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2024-09-09

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精选16篇)

1.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一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辅导资料(1)

上篇:企业文化理论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系、企业文化的演变规律等。

第一章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从现象开始到理论高度来把握企业文化,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了解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学说,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战后世界各国企业管理出现新变化

战后,指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总的趋势——以人为本美国——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日本——千方百计挖掘员工的创造能力。西欧各国——强调员工参与制的管理和弹性工作制。我国——管理重点从以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与传统的管理制度相比,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传统管理是以物、以事、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而企业文化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则把人的要求、欲望、兴趣放在第一位,重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去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传统管理靠的是纪律和监督,是强制性的管理。而企业文化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则注重对员工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通过满足职工合理需要而达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重“以德育人”,从而使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第三,传统的管理是靠权力而不靠人的意愿的独裁式的管理,一切事情只由管理者一个人讲了算,是使下级和员工没有自主权的控制性的管理,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强调实行分析,强调自主管理,参与管理,鼓励员工发表意见,提倡员工参与决策。

一、全球呈现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公司经营的国际化趋势开辟国际市场。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

2、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化趋势“强强合作”,即优势合作,使企业做大做强。传统的做法是大鱼吃小鱼(难于做到优势互补)。

3、世界各国文化一体化趋势这里的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

世界各国出现相同的文化趋势,见教材15页。

结论: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向跨国公司提出了如何调动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的积极性的问题

2、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了不同国家间企业文化理论的交流,为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传播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3、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二者相互推动、相互渗透。即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譬如油菜花节、服装节、风筝节等。

三、日本经济成功的启示

1、通过美国管理学界的研究,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西方传统文化与传统管理存在不足;二是肯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企业文化建设是日本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重点研究了日本的三制项度:终身雇佣制、缓慢晋升制和工作轮换制。

2、日本企业成功表明:受东方文化思想影响的企业管理,着眼于人的管理,着眼于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协调,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尽力照顾到人的情感因素。

第二节 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学说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共有十四部著述。见教材18—19页

二、西方企业文化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以四部著述为重点: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美国著名咨询组织麦肯齐公司管理专家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迪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及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的《美国企业精神——美国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和美国管理学家戴维•布雷德富和艾伦•科恩合作出版的《追求卓越的管理》。

上述六部著述的共同观点:

1、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代表着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阶段,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

2、他们都从观念形态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文化,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职工的群体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点和核心。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价值、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石。

教学内容:

重点: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文化:从现象到理论

一、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微观:泛指部分或较小范围的,跟“宏观”相对。文化—→社会文化(一定社会阶段)—→群体文化—→企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企业文化的特征:

1、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即次文化),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合作用下产生并发展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

3、企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它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就其本质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管理文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

4、企业文化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消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二、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一)企业文化是一只“无形之手”比喻。企业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二)我国企业对实行企业文化管理的实际探索。

(三)日本企业对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系统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从欧美学到的科学精神、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从中国学到的优秀文化及“两参一改三结合”等管理思想,与大和民族本身的传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并完善了企业文化管理方式。

三、企业文化是一种最新的管理理论

(一)企业文化理论——企业管理力量的第四座里程碑。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事件。前三座里程碑: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科学管理。

(二)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以人为中心。这是对其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文化及企业文化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宽泛的概念,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宏观与微观之别。从广义去理解,人类有史以来,凡是与人的思想、行为及人工制品相联系的都是文化;而从狭义去理解,文化又特指精神产品及行为方式。从宏观上看,文化可以指民族的、宗教的、社会的;从微观上看,文化又可以指社会中的某一特定群体。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各自的道理。

(二)企业文化概念的界定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三)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企业整体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规范、企业风貌与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个多元的体系,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观察,可以概括出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1、个异性

2、共识性

3、非强制性

4、相对稳定性

(二)企业文化的从属特征

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从属特征:

1、无形性与有形性相统一

企业文化的内核中包含着各种价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等

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统一

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3、观念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企业文化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观念、一种认识、一种群体意识。

4、超前性与滞后性相统一

5、吸收性与排他性相统一

6、经济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分类和模式

一、企业文化的分类

(一)从发育状态上分类

1、成长型企业文化

2、成熟型企业文化

3、衰退型企业文化(二)从企业的性质上分类

1、国有企业文化

2、合资企业文化

3、乡镇企业文化

4、民营企业文化

(三)从内容特质上分类

1、目标型企业文化

2、竞争型企业文化

3、创新型企业文化

4、务实型企业文化

5、团队型企业文化

6、传统型企业文化

(四)从市场角度分类

1、强人文化

2、拼搏与娱乐文化

3、赌博文化

4、过程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模式

所谓模式,无非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

文化模式是十种文化的成员所普遍接受且长期存在的一种文化结构,“包括生活方式、劳动习惯以及政治和经济结构等。

1、按时间的继承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

2、按空间分布特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以及不同民族模式、不同国家模式等。

3、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实际模式和目标模式。

4、按共性与个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

5、按行业特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各不同行业模式。

第四节 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和价值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完全替代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凝聚功能(二)导向功能(三)激励功能(四)约束功能(五)协调功能(六)维系功能(七)教化功能(八)优化功能(九)增誉功能

二、企业文化的价值(一)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

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其经济价值的:

1、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

2、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成功的经营管理特色,体现着企业对顾客“诚”、“信”之道。这种特色和经营之道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社会扩散,逐渐形成企业的商誉。

3、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着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思想,体现着员工心理及行为的一般要求,体现着多数员工的“共识”

4、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能够促使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促使企业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带来组织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条件。

(二)企业文化的社会价值

企业文化的社会价值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1、企业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弘扬。

2、企业文化是新的社会文化的“生长点”。

第四节 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石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发展。而现有的人学理论、社会动力理论、领导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理论等均是它发展的基础。

一、人学理论

(一)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二)西方的人学理论(三)现代人本管理理论

二、社会动力理论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二)团体感情状态的几种基本假设

拜昂相应推断出了团体感情状态的几种基本假设:

1、依属型假设

2、攻击一逃避型假设

3、配对型假设(三)团体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依属与权力。

第二阶段:亲密性、角色差异和同伴关系。第三阶段:创造性与稳定性。第四阶段:生存与发展。

三、领导理论

(一)领导者与团体

1、领导与团体工作

2、领导和团体风格

(二)领导者与下属关系的病态类型

为了能够注意和有效地处理领导者与下属关系的病态变化,必须明确区分病态的各种类型:

1、幻想型风格

2、强迫型风格

3、戏剧型风格

4、压抑型风格

5、自相矛盾型风格

四、学习理论

(一)积极地解决问题(二)减少痛苦和焦虑

五、情绪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二)焦虑类型

1、基本存在的焦虑

2、与工作相关的次生性焦虑

3、深层焦虑

小结:本章分析了企业文化从现象到管理方式再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文化这一概念入手,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详细阐述了企业分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文化的类型和模式进行了分类;用与传统管理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了企业文化的功能,论述了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最后一节介绍了支撑企业文化理论大厦的五个理论基石:人学理论、社会动力理论、领导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理论。

