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精选13篇)
1.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八年级必修)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是育人的重要,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 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宕,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
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1、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讲《口技》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努力听,三分钟后让他们口述从中听到什么?洛桑表演了那些内容?紧接着启发学生:假如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两手空空,而他却能演奏出优美的乐音,模拟出“泰坦尼克号”的汽笛声,弹出凄婉的《二泉映月》,他依靠的是什么本领?这在曲艺中被称作什?将学生不知不觉的带入 《口技》之中。
2、 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这是,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他胆怯的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同学涨红了脸,两眼熠熠闪光。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核心还是思维能力。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1、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的加以训练。例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在初读课文后,可设计以下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并训练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1、此文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采用最简洁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3、作品中最可笑的人是谁?最可恨的人物是谁?最可鄙的人物是谁?最可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4、勾勒出人物的特点(每个人物不得超过十个字)。通过抢答,评出优胜者。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全方位的整体了解,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能有独到见解的判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问题,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思维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例如《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提出:“东京也无非这样,”中的“也”是关联词语,可是前面又没有句子,与谁关联?文章的第一句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看似平淡的地方,老师却提出如此深刻的问题,学生马上陷入思索。顷刻,学生举手答到:“这句话有潜台词,前面省略了。”又一个同学答到:“大清帝国日暮图穷,腐败不堪,作者才东度日本寻求真理,而到日本看到的是留学生依然浑浑皓好、醉生梦死,令作者义愤填膺。”又一学生道“‘也’字蕴涵着作者无限悲愤之情”。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3、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其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课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习《孔已己》时,教师提出“孔已己既穿长衫为何站者喝酒?既穷为何穿长衫?”这一问挑起矛盾,学生思想产生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经过讨论,学生明白“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一笔,实乃用心良苦,浓缩了孔已己整个精神世界和处境。通过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学会一种质疑探究的方法--于矛盾之处生疑探疑,进而锻炼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读书学习贵在思索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 、再从有疑 到无疑的反复递进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二
一、手脑并用,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主宰课堂,搞“满堂灌”,而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因为动手、动脑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让学生认识“7”这个数时,可先让学生用7根火柴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然后提问:“7”这个数是由几和几组合起来的?请大家用火柴摆一摆,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然后再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他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下表: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和相互交流,很快就认识了组成“7”的两个数、三个数等。小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各种组合都有,这为他们学习计算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接受知识快,而且记得牢。另外,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利用数学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爱说、好动的特点,怎样有目标地吸引其注意力,引起观察兴趣呢?如在教学“位置”时,一面创设情境邀请学生看电影,一面出示电影院的主题图。先让学生全面地看一看,再一排一排地看,得出每一排的座号都一样。然后只看其中的一排,用教鞭指着,从中间向两边看,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中间的座号小,越往两边座号越大;左边双号,右边单号。这样,就为后续的活动“找座位”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又如活动课“小小商店”,主题图比较复杂,可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按照提示牌把图分成三部分来观察: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在后面的购物环节中,找东西、看价格,他们就可以根据物品的所属类来寻找,快速地解决问题。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主动地、有条理地、轻松地来解决问题。
三、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学会数学语言。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明同一个概念。如教学“找规律”时,按规律填空:32、34、36……40……先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教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列的规律。刚开始,有的学生说:“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2。”还有的说:“前面的数加上2就得到后面的数了。”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在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初,他们说得不简洁,但能说出、能准确地描述就可以了。最后,再规范语言,这组数列的规律也可以用“每相邻两数之间相差2”来描述,使学生的语言更规范、更严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完“找规律”后,我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第二天,用竞赛的方式,比比谁找的多。有的学生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有的说:“看书时,从左往右看,看完一行,再从左往右看下一行,一直重复下去;”还有的说:“我妈妈单位安排值班,第一天是我妈妈,第二天是王爷爷,第三天是李阿姨,第四天是赵叔叔。他们是4人一组,一直循环下去……”就这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了生活。
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三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分类号】G623.5
1引言
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思维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受限于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心智情况,他们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方面经常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尤其是中高年级的群体,他们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本身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是需要及时进行重视的。
2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一般来说,我国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岁到13岁这个年龄段区间,并且其心智水平和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成熟化。在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他们自身的思维方式逐渐发生一定的变化,思维过程的差异性逐渐明显,很多学生的思维过程逐渐由具体化转变为抽象画。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水平的差异性逐渐被体现,并且个体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也逐渐增加。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对于数学学科知识与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思考过程较为被动,缺乏足够的自主性,难以真正的从逻辑层面,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走入中高年级之后,他们的思维过程呈现多角度化的发展趋势,他们可以逐渐独立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产生不同的想法。不同学生进入思维状态的难易度不同,针对于一些难度较高或者知识点联系较多的指示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认识和知识上掌握的不同,个别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中可以很容易进入状态,完成问题的解答和知识的掌握,而部分学生在相对吃力。
3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思路
