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的优秀作文

2024-07-14

前行的优秀作文(共16篇)(共16篇)

1.前行的优秀作文 篇一

躺在床上,听窗外下雨淅淅,又一次看见躺在书桌上尘封已久的画笔,思绪又一次被牵回童年……

小时候,总是喜欢游戏于田野间,不免见过日落时那田野诱人的色彩。幼稚的我想留住这转瞬即逝的美好,却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如何留住这美景,也就只有用双眼写意这美景才不足让自己遗憾。于是我开始徘徊在田野间,与芳草为伴,与鲜花为侣,与幼虫为友,独自静候着。

不知何时,我开始厌烦芳草的味道,厌烦夕阳的味道,厌烦等待的味道,我想永久地留下这眼前的美景。

于是我拿起了画笔,将这美景留在了白纸中;于是我前行的路不在空虚得发白,墨的味道开始在路上徘徊;于是墨色攻占着我,墨的味道熏陶着我,我也终是踏上了前行的路。

不知在这条墨色的路上行走了多久,我发现我累了,倦了,困了,不想再继续往前走了。于是我躺下了,熟悉的墨的味道弃我而去,我前行的路瞬间被打回了原型——一片空白……

我紧闭着双眼,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一次又一次的空虚,我开始忘记自己的初心——绘画的初心……

窗外的雨依旧滴滴答答,我翻起身,盘腿坐在床上,凝望着桌上的画笔。

是啊,不是墨的味道弃我而去,而是我抛弃了它,我回忆着自己的初心——不过就是想要留住身边美好的人事物吗,为什么要放弃,要逃避呢?

我走向书桌,又一次捻起画笔,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惆怅。抽出一张粗糙的白纸,静静地坐下,任由笔在纸上舞动。我不想刻意去绘制什么,只是想解放它遗失多年的天性罢了。

我醒了,眼前依旧是那条白色的路,不过墨的味道终于是回来了。

原来,前行的味道不过是墨的味道罢了……

2.前行的优秀作文 篇二

对于地方新闻界来说有三件事属于行业盛事。一是地方新闻奖, 这是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二是十佳新闻工作者, 这是以骨干示范锻造人。三是优秀新闻报道活动, 这是以媒介组织影响人。它们共同组成了新闻行业的评价体系。而且, 与前两件盛事相比, 第三件盛事中组织力量、组织结构的要素秉赋分量更重、意义更大。所以, 评什么与凭什么更值得探索。

首先, 优秀新闻报道活动是媒介组织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力的整体体现, 是政治传播的基石。

移动互联时代, 每天有无数信息被呼啸得七零八落, 甚至没等人看清就已成过眼云烟。然而, 新闻易碎与永恒的天性却给众多的媒介组织摆出了巨大的选择之路。抗拒易碎, 走向历史记录的选择过程就是对社会影响、传播效果的追求过程。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实现传播者意图或目的程度, 受传者接受信息后, 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媒体报什么、不报什么、从什么角度报, 都在影响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 制约着人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媒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并同时具有社会行为的示范效果。正因此, 这种类似经济供给侧的效果传播要求优秀新闻报道活动首先具有社会影响力, 在众多信息中能够让人过目不忘、打动人心, 政治传播的基础也蕴含其中。

2015 年, 走进人们心中的优秀新闻报道活动无一不与龙江大地的改革生活紧密相连, 不与黑山白水的历史风云根脉相系。“十二五”时期, 黑龙江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大力实施“五大规划”, 全力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建设, 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把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总结好、坚持好, 并在“十三五”发展中继承和发扬好, 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作为全省最重要的主流媒体, 当仁不让。从11月开始, 黑龙江日报陆续用“图说十二五”、“我的十二五”、“十二五:我们这样走过”等专栏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开篇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用“路”这个关键词贯穿于十六个方面的翔实调查, 大气磅礴, 深刻感人。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用“十二五回眸”等专栏声画合一地向人们展现了全省在改革和开放方面不断推出的新举措;培养和催生的经济社会;以及向前发展的新动力。2015 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黑龙江日报社从7月7日起持续两个多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 《站在抗联老区的大地上》, 报道组成员走访尚志、汤原、林口、伊春等省内多个抗联老区, 行程近万公里, 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雄壮史诗中最为惨烈、最令人动容的东北抗联这一篇章通过23 期共26 块版的报道进行了史实还原。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既有从2014年12 月就开始拍摄的 《石碑上的记忆》、59 期的连续报道, 也有历时一个月的 《重走抗联路·共铸民族魂大型徒步活动系列报道》。重走活动采用广电人与听众、观众共同参与的方式, 从海选到活动结束, 上万听众、观众直接参与, 上百万听众、观众收听收看。人们获得了致敬历史、重温龙江红色经典的人生体验。大兴安岭日报社从3月到9 月末推出了 《抗联三支队在大兴安岭》 相关报道, 整个报道过程充满了对抗战历史的抢救挖掘, 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其次, 优秀新闻报道活动是媒介组织洞察力、分析力、议程设置能力的体现, 是政治传播的灵魂。

任何社会都没有超越主流价值观的媒体, 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媒体的影响自然而然。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公众利益服务;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包括以笔谋生, 不贪外财;在一个纷乱的世界里, 行为得体等这些具体的行为准则都说明媒体不仅要准确传递信息, 还要承载因信息叠加而塑造舆论形象的重任。媒体行业永远是一种意义的生产。因此, 媒介组织的洞察力、分析力格外重要。议程设置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现代社会媒介与政治的共生关系决定了媒介议程设置对公众议程的影响。虽然媒体的传播活动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 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 以及他们选择的先后顺序。媒体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 但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政治传播的最大魅力也在这里。

2015 年, 黑龙江省不仅面临着与全国一样的经济下行压力, 而且面临着舆论的巨大考验, “唱衰东北”“唱衰龙江”的声音一时间在一些媒体上持续不断。黑龙江日报敢于担当, 有理有据、旗帜鲜明地用评论、用理性、用事实明辩是非、凝聚力量。十论《怎样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振聋发馈, 让广大的读者感受到了冷静的气质;中肯的分析;严谨的数据;辩证的思维。不回避矛盾;不否认困难;不躲避责任;不放弃奋斗。而 《一位博导的来信》 更是对这种态度的有力呼应。该文既表达了对各种“唱衰”的焦虑和不安, 也指出了严重背离事实的危害。应该说, 这一报道活动影响之大会随时愈深。其导向作用、洞察能力使它当之无愧地入选2015 年优秀报道活动的特别奖。我们还看到, 媒体在回应唱衰的同时还不断设置龙江抓机遇、促提高、保民生等有所作为的议题, 让公众了解情况, 看到希望。东北网开展了“探寻龙江丝路带”的报道活动。派出全媒体报道组, 全景展示我省各地各部门在龙江陆海丝绸经济带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典型做法。报道先后被浙江在线、中安在线、中国江西网、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凤凰网等几十家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转载, 访问量累计达到百万人次。在这些关乎龙江经济生活、精神层面的大事、要事、难事上, 主流媒体要发声, 发出权威的声音, 体现力量感。

