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的笔试经验

2024-10-26

中国工商银行的笔试经验(精选19篇)

1.中国工商银行的笔试经验 篇一

A是一个用户自定义类, int a = 100; A *ptr = new A [a]; delete ptr; 这段代码是干什么的,有个错误请指出来,如何提高效率?

分析: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包含100个类A的实例的数组。这个代码中删除对象数组占据内存空间的方式是delete[] 而不是delete,

1、A是一个用户自定义类。

int a = 100;

A *ptr = new A [a];

delete ptr;

这段代码是干什么的,有个错误请指出来,如何提高效率?

分析: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包含100个类A的实例的数组,

这个代码中删除对象数组占据内存空间的方式是“delete[]”而不是“delete”,因此应该改成:delete[] ptr。因为创建的是100个元素的数组,因此不需要一个单独的变量a,直接如下修改:

A *ptr = new A [100];

delete[] ptr;

两个公司A,B的.股票分别在伦敦纽约交易,市值分别为10亿英镑,18亿美元 一年内的利润分别为1亿英镑,1000万美元

1.两股票市值差别多大?(想进投资银行的不会不关心汇率吧。或者再问一下,央行人民币一年定期利率多少?)

2.为什么利润差别这么大?

3.为什么利润差别这么大,市值却很接近?

4.举出具体行业的例子来对应着两个公司的情况

2.中国工商银行的笔试经验 篇二

1990年代以来, 中国兰花市场先后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992~1993年,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01~2002年。在前两次高潮期间, 一些品种的兰花价格在短时间内就上涨了几十倍, 甚至上百倍, 但还很少出现售价在百万元以上的兰花。到了第三次高潮期间, 却出现了售价上千万元的兰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关于兰花市场前景的论争不绝于耳。有些人认为:“天价兰花纯粹是个泡沫”, “这个价格虚得很, 是很难持久的。”另一些人则争辩道:“有些兰花品种刚被发现时就只有几株, 当然很珍贵”, “爱兰人惜花爱花的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有的人情愿倾尽所有家财就是为了购得一株自己钟爱的花, 用所谓的‘天价’、‘泡沫’来诋毁他们, 是很不恰当的。”从表面上看, 这两种见仁见智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不过, 我们在回顾经济史之后却发现, 当前中国的兰花投资热同17世纪荷兰曾经出现过的郁金香投资热非常相似。

二、中国兰花市场:从“花中君子”到“绿色股票”

兰花 (Cymbidium) 又名兰草, 是兰科兰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兰科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植物家族, 世界上共有800余属3万多种原生种。根据生活习性的不同, 兰花大致可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三大类 (刘方农和刘联仁, 2003) 。兰花选种育种的关键不仅得益于生物技术的发展, 而且受制于野生兰花资源。因为野生兰花历来是兰花选种育种的物质基础, 更是名贵兰花品种的主要来源。遗憾的是, 几十年来, 中国的野生兰花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

在兰花市场上, 一些品种的兰花价格一直在持续而稳定地上涨。因此, 兰花爱好者似乎很愿意将素有“花中君子”之誉的兰花称为“绿色股票”。不过, 对于兰花市场的火暴行情, 显然需要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兰花的价格相差极大。按照“下山”时间的不同, 兰花爱好者通常将兰花分为老种、新老种和新种三大类。所谓老种, 是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下山的品种;所谓新老种, 是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山的品种;所谓新种, 则是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下山的品种。老种的供应量较大, 价格也稳定, 一苗老种兰花的价格一般在几元到一两万元之间;新老种的供应量较小, 价格也最高。一苗新老种兰花的价格通常在几千元到几百万元之间;虽然新种的供应量极小, 但价格往往虚高。这是因为新种刚刚下山, 真正了解的人还非常有限, 大多卖不起价钱, 往往有价而无市。那么, 兰花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云南省玉溪市兰花协会会长邓怀俊曾经用七个字总结了影响兰花价格的最重要因素:种、瓣、香、色、奇、形、量 (李倩, 2005) 。具体来说, 兰花的品种繁多, 不同品种的兰花价格相差很大。“奥迪牡丹王”的价格可以达到100万元/苗, 而“雪兰”的价格只有5-10元/苗。花瓣的瓣形也是评判兰花档次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如, 梅瓣、荷瓣、水仙瓣历来都是公认的佳品, 其价格通常要高出普通的竹叶瓣兰花几倍, 甚至十几倍。兰花素有“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之誉, 因此, 同样瓣形的花, “香者价更高”。兰花的花色有纯白、大红、翠绿、金黄、紫黑等多种。根据传统的审美标准, 红色的兰花价格最高, 其余依次是黄色、白色和紫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兰花的花叶越奇特, 价格越高。兰花爱好者讲究兰花神韵、叶姿、花姿和色彩的统一。所以, 形、香、色、韵俱佳的品种, 自然价格更高。除此之外, 数量也是影响兰花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 在兰花市场上, 兰花价格的变动实际上要复杂得多, 以上提及的每个因素都会单独地对兰花的价格产生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

从表面上看, 兰花价格的变动似乎没有规律可循, 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经验看, 老种的价格相对偏低, 而且比较稳定。不过, 新老种的价格则令人难以琢磨:一些品种的价格非常稳定, 另一些品种的价格波动频繁。而且, 市场参考价的“参考”范围可以有几十万元之“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上, 兰花的价格颇为微妙, 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兰花, 而且形、香、色、韵相似, 但兰花的苗数不同, 每苗兰花的均价也会相差不小 (见表1) 。

总的来看, 每苗兰花的均价基本上随苗数的增加而增加。换句话说, 兰花的苗数越多, 每苗兰花的边际价值就越高, 平均价也越高。不过, 就兰花的中长期价格变动趋势而言, 情况就复杂多了。众所周知, 兰花的供给量是影响兰花价格的重要因素。而且, 一般来说, 兰花的供给量越少, 其价格越高;兰花的供给量越多, 其价格越低。例如, “珠海渔女”刚刚下山的时候, 价格高达40万元/苗。不过, 当其繁殖成功, 大量上市以后, 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跌, 狂跌至100多元/苗。当然, 反例也是有的。1995年, “西蜀道光”的总供给量约为5000株, 价格为1500~2000元/苗。到了2005年, “西蜀道光”的总供给量增加了10倍左右, 价格却不跌反涨, 达到了5000~10000元/苗。据业内人士透露:“‘西蜀道光’基本上被四川本地的市场消化掉了。”换句话说, 兰花的供给量固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兰花的价格, 不过, 兰花的需求量同样是影响兰花价格的重要因素。“供求决定价格”当然是老生常谈。现在,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 兰花的市场需求究竟因何而来?

经验地看, 我们可以将兰花爱好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兰花观赏者, 一类是兰花投资者。前者感兴趣的是兰花本身, 后者感兴趣的则是兰花的投资价值。当然, 二者的界限显然并非泾渭分明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兰花养殖技术一直是制约兰花投资者进入市场的“技术门槛”。然而, 现在的情况已经今非昔比了。因为在兰花市场上出现了“寄养—代售”的兰花经营模式。这种制度创新使得那些养殖技术不精、担心养殖风险的兰花投资者在支付一定的兰花寄养费用以后, 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涉足兰花市场。这样一来, 兰花市场的进入门槛得以大大降低。根据我们的调查, 在一些地区, 80%左右的兰花爱好者都将自己的兰花寄养在“大户”的兰棚里, 甚至于兰花的买卖也全由“大户”一手包办、代为效劳了。显而易见, 这些自己不养, 而托人代养的兰花爱好者绝不会是兰花观赏者, 而是兰花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 兰花投资者的数量及其对兰花市场的影响力, 都在与日俱增。一些兰花投资者通过垄断高端兰花品种, 严格控制繁殖数量, 从而维持着某些品种兰花的高昂价格;另一些兰花投资者则立足于兰花的育苗繁殖, 通过增加兰花的苗数来牟取利润。举例来说, 2005年3月, 四川省乐山市兰花协会副秘书长张明学以30余万元的价格买下了3苗兰花 (10万元/苗) , 到了2005年7月, 该品种兰花的价格上涨至了30万元/苗, 与此同时, 这些兰花也已经发为了7苗。张学明出售了其中的1苗, 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 从表面上看起来异常繁荣的兰花市场, 实际上也存在不少问题。2006年2月27日, 在成都市温江区第三届兰花节上, 最贵的品种“天逸荷”的价格, 据说高达1000万元/苗。兰花的主人介绍, 他手中的这两苗“天逸荷”之所以价值2000万, 是因为他曾经以600万元的价格出售过1苗, 现在展出的这两苗“天逸荷”, 曾经有人开出过1500万元的价格, 他都没有出手 (向实和李娟, 2006) 。可是, “天逸荷”的价格真得高达2000万元吗?四川省峨嵋山市兰花协会副会长邓远兴透露:许多成交价高达一两百万元, 甚至几百万元的兰花, 实际上是少数人在炒作。这种情形让我们很容易将当前中国的兰花投资热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投资热联系在一起。

