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4-08-28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14篇)

1.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一

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时代,品牌是企业和产品品质、信誉、文化的标志和结晶,是科技、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综合优势和价值的集中反映。提高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的历史机遇,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出引领世界潮流的高新技术和著名品牌,提高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自主创新品牌经济集聚之地,才能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合作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要想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作为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第二,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提高。要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第三,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把技术政策纳入政策系统,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例如,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但是,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以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四,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

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二

关键词:电大英语,自主学习,问题

1 电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1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电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 电大学生素质相对比较差, 很多人学习没有计划性、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从我们的走访调查来看, 调查对象中有75%的电大学生没有制定过任何周或者月学习计划, 有20%的学生制定了学习计划,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例如工作繁忙而最终没有很好的执行, 而只有5%的学生真正制定计划, 并且有效的实施。另外, 调查中还发现, 只有大约30%的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课程进行了预习和准备, 上课期间能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讲。

1.2 自主学习时间有限

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是影响电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随机所选的调查对象中, 有家庭、事业、工作的占七成以上, 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 家庭琐事的牵扯精力, 造成电大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发生冲突, 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如此, 有些企业的人力主管部分怕职工分心影响工作效率, 往往对职工学习时间做了种种严苛的规定, 例如不许请假、经常加班等等, 这些因素加起来造成电大学生学习时间的捉襟见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 73.3%的学生认为学习时间不够是影响他们学习最主要的因素。

1.3 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尚未真正建立

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的提供是成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首先, 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必须有电脑, 且上网方便, 能利用空闲时间随时可以上网。但从调查结果发现, 有电脑上网很方便的占24.7%, 有电脑, 但上网受限制的占35.6%, 无电脑, 上网吧的占5.5%, 相当一部分人无电脑, 来电大上网占34.2%, 虽然电大有微机房, 有宽带上网, 但不少学生住在远离县城的乡镇, 来电大上网很不方便。而在上网频率的调查中, 做到每天上网学习的占15.1%, 而每周上网学习的占47.9%, 每月上网的也不少占32.9%, 从来没有上过网的也有4.1%。这说明网络条件有特改善。

2 完善电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对策分析

2.1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 “捆绑式”、“填鸭式”的重教轻学教学方法大行其道。教师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角, 学生往往被动接受, 成了机械练习的机器, 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素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针对电大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 甚至部分连26个字母认不全的情况下, 在教师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背十个单词, 听半小时外语广播或者看英语报刊等等, 在学习进度安排上,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循序渐进, 考虑工作、生活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 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积淀, 英语语感的养成也是日积月累中慢慢形成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电大学生要做到量力而行, 切勿急于求成。总之, 要改变学生过去一切依赖老师, 不发挥主观能动性, 缺乏独立思考的不良习惯, 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2.2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教师,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引导他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电大的学习是师生分离的, 强调自主学习, 但不是孤独的。我们强调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互, 同学们可以通过网上BBS、E-Mail、电话等多种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还可利用网上直播、双向视频系统等网络交互手段参与网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学生还可以到互联网上寻找资源。针对网络信息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现状, 教师要加以指导, 给学生推荐正规权威的网站, 例如:中青网英语角, 中国英语学习网, 洪恩在线等等。有的电大还专门建立了远程接待中心, 全天候接受和解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这些交流活动, 除解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外, 还可以帮助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电大学生与一般的全日制学校的学生不同, 除了授课时间, 其它时间都处于分散的状态下, 所以要使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上的困难, 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技巧, 使学生互相之间能够通过小组活动这种形式, 定期进行讨论和交流, 实现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还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尽可能都设立MSN的帐号, 使学生可以利用其进行多人间的交流;同时BBS讨论时, 不但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交流, 而且学生间也可以进行探讨。另外像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也是常用的方法。这样的交流, 使学生很容易克服时空上的距离, 形成讨论的氛围。

2.3 加强监督检查, 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电大学生大多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自主学习的时间也不能得到较好的保证, 所以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明确提出要求, 例如每学期每个学生平均每周上网学习时间至少达到2小时以上, 浏览下载学习资料, 进行IP课件、VOD点播、网上直播课堂等学习 (做好学习笔记备查, 由校管理人员通过电大在线平台“行为统计”等方法实施监控。如单位或家中具备上网条件, 可以不到学校上网, 但必须保证规定的上网学习时间, 并做好学习笔记备查) 。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给任课教师、课程辅导员各发电子邮件, 内容为规定的作业或课程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做好学习笔记备查) 。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在相关课程讨论区至少进行二次网上讨论 (做好学习笔记备查) 。每个学生每学期每课程必须参加一次网上的期中测试。学员按就近、方便、有利于共同学习提高原则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 每组每学期至少组织学习四次, 由小组长组织学习, 要指定专人记录。小组长在通知组员集中学习前, 必须提前报告任课教师知道, 以便参加指导。并将这些考核内容进行量化, 严格按照量化指标来计算形成性考核成绩, 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 结束语

总之, 作为电大开放教育的辅导教师, 要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孙宏安.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6.

[2]华建新.自主性学习的特征与学习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4) .

3.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三

关键词: 评价机制 合作时机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是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存在问题

1.时间不充足。合作学习中,自学、讨论得多了,教学任务有时完不成,有些课不能达到课标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后,自己总觉得学生的知识不够系统,相关知识的深度没有达到,有时还得利用自习课再强调一下,教师感觉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学生感觉时间不足。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优生参与的机会多,学困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学优生那里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学困生发言,认为学优生能够代表其小组,这就造成一些能力低的学生有时会把任务留给他人去做。还有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以及老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

3.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4.评价不全面。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小组合作中,教师较少组织组际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有时组际之间的评价,往往是互相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形成相互指责的局面。

二.相应对策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前后桌编排便于上课时及时合作讨论。

加大班主任培训工作力度。班主任是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关键组织者,是促进此项策略实施的督办者,成败在于班主任。因此,要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思想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加强合作技能的培养。一是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并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每个成员轮流做,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组内主要意见等等,从而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评价机制合理性。 在合作学习中要想有活力必须引进激励竞争的机制,为此我们借鉴了合作学习考评竞争量化表分别从课堂的主体参与,团队的合作力、小组的纪律、工具学习习惯和方法、作业笔记、优差互帮等几大方面制定赋分的标准。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肯定合作小组中学 优生表现的同时,更加激励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一种“组内成员积极合作,组间成员激烈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把握合作时机。(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怍的精神。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提高合作的效率。(2)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学生学习中出现困难是很经常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让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就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了线段和射线。(3)意见不一,有分歧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时候往往会出现全班同学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甚至激烈争吵的情景,这时也是一个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很好时机。通过小组讨论,两种解题方法殊途同归,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教师要当好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及时提供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引导、指导与参与,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结束语: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要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组织开展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孙国柱

2.《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对策》 文有书 章有竹

4.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四

一、个别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人才的合理使用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选拔管理方面,与上级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由于财力有限,人才工作、生活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科研经费、住房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四、乡村优秀科技人才的选拔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

五、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尚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气氛,在具体政策的落实上还不够得力。甚至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心存疑虑,对引进人才工作持有偏见。

六、在人才开发方面,统一规划还不够细致,统一管理方面也缺少过硬的措施。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还不够好,引进和挖掘当地潜力脱节、项目和人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脱节、项目和技术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有人才,但缺少载体,找不准载体,有些人才利用不好,造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一些急需的人才非常缺乏,引进非常难,同时,又过分依赖引进,忽视了对“土状元”的使用。

