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

2024-07-19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精选13篇)

1.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 篇一

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初探论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非常美丽的学科,它的美丽不仅仅是语言的美丽,更有意境的美丽,情感的美丽和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美丽。语文是中学教学中很重要的学科。老师给学生们传授语文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语文成绩,有一个高的语文水平,还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有语文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审美情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好语文能够让我们发现美丽的眼睛更加明亮。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试图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在学好语文的同时,能够有审美情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情感;教学建议

一、引言

审美情感的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语文审美情感包括对文章句子的审美,对文章情感的审美和和对意境的审美。学生具有审美情感,才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理解语文,也不会因为学习的枯燥而讨厌学习语文。有了审美情感,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就能够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欣赏语文。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语文。语文学习是很重要的,只有学好了语文,我们才能够在生活中,在其他科目学习中,获益匪浅。

二、语言审美情感的培养

语文是由美丽的文字构成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欣赏语言文字的美丽,就能够让我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汉语是中国人的语言,他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被我们沿用。古代人利用文字,创作了很多名篇佳作,我们后人再读他们的文章的时候,往往会被他们美丽的文字和语言吸引住。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感,才能够让他们欣赏古人流传下来的文章,才能够让他们知道这些语言文字美在哪里,也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试着学习古人的写作方法。语言的美丽是由很多部分构成的,它有美丽的词藻,还有华丽的句式和含蓄的比喻,这样的句子会非常的优美。我们初中语文老师总会让我们用修辞手法造句,或者是让我们在课堂上做仿写句子的试题,然后让我们当众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我们总会想尽办法用比较华丽的词藻和特殊的句式来写句子,好让自己的句子很出众,得到考试的表扬。语文老师在培养学生们的语言审美情感的时候,应该教会学生们常见的修辞手法,让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收集平时遇到的好词好句,并且试着在自己的写作中利用这些好词好句来装饰自己的文章。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就常常给我们发一些好词好句的资料,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收集起来。有了语言审美情感,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仅能够更好的欣赏语文作品,也会有能力自己写出优美的文章。

三、文字意境审美情感的培养

语文句子或者是文章除了有语言美外,意境美也是语文所具有的独特之美。意境的美丽能够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意境审美情感,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所处的环境,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尤其是在欣赏一些优美的文章的时候,能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就能够让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那些句子里所描绘的优美场景。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去过桂林,没有亲眼看到过桂林的山水,但是通过文章的描述,学生们就能够在脑海中涌现出桂林的山山水水,能够感受到水的清澈、空气的清新和山的险峻。所以意境审美情感的培养很重要,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们学会去体验作者身处的环境,帮助他们融入到作者设计的意境中去,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即便不能够亲身去经历,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画面,传递情感。

四、文章思想感情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赏析语文作品的情感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审美情感,一定要注意培养他们对文章情感的`审美能力。在很多古诗词中,古人都是通过语言和意境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有忧国忧民的情感,也有怀才不遇的伤怀,还有游山玩水的闲情雅致。能够赏析这些情感,就需要学生们有审美能力,尤其是语文情感审美能力。在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情感审美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去赏析那些直抒胸臆的文章,这样的情感表达比较直白,学生们能够很容易地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到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后,老师再让他们去审美那些情感表达比较含蓄的文章,这样就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情感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更好地欣赏好文章。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从很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感,只有全面的培养,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语文,才能够让他们全面的发现语文的美。审美情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师要有耐心,也得足够细心。一篇美丽的文章,不仅有美丽的语言文字,还有优美的意境,自己含蓄的情感。具有审美情感的人,在欣赏这些文章的时候,能够被这样的文章深深的吸引,能够通过读文章,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上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感,也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渤,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海霞.语文与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04,(04).

2.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 篇二

情感还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 就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 虽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 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旺盛的求知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备课、授课和复习三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

每讲课之前我都讲个笑话之类的东西来提神, 效果还真不错。

六、多媒体导入法

现在的多媒体使用越来越广泛, 而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也是课堂导入不错的选择:比如学习歌颂母亲的《小巷深处》就播放闫维文唱的《母亲》;学习现代诗歌《乡愁》就听一段伤感的朗诵;学习名著《空城计》就感受一下京剧名家的唱段;学习古文《狼》就欣赏可爱的Flash动画表演……这些都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景, 提高学习本课的兴趣, 具有很好的效果。

课堂导入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不管运用什么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忌冗长拖沓。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分因素, 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志趣。

一、备课———蓄积积极情感因素的重要阶段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育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感统一的过程, 积极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教师的情感是直接影响备课质量的因素之一。教师若处于最佳的情感状态, 就会注意力集中, 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深入地研究教材, 准确地抓住其重点和难点, 又能针对学生实际水平, 充分估计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偶发事件, 进而选择理想的教学方法, 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既能保持知识的科学性, 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讲, 教师备课也是备情感的过程。