第一,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教师需要对于课堂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设计成具有层次性、梯度的知识,结合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来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体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地对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从而通过自己的思想来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重过程、轻结果,通过各种分类、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类比等不同的数学方法,教给学生不同的的思维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第二,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数学思想的形成是一项系统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学生掌握和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让学生终生受益。例如,在部分题目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图形的方式指导学生对于这个题目进行多个角度的思考。个别题目则可以让学生采取一题多解和多变的方式,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沟通和交流讨论。数学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运用,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新时期素质教育形势下,学生已经的主体性学习地位要得到保证,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领略数学这门学科的科学魅力。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得到保证,学生自身也能更好地自主进行探索和学习,并且逐渐盐城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掌握新知识。中高年级学生本身的思维方式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加完善,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面对上下联系十分紧密的知识,通过良好的迁移和比较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完成下一阶段新知识的学习。
第三,关注学生创新和质疑意识的成长。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现代小学教育所以追求的另一个方向。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利用不同种类的教学方法,构建出一套套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思维意识。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培养方式,他可以通过多种情景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产生相互冲突的认知意识,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和猜疑,来进一步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在学生质疑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探索方式,并且逐渐教给他们不同的实践、观察、猜想和推理的方式方法,让他们产生良好的创新意识。经过几年的学习,中高年级学生自身的探索欲望和心理已经占据了他们的整个学习状态和过程,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发问天性进行把握和利用,逐渐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知识的关键点,让他们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对于一些自主探索和提问的学生,教師也要进行鼓励,鼓励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只有将引导和鼓励双管齐下,正确地进行引导,学生的创新质疑意识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另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学生的思维过程的逻辑性的成长,也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循序渐进、有条理地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并且逐渐领悟思考的重要性。教师也要对于教学过程进行创新,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与机会。通过探究和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能更加具有创造性,整个知识体系的学习与掌握则更加完整。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教师必须要端正态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真正的帮助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和品质也在不断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多层次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闫欣.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
[2]谢艳.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浅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4)
4.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毛建国
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不少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较好的素材,文字也还通顺,写出的文章却没有什么吸引力,不是罗列一堆材料,就是发一番空洞议论。针对这一情况,我着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思维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不能光讲思维的重要性,而要结合作文教学,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易被忽略的小事出发,提出大家关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他们发现:根本没有问题的小事,只要认真想一想竟然有这么深奥的道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思维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比如一学生写了一篇《茶杯》,文章虽不十分好,但他通过打烂茶杯的小事,批评了损公肥私的思想,文章是这样写的:
“啪”,重重一声脆亮的响声,楼下王阿姨的小聪聪将保温杯打了个粉碎,王阿姨严厉的斥责声:“聪聪,你何解(长沙方言,意思是“为什么”)这么调皮,看我打你那好动的手!”也许王阿姨真做出了要打的样子,只听得聪聪“哇――”地哭嚷起来。这时聪聪奶奶的话音传来:“谁敢打聪聪!哦,不打聪聪,聪聪乖,不哭了,不哭了。”奶奶几句好话,果然止住了聪聪的哭闹,聪聪妈怕他再哭闹,也停止了斥责。
聪聪又欢天喜地地玩去了。
聪聪妈带着遗憾的心情收拾玻璃碎片,这时她好像想起了什么,自言自语地说:“茶杯打了,要去弄一个才行。”奶奶听了马上接过话头,“对,你明天到医院去看病,再开两杯山楂冲剂不就得了。”
文章虽然比较稚嫩,但简略几句就勾画出了人物的轮廓,显现出小作者习作时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抽象的逻辑推理,空洞的`理论说教,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之有可思的内容,才能有效地开动思维的机器。因此,我总力图把题目出得既实际又具有启发性,使学生感到题材对路,有东西写,有议论发。
我曾出了一个题目――《窗口》。这个题目内容宽泛,学生可以选自己最熟悉、最有感受、最有见解的来写。但如何不落窠臼,写出新意来呢?有不少学生表现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如王同学以教室的窗户玻璃被打烂以后的情况为题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批评了那些自私自利的思想。她是这样写的――
北向正中那扇窗户下面的玻璃,昨天不知被谁打破了,至今没人承认。天老爷也好像故意要捉弄人一样,前段时间好好的,今天却刮起风来了,而且刮得呼呼叫,从破洞中涌进来,钻进人们的衣领,使大家像泡在凉水里。大家都不时向窗口望望。但各自的心情不一样。张三想:“我虽然有点冷,但坐在窗口下面的不更冷啵?让他们去修理。”李四则想:“我虽坐在窗口下,但穿得多,不碍事,我才懒得去修呢!”王五虽坐在窗口下,且衣衫单薄,但他想:“反正我体质好,还熬不过你们?谁打坏的谁修。”于是,下课铃一响,大家都像没事人一样,背着窗口嬉嬉笑笑、蹦蹦跳跳去了。突然,随着开窗户声,一阵大风刮来,玩耍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吼道:“发宝呗。”大家同时转过身,看见坐在后面的小玲正冒着寒风在修补打坏了的窗户,大家赶快收住了嘴。小玲登上窗台,大风将她的衣裤吹得鼓鼓的,益发显得高大。
文章虽然文字寥寥,但笔锋颇为犀利,将各种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
5.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五
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一、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学习分数时,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往往混淆不清,以致解题时在该知识点上出现错误,教师虽反复指出它们的区别,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9/10,第二根截去9/10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我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必须知道绳子原来的长度,才能确定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的9/10等于9/10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9/10大于9/10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9/10小于9/10米,由于绳子的长度小于9/10米时,就无法从第二根绳子上截去9/10米,所以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而大于9/10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
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区别的认识,巩固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多向型开放题,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乙队每天修35米,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了不同的解法:
(1)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全长和乙队20天修的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
算式是(1500-35×20)÷20
(2)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乙队20天修的和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
算式是:(35×20+100)÷20
(3)可以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是:1500÷20-35
(4)可以先求出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多少米,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是:100÷20+35
(5)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后求两队每天修的,再求甲队每天修的。
算式是:(1500+100)÷20÷2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思路最简捷。
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运用多余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多余型开放题,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如:一根绳子长25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12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错误地列式为:25-8-12或25-(8+12)。
做题时引导学生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要求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这里25米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条件,正确的列式是:8+12。
通过引导分析这类题,可以防止学生滥用题中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隐藏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隐藏型开放题,是解题所需的某些条件隐藏在题目的背后,如不注意容易遗漏。在解题时既要考虑问题及明确的条件,又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隐藏着的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和思维的缜密性。
如:做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面袋,至少需要白布多少平方米?
