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精选14篇)
1.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篇一
大准铁路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铁路交通运输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运输生产秩序,降低社会负面影响范围,大准铁路公司在集团公司以及准能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于2007年制定了《大准铁路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严格按照预案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应急救援演练,做到了按纲施训,措施跟踪落实。全面提升了救援能力,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大准铁路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设情况
大准铁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度,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应急处臵预案以及各段现场处臵方案三部分组成。其中,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一项,专项应急处臵预案十七项。现场处臵方案按照各段专业性质的不同分为车务、机务、工务、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现场处臵方案。
专项预案中属于A类(自然灾害类)4项、B类(安全生产类)11项、C类(公共卫生类)和D类(社会安全类)各一项,无E类(其它类)。
二、全面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大准铁路公司应急体系建设按照准能公司要求,建立公司级、段级、班组级三级应急体系,公司协调开展预案的协调贯彻及预案的培训,并落实和检查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程序和资源准备,由段级组织预案的演习。?
公司本着执行统一领导、逐级负责、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救援演练,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防患于未然。从2006年开始,公司每两年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铁路行车事故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专项应急救援演练。2011年,由公司及各段积极协调,并与消防队、医院等单位密切配合,组织开展了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铁路信息系统应急协调以及铁路处臵群体性事件应急救援。力争尽快开通线路,恢复行车,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事故对运输生产的影响。
为使预案有机地融入到安全保障工作中,真正将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公司组织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演习中发现的问题,事故及灾害应急经验与教训,本单位危险源及环境变化。评估采取同专业评估、上级评估以及预案编制成员评估三种方式,以保证预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实施性。
评估后对预案及时进行更新,并于演练中不断检验,形成演练、评估、改进的闭环系统。大准铁路应急预案体系在2006年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实际生产情况的探索,不断修 订完善,于2010年新增七项专项预案,2011年新增两项预案,2012年删除一项,新增《大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救援预案》以及《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准铁路运量增长迅速,组织救援演练困难较大,资源配臵不足,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过程中,救援人员、应急物资储备点、设备、资金较为缺乏。尤其是救援列老化现象较为严重,技术落后。救援能力难以满足当前生产的需求。
2.尽管大准铁路应急预案在其详细合适度和先进企业还有差距。具体说来:一是应急预案中应该对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风险类型、可能遭致损失及损失总体描述和把握存在不足。二是应急预案编制没有充分吸取国铁部门及其它同行企业已经发生过的同类突发事件,设想出可能发生的情况。
3.应急预案体系的制定程序不够完善,没有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写小组。
四、基层单位典型经验
大准铁路公司举办的综合应急救援演练较为成功,现将其经验作如下汇报:
1.岗位明确,职责分明。分别设立7个专业组(车务组、机务组、车辆组、工务组、供电组、信号组、通信组);和6个综合组(安全协调组、新闻报道组、会务接待组、后勤保障组、演练评议组、公安保卫组),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2.程序安排全面有序。演练过程假设了车辆台车脱轨,线路水毁,信号电缆、通信电缆断裂,供电接触网支柱折断的起复、抢修。对于救援列的开启时间、救援人员的出发时间都做了严密的部署,各单位、各专业组根据承担救援任务及本专业特点结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实际情况开始抢险救援工作,并做好与公安、消防等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工作。
3.评估分析,总结提高。对设定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及摄像、搜集事故现场资料、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组织各单位全方位,全过程对救援演练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五、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见附件
2.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篇二
信息化让社会得到了空前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使信息/ 知识成了社会的决定型资源, 信息/ 知识流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信息/ 情报源成了新的决策点。信息化让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首先, 信息处理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中被引入, 使社会各部门的自动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 电讯与计算机系统合而为一, 可以在几秒钟内让信息在世界范围内传送, 从而使人类活动出现了明显跨地域的特点;再次, 信息和信息机器成了人们活动的主要积极参与者, 它通过改变社会的通讯和传播结构从而改变和影响了社会结构。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然带领人类社会进入了空前的灾害多发期, 更凸显了社会不稳定的一面,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恐慌。首先, 社会各部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让人类社会的就业秩序被彻底打破, 使许多人特别是亚洲人一生从事单一工种的传统生活秩序不复存在;其次, 基于人类对灾害具有先天的恐惧心理, 信息传播速度和途径的飞速变化, 使得各种恐慌的信息具有了被广泛快速传播的可能, 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 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恐灾心理, 安全信任成了人类社会新的信任危机。
国家消防局朱力平副局长在所著的《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一书中, 提出了灭火救援通信圈的理念, 受其启发, 结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认为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理论中可引入应急救援信息通信圈的理念, 更有助于探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科学性。概括性理解, 应急救援信息通信圈就是对应急救援行动相关环节实现信息化链式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相关的信息服务链、资源链、组织机构链、专业知识链等, 形成对救援行动的信息保障与辅助决策的立体支撑。
二、用信息化科学引领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科学的创立始于1948 年C.E.Shannon“通信的数学理论”论文的发表,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信息化科学已然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的影响从指导思想到机构建设、救援行动展开技术支撑等具体内容都得到了体现。
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使得用信息化科学引领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 现代应急救援体系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较传统意义上的应急救援工作而言, 当代社会应急救援工作针对的主要对象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主要特点包括覆盖地域和领域更广、突发性更强、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等。其次, 信息化时代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建设需要对应的信息化科学手段的强力支撑。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社会特点就是时代被信息化。事故/ 灾害/事件的第一现场固然能实现信息量的获取, 但处置的更高决策圈往往后移, 因此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前后双方信息指令的交互, 才能适应及时掌控灾情、果断决策、科学处置的应急救援响应机制。信息化用直观、快速、便捷的特有优势, 体现了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内涵。
三、科学构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 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体系的建设本质上就是组织机构的建设。本文拟主要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建设、决策辅助资源库的建设、行动技术支持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为便于探讨, 首先给出模块化的动态立体应急救援圈的组成图 (见图1) 。
3.1 适应信息化时代特点, 优化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体系
应急救援是一项基本社会保障职能, 为高效应对各类应急救援事故/ 事件, 当今世界多数国家都已基本确立了以消防部门作为社会应急救援义务主要承担者的地位。近几年, 国内各省 (直辖市) 也相继建立了以消防部门为主体力量、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力量 (包括公安、水电气营运单位、通信、安监、环保、医疗等) 相互联动的应急救援队伍。
如同现代战争的制胜关键是信息化战的局面一样, 现代应急救援行动的成败也往往取决于于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借鉴相关管理理论, 应急救援领域确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总体指导思想, 并相应确立了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的构建原则, 包括:
(1) 统一指挥、属地指挥、立体指挥、专家辅助决策;
(2) 设立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
(3) 明确包括消防部队在内的各联动联勤队伍在应急救援处置过程主要职责;
(4) 充分发挥各保障各专业队伍的优势。