教师若情绪不佳, 注意力分散, 思路就会不畅。既不能

钟。课堂的重点毕竟还是新知识的教学。教师要抓紧课堂时间, 用短短几分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寻, 不要在课堂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 以免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二忌千篇一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 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 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 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 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如若千篇一律, 学生的新奇感会消失, 这样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对课堂失去兴趣, 消磨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 一节课的成功固然决定于众多因素, 但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绝对会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调动其积极参与性, 从而使这节课事半功倍, 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牛宾国】

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 也不能细致地思考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 从而被动地写出教案, 势必影响教学教程的各个环节。我们知道,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也是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刘勰说:“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观文者, 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 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 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 那些美文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 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在语文教学中, 把握文中流泻奔腾的感情激流, 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 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学生情感的火花要靠教师的激情来点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凝聚的情感愈深, 蓄积愈厚, 激发愈烈。因此, 教师备课应排除一切消极情感的干扰, 使之变成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准备过程。

二、授课———调动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授课是全部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也是情感发挥纽带与桥梁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教学过程中, 情感交流能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如何, 取决于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时的环境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由积极的探索活动产生的。所以, 要努力将学生吸引到积极的探索中来, 并使其从中体会到独立发现和探索的愉悦。

文章“不是无情物”, 一切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人品鉴诗文, 主张熟读成诵, 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这就是充分尊重作品, 通过朗诵, 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 渐入佳境, 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 爱作者所爱, 恨作者所恨, 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语文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人生, 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感染力量, 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 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 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例如, 朗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要求学生调动有关知识 (社会背景、写景状物的要求等等) , 展开想象和联想, 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 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描述的情景, 争取获得身临其境、领会其中的感受, 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情感。当学生通过朗读, 用心灵去领悟时, 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了, 进而获得了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积极情感背景原则, 有助于克服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的因素, 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的内在动机活跃起来。授课过程中, 教师若教态亲切、有浓重的情感色彩, 将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手势等讲授, 就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 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并在享受中掌握知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 学生对哪门课有兴趣, 这门课就优于其它课程, 学生对哪一章节有兴趣, 这一章节就一定会被学生所掌握。例如我曾有个学生, 原本对语文不感兴趣, 一作文就头疼, 可换了一位语文教师后, 她竟然喜欢上了语文, 还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说:“以前我很讨厌语文, 可自换了一位老师, 她那满脸的微笑, 亲切自然的神态, 她那充满信赖的明亮的目光, 她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突然从心底感到语文天地那么美好。现在, 我不仅喜欢上了语文, 而且作文写得也很像样了……”。可见教师授课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目的。

授课过程中, 学生听课时自然流露出的满意微笑, 凝目思考的庄重神态, 茅塞顿开的欣喜表情, 向教师的会意点头……这些积极情感的反馈信号, 使教师越发轻松自如, 焕发精神, 这就形成师生间积极情感的往复传递, 并不断深化为良性教学氛围, 教学效果当然可观。

反之, 教师语言枯燥无味, 内容空洞无趣, 表情冷若冰霜, 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号必然是注意力分散, 或低声细语, 或另有所为, 漫不经心等。这就使师生彼此传递消极情感并不断恶化教学氛围, 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复习———形成良性情感氛围、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过程

复习巩固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若能科学地组织好复习活动, 学生就会产生“充实感”、“满足感”, 给教师积极情感信息反馈, 自然会激起教师的快慰。师生这种和谐融洽的情感便会迁移到以后的教学活动中, 形成长久的积极情感氛围, 从而汇成师生情感相互陶冶的涓涓细流。

反之, 把复习变成“绝对自由王国”, 便使学生产生一无所获的“空虚感”。那么, 即使在授课过程中, 已形成的良好情感氛围, 也会变成烈日下的小水泊,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干涸, 其复习巩固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难以用数字表示的。要获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辞辛劳地编织斑斓的情感纽带, 构筑起师生间情感的彩桥, 用爱心去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

爱因斯坦说:“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 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 受到教育。

摘要:情感, 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认识主体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情感因素,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情感还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 语文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因此, 要从备课、授课和复习三个主要环节入手,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志趣。

3.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不能 忽视 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感情和高尚风格的美育工作者”,这简单明了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北大语言家陆俭明说,语文是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的。

1、朗读激发情感

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文章,根据不同的作品,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为“激”情准备条件,让学生在听中“激”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春》时,配合播放相关的音乐,学生静静地听着泉水的叮咚声,小鸟的宛转的歌声,牧童的短笛声……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热爱生活与大自然的感情便油然而生。在配乐诵读中体验情感,语文的表达加上旋律的伴奏,可凸现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情感世界中,更能激发心中沉睡的情感。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先让学生自读诗歌时,有学生居然能读得面带微笑;在组织学生听完那充满悲情与激昂的配乐朗诵后,学生们早已被感动,有的甚至偷偷的擦拭着因激动而流下的泪,再让学生们去朗读诗歌时,学生们的表情都已变得很严肃,尤其是在读“你在哪里”的重复语句时,更是满怀着悲哀。

2、欣赏陶冶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把“绘画”渗透到课堂中来,景中有情,让学生面临实景似的感知形象美。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其景物、其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境界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仅诗、词中有境界,小说、散文戏剧中也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沁园春·雪》里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飘逸邈远的意境,《珍珠鸟》中活泼可爱而又通人性的珍珠鸟这样的境界时,我们心中怎能不产生审美情感?

