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民情日记

2025-01-22

走访民情日记(共11篇)

1.走访民情日记 篇一

春雨绵绵,又是一年谷雨时节。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走在井坑村的乡间小道上,一路呈现出农民朋友播种耕作忙碌的美丽画卷。

井坑村的灌溉水渠仅是一条村民在路边自行挖掘的土沟,土沟小、浅,宽度不一,严重影响了雨季的排水,但却是附近大片稻田、菜土、果园的唯一灌溉渠道。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村民迫切希望维修水渠后,我们“三送”工作队及时与村委进行了商讨研究,经过数次实地查看,决定筹集资金修建水渠。今年三月,灌溉水渠的修建开始动工了,村民投工投劳,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我们也常常守在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监督施工人员进行整改。而我也做了回“泥水匠”,与村民社区民情日记范文五篇

5.干部走访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2.罗坝镇创新拓展“民情日记”活动 篇二

日前,记者来到罗坝镇淋头村,在村委会门口前的宣传栏,记者看到,显眼处张贴着一张“民情日记”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和二维码。该村妇女主任曾茂端告诉记者,平台开通后,村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关注和添加,“大家有什么困难,动动手指留个言,就有镇村干部帮忙解决,多方便快捷”,曾茂端说,遇到年纪大的村民,她还要一遍遍地给他们讲解微信民情日记如何使用。

罗坝镇宣传委员卢彦斯向记者介绍,该镇还利用一年一度的外出工作人员春节茶话会,积极宣传微信民情日记,鼓励罗坝外出乡贤积极关注、支持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定期将民情日记的最新动向以及镇上的动态信息等及时发布、更新到公众平台,保持微信民情日记的持续关注度。

据悉,罗坝“民情日记”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了日常信息更新、大事记、典型案例、微友留言等功能版块,为收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搭建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全新服务平台。为进一步规范微信版民情日记的管理,做到收集、跟踪、落实、反馈整个过程实现无缝衔接,该镇还指定专门领导负责微信民情日记工作,并指派专人具体负责微信民情日记的管理工作,及时查看、收集、记录群众的留言,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分类整理,登记造册,根据问题的性质相应呈送给相关领导负责办理,规定办理时限,最后将办理结果反馈给留言人。截至目前,该镇“民情日记”的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数已达上百人,共收集到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18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个。

2002年,韶关市在罗坝镇率先开展“民情日记”试点活动,要求基层干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13年来,罗坝镇的“民情日记”活动从来没有中断过,并在不断地拓展与创新,从网络版民情日记到微信版民情日记,该镇的“民情日记”活动变得更加亲切,更加接地气。

该镇党委书记钟俊锋表示,通过网络和微信平台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但绝不意味着以“键对键”取代“面对面”,最为重要的是“网上察民情、网下解民忧”。微信民情日记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专门管理人员督促问题的解决和落实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到位。对于重大、疑难问题,将专门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讨论决定;对于短期内无法解决,或者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及时落实的,及时向留言人解释清楚,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今年2月16日,燎原村有一微友称,他是外出务工的燎原村人,过年回家去了本村的“长围”,发现长围周边出现了很多脏乱差现象,给游客造成了不好的印象,建议在长围附近修建垃圾池,方便群众倒垃圾。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镇分管“清洁美”工作的领导马上与村干部协商修建垃圾池地点,并由村干部先征求群众意见,方案定好后,将立即组织人员兴建。

3.民情走访日记 篇三

3月25日, 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条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这个家庭让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馨,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的无私慈爱之心、用哑语和手势的与孩子的交流。无意中我也瞬时学了二下子,结果孩子一看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在这个小家庭里充满了多少欢乐、幸福,儿女很听话、很懂事、有眼色、多么善良的两个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范文二:

自从担任驻村干部后,我发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许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参加座谈、接受调查,在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我几乎逢人就问,有空就去走访,甚至连三轮车工和小商小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几句,时间不长就大体做到“三个基本熟悉”,即:一是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等现实状况基本熟悉;三是对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每当闲下来时,注重认真写好《民情日记》,有许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后的深刻体会,受到大家的好评。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过全方位调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况,对于当好一名称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起到许多帮助作用。驻村期间,我始终注重把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村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当成驻村工作的“重头戏”。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访各类家庭户、145户,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调查会50次,结识各类群众朋友多达200余人。

排正村是经济比较强的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两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员工作积极、自觉,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仅凭一般听听汇报,听听介绍,满足于面上情况的了解,很难发现这个村有什么大的缺点和不足。然而,通过全过程参与村里大大小小会议和活动,我很快就发觉一些需要纠正和克服的问题。比如,村“两委”成员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自我感觉良好和孤芳自赏的心理倾向;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村干部普遍认为,只要不给村里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对于如何加强教育和管理缺少过硬招数,组织开展活动甚至存在怕惹事、怕花钱等思想想法。针对类似问题,我注重通过村“两委”联席会议、平时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谈心交心,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时提醒他们要引起足够重视,均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采纳。

