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一”,抓好学生习惯的养成

2024-12-30

立足“三个一”,抓好学生习惯的养成(共5篇)

1.立足“三个一”,抓好学生习惯的养成 篇一

抓好学生养成习惯教育

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3周值周教师:张耀贵、杨买芬、李莉 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地、长期地培养和训练而逐步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包括学习习惯教育、生活习惯教育、安全习惯教育、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纪律卫生习惯教育等方方面面教育。

一是学习习惯教育。上课前准备好所需要的课本,练习本以及所需要的文具;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课堂勇于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举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会复习学过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是生活习惯教育。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睡懒觉,勤漱口洗脸洗脚,整理好自己的内务,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是安全习惯教育。要树立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走路靠右行,不在路上嬉戏打闹;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包括不去水塘边、大河有水池的地方去捉鱼摸虾,游泳洗澡;远离有电有火的危险的地方;不靠近学校近期施工的地方,不摸施工地方的器材;不去爬树以及到房顶高的地方);在教室以及楼道、球场(户外)同学间不准追来打去,不准你推我,我推你,同学间要平等友好相处,相互尊重,不吵架,不打架。

四是文明礼仪习惯。讲文明,注重礼仪,要尊重长辈,见到老师主动敬礼问好;见到校外的老师或者来访人员到我校进行参观学习要主动敬少先队员队礼,问好;回家要尊重父母长辈,主动喊人问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务。

五是纪律卫生习惯。遵守《中小学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表,中午午读在教室不讲话,晚上在宿舍睡觉时不讲话,遵守宿舍纪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课间操和不打饭时候要迅速站好,保持整齐的队列队形,在队列里不讲话,不乱动。学生要打扫好班级、宿舍卫生以及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能乱丢垃圾,扔垃圾桶,教室垃圾桶垃圾当天值日生要及时倒垃圾和擦黑板;教室桌椅要摆放整齐。宿舍值日生要打扫好,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将自己的水桶、脸盆、漱口杯摆放整齐。男生不留长头发,女生头发扎起来,不留长指甲,勤洗手、勤洗脸漱口,晚上睡觉要洗脚,勤洗澡换脏衣服,保持好自己的个人卫生,文明卫生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2.立足“三个一”,抓好学生习惯的养成 篇二

关键词:成才,小学,数学,教师

正如巴金所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为成功之路添砖加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习惯的力量正在于无意识地驱使人的意志、行为往特定的方向进行,良好的习惯则会形成高效的、自动运转的“长效机制”,推动人迈向成功。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成才,抓住小学这一黄金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明文规定,养成课前充分准备的习惯

课前充分准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工具的准备,如教科书、教具、练习本等等,二是数学知识的准备,即课前预习。不少学生在上课铃响了之后,才火急火燎地开始找课堂上所需的东西,这样不仅耽误了教师讲课的时间,而且会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另外,课前预习不充分、对老师所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也会拖慢课堂进程,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学第一节课就要明确以下规定:

(1)课前必须准备好数学课堂所需要的物品。要求学生利用下课十分钟时间,将教科书、教具、随堂练习本等整齐地摆放在课桌右上方。在学期前几周,可以让班长或学习委员进行提醒,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便取消提醒。当然,前后桌同学也可以相互提醒、监督。教师可以对课前准备充分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多次不准备的同学提出批评,从而做到奖罚分明。

(2)学习新课之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大致浏览下新课的内容,知道下节课要学习什么。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预习之后,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或画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对课前预习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邀请其给其他同学谈一谈他的经验,并倡导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对于没有预习的同学,可以进行点名批评,并要求其吸取教训。

通过明文规定来提高学生课前充分准备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充分准备”在提高做事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将其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传承”下来。

二、改善教学方法,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加上好玩、好动天性的驱使,不少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现象。如果这一现象不严加制止,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定性心理:如果累了、课堂无趣了,就做自己的事。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防止学生课堂走神的现象,促使学生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1)教学内容、形式趣味化。教学内容、形式趣味化是确保学生认真听讲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抽象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游戏、名人故事,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如在学“减法”时,教师可以讲一些幽默的笑话。数学课上,教师对一位学生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例如,你家里有十个苹果,被你吃了四个,结果是多少呢?”这个学生沮丧地说道:“结果是挨了十下屁股!”这样的小插曲,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抓住学生的眼球,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2)关注全体学生。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的很大原因在于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奏,听课显得吃力。教师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如当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教学步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

