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实录

2024-07-29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实录(精选6篇)

1.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实录 篇一

《大鹿》评课记录

今天听了姜丽老师上的《大鹿》这节音乐课后,姜老师课堂上那从容的教态,扎实的基本功,真的是让我受益非浅。《大鹿》是二年级上册的一堂唱歌课,歌曲是一首法国的、具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歌曲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紧凑。第一句描绘了大鹿在家的情景,表现大鹿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非常惬意的生活;第二句是一个情绪上的转折句,表现大鹿在见到好朋友小兔被猎人追赶时,心理情绪的一个逐渐转变;第三、四乐句,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节奏相对紧凑,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追来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乐于助人的决心。

我感觉姜老师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谈谈几点自己浅薄的观点。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姜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

1、学唱歌曲之前,由森林中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歌词学习中,以故事的发展状况来一句一句引出歌词,既方便记忆歌词,又让学歌词的环节很流畅。

3、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情绪,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情绪的唱法,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创编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音乐,体验快乐。

二、构思新颖、独特。

姜老师在设计整堂课教学时,运用了情境法来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快乐地感受音乐后,不仅掌握了难点旋律的哼唱,同时也被激发起了学习的兴趣。整节课充满了童趣,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很好地为解决歌曲的演唱起到铺垫作用,显得比较有效性。

姜老师还将小兔因猎人的追赶,寻求大鹿的帮助这个故事情节先后顺序贯穿始终,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在这节课中,姜老师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在进行创编活动这一环节,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

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

1、歌曲跟琴演唱的时间似乎少了些,学生在演唱中还是会出现错误。

2.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实录 篇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三、设计理念

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誦课文,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六、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八、教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3.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实录 篇三

教学目标:

1、观察蜻蜓,能够说出它们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2、能够结合简单的情景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副有创意的作品。

3、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保护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进行表现,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蜻蜓不同姿态。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蜻蜓图片。

学具:作业 纸、各种材质的彩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

1、师: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都很善于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请大家看屏幕。

2、猜猜我是谁。(课件)小飞机,纱翅膀,身体细细长又长。斗大眼睛照前方,飞来飞去灭虫忙。

(打一种昆虫)

生:蜻蜓。

3、师:大家真的很聪明,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刚才大家猜了谜语,现在老师有2个问题,出示课件。

(1)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那些知识?(包括生活习性、环境等)

(2)蜻蜓姑娘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那?

2、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把你了解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生:我知道蜻蜓在水中产卵;我知道蜻蜓有一双复眼,复眼有许多小眼睛组成;蜻蜓下雨以前飞的很低,晴天飞的很高;我还知道“蜻蜓点水”的成语„„。

4、同学们了解的知识真多,说的真棒,想知道老师收集的资料和看法吗?(出示课件)

我知道:是目差翅亚目昆虫。翅大,膜质,多翅脉。翅展开时可达16厘米。翅平展,与体纵轴成直角。复眼大,占据头的大部。是飞行最快和最善捕食的昆虫之一。蜻蜓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超过5000余种,在中国大约有300余种。

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每秒钟可飞行10米。平时,栖息在水塘边的树丛或芦苇中,很少出来,喜欢湿的环境。夏天,蜻蜓在低空飞舞,久久不肯散去时,就预兆着快要下雨了。因为在下雨前,空气湿度大,小昆虫翅膀潮湿,没法飞得很高,正是蜻蜓成群结队出来捕食的好机会。所以说“高飞晴,低飞雨”,蜻蜓是天气预报的行家。蜻蜓捕食蚊子、苍蝇等害虫,它们是益虫,我们要保护他们。

我觉的蜻蜓这些地方漂亮,如: 身体:它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 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纹理很多眼睛有两对,复眼大又圆 颜色很丰富。

蜻蜓也成为画家表现的素材,这是齐白石老人的两幅中国画《荷花蜻蜓》。

你想了解更多有关蜻蜓的知识,课后可以到网上查找。

三、欣赏图片(微课)

1、师:刚才我们用语言来描绘了蜻蜓,我还给大家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同时,认真观察蜻蜓,蜻蜓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生:翅膀有漂亮的花纹。

我们可以从整个身体、翅膀、眼睛上分析。

2、师:蜻蜓还有一个特征,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生:身体是对称的。

师小结:翅膀的纹理;肚子的图案;介绍对称对蜻蜓的飞翔很重要。

看,用一条直线从蜻蜓的身体中间分开,它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方向相对,这就是对称。对称的翅膀可以控制平衡能力,这样就