再次, 优秀新闻报道活动是媒介组织线上线下亲和力、品牌特征的体现, 是政治传播的通道。

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 所有媒介都以机构为单位, 任何人哪怕是意见领袖也必须通过这些机构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大多数人听到, 但现在的互联网恰恰激活了比机构更为基本的社会要素——个人, 每个人都成为这个传播系统当中的一个元素、一个基本单位。只要你传播的内容能引起比较多的情感应和及价值认同, 一个人的传播就会裂变成比过去一个机构传播面更广的范围和效应。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 传统主流媒介机构的社会责任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利用多年来所创造的影响力, 通过某种商业模式变现为价值, 是占有巿场的基础。也是政治传播的通道。没有市场上的成功, 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2015 年9 月9 日,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发起了全民"爱心手环"公益活动的报道。这是媒介在移动互联环境下组织再造的过程。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聚合平台构建共享、合作、协调行动的新型社会关系的过程。倡导关爱, 跨界实现。与国内外众多慈善机构合作;向社会众筹认购手环;与养老问题研究机构必要的沟通以及医学常识的普及。同样, 本次入选的《新闻夜航》粉丝过百万活动也说明了移动互联环境下构建群体意义的重要性。《新闻夜航》是老品牌, 如果说以往它是靠抓住了民生新闻的精髓获得良好口碑的话, 那么, 现在, 它是摸准了移动互联的个性, 靠线下多年累积的声誉粘住了线上的粉丝。越是这样, 品牌的影响力和版权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的价值取向, 2015 年黑龙江十大优秀新闻活动的评选方式也进行了重大创新。其一, 历史维度。不以各家媒体的上报项为惟一选择。紧紧围绕一年中媒体全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自觉履行新闻媒体社会责任,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宗旨, 挑选岀影响力强, 传播效果好, 能够经得起时间潮水冲刷的报道活动。对现状负责, 更对历史负责。其二, 团队维度。对于各个媒体服务大局、讴歌中心工作具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活动组织和报道, 将它们放在一起, 组成联合阵营, 形成强势传播效果, 以合力入围, 激发各家媒体的创造性。其三, 融合维度。鼓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虽然目前新兴媒体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模糊阶段, 但关乎方向性、建设性、发展性的运营苗头要扶持。

3.用人文之光照亮作文教学前行之路 篇三

一、引导学生用心触摸生活,感触时代脉搏

没有积淀就没有好作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一个真正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学生只有对生活真切关注和思考,他的文章才会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现在许多学生过多地把自己锁定在学校、家庭的狭小的范围内,作文时只是闭门造车、人云亦云,缺乏真情实感。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心触摸生活,感触时代脉搏,写出至情至性之文。

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每一个发展变化都源于生活,关注与思考这些都能写出佳作。如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后,我立即让学生以此为话题作文。学生们尽情地抒发了自己的激动之情、赞美之情,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现状。为此,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更加发奋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其次,引导学生评论身边小事,引发人文思考。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评论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如将“小学生上网吧”这一热点现象引入课堂,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上网对不对呢?学习和娱乐哪一个更重要?一个未来的社会主人应该是怎样的?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对身边不良现象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自己的作文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作文也因此上了一个档次。

二、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名篇,吸纳人文精华

厚积才能薄发,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先多读。名家名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家名篇中都饱含着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首先,指导学生如何选书,选什么样的书。学习与名著相关的图书时,我鼓励学生读相关的名著。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文时,我就鼓励学生借阅《鲁滨孙漂流记》一书。除此之外,我还为学生介绍了《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一系列图书。学生读这些图书,提高了人文涵养。

其次,在阅读中品味人文精神,体会优秀人物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的人文情怀,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道德的教化,不断提升自我品位。如教读《为人民服务》一文时,在读书笔记或日记中,要求学生补写为人民服务的人和事。通过补写,学生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感悟到了人文精神之美。

三、引导学生投身实践,体察人文精神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通过活动,才能真正认识社会,真正感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佳作。为了不让学生在作文时陷入“无病呻吟”的误区,我们举行了不同形式的作文实践活动,即给学生以写作的大舞台和空间,通过学生实践来进行写作训练。实践作文让学生高度张扬了个性——思想的个性、情感的个性、体验的个性、语言的个性,在实践活动中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体味、感悟细微之处的真善美。

如我校组织学生到农村大棚进行实践活动,感受农民生活的艰辛,体验科技的进步,第二天当堂作文,很多学生作文文质优美、文情并茂;春节时,让学生搜集对联,感受了民俗,体悟到家乡的人文精神;新教材实施以来,我们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学生的活动需求,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之新奇,又掌握了第一手写作素材,增加了责任心、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从而学会用人文关怀的眼睛观察一切事物。

4.前行的路上作文 篇四

被俘后,你拒绝招降张世杰,多次威逼利诱,未曾使你心态颓废,反而使你更为坚强。作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的豪气激怒了敌人,刑场上的从容不迫使你青史留名。你就是抗元名臣文天祥。

我刹那间回过神来,语文课PPT中你的画像孑然一身,奸臣当道,昏庸的君主未能让你熄灭信心,仍战意高昂。不过现在,你再也不用担心,你的子孙后辈,我们早已生活安定,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祖国的建设越来越好,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下水,304米的身长与32节的航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强大与繁荣;完全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冲向蓝天,机翼划开了别国的技术封锁;华为公司在某些国家的打压下仍生机勃勃,甚至越发繁盛,自主研发鸿蒙系统,麒麟处理器,建设5G网络,为世界带来了惊喜和福音。

不仅是科技建设,经济建设更是喜人。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0%,并且仍处于平稳增长中,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全国人民基本都脱离了贫困。

生态建设也在发展,各种濒危物种受到全方位保护,各个自然保护区相继建成。黄河的含沙量已逐步减少,城中到处可见绿色,春天的气息在四季都可感受到。

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全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应运而生,诗词、文言文、对联……都成了时代的新宠儿!各种非物质文化“申遗”成功,悠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

画像里的你,已不是孤身一人,而是人山人海,不只是你,你的后代,而是十三亿中华儿女,都在为国奋斗。相隔700多年的时空,我们仍携手共进。

窗外的国旗迎风飘荡,阳光照了进来,金色的亮光与红色的艳丽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最美的图画,室内朗读《正气歌》的高昂向四处发散,又为这幅神圣的画添了些许豪情。

5.前行的作文400字 篇五

周末,父亲邀请几个同事去山里摘李子。然而,这次旅行似乎有点仓促。

果不其然,不认识路的人,即使按照导航,也要花很多时间在不碍事的路上。

一路上山,我终于来到了我的目的地,一座建在山里的老房子。这是主人的家,他在这座山上种了李树。我们二话没说,走上了山路。没想到,点点滴滴开始下雨了。灰色的轻云越来越近,厚厚的云一瞬间滚滚而来,迎面而来的乱风正在追逐枯叶。不过这几天也正好洗去了燥热的气体。没过多久,石子路上出现了青梅竹马的情侣,他们都裹着白色的天鹅绒毛衣,只留下一张圆圆的小脸。

不知不觉间,灰云吞没了整个天空,雨越下越大,伴随着隆隆的雷声。我们没有退缩。我们听老人说,山上的李子更丰满多汁,所以我们更渴望。父亲说:山很危险,孩子们留下来。的确,踩在被雨水浸湿的黄土上,像冰一样滑。

不知道是叛逆期的任性还是毅力,于是毅然追随过去。山路越来越窄,我跟在父亲身后,倚着竹竿。坡度越来越陡,我只能放低重心,慢慢向前爬。雨水积聚的小水冲下了山上的砾石。如果我不小心,我就被石头绊倒了。经过一轮左右的双手抓,我抓住了路边生长的粗大树枝,然后用力向前推,向前爬了几步,避免了向后翻滚的后果。千钧一发!大家都松了口气。我又向前看了。

山重叠水流动曲折,令人担心无路可走,柳树绿花突然出现一个山村。终于来到了平坦的山顶,李子有爷爷说的那么大。李子的顶端有点红,就像快开花的花蕾一样美丽。

6.为梦前行的作文 篇六

离觞已逝心乱时,徒吾坐等夜无恒,寂静、静寂,暝色苍茫,余辉似暗。 伤愁、愁伤,人影凋零月不眠。

寒夜渐深,唯我独坐谙光之下,依旧普写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之曲。然而此时的我却感到莫名的惆怅,无言的悲伤。是心灰,还是意已冷,这我我不知道。

