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4-11-07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8篇)

1.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

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

(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

(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

(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

(1) 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

三、课堂反馈练习

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

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

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

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2.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方法,无论是哪个课程,只要让学生主动投入其中,那么都能有所收获。由于传统教育中强调知识的灌输,所以,多数老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是太看重,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阅读课上,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改变当前小学生阅读情况不佳的现状,老师应该对阅读引起重视,平时的阅读课上,要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他们去阅读,去欣赏,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在语文课程上收获真正的知识。

例如,像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对《小英雄雨来》进行阅读学习时,老师不妨先帮学生讲述一些像“王二小”“地道战”等表现我国人民面对侵略者时,英勇顽抗的小故事,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在同学们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布置一项任务,就是利用文章中的内容,来进行戏剧排练,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内容改编成“剧本”,当然,形式并不一定非要拘泥,内容也最好不要死板,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整个过程,进而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表演结束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整个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内容进行点评,顺便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契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这样,才能对所阅读的内容加深理解,帮助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

二、接触课外读物,拓宽学生阅读内容

小学生在语文课程上,所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这个问题,一直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这方面,老师要加强建设,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时,老师不妨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同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章,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串联思考,同时,在学习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阅读内容的创设中来,可以自发的组成小组,将自己在课外的阅读读物添加进语文课堂中,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老师要及时予以表扬。

例如,老师不妨仿造语文教材上的指导,在班级后面建设一个“阅读书馆”,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书馆”的建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结合。例如一些学生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大侦探杜威》《冒险小虎队》之类的悬疑故事,那么可以成立个侦探故事小组;而有的学生可能更偏爱《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繁星春水》之类的儿童文学,那么可以成立一个儿童文学小组……总之,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阅读内容,老师都应该允许它们出现在课堂上。然后,各小组成员可以从自己家中,将平时在书店购买的这一类书籍,放置在课堂后面的“阅读书馆”中,老师可以用统计册的方法,来对内容进行归类。当然,老师也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借阅制度,方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三、阅读实训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当前,我国小学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一直是穿插在教学课程来进行的。例如在课前对文章进行朗读的教学形式,这样,使得阅读这个内容,一直有一种语文学习“附属品”的感觉。所以,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老师必须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改观,让学生因为阅读而阅读,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阅读,体会阅读的好处。为了督促学生阅读习性的养成,老师不妨以教室中的“阅读书馆”中的图书为基础,对学生合理布置阅读任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蝙蝠和雷达》这篇语文课文后,老师不妨利用网络资源,或者是“阅读书馆”来为学生提供一些科幻方面的读物,像《银河战舰》《三体》之类的,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思维来进行阅读想象,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自己的阅读感想。老师还可以为每本课外读物设计一个“打榜”功能,对“阅读书馆”里的课外读物进行排名,鼓励每个同学都做一个阅读笔记,根据阅读笔记中的推荐,对每本书的阅读效果进行统计。这样不仅便于其他学生阅读,还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结,这样,更利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目前,在小学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抱有正确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的学习中理解并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那么,相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快就能有所建树。

摘要: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既要摆脱以前学习中的懵懂无知,还要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规划能力。这两点在语文课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因为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涵养和精神领域的学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要通过语文课程,帮助学生建立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上的阅读理解。本文通过对小学四年级的一些语文阅读教育说法进行细致的讲解,希望能给我们的语文老师,起到一些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俊珂.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江苏师范大学,2012.

[2]陈红.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湖北教育,2006(12).