如教学《沁园春·雪》时,为了使学生感知“北国风光”之美,可播放投影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雄伟的长城、起伏的山峦、滔滔的黄河,广袤的高原等,使学生感知了美的画面,为进一步领会诗人抒发以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奠定了基础。

3、诵读品味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已出”的境界。也就是充分尊重作品,通过朗诵,充分调动目、耳、口、心,做到目观其文,耳闻其音,口诵其声,心通其意,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的境界,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读者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复杂情感。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远离大陆故乡的怀念之情,学生对这首诗的情感主要通过诵读来体验的。

又如,朗读《荷塘月色》,要求学生要调动有关知识(社会背景、写景状物的要求、江南的采莲等),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描述的情景,争取获得身临其境、心领神会的感受,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情感。当学生通过涵咏、朗读,用心灵去领悟时,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了,进而获得了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4、想象放飞情感

鉴赏美须凭借想象,创造美也离不开想象。而情感就像想象力的发酵剂,像托起想象力的风,只有让学生在想象中倾注情感,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极为典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前三句用名词点出多种景物,如何把几种景物组成有机画面,从而领悟其中的意境呢?就得运用联想了。首句以“枯、老、昏”来描述“藤、树、鸦”的特征,也使它们有鲜明的个性。通过联想,读者脑海里自然就浮现在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透出温暧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在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处。联想和想象中构成一幅深沉悲凉的立体画面,寄托了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境,通过联想和想象,同学们就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意境,对诗人所揭示的元代下层小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5、交流流动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夫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动情的语言,创设语言情境,可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进入情景并为之动情。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上朱自清的《春》时,用满含诗意和激情的语言这样开课:“每个人谈起春天,都可能会浮想联翩,都有自己的不同感受。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而李煜却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但这些诗人从几句诗一二个角度来描述春天的感受。我们现在要品味的散文却是另一番天地,告诉我们春天的美在哪里……”

4.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四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因此情感教育当中的主要因素与学生、教师以及教材有着密切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师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在课程实践中获得心灵、情感体验,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感魅力以及情感素质,表达与体验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初中学生流露的情感与态度。从教材方面来看,情感因素包括课文当中隐含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以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课文均融入了作者的丰富情感,语段之间句句关情。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保证教师情感、作品情感以及学生情感能够实现有效融合。首先,教师应熟读作品,了解作品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并同时对作品情感进行领悟,以便可以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例如,在教授初中课文《孔乙己》时,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孔乙己本应该叫什么”从而创设出悬念情境,当产生悬念时,学生就会更积极地阅读小说,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作品情感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情感因素鉴赏作品,从而顺利实施情感教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激发情感。应用多媒体真实再现教材中的精彩内容,让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刺激,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充分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信息,并深受启发。如此一来,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2.2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以改善情感教育效果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认真备课,在备课时深入挖掘以及钻研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深刻领悟文章中的客观思想因素。唐代的白居易认为感动人心的前提是唤起情感共鸣,而在现代情感教育中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文当中的情感进行点化,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找出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使自身情感体验得以增强。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章主要包含三种情感因素,即大自然情怀、爱国情怀以及生命的赞歌。例如在教授课文《春》以及《死海不死》等文章时,可以对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等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而在教授《枣核》以及《最后一课》等课文时,则可以对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以便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深入剖析文章中流露的父子亲情,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并学会关怀他人以及爱惜自己。总而言之,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剖析、挖掘,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2.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说”“、写”练习,以培养丰富情感

新课改下的“说”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语言表达变得规范得体。说话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便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身情感。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演讲的主题则让学生自行选择,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即可;如果学生没有理出演讲思路,则可以提供选题范围,并指导学生选题。

三、小结

5.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高尚的情操。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主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父爱的录像带。或放一曲《父亲》歌曲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 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二、设臵悬念提高口语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芦花荡》、《社戏》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感情。

三、寻找问题吸引学生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过零丁洋》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文中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说零丁’一语双关如何理解?通过问题来了解作者在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从而来更加深刻的了解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雪》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作者鲁迅在自己创作本文时不仅是在写景而在写景中蕴含着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6.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篇六

小店街道一中

王玉珍

一.

作文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意义

能挑千斤担的只让他挑五百,能挑九十九的也让他挑二百五,一个吃不饱,一个撑破了胃。这种畸轻畸重的教学现象就是现代班级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最大冲突,它难以协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施作文分层施教,使学生作文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探索分层教学的新路,不失为当前激发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有益尝试。

二.

