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好邻居事迹材料

2024-09-21

社区居民好邻居事迹材料(精选3篇)

1.社区居民好邻居事迹材料 篇一

好邻居事迹材料

李淑芹是居民代表,也是居民组长。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了30年的时间,对整个居民小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都愿意和李淑芹亲近,在居民中威信很高。平常她就爱为社区的事情奔走,帮助居委会收卫生费、参与社区的巡逻值班等等。居民小组里遇到谁家有困难了,她肯定会伸出援助之手。

李淑芹主动在居民小组内搞卫生,从自家卫生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动居民小组的住户爱护环境卫生。同时,她还主动承担居民小组内的各种宣传工作,宣传动员居民们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尤其是流动人口家庭,李淑芹也不疏忽,号召他们一道参与社区各种活动,增强了社区居委会的凝聚力量。在一个小小的居民小组中,街坊邻里、社区居民通过李淑芹这个好邻居而团结、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共同为了和谐、健康、美好的生活努力着,奋斗着。

李淑芹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中的她,尊老爱幼,心态阳光,主动承担全部家庭事务,李淑芹倡导一家人都崇尚科学,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同时,还爱护公共财物,关注街道的环境卫生与安全,经常主动向社区居委会提出合理化建议。见到有人从后门出去没有把门锁上,她就主动在那里帮助看守;冬天下雪后,她立即带头扫雪,方便大家安全行走。

李淑芹一家人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诚实守信,非常注意维护邻里关系,与邻居之间始终保持友好和睦,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多次主动探望并热心鼓励生病的邻居。邻居们都特别愿意与她交往谈心,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需要帮助,也会想到李淑芹。

在李淑芹的心里始终“装”着她身边的邻居。

王玉兰是李淑芹的邻居,十五年前其乐融融的五口之家因为丈夫的因病瘫痪,使得一家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所有的重担突然就压在了这个王玉兰这个女人的身上。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虽然居委会一直对他们家进行帮扶,但光靠“输血”是救不活人的,王玉兰深知这一点,因此她白天出去到建筑工地打工,晚上回来照顾丈夫和孩子。那时的建筑工地上没有大型机械,主要靠的就是劳动力,王玉兰和男人一样干着和泥、抬沙子、搬砖的活,她要干男人干的活才能挣到和他们一样的钱,因为全家都要靠她来养活啊。生活的重担压的她几乎喘不过来气。李淑芹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只要她一有时间就会去帮助王玉兰。

由于白天王玉兰出去打工不在家,孩子一般都吃不上饭,要吃也是凉饭,李淑芹知道此事以后便叫三个小孩来自己家吃饭,虽说没什么好吃的,但是终究吃的是热饭。

李淑芹见王玉兰的孩子都渐渐长大,仅她打工的收入是不能让孩子继续读书了,于是便主动找到王玉兰,给她出谋划策劝她在居民区里开个小卖铺。但是王玉兰知道,自己多年来不仅没有什么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哪有什么钱来开小卖铺呀!李淑芹深知王玉兰的忧虑,便告诉她说自己已经和丈夫商量好了,可以把钱借给她,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还。就这样在李淑芹夫妇的帮助下,王玉兰的小卖铺开张了,不仅方便了居民,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王玉兰家的生活困难。

如今王玉兰一说起自己的生活,都会流着眼泪对大家说“我这辈子多亏遇上了李淑芹这个好邻居啊。”李淑芹对王玉兰无私的帮助全社区的老少有目共睹。也正是有了这种帮助,才使王玉兰走出困境,迎接新的生活。

对王玉兰的帮助只是李淑芹乐善好助的一个缩影,她帮人助困的事迹社区里每个人都能说出那么几件。2009年除夕前两天,富锦市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风雪交加的腊月二十八那天上午,80多岁的独居老人赵淑娴老人本想起身上厕所,却不小心滑倒在雪地里。老人试图爬起来,却因为路面很滑而没能站起来。在寒冷的雪地里老人喘着粗气,鼻子被冻得通红,手脚不停地颤抖……李淑芹恰巧路过老人的家门口,见此情景,急忙来到老人身边,瘦弱的她吃力地背起了老人。李淑芹送老人到家后,马上替老人擦洗冻僵的身子,换掉湿了的衣服,煮了滚烫的姜茶,细心地一勺一勺地喂入老人的口中。那年春节,李淑芹的家里添了一口人,就是赵淑娴老人,她把因摔倒而伤了腿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过年。赵叔娴老人每每提起这件事时,都是两眼饱含泪花的。