三、从荷兰的郁金香投资热看当前中国的兰花投资热

郁金香 (Tulip agesneriana) , 又名洋荷花, 是百合科郁金香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盛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地中海以东的国家。直到16世纪才传入欧洲。在1634年之前的荷兰郁金香市场上, 郁金香的交易几乎只限于专业种植者与郁金香消费者之间。不过, 随着法国妇女在礼服上装饰大量郁金香鲜花的做法风行一时, 这种风气极大地推动了郁金香市场的迅速发展。到了1634年末, 大量的郁金香投资者开始涌入荷兰郁金香市场。同当前中国兰花市场上的情形相似, 大部分郁金香投资者同样对养殖技术一窍不通, 他们在交易制度方面的创新之处, 是创造了郁金香的期货交易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 在郁金香期货市场上, 只有那些稀有的郁金香球茎创下过极高的成交价格, 普通的郁金香球茎在成交价格方面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 到了1637年2月, 郁金香投资热突然崩溃了——无论是稀有的郁金香球茎, 还是普通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跌。因为许多已经到期的郁金香期货合同根本不能按时履约、顺利交割!政府当局对此也是态度暧昧、不置可否。1637年2月初的郁金香成交价格, 也因此而成为“后无来者”的“天价” (Garber, 1989) 。经济史告诉我们, 不管那些稀有的郁金香曾经创下过怎样的高价, 其价格都会迅速或逐渐趋同于普通的郁金香品种。当然, 即使人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类似的情形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

四、结论与讨论

在荷兰出现郁金香投资热的300多年之后, 中国也出现了兰花投资热。尽管从表面上看, 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交易模式同当前中国的兰花交易模式存在根本的不同:前者以期货交易为主, 而后者几乎都是现货交易。但从本质上讲, 荷兰的郁金香投资热同中国的兰花投资热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不仅如此, 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投资热相比, 当前中国的兰花投资热在投资者数量、入市资金量等很多方面, 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问题在于, 兰花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并不能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不仅如此, 兰花投资热的危机还在于, 目前兰花市场的入市资金来源非常复杂。举例来说, 据四川省成都市兰花协会副秘书长张礼华透露:“受市场整体水平的影响, 一些人受兰花在短时间内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使, 甚至不惜贷高利贷。” (李玉纯, 2006) 此外, 还有不少社会闲散资金和违规挪用资金也大量涌入了兰花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不难推断, 只要野生兰花资源链和兰花市场资金链中的任何一条发生断裂, 那么, 兰花市场整体行情的反转下跌, 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尽管导致市场行情发生逆转的直接原因可能大不一样, 然而, 当前中国的兰花投资热和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投资热的结局, 应该都是殊途同归的。

参考文献

[1]刘方农, 刘联仁.兰花的形态生活和繁殖[J].生物学通报, 2003 (10)

[2]李倩.评定兰花价格的七项标准[N].中国花卉报, 2005-10-25

[3]向实, 李娟.一株价为2000万的兰草现身成都[N].成都日报, 2006-2-27

[4]Garber, P.Tulipmania.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1989, 97 (3) :535-560

3.商事仲裁的中国经验 篇三

中国商事仲裁事业发展到今天,中国经验亦引发关注。

良好司法环境保驾护航

在营造仲裁友好型的司法监督环境方面,中国仲裁对于世界的吸引力已经显现。

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张勇健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在‘一带一路’国家如果出现了商贸方面的争端,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争端是我们亟需考虑的问题。仲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

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反复表明支持仲裁事业发展的坚定态度。张勇健说,早在2000年6月,最高法就颁布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若干意见的决定》(简称《决定》)。在《决定》当中,最高法提出要进一步支持多元化替代性的争端解决方式,而且允许所有的当事人能够选择包括调解、协议、仲裁等非诉讼的手段来解决争议。“这样一个《决定》对仲裁事业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张勇健说。

其次,最高法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地改进仲裁的司法审查机制。“司法审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可以推动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仲裁做出裁决之后,对双方的救济是有限的,司法审查可以进一步去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多年的努力基础上,法院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机制,而且也积累了非常有价值的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经验。”他说。

再者,最高法也非常重视国际交流和合作。张勇健说,“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且我们积极参与,也大力支持制定相应的国际规则。仲裁是解决国际商事争端的非常重要的工具,纽约公约极大地保障了外国的仲裁结果的执行。”

张勇健建议,在推动和推进司法合作方面,司法界和仲裁界应该携手合作,进一步丰富司法和仲裁的内涵,推进和解仲裁和调解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强化互认执行机制。

本土化与国际化并行

在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一方面,不少国家(地区)修订《仲裁法》,仲裁机构纷纷修改规则,仲裁国际化趋势中呈现出规则趋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各方也在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和实践。

贸仲委副主任于健龙认为,每个司法辖区都有独特的法律传统和文化背景,这意味着本土化不可或缺,这样才能满足当事双方的需求。

在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主席因迪娅·约翰逊看来,仲裁规则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例如,为了满足相关产业需求,美国仲裁协会处理了许多涉及能源、航空航天以及超大建设项目的仲裁案件。

新加坡最高法院大法官Steven Chong建议,在亚洲地区应当建立统一的制度,特别是在推动跨境商贸交易和往来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

毛里求斯仲裁中心主簿官Emmanuel Jacomy也表示:“我们愿意学习国际仲裁的经验。但不能只是照猫画虎,还要考虑到自己的特点。”

挑战仍存

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中国商事仲裁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尽管仲裁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当事人在选择争议解决方式的时候对选择仲裁的方式还有很多的纠结和顾虑,这不是个别现象。”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徐永建不无感慨地说。他建议,在基本保持现有法律框架和仲裁特点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在仲裁机构内部设立资深仲裁员组成的审查委员会,专司受理对仲裁实体结果不满的投诉,并有权撤消原裁决,重新做出新的裁决。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法律顾问秦玉秀说,“仲裁的专业性很强,独立性也很强。费用问题是我们的一大困扰;此外,仲裁时间漫长。按照规定一般是组庭以后半年出裁决,但从我们处理案件的情况来看,都远远超出了这个时间。”

4.中国工商银行笔试经验 篇四

笔试形式,机考,150分钟职业能力测试+40分钟性格测试。。。总体来说可以用题目多、时间紧、内容新颖、试题灵活这四个词可以概括。。。

页面刚弹出来的时候我真是懵了= =b 不过又想起来工行考试改革这一说,然后胆战心惊地把题目看完,原来如此。。。它把整块题目分成了7个部分,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一块代表银行一类业务,然后题目也就围绕着银行在展开,其实就是稍微把我们平常做的行测加工了一下,把整套卷子串成了在银行情景背景下的题目,真是长见识,不过也虐惨了。。。

专业题目很灵活,绝对不是一本通里面那些基本的概念识记题。。。

比如:1.李大爷去银行取了元买电脑,问M1、M2的变化 2.有个考替代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化放向的题目 空气净化机 3.非竞争性指的是什么 4.银行可以投资的业务 有个证券、金融债券、非自有固定资产?5.交税、工资的会计分录 6.CPI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

资料分析特别灵活,要运算的好像没给出选项,要自己计算填入。考了一个数理统计里面的上下班高峰期等待时间与客户满意度频数频率的题目,无选项,要自己计算填入。

时事科技题:1.新批准的民营银行不包括?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还有一个江苏的。。。蒙的,发现选错了2.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3。乌克兰3月份爆发啥玩意来着= =4.万达联合哪两个成立万达电商

行测:没有找规律也没有图形推理,数量关系考了蛮多计算题:日期问题、容斥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难度一般。。。有个800以内除了平方数和立方数还剩多少个 还有某日日期是星期二,问是星期几 ;逻辑题大部分考察了几个类似xx是xx的必要条件,只有xx才能xx,问一下选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还考了一个拓扑原理= =

找病句的考了几个,考察可几个“是否”病句 类似 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努力。还有基本的成语词语填空。

稍微新颖的点的有个分析电子邮件发送广告导致营销额的降低,右边就十几个选项,找出它的流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看懂了应该还好。。。。

英语的考了20道题目,三篇阅读还有一篇找错误,最后一篇找错误刚开始没看懂,后来重新看了一遍发现是一小段话里标记四个单词或短语,里面有一个错误的选出来。

还有的不是记得太清了,所有的题目都是穿插的,没有特别分类。150分钟做完7个类别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行。

40分钟的职业测试131道题目(好像是),后40项是多选,然后再从里面选出最符合你的三项。。。。。

不过总的来说,题目确实能够真正反映考生到底是活学活用还是死记硬背,果然和别的银行不一样。以后有考银行的同学们还是早做打算把。

5.工商银行总行笔试经验 篇五

走的帝都某校的推荐名额,感觉身边女的被刷的比例略高,男的基本上都有笔试通知,

时间:9:00-11:30

形式:机考

题型:三部分单选+最后一部分材料议论文

第一部分:英语

他们都说是托业,那就是托业吧。。。因为笔者没考过托业,但是题量真心挺大的,而且单选题目,材料本身大都和银行业务相关。40分钟做35道单选+25道阅读的节奏,阅读是一篇5题的长文章和五六篇三题的短文章组成。刚刚好做完,完全没有回顾的时间。但是出来之后好多同学都表示没做完,大概是研究僧好久不碰英语的缘故吧。

