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试题汇总

2024-07-09

西方哲学史试题汇总(共4篇)

1.西方哲学史试题汇总 篇一

《西方政治制度》试题汇总及答案 1.梭伦改革主要有三项内容 2.克里斯梯尼改革内容 3.雅典民主制的意义

4.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 5.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

6.墨洛温王朝的土地分封采邑制及特点

7.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土地分封制的结果

8.中世纪欧洲教权与王权冲突的主要内容

9.自治城市形成的原因及政权组织形式的及特点

10.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

1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

12.美国议会总统制的建立过程

13.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建立过程

14.代议民主制度衰弱的原因

15.传统代议衰落后为什么出现行政集权民主制

16.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

17.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8.共和时代政治制度的内容

19.帝国时代军事独裁制的社会根源

20.帝国时代军事独裁统治的三种体制

21.封建君主制演变过程

22.专制君主制的特点

23.工业革命的含义及意义

24.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的原则

25.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26.代议制产生的历史原因

27.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

28.简述分权制衡的原理

29.洛克的二权分立学说

30.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的内容

31.杰斐逊的分权制衡理论

32.分权与制衡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33.英国分权制衡模式的特征

34.分权制衡美国模式的特征

35.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与第三,四政治制度的新特征

36.西方法治的根本含义

37.为什么说民主政体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法制的政体

38.社会契约论如何论述政府合法性

39.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相比较的优越性

40.密尔的代议民主制理论内容

41.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背后法理逻辑的两种不同观点

42.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的观点

42.西方法治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合理性的矛盾

43.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44.一人一票每票同值的含义

45.什么是秘密投票?秘密投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实质上是形式上的平等

46.公开投票的方式有

47.什么是自由选举原则?决定自由选举的有

48.选举公开的内容有四

49.什么是候选人资格?它有哪些明确规定

50.选民名册的编制方法

51.选区划分有两种情况

52.选举投票方式53.美国总统间接选举具有的直接选举的意义

54.竞选班子的成员大致有

55.候选人产生的办法有五种

56.竞选经费的来源

57.选举争讼有几种?引起当选争讼的原因有?评论员资格审查的两种形式

58.负责选举争讼的专门机构

59.英国普选制演变的意义

60.法国普选制的演变发展过程

61.西方选举制度的普遍原则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意义是什么

62.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与实践有何矛盾

63.选举的功能

64.政党产生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

65.英国的政党生产过程

66.美国的政党产生过程

67.法国政党产生过程

68.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为划分标准,政党是如何分类的69.西方政党是如何规定法律地位的70.西方国家规范政党活动的方式

71.西方国家的政党立法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72.政党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

74.政党政治的运作环节

75.西方政党是怎么调整政党的结构危机的76.政党被权力政治同化表现在77.政党分赃制的含义

78.利益集团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有五个方面

79.根据利益集团的体制特征分

81.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国家政党的法律地位

75.西方政党是怎么调整政党的结构危机的76.政党被权力政治同化表现在 77.政党分赃制的含义

78.利益集团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有五个方面

79.根据利益集团的体制特征分

80.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

81.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国家政党的法律地位

82.政党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

83.为什么说没有现代政党,当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就无法运作

84.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制度是怎样的85.新技术革命对政党的传统地位产生的影响

86.利益集团的兴起使政党遇到了危机表现在87.简述议会的基本功能

88.西方政治学者对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的不同主张

89.议员的职权和特权

90.什么是议长?有那此职权

91.议会委员会产生的原因?美国国会委员会有几种

92.议会党团的主要特点和任务

93.体制内组织和体制外组织的关系分

94.什么是财政权?主要内容有

95.美国国会对财政的控制权要强于其他国家其表现

96.弹劾案和不信任案的不同

97.议会议事的原则

98.议会的立法程序

99.议会政治危机的表现

100.议会政治危机形成的原因

101.国家元首世袭制和选举制的区别

102.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各有哪些特点

103.君主的作用是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表现在104.实权元首总统与虚位元首总统的不同之处

105.政府与国家的关系

106.内阁组阁的原则

107.美国总统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08.法国总统与内阁的关系

109.法国总统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10.法国总统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11.法国内阁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12.半总统半议会制有那些特点和作用

113.瑞士联邦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

114.瑞士联邦委员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15.分析瑞士实行委员会制的特殊条件

116.政府职能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117.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

118.说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行使经济职能的119.政府机构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

120.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的规律

121.英国政府组织结构

122.美国政府的主要组织结构

123.法国的行政组织结构

124.英国首相的职权有

125.美国决策机构及决策过程

126.内阁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27.总统制政府中总统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28.美国总统制总统和法国斗总统制总统地位和权力的不同

129.西方国家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强化与发展

130.分析西方国家政府社会职能的分化与发展

131.英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

132.美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

133.法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

134.英国政府行政机构的决策作用

135.美国政府机构的决策作用

136.法国政府机构的决策作用

137.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质是

138.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139.单一制国家按地方权力的大小可分

140.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主要通过

141.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立法授权的方式有

142.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是何关系?权力如何划分

143.美国是怎样推行地方自治的144.设立地方政府的原因(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145.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因素

14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划分的范围

147.各国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的原因

148.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作用

149.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手段

150.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方式

151.政府间合作的方式

152.地方政府按按制度标准分类分为两类

153.基层地方政府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154.最高层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职责

155.特区政府的分类

156.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有两种方式

157.地方政府职能与中央政府职能的关系

158.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三个方面

159.地方政府职能的特点

160.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与地方自治型单一制国家地方

政府的职能的区别

161.美国地方政府的职能

162.美国县政府的组织形式可分

163.现代地方政府机构发展的原因是

64.实行市长制的城市中,市长与市议会的关系包含内容

165.议会-----经理制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16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关联性和动态性

167.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的权限划分的区别

168.地方政府职能扩大的表现、原因及扩大后面临的困境

169.现代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势包括

170.城市政府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多样化的原因

171.城市政府职能扩大和城市病的表现

172.比较议会委员会制与议会市长制

173.大陆法系的特点

174.判例法的含义和原则是

175.英美制定法的特点

176.怎么理解司独立原则

17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虚假性

178.怎么认识资产阶级司法原则

179.英国治安法院和皇家法院在刑事案件管辖权上的分工

180.英国大法官的地位

181.法国法院的系统的分类

182.法国行政法院与普通法院相比有那些特点

183.法国争议法庭的主要职责是

184.法国特别高等法院的职责是

185.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是如何分类的186.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分类

187.西方国家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

188.西方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

189.怎样认识西方国家诉讼程序的意义

190.诉讼程序可分

191.律师的职能

192.违宪审查的本质是什么?作用如何

193.行政裁判制度在西方得以推行的原因

194.英国的行政裁判所主要任务

195.美国的独立管理机构的权力范围包括

196.美国独立管理机构管辖两类案件

197.瑞典议会专员督察的范围

198.瑞典议会督察专员制度的特点

199.分析西方国家司法独立原则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中的虚假性

200.公平审判原则的三方面要求

201.英国法院系统的分类情况及其特点

202.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构成情况

203.日本法院的构成情况

204.比较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与英美法系国家检查机关设置特点等不同

之处

205.比较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法院庭审程序的不同特点

206.比较普通法院审查制度与宪法法院审查制度的不同特点

《西方政治制度》试题汇总答案

1.梭伦改革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禁止以自

由民人身作为债务抵押,发展工商业;二是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

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分为四等人,将纳税捐与享有荣誉结合起来。三是

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建立了四百人会议

和陪审法庭。

2.克里斯梯尼改革内容:⑴以地区原则划分的新各地区替代按氏族组成的

旧选区⑵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的四百人会议,以此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⑶建立陶放逐法

3.雅典民主制的意义⑴雅典民主制首创的主权在民原则成为西方民主实践

遵循的政治学的基本原理⑵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下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关

系主要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的,雅典民主制无疑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

最早的经验和启示⑶雅典民主制崇尚法治,主张法律至上,受全体公民委

托行使权力的人必须按照明确的委托行使权力,必须根据明确的法律行使 权力

4.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即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

贵族争取政治权利问题。其中心内容是土地问题。

5.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⑴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

概念,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⑵古罗马共和政体被认为是一种混

合政体⑶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资本

主义法权概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是罗马人留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之

6.墨洛温王朝的土地分封采邑制及特点:法兰克王朝的宫相查理马特,对

统治阶级内部的土地占有关系进行改革,实行新的封建土地占有形象即分

封采邑制。采邑是连同居住其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农民过去对国家履行 的赋役,现在全部转移到采邑主手里。特点:国王是全国土地名义上的所

有者,他把大部分土地分封给教俗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和大主教及修

道院长;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分封给中等封建主->男爵

和子爵;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分封给小封建主->骑

7.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土地分封制的结果:在各个封建领地内,政治统治

权力与土地所有权实现高度合一,而整个国家层面上,王权或国家权力则

极为分散。第一在这种政治结构中,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第

二这使封建领地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成为一个政治实体

8.中世纪欧洲教权与王权冲突的主要内容:教权与王权的冲突的焦点主要

集中在王权的来源上,世俗君主的权力是谁授予的。教权至上论认为教会

把治理国家的权力委托君主,而把管理精神事务的权力留予自己;君权神

授论认为无论是教皇还是国王的权力都来自上帝,在上帝面前,教权和王

权都是平等的。主教授职权之争是教权与王权冲突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 中心内容是关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等职务是由皇帝任

命还是由教皇任命

9.自治城市形成的原因及政权组织形式的及特点: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

因是和平的发展;自治城市的最大是自治性,一是司法自治,指城市摆脱

领主司法权和传统法律的束缚,成立自己的法庭,制定符合商业关系的法

律程序。另一方面是行政自治,即通过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织行

政自治机构、建立独立的税收财政系统来实现自己对城市事务的管理。城

市的政权组织形式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大批行政官员

和代表人

10.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其一,它是独立的和统一的,即完全自主和领士

统一;其二,它实行中央集权制;第三,人民主权取代王权成为国家中心

与基石;第四,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和民族语言;第五,具有统一的民族

市场。

1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英国议会君主制是英国王权、贵族与资产

阶级三大力量长期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12.美国议会总统制的建立过程:美国议会总统制是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但它的形成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美国独特的?历史条件是

分不开的,首先美利坚民族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吸收滋养。其次,早

在殖民地创立的17世纪前半期,北美各州就出现了议会,再次,北美殖民

地盛行地方自治,当地居民直接参政,管理自己的事务

13.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建立过程: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的革命

方式实现的。1789年大革命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创建自己的政治制度的历

史。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1848年建立第二共和国;1875年建立第三共

和国,是议会共和制

14.代议民主制度衰弱的原因:一是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要求国家权力高

度集中,要通过削弱议会的传统权力来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更为

深刻的原因,即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化大生产日

趋复杂,要求决策向比较灵活的政府集中,议会权力相应削弱。这是议会

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

15.传统代议衰落后为什么出现行政集权民主制:代议民主制与政府职能的

扩大是同一个过程特别是战后,很多因素都推动了权力结构的重心向行政

方面转移。这突出地表现在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首相的权力扩张上。显

然,行政集权民主制西盿国家政府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它一方面以削弱

代议民主制下议会的传统权力来缓解议会制政府内阁更迭频繁造成的危机,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保证国家能够在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

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总资本家的作用。从实质上看,由代议民主制发展到

行政集权民主制并不是说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什么质的变化,而只是说作

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制的内容,权力关系在重新调整,权力重心在转移

16.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

会,国灰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

集中的最高形式⑵官吏产生的途径。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依

次实行统治,也依次被统治,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

有财产定额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应该短暂⑶监督官吏制度

。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

段。在雅典政治中,行政官吏几乎无独立性可言⑷法庭产生及司法审判制

度。雅典城邦民主制另一个特征是贯彻法治原则,实行以法治国

17.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

制⑴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⑵元老院,即长老会⑶王、或译勒克斯

。他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18.共和时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大土地占有制为基

础的新老贵族边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⑴人民大会,有两种形式一是森杜里亚大会二是特里布大会这是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

人民大会⑵元老院,元老院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⑶行政官吏,包

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和保民官

19.帝国时代军事独裁制的社会根源⑴土地私有制运动造成的贫贫富极化趋

势愈演愈烈,一方面导致贵族和富有者进一步垄断政权,另一方面削弱了

平民参政的经济基础⑵罗马的对外扩张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股役的军

人本是各等级的产者和自耕农。马略改革把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形成了职

业军队⑶共和国晚斯不断发生的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贵族势力动摇了贵族

寡头的统治。罗马在这种紧急状态下,不得不任命军事统帅为独裁者

20.帝国时代军事独裁统治的三种体制:⑴元首体制(奥古斯都体制),他

只用元首,保民官和军事长官的称号,实际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

全体人民之上⑵四帝共治体制,戴克里先把帝国划分四个部分,由四个统

治者治理,两名为奥古斯都,两名为凯撒⑶君士坦丁体制,他废除四帝共

治体制,从而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是彻底的君主专制政体

21.封建君主制演变过程: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一种早期形态、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子制与专制群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专制君主制

是封建群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

22.专制君主制的特点:一是等级会议对王权的牵制作用丧失;二是君主

建立起直接对国王负责的官僚机构;三是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23.工业革命的含义及意义:含义:首先它是指工具改良和非生命动力资源

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是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演

变;最后是指由此产生的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意义:⑴工业革命摧毁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

―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⑵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工

