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2024-12-13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精选13篇)

1.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一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而小学教育则养运动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主,并起到育人作用。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小学生爱好体育的意识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小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而小学生当中,女学生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向、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本人在教学中发现教学组织得好,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即使是铅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

如:比如在教二年级滚翻时,游戏式引导小学生较快地进人角色。本人没有单纯地进行简单的向前团身滚翻示范教学,而是在教之前,学习简单向前滚翻坐撑:先双手掌撑住垫,双脚跪下垫,低头团身向前滚翻,屁股和双腿着垫(直腿坐、分腿坐、屈腿坐都得)。这个动作简单易学,玩耍性较强,小学生在这类似玩耍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简单滚翻动作,而女学生则忘记了胆小、忘记了怕别人嘲笑,之后,逐节课加大些简单滚翻动作,并可以用双脚夹球滚翻、用双手持球

滚翻等“围绕滚翻”来作为游戏,这样男学生爱好,女学生也喜欢。他们的学习沉浸在玩中学、练中玩。

2.、明确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就要有科学的教学标。就要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小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去创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教师也要按实际问题分组、分层次教学,让学生感到体育课的主人是自己,全部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都是为自己而想的。

3.、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小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同时应加强以下现两方面教育和训练:(1)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小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如:眼保健操和体操的教导和练习,要有人领做,有人评比。

(2)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如:每个学期初,都要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从中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姿态。

4、重视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小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小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每学期一次的校运会、级组中的拔河比赛、班级间的单项比赛、课内的教学比赛等。小学生在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引导得当,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塑造’‘四有“人才的重要方面。

5.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本人认为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小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如:高年级在进行60米/100米短跑时,低年级在运动场上玩,容易造成重大伤害事故;高年级跳高时,坐垫常会移开点点的,诸多小学生都不在意,若坐垫移开多了,会成安全隐患。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小学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如:投掷实心球时,不能向着多人的地方投掷。

(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小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如:见同学有危险时,大声提醒。

(3)爱器材:教会小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最有力量的,是时间。时间可以冲刷一切。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以课堂为阵地,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本人必将以更奋进的姿态、更坚实的步子,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2.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二

一、精心进行课前准备

1. 做好教案的准备。

在设计教案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审视自己的教案设计思想是否与新的课程理念相符合;制定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发展学生个性。

2. 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

上课前, 教师应画好场地, 安放好体育器材, 做到场地器材布局合理, 安全卫生, 要有利于队形的变换。如, 课前遇到雨转晴天气, 应及时检查场地上是否有积水或危险物品, 固定器械有无损坏, 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避免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3. 做好学生配合教学方面的准备。

在每节体育课前, 教师可要求部分体育骨干将新授教学内容试做一遍, 在指导学生做的同时进行观察, 从而了解本节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 以便及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改进授课方法, 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4. 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应结合时令季节的特点, 根据当天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 做到未雨绸缪, 适当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

二、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1. 准备活动部分。

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学生在进行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时因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身心方面的损害。传统准备活动中, 教师一般是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慢跑、徒手操、游戏等活动, 重点在于学生的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这种准备活动规范性强, 通常对防止学生运动损伤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 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 教师应提倡开放式的准备活动,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其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 加工、编创出新的活动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同时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 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2. 基本部分。

(1) 推行快乐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及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渴望。在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活动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通过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 创设“动起来”的情景,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 使体育教学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 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2) 做好讲解示范。讲解与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讲解时应语言清晰、层次分明、用词确切、生动形象, 并突出重点、难点, 同时要熟练地运用体育专业术语;示范则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示范什么, 怎样示范。为了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 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示范的部位、方向、步骤与技术动作的结构, 以及用力顺序等。

3. 注重“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放松的活动形式都可以采用。教师应让学生找出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 并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 这有利于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 能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及时进行课后总结

3.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 教师 实效性 教学方法

上好小学体育课不仅仅是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那么简单,因为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只要能听懂就能理解,它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即必须通过学生的实际操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笔者认为要上好小学体课,教师应该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求教师要把备课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定位《课程标准》。熟知课堂教学的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制定出适当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然后制定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用规范准则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着装和队列的整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也要动手,严格按照动作的规范标准来要求学生做到位;尽量做到当堂的训练目标当堂完成。再次,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在教学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因人施教,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1]。

