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资料

2024-08-05

个别化教育资料(精选8篇)

1.个别化教育资料 篇一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个别化教学

一、教育对象的认识

1、目前我们所开展的随班就读的教育对象是:通过县教育局组织,县特殊教育筛查工作小组筛查鉴定出来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他们仅是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教师针对他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及安置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以满足不同个体、不同程度儿童对教育的需求。

差生与智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可能会导致学习能力低或缓慢,但差生不一定就是智力障碍儿童。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闲谈中,要时时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流露出一句有伤学生自尊的言语或举动。

二、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一般特点

1.感知觉较迟钝、缓慢;知觉恒常性比正常儿童差。

2.记忆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记忆的组织能力差,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思维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一般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容易受暗示,缺乏主见。

4.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思维的不灵活,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5.个性的特点: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容易接受暗示,脾气固执;其次是高级情感发展迟缓。高级情感主要指诚实感、责任感、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自我牺牲精神等等。

三、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两点注意:

★不公开其学生的身份 ★学习要讲求实用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1、个别化小组成员:

2、个别化教育的相关知识:

3、怎样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4、怎样实施个别化教学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撰写

随班就读个别教学化计划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措施三部分。1、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是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的基础。学生情况的描述必须客观、辨证、简明和抓住问题的症结。前一学年(期)学生的考核评价的分析情况,是制订后一学年(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的依据。2、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必须依据于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大纲(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并参照弱智学校教学大纲或盲、聋学校课程计划),对教学目标作适当的减少内容(要点)和降低(层次)要求的处理。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可接受性(随班生能够接受的)原则;实用性(随班生今后生活必不可少的)原则;后续性(降低要求后不影响以后继续学习的)原则。

在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同时,增加和提高缺陷矫正补偿、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生活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等的内容和要求。3、教学措施

制订教学措施(策略)必须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便于执行和检查其效果。

二、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落实 1、个别化教学(总)计划

个别化教学(总)计划落实于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档案,实行一人一个案。该档案由随班就读教师负责填写,一式二份。一份交学校领导督促检查;一份由随读生教师会同和协调相关任课教师(语数教师和资源教师为主)共同执行。

每学期,学校领导必须对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2、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⑴随班就读的学生接受教育有“合”和“分”的两种形式,即

其一:随本班级的其他学生一起(即随普通班)学习常规课程(或称为普通课程)及进行相应的“课内学科”的教学;(以下简称“课内”)

其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分别(即非随班)学习辅助课程(或称为特殊课程)及进行相应的“课外辅导”的训练。(以下简称“课外”)

⑵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安排“合”(课内随班)的时间多一些还是“分”(课外辅导)的时间多一些,应从学生的障碍及其改善的程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尽可能地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为原则。

常规课程的各科任课教师根据个别化教学(总)计划,制订“课内”教学的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辅助课程的有关辅导教师根据个别化教学(总)计划,制订“课外”训练的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辅导教师可由各科任课教师兼任,也可由专职负责资源教室的资源教师专任。3、教案:

⑴教案和个别化教学计划,必须是有机的整体,不能相互割裂和流于形式。

⑵在兼顾全班共性的同时,教案中涉及随班生的教学目标及教法、提问、练习设计等特殊要求,可以单列,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教案中(或在教案的边线旁)注明。

⑶任“课外”辅导和训练的教师的教案,必须有缺陷补偿等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每次辅导须作好包括时间、内容、效果等的记录。

三、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实施(一)、“课内”计划的实施

1、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在集体教学中有机穿插个别辅导。

2、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面对差异、利用差异,扬长促短、长短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要解决好差异中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个体(点)与整体(面)的矛盾、竞争与合作的矛盾,使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成为可资利用的有效教育的教学资源。

3、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运用伙伴合作教学法、集体合作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点面结合教学法等,恰当组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发挥其最大效能。

4、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⑴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和挑战性(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两类学生相得益彰);

⑵教学过程的兼顾性和合作性(兼顾两种教学对象,体现合作中的竞争);

⑶教师素养的应变性和统筹性(使两类对象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

⑷教学效果的全局性和互促性(既不能弃个别随班生于不顾,又不能为随班生而丢整体)。

5、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注意以随班生为代表的“差生群”,正视个别差异,兼顾特殊需要,做到长短互补、普特互促、因材施教、点面结合,面向全体、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6、课堂坐位安排