在节假日李淑芹还组织学生为老伤残军人王忠仁打扫院子、担水、劈柴、擦玻璃等活动,特别是节日期间,孤寡老人需要社会的帮助,她组织学生多次到肖树礼和老王头家干活,干累了就让孩子们休息,给老人表演节目,其乐融融,即帮助老人干活,又使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尊敬老人的优秀品德。

有时受过李淑芹帮助的人会提着礼物去感谢她,每当此时她总是说“我们都是邻里邻居的,算是一家人,干吗这么客气那”。就这样把别人回绝了。在她心中她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那些都是谁看见了都会做的小事情。

这种邻里情正像李淑芹常说的那句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胜似亲人。”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这样一个简单的人,带给我们的却是一份浓浓的情。其实很多像她这样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学习,温暖着我们。

2.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 篇二

莫道桑榆晚 微霞尚满天

――记梅林社区薄秀珍事迹材料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每当夕阳快要落幕的时候,在孝庄广场上,每天都活跃着一支几百人的中老年秧歌队,他们身着鲜艳的秧歌服,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吸引很多居民驻足观看。看到这热闹的场景,看到那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我们不得不提到这只秧歌队的创始人薄秀珍老人。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今年70岁的薄秀珍,身姿从容、步态稳健,在她果敢坚毅的目光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隐藏着永不消逝的故事。提起她创办秧歌队的情况她娓娓道来,那是在年轻的时候薄秀珍就非常喜欢扭秧歌、编小节目,利用自己在文体方面的特长,组织几个有共同爱好的人自编文艺节目来表演,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93年的时候,薄秀珍阿姨就在夕阳红秧歌队带领大家扭了的秧歌,当时薄秀珍阿姨还只是领舞,秧歌队也只有十几个人,而且设备非常简单,就这样后来参与的人多了她就有一种想法,想自己组织办一个秧歌队。刚开始办秧歌队可不容易呀,置办大鼓、镲子、音响、功放机、扩音喇叭这些设备就需要很多钱,如果集资又担心扭秧歌的人大多数都是下岗职工,生活都非常困难,如果一个人出几百块钱相当于当时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她又不想给大家增加负担。薄秀珍上火了,回家后老伴埋怨她说:“都多大年纪了还东跑西颠扯这个”.薄秀珍却认真的说:“我这辈子只有这点爱好,想让我们这些老姐妹、老哥们有一个共同爱好的活动,集体来长期锻炼身体,有一个好心情就行了,不行我也要坚持做下去 ”.老伴为她的坚持所打动真诚地说:“我们还有1000元积蓄如果不够咱在想办法。老伴的支持给了她坚持办下去的信心,于是薄秀珍通过跑政府、走单位拉赞助的办法走上了”化缘“办秧歌队的路,”化缘“是非常艰难的,有时到哪个单位领导不在还要坐在门前等,甚至等待多日也没个结果,嘴磨起泡了、腿跑直了也没要到一分钱,上了几天火后又开始跑单位拉赞助,有一次在去一个企业单位下楼时不小心把脚崴了,当时疼痛难忍,只能扶着墙一瘸一拐挪到家,到家后脚肿的象小馒头似的,老伴看到后一边给她抹药一边心疼的说:”咱们都70多岁的`人了就别拼命了,现在咱们不缺吃、不少穿何必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呢“.薄秀珍认真的说:”我想办秧歌队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是想让咱们这些到岁数人有一个像样的活动集体,我觉得身体还行把老哥们、老姐妹集中起来扭扭秧歌、唠唠家常组织成这样一个快乐的集体多好“,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薄秀珍跑过的这些单位,为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为公益活动而付出的艰辛所感动纷纷解囊帮助,这其中政府资助资金1500元、保康街道1600元还为秧歌队制作了横幅购置了镲子等用品、中国石油赞助元、文广局赞助2600元、林业局赞助1000元、工会赞助1500元、旗妇联还为其购置了喇叭等设备。几年来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终于凑齐了办秧歌队的资金,于组建了自己的秧歌队――”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也是保康第一支大型秧歌队伍 .