(3)人性化的评价手段。这里所说的评价手段是指当学生开小差后,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手段。相较于苦口婆心地劝说、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往往更加有效。因此,当发现某些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温和的方法使学生看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如停止讲课,引起学生的注意;目光注视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并稍微放慢讲课速度,使学生警觉;轻轻走到思想开小差同学的身边,轻拍桌子或指一指书本,示意认真听讲等等。这些教育方法既尊重学生,又使学生能够知错就改,对于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养成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

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懒于动手和动脑,惯于“坐享其成”,而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实际上,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需要学生动手探索数学问题前因后果,也需要学生动脑进行独立思考,挖掘数学问题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养成积极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数学实践活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如在学习“长度单位”一章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一小组成员要求选择5~8样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测量、记录,并向其他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在这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协调每一个组员的任务,确保组内沟通顺畅、合作愉快,又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精心设计测量方案,对物品进行实地测量,获得正确的数据。

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之后,教师在对其进行简单的点评同时,可以利用提问推动问题深化。如“大家在测量的时候,是否有什么方法减少测量的误差”“在测量的过程中,大家是如何选择测量工具的?不同的测量工具有什么样的差别”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既能够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细小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这些重复性动作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习惯。

结束语

3.养成习惯 立足实际 提升质量 篇三

一、要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重要

在六年级学期刚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今年与往年的不同,晒晒往届毕业班的成绩,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他们担负着学校的荣辱使命。这样,学生在潜意识中就存在应该更加认真学习的观念,并为今后认真学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还要让学生树立“我们是一个拳头”的理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荣誉观,“一门课好不算好,三门都A才算好;一个人好不算好,全班第一才算好”。

二、运用“三勤”教育方法,提高收效

1.头脑勤。语文教师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口勤。每个班级都有令人头痛的后进生。对待他们,我不采取简单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而是先了解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我经常说:“一道题,第一次做错是因为不懂,第二次做错是不认真,第三次做错是傻瓜。”学生都不愿意当傻瓜,做题就认真了。

3.手勤。平时的作业,尤其是学生的家庭作业,我从来不让学生检查,课堂作业从来不让学生代批。我明确告诉学生:“认真上课和批改作业是老师的责任,认真听讲和做作业是学生的责任,谁把谁的事情做好了,成绩就提高了,我们都会好,如果有一方不配合,我们大家都不会好。”在这“三勤”当中,“头脑勤”是基础,只有考虑成熟了,才能去讲去做。当然,“手勤”“嘴勤”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三者密切结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三、教给学生听课答卷的方法,严防学生欺骗行为

面对学生听课、做作业,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两个字:诚实。教师提问,不要随声附和,不会就认真倾听别的同学怎么说,教师是怎么评价的。考试时不要存在抄袭的侥幸心理,同学们互相监督,一旦发现加倍扣分。答案要精确,不要似是而非,按课文内容填空差几个字填几个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容许故意写得不清楚侥幸得分,学生养成好的答题习惯,自然就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四、端正写字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不重视写字,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答案正确,考试就能得满分,其实不然,把字写好,终身受益。针对这一点,我在考卷上、平时作业中,都对写字的好差设定了卷面分和作业等级,明确要求学生:“如果你的字写不好,我是不会给你下等级分的,就表示不及格。试卷上作文字写不好我不看内容首先就扣20分。”并且,我在作业和测验时就这样评判,要求学生下笔要谨慎,擦字不留痕,更别说污黑点。这样严格执行两三周,自然使学生对写好字重视起来。

五、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一)教会学生审题

作文教学审题相当关键,标题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研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审题。

1.让学生审清对象。当学生看到作文题目以后,先不要让学生急于下笔,应该先让他们仔细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要求,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等。审清题目要求,拟好题目。

2.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明确题目对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时间范围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