八、人才和技术开发的深度还不够,仅仅停留在与高校有联系,与专家有联系,与某某人才有联系,到底怎样立足本地区情,充分发挥引智优势,闯出自己的路子来,缺少深层次的研究,缺少过硬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着重采取以下对策:

一、牢固树立符合人才发展的新观念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事业之本,发展之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今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产业比重显著上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域之间人才争夺战更趋激烈。如果我们没有顺应时势要求,及时转变观念,采取应对之策,就可能在人才竞争中陷于被动,从而丧失发展机遇。

要树立人才资源开发的观念。我们要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把潜力变为现实,把潜在资源变为现实优势,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关系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开发的观念,在“开发”二字上下功夫,做文章。要高度重视对本地人才的开发利用,特别应当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和乡村科技人才的开发,加快培养熟悉本地情况、适合本地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加快人才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要制定政策,激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逐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收益率,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要树立按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的观念。人才的需求信息在市场中反应最灵敏。各类人才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选择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用人单位也可以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人才。这样供求双方都会满意。市场是人才供需的晴雨表,哪一类人才缺了,这种人才就成了急需人才,教育培训部门就应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培养计划。相反,哪一类人才多了,就应该缩小培训规模,这就是通过市场调节人才供需,反映的是价值规律。只有通过市场,才能把各类人才,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人才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促进人才智力与资本、项目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避免人才浪费。目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一方面人才积压,另一方面人才又不足的现象,都与人才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们要破除人才“单位、部门所有”观念,知人善任,广纳贤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入世后的新形势,加快发展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促进人才流动,做到资源信息共享,实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树立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观念。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意识,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人才的需要,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开发各类人才,由单一的党政人才培养开发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多元人才的培养开发拓展;由单一的公有制单位人才培养开发向全社会人才培养开发拓展;由本地人才培养开发向外地、国内以及国际人才培养开发拓展。因此,我们要有面向全球、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制定相应对策,开发利用好人才市场和资源,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以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综合运用人事部门的职能优势,采取有效的培养、吸引措施,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一要改进和完善专家培养管理办法。继续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作用,为用人单位开发人才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做好服务工作。要打破身份和所有制界限,探索非国有单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办法,抓紧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二要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要抓住当前全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良好时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创业,为人才的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四要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培养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专门人才,大力开发乡土人才,继续做好乡镇科技副职和村级科技人才的选聘和管理工作。五要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结合《2001-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长期规划,建立责任明确、分级负责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资源共享、运行协调的继续教育网络体系;扩展继续教育的投资渠道,促进国家、集体、个人、外资等多元投资格局的形成,探索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继续教育的具体办法。

第二,以应对入世挑战为契机,全面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入世的挑战,最为直接、最为突出的是对政府管理制度和行为方式的挑战,政府的管理制度要靠公务员制定,政府行为要靠公务员运作,因此,说到底入世的挑战是对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挑战。就目前状况来说,我们的公务员对世贸组织和世贸规则还知之较少,懂得国情、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世贸组织规则的复合型公务员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我们要把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作为当务之急,努力提高他们的依法行政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当前应当重点加强对世贸组织、外经外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的培训,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外出学习、函授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切实提高公务员适应形势,依法行政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继续推进人事制度建设,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

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体制和制度的竞争。我们要紧紧抓住改革不放松,继续推进人事制度和体制的创新。

第一,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精神以及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完善激励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在“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制度、选拔录用制度,探索建立和推行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试用期制、部分职务聘任制、诫勉谈话制和离岗培训制等制度,规范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建立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第二,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为突破口,以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为重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要突出抓好科学设置岗位、严格聘用程序、依法签订聘用合同等环节,规范聘用操作程序,把推行聘用制与岗位管理结合起来,切实转变用人机制。

深化职称改革,积极推行执业资格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适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实行分类管理,执行不同的工资制度和不同的管理办法。

第三,加强对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增强企业人事工作活力,更好地吸引和使用优秀人才;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考核、培训的指导意见,促进企业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积极培育并管理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提高国有企业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关心企业需要,总结推广企业人事人才工作经验,主动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

四、大力推动人才市场建设

人才市场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制度和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人才中介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人才市场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一,健全人才市场机制。进一步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要变政府办市场为政府管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完善人才市场的供求、价格和信息机制,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探索建设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的有效形式,建立人才配置与资金、项目、技术等多种要素配置相结合的贯通机制;努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市场,把高级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的整合联手,引导他们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发展道路;要健全完善包括人才评价、咨询服务、开发培训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提高人才市场信息化水平。建立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是提升人才市场功能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定期发布工作,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人才市场信息利用与开发程度,盘活人才信息资源,促进统一的人才市场信息网络的形成。

五、创造条件,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创造良好环境

5.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五

摘要:随着物流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物流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确立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我区现在拥有良好的物流发展的环境,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确保实现我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兰山区现有4200多家物流企业、30多个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1500多条货运线,90多个个大宗商品专业批发市场,30余万人的日客流量,40000余辆的日车流量,近800亿元的年成交额,西部综合物流园直接服务周边60多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拥有金兰、天源、财源、林丰等17处大型物流货运场站,国内配载线路多条,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运配载车辆达到8000多个班次,年物流交易额900多亿元。以来,投资1亿多元对物流功能园区实施信息化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扩大了物流网络在全国覆盖范围。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形成了工业拉动市场、市场带动工业的良好格局。上半年,临沂商贸物流业实现成交额400多亿元,物流周转值达1300多亿元。随着物流服务需求和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传统的物流人才队伍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区“商城临沂、物流天下”的发展要求。

一、我区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人才总量供不应求,物流人才培养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加剧了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区物流人才培养无论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人才现在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而综合性物流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目前我区还没有高校及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物流专业教育,这与我区商贸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地位不相适应。

(二)物流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物流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高层次管理人才紧缺,而普通人才供过于求。据统计,如今全国大中专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物流专业的仅有1%,物流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就更少了。据有关资料显示,物流人才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与初级物流人才的比例达到了为1∶50。物流企业中负责仓储和货物流通的初级物流人才相对较多,而高端的懂得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却非常短缺,行业的发展非常需要既懂实际操作又懂管理的实用型高端人才。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将成为制约我区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物流人才培养缺乏选拔机制和系统培养。我区拥有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为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最佳途径。对在物流行业中比较突出的,有潜力的人才,如果缺乏系统的培养,势必会限制其潜能的发挥,无法尽早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四)物流人才在职培训体系不健全。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包括两种,一是正规的学科专业教育,二是考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上短期培训课程。而目前上岗资格培训计划不规范,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无统一标准体系,物流培训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由于缺乏在职培训,相当一部分物流从业人员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不利于企业实施物流管理创新。

二、我区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制定物流人才队伍发展规划。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引,以服务“大临沂、新临沂”现代物流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人才队伍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以解决关系长远发展的人才资源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明确物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思路,制定中长期物流人才发展创新工程工作的重大政策等新举措。

(二)着力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1、造就行业领导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一批有志向、有能力、事业心强、多年从事物流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通过提供事业平台,使他们逐步成长为物流行业的领军力量。

2、加强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引进。针对物流行业具有一体化、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特点,引进一批既具有广博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极为重要。具体引进可不局限于本地区、本省,也可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省份,甚至到国外引进能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的高级物流人才。

