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精选7篇)
1.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会议讲话 篇一
突出侗民族建筑特色 努力促进通道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杨通虎
(2009年4月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县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去年的建设工作,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建设系统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以更大力度、更强措施、更高效率,全面完成今年建设工作各项任务。等一下,赵书记和梁副县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2008年建设工作和2009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全县建设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是我国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建设系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勇敢面对诸多挑战和困难,同心协力,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建设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规划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县城总体规划修改
正式启动。总规修改工作投入资金160万元。为体现县城规划的科学性和侗民族特色,我们经过认真考察和筛选,并通过招投标委员会研究,确定了制作单位,进行县城总规修改和专业规划制作。3月份制作单位已经进场,目前已完成基础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二是积极制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县新农村建设,我们完成了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制作。这项工作共投入资金20万元。同时完成了8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规划制作。三是以规划严格管理城市建设。2008年是《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在县城和乡镇对新的规划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及时把新法律的有关规定宣传贯彻到群众当中。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我们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多次在建设工地召开现场办公会,查处了工地违规占红线建设的行为。我们还开展了“阳光规划”工程工作,建立了规划公示制度,让规划建筑工程接受群众的监督,严格城市建设的规划审批程序和规划许可证的发放,确保“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提高了规划实施的水平。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逐年得到提升。
2008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27%;城镇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4平方米。县城人平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8平方米。
(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随着县城几个重点工程的逐步建设完成,县城扩容提质取得了实效。城东汽车站进行了综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友谊商贸街所有建筑工程全面竣工;杉山街完成近一半的房屋建筑;城东大市场开工建设;城东新区和万佛路全面启动房屋建筑建设;如果今年年底大市场改造工程的投入使用,县城的面貌将逐步得到改善。
(三)、建筑企业和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去年,全县建筑工程共有40余处工地,在建工程施工面积为12.88万平方米。我们以狠抓施工现场为突破点,严格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和建筑行为,强化建筑工地围栏作业,大力实施建筑安全生产措施。全县所有在建工地都纳入了安全生产监督的范围。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能够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定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工作中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进行及时纠正整改,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一律要求返工处理,重点部位的施工能做到旁站到位,及时做好记录,登记在案。特别是在县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影响下,工程监理和质量检测的费用严重不足,但我们仍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确保了全县建筑工程在施工中能够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从去年开始实行建筑工程综合竣工预验收制度,强化综合竣工验收力度,不让一个存在问题和隐患的工程交付使用。去年完成竣工验收工程项目15项,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工程备案率100%,优良率达45%。全
年没有出现建筑安全生产和建筑质量责任事故。
(四)、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推进。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加强了作风建设,激发了干部进取精神。扎实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确保了队伍健康成长、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行行政绩效问责考核、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办理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2件,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计生、工会、青年、妇女、和城建统计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局机关自身建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我县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各项建设任务非常繁重,时间非常紧迫,难度很大,困难很多,更加需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更加需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闯劲,更加需要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需要正视困难、解决困难的决心,更加需要驾驭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全县建设系统务必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抢抓机遇,乘势面上,全面提高建设事业发展水平。
二、2009年工作基本设想。
2009年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乡建设工作,对我们城乡建设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的工作目标,对城建工作给予了较高的期望。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的发展契机,通过共同努力,争取全县城建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建设局提出的目标要求,2009年
我县城乡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通道和中国旅游名县为目标,以新型城市化为抓手,以完善功能、扩容提质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目标任务是:
——城镇化水平由27%提高到29%,增长2个百分点。——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亿元,增长12%。争取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任务。
——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备案率达80%以上,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0.6亿元,增长22%;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600m。
——切实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严格建筑工程项目报建审批和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报建率、施工合同备案率、施工图备案率均达到80%,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建筑工程死亡率控制在0%。
——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国有投资建设工程招标率、招标备案率、招标公告发布率均达到100%。
——落实城市燃气监管制度,确保燃气市场供应和生产安全。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一)、着力提升规划设计水平。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指导城乡建设的蓝图,是合理配置资源和调控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道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阶段,只有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才能确保家居通道建设的高标准进行和有序发
展。城乡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划建设项目,要通过社会公示等方式,充分吸纳群众意见,接受社会各方监督。要放开规划设计市场,规划设计项目要逐步推行招标制度,城市重要片区、重要道路、重要街景、重要节点、重要建筑的规划设计还必须经过评审,以此提升品位,打造精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要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步伐,使城市所有土地的开发和建设置于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与转让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要严格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依法实施。对违法违章建设,要严肃进行查处。要以新的《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为契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规划法律意识。认真落实“一书两证”审批发放制度,坚持规划方案行政评审和技术审查相结合,加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批后跟踪和竣工验收管理,确保规划依法、准确实施到位。要依据调整后的通道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做好规划设计工作,确保规划设计优中选优,规划管理严肃统一。要完成县城总规修编,高品位编制通道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抓好总规调整后河滨风光带控制性详规编制。县城规划区内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在办公区、生产区内新建住宅要严格控制,停止审批不具备小区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禁止
在县城规划区内个人新征土地建设私人住宅,严禁在县城规划区内利用村民集体土地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严禁以商住一体化模式开发建设市场或住宅小区。
(二)、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今年,怀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新要求。什么是宜居城市?宜居城市就是指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空间布局合理、市民生活便捷的城市。通道县城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为此,必须坚持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宜居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要围绕拉开城市骨架、完善路网结构、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扩容提质步伐,不断优化人居环境。2009年全县实施11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系统干部职工要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工作作风,明确责任,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一要抓好青云路和万佛路的人行道、下水道、路灯的建设。二要加快垃圾无害化垃圾场的建设。三要完成县城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的建设。四要加快县城供水管网的改造。五要建设完成县城森林公园。六要完成县城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七要完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科学处理“有人没车坐,有车没人坐;上车不打表,下车不买单”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县城品位,促进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三)、着力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对
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我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督机构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日常监管。要规范工程勘察设计市场,树立勘察设计创优意识,逐步推行勘察设计招标制度,严格施工图审查备案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关。要切实加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健全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要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促使市场主体依法建设、诚信经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筑业健康发展。要规范招投标活动,将种类开发区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消防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全部纳入统一有形市场进行招标监管,扫除盲区。要严格执行《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公示管理办法》,对行为不规范,影响建筑企业形象,影响工程质量,影响安全行为,坚决予以不良行为公示。要认真开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迅速启动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要大力发展建筑劳务经济,着力扶持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使其成为劳动力资源整合、培训、管理、经营的中心。要按照省厅要求,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或工程造价在6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工后,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农民工学校,培训农民工,确保生产一线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安全文明生产。要加大职业岗位技能的鉴定工作,确保培训的农民工及时获得岗位职业证书。要积极推行建筑业技能岗位人员从业准入制度,劳务企业和在建工程各工程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90%以上。县建设局将按照
省厅市局的统一部署,对在建工程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检查。要建立健全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要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加强施工合同备案审查与跟踪管理。要强化建筑企业劳保基金征缴工作,确保实现60万元以上的征缴目标。要认真贯彻落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地下管线档案的收集管理。要大力推行《绿色施工导则》,在施工过程中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要加强“禁实”工作,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要扎实开展建筑施工现场专项整治,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通过路段包干和加大保洁力度,切实解决城区的脏、乱、差的状况。我们建设系统尤其是城管、环卫、市政部门的同志们,要用艰辛和汗水去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创卫工作任务。
(四)、着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研究制订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管理的具体办法。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完成今年全县要新建经济适用住房任务。要按照“总量调节、结构调整、市场监控、信息畅通”的思路,加强房地产投资与消费的宏观引导,严格住房建设规划审批和实施监督,确保两个“70%”目标的落实。要继续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排查、处罚力度。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房地产开发市
场综合整治,制订专门工作方案,完善企业准入、清出制度和开发企业具体管理程序和办法,建立开发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和网上公示系统,跟踪掌握企业动态,重点解决无证开发、越级越区域开发、挂靠开发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良好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秩序。
(五)、着力提高建设工作依法行政能力。通道正处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黄金期”,建设项目多,发展速度快,规范和监管建设市场的任务重、责任大。为此,必须强化法制观念,使法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的行为方式,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仰,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切实解决建设执法中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内外有别,尺度不一”、人际情结严重、自由裁量过大等问题。要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加大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要以工程交易环节为重点,严厉查处排斥潜在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严厉查处出具虚假证明和仿造证书以及资质出让、资质挂靠,严厉查处签订阴阳合同、弄虚作假办理施工许可的现象,净化建筑市场。要全面开展现场质量和安全生产执法,严厉查处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条件,监理单位不依法履行职责、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把行政执法与不良行为公示、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相结合,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业主、勘
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检测检验单位,要坚决处罚到位,不讲情面,该停业整顿的要停业整顿,该吊销资质的要吊销资质,该进行不良行为公示的要坚决予以公示,确保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威慑力。要严厉打击城市建设施工中的索拿卡要、强买强卖、各类参股等行为,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要通过执法监管,坚决杜绝违法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努力使建设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
(六)、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当前,全县的城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展示城市市容市貌和形象,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我们要充分认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城管工作是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不断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广大市民现实生活的需要。要加强市容秩序的日常管理;要积极创新的城市管理机制;要加强市民行为规范教育。我们的城管队伍要加强“七种意识”(敬业、模范、服务、廉洁、效率、创新、形象)和“五种能力”(依法行政、思想工作、调解矛盾、协调合作、综合办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共同促进县城市容市貌有新的改善。今年,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抓好源头管理,着重抓好渣土清运、工地围栏作业、上门清收生活垃圾等工作。
三、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目标已经明确,计划已经制定,关键在抓好落实。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建设投资能不能加大强度,项目建设能不能加快进度,关键在于争分夺秒抓落实、只争朝夕抓推进。要立足一个“早”字,能早则早;要立足一个“快”字,能快则快;要立足一个“抢”字,能抢则抢。全县建设系统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早”、“快”、“抢”,才能使我们在新一轮政策调整的重大机遇中抢得先机,取得更大发展。