4.大走访民情日记 篇四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5.基层走访民情日记 篇五

帮困难群众募捐

都快凌晨了,我还没有丝毫睡意,白天感人的一幕又显现在我的脑海中。

两天前,村民祁占顺不慎触电身亡,留下常年有病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的状况令人担忧。我想为他们搞一次村民捐款,便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张之军、村委委员祁书茂、文书张吉明商议,三人对我的想法大加赞赏。今天上午,在村委会门前,捐款开始。我和同来的驻村干部小贺每人带头捐了100元,张之军、祁书茂、张吉明三人每人竟然捐出了500元,要知道,他们虽然也头顶着“干部”俩字,但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不过是普普通通的菜农,但群众有困难的时候,他们立即站出来,给群众最无私的关爱。接下来,群众有捐50元的、有捐100元的……不到半个小时,捐款额就达12090元。当我和村干部把捐款送到祁占顺妻子手里时,这个瘦弱的女人长跪不起,她流着泪说:“就冲大伙儿的这份厚意,俺也要领着俩孩子好好过! ”

7月2日晴

引水工程赢得群众信任

我在村里走访时,不少群众向我反映了一个难题:大庄村由于水库占地,人均仅三分耕地,多年来,村民家家户户靠种菜为生。村西南角有三十多亩地,近几年由于水位下降,唯一的一口灌溉井不出水了,村民浇菜成了大难题。

今天白天,我和村干部、群众一起,顶着炎炎烈日奋战四五个小时,埋完地下管道,让“远水解了近渴”,解决了三十多亩菜地的浇水难题。

之前,我和小贺、张之军多次到那片地实地丈量,后来我又通过私人关系请一个搞水利的朋友前来察看决定采用“远水解近渴”的方法:从其他水井引水,在引水设施上,摒弃用明渠引水的老方法,采用地下埋设PVC管道的方案。这样既省时、省力、省水、省钱。

6.精选走访农户民情日记 篇六

就是有这两个问题制约着,同我二十年前来这个村时的情况相比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幢幢小洋楼掩映在盛开的桃李花中,房前屋后油菜花金黄,构成一幅美丽的现代田园风光。

在半山的坡上座落着一栋别致的座东朝西的三层楼小洋房,屋顶装着太阳能,老乡告诉我们户主叫向登荣,是这里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现今家里还养着6头母猪,那栋房子7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就是那勤劳的两口子自己建起来的,很少请工匠,挖基、砌墙、架钢筋、浇铸、粉刷全都是两口子自己干的。听老乡们这么一称赞,沟起了我的好奇心,在农村里能干的人多,但什么活都不求人的人却不多见,我决定去详细走访一下。

走进他家的二楼小院,看到主人家两口子正在往楼顶运水泥,他们俩赶紧歇了手中的活,在厅堂里摆上水果热情的接待我们。

闲聊中他们告诉我们,他们一家有6口人,三个儿子和去年新娶进的大儿媳妇全都在广东打工,一年打工的收入也差不多七八万,老两口五十多点,去年卖了36头大肥猪,价钱卖得还好,今年又养了48头,我问他们做得出来不?他们说养猪他们家都是使用半机械化,从来不用请人帮忙,全都是两口子起早贪黑自己干的。看着他们俩长满老茧的双手,浑身的灰尘,我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们的勤劳程度。

老向还跟我说,他只读了个耕读小学三年级,自小喜欢饲养动物,对猪的习性、疾病防治都喜欢研究,也自学了许多养猪的知识,养猪是他得心应手的活路。他说:“现在的农村政策都蛮好的,前天镇财政还给我的卡上打了500元的母猪补助款,国家支持我们养猪专业户,我们也有干劲,准备扩建猪圈,也希望当地政府在销路上帮扶我们一把,如果能卖个好价钱那就更好了!”

7.走访活动民情的日记 篇七

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xx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走访活动民情日记范文3篇百科。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保过生活。

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

8.基层走访民情日记格式 篇八

服务对象:水箐村

工作内容:了解“四帮四促”和“三结合”帮扶项目实施情况,走访计生帮扶户

随包村干部驱车来到水箐村,在村口遇到了村主任王宁。一番寒喧过后,随村主任王宁和包村干部来到一处载有梨树苗的果园,这片果园据说有62亩,加上在公路边的和村委会附近种的桃树苗、李树苗和美国大樱桃苗品种,今年上半年共在水箐村载种了82.4亩果树苗,涉及该村31户农户,其中计生户有10多户。因为今年4月间,猪场乡水箐村曾下过冰雹,来之前我们曾对种下的这批果树苗很担心。昨天虽听镇干部介绍果苗成活率有90%。今天实地到果园一看,情况确实还不错,只见果苗基本都成活了,被冰雹打过树苗都长出了新叶,长势好的已有半米高,矮的也有一尺多高。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种在公路边的桃李树苗,因刚种下时,疏于防范管理,损失了2-3亩地的果树苗。据村主任王宁说,目前村里已安排人员加强管理。

