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精选8篇)
1.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篇一
1.秦汉时期专门设置御史大夫,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监察大权。(√)2.1886年,美国创立了第一个公证会计师协会。(√)3.审计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权威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5.审计是经授权或委托方可执行的一种行为,所以其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6.审计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7.审计的作用是由审计职能所决定的,审计作用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
8.审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9.评价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10.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标志着我国审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1.西周时期御史大夫制定了“上计律”,成为我国审计立法的开端。(×)13.1853年创立于美国的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公证会计师团体。(×)14.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体现了审计经济鉴证职能。(√)
2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只是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的表达。(×)
22、发生认定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漏记交易(低估)
(×)
23、完整性认定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管理层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4、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属于准确性认定错误,而发生认定没有错误。(√)
25、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有存在、完整性、计价或分摊、截止和分类。
(×)
26、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是否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
27、由完整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的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是真实的,没有虚报。(×)
1.政府审计机关无权审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2.内部审计机构的性质和会计检查机构基本相同,因此,不必单独设置。(×)3.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4.内部审计既可由本单位总会计师领导,也可由本单位总经理或董事会领导。(√)
7.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考核合格者,立即准予注册,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
9.审计人员对于执业过程中得到的资料、情况,应向社会公众公开。(×)10.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只有与委托单位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才能够以客观、公正的心态表示意见。(×)
11.民间审计组织不得以降低收费的方式招揽业务。(√)
12.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债务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约定,以各自财产承担责任,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13.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必须在取得会计师事务所授权以后,才可以以个人名义承接审计业务。(×)
14.对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成绩合格的申请注册人员,只要其加入了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两年的审计工作经验,并符合其他规定条件,就应当批准注册。(√)
1.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或标准。(√)
2.实施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3.一般准则是关于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执业行为等的准则。(√)4.审计工作准则又称审计的外勤准则。(√)
5.报告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原则、形式、内容所作出的规范。(√)6.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15.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16.为了保证审计计划的严肃性,审计计划一旦制订,在执行中就不得作出任何修改。(×)
17.无论何种审计,审计主体都要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8.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实施阶段中开始的工作。(×)
19.汇总审计得出的误差总额与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如果小于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就可以被认为是可信的。(√)
20.在会计资料中可容忍的最大错报数额就是重要性水平,也可称为误差限额。(√)
21.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判断是一样的。(×)22.分析性复核程序在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阶段必须使用。(√)23.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会计账户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4.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等于各账户余额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1.社会审计是指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实施的审计。它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审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2.财务审计与财政审计有本质区别,它们不是同一类的审计。财政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而财务审计的主体是内部审计组织或社会审计机构。(√)3.就审计的内容和目的来讲,财经法纪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是相同的,只是财经法纪审计违纪金额较大,够上了一定的立案标准,因此,财经法纪审计是专案性的财政财务审计。(√)
4.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反应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资料。(×)
5.全部审计就是详细审计。(×)
6.报送审计方式一般适用于经济业务量多、凭证资料也多的被审计单位。(×)7.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一般采用突击审计。(×)
8.各种不同种类的审计都有其不同的审计目标和要求,但所选用的审计方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10.运用审计顺查法一定要从对原始凭证的审查开始。(√)
11.运用判断抽样法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
12.采用任意抽样法,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不受审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
13.预计差错发生率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质量有密切关系,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无效,抽取样本应多一些,则预计差错发生率就低。(×)14.可靠程度是测定抽样可靠性的尺度。当样本量等于总体量时,样本的可靠程度为100%,因而可靠程度的数值一般在90%~100%之间。(×)
15.面询法就是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采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获取所需的方法。(×)
16.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详细审查的方法。(×)
17.审计人员确定的审计抽样的精确度的数值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
1.审计证据的基本职能就是证明,即证明审计意见的正确性。(×)2.会计证据就是审计证据。(×)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人员为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和结论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4.视听证据是指审计人员目击或亲自在被审计单位执行任务时所取得的证据。(×)
5.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因此,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应越多越好。(×)
6.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越高,证明力就越强,对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影响也就越大。(√)