2.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二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其主要工作职责就包括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诚信教育的目的虽可从心理、社会、经济、法律和伦理等方面进行多角度认识, 然而从根本上说, 其主要目的还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诚实不欺、真实无妄、信守诺言、真心实意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人, 这正是德育研究和讨论的范畴。无论从单纯学校诚信教育角度, 还是从学校、社会、经济、法律和伦理更加广泛的诚信教育角度, 它们都涉及“大德育”范畴, 都是对学生进行德性修养的重要环节, 都是教育者 (辅导员)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包含知、情、意、行在内的复杂的系统教育。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诚信观念认知, 更要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丰富诚信情感、秉持诚信信念、磨砺诚信意志、作出诚信选择, 按照诚信原则和规范对人对事, 任何时候都不欺人也不自欺, 注重承诺, 坚守信用, 使自己成为具有健全诚信人格和良好诚信品质的人。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意念及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对大学生诚信人格培养和诚信理念构建起着重要影响。辅导员通过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认知;通过耐心细致的管理与服务, 帮助大学生培育合理情感情致;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激励, 帮助大学生锤炼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的精心组织与安排, 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与协调发展。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 正是在辅导员细致入微、周到全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工作渗透和转化中形成的。通过创新教育内容, 发挥辅导员工作沟通、情感、职责上的优势, 进一步增强诚信教育目的, 增进教育实效。

1 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辅导员要根据大学生群体思想实际、具体状况和现实困惑, 选取针对性强的教育内容, 突出诚信教育实效。

(1) 政治诚信。政治诚信是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 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进行政治学习的重要尺度。政治诚信就其与政治觉悟的关系而言, 远比掌握几项政治理论、空谈一些政治口号、自认为在形式上加入党的组织更为重要。它从精神和价值层面反映人的政治品质和政治人格。培养大学生政治诚信, 应着重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 端正入党动机, 强化大学生忠诚于党、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意志品质。对待政治理论学习, 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2) 学习诚信。学习是获取生活经验、掌握生存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取, 还包含对生活的理解;不仅包括理论学习, 还包含实践锻炼;不仅包括能力提高, 还包含情感的丰富、素质的发展、品质的完善。辅导员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养成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勤学好问的意志品质, 认认真真学本领, 踏踏实实做学问;另一方面, 要严肃对待学习上各种不诚信行为, 尤其对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学术弄假等严重违背学习诚信的行为, 辅导员要给予高度关注。通过加强学风建设, 从制度和行为模式上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养成学习诚信的习惯。

(3) 交往诚信。大学生进入校园后, 交往的内容、对象、方式和环境发生变化, 交往的问题随之增多。以个人为中心、怀疑、陌生、孤独、失落等不良情绪困扰着渴望交往的大学生。诚信交往、文明交往是大学生必须坚持的原则, 它要求交往双方坦诚相见, 以诚示人, 以信立人, 无论同学间、师生间、朋友间、亲人间、恋人间必须诚实无妄、信守诺言, 对自己负责也为对方负责。

(4) 经济诚信。在高校, 大学生经济上仍未独立, 但具有一定的经济支配权和表达权。生活消费、缴纳学费、申请贷款、信贷偿还、贫困资助等与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为几乎由大学生独自完成。然而, 也几乎同样在以上各个方面都存在诚信缺失行为, 经济不诚信现象仍然存在。加强经济诚信, 一方面靠社会、学校和辅导员队伍的宣传教育, 讲清、讲明、讲透经济不诚信的危害实质及可能对其他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靠相关部门拿出一定措施、采取相应对策, 对多次欺骗、恶意拖欠的行为给以相应的处罚。

(5) 网络诚信。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交流, 人们在生活、学习、创造等方面日益感受到网络的好处。网络也是“双刃剑”, 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 有关网络欺骗、网络犯罪问题也同时出现。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流之一, 网络失信乃至于犯罪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杜绝网络失信既要靠自律, 也要靠他律, 通过创建诚信网络氛围, 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诚信交流。

(6) 职业诚信。职业诚信包括择业诚信和从业诚信。择业时, 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愿望和实际水平, 选择对自己人生规划最有帮助的职业, 客观真实地撰写个人简历和填写个人荣誉, 不弄虚作假, 不使用假文凭、假学历, 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 就应该秉持契约精神, 不随意毁约。从业时, 大学生要养成爱岗敬业、乐学好进的职业精神, 忠于职守, 尽职尽责。

(7) 生活诚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最厚实的土壤, 有什么样的生活,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好的生活蕴育好的教育, 不好的生活产生不好的教育。要得到良好的诚信教育, 只能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氛围中获取。前面提到六方面诚信教育固然重要, 但若离开诚信的生活和教育, 则难以产生真正政治、经济、学习、交往、职业和网络上的诚信道德。原因在于, 一个不认真对待生活, 在生活中不讲诚信、不守诺言、无视合约、践踏信用的人, 又怎能在其他方面受人尊敬、让人信赖?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除了关心学校中的诚信问题以外, 更要关注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通过良好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促进诚信品质和诚信人格的塑造。

2 发挥辅导员工作优势, 增进诚信教育实效

(1) 沟通优势。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基本行为手段, 在人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沟通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能挖掘学生的内驱力,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起到导向的作用,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能推进组织理念、文化的融合, 增强学生对所在集体的归宿感、荣誉感和向心力、凝聚力。沟通在教育中的这些作用, 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 教育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锻炼人、影响人、感染人、激励人。人对人的教育只能通过沟通、启发、感染、共鸣的方式进行。任何停留在知识传授、理论灌输阶段上的教育, 不会在受教育者的心灵留下任何美好的记忆。辅导员参与大学生教育和管理, 无论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日常事务管理服务、矛盾调解、违纪处理、贫困生资助、奖优评先, 还是在学生与学校和其他老师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 只能以真诚沟通、坦诚相见的方式和意愿进行。通过思想、行为、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辅导员与大学生能拉近彼此距离, 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 传递各自内心感受与想法, 达成行为和共同价值观的默契, 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2) 情感优势。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的本质和力量之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 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 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的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激情和热情虽不直接等同于情感, 但它们都是人的情感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表现, 是情感的两个表现层次。人的内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当它们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并通过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进行折射之后, 就能在现实中衍生出种种情感体验。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不同影响, 积极地情感如感情、移情、愉悦、幽默等在人的认知和行动中产生好的效果, 消极的情感如恐惧、焦虑、愤怒、偏见等则会导致妨碍的后果。辅导员由于其工作特有的性质, 在教育和服务过程中, 只能是“以人为本”、“以情为先”, 要充分理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 要随时倾注大量的真诚和感情, 要努力做到“以情动人”、“以情动情”。这样做虽然给辅导员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但在工作中收到的将是学生的信任、感激、满意和认可, 以此出发, 辅导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将会更大。

(3) 职责优势。辅导员工作既有宏观上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科学理想信念, 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帮助, 也有微观上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服务和指导;既有零碎烦琐的工作“小事”, 也有系统完整的工作“大事”;既要取得实践的业绩和成效, 也要实现相应理论的突破和提高。这些要求一方面是辅导员自身职责所需, 另一方面也是每一位辅导员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辅导员工作者只有真正走近学生, 倾听他们的呼声, 感悟他们的诉求, 关心他们的成长, 取得他们的信任, 与他们建立真诚的友谊, 才能最终成为每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他们的心灵、情感、思想和行为产生真正有益的帮助和影响。诚信教育过程中, 辅导员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职责优势, 走到学生中去, 观察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化解他们的困惑和矛盾, 通过思想引导、行为熏陶、人格启迪、榜样示范、观念灌输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诚信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田振敏.论沟通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世纪桥, 2008 (11) :96.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三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安全教育

G641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國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辅导员对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重视安全,平安人生。

其次,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三、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学校安全“十防”

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交通事故,防身自卫,防食物中毒,防打架斗殴,防运动伤害,防情感伤害,防上当受骗。

2.班级安全教育活动“十种方式”

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教育班会,安全教育演练,安全教育板报,大学生安全教育测试,大学生安全教育问卷,班级安全教育工作量化考核细则,系上与辅导员签订的班级安全责任书,学生安全责任协议书,法制安全教育影视资料。

3.威胁班级安全的“十个方面”

心理障碍学生,校外不法分子进入校,学生丢财物,打架,酗酒,旷课,夜不归宿,外出活动,游泳,迷恋网吧(网恋)。

4.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应急疏散演习,消防演练,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5.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及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

6.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7.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做出处理。

四、压力与责任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是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的保障,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趋于多元化,安全教育形势严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导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用智慧和真情,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J].教育学论文,2007(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刘贵芹。高校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7.