(三)深入推进物流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1、培养发现优秀青年人才。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和培养,及时发现具有良好潜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区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中青年占80%以上,知识、能力参差不齐,他们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加强对他们的重点培养。采取企业轮岗、脱产学习、大中专院校进修、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确保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2、用先进的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物流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物流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我区的物流业发展速度快,物流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必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对此,要充分发挥我区高校、科研机构资源的优势,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体系,加快物流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将科研教育平台与物流平台有机结合,使他们都能熟悉除物流知识以外的“文学、哲学、经济、管理、法律”系统理论知识,适应物流业发展的要求,满足物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6.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六

颍州区委党校

耿勇

[摘 要]: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我国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问题,这表明我国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视程度有上升一个台阶。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依法治国的问题,通过多年来的教育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依然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和探讨,本文以国家依法治国政策为背景,针对依法行政能力相对较低的乡镇基层干部,讨论我国干部依法行政能力问题,总结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依法治国理论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关键词]:依法治国;干部;依法行政;法律意识

前言: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保障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在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逐渐推进中,我国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问题暴漏的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法制化进程。尤其是在乡镇一级以及偏远地区,法治化情况相当不佳,很多地方的法制化进程阻力重重,来源于基层干部的阻力也不在少数,所以提高我国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以及成为我国开展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步骤[1]。

一、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是指干部在行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运用法治思维、遵循法治方式最终完成行政目的的能力。就实际而言就是干部在进行工作时要注意自己行使权力的方式、目的、初衷是否合乎法律的规定,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依法行政能力主要包括熟知和理解法律知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行政管理、依法办事、公正执法。

我国在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中,对于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愈加关注,因为我国有八成以上的法律和90%法规是由干部来实施,而且对于群众来讲,国家干部的带头作用有利于依法治国的政策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所以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就现阶段我国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来看,还有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被解决,那么我国的依法治国政策就很难彻底贯彻[2]。

二、干部依法行政能力问题的原因

(一)行政方式粗暴 在我国,干部行政方式粗暴的问题屡见不鲜,其影响极为恶劣,也无法达到其行政目的。多年以来我国对于干部行政方式粗暴的调整一直再进行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干部行政方式粗暴都表现出一个问题,就是干部对于群众权益的忽视,就在不久前,还曾爆料我国某地乡镇干部带领城管等部门进行强行的征地活动,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我国经济行为,尤其是政府的征地行为中多次发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3]。

干部粗暴的行政方式很容易造成干部行政行为的违法,对于干部而言,也许主观上并没有违法的想法,但是其实际作为已经侵犯了群众的权益,造成违法现象。虽然说这样的意外违法的现象并不会有太大的后果,但是对于群众而言,干部带头违法成为一个坏的榜样,群众很难再内心接受依法治国的概念,因为代表国家的干部群体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依法治国对于群众来说只是口号,而非国家的实际行动。

(二)“官本位”思想

自古以来,我国就处于一种“官本位”思想的熏陶下,虽然在我国见过之后对于这种思想严厉的抵制,一直在官员中倡导“民本位”思想,强调干部不能脱离群众。但是很多官员依然有“官本位”思想的流毒,在平时的工作中,将自己和群众脱离开,再这样的情况下,官员又怎么可能具体的考虑群众的利益,按照我国的法律进行工作[4]。

“官本位”思想使干部以自我为中心,在行使权力时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尤其是在官员的行政行为与群众出现利益冲突时,很多官员不会去更多的与群众沟通,相反会认为坚持的群众是“刁民”转而采取更加激烈和失当的措施来进行对抗。所以“官本位”思想的侵蚀大大降低了我国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

(三)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对于依法行政的理解出现偏颇。认为依法行政是依靠法律进行行政管理,在平时工作中强调法律,利用法律来牵制和挟制群众进行相应的工作,把法律看做管制群众的工具,而不认为法律是规范干部行为的工具。其二很多干部对于依法行政的理解过于简单,认为依法行政只是按照部门文件进行行政就是依法行政。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法律和法律之间同样有高下和效力之分,依照部分规定执行公务的同时也要注意,部门规定是否合法或者与其他更高级的法律有所冲突,只有明确法律的效力,在工作中注意应当依照何种法律来进行工作才能被称为依法行政。最后,相当一部分干部对于法律的了解不足,其表现在于虽然是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工作,但是对于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并没有认真贯彻和落实。比如在我国征地中这一现象就十分明显,很多地方的征地补偿和征地规则都是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但是我国在征地方面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了征地方面的补偿标准等问题。所以这一现象就充分表现了当地政府干部法律意识的淡薄[5]。

(四)法治意识缺失

法治意识是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可以自觉意识到法律治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信法律的公平和正义,身体力行的实践法律治政,将法治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但是我国很多的干部并没有足够的法治意识,经过国家多年的宣传和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法治意识,但是在工作中很难想起。这些干部,法律素质不高,也没有法律修养,处事缺少法律信仰和民主意识。在工作中很难做到法治,更加习惯于人治或者情治的工作观念。

在我国干部的服从行极佳,一般干部很少反对领导的意志,实际上的领导权力并不属于法律,而属于权力,显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我国推行法治建设所希望看到的。但是这一情况也是不能在短时间内扭转的,只要我国的干部内心缺少法治意识,那么这样的情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6]。

三、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的策略

(一)树立“民本位”思想

首先,需要树立“民本位”思想,干部可以更好而融入到群众当中,为群众着想,这样的干部就很难有机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对于干部来说,具有“民本位”思想意味着干部的思想境界提高,随着接受也愿意接受群众的监督,减少了干部的自大情绪。当干部与群众处于同一水平时,干部就不会有意识地利用权力去达到行政目的,这样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对于干部来说,有足够的“民本位”思想后就会自觉地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这样干部和群众就可以更加和谐的相处,也就减少了干部行政过程中对于群众基本权益的侵犯行为[7]。

(二)强化法律意识

干部的法律意识是干部依法行政的基础和前提。强化法律意识就可以使干部在进行行政活动时察觉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者违法动机,及时的悬崖勒马以免发生无可挽回的错误。而且就干部本身来说,具有双重的社会属性,国家公务人员和普通群众,这两个不同的身份在不同情况下需要有必要的选择。干部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必须要明确自己与普通群众的不同。所以明确自身的法律角色来判定自身的行为是否合法,是每一干部应该具有的法律意识。还有干部在执行法律时需要保证公平和公正,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改变以往落后的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对于干部来说法律的效力不仅仅是针对于普通群众,干部也在法律的管辖范围内,所以干部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建设法治社会[8]。

(三)加强法治培训

对于干部的法治培训课程是需要坚持和深入的,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发现,我国干部的法治意识已经有一定的提高,这是教育和培训的成果。虽然现在依然有部分干部没有很好的法治意识,但是这并不是教育和培训的原因。提升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的主要方式就是加强对于干部的法治培训,尤其是乡镇一级依法行政表现相对不好的区域,应该有更大力度的法治培训,通过合理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干部的法治意识,提高干部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积极性,使干部在行政执法中,有意识的进行依法行政。对于干部来讲,学习是最好的提高方式,硬性的指标和考核并不能改变干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训却可以很好的改变干部的意识,通过意识来指导行动,只有干部觉悟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加具体和认真的依法行政。这样的改变都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实现的[9]。