7.与审计事项和审计目标无关的资料和情况,均不能作为审计证据。(√)8.现代审计中较先进和科学的取证模式是风险基础审计模式。(√)9.审计证据的实物证据能证明实物是否确实存在,但不能证明其归属性。(√)10.审计证据的内部证据比外部证据可靠性强,而亲历证据又比内部证据可靠性强。(×)
11.审计工作底稿必须是由审计人员编制形成的。(×)12.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写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
15.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就是指专职复核人、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的三级复核。(√)
16.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工作底稿可以销毁。(×)
17.只供当期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工作底稿,可不列入审计档案。(×)1.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单独的制度形式,它与各种规章制度并存。(×)
2.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
3.定期进行结账、对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核对账实,定期交换人员工作等,都属于察觉性内部控制制度(√)。
4.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对某些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应分别由两人以上担任,以便相互核对、相互牵制,防止舞弊。(√)
6.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环节,会计与出纳员应由一人担任(×)。7.文字表达法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单位,特别适用于内部控制制度不甚健全、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简单和比较容易描述的小企业。(√)8.内部控制制度描述的三种方法是相互排斥的,不能在同一单位使用这三种方法。(×)
11.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其进行实质性测试。(√)
13.一般来说,风险水平越高,可信赖程度越低;风险水平越低,可信赖程度越高。(√)
14.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是高信赖程度,审计人员可以较多的信赖、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审计时可相应减少实质性程序的数量和范围。(√)1.库存现金审计盘点应事先通知被审计单位,以便做好准备工作。(×)2.当日收到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以控制现金坐支。(×)
3.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存款对账单余额双方经调节后相符,即说明没有问题。(×)
4.询证(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是货币资金审计的重要手续。(√)6.按财会制度规定,当期有价证劵的收益,应计日当期损益。(√)7.肯定式函证又称积极式函证,就是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他证实所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正确就可以不用回函,而错误就要回函。(×)8.为了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可将应收账款的函证工作交由被审计单位组织实施。(×)
9.存货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验证资产负债表日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10.询问仓库保管人员时查明存货真实性的最有效方法。(×)
1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定到期日固定、回收现金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13.审计人员审计固定资产减少的目的,在于查实被审计单位已减少的固定资产已经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14.由于固定资产已退出使用,所以本月报废设备不再计提折旧。(×)15.审计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采取并核对每项无形资产的授权批准。(√)
1.短期借款期末余额较大或有关业务的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时,审计人员应向有关债权人进行询证。(√)
2.应付账款明细表必须由审计人员亲自编制(×)。
3.某一应付款明细账户年末余额为零,但本期发生额较大,审计人员可不必将其列为询证对象(×)。
4.应付账款的审查一般应结合采购等业务一并进行(√)。
5.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力支付时应作为应付账款处理(√)。6.其他应付款是企业支付、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都是临时性或小额的款项,可不作为审计内容。(×)。
7.发生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和有关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8.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中的需要,决定发行债券的总面值(×)。
10.融资租赁方式下,承租人对融资租入固定值产的修理和计提折旧均视同自有资产处理(√)。
1.实收资本,又称注册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按设定的数额实际缴入的资本。(×)
2.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以货币出资的,必须也只能以外币出资。(×)3.投资者违反法律规定的出资期限的,可由企业追究投资者的违约责任,如支付延迟利息和赔偿经济损失。(√)
4.资本公积经企业董事会决定,可转作实收资本。(√)
5.按照有关规定,股票溢价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方可计入资本公积。(√)6.企业应当规定按当年税前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7.企业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提取,其他公积经可按企业的章程或股东会议决议提取。(√)
8.经股东大会同意,企业可将全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9.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分配股利后,其余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10.未分配利润的审计,主要是针对成为分配利润的相关项目进行审计。(√)1.被审计单位如故意将主营业务收入列入其他收入,其目的是为了调节利润。(×)
2.产品成本审计的重点是审查是否有效利用成本来调节利润。(×)3.被审计单位不能根据自己需要随意改变成本计算的方法。(√)4.在审查产品结存数额时,如果实际盘存数大于企业账面盘存数,则说明企业虚增了产品成本数。(√)
5.少计或多计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和所得税,会影响管理费用的正确性。(×)
6.少记或隐瞒其它业务收入的目的是为了少缴营业税和所得税。(√)10.对产品成本审查的重点是其结存数量和成本计价方法。(√)
11.对其各项期间费用账户的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的审查,应追查至有关记账凭证。(×)
12.将应计入资产价值的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会影响本期产品成本和本期利润总额的正确性。(×)
1.利润审计是指对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的真实性与正确性所进行的审查。(×)2.对投资收益的审计,具体包括投资收益的审查和投资损失的审查两个方面(√)
3.纳税所得=利润总和+(—)税前会计利润调整项目金额。(√)4.企业以前未分配利润,不能并入本向投资者分配。(×)5.当年无利润时,可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6.利润形成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收入内部控制制度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的。(√)
7.根据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应以利润总额为基础,然后根据税前调整项目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再按所得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8.利润分配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利润分配的计算与结转制度、利润分配的程序以及股利分派制度等。(√)
9.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可以用以后实现的利润弥补,可以用以前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
10.企业以前亏损未弥补完,不能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1.审计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2.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比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报告权威性高。(×)
3.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对外不起公正作用。(√)
4.审计报告按其其行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种。(×)
5.在审计工作实施阶段结束后,任何种类的审计都要写出书面的审计报告。(√)6.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主送单位是有关政府部门。(×)7.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形式通常是简式审计报告。(×)8.社会审计组织审计报告的形式通常是详实审计报告。(×)9.社会审计组织审计报告都必须有说明段和意见段。(×)10.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会计责任的说明。(√)11.国家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都是用审计小组做出的。(×)