分层教学,异步达纲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不同的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作文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

学生需要自主的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作文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作文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促进中下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1 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甚至杜绝缀学厌学现象的产生,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天才”的成才愉悦。三.

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合理分层,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作文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定各层次作文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翻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按情况分层次。

(1)摸底准备,初定层次——第一学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学生一进入初中,就向他们提出层梯教学的设想,要求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如汉语拼音等)提高自身素质,(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等)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期中考试后,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况,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丁人数较少,约各占10%~15%,乙、丙人数约各占35%~40%。为达到帮教目的,可以让甲、丁两组,乙、丙两组学生分别坐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交流,继续竞争,共同提高,并制订几条相应的措施,如以桌为单位发言记分。

(2)变换梯队,再定层次——第二学期

“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一学期分层教学后,由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等原因,各组(尤其是乙、丙两组)学生情况会起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对每个学生重新评估后变换梯队,再定层次。做法是:取消丁组,留甲、乙、丙三组;甲、丙两组学生各占全班人数的20%~25%;

仍采用同桌帮教办法安排座位;余为乙组。由于梯队变化,丁组学生升格为丙组,丙组中有部分升格为乙组,乙组中又有多人升格为甲组,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潜能,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甲组学生为防止滑入乙组,又要与乙组升格者竞争,也只有努力向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互帮共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3)因地制宜,适当调整——初二 初二起,由于学科数量的增加,兴趣爱好的变异,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学生潜能开发不一等原因,作文学习进展情况必有所不同。为使学生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学好语文,教师在把握每个学生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对甲、乙、丙三个层次的学生适时作必要的调整。其中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升格的多(每次各组1~3名)降格的少(每次只个别组1~2名)逐渐增加甲组人数,减少丙组人数。这样,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教学分层 明朝王守仁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在对学生作文整体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优秀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提高。

(1)目标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人性作文教学目标。使高层次学生达到“一类”作文水平,中层次学生由“二类”向“一类”作文水平过渡,低层次学生由“三类”向“二类”作文水平过渡。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这三类学生。

(2)训练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2 学生的写作起点不同,作文水平有高低,作文的训练侧重点和训练方式也应不同。

对低层学生侧重“写得出”训练,即让他们有内容可写。首先,作文出题时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实际,不出大而高、远而浮的题,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触眼文题,有处走笔。其次,要适当增设台阶,减少坡度,并扶以杖藤。

对中层学生要侧重“写得快”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的能力。同时加强平时指导(如讲课文时启发、推荐优秀作文示范)、作前指导和作文讲评,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作文自会提高。

对高层学生应侧重“写得好”训练。即训练他们写作文要有新意、新构思、新材料、新语言。要真正写出高品位的文章,平时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多向思维训练,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尽量拓展写作思路,提高作文水平,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心中无”的佳作。训练方式有二:一是一题多作;二是一题多体。

(3)评价分层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分层作文教学,对高、中、低各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应根据作文目标各不相同而有层次上的差别。同时,再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一般应贯彻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学生作文的基本手段。教师评改作文要善于沙里捡金,及时鼓励,予以肯定。对低层同学,只要他们达到三类作文水平,就一定有能力向二类水平迈进。

(4)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作文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拨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补习,个别

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降组的学生,不要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7.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 篇七

一、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年复一年地传授着同样的内容,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许多知识也会逐渐遗忘。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觉终身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新课程要求教师了解国内外时事,关注科技发展,我在教学中随时与学生讨论热点话题,关心国家大事,如我国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云南昭通鲁甸地震、4G手机功能、钓鱼岛事件、网络中的“人肉搜索”、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把自己的学识与所教的内容融会贯通,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情感教育轻松自然渗透。

二、激活课堂气氛,产生良好的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教育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具有同情心,特别是对“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呵护,做到善于表扬,赞美他人如同撒香水,当我们将香水撒向他人时,自己也浑身散发着香气。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要求教师能将教材内容运用于真实的语言情景中,例如,在《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学中,我让学生尽情叙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麻烦,让同学们给出建议,畅所欲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个别不愿当众表达的,鼓励他们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交流。通过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了信赖、理解型情感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步骤:一是进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例如充分展示实物、图片、简笔画等,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二是运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寓教于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三是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诸如小组讨论、互动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四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转变,从而达到以爱动其心,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灵活地讲解,将枯燥无味的语法、词汇生活化,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主动状态,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水源头。