4.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四

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中国公安大学考研辅导机构。伴随着考研帷幕的落下,新一轮的号角又吹响了。在讲述自己的中国公安大学考研经验时,不得不提我选择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机构——博联教育。在公安大学考研辅导机构遍地开花、辅导资料百家争鸣的时代,博联教育不走寻常路,做受众小、专业水平高的考研辅导,为名校输入高精尖的法学硕士和公安学硕士人才。因为考试范围因学校而异,博联教育研发编写了最为完备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资料。资料体系大致如下: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备考大纲。此书告诉你,哪一章是重点,哪一章会考,哪一章不会考,哪一章会出题,会出什么题。在备考的初期,这本书是必备的,他为我们指明了复习的方向。

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高分辅导讲义。全面解析每个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不留任何的死角,助你夯实基础,形成体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深入讲解考点,助你深入、精准把握考试重点,如此有特色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让你每道题目都答出“亮点”,都与众不同!

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历年真题解析。用于分析公安大学法学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预测明年考点,考生可用于模拟练习,掌握答题技巧。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都知道,一张满分150分的试卷,答题技巧的价值在20分以上!

4.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考前狂背资料。把公安大学法学考研中可能出现的题目全部给考生梳理出来,并且为考生提供最佳答案。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背诵!

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冲刺预测资料。直击公安大学法学考点,直接为考研加分!近几年的命中率在80%以上!

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复试辅导资料。揭秘复试流程和内容,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复试指导,让复试录取如探囊取物。

5.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五

摘要:“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有较大差别,这也决定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改变方式与方法.本文从差异出发,对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差异;教育思考

2008年9月,90后进入了大学校园,这个时候开始,高校的教育开始围绕这一群人所展开。许多高校辅导员发现,以往的一些教育理念与方法在90后大学生身上似乎已经不能奏效。如何教育90后大学生成为了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课题。教育要与时俱进,笔者认为,教育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首先要了解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区别。

一、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的区别

1.90后较80后大学生竞争意识明显,身怀一技之长者比率高。

比起80后来说,90后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有过之而不及。在90后的成长中,“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耳熟能详的鞭策之言,90后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了激烈的竞争,竞争内容涉及身高、容貌、穿着打扮、学习成绩、艺术特长等多方面,在激烈的竞争成长环境中,90后大学生竞争意识明显,一方面,培养了90后要强的个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部分学生练就了一技之长。

2.90后较80后大学生维权意识强,对平等、民主要求高。

90后大学生在成长中,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等手段维权的教育内容增加,尤其关于“教师不能打骂学生、歧视学生”的观念深入90后观念之中。在关于90后大学生维权意识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平等与民主要求高,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他们在受到教师打骂与歧视时,90后不像80后默默忍受,自我调节,他们维权意识较强,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向父母或学校领导反映维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不到平等与民主时,容易激起90后大学生的.反感与愤怒。

3.90后较80后大学生个性更鲜明,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90后大学生是个性鲜明的一代,他们对穿着打扮有独立的审美要求,他们比80后更新潮,无论是家庭条件富裕还是一般的同学都希望通过穿着打扮等方式彰显自己的个性。同时他们受网络影响较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安于现状。

4.90后的理想信念相对较薄弱,价值取向功利化更严重。

通过调查发现,有45.6%的90后大学生缺乏比较清晰的理想信念,不知对人生进行如何规划,15.6%的学生不相信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与80后相比,他们的追求更加功利化世俗化,如在对待入党的态度上,45.8%的学生认为为了更好的找到工作,只有6%出于个人信仰;如“到2020年你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的调查中,72%的男生希望有豪宅好车美女,48.6%的女生希望嫁一个好老公有房有车。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90后大学生身上出现了拜金主义的倾向,没有形成确的价值观[1]。

5.90后较80后大学生耐挫能力较弱,人际关系欠佳,心理问题较多。

9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许多家长将他们当作温室里花朵,很少经历过“狂风暴雨”洗礼,一旦经历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此外,许多辅导员发现,部分90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欠佳,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明显,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不足,过分要求别人,而对自身缺乏自律与反省,渴望交朋友,但过分追求虚拟世界,不知如何经营现实中的友谊。与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明显增多。

二、高校辅导员如何教育90后大学生的思考

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结合三年来辅导员工作总结与思考,笔者认为教育90后大学生尤其要注意五方面。 1.经常组织班级活动,给90后大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身怀一技之长,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的舞台,辅导员要抓住这一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班级活动,以各种竞赛活动为吸引90后大学生参与进班级中来。高校辅导员一般手上有几个班,开展班级活动需要借助每个班级学生的力量,尤其90后相比80后大学生这方面的才能在中学阶段锻炼更多,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特长,整个班级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都可以放手给班上的学生,辅导员切忌一手包办,这样束缚学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深入细致了解每一位90后大学生,做好教育前的功课。

90后大学生个性明显,教育要避免刻板现象,深入了解每一位大学生,才能找到教育合适的方式。为此,高校辅导员在接收新班级的时候,要详细了解每位学生资料,常用的方式有查阅学生档案,通过了解学生QQ签名和个性空间,尽可能多地浏览学生的博客,经常下寝,与学生本人交谈与寝室其他成员座谈。由于每位辅导员人数一般在200人,有些甚至更多,这项工作确实量非常大,但是这是辅导员必做的功课,为提高效率,辅导员可以按照班级学号顺序给每位同学做好工作档案,贴好学生相片,在照片下面,将一些重要的学生信息标注出来,空闲的时候拿出来翻翻。

3.注重言行举止,提升自身形象,树立教育者的威信。

90后是对时尚有独特眼光的一代人,高校辅导员的形象是否为90后大学生所认可,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在90后大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调查表明,只有穿着不要老土、言行不刻板、乐观阳光,这样的高校辅导员对90后才有吸引力,才能成为90后的榜样。许多90后虽然自己表面冷漠自私,但是他们却对严肃冷漠的辅导员极其反感,他们比较希望自己的辅导员能经常微笑,自信与从容,彰显智慧与力量,才能在90后面前有威信。

4.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贫困生与心理障碍学生。

90后大学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对平等的要求更强烈。在日常生活中,90后大学生特别在意辅导员是否偏心。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要把90后大学生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或孩子来教。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因学生的容貌、家长职位、家庭贫富差异左右我们对学生的态度,左右我们对学生的眼神和语气。此外,我们要特别关心后进生、贫困生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多给他们关心与鼓励,因为他们对平等更敏感、更渴望。

5.关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要特别加强人际关系教育与挫折教育。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有社会环境影响与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辅导员要深入了解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与受挫能力问题,在日常主题教育中,要重点加强这两方面的教育。在人际关系教育方面,空洞的理论说服不适合90后大学生,比较可行的方法有案例启发、角色扮演、团体心理辅导游戏。在挫折教育方面,名人故事阅读讨论以及素质拓展活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王茜.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科技创新,2010,(08)

[2]郑士鹏,王永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教育研究,2009,(13).