12.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使用“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由于受到前段所述事项的重大影响”等术语。(×)1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般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14.审计报告完稿后,一定要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篇二
1职业判断的环境
主要包括会计信息质量、判断任务的难易程度、审计技术手段等。 (1) 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的目标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 如果被审计单位有关会计信息虚假、财务制度虚设, 则审计人员的判断难度无疑会加大, 相应也加大了审计判断的风险。所以, 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影响到判断结果的客观性。 (2) 判断任务的复杂性。审计判断任务的复杂程度越高, 即结构化程度越低, 其不确定性越强, 需要判断的程度越高, 判断的难度越大, 因而对审计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高。
2职业判断主体
职业判断是审计师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智力活动, 作为判断主体的审计师在职业判断中起关键作用。职业判断会受到其主体 (审计师) 三方面特性的影响:精神独立性、胜任能力与职业关注。
2.1精神独立性
审计师在各项审计活动中都必须保持精神独立, 在作职业判断时, 审计师不能让自己的判断从属于他人。精神独立性意味着在进行棘手的判断时, 要保持客观、不带任何偏见,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审计主体的精神独立性在任何环节上受到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都可能会形成不合理的职业判断, 并最终导致审计报告的歪曲。如果审计主体没有在精神上、实质上保持独立性, 即使他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学识也难以保证其判断的合理性。因此, 精神上的独立性不仅是一种预期的精神状态, 而且还能保证审计主体在面临各种可能影响其正直性或诚实性的情况下, 仍能独立进行判断与行动。
2.2胜任能力
审计师胜任能力方面的任何优点或者弱点都可能会影响职业判断, 其中知识、经验、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审计过程中尤为重要。
(1) 知识、技能、经验、记忆。
一般来说,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但对个体来说, 知识是指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显然, 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个体已经获得的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 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 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做的技能, 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比如, 许多人都会骑自行车, 但却讲不清这种知识;许多人能流利地说本族的语言, 但却说不清语法规则。在审计判断过程也是如此, 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虽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但却说不清审计判断是如何做出的。因此, 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 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显然, 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 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 审计判断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 审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无论在哪个国家, 要成为胜任的审计人员, 就必须首先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因此, 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既是对要成为从事审计业务的人员的基本要求, 也是对是否具备从事此项业务的基本知识的检验。同时, 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还需要具有程序性知识, 也正是这些程序性知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审计人员的个体的判断绩效的差异。因此,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影响审计判断绩效, 但后者影响更大。
(2)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近的研究表明, 除了知识经验外, 胜任能力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识别联系、解释数据与推理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直接或通过对知识获取途径的作用间接地影响审计职业判断。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良好的职业判断对审计师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这一能力部分源于先天, 部分来源于后天积累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2.3职业关注
职业关注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 应努力勤勉地工作, 应具有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并保持应有的关注态度。职业关注贯穿于职业判断的运用之中, 审计师在运用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 大多数诉讼审计师的问题, 并非是由于未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或使用合理程序引起的, 而是源于审计师在承接或保持客户或评价收集的审计证据时, 对证据资料所提供的可疑线索未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
3判断决策过程
审计职业判断过程是按照一套既定程序进行的决策过程, 因而国外的审计研究以决策理论为基础, 把审计职业判断研究归入行为决策理论。Messie和Snowball (1981) 认为, 判断过程有信息的获取与摒弃阶段、信息传递过程和信息整合过程三个步骤。Ashton (1984) 将职业判断决策程序概括为四个基本类型的活动:评估或判断现有信息、预测未来结果、评价与修正特定结果的概率、在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CICA (1995) 则将审计决策过程描述为:①识别关键事项;②收集信息;③识别可能方案;④评价备选方案;⑤得出结论。
虽然在决策程序的阶段上划分存在差异, 但是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基本可以概括为:明确并评价审计命题、收集并评价审计证据与资料、选择适当的判断标准、比较标准与证据、形成审计判断。
3.1明确及评价命题
审计命题是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它的确紧紧围绕着审计目标。审计命题为审计师确立了判断的对象, 它决定了适用的标准、所需收集的证据以及评价证据的程序。
3.2收集与评价证据资料
证据资料通过验证成为合格的审计证据, 以证明被审计对象的经济现实及其与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若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 就会影响审计师的职业判断, 从而形成风险。
3.3选择适当的判断标准
作为审计职业判断的标准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客观性。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与真实存在或现实相关;第二层含义意味着审计师选择标准时不受感情、习惯或个人偏见的左右;第三层含义是指所用标准应该以审计目标为指引, 围绕目标展开。②相关性。判断标准必须为判断或意见的目标服务, 判断标准与职业判断之间必须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③匹配性。匹配性是指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之间内容、属性等相符合的程度。
3.4证据和标准的对比
审计师初步收集的证据资料在验证前处于原始状态, 不能直接作为审计判断的依据, 一切无效的资料信息都不能确认为审计证据。这就要求审计师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 对于初步取得的基本资料应进行必要的验证, 只有通过验证的资料信息才能被视为审计证据。证据资料的有效性确立后, 审计师必须将通过验证的有效数据证据与判断标准相对比, 以最终作出有关财务报告的综合判断。
3.5作出判断
一般来说, 审计职业判断应该是结论性的, 当审计师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证据消除对某一重要项目的合理怀疑时, 审计师只能暂缓作出结论或拒绝表示意见。总之, 在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师是否表示意见以及表示何种意见需要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刘素珍.论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审计研究, 2001, (5) .
[2]冯均科.审计专业判断的逻辑构架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 2001, (5) .
[3]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回顾与前瞻[J].审计研究, 2002, (1) .
[4]谢志华.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J].审计研究, 2000, (6) .
[5]秦荣生.论审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 1995, (5) .