第二部分:综合

财经常识及新闻50题,今年完全没有考GDP, CPI什么大路边的`数字,考的是类似“中国和俄罗斯签订天然气购买协议XX年”,“博鳌亚洲论坛主题”,“500强总部最多的城市在哪里”这种题目,基本上没有办法准备,全看平时了,

另外还考了墨菲定律实例,企业组织结构,破产偿还顺序,还有少量的会计,法务等题目,笔者工科渣渣,完全不懂,这段全靠扔橡皮了。。时间非常宽裕

第三部分:行测

时间和题目数量忘了,就是最普通的行测,数字图像语言逻辑五花八门的,还有读图题。笔者参加过国考,感觉这个题目难度没有国考那么高,基本上大家都可以做完。

四部分:议论文

给了两段材料:互联网金融热潮和直销银行的兴起,40分钟内写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6.中信银行笔试综合类笔试经验 篇六

中信银行笔试2小时专业题,1小时少量行测+超大量性格测试,

我准考证上写的是总行综合类,不知道和其他人写的`综合类的考题是否相同。

专业题时间很充裕,考场上感觉大家都是提前40分钟左右就开始骚动了。

性格测试题暴多,还被监考官催着提交说什么到点就系统关闭了,害的我性格测试很多题没读题直接选的,提交后发现根本不会自动关闭。。

专业题,都是单选,金融、经济类题目70道(有商业银行,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管理20道(有会计有管理也有法律),还有英语单选和阅读,

中信人才测试,很少的行测题大约30道,数字推理图形推理,300+的性格测试,让我开始怀疑人生。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篇七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衡量生产关系变革是否正确和必要, 其主要标准应当是看这种变革对生产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破坏作用。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即从1953年到1956年, 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196%, 农业总产值年递增48%, 社会生活多方面明显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而且成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这生动地说明社会主义改造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愿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民所走的是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1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1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是不稳定的经济形式, 这种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限制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采用, 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对生产原料的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 把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变为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 把他们的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 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使农民自愿地逐步联合起来,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向社会主义。

(2) 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农业合作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三步走的步骤。

第一步是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是组织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是组织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又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因而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1956年底, 入社农户11782.9万户, 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 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

在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上, 党采取了类似于农业合作化的方式, 即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逐步改变手工业的生产关系的方法。在生产合作社里, 实行统一经营, 统一计算盈亏, 实行按劳分配。

1.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和平赎买的根据

和平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 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马、恩、列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 是党把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理论依据。

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 逐步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进行的, 它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952年底—1953年底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形式, 在商业中则实行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 把它们纳入国家的计划轨道。

第二阶段, 1954年1955年下半年, 开始实行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向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投资入股, 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 国家派干部 (公方代表) 进入企业内部, 同资本家 (私方代表) 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 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计划完全纳入国家计划范围。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 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各占四分之一, 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 从而使这些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为全面公私合营的展开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阶段, 1955年秋—1956年是全面实施公私合营阶段。国家对资本家实行定息制和“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原则进行安排, 从而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属国家, 企业成为社会主义的企业, 资本家也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 毕竟社会主义是20世纪出现的新事物。这项工作也难免会有缺点和偏差, 主要是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简单划一的问题, 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一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缺乏认识, 认为只有纯粹的公有制, 单一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 对于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存在缺乏认识。二是党内普遍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正是社会主义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2.1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并确定以重工业为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思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 三大改造是两翼。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力求使之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 是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 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形成

2.2 以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的指导方针是“积极发展, 稳步过渡”。形式上则采取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指导方针是“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 在组织形式上, 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 从供销入手, 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 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第一步是把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第二步再由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 在转变中采取了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在步骤上则是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由主要行业到一般行业逐步推开。

实践证明, 这种逐步过渡的渐进方式, 是和平改造能够实现的重要保证, 避免了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动, 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 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3 以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的三大改造都是以和平的方法完成的:

运用和平的方法、合作化的途径改造小农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个体农业和手工业都不能使用暴力方式剥夺或强迫。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 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马、列“和平赎买”的设想。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无偿地、而是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和平赎买”政策的成功实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并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在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同时, 把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由小生产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在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同时, 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不仅对所有制的改造是成功的, 对人的改造也是成功的。我们不仅在合作化过程中, 把几亿中国农民和手工业者改造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我们还把过去作为剥削者的资本家也改造成为了拥护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见《毛泽东文集》第6卷。1999年版

[2]毛泽东:《关于农业的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见《毛泽东文集》第6卷。

[3]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见《毛泽东文集》第6卷

8.中国扫盲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篇八

[关键词]文盲;扫盲工作;评估报告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的扫除文盲工作进行了6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已从2000年的8507万,下降到5419万,成人文盲率从8.72%下降到4.88%,降低3.84个百分点。中国成人文盲率首次降到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仅为1.08%。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一、中国扫除文盲进程的历史回顾

只有回顾历史,才知道道路的艰辛与伟大。1949年,全国有5.4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有80%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扫除文盲工作,其重视程度之高、文件(讲话)密度之大、动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第一阶段:初步扫除(1950-1977年)。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扫除文盲工作就被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明确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 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争取在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1950年9月20日至29日,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规定识字教育的标准是:“农民业余初级班(组)吸收文盲与半文盲入学,使其在3年内认识常用字1000字以上,并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一场“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任命楚图南为主任委员,李昌(兼党组书记)、林汉达、祁建华为副主任委员。[2] 1952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扫除文盲运动的补充指示》。为加强对扫除文盲工作的组织领导,经政务院批准,1953年10月19日起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合署办公。1954年11月18日,教育部、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指示发出通知。

195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谈到了扫盲运动:“扫盲运动,我看要扫起来才好。有些地方把扫盲运动扫掉了,这不好。要在合作化中间把文盲扫掉,不是把扫盲运动扫掉,不是扫扫盲,而是扫盲。”[3] 1956年3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成立大会,选举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同志为会长。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扫除文盲章程。1956年8月,教育部、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会议,提出争取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扫除农村2亿多青壮年文盲。1964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52%。

1980年3月,教育部、农业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的《关于第二次农民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要求继续抓紧扫除现有12000万农民青壮年文盲。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4144.8万人。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2 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尚有2.358亿人。中国扫除文盲工作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基本扫除(1982-2000年)。

1990年1月8日,原国家教委等十个中央部门、团体联合召开了迎接“国际扫盲年”全国电话会议。会议提出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扫除400万文盲的要求。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0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以县统计占全国总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5%左右;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12岁及其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22996万人,文盲率为34.46%,其中男性为20.76%,女性为48.85%。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8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5.88%。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实现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

第三阶段:全面扫除(2001-2015年)。

2003年,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围绕《达喀尔行动纲领》中提出的6项共同承诺及12项保证,明确提出了2001-2015年中国全民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政策措施,对推进全民教育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就全国范围而言,从1990-2010年,全面实现文盲减少50%的目标。全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从1990年的18000.30万人,减除到5419.08万人,共扫除12581.22万人,扫除率为69.89%,接近70%,见表1。

二、中国扫除文盲工作的巨大成就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群众团体及广大人民群众,与文盲现象进行了艰苦卓绝和长期不懈的斗争,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提升民族素质、提高人类文明程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中国已经从一个文盲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

中国教育年鉴记录了我国从1949-1981年各阶段扫除文盲的数据情况,表明期间共扫除文盲14144.8万人。本专题组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有12584万人脱盲,为降低世界文盲的比例作出了贡献。本专题组查阅了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剔除重复统计,即减去1972-1981年重复计算的3872.5万,得到中国扫除文盲的总体规模,见表2。

综上所述,综合各方研究成果和意见,我们认为,解放60多年来,中国累计共扫除文盲2.8亿人②。

2.探索出一条发展中人口大国扫除文盲道路

中国扫除文盲的道路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扫除文盲的成功道路。这是一条将过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党和政府领导全体人民消除文化愚昧和知识文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扫除文盲工作行之有效的思路、模式和方法。

——领导体制。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将扫除文盲工作确定为基本国策,将扫除文盲作为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伟大工程和战略举措,由党和政府最高领导层亲自设计、组织、参与和发动,从战略高度确定扫除文盲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形成了科学的扫盲工作领导体制,解决扫除文盲的思路、方式和路径问题。

——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扫除文盲取得成功的巨大制度优势。中国党和政府充分发挥理论、政治、组织、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体的优势,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了人民扫盲,扫盲为了人民,扫盲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动员。社会动员能力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能力。从解放之初起,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举全国之力,打赢了一场全民参与扫除文盲的人民战争。