[3]王素英.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6).

★ 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论文

★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论文

★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精选

★ 高校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

★ 高校辅导员发言稿

★ 高校辅导员年度考核

★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 大学生就业小论文

6.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六

1.团体心理辅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类必定是生活在群体当中的,每个人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这个大团体。当人们对周围环境发生作用时,环境也会对人们起着反作用。为此,当个体出现消极心理倾向时,往往团体能够将其强大的反作用力反作用于个体,从而使个体摆脱困境。

团体辅导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技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通过专业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协助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健康的态度行为。

2.积极心理取向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谢尔顿和劳拉·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发展潜力与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人类的积极品质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固有主张,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力量,进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其主要观点就是要以人实际的、具有建设性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为出发点,对人的心理现象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做出新的解读,进而使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得以凸显,并用之帮助有消极心理倾向的人、普通人或在某方面存在潜力的人,从而使他们自身的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得以激发并享有良好的生活。

3.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联系

虽然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自我教育各有其内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对象相同,二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人。人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情境中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个体成员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从多角度反观自己,以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如果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不是人这一主体,那么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大学生自我教育则是受教育者不断完善个体社会化以适应社会活动,其主客体都是人。可见,大学生自我教育永远是随着人的自身发展需求而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培养和自我实现的活动的,因而它也是做人的工作。

第二,目标相似,都是为了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经历一系列的团体活动后,改变团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它有两种具体形式。具体来讲,一种是,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减轻困苦;另一种是,帮助个体进行自我了解,增强自信,进而实现自我。

7.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七

学长辅导计划来源于各种形式的学长辅导制度。所谓学长, 原意是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学生的尊称, 用英语表达就是senior classmate (同一系科的学生) 或senior schoolmate (同一学校不同系科的学生) 。早在15世纪, 英国的伊顿公学就出现了学长辅导制度[1]。迄今, 学长辅导制度仍一直在欧美高校流行。美国高校如哈佛大学学长辅导制度的理念就是帮助指导新生面对大学挑战, 适应大学生活, 同时为学长提供提高领导力的机会。他们称学长为peer advisor或peer advising fellow。学长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提供讨论社会工作、情感、学习等方面的机会, 主办社会活动, 邀请新同学参加学校范围内的活动等。英国高校如利兹大学的peer mentoring项目, 就是由学校组织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 (mentor) 与若干个一年级新生 (mentee) 配对, mentor给mentee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使他们更快地融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剑桥大学的学长辅导制特别有意思, 他们称学长为college dad and college mum, 学长组为college family。每个学长组像个家庭, 爸妈分别由二年级和三年级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担任, 共同来带一对一的一年级儿女, 等儿女成为二年级学生后, 他们自然就成了爸妈, 原来的爸妈就成了爷爷和奶奶, 一直发展下去, 小家庭变成了大家庭, 毕业后大家继续保持联系。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学长辅导制计划称为university mentor, 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与university start, university skills workshop等活动一起开展。香港高校如香港科技大学有“卓贤汇”特色活动 (confluence dinner) , 具体做法是由学校定期 (每周2-3次) 邀请一些事业有成的校友 (商界、学界、政界精英) 回校与本科学生聚餐, 通过这样的方式交流信息、建立感情、启迪思想, 进而提携、帮助学弟学妹打开职场之门。

近年来, 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陆续在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倡导和推行一种全新的学长辅导制度, 其基本做法就是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会同各学院 (系) , 有目的地遴选和培训一批优秀学长, 组成结构合理的学长辅导小组, 对应辅导特定的新生群体, 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 持久而深切地关心帮助学弟学妹, 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 减少挫折、增强信心, 成功起步大学生涯, 并为今后几年的学生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依据

(一) 实施学长辅导计划, 是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1. 有利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垂直型”向“立体复合型”转变。

所谓“传统垂直型”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的模式———高度依托学校党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专职队伍,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实现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2]。而“立体复合型”主要指在实行自上而下纵向管理的同时, 加入学生群体之间平等的横向管理因素, 弥补纵向管理的不足, 形成横纵联合的立体管理模式。学长辅导计划组织动员数量巨大的优秀学生队伍,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管理者转变成能动的管理实施者和管理反馈者, 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创新了教育管理的模式。

2. 适应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高校扩招后, 在校学生规模急剧扩大, 客观上加大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教育管理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需要高校采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即使按照教育部21号令的要求, 以1∶200的标准配备辅导员, 一名辅导员要对200名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引导, 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单纯依靠以党团干部和思政教师为主体的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将受到制约。将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吸纳到工作队伍中来, 积极推行学长辅导计划, 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 以“学分制”为代表的大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分制在灵活、开放、较好地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同时, 学分制强调尊重个人的兴趣和选择, 必然放松过程管理而重视目标管理, 班级等集体观念弱化, 个体时空离散程度提高, 两极分化难以避免。在传统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弱化、丢失的情况下, 学长辅导计划以其独特优势———能直接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 给予持久深切的指导帮助, 从而得到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和思政工作者的青睐。

(二) 实施学长辅导计划,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1. 契合大学新生的心理需要, 是新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他们从熟悉的中学校园迈进大学的门槛, 有的远离了父母及亲朋好友, 有的是从乡村来到大都市, 加之学习方法、生活方式、身处时代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常处于迷茫困惑之中, 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因理想间歇而过度放松、因人际比较而自卑抑郁等。他们渴望友善的指点和热心的帮助。学长作为新生的“朋辈”、伙伴, 是天然的、新生最可信赖的人群, 可以直接地为新生提供大量的、各方面的帮助。据我们调查, 当大学生遇到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自己不能解决, 需要外界援助时, 58%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和同学倾诉, 16%的同学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 11%的学生会选择告诉家长, 9%的学生会选择求助于专业心理辅导机构, 6%的学生会选择向可以信赖的老师长辈倾诉。向朋友和同学求助的比例高达58%, 由此可见, 优秀学长对新生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学长与新生频繁而近距离地接触, 可以使广大新生从最贴近、最真实的例子中寻找个人成长的目标和模型, 避免走弯路, 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投入到大学生活中。

2. 有利于传承优良学风和校园文化。

学习问题始终是大学生的首要问题,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领域有着更多的困惑与迷茫, 如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迥异, 究竟该怎样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等等, 若有闻道在先、经验丰富的学长给予及时的指点, 新生们当然受益无穷, 学长们的优良学风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新生群体。另外, 大学里学生社团林立、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加人际交往、开发自身潜能, 全面塑造自我。而高年级学长往往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他们的言传身教, 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传承校园文化。

三、实施学长辅导计划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长遴选。学长由学院 (系) 遴选或指定, 一般情况下每6-8名新生配备一名学长。即从一个高年级学生班级中选出3-5人, 组成一个学长组, 对应辅导同学院、同专业的一个新生班级。部分学院在学长组中配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做法。学长必须是品学兼优且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学生。其工作职责主要有:通过个别交谈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积极与辅导对象沟通, 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协助新生班班主任开展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协助和指导新生班班团干部开展有关工作;完成学校和学院 (系) 布置的相关工作。