信息化以其特有的时代优势, 从各方面支撑了现代应急救援指挥指挥体系的建设与运转。依托专业知识信息库, 为专家辅助决策提供支持;发挥信息链的优势, 以信息链保障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与各应急救援参勤队伍之间指令信息的及时准确上传下达, 克服了过去指令信息传达方式单一、内容受限的缺陷;通过信息网络技术, 实现对各种灾情的掌控, 达到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不间断跟踪灾情、及时消除灾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等目标;通过增强各专业队伍的信息化设备配备, 确保高效搜集现场灾情服务于领导决策。
3.2 建立应急救援资源库, 实现资源科学整合
应急救援事故/ 事件的处置要求响应快速高效, 以最大限度减低伤害、损失或影响。要快速高效, 除了行动上快速反应, 信息的快速准确支撑显然至关重要。各种应急救援资源库是科学整合资源的基础, 主要资源数据库包括典型应急救援事故/ 事件经典案例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社会联动单位专家人才数据库、应急保障物资管理数据库、特种装备数据库等。各种数据库通过常规通信网络和应急通信网络构建跨行业的调度指挥网络以及立体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不仅能为决策层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还可与一线应急救援行动队员行成互动支持配合具体应急救援行动的展开。
3.3 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优势, 为应急救援行动的高效展开创造有利条件
现代战争被概括为人、装备、信息三位一体的战争, 现代应急救援行动也可以用战争的视角去分析, 行动成败也取决于人、装备、信息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在具体的应急救援行动中, 信息通信技术已被广泛实用。公共网络通信、专用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通信技术为应急救援通信实现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开放式网络构架和数据库技术为实现了不同社会职能部门之间的应急系统联动和数据共享提供了支撑平台, 方便了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各种现场侦检设备为一线行动队员实时获知甚至预知灾情演变提供了可靠手段, 单兵无线通信装备特别是图像传输终端的配备为后方指挥员和一线行动队员之间开通了信息直通车;通过网络和广播电视媒体对特殊灾情进行导向宣传, 对及时保障公民知情权稳定民心、获取社会各界的自觉支持、减少失控事件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尝试性的借鉴灭火救援动态立体圈理论, 立足当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格局, 探讨了如何科学构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 希望能为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的社会职能部门起到指导性的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斌, 高德政, 何政伟.消防调度指挥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 2010 (02) :98-102.
[2]李栗.谈GIS技术在消防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4 (12) :50-52.
3.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篇三
关键词:电梯安全;应急救援;救援体系;体系构建
引言:电梯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电梯事故,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将电梯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逐渐构建起来,但是目前的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通过论述这些不足的内容和原因,进而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相关策略。
一、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着“被动应急”的现象。应急救援体系应该在电梯事故出现后,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争取将电梯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普遍存在着“被动应急”的现象:首先,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只是在电梯事故发生后才开始采取措施,没有提前建立电梯事故相关的处理方案,当电梯事故发生时,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其次,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领导对于应急救援体系的认识不够科学,认为应急救援体系只是在电梯事故发生后才开始行动,没有提前处理的意识;最后,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非常小,所以不予重视也忽视了日常的演练,当电梯事故真正发生时便无所是从。
(二)应急救援力量不足,救援工作不及时。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应急救援力量和及时的救援工作是降低电梯事故损失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目前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救援力量不足,救援工作迟缓的现象出现:首先,很多地方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人手不充足,而且救援设备也比较落后,所以无法进一步提高救援工作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很多地方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没有统一的指挥,所以导致应急指挥时的职能交叉,指挥过程比较混乱,应急救援人员无法更好地开展救援工作。
二、构建和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及时处理电梯故障,也不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而能够确保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应急救援体系。随着目前电梯系统更加复杂化,解决电梯的故障往往需要很多部门进行参与。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需要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应急救援体系:首先,建立电梯事故的应急指挥中心,当某个地方出现电梯故障时,应急指挥中心能够及时接到报警,从而及时指挥相关的救援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援;其次,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和管理工作,由于电梯故障的救援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参与,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须要对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挥,使其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处理好电梯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二)不断提高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能够对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构建完善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需要不断提高救援体系的技术水平:首先,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的救援体系中,能够帮助建立具有高新科技的救援体系,能够更好地提高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其次,不断提高相关救援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掌握和熟练使用相关的先进的救援设备,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救援工作,进一步提高救援工作的效果;最后,保障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工作,从而能够满足电梯事故处理的需求。
(三)建立完善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运行机制。为了能够及时地响应电梯事故应急救援的请求,需要建立完善的救援工作运行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救援工作及时地开展,为降低电梯事故的损失提供保障。为了建立完善的救援工作运行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保障运行机制环节的完善,运行机制至少由响应机制、指挥机制、协调机制和上报机制等组成,这些机制缺一不可,在构建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全面的考虑;其次,确保各个机制的良好运行,运行机制的各个组成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救援工作的运行机制,必须要确保各个元素的正常工作,才能组成可以正常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而能够更好地支持救援工作的开展。
小结:本文通过简要论述目前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相关策略,从而能够及时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信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顺利出行。
参考文献:
4.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篇四
市煤炭局副局长、注册安全工程师 周肖金
我市今年“7.15”特大洪灾给我市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和灾害救援难度,是近500年未曾遇的,属突发性灾害类公共事件。事件由于及时启动了应急救援体系,在各级政府的应急指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灾情的控制、恢复、灾情调查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灾害损失和社会次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应急救援体系组成部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应急指挥经验的不足,应急救援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和环节也出现过一些因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被动应急的现象,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各类矛盾的凸发期,为此国家正在酝酿《紧急状态法》,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对灾害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一段时期内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间的矛盾还处于高发期;工业化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因素引发的各种灾害类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加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恢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应急体系组成部门、以及各用人单位的新的课题,也将是检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和执政能力新的内容。
一、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四部分组成。1.组织体制