——合作机制。中国政府真诚地与国际组织合作,虚心学习世界各国扫除文盲的成功经验,接受国际组织指导、帮助和援助,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组织扫除文盲工作,真诚地履行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扫盲责任。

三、中国扫除文盲工作成功经验

1.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动员能力,在扫除文盲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国家动员能力是指国家为抵御战争、自然灾害、进行国家建设或组织重大事件所体现出的组织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能力及其使用效率。社会动员的广泛性、社会动员的持久性和社会动员的深层性,在极短时间内动员所有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公民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扫除文盲过程中。集中举国人力、物力和财力,办扫除文盲之大事。坚持扫盲持久战,60年始终不懈努力,打赢了一场扫除文盲的“人民战争”。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思想,为中国扫除文盲提供巨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充满着集体主义思想光辉。中国扫除文盲过程上所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全民团结,国家战略利益和民族未来,以扫除文盲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二是全民共同参与。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集全民智慧和全民力量,扫除文盲。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协调管理,大大提升了中国扫除文盲的工作效率。在扫除文盲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发挥中央部门之间、地方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统一管理、协调配合作用。扫除文盲管理部门,一般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教育、宣传、农业、民族、人事、财政、公安、文化、统计、新闻媒体和部队、共青团、省妇联以及各种协会等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协同配合,将部门与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大力提高了扫除文盲的工作效率。

2.党和政府坚强领导是成功扫除文盲的组织保障

扫除文盲是国家行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中国最高领导层为扫除文盲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1949年底,在毛泽东直接关怀下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50年6月,毛泽东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和旧有社会文化的改革工作。”在听取专家意见之后,毛泽东还亲自制定了“每人必须认识1500到2000个字”的扫盲标准,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教育战略思想、人口战略思想和经济战略思想。1956年,新中国扫盲工作进入了高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扫除文盲的决定》的发布将扫盲工作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第一次把扫盲作为国家发展大计。此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连续奋战数十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李岚清等老一辈革命家、几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倾注心血,体现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顶层设计分工协作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工作方法

长期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党政部门工作计划。从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个“五年规划(计划)”都将扫盲工作纳入其中,作为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目标。以规划为基础,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一系列配套文件,将规划转化为可操作、可实施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形成上下配套、整体结合的扫盲规划和政策体系。

一是规划扫除文盲工作基本方向。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扫除文盲工作刚刚进步,中央政府就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目标、标准、政策和方案。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各地开展“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的通知》,中央强调在广大劳动人民及工农干部中扫除文盲,是我们国家实行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是一项迫切和重大的政治任务。二是确定扫盲基本标准。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的决定》对于扫盲的目标、步骤进行部署,同时对扫盲标准提出明确要求:从1956年开始,在工农群众中大力开展识字教育,要求各地按照当地的情况,在5年或7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农村识字标准是1500字,能够大体上看懂浅近通俗的报刊,能记简单的账,写简单的便条,会做简单的珠算;工人识字标准是2000字左右。机关、厂矿企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城市街道都应该积极举办识字教育,大力组织工农干部、工农群众、城市居民中的文盲参加学习。要保证参加识字的人至少每年有240小时的学习时间。三是建立扫盲政策法规制度。确立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国家策略,并使其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国家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同“全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写进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从而明确了接受扫盲教育是每个文盲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扫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8年2月,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提出了扫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扫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四是形成覆盖全国的扫盲体系。成立包括党委、政府、工会、妇联、青年团、农会等部门,以及教育、文化、出版、报纸、广播等部门的代表扫除文盲委员会,决定扫盲运动的方针,制定扫盲计划,指导与组织政府文教及工、农、青、妇各有关方面有计划地配合进行;计划教材读物与宣传工具的供应; 计划识字教师的训练与调配;规定经费开支标准与预算;划与调配为扫盲所需要的房屋和设备;进行工作检查,总结与推广教学经验,及时纠正偏差等。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协调、地方与地方政府协调,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市、县、乡、村六级扫盲工作管理体系。各地政府制定扫盲文件一般有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农委、省民委、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林业厅、省统计局、省广播电视局、省军区政治部、共青团吉林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共同研究制定和颁发,并共同协调贯彻执行。

4.内容手段和方法创新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基本路径

早在1949年8月25日,华北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的坚决倡导者吴玉章就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地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对吴玉章的建议,毛泽东极为重视,把信批转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在毛泽东的关心下,1949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4]

最高领导层直接关注扫盲内容和方法。毛泽东主席还就教学内容和教材作了详尽的指示:“第一步,为了记工的需要,学习本乡的人名、地名、工具名、农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语汇,大约二三百字。第二步,再进一步学文字和语汇。要编这样两种课本:第一种课本由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各就自己那里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编,各处自编一本,不能用统一的课本,这种课本不要审查;第二种课本也应由从事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根据一个小范围的地方(例如一个县或一个专区)的事物和语汇,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区)的事物和语汇编出来,也只要几百字,这种课本,各地也不要统一,由县级、专区级,或者省(市、区)级机关迅速地加以审查。做了这样两步之后,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区)教育机关编第三种通常应用的课本。以后还要有继续提高的课本。中央的文化教育机关应当给这件事以适当的指导。”[5]这些对于扫盲阶段特点的把握和具体扫盲方法的创新,是尊重扫盲规律的体现,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扫除文盲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以民教民的办法创造性解决扫盲师资问题。据当时报道,在扫盲的业余教师队伍中,有七八百万是通过扫盲运动已经识了字的农民,大批投入农业生产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也是一支很大的力量,此外还有一百多万农村小学教师。当时就是号召“发动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使一切识字的人,包括工人、农民、市镇居民中识字的人,包括学校教员,高小以上学校的学生、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都加入到扫盲教师队伍里。“以民教民,能者为师”,“教师条件很平常,识字就能教文盲”。提倡“十字先生”、“百字先生”,“扫除文盲人人有责,教人识字是一项光荣的任务”。许多地方提出了这样一个动人的口号:“一切识字的人都要动员起来教人识字,一切不识字的青壮年都要组织起来努力学习。”各地呈现“亲教亲,邻教邻,夫妻识字,爱人教爱人,儿子教父亲”的现象。这些经验的推广,使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读书声声响,处处是课堂,互教又互学,师生大家当”的热烈场面。到1953年止,全国扫除职工文盲近100万人,扫除农民文盲308万人。许多从“扫盲班”毕业的学员升入了业余学校。

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开展扫盲工作。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识字教育必须贯彻执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改变以单纯识字和计算为主的扫盲课程,使学文化、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经营致富紧密结合,在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提高扫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脱盲与脱贫相结合。中国扫除文盲将脱盲与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相促进,使扫盲向育人、智力开发、科技致富方面转化,实现扫盲与初、中级技术培训接轨,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取得的成果。

5.全民动员群众参与是成功扫除文盲的社会基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积极行动,全国城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扫除文盲运动。为了不影响日常劳动生产,我国扫除文盲过程中,主要采用夜校形式集中面授开展扫盲,尽量不耽误学员的务农时间。扫盲教师可巡回指导,也可动员子女教父母,丈夫教妻子等不同形式开展扫盲工作。同时提倡, “千人教万人学,万人教全民学”,“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扫盲也要大跃进”。很多学校的儿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用“包教保学”、“教自己父、母、哥、嫂识字”、“把文化送上门”等办法,出现了“夫教妻”、“子教父”、“能者为师”、“大家动手,扫除文盲”、“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感人场面。[6]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创造性扫盲做法,对于扫除文盲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6.验收奖励巩固成果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动力机制

成功的管理行为一般包括规划、目标、实施和监测等若干环节。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扫除文盲涉及千家万户,参与者包括城乡文盲和扫除文盲工作者多达数亿人——这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建设、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扫盲工作开始之日起,中国政府就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一是目标制定,二是标准制定,三是过程监测,四是成果验收。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落实扫盲工作责任。中心校要责无旁贷地负责组织制订扫盲计划和实施办法,协调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对扫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在中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文盲人口是8507万,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其中扫除青壮年文盲4610万,成人文盲率已由22.2%下降到9.08%。

7.国际指导合作交流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助推力量

1984年9月7日四川省巴中县由于扫盲成绩显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1984年“野间扫盲奖”。这是中国第一次荣获该组织的扫盲奖。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6个单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项。

据1990年、200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成人文盲(15岁以上)数量从18200万减少到8500万,成人文盲率从22.23%降低到8.72%;青壮年(15-50岁)文盲人数从6171万降到2044万,青壮年文盲率从10.34%降到5%以下,实现了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也实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将文盲率降低一半的要求。中国许多地区或单位荣获了“娜杰达·克·克鲁普斯卡娅奖”、“野间扫盲奖”、“世宗国王奖”等国际扫盲奖励和荣誉,充分反映了我国扫盲教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扫盲行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8.提高教育普及率、防止新文盲产生是扫盲工作的根本保障

中国政府将提高教育普及水平、防止新文盲产生作为扫除文盲的重点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据1990年10 % 抽样调查资料, 全国6~14 岁不在校儿童为3374 万人,占同龄人口比重为19.07%。城镇不在校人口比重为14.16%,乡村为20.51%;女性不在校人口比重为2.32%,男性为16.05%。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从2002年的90%提升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100%。201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7%,其中男女童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78%和99.80%,性别差距全面缩小。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6~14岁不在校儿童为270.83万人,占全国6~14岁人口的2.07%,其中男性为2.05%,女性为2.09%。与1990年相比,大为减少,有利地促进了扫除文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6.