2.学长培训。由于学长辅导工作涉及生活适应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 学长必须参加相应的思想和业务培训。学长培训采用分层培训的办法。学校层面的学长培训由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各学院还应当根据本学院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长的教育培训, 并确定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本学院 (系) 学长及学长组的日常工作、指导本学院 (系) 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

3.学长考核。学长工作由学院考核。学长的工作业绩经学院考核, 可作为该学生综合测评的参考依据, 并可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报第二课堂学分。优秀学长组和优秀学长由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不积极开展工作或有其他违反学长道德和纪律要求的, 由学院 (系) 批评教育并及时更换。

四、实施学长辅导计划的成效分析

1.学长辅导计划充实和完善了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长期以来, 大学生教育管理主要采用“传统垂直型”模式, 学长辅导计划的推出, 拓展了新生教育资源, 大量优秀学长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中来, 真正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大学生教育管理在工作理念和实施途径等方面都得到充实和完善, 向“立体复合型”模式发展。

2.学长辅导计划成为新生教育的重要举措。针对新生特点, 加强和改进新生教育, 对于高校深化教育改革, 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模式, 确立教育特色,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浙江大学本科生学长辅导计划实施几年来, 成效显著, 已经成为“一年级学生特别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长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1) 帮助新生较快地熟悉和适应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减轻新生入学初期的紧张和迷茫。 (2) 帮助新生之间较快地相互熟悉起来, 较好地建立班集体归属感, 建立起基本的人际关系网络。 (3) 在新生遇到的最突出问题———选课方面, 学长组成员无一例外地成为解决这一困难的主力军。 (4) 在特殊学生识别如经济困难学生的鉴识方面, 学长组成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学长的教育引导有助于新生激发学习动力、树立学习目标, 形成良好学风。 (6) 在先进性教育、新生党团建设等方面, 学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关新生入学教育成效评估的调查显示, 86%的新生表示学长对自己帮助比较大, 并主要体现于“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和帮助”、“在校经验传授”、“交流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35.6% (2006年) 、46.8% (2007年) 的新生表示, 当自己在学校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 首先想到的是学长。

3.学长辅导计划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的形成。“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佳策略是在实行他人教育的同时, 养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而“学长辅导计划”无疑有效地促进了这种机制的形成。经精心选拔的优秀学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完成学校、学院布置的各项任务, 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大量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不仅如此, 学长自身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 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得到提升。学长辅导计划成为培养和锻炼老生的新平台。

(作者张永华系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副教授, 陈庆系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 浙江杭州

310058)

参考文献

[1]罗媛媛.高校本科生学长制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

8.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八

关键词:生涯辅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生涯辅导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其前身是职业辅导。随着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的全面开展,生涯辅导逐渐从职业辅导的内容体系中分离出来,自成一派。生涯辅导是依据一系列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大学生探究、评价并整合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生涯辅导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规划和体验成功的大学生涯,从而奠定人生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的基础。生涯辅导的目标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潜能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成就个人理想与服务社会的和谐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涯辅导密切相关,生涯辅导是大学生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应充分利用生涯辅导推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生涯辅导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涯辅导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功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内在契合性。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进程中,不少同学在大学阶段存在发展困境。

二、生涯辅导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生涯辅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体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生涯辅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多样化。生涯辅导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一是开设生涯辅导课程或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融合生涯辅导,在课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开展生涯辅导系列活动,生涯辅导系列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提高认识,增强意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三是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通过个别和团体的生涯辅导,解决特殊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四是引入心理测评系统和职业规划测评系统,了解学生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评估和诊断学生的生涯发展和状况。生涯辅导解决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灌输、轻渗透,重说教、轻互动的现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因素,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实现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3.生涯辅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深入。生涯辅导在大学期间一般分为探索期、定向期、准备期和冲刺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涯辅导内容,一般涵括职业生涯辅导、学习发展辅导、身心健康辅导、生活管理辅导和素质拓展辅导等模块,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社会实践、现代观念教育、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相互贯通、有机互补,从浅到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使其更加系统化。

4.生涯辅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持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但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过于死板,教师上课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作用。而生涯辅导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结合而生的系列活动丰富多彩,比较吸引广大青年学生,使学生在辅导中接受教育。此外生涯辅导的延伸期较长,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大学期间,更长远地影响到今后的就业,甚至是人的一生,其教育作用更为持久,影响更为深远。

三、生涯辅导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例

1.依托学校资源,做好生涯辅导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學校现有资源,学院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在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测评结果,确定重点关注对象,与学校保持互动,建立心理咨询关系,实施重点跟踪、重点辅导和重点干预,并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建立心理健康预警制度,注意与重点关注对象的联系,每月一次班级信息收集,并加强与新增对象的沟通。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辅导是相辅相成的,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缓解各种压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优势,帮助其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规划。

2.指导学生制订和完善生涯规划,初步形成生涯辅导规划体系。学院从2003年开始在大一新生中组织制订大学学习规划,并在今后几年不断尝试,不断完善,逐步发展为制订大学生涯规划。大一新生进校后,经过一个月的试探期,在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基础上,学院利用形势与政策课组织学生制订大学生涯规划,分时间、分阶段地制订子目标,包括学习成果、素能拓展等多方面内容,让学生在“小规划”中进行“人生的大思考”。在接下来的四个学年中,分别在学年末让学生结合自身现状,调整和完善生涯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去了解自我所需,把握大学生活,朝着理想奋进。实践证明,生涯规划的制订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大学期间的成果,“预则立,不预则废”。

3.尝试学生导师制,逐步探索和实践生涯辅导的延伸工程。学院在所有学生实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推行“导师制”,逐步探索和实践生涯辅导的延伸和辅助工程。根据不同需求,学院推行了“考研导师制”、“困难学生导师制”、“学生科研导师制”、“就业导师制”等,导师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实践证明,“导师制”的推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更强,并因“导师制”受益而涌现出来一些学生典型,这也是以生涯辅导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反过来这些成果也在更大程度上推进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刘彦,康军艳,董俊杰,郭南.着眼“生涯”倾力“辅导”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3]施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生涯辅导的融合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4]张立芳,潘鸿.论大学生生涯辅导[J].广西教育,2009(12).

作者简介:俞兰芳(1982年-),女,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

9.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九

安庆中公教育

安庆教师招考网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招聘辅导员10名公告,欢迎加入安庆教师招考QQ群:228119039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2014年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条件

(一)中共正式党员(报名结束前转正)。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素质高,政治上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热爱学生工作,有吃苦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善于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良好的社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位。外校研究生在本科(第一学历)和研究生学习期间所读专业一般应为农学、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方向优先)、公共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电气工程、会计学(或审计学方向)、建筑技术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知识产权方向)。

(五)本科或研究生学习期间须担任过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副主席、部门部长,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学生工作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等。

(六)年龄一般在30周岁以下,身心健康。(七)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八)有过辅导员或管理工作经历者,条件可适当放宽,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2014年我校面向校内外招聘专职辅导员10名。录用人员按照安徽农业大学有关文件规定办理录用手续。被聘用人员在辅导员岗位服务期限不得少于4年,在服务期内不得报考博士研究生或转岗。服务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选聘到其他管理岗位。