应将随班就读学生安排在教师便于关心的座位上,并对其合作伙伴、小组分配方面做精心安排。

(二)、“课外”计划的实施

1、课外辅导和训练的目的

课外辅导和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课内集体教学的不足,应该允许甚至要求教师对随班生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补课,但“补”是为了“不补”或“少补”。关键是:转变观念、提高师资水平,通过改进教法来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益:而不是仅仅靠通过有爱心和简单的加班加点来提高少数人(随班生)的成绩。随班生学习有困难,“课外”该补必须补,但也要克服“课内”教学效益差,仅靠“课外”补的倾向。

2、课外辅导的多样化形式

鉴于随班就读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个体差异较大,课外辅导应从兼顾教学质量与规模效益的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教师的落实、时间的落实、地点的落实、对象的落实、内容的落实等作精心安排,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3、课外个别辅导的主要形式

⑴(本校)资源教室:当本校在某一方面有特殊需要进行辅导的学生在10人以上,应成立资源(辅导)班,班额10至14人为宜,可安排本校专职资源(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⑵(进校)巡回指导:由区县巡回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下点对学校资源(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咨询、服务、指导;

⑶(校外)康复中心:各点的学生相对集中地定时到康复指导中心进行训练。

4、课外辅导的落实:

辅导训练必须做到计划落实、场所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方法落实,并做好记录,定期加以评价和检查。

5、实现教学辅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

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学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就业出路,因地制宜地、有侧重地培训有关专业教师,投资建设资源(辅导)教室,以有利于随班就读的顺利开展、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特殊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龙头,应重点加以武装,使之成为咨询服务和康复指导的中心。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点也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地建立若干技能训练的项目。各邻近的校、班、点可统筹安排,互相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普教的教学资源与特教的教学资源应实现资源共享。

四、处理好随班就读学生“课内”随班和“课外”辅导的关系

1、课内外时间(课程)的安排

随班困难较大(跟不上)的学生,可适当减少在普通教室常规课程中集体随班的时间,增加在资源教室辅助课程中个别辅导的时间。对学习确有困难的随班生,对其所学课程可作必要的调整,如:可免修外语等跟不上的课程改上其他适合的课程;也可将《思品》和《自然》合成《常识》综合课,使用辅读教材;也可语数课程使用辅读教材(个别分班上课),其他课程使用普通教材(集体随班上课);也可某些跟得上的课随原班级上课,某些跟不上的课随低年级班上课。

对视障、听障、肢障等学生的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也可对其课程设置及其考核评价作相应的符合实际的特殊处理。例如,对听障学生的外语听力测试就应作变通处理。

2、课内外地点(教室)的变换

为了达到整体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导处要统筹教师、学生、教室的合理组合,精心安排课表。

资源教室课表,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是补加式的,也可以是抽离式的。

资源教室的排课原则 排课方式 资源教室排课的科目、时段

当该生该课程在原班差异较小能跟上 补加方式 可以在原班自修午修晨会等时段补课

当该生该课程在原班差异较大跟不上 抽离方式 可抽离原班在资源教室上合适的课程

3、课内外内容的衔接

班主任和特教教研组应根据《个别化教学计划》,协调和衔接好课内外教育训练的内容。各科教师应积极配合形成合力,防止将《个别化教学计划》流于形式。

4、课内外结合的后援支持

⑴家长的合作:要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⑵社区的参与:要争取社区教育机构(如区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学校等)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教育训练或社会实践的条件。争取少年宫、少年之家、少科站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所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⑶志愿者组织的作用:要争取理疗医生、言语矫治医生、听力学家、学校心理专家、社会学家或社会慈善志愿者(义务工作者)等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咨询和服务。

淮口四小 2010年9月

2.个别化教育资料 篇二

一、确立个别化教育概念

个别化教育是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特征, 因此个别化教育的探索受到特殊教育界的空前重视, 但对个别化教育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在认识上还存在许多模糊、混乱之处。

个别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教育模式, 更是一种理念、模式、方法和策略的总称。个别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方法上的一种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现象, 可追溯到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教学。1978年出版的《个别化教学》定义为:“个别化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每门学科的学习进程, 按照学生各自的速度来组织。教学是不分年级的, 以使每个孩子在学习每门学科时, 根据他们的能力许可的程度前进。”

现在人们对个别化教学的关注不仅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 还和教学目标、成绩评定、教材教法等密切相连, 作为一种强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加以研究。随着教育实际的不断发展, 个别化教学的含义已有了很大的变迁与扩展。

个别化教学可以是一对一的教学, 也可以体现在小组或班级教学中。根据培智儿童的个人能力、兴趣和需要, 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针对培智儿童的具体发展情况制订教育计划, 设计教学内容。它与集体教学是不对立的, 是协调发展, 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别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是教育理想的最佳实现。