[2]郝和国.新中国扫除文盲运动[OL].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9-08/22/content_18381497.htm.

[3]毛泽东选集[M].北京:1977年版,第5卷.

[4][5]吴珏.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四次扫盲高潮[OL].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8/6925135.html.

[6]翟博,刘华蓉,李曜明,张滢. 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来自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R].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177/201209/141845.html.

9.青岛银行笔试经验 篇九

先说一下整个过程,我差不多12点坐上的公交车,本以为肯定能提前到,可是兴隆山校区那个偏僻啊,还修路!整整走了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卡着点进去的,差点迟到,以后还有在这个校区考的一定要提前出门。

考试是机考,是的,没错是机考,还是自己输入一个网址进去之后再登录的那种,智联组织的,行测有国考原题,行测数学有10个还是15左右,具体记不清了,中等偏下难度。言语理解特比多,大部分都是言语理解,排序的题很简单,不是平时国考做的那种,有一个题是这么问的(大体意思,原话不记得):

1.同学们要组织出去郊游

2.大家一致同意

3.有人提议去跳舞

4.突然下雨了,把这个给拍一顺序,排序基本都是这种题。然后词语成语的题有几个,不多。还有找规律的图形题,好像是5个,这种图形找规律我真的不太会觉得有点难,可能是我个人原因。

然后专业知识,之前看以前的毕竟说是金融偏多,结果我全看金融了,可是这次简直了!基本没有金融的,金融会计的只有几个,有一个巴塞尔协议的题,有一个问利率一般指的是什么?(是名义利率)其他的好多都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票据、中央银行、商业法之类的特别多。像平时重点的凯恩斯、IS曲线一个没考!宏观微观都没有。我劝大家,笔经还是要看,但不要完全依赖,因为今年你考的题型跟往年的真不一定一样,复习面还是要广。

10.广州银行笔试经验 篇十

广州银行笔试题目比较简单,100道题120分钟,跟其他行笔试相比,时间可以说绰绰有余,

题目分3部分,行测(首先是10道数学运算,数学不怎么好,把我算的`有点晕了;然后语文逻辑推理类比之类的题,还比较简单),金融财务知识(考的比较泛泛,金融偏多,财务知识相对少而且简单),英语(类似于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4篇文章20道题,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对行测英语复习的比较好,广州银行的笔试就是小case,其他行笔试还是有挑战性的,

11.韩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篇十一

一、韩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特点

1.网络银行成为银行服务的主要形式

韩国利用网络进行的金融服务迅猛增长,网络银行已经超过传统的柜台服务,成为了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渠道。截至2004年12月,韩国20家银行的汇总统计数据显示,在柜台业务、ATM业务、电话银行业务和网络银行业务中,网络银行业务占比达到29.3%,基本和柜台业务的占比30.1%持平(见表1)。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2006年9月份,韩国国内19家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占其总业务量的比重超过35.7%。 根据韩国央行公布的《网络银行系统服务使用现状》报告,网络银行业务的比重于去年9月达到30.9%,首次超过银行传统的柜台业务所占比重(29.8%)。此后,网络银行业务的比重不断攀升,而银行柜台业务的比重则持续下降。韩国中央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韩国7家全国性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其业务处理量达到柜台业务量的近2倍。网络银行已成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注:八家分别为:国民、韩亚、朝兴、友利、新韩、外换、第一、农协银行

相比之下,中国的网络银行服务还处于一种从属地位,柜台业务仍然占据着银行业务中的较大比重。网络银行只是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的方式之一。

2.网络银行的用户普及率高

韩国网络银行发展势头迅猛,喜欢并接受这种金融服务形式的用户不断增加。截至2004年12月,韩国20家银行的网络银行注册客户达2427.1万,比上年同期增加6.7%,其中个人客户2309.4万户,企业客户117.7。据韩国央行分析,排除重复登录者,网络银行实际用户占韩国总人口的30%以上。

相比较而言,中国银行用户接受网络银行的服务方式相对要谨慎一些,截至2004年12月底,中国网络银行的用户数1736.3万户。另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简称CFCA)2005年公布的一项网络银行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经济最发达10个城市中,个人中有19.4%使用了网络银行服务,企业中有10.1%使用了网络银行。

3.业务覆盖面广

韩国商业银行通过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缴纳各种费用(如电费、水费、煤气费、电话费、学费、保险费和其他手续费等)、各种账户的转账、偿付贷款、贷款利息支付、分期付款方式的购物自动付款等服务。除此之外,网络银行客户还可在网上预购新开发商品房。

相比较而言,中国商业银行还很少有在网络上提供贷款服务,其原因之一是我国贷款的审批手续和程序还是延用传统柜台业务的做法。

4.网络银行的业务密度高

2004年,韩国网络银行交易量达900万笔/天,比上年同期增长24.6%。其中,查询服务750万笔/天,比上年增加21.8%;转账服务149万笔/天,增加41.5%,交易金额达到89 110亿韩元/天,同比增加15.4%;贷款申请平均2300笔/天,同比增加53.0%,交易金额为158亿韩元/天(约1.32亿人民币)。见表2。这些数据在2006年又有大幅度提升,如2006年第二季度,韩国网上银行交易量达到日均1240万笔。

注:括号内数字为改交易类型在网络银行业务中的占比

资料来源:刘志力,《韩国网络银行发展概况、监管政策和申办流程》,《中国金融电脑》,2005年第10期,68页

二、韩国网络银行快速发展的原因

韩国网络银行快速发展是与其法律保障、监督保障、先行赔付等“三重”安全保障制度分不开的。

1.完善的法律保障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

韩国对网络银行业务具有一套完备的金融监管政策。韩国关于电子金融交易的法令及韩国金融监督院的监管规定主要有:《电子商务基本法》、《数字签名法》,《电子金融交易通条款》等,对网络银行业务的进入及具体业务开展进行规定,使得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建立在法律的框架之内。

相比之下中国的网上金融监管政策没有韩国的完善,尽管近两年相关部门已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法律法规,但面对网络银行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仍显滞后。

2.针对性的网络银行监管体系保障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

韩国网络银行业务除需遵守电子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外,韩国金融监督院还对网络银行的开办规定了特别的审查内容。韩国金融监督院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工作十分具体,监管重点为交易当事人身份认证、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加密通信、防抵赖功能、OPT(One Time Password,一次性密码)的使用及错误次数限制、防黑客对策、系统的可用性保障及应对服务中止的紧急措施(包括数据备份和异地保存、应急方案、灾难恢复中心)、对服务器及会话的访问控制、网络端口的安全性、故障处理措施、系统开发人员的情况、是否有专用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容量是否足够、人员配置管理、对人员出入机房等的管理。相比而言,中国网络银行业务的监管则一直沿用传统模式,对网络银行监管的针对性不强。

3.网络银行服务的安全机制促进了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

韩国网络银行实行的用户免责制,即当用户使用网络银行服务时出现问题时,由银行先行赔付。这一制度消除了用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担忧。先行赔付,是指当客户使用网络银行发生交易纠纷时,由银行先行给予消费者相应赔偿的制度。我国几乎不可能用先行赔付制的方式来消除客户对网络银行安全的担忧。

4.网络银行的服务费用和运行成本要远远低于柜台业务

在韩国,一方面,从用户角度看,网络银行的服务费比传统柜台低80%~85%,用户从网络银行的使用得到了实惠。韩国央行认为,通过网络银行办理业务手续费相对较低,这是韩国网银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由于网络银行服务已具有规模效益,所提供网络银行服务的成本不及柜台服务成本的10%,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使得各商业银行非常乐于推广网络银行服务。包括地方银行在内的韩国众多银行为了节省运营成本,越来越多地通过提供网上银行开展金融服务。正是因为客户和商业银行都从网络银行中得到了好处,从而使得韩国网络银行的发展非常迅速。相比之下,中国的网络银行服务规模远远不够,还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此时商业银行开展网络银行业务的运行费用还相当高。同时,客户从网络银行的服务费用上得到的优惠也十分有限,有限的优惠还不能构成吸引用户选择网络银行的理由。

三、借鉴意义

1.消除客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担忧至关重要

2005年,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一项调查表明:个人用户65.8%、企业用户59.2%关注网上银行安全性,潜在用户没有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原因是担心安全的,高达54.1%。我国商业银行通常用技术手段来提高网络银行的安全性,这样的做得结果会使网络银行的使用难度提高,从而出现了安全性的提高的同时也阻止了网络银行的普遍。在韩国,依托“三重”网络银行安全保障和简便的网络银行开户流程,用户可以轻松体验网络银行业务的快捷、方便和安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网络银行。这一点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认真思考和借鉴。

