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怎么引起的(共3篇)(共3篇)
1.甲状腺结节是怎么引起的 篇一
女白领患上甲状腺结节 工作压力大是诱因
今年34岁在外企工作的周小姐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最近发现脖子上长了肿块,拿到检查报告,发现自己患上了甲状腺结节。周小姐不禁有点担心,怎么好好的就得了甲状腺结节呢?
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周小姐告诉医生,她平时工作压力非常大,经常加班和应酬,生活节奏紧张。她还喜欢追求细节完美,虽然已经是部门的主管,但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力求最好。另外,周小姐事业有成,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结婚对象,平时回到家里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没有倾诉对象,只好闷在心里。最近周小姐发现脖子有肿块,经过B超检查后竟然发现两个甲状腺结节,经过进一步检查,该结节是良性的,让周小姐松了一口气。
压力大是甲状腺疾病诱因
南京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姜鹏介绍,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甲状腺疾病,现在已经成了高发病和常见病。有的100人左右的单位职工体检,一次查出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竟然有15个。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社区居民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18.6%,也就是说每5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发病见于各个年龄段,其中,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生活、工作压力大是甲状腺疾病的诱因之一,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女性占到70%―80%,凡事追求完美,工作敬业的职业女性,都是甲状腺疾病高发的人群。这和她们内分泌的活跃程度和稳定性不够有关系,女性由于更易发生情绪波动进而使内分泌出现明显变化,而女性雌激素与甲状腺关系密切,激素改变易刺激结节的形成。
20岁-40岁,甲状腺疾病高发
同时,甲状腺疾病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过去多发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如今20岁到40岁成发生甲状腺疾病的高峰段。姜主任说,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尽量避免儿童期头颈部X线照射;二是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方面。三要针对水土因素,注意饮食调摄,经常食用海带、海蛤、紫菜及采用碘化食盐,但也不宜过多。为防止摄入过量的碘,建议市民不妨在做菜时,先把碘盐在油里炒一下,让其中的碘升华掉。
2.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篇二
哪些情况可以引起甲状腺结节?
一般地说,下述疾病可以伴有甲状腺结节。
1.结节性甲状腺肿:此病发病率很高,尤以中年女性多见。由于机体内甲状腺相对不足,致使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反馈性增多,甲状腺反复增生,最终形成结节。但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大多正常。
2.炎性结节: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类。前者除有甲状腺结节外,还伴有发热及甲状腺局部疼痛;后者主要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患者的自觉症状不多,结节质地硬韧,很少有压痛。
3.甲状腺囊肿:绝大多数由甲状腺结节内出血或退行性变形成。
4.甲状腺肿瘤:包括甲状腺良性腺瘤、甲状腺癌及转移癌。
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需要做哪些检查?
首先应该去内分泌专科就诊,向医生叙述自己的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然后根据医嘱选择以下辅助检查:
1.甲状腺B超检查:该方法简单、安全、价廉,灵敏度高,直径约1毫米左右的结节均能检查出,一般为首选项目。如上所述,单个实性结节恶变可能性较大,囊性实性混合结节同样有恶性的可能,而单纯的囊性结节极少恶变。
2.甲状腺核素显像:根据结节对 131I的摄取能力可区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和“冷结节”。一般认为单个“冷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癌的发生率为20%~30%。“温结节”和多个 “冷结节”多为良性,癌的机会较少。“热结节”几乎均为良性。 以上两种检查对良恶性判断价值有限。
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有经验的人员作穿刺和细胞学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5%左右。且操作简单、安全。穿刺目的为了区别肿瘤良恶性,若为良性,则可采取保守治疗或择期手术,若为恶性,应尽早采取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如果细胞学诊断为可疑病变,或细胞学诊断为良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恶性均应重复穿刺。即使再次穿刺诊断为良性病变,也应每隔6~12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结节大小变化,及时发现新病变。
4.血液学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抗甲状腺抗体、血清降钙素等项目。
开一刀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不少患者认为,有了结节,一刀了之,虽然忍受些痛苦,但从此万事大吉。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占绝大多数,恶性结节不足1%,而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手术,且常常多发,切除后很容易复发。切得过多,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终身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切得过少,很可能切不干净;因此,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就开刀,既不保险,也不科学。科学的方法是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定期随访和观察,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当措施。
哪些情况下需要手术?
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主要包括:①触及的结节高度怀疑为癌。②有癌肿转移表现。③结节近期增长较快且无结节出血。④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中结节仍在长大。 ⑤局部组织有受压、浸润表现。⑥ 针吸或病理组织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⑦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等。
光吃药管用吗?
