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共10篇)
1.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一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连乘、乘加、乘减(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2)0.81×10+110
=0.81×110=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4页7题
⑴出示:50.4×1.95-1.83.76×0.25+25.8
=50.4×0.1=0.094+25.8
=5.04=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3、P.14页9题
四、体验: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
P.13页5题
P.14页6、8题
六、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P.12页例8和“做一做”,练习二第2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
25×95×425×324×48+6×48102×56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5×4.78×4
=0.25×4×4.78乘法交换律
=1×4.78乘法结合律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1.25×0.7×0.8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7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130+0.65
=130.65
6、练习:
0.78×100.51.5×1021.2×2.5+×0.8×2.5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运用
1、P.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034×0.5×0.6102×0.45
2、
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
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
照实际长、宽各缩小10000.025米
倍画出的。求这个操场的实
际面积。0.048米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13页4题。
六:课后反思:
2.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二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算术解法或方程解法。
教学重点:分析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6.3+3.7 25×0.8 7-1.9-4.1
12-9.9 14÷28 1.6×9+1.6
3×1.4 5×1.02 2.3÷5
2.讨论。
正确判断下列各题,哪些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哪些适合用方程解?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1)长方形周长34厘米,长12厘米,宽多少厘米?
(2)一个工厂去年年终评奖,得一等奖的职工56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比得一等奖的职工的2倍还多8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有多少人?
(3)买5支钢笔和7本笔记本,钢笔总价比笔记本总价贵1.3元。已知一本笔记本价钱是0.85元,一支钢笔价钱是多少元?
(4)长山煤矿两个作业组,第一组10人,每天共采煤66吨,第二组15人,平均每人每天采煤7吨。两组平均每人每天采煤多少吨?
二、指导练习
1.第5题。
⑴用方程解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式列的方程。
第二筐的总价-第一筐的总价=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的钱数
其方程是:27x-24x=4.8或(27-24)x=4.8。
⑵用算术方法解,需要理解:两筐同样的梨,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4.8元,是因为第二筐比第一筐多27-24=3(千克),所以可
以推算出3千克梨的总价是4.8元。因此有:
4.8÷(27-24)……平均每千克梨的价钱。
2.第6题。
三道题都做完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哪种方法比较简便。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第(1)、(3) 题既可以用算术方法解答,又可以用方程解答,但用算术方法解答 比较简便;第(2)题用方程解比较简便。
3.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有几个未知数(两个未知数:羽毛球的价钱和羽毛球拍的价钱),设哪个为x(设羽毛球的价钱为x元),另一个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羽毛球拍的价钱是18x表示),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一只羽毛球拍的钱数+2个羽毛球的钱数=10.4列方程)
4. 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
第7、9题。
3.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5例1-例2做一做,练习十第1-2题.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符号化思想,3个例题明确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表示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层次性.本课选择前2个例题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一定的意思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本课提升到用字母表示数实际有三层意思(如上).重点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字母表示的实际意义和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理解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理关系的意义.本课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猜年纪
师:同学们现在的年纪大概12岁左右,知道
老师的年纪吗?(大17岁)
明年小东几岁?老师几岁?一年一年下去分别是几岁?
学生(小东)年纪老师年纪
12 12+17=(29)
13 13+17=(30)
::
24 24+17=(41)
::
观察一下,在记录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在变化,哪些没有变化?
(年纪在变化,相差的岁数没有变化)
这样说下去会有很多岁数可以说,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许多种情况都表达出来吗?
(把学生年纪用a来表示,那么老师年纪用a+17来表示)
这里,我们就接触了用字母表示数.那么老师年纪可以用别的字母(如b)表示吗?和a+17的表示方法进行比较,有什么好与不好?对a的大小有什么要求?
(a+17不但表示了年纪而且还表示了两者的关系,而b只是表示了年纪)
是呀,表示关系是很重要.大家想想我们的数青蛙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歌很长,怎么唱得完?
讨论用字母表示
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青蛙成了独眼龙.在特定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2: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说了和没说一样,没有发生关系
3: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b条腿
眼睛和腿的数量对不上,成了怪物
4: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把歌唱完了,又正确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所供选用的字母有很多.不只是A,B,C,D.但当我们开始设定某一个数,用某一个字母表示的时候,不能和别的字母混起来.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其实用字母表示数或者表示关系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我们玩数学游戏算24点,A就表示1.J表示11等等.
二、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失物招领
张明同学于昨天傍晚在校门口捡到人民币25元,请失主前去五(1)班认领.
-10-16
讨论得出用字母去表示25更好一些.
三、体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其实在我们数学学习中早就用字母在表示
数了.大家可以举些例子
讨论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较与文字表示,用数直接表示各自的优点.具体谈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的感受.
(简洁,明了,内含丰富.)
四.用字母表示的简写形式
a*b=a.b或ab
a*a=a2
一般情况下,几个字母相乘,在字母表中靠前的写在前面.如c*a=ac字母与数相乘,数写在前面,字母写在后面.