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由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组成。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公安、消防、安全监督、医疗机构等;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场内指挥系统;而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自愿人员组成。2.运作机制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恢复应急四个阶段,应急机制与这四个阶段的应急活动密切相关。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四个基本机制组成。
(1)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应急指挥可分为集中指挥和现场指挥,或场外指挥和场内指挥等。无论采用哪种指挥系统,都必须实行统一指挥的模式,无论应急救援活动涉及单位的行政级别高低还是隶属关系不同,但都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行动,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统一号令,步调一致
(2)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响应的机制。扩大或者提高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是灾害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
(3)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的原则。
(4)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包含应急预案的培训学习|、紧急状态人员疏散、救援参与等。
3.法制基础
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有法律、规章、标准、政令和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4.保障系统
分为信息通信保障、物质保障、人力保障、经费保障。各应急机构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储备应急的信息交流渠道、应急的 物质、救援的队伍、救援基金,以保障应急救援的正常运作。
二、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级别
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地明确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质的调集、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响应级别一般分为3级:
1.一级紧急事件是指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事件,或者需要各个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事件,通常要宣布该区域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作出主要决定的职责通常是紧急事务管理部门。
2.二级紧急事件是指需要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响应的紧急事件,该级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3.三级紧急事件是指一个部门的救援能力就能处理的紧急事件。
三、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有关人员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事件做出初步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的事件,应关闭响应。
2.应急启动。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应及时启动应急程序。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
3.救援行动。有关队伍进入事件现场后,迅速开展事件的侦查、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进行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解去警戒、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四、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
现场指挥系统一般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五个应急响应职能组成。1. 指挥官
事故指挥官负责现场应急响应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确定事件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批准实施书面或口头的行动计划,高效地调配现场资源,落实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措施,管理现成所有的应急行动。事件指挥官可将应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信息收集与发布以及与应急各方的通信联络分别指定相应的负责人,如信息负责人、联络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各负责人直接向事故指挥官汇报。其中,信息负责人负责及时收集、掌握准确完整的事故信息,包括事件原因、大小、当前的形势、使用的资源和其他综合事务,并向新闻媒体、应急人员及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发布事件的有关信息;联络负责人负责与有关支持和协作机构联络,包括到达现场的上级领导、地方政府领导等;安全负责人负责对可能遭受的危险或不安全的情况提供及时、完善、详细、准确的危险预测和评估,制定并向事件指挥官建议确保人员安全和健康的措施,从安全方面审查事件行动计划,制定现场安全计划等。2. 行动部
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包括消防与抢险、人员搜救、医疗救治、疏散与安置等。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件行动计划来完成。3. 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搜集、评价、分析及分布事件相关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事件行动计划,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归档。4. 后勤部
后勤部负责为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质、人员、运输、服务等。5. 资金/行政部
5.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篇五
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分级响应和救援程序探讨
应急救援的响应机制是国家生产安全应急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应急救援活动快速、有效的技术关键.应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期后果、影响范围、事态控制和事件的性质,实行预备(Ⅰ级)、专业启动(Ⅱ级)和国家启动(Ⅲ级)三级响应机制.在各级应急组织制定和实施通用的应急响应程序,使应急反应的.接警、启动、救援实施、事态控制、应急恢复,直到应急结束的全过程实现程序化和标准化.同时还应建立应急救援演练与评审改进机制,以评价应急体系的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以提高整体应急水平.
作 者:刘铁民 刘功智 陈胜 作者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刊 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年,卷(期):200313(12)分类号:X92关键词: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 分级响应 应急程序
6.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篇六
地方应急救援体系由于直接面对各企业,是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由于各地经济支持能力、自然条件和企业状况各不相同,建立地方应急救援体系的方法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措施。
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指挥职能交叉
二是,应急管理薄弱,应急反应迟缓
三是,应急装备数量不足,且技术落后
四是,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性差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但预案的操作性较差,主要表现在:需求分析(应急能力需求和应急救援体系脆弱分析等)不足,预案框架结构不合理,目标、责任和功能不清晰,包括分级响应和应急指挥在内的动作程序缺乏标准化规定。
找准定位
地方应急救援建设应定位在“指挥有力、反应迅速'上。笔者认为,完善、高效的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应当由三个系统组成: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技术装备保障系统、政策预案支持系统。
一、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各应急救援组织需要一个综合指挥机构来协调,因此,各地方政府应设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本区域应急救援工作。同时聘请一定数量的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二、技术装备保障系统
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应包括:信息通讯保障系统、运输保障系统、抢救装备保障系统。其中,信息通讯保障系统应当由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无线移动数据传输系统、有线通讯系统、车辆定位系统、图像监控极大屏幕显示系统、语音记录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系统、专家库系统、指挥中心安全系统、无人职守的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共14个子系统构成。
三、政策预案支持系统
与地方应急救援体系有关的法规和政策分为3个层次:一是由政府颁布的规章,二是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法令、规定和应急救援预案,三是与应急救援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
把握三个原则
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量大,建设工期长。要想在全国范围内短时间投入大量资金来建成所有地方应急救援体系,是不可能的。各地方应在建设中本着科学的态度,始终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
二、拓宽思路、多方筹措的原则
7.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篇七
2016 年3 月21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孙华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神华集团、中国中化、中国化工、中粮集团、中煤集团等8 家中央企业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及部分2011 年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投资支持建设的中央企业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单位推进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当前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应急救援队伍应对巨灾大难的救援能力不足,救援人员素质、装备水平、技术培训与实战演练等方面也尚待加强。各部门、各单位要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员、装备、运行维护费用等方面的保障,打造一批专业化、不可替代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全面提升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三司、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8.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篇八