四、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课内外活动

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启迪学生心智,不断进步。一是开展英语课外口语竞赛活动。初中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阅读朗读,可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九年级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教学中,我开展了一次英语辩论,辩题分别是A: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watchTV after school. B: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go out at night.通过此次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口语和运用能力,在乐中学,学中用,而不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二是以唱歌、游戏、表演等形式创设竞赛情景进行教学。除开展课本中提供的活动外,还可改编相应内容的活动,不断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these pants?时,为了较快掌握how much句型和数词运用,我开展了一次班内拍卖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不再喜欢的物品或旧书籍进行拍卖,并把拍卖到的钱捐给贫困学生,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意义且活学活用的学习。三是设立英语角、对话小组,并作值日报告,写英文日记,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学完之后,我让对话小组(4~8人)动手制作奶昔、水果沙拉(fruit salad)和三明治(sandwich)并一起分享品尝,边做边运用所学对话和first,next,then,finally等词,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每一位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五、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让学生参与、合作的教学理念。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内容上,积极给他们创造合作的空间,实施分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态度及时予以积极评价,使学生能获得学习成功的自信体验。好表现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教师可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Read and Act”和“Ask and Answer”部分,让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得到表现的机会,唤起情感共鸣。又如:我在上完七年级上册之后,要求学生在家将整册课本中的内容串联在一起进行口语练习,然后在班上开展口语竞赛,让学生每学完一个学期的英语课后,就能说上几十分钟,使自己父母叹服而心存自豪,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既进行了有效地复习,避免了简单枯燥的重复,又能使他们主动积极敢于挑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变苦学为乐学,让英语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美好的回忆。

六、把德育融合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在2014年3月3日洱源发生5.5级地震后,我让学生上网时刻关注最新救援情况,心系灾区,使每一位学生真正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感动升华到自觉自愿的献爱心行动,并结合正在学习的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was your vacation? 运用一般过去时记叙地震,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再提供几个必要的生词如earthquake,happen等,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感情等方面练习写作,不但以此学习了语言,而且成功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8.语文情感教学初探 篇八

【摘 要】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缺失,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通过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教师情感的传达,以及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培养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情感 体验 培养 兴趣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也在不断地加强。然而,据了解,作为现代教育改革薄弱环节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并不多,这就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情感内容与需求,虽然初中生的情感不像小学生的情感那样直接性、持久性,但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仍胜于理智,对一些事物的情感不稳定,既能很快激动,也容易冷漠下来。他们更易于接受情感的宣泄和艺术的感染,对于呆板的、灌输式的说教具有自然的排斥力。正如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元说:“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显然,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程度。因此,要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更加感兴趣,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注入更多的情感来激发和鼓舞他们学习的热情。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与实践。

一、注重教材情感的挖掘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因此,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编入的课文,大多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佳作,其中精妙的语言,优美的语境,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见解,无不散发着人类情感的芳香,无不渲染着作者的情感色彩。比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就是通过白杨树的描绘,来寄托作者的感情,表现丰富的情感内涵。朱自清的《背影》,事小蕴深,词约意丰,感情真挚,渗透在叙述父亲形象的字里行间。学生一读下去,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作者的情感波涛一起一伏,感动不已,甚至流泪。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总要在作品中渗透自己的感情,或直抒胸臆,或寓情于景。语言文字是情感的实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跟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触摸,逐步进入作者和课文的情感世界,进而产生感情的升华。

另一方面教师要用美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文学作品总是以洋溢着生命情感的感性形象打动人的。当我们津津津有味地诵读“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不仅看到诗人的悠然情趣,更是体味到了诗人的淡泊的情怀以及潇洒飘逸的形象。所以,美的形象总是牵动人的情思的,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再现、强化美的艺术形象,又怎么会不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在林林总总的艺术形象中漫游,凭借情感体验的能力,甚至能分辨出最微弱的情感呼吸。比如陆蠡《囚绿纪》中写道:“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一个“焦”字流露了作者对“绿”的深深挚爱和欢喜之情。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材中的情感,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精华的部分,感悟思想情感的真谛,那么,我们就实现了与文章中的情感交流。

为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从教材中提炼美,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来陶冶和培养学生的情思。

二、加强教师情感的释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如果注意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就容易打动学生的心,诱发学生的情感,奏成了一曲教师、学生和作者情感交融的交响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情感活动,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来产生情感的共鸣……”那教师如何去传达情感呢?教师除了树立自己的形象、关爱自己的学生这些最基本的情感要素来传递情感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传递。

1.教师要学会“诱”情。“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为了求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点燃激情的火焰。一番声情并茂的言语;一首动听深情的歌曲;一幅精美入题的画面,这以声传情,以句达意,无不营造一种氛围,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一开始接触课文时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巴东三峡》一文的导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是啊!三峡的险峻,三峡的雄奇,三峡的壮美,你见过吗?那就让作者带领我们去尽情地神游,去领略三峡的奇伟风光,去感受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私馈赠吧!又如教鲁迅的小说《故乡》,可利用几分钟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当同学们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后,也涌起一股热爱故乡之情。尤其是久别故乡的人,对故乡更是梦牵魂绕,而那深深眷恋故乡的鲁迅先生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后心情又如何呢!通过这样设定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才引入正题。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具、诗歌、事例、幽默等,精心设计,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在导语中积蓄的情感迅速达到最佳的状态,让学生动情、入情,课堂教学会取得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效果。