灯光愈发暗了起来,直至整个人完全被包裹在凄冷的黑夜之中。宽厚的被子无法使人暖和,反而愈加寒冷,我,也许真的心寒了。

暮秋,叶随微风缓缓飘落,心也慢慢静却下来。不知何时起,吾竟颓废至此。在这雨季却不失暗淡的岁月里,我受不了太多的痛苦,毅然选择了为梦而战。谁知天公不作美,要创造一个失败的人,一次次的挣扎,却犹如海底捞月一场空。徒劳而无获,奋斗显然无功,终究免不了人生悲剧一场。冰凉透过身体直抵心脏深处,此时心已冷。心殇落暮时,谁解其中味。

秋亦未冷,冬亦寒。 漫漫长夜,独我无眠。忆往夕,不知岁月惆,愈发朦胧。压抑难于言表,仿佛垂暮之人对自己辉煌人生的.概要。辉煌律属过去,当下却是那么凄凉。真不敢想象是何时起把人生的喜与悲演绎得这么淋漓尽致。

欲哭无泪者,心空茫茫然。倒是夜深人寂时,无处话凄凉。在逝去的岁月里,孤独将我定格,寂寞把我诠释。神经末梢只要稍一放松,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气力全无。所以,-我必须习惯与孤独相处,我不知道这样的习惯究竟会怎样,是毁了我还是成就了我。

7.“薄教厚学”的前行艺术 篇七

潜心感悟调趣味

教学是心动与行动的载体, 提升参与率是课堂活动的命脉, “提心授业”是教学的人本目标。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薄教厚学首先就是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微课中再现生活场面、创造情境的技术方法, 调试出学生学习课文的个性口味, 让学生大口大口地“吃”进课文, 然后再用“蚕食法”咀嚼回味, 探索出一个个小知识点。运用微课“以点求面”的理论, 教会学生阅读文本要掐住穴位:准确定点、定脉、定线, 抓住中心词, 确定视觉点, 进行焦点透视, 就能把准其主旨与字句含义。在交流展示中, 大胆地登台“表演”, 彰显他们应有的“角色”天赋, 产生出“少教多学”的本力效应。

“薄教厚学”有助于解决书本中的略读、定理、概念以及公式、规律等内涵问题的先行理解。“就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 大略地、非精确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 以悟其义。通过默读、咬文嚼字、互动展示等活动, 增强感悟的能力。

画蛇添足逆思索

画蛇添足、揠苗助长、异想天开, 恰恰给了我们逆向思维的启示与思考:即用相反的思维, 去探究问题;或用反证法、去伪存真法, 却能快速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理有: (1) 激发出好奇心; (2) 唤醒学生的多面思维方式; (3) 发挥了思维潜力和内在动力。体艺栏目里时常展示那些“走钢丝”“打擦边球”的高危动作, 就是包含着逆向思维、出奇制胜的道理, 我们应该有所借鉴。

“薄教厚学”中的逆向思维, 需要不断创造课堂模式。如:践行“同课异构”竞赛。这种模式要求教师都要最先抢耕“后进生”的荒野之地, 调试其活动的胆量与心理情愫, 增加其学习“伎俩”, 将“独玩”转为“群乐”, 促使他们主动入群乐学。其次是开设课堂剧、正反方答辩组、生物基因优变实验等多角度、全方位联想, 然后采用“剥笋法”, 一剥一得, 让学生获取正果。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体验说:“做研究就像登山, 很多人沿着一条山路爬上去, 到了最高点就满足了。可我常常要试10条山路, 然后比较哪条山路爬得最高。”南辕北辙行反道, “反弹琵琶”得知音。反向思维者常常身怀天河架桥、羽化登峰的超强想象和神来仙术, 成为创新追梦的第一人。

引导质疑求创新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薄教厚学”亦如此。它就是在半碗水里造漩涡:提问题、设跨栏, 构建“一带一路”知识链条, 引发学生质疑求新。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提出新的问题, 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薄教厚学”必须先行储备“引导质疑”的充分条件和丰富的资源, 进行艺术构思。 (1) 质疑要有铺垫。设置前奏曲:课前引航、情景再现、阅读点指, 用以暗示、点拨、引发学生“质疑问难”。 (2) 质疑要有创意。多问不如巧问, 深问不如会问, 现代学问倡导设置有创新意境的问题。如:我们应该怎样节俭粮油饭菜呢?——我们怎样做“光盘行动”的带头人?我国如何加快与国外联系、扩大发展我们的经济技术贸易?——我国应如何重建好“丝绸之路”?更换了的问句却有:A情感温馨亲近柔和;B有直接的体验与感知;C有具象感而产生多种联想、多条答案。 (3) 质疑要有个性。课堂上要鼓励、诱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质疑问难”, 以此“借用”学生的一些观点, 实施生成教学, 达成创新课堂的“四维”教学目标。

8.前行的力量 篇八

We gather here in memory of twenty beautiful children and six remarkable adults. They lost their lives in a school that could have been any school; in a quiet town full of good and decent people that could be any town in America.

Here in Newtown, I come to offer the love and prayers of a nation. I am very mindful that mere words cannot match the depths of your sorrow, nor can they heal your wounded hearts. I can only hope it helps for you to know that you're not alone in your grief. And you must know that whatever measure of comfort we can provide, we will provide; whatever portion of sadness that we can share with you to ease this heavy load, we will gladly bear it. Newtown, you are not alone. As these difficult days have unfolded, you've also inspired us with stories of strength and resolve and sacrifice.

We know that when danger arrived in the halls of Sandy Hook Elementary, the school's staff did not flinch1), they did not hesitate. They responded with courage and with love, giving their lives to protect the children in their care. We know that there were other teachers who barricaded2) themselves inside classrooms, and kept steady through it all, and reassured their students by saying "wait for the good guys; they're coming", "show me your smile". And we know that good guys came. The first responders3) who raced to the scene, helping to guide those in harm's way to safety, and comfort those in need, holding at bay4) their own shock and own trauma5) because they had a job to do, and others needed them more. And then there were the scenes of the schoolchildren, helping one another, holding each other, dutifully following instructions in the way that young children sometimes do; one child even trying to encourage a grown-up by saying, "I know karate6). So it's okay. I'll lead the way out."

As a community, you've inspired us, Newtown. In the face of indescribable violence, in the face of unconscionable7) evil, you've looked out for each other, you've cared for one another, and you've loved one another. This is how Newtown will be remembered. And with time, and God's grace, that love will see you through. But we, as a nation, we are left with some hard questions.

nlc202309040420

Someone once described the joy and anxiety of parenthood as the equivalent of having your heart outside of your body all the time, walking around. And every parent knows there is nothing we will not do to shield8) our children from harm. And yet, we also know that with that child's very first step, and each step after that, they are separating from us; that we won't—that we can't always be there for them. They'll suffer sickness and setbacks and broken hearts and disappointments. And we learn that our most important job is to give them what they need to become self-reliant and capable and resilient9), ready to face the world without fear. And we know we can't do this by ourselves.