人阶级走向历史舞台,形成一股强大的工人运行的浪漫,制约着资本主义

社会的走向⑶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土地贵族和商业

金融资产阶级而成为资产阶级中的主体⑷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

生活上出要出现新变化,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动,一个总的趋势就是建立

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24.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的原则:

一、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就是主权者。

二、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三、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卢梭是反对分权论的。

四、主权是不能代表的。他主张直接民主制而反对代议制。

25.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意义: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第一次以

完整的形式,彻底的精神打开了法国近代的大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他坚持人民主权的绝对性、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极大地鼓舞了大革命时代的政治先驱者。具梭的人民主权论原则中所提出 的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以及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受人民委托

并接受人民监督和政府成员是人民公仆等观点,都是他激进的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思想的体现,是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最具反抗精神的思想精华;局限

性有:从哲学上讲,他代表了小资产阶级反历史主义的浪漫主义政治倾向,没有提供出一一条实现人民主权的具体途径;其公意理论极为抽象,无

法运作等

26.代议制产生的历史原因:一是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人

口和疆域的扩大,实行直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代议制成为

现代国家普遍选择的政府形式。二是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 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即市民社会,从而为资产阶级

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

27.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一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的原则

;二是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的原则。三是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会议和

政务公开原则。

28.简述分权制衡的原理:分权是指国家权力分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 同的国家机构和不同的人们执掌,没有一个部门服从或支配其他任何部门,没有一个部门可以行使宪法赋予其他部门的权力;制衡即分立为不同部

分的权力之间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权力都不能独占优

势。因此,权力分立并不是说分掌权力的各部门应该完全互不相干,而是

互有牵制,事实上,权力具有一种侵犯性质,应该通过给它规定的限度在

实际上加以限制,以保证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

29.洛克的二权分立学说:洛克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

外权,后两权属于行政权。其中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国王。立法权是

最高权力。这是一种阶级性质的分权,是确保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前提下 的一种权力分配。不但国家权力彼此间需要制约,而且国家各部分权力无

一例外都要受人民制约。这是洛克分权学说中的民主性精华

30.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的内容:法国的孟德斯鸠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

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他把自由主要归结为政治自由。把政治自由与权

力制衡结合起来,这是孟德斯鸠留给西方民主制度建设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主张三权要分立,要相互制衡。当然,相对于立法权和行政权,司法

权在他的三分说中并不很重要,制衡的重点是立法和行政。孟德斯鸠三权

分立学说倾向于行政权

31.杰斐逊的分权制衡理论:在洛克和孟德斯鸠之后,对分权制衡理论贡献

较大的是美国的宪 政实践者杰斐逊。他主张,政府的合法权力只能得自于

人民,人民必须控制政府;只要通过人民的自由选举产生国会并在国家机

构中实行三权分立,就可以达到主权在民的目的。因此他的分权制衡理论

具有鲜明的以人民主权为前提的权力制约的特色。

32.分权与制衡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分权与制衡作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的基本架构和最重要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分权

与制衡的形成除了历史和政治原因之外,还有深刻的经济、物质和文化根

源,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是分不开的。要看

到,分权制衡机制同样是为作为统治阶级的整个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从

本质上讲,分权仅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权,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

分权。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实质是资产阶级对

国家权力的垄断

33.英国分权制衡模式的特征:英国的权力制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行

政与立法的关系上,两种权力几乎是融合的,首先是人员上的重叠,政府

大臣全部由议会成员担任;其次是议会授权政府立法;第三是政府可以通

过议会党团控制议会。当然下院可以通过质询、辩论、批准立法、倒阁等

控制政府。二是司法与立法上,首领大法官可以参加议会的立法事务,法

院受议会立法的约束,但不受议会决议的约束。其司法独立是不彻底的。

34.分权制衡美国模式的特征:其三权分立比较明显,但在实际运作中,其

分权制衡呈现出交错重叠的特征。从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来看,国会的立法

权需要总统签署后才能生效;总统任命主要官员需经国会参议院同意。从

行政与司法的关系来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但法官又不依附于总统。从

立法与司法的关系来看,国会有权同意或不同意总统任命的法官,有权对

法官进行弹劾。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除了体现在上述三部门之外,还体现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国会参众两院之间等等。当然,分权制

衡并没有否定协调合作。何时以何为重,关键取决于美国统治集团对自身

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认知和考虑。

35.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与第三,四政治制度的新特征:一是总统成为国家权

力的中心。总统有权组织政府,有权解散议会,总统享有举行公民投票的

权力。二是政府的权力和地位提升。三是议会地位和作用下降。四是建立

比较完备的监督和咨询体系。如宪法委员会,经济和社会委员会

36.西方法治的根本含义:西方法治的概念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法治

缘于自然法学说,奠基于自然法的契约论之上,保护“人与生俱来的诸项 权利”是法治的根本使命;二是法治必然要求限制政府的权力,即法治不

仅以法律统治民众,更以法律约束统治者,法治与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

三是法治当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但更强调所依之法必须合“法”

。四是法治强调法律是被人们能动发现的自然法则,因此法治要重视法律 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37.为什么说民主政体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法制的政体:民主政体是最适

合、也是最需要的法治政体。一方面,没有法治,民主就容易蜕变为多数

人的暴政。另一方面没有牢固的民主制度结构,也很难有可靠的法治。从

司法活动的角度看,法治对于民主政治的意义还表现在宪政制度和政府体

制方面

38.社会契约论如何论述政府合法性:社会契约论对于解释政府合法性的意

义:一是把政府的来源与政府的合法性联系起来,运用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

(自然状态、公民社会)先于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从而社会决定国家

这样一些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把政府的目的与政府的合法性联系起

来。主张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财产。人民主权是对政府权力的根本

约束,是政府合法性的根本基础

39.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相比较的优越性:第一,代议民主比较成功

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与民主的实现问题。第二代议民主是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摧毁封建政治特权的产物,因此代议民主可为财产权、经济自由、政治

自由这些“资产阶级权利”提供牢固的保障。避免了直接民主制下国家与

社会的高度合一而造成的民主与自由的紧张对立。第三,代议民主比直接

民主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为全人民提供更大的自由度。第四,代议民主

是程序民主,它通过各级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过滤、筛选和划

并简约,可以有效地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份,避免政府决定受大众一时

情绪的影响和支配。

40.密尔的代议民主制理论内容:密尔是19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其著作《代议制政府》,是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在一个自由 的社会里,国家的职能并不是消极地而是积极的,国家不能以为只要不立

法就可使它的公民自由,立法可以成为创造、增加机会和使机会均等的手

段,自由主义无须对此加以限制。密尔的好政府观认为,好政府有两个基

本标准:一是政府的统治必须有助于增进被统治者的好的品质,即促进人

民本身的美德和智慧;二是政府必须利用它本身存在的好的性质来实现正

当的目的,即政府行为要符合法律和道德准则。代议制政府是理想上最好 的政府形式。密尔的代议民主理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保护少数

人的代表权和意见权,不能因为多数人有发言权就剥夺少数人的代表权和

意见权,少数和多数一样都应享有充分的代表权,应该按比例分配代表权

。密尔对少数人代表权和意见权的强调反映了他的精英民主观,他主张要

防止由于选举权的扩大而导致国家权力落在越来越低于最高社会教养水平 的阶级手中的现象,他主张要使少数有教养的人进入政府,并切实保障他

们的代表权和意见权以及受到压制时的对抗权。

41.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背后法理逻辑的两种不同观点:当代西方社会,对法治原则背后的法理逻辑主要存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纯粹法学派的

观点,即把法律作为一个摆脱了道德和政治价值判断的、纯粹属于社会技

术问题的研究对象。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二是新

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其代表人是美国的富勒。主张把法治与正义、与道德

联系起来,凡是与共同的善相抵触的法律都是非正义的法律,恶法非法,非正义的法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

42.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的观点:第一,法律必须是普遍和公开的。一是

法律的适用不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人群,而是所有的人和一系列相同的事物,即不能选择性地立法和执法;二是法律的规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正义、人权、自由、平等、尊严等是不因时间、地点而变化的永恒法则。

不论是立法者还是一般的平民,都必须接受这种规范的统治;第二,法治 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是公民不分性别、职业、种族、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均享有选

举和被选举权,享有公民投票权;二是少数民族、有色人种与白种人享有

同等的政治权利。三是包括总统在内的任何政府官员,凡触犯法律皆绳之

以法,任何人没有法外特权。四是司法平等,即普通公民与政府官员的利

益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并同等地依法治罪;第四,司法必须独立。司法

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加

以干涉。其内容包括:一是法官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干预;二是司法

机关组织系统独立。三是为保证法官审判独立,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以保

护法官地位和权力不受侵犯

42.西方法治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合理性的矛盾:马克斯韦伯认为,形式

合理性是关于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实质合理性是关于不同价值

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判断,前者主要被归结为手段和程序的可预计性,是一

种客观的合理性,后者则被归结为考量某种特殊目的和后果所具有的意义

性,是一种主观的合理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形式合理性是为

既存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服务的,作为最大限度的形式合理性先决条件

契约自由在形式上似乎是一种中立的制度,但在实际上决非中立,它有效

地保证了经济特权即资产阶级使用其超经济能力的机会。由此可见,西方

民主制度中的法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理性的矛盾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根

源。这也表现在立法与司法的关系上。

43.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的逐渐确立,是资产阶级经济与政治力量兴起并不断发展的结果。现代选

举制度的萌发可追溯至欧洲中世纪末期在一些国家出现的等级会议中的市

民代表的产生。中世纪选举市民代表的方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

创建积累了经验,为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资源。现代意

义上的选举制度,是指公民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

决定国家政治事务,这是现代议会制确立以后的事。17至18世纪的英法资

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现代议会制度的社会基础,以资产阶级力量为核心的议

会作为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权威得以确立,从而代议制所要求的现代选

举制随之形成44.一人一票每票同值的含义:是指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且每张选票的效力相等。它具体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每个选民在

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二是每张选票具有同等的价值,因而同等数

量的选民应该选出同等数量的代表。所谓不平等选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

是每个投票人所投票数不等;二是每票的价值不等。各国对于这一原则的

重视与强调即未能解决选举中存在的形式实质不平等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45.什么是秘密投票?秘密投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实质上是形式上的平等:

秘密投票是指选民遵循选举法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

入票箱,选票不署名,不向他人公开。秘密投票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是形式

上的平等。因为控制者的长期影响往往在受控者作出选择前就已经产生了

作用。此外,秘密投票由于不记名而为投票者较少顾虑后果提供了条件,因此,不负责任地填写选票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对选举的良好动作也会有

所限制,但更主要的是,秘密投票所提供的自由空间是必不可的制度保障

46.公开投票的方式有:欢呼投票、唱名投票、举手投票、双记名(即选举

人和被选举人两个名字同署)投票

47.什么是自由选举原则?决定自由选举的有:自由选举原则要求选民的投

票完全出于自愿,任何官方机构和私人团体都不能对选民施加政治、经济

和社会的压力,不能强制选民投票。影响自由选举程度的因素有三:一是

秘密选举;二是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就是强制选举。三是选民提出候选人 的自由。

48.选举公开的内容有四:一是候选人情况公开;二是选举过程公开;三是

候选人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四是公布竞选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情况

49.什么是候选人资格?它有哪些明确规定:候选人资格是指公民享有被选

举权所应具备的条件。这一条件比选民资格要高,这与现代政治的专业化

要求是相符合的。各国对候选人资格的限制主要有:一是国籍资格,必须

是本国公民;二是年龄资格;三是居住资格。除此而外,一些国家还有职

业限制和一定形式的财产限制。

50.选民名册的编制方法:职权编制,由编制机关依法定职权进行;申请编

制,如法国根据选举人的申请而登记;随时编制,即选一次登记一次;定

期编制,美国规定登记只在一定期限内有效;永久编制,如英国

51.选区划分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现存的行政区域划分;二是按人口数目划

分。后者比前者更为平等。后者是指根据所要选出的代表人数,将全国划

分为相应数目的选区,每个选区的人口数大致相当。现在各国议会下院的

选举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52.选举投票方式包括直接投票和间接投票两种。直接选举是指代表或其

他公职人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间接选举是指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由选

民投票选举的选举人选举产生。西方国家,下院议员一般由选民直接投票

选举产生;上院议员及总统则各有不同。现在美国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法国总统是直接选举产生,但参议员却是间接选

举产生

53.美国总统间接选举具有的直接选举的意义:美国最早形成了间接选举总

统的制度,其理论根据是对民主理性能力的怀疑。总统由与国会议员数字

相同且来源州相同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共538人,这种间接选举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了直接选举的原则,因为选举人团的成员在当选时就表明了他的

选举倾向。因此,这种间接选举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直接选举的原则

54.竞选班子的成员大致有⑴候选人政治上的亲密朋友、他们与候选人个人 的关系密切,对候选人的竞选活动鼎力相助⑵一般性工作人员,他们负责

竞选活动中的具体工作⑶义务助选人员⑷近年来在西方各国兴起的竞选咨

询专家,他们已成为决定竞选获胜与否的极为关键的因素

55.候选人产生的办法有五种:一是政党提名,这是最普遍的方法;二是选

民预选;三是选民签署;四是个人登记,多用于选基层的公职人员;五是

临时写人,当选率极低。

56.竞选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一是由竞选委员会向选民募集资金;二是政

治行动委员会的赞助,主要在美国,它是非党派组织,由工会、行业协会

或各种社会团体组成。三是财团的支持。四是公费竞选。

57.选举争讼有几种?引起当选争讼的原因有?评论员资格审查的两种形式

:选举争诉的内容包括:选举人名册争讼、选举效力争讼、当选效力争讼

。选举争诉原因:包括认为当选人资格不符、所得票数不实、计票有误、甚至是整个选举无效。审查形式

⑴凡当选议员都需经过议会审查,不论其当选资格是否发生争讼,非经审

查合格,议员资格不能成立⑵根据有关当事人提起的选举争讼由法院或由

议会作出裁决,认定或否定当选人的当选资格

58.负责选举争讼的专门机构:司法机构、议会、宪法委员会,如法国的;