2.教师要学会“煽”情

感情一旦产生,也将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有所升华而深化。在深入探讨课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主要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环节和学生的表现,善于发现并抓住课文与学生感情的契合点,比如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因其细腻、形象、感人,易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品味出作品本身潜在的美。如教学《天净沙·秋思》,用课件导入,教师随着音乐,逐一展示九种景色,随着景色的变化作简约的介绍,也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再推出主人公正骑上一匹精疲力竭的瘦马在荒郊古道上踟蹰而行。这样就可以提供给学生驰骋想象羁旅之情的典型环境和广阔空间,对这真实的情境有了深层次感触,进而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在电教媒体不具备的落后山区,教师可用图画的方式直观反映出来,学生的感情体验同样强烈。又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前文写孔乙己“排出九文打钱”和后文的“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细节上的一“排”一“摸”,两字之差,却显示出孔乙己前后境遇之别。教师若注意模拟情境,学生在品味中不仅对含义的理解,而且感情也会随着内容情节的发展而升华,此时学生就会对孔乙己的形象、情感有真切的体验,更加痛恨封建社会。

另外,在语文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各种态势语言,课堂质疑、课堂矛盾来传递感情;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些生活小常识、先进理念来传递感情;在课后利用课外辅导、转化差生的机会来传递感情等等。通过这样经常的置身在可知可感的环境的情感“磨合”,才能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课堂效果。

三、关注学生感情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新课堂中,语文教师要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力量,给各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让学生放飞激情,大胆生成自己的探究感悟之果。其实,如何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这不仅仅是老师把自己的情感直接传给学生,而是体验教学的真谛在于“自悟”。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和阅读情感,充分实现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价值。

由于边远山区农村孩子见世面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大胆发言的人不多,因此教师要多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诱发生生之间情思的互动。这种生生互动式情感体悟与交流又是最为坦率、纯真的。他们想要表现的欲望就更为强烈,表现的空间更为广阔。在“合作”性学习中,无论是一帮一,还是合作讨论法,通过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氛围中可以实现情感优势的互补,优化学生情感心态,构建乐学的氛围。譬如,朗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读生情,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让他们在读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反复朗读,并且将景、人、情融为一体来欣赏,学生就沉浸在美景的描写之中,又感悟到文本的感情因素,同时又获取了欣赏和写作的方法。这样,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情感成为写作的动力。当我们看到学生篇篇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文字时,这正是学生独立人格、独特体现的再现,是学生学习语文收获的见证。所以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是不可轻视的,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下不断地去感受、理解、体验。将教学内容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并能增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总之,感情是学生乐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是势在必行的,途径也是多钟多样的。如何在新课改中把情感教学运用得更好更纯熟,这就需要每一位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积极、更努力地去探索,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墨等.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4.6

(2)傅道春等.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9.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初探 篇九

课题实施方案

单位:河北祁州中学时间: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初探》课题实施方案

2007年10月,我们认真总结了以往作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了作文教学改革总的趋势,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现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特制定本课题组研究与实验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

1、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方向,切实提高全体同学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

2、努力将“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计划纳入到学校的教改工作计划中,把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3、贯彻执行市教育学会的相关工作要求,完成市教育学会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总体目标。

1、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社会为载体的三维式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引导评点,学生关注社会,在师生共同积累、吸收、切磋和扩充的写作训练中努力拓展作文教学的思维空间,尽快形成“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2、继续组织好中学生作文大奖赛、优秀教研论文评比、优秀教学案例评评比等教育教学活动,并开设写作教学系列讲座,吸引和帮助更多的教师和同学参与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队伍中来。努力打造出一支基本功扎实,有一定教研教改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热心文学创作,有一定写作基本功的青少年文学才骏。

3、编写有关写作教学的教材教案。

4、切实提高全体同学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5、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到课题申请结题时,每个同志都要有相关的教研教改论文、论著发表或获奖。

三、研究和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努力将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计划纳入到学校的教改工作计划中。要指派专人负责,要有明确的分工,要将课题研究的贡献与浮动工资分配、年终考勤考绩相联系。

2、实行子课题研究贡献评分制度。对参与子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的全体同志采取量化评分的动态管理模式,以激励全体同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更大成绩。

3、走出去,请进来,虚心请教,广泛交流。我们将利用一切可能的各种机会,努力让尽可能多的师生走出校门,加强交流,拓宽视野。

四、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来源。

1、我们将采取学校支持一点,自己想办法筹措一点的办法解决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问题。我们学校是一所年轻的普通中学,各方面的基本建设开支较大,学校的财力有限。但从学校校长到各职能处室的相关领导都十分重视教研教改工作,愿意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另外,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同学也愿意各尽所能,为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份贡献。

2、努力开源节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充分调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广大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努力不花钱就办事或者少花钱多办事。还要利出版发行校刊校报的机会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一些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

10.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 篇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意情感的培养适应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要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心理,塑造高尚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是需要教师和同学共同努力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生诗意情感教学的现状