3.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篇三
一、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新的审计准则实施要求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审计准则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这意味着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要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理念向将“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的审计理念转变,还必须从实质上借助职业判断运用好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控制到位。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教学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找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点,也将成为目前审计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主观认识的反映,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判断的结果。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个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特别素质,主要是审计特殊的职业要求,即职业判断能力。笔者在与企事业单位、事务所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除看重学生是否具备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特别看重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鉴于目前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为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在毕业之前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审计职业判断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
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它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还应有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将多学科知识熟练运用到审计中来,并根据具体情况对问题加以分析、判断,得出合理、恰当的结论。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公布的《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并特别强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不应是会计教育的唯一目标。会计教育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而非记忆日新月异的会计准则。”然而目前的审计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学;注重理论教学,过于关注对准则条例、规章制度的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欠规范,实践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高校会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等。
三、培养在校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规范化、形式多样化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判断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建设
据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过程控制不严,没有按照进度完成”;有5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结束对经验教训没有讲评,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有47.30%的被调查者选择“实践计划安排不当,组织混乱,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时间上的保证”; 有66.0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弱”。由此可见,目前会计实践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笔者认为,实践教学质量如果要取得良好效果,各高校就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结束阶段的各个环节予以规范。
2.大力推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
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如果仅依据书本进行教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开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提供某个企业从凭证、账簿到报表一整套会计资料的仿真场景,然后学生可以分审计小组进行实训,各成员在模拟小组中分工明确,协作完成。通过审计仿真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审计工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对审计理论和实践方法融汇贯通的目的,从而增强职业判断能力,使学生在求学阶段已初步具备审计业务的实务能力。
3.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推行校企合作
目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使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学校有必要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真正投入到企业实际的经济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
审计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但当前多数审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教师队伍中只有25.7%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深入参与过实践的仅占23.9%。因此为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应鼓励教师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定期脱产到会计师事务所去从事审计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
(三)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数院校,审计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 的传统教学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应提倡课堂讲授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大胆质疑;重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在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在讲授审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安排适量的查账实务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4.审计判断题答案(基本都有) 篇四
1.审计报告,就是查帐验证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A.错误
2.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时必须与客户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B.正确 3.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商定程序业务中,不需要为了获取额外的证据,在委托范围之外执行额外的程序。()B.正确
4.标准意见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不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B.正确
5.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一般都属于永久性保管。()A.错误
6.审计人员取得的书面证据证明力都很强。()A.错误
7.对于客户委托金融机构代管的投资债券,注册会计师如无法进行实地盘点,则须向代管机构进行函证。()B.正确
8.审计的职能与地位密不可分,审计的职能决定着审计的地位,审计的地位又影响着的审计的职能。()B.正确
9.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报表所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A.错误 10.客观性被认为是审计人员的灵魂。()A.错误
11.环境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事项所处的环境,为审计人员分析判断审计事项提供有用的线索。()B.正确
12.无论是顺查还是逆查,均需要运用审阅法和核对法。()B.正确
13.民间审计组织是指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和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审计组织不象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那样,直接隶属于某个机构或部门,而是以法人形式出现,在组织上具有经济主体和监督主体的特征,不直接隶属于哪个部门或机构,与委托者以契约形式表现其相互关系。()B.正确
14.对于资产负债日至审计报告日被审计单位未调整或未披露的期后事项,审计人员可不予关注。()A.错误
15.预测性财务信息所涵盖的期间必须是未来期间的数据。()A.错误
16.顺查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大中型企业和会计凭证较多的机关行政事业单位。()A.错误
17.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审计人员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A.错误
18.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之前,要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B.正确 19.当监盘存货程序受阻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的替代程序。()A.错误 20.注册会计师的监盘责任应包括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盘点,并进行适当抽点。()B.正确
21.委托人将会计报表与审计报告一同提交给使用人可以减少编报单位对会计报表的真实
性、合法性所负的责任。()A.错误
22.审计人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可以确定重大错报风险的实际水平。()A.错误 23.无论何种审计方式,审计主体都要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A.错误 24.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实施阶段中进行()A.错误
25.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指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数据的公允性负责。()A.错误
26.控制测试是指审计人员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A.错误
27.审计报告的签署日期为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报告撰写的日期。()A.错误 28.为避免法律诉讼,注册会计师绝对不能接受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单位的业务委托。()
A.错误
29.注册会计师张为在执业过程中发现他无法胜任此项工作,那么他应出示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A.错误
30.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即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保持独立。()B.正确
31.审计起源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要回答审计产生的过程问题。()A.错误
32.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如果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则审计人员不必实施实质性程序,只须实施控制测试。()A.错误
33.函证法属于“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A.错误
34.期后事项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其审计结果不会改变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A.错误
35.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可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A.错误
36.效益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由于效益审计侧重于效益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监督职能来完成。()A.错误
37.注册会计师不得代行委托单位管理决策职能,这一规定实质上是为了对管理责任和报告责任加以区分。()B.正确
38.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越多越好。()A.错误
39.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财务报表审阅的检查风险与鉴证风险较低。()A.错误 40.询证函一般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签发,但须注明回函时要回至会计师事务所,并写明地址,以保证所复函件能寄回到审计人员手中,切忌将函件寄回被审计单位,以避免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借机更改数字或截留。()B.正确
41.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就是不发表审计意见。()A.错误
42.当被审计单位对存货实地盘点时,审计人员应当指挥盘点工作的进行,并作为盘点小组成员进行盘点。()A.错误
43.注册会计师在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中,对管理层采用假设的合理性以及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编制和列报提供合理保证。()A.错误
44.审计人员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可以代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决策职能。()A.错误 45.验资是特殊目的审计业务,但不是鉴证业务。()A.错误
46.被审验单位因吸收合并增加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应进行设立验资。()A.错误 47.在我国,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A.错误