(四)软化行政方式

行政方式的变化是最直接的变化,也是群众能够感受到的变化。我国干部粗暴的工作作风必须要进行软化。通过柔和细致的工作方式来更好地完成行政任务。首先要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明确干部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其次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与群众的够沟通,不能继续以往急躁,铁腕的工作作风,要时时刻刻牢记依法行政的概念,将依法行政融入到血液中。行政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强制性的方式往往会造成反效果,反而影响到工作进度。再有国家可以出台部分相对优秀高效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工作过于粗糙并不是因为其没有依法行政的意识,而是没有依法行政的方式,受传统工作方式影响很大,没有合适合理的方式来完成工作,所以只能继续利用传统方式,那么其依法行政能力依然得不到发展。乡镇干部不缺少理论,也不需要具体的办法,只需要国家给与一定的知道和方向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依法行政能力。总结: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治国是需要依靠干部来进行的,只有这些管理主体保证依法行政,才能从上到下的贯彻依法治国这一方略,提高我国法治化建设,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参考文献:

7.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七

存在的问题

学生缺乏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从而给理解能力带来影响。在阅读课学习中, 尽管大多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储备了不少的词汇, 但仍不能很好地读懂课文, 这正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所造成的。

阅读语篇中存在的阅读障碍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阻挡了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阅读活动狭窄, 阅读教学始终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转个不停, 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训练单调, “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种最常见的教学模式, 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效率低, 阅读的效率主要指学生对阅读文章理解的正确率与理解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 却频繁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

忽视阅读情感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学习的焦点放在课文的理解上, 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情感因素。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十招”

面对以上问题, 我常常独坐桌前, 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英语阅读, 使自己的指导既不落入俗套, 又能真正体现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阅读策略?又应如何设法既能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又能在快乐中学得有效果?经过理论学习, 反复实践, 我有了自己的体悟。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运用整体教学的原则, 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 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表层理解, 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指导力度, 循环加深, 最后整体推进, 让学生能够深层理解课文, 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注重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 听、说、读、写全面兼顾, 整体训练, 既达到阅读课文的教学目的, 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为小学生以后开展高层次阅读奠定基础。

小学英语, 兴趣第一。

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儿童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景的支撑, 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 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 在活动中学习,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开展儿童英语教学, 教师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其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 他才愿意学。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取多变的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教学效果。

以任务推动学习。

阅读教学设计, 要求以任务推动学习, 以任务贯穿学习。设计任务时, 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依据多元智力理论,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和个性、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语言基础、学习方法等差异, 同时要把握深度、广度、跨度、精度、密度、角度等。

“讨论式阅读”。

阅读教学方法上, 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来增长知识, 发展能力。提倡“讨论式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把阅读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项交流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 求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建构师生对话、共同发展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模式。教师应与学生分享理解, 寻找真理, 共同开发“体验课程”, 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

反对虚无主义。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必须反对虚无主义, 即不谈阅读教学策略, 更不用阅读教学策略。理由是孩子年龄小, 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强, 阅读的时间少, 根本用不上如此“高深”的策略。事实上, 正是对阅读教学策略的无知才导致了低层次、低水平的阅读教学现状。

引导学生创作小短文。

小学高年级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 让学生对短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 使学生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 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在解决了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整篇文章做进一步的理解, 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或做练习, 作为语言的输出。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且表现欲望很强, 只要教师正确引导, 学生就能写出很好的小短文。另外, 学生写的文章贴近自己的生活, 符合其他学生的阅读水平, 也更具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引导学生仿写、试写小短文, 并将写得好的文章推荐给全班学生阅读。

如在英语六年级月考时, 我让学生试写一篇题为My Friend的小短文, 其中有一名学生的小作文是这样写的:My Friend

I have a good friend.She is a girl.She is tall and thin.She has long hair.She is very active.She likes playing the piano and listening to music.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her home is near our school.We are in the same class.We often play together after class.We like each other very much.Who is she?Can you guess?

这篇习作所运用的语言知识比较普通, 学生都能看得懂, 里面的每一个句子大多数学生也都能掌握。而且这篇小短文几乎把一个六年级学生所学过的关于描写人物的语言都用上了, 可谓是一篇典范之作。再者, 这名学生在文章的结尾还抛给了读者一个问题, 让读者猜猜她的好朋友是谁, 这也是学生所热衷的事。于是, 我就把这篇习作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边读边猜, 兴趣盎然, 在读的过程中还掌握了写小短文的格式要求。

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

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 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 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的问题,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 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 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 在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 来梳理全文所给出的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 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培养语感,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活跃学生的思维, 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 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掌握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 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 角色扮演, 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 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 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 实现知识的迁移作用。

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涉及了不少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 教师在完成书本的教学内容之外, 还要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例如6B Unit 5《Holidays》中介绍了中西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节日, 这些节日因国家的差异, 庆祝的方式和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在教学时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讨论, 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等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跨越阅读过程中的文化障碍, 增加文化积累。也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文化信息, 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活化, 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

8.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八

关键词:健康评估;临床护理能力;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潘淑慧(1980-),女,浙江新昌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讲师。(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88-01

“健康评估”是护生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并影响着今后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健康评估教学质量提高是护理教育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2]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的问题是教学与护理工作临床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技能,即临床护理能力不能有效提高。本文将就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健康评估课程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验分段化教学与临床脱节。传统的健康评估教学模式分3部分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实验课教学与课间见习。理论课传授症状与体征等理论知识,实验课传授身体评估技能。这样的模式导致理论与实验课有一定的时间空档,学生上实验课时可能已经遗忘了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影响教学效果。最致命的缺陷还在于缺乏对护生真实工作环境下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护士接触的是一个个患者,而不是单独的症状或体征。学生虽然分别学了理论与技能,但是当面对临床上真实的活生生的病人时,不知道如何把所学到的理论与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即不能转化为临床护理能力。

(2)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临床情境。多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讲述为主或者以教师演示身体评估技能为主。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显然其更大的弊端是不能体现临床工作环境,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与临床工作相对应,缺乏一个类似临床情境的氛围,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考核手段单一,不能体现真实能力。教学和考核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查阅文献,多数院校采取以理论考核,或者理论加技能考核为主的考核体系。[3]理论考核的是单纯的症状或体征,技能考核的是单纯的限定的身体评估的内容。健康评估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通过各种评估方法获取评估对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加以分析,得出护理诊断,为提出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也就是要求护士在复杂多变的实际工作情境中,要综合分析、独立判断、作出护理决策,能机智灵活地应用相关的理论与准确的技能完成复杂的护理操作。而当前的考核体系与临床工作脱节,不能体现学生真实的临床护理能力。[4]学生可能应对考试属于“高分”,到了临床却是不知所措的“低能”。

(4)教学内容选取不能体现临床护理特色。长期以来健康评估教学受临床医学专业传统的《诊断学》的影响,缺乏护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针对性,变成诊断学教学的缩略版。以心脏评估为例,临床专业与护理专业都在讲授心脏视触叩听。有的院校甚至把心脏叩诊作为重点掌握内容。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士基本不会用到这一技能。因此教学内容选取体现不了护理特色,与临床护士真正在做的工作脱节,对于培养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提高护生的素质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5)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对于我国大多数护理院校而言,健康评估教学在很长的时间内主要由临床医师或者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教师授课倾向于传授临床专业相关的内容,护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针对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

因此,健康评估教学在多方面制约教学质量提高。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相脱节,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培养。严重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了护生的整体素质。