2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方法以外,还有许多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讨论法、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

2.1 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设置和讨论,使学生明晰动作要领,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降低教学的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定讨论内容和划分讨论小组。讨论的内容一般都是所要讲授的体育技能中的重点或难点。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合理,要符合教学进程中的内容和目标。而且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还要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容易唤起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激发他们对新知、新技能的学习兴趣。对于讨论小组的分类,可以采用原有队列分组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男女单列、混合分配小组或者学生自由结组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选择,都必须依照课堂教学的内容、器材数量以及班额等实际情况而确定,不能一层不变。每组一般以6-8人为宜。在具体的问题讨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做出示范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与动作技能有关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示范动作后提出:“要顺利翻过去,最关键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按照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的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保证学生的讨论不离主题。这样,经过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互相启发,对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的学会了基本动作。另外,体育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主自发的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理解动过要领,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思考如何训练才能做到规范[2]。

2.2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体育课的游戏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不仅激发着小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游戏了解自身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体力以及基本的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个性,培养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意识。还能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体育课的游戏最终是以决胜负为结果,所以适应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过程,即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尽最大的努力,也使学生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对以后步入社会,融入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会大有裨益。如在学习使用篮球时,教师设计“篮球传接球比赛”和“迎面接力”等游戏,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也使教学达到了满意的效果[3]。

3 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以此来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师完全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组织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障碍跑的教学设计成送“鸡毛信”的情境。将垫子当作“草地”,把栏架比做“钢丝网”,用两条绳子拉直,当成一条“小河”,将实心球比作“地雷”,告诉学生注意避让。设置好情境以后让学生进行钻、爬、绕、跨等动作的练习,经过一连串的动作训练以后,学生最后将“信”送到“目的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为了达到情境设置的最终目的,他们会产生应急反应,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快速进行思索,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所以情境教学还能发展小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渴望练习的情绪十分高涨,几乎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所以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4]。

结语:上好体育课是使小学生学到一些基本体育技能,促使身体健康发育的关键,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效果。要达到教学目标,小学体育教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采取诸如问题讨论法、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培养他们体育的基本技能,还能使他们养成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资料】

[1] 谭志坤,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0.3

[2] 陆亚伟,问题讨论法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2

[3] 楼晓鸳,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妙用[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2

4.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体育课 篇四

如何上好低年级体育课

济水西关学校商青梅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教学是基础。这个基础是否扎实,对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十多年来,本人通过在低年级的教学、观察、摸索、实践。得出了如下体会:

一、课堂常规的养成低年级都是七八岁的儿童,刚进小学,差不多什么都不会。要在体育课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课中,教学常规大致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课前常规:教师方面就要注意备好课,上课前设计安排好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提前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在学生方面就要注意准备好服装,系好鞋带,安置好与体育课物品。课中常规:准时集合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要坚持正向教育,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注意按时下课。课后常规:下课后,组织好学生收拾器材。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教育教学语言生动化

低年级学生对身体动作的体验还不丰富,对抽象的语言所表述的动作要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时候是“大概”能听懂,但不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知道做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符合要求。所以,教师讲解要领,要求时一定要具体,最好是看得见、模得着,有章可循。以一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生硬地以专业术语要求学生“团身”,而他们“团”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子才算正确,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团得不圆”,出现“身体不会团”的错误动作。如果教师这样启发一下学生:“同学们,你们玩过皮球与方块积术吗,皮球在滚动的时候是不是比方块快的多?”这时,学生就会理解团身的意思。这样一个巧妙的点拨,切中了“团身”的要点,比较容易的使学生练习并达到了“团身”的标准,从而掌握前滚翻的关键要领之一。

三、师生交往互动化,学习环境情趣化

教学中,师生互有呼唱,不仅能使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而且对动作的要求也会更加明确,这样,既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情感,也融洽了教学,简化了管理。在队列队形训练时,我经常这样与学生对话,师:谁象解放军?生(齐):我象解放军!师:谁象运动员?生:(齐):我象运动员!师:看谁走得好?生(齐):我们走得好,谁也不乱跑!师:看那一队走得齐?生(齐):我们走的齐,谁也不乱挤!师:请你走到大圆上。生(齐):我就走到大圆上!、、、、、铿锵有力的对话,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其效果可想而知。