解答此题时,学生往往忽视了面袋有“两层”这个隐藏的条件,错误地列式为:8×5,正确列式应为:8×5×2。
解此类题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隐藏条件,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6.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六
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化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教师不能再用旧的观念去看待,不能再用传统的模式教学,要清醒认识教学改革给我们所提出全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夺走了学生展示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形象,强调背诵记忆的教学方式,将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你教我学,你说我记等传统的课堂呈现将无法在适应课改的今天。新型的课堂模式已成为我们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因素,那么新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新教学呢?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更是一门艺术。故而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结合各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学生是主人,让主人充满激情。在很多时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是一句口号,走进课堂,我们看到的还是老师在前面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有浓厚的兴趣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对于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有多么重要。千方百计设计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加入到学习中,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创新。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起来,课堂就“乱”起来了,学习气氛才会轻松快乐,学生才能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同时还要做到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形成梯状的结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既有东西可学,又较轻松,这样所有学生的兴趣就都调起来了,都会积极参与进来。
其次,要强化互动教学,让学生活起来。教师上课讲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导引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多讨论。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让学生放开手来,大胆地“动”起来,真正地“活”起来,“乱”起来,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和老师“抬杠”,因为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所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只会看人眼色行事,唯唯诺诺,这样,怎么爆发创新的火花呢?我们还要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可以“朝令夕改”。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把我们的学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为他们导引正确的方向。
所以现在的课堂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模样,我们常常能看到师生们团团围坐讨论的热火朝天,学生们你争我辩进行的面红耳赤,教室里时而有朗朗书声,时而是清脆歌声,时而有惟妙惟肖的表演,更有那深深沉沉的探究思索,好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空间。
再次,要打破定式,开放课堂,让学生眼睛亮起来。教材只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教学活动所要掌握的目标,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不能只围绕教材转,要理解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破定式开放语文
课堂。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眼睛亮起来,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挖掘文本、充分体验感情。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文字的教学,无论是美文的感悟,主题的理解,问题的探究都离不开对文本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更深更真的进入文本,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付出多倍的功夫。
2、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必须拓宽学习空间,如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当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校园新闻,利用校报、宣传栏、楼道版面,开展“让错别字无处藏身”的活动,办手抄报,开演讲会,辩论会等,让校园成为语文学习的丰富课堂。还要努力开发地区资源,访问当地的名人,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由来,了解当地历史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以前沉闷僵硬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要加强实践和综合学习。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阅读教学更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框架来定格,唯一不变的宗旨是“学生是主人”,而关键又在于我们要敢于将手中的线放开,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自由飞翔。
最后,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是我们的又一个指导思想。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学校又是孩子们第二个温馨的家园,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也变得温暖人,感染人,感动人,吸引人,我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微笑常伴,以情动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情感人,以微笑感人,感情上就有共鸣。如果扳着面孔进教室,绷着脸教学,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就很难想像了。
2、巧加姿态,引人注意。语文教学是有声语言,但往往不经意的无声语言,常常能给课堂增添几分魅力。我们常说此处无声胜有声。比如向来被称为经典的《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在拿出铜钱时的两个动作“排”与“摸”的分析往往成为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单纯的讲当然能热闹感学生明白其中的感情差异,但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下具体的排与摸,那不就更加淋漓尽致了吗?
3、板书要清晰、醒目。在多媒体广泛普及的今天,教师的板书似乎越来越被淡化,然而,我在教学中发现语文课堂中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那似乎就是教师的第二张脸。
4、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得见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每个人都有探究奥秘的欲望,学生当然与不例外,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的想知道,思考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恰当把握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7.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七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须咬文嚼字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 同时又促进着思维, 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精准地运用数学语言, 准确地理解教材的谨密叙述, 还能准确地应用数学语言叙述教材的结论及解题过程.
例如:在数学术语的应用方面, 如“存在”与“唯一”、“且”与“或”、“有任意解”与“无解”等;在一些命题的论述方面, 如“2的平方是4”“但4的平方根不是2”、“有理数是实数”但“实数并不都是有理数”、“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但“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不一定互为相反数”等等, 通过咬文嚼字来准确理解.
在教学中, 既要着眼于教材的结论进行严格的模仿教学与训练, 还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学, 发挥思维的联想、发散、直觉、创造的功能.例如:不解方程, 判别方程ax2+bx+c=0 (a≠0) 的根的情况.许多学生由Δ=b2-4ac=b2≥0, 于是就不假思索地认为当b>0时,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当b=0时, 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但当我指出还有b<0时, 学生便在阵阵慨叹声中悟出了缜密思维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须引导分析
学生思维活动如果定式化, 势必死板教条, 缺乏创造性, 这是教学失败的标志.教学中如能加强变式训练, 就能开阔学生思路, 增强他们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 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多角度、多向性思维.如讲完某一数学概念后, 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记忆, 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讲完某一内容后, 提出不同问题, 引导学生分清“顺解”与“逆解”的结构形式, 进行一题多解, 从多中求佳.
一题多解, 它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 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它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启发联想、数形结合、巧设提问、引导操作、沟通知识等方法来诱导学生一题多解.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总结, 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敏捷.
在解题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我经常改造一些常规性题目, 打破模式化, 使学生不是依靠简单模式来解决.比如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给出结论, 让学生探求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给出结论让学生探求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宽、演变, 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 如此种种, 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须紧扣中心
发散型题给出条件或结论与部分条件, 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类题能充分揭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AB是⊙O的直径, P点在AB的延长线上, PM切⊙O于C, CD⊥AB于D, AM⊥PM, BN⊥MP于N,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本题由于涉及的等线段、等角比较多, 涉及面广, 能让学生复习较多的知识, 以少胜多, 还可以由浅入深, 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如在△ABC中, BD、CE是∠B、∠C的平分线, 两线交于P, ∠A=60°, 求证:PD=PE.
一些学生受证明三角形全等思维的影响, 试图证明△AEP≌△ADP, 结果思维受阻, 一筹莫展.因此, 解此类题不仅对提高解题能力有益, 而且对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有益.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须层层推进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渐进的, 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单向性的, 利用延伸法设置思维发展的阶梯, 促使思维定势的正迁移, 实现思维从单向性向发散性的过渡.
例如:已知△ABC中, AB>AC, AD是中线, 求证: (1) ∠CAD>∠BAD;
本题 (1) , 大部分同学能通过三角形全等获证, 而 (2) 若按常规证AB+AC和的一半再与AD联系显得无能为力, 应要求学生随机应变, 深入探索.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8.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八
关键词:应用题 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
一、抓一个“补”字,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补”就是给不完整的题目补条件、补问题,使其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来考虑问题和从问题出发来考虑条件的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如:小明家养了18只小鸡,9只大鸡,?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补充问题。有的学生说:“小鸡18只是部分数,大鸡9只是另一部分数,可补求总数的问题。”这时教师再问:“还可补充什么问题呢?”有的学生说:“小鸡的只数和大鸡的只数相比,小鸡的只数是大数,大鸡的只数是小数,可补出相差的问题。”还有的说:“小鸡的只数和大鸡的只数相比,大鸡的只数是一倍数,小鸡的只数是几倍数,可补求倍数的问题。”这种由条件补充问题的过程正是综合的过程。又如:,黑兔有3只,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几只?这题缺少什么条件?要求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几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白兔的只数和黑兔的只数),黑兔的只数已知道了,必须补上白兔的只数。这种由问题想条件的过程是分析过程。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条件补出问题,由问题补出条件,不仅使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抓一个“比”字,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比”就是比较。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第二册88页例7:①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②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先引导学生通过题面观察、比较答出:两题中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即红花9朵,另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再让学生结合直观图,观察两题有何相同与异同的地方:①题里的第二个条件就是②题里的问题;①题里的问题在②题里变成了条件。因此,解题时应根据条件和问题确立解答方法。最后再从结构比较两题:从条件看,都是已知红花多、黄花少,多的红花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由此可得:题①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里去掉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部分,即“9-6=3(朵)”。题②是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的部分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就是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是黄花的朵数,即“9-3=6(朵)”。这样的观察、比较,使学生对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三、抓一个“画”字,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画”就是用直观图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的表示出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教师给予抽象、概括,学生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四、抓一个“问”字,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梨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梨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梨多的部分)②冬瓜比南瓜少3个,谁多?(南瓜多)南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冬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冬瓜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問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出连续性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训练如,二年级有28人,要开展课外活动,平均分成4个组,每组有多少人?①这题说了件什么事?告诉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②求每组的人数,实际应当求什么?(把总人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③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用什么方法求?除法);④怎样列式呢?(28÷4)。这4个小问题的设计旨在揭示算式“28÷4”的由来,学生回答的过程是一个判断、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列出算式28÷4),而且受到判断、推理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地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抓一个“变”字,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9.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九
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热爱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有了热爱, 学生才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执着地学习中追求和探索。在数学课堂中,精心设置情境,恰当运用具体的人和事,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数学课时,我叫大家拿一张作业本纸竖直剪成10条, 接着问:在以每条的式样设计成作业本能用吗?如果我们的书也设计成这种式样好吗?学生都说不好,然后引导到数学中的比例问题。
再如:教师把自己的嘴扭向一边,问好看么?学生答:不好看,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左右不对称。于是说 我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件跟人脸一样是对称的,学生很快想到桌凳、黑板、汽车、飞机、轮船、动车等等,教师进一步鼓动说:也许你们今后能设计制造出比这些物件更精美、更高档的物件,只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一定能!