二、培智儿童个性化差异体现

我国特殊学校中常见的智力障碍儿童的类型有: (1) 唐氏综合征 (先天愚型) 、脆性X综合征; (2) 先天性颅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 (3) 精神发育迟滞; (4) 脑瘫; (5)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6)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7) 广泛发育障碍; (8) 多重障碍; (9) 严重的触觉失调儿童。对于智力障碍儿的分类, 美国多达8种, 但我国大部分特殊学校全部归为智力障碍, 而不分类型和今后康复的可能预期。也不管其发展程度, 全部按入学时间分班, 使用统一教材, 统一教学基本要求。这样只会使许多教师成了“高级看护”, 只要保证孩子在学校不出事就行。

培智儿童的认知活动表现较迟钝, 认知能力存在缺陷, 记忆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都明显迟滞于正常儿童, 思维形式具体而直观。在感观方面, 他们的感觉器官没有明显病变, 但对事物的感觉能力比不上正常儿童, 往往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感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较差, 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周围世界, 常常被事物的外部特征吸引, 而忘记认知的主要任务。培智儿童的个性差异, 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 还表现在心理方面, 如兴趣、爱好、需要、智能、个性等方面。这些导致了培智儿童的个体差异。培智儿童的主要障碍可能分别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言语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

因为培智儿童存在个体差异, 在具体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这些个体差异。针对这种情况, 为了使培智学生健康成长, 满足他们的个体需要, 在教学上最大限度地个别化, 提供符合其需要的特征教学, 充分考虑到这种特点与需要围绕特殊儿童, 以特殊儿童需要为中心进行教育。

三、个别化教育的实施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诺说:“不相关或跨度较大的教学内容, 容易使智残儿童产生记忆的零落甚至脱节和遗忘,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而定, 尤其是教学内容更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而定, 这正是个别化教育的关键。个别化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计划制订、教学内容选定及课堂教学。

1. 师资配置———分工与合作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 如何利用好他们的专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协同教学的关键。培智学校的教师不可能像普通学校的教师那样有学科专职之分, 常常是一位老师要兼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 而且有一至两门是主课, 这就要求教师一专多能,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在了解每位教师的专长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安排所教学科, 派最适合的教师开展教学。

2. 课程设置———全面与典型

培智儿童的教育教学需要主要体现在五大领域, 即学科教学、动作功能、社会交往、生活劳动和兴趣技能。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这五大领域, 在功课的安排上要全面, 包括学科教学、康复训练课、自理活动课、兴趣活动课、个别教学、情境教学。除了这些系统的课程安排外, 还可以做得更细致, 可以再分出几门适合智残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代表性课程, 例如休闲、谈话、个别活动、感知训练。

3. 计划制订———制订与实施

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前提, 是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制订计划时, 不仅要全面考虑培智儿童的综合情况, 综合情况主要是指弱智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个别特点, 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弱智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个别特点, 这样才能掌握弱智儿童的学习“脉搏”。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所拥有的7种智能会出现不同的组合。智能组合的不同会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教师在制订计划时, 要充分分析研究培智儿童属于那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类型。了解培智儿童的学习类型和具体情况, 然后制订出在课上或课后实施的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个别化教学的内容要求、时间步骤、形式途径、手段方法, 等等。

4. 内容选定———课内与课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计划性、可变性、联系性。教师必须制订教学计划, 而教学内容应根据这个重点或主题而定, 再将这内容分散到每个领域中。每天的教学内容在选定的领域和重点内应具有可变性。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选择课本材料, 也可以找一些课外相关知识;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课外材料作为补充, 根据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又可适当增减学习内容。培智儿童遗忘较快, 让他们每节课所学的知识都建立关联, 及时地进行巩固反馈, 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并加以运用。

5. 课堂教学———班级与学校

普通的班级教学不能适应弱智儿童的个别差异, 无法照顾到各个弱智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特点, 此时, 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个别化教学既可在班级中进行, 又可在特殊学校中进行。个别化教育的理念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活动, 控制学习进度”。弱智儿童与普通儿童不能一起学习, 需采用个别化教学。培智学校在实施班级教学时, 可以分组、分层、分类教学的方式进行。个别化教学既可在课堂集体教学时进行, 又可在课堂集体教学后进行。在向全班弱智儿童授课时, 可给予某些弱智儿童必要的个别化教学;课堂教学之后, 也可对少数弱智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

总之,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 以及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更多关注, 接受教育的培智儿童的障碍类型越来越复杂, 不同培智儿童的个别性差异很大, 除了智能和适应行为不良外, 还伴随诸如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格特点、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突出差异。因此, 教学模式也正由原来的统一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模式。

摘要:培智儿童大多是因为遗传、出生过程或出生后脑部受到损伤而造成的智力缺陷。每个儿童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 培智儿童也不例外。培智儿童的教育, 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培智儿童的特殊性, 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应针对其心理生理特点展开。培智儿童的个性差异尤为明显, 针对培智儿童的个性化差异, 应采用个别化教育。

关键词:培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个性化差异

参考文献

[1]张文京, 许家成等著.培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与实践 (第一版) .重庆出版社, 2002:92-93.