3.革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探究

新课标改革推行之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读书、写作、交流沟通和整体性学习本领等领域都对学生制订了很高的标准。为了应对这一状况,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时刻对讲学方式进行变革,探究更有意义的创新性讲学方式,从而更好地达到新课改的标准,提升讲学质量和讲学效果。

一、转变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开展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进程中,老师要着重考虑到这一时期小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特点,为小学生创设更大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思考本领和创新本领。老师可以在讲课中放小学生喜欢看的电影,使电影情节和教学重点密切相连,用来指引学生对讲学知识点做进一步思考,令小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加入课堂活动,从而加快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2)加强小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四年级是小学生逐渐具有自我认可度的重要时期,在受到他人的赞赏和肯定时,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对自己满怀自信,才能对学习满怀兴趣。总的来说,老师应该在课堂讲学中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赞扬和肯定,让学生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二、教学要和当代计算机技术相联系

当今时代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指引学生掌握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经纬天地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当下的任务,由于计算机技术设施在课程讲学中的应用,将教学行为与计算机技术相联系,逐渐作为一项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运用计算机设施,可以运用更为良好的形式和题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大的学习天地和更宽广的学习角度,可以促使学生领略更多的内容。运用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厚求知欲,有效地提升课堂讲学的水平和效果。

三、提升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语文的听、说、读、写四部分有机结合。相较小学一、二、三年级,四年级的知识点难度会大一些,学生对各个领域的内容理解能力均不相同,这就使得老师在课堂讲学时,要有机地结合听、说、读、写,提升学生在各领域的学习本领,进而让学习语文的成绩得到综合性加强。在课堂讲学中,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对文中的知识点要做诵读,在诵读开始前最好设立几个问题,指引学生全神贯注听讲的同时好好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同时依照教师诵读的知识逐一答题,训练小学生的听课和思考问题的本领;教师可以动员学生依据某个话题说几句话,经过他们的深思熟虑,认真策划好想要说出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本领和逻辑思维本领;在语文讲堂上,教师还能够动员学生选用比较有意义的文学作品和诗词进行诵读,让他们挑选几句比较喜欢的抑或经典的句子抄写并反复诵读,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语文内容的积累作用。

四、训练四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用一句简便的话来说便是要养成优良的学习行为。”一个优良的行为方式,它的涉及面是非常广泛且持久的,优良的行为方式能够让人终身获益。只要具备优良的学习习惯就可以让学生切实地将其所学内容全部转变为自己的素养。新时代下小学生优良语文学习行为培养的关键点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以及合理性,应该训练的是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恰好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优良习惯的主动性要求相适应。准备上课前对即将学的内容做课前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新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在课堂上不至于一头雾水,带着问题来上课,全身精力来听自己不明白的重点、难点,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课程讲学效率。

五、在学习时使学生拥有选择权

在讲授小学四年级语文时,教育者要转变过去教育中独专的行为,进而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选择权。以便让学生身处一个比较平等与民主的讲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的奋斗精神。

总之,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讲学有了新的指标,以这些指标着手,做好小学四年级语文教育工作,需要变革过去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教育观念的变革、教学氛围的整改和当今计算机技术在课堂讲学中的运用,都是改革教学的有效方法,对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普及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茹.完形填空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测试题型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课文原文及教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原文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

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

1.出示风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板书:风筝)

2.交流风筝的资料。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

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齐读课题。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开心的事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5.过渡:真好!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这篇《风筝》,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

精心 希望 憧憬 依然 拼命 奔跑 村里 抖动 踪影 寻找 磨坊

继续 田埂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歇不下来

①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村、丧”。

②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

③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出示:两个字的两种读音)

④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5.指名说。(课文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

6.小结: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醒大家注意?生说。

4.师重点指导“丧、磨”。“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生描红,写一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朋友,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风筝》。

2.生齐读课题:风筝。

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

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为了好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细读探究体悟感情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到了什么?(做风筝时的快乐)

2.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动手“画一画”。

(1)指名朗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a.你很会读课文。那么,孩子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是你,心中会怎么想?(学生自由畅谈。)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憧憬”。

b.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美好的向往,齐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c.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依然”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仍然”、“依旧”、“仍旧”)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d.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都不像,而我们却依然快活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是啊,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憧憬,我们的希望依然存在。我们依然可以和伙伴们去放风筝,依然可以把我们的风筝放得高高的,所以我们还是快活的。谁能把这种快乐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2)展示朗读。

(二)合作探究,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孩子们放风筝时心情的变化。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1)第三段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

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出示词语“翩翩飞舞”),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什么?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们眼中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飞舞,越飞越高。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②完成填空: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_____也飞起来了!(心、快乐、希望、幸福……)

③是啊,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就让我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齐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再读。

(2)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如何?哪些词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a.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

b.多么开心啊!就让我们开心地站着,快快乐乐地齐读第3自然段吧!