学生明白了这些,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入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巧妙设置问题,激发思维积极性
实践证明,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从问题开始也得解决问题。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培养思维积极性。
如教学《勾股定理》,可设置问题: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教师在此设置问题不仅是检验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更是对勾股定理探究方法和证明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面积割补的方法、转化和化归思想)的综合运用,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展现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忽视思维过程的活动,只讲结论,不讲过程,不让学生自己动脑, 就会造成学生思维懒惰,使思维形成定势或僵化。展示思维过程, 能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使学生迅速抓住思考问题的本质,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以《多边形内角和定理》问题的创设为例。
首先教师问: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分别为多少?四边形内角和是怎样探求的?
(转化为三角形)那么,五边形内角和你会探求吗?六边形、七边形 n 边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这样鼓励学生思考,指导他们发现方法,渗透类比,归纳、猜想。
接着教师又提出:从四边形内角和的探求方法,你得到什么启发呢?五边形如何化归为三角形,三角形数目是多少?六边形 n 边形呢?你能否用列表的方法给出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化归为三角形的个数是多少?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想一想怎样求 n 边形内角和?可得出什么结论?
进而让学生揭示思维过程,探索论证方法,让学生参与探索定理的结论及证明过程,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步发展。
三、抓住内容精华, 培养思维深刻性
课本中的概念与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问题的精华,是数学知识的浓缩。深化课本概念和习题教学,是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引导学生钻研概念与习题,并加以恰当的分析研究、归纳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如教学《因式分解》。在数学教材中,因式分解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式乘法后,自然地引人的,如 m(a +b +c) = ma + mb+ mc 是乘法运算,反过来得到:ma+mb+mc= m(a+b+c)则是因式分解。这里明确指出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于是教材结论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接着得出:把 (a +b)(a-b)= a2-b2 反过来就得到a2-b2 = (a + b)(a - h),即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由此,抓住类比思维,抓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这条主线,既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又可以从思维的角度训练其逆向思维的能力。
同时,注意在教学中一开始就强调让学生运用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来进行验算。教学中,在处理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时,要强调用分组分解法时,一定要想想分组后能否继续进行,完成因式分解,由此合理选择分组的方法。
这样逐步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观察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四、采用一题多解, 鼓励钻研与探索
数学教学其实是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中最可贵,层次最高的品质是创造思维。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也不限于中等以上的学生,而是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思维创造力训练,提高数学素质。
当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多方面的,如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灵感等。现以在解题中通过进行对比、联想,采取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方法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灵活性、创造性。一题多解多变训练,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的练习活动。
如分解因式:x3 + 3x2- 4,这个题的解法就有好几种。事实上, 每个题中都会隐含一些内在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解题的同一目的。
因此,探求一题多解多变, 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教学活用多媒体,强化能力培养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方式、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不是无所不能的良药,只要适时、适量、恰当运用,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良效,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学生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更科学,更优化,更好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的过程,随机展示生活中各种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全方位认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与老师合作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充分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识别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10.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十
摘要:文章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建设优良的师生关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激发且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师生关系
思维是人类所有创造性实践活动的重点,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关键任务,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点。地理学科的知识集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为一体,给高中生学习地理增加了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惧怕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学好了文科就等于把地理学好了的错误想法,发生这种情况的症结在于学生缺少优良的地理思维能力,所以增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显得非常关键[1]。
一、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所有压抑与干扰都会让思维受阻。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方法是优良的师生关系,优良的师生关系就说明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认识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优良的师生关系,就说明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学时师生双方主动参与教学,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变成可能。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地理教学具备综合性的特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取与地理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学习时,不一样的地理特点,其经济构造也有所不同,而经过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综合水平提升。比如,在学习“城乡建设与生活”时,高中地理教师能够使学生依据城乡居住环境的不同,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进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了解高中时期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重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考虑问题,且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学习与实际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殊才能和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引学生敢于打破陈旧理念的束缚,要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时,还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合理增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是驱动其探究地理知识的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为探求知识而进行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便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调动学生思维的“钥匙”[3]。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对事物的运动机理做相对深入的研究,同时还需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实践证明,个性相对鲜明且相对突出的学生,创造性常常较高。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评价。教师还要摆脱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要进行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中学地理教学阶段能够培养学生透过繁杂的地理事物与地理想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让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认识的事物上。在地理教学中,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化相对多,可以促进注意力的全面发展,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过程都要注重培养与发展注意力。培养学生注意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合理扩大注意的区域,如观察“天山牧场”图片时,不仅羊群与草地要注意,草地与林带的部位关系还要注意,才可以了解高山草场的垂直分布。第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力经过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替来提升,如褶被与断层中的一些内容,涉及形态与成因,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运用图片、模型、投影与录像交替演示,既能够通过有意注意又能够通过无意注意实施感知,同时持续引起兴趣,让注意力获得保持。第三,难易要适度,要安静的环境,学生的思维要持续启发,注意保持稳定性。
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解读,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相关案例,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分析阐述,由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对当地某区域的建设单位提出建设建议,根据地理位置、水源交通、市场资源、科技发明与人文气象的影响等,写出建议书。目前,城市的发展改造拆迁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尽管政府也在努力完成自己的既定方针目标,然而无法避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当地的拆迁建筑,自己找出问题,再加以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学生要把各类要素整合在一起,达到知识迁移。
七、传授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教师首先要做的。另外,要学生善于思维,除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实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毕竟提高思维能力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如高中地理的基础是地理概念、结论,只有正确地了解这些概念、结论,才可以准确地掌握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其他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指引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
八、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所有创新都是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相对高的要求是空间创新能力,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来实施空间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并创造出新的空间模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了解地理基础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空间构造,培养学生的空间创新能力,可以达成思想与智慧的共识,可以完成知识的重建,可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所教的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式,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提倡自主学习形式,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总之,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全面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发散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小艳.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中学),(6):171.