[2]邓志伟著.个性化教学论 (第一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4:133-135.

[3]张文京.培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 重庆出版社, 2005.

3.浅谈我校个别化教育计划拟定程序 篇三

关键词:个别化教育计划;教育诊断;课程评量;IEP会议;长短期目标

每个儿童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种特点与需要。我校智力障碍学生有30多人,班级数额较大,每个班有12~17个学生不等。下面浅谈一下我校如何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我校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现有的师资力量,我校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主要程序如下:(1)确定个案。(2)教育诊断以及课程评量。(3)IEP会议。(4)制订长短期目标。(5)形成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档案。

一、确定个案

我校每年招收学生都会有入学面试,初步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了解,医院提供的智力测试,以及学校教师团队施测的简易适应行为量表。

二、教育诊断以及课程评量

1.教育诊断是依据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理论,诊断个案学习能力的优弱势,从而来了解个案的学习特质,确定个案需提供哪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程评量。我校是采用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的课程评量,第一阶段:发展性课程。以基本能力的发展为课程重点,内容分为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沟通、认知、社会技能七大领域。第二阶段:功能性课程。对于年纪稍长的学生(约10岁以上),逐渐转入功能性课程,重视直接有益生活的实用性目标。第三阶段:职业教育课程。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之前,应当为其规划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包括工作能力、独立生活技能等的加强训练。根据教育诊断结果以及课程评量结果为开展IEP会议做好准备。

三、综合分析研判会议议程(IEP会议)

1.主持人说明会议目的、程序、规则。

2.主持人介绍与会人员:我校主要包括行政领导,包班的班主任以及各任课教师,相关的康复治疗师,学生家长。

3.评量教师报告:学生资料包括学生的基本资料、出生史、教养史等,家庭资料(由父母介绍孩子在家的一些家庭活动),评量结果包括上面提到的课程评量结果和教育诊断结果。

4.全体讨论。

(1)学生的障碍类型、程度、成因。(2)学生的优弱势,根据学生的优弱势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以及学习方式。(3)学生下一阶段发展,综合学生家长的意见,学生实际需求,各教师共同讨论。(4)学生下阶段学习重点即教学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制订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应达到的目标,表达教学目标的大方向,并有提升、提高、增加等期望的意义,长期目标的动词大多用:了解、认识、获得、掌握、理解等。一般长期目标从三个主要发展领域、三个相关领域以及一个次要发展领域中选择,每个领域中的长期目标不宜过多。(5)有效达成目标的策略与相关的服务措施包括医疗、安置班级、个训、家庭、机构康复、需长期关心的问题的影响等。

5.家长意见。

6.散会,与会人员签名。

四、制订长短期目标

在IEP会议中,我们已经制订了长期目标,然后根据长期目标来叙写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细目或具体表现,短期目标必须符合功能性、发展性之需求,在拟定时,同时思考:为何教,此目标是否为该年龄层一般学生所做,是否能增加该学生的独立性。短期目标的叙写要符合可观察的、可以用动作描述的、可评量的,例如,谁在某种情况下(情境或者刺激)做什么(行为)可以做多好(测量标准)。另外短期目标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

五、形成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学生档案

学生档案包括:入学面试时的新生情况登记表,入学访谈记录表(简易的适应行为量表),以及医院提供的智力检测结果等其他相关的表格,各专业教师测评的专业平量表(言语语言、感统、物理治疗等),课程评量、综合分析研判书、个别化教育计划表等。

××× 个别化 教育/服务 计划 第 份

执行期限:2012 年9月 日~2013年6月 日

一、我是谁

二、环境背景描述

在家基本无休闲活动,因为是脑瘫儿童,不爱动,在家基本上是睡觉和看电视,无主动表达意愿,说话构音不清,且只会表达3~4个词语。在学校常规较好,在要求下能配合各种教学活动,但上课一般不看老师,嘴巴经常会发出噪音,需老师提醒。

三、远景描述(描述学生在自理、家事、工作、休闲、潜能等方面的最大可能)