我们聚集在此,悼念20名可爱的孩子和6位可敬的大人。他们在一所学校失去了生命,这所学校原本可能是任何一所学校;他们在一个满是好人的宁静小镇上失去了生命,这个小镇原本可能是美国的任何一个小镇。

我来到纽敦,向你们表达全国人民的关爱和祈祷。我深知,只言片语无法抚平你们深深的悲伤,也无法愈合你们受伤的心灵。我只希望这能让你们知道,我们和你们一样悲痛。也请你们相信,无论我们能给予你们多少安慰,我们一定会给予;无论我们能为你们分担多少痛苦来缓解这份沉痛,我们一定会欣然承担。纽敦人,你们并不孤单。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你们也已用一个个勇敢、刚毅和自我牺牲的故事激励了我们。

我们知道,桑迪-胡克小学遭受袭击时,学校的教职员工没有退缩,没有迟疑,而是怀着对学生的爱,勇敢地挺身而出,为保护自己照看的孩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知道,还有其他老师一直堵住教室的门,始终保持镇静,安慰学生说“等好人来,他们正在赶来”“笑一笑”。我们也知道,好人确实来了。最先赶到现场的应急救援人员帮助引导那些身处险境的人们前往安全地带,安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克制着自己的震惊和心理创伤,因为他们必须履行工作职责,别人更需要他们。还有学校的孩子们,他们互相帮助,相互搀扶,认真听从年幼的孩子们平时偶尔才会听从的指令;一个孩子甚至还试图鼓励一个大人,说道:“我会空手道,没事儿,我来带大家出去。”

纽敦人,你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备受鼓舞。面对难以形容的暴力,面对泯灭天良的罪行,你们相互守护,相互照顾,相互关爱。纽敦将会因此而被人们铭记。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上帝的慈悲,这份爱将帮助你们渡过难关。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却仍面临着一些难题。

有人曾说,为人父母有喜也有忧,心好像始终悬在身外,四处奔波。做父母的都知道,为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我们真是操尽了心。但我们也知道,儿女迈出第一步后,便开始一步一步地远离我们;我们不会,也不能时刻守护在他们身边。他们会生病,会遭遇挫折,会伤心失落。我们明白,我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变得自立、成才、坚忍,能做好准备无畏地面对这个世界。然而我们知道,单凭我们一己之力无法实现这些。

1.flinch [fl?nt?] vi. 退缩;畏缩

2.barricade [?b?r??ke?d] vt. 使躲在路障(或挡墙等)后面

3.first responder: (警方或消防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应急救援人员

4.hold at bay: 控制

5.trauma [?tr??m?] n. (心理上、精神上的)创伤

6.karate [k??rɑ?ti] n. 空手道(一种徒手武术,可以使用手、肘、腿、脚进行攻击或防御)

7.unconscionable [?n?k?n??n?bl] adj. 昧着良心的

8.shield [?i?ld] vt. 保护

9.resilient [r??z?li?nt] adj. 富有活力的

This job of keeping our children safe, and teaching them well, is something we can only do together, with the help of friends and neighbors, the help of a community, and the help of a nation. And in that way, we come to realize that we bear a responsibility for every child because we're counting on everybody else to help look after ours; that we're all parents; that they're all our children. This is our first task—caring for our children. It's our first job. If we don't get that right, we don't get anything right. That's how, as a society, we will be judged. And by that measure, can we truly say, as a nation, that we are meeting our obligations? Can we honestly say that we're doing enough to keep our children—all of them—safe from harm? Can we claim, as a nation, that we're all together there, letting them know that they are loved, and teaching them to love in return? Can we say that we're truly doing enough to give all the children of this country the chance they deserve to live out their lives in happiness and with purpose?

nlc202309040420

I've been reflecting on this the last few days, and if we're honest with ourselves, the answer is no. We're not doing enough. And we will have to change. We can't tolerate this anymore. These tragedies must end. And to end them, we must change. We will be told that the causes of such violence are complex, and that is true. No single law—no set of laws can eliminate evil from the world, or prevent every senseless act of violence in our society. But that can't be an excuse for inaction10). Surely, we can do better than this. If there is even one step we can take to save another child, or another parent, or another town before that—then surely we have an obligation to try.

In the coming weeks, I will use whatever power this office holds to engage my fellow citizens in an effort aimed at preventing more tragedies like this. Because what choice do we have? We can't accept events like this as routine. Are we really prepared to say that we're powerless in the face of such carnage11), that the politics are too hard? Are we prepared to say that such violence visited on our children year after year after year is somehow the price of our freedom?

All the world's religions start with a simple question: Why are we here? What gives our life meaning? What gives our acts purpose? We know our time on this earth is fleeting12). We know that we will each have our share of pleasure and pain; that even after we chase after some earthly goal, whether it's wealth or power or fame, or just simple comfort, we will, in some fashion, fall short of13) what we had hoped. We know that no matter how good our intentions, we will all stumble14) sometimes, in some way. We will make mistakes. We will experience hardships. And even when we're trying to do the right thing, we know that much of our time will be spent groping through the darkness.

There's only one thing we can be sure of, and that is the love that we have—for our children, for our families, for each other. The warmth of a small child's embrace— that is true. The memories we have of them, the joy that they bring, the wonder we see through their eyes, that fierce and boundless love we feel for them, a love that takes us out of ourselves, and binds us to something larger—we know that's what matters. We know we're always doing right when we're taking care of them, when we're teaching them well, when we're showing acts of kindness. We don't go wrong when we do that.

That's what we can be sure of. Let us find the strength to carry on, and make our country worthy of their memory.

nlc202309040420

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并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是一项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需要朋友邻居的帮助、社区的帮助乃至国家的帮助。我们从而也逐渐认识到,我们对每一个孩子都负有责任,因为我们要依靠别人帮助照顾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都是家长,所有的孩子就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呵护孩子,这是重中之重。如果我们连这件事情都做不好,我们就不可能把其他事情做好。而这也正是我们美国将被人评判的标准。按照这一评判标准,我们是否能问心无愧地说,我们的国家已履行了应尽的义务?我们是否能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免受伤害?我们是否能说,举国上下,我们齐心协力地让孩子感受到了我们的爱并教会了他们感恩?我们是否能说,我们确实竭尽全力给予了美国所有孩子应有的机会,让他们胸怀志向去幸福地生活?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实话实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必须改变。我们无法再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类悲剧必须终结。要终止这类悲剧,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有人会说,这种暴力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的确如此。没有哪条法律——没有哪部法律可以彻底铲除世间的邪恶,或者阻止社会上所有冷血的暴力行为。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不作为的借口。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哪怕只有一点办法能让一个孩子、家长或城镇免遭这类悲剧,我们也应当义无反顾地去做。

未来几周,我会利用手中一切权利发动民众采取行动,防止出现更多类似的悲剧。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我们不能接受这类事件频频发生。难道我们真的愿意说,对于这种杀戮我们无能为力,想要制定政策太难?难道我们愿意说,连年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的这种暴力就是我们追求自由的某种代价?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始于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行为的目的何在?我们知道,人生短暂。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各有各的快乐和痛苦,即使我们去追逐一些世俗的目标——无论是财富、权力还是名誉,或者只是简单的舒适安逸——从某种程度上讲,最后我们将无法完全如愿以偿。我们知道,无论我们怀着多好的初衷,我们有时仍会遇到某些磕绊。我们会犯错误,会遇到困难,甚至在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时,很多时候也将会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只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心中的爱,对孩子,对家庭,对彼此的爱。小孩拥抱我们的温暖是那么真切。他们给我们的回忆,他们带来的欢乐,他们眼里的纯真,我们内心对他们深厚无尽的爱,那种让我们超脱自我、将我们和某种更伟大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我们知道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当我们去关爱他们,去用心教育他们,去向他们示范善举时,我们就必然在做着正确的事。我们这么去做事时就绝不会做错。

这就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让我们鼓起勇气,继续前进,让我们的国家不辜负他们的铭记。