2013年上半年,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和总结评作的通知》的要求,公司认真开展了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和总结评估工作,现将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制度、应急机构。公司认真贯彻执行“三标一体化”文件体系,严格执行《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2013年上半年,公司对部分“三标一体化”文件进行了修订。加 强了重大危 险源、风 险 辨 识、监 控 预 警 制 度的 建
立 及措 施 落 实。
二、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补充和修订工作。按照《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文件要求,公司修订、编写了59套应急预案,其中:综合预案:1套;专项预案:12套;现场预案:46套;修订1套。初步形成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措施三位一体并与地方相关部门紧密协调的应急体系。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定期培训公司组建有专职消防队,认真执行和落实专职消防队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消防队员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义务消防队坚持每年的定期培训。公司建立了专门应急物资仓库,规范了相关管理制度。
四、举办了6次事故预案培训和演练。通过演习达到了提高操作人员事故处理能力、锻炼队伍的目的。2013年4月18日,开展了公司级防汛应急预案演练;6月21日,公司专职消防队和武警消防特勤中队联合开展了油库着火反事故演习。运行部开展了江边泵船防汛演练;机组RB事故演练;全厂停电应急预案演练;3月28日,化学制氢站严重漏氢事故演练。6月18日,邀请万盛区消防支队,组织了一次消防培训
五、应急经费的投入2013年上半年,公司共投入应急经费24000元。其中购买应急物资21000元、事故预案培训和演练3000元。
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计划。
1、各部门须认真组织对预案的学习和事故现场预想,提高演练的质量。
2、重视应急预案修订的及时性。每次演练后,应对相关的改进项和整改项进行跟踪、整改,及时修订预案。
七、下半年的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
1、按计划进行事故预案演练及培训:举办一期紧急救护培训。7月输煤系统着火反事故演习;8月锅炉制粉系统着火演练;9月化学酸罐泄漏应急演练;9月燃油泵房泡沫消防泵演练;10月电缆着火反事故演习;10月脱硫增压风机跳闸应急演练;11月汽轮机油系统着火演练;12月燃油泵房泡沫消防泵演练;12月机组粉仓着火事故应急演练;液氨泄漏应急演练。
2、加强对预案的学习和事故现场预想,提高演练的质量。
3、每次演练后,及时做好应急预案修订。
4、组织应急预案管理的主要成员外出学习、培训、收资。
9.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篇九
全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根据市政建设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灾、中毒、爆炸、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交通安全等。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一、应急处理原则
1、项目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抢救受伤人员是第一位的任务,现场指挥人员要冷静沉着地对事故和周围环境作出判断,并有效地指挥所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积极抢救伤员,安定人心,消除人员恐惧心理。
2、事故发生地要快速地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
3、要按照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针对事故的性质,迅速作出判断,切断危险源头再进行积极抢救。
4、事故发生后,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使事故现场处于原始状态,为以后查找原因提供依据,这是现场应急处置的所有人员必须明白并严格遵守的重要原则。
5、发生事故单位要严格按照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遵循事故报告原则,用快速方法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置应急计划实施的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1.1施工现场安全救护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2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1.2.1
应急预案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⑦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1.2.2
应急预案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①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③保持与事故现场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④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⑤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⑥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⑦根据各施工场区、加工厂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1.2.3
培训演练部的职能及职责
①根据工程项目生产的特点,施工场区人员的构成情况,以及施工场区周围环境状态,按照已确定的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内容,制订培训和演练计划;
②按照应急预案和公司总部的计划规定和各项目经理部的计划安排,按时按计划组织各应急反应队伍进行各种应急反应技能的学习和培训,适时组织各应急反应队伍进行应急反应技能的演练;
③协助组织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内的各类应急反应队伍,建立各项应急反应机制;
④通过培训和演练,及时修正应急反应的不足和缺陷,独步完善各项目经理部的项目应急反应实施机制,培训演练内容和措施;
⑤收集和整理在应急反应技能演练和实施中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反应操作副总指挥,作好应急反应的人力资源资料和应急能力资料档案的归档。
1.2.4
危险源评估部的职能和职责
①对各施工现场及加工厂特点以及生产安全过程的危险源
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②指导生产安全部门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
③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
④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反应支援措施;
⑤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
⑥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
1.2.5
工程技术服务部的职能和职责
①根据各项目经理部及加工厂的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建筑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储备;
②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1.2.6
善后工作部的职能和职责
①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②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③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④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1.2.7
事故调查部的职能及职责
①保护事故现场;
②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③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④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1.2.8
后勤供应部的职能及职责
①协助制订施工项目或加工厂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按已制订的项目施工生产厂场的应急反应物资储备计划,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
②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
③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物资资源信息、建立档案并归档,为应急反应行动的启动,做好物资源数据储备;
④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
1.2.9
应急人力管理部
①协助各项目经理部制订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行动人力配备计划;
②按已制定的项目施工场区应急反应行动人力配备计划,协助项目施工场区建立和配置各种应急反应救援小组;
③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各应急救援小组的人员变更,数量到位状态;
④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项目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行动人力资源信息,建立档案并归档,为应急反应行动的启动,作好人力资源的数据储备;
⑤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周边其它分公司及项目经理部的应急反应人力资源,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救援。
二、危险源的确定
2.1 基坑边坡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滑坡倒塌。
2.2 高处脚手架发生部分或整体倒塌及搭拆作业发生人员伤亡事
2.3压力容器受外力作用或违反安全规程发生爆炸及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事故(如火灾)。
2.4 自然灾害(如雷电、沙尘暴、地震强风、强降雨、暴风雪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2.5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发生严重漏电。
2.6 食物中毒。
2.7
其他作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四、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4.1
应急预案的启动前提
施工场区发生重大事故前兆或发生评估预测为:
1、死亡数在1人以上;
2、直接财产损失在4万元以上;
3、对施工场区外的影响有明显的破坏或人身伤亡。
4.2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应急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总指挥发出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启动应急反应公司总部一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和项目经理部二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按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执行应急反应行动.根据事态的发展需求,及时启动协议应急救援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四、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公司总部、施工项目部的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2、施工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常识、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