三、招聘程序

(一)报名:凡符合条件自愿参加辅导员招聘的毕业生,持身份证、学生证、个人简历、党员和学生干部证明材料、毕业生推荐表、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单、获奖证书等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填写《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招聘辅导员报名表》(报名表见附件),到我校学工部报名(外地学生可通过邮箱报名,主题需注明“应聘辅导员”字样,笔试报到时须审验原件)。报名自公告发布之日开始,截止时间为2014年3月31日下午5时。未被录用者,相关材料复印件不予退回。

(二)资格审查:根据报名条件由校纪委、人事处、学工部等单位组成人员负责对应聘人公务员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中公教育

安庆中公教育官网:anqing.offcn.com

10.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十

函授站业务上接受主办学校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函授站的工作进行指的领导,行政上接受设站单位的领导。

第二章设置

(二)根据系统,行业或地方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本校函授教育发展规划,在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教委批准的招生区域内,合理设置函授站;

(三)设置函授站的数目和函授站距离主办学校的远近,应同学校的办学力量和管理能力相适应;

第七条设置函授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连续或隔年报考的生源;

(二)能配备专职或以专职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的管理人员队伍;

(三)能就地就近聘请合格的辅导教师;

(四)能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场所和其他教学条件;

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包括受部委委托办学的其他学校)的函授站应根据部委对系统、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函授布局的规划安排。

(一)主办学校(建站方)与设站单位(设站方)各自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二)开设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层次(本、专科)、学制、招生对象、招生人数、覆盖地区(或招生范围)、发展规模;

(三)函授站地点及办学条件;

(四)函授站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

(五)函授站经费来源和管理办法;

(六)履行协议的期限;

(七)变更协议及违反协议的处理办法;

第十一条建立函授站必须到函授站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在履行备案手续时,主办学校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教委颁其举办函授教育的文号及专业备案情况。

11.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 思想政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34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最为主要的根基所在,而大学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与各行各业的需求所直接对接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大学生群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谓人才,是先成人后成才,成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并培养出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对国家、民族以及我们所施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知识方面的累计和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一个国家的公民来说,在社会大环境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就是完成自我身份的认知,尤其是对于处在三观不断完善,人格正在建立过程中的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他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对我国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从而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用社会主义优秀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不移的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下面我将通过自身的实际思想政治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工作。

一、辅导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大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方面早已发育成熟,因此在任何知识的接受过程中都有基于自身认同感的判断,并且质疑心理较重,所以对大学辅导员来说,要想思想政治辅导的顺利展开,首要的任务就是从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开始,这样不仅能使思想政治内容的传输更加水到渠成,更能让大学生基于佩服心理下内容认同感的提高。

首先,大学辅导员在教学中要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所在。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内容的辅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方面,主要包括学生个性、人格、思维方式等。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物质环境优越,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精神成长环境繁杂,尤其是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模式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二是政治方面,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但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较少,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存在敌视心理,继而在各方面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两方面来看,大学辅导员的教学任务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学生思想方面的指导和政治觉悟方面的修正,从而让学生走出大学校门之前就真正成长为爱国、爱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其次,思想政治辅导工作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就有很大的成效,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作为大学辅导员的我们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周期和长度,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静得下心,舍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充实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从短期目标来看,辅导员要站在学生需要的立场上进行自身素养的填充,即分析自己辅导班级的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有指向性的进行自我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从而在辅导过程中也可以有侧重点。从长期目标来看,辅导员则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方位广泛性的进行自身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经得起道德和政治的检验,从而在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二、教学开展多样化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种思想观念的传输和影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说教意味,并且政治方面的内容大多严肃、单一,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提高积极性。所以对于大学辅导员来说,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单单是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

首先,辅导员要尽量开展团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说,大学阶段不论是在知识教育形式还是班级组成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教学,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班级团体性认知较重,任何课程都是固定的,学生统一行动,而大学阶段每个学生都有自由的课程选择,班级的团体性认知淡薄,这就容易导致任何团体性的教育活动开展存在难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本质上来说具有群居性,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所处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知识会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我们通过团体性活动,例如集体看新闻、上团课等形式,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思想政治辅导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思想政治理论具有严肃性,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呈现。例如事先收集一些政治性的观点,模仿联合国大会的形式进行团体辩论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和配合度,而且还能通过辩论这种具有竞争意义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行动参与度,让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的了解政治,从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大学阶段的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依赖性和联系性会大大降低,基本上负责学生日常事务协调的都是辅导员,而对于辅导员来说,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的默契配合。所以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辅导员需要和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良好“朋友”关系。

首先,辅导员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一般都以班级为单位的,辅导员在日常的辅导过程中可以和各个宿舍的舍长保持联系,从而时刻了解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从而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另外还能在日常沟通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其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辅导过程中要做到深入学生群体,尤其是上文中提到的集体活动以及辩论赛等等,辅导员都可以将自己代入小组之中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展开讨论,这样能够从行动上大大拉近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距离,让彼此之间产生亲近感,继而在思想政治辅导过程中更容易引导学生接受所要传输的思想。

总之,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辅导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辅导员的我们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做好精神武装。

参考文献

[1]胡余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邱海锋.论大学生德育生活化范式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12.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十二

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位于第一线的工作者, 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 是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者之一, 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 在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中,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列举的十条标准, 根据目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可归纳以下八条:1.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2.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健康的情绪;3.和谐的人际关系;4.能保持完整的统一人格;5.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善于适应环境;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8.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二)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 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与冲突。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 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参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新生的角色转换和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要经历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过程, 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首先是对大学生活期望过高, 然而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 有理想幻灭感。一些学生在理想的学校与现实的学校、理想的专业与现实的专业的落差间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其次是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教学模式等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 如不及时调整, 便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学业压力

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是佼佼者, 但在初入大学之后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方式, 学习吃力, 再加之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 顿时失去高中的优势, 但又不甘落伍, 就会产生心理落差, 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如果不会释放压力, 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极可能导致强迫症、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3.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为大学生提供了众多人际交往的平台。但是大学生在个人生活习惯、性格、经历、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比较缺乏经验, 因此, 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人际交往问题。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如有的学生有自闭倾向, 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学生个性很强, 不合群, 被其他同学排斥和冷落, 等等。人际交往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导致学生人际适应不良, 进而影响学生的心境, 阻碍学习和发展。

4. 情感困惑和危机

我国大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7—23岁之间, 从生理阶段来讲, 处于青春期中后期, 生理发育早已成熟, 渴望异性, 并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满足。而且大学生思想活跃, 受西方文化和多种媒体如电影、电视、书刊等的影响, 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很多学生在与异性的接触过程中难以把握自己, 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走向极端。性心理问题一直是大学中比较敏感的问题, 由于失恋、婚前性行为等导致的抑郁、焦虑问题也很突出。大量个案表明, 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 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5. 择业和就业带来的焦虑心理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我国在择业和就业中引入了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 再加上就业形势的相对日趋严峻, 就业岗位要求和标准的日益提高, 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缺乏足够而必要的就业心理准备, 在刚毕业甚至未毕业时就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 如不及时排解、调适, 往往会导致心理崩溃, 造成消极、负面的后果。

二、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适应环境能力, 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 与学生联系最多, 相处的时间最长, 接触的机会最频繁, 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承担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任。高校辅导员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 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诸多优势,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 贴近性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管理工作, 对学生的接触是全方面、全天候、立体式的。再加上大多数辅导员是刚毕业的工作者, 年龄、生活阅历及知识背景都与大学生很接近, 他们和大学生有较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 这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一般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接触, 接受辅导员的建议和意见, 辅导员可发挥心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情感信任作用。