(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风筝被吹断了线,飞得没了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难过、失望、伤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从“大惊失色”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b.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着急?(千呼万唤)

这里的“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此时,他们呼唤什么呢?(幸福鸟,你在哪里?快回来吧!)

c.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心情。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谁想读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心情。

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垂头丧气”说明什么?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他们真的丧气了吗?(没有。水磨房燃起了我们的希望。)望着远处的水磨房他们脸上的表情──(充满希望)正如他们做风筝时一样──(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4.想象写话

(1)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你能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吗?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2)展示学生作品精彩片段

【这是一次语言训练。这种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力。】

三、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四、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

16.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5.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认识到长城使我国古代劳动人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使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和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宏伟和高大坚固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难点:

理解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四、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初步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宏伟和高大坚固。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语: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各自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原先秦、赵、严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联贯起来。明代为了防御,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土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2、观察长城远景图,说说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出示挂图)观察长城近景图,说说长城又是怎样的?

(二)、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朗读课文第一段,课文是怎样讲长城的长的?

2、朗读第二段,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图,感受的长城的高大坚固。

3、结合课文,具体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4、朗读第三段,看看作者想到了什么?

5、如果登上长城会想到什么?

6、学习第四段,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

(三)教师点播

1、站在长城上为什么会很自然的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来?

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到长城也会睹物思人,想起劳动人民,是对他们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2、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才凝结成这万里长城。“才”说明了什么?

长城建设的不容易,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赞美。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和建设的不容易,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赞美。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城墙顶上,城墙外延,垛子,瞭望口和射口,方形城台”的构造和用途。

3、理清课文顺序,指导背诵

4、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长城。

5、第二自然段:观察点由长城外移至长城脚下和长城上,观察由远及近。先讲站在长城脚下看长城,高大坚固;再讲登上长城依次看路面、垛子、瞭望口和射口、城台,结构科学合理。

6、第三自然段:由眼前的长城想到古代的劳动人民。

7、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二、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习生字词。

重点指导:崇嘉瞭慧

2、处理课后练习,拓展学生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6.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六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花繁叶茂、流连、穿梭、流畅、磕磕绊绊、弧线、曲线、清香袅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由此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想想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

2、了解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读有困难的句子,将作及时指导,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进一步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并谈谈对安静的初步印象;初步了解安静是怎么触摸春天的,用什么触摸。

引导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方式可多样,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四、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使第二课时能作及时而相应的调整。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磕”(上下结构)、“瞬”“翔”(左右的比例)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

课文中讲的是谁触摸春天?(安静)她是一个――(盲童)

当美丽的春天到来,我们在用明亮的双眼欣赏桃红柳绿的时候,双目失明的安静又用什么来感受春光呢?

(鼻、手、心……)

过渡: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让我们随着课文的作者一起来走近安静,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感受春光的。

二、研读课文:

1、出示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再读第2自然段。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到小区的绿地上是什么情形吗?

(学生有可能一下子就很会具体描述,那就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这可真称得上花繁叶茂啊!”学生也可能很简单地说“花繁叶茂”,就接口:“是呀,你看小区里各种花都开了,散发着浓郁的花香。”)

(2)引读“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的安静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是呀,她就是这样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些什么?

小结:是呀,双目失明的安静是那么开朗、乐观、活泼、快乐,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2、一天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看到了什么情形呢?学生自由读第3―5自然段。

交流:

(1)我首先看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的交流,出示第3自然段的一、二两句,并指名读。

可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啊,她怎么能走得这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呢?引导学生联系第2自然段说说,并读“这个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接着我又看到什么了呢?