二、健康评估课程临床护理能力培养的对策

健康评估教学必须改变目前传统落后的教学现状,应致力于让教学能切实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接轨,能体现护理特色,有利于培养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由单纯的传授理论和身体评估技能升华为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临床护理能力。针对如前所述的制约临床护理能力培养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实践课在理论课开授之后再开课的办法,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教师在讲完理论课后就给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以“问诊”为例,教师在讲述问诊的重要性、技巧、内容等讲解结束后,就能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模拟病房内,同学互为护患,组织同学运用采集资料的方法和语言沟通技巧进行护理评估。这样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多样化,创设贴近临床情境。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让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工作,可采取案例教学、病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类似临床真实环境和情境,比如设置急诊科一个昏迷病人被送入院这么一个情境,学生作为护士接诊,应该如何去完成护理评估。这样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体验式的模拟情景教学能够有机结合并应用起来,让知识和技能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临床护理能力。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在授课期间去医院接触真正的病人。比如我校在学生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授课以后,安排学生去临床课间见习,在完全真实的临床情境下让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3)建立体现临床护理能力考核的综合考核体系。以理论+模拟临床过程技能考核+平时分组成。以临床护理能力的考核作为核心,把传统的侧重知识的考核改为侧重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考核。

理论考核占50%。其中病例分析题比常规考试大幅提高,占理论考核40%分值。适当减少填空、名词解释等依赖于机械记忆的题型,倾向于以病例分析这样最能体现学生综合分析判断、临床思维能力的题型。

模拟临床工作过程技能考核成绩占40%。将临床上各科常见典型病例引入此部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经过培训的护理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并制订统一的评分标准。学生抽签,根据抽到的病例,作为护士,从接诊患者开始评估,采集病史,完成主客观资料的收集,并完成身体评估。教师根据学生在评估中的表现、收集到的资料,身体评估的技能操作给予评分。

平时测验、学生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等占10%。

(4)根据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所需优化和重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取必须紧密贴近临床实际工作过程所需,符合护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针对性。因此,我校健康评估课程组吸收了工学结合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课程的先进理念,与临床专家、用人单位共同探讨、修定本门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来全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决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筛选,选取教学内容。如前所述,我们认为叩诊教学在心脏评估中可以弱化;同时结合护理特色增加了心理社会评估内容;身体评估技能突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到的技能。真正传授护理工作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突出护理特色,有利于培养临床护理能力。

(5)建设以护理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适当吸收护理临床兼职教师。笔者认为健康评估教学应建设一支以护理专业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健康评估教学突出护理特色,使得教学能传授护理相关技能抓住护理的重点。各院校应加快培养自己的护理专业的师资。同时健康评估课程组需要适当吸收来自于临床一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及时获取临床的新动态和新进展,使得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临床护理工作,促进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

总之,健康评估教学质量影响着护生的整体素质。当前健康评估教学在多方面制约着教学质量,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接轨,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健康评估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亚莉.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改革[J].护理学报,2008,(11):24-25.

[2]诸葛毅,范晓江,吴忠勤,等.健康评估课程以学习方案导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901-902.

[3]王进军,金笛.对健康评估课程建设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

(3):269-270.

[4]陈月琴,杨丹丹,刘方.模拟临床测试在护生职业能力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102-103.

(责任编辑:刘丽娜)

9.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九

王小燕 秦岭学校

通讯地址:灵宝市秦岭学校

电子邮箱: qwbwxy@163.com 联系电话:*** 内容提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学习方式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它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因此教师组织课堂的合作讨论活动不仅要吃透文本,更应该吃透学生,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 合作学习语文教学 组织 评价 问题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几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好的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已经得到改善;二是课标中强调的“人文素养”“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成了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了,课内外结合已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组合作有形式无内容。

许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四人或六人一组在一起交谈,教师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指导也无从指导。因此,许多的小组分配随意,学生之间由于层次不同,缺少共通的认识和体验,也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加之教师没有任何的要求和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只成了做给别人看的一幅简单的图画。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①讨论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或者是比较简单无需讨论的,或者是学生从文中能够找出来的,或者是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或者是讨论也难以解决的。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浪费了时间,效益不好;

②讨论不是学生自发的和自觉的行为,只是教师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③讨论的时间不足,多数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

二、课堂教学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课堂教学很多只是简单片面地分析文章内容和思想,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文章分析的答案。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成与否,急于使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有时,即使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教师因为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而常常不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不等学生达成共识,就匆匆站出来下结论。有的教师让学生速读3分钟,便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希望学生开展热烈的讨论。由于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不全面,感受不深刻,往往停留

在生字词理解的层面上,甚至连主题都理解错了。

三、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意味着对传统的彻底否定和完全抛弃,似乎全面否定与激进更能显示其改革的彻底性,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我国的传统教育,片面照搬国外的现代教育。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化,即出现了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绝对化的倾向,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如何都用这种学习方式。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学习,课堂上该讲的也不讲,该点拨的也不点拨,学生想跟谁交流就跟谁交流,想跟谁合作就跟谁合作。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合作,失去的是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以及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

采取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处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当然,整节课不必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展开教学,将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度。

因此教师组织课堂的合作讨论活动不仅要吃透文本,更应该吃透学生,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的。

10.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十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郭玉桂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仍存在一些误区,为进一步推进有效课堂研究,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高二年级的合作学习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了解,旨在发现问题,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课堂实效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但是并非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动作用,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每个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仅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不能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由于其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备受眷注与青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梳理自主学习情况,通过组内互动交流、质疑答疑,产生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获得新结论,生成知识技能。

高二年级是每个高中生学习的关键学段,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增加锻炼机会,培养合作能力。为了掌握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状况,制订相关措施,提高课堂实效性,我们特组织了问卷调查活动。问卷由学生独立完成,上交后由老师统一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一、调查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可度较高

有68%的学生适应当前新课程的教学方式,认为比过去好。有75%的学生喜欢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学习,课堂上喜欢讨论或辩论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分别占55%和63%,认为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有价值的学生占68%.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占55%和32%,对小组成员满意度较高的占57%.

2.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较强

有63%的学生喜欢合作交流学习;83%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能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增加锻炼机会,培养合作能力;75%的学生喜欢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学习、实践以获得新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63%的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经常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占48%,积极参与讨论辩论的学生占55%;对问题有争论时63%的学生选择记录下来全班讨论。

3.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分工不够明确,评价不够及时,不能持之以恒

98%的学生认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是时有时无的;小组合作采取前后座位四人一组形式的占97%;认为学习过程有明确的分工的只占25%;认为每次都有评价的仅占8%,认为没有的占33%.

4.学习基础和学习信心

68.8%的学生认为基础差所以没有兴趣,39.0%的学生没有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发表自己观点的仅占48%,几乎不回答的占7%,合作学习中遇到难题想问又不敢问的占20%.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

5.效果有待提高

有58%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收获一般;认为收获很大的仅占7%;认为合作学习轻松、好玩的占7%.