3、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6、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二)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公司总部人员每年演练一次。施工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后演练一次,根据工程工期长短不定期举行演练,施工作业人员变动较大时增加演练次数。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五、各类事故的处置程序和抢险措施
(一)处置程序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根据当时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或进行现场抢救,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警,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排险,并根据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及各在建工程项目部制定出本单位的安全消防通道及安全疏散道路路线图,并确保通道的畅通,遇突发紧急事故时,由专人指挥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根据不同的事故,明确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
(二)报警和联络方式
一旦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在进行现场抢救、抢险的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进行报警,如有人员伤亡的,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和公司报警电话;如果发生火灾,应拨打“119”火警电话和公司报警电话。
公司报警电话:
(三)各类事故的抢险措施
1、触电事故的抢险措施
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边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
2、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的抢险措施
工地急救员边抢救边就近送医院。
3、坍塌事故的的抢险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应尽快解除挤压,在解除压迫的过程中,切勿生拉硬拽,以免进一步伤害,现场处理各种伤情,如心肺复苏等。同时,就近送医院抢救。严重可能全身被埋,引起土埋窒息而死亡,在急救中应先清除头部的土物,并迅速清除口、鼻污物,保持呼吸畅通。
4、机械伤害事故的抢险措施
(1)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
(2)就近送医院。
5、中毒事故的抢险措施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让病x-x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医院抢救,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
6、火灾事故的抢险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2)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一定充分距离,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4)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5)一般情况发生火灾,工地先用灭火器将火扑灭,情况严重立即打“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的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
六、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
(一)应急电话
1.通讯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作用意义
在安全生产方面进行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理电话、通讯的畅通和正确应用,对事故的及时急救、控制事故的严重度具有很大的作用,发生事故和情况向远程有关单位部门发报救电话。工伤事故现场重病人抢救报救拨打120救护电话,请医疗单位急救。火警、火灾事故报救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消防部门急救。发生抢劫、偷盗、斗殴等情况拨打匪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警救助。
2.保证电话在事故发生时应用和畅通
工地应安装电话装置,没有条件安装电话的工地应配置移动电话。电话可安装于办公室、值班室、警卫室内。在室外附近张贴119电话的安全提示标志,以便现场人员了解,在应急时快捷地找到电话拨打报警报救。电话一般应放在室内临现场通道的窗扇附近,以便节假日、夜间等,房内无人、上锁,有紧急情况无法开锁时击碎窗玻璃,就可向有关部门、单位、人员拨打电话报警报救。电话旁应张贴常用紧急急用查询电话和工地主要负责人和上级单位的联络电话。
3.电话报救须知
救护电话号码为“120”,火警报警电话为“119”,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1)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2)讲清楚伤者(事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3)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或传呼机或传呼电话号码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用电话通讯联系。基本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给予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二)急救箱
急救箱的配备
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2.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项
有专人保管,但不要上锁。
定期更换超过消毒期的敷料和过期药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时补充。
放置要有一定的合适位置,使现场人员知道。
(三)其他应急设备和设施
由于在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情况,甚至发生事故,由于采光和照明情况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需配备有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油灯等设备。
由于现场有危险情况,在应急处理时就需要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
有时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最好还能配置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嫘祖大道下段
BT工程项目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2011.01.07
—
END
10.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 篇十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将会达到10.8万km, 基本建成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起步较晚, 大多处于建设和营运的初期, 有关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检验和理论研究比较缺乏, 我国高速公路的单位里程事故指标率严重高于发达国家[1,2,3]。
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数量都在不断提高, 对道路安全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虽然目前我国各省、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但多数地区救援体系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还很不完善。
通过对应急救援能力综合情况的评价, 可以帮助组织者认识到自身应急救援能力目前处于何种水平, 同时识别出制约其救援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寻找最佳发展平衡点[4]。对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是提高应急救援水平的前提条件, 而1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应急救援评价方法则会对应急救援体系的改善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5,6,7]。
笔者在参考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调研和专家调查的结果, 建立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评价结果计算模型, 采用计算综合评分的方法, 将综合隶属度转化为1个综合评分, 这样既容易得出评价对象的水平又利于评价结果的比较。
1 确定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建构原则
综合考虑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形式和要求, 以及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应急资源保障和事后补偿等应急救援4个环节的具体需要, 确保所构建的评价系统中的各项指标有据可查, 尽可能的易于判定。同时, 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尽量与有关部门的现行统计资料中的指标相衔接, 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 这样不仅便于实施评价工作, 而且能够更加方便和有效的利用评价结果。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是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救援效果的综合表现。救援能力的优劣, 既取决于其内部的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物资保障等各种因素的水平, 又受到国家政策、科学技术水平、专业技术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 选取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指标集, 应该充分遵循以上所述的指标选取的原则, 构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指标体系的时候,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指标体系的结构应该尽量简单, 指标的数量也不能太多, 即要在保证指标体系全面的前提下, 力求简洁, 具体情况应该根据具体问题而定。评价的目的是出发点, 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实现评价目的所需的, 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全部信息。指标的精炼可减少评价的时间和成本, 使评价活动易于开展。整个指标体系应该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围绕评价目一层一层展开。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指标评判标准不仅要便于比较, 更要符合客观实际, 对评价指标内涵的解读要意思明确、并且要规范,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要简单易行。
1.2 构建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方法, 并结合对某高速公路路段的实际调研情况, 在参考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成果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 确定了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确定了从组织支撑能力、响应决策能力、现场处置能力、资源保障能力和技能提升能力等5个方面来综合分析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将这5项设为二级分指标, 通过进一步分析, 找出评价这5项二级评价指标的三级分指标。指标体系整体框架见图1。