A、出示3、4自然段。指名读“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B、安静是怎么抓住这只蝴蝶的?

(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划有关句子,如关键句“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和“手指悄然合拢,拢住了蝴蝶。”)

C、引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睁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D、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呀?(学生说理由并读有关句子。)

小结:是的,这就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我们正常人都抓不住蝴蝶,可安静,她凭着聪明,凭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凭着对这块绿地的熟悉,让自己的心里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睁着眼睛的蝴蝶就这样被盲女孩安静那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可真是一个奇迹啊!

感情朗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睁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E、引读“蝴蝶……扑腾,安静……惊讶。”安静怎么会这么惊讶呀?(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此时的安静会怎么想呢?

此时的安静除了惊讶,心里一定还怎么样?

(如果学生有说到害怕,我就“我想,此时的安静一定惊讶与开心多过害怕吧,因为――)引出”安静的心……地方。”)

在安静的心里,除了浓郁的花香,还体验到了什么?(扑腾的蝴蝶。)是啊,在安静的心里春天充满了生机,就连静静站在一旁看着安静的我,都仿佛看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F、来,把“课文”拿起来,让我们再把4、5自然段读一读(配乐)。

3、引读第6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许久,我又看到了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学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出示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作者看到的。

指名读“许久,……张望。”安静怎么把蝴蝶给放了呢/

盲童安静能张望到吗?

是的,安静的眼睛看不见,可她什么地方能看见?(心里)因为她的心里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么,她心中那双明亮的眼睛张望到了些什么呢?她可能又在想什么?

引读第三句。

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配乐)。

4、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我怎么做了?引出第7自然段。

当时我可能怎么想的?引出并读第二句。

(1)这里的“谁”指?包括课文中的――?

(2)总结:文中的安静是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她的眼睛虽然看不到桃花的粉红,小草的碧绿,可她用心触摸着春天,感受着春天那浓郁的花香,扑腾的蝴蝶,飞翔的快乐,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板书:创造缤纷世界)

(3)再读‘谁……谁……”

三、作业:

1、好好地再读读课文,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7.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七

作为刚工作两年多的新教师, 小学教育给我的感觉是:上课很赶, 孩子很躁, 老师很累。教育不是让人增长见识, 学习本领吗?这本是快乐的事啊!可现实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这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言明的问题。以下, 我仅就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为着眼点, 谈几点感想。

首先, 四年级语文, 每册有必读课文32篇, 所选课文多为名家之作, 或文字优美可倾心一读, 或道理深刻可为之一悟。但有一点却十分碍眼, 在每一课课文开篇第一页下方介绍作者时, 上下册课文竟各有十三篇课文赫然标着“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改动”课文占整课文总数的40.7%。语文到底是名家名作荟萃, 还是编者改编故事集呢?有时真替人教社担心, 万一要是行文作者较起真来, 真不知人教社会惹来多少文字官司。以上册第9课《巨人的花园》为例:对照《巨人的花园》和原著《自私的巨人》, 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 景物场面的描绘, 还是情节发展的走向, 改动是很大的, 较《巨人的花园》而言, 原著《自私的巨人》内涵更加博大精深。为适应教学的需要, 对原著进行适度地修剪可以理解, 但如果借此大刀阔斧, 捉刀相向, 对原著进行“面目全非”式的裁减, 这就不免令人费解了。就如对《自私的巨人》的改写, 一个貌似自私其实心地善良的巨人, 被改成了外表任性、内心冷酷的形象, 而后又突然“顿悟”, 痛改前非, 读完之后总不免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其次, 我还发现一个怪现象:比起讲道理、谈理想、介绍型的“大”文章, 孩子更愿意学小故事、小动物类 (如上册第四单元有关小动物类的文章) 的“小”文章;比起正儿八经的必读课文来, 孩子更愿意学习园地的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不打紧的“闲杂”文字。是孩子们胸无大志、不愿思考, 还是我们的教材没有投其所好, 深入他们的内心呢?我想答案无疑是后者。既然小学生是儿童, 那么他们的读本就必须是儿童文学, 这才是他们所关注, 所在乎的, 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乐学善思。不然就会造成:什么都说了, 其实什么也没说的后果。如下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立意很明确, 就是告诉读者要有环保意识。行文不仅用了很多的专业术语, 全无半点儿童味, 阅读提示还列有一问: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且不说孩子能否看懂, 有没有兴趣去看明白, 治理黄河, 这个从古至今都困扰当权者的超大难题, 要是写书都能写出几百本, 一个乳臭未干、尚未涉世的孩子能提出什么有效建议呢?这是一个既不能深入, 更不能浅出的问题。黄河于中华民族而言所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远不止环保一主题。立意可不可以不这么高远, 语言能不能儿童化些呢?记得叶圣陶先生主编的《开明国语课本》也有一篇以黄河为题材的课文。该文借用童话形式, 赋予黄河以生命的律动, 可读性强, 这样的黄河才能真正流进孩子的心中和血液中。