9.前行的力量600字作文 篇九

又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像往常一样上学,等待上课的铃声响起。一节课过去,两节课过去……

放学了,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踏上了回家的路。妹妹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她是学前班,放学早,每天都会到校门口等我。

见到她灿烂的笑容,书包也不重了。我心中顿时淌过一股暖流,虽然我已经习惯了在校门外寻找她的身影。“以后天气冷,下雨时就不要出来了,妹妹。”其实我是多么希望看见她啊。

我突然想到:也许爱,就是我的秘诀吧。

我在幸福中度过年华,我在无限的爱中成长,爱,是我无限的动力;爱,是我披荆斩棘的宝剑;爱,是我航行路上的船帆;爱,是我收获时的镰刀……

妈妈每天早早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还要外出买菜,非常的忙;但是她从来都不会叫晚睡的我早早起床,她叫我起床时,香喷喷的面条已经摆在我眼前了。妈妈还会细心地帮我准备零食,怕我上学挨饿。她的头上已经长出了丝丝白发,而我还是这样的要她操心,让她生气……

放学还有妹妹陪伴我,还有默默在背后支持着这个家的老爸……

我怎么能不学好呢?我是他们的希望,以后还会成为他们的依靠,所以,我必须向前进!

10.以自信的姿态前行作文 篇十

生命的伊始之美就是出发的姿态之美的第一次展示,婴儿的啼哭也像是一首出征之歌宣布生命之程的开启。他焕发着活力,要用纯真的明眸去审视这充满奇妙的世界。可以说出发的姿态之美展现于并开始于每一个新生的生命。

迈动双足,沿着时间之堤奔跑,昔日的婴儿长成了气度翩翩的少年,此时的世界就像由无数的竞技场组成的世界,每一天少年都面临着出发和退却的选择。可是掌声永远属于出发者。懦弱都的身影永远只能龟缩于可悲的黑暗角落之中,出发的姿态就是奔向前方、奔向胜利、不断挑战理想高峰的姿态。历史的胜利者、生活中的强者永远是敢于出发的人,他们是历史的撰写者和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谱写者,当他们站在走路线凝视远方时,我们会感叹他们多美。

带着一种信念,无畏的少年选择了出发,在他的耳旁风在啸、花在开、鸟儿在为他歌唱,在他所过的路旁处处有着伟人们的丰碑和祝福。也许,路边也常有荆棘和沙漠,也许寂寞的黑夜也会不时降临青年的心际。但选择了出发的少年跑得步步坚定,无怨无悔,他还要不断从一个出发跑向另一个出发点,直至理想的终点线。

这婴儿、这少年都是我的影子。现在的我处于高二这一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上。面对未知的明天我充满了希望,面对每天都不同的走路线我激情满怀。我要用今天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精彩。

11.阅读——前行的力量 篇十一

文字阅读的快乐是不能替代的。阅读需要想象力,书应该慢慢读,需要用心去感受。现代人恰恰对感受毫无耐心,往往只关心结果。

有人说,现代化的生活会使人们阅读的兴趣降低,我觉得,其实这是对阅读的尊敬程度不够。如果你乘国际航班,就能看到许多外国人在安静地看书。我在很多发达国家也看到,人们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我觉得不少国人应该检讨一下,买很多东西——比如生活用品甚至奢侈品时毫不犹豫,却没有买书看书的愿望,这是很不好的。

——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

读书是未知世界的“入场券”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体验、各种生活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对我来说,三日不读书,则头脑麻木。有人不解:读书要费那么大的劲,又发不了财,读它做什么?那是他不能体会读书带来的巨大乐趣。只有当读书不是为了升官,不是为了发财,甚至不是为了学业,你才能深刻体味到这种乐趣。这种乐趣让我至今读书不倦,而且兴趣越来越浓。

——中科院院士王梓坤

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

以前,大家总爱说“学以致用”。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用,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其实,我们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很自然、很平静地来阅读吧。当你进入到这个境界,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

我也不大主张大家去赶阅读的时髦。倒不是一味地排斥畅销书,而是要对所谓的“时尚阅读”保持警惕。与其跟风,不如找几本符合自己性情爱好的、真正启发人思考的书来读,可能更有收获。

今天,年轻人工作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更需要保持心灵的一块净土。哪怕是每天读一篇文章,读一首诗,或者读几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

懂得拒绝才有真正的阅读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读书是有品位的。所谓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世上真正的好书,都应该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而不只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

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

——中国社科院研究員周国平

像呼吸空气般去读书

古人说: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我也是这种感觉。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过去中国人见面经常打招呼说:“吃了吗?”将来我希望人们见面时都打招呼说:“读了吗?”

以前我们那个时代,到处找书去读。现如今书多了,但“读什么”却成了一个问题,难题是要筛选信息,淘汰信息。选择“正经书”的能力从何而来呢?就是读经典著作。建立了平衡的知识结构,才能“风吹不昏,沙打不迷”。

经典该怎么读?第一,要相信前人的话,不要总是怀疑前人。第二,要读你专业所需。第三,适当地读一点热门书,对完善知识结构有好处。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

12.前行,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 篇十二

有果粉这样评价乔布斯:“如果没有乔布斯, 我们还在十指翻飞地掐着手机按键;如果没有乔布斯, 我们还觉得Symbian和Windows Mobile是世界上最好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如果没有乔布斯, 我们还不知道手机原来可以做这么多事!”也许果粉们的溢美之词仅是为了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感激和怀念,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已经带领全球用户“跑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真的很难找到一个贴切的词语来描绘果粉们对乔布斯的感情。尽管他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奠基人, 但他和他的伟大创造——iPhone和i Pad, 却使得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时间至少缩短了三年。在苹果营造的庞大的生态系统中, 苹果公司和周边设计制造者、应用开发者、终端用户一起激荡着炫目的思想火花, 演绎着共同的美好愿景。

有人说乔布斯独裁、霸道、吝啬等, 然而这些个人私德上的瑕疵并不能掩盖乔布斯给全世界带来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个时代的掘墓人, 当i Phone和App Store席卷全球的时候, 当苹果趁着i Phone当红之际乘胜追击推出i Pad的时候, 当Google携着Android亦步亦趋紧随其后的时候, 都仿佛是一声声丧钟在宣告PC时代和传统互联网时代的逐步没落。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并超越PC销量, 移动应用不断丰富和推陈出新, 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成为用户的新宠——不管你是拥抱还是抗拒, 新时代的巨大浪潮已将你我淹没。

可是, 缺少了乔布斯, 今后的道路该如何继续?苹果, 还会是那个苹果吗?这是在告别乔布斯的日子中, “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乔布斯走了, 但他的创新精神却保留了下来, 并将继续引领着我们前行;而苹果公司的三大法宝——持续创新和改进、始终围绕客户体验、关注整个价值链的成功已经被众多竞争对手奉为圭臬。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能否保持霸主地位、甚至会不会没落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全球的同业者们能够沿着乔布斯指明的道路、高举乔布斯创新精神的大旗继续开拓前行。要知道, 历史的更迭是不变的铁律, 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都要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生老病死、天理昭彰。相信有一天, 会有新的英雄和新的“生态系统”出现, 并宣告我们再次走进了更新的时代, 这才是乔布斯留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13.前行的路上五年级作文 篇十三

从儿时的蹒跚学步开始,我们一步步走来,一步步成长,沿途的一幕幕锦绣风景映入心间,正值春初,我和母亲散步至东山,感知天地间的美好。

林荫小道上,和煦的暖阳透过绿叶留下阴凉。远眺,山林一片葱郁,鸟儿婉转地啼叫着,捎着春天的口信。睡莲池里的莲花大部分还在沉睡,只有些许的莲花绽放着,吐着幽幽的芬芳,金黄色的花蕊掩映在嫣粉色的花瓣中,惹得“春之劳动者”--蜜蜂流连忘返。樱花园里,不像日本的`樱花早早竞相开放,而是只露出双颊那抹害羞的粉红,星星点点惹人怜爱。