2.完善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

为了使网络银行迅速顺利发展,必须加快关于网络银行的法律制度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就市场准入、通讯安全、控制权的法律责任、存款保险保护措施和争端的仲裁等问题上加快立法步伐,尤其是对电子货币支付交易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明确清晰的界定。关于网络银行的法律涉及《银行法》、《票据法》、《合同法》等,应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如对以电子证明书和数字签名作为支付指令和认证中心的权威性加以确认合法,为网络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

3.加强网络银行的研究工作和客户培育

应加快对网络银行的设立、管理、具体业务功能的实现及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选择安全标准,设立全国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另外,大多数消费者没有很快接受网络银行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网络银行除了可以方便支付、转账和查询以外,还有很多便利之处。如何让消费者认识到网络银行的好处,是网络银行市场培育的重要方面。

12.中国工商银行的笔试经验 篇十二

一、西方主流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巨大成绩面前出现上述认识上的反差,究其原因在于国外的学者是以总结于发达国家经验的主流理论来看中国;国内社会科学教材则是直接翻译或以发达国家的教科书作为范本来编写,国内舆论界、知识界也同样以西方主流的理论作为参照系来理解、认识出现在我国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问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照搬西方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所倡导的“休克疗法”,试图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次性地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制度,而是根据我国社会的承受力,可动员的条件等情况以双轨渐进的方式来推进,随着条件的成熟,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西方主流的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要向市场经济转型就必须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扭曲,最糟糕的经济是改革不彻底的双轨制经济。受此理论的影响,不少学者把我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的理论来进行改革所致。不过问题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按照西方主流理论来进行转型的苏联、东欧和亚非拉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少数在转型中取得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的越南、柬埔寨和非洲的毛里求斯,推行的却都是双轨渐进的改革。

不仅在转型问题上,在发展问题上也是如此。发展经济学是二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现代经济学子学科,第一波思潮主张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由政府直接动员、配置资源,建设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现代化的大产业。受此思潮影响,二战以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行这种战略,虽然在头几年取得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其后,不约而同,经济出现增长停滞和危机不断。日本和四小龙等少数几个东亚经济体推行的则是出口导向战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着手发展经济,这种发展战略在当时被主流发展经济学认为是错误的。

少数成功国家的转型和发展的道路违背了西方主流的理论,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即使在发达国家适用的理论,拿到发展中国家来也常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缺憾。如果未能认识到发达国家主流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运用的局限性,照搬的结果经常会事与愿违,以此为参照系来观察社会的结果则经常会使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变为社会批评家而难于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只有总结我国自己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成败经验的理论创新,才能真正揭示我国过去能够在转型期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当前问题的根源、解决的路径,只有这种来自于我国的创新性理论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奇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如果我们能实现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我国有可能成为二战结束以来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经济体。从二战以后到2008年,也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发展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上述数字表明,其他18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绝大多数长期陷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

新的理论来自于新的现象,只有深入理解出现在我国的新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不是仅以现有理论为考察问题的出发点,才有可能提出真正能够解释我国现象的新理论及其一般意义。1994年,我和蔡昉、李周所著《中国的奇迹》这本书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此书出版后,被译成日、俄、法、韩、越等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并且成了许多海外大学中国经济课程的教科书。

2007年我有幸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邀请去做一年一度的马歇尔讲座。我以《中国的奇迹》一书中建立的经济体制内生于发展战略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可验证的假说,并用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数据对各个假说做了经验检验。演讲的内容后来整理成书《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2008年我把《中国的奇迹》一书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发展成《新结构经济学》,总结了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经验,从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企业自生能力出发,探讨了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本质,论证了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各自的作用和边界,提出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理论体系。2012年我在世行的工作结束前由世界银行出版社出了《新结构经济: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并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结合我在世行工作的经验和访问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所思所见,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此两书出版后在国外获得学界的好评。

三、非洲国家是检验中国经验的最好地方

非洲国家在发展早期各项条件比我国好,自二战以后在政治上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但是,在西方主流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将近三代人的努力,目前却沦为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大陆。非洲国家是检验总结于中国经验的理论是否有一般意义的最好的地方。

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任上,我开始向非洲国家介绍中国经验,强调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实现稳定、快速、包容的发展,既要逐步建立起“有效市场”制度,也要有“有为政府”来动员资源,消除经济发展、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瓶颈限制。我在埃塞俄比亚做试点,向该国政府介绍如何办好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以一站式服务来克服现代产业在落后国家发展所面对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瓶颈,和如何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以及如何招商引资来加速产业的升级。华坚鞋厂在埃塞俄比亚的快速成功为该思路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例证。

根据2010年我在世 界银行所主持的一项研究,埃塞俄比亚制鞋业的工资仅为中国的1/8到1/10,而其劳动生产率则为中国的70%,埃塞在劳动密集的制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2011年3月我拜会了埃塞时任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向他汇报这项研究发现。受此启发,梅莱斯总理于2011年8月来到深圳,邀请中国制鞋企业赴埃塞投资。东莞的华坚集团于2012年1月在亚的斯亚贝巴附近的“东方工业园”开办鞋厂,雇用了550名当地工人,到2012年底增至2000名。2013年埃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博乐拉明镇设立新工业园区。埃塞现已成为非洲吸引外商投资最热门国家和经济发展明星。世界银行在今年破天荒地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支持博乐拉明工业园区的第二、三期发展。

发展条件属于最差的埃塞的成功也为其他非洲国家的减贫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带来了曙光,并引起了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来自于中国的发展理论的重视。2013年2月,坦桑尼亚的总统贾卡亚·基奎特邀请我担任顾问,为新建立的工业园区出谋划策。2014年1月,塞内加尔总统麦基·萨勒邀请我前去访问,发表新结构经济学的演讲,并为表彰我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反思和推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授予我国家功勋勋位高级骑士团司令勋章。2014年7月我访问埃塞俄比亚时,新任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给我颁奖表彰我对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四、21 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

自1901年严复翻 译出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里,经济学是我国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中的显学,但我国经济学家对当代经济学的思潮和发展方向的影响还很有限。社会科学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逻辑体系。解释的现象越重要,理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研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国家的经济现象并将之总结成理论的经济学家,他们的成就越容易被认为是世界级的成就。从18世纪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英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经济,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心,生长或生活在英国的经济学家近水楼台先得月,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多出于此。一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重心和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也逐渐出自美国。

13.记中国农业银行笔试经验 篇十三

一,综合知识70题50分钟

10道时政,三沙市,女宇航员,好像是蛟龙号?潜艇,莫言,30届奥运会,福建海峡蓝色经济带,等

50道综合知识,包括很多,比如互联网防火墙,作业成本法,选举权,买房子发现是别人的.房子归谁,计算机识别什么语言,还有一些会计方面,还有所有人权益增加会怎样,商业银行的各种知识,考的方面比较多

10道农行题,很简单,和以前差不多,农行宣传语,私人银行宣传语,黄金产品,k宝,银行卡金惠卡,三农产品金益农,农行理念,前三个季度净利润,等,很简单

二,行测,言语理解20道题,包括选词,病句排序,定义判断,段落主旨

数量关系10道,不是很难,全做出来了,应该不会错,具体的记不清了,但是建议最好不要去直接计算,有些题反过来带进去更容易,而且节约时间

逻辑判断15道题,有几个图形题很难,果断蒙b,其他还好

思维10道题,这部分题各种计算,注意方法,比如尾数法,比如循环规律,比如数字拆分,很多技巧,数列题是弱项,不太会

资料分析15道题,比较简单,在题中很好找到,建议先看题找答案,建议先做,一般多拿分

三,英语,托业的阅读题类型,注意看题找答案,时间比较充足

四,性格测试,其实我一直没有明白这个性格测试什么意思,总觉得挺绕的,当初考中行就觉得很绕,做的头疼

14.招商银行笔试经验 篇十四

20招商银行笔试经验(1)

昨天刚刚考完招商银行校园招聘的笔试,内心是崩溃的,几个月以来在应届生上得到很多,现在是回报的时候了,顺便给自己攒RP,希望能拿到招行的offer

楼主是招行沈阳分行的考生,今年是全国统一考试,所以各分行的题其实都是一样的。考试之前看了好几天的金融专业知识,结果去了一道也没考,整个考试分四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是英语,包括单选和阅读,30分钟总共30道题,大概一半一半吧,考题不算难,阅读基本都可以找到答案,文章内容会有一些生词,但是题目都很简单,生词不影响阅读,在此建议以后的考生其实可以按照问题回去找答案。

第二大部分是行测,包括言语理解,数字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语句排序,挑出病句,数学运算等等,没有资料分析题。。。55分钟55道题,个人感觉不简单,尤其是机考,而且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很难,我大概蒙了10多道,考场还有很多人以为55分钟只有20道言语理解题,所以答的很慢,导致最后都没答完,在此建议以后的考生在刚刚开始考试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电脑上显示的题型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时间。