能够部分生活自理,并有一两项休闲技能,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声音加手势)寻求帮助。

四、课程规划(需加强的领域、科目或能力)

五、主要策略

1.该学生为脑瘫儿童,因此训练其蹲的能力应放在首位。

2.充分运用声音、手势和图卡进行沟通,老师和全班同学都要运用。

3.通过团体合作活动来提高该生的合作意识。

4.在活动中,尽量整合多种感觉的输入。

5.采用代币强化策略,用工作积分换钱。

我校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被一些问题困扰,一个理论上合适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其制订、实施、评估的整个过程都有很高的要求,特殊教育系统在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都要得到切实、可靠的体现非常难,取决于熟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人员配合,还有制订该计划人员的严谨态度。个别化教育计划规划和指导一个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在幼儿园或学校接受的特殊教育和服务的方方面面,描述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需要,确定了他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规划了他的教育安置形式,明确了他的教学进程和进步评价标准。

4.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学 篇四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师范教育专业课教材是我国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尤其是传播特殊教育的个别化教学的理论、相关特殊教育方法的一本书文中提出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及其实施措施、方法以及案例分析通过本文的阅读着实让我收收获不少也为我以后教学提供了帮助。

随着现代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以及教育理念不断的更新现代的特殊教育需要科学的指导以医学为基础遵循儿童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尊重学生寻找符合特殊教育对象需要的切入口促使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康复和发展。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了解到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给我们的特殊的孩子进行教育每个特殊儿童个体都有着与其他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别。我们为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不能真正实施个别教育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不能按需施教就谈不上实施了真正的教育。教育者常说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也体会到教师是一项专业化要求极高的职业。而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爱心与奉献仅仅是最基本的更需要的是专业精神与专业技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在专业化的要求上更高更讲究科学性与规范化。通过这篇特殊教育不仅仅是涵盖了普通教育学的内容还涵盖到了心理、生理、病理、运动康复、医学等领域。而且特殊教育学校从早期康复训练、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品种齐全。读到这篇文章后部分研究方法为个案研究特别是书中的一些案例能紧密联系实际能使我们在实践中具体尝试。研究对象包括了脑瘫儿童、孤独症儿童、聋儿、智力落后儿童研究的内容也包括了方方面面像思维训练、认知训练等等等等其中还包括了家校关系的内容。这些案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对从事特教教学的我受益非浅特殊教育工作者和个案研究者不但要掌握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特点特殊儿童个案研究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又有了新的认

学完个别化教育后知道了很多:

一、知道了个别化教育的由来知道了个别化教育模式的参考方案。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儿童现有的教育水平、教育任务、短期教学目标、陈述预备提供的特殊服务以及加人普通教育计划的程度、教育计划和服务评估安排、准备签署的同意书。

二、知道了个别化教育的课程管理模式的案例启智学校的课改 分为四个阶段从分科教学、改编教材到推行个别化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医教综合、综合康复”的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

三、懂得了一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流程

1、资料收集2教学诊断3评量现有水平

4、综合研判分析5确定IEP6目标汇总

7、目标分配

8、整理共同活动

9、确定教学主题

10、安排课程表

11、确定教学计划

12、主题活动的设计

13、教学实施

14、过程性评价

5.关于个别化教育实施情况的汇报 篇五

自8月x日扬州市教育局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推广会议以来,我市迅速部署个别化教育工作,积极落实会议精神,现将我市实施个别化教育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这次扬州市个别化教育工作会议,是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努力践行教育公平,为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提供适合的优质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影响十分深远,意义十分重大。许明局长、邵正祥副局长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先后批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置落实。

此前,我市已于2009年依托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由邵正祥副局长任主任,赵家定科长、刘春生校长任副主任的高邮市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承担对全市随班就读工作的具体指导工作。同时,积极利用高邮特殊教育网和《盂城特教》刊物做好特殊教育相关理论和政策的宣传工作。

8月x日,我市召开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专题会议,全市各市直及乡镇中心小学校长参加了会议。会上,由小教科赵家定科长就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做了进一步的学习和强调,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刘春生校长做了业务辅导报告,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及表册填写等具体事项进行了专门指导。

目前,各学校已经按照会议要求积极报送了相关材料,个别化教育计划正在积极地推进当中。据初步汇总统计,我市?所小学?个班级,共有五类特殊需要儿童?人,其中相对“超常”儿童?人,听障儿童?人,视障儿童?人,智障儿童?人,生活和社会适应障碍儿童?人。

从材料报送和现场的有关情况了解来看,我市推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措施是得力的,进展是迅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在组织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基层学校对个别化教育意义的认识还有模糊之处,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操作和实施还不能自上而下地一以贯之,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有些措施还不够落到实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效果,造成此项工作一定程度上的虚置。