沿着斜坡往上走,眼前显出一汪绿莹莹的湖泊,亭台水榭,岸边垂柳,微风轻拂,水波粼粼。鱼儿们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白玉石桥边,在水中游来窜去,游人们将手中的饼干屑投掷其中,便有灵巧的鱼儿仿佛像跃龙门般迅疾地从水中跃出,溅起一朵朵花白的浪花。

半山腰景色,美丽得宛如仙境。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如一条绿色的巨龙环绕栖息于山谷间,雄伟壮观。山坡上的绿茵被织上了五颜六色的花被,这里是蝴蝶仙子们的天地,立于其中,仿佛变成了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娘娘,身着霓裳的蝴蝶仙子。

登上山顶的观景台,所有的景色尽收眼底,颇有杜甫所说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马路笔直宽阔,犹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整座县城连接起来。下面的广场也犹为热闹,许多人爬山累了就会在此处休息或观赏风景,也有住在附近的老人们坐在树下乘凉唠嗑,孩子们无忧无虑地你追我赶,或者一起放着五彩的风筝。“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不过如此。

14.等待中的前行作文 篇十四

等待是自信的表现,是人生的一种完善。我问黎明,黎明说它在等待绚丽的云霞、旭日东升;我问春天,春天说它在等待花儿的绽放,小鸟鸣啼;我问花儿,它说它在等待温绚的春日。我问了高峻的山峰,辽阔的海洋,甚至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它们的回答告诉我等也是自信的体现,“等待”中倾注了万物对生命的渴望,“等待”中充满了万物对人生的乐观。

商朝末年,纣王荒庸无道、骄奢淫逸,姜太公为等待圣明的君主,就在渭水边“钓鱼”,但他却用直钩钓鱼,而且不放鱼饵不放入水中这种钓鱼的方法传到文王耳中时,他立即带上厚礼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见他诚心诚意便答应辅佐他,终于消灭了商朝。姜子牙为能够得到赏识,就坚持用直钩钓鱼,长久的等待出反映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肯定,但同时也在等待机遇。

雏鹰告诉我,它在等待丰满的羽翼,充沛的体能,以便将来一飞冲天;学生告诉我,他在等待充实头脑,为胜利地进入社会……从中我知道等待就是积蓄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战败,成为吴王阶下囚,处处遭受耻辱折磨,他始终抱着复国的`志愿,于是他勤于政事,广开言路,勤于练兵,亲自耕种……他苦心等待二十七年,终于使国家变强,有足够力量与吴国对抗,最终创下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试问如果勾践不积蓄国力而又盲目对吴国发兵,那么又怎能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呢?

15.前行的优秀作文 篇十五

回顾近三十年课程研究的历程, 我们深深体会到赵寄石教授的课程思想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

一、引领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1981年原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草案) , 在学习和实践《纲要》中, 我们感到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纲要》精神, 就必须改变过去分科教学模式的弊端, 本着“为了全面落实教育方针, 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课程研究目标, 思考建立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为此, 在赵寄石教授的带领下, 我们开始了幼儿园综合课程的研究。

建立幼儿园综合课程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努力, 因此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 无论是综合教育结构的建构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方法策略的运用, 以及课程评价, 赵寄石教授始终注意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 用新的理论武装我们, 帮助我们不断建立新的观念。改革开放不久, 我们对皮亚杰的建构论、系统论、社会生态学原理、行动研究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 等等, 知之甚少, 在课程研究的同时, 赵老师总会抽出时间给我们做讲座、带我们读书, 让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赵老师说:各种课程模式不仅仅反映不同的组织形式,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引领式的理论学习, 不仅使我们在综合教育建构的过程中能够对原有课程的优势、弱点、问题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还比较清晰地确立了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和儿童发展客观规律的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

“任何课程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无论是建构还是实施课程, 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该课程的理论、课程的特质、课程的结构”, 这些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实幼几代人的共识。

二、在研究中深刻阐释综合课程的特质

从研究一开始, 赵寄石老师就引导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综合?什么是综合课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考察;综合教育是把教育的各种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因素组合在一起思考。综合是世界存在的方式,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各种事物间本来就是彼此联系的,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 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幼儿对外界的反应也是“整个的”。这些都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组织中必须遵循综合的原则。综合不仅可以精简不必要的、重复的课程内容, 还可以较好地解决知识发展的无限性和幼儿园教育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主动应答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

在这样的课程思想指引下, 研究综合教育课程首先是研究怎样更加合理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 进一步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作用, 关注活动内容与手段之间的联系性和综合性。经过短短三年的实践探索和验证, 我们建构了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 该结构“由小班、中班、大班的三十几个主题构成的一个连续的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以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总的指导思想, 将三年的教育分成一系列的小阶段, 每一阶段按主题组成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 使在园的三年生活成为促进幼儿发展落实教育任务的整体教育。”“主题的设计是以认识周围生活为基础, 从情感教育入手, 着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展言语和思维能力,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主题包括:教育目的、集体生活、日常活动、家长工作以及评价等几个部分。

三、始终尊重课程的实施者

综合教育课程的探索和研究, 改变人们已经习惯化了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其任务之复杂、工作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当时实验班和验证班的老师除了指导老师外, 都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赵老师不仅信任他们, 还十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因为赵老师认为:研究队伍由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组成, 一方面可以发挥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两者相互配合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和中老年教师经验丰富的互补作用。为此, 在确立主题、选择教材教法、组织幼儿活动、布置环境、开展游戏等各个方面, 赵老师从不指手划脚, 她总是细心地倾听并和颜悦色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耐心地与大家讨论, 积极地支持她们的创意……由于赵老师始终尊重一线教师, 使参加研究的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 在课程实施中, 赵老师提出要给儿童更多的自主和自由的空间, 但如何处理好组织管理和儿童自主、自律的关系成为课程实施的难点。为此, 在实践研究中, 她一方面加强现场观察, 一方面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 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运用分组教学等形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综合教育课程研究的过程中, 由于赵老师重视教师的声音, 在教学活动与日常活动、教学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许多方面, 教师们都创新和总结了课程实施的诸多新经验。

四、赋予儿童在课程中的主人地位

在综合教育课程的研究中, 我们逐步学习和理解着赵教授的课程思想。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促进儿童发展的中介, 任何一个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儿童获益。过去我国的幼儿教育主要重视教师的教, 儿童是被动的学习者, 而赵老师指出, “任何生物的发展都是在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儿童发展是个体活动的结果”, 知识、情感、能力, 等等, “都是儿童自己在与客体交互作用中自己建立起来的”。因此, 课程应该努力为儿童充分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提供机会和条件。儿童应该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到活动的安排及组织形式, 等等, 都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儿童的主体性、以及儿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身发展。例如, 面对当时独生子女的特点和需要, 在小班下学期开展的“爱家庭”主题活动, 贯穿着认识———情感———行为的渐进而辨证统一的过程。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幼儿注意和认识父母为自己做了什么, 是怎样爱和关心自己的, 让幼儿感知父母的爱, 形成对父母特殊的亲切感, 信任感和爱戴感, 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做力所能及的事以表达对父母的关心;遵守家庭规则, 关心家庭成员。继而, 让幼儿又从父母长辈那里获得对其行为赞赏所产生的反馈力量, 为他们形成爱父母的情感和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