(二) 针对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性质, 使之相对于学校领导、专职教师及其他教职工来说, 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指导优势。高校一般是以院系、专业为单位, 分年级配备辅导员, 这种配置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与辅导。大学生心理有共性的方面, 也有因年龄、家境、专业等因素而导致的个性差异。辅导员可以在考虑学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等级、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心理辅导内容和方法, 贴近学生实际需要, 使工作开展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 示范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正规的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外, 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辅导员往往是品学兼优的骨干教师和党员, 其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出的先锋模范作用可具体化、人格化, 他们是学生的学长, 也是学生的朋友, 可以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学生共享, 这在无形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根据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 辅导员应具有积极心态, 提高自身素质, 发挥表率作用。

辅导员在工作中, 一定要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素质, 发挥表率作用。辅导员首先需要构建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 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和影响学生, 促进其心理健康。其次, 辅导员要做学生的表率。第一, 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这是辅导员给学生树立榜样的决定因素, 也是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凝聚力与说服力的首要因素。辅导员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性格特质。辅导员肩负着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为祖国、为社会奉献力量的责任, 更应以满腔热情、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让学生感受辅导员身上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克服功利思想, 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第二, 辅导员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辅导员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外, 也要进行专业领域的研究, 保持学术上睿智的思索与创新。这是新时期辅导员人格魅力中必备的因素, 也可以使辅导员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才。

(二) 辅导员必须加强心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使工作具有科学性。

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工作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 在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时, 辅导员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全面了解学生。辅导员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包括:品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方面, 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第二, 掌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特殊群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据此对大学生的相关心理障碍进行敏锐的判断,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第三, 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沟通技巧。心理咨询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 辅导员应会做一些心理咨询的基础工作, 并注意采取适当的工作方法, 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三) 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使工作具有针对性。

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通过班会、讲座、网站、报刊、板报、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 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传授心理调试方法, 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从新生入学后, 辅导员就要通过看档案、谈话、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 关注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 对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并及时了解、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 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帮助学生远离心理疾病。

(四) 构建广泛的信息网络,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辅导员的工作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辅导员要充分认识自己在系统中的地位, 发挥优势, 构建广泛的信息网络。辅导员要善于在学生中建立信息传递网络, 要通过网站、论坛、电子信箱等建立更多的倾听学生心声的渠道。辅导员要关注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在优化心理辅导工作方法的同时, 也要清楚自己的局限性, 并善于向专业人士请教, 不断学习。另外, 社会效应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正面临着步入社会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能否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面对, 这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的。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与反馈调节作用。

(五) 以班集体建设作为有力支撑, 开展朋辈教育。

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班集体是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 辅导员应把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 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集体活动, 帮助学生在班集体中寻找归宿感, 从而建立良好的同学伙伴关系。与此同时, 辅导员应积极培养学生干部, 开展朋辈辅导。经过严格培训的朋辈辅导员可以更好地深入班级、宿舍, 及时发现危机。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 更重要的是, 朋辈辅导员的身份优势使他们组织的活动在学生中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六)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提升素质, 增强竞争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 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另外, 参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还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 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因此, 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参加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 这样会给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况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 并使其在走上社会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 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 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 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积极参与到心理教育工作中去。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以及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 就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探讨。

关键词:优势,高校辅导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现状,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政雄.浅析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及其成因[J].世纪桥, 2008, (2) .

[2]赵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5) .

[3]马学敏, 王洋.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2006, (1) .

13.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十三

摘要: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处理日常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之所在,并且就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健全其人格。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辅导;优势及策略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其人格以及各种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最终的定型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身边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随着我国受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不断升高,普通高校的精英教育也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再具备较强的优势,由此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身心发展以及自身的素质教育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作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义不容辞。辅导员就如同基础教育中的班主任,其负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大小事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其在自身的发展中会接受到各方面的专业培训,心理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与技能,因此,由辅导员来负责大学生日常的心理辅导是比较有优势的,这也是其他专业任课教师所欠缺的素质能力。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就决定了其要经常与学生打交道,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其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比较长,负责学生的所有档案,因此,其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全面透彻,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处理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及校园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加??对学生的引导。除此之外,由于辅导员日常与学生的联系沟通比较密切,再加上当前高校的辅导员年龄不大,与大学生之间不容易存在代沟,学生也比较喜欢与辅导员打交道,因此,辅导员对其的心理辅导,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方面,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辅导员负责自己学院的所有学生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因此,辅导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在文艺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不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也可以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进一步的促进了其全面健康发展。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1.加强心理学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辅导员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但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能。面对大学生心理教育这一需求,辅导员要在工作之余加强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心理教育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辅导员要想切实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质量,其就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能够和班主任天天见面,辅导员有时一天甚至是几天的时间都见不到学生,而且辅导员的教育对象人数比较多,其无法一一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为此,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其对现代的网络技术以及各种软件的使用可谓是手到擒来,辅导员可以通过组建QQ群或者是微信群,以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双方的互动交流。在这些主流媒体软件中,辅导员可以快速并且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生活动态,对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及时并且有效的专业指导,以此来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此外,辅导员在QQ群与微信群中与学生进行沟通或者是交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亲近之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增强了双方的情感交流,学生也会主动打开心扉,向辅导员倾诉,提高了辅导员心理辅导的效率。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辅导有效性及针对性

心理问题不像生理问题一样,直接能够表现出来,但其作用不可小觑,但是其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辅导员可以让各班班长收集自己班内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数据表,对其进行分类归档,及时地掌握当前学生的心理变化。还可以分发心理调查问卷,或者是选择一些比较科学的心理测试方法,比如说“房树人”等,由此来观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掌握学生的基本性格特征,然后以此为切入点,选择正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展开心理辅导,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其驱散乌云,重见阳光。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校园的“监护人”,其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进而促进其的健康成长。辅导员必须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但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辅导员可以积极联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学校社团等,积极组织并且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或者是主题活动,比如说“心理健康讲座”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中,为学生健康阳光心理的养成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在这种环境下健全人格,最终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及责任。结合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以及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辅导员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给予大学生及时并且有效的心理辅导,由此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清.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J].亚太教育,2016(07):195.[2]周政.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就心理辅导能力而言[J].才智,2016(21):188.[3]田育娟.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J].新校园(上旬),2015(09):143.[4]班小红,袁海宇,孙英琨.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辅导效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8):131-132.作者简介:

14.南通大学辅导员职责 篇十四

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教师,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生工作部(处)宏观管理,接受所在院党总支、行政领导。辅导员的职责是:

1、在学生工作部(处)和学院党政的领导下,协助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指导班主任抓好学生班级的组织建设。

2、协助院党总支抓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协助学院团委做好团员“推优”工作,做好党外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做好党员的发展和继续教育工作;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培养勤奋好学、求实求真的学习品格,建立并完善本学院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违纪学生的处理和教育工作。

4、关心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广泛与学生开展交友谈心活动。经常深入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及时上报信息。

5、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深入了解本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6、负责本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各项评优工作,做好本院学生日常教育和文明宿舍建设工作,协助相关部门抓好新生军训工作及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

7、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收集整理贫困学生档案;协助有关部门教育和督促学生按时交纳学费,履行交费义务,做好欠费学生的学费催缴工作。

8、配合有关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指导学生开展红十字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活动,并及时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