第一,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决定事业成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城乡建设工作当中去。一是要有逆势而进的锐气。俗话讲:“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建设系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逆势而进的锐气,变危机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在逆境中担当,在逆撞中奋进。二是要有克难攻坚的勇气。越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做到关键时刻上得去,艰难任务拿得下。三是要有争创一流的志气。争创一流,不仅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敢打敢拼,做到工作高标杆,落实高质量。
第二,要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我们在研究美国时发现,之所以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实现其强国梦不是别 的,而是他们的法治。正为一位叫托马斯〃佛雷德曼的美国记者所说的,美国的城市“秘密不在华尔街,也不在硅谷,不在空军,也不在海军,不在言论自由,不在自由市场——秘密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背后的制度”。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法制经济。建设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一名建设工作者,尤其要增强法制意识,自觉学法、用法,带头守法、护法,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使法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的行为方式,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仰。一是要全面深入地钻研政策法律。涉及建设工作的政策法律很多,我们要采取个人自学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建设工作方面相关政策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政策法律知识水平。二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法律。要坚持按政策、按法律办事,把依法行政的要求贯彻到每一项工作中,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中,坚决杜绝凭关系办事、靠人情办事的不良倾向,坚决查处以权谋私、衔私枉法的人和事。三是要始终如一地维护政策法律。当前,私人建房不仅是建设工作的难点问题,而且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靠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法宝,二靠政策法律这个武器,凡是涉及私人建房的问题,都必须一律规范到相关政策法律上来,决不能乱开口子、乱捅篓子,坚决维护政策法律的严肃性、连续性。
第三,要着力打造奋发有为的一流团队。在日本松下公司标语牌下,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如果你两种都不贡献,请你离
开公司。”争创一流的业绩,需要锻造一流的团队。一是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建设的新思路,加快建设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开创全市建设工作新局面的实际能力。二是要改善结构,优化队伍。要立足队伍和现实状况,着眼事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公考选拔等多种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改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努力造就一支思想纯正、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结构优化的建设工作队伍。三是要真情关怀,焕发激情。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业的理念,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真心实意地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计地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要致力形成执行到位的工作格局。一要树立强烈的落实意识。工作搞得好的单位,无一不是早部署、早安排,争取了工作主动性的结果。有一些单位在落实上出问题,就是行动拖沓,抓得不紧;有的不进行调研,对工作状况若明若暗,胸中无数;有的对抓什么,怎么抓,犹豫不决;有的等待观望,左顾右盼,等上级安排,等等。这些都是工作不抓落实,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表现,必须迅速扭转。二要健全有力的落实机制。有了落实的思想意识,没有制度作保证,就会造成落实无力或落实效果不明显。建立健全落实机制,主要是要建立并执行好目标管理制度、投入保障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奖励惩
罚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关键在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工作制度。以过来工作实际来看,重点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加强日常工作制度建设,确保工作管理制度化、程序化、经常化;二是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建设,要按照定岗、定人、定责的要求,把工作目标分解到科室、到人,年终严格检查考核。三是要加强督查督办制度建设,切实做到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三要注重有效的落实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同样的责任感、同样的工作力度,为什么有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抓得比较好,有些刚抓得不怎么样,问题就出在方法上。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根据过来的工作和经验,有三个方面特别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一是善于抓结合。就是要把上面的精神和下面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结合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二是善于抓两头。“抓两头促中间”,这是我们一贯的工作方法,也是促进工作平衡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务必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来开展工作。三是善于抓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也抓不着,更抓不出什么名堂,只有突出重点,集中全力进行突破,工作才有成效,才有特色,才有知名度。什么是重点,抓重点关键是注重三点,第一是难点,第二是热点,第三是关键点。抓住抓好了这三点,就是抓住了重点,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那么其它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五,要精心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和谐氛围。风清气正,才能心齐气顺;心齐气顺,才能成就事业、造就干部。我们一定要以人本的思想、和谐的理念,抓班子、带队伍,用人才,努力营造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一要公道公派地用人。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德才、凭实绩选干部、用干部,努力形成“成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将政治可靠、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拨到领导岗位上来,做到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二要真诚友好地相处。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坦诚相见,真诚相处,各取所长,各补所短,做到现班子的和谐促进干部队伍的和谐。三要干干净净地干事。近年来,全县建设系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要求,落实县纪委部署,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招投标、城乡规划、建筑工程监管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或腐败行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我们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反腐倡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城乡规划、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招投标、建筑工程监管四个行业的预防腐败工作,同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和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项目和资金的监管,防止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现象发生。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
检查、同步考核。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真正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同志们,2008年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通道精品旅游县城,实现富民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建国60周年和立县55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2.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会议讲话 篇二
刚刚过去的一年, 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突出表现在:
一是全力扩大建设领域投资,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年市政基础设施、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474亿元, 超额30%完成投资目标任务;全区建筑企业总产值完成822亿元, 同比增长27%。二是全面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我区城镇化水平达40%, 比2008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 广西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三是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19.62亿元, 解决10.83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完成了这项自治区为民办实事任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 竣工住房2.3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完成8.3万户, 超过前8年改造量的总和。四是全力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 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注入新内涵。通过实施118项污水处理和81项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4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6%, 比2008年提高10个百分点。“城乡清洁工程”拓展延伸, 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五是全面启动城乡风貌改造, 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完成投资3亿多元, 赶在百色起义80周年大庆之前全面完成, 城乡风貌初具特色,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特别值得肯定的还有, 在推进自治区“三馆一基地”等重大公益性项目以及广西参与上海世博会展馆建设中, 我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心规划, 用心做事, 各项工作推动有力, 进展顺利。
二、认清形势, 进一步增强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 我区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 已进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城乡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 中央继续实施扩内需保发展政策措施, 推进城镇化已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和强大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 给城乡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 把推进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 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我区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今年初建成, 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开启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使我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为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镇发展, 大力发展城镇开放型经济, 便捷地融入区域合作的经济体系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 也对我区城乡建设部门的行政效能、服务理念, 以及企业经营者、干部群众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知识, 努力树立新观念, 积极适应新变化, 加快城乡建设发展, 使我区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加快我区城乡建设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突显
国家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加大西部优先发展支持力度后, 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这必将推动我区加快城镇化进程, 早日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我们必须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广西的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推动国内外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向我区集聚, 加快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我区跨越发展。
(四) 我区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快速扩容、快速推进的新时期
近几年, 我区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3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 城镇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今后国家将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同时随着我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工业化加速推进, 必将迎来城市新一轮快速扩容、城镇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的重要机遇期。我区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将加快向城镇转移, 第二、三产业会加速向城镇聚集发展, 大批城镇将不断扩大和出现, 每年将新增城镇人口100万人以上, 这对城市规划、管理以及道路、给排水、住房、休闲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领导和管理城镇的能力, 着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五)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职责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增加了新的内容, 拓展了新的领域
这次机构改革, 把住房问题列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首要职责, 强化了政府对解决住房问题的责任, “城乡”二字, 凸显贯彻统筹城乡的发展方略, 这些, 标志着建设部门由单一的专业部门, 转变为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 进一步提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组建设立, 是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新起点、新纪元, 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城乡统筹、推动科学发展、注重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进一步增强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更加注重城乡统筹,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 更加关注民生。
三、突出重点, 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
今年, 我区要继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投资将进一步扩大, 改善民生的位置将更加突出。作为赋予住房保障和统筹城乡发展新职能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住房保障, 加强城乡统筹, 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着力强化城乡规划调控作用, 促进城镇化发展
推进城镇化, 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已成为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抓手。要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发展,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 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调控引导。
要加快推进和依法编制城乡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总体规划, 加快编制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设计, 塑造城市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颁布实施, 把城乡规划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重大项目规划选址管理, 将重大项目纳入城乡规划加快建设;要完善规划督察员制度, 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2. 加快中心城市 (区) 发展。
要加快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新区建设。把工业园区、开发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建设, 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产业向城镇集聚, 打造一批强市强镇;要按照“完善功能、突显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中心城市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在设区市全面开展“数字城管”建设, 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3. 加快发展县城和小城镇。
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编制县域城镇总体规划, 尤其是建设中的主要交通干线节点城镇建设规划, 着力解决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加快发展县城和重点镇;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购房落户政策, 推动农民工向城镇有序转移;要实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进一步完善以小城镇为依托、中心村为节点的县域村镇规划布局, 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 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二) 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更涉及民生。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实行省级政府负总责, 市县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 推动我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1. 加强廉租住房保障工作。
2009年, 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各市签订了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状, 并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列入自治区人民政府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我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完成了目标任务。其中, 各项指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南宁、柳州、玉林、防城港、崇左、桂林等7个城市, 自治区人民政府将给予奖励。今年的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十分繁重。做好廉租住房保障工作, 关键是加强领导和抓好落实。各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 要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协调有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按照廉租住房保障规划, 确保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增加廉租住房供给, 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 加快政策性住房建设。
