定窑烧制的瓷器呈乳白色, 非常柔和莹润, 并常留有不施釉的里边, 用铜或金银镶口, 使器物表现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效果, 宋代另一名窑汝窑的释色成葱绿色全身釉水白净, 颜色优雅而有特色;具有神秘感的钧窑是宋代北方的青瓷, 它的釉口是很独特的蓝色乳浊釉, 以天蓝、月白为主, 因釉中有氧化铜和铁的成分, 经过三次烧制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窑变”现象, 如雨过天晴的彩霞一般海棠红和灿烂艳丽的玫瑰紫斑块, 使在青釉上打破了一色釉的单调, 形成了对比研丽的艺术风格。由于釉色乳浊现象的产生, 在天然而成的釉色下, 隐约覆上一层牛乳状的请纱, 如云如雾, 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这更增加了宋瓷的神秘性和价值, 宋瓷不仅在艺术上取得突破, 而且在技术上比唐代有可更大提高, 钧窑出现神秘朦胧效果受矿物质影响, 但也靠陶瓷匠经过三次烧制才能形成。而在唐代一般瓷器只是一次烧制成功, 作为唐瓷中奇琶的有着丰富绚丽颜色的唐三彩也只是二次烧制而成, 可见宋代钧窑的成熟技艺, 还有磁州窑的白瓷、龙泉窑等都是偏于沉静、淡雅的冷色调, 给人一种含蓄、冷静的“理”性美。而唐代的设计艺术的色彩多运用暖色调和褪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 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放映了唐代人多彩的生活情调和热烈奔放的心境, 似乎一切偏冷和偏暗的色调都不足以反映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的欢喜、炽烈的心情。

(二) 宋代工艺美术装饰纹样多用理性的几何纹, 小夺花和梅兰竹菊等题材, 朴素无华, 疏朗别致, 以素纹著称。

当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出现宋代锦, 由于受到工笔写生花鸟画的影响和织造技术的提高, 宋锦出现大量的介于写实和图案之间的新纹样, 多采用理性冷静的小朵花、规矩纹, 以四方连续形式为主, 组织严谨, 色调沉静典雅, 具有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与唐代设计艺术的富丽鲜明形成强烈对比。

宋代刺绣也很发达, 并且出现单纯供欣赏的绣品, 由于受绘画的影响, 除作一般实用的服饰品外, 也逐渐向欣赏品方向发展。与宋代相比, 唐代织品多用做实用和装饰,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 思想开放, 唐代工艺品的装饰纹样也以植物为主题, 但多以牡丹为主题, 组成S形波状的卷草, 层次丰富、线条流畅、体态舒展, 表现出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唐代人们追求圆满、团圆、完美无缺的心理需求, 表现在纹样方面由联珠构成的纹样规整、连续、对称, 以四方连续的组织向四周连续, 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形式自由自在, 内容丰富多彩, 散花形式的出现和流行, 反映了唐代工艺家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和包罗万象的社会宽容度, 折射出唐代艺术家创作空间的舒展和宽广, 与宋代的“理”形成鲜明对比。

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设计艺术得到较大发展, 一方面文人雅士的趣味格调和平民百姓的审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使宋代的设计艺术表现出一种平民化和商业化趋势, 而在唐朝设计艺术主要的作用还是在与它的实用性。宋代在染织工艺、漆器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形成了宋代所特有的理性风格, 所以, 宋代和唐代设计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参考文献

[1]《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张朋川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7版.

[2]《中国工艺美术史》陈鸿俊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8版.

[3]《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5版.

上一篇:美在我身边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新华三技术支持笔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