初中教学中的诗意情感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情感投入来调动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投入自身的真情实感,并且双方形成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诗意情感的教学目标。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事情情感的培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很多教学片面的追求成绩,从而了忽略的情感教学,也为培养初中生的诗意情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应试教育,更多的注重教学成绩,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过分的注重成绩,就会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对诗词、课文的讲解中这是对字词的`讲解,教给学生比如划分段落、使用新词语的方法等,忽视了对语文课文本身情感的欣赏,这样就会让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固定的思维,只是学到了方法,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学生失去自身的情感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影响学生形成自身的思维和情感模式。

2.表达能力减弱。

语文最基本的就是教学生进行字词的学习、语言的表达,要让学生如何用语言正确的表达自身的情感。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的减弱。现在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很发愁,甚至都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大减弱了。

3.对生活缺乏审美感悟。

在初中的教学中更多的追求成绩,学习课程安排的特别紧张没有时间去和自然亲近。初中生不能亲近自然就很难有机会感受自然之美,也不能陶冶自身的情操。语文本身就有艺术之美,要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缺乏生活审美感悟严重阻碍了学生诗意情感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生诗意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1.培养诗意清能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诗意情感的培养是对初中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中药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气息,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诗意情感提升初中生生活交往能力

培养初中生的诗意情感需要教师与学生首先在情感上能够达到一个高度统一,然后进行情感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与人在交往时候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从而能够通过沟通产生共鸣,拉近与人之间的距离。

3.情感教育可以成为学生勤奋学习走向成功的动力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情感基础是一个人成功重要的一大动力。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诗意情感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同时诗意情感培养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吸收正能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调整自身情绪,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三、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的对策

1.充分挖掘语文科目本身的诗意潜质

语文本身即为艺术与审美的综合显现,既然如此,充分挖掘学科本身具有的美感与诗意潜质就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美,培养诗意。

首先,整体品读文学作品,切忌频繁的人为割裂文章。现在,我们很多同行仍然喜欢利用诸如划分段落等手段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的提高認识,但过度使用无疑破坏文学作品的整体美感,诗意荡然无存。

其次,为学生学习每篇名作留白,切忌喧宾夺主,占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很多老师相当负责任,非常细致的帮助学生分析每个细节,然而机械化的灌输无疑剥夺了孩子主动感受诗意的机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生很难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诗意情感。

2.合乎顺应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既然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人文性,顺应新课标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毋庸置疑地成为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将语文学科与应试教育稍作区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醒学生改正僵化应试的学习习惯。

3.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科的主人,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用生命的诗化,灵魂的诗化召唤学子,帮助学生与作品中的对象世界建立起一种动态平衡且和谐亲密的交往关系,回归自己,找准状态。自然、开放、和谐、创新的平衡师生、人文、情理等各个方面的统一。

4.有效利用语文教师的诗化气质

毋庸赘言,教师是教学的引路灯。语文教师要利用个人的诗意气质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诗意情感。

诗化气质的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文学修养,将优美的语言,丰厚的底蕴学识,深刻的思想以高尚品格带入课堂。此外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新鲜的见解,教师精辟独到的论述会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起积极的诗意情感。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来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情操和培养高尚的人格,形成健康的情感基础。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调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能够更好的将是以情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

参考文献

[1]刘欢,翟肇韬.情感教育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07)

[2]孙寿权.理解优质课堂构建,从初中教学开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11.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学;初探

要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传授技能与知识,还应该多融入情感沟通、情感教育。同时情感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文化人文素养。但是情感教学方法的实施,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以及教学实际状况针对性进行,这样情感教学才能发挥作用。

一、摒弃传统教学观,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情感教育基本忽略,更多的是一种填压,尤其对于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学习过程是枯燥的,这种方式学生很难吸收,长此以往,就会丢失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是传统教育的特点。而通过情感教育课题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所有知识的动力,兴趣提高会把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增高。因此,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是实施情感教学的第一步,逐步构建高效课堂。

二、营造良好情感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语言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在工作生活中都离不开它,英语也不例外。情感、思想是语言中所承载、蕴含的,如果语言中失去情感,那么语言也就失去温度。无论学习什么语言,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运用起来,用它进行交流、沟通,英语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开始时师生要采用简单的句子进行问候型的沟通,教师要更加积极一些,让学生能够放松下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没有排斥心理,这会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三、多给予学生鼓励,提高学习信心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自信心。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帮助学生把学习的自信心树立起来,而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情感沟通,以适当鼓励的方式进行。学生得到鼓励、肯定之后,会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进步,从而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主动性。但是要注意,鼓励也要注意方法,学生特点不同,鼓励采取的方式也不同。另外,也不可过渡鼓励,避免给学生带来自大、自满的心理。

四、优化教材的情感资源利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以及新课标的下达,当今所使用的新编教材中,为了实施情感教学方法,融入很多情感要素,在语言材料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师要想更加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首先一定要针对教材进行研读,找到其中的情感要素,把其中展现的意志力、进取心、亲情、友情、义务、责任、道德感等等全部有效地利用起来,融入英语教学中,理解教材的意图,发挥教材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对情感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在这些积极情感的要素中有所体会,这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质量,还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情感态度的形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打下基础。

初中英语是为学生英语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一直是研究的焦点。新课标提出要把情感教学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初探为题,主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玲.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性导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郑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0(05):128.