[2]郭芳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23-25.
1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培养 学生 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开阔和提高人的智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对数学不能产生兴趣,就难以进入数学之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好比无源之水,日见其竭;无根之木,日间其枯。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展开
大脑的左半部分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右半部分则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象和幻想的创造性活动。因此传统的教育偏重于对左脑的训练,造成左右脑失衡现象。现代脑科学研究提出新观点: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是优秀人物智力超常的奥妙所在。于是,人们要激发右脑潜能,充分调动左右脑的协同关系。同时,脑科学又发现,当大脑中的快感神经处于轻松活跃状态时,会激活不易调动的右脑。由此可见,心理健康,个体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心情,则容易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从而促进大脑机能水平的提高。这对于调动个体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和旧的神经联系的复活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师生在课堂上都应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应采用民主互动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磋商、交流信息,以达成共识。有些问题可让同座两人或前后四人进行合作讨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促进课堂内人际互助。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在积极的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得到升华,可使新知识随着不断深入学习,完全融于原数学认知结构中,原认知结构变成新的认知结构,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课堂评价应以正面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对学生的发言尽力给予肯定(至少应赏识其合理、新颖的成分),使学生消除压力,情绪开朗,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和问题,不断改善或重组认知结构。新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往往表现为学生相应的原数学能力,即数学素养。
二、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学习方法是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学习成效往往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息息相关。本人赞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独立基础上的合作。”首先,对待一个问题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如果自己能解决,并得出正确易行的方法,这对解题人而言,是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的事,这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其次,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实在无法解决或解决方法比较烦琐,便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互相点拨,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进而得出结果。这样可以使同学门体会到在数学问题营造氛围中团结协作的乐趣。
三、根据数学内容特征,为学生创设情景
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内容并非单调乏味,他的内容本身就具有许多内在的美,这需要我们主动的去发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浓厚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创设学习情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转化为“乐学”。
四、注重操作,让学生体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中学普遍比较好动,而缺乏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很少参加体验性活动,所以,教师要多注重学生讨论、操作、体验性实践活动,督导学生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欣赏劳动成果,从而增强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五、习题作业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的兴趣,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在重视激发学生暂时兴趣的同时,不可忽视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持久兴趣,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进而转化为自觉行为。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开头”的精心设计,还要重视“练习”环节的精心安排和练习形式多样化:(1)练习题型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研究题、一题多解题等多种题型交替使用;(2)练习方式多样化:可口答、笔答、板演、讨论,学生自己命题,自测、自评等多种方式。如学生的作业问题,教师可按上面两种练习形式进行分类设置和精心选编,分化到课内解决,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
六、改变复习方式,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在数学教学上非常重要,一般进行复习时总是按照知识内容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概念、公式等原本的复习一遍,然后加大练习量进行“题海战术”。这方法使学生学习乏味,困倦头昏脑胀,不能提高复习效果。打破常规的复习方法,就是化“题海”为“提纲”化“繁”为“简”,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复习中去,其复习效果更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热爱学习。
七、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今后更要牢牢把握这项目标要求,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使学生对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乐学、善学,学有所得,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双长。
1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篇十二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地理直观教具与现实地理事物相比较小,能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容易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教具主要包括教学挂图、示意图、图片资料、地理模型、模具等。其中,教学挂图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能自己把握的虚拟空间,为想象提供场地;示意图主要利于理解某些具有动态发展的地理现象;图片资料、模型、模具主要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其独有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巨大无比的事物也同样能以其真实而又玲珑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地球、台风、喜马拉雅山和南极冰盖这些庞然大物,借助卫星的“眼睛”,人们已能真实地感知其形体。现代教学手段的这些“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的神奇功能,对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形成空间思维能力非常有效。
在众多的现代教学设备中,尤其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最大。利用它,可以在较小的屏幕上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可以演示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以形象地示意褶皱、断层的形成;可以模拟出大陆漂移的过程……这些无一不是令地理教师伤透脑筋的、讲破了嘴皮而学生仍是如坠云里雾里的教学难点,它却能轻易突破,而且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能得以提高。由此可见,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又是解决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这一难题最有效、最有力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读图、绘图
中学地理的图像系统包括各类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更有利于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可重文轻图,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图,从读图中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例如,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可以让学生确定中国各省的空间位置及相互位置关系;要把不同类型的图对比读,培养学生空间联系能力,例如,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把现实地理事物、地理景观图与抽象图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把山地景观图与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对比分析,把台风云图与北半球气旋(低气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头脑中把地理事物与相应的地理示图之间产生联系,提升学生的地理想象能力。学生绘图可使地理图像在大脑中留下更深的记忆痕,所以要在地理教学中精选一些关键的图让学生绘制,例如,二分二至的日照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洋流模式图等关键图最好要求学生绘制。
四、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
教师利用边讲边画的示意性草图,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讲世界洋流的分布,就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把抽象的洋流化为直观的“彩色粉笔线”,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想象的直观素材。从某个角度讲,这种草图比挂图效果更为有用,因为它的信息量要少得多,不易产生干扰,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不但可以突破难点,而且是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的桥梁。