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力度, 把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逐步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扩大。要加大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力度, 完善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配套政策, 抓好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审批、建设工作。要将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 并与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 尽快出台《推进我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城市、国有工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积极开展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住房建设试点, 增加普通住房供应, 多渠道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3. 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农村危房改造对我区巩固国防、安定边疆、加强民族团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 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8.3万户, 各地加强领导, 克服困难, 全面完成了这项量多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任务。今年我区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 任务更加繁重。各地要高度重视, 把农村危房改造与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城乡风貌改造等结合起来, 突出抓好加强领导、建立机构、配套资金、落实责任、督促进度和强化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要按照倒排工期、确保如期完工的要求, 全面完成这些为民办实事任务。
4. 加强和改善房地产调控。
要完善住房消费金融、税收政策, 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开发建设。鼓励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房地产业, 引导农村劳动力进城安居就业, 扩大市场总体规模。规范发展住房二级市场, 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 完善商品房开发管理和预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促进城乡环境改善
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既是实现我区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也是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改善城乡环境的重要内容。
1. 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2009年, 我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工作,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下, 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 玉林、柳州、桂林3市, 陆川、北流、平南、隆安、临桂、荔浦、苍梧、岑溪、田阳、平果、凌云、合山、宜州、凤山等14个县市, 项目建成或进展较快, 在此予以表扬。今年是我区实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所有市县和国家级园区都必须完成污水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任务,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超过60%, 力争达到70%。各地要全力以赴, 创新投融资体制, 拓宽投融资渠道, 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确保所有列入计划的污水处理设施在2010年6月底前建成, 垃圾处理设施在2010年年底前建成。
2. 推进建筑节能。
要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促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和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组织推广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 力争我区今年新建建筑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95%。加大淘汰落后砖瓦产能力度, 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十一五”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3. 继续加大“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力度。
要以第七届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为载体, 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向乡镇拓展延伸, 加强建制镇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组织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试点, 提高村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 着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推进城乡特色塑造
提升形象和品味, 塑造城乡特色风貌, 是加快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区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我们要加快塑造城乡特色, 建设山清水秀、海碧天蓝、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城乡环境, 促进我区发展。
1. 加强城市特色塑造。
充分发挥广西山、水、绿的自然生态优势, 挖掘城镇的历史文化内涵, 坚持特色立城、绿色建城, 在城市建设中, 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尽量做到不砍树、不推山、不填水, 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打造特色宜居城市。加快南宁市“一江四湖”水系建设, 打造南宁“中国水城”;完善桂林“两江四湖”、柳州“百里柳江”生态休闲景观带建设, 打造桂林、柳州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实施“差异化”城市建设, 加强其他城市的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脉传承、功能结构完善、景观形象打造、文化内涵塑造, 凸显城市特色, 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大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
组织实施城乡风貌改造, 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壮乡建设特色的重要内容, 也是改善城乡环境、保障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各地要高度重视。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 多渠道整合资金, 加大投入, 以改造“竹筒房”为重点, 结合村镇公共设施配套和农房建设, 抓好菜单式管理、标准件建设, 全面推进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 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转变作风, 努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一) 要抓好统筹协调工作
所谓统筹, 一是指城乡要统筹, 善于把握大局, 努力推动城乡建设的统筹发展;二是指部门要统筹, 建设工作涉及诸多部门, 各级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善于统筹部门工作, 协调部门关系, 形成部门合力, 推动工作开展;三是指工作要统筹, 建设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要善于抓住重点, 真抓实干, 逐步推进。需强调的是,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今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在深入研究“十二五”重要指标、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措施的基础上, 创新规划理念和编制方法, 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加强与国家住建部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衔接, 抓紧修改完善基本思路, 抓紧组织起草规划纲要, 抓紧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
(二) 要加强项目督查, 认真抓好落实
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2010年为民办10件实事中,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占了安居工程、城乡风貌改造两大项, 涉及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城乡风貌改造三大块工作;加上廉租住房、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 全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要围绕自治区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联合督查、专项督查等机制。自治区要组织联合督查组, 重点督查项目进展、资金到位、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资金使用等, 及时掌握情况, 协调解决问题, 推动项目建设。要健全工作机构尤其是廉租住房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落实工作责任, 提高工作效率, 严格责任追究。要把上述工作纳入自治区绩效考核范畴, 必要时启动问责程序, 追究地方领导的责任。
(三) 要从严治政, 加强廉政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更加注重反腐倡廉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建设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的相关文件精神, 强化专门监督和全过程监督, 切实把“四个工程”的要求贯穿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确保办成事、不出事。
3.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会议讲话 篇三
下面,结合现场参观和交流的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有序、有效地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文明风尚向农村拓展。经过几年来全省上下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最近几年,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粮食、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屯,促进了村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产联销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逐步坚实。
第二,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抓“增收”工作中,各地坚持内部挖潜保增收、外部拓展促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登上4000元、5000元、6000元台阶,开创历史最好时期,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能力显著增强。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农村公路、饮水、电网、沼气、危房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全省五年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9.07%,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7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度改造村容镇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9年,全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治理“六乱”(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动员农民出工出劳等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屯绿化、美化,“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畜禽养殖小区,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全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152个,大型秸秆气化站32个,户用秸秆气化炉2001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73%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建设村级垃圾收集场点3.3萬个。
第四,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帮扶共建,积极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2009年现场会之后,我们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1000家企业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省军区和驻吉部队发挥自身优势,长期坚持不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既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前不久,省委又组织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明确省直机关1000名处级干部定点接力帮扶1000个薄弱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帮建、村企合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亿元,各级帮扶部门单位投入15亿元,发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企业捐助投入4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2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亿元。
回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历程,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的倾情支持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市(州)、各县(市)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不断强化推动措施,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帮扶8个边境县(市),结合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出真招,拿实策,求实效,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各帮扶部门和大专院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履职尽责助“三农”、真心实意促发展;各帮扶企业和社会各界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助农兴农为己任,慷慨捐资,真情奉献,互惠发展,体现了回报社会的美德和先富带后富的义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不辞辛劳,不畏艰苦,扎实苦干,冲锋在前,为改变当地面貌、富裕农民群众履职尽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各个方面、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矛盾需要破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富裕农民群众、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任仍然十分艰巨,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工作层面看,尽管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无论在工作进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积极等问题。有的是畏难情绪严重、忽冷忽热,有的是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抓手。同时,一些地方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好,“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是全面启动内需、拉动社会消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在摆位上进一步突出,在行动上进一步自觉,在措施上进一步强化,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强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财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党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上述要求,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在继续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和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及林业产业工程,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要把科技兴农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前,我省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出现反弹,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基层、惠及到各家各户。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調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稳定农民内部增收来源。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建筑和服务业领域。要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强化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开展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升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农村面貌改变就快,城乡差距缩小就快。要把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化集中区建设,以此为纽带,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内在联系,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要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机遇,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再启动两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村屯布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有基础,以建设农村社区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基础和公用设施。村屯建设要突出区域和民俗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建设,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安排,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泥草房和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要结合村屯改造,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道路硬化、排水设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院落整治、绿化美化亮化、集中饲养小区、村屯周边小流域治理等方面建设,努力创建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新农村。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增强服务民生的实效性。要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健全有效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吉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省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第一,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作为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省、市、县三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村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好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创造工作条件,加强激励约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要强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帮扶包保工作责任落实,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调度,切实解决好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要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加强实践探索、政策创新,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要注重整合城市各方面资源要素,通过落实帮扶责任和自愿捐助共建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带县、城帮乡作用。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追究相应责任,做到以奖促建、以罚促动。