分析造成有些工作较为滞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基层学校确实存在着思想不到位的现象。一些学校虽然也明白优质教育应该普惠于每一个儿童的道理,应该给这些残疾儿童更多的支持与关爱,但囿于现实中片面追求分数、追求拔尖的精英教育思维影响,造成对这些特殊需要儿童特别是残疾儿童有意无意的忽视。再加上一些学校班额过大,完成普通教育就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对特殊需要儿童的个别化教育就只能将就着做做了。一些学校未能按照通知要求做到班班有落实,还是按照惯性思维只统计了原有的“三类”残疾儿童部分,对超常儿童未予统计,等等。

二是基层普通学校普遍缺乏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物质条件。个别化教育计划涉及到超常、残疾儿童,这些儿童的教育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必须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条件,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创始国美国,个别化教育计划被写入《所有残障儿童教育法》,从计划的制定、实施到评估都有一套科学的流程和专业的方法。但普通学校的师资大多没有特殊教育的专业背景,又缺乏相关的培训途径。此外,从学校来说,也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设施设备和专业书刊。教师开展特殊教育仅凭老经验,老方法,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是对个别化教育的相关支持机制还不完善。实施个别化教育是一件好事,善事,但是如果仅有良好的初衷,而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作保障的话,美好的理念也会变成一场空。目前急需解决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特殊需要对象的筛选确定。现在的筛选认定工作较为混乱,上级虽有一定的要求,但远远不够具体明确,这样一层层的信息传递下来,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造成下面操作的无所适从。比如,有的学校标准掌握不清,甚至有将考试九十多分、八十多分的孩子确认为智障儿童。二是现有的考核机制尚未将个别化教育工作完全纳入。我市有的个别化教育做得好的学校,在相关的教师考核中,已经将个别化教育的要求予以体现,如第一小学。但多数学校,包括教育局对乡镇、学校的考核、督导机制中,还没有关于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体现。比如,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量怎么计算,对个别化教育的绩效如何考核,如何评优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造成了部分乡镇、学校对此项工作的忽视。三是对于个别化教育对象的相关待遇未予明确。个别化教育对象中,“三残”儿童特别是智障残疾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是否要参与学校的统分,是否享受规定的福利待遇,各地学校做法不一,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此项工作的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努力使个别化教育工作得到更快的推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市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作用。要按照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全市特殊教育的“三中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强化对全市个别化教育的工作指导,在师资队伍上、业务开展上、研究服务上,加强对全市随班就读的辐射工作。适当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以保证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完善对个别化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研究制定我市的《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管理办法》,对特殊教育对象的确定、安置途径、保障措施等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加强统一指导,减少盲目行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学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和个别化教育工作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修订完善对乡镇、学校的有关考核指标,将随班就读的个别化教育工作列入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估,促进工作开展。同时,也要要求乡镇、学校将个别化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管理,同步计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条件。要求基层学校尽可能配备必要的特殊教育设施设备和专业刊物、读物,依托高邮市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进一步办好高邮特殊教育网和《盂城特教》。在此基础上,创办《随读资讯》专门刊物,进一步宣传普及特殊教育及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和知识,指导业务开展。

此外,我们也建议市局进一步完善个别化教育的有关配套机制,以便更好地落实措施,推进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是尽快明确特殊需要儿童的筛选标准,这也是今天的一项讨论内容。我们目前的做法是:在五类儿童中,“相对超常儿童”由筛选小组直接确定,它的界定比较简单,是特指班级里在智力发展或特殊才能方面明显超越一般正常儿童的儿童。“生活和社会适应障碍”概念不明确,建议改为“肢体障碍或脑瘫等运动障碍”(如需细分,则建议分列),这样就可以归并到听障、视障、智障,共四类残疾儿童类别中。这一类别的确定较为复杂,我们采取的办法是:(1)有残疾证的直接认定;(2)无残疾证的,有疑似情况的由筛选小组建议其家长到残评委或指定医院鉴定后再做确认;(3)家长不愿意的,但疑似情况明显的,作为待定特殊教育需要对象。我们的做法来源于我们的经验,未必非常科学。我们建议,应由市局研究确定更为具体的操作细则,对待定的对象也可以单独列称一类加以区别,以便使特殊需要对象的筛选更加科学、客观。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专业支持力度。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有赖于特殊教育学校中心作用的发挥,也有赖于基层学校的专业环境的改善。特殊教育学校要开展师资培训、巡回辅导、研究服务等工作,需要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有力保证,应加大投入,帮助其改善条件,使其能够承担其这样的责任。必要的情况下,要组织全省、全市随班就读师资的培训班。对一般的基层学校,同样也需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经费方面的支持。