48.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A.错误
49.审计的分类就是按照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所作的类别划分。()A.错误
50.民间审计是指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查证、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B.正确 51.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可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直接为认定层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进而得出审计结论。()A.错误
52.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之前,()A.错误 要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下达审计通知书。53.审计人员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实施分析程序,以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A.错误
54.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B.正确
55.存货期末盘点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B.正确
56.凡是会计报表审计,都需要对期初余额进行严格审计。()A.错误
57.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并非对财务报表的担保,所以,未检查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并不一定表示审计工作未按审计准则进行。()B.正确
58.设立审计组织需要依据所有权监督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B.正确 59.为了保持审计的连续性和审计结果的可比性,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客户所进行的多会计报表审计,应使用相同的重要性水平。()A.错误
60.在世界范围内,有立法式、司法式、行政式和独立式四种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形式,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立法式组织模式。()A.错误
61.对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以后,要签名以便确定责任。()B.正确
62.如果注册会计师函证的应收账款无差异,()A.错误 则表明全部的应收账款余额正确。
63.与审计报告一样,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商定程序业务报告的标题也应该统一。()A.错误 64.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都应列示在审计工作底稿中。()B.正确 65.验资业务的三方责任人是出资者、被审验单位和注册会计师。()B.正确 66.财务报表报出后,如果知悉在审计报告日已存在的、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财务报表,并与管理层讨论,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B.正确
67.我国国家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B.正确
68.实施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大体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了解内部控制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中通常不包括重新执行。()B.正确
69.为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对每一报表项目进行详细审计。()A.错误
70.如果审计项目组成员的主要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所处职位能够对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施加重大影响,将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其中的主要近亲属是指配偶或子女。()A.错误
71.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鉴证业务是要对历史财务报表信息的公允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A.错误
72.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在实务中,通常分别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将二者相乘得到重大错报风险。()A.错误
73.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更正所有已知重大错报;如果错报未予更正,注册会计师应当就此与治理层沟通,并再次提请予以更正。()B.正确
5.探析会计职业判断 篇五
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全面铺开,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处理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了中国目前存在的会计职业判断的一些问题,进而从宏观及围观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监督体系;职业道德
一、有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述
1.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职业判断是会计领域的一个常见的术语,它的含义是会计人员在处理企业平常的日常财务会计事务时,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同时结合企业理财环境以及生产经营环境的特性,对企业日常的会计事务的处理,以及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时应当采用的方法进行选择和判断。
2.会计职业判断的要素。会计职业判断有其应有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把他们简单的分为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会计职业判断客体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工具。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它指的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是具有相关的会计知识的人员,在整个会计职业判断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有关于一切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都是由这个群体全程执行。
会计职业判断客体,它指的是会计职业判断主体进行主观判断的目标,是与职业判断主体的.行动联系起来的客观事物。
会计职业判断工具,即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为了对会计客体得出一定的结论而采用的各种工具和手段,它起的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工作。
二、会计职业判断相关内容列举
1.通过进行相关的会计职业判断,进而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比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可以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并且对其计量标准做了明确的固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术语即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对于这个计量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会计主体进行相关的会计判断,进而确定应当采取的会计政策即如何对该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核算。
2.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资产减值的估计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进行进行相关的价值评估,对于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进行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在会计准则中,只是对一些非常明显的减值现状进行了举例,但没有一个确切的减值衡量标准。因此,在确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判断上,往往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会计职业判断是披露事项的重要依据。会计准则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和完整性,要求对某些事项进行一定的披露。比如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这是会计准则中明令要求披露的。但对于关联方的判定,会计准则并没有完全界定清楚。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规定,关联方包括重要的供货商等。对于这个重要的供货商标准,则完全由会计人员进行自我认定,他们可以确定哪些客户的交易会被列入报表披露。
三、目前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多样性,这些准则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行为进行了约束,但相反它也给了企业比较多的选择空间。各种不同的规定恰恰为企业选择自身行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选择对自身利益最大的行为。在一些不确定的交易方面,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样主观因素过于强大,会严重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行使。
2.管理者的过多干预,使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会计人员难以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管理人员往往出于自己的目的,比如,对业绩的要求、对资产利用率的要求等等,会要求会计人员做出符合其标准的判断。由于管理人员在权限上的限制,会计人员往往会按管理人员的要求做出相关的会计职业判断,客观性受到挑战。同时不同所有者他们之间的目的也不一样,对于个体私营企业而言他们看重的是避税,上市公司而言则注重自己本身的财务指标状况,国有企业则比较注重经济增加值等,不同的目标取向对会计职业判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3.会计人员本身整体素质不高,这是造成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职业判断首先需要对会计准则法规的良好掌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次要能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最后还需要一定会计从业经验。对于中国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而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会计人员的整体职业经验也相对不足,这对需要丰富经验的会计行业而言,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策略
1.健全会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机制,遏制滥用职业判断。为适应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中国的会计标准正在走向国际化。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标准,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职业判断更大的空间,其本意是为了让企业披露出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屡屡出现以职业判断为借口的盈余操纵行为。而这是中国目前会计实务中所欠缺的。
会计标准终究不能替代职业判断,为了使制定的准则能更好地发挥预期效用,有必要成立一个会计标准释疑委员会,其职责是建议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正确的运用会计标准,可能的话,建立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指导会计执业者的职业判断,不至于使其面对日益扩大的判断空间而无所适从。特殊情况出现时,由委员会收集判断存疑的事项和反映交易经济实质的证据,通过集体判断来解释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
2.加强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监督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行业内部的自律,这要求会计行业要对违规的成员进行惩罚等,对于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人员要进行表扬,做到有惩有奖。另一部分指的是外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强化国家机关如税务、工商、审计等机关的监督执法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这是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
首先,会计从业人员要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客观上不需要进行职业判断,主观上会计人员头脑中也没有职业判断的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日益俱增,而会计标准却日趋简约,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由过去“照本(指会计制度)执业”转向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观念更新,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
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核算手段趋于电算化;
另一方面中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包含的知识点与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这都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就业后的学习和岗位培训,养成终身接受教育的习惯,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知识,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的信心和能力。最后,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诚信为本”的理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会计人员受到的诱惑较多,所以,职业道德是每位执业者必须遵守的,但在利益面前又时常被践踏。“会计职业道德着重解决会计职业界各个成员所面临的利益冲突,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冲突,就不需要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伴随会计执业者终身。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思考[J].商业经济,,(6).