专门的选举法院

59.英国普选制演变的意义: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现代选举制度的国家之

一,选举制度的演变历程具有典型意义。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

政权虽然在1689年权利法案中规定国会议员实行自由选举,但是选民资格

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至使拥有选举权的人数远远不能达到资产阶级已经灌

输给社会的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因此,英国的选举进行了多次改革。

1832年议会制定英格兰与威尔士人民代表法,实行选举改革。随着工人运 动的发展,英国又于1867年再次修改选举法,使城市工作获得了选举权。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规定了选举费用限额和选举舞弊的刑罚。

1949年,人民代表法统一规定了地方和全国选举的选民资格。1970年,英

国男女公民的选举年年龄全国各地均降为18岁,至此才最终形成了比较成

熟的普选制。英国的选举仅仅意味着对下院议员的选举,国王和上院议员

则不经选举,内阁由议会产生

60.法国普选制的演变发展过程:法国选举制度的演变历程十分曲折。1789

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法国于1791年制定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共

和政体,确认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划分。1794年大资产阶级的热月政

变推翻了雅各宾政权,于1795年公布宪法,废除普选权、直接选举方式和

一院制,规定只缴纳地税和人头者才有选举权,实行间接选举和两院制。

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实行总统制,由普选产生,议会仍为一院制,1974年,法兰西第五共和

国又将对公民选举权的年龄限制由原来的21岁降低到18岁。法国普选制确

61.西方选举制度的普遍原则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意义是什么:普遍原则强

调选举权范围的广泛性,即公民凡达到选举年龄,且按宪法规定享有权利

并承担义务者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普遍原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

展的内在要求。选举权的普遍性是衡量民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普选

制为民主政治的良性运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西方各国普选制演变的历

史表明,普选权是经过广大人民的艰苦斗争而逐步取得的,并没有伴随着

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建立而自然地出现。普选制承认并保护拥有公民权的

所有公民的选举权,但不等于对公民的选举权没有任何限制,普选制仍然

存在选举年龄限制,存在对于特殊职业者和其他特殊人群的限制,这是政

治生活得以理性组织的保障。其意义:一是统合各种社会力量,为各种政

治观点包括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对于政府的不满提供了开放而又便于管理 的渠道;二是选票的制约作用最终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62.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与实践有何矛盾:西方民主政治下的自由与平等主

要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与实践的矛盾,主要

表现为自由与平等理想在形式上的实现与实质上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其中

来自选举制度本身制约选举中的平等与自由的因素是指:具体的选举制度

在技术或程序上甚至内容上不能充分保障选举中的自由与平等。来自社会

方面制约选举中平等与自由的因素主要是指对选举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的

金钱、技术等因素

63.选举的功能:一是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形式;二是政府取得合法性的重

要手段;三是西方责任制政府权力交替的方式。

64.政党产生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是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成功,在前资本

主义时期,现代意义的有纲领、有组织和有纪律的政党不可能出现;资产

阶级国家建立代议民主制,尤其是普选制度的推广,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

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形成,为现代政

党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社会政治需要。表现在:一是从经济生活角度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政党出现的经济根源;二是从

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代议民主制,是政党出现的政治

根源;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时期在政治理论上的发展,如民

主、平等、人权等为现代政党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65.英国的政党生产过程:其雏形是议会中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派别,前

者主张维护君主特权,后者主张议会主权。注意这两党不是现代意义的政

党。1832年议会通过《选举改革法》以后,原来的政治派别转型为政党,即托利党转为保守党,辉格党转化自由党,并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党、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一战后,工党取代了自

由党。

66.美国的政党产生过程:美国是实行两党制典型国家。在独立战争期间,就出现了托利党和辉格党。在美国立宪期间,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治派别,即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1791年,后者

组成民主共和党,1824年以后,其又分裂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后者继承了

联邦党的政治传统,前者继承了杰斐逊的政治传统。

67.法国政党产生过程:法国是最早建立多党体制的国家,也是现代典型的

多党制国家。大革命期间的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和中间派;拿破仑时期的

保皇派、温和派、激进派,到第二共和国时变为保皇党、共和党和社会党

。第三共和国以后形成左、中、右三党,形成政党联盟或单独一党夺得多

数议席进而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

68.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为划分标准,政党是如何分类的:可以分

为右翼政党、左翼政党和中间政党。更细致的分类又有极左、极右、中左、中右等类型。左翼或左派政党一般在政治上持激进改革或改革的政见;

右翼或右派一般指反对激进改革或革命的政党或政治派别。中间派则是政

治观点介于两者之间的政党或政治派别

69.西方政党是如何规定法律地位的:在西方国家的政党法体系中,一般从

两个层面对党法律地位加以规定。首先,国家法律要确认各级党有无合法

地位,如果政党的活动得到国家法律认同,可以将其行为纳入到国家政治

体制中,就是合法政党,反之则是非法政党。其次,国家法律一般对各个

政党的盍也作出较具体的规定

70.西方国家规范政党活动的方式:有预防制和追惩制两种,现在以后者为

主,即对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事活动的政党实行事后惩戒。预防制是指

政党必须经有关机关批准后才能从事活动

71.西方国家的政党立法大致有哪三种情况:一是相关法律予以规定。如美

国关于限制政党选举经费的法律、德国选举法中5%的规定。二是专门的法

律予以规定,如德国的政党法。三是惯例法予以规定。如英国的首相和内

阁产生以及影子内阁

72.政党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⑴该国国内阶级、阶层和集

团之间力量的对比,以及各政党的具体状况⑵各国不同的政体,也对政党

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影响作用⑶各国选举制度的差异,也是各国政党制

度有所不同的原因⑷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对政党制度的形成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73.政党政治的形成和完善经过的阶段:以英国为例一是政党雏形的出现。

二是现代政党的出现和政党政治的形成。三是政党制度的完善时期,政党

政治纳入法制的轨道

74.政党政治的运作环节:指通过政党活动介入西方国家政治过程,并以此

达到影响和决定国家政治活动的作用。其主要环节包括:一是组建政党组

织、宣传政党纲领和主张;二是拉拢选民,角逐竞选;第三是政党竞争,轮流执政;第四是通过政党分肥,掌握国家机关重要职位,并以此为基础,进而控制国家行政机关的运作过程。五是影响其他国家机关的活动,协

调政党与其他政治组织的关系

75.西方政党是怎么调整政党的结构危机的:⑴意识形态的总体方向不变,适度调整政党政策,两面兼顾,力图在新的层面上使政党意识形态和政党

政策相互协调⑵极力维护自己有的意识形态体系,力图使政党政策保持稳

定,通过政策维持来达到意识形态和政党政策的协调⑶为了满足改变政策 的需要,对政党意识形态作或大或小的改变,甚至彻底放弃以前的意识形

态体系

76.政党被权力政治同化表现在⑴政党政治的动作一切都是为了获取政治权

力,这一目标远远高于一切⑵政党政治沦为权力政治,使政党组织的性质

发生了变化,大大影响了它原本拥有的民主性质⑶政党为了获得政治权力,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主张,使政党完全成为政治权

力的奴隶

77.政党分赃制的含义:就是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分配给本党主要

骨干的做法。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首选它是对本党干部做出贡献 的赏赐,否则党务人员将没有动力为政党服务。其次,政党通过让本党主

要领导成员占据主要行政职位,达到了控制行政体系和国家机关的目的。

最后,本党干部占据国家机关的重要职位,在政党执政期间,极大地加强

了本党的各方面实力,更加巩固了政党的合法统治地位

78.利益集团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有五个方面:一是对政治选举施加影响,二

是对国家立法机关施加影响,表现为院外活动;三是对行政机关施加影响

;四是对国家司法机关的影响;五是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79.根据利益集团的体制特征分:体制化的利益集团、结社性的利益集团和

政治性的利益集团三种

80.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一是现代政党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二是现代政

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即夺取和维持政权,为本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服务

。这是它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三是现代政党具备健全的

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四是现代政党规定了一定的组织纪律

81.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国家政党的法律地位:法律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家

意志,现代政党法律地位的形成和巩固,与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转型有着

密切的联系,表现在: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西方竞争性政党的

合法地位。二是历史传统影响了各国政党的具体法律地位。三是现代政治

生活的发展使政党活动的立法趋势成为客观需要。德国有专门的政党法

82.政党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生。具体表现为现代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建立 后巩固政治统治的手段之一,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公民平等权 利的获取,是现代政党产生和运转的另一个前提条件;代议制的完善在客

观上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生。二是普选制度促进了现代政党制度的兴起。

现代政党是争夺选民的最佳政治工具,因为普选制度的实施在功能和技术

上给现代政党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求,普选制也促成了传统政党的转型,并造成了现代政党的成型。三是行政集权促成了现代政党的危机和衰落

83.为什么说没有现代政党,当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就无法运作:这是因为政

党的活动目标就是要掌握或维持国家政权,在政治制度的动作过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⑴操纵选举⑵控制立法机关⑶控制行政部门。除了以上三方面的

影响,政党的影响力还扩张到国家司法权力机构,工会、青年及妇女等社

会团体,以及社会宣传舆论单位等

84.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制度是怎样的⑴党的中央组织⑵党的领袖

⑶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⑷党的中央组织与方、基层组织折关系。西方国家

政党的中央组织与地方、基层组织之间相对比较松散,不存在严格的权力

等级关系⑸党的外围组织

85.新技术革命对政党的传统地位产生的影响⑴也是最为直接的影响,新技

术革命为人类提供了多种新的信息沟通技术手段⑵新技术革命制造新的社

会构成,其中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出现⑶新技术革命导

致人类的经济、社会动作方式的产生⑷新技术革命产生了新的政治动作方

式。

86.利益集团的兴起使政党遇到了危机表现在:利益集团的出现说明了政党

遇到了空前的危机,表现有三:一是政党表达利益的主张不如利益集团明

显,不能赢得认同和支持,利益集团的出现说明政党靠政治纲领和策略来

吸引选民的机制已经部分失效;二是政党的组织基础也就是支持者没有利

益集团的稳定和明确,利益集团的兴起,表明政党的传统组织基础已经越

来越不适应现代政治生活变化的要求。三是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

多元化的,这表明政党通过控制选民来影响政治生活的方式开始无法适应

政治生活的演变

87.简述议会的基本功能:议会的基本功能就是立法与监督。议会立法功能 的完善是传统议会向现代会议发展的重要标志。议会曾经有过在国家政治

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议会总统制国家,不存在所谓最高权力样,不过从法理上来说,议会可被视为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由于各国行政集权发展的共同趋势,议会的立法功能被削弱,议会仍

然是法律具有权威性的源泉。在监督方面,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对政府的

监督权比较大,政府要向议会负责。在总统和政府不向议会负责,议会对

政府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宪政的基础上立法与行政的相互制衡上

88.西方政治学者对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的不同主张:西方对采用一院制还

是两院制存在争议,主张两院制者以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为依据,认为两

院制可以保证权力相互制约,防止议会专制,避免下院轻率的立法行为,协调立法与行政的关系,分担立法任务等。主张一院制的以卢梭的公意理

论为依据,认为公意不可能割,一院制可提高效率等。

两院制,根据两院的作用、体系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平衡的两院制和非平

衡的两院制两种。后者以英国为典型;前者以美国为典型。

89.议员的职权和特权:包括提案权、质询权、讨论和表决权。当然这些职

权受到行政权的限制,往往不能充分行使,更不能充分表达民意议员的特

权。特权:为保证议员职权的行使,议员依法享有规定的各项特权和豁免

权,这是议会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这些特权包括:一是发言和表决不受

追究,当然是在职务活动内的;二是人身权利不受侵犯;三是领取薪俸和

津贴。

90.什么是议长?有那此职权:议长是议会的主持人和议会的对外代表,是

议会组织结构的核心要件。两院制的下院议长一般由多数党提名选举产生 ;也有的参议院议长由政府高级官员担任,如美国的参议长由副总统兼任,英国的上院议长由大法官兼任。议长的基本职权包括:作为议会主持人,决定议事日程,主持辩论等。法国的议长还负责协调和裁 决会议党团之

间的争执等。

91.议会委员会产生的原因?美国国会委员会有几种:委员会的产生原因,一是随着议会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议事和决策方式不再实用;二是议会立

法的复杂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程度越来越强,不得不依赖于专家型的委员

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议会审议法案;委员会制在美国议会政治中

发展最完备。其委员会有三种:一是常设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其专门的

管辖领域。其成员由两党按本党在议会所占议席的比例分配,委员会主席

由多数党议员担任。二是特别委员会,即为调查、处理某一具体议题或案

件而成立的机构,一般是临时的,主要是为国会立法和政策活动提供事实

依据,本身无权审议议案,其工作是辅助性的。三是两院联合委员会

92.议会党团的主要特点和任务:议会党团属于体制内政党,其主要特点:

一是它们是经由选举获胜进入体制的,通常每隔几年就要接受一次重新确

定其地位的考验;二是它们构成议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成为政治体制组织

结构的一部分,一切活动均需遵守体制内的规则进行;三是其必须通过立

法程序才能使本党的政策转变为国家法律议会党团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议

会内的政治发展形势,向本议会党团提供议案和各种动议、建议;统一本

党议员的思想和行动;组织指挥本议会党团在议会的活动;参与领导议会

事务

93.体制内组织和体制外组织的关系分:两者关系分三种:一是体制内组

织领导体制外组织,如英国的两党,议会党团的决定即全党的决定;二是

体制外组织领导体制内组织,如德国的社民党,议会党团对党的中央组织

负责,根据党的中央组织决定开展议会的工作;三是两者没有多少联系,如美国的两党

94.什么是财政权?主要内容有:财政权,即议会管理国库的权力,是议会

最古老的权力,其主要内容是批准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和决算。财政权主

要内容是批准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和决算。按照规定,政府每年的总收入

和总支出都要事先得到议会的批准,支出的分配细目也须得到议会的同意

。政府预先编制出来的某一财政政府收入和支出数额的方案,提交议

会审议通过,这就成为预算;对上一财政内的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数额

做出总结,并向议会报告,这就是决算

95.美国国会对财政的控制权要强于其他国家其表现:一是美国国会可以自

主编制预算。二是美国国会控制着政府的债务额;三是美国国会对审议财

政法案拥有高度的制衡权;四是美国政府的开支只限于国会同意的范围,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细目都要得到国会的批准

96.弹劾案和不信任案的不同:弹劾作为一种议会监督的一种形式主要运用

于总统制国家。议会如果要制裁总统或其他高级行政官员,可资利用的有

效手段就是诉诸弹劾。弹劾不轻易用,它是一种引而不发的权力,备而不

用的武器,是牵制行政和司法的重要手段。对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官

员是不能运用弹劾程序的。和这议会内阁制的不信案不同,议会内阁制的

不信任案涉及的是政治责任问题。如果议会中多数谇员否决政府的施政纲

领和重要政策的法案,或者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不同,议会内阁制的不信

任案,政府就得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总统制下的政府官员只有

当涉嫌犯罪违法才能被弹劾。因此,弹劾案所指的是追究政府司法责任,不信任案所指的是追究政府内阁的政治责任

97.议会议事的原则:一是法定人数原则,多数国家规定要超出议员总数的

一半才能开会;二是会议公开的原则;三是一事不再议原则

98.议会的立法程序:⑴法案的提出。法案通常由议员或政府提出,各国不

尽一致。美国的的法案只能由议会提出,政府没有提案权;英国和法国的 政府和和议员都有提案权,但政府的提案权要大于议员。一些国家甚至发

展到政府领导议会的立法工作的地步⑵法案的讨论。法案的讨论是立法过

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讨论法案一般要经过三读程序。以英国为例,一读即

正式向下院提出法案,其作用是通告、审醒;二读主要是辩论;二读后进

入委员会审议阶段,一般由专业的委员会审议,这种审议多半属于业务性、技术性和文字性的,三读即表决,是下院全体议员以下院名义的最终表

态⑶法案的通过。法案通过是指采用表决的形式使法案成为法律的一项立

法程序。普通法案中绝大多数以简单多数通过即可;宪 法和宪法性法案要

求不得低于2/3的多数通过。有的国家对此类法案还要进行公民复决⑷法律 的公布。法律的公布,即议会通过的法律按法定程序和方式予以正式公布,使该法律正式生效。一般都是由国家元首行使公布 法律的权力。法国的

法律在总统公布 前需经过宪法委员会的审议,宪法委有权裁决法案不得实

施。

99.议会政治危机的表现:一是议会的地位的衰落和权力的虚化。议会的立

法权已听命于政府。二是议会决策模式的固有缺陷与立法效能的萎缩。即

现代议会的决策模式与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事务管理之间越来越缺乏相容

性,议会也越来越不能有效地表达民意。三是行政权力的膨胀对议会权力 的侵蚀

100.议会政治危机形成的原因:就是行政集权形成的原因。自由资本主义

时期的国家政治的中心不在政府,而在议会。行政权从属于立法权;垄断

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对社会各方面的干预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时期,政府不可避免地深深卷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干预和管

理社会经济的职能和范围越来越多。政府挟其由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形

成起来的优势,不仅强化了宪法原来赋予它行使的行政权,而且对这种行

政权进行了最大的扩充;不仅夺走了过去属于议会的相当一部分立法权,而且把议会降为批准政府政策的橡皮图章。不难发现,议会政治危机的加

深是行政高度集权的结果,但是,行政高度集权和议会政治危机的经济、政治的根源却是共同的 101.国家元首世袭制和选举制的区别:凡担任国家元首职务,不经民主选

举,而按照血缘关系,依法世代相传,属于世袭制;凡按照宪法或法律规

定,国家元首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属于选举制

102.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各有哪些特点:按照君主掌握权力的大小,君主立宪制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前者是指君主仍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政大权于一身,是国家权力中心。现在只有极少数国家采

用。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实权完全掌握在形式上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手中,君

主只是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实际的统治权力,也不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中

心人物,但其在礼仪上的作用、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和在国家政治生活的

实际作用,仍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103.君主的作用是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表现在:一是君主可以作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由此而产生人民崇拜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具有不可估

量的精神作用;二是君主的政治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对政府决策有一定 的帮助作用。三是在英国,英王还起着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作用

104.实权元首总统与虚位元首总统的不同之处:在总统共和制国家中,国

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这同世袭的、终身任职的君主制度

是根本对立的。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往往兼任政府首脑,行政大权集中于

总统,成为实权。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样由选举产生并有一

定的任期,但是总统不掌握行政权而由政府掌握行政权,总统不对自己在

履行职务时的行为负责,总统发布的命令和决定须经总理或有关部长签署,否则不生效。这种不掌握行政权的总统通常只是行政礼仪性的职能,在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所起的实际作用远不如政府总理,更比不上掌握行政权 的总统,因而又称为虚位元首

105.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和为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 的工具,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政府机构也完善。国家的

性质决定政府的性质,政府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政府也将随着国家的消

亡而消亡。政府与国家关系非常密切。一般讲,国家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 的政治机构,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而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它依赖并从属于国家,是国家机器最主要的组

成部分,政府的职能就是国家职能的具体化,国家的本质主要通过政府的

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讲,政府的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行政统治和管

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没有适当形式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

106.内阁组阁的原则:一是相容或不相容的原则,即内阁成员或者必须是

议员,或者不得是议员,前者如英国,后者如美国(副总统除外);二是

不得兼职或从事营业的原则

107.美国总统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在总统制三权分立的国家中,总统与司

法机关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美国总统有权任命最高法院法官,有权赦免

犯罪(仅限于依据联邦法律判罪的。另外,弹劾判罪不在其列)。美国的联

邦最高法院对总统的制约,主要体现在它所享有的司权上,它可以解释宪

法并把它认为违宪的总统的行政命令宣布为无效

108.法国总统与内阁的关系:法国的内阁政府是中央最高机关,它肩负着

双重责任,一方面要对议会负责,另一方面要对总统负责,它起着联系议

会和总统的桥梁作用。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实际上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总统虽然不是政府首脑,但总统有权主持政府内阁会议,只是由总统主

持的称为部长会议,总理主持的称为内阁会议,而参加的成员基本上相同 的。而且,随着总统权力越来越扩大,内阁会议召开的次数越来越少,重

要决策都是在总统主持的部分会议上讨论决定的。总理与总统发生意见分

歧时,要服从总统决定。内阁会议寓言的法令和命令由总统签署,总理副

署。内阁政府的组成。阁员的任免,内阁会议(国务员会议)及其制定法令

和命令的权力完全由总统一手操纵。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负责领导

政府的活动,对国防负责,并确保法律的执行。总理必须听命于总统,仅

起辅佐作用,实际上是总统的大管家

109.法国总统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议

会只对总统的判国罪可以组成最高法院进行司法审判。

110.法国总统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总统担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任命司

法委员 会的部分成员,并主持该委员会。

111.法国内阁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法国1958年宪法极大地削弱了议会权力,加强了行政权力,但是国家权力中心从议会转移到总统手中,总理的地

位和权限也受到了削弱。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因此,法国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是实行不相容原则

112.半总统半议会制有那些特点和作用: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使总统在为

国家权力的中心;提高了政府的地位,造就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削弱了议

会地位和作用;建立了稳定而持久的多党制。这种因适应国内政治、经济

和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而建立的体制,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政府全面干预

社会经济事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鉴于法国政局不稳、政体形式多变的

作所的制度性的变革

113.瑞士联邦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瑞士联邦委员会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

会负责,它是受议会委托的执行机关,对议会通过的一切法律必须执行;

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议员,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委员会主席对内主持会

议,对外代表委员会行使各种礼仪性职责。委员会无权解散议会,议会也

无权倒阁

114.瑞士联邦委员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和联邦法

院分别先例联邦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由于瑞士权力不实行分立,联邦议会与联邦委员会的关系不是相互抗衡的,而是议行合一的关系,联邦委员会从属于联邦议会。因此,联邦议会所做出的一切法律和命令,联邦委员会都必须执行,不得退回复议,更无权解散议会;权对联邦委员

会和联邦法院实行监督;联邦委员会的提案被联邦议会否决后,委员会无

须辞职

115.分析瑞士实行委员会制的特殊条件:具有典型的小国寡民特征;瑞士

在历史上就有实行直接民主制的传统,而实行委员会制这种政治制度有助

于公民享有某些直接民主权利;瑞士联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早期联邦结构比较松散

116.政府职能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实际活动中所发挥 的功能和作用。国家的本质通过先例国家职能而实现,而国家的职能又体

现国家本质。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化。国家的本质主要通过政府的

活动体现出来,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本质具有食不果鲜明的阶级属性,因此政府也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从根本上讲,政府的职能是代表统治

阶级实际政治统治和管理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117.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存在着

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政治职能有赖于社会职能的实现,社会职能寓于

政治统治职能。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其次是政治统治职

能与社会职能相互统一是一种多样性的、包含差别的、变化着的统一,体

现出一种辩证的关系。

118.说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行使经济职能的:由于各国国家垄断资

本发展程度不同,国家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不相等,因此

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并不一致,而且是因国而异的。在美国,政府主要采

取财政、金融政策和企业管理政策,同时政府作为最大的消费者通过采购

方式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在法国,政府可依靠国家垄断资本的力量,并运

用计划手段,指导全国经济活动

119.政府机构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基础和

内在根据,政府机构则是履行政府职能的载体,并随着政府职能的变革而

变化。政府机构设置是否科学,结构是否合合理,直接关系着政府职能的

发挥,影响到政府工作效率

120.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的规律:首先是政府职能中能作用的领域从政治、社会领域发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相应增

加政府机构也就不可避免;二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分化和分工,机构设置不

仅越来越庞大,而且趋于分工专业化。政府仿效现代化社会大生的产管理

121.英国政府组织结构:政府首脑是内阁首相,居实际行政首长的地位;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首相行使权力的工具,内阁在首相的领导下制

定和执行国家内外政策,国家权力几乎集中于内阁

122.美国政府的主要组织结构:政府首脑是由国家元首总统兼任,独立行

使国家行政权,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由总统指定的官员组成,内

阁不是决策机构,而是总统的集体顾问。美国政府各部主要执行总统的意

志和决策,接受总统的领导和监督,处理本部的行政事务,没有最终决定

123.法国的行政组织结构:政府首脑是政府总理,尽管总统掌握着国家的

最高权力,但权力的行使还主要是通过内阁政府掌握的行政机关。总理由

总统任命,总统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组成政府,总统主持部长会议,掌握和行使国家最高行政决策权。总理领导政府,处理日常事务,负责

国防,确保法律的执行。内阁成员由总理。国务部长、各部部长、部长级

代表和国务秘书组成124.英国首相的职权有:一是掌握重大人事权;二是拥有最高决策权;三

是掌握政府领导权;四是宣布紧急状态权;五是控制内阁和议会权。当然

首相在政府体制内的决策作用还是受到内阁和议会党团的制约

125.美国决策机构及决策过程:美国总统握有行政大权,总统就是决策的

中心。总统在进行有关的重大决策前,往往要召开内阁会议,听取内阁成

员的意见,内阁成员就相关的问题对策方案进行评估,提出建议意见,为

总统最后抉择提供咨询服务。为辅助总统的决策,在内阁之外,还有一个

庞大的总统办事机构。所谓总统的办事机构,并不是一个法定的,统一的

机关,而是对服务于总统的若干幕僚机构和办事机构的总称,它们之间相

互独立的126.内阁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第一,议会制内阁是由国家立法机关—

—议会选举产生,它须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会的监

督。第二,一般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就是执政党,执政党 的领袖就是政府首脑,内阁成员是议会议员,此时的议会与内阁已经合为

一体;第三,政府行政权力集中后,内阁对议会的控制更明显

127.总统制政府中总统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总统由选民或选民代表选举产

生,不是由立法机关-议会(国会)选举产生,所以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而

对选民(宪法)负责。在美国,国家的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完全分立,权力

相互制衡。议员和政府官员不得相互兼任,国会无倒阁权,总统也无解散

国会的权力。但总统有参与立法权,总统的权力也受国会的制约

128.美国总统制总统和法国半总统制总统地位和权力的不同:美国总统兼

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独立掌握国家行政权,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