岁老根弥壮 阳骄叶更阴

薄秀珍作为社区秧歌队的队长,既是组织者,又是教练员,在她的带领下,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为增加大家的活动兴趣,薄秀珍不断地想方设法变换活动内容和形式,有交际舞和秧歌,秧歌每天扭1个小时,交际舞每天扭1个半小时。虽说只是支老年业余舞蹈队,但在各个方面还是要求的很严,薄秀珍通过协调到的资金置办了大鼓、镲子、音响、功放机、扩音喇叭等设备,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自给自足,自行协调解决活动的阵地、经费等问题。但是,仅靠一位靠五七工工资为生的老人来说,困难还是挺多的,平时修设备的费用也不少,这对于一个原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来说,实属不易。 去年7月份薄秀珍阿姨自己通过跟广播局、本地电视台等各个单位方面多次沟通,争取到了本地电视台录制并表演的机会,他们已经把这项业余活动当成了现在的事业,为这个事业每位成员都竭尽全力,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力量,有困难就克服困难,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即使面临再大困难也从未间断、从未放弃过,一直坚持到现在。她说:”如今生活好了,我们老了也要老的有所价值,就像老话说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大家这样在一起玩玩乐乐挺好的。“一番话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的淋漓尽致,大家都把在其它社区的好的项目学过来,然后一起切磋,再进行传授,使这个团体的项目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目前,她的秧歌队由初建时的48人,发展到现在具有300名成员的秧歌队伍,现在秧歌队建制齐全,有专业的鼓手、音响师、镲子手等。秧歌队每天领队的叫刘淑兰,打头的有王秀华、丁秀华、向桂荣等六人,这些人分工明确,秧歌队秩序井然。秧歌队里还有专门联系各种活动的人员,争取为更多的人带去欢乐。就拿每天晚上在孝庄文广场组织活动来说,坚持一天容易,可每天都坚持如一,这种精神着实让我们佩服。晚上参加秧歌队的人员最大的队员有84岁高龄的老人,最小的40多岁。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去年,薄秀珍的老伴去世了,一颗唯一依靠的大树倒了。老伴在临终的时候说:”我走了,没能陪你共同走完这辈子对不起你呀,我走后你不要整天太难过,孤单寂寞的时候,勤到秧歌队锻炼,多和人接触唠唠家常,多和孩子们联系,我这一走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呀,你的身体也不好,东奔西跑的别累坏了,秧歌队要办下去,身体也要保养好哇“.薄秀珍因老伴去世后,身体一直不适,胆也整个做了摘除手术。医生三令五申不让她活动过多,可秧歌队作为梅林社区的招牌性文体队伍,队员们一下子没了主心骨,情绪都非常低落。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子女的反对毅然到了排练场。在现场,她用手比划着与队员们进行了排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的文体活动队吸收了镇内的许多老年人,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活动。大家反映,参加这支队伍不仅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激发了对生活的热情。回首这些年的活动,薄秀珍流露出无比的喜悦,她说:”下一步我还要外请老师,学形式多样的广场舞、太极扇、健身操的表演方法,学好后去参加市里的比赛为我们‘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取得名次,为保康争光“,闲不住的薄秀珍不但为自己也为其他老人带来了健康和快乐,居民们都说她是给别人送去健康和快乐的带头人,是我们秧歌队的佘太君。

3.社区好夫妻模范事迹材料 篇三

张继微面带微笑轻轻地说:“我的家乡很远,母亲身体不好,看病欠了很多钱,还有家里的房贷十几万要还!你的条件不错,应该可以找一个更合适你的人,而我……”张继微的善良腼腆令戴超充满了继续探研的期待:“其实……其实我们可以从朋友做起。”说话间内向的戴超已经涨红了脸!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戴超牵起了她的手,拜见了双方的父母,确定了恋爱关系,不久后两个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为了不让双方父母多花钱,一切从俭,家里唯一的家电就是一台电视机,婚后两人开始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办了个补习班,虽然收入微薄,但两人还是相互扶持着往下走,由于劳累张继微病倒了,戴超独自坚持着经营。出院不久之后由于劳累,饮食不规律,张继微胃出血再次住院,戴超一边照顾爱人,一边经营补习班,其中的艰辛不言而说,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四年风风雨雨,互敬互爱,孝顺老人,张继微总笑着说:“感谢公婆为我生了这样的好老公!”

随着时间的变迁,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打拼,还清了房贷,还先后买了两辆车,日子好过了,他们的目标没有落在挣钱上,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得为社会做点贡献才对!于是夫妻俩一商量,开始了二次创业,注册了“浦口区爱心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他们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为社区的老人和儿童做服务,买玩具和康复仪器,当时他们的行为招来很多人的费解,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为什么拿去补贴别人,为他人服务?然而夫妻俩依然我行我素,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执著,这一对80后的小夫妻树立了新一代的创业者形象。

上一篇:幼儿中班艺术说课:小海军教案下一篇:在校大学生的自我鉴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