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各项指标的权值直接影响着综合评价的结果, 权值的变动可能引起被评价对象优劣顺序的改变。因此, 如何科学准确地确定指标权值在多指标综合评判中非常重要。笔者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8,9]。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根据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目标、子目标、约束条件, 采用两两因素对比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 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计算的系数进行矩阵运算, 最后得到各个方案的优先程度。它是1种有效处理不易量化的变量在多个准则下求权重或按重要程度排序的重要方法[10]。
2.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1) 构造比较矩阵。笔者构造判断矩阵采用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提出的9标度法 (见表1) , 采取专家打分的方法, 从最低层开始进行同层要素相对上层某要素的重要性比较, 建立比较矩阵A= (aij) n×n, 判断矩阵中的指标数值是根据资料数据、专家意见和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综合权衡后得出的。其矩阵形式如下[11]
矩阵中元素aij反应针对准则Ck元素ai相对于aj的重要程度, 此矩阵是1个互反矩阵, 有如下性质:
假设调查对象数即访问的专家数为m, 通过问卷调查, 目标层和准则层的各个指标都可以得到m个两两比较矩阵。
2) 权重计算方法。假设调查对象数, 即访问的专家数为n, 指标的个数为n, 则通过问卷调查,
可以得到n个两两比较矩阵, 将这n个矩阵中的各个对应元素求几何平均值, 则可得到综合判断矩阵A。计算各层因素的权重, 针对某一准则, 各元素的权重向量为
可以通过求解下列方程得到W。式中:λ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由于涉及的判断矩阵都是单层, 比较简单, 在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可采用较为简单的近似求解法, 包括几何平均法、列和法、行和法等。下面以几何平均法为例说明计算步骤:
(1) 计算判断矩阵A中每行元素的乘积Mi
(2) 计算Mi的n次方根βi
(3) 对元素βi, (β1, β2, …, βn) T, 作归一化处理, 即令
则向量W= (W1, W2, …, Wn) T即为所求的权重向量。
3) 一致性检验。求出W后, 还要对该权重值的合理性和可靠度进行验证。当不同的调查对象在对相同指标进行比较赋值时出现意见相左或者差距过大时, 表明该指标的重要程度不确定, 当指标数为n时, 一致性检验公式为
式中:CI为判断矩阵A的一般性指标, 可由式求出;RI为判断矩阵A的随机一致性指标, 见表2。
4) 确定指标权重。运用上节所介绍的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通过向专家发放调查表, 对收回的专家调查表的判断矩阵进行统计分析、计算, 得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见表3。
3 建立评价模型
笔者在参考众多学者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评价系统进行建模[12]。
3.1 建模步骤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建模步骤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步骤1。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2中已经构建了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步骤2。确定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评语等级, 然后对各个指标进行等级的划分, 从而构成模糊评价矩阵。假设设定的评价指标等级域为V, 共有N集评语, 其模糊评价矩阵形式如下。
式中:rij (i=1, …, m;j=1, …, n) 为对第i个评价指标做出的第j级评语的比率。其数值是对收回的专家打分表进行整理后得到的, 第i个评价指标有Vi1个V1级评语, Vi2个V2级评语, …, Vin个Vn级评语。那么对i=1, …, m, 来说, rij的计算方法如下。
笔者构建的评价模型中, 指标评语集设置为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专家根据救援过程中各项参与指标的具体情况和理论特性, 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进行判断, 确定指标的等级。实例中专家对评价指标的打分情况按照上述方法记录在表4中。
步骤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并计算综合隶属度。
此处采用模糊综合判断方法是指用矩阵乘法计算模糊综合评判矩阵A:
式中:
步骤4。进行评价结果的计算。在步骤3中已经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在本文中就是指目标层的指标或是准则层的指标的各个等级的得分情况。为了方便评价结果的比较, 采用计算指标综合得分的方法将评价结果转化成1个综合得分。
3.2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
依照3.1节中所述的建模步骤, 所构建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和综合得分计算方法见表5。
计算综合隶属度:
综合评分:
3.3 评价结果分析
三级指标的评语分为5个等级, 分别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所以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也分为5个等级, 指标得分与等级划分对照表见表6。
4 实例分析
邀请了10位在交通信息领域的资深专家对我国南方某段高速公路的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评价, 各位专家对本指标体系的评判等级见表7。按所确定的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模型进行了计算, 评价结果与所属等级见表8。由表8可见, 示例路段的应急救援能力水平较好。
5 结束语
由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系统理论出发, 通过分析影响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的相关因素, 建立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 并确定了评价结果的分级方法, 科学的反映出被评价路段的应急救援能力。
笔者所构建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模型是涉及多学科的复杂课题, 随着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演变以及我国高速公路应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还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 指标选取问题。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千变万化, 如何使各层评价指标选取的更加合理并客观反映救援能力水平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2) 指标细化与综合评判的权衡问题。本文的指标选取及其权重的确定对专家经验有很大的依赖性, 其目的是获得较好的救援能力综合评判。指标的进一步细化以期获得更好的客观性。如何权衡依赖于人的综合评判和依赖于指标细化的客观评价, 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3.
[2]赵建东, 张昊, 葛涛, 等.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服务技术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 30 (2) :110-115.
[3]杨晓光.先进的高速公路交通紧急救援管理系统[C]∥中国公路学会学术交流会, 北京:中国公路学会, 2000.
[4]闰立平, 候鹏.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3 (2) :47-49.
[5]张世明, 浦立娜.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J].道路与交通, 2012 (4) :73-74.
[6]马兆有, 王长君, 李平凡, 等.区域高速公路网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建模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5 (4) :714-717.
[7]马荣国, 刘艳妮.公路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权重确定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5, 5 (2) :110-112.
[8]郭金玉, 张忠彬, 孙庆云.层次分析法在安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2) :69-72.
[9]倪少凯.7种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方法的比较[J].华南预防医学, 2002, 28 (6) :54-62.
[10]韩传峰, 陈建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群组决策的模糊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 (1) :133-137.
11.综合性应急救援国家队建设方案 篇十一
结合灾害特点和专业救援队伍需求,建设能够承担区域性综合性应急救援和专业培训的队伍,必要时可承担国际救援任务,队伍可承担某一灾害类型的专业救援任务,也可以承担多种灾害类型的综合应急救援任务。
一、目标任务
明确建设的专业队伍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同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职能定位为区域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担负矿山事故救援;消防、地铁、隧道等其他行业事故灾难;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塌方、建筑物倒塌、有限空间灾害等事故救援;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救援。按照四队一组模式组建,编制按矿山救护队500人,钻探队、排水队、医疗队各150人,专家组50人。配备运输吊装装备、侦检装备、排水排沙装备、灭火装备、钻进掘进与破拆支护装备、通信装备、院前医疗急救装备、培训演练装备、信息处理与办公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各类先进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救援水平。
二、队伍现状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同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依托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组建,按照“四队一组”模式建队,队伍于2012年6月建成,其中矿山救护大队下设10支中队42支小队,共有专职救援指战员462人,6个职能科室共有管理人员32人,大队领导班子5人,合计共有499人。钻探队150人,下设6个小分队。排水队154人,下设5个小分队,医疗队150人。专家组40人(其中11人是其他四个队成员)。合计专兼职救援人员982人。目前共配备吊装运输类装备45辆,包括指挥车3辆,装备车1辆,发电照明车1辆,生活保障车1辆,排水配电车1辆,宿营车3辆,矿山救护车30辆,越野吊装车1辆,全路面起重车1辆,救援提升机1辆,大型载重汽车2辆。侦测搜寻类装备11台(套),包括防爆探地雷达1台,蛇眼探测仪1台,远距离灾区环境侦测系统1套,炸药探测仪1台,生命探测仪2台,热成像仪1台,气相色谱仪4台。排水排沙装备30台套,排水软管6800米。灭火装备有高倍数泡沫灭火机6台,液态CO2灭火装置1套。钻进掘进与破拆支护装备,包括大口径救生钻机1套,井下轻型救灾钻机2台,大扭矩履带式全液压钻机1台,美国雪姆车载钻机1台,快速成套支护装备2套,破拆工具3套。通信装备包括卫星通信指挥车1辆,井下无线宽带就在通信系统2套,灾区电话13套。培训演练装备有多功能灾区仿真模拟与演练评价系统1套。信息处理装备有笔记本电脑5台,防爆照相机2台,防爆摄像机2台。个体防护装备,包括4h正压氧气呼吸器574台,正压两小时呼吸器124台,自动苏生器92台。队伍自建成以来,主要担负山西、陕西全境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应急救援区域内以及跨区域重特大、特别复杂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具备应急救援高层次的人才、技术、装备储备等功能。包括: 依托企业所属矿井的事故救援和隐患排查; 规划服务区域内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参加消防、地铁、隧道等其他行业事故灾难和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对区域内其他救护队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等。队伍建队以来,同煤集团装备投入(安全费用提取)每年约1000万元、日常运行管理费用每年约300多万元。