二、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建议

我们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即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课型、合适的组织形式、合适的分组方案等,绝对不能让形式上的热闹花哨影响了实质上的效果。针对以上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的问题,作为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长期的努力:

1.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朋友。每位老师都要花心思、动脑筋创造条件,活跃课堂,设计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学习。

2.精选合作内容

所选内容,可以是内涵空间宽泛的、需要学生在思路交流中逐步感悟的;可以是容易产生歧义的,需要学生在争论思辨中逐步澄清的;可以是具有较大难度的,需要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掌握的。提交讨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太容易则使学生失去兴趣,没有足够的动机;太难则使学生产生过多的挫折,失去进一步探究的信心。

3.丰富合作形式,明确、细化分工

就小组合作形式而言,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小组讨论型,突出发挥小组的群体功能;自由发言型,充满争论氛围,气氛活跃;轮流发言型,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小组长轮换型,以轮换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指导各组学生推选出“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等,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避免一些惰性较强的学生浑水摸鱼或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4.重视对合作的指导

教师的学情关注、适度指导、巧妙点化、方法引领,是推动合作学习向深层进发的可靠保证。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分思考、自主学习、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又要适时、适度点拨。教师要把握民主交流的方向,当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婉转地提示,把学生的心重新引导到主题上来,使学生的交流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

5.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探究学习的“共同体”,小组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是“合竞”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充分发挥合作与竞争的预设效果,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往,让他们通过合作交往,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人共处。

6.要维持好纪律

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避免课堂出现无序和失控状况,并使同组异质的每个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任务,不让合作流于形式。

7.重视搞好课堂评价

由于个性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但教师应当及时且巧妙地给予鼓励性评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果课堂评价缺失,对小组的激励力度不够,学生将缺乏坚持的动力。

由于本次调查的人数有限,某些方面的结果可能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学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有很多方面,还是可以供我们老师参考和思考的。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会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立足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的潜在价值,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让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陈贺来。试谈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09)。

11.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十一

虽然在理论上合作学习模式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模式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笔者发现,合作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活跃教学气氛,的确让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热闹不少。但是在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参与深入不够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学生还认为“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是最为正统的教学模式,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非常高,导致其参与深入不够,使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打了严重的折扣。举例来说,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How to make our word more beautiful?”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该话题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进行讨论:How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How to make our environment more beautiful?How to stop the factories from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rivers?How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现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组,然后要求他们通过实际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以上问题,最后每一个小组提供一份100字左右的文章,并推选小组中的某个同学进行全班汇报。原本进行此次小组学习的目的设定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协作性,并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增强英语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契合程度,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利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却发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团队意识缺乏。许多同学根本不知道“teamwork”的真正含义。具体表现为,小组内部分工失衡严重。某些具有较好英语的同学负责的“工作”很多,有时甚至是全部任务,但是某些积极性较差或者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负责非常少的任务,甚至一直只做旁观者。

第二,准备工作欠充分。造成学生准备工作不充分的原因主要为:课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较少、其他课程也布置了类似任务、学生的有关经验不足等。

(二)小组内部成员的英语成绩差距较大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通常会根据英语成绩对小组成员进行高中低合理搭配,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成绩相差很大。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来。例如,在进行主题为How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的学习时,需要认真的阅读学习,然后再把知识进行内化,最后以书面形式进行表达。面对这样的作业,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束手无策,部分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虽然对故事很感兴趣,但由于词汇量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参与进来。大部分学困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感到自卑而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

二、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问题的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第一,强化团队意识。老师应该在落实合作学习之前就像学生明确什么是“teamwork”,什么是团队精神。让每一位同学深刻认识到组内成员不仅是合作学习的关系,更是共担荣辱的关系。同时,明确小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全组人员真正参与了进入,而不是一两位同学的“扛大梁”问题,并引导他们树立真正的团队精神。

第二,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广播电视、英语书刊等,收集所需相关资料。一方面,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作好铺垫,形成对课堂有益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来表达自己所收集各种资料过程中的感想,类似的这样的英文随笔一般不限制字数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来培养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笔者对小组成员间的协助作出明确要求,即认为完成任务有难度的成员必须及时请教其他成绩较好的同伴,而学优生是否乐于助人也将受到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从而促成小组内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完成了以上要求之后,学生搜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同时,学生的合作技巧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二)给予英语成绩不佳学生更多关注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要求学生做简单的值日汇报,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消除讲英语的紧张情绪和自卑感。只有当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产生之后,他们的学习态度才会得以改善,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合作学习的愿望。

1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十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8年底的农业就业人口3065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39.6%,然而通过统计,2008年我国农业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力落后,生产率不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激励农业自主创新对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农业自主创新激励的实施现状及取得的成果

总的看,自实施“十五”规划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达到48%。同时,对国际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渐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和快速发展,大大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具体表现在:

1. 资金方面。

国家对农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加大,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建立以及多元化投入格局的形成,减轻了以往农业自主创新面临的资金不足的压力。国家近年来对农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有利于激励农业自主创新。此外,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信贷资金和聚合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融资难、贷款难等突出问题。

2. 科研队伍建设方面。

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和农业科研体系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科技队伍得到加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这为农业科技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方面。

强化了配套法律法规及政策对农业自主创新的支持。目前,国家制订了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融资政策、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关税保护政策等多项政策来鼓励农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进行。

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科技服务方面。

创新农村基层工作机制,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科技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在全国部分地区,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已经出现了许多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形成在促进自主创新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外,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保障农业自主创新的推广及应用。

二、存在的不足

1. 各级政府作为农业投资主体作用有限。

首先,从我国对农业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我国的投入偏低,对农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不足。其次,从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占国家科技总投入的比重上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资金及科技人员的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据统计,2006年到2008年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比重分别为2.28%、1.40%、1.04%,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最后,由于农业自身固有的不确定性以及自主创新的高风险性,当国家财政投入资金减少时,对银行资本和社会资金发挥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 农业自主创新仍面临融资难题。

虽然已经形成了国家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经费及其他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但对于农业企业来说,融资机制还不够完善,其主要资金来源仍是国家财政投入和企业经营积累资金,资金结构相对单一,筹资渠道窄,激励力量不足。另外,当前国家对科技的投入有下降趋势。通过对国家科技年鉴中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从中看出2004~2007年国家主体性计划中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逐年下降,2007年仅为22亿元,到2008年才有所提高。

3. 农业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积极性较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一是农业企业的数量较少。由于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较大,需要面对较大的自然风险,有些企业也正在将主业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因此,农业企业中专门从事农业或者主要业务为农业的企业非常有限。二是农业企业对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较小。通过对部分农业上市公司对自主创新的研发人员投入进行统计,2009年这些农业上市公司中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量较少,农业自主创新激励不足。三是当前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很低,农业自主创新成果无法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农业自主创新成果的效用难以广泛地发挥,也难以在短期内体现出来,降低了农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4. 缺少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一是农业自主创新人才的数量规模小。近些年国家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的减少,造成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下降。二是大多数农业自主创新人员素质不高,研发能力有限。据2009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完成重大科技成果中,农林牧渔业完成重大科技成果项目数仅占13.9%。高水平的农业科研人员在科研人员中所占比重过低直接影响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另外,农业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也影响了农业创新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5. 缺乏健全的人才激励体制。

创新需要创新者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不对其进行充分的激励,则很难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创新者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是在创新中最特殊、最稀缺也是最重要的创新资源,它在增强农业自主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学且合理的激励机制十分必要。然而,我国在对农业自主创新人才的激励上,并未能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要是因为在激励过程中,存在着激励的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合理的考评指标与考评体系,激励的手段单一,未能实现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并重等问题。

6. 成果推广迟滞阻碍整个链条顺利循环。

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观念落后,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的小生产规模以及中介培训服务的不到位等情况都使得农业自主创新成果的难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然而,在开始创新活动并最终取得成果的过程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等资源,因此,推广的迟滞很容易导致进一步创新中可利用的资源大大减少了。