20多年的综合课程研究,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得到了从国家到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领导, 得到了各级教科研人员的指导与参与, 得到了国内外幼教同行的认可和交流, 这自然离不开赵教授的亲自引领和指导, 以及赵教授研究团队的热情参与和贡献。正是他们的努力, 使我们能够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 在研究中积累提升, 不断提升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课程文化。

16.握住学校前行的魂 篇十六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科学、先进又符合本校实际的理念支撑,将会是没有灵魂的。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探寻适宜的教育理念,是一个负责任的校长的重要使命。蕴含本校办学追求和精神气质的教育理念,往往体现了学校领导团队和教职员工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教育理想的守望及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只有凝炼一个经得起岁月检验的教育理念,并唤起广大师生员工的内心理解、认同与接纳,才能凝聚师生员工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催生自身办学特色与风格,并积淀厚重的学校文化底蕴。

河南省新乡市新区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为这所学校寻找精神的活头源水、明晰一个敞亮的教育理念,是王建军校长自建校以来,就魂牵梦萦的情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新区小学最终确立了“生活能力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支柱,以统领教职员工教育思想,并落实到教育生活的具体细节,养成儿童生活能力。“千滔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果实,面对初绽的硕果,王建军校长觉得,老师们得到的不仅是自信,更是鼓励和鞭策。

一所学校与一个梦想

新乡市新区小学,是伴随着新乡城市建设中心东移而建成的。在其周围,高尚社区林立。因此,学校在硬件投资上,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较多青睐。而青睐愈多,关注愈盛,这让王建军校长倍感压力。

一所新建的学校,总是承载着众多的期待与希冀,她该以何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呢?

作为校长,王建军经常在教育现实中沉思,在教育理论中徘徊。面对一个个稚嫩而鲜活的生命,教师们该如何为他们的生命负责、为他们的终极福祉着想?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审视教育现实,大家看到的是满眼的“分数”和“竞赛”,抽象且枯燥的知识从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剥离出来,没有了具体的情境,却主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孩子像木偶,在成人以成人世界为尺度创设的背景中,被动地接受着他们并不太明白的知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在无休止的作业、考试以及各种竞争中被消弥流逝。课堂演变成灌输知识的“主战场”,而对生活的启蒙、启迪、启发和引导,却被边缘化为随时可以为语文、数学牺牲掉的可有可无的“东西”。学校成为了学生恐惧和厌恶的地方,这是对原初学校作为“乐园”而诞生的最大讽刺。

对此教育现状,王建军校长陷入了沉思:在重知识轻生活智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有多少孩子掌握生活的常识、了解生活的乐趣、明白生活的追求、懂得生活的意义?回答是令人沮丧的,事实上,在如此教育理念下,不少孩子生活能力退化、交往中自我中心强化,生活道德失落……对此,王校长常感困惑:到底是孩子错了还是教育错了呢?

王校长认为,这样的教育是需要反思、批判和清算的。教育应当以“立人”为己任:让人的精神世界充盈、内在人格完满、道德伦理和谐、价值理想纯粹、行为方式稳健、终极信仰坚定,是教育最本真最本质的使命。学校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应当充满人文关怀、涤荡精神启蒙、彰显伦理美德。“知识”和“分数”也是重要的,但它们只是为人的能力养成提供一个可资衡量的参照系数。人有着完整而灵动的生命,而几个枯燥的数字显然不能素描和刻划出这种生命的灵性,更遑论去拓展生命的内在能力。教育要指向生活,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对不同的生活境遇、明了生活对人的性格的基本要求、明白什么是健康而又有意义的生活,这是教育应有的价值指向。

沿着这样的思想轨迹,王建军校长自建校以来就一直有一个梦想:如何用教育的真谛来影响人的生命,让儿童在和煦的教育阳光中健康成长?如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适应并能逐步超越现实的生活,养成理解生活的智慧?如何用符合人性成长的教育手段,让儿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增长能力?如何让学校成为儿童生活的另一个温馨空间,让他们真正喜爱自己的学校如同喜爱自己的家?

负载着这一梦想,王建军校长引领着教师们进行着辛勤的探索。

生活能力教育的价值引领

2010年,经过五年的积淀、思考、探索和论证,新区小学确定以“生活能力教育”作为支撑学校前行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力量。

按照王建军校长的预想,“生活能力教育”不仅是作为理念,融入到每位教职员工的心灵,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而且也是作为目标,让儿童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生活情境中养成他们明了生活、理解生活、学会生活、提升生活的能力与智慧。

为帮助教师们准确理解“生活能力教育”的实质,王建军校长对相关理论和思考做了必要的阐释和澄清。

“‘生活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不能将人从鲜活的生活世界中剥离和封闭,在某种意义上,教育即生活。脱离生活的意义谈教育是对教育的扭曲,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生活能力的内涵,王校长觉得老师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在他看来,能力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必备条件,是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前提。只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在顺境和逆境中都应付自如,在为社会和他人服务中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因此,“生活能力教育”就是以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充盈生活的亲切和情感来培育具有适应生活、超越生活的能力的人。

“‘生活能力教育’应该有多大的范围?不能把所有的能力都当作生活能力,否则教育将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真正实践生活能力教育,王建军校长删繁就简,对其范畴进行了廓清。

新乡地处中原,虽日新月异,但古风犹存,所以,王校长对学生的道德提升能力尤为看重。王校长认为,生活能力教育要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待他人;要在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中让儿童学会关怀和友爱,并养成诚实、谦和、包容、明礼的道德品质;要对人生意义不断思考、对人生价值不断反思、对人生境界不断追求。要让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坚定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假恶丑的愤恨,并养成“以德立人”的道德自觉。

nlc202309030838

这些年来,新乡新区小学一直坚持评选学生道德标兵,就是为了弘扬正气,立德树人。孩子们在学校倡导的道德风尚中,礼言正行,健康成长,涌现出一个个道德榜样。如五(2)班汤颜菽在家里时,是妈妈得力的小帮手。每次周日写完作业后,她都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妈妈不高兴时,还会幽默地逗她开心一笑。奶奶从老家来到城里后,她就为奶奶洗澡搓背,给她剪手指甲,帮她洗袜子,奶奶每次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交往能力是王建军校长甚为看重的。因为人是交往性存在的动物,孩子们天真无邪,在交往中体现了人性中美好的本真,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就是要让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与人为善、学会以诚待人。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无疑至为重要。在王校长看来,学习能力范围广阔,其中汉字书写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能力、观察力与注意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体育锻炼能力及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关键。

当前,人类已经步入新的时代,学会生存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新的要求,因此培养生存能力刻不容缓。王校长认为,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不仅仅是教会他们一些本领、技能,还要让他们学会珍惜生命、珍爱环境、珍视生态文明等,让他们明白生存的依存性。为此,学校在十大标兵中特地设立了“环保标兵”“勤俭节约标兵”“自主生活标兵”等,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生存。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普遍不强。动手能力是目前学生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而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孩子们在动手中才能品尝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养成发现、创造的习惯和本领。新区小学十大标兵中“创新标兵”“特长标兵”的设置,实际上就是倡导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新区小学,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小发明家郭昱辰,他还只是三年级的小同学,却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注重观察事物的细节,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去做,经常会有一些很奇怪的想法,并制作一些小制作,比如利用玉米外面的皮做成拖鞋、利用废旧光盘做台灯罩、利用废旧手电筒做新型粉笔和粉笔擦等等,为此,他在新乡市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师生心理问题日显突出,城市学校尤其严重。因此,王建军校长特别重视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他常和教师们谈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疾病是困扰现代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谅解、学会抵抗挫折、学会接受挑战和批评、学会自我反思以及学会心理的美好与阳光。”