12.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情感教学

初中思想政治课, 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 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国50多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特别是政治课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 考试考条条, 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 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 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 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 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 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根据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两个主要任务, 要想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素质教育, 必须做到三点。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 要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 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 必须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勇于实践,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 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 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 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改进教法,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 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 结合学生实际,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 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传授知识, 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 发挥德育功能, 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 使知与行相互统一。

三、切实开展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理论不能束之高阁, 它根植于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的建设实践中, 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 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 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 会碰到许多矛盾, 诸如代沟问题、好心恶报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 当自我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 企盼能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另外, 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 在社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 学生的所见所闻会带来种种疑虑, 也企盼教师能够解惑。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 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 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膊, 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 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 即使学生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 也应给予申述、辩解的自由和余地, 不压制, 不讽刺, 以理服人, 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 改变其错误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13.初中语文教学佳句赏析初探 篇十三

初中语文教学佳句赏析初探

甘肃省文县东坝中学 张小菊

句子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的元素。因此,语文教学中分析理解句子贯穿始终,无论是文章的理解赏析,还是作文的谴词造句,亦或是各种考试,都离不开句子赏析。在实际教学中,尽管佳句赏析的方法灵活多变,但仍然有“章”可寻。老师若能在教学中灵活地照“章”教学,既能轻松地带领学生学会佳句赏析,还能让学生在谴词造句、文章分析及各种测试中有“章”可依,自如应对。

初中语文佳句赏析教学时,选准角度是关键,否则,面对形形色色的句子,真的会有“老虎吃蚊子――没法下爪”的感觉。我认为佳句赏析可以从以下七个角度进行。

一、修辞的角度

巧妙恰当的修辞可以使句子绘声绘色,让文章妙笔生花,故佳句赏析首选角度应是所用修辞及其表达效果。例如: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句采用比喻手法, “银光”是紫花最浅淡的部分,由深而浅,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笔触细腻。“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2.“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运用夸张,虽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诸如此类,其他运用修辞角度赏析的句子皆可按照“修辞方式+作用”的模式赏析。

二、炼字的角度

精彩的句子少不了绝妙的炼字,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文豪炼字的佳话,贾岛为一字而反复推敲,杜甫为一句而“一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文章则更注重炼字。1、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三、句式的角度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感情服务的,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情绪截然不同。句式整齐,往往造成强烈气势,给读者加深印象,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交错美和节奏感。例如:《邓稼先》一文中举了1989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句式整齐,读之朗朗上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现象发人深省;()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既全面具体表现了其性格,又使文章活泼明快。

四、表达方式的角度

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组织句子,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因此,有些句子的赏析我们就要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例如:1.“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运用优美的笔调描绘当时的自然环境,烘托、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暗示了丑小鸭处境十分危险。2.“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里运用呼告的修辞方式,把希望故园重新获得自由解放的心情抒发的淋漓尽致。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及其崇高精神的赞誉,在全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五、人物描写的角度

为了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就要恰当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角度也是句子赏析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例如: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这句运用出色的神态描写和简短的语言描写,将中年闰土所遭遇的种种苦难,不堪重负的情状,淋漓尽致地再现在读者面前。2.“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句肖像描写,运用简洁的语言,恰当独到的比喻,让尖酸刻薄,能说会道,庸俗可鄙的杨二嫂形象跃然纸上。

六、表现手法的角度

为了恰当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图,往往可采用对比、象征、衬托、铺垫、伏笔、悬念、托物言志、移情于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组织句子,这也是句子赏析的重要角度。例如:1.“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衬托安塞腰鼓的热闹场面,这叫“以静衬动”.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又出什么事啦?“ ”又“字既暗示普鲁士已经给阿尔萨斯人民带来了多种灾难,也预示着即将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为下文设置悬念。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借物抒情的神来之笔。

好的句子在文章的起承转和、点题升华、总结呼应等方面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1.”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这一过渡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由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引出美女蛇的故事,过渡巧妙自然。2.”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句话在文章结尾出现,既照应了文题,又一语双关。

赏析句子和谴词造句只要抓准以上七个角度,精心组织语言,就能较好地进行语言的分析运用。但是,句子的赏析还应注意以下”三忌“.

一”忌“脱离语境,句子是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句子的赏析应结合具体语境全面体悟分析,这样才能最接近作者的表达意图。

二”忌“角度单一,尽管我们给大家提供了赏析句子的七个角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用单一的角度去理解赏析。

三”忌“断章取义,文章中的句子除了表达特定情景中的特定意义外,与它的时代背景及具体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理解赏析时,切忌断章取义,就事论事。

上一篇:演讲态势语:一举一动总关情下一篇:大学学年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