6.行政职业能力解析常识判断 篇六
常识测试考查的是考生的常识判断能力,它反映了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涉猎社会百科知识的广泛程度以及是否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过留心观察和深刻的思索,也就是说它考查考生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个人如果根本没有用过电脑,对于什么是网上聊天这种题目肯定是一头雾水;一个人如果从来不看电影,遇到让他分析中国电影业为何不能作出大的成绩时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常识测验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无所不包,但其问题一般不会很难,大多是人们平时熟悉的问题,在这部分的题目中,属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题目以及比较基础性的政治、哲学题目,对于一般考生来说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因为其基本道理在中学都学过了。另有一些题目是属于社会现实问题探源的,做这种题,一是要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寻找其深层次的原因;二是要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寻找正确答案,可以用排除法进行解答。另外有些社会最新事物如计算机、网络等常识性的考查,也是比较简单的。总而言之,做好常识测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在平时多获取信息,多留心生活。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政治、经济、法律、管理部分可以参考本套书的《公共基础知识》分册。其他基本的历史、地理、国情国策、科技知识等,应该在平时点滴积累,多掌握一些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
【例题1】2001年5月20日,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中的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常德市被执行死刑,这表明()。
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b法律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只打击抢劫、杀人犯罪
d公民的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
解析:答案为b。c项表述存在错误,a、d项表述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意不合。
【例题2】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b核能仍然更有效
c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d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解析:答案为a。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地分析这四个备选答案,考生可以根据常识看出b、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充分理由,只有选项a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也更符合目前关于太阳能的研究与应用的实际情况。故a为正确答案。
【例题3】《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b东汉
c北宋d南宋
解析:答案为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人。
【例题4】如果采用夏令时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日光,节约能源,那么1992年中国国务院决定暂停止使用夏令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中国幅员辽阔,日照时 间地区性差异大
b夏令时制节约能源效果不明显
c改换时制给工业、交通、人民生活领域带来一定的混乱
d人体生物节律稳定性大,很难适应时差
解析:答案为d。关于夏令时 间的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我们都耳闻目睹过有关夏令时制优越性的宣传、报道,并且我们都有实行夏时制及不实行夏时制的亲自体验,这些经验和常识就构成了我们解答此题的基础。通过对这四个选项的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a、b、c三项所述的原因与实际情况相符,不应该成为暂停采用夏时制的最不可能的原因,而d项所述的人体生物节律稳定性差,则与实际情况不符,实行夏时制对人体机能没有多大的影响,不论是时差还是温差,人的适应性都很强。虽然说时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人们是完全可以调整适应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考生应该注意,这一题采用的是否定式提问的方式,不要按照习惯的肯定方式去思考和作答。
【例题5】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工程。
a细胞工程b化学工程
c系统工程d遗传工程
解析:答案为a。虽然我们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关于克隆技术的系统知识,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四个选项,就会发现b、c、d都不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应为a。
【例题6】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三个波段的频率大小关系是()。
a红外线频率最高,可见光频率最低
b紫外线频率最高,红外线频率最低
c可见光频率最高,红外线频率最低
d紫外线频率最高,可见光频率最低
解析:答案为b。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要长。根据波长与频率成反比这一关系,可知红外线频率最低,紫外线频率最高。
【例题7】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成立的。
a上海b北平
c长沙d广州
解析:答案为a。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
【例题8】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不含()。
a投资需求b消费需求
c储蓄需求d出口需求
解析:答案为c。这道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常识,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三项,而储蓄需求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例题9】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制度b社会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d生产力
解析:答案为d。社会制度的先进与落后,生产方式的优劣,生产关系的好坏,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
【例题10】孙中山为推翻清朝,在檀香山成立了()。
a兴中会b华兴会
c光复会d同盟会
解析:答案为a。孙中山为推翻清朝,最早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华兴会是黄兴创立的,光复会是陶成章等人创立的,蔡元培任会长,而同盟会则是孙中山联合光复会、华兴会、兴中会一起创立的联盟。
【例题11】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其最主要原因在于()。
a由于资源、人口、环境的限制,粗放型增长已难以为继
b经济学家认为这样比较好
c我国已实现了初级工业化
d国际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
解析:答案为a。如果对我国国情了解的话,做出这道题是轻而易举的。我国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严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是发展后劲不足。b、c、d项没有说出根本原因,只有a项切合题意。
【例题12】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中,普遍用塑料门窗代替木制门窗和金属门窗,政府也对此大力提倡,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
a金属门窗价格昂贵
b塑料门窗成本最低
c使用塑料门窗的建设商可以享受减免税
d使用塑料门窗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
解析:关于塑料门窗的使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很系统的了解,但是仔细分析以上四个选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看出a、b、c三个理由只是陈述了塑料门窗的一些优点,当然就谈不上所谓的根本原因了,只有d选项使用塑料门窗可以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具有根本的意义,符合常识,故正确答案为d。
内容概述
常识测试考查的是考生的常识判断能力,它反映了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涉猎社会百科知识的广泛程度以及是否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过留心观察和深刻的思索,也就是说它考查考生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个人如果根本没有用过电脑,对于什么是网上聊天这种题目肯定是一头雾水;一个人如果从来不看电影,遇到让他分析中国电影业为何不能作出大的成绩时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常识测验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无所不包,但其问题一般不会很难,大多是人们平时熟悉的问题,在这部分的题目中,属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题目以及比较基础性的政治、哲学题目,对于一般考生来说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因为其基本道理在中学都学过了。另有一些题目是属于社会现实问题探源的,做这种题,一是要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寻找其深层次的原因;二是要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寻找正确答案,可以用排除法进行解答。另外有些社会最新事物如计算机、网络等常识性的考查,也是比较简单的。总而言之,做好常识测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在平时多获取信息,多留心生活。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政治、经济、法律、管理部分可以参考本套书的《公共基础知识》分册。其他基本的历史、地理、国情国策、科技知识等,应该在平时点滴积累,多掌握一些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
【例题1】2001年5月20日,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中的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常德市被执行死刑,这表明()。
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b法律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只打击抢劫、杀人犯罪
d公民的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
解析:答案为b。c项表述存在错误,a、d项表述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意不合。
【例题2】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b核能仍然更有效
c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d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解析:答案为a。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地分析这四个备选答案,考生可以根据常识看出b、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充分理由,只有选项a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也更符合目前关于太阳能的研究与应用的实际情况。故a为正确答案。
【例题3】《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b东汉
c北宋d南宋
解析:答案为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人。
【例题4】如果采用夏令时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日光,节约能源,那么1992年中国国务院决定暂停止使用夏令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中国幅员辽阔,日照时 间地区性差异大
b夏令时制节约能源效果不明显
c改换时制给工业、交通、人民生活领域带来一定的混乱