三是对特殊需要儿童给予政策的扶持,并落实有关待遇。残疾儿童是特殊需要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得到相应的政策关心和待遇扶持。如对残疾儿童在生活补助、对帮扶残疾儿童的政策鼓励方面要向残疾儿童倾斜,以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提升他们的生命尊严。

6.个别化教育资料 篇六

个别化教学计划:学前儿童的发展状况是千差万别的,为了使每一个孩子在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我们为每一个学前儿童量身制定的教学计划,就是个别化教学计划。它是指由教师和家长合作为某一个儿童建立的个别教学计划。这样的个别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到了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意根据他的独特需要设计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方法,对学前期的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特别的意义。鉴于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我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个别化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

在制定个别教育时,需要参考的一些基本因素是:(1)儿童的特点。每一个儿童都有其独特性和差异性,这是制定个别教学计划的出发点。(2)安置形态的特点。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也直接影响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到机构中儿童的安置方式、师资条件、设备情况,以及机构中其他儿童的情况等。(3)儿童的家庭情况。包括儿童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教养方式及态度等因素都会对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产生影响,所以为了保障个别教育计划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在制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制定的全过程应当具有科学性。例如对某些儿童来说,在分析鉴定其情况时,应借助一定的量表,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准确掌握他们的视觉、听觉、语言表达等的程度,不能单凭主观分析判断。

2.发展性原则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儿童的特殊

需要,最终促使其发展。因此制定计划时,应当参照一些优秀儿童发展序列,对儿童提出要求,包括最终水平、先后次序、发展的各个领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应着眼于充分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尽可能地促使他们发挥最大潜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3.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一是指方案的内容符合幼儿的水平;二是制定计划时,应当根据其所在机构师资及设备情况来制定。要考虑教育工作的时间、精力、能力的实际情况,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和实施。

三、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步骤

1.分析评定

(1)分析评定的内容。分析评定儿童情况,主要分析儿童的个别差异,了解儿童差异的种类,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各种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异纠正的可能性等。在了解具体的差异后,就可以因材施教。

(2)分析评定的途径。教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分析评定幼儿的差异性:其一是对于有条件的、师资素质比较好的幼教机构,教师可以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简易的量表来测查幼儿的发展水平;其二是观察分析幼儿日常行为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其三是通过家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其成长情况。

2.制定方案

在分析评定幼儿的详细情况后,找出试图要改变的儿童行为。

确立具体目标,制定适宜的、完整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3.修订方案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断地进行修改。根据实施过

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重新修订计划,使之愈加完善。同时保证计划实施的效果,也要注意计划的稳定性。

四、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实施 1.成立个别化教学计划评估小组

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是实施特殊教育的步骤,也是联结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管理工具。它不是某一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在学前机构领导下有组织地育人的蓝图,是学前机构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估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指导和咨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包括评估、教育安置、拟定计划、审核计划、指导教学活动以及评估考核等。

2.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一般由学前儿童所在班的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各项资料拟定,然后交由评估小组集体讨论。讨论时,要尽可能让学生家长参加。个别化教育计划一经集体讨论通过,并征得家长同意后,计划即可实施。

3.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过程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有如下顺序:决定教学单元──评定学生

程度──设定教学目标──拟定教学方案──评定教学效果──继续实施教学,直至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结束教学单元。

7.浅谈如何教育“个别孩子” 篇七

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个别孩子”是学校教育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也代表了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群体。教师要承认“个别孩子”的存在是一种教育常态,正视这种教育现象才能寻求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1.“个别孩子”的心理差异决定要采取个别化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知识基础,与周围的环境产生碰撞,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一定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总结发现,除了一些该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之外,还有一些个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个人性格、情绪情感等方面。“个别孩子”很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跟班级其他学生的某些方面相比,较为特殊。有些是在学习能力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的速度较慢;还有些是在情绪情感上,较为活泼外向、难以管束;还有些是在性格上,较为孤僻、难以接近等。“个别孩子”在心理特征上体现的特殊性,决定了个别化教育的必要性。

2. 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的要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方向。学生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两大主体。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发挥双方教育的最大价值。“个别孩子”的形成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成果。准确来说,家庭教育在“个别孩子”的形成上的影响要更大些。要想转化“个别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必然需要教师与家长的联合。家长向学校提供全面的学生成长信息,学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关注孩子在转变中的细微变化。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之下,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势在必行。