训练基地建设水平。在矿山救援大同队本部和四台中队建有模拟井下巷道和地面多功能灾区模拟仿真演练评价系统,建有烟雾巷道(舞台烟和真实浓烟两种),高温硐室,排水训练巷道,火灾训练演练巷道,综合体能训练设施和烟热模拟训练系统等,占地面积约9300平方米。能够同时进行体能、心理素质、灭火、排水、事故灾害模拟训练等多功能训练,满足3个小队同时训练的要求。
三、建成目标
1、近期目标(1个月后)
人员配备齐全、装备全部到位,初步建立协调、完善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组织开展相关业务技能训练、演练和装备操作训练,初步具备处理各类灾害的应对能力。
2、中期目标(2年后)
队伍管理体系完备、可靠,完全达到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求,具备处理各类重特大、复杂事故灾害的能力,能够出色完成跨区域事故救援任务,能够为其他队伍开展专业培训。
3、远期目标(5年后)
四、人员及装备配备标准
队伍由副局级进行编制,按照四队一组模式组建,编制按矿山救护队500人,下设10支中队,每支中队50人,钻探队、排水队、医疗队各150人,下设10支小分队,每支15人,专家组50人。
装备配备标准如表一
五、调度指挥体系
队伍建成后隶属应急管理部直管,建立与应急管理都直通的调度指挥平台,及时接受应急指令,便于应急管理部直接调度指挥。按照事故灾害的性质,2小时内出动矿山救护队2小队20人和医疗队1个小分队15人携带常规救援装备和医疗急救装备出动。4小时内根据事故的特点和灾害严重程度调集排水队、钻探队各2支小分队30人携带大型排水、钻探装备前往支援。
六、经费保障
队伍建成后,队员的工资不得低于10万/年,科级干部15万/年,处级干部25万/年,副局级30万/年,其他福利待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装备购置和维护保养费用1000万/年,基础设施建设费用500万/年,办公、训练、演练、培训等费用600万/年。
二、实施建议
1、制定综合性应急救援国家队建设标准,明确建设要求,周期、人员、内容等内容。
2、制定综合性应急救援国家队培训与训练标准,明确培训训练基地的建设规模、内容、训练科目、培训要求。
3、制定综合性应急救援国家队考核规范,强化对队伍的考核与管理。
4、制定综合性应急救援国家队军事化管理标准,明确队伍服装、管理
12.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应急意识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今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法律知识培训教育。市委党校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干部培训教学的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先后在村级后备干部班、局级干部班、后备干部素质提高班等班次上开展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教学活动,参加培训学员共计260余人。公安、安监、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结合各自部门职责积极开展专项安全应急知识讲座,各乡镇也都组织机关干部及村组负责人进行了应急知识培训。今年全市共组织培训教育60余场次,培训余人。二是大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市政府应急办编制了《典型案例评析》、《应急管理通讯录》等,发放至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乡镇及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及社区。市民政、环保、科技等部门还编制了《防灾减灾知识手册》、《防震减灾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手册》、《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应急知识手册。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了《防灾应急手册》。全市共发放《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知识读本50000余册,发放《湖北省公众防灾应急手册》45200本。20xx年11月1日至7日《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周活动期间,市政府应急办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共14个单位,在宜都剧场门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集中宣传活动,共出动人员7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45种200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60余块。职能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消防、安监、水利、司法等部门利用“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水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同时通过标语、横幅、站牌、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应急知识。20xx年全市共悬挂应急知识宣传横幅100余条,书写标语300余份。
(二)加强领导,突出重点,一案三制建设成效显著
1、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12个乡镇(处)、管委会都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应急办与党政办合署办公,平时设2-3名专职干部抓预防,应急时即转为党委、政府的应急办公机构,做到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在123个村、21个社区、1230家企事业单位、57所学校都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在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市人民政府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及部门职能对应急管理工作体系进行了明确,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分类,相应成立市人民政府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气象灾害应急、地质灾害应急等27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指挥部。
2、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健全预案体系。根据《宜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实行应急预案的终端管理,推进应急管理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构建覆盖全市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至底我市共制定完善应急预案928个,包括1个总体应急预案、27个专项应急预案、72个部门应急预案、12个乡镇(处)、管委会应急预案、186个村社区应急预案,学校、医院、商场、规模以上企业等637个单位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预案。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全市应急管理机制。二是明确工作措施。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对基层单位的应急工作及组织和发动群众等具体事项,也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这些应急预案对各级各部门在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时的职能职责及应急联动响应机制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在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市政府及各乡镇(管委会)均建立了24小时专人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制度,政府各主要工作部门也根据职能建立了相应的应急值守机制。市政府应急办制订了《市政府办公室值班室值班工作制度》等,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紧急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工作规范》等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工作和信息报告工作的文件,建立了相关制度,对各级各部门严格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提高公共安全防范能力
1、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确保能够有效地处理好各类发公共事件,全市不断加大应急队伍建设力度,已初步建立了以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专业力量为主体,以民兵预备役、消防志愿队等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同时,紧扣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从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故灾难、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和改进相关部门的应急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应急队伍。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我市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安监、环保、建设、卫生、交通、水利、畜牧、农业、公安消防等部门都建立了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也都建立了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松宜煤业现有一支专业的17人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担负着我市矿山突发事件的救援任务。环保局成立了一支35人的环境保护应急专业队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建立应急队伍57支,兼职应急人员710人。全市共有专业应急队伍20余支,非专业应急队伍150余支,目前共有各类应急人员10000余人,已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处置人员。二是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专群结合,建立起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畜牧疫情、公共卫生、消防灭火、煤矿、电力、通信等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全市共初步确定专家150余人,其中安全技术专家共计26人,环境保护专家12人,水利应急专家42人,民爆、危化管理专家2名,消防专家4名、交通专家30人。三是加强应急救援演练。09年以来我市组织了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食品安全、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专项应急演练。公安、卫生、环保、消防、安监、畜牧等部门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岗位练兵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了实战水平,建立了“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为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处置做好准备。大型重点企业、各级学校也结合各自单位特点大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全市所有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培养师生的自我保护、救护他人、应急逃生的本领。各乡镇每年也组织了地域性综合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收到了较好效果,为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处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09年全市共组织应急演练60余场次,参加演练人员12000余人次.