练习:8*8*8…*8=()简写
12
比较2aa2
五.巩固练习
百数表.(简介:画一张10*10的空格表.告诉学生是从1-100各数.然后把数隐去,在其中一个空格中标上字母B,要求思想其它格字可以填什么.找出与B的关系.)
4.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四
主备人:巫祖亮(石牌小学)
审稿人:苗佳娜(华康小学)
一、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内容
521-01 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第3页例1
521-02 画轴对称图形 第4页例2
521-03 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第5页例3
521-04 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第5页例4
521-05 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第7页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521-01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
2、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发现的特征和性质。
评价要点 会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评价样例 A级(易):教材第3页
B级(中):
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分析:要看清图形里面的图案。
C级(难):无
知识点 521-02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建议 1、画图的依据: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画图的步骤:①找关键点→②数格→③描对称点→④连线。
评价要点 能在方格纸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参考《标准》第142页例41(1)。
评价样例 A级(易): 《标准》第142页例41(1) xkb1.com
B级(中):
1、教材第4页例2
分析:对称点较多,有序标记。
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分析:图形上下分布。
C级(难):教材第4页“做一做”
知识点 521-03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建议 1、抓住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不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发现的特征和性质。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叙述物体的旋转,参考《标准》第143页例42。
评价样例 A级(易):教材第5页例3(1)(《标准》第143页例42)
B级(中):教材第5页例3(2)
C级(难):
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分析:综合运用,呈现不同的叙述。
知识点 521-04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建议 1、画图的依据: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画图的步骤:①找关键点→②作垂线→③数格描点→④连线。
评价要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旋转90°,参考《标准》第142页例41(2)。
评价样例 A级(易):教材第5页例4
B级(中):
画出小旗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分析:旋转中心不在三角形上,数准格子。
C级(难):图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如图,画出旋转前的图形。
知识点 521-05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建议 1、抓住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评价要点 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评价样例 A级(易):
1、《标准》第143页例43
2、教材第8页第3题
B级(中):《标准》第143页例44
5.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五
一 教学内容
约分(一)
教材第84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重点难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 和18 15 和21 7 和9 4 和24 20 和28 11 和13
( 2 )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3 。
提问:两个同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 ,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 。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 l ) = = ( 2 ) = =
2 .提问: 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回答: 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 .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 .完成教材第84 页“做一做”的第1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题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
(三)思维训练:
1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后,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 .下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1 一9 九个数字组成的。你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3 .一个分数约分,用2 约了一次,用3 约了两次,得 。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后记:
第二课时 约分(二)
长沙开福区自安小学 石将敏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 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三 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4 :把 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先尝试把 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 = = =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 =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3 .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5 页的例4 ,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 .完成教材第85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后记:
第三课时 约分练习课
长沙开福区自安小学 石将敏
一 教学内容
约分
(二)教材第86 、87 页练习十六的第1 -- 9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1 题。
学生观察图,口头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
提问:第2 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2 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3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3 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提醒学生注意:像 这样的分数,还可以用7 去除。
4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4 题。
让学生写在教材上,先约分,再连线。在投影下订正。
5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5 题。
这三组分数,既不同分子,也不同分母,如何进行比较呢?
引导学生思考出先约分,再比较。
6 .完成教材第87 页练习十六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先把这几个分数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然后填在教材上。
7 .完成教材第87 页练习十六的第7 题。
提问:求进人决赛的队占所有参赛队的几分之几,是谁与谁比较?怎样计算?
8 .完成教材第87 页练习十六的第8 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 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9 . 完成教材第87 页第9 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试着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
小结:这道题需要逆向思考。用2 约了两次,用3 约了一次,说明原来的分数在约分过程中,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2×3=12,才得到 。要求原分数,就要把分子3 和分母8同乘12,即 = =
(三)思维训练
1 . 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是 ,原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90 ,原分数是多少?
2 . 一个分数是 ,分子加上一个数,分母减去同一个数,化成带分数是2 ,求这个数。
3 . 分数 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得到的分数约分后是 ,求减去的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约分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熟练、正确进行约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约分的知识解题。
6.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六
教学内容 第77页------78页
教材分析 此内容是在完成了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生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找出皮筋的长度和课本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
教学难点 探索事物内在的规律。
教学准备 简易秤、尺子、书本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1、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准备好以下物品,一根皮筋,一根小木棒,一个圆盘,一把尺子和6本数学书。
2、制作一个简易的秤。
3、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根据记录表的内容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记录表
记录表
第小组
所称课本数 1 2 3 4 5 6
皮筋总长度
皮筋伸长长度
4、根据记录表,完成折线统计图
皮筋长度和课本数的关系
皮筋长度/CM
课本数
5、讨论:从图中你发现什么?课本如果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怎样呢?