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总统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

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部长的辞职

或解除其职务。总统的权力来四个方面宪法授权、国会授权先例和最高法

院裁决;法国总统的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从法国政府体制的权

力结构来看,法国总统的地位要比美国总统的地位高,因此法国的总统在

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更为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西方国家政权结构中普遍实行三极分立的体制,在法国已演变一种家

长(总统)式的三权分立体制,法国的政治制度也已演变为选举产生的君主

制这个法国式的代议民主制度,总统的权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129.西方国家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强化与发展:现代西方国家政治职能强

化的表现:一是暴力机关大为膨胀,暴力手段不断更新;二是现代政府的

社会控制方式更为复杂,更为巧妙,通常是以纪律和规范的形式出现。现

代西方国家政治统治职能变化表现有二:一是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采取

了民主共和制的形式,并在法治的旗帜下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程序来实现

政治统治职能。二是政治职能中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加强国防力

量等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30.分析西方国家政府社会职能的分化与发展⑴经济职能的扩大和强化,为政府的政治统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⑵社会职能的扩大和分化,一方

面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科学、教育和文化

等事业的发展⑶政府的特殊的社会管理职能扩大和强化,是为了解决在发

展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种政府的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

特殊的社会管理职能,共同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政治统治的基

131.英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在英国,根据政府各部的性质可将

政府部门划分为三类一类是职能性质的,它们主要从事一个方面的社会管

理,这些部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关系。一类是地区性质的,它们在

所在负责的地区,综合管理各种事务,而这些事务原是由各部分别管理的

。再一类是带有中央统管性质的部主要指财政部和内阁办公厅,前者主要

负责英国全面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还通过财政控制来协调政府各部的

工作和各方面的政策;而后者秘书处一方面分发各部大臣准备的提供政策

背景的备忘录,这是内阁作出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内阁和内阁委员会安

排议事日程,准备内阁委员会的报告,分发决议等。

132.美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在美国,政府各部之间的关系基本

上是平等关系,但国务院位居政府各部之首,其首脑国务卿为总统的主要

外交顾问,负责全面指导、协调和管理美国对外事务,也是内阁头号成员

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美国政府各部关系的协调领导主要靠总统办事机

构来进行。其中,白宫办公厅是总统办事机构的核心,也是整个联邦行政

机构的中枢。负责处理总统的日常事务,与国会和其他行政机构以及社会

组织进行联系、磋商,进行拟定有关政策

133.法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法国政府的规模最为庞大,而且部

与部之间差异也最大。法国政府的部分为完全部和低级部,完全部由部长

领导,低级部由部长级代表或国务秘书担任。国务部长地位高于其他部长,相当于副总理,部长级代表地位与部长地位相当,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

长。在法国,负责协调领导政府各部工作的机构主要靠两类机构,一类是

总统府,是法国的政治决策中心;另一类是总理府,在总理办事机构中总

理办公厅和总秘书处是两个最重要的机构,办公厅是总理的参谋机构,是

总理的私人内阁,它负责和总统办公厅联系,监督政府各部的工作

134.英国政府行政机构的决策作用⑴内阁会议的决策作用。由于英国是实

行责任制内阁,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关,也是

作出最终决策的是内阁会议,其中首相的意见和决定是最为关键的⑵政府 的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的作用。英国内阁在内部设有常设委员地和临

时委员会。政府各方面的工作都归口,分属于各种委员会。如果没有委员

会分担部分行政任务,内阁是难以正常工作的,没有委员会事先对一些重

大问题进行调研,内阁和首相的决策的正确性难以得到根本的保证⑶咨询

机构的作用。政府首脑在进行决策时越来越重视咨询机构的作用。现代西

方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的咨询系统,有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各式各

样的咨询组织

135.美国政府机构的决策作用⑴内阁会议的决策作用。美国的内阁会议由

总统召集并主持,讨论的问题由总统决定。由于内阁并不掌握实权,只是

总统的集体顾问,因此内阁成员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由总统决定,内阁

会议的决策作用的大小完全视总统个人的态度而定⑵政府的常设委员会和

临时委员会的作用。美国的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分散在总统办事机构

和独立机构之中,隶属于总统直接领导。这些委员会的权力很大,它们拥

有行政权、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一方面可以分担部分行政事务,承担对

美国的政府、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干预和调节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可对有

关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以供总统决策参考⑶咨询机构的作

用。政府首脑在进行决策时越来越重视咨询机构的作用。现代西方国家都

建立了一整套的咨询系统,有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各式各样的咨询

组织

136.法国政府机构的决策作用⑴内阁会议的决策作用。法国的内阁会议是

指总统不出席的情况下由总理主持的会议,重大的决策都是在由总统主持 的部长会议上作出,因此内阁会议的决策作用可谓微乎其微,最终只是执

行和实话总统决策的工具而已⑵政府的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法国的

政府体制是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中央行政高度集权。为了加强中央对国家 的经济的计划和指导,法国先后成立了中央计划委员会、法国现代化委员

会、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等常设委员会,负责中央计划编制的指导工作,这

些常设委员会所主要解决的问题事关法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成

为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惟一实行有明确规定的国家经济和社会计划

纲领的国家⑶咨询机构的作用。政府首脑在进行决策时越来越重视咨询机

构的作用。现代西方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的咨询系统,有官方的、半官方 的和民间的各式各样的咨询组织

137.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分配是一方面涉及中央政府各部

门的权力划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

力的划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是最核心的问

题,它决定了一个采取何种结构形式来体现国家的本质。正是各个国家的

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不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家的结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家结构

形式的实质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138.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⑴在单一制下,全国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和

中央政府;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的国

籍;在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都受中央政

府的统一领导;在对外关系以及国际事务中,中央政权代表国家行政主权,地方政权对外不具有独立性⑵在联邦制下,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

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权限范围不同的中央与中央的关系,它

们各自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并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最高的权力,直接行使于人民,彼此之间不得相互干涉。联邦制国家有统一的最高权力

机关和联邦政府;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但各联邦组成成员还有各自宪法

和法律,联邦法律高于各成员的法律;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联邦国家除

设立作为联邦国家机构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外,各成员还设各自的

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联邦国家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实行分权,各自的

权力由联邦国家宪法规定;在对外关系以及国际事务中,联邦国家以及联

邦政府享有主权和外交权,但各联邦成员享有由联邦宪法所规定的一定的

独立性

139.单一制国家按地方权力的大小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和地方自治型

单一制两类

140.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主要通过:主要通过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财政监督的方式进行

141.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立法授权的方式有⑴通用法律⑵私法律⑶

部门命令和规章⑷临时、特别命令

142.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是何关系?权力如何划分:美国联邦政府与州

政府的关系是联邦关系,各自在其管理的领域拥有最高的权力,但是政府 的地位要高于州政府,它作为全国的代表行使国家最高权力,而州政府则

享有较为广泛的自治权。联邦与联邦成员之间的权限分配由宪法明确界定

。宪法在积极方面,列举联邦有某种权限;在消极方面,根本上各州行使

某种权限。美国是实际联邦制的典型国家,联邦权限实行列举方式,而各

州的权限则实行保留方式

143.美国是怎样推行地方自治的:自19世纪未以来,美国加强了对地方自

治的发展和推选。美国在城市的成立和管理过程中,市是经过州的特许而

成立的,并同时赋予市更多的自主权;与此同时,现代化和人口的增长也

要求县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许多州也给 县更大的决策权和灵活性。有的

州还把地方自治的原则写进了州宪法,限制州议会和州官员干预地方的权

力,形成所谓,立宪地方自治,这种状况被称为州内的二元联邦制。尽管

地方自治权有了一些扩大,但它没有改变地方政府对州的从属地位。而且,地方政府在财政上对联邦和州的依赖并没有改变,州政府借此进一步加

强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144.设立地方政府的原因(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一是对所管

辖区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谋求该区域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进而确保

全国的稳定和统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二是承担对社会的错综复杂、细致

入微的事务;三是按中央政府的要求向公众提供私人性社会服务

145.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因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

格局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一是经济管理体制 ;二是社会政治制度,三是国家结构形式;四是历史文化传统,此外还有

地理因素、国内国外局势、国际环境等非体制因素

14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划分的范围:涉及政治和行政两大领域。政

治领域的划分反映到联邦制国家涉及主权,反映在单一制国家,则与主权

无关。通常表现为立法权力的划分。行政领域的权限划分,表现为国家对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权限划分,即谁对这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作出

决定,谁去执行决定和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社会公共事务可分为三类:一

类是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的事务,这类事务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权

限属于中央;另一类只与当地居民利益有关的事务,这类事务完全可以由

地方决定和管理;第三类是与国家整体利益有关,但必须在地方执行、实

施的事务,其权限即可归属中央也可归属地方

147.各国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的原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

控制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权限行使或不行使所实施的控制。控制的目 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维护中央政府的法定权威。这种控制不断加强,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承担职能中有一些具有全国性的性质,需要中央

政府对此制定统一的标准并加以执行,以免造成混乱;二是各地的资源不

平衡,中央需加以财政资助,对资助的有效利用,中央必须加强监控;三

是克服地方利益主义需要中央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148.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作用:一是确保地方政府权力行使符合中

央政府的预期目标和规范;二是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地行使其权限;

三是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起到保护作用;四是可以通过惩戒

来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地行使权限

149.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手段:主要是行政控制。这种控制包括

中央政府设立主管地方政府事务的专门机构,或通过制订各种行政性条例、规章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或者通过干预地方人事行政来影响地方政府

150.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方式:主要依靠立法控制和财

政控制两种方式。立法控制包括中央政府通过规范地方政府权限行使的种

法律,要求地方政府遵循;监督地方政府的立法。

151.政府间合作的方式:一是出于地方政府的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在政治上开展合作,二是出于中央政府的需要,两者在行政上开展合作。

三是出于双方共同的需要,两者在财政上进行合作。主要方式是中央对地

方财政的补助。

152.地方政府按按制度标准分类分为两类:一是行政体政府,即地方政府

由中央政府任命产生,完全隶属于中央政府;不设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

愿的代议机关。二是自治体政府,由一定区域的居民选举产生,管理本地

域的地方公共事务

153.基层地方政府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基层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 的最低层级。它直接面向居民,向他们提供服务和进行管理,其工作的好

坏直接与辖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他们对国家的态度。

这就决定了基层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国家政治统治的稳定,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行政管

理的实施,都地基层地方政府活动的结果,因此,基层地方政府在政府体

制中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154.最高层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职责:最高层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和所拥

有的权限,比低层级的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和所拥有的权限要多、要大,其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要比低层级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更

为重要和更为突出。最高层地方政府的职责主要是通过间接管理的方式来

实现的,它一方面通过对下级政府的指挥、监督、指导,完成辖区事务的

各项管理和提供服务,以保证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和决定在辖区范围内 的实施;另一方面为下级政府提供协调服务,以协调的方式,帮助下级政

府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争端,发展必要的合作,促进其工作的开展。但

是中央政府在赋予最高层地方政府较大的职责和较大的权限时,也进一步

加强了对它的控制,以防止地方分裂的倾向

155.特区政府的分类:特区政府,按设置目的分类分为为了政治统治特殊

需要而设置的特区政府和为了国家行政管理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特区政府;

按照法律地位分为有宪法规定地位的和无宪法规定地位的;按照职能权限 分类,分为综合职能特区和专门职能特区

156.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的代表,负责执行中央或上级政府的法令,完成其交办、委托的事项;二是作为地

方政权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负责本地区公共事务。

157.地方政府职能与中央政府职能的关系⑴地主政府职能是中央政府职能 的一部分,地主政府在本辖区内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和解决当地社会问题

等方面为中央政府分担了大部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职能也随着中央政

府职能的扩大而扩大,其职能覆盖面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职能 的分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⑵地方政府职能呈现自身的独特性,地方政

府与中央政府的职责各有其侧重点,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防、外交等全国

性的、一般性的事务,而地方政府则主要负责基层的、直接面向居民的具

体服务和管理事务。地方政府的职能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地方政府职能

与中央政府职能相比,其稳定性更为缺乏,并呈现一定的复杂性

158.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职能的扩大;

二是地方政府的管理性、服务性的社会管理职能日趋增多;三是地方政府

职能出现了职能合并的倾向159.地方政府职能的特点:一是职能的广泛性

和具体性;二是职能的分化性和专业性

160.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与地方自治型单一制国家地方

政府的职能的区别:前者的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其权力来自

中央政府的授予,其活动范围相对要小,而后者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

间实行一定程度的分权,它在处理本地区事务中享有自治权,其活动范围

相对要大些

161.美国地方政府的职能:美国的地方政府是指州以下的县市和乡镇等基

层政府。美国的县市和乡镇地方政府的职能比较广泛,主要是以社会服务

职能为主,并享有很高的自治权。由于美国的县市、乡镇彼此之间差距很

大,而且设置也各不相同,其职能也不一致,但大体上都包括以下一些职

能:政治统治方面的职能;经济管理方面的职能;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等

162.美国县政府的组织形式可分:一是委员会制,二是县委员会-—经理制

2.西方哲学史试题汇总 篇二

一、名词解释(五选四)20分

知识三元分析、先天知识、表征主义、扶手椅哲学、真之符合论

二、简答题(四选三)30分

2.1请举例从语言形式上说明知识的不同种类

2.2请叙述知识确证理论之基础主义

2.3请叙述知识确证理论之可信赖主义

2.4请叙述怀疑主义的自我反驳论证

三、论述题(三选二)50分

3.1请以消除假证据理论为中心,说明该理论无法回避葛梯尔型反例,而且排除了部分可信的知识实例。并基于以上分析对该理论进行有根据的评论。

3.2请叙述知识的信念说,并论述知识与信念的关系。

3.3请叙述本课程的某一理论观点,并给出你的评论和依据。

3.梯利《西方哲学史》要点 篇三

12-13梯利本《西方哲学史》的特点:

介绍各种体系时,我们将注意让作者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泛加品评。应当让每个哲学家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要常常加以批驳,使他受到干扰。

评价:哲学的初学者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谦虚,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哲学史上的各种哲学思想的评价原则:13

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批判的。

评价:真正有水平的研究必定是“历史的和批判的”。

研究哲学史的好处:13

研究哲学史的价值应当很明显。有识之士都对存在的根本问题和人类力求在文明的各个不同阶段所作的解答感兴趣。此外,这种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自己的时代和其他时代,通过揭示各种思想所依据的根本原理,会使我们弄清过去和当代的伦理、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

评价:学习哲学史的目的要非常明确。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转载自学术观察(http)”。2005-4-4 74209 别理我------------------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一篇

自然哲学

第一章

早期希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希腊哲学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它的政治、文学、宗教和哲学的关系。3-7

自然和社会条件;多山的小岛、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城市兴起,财富积累和分工精细

政治:变动和过渡时期——从部落首长制、经过贵族政治到民主政治

文学:反映变动社会的特点——事实是这样,个人正在开始分析和品评人生,他不仅过生活而且对生活有所思考;不不再满足于表达其民族通常的概念和理想,而是被激励着去提出他本人伦理的、政治的和宗教的思想和希望。

宗教:同其他民族一样,最初是自然崇拜,后来发展为多神教,创造了神仙社会,直到形成奥林匹斯的比较纯净的概念。神仙的系谱或神谱:试图解释世界的起源。这里,不是采取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的和逻辑思考的方式,而是求助于诗人的想象和通俗的神话。诗人追问他周围的事物和想象是怎样产生的,并根据简单的日常经验作出解释,认为那是生殖或人类意志所造成的:黑暗和夜晚相结合而生白昼;天和地相结合而生河。

哲学:神谱学和创世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能满足含有诗意的想象,而不能满足进行推理的理智的要求;它们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和动因,而不求助于自然的原因。只有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摈弃超自然的动因作为解释的原则,而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时才产生哲学。

希腊哲学概观:7-9

希腊哲学从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开始。它最初主要是对外在的自然感兴趣(自然哲学),只是逐渐地转向内部,转向人类本身而带有人文主义性质。第一个大问题是:什么是自然,因而什么是人类?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人类,因而什么是自然?从自然到人类这一兴趣的转移导致人类精神问题的研究,即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研究逻辑、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和诗论。后来,注意力更特别地集中于伦理问题:什么是至善?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和目标?伦理学成了主要课题,研究逻辑和形而上学是为了帮助解决道德问题。最后,上帝和人同上帝的关系问题,即神学问题,占有显著地位,希腊哲学象它开始一样,乃归结于宗教。

(一)智者学派以前的时期,提出了第一个大问题。

(二)智者学派是转折时期。

(三)苏格拉底时期是重建时期。这一时期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结束。

(四)后亚里士多德时期。这一时期,活动的场所主要在雅典、亚历山大和罗马。(1)斯多葛学派芝诺和快乐主义者伊壁鸠鲁所研究的问题是行为问题、人类幸福和至善的问题。(2)神学运动发源于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哲学同东方宗教接触的结果,它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新柏拉图主义。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转载自学术观察(http)”。2005-4-4 74236 别理我 第二章

前智者学派哲学的发展10-12

在这一课题方面我们将研究爱奥尼亚“物理学家”或自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埃利亚学派、恩培多克勒、原子论学派和阿那克萨哥拉。爱奥尼亚物理学家真正表现出思辨的冲动,他们企图用自然的原因来说明现象,而不求助于神话中的事物。他们追问,什么是组成世界的基本材料?并依据感官知觉做出答案:那是水,或者是气,或者是一堆假设的、未经分化的东西。借助单一的原理、即一元论,他们力图解说不同物体的性质及其变迁,这就是原始质料的转化。观察表明,各种实体都可以变成其他实体,例如,水变成蒸气。所以原来的元素一定已经同样转变成当前经验世界中不同的实体。所有早期的希腊哲学家都隐涵地肯定实在是有生命的:原来的实体内部拥有运动和变化的起因(物活论)。他们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变化的事实本身。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大注意感官知觉的实体,而注意宇宙万物间的关系、秩序、一致或和谐。因为这可以用数来表示,他们便把数看作实体,认为数是万物的基本原因。赫拉克利特象爱奥尼亚派一样,把一个生气蓬勃的实体(火)看作基质,但是他有意识地突出变化的事实或生成,把它看作重要的事情。他认为,世界不断变化,一切事物都处于流动状态,事物没有真正的永久性。他还比他的前人更清楚地提出了这种观念,就是世界上有一理性掌管其中发生的事件。埃利亚学派也注意变化的概念,不过他们摈弃它,视之为绝对不可设想的。一种元素,比如火,竟会变成其他任何一种事物,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事物不能变成它本身以外的其他事物。凡现在是什么样的东西,一定保持是什么样的东西;实在的重要特征是恒常性,而不是变化。恩培多克勒思考这样提出的问题,同意埃利亚学派的观点,认为绝对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就变化的真实意义来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任何别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产生于无,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无;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另外一种绝对不同的东西。他却同赫拉克利特一样,仍然主张事物是会变化的。不过,这种变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他肯定有的元素或分子,元素或分子结合起来构成物体,这就是生成;物体的各部分分裂开来,则是衰颓。任何东西都不能绝对真正地生成、变易或消失;世界上只有恒常不变的元素能够并且确实在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原子论者在原则上接受了这种新观点,但是在几个方面和恩培多克勒有所不同。恩培多克勒设想土、气、火、水四种元素,还有某些人格化的活动力量——爱与恨。原子论者则假定有无数微小不可分割、称为原子的物质分子,这同土、气、火、水相比是更基本的东西。他们认为运动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阿那克萨哥拉也造成恩培多克勒和原子论者所提供的解释原理,唯有这一差别:阿那克萨哥拉假定有无数基本的性质,并采用了这些元素以外的心灵的观念,以解释其运动的起源。最后,智者对所有这些理论都抱否定态度,断定解决宇宙问题的尝试是徒劳无益的,其理由是,在这领域里不可能取得确实的知识。

第三章

实体问题(略)

第四章

数的问题(略)

第五章

变化的问题(略)

第六章

变化的解说(略)

实体的问题讨论的是“多中之一”,变化的问题讨论的是“变中之常”。多中之

一、变中之常,正是本体论之“本体”的特点。因此,尽管存在论意义上的“本体论”是巴门尼德才创立的,在自然哲学那里已经有了本体论思维了。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转载自学术观察(http)”。2005-4-4 74522 别理我第二篇第一章

智者时期

第一节 希腊思想的进步(略)

第二节 希腊的启蒙时期(略)

第三节 智者

第四节 智者活动的意义

45-46智者考虑的问题:

对自然哲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困惑:对实在的本质问题所做答案,没有两个哲学家的意见一致,叫人无所适从。于是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说,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这种理论上怀疑主义很快导致伦理上的怀疑主义,导致在行为人人以自己为准则的观点:如果知识不可能,关于是非的知识就不可能,就没有公认的是非;良知无非是由主观来确定的。

47-49智者活动的意义:

由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怀有敌意的批判和某些比较年轻的智者的虚无主义论点,智者学派的运动在思想史上很长时期为人所误解。自从黑格尔和格罗特试图比较公允地评价这些思想家以后,大家才公平地对待他们。他们的优点是理性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缺点是未能建设性地运用理性工具。西塞罗说,智者把哲学从上天降到人间,使注意力从外界自然转向人本身,而且认为专门研究人类就是研究个人。他们却没有认识到人的普遍因素,见树不见林,只见个人而不见人类。他们夸大人类判断中的分歧,忽略其意见一致处。他们过分强调感官的虚幻。他们强调人类认识和行为中的偶然、主观和纯属个人的因素,而没有正确地对待客观因素,即为一切人所接受的原则。

全部智者学派运动的重大价值在于: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要求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它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自己的合理性。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转载自学术观察(http)”。2005-4-4 74545 刘文魁

------------------

谢谢先生以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形式对我的回应。看来先生是搞西哲史的。很愿意和您交朋友。您对西哲史研究的基本体会是什么?从哲学史的视角看,当代哲学创新的背景、条件、方向、道路是什么?我走的道路对不对?我是想全面创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即深化唯物论,丰富辩证法,建立具有科学逻辑的哲学新体系,为分支哲学和应用哲学的创新奠定理论基础。古为今用,以史为鉴,推古论今应是史学者的长项。我想先生在哲学创新的今天会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吧!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转载自学术观察(http)”。2005-4-4 164154 别理我------------------

若想创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首先需要了解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至少要了解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这样才会知道:工作本身值不值得做。

据我所知,辩证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肤浅的一支。在原有的历史条件下,它对科学理性的推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启蒙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本身已经远远不够了。无论如何创新,它总不能超出实证科学的理性主义,而目前需要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等方面。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所无法包容的。

因此,我建议文魁兄首先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创新不能建立在错觉的基础上。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转载自学术观察(http)”。2005-4-5 73210 别理我------------------

第二章 苏格拉底

51-58苏格拉底的方法:

他心目中的目标不是建立一个哲学体系,而是激发人们爱真理和德性,帮助他们做正确的思维,以便他们过正当的生活。他的目的是实际的而不是玄想的。他对取得知识的正确方法,比对这种方法的理论或方法论更感兴趣。他根本没有提出一种理论,而是实践一种方法,在生活中体现它,而且以身作则教诲别人来遵循它。(评论:柏拉图进一步完成了苏格拉底所没有做的工作)

苏格拉底认为,要把握真理,就不能轻信出现于头脑中的偶然的意见。每个人都很自信,但仔细检查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头脑里充满混乱、模糊和空洞的思想。我们有许多从来未加考察的未经消化的意见、许多以信仰为基础而接受的偏见,自以为了解、实际上并不了解其意义。我们做出许多没有根据的武断。人人都自以为真理在握,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知识,没有信念。我们的知识仓库是建立在沙丘上的,略受袭击,全部大厦就会坍倒破碎。我们必须清理自己的观念,了解用词的真正意义,正确地为所用的概念下定义,确切地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而且,我们要有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要证明我们的论断,要思维而不是猜测,要对我们的理论加以检验,用事实予以证明,参照事实进行修改和纠正。

评论:“要用概念去思维,而不是凭信念去猜测,凭感觉去武断”。这应当成为哲学专业学生的座右铭。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转载自学术观察(http)”。2005-4-5 73313 别理我------------------

第三篇第一章

柏拉图

62-63柏拉图的使命:

苏格拉底曾经指出,要过合理和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具有善的知识,而获得这种知识是可能的。他没有提供取得知识方法的理论,只是采取了以对话的形式引伸出真理的艺术。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他还思索这种方法和真理的意义,概要地论述了方法论或辩证法或逻辑学,在那里,他讨论了形成和结合概念的艺术,或为把握真理而运用的逻辑推演。这是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开端。不过柏拉图并不满足于表明如何可以获得真实的概念和判断,他的主要目标是要取得真实的概念和判断,以便从物理、精神和道德等等方面来认识实在,从统一和整体上来把握它。显然,他认为不了解宇宙的性质,就不能解决知识问题。为此,他根据那成为他的理想的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说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虽然柏拉图没有明显地把哲学分成逻辑学、形而上学(物理学)和伦理学(实用哲学,包括政治学),但他在著作中运用了这种划分法。因此,我们将按照这种次序来剖析他的思想,并从逻辑学或辩证法开始。

63-65辩证法或逻辑学:

意见不同于知识,它是建立在信念和感情之上的。它自以为真实无误,其实它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一种盲目自信而已。真正的知识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这种知识知道自己是知识,即能确证自己为真的知识。大多数人思维,而不知道为什么那样思维,他们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一般德性的情况并不比这好一点。它也是建立在感官知觉和意见之上的,没有意识到它的原理。人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他们根据本能,遵循风俗习惯而行动,有如蚂蚁、蜜蜂和黄蜂。他们的行动是自私的,为谋求快乐和利益。他们混淆了现象和实在,以为快乐的就是善的。

对真理的爱迫使我们接受辩证法,迫使我们超越感官知觉而趋向观念,趋向概念的知识,即由个别到一般。辩证法首先在于用一个理性概念来涵括零散的个别事物,其次,在于把这种理性概念划分为类别,这就是概括和分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清楚和前后一致的的思维。从概念到概念,上行和下达,概括和细论,结合和区别,综合和分析,雕刻出概念,正如雕刻家用一块大理石雕刻出美好的形象一样。在推理的过程中,判断表示概念彼此之间的关系,把概念同概念联系起来,而三段论法则把判断和判断连续起来。辩证法是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艺术,思维的根本对象是概念,而不是感官或影像。

概念受个别事物启发而显现,但它根本上是从理念来的。我们根据真善美的理想或标准来考察感官世界。这些理想或标准就是理念。对于数学概念和某些逻辑概念或范畴,也应当认为同真善美的理念一样,是天赋或先验的。