d人体生物节律稳定性大,很难适应时差
解析:答案为d。关于夏令时 间的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我们都耳闻目睹过有关夏令时制优越性的宣传、报道,并且我们都有实行夏时制及不实行夏时制的亲自体验,这些经验和常识就构成了我们解答此题的基础。通过对这四个选项的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a、b、c三项所述的原因与实际情况相符,不应该成为暂停采用夏时制的最不可能的原因,而d项所述的人体生物节律稳定性差,则与实际情况不符,实行夏时制对人体机能没有多大的影响,不论是时差还是温差,人的适应性都很强。虽然说时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人们是完全可以调整适应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考生应该注意,这一题采用的是否定式提问的方式,不要按照习惯的肯定方式去思考和作答。
【例题5】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工程。
a细胞工程b化学工程
7.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篇七
一、传统审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都要求审计人员做出应对。职业判断是指在审计准则、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 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 做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传统实践教学中, 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很难接触到真实的审计环境, 对审计业务缺乏感性认识, 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因为无法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沟通, 无法感受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环境, 学生也很难学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和选取样本以及评价抽样结果和审计证据, 最终形成审计结论。
(一) 教学案例中的财务数据过时, 素材内容不够全面
因为审计工作的保密性, 审计软件开发商所提供的教学案例通常是已经过时、对企业不会造成影响的或是已经不存在的企业的财务数据, 内容陈旧, 会计核算与现行的会计准则不一致, 这给案例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教师还需要给学生解释这种会计核算的差异。另外, 教学案例往往基础资料不够完整, 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全、企业工作的会议纪要缺乏等, 这些会影响学生运用职业判断来进行审计实践活动。
(二) 实践教学中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无法执行
观察、检查、监盘、函证等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 学生也无法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与治理层沟通, 缺乏真实的审计环境导致学生对审计现场缺乏感性认识, 影响学生对审计工作的操控, 学生无法深入到专业判断层面, 进行风险评估和重要性水平的划分, 不利于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另外, 把前后连续、相互影响的完整审计工作过程拆分成单元教学, 学生难以站在整体层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难以实现风险导向审计。
(三) 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教学矛盾
高职审计课程一般包括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以教师教学为主, 实务部分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审计理论教学一般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计划审计工作和风险评估,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描述抽象的审计理论, 内容枯燥, 学生也难以理解。实务教学一般穿插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 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 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足, 加之会计等专业知识学习不扎实, 学生难以达到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 教师长期处于教学一线, 缺乏实践经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明确指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教师不仅要懂理论知识, 更要有实践经验, 应具有“双师型”资格。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 但是, 由于会计、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时间的局限性, 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的实践经验不足以满足教学需要, 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是审计实践教学的瓶颈之一。
二、改进审计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一) 注重案例素材的选择
国内许多审计教材中提到的经典案例如安然、银广厦等事件可以作为案例来讲解, 但无法作为案件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选择实践案例时, 一定要考虑选择全面、合理、可操作、易理解的素材, 所选企业的规模不要太大, 涉及的会计科目要全面, 既能让学生容易理解, 又能让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案例应是对某一家企业的完整、连续的审计, 而不是分章节的就某一知识点的个案, 这样的案例可以使审计知识前后连贯, 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连续的审计概念。可以选择从企业直接获取数据, 但要注意遵守保密原则, 不能透露企业的真实信息;也可以选择从会计师事务所获取, 同样要遵守保密原则。在所获取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一些改动, 设计一些审计陷阱, 可以引发学生实践的兴趣。
(二) 改进教学方法, 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设计教学内容
以企业真实的会计资料和审计软件为基础, 构建审计平台, 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特点, 把审计案例教学转变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 实现高度仿真、高度综合的校内模拟教学环境。将学生分为4-6人为一组的工作小组, 每位学生在小组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定期更换角色, 每个小组自行讨论工作方法和任务分配, 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在此环境中, 学生能体会真实的审计环境, 从教师那里得到工作任务, 由自己来执行工作任务, 与项目小组成员形成团队, 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每位成员各司其责和对小组成员的贡献给出评价, 这样也可以全方位了解审计的工作流程。
案例教学可以逼真地模拟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终结审计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和年报审计等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 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也由此而提高。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的案例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科交叉融合, 以学生为主体,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维以及团队协作, 是提高审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三)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
协调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程比例, 改变理论部分教学只是讲解理论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部分也穿插实践教学, 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实务教学部分不能完全以实践为主, 还要注意提醒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复习以及按照业务循环讲解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尽快应用于实践操作。为了加深学生对审计工作的完整印象, 在下一个学期可安排审计综合实训, 让学生将所学的所有理论及实践知识综合运用, 由学生独立完成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到审计终结的一整套实训过程。
在课程设计上, 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等专业知识, 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判断能力以及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将来的审计工作,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学会尽快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行业状况, 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索的习惯, 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从而提升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 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大都直接来自于学校, 虽然具有很高的学历, 但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审计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为此, 培养审计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成为提高审计实践教学水平的当务之急。一方面, 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给教师留出参与社会实践的充足时间, 对教师的考核中加入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并给予一定课时费奖励, 对于积极参与并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教师给予奖励。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为学校的特聘教师, 定期为学生和教师传授工作经验, 到学校交流座谈实务工作技巧, 讲解最新的岗位需求, 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及时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 实现学校和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五) 教师与社会专业人才共同开发实践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教材的适用性较差, 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理论性又太强,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深度, 而其他审计实务教材的内容不够全面或是资料陈旧。因此,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审计人才, 急需一套仿真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实务教材。在实践教材的开发上, 既要考虑单项课堂实训, 又要考虑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开展综合实训。可以某一工业企业为例, 让学生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 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终结的完整工作过程来完成工作任务。由具有完备理论知识的高校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技术人才共同研究开发审计实务教材, 这样既可以保证教材理论架构的完整性, 又可以保证教材贴近实际工作, 保证教材的实用性。