7.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是东部地区的激励机制实施成绩显著。主要原因是国家每年都通过各种科技计划等向东部地区投入大量资金,鼓励其进行自主创新。二是中部地区对农业自主创新的激励略显不足。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农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情况有些逊色。不仅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而且由于本地区的经济水平较落后,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小,同时,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创新人员的投入等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加强。三是国家对西部地区农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刚刚开始,其引导和促进社会资金流向农业自主创新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三、对策建议

1. 加大政府对农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健全农业自主创新融资体系。

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财政资金中应用于农业自主创新的比例来提高国家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国家还应制定相关的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积极构建和发展农业自主创新风险投资体系,鼓励农业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吸引国内外资金流入以支持我国农业自主创新。另外,要加强对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保证农业科研的经费需求。

2. 注重对农业自主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保持和激励。

首先,要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总量。制定相关政策,在福利和工资待遇方面鼓励一部分人尤其是农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参与到农业科研之中,或吸引国内外的高级人才的广泛参与。另外,可以通过对创新人才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教育来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投入在农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并向高层次研发人才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制定合理的、尤其是鼓励技术要素的参与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3. 促进农业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一是在确定研发项目时,应将农业自主创新项目与成果推广、农民和市场紧密结合,建立符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创新机制,鼓励农业科研主体开发出适应需求的实用技术。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农业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即农业企业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针对农业市场的相关需求及时地做出反应,并且对于其创新成果的推广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二是在对创新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时,应选择综合技能和整体素质高的技术特派员、农技人员等专业化技术服务人员,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的水平。

4. 重视创新文化和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作用于研究开发、以及机构间的合作并产生良性经济效益,凭借文化的精神力量能够不断增强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可以使农业自主创新活动更好的进行。另外,创新的氛围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应用创新成果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创新的良性循环。通过政策与文化进行激励,需要建立一种重视人力资源的文化氛围,将创新人才视为“社会人”、“决策人”,充分调动其创新的主动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参考文献

[1]李霞银.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J].种子科技,2008(6):11-12

[2]陈秀兰,徐学荣,魏远竹.关于农业科技投入研究的综述[J].科技和产业,2009(10):100-104

[3]唐小见,杨梦婷.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360-361

13.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十三

近日,《瞭望》刊文《有涉农项目68%资金被盘剥,遭六层拔毛!如何封堵?》,其中提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从招投标一直到项目验收,经过六层“拔毛”,项目资金落地仅三成,拔毛率竟高达68%,项目完成度不足23%。省、州、县多个层级的干部涉案其中。此案中,作为惠民资金的项目资金成为了少数人眼中的“唐僧肉”,被层层截留、“拔毛”,最终“瘦”了国家,“苦”了百姓,却“肥”了贪官。与“老虎”相比,人民群众更厌恶的是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苍蝇”,基层腐败更容易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扶贫资金点多面广、对象分散,资金监管难度大,容易发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强占掠夺、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同时基层的人情扶贫、关系扶贫、数据扶贫、表格扶贫等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一、当前扶贫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是欺上瞒下,虚报冒领。部分基层干部向上积极申请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村级公路建设、农村水电建设等农村建设项目,对下则欺瞒群众,利用基层群众获取信息渠道少、不熟悉政策的条件,暗箱操作,坐地生财。勾结老板虚报工程项目或报大工程结算价等手段套取、挪用大量扶贫资金。面上手续齐全、到户到人,面下张冠李戴、大有文章。不少村委会干部变相买卖扶贫指标,索取、收受困难户好处费,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将建房补助款等扶贫资金直接放入自己腰包。

二是盘剥克扣,雁过拔毛。一些镇、村干部利用审批权或资金发放权等违规收费、截留私分。有的乡镇站所负责人、村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收取“好处费”、搞截留私分。

三是擅权乱权,优亲厚友。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是脱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在发放低保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经手申办的职务便利,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戚朋友,明显不符合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给亲戚朋友,大搞 “关系保”,搞“利益集团”,骗保、骗取补助金或其他优惠待遇的手段花样百出,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却视而不见,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

二、涉农扶贫领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在涉农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监管单位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到位,投标方为了中标,竞相争取贿赂涉农部门分管领导的现象很常见。原因一是内部监督有名无实。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资金使用、项目开支和工程建设信息不公开,政务村务更新不及时、公示事项不全面等问题,使得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从而让涉案人员一步步走向了犯罪深渊。二是上级监督不到位。扶贫开发涉及领域宽,涵盖资金、资产、资源等各个方面;涉及主体广,遍及多个行政机关和权力岗位,上级各部门没有实现动态监管,对涉农资金运行的具体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给权力滥用留下了较大空间。三是外部监督没有深入。纪检、审计等部门没有实现对相关单位涉农资金的日常监管,因人手短缺,只是进行选择性的间断监督,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全面、不完善,没有很好地把监督职责常态化。

2、制度尚未健全,机制出现弊端。村干部的权利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为其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由于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扶贫领域参与部门较多,财政专项资金审批、下拨、流转、使用缺乏细化性规则,管理上很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彼此推诿的现象,导致真正的监管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职能部门普遍重下拨、轻监管,资金使用是否确有其事,分配对象是否确有其人,资金、物资是否如数到人到户等都缺乏后续跟踪管理。加之村级组织管理涣散,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村民监督难以落实。

3、法纪意识谈薄,道德底线缺失。乡村干部作为直接接触群众的党政“代言人”,是决定政策实施成效与否的关键,但有的乡村干部缺乏法治意识,纪律松弛,对上级的要求不以为然,排斥按政策办事。涉农违纪违法案件主要集中在危房改造、种植业专项资金和农田设施配套等方面,侵害对象广泛,数额不多但涉及到的人数多,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人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个人私欲膨胀,妄图将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收为自己的“囊中物”,无视群众困苦,道德底线缺失。

三、解决扶贫领域存在违纪问题的对策

1、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加强廉政思想教育。解决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定不移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和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提升政治觉悟,增强纪律法治意识,切实从根本上树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意识。二是针对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频发的状况,需要对村干部加强教育,加强监督,加强自我约束,成为一身正气、坦荡干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群众“父母官”,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让群众真心“点赞”,与群众建立水鱼之情,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2、围绕扶贫资金重点,强化各项监督检查。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安排、贫困退出、脱贫成效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扶贫工作公告公示制度,通过张榜公示,公布监督电话,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确保扶贫对象看得到、看得懂,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搭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及时公开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积极推进账目公开等机制,账目开支明细、政策通知公示必须进村进组,不能“一贴了之”、无人问津,防止人为故意走形式。建立健全“三级联查联管”的精准扶贫运行机制。县市区纪委组建扶贫工作专项检查小组,乡镇成立专门扶贫工作监管机构,组成贫困村扶贫工作监督小组,在扶贫资金下达前后等重点时段不打招呼开展突击检查,结合日常督促、重点抽查、检查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人、财、物的有效监管,确保专项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14.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十四