3.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目题上琢磨重点。如《老师笑了》,重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我的老师》和《我和老师》相比较,两篇文章的取材和对象都不同。对一些范围普遍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标题填补完全。

4.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断定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总之,学生学会审作文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你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二)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开头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学生把作文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来就顺畅多了。我告诉学生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读者。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高考阅卷时,教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教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用什么办法使教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好的开头,文章写起来就顺畅的多了。因此,作文课时我首先教学生认真审题,抓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然后口述作文开头和结尾,说出中间要插哪件事,这样学生就不怕写作文了。

4.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篇四

我校按照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根据《贝乡中心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以学校为单位,围绕“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主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总结近几年来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学校为单位做好调研工作,我校认真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在学习中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间:调研于9月25日—10月25日

2、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

3、调研组织:成立了由校长、党支部书记牵头,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学科组负责人和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人员组成的专题调研工作小组。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安排调研活动日程并开展具体工作。

4、调研方式: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三、调研目的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调控如何让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四、学校现存的问题

我校是民汉合校,养成教育没有达到全员参与,同时教师、学生、家长也没有构建和谐一体,因此,在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没有落到实处。针对我校现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如何抓好养成教育。

五、养成教育的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需要科学的方法。养成教育的方法有很多,而我校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调研发现,在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若能充分发挥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这三方面的力量,无论我们面对的工作有多复杂,都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配合好任课教师,保持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性、连贯性

养成教育在开展中要注意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性、连贯性,不能因不同时期的差异而出现矛盾的地方,也不能因教师的不同而在要求上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规范一些行为时要配合好任课教师,例如,我校规定学生的平时表现都要和“雏鹰争章”挂钩,以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连贯性,这就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参与。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从本位出发,不能从眼前利益出发,要统筹安排,相互协调,必要时可以请任课教师来帮忙。将先开展的活动为后来开展活动对前面的活动做铺垫,打基础;后开展的活动对前面的活动有继承和发展,要通过当前活动检验、巩固以前活动的成果,使活动的开展有条不紊。如此下去,有强化,有发展,养成教育才是成功的。

(二)、直面教育对象,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1、全员参与,明确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七彩社会环境之中,各类家庭成员不同职业,不同素质给学生的影响自然不同,学生的思想也是五花八门,所以首当其冲的是要明确校规制定班规。规范教育的养成,让学生“有法可依”。学生养成教育应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要予以分门别类,并根据不同的内容予以不同的要求。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思想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等等。学习习惯又包括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作业规范、复习预习习惯等;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又包括寝室卫生、寝室纪律、教室卫生、就餐习惯等;思想道德规范又包括了诸多方面。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之与行是不可分的。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首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先知而后行。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以学生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以有效教育为突破,促进学生高效发展,最终目的就是师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让校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家园。向学生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范,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知道、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2、集思广益,适时提出班级口号,营造教育氛围

由于口号具有感染力、激励人的功效,所以一进校,就组织同学们讨论各班级的共同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口号。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习目标上也提出相应的口号;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反反复复,我们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口号。通过这些口号的讨论、提出与加强,营造了教育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养成教育。例如,在学习上提出了“今日事,今日毕”、“早起的鸟儿有食吃”等,每天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对自己的启发,让学生更贴切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用好四人小组合作,配合激励机制,制定评价好制度,落

实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按照学生平时的座位,我校因地制宜,前后四位学生,结合成学习上互相督促,在平时的活动中互相监督,很好的利用了四人组。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取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我校制定了“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及展开生活学习综合评价指数的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4、组建班级核心力量,保障养成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发挥好班干部的核心作用与辐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对营造良好的正确的班级舆论,培养良好的班级文化,进一步落实养成教育能起到更好的作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积极发现,哪位同学在班级能够以身作则,并能得到学生的认同,那么就给他发挥的天地,培养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带动全体同学。只有组建好班级的核心力量,才能保障养成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的实施

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

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若是我们能把家长的力量给完全发动起来,则是另一番风景。曾有人说过:教师抓了家庭教育可以多许多的“帮手”,不抓家庭教育就有可能多许多“对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灌输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也可虚心有经验的家长请教,共同努力,让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教务各项工作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从而推动贝林中心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孩子绝非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在这一工程的实现过程中,我们要有一定的耐心、恒心、要发扬长期作战的精神。利用好学生、任课教师及家长这“三把斧”,相信我们的养成教育定能成功,贝林中心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贝林中心学校