五、展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事物之间有着因果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地理逻辑思维就是借助地理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在教学中,展现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展现自己思维过程时,首先要做到自己的思维清晰有序,讲授时层层展开,层层推进,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可多借助纲要信号是板书或版图等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要注重逻辑方法的传授:如在理解同类事物联系和差异时可运用“比较”思维方法;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性,可通过“抽象与概括”的方法;理解组成自然人文环境的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制约的关系,可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综合性是地理逻辑思维的一大特点,也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一般来说,综合性思维也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可在平时讲授时注意渗透,让学生在对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例如,分析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如分析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一般都可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地理事物特点时(如人口分布、中国降水分布),一般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模式,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逻辑认知结构,在新的认知活动中发挥作用。教师也要训练学生展现逻辑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既要答出答案,又要表述出分析的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评价并确定矫正的措施,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有利于学生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六、充分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是实现形象思维较变为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抽象思维是利用概念,借助语言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感性材料,联系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并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在形成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直观形象的思维,通过积极的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到抽象思维,从而很容易地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原理等。如:在讲述“背斜”和“向斜”这本来比较抽象的内容时,可让学生用橡皮来演示,并注意观察橡皮弯处的紧密度,从而推导出,背斜顶部易受外力侵蚀,而最终成为谷地,向斜不易受外力侵蚀,最终成为向斜山的原因。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郑银虎
(靖江市实验学校,江苏靖江
摘要:本文从地图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地图的特点,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好好运用地图,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简单论述通过培养学生读地图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画地图能增强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感知地图能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等三方面内容来进一步让地图的作用得到体现。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教学运用作用
“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最实用的教具,如果在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地理也轻松,知识更容易长久地掌握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我认为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读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遇到的就是相对较难的知识,难以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整体印象,不易整体把握,学习难度大。地图是文字的载体,表示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把事物用地图去说明,通过地图让学生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从整体上把握。
在学习地理前,首先要做的是带领学生游览我国的风光,如喜马拉雅山,学生难以想象它的长、它的高大,在生活中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不好直接整体把握。教师可找一副中国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和学生熟悉的泰山、华山等,让学生比较。如果再配合山脉的具体数据,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掌握,以后学习就有了原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地图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延续到生命源头。初一年级新生对地图很好奇,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进而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学生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湖北又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天门又在湖北的什么位置。有时结合时事提出问题,如三峡工程的位置,青藏铁路的线路位置,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以引起学生阅读地图的兴趣。会读图的学生,地理肯定学得好,也可以肯定地说,是对地理课程兴趣比较浓的学生。学生怕的是什么,是看不懂地图,地图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事物,下面就是我对地图在教学中的第二认识。
七、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的武器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比如在课堂上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从结果导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
二、画地图可以增强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
现今的教育通常都在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有的教师忽略了自身绘图的技能,以至于学生也丧失了对图的感觉,娴熟的版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代替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的。教师功底深厚只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从而影响学生动手去画图,即使不画也能让教师在现场所描绘的地图深深地映在脑海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地图的感知,为地理知识点的教学的便捷打开了第一扇门。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于他们来说,地图不再是陌生的事物,而是可以接近的、有生命的图。
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单独死背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是片面、枯燥的,往往过几天就将它忘记。在老师的带领下画地图,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增强记忆。在画图前,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辅导,山脉、河流等在地图上是用什么来形象表示的,学生在有形象的情感体验和掌握了一定所要画的地图知识基础上,画出简单的地图,将抽象记忆和形象记忆合二为一,其功效就不言而喻。如学生在学习“中国地形”这一节时,山脉是中国地形的难点,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如何让学生体验得到,只有让学生绘出山脉分布图,主要是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师作适当的完善。将主要山脉一一画出,核对无误后在学生画的地图上填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这样在结束后学生自然就能明了山脉是骨架,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地形最基本的特点。绘制略图还可以减少教师的讲解的枯燥带给学生的厌烦,相反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记忆自然变得长久。
在教学中除了画图外,教师还可以将大量图片带进课堂,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如中国的四大高原各自的特点,就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比较和分析自己得出的结论。
三、感知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画图除了可以起到上述目的外,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刚才是在纸上画,现转化为在脑海里画,去想象地图。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应重视学生想象地图的形成和积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可视、可感、较清晰准确的地图形象时,对空间的感受就逐渐地增强。大家想必都为讲解经线和纬线一节所苦恼过,因为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这一节的确是个不小的难点。如何化解这个难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想象、感受地球仪,将地球仪的空间感掌握,闭上眼睛就能在脑海里描绘地球仪。学生有了获取知识的感觉,到地球仪上指出赤道,发散地讲其它的经线和纬线,应该可以起到比较良好的效果。训练多了,地图看多了,对于地图的感知强烈了,空间感就不知不觉地增强,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会增大,不再是局限一个面,而是多面、全面地观察思考问题。长远点讲,学生今后学习几何和空间几何便变得简单。
1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十三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材具有优越的条件。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那究竟怎么样来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逻辑思维涵义、特点、作用及基本形式
2.1 逻辑思维的涵义及特点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数学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数学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觉的掌握并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思维的能力,也就是遵循逻辑规律,明确的使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
2.2 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及基本形式
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表现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可以使我们通过揭露逻辑错误来发现和纠正谬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则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通过对认识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所指对象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语和词组。判断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联结而成的,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句子。推理则是根据一些判断而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判断与判断的联结、过渡,相当于语言中“因为”和“所以”之间的语句关系。
第1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遵循思维的规律,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和不矛盾性,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合乎逻辑地获得新知识,教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也应把起码的形式逻辑知识和辨证逻辑知识贯穿其中。以形式逻辑知识为主,兼顾一点辨证逻辑知识。通过逻辑思维教学,使学生深刻地揭示概念、判断、推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1 在代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在代数教学中,数、式、方程的运算是重点,其中在运算过程中要求步步有理、有据,否则就无法进行,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已知的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整个运算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1.1 加强概念的理解,奠定判断和推理基础