知识是思想同实在或存在的一致性,它必须有一个对象。这实在或对象就是理念。换句话说,理念不可能仅仅是我们头脑中转瞬即逝的思想;数学的真理,真善美的理想,必然是实在的,必然有独立的存在。如果我们观念的对象不是实在的,知识就不能成为知识,因此,它们必然是实在的。

66-67理念的等级:

理念或原型虽然无数,但并非乱成一团,没有秩序。它们构成很有条理的宇宙,或者是有理性的宇宙。其理想的秩序形成一个有关系、有联系的有机的整体,各种理念按逻辑次序排列,位于最高的理念,即善的理念之下;善的理念是一切理念的泉源。这个理念是至高无上的,在它之外没有其他同样的理念。真正的实在和超越的善是同一的;善的理念是逻各斯,即宇宙的目的。因此,一中有多。在仅能用智力了解的或理想的宇宙里,没有不是一中有多或多中有一的(巴门尼德)。柏拉图认为宇宙是理念的逻辑体系。它构成一个有机的精神统一体,由宇宙的目的、即善的理念所统辖,因而是一个有理性的精神整体。感官不能把握其意义,感官只能感知其不完善和流动的反映,永远不能提高到理解完善和不变的整体的地步。哲学的任务就是要用逻辑思维来了解它的内在的秩序和关联,思索它的本质。

70-76柏拉图的心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

正如对个别(感觉)与一般(知识)的划分一样,柏拉图划分了肉体和灵魂,认为前者属于肉体,后者属于灵魂。柏拉图还划分了理性、意志和欲望,认为它们分别位于头脑、心脏和肝脏中。冲动和欲望当前,有碍于理性占有伦理的至高地位,柏拉图在他的伦理学中指出,这种障碍是理性本身必须设法克服的。灵魂各部分各司其职,其中较高的功能驾驭较低的功能,人才能过理性的生活即有德性的生活。对应灵魂的三个方面,德性有聪明、勇敢、克己三种,三者的整合则是正直。

在政治学中,柏拉图把国家比做一个人。受过哲学训练的人代表理性,应当作统治阶级;军人阶级代表生气勃勃的因素或意志,其职务是防御。农业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低级的欲望,以生产物质财富为其职能。一个国家的每一个阶级,无论是从事工业、军事和守卫,做自己的工作,坚守自己的岗位,一个国家就会实现正义。这些阶级在一定的条件下,和睦相处,一个国家就有节制、勇敢和智慧。柏拉图认为财产和妻子儿女使人自私,因此反对私有财产和一夫一妻制,主张两个(为劳动者所供养的)上等阶级实行共产共妻。他还有其他的建议,其中有监督婚姻和生育(优生学),遗弃弱婴,推行国家义务教育,教育妇女作战和参政,检查文学艺术作品。柏拉图对艺术没有好评,认为那是对感官世界的模仿,而感官世界本身也不过是事物真正本质的摹本。因此,艺术是模仿的模仿。但是他指出,艺术应该作为道德修养的一种手段。

在他的后期著作《法律篇》中,柏拉图大大修订了他的政治理论。一个好的国家除去理性或洞见以外,应该有自由和友谊。一切公民都应该有自由,享有参政权;他们应拥有土地,让农奴和外国人从事商业和贸易。家庭恢复了它固有的地位。知识并非无所不包,还有其他表现善良行为的动机,例如快乐和友谊,痛苦和憎恨。然而,德性仍然是理想,训练有道德的意志仍然是目标。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转载自学术观察(http)”。2005-4-5 73340 别理我------------------

第三篇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

85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范畴意指论断中最概括的形式,是论述任何事物所用的基本的、最一般的谓语。他列举十个、有时仅仅八个这样的范畴。我们说一个东西是什么(人:实体),怎么构成的(白色:性质),多大(两码长:数量),关系如何(大一点,两倍:关系),在什么地方(在吕克昂:空间),什么时候(昨天:时间),采取什么姿势或位置(躺着,坐着:位置),处于什么状态(穿着衣服,执有武器),做什么(燃烧:主动),遭遇了什么(被焚:被动)。这一切都说明我们所经验的对象都处于时间和空间中,可以衡量和计算,同其他事物有关系,可以施予作用和承受作用,有本质的和偶然的性质。这种范畴固然是思维或语言的形式,不仅如此,而且还是本然的实在的谓语。每一个词或概念都有实在的东西同它相应。个别可见的实体是所有这些范畴的承担者,它是可以用这些范畴加以论述的东西,因此,实体这个范畴极为重要,其余的范畴只有可以用来论述实体时,才得以存在。科学末研究存在、本质或实体的范畴,即研究事物本质的性质。

评论:亚里士多德不仅总结了苏格拉底的概念和柏拉图的判断论,创立了推理论,特别是三段论,对于归纳和演绎进行了研究,更重要的是他的范畴论。康德的先验逻辑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范畴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在思维中完整地表述“实体”的存在状况。

92-93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统觉与思维

不同的感觉向灵魂报告事物的性质,统觉好象是所有的感觉的汇合处,它的机构位于心脏中。借助于统觉我们把其他感觉所提供的知觉结合起来,获得一个对象的全面的图景。它也给我们一幅关于性质的明晰的图景,诸如各个感觉所知觉的数目、大小、形状、运动和静止。统觉还能构成属类的和组合的影像,有保持或记忆(联想)的能力。愉快和痛苦的情感因知觉而起。各种职能能够往前推进,乃产生快感;受到阻碍,则有痛苦。这些情感引起欲望和厌恶,就使肉体运动。有灵魂想要的、它认为好的对象呈现,欲望随之而起。伴有深思熟虑的欲望叫做有理性的意志。

以上所述的各种职能类似于植物灵魂。除此以外,人类灵魂还有用概念思维的能力,能够思维事物的一般和必然的本质。正如灵魂在知觉方面知觉所感觉的对象一样,灵魂作为理性,则把握概念。理性潜在地是它所能想象或思维的东西。用概念进行的思维就是实现了的理性。理性怎么会思维呢?有主动的或创造性的理性和被动的理性。创造性的理性是纯粹的现实性,其中的概念是实现了的;它直接看见概念。在被动的理性中,概念是潜在的。创造 性的理性使概念变成实在、实在或显现。亚里士多德有一种目的论观点,例如,他认为存在着一个个别的有机体的物质必须予以实现的完整的形式或理念。同样,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肯定,理性里面必然存在着一个要由理性来实现的完整的形式。为了在精神世界贯彻这种思想,他把理性区分为形式的一面和物质的一面,主动的理性和被动的理性,现实的理性和潜在的理性。概念在被动的理性中是潜在的,在创造性的理性中则是现实的。

评论:第一,范畴(数目、大小、形状、运动和静止)与统觉的对应,统觉能组合影像、保持记忆、引起情感,所有这些,都构成康德的统觉分析的基础。第二,这里体现出知、情、意相统一的心理学。单以评价而论,情感是一种评价,思维则是另一种评价,而亚里士多德则要求把它们协调一致起来,这里所体现的“价值论”具有独特的意义。

94-97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有某种目的。这种目的可以成为达到较高的目的的手段,这较高目的又是更高目的的手段,如此类推,最后达到最高的目的或目标,这是终极的原则或至善,是所以要追求其他各种善的目的。什么是至善?一个事物的善在于它特有性质的实现,每一种生物的目的或目标是要实现它那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殊本质或使之明显起来。人的特殊本质不单纯是有肉体存在,或带有欲望的感觉,行使植物和动物的职能,而是有理性的生活。因此,人的至善是全面和习惯地行使那种使人成为人的职能。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幸福。

为了实现理性的目的,灵魂各个部分必须正当地发挥作用,肉体必须合宜地行使职能,而且必须有适当的经济财物。一个有德性的灵魂是一个很有条理的灵魂,其中的理性、感情和欲望保持正当的关系。完善的理性活动本身是智慧上的(推理的)效能或德性(聪明,见识);感情冲动职能的完善的活动被称为伦理上的德性,诸如节制、勇敢和豪爽等等。有多少活动领域,就有多少道德上的改造。对于肉体嗜欲、恐惧、危险、忿怒以及对经济财物和声望的欲求等等,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算是“理性的态度”?亚里士多德说,是居中于两个极端之间(即中庸论,亚里士多德在讨论时往往放弃这一原则,因为它在许多情况下不适用)。例如,勇敢是蛮横和怯懦的中庸,豪爽是浪费和贪婪的中庸,谦虚是羞怯和无耻的中庸。这种中庸并不是对每一个人和在一切情况下都一样,它“以我们自己为准”,但是,那不是主观意见或任意选择的问题,而是“由理性所确定或者象一个正直的人会予以确定的那样”。另外有两点需要铭记:第一,它是一种气质或意志的一种习惯,而不是偶或有、偶或无的某个具体行为;第二,它是自愿的行动,有意识地带有目的的行动,自由选择的行动。亚里士多德把所有这些思想综合在下列定义中:“德性是一种或习惯,包括审慎的目的或选择。道德在于中庸之道,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由理性来确定,或者象一个审慎的人会予以确定的那样。”

对人来说,至善是自我实现。但是,不能把这种学说解释成自私的个人主义。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自我”是指理性自我。因此,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我,那就是,他爱护和满足他的存在的最高部分、即有理性的部分,为高贵的动机所推动,促进别人的福利,为祖国服务。一个有德性的人要求自己特别重视高贵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爱护自己的。人是社会动物,他要同别人一起生活;他也需要别人做些好事。为善的本身而爱善,他必然爱一个有德性的朋友;从这个意义来说,有德性的人的朋友是他的第二个自我,即他之外的自我(an alter ego)。

人性的最好部分的活动,即思辨的活动、采取沉思形式的活动,是最高尚的幸福。这是最高尚、最持久和最愉快的,极为自足,它本身为人所喜爱。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样的生活似乎是异常的好。他将欣赏这种生活,不是因为他有人性,而是因为他有某种神圣的因素。“如果同人性的其余部分相比,理性是神圣的,那末,同人的一般生活相比,合乎理性的生活就将是神圣的。人们说人的思想不应太高尚,以致不能为人类所达到,或者人类的思想不应太高尚,以致不能为必然要死者所达到,这种告诫不足为训,因为以人的固有的倾向而言,他应该追求不朽,尽力遵循人性的最好的部分而生活。”

评论:人的肉体存在与精神存在的关系,如果不是单从消费的角度,而是也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那么培根或笛卡尔的技术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必然的结论。但可惜,亚里士多德只是把思辨活动看作“人性的最好部分的活动”。

第四篇

伦理问题的探讨

第一章

概观

100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伦理问题。快乐论者和犬儒学派同以前一样,宣扬他们相互对立的快乐论和苦行论这两种伦理学说。

伯罗奔尼撒战争、科林斯战争、底比斯战争分别导致雅典、科林斯、斯巴达解体或失败。经过长期而顽强的奋斗,马其顿的菲力普在喀罗尼亚一役(前338年)击败了雅典人和底比斯人组成的联军,成为希腊的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人,在他逝世(前323年)以后,他的大将分割了世界上一大部分土地。希腊人从马其顿的手里被转移到一个新的世界强权的手里,公元前146年希腊成为罗马的行省。

在这种时期,旧制度已经破坏,公私生活都伤风败俗,人生的意义问题不会不引起人们注意。国家丧失其独立性,公民的职责降为单纯的顺从,明智的人不得不思考如何拯救自己的问题。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他要努力追求的是什么?