6、小结。
7.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七
教学内容 教材P41
教材分析 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观察活动和想象同步配合,以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它的后续知识是中学里的三视图,在此教材中表述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学情分析 有前面两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已明确了观察的一般角度,本课综合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能够建立实物模型与图形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发现平面图与立体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于前一个星期要求每一位学生做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1、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向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学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根据学生回答择要板书)2、小组合作操作。把四个立方体组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组合图形。条件允许,底面弄一块玻璃,以观察底面。在小组内,将观察到的图形在纸上画出来,并说明观察的角度。
3、用6个小立方体摆出一个组合图形,请学生思考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有条件的将数码相机对好实物,并在大屏幕上投放出来。以求表现观察角度的一致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6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板书根据实际生成:
课题
想象:
8.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八
小博士提示:要记住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材连线:
1、口算。
23.6÷10=10÷4=3÷6=0.36÷3=
8.4÷2=0.05×40=40÷50=5.7+13=6.6÷33=
2、填空。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面“√”
3.6÷2()15.87÷20()7.98÷8()4.95÷11()
(2)()×15=7.5()×8=9040.5÷()=1
5(3)60时=()日84分=()时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并请改正。
27÷18=15()1.56÷26=0.6()
518270.6
18261.56
40改正:1.56改正:
4004、计算下面各题。
(1)6÷24(2)52.95÷75(3)84.01÷31(用乘法验算)
智能升级:
1、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5=()125÷5=()12.5÷25=()
1.25÷5=()0.125÷5=()1250÷5=()
2、确定下列各式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然后列式计算。
4.95÷113.01÷7280.8÷240.646÷193、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数的5倍是11.5,这个数是多少?
(2)两个数的积是15.3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数是多少?
4、两个筑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先说说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些,再计算一下你说的对不对。
智力:
9.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洪水的危急、肆虐。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引入:孩子们,请静下心来,静静地看老师写,板书《桥》。读读课题。
师:有一个小村庄,曾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陪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平静地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都改变了。这究竟是一场什么灾难呢?孩子们,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能告诉我吗?(山洪暴发了。)
二、 教学新课:
(一)、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危急
师:是啊,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全村人都陷入了恐慌,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读课文后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女生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咆哮”这个词在这里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大家看看这两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口”字旁),看着这两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2)、男生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样的野马?山洪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山洪的可怕)。
师:这样一群受惊的野马,它们桀骜不驯,力大无穷。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让学生想象,感受万马奔腾、浩荡而来的场面,从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齐读这个句子,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师: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师: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计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纷纷用手在自已的身上比划后得出结论。)
(2)、师:“跳舞”这个词多美!但在这里,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可怕,恐怖),因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读这个句子,相机指导朗读。将“一米高”和“跳舞”这两个词略重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谁在笑?在怎样的笑?(得意、猖狂、)
课件出示这三个句子,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读?可以讨论。(洪水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危急。在朗读时语气要由轻到重,语速要由慢到快。)学生汇报后,指导朗读。
过渡:死神狞笑着向人们逼近,此时此刻,只有那座桥是生的唯一希望。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如果就这样拥去,大家想一想,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边。可以写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句。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什么?(镇静、从容)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老汉的从容、镇静?(不说话、盯着)
(3)、创设情境朗读:
a:师:倾盆大雨中,面对你拥我挤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b:师: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对疯了似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师:窄窄的木桥,跌跌撞撞蜂拥而来的人群,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师:此时此刻,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这样一位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们的靠山)
过渡:是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汉就是村子里一百多号人生命的靠山,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老汉是人们的靠山呢?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然后我请你们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生汇报。
(2)、孩子们,看看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用了三个感叹号!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却是铿锵有力的!想想,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时语速可稍慢一点,语气要有力!)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会读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老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了党员,留给了自己,他的确是人们的靠山!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觉到他是人们的靠山?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C: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孩子们,咱们来猜一猜,老汉为什么要单单把小伙子揪出来呢?
生汇报:A:因为他是老汉的儿子。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孩子,你可真会读书,你真正读懂了这篇课文。
B: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师:对,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师:小伙子不光是老汉的儿子,他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所以老汉把他揪了出来,让他排到了后面!就这样,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离了,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此时此刻,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徇私情……)
过渡:在群众的心中,他是一位不徇私情的老汉,是他们的靠山。那么,在儿子的心中,他又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生汇报:狠心的父亲。
生汇报:不称职的父亲。
……
师:是啊,曾经我也这样认为,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自由读读19、20自然段。想一想老汉是位怎样的父亲?你从哪能里感受到的?
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师:当儿子被洪水吞没的那一瞬间,老汉似乎想喊什么,孩子们,想一想,老汉会喊什么?谁能帮他喊出来?
师:是啊,当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汉和儿子时,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亲。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这就是“父爱如山”。
过渡:村民安全地撤离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也在洪水中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桥”的深刻含义
(1)、音乐响起,孩子配乐读最后几段。
过渡;看不到美丽的小村庄,看不到窄窄的小木桥,看不到健壮的小伙子,也看不到如山的老汉,假如你就是这被救的村民中的一员,你会对老汉说些什么?你会为老汉做些什么?
生讨论后汇报。
(2)、这篇课文以《桥》为题,你认为“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小木桥吗?
小结:是啊,桥不仅仅是那座小木桥,它更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为村民搭建的生命桥、希望桥。
三、 板书设计:
老汉
村民 桥 小伙子
10.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十
“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3)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2)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4)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五)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08-31
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十四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10-12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0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6-23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之《关雎》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10-1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08-27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期末试卷07-06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