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掌握知识的逻辑联系。比如在学习方程概念的时候,把数、字母、代数式、等式、方程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和本质特征概括: 数 + 字母 → 代数式 → 等式 → 方程。
这种图示法,在教学中坚持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会从整体上去认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
在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感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比如,在讲解负数时很多学生对负数的概念很难理解,负数概念教学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这时可以举两个实例来帮助理解,可利用温度和海拔高度来引入。把冰的融化温度定为0℃,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低5摄氏度记作-5℃;规定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放有个“-”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样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就轻松多了。然后再向学生指
第2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出收入与支出、上升与下降等这一类似的成对出现的“具体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或0表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应用,并且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然而在学习概念时,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概念的意义,而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将其一字不漏的背下来,没有真正的理解它的内涵及外延,不从定义的实质出发去思考问题,而是从形式上观察作出判断,如对有理数的概念,不少学生能背诵或默写其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但在做题的时候却总是出错,比如判断:0、-
1、-3.2、0.5、8是不是有理数时,很多同学就弄不清楚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加强理解,全面、正确的掌握有理数的四种不同分类:
○1 正整数 ○2负整数 ○3 正分数 ○4负分数
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明确有理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为判断推理奠定了基础。
3.1.2 利用判断练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解题中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在解每一道题的时候,事先必须进行周密的思考。仔细观察,找清运算依据,进行多方面思考。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比如在解应用题中,要求计算有多少个人的时候,有些学生由于计算错误得出几分之一个人的情况,这是明显的错误。这时就可以判断此题在解题时可能出错了。
例1:问:-23和-哪个大?有些学生可能就凭感觉二选一了,这时我们就要启发学34生进行分析(分析:要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实质上就是比较其绝对值的大小,这一推理思路。)因为-232323、-都是负数,-<-,所以->-。343434评:这看起来是一道判断题,但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极大的帮助。对这种题不断练习,学生就可以很快、很准的作出判断。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判断能力,而且还培养了逻辑思维思维能力。
3.1.3 在法则、性质、公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
第3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1.3.1 在学习法则、性质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课本中不少法则、性质的推导都是培养逻辑推理的极好材料。
例2: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推导,先从底数、指数都是具体的数,根据幂的意义和乘法计算法则,让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联想到这是底数是一般的字母的情况;然后再到底数和指数都是字母表示数,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再让学生观察这个式子,归纳得出结论。并要求学生正确的用语言表述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最后再把推广到:
○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乘法; ○2底数 是单项式或多项式的情形。
这个过程的推导过程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逐步进行概括、归纳、抽象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而用语言叙述性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性质的对比、推广,既使学生对性质深刻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1.3.2 灵活运用公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导出公式并不难,可是在具体的题中运用公式时学生就犯愁了。掌握公式的结构和公式中字母的含义,正确地运用公式,既能提高运算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3:如导出公式(ab)a2abb后,对比分析等号两边的结构特征:左边是两数和的平方;右边是二次三项式,首末两项是两数的平方和,中间一项是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公式中的a、b可以是具体的数、或字母、或一般代数式。然后用面积示意图,图3.1
2第4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评:这样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公式。并且数形结合又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和发展。运用公式时,如计算(3x4y)2,先把3x看作公式中的a,4y看作公式中的b,原式=9x224xy16y2。
逆用公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
例4:计算3x4y8xy
解:原式= 4x8xy4yx(逆用)
=(2x2yx)(2x2yx)(平方差公式)
=(2x2y)x(完全平方公式)
22222223.1.4 重视解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3.1.4.1 发现隐含条件,培养学生正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并且有多种思维方式,从已知条件推出所证的结果,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
例5:k为何值时,方程kx4x1=0 有两个实根?学生求解时,一般都是这样解:由题意得△=164k≧0,∴k≧-4。这样的解答正确吗?不难发现,它是错的。因为此题虽未明确指出方程是二次方程,但要求的是方程有两个实根时k的值,故二次项系数k≠0,2第5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因为k=0时,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仅有一个解,故本题的解为k≧-4 且k≠0,这说明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定义时,不能忽视其附加条件a≠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实根的条件应该是a≠0且△≧0。
例6:知: x1,x2 是方程x-(k-2)x+(k最大值。
学生可能会这样解:因为x1、x2是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根据韦达定理:x1+x2=k-2,x1x2=k222+3k+5)=0的两个实根,求x12+x22的+3k+5,x12+x22=(x1+x2)2-2x1x2=(k-2)2-2k2-6k-10=-k2-10k-6=-(k+5)2+19 当k=-5时x12+x22的最大值为19。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当k=2程有实根吗,此题必须保证方程有实根的情况下求解,在这里不要忽略了方程的判别式,△=b²-4ac=0-15〈0,不成立。所以x12+x22的最大值为19。23.1.4.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与通常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再去找使之成立的条件,这种思维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发现一些新规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逆向思维,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和创造性思维很有价值。已知
coscoscos()例7:已知
32,,均为锐角,求,的值。
学生首先考虑“角”要统一化:“异角”化“同角”,然后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得出,提取等式左边因式,或再化为,至此,转化目的没有成功,陷入困境,无法求出值。的逆向思维:由于本题求两个未知数 的值,但条件给出只有一个方程,无法求解。“退”,一般应有两个方程,才有确定的解,或者是具有某种“特定”形式。为此,观察上述已化简式子
第6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cos,发现一个以方程;“进”,循此思路可化为
2为未知数的二次
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一种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理解、数学方法与技巧的掌握,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都要通过解题活动来完成。同时“解题”也是评价学生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波利亚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能否正确的解题其中逻辑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3.2 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途径不外乎就是通过定理的教学、解答例题的教学和学生解答习题这几个方面。比如:使学生在命题的证明中填注理由,定理教学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以寻求证明思路,这是首要的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措施。包括分析法(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和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通过逻辑推理,最后得到结论,即由因导果)的推理方法的运用。此外在教学中,不论是定理教学,还是在解答论证题的教学中,必须采用先作口头论证,而后写出“证明”,这是培养他们按照逻辑顺序思考的能力的措施。
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推理方法,虽然有些定理可以用直接法来证明,但在教学中,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有的定理也可用间接法来证明。比如:在三角形的教学中,“大边对大角”和“大角对大边”这两个定理的证明,都是用的直接法。其实也可用间接法推证。
例7:以“大边对大角”定理为依据,证明“大角对大边”定理: 如图3.2
第7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ABC中,∠A〉∠B,求证BC〉AC 假定BC≯AC,则BC=AC或BC〈AC 若BC=AC,根据等腰三角形定理,则必∠A =∠B,此与已知条件不合,若BC〈AC,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则必∠A 〈∠B,仍与已知条件不合,因而BC〉AC, 同样,也可根据“大角对大边”定理,证明“大边对大角”定理,但应注意的是使学生明确两定理不能同时互为依据地用间接证法来推证。
3.2.1 在平面几何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中,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面几何是初中的教学重点。很多学生面对题目却无从下手。有的心里明白但说不清楚;有的证明过程烦琐,逻辑上缺乏严谨。而真正能做到思维合理,推理论证正确的则为数不多。其主要原因就是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不到位。学生在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知识的方法。所以必须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逻辑思维。
例8:如图3.3,△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PA是⊙O的切线,PB交AC于点E,交⊙O于点D,若PE=PA,ABC60,PD=1,BD=8,求线段BC的长.
解 由切割线定理得 PA=3.
根据弦切角定理 得PACABC60.
又因为 PA=PE,所以PA=PE=AE=3,ED=2,BE=6. 由相交弦定理得 EC=4.
在三角形BEC中,根据余弦定理的BC=27.