第三大部分就是考大家脑记忆力的东西吧,楼主第一次接触,被搞疯了,这个大部分里又分3小部分。第一小部分是类似“大家来找茬”的东西,左面一幅图,右面四幅图,其中只有一副和左面的一模一样,选出来这个就好,由易到难,先是粗加工,很容易一眼就能看出来,后面是细加工,很难,楼主最后能排除掉两个,只能在剩下两个里面蒙了。第二小部分是大概6x6那种表格,里面会有几个小星星,然后瞬间消失,让你找出来刚刚有星星的格子,也是由易到难,后面星星越来越多,楼主的方法是一个手指头在屏幕上记下三个星星的位置,然后剩下的那几个星星就靠脑袋记,消失的瞬间就先把用脑袋记的点上,然后再把手指记的地方点上,感觉还是有点用的,没办法啊,楼主脑袋不好使啊。。。第三小部分是在屏幕上有一个大格子,里面有一堆小白球,其中有几个小白球会闪烁几下,然后所有的小白球开始布朗运动,运动停止的时候所有的小白球都会变成正方形,让你选出原来闪烁的那几个小白球,同样由易到难,最初是三个,后来好像一直加到5个,楼主这个也是依靠手指。。。万能的手指。。。

最后一部分就是价值观测试了,简单来说就是好像每次给出5个句子,让你选出最符合你的,非常符合你的之类的,注意这里不能选同样的选项,就是说每页最符合你的只能选一次,非常符合你的只能选一次等等,当然你可以选别的,但是所有的选项不能重复,161道题20分钟,无所谓对错。接下来一部分也类似,也是选符合,非常符合之类的。

15.奥巴马的底层经验启示中国青年 篇十五

奥巴马以非洲裔黑人和政坛新秀的身份, 为什么能战胜民主党内的实力派选手希拉里?为什么在人们广泛质疑其政治经验时依然能以大比分战胜共和党资深元老麦凯恩?这些问题的答案, 至少有一部分在于奥巴马自己独特的政治之路

为了更好地分析奥巴马的当选, 不妨先回顾一下他过去47年的人生之路。

奥巴马1961年生于夏威夷。父亲是从肯尼亚来夏威夷大学的留学生, 在奥巴马6岁时, 他的母亲嫁给了另一位印尼留学生, 并带着他来到了雅加达。在那里, 作为黑人的奥巴马遭遇了种族歧视。

1983年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之后, 奥巴马在国际商务公司工作了一年, 于1985年成为芝加哥一名年薪仅1.3万美元的社区组织者, 负责与芝加哥教会合作搞慈善活动。这个工资水平在当时的美国属于“穷人行列”, 不过奥巴马一直都认为这是他“曾受到的最好训练”, 他后来还把这段时间定性为一种“寻根式”的精神觉醒。

在芝加哥当了3年义工后, 奥巴马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 199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 回到芝加哥专门从事民权诉讼, 开始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生涯。

1996年, 奥巴马凭借其社区工作经验和这些工作给他带来的社会影响, 从芝加哥第13区被选入伊利诺伊州议会, 这是他首次从政。2004年10月, 他高票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5位、同时又是第3位普选产生的非洲裔联邦参议员, 也是目前美国国会中唯一的非洲裔参议员。2007年2月10日, 在国会100名参议员中排名仅第98位的奥巴马宣布竞选2008年总统, 并获大胜。

奥巴马的成功既源于美国社会的历史格局, 也源于他真正深入联系民众, 即中国式的“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获得学士学位后, 奥巴马本来有很体面的工作机会和优厚薪水, 但他不为眼前利益所动, 毅然投身社区, 从一名义工做起。也正是这几年社区工作的经历, 让奥巴马深刻理解了美国的底层社会和民众, 培养了一种亲民思维。

蓝领阶层和社会底层选民成了决定这次美国大选最重要的社会力量。那位著名的管道工乔向奥巴马提出的税收问题, 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美国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有理由相信, 一个能够放弃高薪为社区服务多年的法学博士, 极有可能成为可靠的领导者。

从奥巴马的选择, 我想到了当前中国青年尤其是很多大学生害怕基层单位和艰苦岗位, 都追逐大城市、高薪水、体面的办公楼。在日复一日的眼前利益的追逐中, 中国的很多青年忘却了社会底层, 注定无法真正深刻理解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到底每天都上演了些什么故事。

事实上, 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 体察社会底层、帮助弱势群体, 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或者未来政治家应该做的, 也是任何一个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做的。一个没有悲天悯人情怀、时刻只顾个人利益的功利主义者, 注定不能成为社会和国家的领袖。

16.影子银行国际监管的经验与借鉴 篇十六

本文基于辨析影子银行的概念,深入探析影子银行的特点和运作机制。总结和借鉴西方各国在危机后对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比分析中美影子银行的本质区别,为我国影子银行业的监管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影子银行 金融创新 衍生工具金融监管

1、“影子银行”的内涵

影子银行体系(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McCully于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是指游离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此概念后经纽约大学斯特恩大学经济学教授Roubini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

2、相关文献综述

FCIC(2010)指出高杠杆率操作、过度依赖短期资金市场影子银行固有的内生脆弱性 传到至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从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Schwarcz(2012)认为影子银行的监管应该达到经济效率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杜亚斌、顾海宁(2010)结合几种结构性投资实体的研究,深刻剖析了影子银行的复杂性,以阐述影子银行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辛乔利(2010)在其《影子银行》一书中阐述了影子银行的产生、繁荣和崩塌的全过程,透过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剖析了影子银行的本质。

3、影子银行的特点

3.1、高度复杂和证劵化的影子银行产品。影子银行的产品都是由华尔街的天才们(学界精英,或者来自航天科技部门)设计的,他们用尖端的数学、物理、统计理论设计出的产品大多在场外交易。影子银行设计出一系列的产品诸如CDS,CDO将银行贷款证劵化,再将证劵化的银行贷款在证劵市场上进行融资,理论上这笔银行贷款可以通过证劵化放大无数倍。

3.2、产品的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率操作。影子银行通过资产支持证劵在短期资金市场募集资金,去购买贷款人发起的期限更长的资产,从而实现信用的无限扩张,市场上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导致资金逃离,产品被竞相抛售(影子银行的“挤兑”),长期资产无法变现,最终形成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3.3、脱离“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影子银行由于无需像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且不受其监管,使得这些金融机构在面临风险时,其脆弱性更加突显。

4、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

相比于传统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的信用中介链的作用具体分为四步:

第一步:商业银行、抵押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商业票据、中期票据和债卷进行融资。

第二步:由单一渠道或多渠道中转机构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进行融资。单一渠道中转机构向一家公司购买资产,多渠道中转机构向多家公司购买资产。

第三步:资产证劵化的过程。资产证劵化的过程就是将能过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转换为可交易债券的过程。影子银行将购买的贷款用汇合、打包与增级等证劵化技术变成证劵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别目的载体(SPV),SPV将证劵化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再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劵进行融资。

第四步:由证劵公司对各类证劵化资产进行评级后,在资金批发市场进行批发销售。产品购买者包括: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短期资金批发市场(Repo)、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和固定收益共同基金等。

5、影子银行的监管模式

随着危机的来临和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痛,欧美各国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开始由放松监管逐步向审慎监管过度。

欧美国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模式大体有以下几种典型模式:一、美国的“双层多头”化监管模式;二、英国的混业统一监管模式;三、法国的分业监管模式。

5.1、美国的“双层多头”模式,即银行监管体系在联邦和州两级存在监管机构,同一级上又有多个监管机构,共同监管银行体系。

5.2、英国采取统一制监管模式,金融服务局是唯一的监管机构,统一监管银行、证劵期货、保险行业。2002年以后,英国金融服务局开始全面行使金融监管权,负责对英国所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5.3、法国目前采取的是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由金融市场管理局、银行委员会、保险和互助保险管理局分别对金融市场、银行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实行多机构同时监管模式,监管机构之间建立及时协调磋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

6、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是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转型的天然载体,也是目前尚不发达的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因此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还不能过严,应以规范影子银行为主,集中精力防范较大风险的发生,以便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6.1、立法确立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权利归属。影子银行产品会涉及到金融领域的各大行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可能会导致权责不清,无人监管的困境,因此确立影子银行监管的权利归属十分必要,或者成立专门的影子银行监管机构,防止监管机构互相推诿。

6.2、完善影子银行行业自律和内控机制。08年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欧美国家影子银行行业自律和内控机制的严重缺失,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上,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完善内部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

6.3、加快信息披露机制建设。要求影子银行披露其产品的市场操作规则、交易特点、收益和风险,接受大众的监督,稳定大众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何德旭,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2009(11).

[2]辛乔利.影子银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

作者简介:

17.关于渤海银行笔试经验 篇十七

内容我记得不是很全(非常不全)。全是单选,共一百题...题量和难度总体来说都是中等。

分以下几小块:(块与块之间顺序不确定...)