2009年10月

用科学发展观调控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贝林中心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贝林中心学校

团支部

5.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篇五

抓好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的成绩会自然地在教师辛勤工作的努力下得到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 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对较容易改变, 所以在思想品德教育基础上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养成的, 错过这个阶段, 即使再对其进行培养也会事倍功半, 难以奏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初步发展又缺乏自我判断力的阶段, 是施教的最佳时期, 也是易受外界不良干扰的危险时期。紧紧把握这一关键时期,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 不仅对他们现在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会使其终身受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一旦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会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因此,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行为习惯决定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种种外界的不利因素, 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端正态度, 进行自我激励

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制约, 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人的态度整体, 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及人的行为方向。因此, 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 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 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 进而端正行为态度, 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的关键。

二、确立养成教育目标

设计目标能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因此, 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的三种目标体系, 即纵向目标体系、横向目标体系和交叉目标体系。

纵向目标体系就是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 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再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 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 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教学进度的效果。

横向目标体系就是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分成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块, 分块实施, 整体组合。

交叉目标体系就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建立不同的关系, 形成互补的交叉式体系。

三、树立示范典型

在几个班级中互相学习, 树立典型班级, 各班学生每班观察后回到班级报告观察结果, 典型模范的学习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鼓励作用。这种以点带面的方法, 积极地推动了养成教育的进程。

四、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导之以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的行为训练,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强化训练中, 我们采取了两种训练方法:一是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二是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五、对行为结果进行评定, 及时反馈

反馈是对良好行为养成的评定, 是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从而产生新的行为动机, 具体强化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评比方式, 用“大雁”表示守纪, 用“公鸡”表示昔时, 用“蜜蜂”表示勤劳, 用“小白鸽”表示讲卫生, 用“春风”表示助人为乐等进行反馈。同时不定期地对学生中的不良典型事例进行一事一评。这种方法, 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行为动因, 并使行为路线周而复始,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随之得到巩固, 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六、抓好思想教育

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生活习惯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同, 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就行为习惯来说, 很多学生做得并不好:说脏话、穿拖鞋上学、男生留长发、随地吐痰、佩戴首饰、奇装异服……他们不愿听从家长、老师的劝阻, 对学生的言语不屑一顾。显然, 他们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由于平时家庭教育的缺失及自身行为规范的不足养成的, 从根本上说, 这一切都是受其思想支配及外界影响所致的。因此, 从他们的思想入手, 从他们身边的教育入手就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思想教育成为改变行为习惯的当务之急。

七、搞好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是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加以强化的方法。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反复抓、抓反复”, 改变回生现象, 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如学生坐、立、行、走、读书和写字的姿势, 仅仅依靠教育者的提醒、灌输, 没有严格的行为训练, 是很难形成的。进行行为训练不能只是单纯地在机械训练动作的层次上下工夫, 还要辅之以理、提出要求、具体指导, 讲究行为训练的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进行行为训练要讲究层次性, 可以考虑将一项或一类行为按照具体情况分为若干步骤, 制订具体可行的训练计划, 层层推进, 螺旋式上升, 不能急躁, 切忌拔苗助长, 如若不然, 则会导致事倍功半、难以奏效。进行行为训练还要讲究整体性, 学校教育内部的各种力量要协调一致, 尤其是家庭要密切配合, 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只有形成整体化、立体化的养成教育网络, 才能收到实效。

八、实践锻炼亟待加强

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思想教育与生活中的小事相结合。如:孝敬父母, 待人真诚, 勤学好问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就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踏踏实实, 步步到位, 上课认真听讲, 努力学习, 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待人接物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不说脏话、痞话、粗话,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 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经历的。如果班主任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 对这些方面加强教育, 就会更好更快地使小学生养成思想品德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但只要我们确立明确的目标, 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咬定青山不放松”, 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一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基, 闫立超.养成教育定义考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2]谢亚男.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3]王丽平.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五字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上一篇:歌舞青春主持词下一篇:医生的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