第三,强化资金整合、捆绑投入,集聚新农村建设合力。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简化程序,增加贷款品种和贷款规模。省、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和建设任务,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实行打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第四,坚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坚持杜绝出现烂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防止劳民伤财。要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不得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办好民生实事有机结合起来,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瀝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逐项研究、逐项落实,确保件件着实、件件办得圆满,让群众满意、农民高兴。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在全县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昨天下午、今天上午,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县项目建设观摩督查,今天下午利用半天时间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进一步统一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和项目建设上,从而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后面,县委吉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项目建设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正视问题,寻找差距,切实增强搞好项目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前面孟县长的通报和各县长汇报情况来分析,我们今年的项目建设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 “两不、两低、一紧迫” 。
“ 两不” 即: 项目申报争取成功率不高 ,由于前期手续不完善,导致项目生成率不高,如申报的20xx年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因前期手续等方面因素制约致使申报未成功。 项目单位工作跟进不及时 ,主要是中央预算内项目和专项基金项目,20xx年下达的30个中央预算项目中,仍有食药检测中心等4个项目未完成前期工作。5个基金项目中,渭河源景区基础设施等3个项目还未开工。
“两低” 即: 项目开工率低 , 截止4月底,150项重点建设项目,有99项开工建设,开工率为66%。 部分已开工的项目也只是形式上的开工,没有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特别是能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的5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开工33项,开工率仅为61%,造成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 投资完成比例低 ,今年 计划完成投资73.3亿元,截止4月底完成投资7.9亿元,已完成投资仅占年度计划的10.8%,与任务要求相比差距很大, 下半年要保证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的压力很大。
“一紧迫” 即: 时间紧迫 。现在已经到了5月中旬,也到了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然而项目进展较为缓慢。特别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市列重点项目进展较慢。52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30项,开工率57.7%,低于全县平均进度8.3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6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48.1亿元的6.6%。10项市列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5项,开工率50%,低于全县平均进度16.6个百分点;完成投资0.5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8.15亿元的6.6%。6月份即将迎来省市观摩,6月底要完成20xx年中央预算投资建议计划申报,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和验收等工作也都时间有限。
大家都知道项目建设直接关系着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责任指标的完成,第一季度,全县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8.4%,低于市政府目标增速(16%)7.6个百分点。这充分反映出今年以来,我县的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完成投资量较少,拉动经济增长不明显。 从客观方面分析 :一方面,因为是受土地、征地拆迁、资金等保障要素的影响,一批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建设和投产,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受到严重影响 。 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企业竞争力不强等的影响,建筑业发展依旧缓慢,房地产市场销售疲软,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投资、新开工以及土地成交均出现明显下滑,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其持续低增速将对我县GDP提速形成较大不利影响。 从主观方面分析 :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 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单位和乡镇、个别领导不积极主动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衔接项目,而是坐等项目上门,特别是各乡镇在31个脱贫重点村道路项目建设上,县上多方筹资下达了建设任务和资金,但目前硬化道路仅开工5条,砂化道路仅开工9条,个别乡镇至今还没有动工,一过问,乡镇主要领导不知道怎么做,有了资金、下达了项目,还不动,究竟是什么原因。有的单位项目已经下达投资,迟迟没有动工,却找出这样那样没有按期实施项目的理由,我们大会上强调,小会上督促,相关单位却四平八稳,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这是一种不作为思想,大家都想一想,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 二是责任上没靠实。 每年,县上和各乡镇、各部门都签订责任书,将指标任务、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到具体的单位,可以说,目标很明确,任务很具体。但是在具体工作当中,县上督促一放松,相关责任人就开始偷懒,导致工作进度赶不上去。这方面我也有责任,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切实把责任靠实,出了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措施上不具体。 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不想办法,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工作起来凭感觉,按***惯行事,工作方法简单,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六神无主,拿不出实招、硬招,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贻误工作。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下大力气,认真加以整改落实,确保按期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强化措施,加快进度,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 今年的项目工作与省市下达的任务、与我们制定的计划相比较,还有差距,形势不容乐观。 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大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紧盯时间节点,制定可行 计划,确保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一是要领导带头抓进度 。 县四大班子各责任领导要结合县委提出的“大调研”活动,尽快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督促指导各乡镇、各单位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第一,要全面掌握情况。 对联系的项目要经常深入项目一线指导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要解决实际问题。 联系的目的在于把脉问诊、解决问题,联系责任领导要认真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项目顺利推进。第三,要确保项目质量。 联系责任领导要加强进度、质量、程序、安全等环节的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第四,要加大督查力度。 各责任领导对联系项目要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实,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对项目进度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会后,各项目建设单位要逐项分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如果部门解决不了的,就向联系领导汇报,如果联系领导也解决不了的,就专题给县委、县政府汇报上会研究。
二是要优化环境促进度。 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解决好投资开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创造宽松的项目建设环境。要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规范、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项目审批办理的快速通道。对招商引资项目,要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对申报的事项,属权限以内且符合政策、资料齐全的,要及时予以办理。
三是要倒排工期赶进度。 按计划,今年确定的150项重点项目都过了开工时间,但目前的开工率仅为66%, 未开工重 点建设项目有51项,主要集中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 北环路西段棚户区改造工程、庆坪路棚户区改造工程、渭源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等17项项目必须于11月底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渭河南路东段道路工程、北环路拓宽改造工程、渭源县火车站站前路大桥建设工程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工程等36项项目必须于11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特别是清源路东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县城区集中供热扩建工程等,是今年人代会上向人大代表承诺了的,必须抓紧推进,9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特别要强调的是 县住建局、国土局以及清源镇要加大城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力度,强化协作配合,县电力、移动、电信、自来水公司等部门要全力配合,做好各类管线的改移,这是当前城区建设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请各单位下去以后立即行动,配合施工单位做好管线改移,确保城建项目顺利开展。 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方面,① 31个重点村各类建设项目必须于9月底前不折不扣完成建设任务,各联系乡镇和村的县级领导要盯紧看牢,督促各乡镇、各村切实加快进度,特别是道路项目,各乡镇必须于5月20日前全部开工建设,否则,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启动问责,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② 关于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目前,已投放第三批个人发展类专项贷款3457户17284万元,完成峡城、五竹、锹峪、上湾、清源、莲峰等乡镇的发卡2536张。截止5月16日,全县仅有路园上报审定个人发展类专项贷款资料75户375万元,五竹上报审定个人发展类专项贷款资料10户50万元,会川、清源、锹峪、麻家集、峡城等乡镇上报138户,其余乡镇均未上报专项贷款资料。专项贷款资料上报、审定迟缓,已经严重影响到省、市要求于5底完成投放的目标任务。请各乡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抓紧组织动员有个人发展型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填写贷款资料,务必于5月22日前完成贷款资料初审、复审、上报审定、公示等工作。原则上各乡镇上报的个人发展型贷款资金与企业带动型贷款资金比例为95:5。县财政局、扶贫办、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办公室要统筹兼顾各乡镇上报时间,加班加点做好各乡镇上报的贷款资料的审定工作,决不能影响工作进度;甘肃银行渭源支行要积极筹措资金,组织精干力量,加快借款人身份识别、制卡等基础工作,确保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工作顺利开展。截止5月16日,各乡镇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整后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个人发展类贷款整改635户3175万元,占整改任务1232户6158万元的51.54%,带动类贷款整改211户,占整改任务265户的79.62%,合计整改846户,占整改任务1497户的56.51%。其中大安乡、秦祁乡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其余乡镇整改情况与省、市、县要求差距较大。各乡镇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整改的重要性,将该项工作作为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待,要及时组织人员逐户分析、按户施策,加大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整改力度,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任务,为当前扶贫领域“两查两保”专项行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办公室、甘肃银行渭源支行要做好指导、统筹协调、及时衔接有关乡镇做好贷款资金的代扣、置换工作。县扶贫办要督促县农村信用联社、甘肃银行渭源支行加快互助增信贷款投放进度,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置换创造条件。县农村信用联社、甘肃银行渭源支行要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加大互助增信贷款投放速度,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③ 关于劳动力培训,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整体脱贫的31个重点贫困村的0.7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同时对去年已脱贫的1.2万人口中的0.86万贫困劳动力进行巩固提升培训(共1.65万人),力争技能鉴定人数达到5300人,努力实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输转一人”。目前县人社局已制定了《渭源县20xx年脱贫攻坚劳动力培训实施方案》,马上下发执行。各乡镇要对今年整体脱贫的31个村和去年巩固提升的建档立卡劳动力按照新增劳动力、“两后生”、致富带头人、输转就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劳动力进行分类登记、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任务明,并要根据精准摸底情况,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县财政局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专项资金。各类培训专项资金必须在县级进行整合,县脱贫攻坚能力素质提升推进小组统一协调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年终各算各账、各记其功。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培训实施方案,并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做好培训对象补贴经费审核、培训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工作,严禁虚报冒领、套取培训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培训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④ 关于脱贫攻坚项目公开公示,县政务公开办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精准扶贫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渭政办发〔20xx〕60号)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按照要求分级分类公开、公示 精准扶贫项目名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时间、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覆盖农户、扶贫效益等情况 ,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确保扶贫攻坚项目实施公开、公正、透明。 易地搬迁项目方面, 按计划5月1日就要全面开工建设,但目前仍然停留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方案编制阶段,进展非常缓慢、工作严重滞后。县发改局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上湾、五竹、路园要抓紧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0xx年以前的易地搬迁项目,必须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请各相关乡镇算好时间账、算细任务账。 省市项目观摩方面, 预计于6月份进行, 我县初步筛选上报省级观摩项目8项,县委、县政府已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各责任领导和县发改局要加强督查,各责任单位和施工企业要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白加黑、5+2等超常规措施切实加快建设进度,5月底必须要有形象进度,为省上项目观摩打好基础。 灾后重建工作方面 ,省 市要求6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8月底全部完成竣工验收,9月份做好国家和省上第三方评估准备工作。县发改局、各相关单位和乡镇要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做好验收和第三方评估各项准备,确保顺利通过验收评估。 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对照两办印发的《渭源县20xx年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渭办发〔20xx〕197号)要求,抓好 其他项目的推进,倒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明年重点项目谋划方面 ,根据省市相关精神, 6月底20xx年中央预算投资建设计划将开始申报,县发改局要督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谋划好明年项目计划,并积极与省、市主管部门衔接汇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到20xx年省市项目盘子,为明年项目工作打好基础。
三、强化监管,严格程序,努力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各乡镇、各部门在项目建设中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来抓,要把好“四道关口”。
一要严把市场准入关。 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本乡镇、本行业领域的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现场负责人资质和履职情况严格审查,要严把资质审查关口,参与投标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要有与承担项目相符合的资质,严禁超出资质范围承揽项目;在施工企业招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单位的信誉,选择信誉度较好的项目部参与我县项目建设。要强化项目建设市场审查机制,对一些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县上要求整改拒不整改,对全县项目建设造成严重影响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要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要求纳入黑名单,严禁在我县承揽项目。