对于审计综合实训课的教材, 可以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工作底稿为依据, 以某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为模板, 以某一企业的账套资料为基础进行开发, 做到内容规范、信息完整, 既有理论指导, 又有实践意义。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也在使用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审计软件进行教学, 如E审通、鼎信诺等, 由于没有既定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指南, 只有软件开发商的一些简单讲解, 教师在实际授课时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或找开发商询问, 给实务教学工作带来不便。笔者认为, 这种情况下由软件开发商编写的软件操作指南, 应结合教学所需案例, 由教师和软件开发商共同研究开发教材, 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适合审计综合实训的要求。
(六) 校外实训
校内模拟实践毕竟是人为设计的, 不能替代真实的经济业务。因此, 在校内实践教学之后, 还要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让学生走出校门, 亲身体验审计实务。但目前, 会计师事务所接纳高职学生实习时, 往往只安排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无关紧要的工作, 难以达到职业判断的层次。可以由事务所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指导学生, 多让学生参加项目审计, 出外勤工作,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职业判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样, 既解决了事务所业务高峰期的用人之需, 也让学生亲自体会了审计业务, 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同时, 应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定期向实训基地输送学生进行校外实习, 了解社会需求, 改进教学内容, 实现资源整合, 优势互补。学生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 在实践中培养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才能真正学好审计、完成好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S].2010.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
[3].张菊朋.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审计学》教学创新[J].时代经贸, 2012, (5) .
[4].顾光, 王清.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教学改革思考[J].财会教育, 2013, (2) .
[5].徐向真, 陈振凤, 吴兰飞.我国大学审计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改革措施[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 (1) .
[6].邓小莉.利用审计软件, 提高学生技能[J].科学咨询, 2013, (22) .
8.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篇八
关键词: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另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的陆续颁布实施,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大大增加,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1.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性。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执业经验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
(2)主观性。作为一种判断本身就具有主观性。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会计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比如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消耗方式自行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但是使用不同的方法会输出不同的结果,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贴近实际,只能由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3)权衡性。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管理当局就会选择其一操纵会计信息来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除了希望判断、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通过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更有效地维护和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有时甚至做假账,这其实也是一个会计人员权衡的结果。所以说,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权衡的过程。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主观的东西,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它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受到会计人员某些自身特征、职业道德水准和政府会计管制水平的制约。
(5)风险性。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句话说,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判断技巧、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2.会计职业判断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会计职业判断存在于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基础、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职业判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独立原则。独立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具体表现在:不要盲目依从单位领导的态度和意见而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职业判断责任;排除从他心理,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下合理借鉴其他企业对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不要被过去的判断方法和结果所束缚,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会计职业判断。
(2)客观原则。会计职业判断必须遵守客观性原则,即必须以本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分析利用,才能作出合乎理性的判断。
(3)合法原则。会计职业判断必须是在会计规范、相关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的判断,一旦滥用就会变成企业操纵利润、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一种手段。
(4)谨慎原则。会计职业判断是有风险的,判断失误不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可能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和损失。因此,会计人员在进行判断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对每一判断都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做支持。
3.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对策
(1)树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
要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首先应当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而且也要求会计人员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职业判断意识,就很难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正确确认和计量,因而也就不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2)自觉学习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及专业业务知识。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会计核算手段的电算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及专业业务知识,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信心和能力。为此,会计人员既要自觉学习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和制度,又要自觉接受岗位培训和积极参加后续教育,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会计工作对职业判断的要求。
(3)善于积累执业经验。
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有技巧,有理论不一定有经验。经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积极总结执业经验,以丰富执业经验。为此,一方面企业应当有计划地对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轮换,以促使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总结执业经验,并经常交流执业经验,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4)以法治会,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权。因此,国家在制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时应尽量缩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的空间范围,以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可操作性,避免企业利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来调节盈余、操纵利润。
(5)以德治会,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有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权,这其中也包括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权。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空间的存在,为企业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为了防止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人为操纵利润,维护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就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讲求职业道德,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审慎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讲究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6)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推荐阅读: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09-17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论文10-08
审计局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计划08-13
审计专业判断10-11
职业电工中级判断07-10
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07-31
浅谈会计职业判断能力10-29
应付账款审计论文08-08
环境绩效审计论文10-10
工会经费审计论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