有利于飞翔,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的身体都是对称的。

师:看了这么多漂亮的蜻蜓,“你能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吗?” 生:蜻蜓是益虫,又很漂亮,我们不能伤害它。

四、教师示范蜻蜓的表现方法。(微课)

五、作品欣赏(微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小结。

小朋友用线条表现了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画的很详细,表现了蜻蜓的动态。

六、作业要求:

请你为蜻蜓画一个故事。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

2、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得当

3、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做的蜻蜓有快又好。

生答:将作业纸对折,在中心线的一半上画上蜻蜓的一半,剪下,再用彩笔画出蜻蜓的细部即可。

师:你根据什么这样做的? 生:因为蜻蜓身体是对称的。师:你真棒。

4、学生练习。

七、作业展评

1、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2、这节课你除了学会了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观察了美丽的蜻蜓,了解了蜻蜓的基本特征,掌握了蜻蜓的画法回答。

八、拓展

4.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实录 篇四

学科:小学音乐

课例名称:《时间像小马车》 执教教师:刘芳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材版本:人音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用肢体律动感受歌曲旋律变化,正确处理歌曲中的强弱对比。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加入打击乐器串铃。

2、通过歌曲的学习以及欣赏乐曲《明日歌》《时间都去哪了》让同学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如何珍惜利用好时间。

3、在师生配合、生生配合中,学会协作。

二、教学重难点:准确演唱歌曲旋律,并尝试其他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三、教具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二胡。

四、内容分析

1、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的二拍子歌曲,全曲共分两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有两个分句组成采用了上行模进的手法。第二乐句则采用了级进上行的手法。第三乐句同样有两个分句组成,采用的是下行模进的手法。第四乐句则以下行级进为主。歌曲歌词简洁,节奏明快,富有儿童情趣,是一首难得的充满清新气息的优秀儿童歌曲。

2、欣赏曲《明日歌》是明代的钱鹤滩(一说为文嘉)所作。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后经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作曲,一经问世就广为传唱,成为劝勉人们珍惜时间的佳作。

《时间都去哪儿了》由陈曦作词,董冬冬作曲,歌曲以朴实细腻的真情触动着每位观众的心,成为最深情震撼的插曲。舒缓的旋律,贴心的歌词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并猜谜语导入。教师演唱《这是什么》 设计意图:用歌声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分句子学唱歌曲

1、初听教师加入律动范唱《时间像小马车》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情绪,在教师的表演中产生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第一句

师:“时间他像什么,时间他像什么”(有节奏的提问)

生:“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有节奏的读出来,如果学生没有按节奏读歌词,教师提示)

师:教师唱“时间他像什么,时间他像什么” 生:唱着回答“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 设计意图:在一问一答中,准确掌握第一句节奏及旋律。

3、肢体律动中学习歌曲第二句

a、教师与学生跟随音乐做律动,通过身体的律动模仿时钟走动,感受旋律由低至高的变化,并准确演唱。b、对比演唱中。处理本句强弱

设计意图:教师用身体模仿时钟走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旋律的起伏变化并准确演唱。

4、肢体律动学习第三句

5、肢体律动学唱第四句

a、通过身体的律动模仿时钟走动,感受旋律由高至低的变化,并准确演唱。

b、学生自主判断强弱,并准确演唱。

6、听钢琴伴奏完整演唱第一段

设计意图:分句学会之后,让学生完整演唱,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7、听第二段范唱,并演唱第二段。

设计意图:找到歌词的变化之处,为完整演唱第二段做铺垫。

8、听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歌曲。

9、学生聆听无旋律钢琴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无旋律伴奏,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10、学生跟无旋律伴奏演唱

11、听伴奏,在心中唱。

设计意图:熟悉歌曲伴奏,给学生留一个休息的过程

12、跟随伴奏演唱歌曲,教师指挥。

13、换形式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领唱+齐唱,教师二胡领唱,加入串铃演唱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多形式的演唱,丰富学生的演唱

(三)延伸拓展:聆听有关珍惜时间的歌曲《明日歌》《时间都去哪了》

设计意图:感受珍惜时间的歌曲,更加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四)完整演唱,教师录像,小结结束课程。

5.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实录 篇五

上课实录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律动

2、老师讲述: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游戏,大家快乐吗?老师能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快乐吗?嗯,眼睛特别明亮,脸上挂着微笑。老师看到了你们心中的快乐。”

(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笑脸)

3、老师提问:

“大家想不想把我们心中的快乐延续下去?那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一个快乐的音乐会(课件出示课题),不过啊我得先考考大家,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二、节奏闯关,激发兴趣。