二要严把开工建设关。 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要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做到重心下移,经常性深入工程项目建设一线, 逐个乡镇看、逐个项目督查,抓好要素保障,亲自分析研究、亲自推动落实,必须有针对性地强化工作措施 ,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 对当前没有开工的51个重点项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四大班子责任领导要立即深入现场,逐项制定整改措施,落实保障要素,督促相关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力争5月底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确保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要严把建设程序关。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乡镇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试验检测单位等六方责任主体要按照《渭源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严格落实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法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等项目“五制”。各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公开进行招投标,分别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工程合同和廉政合同,按照相关要求健全各项前期手续,在工程开工前组织进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各类软件资料收集要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工程完工后要及时进行交工验收,做好竣工验收各项准备,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四要严把工程质量关。 各乡镇、各部门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监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对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的,绝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要加大砂石料、水泥等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力度,坚决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场;要严格按照设计批复进行施工,决不能随意变更项目建设内容,对确需变更的项目,要按程序报批,确保项目实施程序规范,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查单位、设计单位、试验检测单位要全面落实“六方主体质量责任”,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并就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做出书面承诺。
五要严把 竣工验收关 。 各乡镇、各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强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注重项目软件资料的收集,要将项目前期手续、施工记录、监理资料、安全资料、质量检测、审计资料等收集与施工同步进行,对每个建设项目从项目设计、前期、施工到竣工验收都要有一套完整的资料。项目建成后,项目主管单位要及时申请验收,县发改局、住建局(质检站)、审计局和各相关部门要搞好衔接配合,确保项目建设的审计和竣工验收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及早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历年下欠项目,各建设单位要逐个分析问题,想办法完成扫尾工程,以便进行组织验收。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把应该竣工的项目全部竣工,把应该验收的项目全部验收。
六要严把 资金监管关 。 县政府各分管领导、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财政、发改、审计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严格按照《渭源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行报账。县财政部门要把好资金拨付关口,所有报账程序必须符合管理办法要求,报账资料必须要有行业部门、分管领导的审核意见;审计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在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审计的同时,要对工程建设前期手续、工程量增减等情况进行跟踪和延伸审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对未经监理、施工、设计、项目单位共同签字盖章,未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变更签证,审计部门不得纳入审计,财政部门不得拨付工程款,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合理、规范、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大项目建设的行政监察,切实规范项目资金管理,严防项目资金挪作他用。 同时,各单位、各乡镇要抓好审计决定的整改落实,对当前能整改的要立即进行整改,当前整改不了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逐步整改落实。 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控制好工程造价,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或申报材料进行项目建设,不得擅自变更建设规模或增减工程造价,切实控制项目成本。 这里我明确一点 ,凡没有经过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项目变更和增加的工程量,审计部门一律不予审计,一律不予认可,主管部门不得擅自变更和报账,这要作为一项纪律来执行。 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有些乡镇的个别村,村干部顶风违纪,挪用、截留项目款,集体土地征迁款、集体资产租赁收入去向不明,“三资”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比如有的村上搞易地搬迁,村干部收了群众的钱以后直接打给工程队,或者自己支掉,这都是违规的;还有农网改造工作,按要求群众要承担入户改造的一部分资金,有的乡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给群众讲清楚政策,没有及时公开资金使用情况,致使群众对党的政策产生误解,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讲这些,有些是共性问题,有些是个例,目的就是让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正把项目资金监管这方面的工作干好。
总之,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和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和部署,集中精力,凝聚合 力,坚定推进项目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开阔的思路,更务实的作风,更负责的态度,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上的问题,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全面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构筑稳固支撑,为全县经济社会各 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5.县长在全县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同志们:
全县项目工作会议,是几年以来,县政府召开的专门研究项目工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正在深入实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治理三江源核心区生态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对于改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都给我们抓好项目,依托项目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县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性的经济增长;**县的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项目、依托项目。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定位。因此,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项目工作会议,非常重要,而且很必要。刚才,王岩东同志就我县今年的项目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当前和今后的全县项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项目工作对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形势很好,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劲头很足。当务之急,就是要依托项目,狠抓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无论经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都要有明确具体的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把奋斗目标落到实处。要通过项目,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人心,转变观念,改进作风;要通过项目,使机关各部门明确各自的服务保障目标,使全县上下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我们不能狭隘地看待项目,不能简单地认为项目就是办个企业、修条路、搞个工程。管理科学认为,项目是个管理概念,是指做什么事都有个具体的载体、具体的抓手、具体的目标。项目作为吸引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我县发展,项目第一,项目为重,项目最急。
第一,不狠抓项目,我们就无法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进入新世纪的这几年,是我县发展最快、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狠抓了项目工作。目前,贫穷落后仍然是我县面临的最大问题,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而迫切。“消除贫困、富民强县”,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县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扎扎实实地抓好项目,多办、办成一些大事、实事,就是对过去经验最好的继承和创新,就是对全县上下渴望发展的最好回答,就是真正地维护、发展、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不狠抓项目,我们就无法在竞争中做好“三个保持和发展”。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必须要保持7.2%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县发展始终保持在这个水平。今年,又初步确定国民生产总值要继续保持7.3%的增速。这些,在**的发展史上还从未有过。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目标,必须以项目为突破口,必须以项目为依托和保障。
第三,不狠抓项目,我们就无法切实履行对全县人民的承诺。即将召开的县委全委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将要确定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些目标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决不能成为空喊和口号。要切实把各项目标落实到项目工作上,通过项目让生硬的数字变成生动的现实。我们必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第四,不狠抓项目,我们就无法真正造福人民。我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933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1872.55元。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岗失业职工和农牧民剩余劳动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千方百计谋划、论证、建设一大批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项目工作对于加快我县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增强抓项目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遗余力、扎实有效地推进项目工作,务求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二、冷静看待我县项目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十五”以来,我县牢牢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突出项目开发,扩大对外开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55万元,年均增速11%。班友公路、多达公路、三江源核心区生态治理与恢复等一大批增强发展后劲的重点工程陆续上马;移民社区配套道路与排水、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改造、各级学校校舍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成绩有目共睹。这充分说明,各乡(镇)、各部门对项目工作重视程度提高,抓项目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尤其是发展改革、交通、农牧、国土、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同志在项目工作上脚踏实地干,千方百计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一些大项目陆续建成或进入收尾阶段,投资量大幅度减少,而新上的对全县投资增长有较大支撑作用的骨干项目却为数不多。同时,新上的很多大中型项目都是前几年储
备的,未来一段时间项目储备明显不足,尤其缺乏一些符合国家资金投向、投资者感兴趣、能对全面发展起重大带动作用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这反映出我县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项目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还与全县加快发展的势头不适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不适应。从主观上分析原因,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对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理解,说得多,做得少,有干的,也有看的,没有尽全力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存在表面应付、敷衍塞责的现象。有的一味强调资金困难,缺乏拼抢意识;有的没有全局观念,只强调本职工作,认为项目工作与己无关;有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甚至成为项目的梗阻,在扯皮中丧失了机遇。
二是项目规划论证不够。项目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密切关注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需要有战略眼光,站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县情进行再审视、再分析,科学规划,反复论证,对项目工作作出系统研究和规划。但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抓项目的积极性有,而且比较高,但怎么抓、抓什么,主攻方向不明确,前景不明朗,存在盲目性。
三是项目前期工作薄弱,缺乏前瞻性,特别是项目库建设明显滞后。在争取大项目、产业项目方面,信息不灵,心中无数,项目定位模糊。从储备的项目来看,大项目少,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少。由于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看不准,项目资料不完备,甚至存在“一张纸招商”的现象,不是让项目等机遇,而是让机遇等项目。项目的后期管理也跟不上,使一些建成的项目,没有发挥很好的效益。
四是软环境依然不优。一些部门习惯于用条条框框来机械地处理问题,不善于把政策规定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少数工作人员作风恶劣,只收费罚款,不提供相关服务,存在对投资者设卡刁难现象,严重损害了**形象,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有的部门和个人,在项目建成后,在协调、拉设配套设施时,不愿配合县上的工作,故意刁难,互相扯皮、推委责任。还有存在乱占乱圈、乱砍滥伐,在项目管理上缺乏管理等现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五是争取项目、引进资金的措施和方法单一。我县招商工作主要以政府招商为主,企业及民间招商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调动,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常年招商、人人招商、全方位招商的氛围不浓。
这些问题和差距,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决心、毫不松懈地加以纠正和解决。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提高项目开发建设水平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做好项目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抓论证、抓储备、抓在建,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项目工作的全过程,做到统筹兼顾,超前谋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使项目工作具有连续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当前和今后几年,在项目工作上要力争实现四个突破,注意坚持两个原则:
首先,在项目开发重点上,要力争实现四个突破:
第一,着眼增强发展后劲,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近几年我县基础设施虽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继续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扩大运输交通能力;继续搞好城镇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以及县城绿化等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生态移民等工程,推动全县逐步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二,着眼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农牧区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提高牧区公路通达深度。加强城乡居民安全用水、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牧民用水用电、草场围栏等牧区工程建设。
第三,着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今年要落实资金,组织实施“两基”攻坚、中小学用房扩建、扩招教育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以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县县有文化设施”为目标,组织实施一批基层文化建设项目。抓好县疾病控制、急救中心、传染病防治及农牧区合作医疗项目建设。同时,对于国家确定的其他投资重点,我们也要密切关注,不失时机地做好项目选择和相关工作。
第四,着眼以人为本,在增加就业岗位项目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快发展能够扩大就业的企业、民营经济、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项目,把加快技术进步与推动劳动就业结合起来。城镇建设项目也要注意兼顾就业岗位的增加。
其次,在项目工作推进上,要注意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争取国家投资与企业投资、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公益性项目,要全力争取国家投资。对既有经营性又有公益性的项目,要注意把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加强项目筛选、服务工作。
二是坚持远近结合、持续推进的原则。项目工作要连续抓,不间断地抓。近期,要重点抓好今明两年开工建设的项目,组织力量,加快工作进度,及时向省、州有关部门衔接汇报,力争早日批准开工建设。同时,要结合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藏区发展规划,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搞好远景项目规划。要超前谋划,及早研究、论证、储备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有长远意义的新项目、大项目,确保重大项目建设不断线。
四、加强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
开创项目工作新局面,出路在改革,重点在环境,核心在落实,关键在领导。在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创新思路,勇于探索。我县在项目前期工作上难以有更多的财政投入,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既坚持实事求是,又敢于异想天开,充分运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在项目工作上,要树立大开放的观念,做到“四个不论”,即不论哪一种方式,能投资就行;不论归谁所有,有贡献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不论投资主体是谁,有作为就行。要在符合政策、符合规定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的办法,在资源配置上做文章,在利益调节上做文章,在优化服务上做文章,在载体建设上做文章,努力营造创业成本低、成长空间大、发展环境好的优势,加快项目推进步伐。
二要加强领导,增强合力。首先要明确一把手是项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项目,用足够精力抓项目,潜心研究项目,精心制定方案,切实抓出成效。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全力以赴抓项目,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项目具体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把项目库建设和前期工作作为项目的重点来抓,加大推进力度。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县发改局要建立县级项目库。通过项目库建设和前期工作的扎实推进,真正形成建设一批项目、审报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的格局。要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进出有序。对此,要做好制度性安排,保持项目库的一定规模。