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对“个别孩子”施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在著作中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他们现在具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是他们可能发展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部分。他认为只有那些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优秀的教学。因此,我们关注的教学重点就应当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推测他们可能发展到的状态,选择“最近发展区”,采用最大效果的教学方式。“个别孩子”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对这类孩子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关注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措施。“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针对“个别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实践分析

对于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需要由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共同研讨而制定,其中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与心理研究人员和语言、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家长参与学生教育计划的制定,才能突出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对计划的执行更加认真负责。专业人员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计划”的科学性,而教师则是“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1. 分析“个别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通过对现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学生个别教育计划的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必须对每位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了解,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制定者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收集有关学生心理测试方面的有效信息,从而总结出各个学生的发展现状。

2. 分析“个别学生”的发展目标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个别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就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发展目标的制定受到学生年龄阶段的影响、个性化特征的影响。针对“个别学生”要采用个别化的教育目标。从“个别学生”差异的外在表现分析,从“个别学生”的优点着手,运用有效的引导措施,以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为基本目标。

3. 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模式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之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者就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即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用于他们的一体化模式,将教育效果放大化。

“个别孩子”虽然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但是也具有这一群体鲜明的普遍特性。除了一些特殊的先天性智力发展障碍的孩子,大部分的“个别孩子”都只是因为个性差异、情感情绪差异而形成“个别特性”。因此,在对“个别孩子”进行转化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分析“个别孩子”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个别孩子”能够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并以此为教育目标,设置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孩子”是教师时常遇到的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有些研究者提出对于“个别孩子”要采用个别化教育。

关键词:“个别孩子”,个别化教育,依据,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8.个别化教育资料 篇八

关键词:个别化教育;特殊教育;人文关怀

一、个别化教育概况

个别化教育是植根于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基础上,把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关照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它具有以下特点:(1)单一化。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一些特殊教学在对学生实施教育康复时,所设置的目标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2)结构化。个别化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结构化特征,每个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都将得到全方位的帮助,而且这种全方位的教师是呈递进式发展的。(3)多样化。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手段丰富多样,尤其是对特殊教育学校来说,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就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以帮助这些孩子打开心灵世界。

二、对智障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意义

在特殊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不仅可以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化,还可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校园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具体来说,对智障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可以实现智障学生接受教育的平等性。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在教材、教法、教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各方面的权衡,探索出最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其次,可以根据智障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特殊教学儿童自身的发展特征,设计出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案,可以保证学生具体能力的提高和充分发展。再次,还可以实现教育绩效的责任化。随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特殊教育的教学活动也将更加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最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还可以促进家长参与教学,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融合。

三、实施个别化教育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1.深入了解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训练方法

每一位智障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存在着自身的特点,而且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应该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针对每一个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智障形成因素以及生理缺陷程度和勞动技能等,制定出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的方式来吸引智障学生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当然,用于教学激趣的课堂游戏应该把握好“度”,要注意将游戏环节紧扣教学主题,使游戏既不偏离教学内容,也不要脱离课堂。以某个四年级学生为例,她平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玩球,一看到球类物品就表现得非常开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个特点,创设一个“亲子玩球游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和她的爸爸一起参加,进行传球训练。这个小游戏的作用在于,可以在传球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和爸爸之间的感情,并且让她在游戏的特定环境下,对于“爸爸”这个发音有了反复练习的机会。其次就是可以增强她的身体协调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智障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多少书本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真正回归社会,早日实现个人独立。所以,教师的日常教学应该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寻找素材,并且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和发音“花草树木”这些词语时,可以结合校园环境,让学生观赏、触摸这些自然事物,从而对“花草树木”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并且通过对“花草树木”的颜色、外形或气味判断,来记忆它们的具体特征。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去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类似于“爬山”“郊游”“踏青”等均可。开展这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3.在体验成功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我认同感

与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学生虽然缺乏一定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但是他们也具备和正常人一样的情感,喜欢被表扬和得到他人的鼓励,喜欢获得成功的感觉。所以,教师在实施个别化教育中,也要注重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例如,当学生取得了小小进步时,教师应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给予鼓励。通过奖励小红花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其次,教师还要多用“拇指”鼓励学生,启迪学生,而少用“食指”命令学生、教训学生,这样就能让他们在不断的赞扬声中变得越来越自信、聪明。

参考文献:

刘淑慧.智障学生语言障碍类型调查及训练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8.

【个别化教育资料】推荐阅读:

幼儿园个别教育计划08-18

小班学本领个别化07-13

个别员工提前放假通知09-03

上一篇: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免费下一篇:消防工程师辅导资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