2、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一是建立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建立了必需食品、药品、衣物、饮用水等采集和发放机制,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医疗有保障。二是完善物资、装备、技术保障制度。民政、卫生等部门对救援物资器材和装备进行了普查登记建档,建立数据库,以备应急状态下征集、调用。市卫生局不定期对各医疗单位物资贮备情况进行检查。教育局规定所有学校食堂均应保证米、面、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15日供应量。水利部门现储备有大量编织袋、块石、砂卵石、土工布等。粮食部门储备应急粮食2500吨,食用油100吨,并确定粮油应急加工企业三家。各乡镇也都结合实际情况储备了处置防汛抗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森林防火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物资。三是建立应急资金保障制度。今年财政预算总预备费600万元用于应对各项突发事件。截止目前,已拨付甲型H1N1应急物质储备资金70万元、救灾资金(春荒、危房改造等)229万元、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117万元、第一类疫苗(钩体疫苗)资金53万元、民兵应急分队建设资金16万元、应急维稳经费71.97万元、防汛经费65万元。四是提高公共设施保障能力。相关部门按照分工做好煤、电、油、水、气等物资应急保障工作,交通、电信等部门合理配置和调度运输、通讯资源,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交通部门建立了能随时调动70台客车、100台货车、79艘船舶的应急求援能力。
3、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水利部门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水库、堤防检测预警体系,全市五座中型水库的远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今年正式投入运行,同时建立了近80处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点,相应建立了以现有民用设施为主的避难场所。全市十个乡镇卫生院及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均开通了网络直报系统,网络覆盖率100%,传染病网报率100%。公安部门投入400多万元,建立了城区治安道路视频监控系统,三级监控点达到2000多个。
4、强化应急设施建设
结合我市灾害发生特点,根据不同灾害种类,市政府确定广场、体育馆、学校等12个公共场所为避灾场所,确保紧急情况下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市民政部门在陆城东风社区、清江社区和五眼泉鸡头山村、红花套镇周家河村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试点工作,20xx年全市123个村将全部完成“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四)关口前移,多方协作,应急事件处置高效有序
13.2014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篇十三
2014年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我公司应急救援工作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保障工人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扎实推进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应急工作走上正规化、常态化。现将2014年应急救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安全副总为副组长、各车间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公司安环保卫部具体负责应急救援日常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二、组织应急培训,增强应急能力:
1、对15名新进厂员工进行应急救援基础知识培训,同时督促车间根据现场危险因素进行相对应的车间级应急知识培训。
2、根据市、县安全监督管理局培训要求,对我单位2名应急救援管理人员、20名应急救援队员进行培训,全部合格,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3、全厂范围内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进行讨论学习,明确各自应急工作职责,熟悉应急救援工作程序,确保事故状态下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机制: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成立了一支由各车间安全员为骨干、20名经培训的应急人员为队员的快速反应、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有组织、有安排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置。
四、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5月份安环保卫部在综合各车间、各部门的意见下编写了《生产安全综合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一项综合应急预案、九项专项应急预案及五个车间的现场处置方案,经公司安委会和安监专家审核后,6月20日已备案。
五、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增强事故突发状态的处置能力:
1、根据集团及园区公司应急救援工作要求,于本年六月份争对重大危险源甲醇罐区进行厂级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本次演练由工艺车间及安环保卫部共同制定演练方案,有三个车间及三个部门共计40余人参与,同时集团领导及兄弟单位人员进行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
2、根据园区及公司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共进行车间级应急演练17次、班组级应急演练60余次,通过演练增强了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在演练中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方案、补充应急救援物资。
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1、全厂工作区域内设置9个事故柜,根据现场情况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毒滤罐、空气呼吸器、防化服、应急药品等。
2、安环保卫部日常配备空气呼吸器8套,空气气瓶10只,空气
压缩机1台,气瓶充装防暴箱一个,防毒面具及防毒滤罐若干,救护车辆随时待命。
3、机电仪车间配备临时照明设备及发电机组,材料供应部储存各种辅助救援设备。
七、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部分人员对应急工作存在应对思想,不能尽职尽责完成应急工作。
2、现场人员对应急救援设备使用不够熟练,特别在应急演练中尤其严重。
3、实战经验不足,演练过程生硬,不流畅。
14.防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篇十四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的防汛工作,确保我校全体师生安全防汛和学校财产等不受损失,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汛工作预案:
一、成立防汛领导小组 组 长:季春梅 副组长:赵明亮、李进中
组 员 :丁小峰、常福阳、唐振鲁、王付军 领导小组的职责:
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做好校舍的安全检查工作,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协调安 排好本校防汛抢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师生做好防汛抗台工作的宣传教育,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 做好防汛工作, 立足于防大汛, 抗大洪, 确保学校财产等不受损失, 师生无伤亡。
二、成立防汛抢险队 队 长:季春梅 副队长:赵明亮
组 员:各年级、科室主要领导及所属全体教师、职员
三、报警程序
1、校园值班室
2、学校校长
3、具体领导报告上级部门
四、防汛工作安排及措施
1.成立本校的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队, 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 确保师生安全渡 汛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2.做好防汛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汛意识,确保师生无伤亡,校舍无塌方。
3.防汛期间坚持 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班子值班制度, 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 不 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
4.总务处要将所有房屋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 不留死角, 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联 系、修复,提高防灾意识。
5.防汛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 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河流的水位上涨情况,并将学校的情况及时向上级联系汇报。
6.做好避险看护工作,尤其是路远的学生学生。汛期期间,视情况可提前放学,遇 险情学生在没家长接送和老师看护下, 不能单独离校,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确保无 人员伤亡。
⒎及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 长的指挥,奋力抢搬学校的教学物质。
五、注意事项
1、抗洪的首要的任务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救灾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 进行。
2、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救灾。
【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推荐阅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小结09-11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09-21
灭火救援应急预案10-19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11-17
事故应急救援程序12-11
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06-15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06-27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07-15
防震救灾应急救援预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