再者, 全册教材内容过多, 老师普遍反映语文课内容过满。以一学期20周 (除去半期考和复习等, 其实一般只有18周左右) 正常授新课为例, 一周六节语文课, 在理想状态下, 整学期下来也就120课时。一个单元平均以13课时为记, 共8单元, 仅教授新课就需104课时。每个单元仅剩余2课时。那这2个课时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要对每个单元的测评考及订正讲评;每课一练的讲评及二次甚至三次订正……于是, 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 抢占技能课, 拖堂延时, 追赶进度就成了常事, 而这些, 对于正常健康的教育而言, 损害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 我们似乎还应关注教材选材上的功利性, 关注小学生存在两套语言系统。依我之见, 很多课文是什么都对, 什么又都不对;教材的时代性 (如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现在都21世纪了, 还在谈20世纪, 有明显的滞后性) ;个别有争议性的篇章 (如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 向导如果把小海龟不是抱向大海, 而是抱回龟巢的话, 不就既救了那只探路的小海龟又能使其他小海龟不会得到错误信号, 不破坏自然之道吗?这些都是我班一个孩子所言) ;每课朗读要求标准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几乎从头到尾每篇课文的朗读要求都是有感情地读课文) 。

8.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浅谈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一、多样知识引导,营造轻松氛围

语文一直以枯燥乏味的印象出现于人们的心中,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存在一定影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采用多样性的引导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重塑心中对于语文学科的定位,促使其自主参与到课堂的探究当中。首先,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深入探究课本中的文章,合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教学《全神贯注》的过程中,教师可提问学生喜欢做的事情,了解学生心中“全神贯注”的含义,发掘他们潜意识中对词汇的理解,接着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准备的条件下参与到课堂当中,为他们学会更多的知识点做出积极的铺垫。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为课本中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文章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激发他们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教师拿着铁球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让学生实际地了解标题含义,接着提问学生其中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欲望,在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投入其中。另外,教师要注重科技与课堂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积极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多媒体教学包含多彩图画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在对美丽的景色教学时,教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跳出课本上呆板的图画,播放相关的影像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用和蔼的态度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温和的形象,利用辅助的教学手段与亲切的教学态度为小学生带来轻松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语文教学做好铺垫。

二、多样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因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顾虑,一直以简单的方式贯穿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有所提升,但是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本进行探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其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空间,促使其更好地成长。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拉近语文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培养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的时候,教师带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进行实际的学习,和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中各种物种的变化,了解大自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启示,促使学生更好地沉浸于知识的教学当中,带动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其次,根据小学生喜欢群体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班级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几个人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探究的乐趣,让学生互动的时候更好地取长补短,调动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热情,给予他们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是语文基础学习阶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运用多样化、高效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的成长,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歌曲赏析《我和你》歌曲赏析下一篇:外贸英语专业英文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