评:此题是中考中典型的证明题。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实际上就是考了学生对余弦定理的掌
A P E B C D
第8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握和是否能正确的运用逻辑推理。
3.2.2 在立体几何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2.2.1注意直观演示,发展空间想象力
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立体几何的重要任务
几何,起码要懂得把事物、模型、图形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摆弄和制作空间图形的模型,由实物、模型化出图形,再由图形想象出模型、实物,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对某一形象难于领会,通过简单的演示,也会一目了然了。
例9: 垂直于平面内一条直线的直线是否一定垂直于这个平面? 图3.4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如图3,把一直角紧靠桌面进行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在旋转过程中另一条直角边始终和桌面内的直角边保持垂直,但并不能保证和桌面都垂直,所以垂直于平面内一条直线的直线不一定垂直于这个平面。
例9可看出,适当的直观演示,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2.2.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把问题表达得准确、明了,要求语言准确、精练,文字叙述要恰到好处,写每一个字都要规范化。对一些常用的关键词如:“如果„那么”,“设„则„”,“因为„所以„”;“因为„,又„”,等等,要用得恰当,这样才能分清什么是条件什么是结论。
对于证明题要分清步骤,逐步证明。具体做法是,一道作图题或证明题,先画一个草图,再作分析,然后口述作图步骤或证明过程。因为口述一个“过程”,不但要有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经常进行口述训练,对作图和证明就会逐步熟练,对
第9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思路也会逐步清楚。
3.2.2.3 根据题意,创设已知条件
当题目已知条件较少时,往往需要添置一些辅助线和辅助平面来创造已知条件,而且这些创造的已知条件又是解题的关键。
例10: 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已知:∠BAC在平面内,点P,PE⊥AB,PF⊥AC,PO⊥,垂足分别是E、F、O,PE=PF 求证:∠BAO=∠CAO 图3.5
分析:如图3.5,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即原题只要证出:OE=OF,且OE⊥AB,OF⊥AC,就得出∠BAO=∠CAO 证明:作辅助线,连接OE,OF 在△PEO和△AEO中,因为PE⊥AB,EO是公共线,O是垂足,又PO⊥,所以 OE⊥AB(三垂线定理)
同理可证:OF⊥AC,所以OE=OF,即:点P的射影O点在∠BAC的平分线上。所以∠BAO=∠CAO。
评:要正确的证明此题不仅要求对角平分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将知识点运用到证明过程中。
3.3 沟通不同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同部分知识内容之间,往往有着科学的内在联系,能发现他们并能正确的运用他们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使一些问题化难为易,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
第10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3.1 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11:有个二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此数与数字和的乘积是324,求此数
解法1: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3,则[10(x3)x](x3x)324,解之x6,则此数为36。
解法2:如果求什么,就设什么,那么方程不易列,也不容易解。设这个数为10xy,那么xy=数字和,十位数字=x,个位数字=y,这样列出方程。
由此可见,未必所求即所设就容易,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存在两种解法时,我们认为列方程、解方程较好的方法。在确定等量关系时,为了便于计算,一般用和比用差好,用积比用商好。此外任何列方程组的问题,都可以用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有时候,题中不能直接设未知量,可先设间接未知量,求出间接未知量再列方程。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为了帮助发现数量关系,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的方法,如表格法,图示法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3.2 代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例12: 如图3.6,三角形ABC中角平分线BD、CE分别交对边于D、E两点,且BE=CD,求证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图3.6
此题如果用纯几何方法证明起来有些麻烦,不妨改用代数方法。证明:因为BD平分∠ABC,所以BC:CD=BA:AD,第11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同理CE平分∠ACB,得BC:BE=AC:AE,又BE=CD 于是有BA:AD= AC:AE,因为∠A为公共角,所以△ABD与△AEC相似,即∠ABD=∠ACE,∠ABC=∠ACB 所以AB=AC。
3.3.3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将几何综合推理和向量代数运算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开辟地更广阔。向量运算,可有效地揭示空间(或平面)的图形的位置和数量关系。由定性研究变为定量研究,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化和提高。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13: 如图3.7,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圆O为三角形的内接圆,P为圆上一点。求证,P到A,B,C三点距离的平方和为定值。
证明:PAPOOA PBPOOB PCPOOC
222222PAPBPC(POOA)(POOB)(POOC)
222222223PO2PO0OAOBOC3POOAOBOC
因为PO、OA、OB、OC为定值,所以得证。
评:此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12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3.4 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14:小强家住在农村,十月一日,国庆节放假回家,正赶上父亲收割庄稼,由于今年大丰收,粮食太多,自己家的谷仓已经全部装满,还剩下很多。这时爸爸想出了一个注意,决定用一个长方形木板,借助两面墙,在西屋的墙角处围了一个直三棱柱的谷仓,木板可立,可横。小强心想,这么多的粮食,怎样围才能装最多的粮食呢?经过测量和运算,小强得到了满意的方案。向父亲提供了建议。小强是怎么作的呢?如果换成任意的两面墙,如何处理? 分析:显然,围成直三棱柱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若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则x2y2 是长方形木板的长和宽(定值)的平方。这样,这个问题就主要体现在均值不等式的应用上。假设小强用直尺测出木板的长为a,宽为b,依题意可知:a>b>0,且两墙的夹角(即二面角)为直角。
(1)a作底边,设S为底面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两直角边一个是x,一个是y,则有:S底=11,V1b,且x2y2a2,2xy2xya2因为xy2xy,所以xy,222a2b2b时取“=”号。即V1,当且仅当xy42ab22b 时取“=”号。(2)b作底边,同(1)可得V2,当且仅当xy42又因为a>b>0,所以ab>0, ab>0,a2bab21a2bab2b(ab)0,所以又 444a44即V1>V2,故把长方形木板的长边放在底面,且围成的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容积最大。评: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还很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3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
本文主要从代数教学、几何教学和沟通不同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方面来研究,然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能够注意观察审题,准确找到题目中的解题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就是很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除了在一些方法上和技巧上加强训练外,还应多启发学生多想、多练、多问,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习惯。只有注意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才能真正从繁琐复杂的数学题海中解脱出来,只有经过训练、培养,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方法,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解数学综合题中做到“游刃有余”。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数学教育只有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可持续的提高和发展。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第14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红梅.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2]张宏.浅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焦作大学学报,1994,(02)[3]徐新萍.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07,(06)[4]徐纪忠。浅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0,(01)[5]张俊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校长阅刊,2005,(12)[6]马惠颖.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4)[7]胡海.浅谈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8]陈莉.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2)[9]练桥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教育学术月刊》1992,(04)[10]陈细兵.谈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第15页,共16页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致 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杨红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06-14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10-2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3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06-28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10-08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心得体会10-27
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1-09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07-0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08-25
如何培养高一自学能力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