三要改善环境,优质服务。当前,吸引项目和投资,最重要的是环境和服务问题。环境胜于优惠,服务重于政策。首先要加快包括政府、企业和全民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树立诚信观念、规则意识,做到诚实守信,有诺必践。其次要为项目工作创造有利的人文条件,切实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人人都是**形象的浓厚氛围。第三要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对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和责任人要及时调研,主动服务,协调解决。第四要切实加大治理“三乱”力度。治理软环境不能手软,手软了软环境永远是“软”的。对严重影响项目工作和投资环境的问题,要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姑息。特别是,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让群众真正明白项目建设是惠及千家万户、子孙后代的大事、好事,不能只顾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而影响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将引导群众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向群众讲明道理,摆明厉害关系,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逐步扭转上级有些部门和领导对**形成的不良印象,对我们争取项目创造良好环境。
四要加强对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管理部门和承担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员履行职责情况、项目实施情况、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和坐支项目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一经发现,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的,追究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
五要求真务实,一抓到底。办一个项目很不容易,有大量工作要做,没有一种求真务实、一抓到底的作风、决心和路数是不行的。要把工作做细,排出一批项目,明确进度,明确责任人,对照进度抓落实,不能每年谈项目,每年抓而不紧、抓而不实。对有价值、有希望的项目,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退缩,不放弃,要紧盯不舍,持续攻关,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6.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会议讲话 篇六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把XX建成全省新农村模范县而努力奋斗。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坚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省委书记张学忠在视察XX时指示“XX要建设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模范县”,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XX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全县人民一定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埋头苦干,务求实效。一定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有利条件,坚定建设全省新农村模范县的信心和决心。
优越的政策环境。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三农’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工作不放松”,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我们必须认真按照中央部署,抓住有利时机,创新机制,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新农村模范县建设。
良好的工作基础。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主题,加强农村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农业总产值完成26.8亿元,同比增长7.1%;优质粮油产量达到56万吨;生猪、獭兔、粮油、优质水果等主导产业取得新突破。首批启动的61个试点(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村全面完成目标,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6万人饮解困工程提前一年完成;16.7万名农村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近6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务输出达26.5万人,劳务收入达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2元,同比增加260元。
成功的经验积累。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快了农业发展步伐,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按照“政策扶持、市场引导、业主带动、规模开发”的思路抓产业,积累了培育产业的经验;采取“参与式”的办法,提前完成了人饮解困目标,积累了兴办群众公益事业的经验;探索建立了村务管理“四权”制,推广了“百人议事会”制度,积累了基层民主管理经验;探索成立了乡村发展协会,积累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经验;创新“三书”“四制”管理办法,积累了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和监管经验;采取“群众选择、项目公示、资金整合、整村推进”办法,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建设,积累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经验;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办法,认真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积累了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的经验。经验的探索,既是对自身认识的深化,更是对发展规律的把握,为我们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独特的外部条件。作为全国唯一的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XX得到了大力支持。2006年,国家农业部将把我县列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和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将在我县帮助实施20多个涉农项目。省、市进一步加大了领导和支持力度。商务部、浙江省湖州市、成都市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支持。随着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的临近,社会各界必将高度关注XX,XX影响将越来越大,机遇也越来越多。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就一定会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
在认真分析有利因素的同时,应该看到,发展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二是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增收致富渠道难以拓宽;四是农村负债严重,基层组织运转困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理清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建设全省新农村模范县。
工作思路是:做强五大产业,打造四大亮点,培育三类人才,建设两大体系,实现一个目标。即,做强五大产业: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努力做强兔业、猪业、果业、粮油业和劳务业。打造四大亮点:柴井黄氏祠村等10个产业富民样板村,马鞍琳琅村等10个基层党建试点村,果山梅子垭村等10个基础建设示范村,日兴九湾村等10个和谐文明模范村。培育三类人才:实施“百千万”工程,培养协会管理型人才100名、特色种养大户1000名、实用技能型人才10000名。建设两大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实现一个目标:建设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模范县。
具体目标是: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752元,同比增加300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万吨左右;畜牧业产值完成16.4亿元。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及其他各项事业有新的突破,圆满完成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
(一)立足生产发展,培育富民产业。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前提和经济基础。只有发展富民产业,新农村建设才有产业支撑。
1.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大县,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是保证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要紧紧抓住国家农业部在我县实施粮食丰收工程和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契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科学技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重点抓好优质水稻、玉米、小麦、薯类、豆类五类粮食作物和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的生产。力争粮食产量达到60万吨,油料产量达到6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28.5亿元。
2.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把确保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挥XX农业的比较优势,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依靠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一是调整农业结构。要按照“规模化、有特色”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围绕“生猪、獭兔、优质稻、优质水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仪北路100万头优质肉猪产业带;建好40个獭兔养殖基地,今年力争实现出栏獭兔300万只;订单种植优质水稻20万亩以上;大力实施水果“5221”工程,培植10万亩优质果业经济带;建立药材基地45个,发展中药材10万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发展优质商品蔬菜1万亩。各乡镇要围绕全县的统一布局,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和已有的产业基础,培植主导产业。二是培育龙头企业。要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大力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哈哥兔业、派立食品、银明黄酒、大山米业发展壮大;支持斯康药业、植物油业、承德丝织创省、市知名品牌;引导七环集团、绿源兔业尽快建立新的运作机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农业质效。三是发展开放农业。坚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抓住农业部、商务部等重点支持契机,做好项目的编制、论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开发,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培植一批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3.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减少农民,农村城镇化就是减少农民的有效方式。要科学规划并加快新县城和各中心场镇建设,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向城镇集中、向园区集中。特别要培育农村专业市场、营销经纪人、个体工商户、家庭工业等民营经济,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二)加大基础投入,优化生活环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要切实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重要批示的实际行动。
1.要抓好水利设施建设。今年,对已建人饮工程要加强后续管理,确保永续利用、长期受益;要全面完成35个高山场镇和农村中小学饮水工程;5月1日前要保证思德水库下闸蓄水,左干渠建设全面完成;要大力兴建“五小”水利设施,抓好病险、水毁工程的除险加固及修复整治,大力实施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全面提高农民抗灾自救能力。
2.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建管并重”的思路,全力抓好交通部在我县10个行政村乡通村油路和省交通厅立项建设的11条通乡公路建设;要采取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形式,发动群众参与通村公路建设,鼓励群众新建入户便民路,切实解决制约我县农村快速发展的交通“颈瓶”。
3.要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好中低产田土改造和2.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启动实施沃土工程,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抓好水土保持、集雨节灌、产粮大县等农业综合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要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要以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为契机,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科学编制村镇发展规划,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要充分利用农业部在我县实施沼气建设项目的契机,采取政府引导和以奖(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代补的方式,力争全年完成2万口沼气池建设任务。要继续按照“竞争入围、穷人优先、整村推进、突出产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61个试点村的建设任务,启动并完成第二批试点村建设。要鼓励和支持非试点村社农户通过多种形式实施“三改五建”,切实改善居住环境。
(三)强化素质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措施。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和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全面落实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上学难”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着力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全年要实现培训农民工8万人,输出劳务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以上的目标。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种养殖大户和现有教育资源,对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人才保障。
(四)注重和谐发展,塑造文明新风。一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的主题活动,积极倡导“农户倡文明、村社创和谐”活动,深入开展“十进村、十入户”活动。要大力弘扬“两德”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妇联、团委、政法等部门要整合资源,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让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二是要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新建一批村级卫生服务站,健全农村卫生防疫网络。认真落实好优抚政策,全面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繁荣农村文体事业,鼓励有条件的村建好村级文化图书室(站),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创新举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一)把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充分发挥出来,是新农村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也是过去项目实施和第一批扶贫开发试点村建设得出的经验与教训。
1.抓宣传发动,让群众主动参与。各乡镇要精心部署,广泛动员,让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确保国家的每一笔支农资金都用在农民手中,真正让农民得实惠。对于农民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不好的乡镇,要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2.抓民主管理,让农民成为主体。要坚持村级民主管理“四权”制度,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对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要按照“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要求,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二)把机制创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1.创新投入机制。一是财政、计划和涉农部门要认真对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以及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三个高于”的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要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记其功、各得其所”的原则,充分整合财政、以工代赈、对口帮扶和其他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鼓励引导信贷资金、企业资金、部门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要充分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对农村公益事业、集体经济的开发,要大力探索业主承包、租赁,农企合作开发,土地、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开发。
2.创新运行机制。一是要抓示范带动。抓好典型引路,在全县筛选一批基础好、品位高、具有产业特色的村,采取政策倾斜的方式精心打造,创特色,树品牌,努力培植一批在全县有影响的示范点,从而带动全县的新农村建设。二是要抓大户带动。对全县生猪、獭兔、水果等种养殖大户,要继续给予政策扶持;要充分利用和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鼓励和引导本地农民发展致富。三是要抓基地带动。要按照“业主+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对接基地的特色、规模优势,引导农民生产与基地建设相对应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实现业主与农户双赢。
3.创新服务机制。要大力创新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协会,采取“协会+农户”的模式,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培养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努力探索为农服务的长效机制。二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建设社区服务型、专业协会型、中介服务型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三是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三)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要以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县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进一步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
1.选好班长。按照“建设新农村,选好带头人”的发展要求,扎实开展“三项培养”活动,努力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鼓励和支持县级机关、乡镇和退休干部到农村任职,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员选拔到“一把手”的岗位上。
2.组好班子。要择优选贤组建好班子,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要求,健全村民自治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重要事务决策程序和管理办法,规范村级工作。认真执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党员议事会、村级重大事项报告制、民主评议会等各项制度,真正做到干部村民选、大事村民议、财务村民管。
3.带好队伍。要扎实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念,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搞好农村党员致富技能培训,提高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增强当先锋、做模范的能力;要加强农村新党员的发展和培训,把优秀人员吸收进党员队伍,增强党员队伍的鲜活力和凝聚力。
四、突出实效,扎实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
全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已近两个月了,目前大部分村已进入到对照检查环节。总体上看,我县第三批教育活动启动迅速、开局良好、措施有力、进展顺利。但是,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也还存在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春节期间,乡村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特别是化解债务、维护稳定的压力较大,部分乡村党组织负责人精力不够集中,有的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存在厌倦情绪和厌烦心理。二是活动氛围不浓。少数地方宣传发动不充分,学习方式欠灵活,征求意见不全面,查找问题不深不透,没有坚持开门教育,群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教育活动显得冷冷清清,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三是督促指导不力。部分乡镇党委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放任自流,心中无数。部分督导组作用发挥欠佳甚至未发挥作用。目前离春耕大忙时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正是我们