看罢果园,我们来到了村委会。在村委会我们看到村卫生室已经建成,村委会想在村卫生室上面再建一层,作为村计生室。但我们考虑有没有必要搞重复建设,如果现有村卫生室与村计生室能够整合使用,就没必要再修村计生室,想把修村计生室的资金腾出来,为村委会硬化一下路面,修整美化环境。

离开村委会,我们又驱车来到了村里,走进了该村的独生子女户罗大奎和张桂英家,春节前我们曾来过罗大奎、张桂英家慰问。那次来,他们家除了两头牛,一点玉米、马玲薯,几乎什么也没有,当时我们拿了300元慰问金给他们家,还希望他家先用这300元慰问金买点鸡、鸭来养。这次到他家一看,我们感到很高兴,罗大奎、张桂英夫妇,虽然家境贫寒,但想致富的愿望很强,他俩果真用我们给他家的300元慰问金买了鸡、鸭来养,现已养鸡20只、鸭7只,还扩大了牛圈,养了3头牛,一头原来的母年、一头原来的公牛和母牛新生一头小母牛。他们准备下步等省人口计生委帮扶的1万元资金到位后,将养牛扩大到6头。我们在场给他家初步算了一笔帐,如果每年能卖出两头小牛,一年下来,他家增加5、6千元的收入了。

9.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 篇九

今天,吃完中午饭,请了**镇镇长、镇中心学校校长来到我的驻村官宅村,目的是请他们帮助解决村幼儿园搬迁的资金问题,官宅村幼儿园现在的教室已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孩子们的安全,经和村干部协调,把村里新建成准备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的一幢面积约100O的混凝土房子调给村幼儿园,然后把现有危房修复后在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镇长领导了解了具体情况,表示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镇长、校长他们走后。我和村党支部黄书记、村委会和副主任走访困难户,共走访了五户。其中一户使我印象最深刻,户主是一位名叫耗恒发的79岁傈僳族老人,儿子英年早逝,儿媳妇丢下一个女儿便和别人跑了,老伴也于去年去世了,现在只剩下耗恒发老人和孙女相依为命,孙女在远嫁洱源的姑姑的资助下在县城里读高中,耗恒发老人每月只有60元的补助和100多元的低保,村上给他申请了一套电视机和接收器,现在基本生活还能保障身体也还可以。与耗恒发老人简单的聊了哈,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当前,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孤寡老人很普遍,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10.乡镇干部民情走访日记 篇十

昨天接到通知,今天早上要到**镇园林村参加三万活动,走访看望贫困户。

早上8点多钟,我和机关同事一起乘车前往园林村,有一段时间没有组织过这种活动了,大家都显得有些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很快车就到了园林村。

在村委会,我们领取了慰问贫困户的物资(一袋米,一壶油)就跟着三组组长来到任演保的家中。任演保今年85岁,身体还算硬朗,组长何庆标告诉她说,工作组的同志们来看你了,这些东西是工作组送给你的。任演保从组长手中接过物资,显得十分吃力,我们见状,赶紧上去帮她把东西放到桌子上。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她说:身体不算太好,不过跟同龄人比起来,还算是好的。在跟她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这位老人家庭十分困难,家里就她跟老伴两个人在家,儿子女儿都没有在身边,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很艰难。她对我们来看她很感动,连声说:感谢党,感谢你们这些干部关心我们。我问她对国家政策有没有什么意见,她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村干部对我们也很关心,还给我们评了低保,这么好的政策,怎么会有意见呢?

11.走访留守儿童民情日记 篇十一

10日中午,我乘着学生中午放学在家的时间走访了新民村的留守儿童夏宇家。事先我通过蹲点干部和支部书记了解了夏宇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夏宇的父亲于今年3月份因病去世,因为给父亲治病,家里欠债近8万元,留下两个孩子在家和奶奶生活,且两个孩子均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不得不外出打工。

今天真巧碰上了降温,路边的小河也结了厚厚的冰,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北风依然透过衣服吹在身上,我带着文具、牛奶等礼物骑车电动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由于刚刚下过雨,农村的小路有些泥泞,有些地方还不得不下车步行。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夏宇小朋友的家。当我敲开门,出来迎接我们的是夏宇的奶奶,家中只有奶奶和夏宇两人在家,姐姐上学住校,母亲外出打工。夏宇小朋友有些害羞,刚开始话语并不多,总是低着头不爱说话。我们说到家里的情况,老人家不禁落泪抽泣,她边流泪边诉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看着老人家流出的泪水,我的心情变得很沉重,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以后的道路还很长。当问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时,老人家感慨又多了起来,她说:家里没有人大人,孩子的教育是个问题,没人管没人问那,而且家里情况经济相当紧张,孩子买学报的钱要交15元都拿不出来。我听后立即掏了20元给孩子,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

啊。我对老人家说;不管是生活上的困难还是孩子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找我,也许大忙帮不上,小事情还是可以帮上忙的。老人家对政府的关心非常感谢,他们说多亏了政府对他们一家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困难。

上一篇:妈妈的糊涂作文下一篇:微笑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