对“生活能力”的理性界定,是新区小学根据自身实际深入思考的结果。

“我们对‘生活能力教育’的范围厘定,是遴选出关切儿童终身发展和终极福祉的基础能力,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被教育现实所误解和漠视的能力。”没有囊括尽可能多的能力项目,是因为王建军校长对学校教育的能力范畴有清醒的认识。

在其心目中,生活能力是一个整体,终归要在儿童完整的生命结构中获得彰显。“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背景,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与生活之间不应被人为阻断,教育始终应站在生活的土壤上并借助生活的力量才能够生根发芽。小学教育是儿童获得生活启蒙和生活智慧的关键时期,洒扫应对、明礼诚信、待人接物等不仅是生活细节和常识,其间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要让儿童适应生活,并同时引领他们一步步超越低阶的生活。教育不能在脱离生活的背景下实现价值预设。

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让王建军校长和老师们自觉地践行生活能力教育理念,使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展开,都以此为基本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实践中,师生们逐渐经历了心理认同、理解与接纳的过程,最终在教育现场中做到了对“生活能力教育”的实践自觉。

现实境遇中的实践追求

“生活能力教育作为教育理念不能总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有在教育实践中获得广大教师的体认,才能彰显其基本的价值与力量。”为了让生活能力教育真正产生价值,王校长带领教师们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实现这种理念引领的价值预期。

很自然地,王校长首先引领教师们进行理论学习。“生活能力教育”有着丰富内涵和外延,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阐释出广阔的意义空间。如何将其理性实质用朴素的语言赢得广大教师的心理共鸣与认可?这是问题的关键之处。为此,学校利用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理论优势资源,以讲座的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与学习。在观念层面上,激活了广大教师的思维逻辑,并触动了教师的心灵,引起强烈的反响。

为加深教师们的理解,王校长接着组织教师进行了分组论证。他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划分了若干小组,分别对应上述六个能力范围,以子课题的方式进行了分组讨论与论证。争取在理念内化与具体操作层面上,形成基于理念又简单易行的操作共识。论证之后,他们又将讨论结果进行了交流与辩论,在更广大范围和层面上,形成共识、达成一致。这凝聚了广大教师的智慧,形成了践行“生活能力教育”的正面能量。

当理念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向实践延伸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为此,王建军校长组织创设了支持“生活能力教育”实现的具体情境。

“生活情境与教育情境如何做到圆融统一?这是继观念统一之后的又一个课题。”

王建军校长说,在教师已经适应了抽象的教育情境,并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知识导向的教育教学方式之后,基于生活与能力导向的教育教学方式,多少会遭致某种“惯性力量”的抵制。因此,我们在情境创设上,主要集中在校园情境创设与班级情境创设方面。这让师生置身在可观可感的氛围之中,探索教育的资源,彰显教育的价值。

生活能力教育究竟该如何实施?王建军要求教师在课程意识、教学意识以及管理意识等方面,都能做到自然融合并自觉运用。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过程中,都要将对儿童生活情境的理解融入到课程设计与实施环节之中。尽量规避脱离生活的枯燥无味的说教,让课堂焕发出鲜活生动、朝气蓬勃的生命与生活气息。在作业的布置与检查上,也要尽量让儿童多动脑筋,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卓越想象,培养思维能力。检查作业,尽量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允许异质性声音的存在,允许多元的问题回应模式。

nlc202309030838

在生活能力教育进行到一定程度后,王校长又引导教师们进行了反思提升。作为一个未经验证的特色理念,“生活能力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摸索中必然要遇到坎坷乃至阻力。对此,王校长说:“尼采说过,坚持一步,就是光明。我们从来没有畏惧各种阻力。在学习与反思已经成基本生活方式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时刻反思并修正自我,从而不断提升理论认识与实践效果。”

未曾预设的效果呈现

“生活能力教育”的实施使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并不渴望取得立竿见影之效,但初绽的效果,也令王建军校长和老师们无比欣慰,并坚定信念、孜孜以行。

在生活能力教育的实践中,教师们的思想得到陶冶、引领和提升。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论证与研究,教师们普遍理解并接纳了“生活能力教育”的理念,并充分认识到,脱离生活的背景、背离生活的目的、放弃生活的需要开展教育,不仅是效果可疑的,也是违背规律的。

对于“教育即生活”,新乡市新区小学的广大教师已经对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现场,都能够有意地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将课程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解析,培养儿童生活的情趣、生活的常识、生活的智慧以及生活所需的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等。班主任更是经常借助节假日对学生适时进行生活能力引导,比如“三八节”让学生给妈妈洗一次脚,“母亲节”让学生帮妈妈做一件家务,“父亲节”让学生给父亲写一封感恩的信等。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了对“生活能力教育”理念的自觉融入,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对此,王建军校长无疑倍感欣慰,因为他明白,理念只有得到理解、认同和自觉践行,才能彰显其生命力。这于学校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与此同时,学生的精神面貌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组的跟踪调研、访谈及家长反映,实施“生活能力教育”三年来,学生的整体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一些不懂生活礼仪的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表现得礼让谦恭;不少孩子可以自己做饭、自己洗衣物、自己作息;在自觉完成作业、自觉读好书、自觉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方面,孩子们也有十分出色的表现。二年级的孩子,每周基本读书量都在5000—10000字数,不少孩子每周能阅读三四万字,这是十分喜人的变化;孩子们在敬老尊老方面也表现突出,学校开展的“孝心小明星”评比活动,激活并引导了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孝心;孩子们的道德品性和精神面貌迅速改观,生活性的故事引入和价值评判,教化并提升了孩子们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更为可贵的是,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蓬勃的朝气。这让王建军校长甚为欣慰。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融合为一,让学校生活不再压抑、沉重,是王建军校长和老师们共同的期望,从孩子们的行动中,他们感觉到了这种愿望的实现——

四年级学生张诗悦,在奶奶因低血压而昏迷,又和爸爸妈妈联系不上的情况下,紧急拨打了120,并到邻居家请求帮忙,最后成功将奶奶送到医院,及时抢救,表现出了很强的生活应用能力。

五年级学生侯雅楠,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因小孙女迷失而着急万分的老奶奶,毅然拉着她到最近的警亭,并在寒冷的冬天里与警察叔叔一起,帮助寻找迷路的小女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仔细寻找,终于成功找到了小女孩。这不仅反映出她的生活应急能力,也表现出她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

六年级学生王鹿鸣,有一天在和爸爸回家时,看到一位老奶奶口吐鲜血躺在地上,路人漠然经过,爸爸也急于赶路,小鹿鸣说服爸爸将车停下来,将老奶奶送到了医院。这不仅表现出了孩子强烈的同情心,也是他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他人的重要体现。

这样的事例近几年来在新区小学层出不穷。孩子们日新月异的变化,日益丰厚着年轻的新区小学的内涵。

目前,以“生活能力教育”为研究主题申报的“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已获重点课题立项。这在一个方面反映出“生活能力教育”作为新区小学的特色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新乡市教育系统领导曾多次就新区小学的特色教育理念的论证、确立与实施给予关注和关照。这也让学校倍受鼓舞、信念坚定。

从学校初建,到“生活能力教育”成为支撑学校前行的灵魂,新乡市新区小学完成了从普通新校到名校的转变。古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王建军校长认为,三年的探索只是新区小学践行特色理念的一个台阶,点滴成绩只是学校健步前行的一个起点。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大背景下,新乡市新区小学将鼓足勇气、继续探索,争取让“生活能力教育”这一特色理念结出更加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果实。

(作者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南新乡,453007)

责任编辑 余志权

上一篇:郑州大学录取分数线202下一篇:勤政敬业、改进作风、为民服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