集中精力抓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为扎实做好下一步工作,这里我强调三点: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乡镇党委要始终站在教育活动的第一线,切实承担起活动的领导责任。坚持把责任压到支部、方法交给支部、工作落实到支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作用。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要把一定的精力用在抓联系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上,努力把联系村建设成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示范村,县上组织的明查暗访组要重点抽查党委书记、副书记联系村的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二)坚持标准,进一步抓好关键环节。对照检查、民主评议和集中整改是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坚持标准,不走过场。在对照检查环节。要在充分征求意见及谈心的基础上,引导党员按照先进性的要求认真总结近年来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找准问题和差距,分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有书写能力的村组党员干部要撰写自我总结材料。党组织要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措施。在民主评议环节。要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在会上作书面或口头自我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织对每个党员要提出评议意见,并由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向党员反馈。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要指定专人做好教育帮助工作。民主评议的情况,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和群众通报(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在集中整改环节。要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每个党员和党组织都要分别制定,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特别是涉及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帮助农民群众抓紧解决;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大的,要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争取协助解决。各乡镇党委和村支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杜俊杰、争创‘三满意’、建设新农村”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结合自身实际,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做贡献。春耕生产在即,尤其要注意组织“党员服务队”、“党员助耕队”,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热情服务农民群众,扶危助困,帮助生产生活困难特别是老弱病残特困党员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密切
党群干群关系。
7.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会议讲话 篇七
(一) 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 城乡规划调控作用增强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2010年, 全区城镇人口2075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40.6%, 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城乡特色塑造、历史文化保护进一步加强。南宁“中国绿城”形象享誉全国, “中国水城”建设初具规模;桂林“两江四湖”和柳州“百里柳江”生态休闲景观带建设进一步完善, 柳州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北海市、南宁扬美古镇分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称号;昭平县黄姚古镇、兴安县兴安镇、龙胜县龙脊村获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称号。灵川县大圩镇等5个镇、玉州区高山村等12个村获我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贺州市加快推进“一江两岸三新区”、“贺八平钟一体化”建设;北海市投资4481万元进行绿化建设, 新增绿地67公顷, 改造绿地约53公顷;河池市全力实施“市政基础工程、畅通工程、景观工程、生态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五大工程。全区城乡建设质量提高, 宜居环境日益彰显, 城镇发展质量提升。
城乡规划调控进一步加强。广西城镇体系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颁布实施,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规划相继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 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修编;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 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达到100%;玉林、贵港、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村镇规划编制加快, 全区年内编制完成乡镇规划修编60个, 编制村庄规划380个。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 (含县城, 下同)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50亿元, 同比增长12.5%;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464.47平方公里, 同比 (下同) 增加42.3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3.15平方米, 增加0.82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90.8%, 增加0.6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达84.77%, 增加1.6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60.6%, 增加31.43个百分点;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1%, 增加9.1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25.5%, 增加0.83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 增加1.2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 增加0.9个平方米。城镇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进, 南宁、桂林、北海三市圆满完成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全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项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5%以上。村镇建设力度加大, 村镇农房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完成190亿元。
(二) 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 住房保障惠及更多群众
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状, 2010年先后8次召开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 部署和研究全区住房保障工作。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大力推进。年内, 全区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4.12亿元, 完成投资18.6亿元。累计实施廉租住房保障16.34万户, 其中实物配租2.59万户, 发放租赁补贴13.75万户,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62项全部开工, 共建设 (含配建) 1.98万套、98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2.23万套, 完成国家下达新增廉租住房2万套任务的112%。全区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04万户, 完成国家下达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27万户任务的178%。
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稳步发展。2010年, 全区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3.3万套、264万平方米, 竣工25265套、274.5万平方米, 完成投资44.9亿元;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870套、15.64万平方米, 竣工1202套、8.51万平方米;新开工限价住房9028套、81.26万平方米, 竣工1604套、17.44万平方米;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竣工1662套。城镇危旧住房改造深入开展, 全区共审批了127个城镇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 完成改造投资18.49亿元。
住房公积金监管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广西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规范》, 建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审计制度, 开展住房公积金管理专项治理, 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初步统计, 全区参加住房公积金缴存的职工达196.16万人, 实际缴存职工覆盖率75.6%。全区2010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45亿元, 同比增长16%, 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685亿元;提取住房公积金75亿元, 占当年归集的52%, 同比增长10%;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委托贷款65亿元, 累计发放312亿元。
农村危房改造大步推进。2010年, 国家安排我区11.5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占全国同期农村危房改造总量的9.6%,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12亿元。我区加快各项前期工作, 落实配套资金共17.73亿元。全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竣工11.54万户, 竣工率100.34%, 为“十一五”前三年总和的3.8倍。
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全面完成。柳州、桂林、百色、河池以及三江、融水、龙胜等4市15县 (区) 大力组织实施以“电改、灶改、水改、寨改”等“四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村寨防火改造。截至2010年12月底, 全区1156个村寨的防火改造工程全面竣工, 累计完成投资8.28亿元, 惠及13.4万户59万人, 有效遏制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 城乡风貌改造深化拓展, 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圆满完成。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 涉及全区14市61县 (市、区) 、840个自然村、6.9万户房屋外立面改造和160个村屯的综合整治。各地大力推进“六大工程”项目建设, 突出综合整治村屯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大标准件”建设以及民族特色村寨、科技示范户、科技服务中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村级沼气服务网点、户用沼气池、小型污水处理试点等30多个项目全面竣工, 完成投资12.35亿元, 占计划总投资8.53亿元的144.8%。
“城乡清洁工程”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结合开展第七届“南珠杯”竞赛活动, 全区“城乡清洁工程”稳步推进, 加强对“五乱”的督察, 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 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小街小巷、公共场所周边等的环境卫生, 为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两会一节”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 取得显著成效。
(四)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内, 全区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09项, 比2007年新增99项, 实现了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成为全国第9个、西部第2个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省区, 以及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之一。全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336.05万吨/日, 建成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2984.8公里, 全面实现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60%的预期目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断提高。年内, 全区投入41.98亿元, 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1项, 累计形成无害化处理能力10412吨/日, 比2007年增加5051吨/日, 增长了1.94倍, 全面完成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60%的目标任务。
建筑节能扎实推进。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率为100%, 施工阶段执行率为95.2%。截至2010年9月底, 全区累计完成建筑节能145.6万吨标准煤, 占“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02.5%。全区50栋建筑能源审计、30栋建筑能效公示完成。全面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和路灯, 绿色建筑开局良好。
墙改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禁实”任务, 全区21个市规划区内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 全区新型墙体材料产量突破140亿块标砖, 为“十五”时期末的2.5倍,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50%以上。淘汰落后砖瓦产能企业481家, 淘汰落后砖瓦产能44.5亿块标砖, 超额11%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结合农村危房改造, 投入3000万元补助2万户农民使用新型墙材建房, 并配套补助500万元共20条新型墙体材料设备生产线, 新型墙体材料向农村推广初见成效。开展砖瓦窑炉建设市场清理专项整顿, 加强窑炉能耗检测, 规范和建立墙材生产和建设领域节能准入机制。
(五) 建设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 建设经济快速发展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截至2010年11月,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066.17亿元, 完成年度房地产投资任务的96.9%, 同比增长51.8%;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7位, 在西部排名第4位。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264.1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5.8%;商品房平均售价3595元/平方米, 同比增长10.3%, 增幅下降3个百分点。住宅品质和物业服务水平不继提升。
建筑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企业资质等级, 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广西建工集团年产值突破200亿。预计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达1260亿元, 建筑业增加值580亿元, 比2009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从业人员接近百万人, 迈入全区千亿元产业行列, 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凸显。强化建安劳保费管理, 收缴建安劳保费12.8亿元, 同比增长49.53%;调剂2009年度建安劳保费2.5亿元, 惠及企业202家、17.59万人次。
建筑市场监管加强, 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开展了4次整顿建筑市场大检查, 对29家违规施工、监理企业和19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处罚, 暂停其参加投标或承揽新工程的资格。重点加强保障性住房、市政工程、校安工程等重大民生工程监管, 工程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度获得鲁班奖项目1个、全国建筑装饰工程奖项目7个、自治区优质工程奖项目62个、自治区级建设工法83项。全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六) 上海世博会广西馆建设运行圆满成功, 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上海世博会广西馆运行良好, 取得圆满成功。由我厅牵头负责的上海世博会广西展示馆经过两年多建设, 2010年4月全面建成运行, 充分展示了广西民族特色和发展生机, 彰显了壮族儿女的精神风貌, 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 是省区市联合馆中最受游客欢迎的展馆之一。
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和管理, 组织自治区统筹推进的在建重点项目协调会58次, 重点协调解决了全区高速公路、铁路和电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 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自治区行政中心、广西城市规划建设展示馆、美术馆、铜鼓博物馆项目建设的选址、规划及立项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广西城市规划建设展示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 北海冠岭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建成。
(七) 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才和法制工作成效显著, 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大竞争上岗选拔干部力度, 规范和强化岗位培训、考试工作, 完善持证上岗制度, 关键岗位、执业资格注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达49314人次, 专业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参考人员达17072人次。加大干部培训力度, 举办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专题培训班, 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开展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 完成建筑企业农民工及各类生产操作人员培训近5万人次。加强对建设类行业院校的指导和建设。认真做好2010年度绩效考评, 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建设行业法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颁布实施, 建设行政执法的监督指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加强, 行政行为不断规范, 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依法治理环境进一步改善。
(八) 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做到“一岗双责”, 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全力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政令畅通, 监督检查职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 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行业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加大信访案件查处力度, 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进一步保持。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建设;成立了广西建设职工文化艺术工作研究会;积极开展“党组织建设年”、“结对共建、先锋同行”和“创先争优”活动, 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2010年度对天峨县等投入各类定点扶贫资金275万元, 定点扶贫村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五年来, 我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着力推进建设经济快速发展, 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城镇化水平从2005年的33.62%提高到2010年的40.6%, 年均增加1.4个百分点, 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体系逐步完善, “四群四带”城镇空间格局已经形成, 城镇化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10年, 全区房地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等“三项投资”实现2140亿元, 是2005年的1.3倍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80亿元, 是2005年的2.4倍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0%, 增加到2010年的11.2%, 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 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稳步提高。全区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城镇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30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达34.5平方米, 分别比2005年提高19%和20%。覆盖全社会的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解决了32.39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城乡清洁工程”深化拓展, 城乡风貌改造全面展开, 城乡特色凸显、品位提升, 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以“双百授权、审管分离、阳光操作、限时办结”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 加强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行政效能得到大幅提高。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快, 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初步建立。