1.渤海银行概况。共5题。有考到愿景、品牌主张、价值文化、银行标志、成立和开立时间。

2.时政。共5题。神九神十、二手房买卖的税点什么的,实在记不清了,基本全靠蒙的...

3.行测中的文意理解,选词填空,数字题,图形题都有。倒是没遇到排序题。据我一朋友说,她几乎没遇到去年的原题,除了图形题。那么智联还挺靠谱的。不像今年广发银行笔试,很大一部分是去年农行的原题,好懒。

4.金融知识部分。考的比例很小,大概5题或10题吧。考了宏微观、货币财政政策什么的,比较简单。

5.资料分析题。两块,每块五题。房价和应届生就业问题。都能从图中找到答案,计算采取估算的形式,也不难。

6.英语。英语部分只有两篇阅读,一篇五道题,共十题也不算难...就是涉及作者态度的几个感情倾向的词,不认识。建议可以积累下的,比较有用啦。

没有性格测试。

我的记性非常不好,就记得这么多了....希望对后面要考渤海银行的有点用吧....

18.广发银行笔试经验 篇十八

参加了广发的笔试,总体来说,不算难,和工行、建行比

笔试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EPI+金融专业知识,时间115分钟,包括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推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金融专业知识(15道),其中金融专业知识比较简单,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没什么问题,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可以考前看下金融学,做这部分时可以不用按他的题目爱顺序做,在选项里有个选题,可以选择做题顺序。

第二部分是英语测试,

题型有单选+改错+阅读,总共48道题,时间35分钟。考的是托业的题,不过个人感觉单选有点难,好多单词不认识,可能英语丢好久了吧,改错一般,阅读就比较简单了,关键是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第三部分是性格测试,多少道忘了时间是20分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就行了,

还有考试时间是从下午2点到4点50.现场会有矿泉水提供。

19.中国工商银行的笔试经验 篇十九

一、美国创业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1.创业教育体系完善, 创业教育机构专职化

美国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与研究体系, 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政府专门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 并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其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以及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基本形成了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

美国高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创业教育, 很多学校的校级领导都在创业教育体系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大学, 创业学学科发展迅速, 并已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这种体系不仅包括了创业学课程的普遍开设, 同时也包括本科、研究生创业管理专业的设立, 以及专职创业教育机构——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研究室等的建立。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和外延拓展计划, 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还负责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创业教育研究室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创业教育的实施、评估、考核等方面的事务[1] 。多种多样的高校创业组织机构, 丰富了高校创业教育网络格局, 使创业教育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多渠道的融资策略也是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成功创业者对高校创业中心的捐助、一些公益性的基金会为高校创业研究机构提供的资助都大大支持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美国有许多创业教育推进组织与机构, 如小型企业署 (SBA) 、青年创业家大使联盟 (YEK) 、创业基金会 (EF) 、柯夫曼创业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等。这些组织大多是非营利性组织, 他们通过开展对创业教育的宣传, 开发创业教育课程, 提供创业知识和专业训练, 为创业者出谋划策, 提供创业经费赞助, 奖励优秀学生等, 从事创业环境的促进开发。投资商在创业设想阶段就积极参与, 使得创业者更明确如何为自己伟大的创业设想寻找到资金支持[2] 。从而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都广泛参与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和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多元化

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 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实践经验。很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都有过创业的经历, 担任过或正在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 这使得他们对创业教育领域的需求与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敏感度和洞察力。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素质, 鼓励教师从事创业实践体验, 许多高校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模拟活动, 对教师进行专门化培训, 进行案例示范教学或参与讨论会,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有的高校还建立创业研究所从事独特的创业教育研究。

美国高校的创业师资除专家学者外, 还有许多有丰富创业和创业投资经验的业界资深人士等, 他们一般以短期讲学、参与案例讨论、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项目。许多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他们的讲课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提高了创业教育的效果。

3.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化

美国大多数高校都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 因而具有完整且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 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管理等方方面面:大致分为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典型课程有:创业相关法律、创业机会的识别、新企业创立、小企业管理、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技术竞争优势管理、社会创业、成长性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的创业管理、创业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等几十门课程。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 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模块组成, 把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个性特质、核心能力和社会知识结构系统地进行了整合。这种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有效地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美国许多高校还要求所有教学项目都应体现创业教育思想, 要求所有的教师能够教授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特别是商贸、财税、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更是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中, 潜移默化地培育出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素质。

4.创业教育开放化、实践化, 创业教育成果市场化

美国的创业教育十分注重其实践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很多商学院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都是以现实创业状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自始至终把典型的创业案例分析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帮助学生从案例中感悟创业理念、理解创业规律、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创业能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也是美国创业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国高校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创业计划大赛, 每年都有多家新的企业从这项竞赛中诞生, 如今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这项竞赛。此外, 美国各大高校还经常组织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等活动,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美国高校还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资源进行创业实践。通过设立创业中心, 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 包括各种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 获得足够的资金捐赠, 促进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成果的市场化运作转化。

二、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加大创业教育力度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表明, 创业教育是与创业型经济的高速发展紧密相联的。培养具有创造性、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体现。我国高校首先应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树立为未来几代人设立“创业遗传代码”的创业教育理念[3] , 将比尔·盖茨式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 并使之内化成为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 (季学军, 2007) , 使学生获得除学术护照、职业护照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护照, 具备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创业的事业心和自我发掘、捕捉商机的创业技能,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环境的变迁, 从“求职就业者”走向“自主创业者”, 使创业人力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

其次, 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创业教育不是一项功利性活动, 也不是就业教育的补充, 高校领导需从社会责任的高度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要将创业教育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 作为学校的竞争优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 为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学生创业实践的体验提供与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扩大创业教育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现多以辅修、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设置, 开设面并不广。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要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整体设计中, 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一是要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贯穿全程开展职业素质和创业品质培养, 将创业理念与知识、创业能力素质等创业课程, 纳入到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中;二是要结合专业课教学, 采取渗透、融合、强化的方式, 将创业知识和创业实务操作等渗透、加载、贯穿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三是开设创业学专业, 培养创业与创业研究专门人才。

2.完善创业政策和体制, 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社会环境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联合行动, 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在发展中予以关注, 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社会环境和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体系。政府要制定和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和保护创业者利益的政策法规, 在降低创业门槛、税收优惠、担保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 促进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创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企业、社会团体、各界名人要本着社会责任与公益的立场, 关注、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 给予资金资助和经验指导;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创业教育, 组建专门机构, 对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规划、有效组织和管理指导, 建立纵向领导协调机制和横向协同工作机制, 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整合学校办学资源推进创业教育。同时想方设法吸引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捐赠与资助, 进行风险投资, 解决创业启动资金问题。使大学成为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创业者的熔炉”。

3.重视对创业教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改善创业教育师资结构

由于创业学是学科跨越最多的综合性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 因此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目前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人员是从战略、管理、投资、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转型而来。各高校普遍严重缺乏那些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 又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 (尤其是创业经验) 的师资。因此, 我国高校须加强创业教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工作。一是加强和国外 (特别是美国) 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尽快提高我国创业教育的水平, 推动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注重创业教育师资的专门化培训, 选派教师深入企业, 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体验创业实践过程, 提高创业教育能力。三是借鉴美国许多名校的做法, 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与高校教师合作研究与讲授一些创业课程。建立一支在学识、经历与能力素质上优化、互补,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4.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体现创业教育的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整体设计与系统设计, 并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实施。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定位, 经管类与非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内容设计均要有所区别, 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 必修课、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多元化课程系统。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要鼓励每个学生去开办企业, 而是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补充形式, 激发大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因此, 创业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传播创业文化, 激发创业意识, 使其认识到自主创业不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而是挑战自我, 为自己的人生发展赢得主动权的规划与设计。同时普及创业基本知识, 进行创业引导, 并选拔出真正想创业且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其次, 对选拔出的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创业知识教育, 强化创业技能的培养, 主旨是如何创立真正的企业。课程将主要涉及如何发现和挑选创业机会、如何获得启动资金、如何注册公司、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等实战性课题。第三, 对已经创立企业的学生提供辅导帮助。主要传授在管理创业型企业中实际面临的问题, 如如何开展市场调研、市场营销及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等, 促进学生创业成功。

5.搭建大学生创业实战平台, 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 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而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创业实践。美国高校和社会团体每年都要提供大量资金资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并通过竞赛等形式挑选一些学生的创业项目进入“孵化器”。我国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 应更加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高校一要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模拟创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二要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 组织学生调查和了解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 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三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开展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 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推广, 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四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如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孵化器”, 创办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 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经过、培养和检验创业能力的创业实战演习场所,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围绕地区经济发展热点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实用性强的实体项目, 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实现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熊晓亮.美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其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5) .

[2]杰弗里.蒂蒙斯, 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 (第7版) [M].周伟民, 吕长春,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7.

上一篇:诊断学影像学检查下一篇:初中生物课外训练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