10、制定本院毕业生就业方案;做好本院毕业生鉴定和文明离校工作;做好毕业生的定期跟踪调研工作。

11、根据要求承担党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思想品德课、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

15.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十五

一、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情绪是由一种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表情、态度、体验、生理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是一种整合性的心理过程。情绪包括喜、惧、哀、怒等。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 而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会对大学生造成身心两方面伤害, 易于引发生理疾病以及心理障碍。由于大学生情绪具有丰富性、冲动性、波动性、敏感性等特点, 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把握

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包括心理测验, 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爱好、气质类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样会更加有的放矢, 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就业等方面更有针对性, 甚至对未来的成功提供可能性。

3、有利于大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

由于辅导员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常识, 能够对心理问题进行识别, 能够增加学生本身的自我心理调试能力, 对自己方方面面有全面了解, 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擅长在哪方面, 能够扬长避短, 会促进今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发展。

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1、辅导员自身素质不足

由于辅导员本身所学专业学科的限制, 辅导员本来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就不多, 这就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再加之平时辅导员一天比较繁忙, 通知各类事情, 处理各种琐事, 事务性工作多, 导致无暇学习。

2、形式过于简单

辅导员不能完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甚至完全依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是完全被动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健康活动月, 让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等等, 以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过于简单。

3、缺乏系统化, 没有贯彻始终

新生入学时会统一做心理测试, 大二以后的学生自己测试, 大二学生测评的热情还算高, 高年级大三、大四的心理测评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尤其是大四快毕业了, 所以有些辅导员忽视了对高年级学生的测评和指导。其实, 应该大一开始记录, 使四年的心理测评及教育及时化、系统化, 贯彻始终。

4、缺乏个性化

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以讲座形式或统一测评或团体心里辅导, 没有和个别心理咨询很好的结合, 这样缺乏针对性, 这种指导缺乏个性化, 应该是坚持统一辅导的同时, 加强针对性, 搞好个别咨询。

三、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1、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程化

首先, 要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调查。除了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外, 高校心理教育部门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 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 并及时给予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全程性原则, 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对大一学生应以适应性教育为主, 对大二大三学生应侧重学习、恋爱与情感教育, 对大四学生着重进行择业、就业思想和心理的教育等。其次, 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程, 学校还要通过校报、广播等宣传形式, 定期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使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学生的心中。

2、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个性化

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对于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应以团体辅导为主, 个体辅导为辅。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与及时医治相结合的方法, 及时发现、早期干预, 建立从心理联络员到辅导员到心理咨询室再到医院的心理问题医治的绿色通道, 使有心理严重疾患的学生能得到及时治疗和救助。

3、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可以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活动, 如心理培训、心理沙龙、心灵茶座等, 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各种渠道随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通过专题网站、电子邮箱、QQ群等, 常年保持及时、有效的与学生交流, 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开讲座、报告、主题教育、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实现辅导员队伍与心理健康指导内容专业化

(1) 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

辅导员要利用闲暇时间自学心理学, 至少要多看这方面的书籍,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有精力的还应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 学校也应该提供机会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学培训, 使辅导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心理指导内容专业化

辅导员运用心理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 在实践中能正确判断, 是属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 加强工作针对性;另一方面, 在学生中开展一般心理咨询, 阅读心理学书籍, 提高理论水平, 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 指导接下来的实践。

总之, 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 其次要对现状进行分析, 最后要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

摘要:随着辅导员职能的拓宽,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从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出发, 立足于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探索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16.山东大学函授教育辅导站 篇十六

关键词:90后大学新生教育与引导

0 引言

当下,“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影响感染着这一代人的追求和信念。如何教育引导好“90后”大学新生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对于我们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就要求我们基层学生管理者从各个层面上下功夫,教育和引导好这个群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真正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1 高校90后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

1.1 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90后”大学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过分呵护,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增强。90后新生追求自我,做事往往不拘泥于形式,不考虑后果,就去付诸实施。也正是因为这样往往在团队合作中不能很好处理和同伴的关系,注重考虑自我,忽略身边他人的感受。

1.2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耐挫能力弱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90后”新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被大大拓宽,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犹如温室的花朵,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受困难的抗压能力,一旦遭受挫折,有很强的挫败感,不能有效的自我调节,耐挫能力弱。

1.3 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力较差

在笔者管理的班级中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逃避功课,找各种借口请假。在新生班级有这样几个学生经常旷课,我多次找他们谈话了解情况。他们不来上课的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没有兴趣听。作为辅导员劝告他们,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要对任何老师的讲课有偏见,学习听课是每个学生的本分。

1.4 现实目标缺失,认知能力不足,缺乏大学规划

笔者通过对所带班级学生调查,30%的新生进大学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大学中好好玩,好好放松自己。更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和想象中有区别,心理产生了落差,暂时没有目标,失去方向。这些学生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没有确立大学学习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90后”学生过多地受到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活的负面宣传影响,对现实事物的认知能力较为显浅。

1.5 很少有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古典书籍,传统文化观念进一步弱化

“90后”大学新生对传统这个词已经非常陌生,“90后”新生对网络的依赖和对古典书籍的疏远就是很好的说明。据笔者观察,很少有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古典书籍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由此,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念进一步弱化。

2 “90后”大学新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笔者通过以上对自己所带班级90后新生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有如下原因:

2.1 主观因素

①家人教育因素

在“90后”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从小就深受家人的呵护与溺爱,他们在大学之前处理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在家长的眼中完成的,自小就没有过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过多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做决定的。

②个人成长心理因素

“90后”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是心理由半幼稚半成熟过渡到逐步成熟的一个过程。他们个性倾向还不稳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有的甚至个人生活自理的能力都很差。

2.2 客观因素

“90后”大学新生出生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网络的迅速发展,使 “90后”一代接触了更多的新鲜事物,价值观多元化。

3 教育和引导90后大学新生的对策和途径

3.1 作为辅导员首先要努力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为大学新生树立良好的人生导师形象

①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感召力,充分做到言行一致,靠我们自身真诚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真切的关怀,赢得90后群体的尊敬和信赖,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②高校辅导员应注重自我教育,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丰富自己的思想教育技巧,不断地锤炼自己。另外,还要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3.2 关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要特别加强人际关系教育与挫折教育

辅导员要深入了解90后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问题与受挫能力问题,在人际关系教育方面,笔者不赞成常见的空洞的说服教育。个人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有案例启发、角色扮演等方式改善人际关系现状。在挫折教育方面,名人励志成长故事的阅读与启迪效果较好。

3.3 弘扬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90后”大学新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从而使“90后”形成主流信仰。同时,要让他们逐渐看清传统文化价值的意义,提倡多阅读传统文化古书籍,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这需要漫长时间去改变,需要我们高校辅导员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3.4 用疏导方式启发和引导90后大学新生开展自我教育

“90后”新生有非常高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和辅导员的平等交流中获取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让学生充分懂得团队合作、自我管理以及确立大学理想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参与的价值,进而完善自我教育,从而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5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和网络等形式,增进90后新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90后新生大都会接触网络。作为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对90后新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时空的局限,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此来增进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4 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对“90”后大学生这个教育对象群体,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管理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廖秀英.浅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成因[J].管理学家,2010.

[2]傅春长.谈90后大学新生特点及教育对策[J].华章,2009(14).

[3]周静.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之宿舍篇[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4).

[4]孙冰.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上一篇:顺丰速运集团人员笔试题下一篇:如何辅导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