在充分肯定我区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城乡规划统筹不够, 规划实施刚性不足,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滞后;部分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土地不落实, 廉租住房补贴发放进展缓慢;城市基础设施滞后,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加强;建设市场秩序还不规范, 建设行业的廉政建设和诚信体系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
二、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开局之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以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为主线, 强化城乡规划调控, 着力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 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和改善民生,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 推动节能减排, 优化城乡人居生态环境, 实现住房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主要预期目标:
——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2.4%左右, 力争比2010年增加1.8个百分点左右。
——督促指导各地力争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其中, 房地产业投资1200亿元;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投资900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10亿元。
——新增廉租住房2.85万套, 发放租赁住房补贴9.61万户;新增经济适用住房2.62万套, 公共租赁住房0.62万套, 城市棚户区改造2.41万套, 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08万套, 限价商品住房0.62万套。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约10万户;督促指导各地力争完成村镇建设投资200亿元左右。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6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5%。全区县城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26%和9.5平方米。
——建筑节能42万吨标准煤。
2011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必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
一是加强城乡规划调控, 优化城镇群城镇带布局。
各地要根据自治区关于加快城镇化跨越发展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 突出抓好西江干流城镇带规划、桂贺旅游带城镇规划等重点城镇带规划的编制。加快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编制和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各市要抓好两条景观大道、一个特色街区、一个精品小区的建设, 以及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塑造城镇特色。
二是加快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城市新区建设。
全力推进南宁、柳州超大城市, 桂林特大城市的建设, 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新区扩展。以广西城市规划建设展示馆、美术馆、铜鼓博物馆三个重大公益项目建设为重点, 推动金融街、文化街、民族风情街建设, 加快总部基地、保税物流中心、文化 (动漫) 产业园、体育城建设, 全面推进南宁五象新区建设;加快南宁火车东站建设, 推进东盟国际商务区建设;深化“中国绿城”建设, 加快“中国水城”建设, 提升首府南宁的城市功能。以“广西汽车城”建设为重点, 全面开发建设柳东新区, 推进柳州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建设。突出抓好其他中心城市的城市新区建设, 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完善产业园区必要的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各市要做好城市新区五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确保新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加快发展县城和重点镇。
推进城镇化示范县建设, 争取示范县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以上。推进示范县建筑节能, 各示范县年内要完成一条街道的节能照明工程、一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加强自治区重点镇、小康示范镇建设, 组织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 培育和发展一批经济强镇;建立重点镇 (扩权镇) 、小康示范镇考评体系, 完善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
四是塑造城镇特色, 创造国家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广西园林城市和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切入点, 在五年内至少新增四个国家园林城市、两个历史文化名城。因此, 北流、梧州、钦州、贵港、百色等城市要以2013年为目标年, 今年全力做好园林绿化和城市新区建设, 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
五是全力办好广西首届园林园艺博览会。
自治区决定从2011年开始, 每年举办一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 由14个设区市轮流举办。首届园博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各地特别是建设部门要把办好首届园博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实, 保证首届园博会按时举行, 确保建成高质量的园博园。
六是开展村镇规划集中行动。
今年全区计划完成约35个县 (市、区) 域镇村体系规划的编制;对未编制总体规划的乡镇开展乡镇规划编制, 对1万个左右的村委所在地或中心村进行村屯规划。各地要按照1月陆续启动、5月全面实施、11月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人员、村庄规划协管员、建筑工匠的规划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加快规划编制。
七是深入开展城乡风貌改造, 打造特色名镇名村。
城乡风貌改造三期工程重点是对桂林—兴安—资源—龙胜、桂林—阳朔—荔浦、大新—靖西等3条旅游线路的二级公路沿线500米范围内的城镇和村屯, 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村屯道路硬化、村屯绿化建设和村屯综合整治改造;在百色至隆林、南宁至梧州高速公路, 以及融水和三江县城或景区周边, 各选择部分村屯进行村屯综合整治;计划将14个镇、20个左右的村打造为特色工贸名镇、旅游名镇名村、文化名镇名村、生态 (农业) 名镇名村。
(二) 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制, 严格绩效考核。
建立住房保障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体制, 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度。
加强督促检查, 促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和资金的落实。建立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监管机制, 采取抽查、检查、通报、约谈责任人等方式,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实现“五个确保”、“三个按时”。
三是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和重点保障形式。重点建设小户型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出台住房保障政策和配套文件, 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重点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棚户区改造和危旧住房改造, 特别是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的政策法规, 加快拟定限价商品住房政策, 形成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四是继续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对能够保证居住安全的公有住房, 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职工出售。修订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办法和住房补贴等政策, 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集资建房和已购公有住房、集资建房上市交易行为, 加快推进住房补贴发放工作, 增强职工购房能力。加强危旧住房改造监督管理, 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危旧住房改造。
五是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
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 规范住房公积金信息披露内容, 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 健全内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 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带动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继续加大住房公积金对职工自住住房消费的贷款支持力度, 保障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 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保障功能。
六是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力争组织对12万户左右的农村危房实施改造。落实自治区和市县财政的农村危房改造配套资金, 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加强技术指导, 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建立改造台账、“一户一档”制度, 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 筹措资金1.35亿元, 组织对融水县30~50户集中连片的320个少数民族村寨进行防火改造, 开展电改、水改和灶改工程。
(三) 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抑制投机需求, 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检查。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加快推进住房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物业管理, 全力推进房屋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工作。严格拆迁管理, 努力化解拆迁矛盾纠纷。
(四) 加快推进城镇减排与建筑节能
一是完善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
要强化技术指导, 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厂的中控室、化验室建设。着重加强污水管网建设, 加快雨污分流系统的改造和完善, 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加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处理站的建设, 加强垃圾清运设施配套建设, 加强项目运营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项目运营水平, 促进项目污染减排效益的发挥。
二是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
积极推广建筑节能工作, 确保2011年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强制性标准的执行率为100%;继续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加强建筑节能试点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自治区级配套能力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技术的综合应用;积极开展农村地区太阳能热水、照明系统等太阳能应用示范;加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扶持力度, 加强新型墙材推广应用领域质量监管, 推动新墙材的研发和墙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推进城镇“禁黏”和农村地区“限黏”工作。加强科技开发和建设科技示范项目研究, 促进我区建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五)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结合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三期工程, 将“城乡清洁工程”向乡镇、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推进、拓展和延伸。健全各级“城乡清洁工程”组织领导机构和长效管理机制, 实现“城乡清洁工程”由“突击型”向“常规型”的制度转变。
二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饮用水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逐步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 建立和完善用水梯级价格制度。加强城市燃气规划和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规划, 加快城市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照明”, 规范城市照明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建立环境卫生监测网络。
三是努力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
各地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的工作要求, 积极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工作, 建立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与指挥系统, 逐步实现精细化、网络化、信息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
(六) 大力发展建筑业, 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转型”, 就是要由目前粗放型、手工型、内向型向集约型、科技型、开放型转变;“升级”, 就是要实现建筑市场、产业结构、经营管理、科技水平、施工队伍的全面升级。
二是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要突出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大力提高市场监管效率, 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建设。深入开展建筑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加强招投标管理, 强化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检测机构动态管理, 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
三是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
逐步建立起我区城镇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和工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工程标准定额在推进城镇化、建筑节能减排, 以及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的技术保障和引导约束作用。
四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创新监管方式, 提高监管效能。重点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大公益项目等重大民生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和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监控。
三、加强自身建设, 全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
(一) 加强基础建设, 推动工作落实
要落实目标责任制, 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要加快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 为工作推进提供基础保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使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围绕落实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及时提出对策措施。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强化对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的监管。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 重点对专项资金安排使用、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督查, 做好协调服务;加强目标考核, 列入自治区政府目标责任状的工作, 完不成的严格问责。
(二) 加强作风建设,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 牢固树立服务宗旨,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行业立法, 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全区住房城乡建设执法队伍建设,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研究行政复议案件, 改进行政复议工作, 力争不因行政复议引发行政诉讼案件。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认真开展政风行风建设, 加大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力度,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加强对信访积案的督查督办, 继续组织开展“领导和机关接访、带案下访和下访约谈”等督查活动, 完善重大群体性事件、市政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预案。
(三)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
要深化干部人事改革, 加强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才引进和竞争上岗工作。建立培训制度,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培训考试工作;加强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创建, 开展农民工等一线生产操作人员培训;抓好广西建设职业院校建设, 争取培养更多的建设系统专业人才。
(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重点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等重大事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抓好房地产市场监管、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等关键领域的预防腐败和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
(五)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支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
【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会议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县项目建设工作会议的上个表态发言07-25
招商局在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动员会议上的发言09-08
在全县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10
全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讲话稿09-05
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10-17
贯彻落实推进乡镇经济发展暨全县上半年项目建设调度会会议07-01
全县禁毒工作会议讲话稿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