1、第一关:请你跟我拍一拍 老师讲解:

“好那让我们就一起来挑战第一关,请你跟我拍一拍。(××

×× ××

× ×× 0× ×)教师拍节奏,学生进行模仿。

2、第二关:反力度拍手 老师讲解:

“老师用强的力度来拍,你们就用弱的力度来拍,老师用弱的力度来

拍,你们就用强的力度来拍。” 学生活动: 学生拍手。

3、节奏律动 老师讲解:

“看来同学们还真是不错,第二关顺利闯过,那咱们就一起来进攻第三关请你把这条节奏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吧!” 学生活动:

学生把这条节奏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4、朗读节奏 老师讲解:

“看来同学们表现音乐的能力真是不错,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所拍击的节奏)这就是刚才咱们所拍击的节奏,谁能用da把它读出来。(学生读)读得真不错,来让我们一起划拍读一读。”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读节奏。设计思路:

运用节奏闯关的形式,突破歌曲当中的难点节奏,这样本身就将难点易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闯关之后,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为上好本节课做好铺垫。

三、感受新歌、培养兴趣。学习新知。

1、初听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老师提问:

“三关已经顺利闯过,我们这就去参加快乐的音乐会,你们听,音乐会上都有哪些嘉宾呢?”

学生回答:有小狗、小鸡、小鸭子等嘉宾。

2、熟悉歌曲内容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听出来了吗?” 学生回答:“听出来了是小狗”。老师提问:“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回答:它们的心情愉快。

3、再次感受歌曲,模仿动作 老师提问:

“同学们感受音乐的能力真强。那么想不想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欣赏一次。学生回答:想。

老师提问::你能告诉大家(小喇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样子喇叭。媒体展示小喇叭的图片。

老师讲解:“谁愿意当一回小小喇叭演奏家?” 学生活动:

个别学生表演,然后再集体模仿表演。老师讲解:

“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小小演奏家。(想)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演奏起来吧。”

4、学生随音乐模拟表演。

5、教师范唱,激发兴趣。老师讲解:

“看了同学们精彩的演奏,老师我也想露一手,可以吗?” 学生回答:可以。教师范唱。设计思路:

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感受,让学生来熟悉歌曲,并为学生歌曲降低难度。别外再让学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第一段。

2、随琴模唱第一段。

3、解决问题: 老师讲解:

“同学们请看第一句,这是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注意休止符的停顿。第二句同学们要注意唱准歌词。请同学们完整地演唱一遍。” 学生活动:

学生完整地演唱一遍歌词。

4、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老师讲解:

“同学们演唱得不错,如果能够边表演边演唱就更好了。让我们一起拉着胡琴唱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演唱(随伴奏音乐)。老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小猫、小狗心情很高兴,那么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吗?” 学生回答;好。学生活动:

学生演唱:(随伴奏音乐演唱)

5、分角色演唱 老师讲解:

“瞧,同学们笑得多甜哪,老师都被感染了,咱们一起来个歌曲接龙吧!老师演唱第一句,同学们演唱第二句。”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歌曲接龙。

设计思路:通过接龙的方式,使单调的练习游戏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小组合作,演唱第二、三段。老师讲解:

“第一段我们已经轻松拿下,那么第二段和第三段能不能自学?那请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学生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自学。

老师讲解::“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两段吧。” 学生活动; 学生演唱两段歌曲。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自学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老师讲解:

三段已经学完了,告诉老师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很高兴,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一唱吧。学生活动:

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创编: 老师讲解:

“嘘,别出声,我好象听到谁在叫我(在学生刚演唱完之后,教师故作神秘状)。噢,原来是小鸡和小鸭。(媒体展示小鸡小鸭图片)原来呀,他们也被同学们的歌声吸引了,想来参加音乐会,欢迎吗? 学生回答:欢迎。老师讲解:

“可是他们要求同学们也把它们唱进歌里,能行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活动: 学生试唱歌曲。老师提问:

“同学们多棒啊,瞧,你们现在又变成小作家了。想不想让更多的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 学生回答:想。

(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头饰)老师讲解:

“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创编歌词并分角色表演”。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创编歌词。学生活动:

学生分角色表演。

设计思路: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六、小组表演,才艺展示。老师讲解:

“快乐音乐会现在开始。哪个小组愿意上台表演? 学生活动:

第一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设计思路:

通过该环节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并戴

上小动物的头饰,激发其表演兴趣。

七、老师小结:

6.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实录 篇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美术《蛋糕裱花》教案下一篇:让自己快乐的优美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