摘要:目前,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这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 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针对现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最终从政府、农民、医务人员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政府、农民、医务人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县(市、区)医疗单位的现状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设施规模不适应。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山区县城一般只有三、四万人口,农村到县医院就医的人也远没有现在多,因而,一家县医院,一家中医院基本可满足需求。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县城人口迅猛增加,尤其是在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群众看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致使原有的医院规模、医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其次是技术水平不适应。由于大、中城市医疗单位的更大的人才需求和优越条件的吸引,县级医疗单位的一些医疗骨干陆续“上调”;民营医疗单位的高薪聘请,又拉走了一些医疗人才;又加之分配制度有失偏颇,医疗单位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接纳更多的医疗新人,而作为医务人员个人,不愿外出进修深造,不能真正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因而,医疗技术水平不尽人意,甚至有衰退、断代的趋势。

2.农村医疗卫生的“网底”功能脆弱

在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卫生院的服务人口明显减少;加上,相对以往,农村经济发展了,交通条件改善了,生活好起来了,留在村里的人一旦得病,也大多直接往县医院就诊,不愿先在卫生院进行检查,即使有的卫生院设备良好也难以留住病人。由于看病的人少,医师实践的机会就少,实践少了,医务技术提高就慢,甚至逐渐荒废,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一部分卫生院业务下滑,甚至难以生存。因为没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没有经济收入的保障,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因而,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流失严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广受好评和欢迎的医疗站和赤脚医生,因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被冲跨了。此后,由于缺乏集体的支持,加上农村人口减少的影响,许多村的卫生室已经消亡,有的名存实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网底”。网底不结实乃至消失,后果可想而知。

3.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未有明显改观

“看病难”主要“难”在两个方面:一是难在交通不便。一些居住在大山里的农民,看一次病要步行几十里的山路,时间、精力、财力上都是极大的浪费;二是难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到大医院就医,非排队等候不可,好多科室没有熟人难以入住。而“看病贵”问题,近几年不仅没有缓解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如果得了大病住院,少则让农民投进一年收入,多则背上一辈子都难以偿清的债务。“到医院花钱,钱都不是钱了”,就是人们对医疗花费太高的怨言。政府投入不足,药价居高不下;受收入分配制度刺激,医生开贵药、重复检查的现象短期难以改变。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沉重。

4.新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难,报销额度小,健康保障水平低

新农合筹资难问题,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较为突出。一方面,一些农户家庭收入少,资金紧缺,要他拿出几

十、几百元钱,的确也不容易;另一方面,一些农民思想认识也有问题,特别是身体状况尚好的农民,觉得自己没有病,这钱交出去是白交了。还有的农民认为,即使患病住院治疗,最高报销额也还达不到一半的比例,仍然负担不起。因此不少农民筹资的自觉性不高,新农合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为此,各级政府只能以行政手段下达指标和任务,统一安排时间,统一组织人员,集中上门收缴。这种运动式的行为能否持续有效姑且不说,就当前而言,新农合的筹资情况也是困难重重,因为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人员又无力支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连工作对象都难以遇见,其工作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造成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原因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还存在着广泛的缺陷,无法通过市场达到医疗卫生资源的基本配置。从理论上讲,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产品, 这些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不能将不付费者从这种服务的利益排除出去, 容易产生免费搭车现象,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不充分提供。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个领域充满市场失灵, 所以医疗卫生事业想通过市场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困难的。

2.我国的社会结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城乡二元经济是造成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工农间的剪刀差致使农村资金的流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非但没有减小,反而变得越来越大,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导致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无法承受高价的基本医疗服务。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分离的制度让农村公共产品资源难以得到补偿,正是由于农村资金流出多、补偿少,让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更加滞后。城乡两种体制的存在,是出现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困境的重要原因。这种重城市, 轻农村的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资源匮乏的直接原因。政府对城乡医疗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当前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3.医疗费用高也是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的突出问题。当前较高的医疗收费成为制约人们看病的主要因素, 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农民有病看不起,农村医生文化素质低,农村医疗服务条件差,医疗效果也不令人满意。在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下,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调控,公立医院的营利倾向严重,医药价格和医疗费用猛涨,医生倾向于给病人开大药方、增加检查项目来提高自己和医院的收入。医疗机构的过分商业化导致个人医疗卫生支出增加,这样就造成了农民遭遇小医院治不了病,在大医院治不起病的状况。在医疗水平日益进步的今天, 很多农民却陷入了有病不敢看的境地。

三.应对农村医疗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层面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医疗的投入力度。改变现有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 将农村医疗费用全部纳入预算支出范围, 加大财政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 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费用在农村公共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农村的医疗卫生费用是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农民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当前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比例较小,需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变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的现状。相对 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来说,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的阶段。这个时期,政府应该提供农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对农村贫困地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购置进行一定的补贴,各级政府也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弥补农村长期以来人均占有卫生资源不足的缺陷。

2.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国家应该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在国家财政的积极支持下,我国医疗机构改革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选择某个地区进行试点,尝试城市医疗机构与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结成帮扶对子,以此来探索经验,然后全面展开。在结对子的情况下,将支援农村项目作为医务工作者工作考评的指标,树立城市医院领导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城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对农村的对口支援力度。还可以考虑在城市中大量引入市场力量来提供城市公共卫生产品,将部分本来用于城

市公共卫生产品建设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共卫生产品建设;同时在城市工业方面的税种中设立附加税,专门用于支持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通过财政补贴或农村医疗保险使农民在城市较大型医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3.积极引导医学人才流向农村。国家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城市医疗机构的先进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地区医务工作者的待遇, 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培训合格者准许从事农村医疗服务, 对农村医疗机构中没有专业证书的医务人员进行清退, 对游医、庸医予以严厉打击, 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从而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生命和健康。

4.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医疗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医疗机构乱开药、乱收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农民因往往医生具有专业医学知识,听从医生的安排。医生可能从医院利益的角度出发鼓励病人过度消费,为病人开好药、贵药,把小病当成大病来医治, 这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 而且损害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监管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对医疗机构实施有效监督,确保医疗卫生资金专款专用和高效率使用,切实贯彻国家的政策,使政府对农村医疗投入资金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医务人员方面

1.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医生的职责是看病,跟地点没有关系,只要你的医术好自然会有升职的机会。然而,现在一些医生靠左后门,往城里跑。使得农村的医疗问题,雪上加霜。所以,身为医务人员应自觉服从领导的安排,在指定地点行医。

2.自觉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现在一些农村医生认为山高皇帝远,高层监管不到,对病人态度恶劣,服务质量极差。医生是公认的白衣天使,应自觉的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这也是医 生们应尽的职责。

3.坚决杜绝违规行为。现农村还存在无证行医现象,没有经过国家批准,说明该医生的医术没有得到认可,胡乱行医用药可能,危害病人的健康,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威胁要生命。所以医务人员应杜绝无证行医。

(三)农民自身方面

1.关注新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农民存在消息滞后现象严重,即使政府已经大力宣传,但他们仍然知之甚少,其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农民自身,他们过少的关注新闻广播,导致对政策一无所知。所以农民应关注时事,不断扩充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2.积极主动参加新农合医疗制度。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靠政府,还在于人民的主动性。一项政策的出台必定是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探讨的,其目的性很明确,为广大人民谋福利。所以积 极主动参加这一制度自然能获得一定的实惠。

3.享受应有权利,积极报销医疗费用。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是政府拨款,为农民排忧解难,消除因病致贫等现象出现的有效措施,广大农民应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政策,积极报销医疗费用,使合作医疗实施更完善。

参考文献:张晓山《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中国农村经济》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济研究导刊》2009 年21期

上一篇: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下一篇:14个月宝宝流清鼻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