101-102伊壁鸠鲁派和斯多噶派:

按伊壁鸠鲁学派来说,至善或最高理想是快乐或幸福(快乐论),这是唯一有价值的目的。其余的东西,如果能够带来快乐,成为幸福的手段,才有价值。生活在**和紧急时期,聪明智慧要使精神保持平静,以尽可能争取个人最大的利益为目标来处理事物。斯多噶学派则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幸福,而是品格、德性、律己、职责,以个人的利益服从全局的目的。

这两派的学说表述得比较通俗,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博大的体系相比,为更多的人所欢迎。两派都看到有必要为他们的伦理观点提供唯理的基础,说明其合理性并予以证明。他们相信,不了解事物的本性,就不能对道德问题做出令人满意的答案;除非认清世界的意义,否则不能指出人在世界上应该怎么活动。人的行为取决于他在其中生活的那一种宇宙。他的人生观由他的世界观来确定,他的伦理学则由他的形而上学来确定。尽管他们极为关注实际,这两个学派从未失去希腊人对思辨的爱好。

要实现至善,必须了解宇宙的意义,认识真理。于是发生了这样的问题:真理是什么?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它的起源是什么?怎么知道我们取得了真理?逻辑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给我们提供了知识的范本或标准,使我们能够区别真理和谬误。因此,伊壁鸠鲁和斯多噶学派把他们的人生哲学建立在逻辑和形而上学之上。

伊壁鸠鲁学派关于善的概念以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唯物主义为基础。根据这种,宇宙是无数的物质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目的或智慧予以引导。人就是许多拥挤的物质分子相结合的一种结果,是在永远变化着的存在的流动中经过多次试验和失败而构成的。他延续他短暂的生命,终于又扩散到他所由产生的大的原子旋涡中。因此,当他活着的时候,让他不为对现世和来世的迷信的恐惧所困扰;让他尽情地享受生命中转瞬即逝的时刻,让他设法从这场角逐中取得最大的幸福。另一方面,斯多噶学派的哲学家认为有一个有智慧的原则或目的在那里组合和主宰宇宙,使之成为美好而有条理的宇宙。他们看到宇宙的统一与和谐,宇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上帝。既然人是这个大的理性的整体的一部分,他的义务就是要发挥其作为部分的作用,使自己服从整体的和谐,让他的意志由法规和理性来统率,协助实现上帝的意志。他必须这样做,不是为了他自己狭隘的个人利益,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整体的完善。在斯多噶学派看来,除非服从宇宙的理性或法则,否则就不能得到幸福。

4.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篇四

——从泰勒斯到德里达

近段时间来,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史和设计史方面的书,主要是北大版《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叔本华到德里达)还有《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哲学》等,此外还粗略的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个别著作。本来想打算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再整理心得,但最近感到不吐不快。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后,再和其他人的论述相对照,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研究西方哲学。

一、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人数不少,光《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提到的就有14位,其中许多人在哲学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可谓绚烂多彩、哲人辈出。这一时期是哲学的萌芽期,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哲学家探究的主题大都是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相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人类单独面对世界时充满了困惑,许多呈现出来的现实景象是那么的神秘,特别是人对自身是如何的存在还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人从泰勒斯开始,不断地寻求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人本身。在缺乏现代工具和祖先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泰勒斯等人只能从经验中的世界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开始,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哲学家们得出世界起源于水、火、气、原子、一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科学成分不多,但在当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是自然哲学(物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看待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不能用科学、今天的眼光,而要返回到历史中,返回到前辈哲人面对的处境和困惑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哲学上开拓者研究的意义。他们开创了一个西方认识论的传统,这个传统和中国认识问题的传统不一样,他们面对困惑和不解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认识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哲人都在寻求最终认识世界,即得到智慧,按今天的说法,他们是不可能彻底弄清世界是什么,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智慧,哲学家能做的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时,虽然孔子提出要格物,但格物不是教人了解、求索世界的本原,老子、庄子更主张面对神秘世界时要大智若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智慧,中国人的这种智慧可能更适合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生命,更适合于慰籍面对神秘世界和死亡时心灵不安的人类。

二、苏格拉底徒孙三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徒孙三人是西方哲学史上师徒传承的典范,熟读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自此以后,许多西方哲学界的大哲学家都有一个同样是大哲学家的老师或师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克塞徒孙三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起转折作用的人物,他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在探讨世界的本原而忽视人类世界的美德、正义等问题,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家的关注重点从自然转到了人类世界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柏拉图,我相信也震撼了很多后来热爱哲学、自由、民主的人,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只牛虻,他的存在让雅典充满活力,当雅典人杀死他后也预示了雅典日后的衰落。今天再读苏格拉底,发现他身上有一切哲学家的特点:思维活跃、爱把自己的思

想讲给人听、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清高,他经常到人多的地方大发议论,并总是把其他人说的哑口无言,让别人感觉很没面子,更严重的是,他到处找当时的名人、有智慧的人辩论,通过驳倒对方以证明别人的无知、是徒有虚名,并到处说其实自己无知,一个无知的人能把那么多名人、有智慧的人驳的哑口无言?这样的人注定要遭人怀恨。我读西方哲学史,最不喜欢的就是苏格拉底那种绕个大圈子证明自己观点的叙述方式,如果我生活在雅典,我不能保证在决定苏格拉底死刑的判决上是否会投赞同票。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得意弟子,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形成了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的经历类似中国的一些学者,如徐复观,年轻的时候都热爱政治,并有较好的基础,后来都弃政从学,笔者也是一位这样的人,只是不知道以后能否在哲学上有所成就。柏拉图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他的理念论,在深入了解哲学之前别人问起我哲学的时候,我总爱以桌子为例,说看到的不是桌子,而是颜色、形状等,为什么不同的桌子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都叫桌子呢?柏拉图的理念论影响我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认为哲学家就是那样把握世界的。但后来我对理念的认识逐渐深刻并认识到这种方式把握世界有很多缺点,比如,假如每一双筷子都叫筷子是因为他们分享了筷子的理念,也就是说理念是可以分割的,而这些理念的不同部分为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理念呢?是不是因为他们分享了一个更普遍意义上的理念,这样推下去将没有答案。理念论还有很多缺点,看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后更深化了对理念的了解。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哲学王的统治,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很多问题,这里不说了,因为我这篇文章中谈的是纯哲学问题,政治哲学不叙述。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是后世哲学家的楷模,几乎每一个志于哲学的人都想做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建立无所不包的体系。我对亚里士多德了解的不多,只从哲学史选读上看过一些思想片断,《形而上学》也只看了不到一半。上面说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体系批判给我印象深刻。柏拉图认为,人眼见的世界都是洞穴中的阴影,真正的世界是人经验中把握不到的,只能通过理念来认识。但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人能感觉到的东西才是实在的,人只能从通过经验来认识世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哲学认识论中的两个不同的传统,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对立一直是后世千年哲学斗争的焦点。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哲学研究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实用,这句话非常深刻,但后世很多哲学家都忘记了这个教诲,总想把哲学改造成实用的科学,特别是在工具理性、科学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牢记哲学的目的是求知不是实用的教诲能有效避免哲学研究误入歧途。

三、中世纪的哲学

古罗马哲学方面的资料我只看过哲学史原著选读上的片断,这些片断给我的印象也不深。我觉得古罗马时期是哲学的低谷,只要不专门研究西方哲学史,古罗马这段的哲学完全可以不看。下面直接谈谈我读中世纪哲学的心得。

我把中世纪哲学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哲学家几乎都是教士,其中一些更是身份显赫的红衣主教,他们哲学的任务主要是论证上帝的存在,强调信仰高于理解。如,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尔谟就明确指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理解上帝,而最伟大的上帝是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并且是可能设想的最伟大的存在者。在托马斯阿奎那之前,教会哲学家论述世界最高本体上帝的存在的方式都是武断的,观点都很直接,没有过多的可信服的理论,只是一味强调信仰高于理解,只有信仰才能理解。这种论述方式要让人信服,就必须和教会的专制联合起来。我觉得一切专制社会都不是讲理的社会,他们要求臣民接受一个信仰、理念的方式不是从理论上说服人,而是借助国家/教会暴力强迫人接受,这种情况下的论述方式必然是简单的、武断的,因为靠着暴力,他们不必在理论上多费口舌。当然,这种方式是不可能将教会的理论和

统治推高的,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刚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他符合教会的需求,其本人也自然被封为圣徒,成了教会宣传的典型。由于我对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没有比较多的研究,这里就不谈论他的观点。

中世纪后期的哲学和前期有很大不同,虽然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也大都是教士,但在理论上不是简单的论述信仰高于理解,更有些哲学家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法国僧侣高尼罗认为上帝只存在于一些人的心中,而存在于心中的未必存在于现实中,最伟大的存在者好像海上仙岛,未必不能设想为不存在。高尼罗还给保守的教会出了一个让他们目瞪口呆又不能在逻辑上反驳的问题: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高尼罗非常聪明,也非常勇敢,他鼓励了以后的哲学家起来质疑上帝的存在、反抗教会的专制统治。之后的一些哲学家更是直接指出,如爱尔兰僧侣邓斯〃司各脱说人不能认识上帝,但是凭着理智可以正确认识事务的原理。英国僧侣罗吉尔〃培根更是明确指出,掌握整理有四大阻碍:权威、习惯、成见、虚夸,上帝就是权威,他认为要认真整理必须进行实验,这从根本上推翻了信仰高于理智的约束。当然,中世纪后期的哲学家论述上帝不存在,批驳信仰高于理智的工作都只是一些零星,当时教会的力量依然很大,更晚一些的布鲁诺还被教会烧死,而进入十七世纪中叶后,笛卡尔还在不断的做着明哲保身的工作,为了怕触怒教会,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在生前都没有发表。

四、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英法德哲学

文艺复兴后的英法德孕育了大批哲学家,这些哲学家用各自的武器和理论推动西方社会向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迈进。不过,阅读英国、法国、德国哲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英国哲学在认识论上成就很大,尤其是洛克的白板论、休谟的经验论,法国人由于政治的原因,在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上给人印象深刻,但在纯粹哲学的领域,尤其是卢梭之后的拉美里特、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的哲学,创造性的东西不多,大都是千遍一律的东西,我读的时候经常会感到视觉疲惫,法国后期的几个哲学家我都匆匆一翻而过。关于英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心得,我只想说这么多,主要原因是我对这两个国家哲学家的书看得少,除了哲学史原著选读外,只是接触过休谟的《人性论》、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德国是哲学家的摇篮,西方十八世纪后的大哲学家里估计一般以上都是德国人,他们主导了哲学的发展和后来的转向,我有时会想,假如没有德国人,哲学会是怎样的?假如历史可以假设那结果会让人不敢想象。德国哲学的开创者是莱布尼茨,因为在他之前西方哲学史上见不到德国人的身影。德国哲学家中的康德和黑格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读的第一本哲学专著就是《小逻辑》,这本书虽然难懂,但还是花了近20天把它看完了,我觉得《小逻辑》是一本自成体系的著作,他们里面讲的问题是一个圆,从认识论开始最后又回到了绝对的理念,在论述过程中,用辩证法分析的质与量、主体和客体等哲学中的基本关系都让我获益匪浅。黑格尔的一些名言也对我起到了激发作用,如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小逻辑》里面有一部分是探讨康德的,在其中黑格尔对康德进行了批判并颇多微词,用大量的篇幅来批判、讨伐另一个哲学家这种情况在《小逻辑》里面很罕见,这说明康德对黑格尔影响很深,他一直想摆脱康德的影响但又不能不受康德的影响,正如后世哲学家的评价,虽然黑格尔对康德屡有微词但没有康德的体系就不会有黑格尔的体系。

康德的思想令我陶醉过,黑格尔的著作我只买了《小逻辑》,但康德的著作我却买了四本,包括三大批评和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其中《纯粹理性批判》买了邓晓芒和蓝公武两个版本的。《纯粹理性批判》由于艰涩难懂,我只看了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中间的具体论述还没有看。看大哲学家的著作是需要心境的,尤其是康德的著作,读者需要先平静下心来,并把之前看的其他哲学家的观点和体系暂且忘掉,以一个虔诚的心准备进入康德的著作和接受他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进入作者的心境和作者一起开始写

作、思考。从后世哲学家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评价来看,这本书的成就主要在前面几章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论述,康德的具体观点如何我不说了。康德这本书的后面一部分相当于导言或后记,虽然没有前面部分那样晦涩,但给我留下的印象一样深,尤其是康德关于哲学起源和哲学家与哲学常识的观点,详细情况我会在下面哲学的起源里面叙述。另外,《实践理性批判》这本书我也只看了一半,主要是读了一半时发觉没有理解《纯粹理性批判》就不能理解《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有一句话刻在了康德的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思考的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就越让我感到惊奇和敬畏,这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死后安葬在家乡哥尼斯堡,这个小城二战后被划给了前苏联,现隶属俄罗斯,但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康德不是德国人,而且哥尼斯堡的青年男女每逢举行婚礼的当天都要专程到康德的墓前献上一束花,以纪念这个城市伟大的儿子和他那悲剧的爱情。

五、现代西方哲学

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学说对我印象也很深,把世界的本原从上帝、理念等变为意志(生活意志、强力意志),我感觉和人的现实处境比较贴切,人的绝大多数活动都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况下作出的。可惜,叔本华和尼采之后的西方哲学发生了危机。尼采之后,哲学分为两大主流: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分析哲学主要在英国,以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后来法国、美国的许多哲学家都采用了分析哲学的观点,现象学始于德国,代表人物主要是胡塞尔、海德格尔和萨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刚产生的时候是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之间很难对话,并且互相攻击。

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关逻辑的论述。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虽然是由千差万别的事物组成,但这些事物都是按照他们的内在属性即逻辑联系在一起的,逻辑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是所有事物必然联系的总和,逻辑是世界的一面镜子,揭示的是世界的结构,但逻辑不同于自然科学上的规律。规律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即使有一万次的正确也不能证明必然正确,而世界的逻辑结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先天性。由于在接触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思想之前,笔者曾写过《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的文章认为,世界的万物都有一个自身须遵守的法则——道,道也不是自然意义上的规律,这个意义上的道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有异曲同工之意。后期的维特根斯坦重点分析语言,语言哲学的有关问题我在此不论述,原因是我认为语言学不属于哲学,如果哲学变成了对词、句法的探讨那哲学永远走不出危机,更不可能体现对人的关怀。

海德格尔和萨特是存在主义大师,他们的存在主义转向了对人的现实存在、处境的关怀,初读存在主义的时候我非常兴奋,这种兴奋在阅读现代西方哲学的时候不多见。人对自身的存在总是感到茫然,然而在传统的二元分离哲学中,人的存在只是哪个更高的存在的投影。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这样的存在物,只有通过人的存在其他事物才得以显示存在的意义,人的存在是其他存在物存在的先决条件,只有人才会追寻存在的意义。人不同于其他存在物的存在,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具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由他的存在过程决定的,一个人在他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一生是什么样的人。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属于一个类属,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存在者。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其他存在物是本质先于存在,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是一个自由的过程,人的任何存在状态都是人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存在主义大师的话是振聋发聩的,在人对自己存在迷茫的时候,对人生迷茫的时候,哲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后天形成的,我们不是生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通过个人努力和选择我们能具备我们想具备的品质,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存在。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团购活动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