药物治疗主要是指甲状腺素的抑制疗法,常用的甲状腺素制剂有干甲状腺片及左旋甲状腺素片,这些药物均可使结节缩小甚至消退。一般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一些良性的甲状腺瘤以及甲状腺癌手术以后,也可用于甲状腺结节性质不明确患者的诊治。一般疗程3~6个月,经治疗后结节缩小,可以长期维持治疗,或停止治疗并密切随访。若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结节穿刺或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中结节继续长大者应改为手术治疗。可见,药物的作用有限,不能对它寄予过高的期望。
如果采用介入疗法,效果如何?
甲状腺囊性病变可通过穿刺抽吸。注射无水乙醇进行治疗,这些技术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是可靠的。至于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实性结节,或经股血管插管至甲状腺动脉行局部栓塞治疗,都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疗法,疗效还有待评估。
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3.兔唇是怎么引起的 篇三
叶酸是维生素B的一种,它是细胞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服用适量叶酸对预防先天性唇腭裂有一定作用,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预防胜于治疗近几年由于整形手术的飞跃发展,唇腭裂患儿可以早期进行矫治,并取得很好疗效。但早期的预防更为重要。随着超生检查的普及和精确度的提高,出生前明确诊断胎儿是否为唇腭裂的愿望已成为现实。据报导,使用高分辨率的探头可以在妊娠15周时,清晰地分辨出胎儿的唇和鼻,而在三个月胎龄时唇腭裂可以被首次发现。
手术治疗兔唇唇腭裂婴儿从一开始就可以得到循序渐进的周密治疗,使唇腭裂患儿从功能、外形和心理上最大程度的接近正常人群,尽早地融入社会。
兔唇是可以作手术修补矫治的,手术效果很好,一般不会有严重的后遗症;但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儿科及整形医生进行。有些患儿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期,因为对唇腭裂患儿来说,越早接受矫正手术恢复效果就越好。
单纯为唇裂的婴儿,一般在孩子3至4个月时,可到医院进行唇裂修补术。外国认为患儿在10周、体重10磅、10克血色素时治疗效果最好。
如果同时存在腭裂,为了有利于婴儿吃奶和日后的正确发音,必须做一些修补手术。不论是唇裂还是腭裂,由于各种形状和程度的不同,应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决定手术的时间。
若只是外唇的裂开,只须动手术将裂开处缝合;若兔唇涉及上腭,就必须将腭裂修复。裂唇缝合后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不过进食一般不再受到影响。医生建议兔唇儿在半岁至1岁半之间修复腭裂效果最好,有助于孩子以后语言的恢复。
兔唇若不加理会,容易引起炎症。由于唇、腭裂婴儿的口腔内压力不够,吃奶或喝水等时,很容易呛到气管里或流到耳朵里。误入气管里的奶汁到达肺部后,会引起炎症而发展成肺炎;经嗓子流到耳朵里的奶汁则容易引起中耳炎,从耳朵里流出脓或异样液体。所以哺育唇、腭裂婴儿的家长特别辛苦,喂奶时要特别细心。
吸取预防生产兔唇婴的知识虽然兔唇没有一个确定的发生原因,但它的确跟遗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另外,母亲怀孕期间酗酒、服食羊癫症药物,或者年纪越大(几率不太高),都可能造成婴儿兔唇。
掌握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预防和减少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遗传因素母亲若有兔唇,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15%;若父亲有兔唇,其子女的发病率为5%。研究证明,如果已生育一个严重兔唇的婴孩,那么出现第二个兔唇婴儿的几率为5%;若兔唇情况不严重,出现第二个兔唇婴儿为3%。近亲结婚者的子女发病率更高。
孕妇在怀孕期间受不良影响
1.患病所致:统计证明,妇女妊娠期所患的某些疾病是造成先天性唇腭裂的主要原因。如感冒,尤其是孕期的头三个月,因为胚胎发育的第4周开始形成颜面部,第5周腭部开始发育,第12周时各部份腭完全融合,此时母亲患病则可能造成胎儿腭部发育缺陷。
2.用药不当:各种药物的副作用是导致胎儿畸形的重要因素,已证实妊娠早期服用羊癫症药物,孕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都可引起先天性唇腭裂。
3.不良的嗜好:怀孕期间抽烟、饮酒或服用含酒精的饮品、酗酒,也使一部份胎儿无辜受害。
4.环境污染:怀孕初期密切接触化学药物如施农药,或有毒物质,过多接触放射线或长时间从事计算机操作,容易造成胎儿先天性唇腭裂。因此,建议怀孕期间应避免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