四、激励多样化,管理智能化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表扬、鼓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能优化课堂常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表扬形式应多样化,尽量扩大获奖面,如口头表扬、给集体加分、给大家表演,也可以采用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拿器材、还器材的方法等。表扬的时机,可在课开始、课中、课结束之前、课后等任何一个时间,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表杨。因为它对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非同小可的激励作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给学生营造了学生展示能力的学习的气氛,满足了他们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使体育课充满朝气,活而不乱。

一、体育课的类型

一般分为室内课和室外课两种

(一)室内课

有引导课;体育、卫生保健常识课和风雨天在赛马内进行的身体锻炼课

(二)室外课

有综合课、新授课、复习课、考核课

二、体育课的结构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一)体育课的基本结构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体育课可以相应地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用较多时间,因此把准备部分又分为开始和准备两部分。

1、开始部分

A、任务: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的任务和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精神振奋,为上课作好准备

B、按照教学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教师检查缺勤人数,宣布课的任务和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

C、组织方法:一般采用集体的形式进行

D、时间:开始部分约占上课时间的10%

2、准备部分

A、任务: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为基本部分作好充分的准备。

B、准备活动按照其性质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种,为基本部分的某些技术做好专门的准备

C、时间:约占全课总时间的20%

3、基本部分

A、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思想、道德、意志品

质。

B、内容:主要是大纲中规定的各项基本教材内容和选用教材内容等。

C、组织方法: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主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人数、教材

特点、场地器材条件来决定是采取全班集体进行还是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

D、时间:约占全课时的60%-70%。

4、结束部分

A、任务:逐渐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进行放松肌肉的活动,使学生从心理上、生理上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B、内容: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项教材的运动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手段,逐渐降低运动负荷,进行放松练习。

体育课的组织:

体育课的组织,是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和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安排时所采取的措施。

体育课组织的内容有:体育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组织措施、体育课的分组与分组教学。

一、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常规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

(一)课前常规

1、学生要做好上体育课的准备。

2、场地器材的准备。

3、“小生活”的处理。

4、教师与学生都应提前到指定的场地准备上课。

(二)课中常规

1、上课仪式

一般的顺序是:师生问好,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教师检查学生上课准备情况,宣布本课任务与要求,然后进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等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课中的要求

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按照课时计划行动严谨、动作规范地进行教学,不得有随意性。

3、课的结束

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练习的要求,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教师宣布下课,互道“再见”

(三)课后常规

1、器材的整理和归还。

2、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

二、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体育教学分组与分组教学、小群体、小集团教学。

(一)体育课教学的分组

1、自然分组

2、性别分组

3、体能分组

1、分组不轮换:是把学生分成几个教学小组,在教师统一组织指导下

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和练习。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在教师统一指导下进行练,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运动负荷。但采取这种形式需要具备较充足的场地和器材,否则会影响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2、分组轮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体育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规定的时间和顺序轮换学习内容。

(1)两组一次轮换:学生人数不多,新授教材比较困难;复习教材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形式:

(2)三组两次轮换: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

或较简单的复习教材,均适合采取这种形式。

(3)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如新授教材比较难,不易在短时间内学会,可这项教材的器材相对较少,需长一些时间才能保证练习次数。另外,复习教材比较容易,学生又已基本掌握,可采用这种形式

3、分组不轮换与分组轮换相结合:在一次课中要学两个新教材,其中一个教材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而另两个教材又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

体育课的密度:

一、综合密度:

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

1、准备工作: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测定者明确分工,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

2、测定方法与记录方法

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

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

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

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

二、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二、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一)体育课生理负荷

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

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随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2)了解法(即了解学生的自我感觉::自我感觉包括食欲、睡眠、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练习后的主观感觉。

(3)脉搏测量法:

A、准备工作

a.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

b.选择测量对象,所选择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如男、女合班上课时,则须先男、女生各一名。在上课前应向受测对象讲明测量的有关情况,使学生能主动与测量配合。

c.做好测量仪器、秒表等以及测量时所需用的准备和检查工作。

d.测量者分工。

B、测量步骤和方法

a.测取受测者安静状态的脉搏频率。应在上课前十分钟测量好相对安静状态的脉搏。

b.课中测量脉搏有两种方法,即:定时测量和练习前后测量。定时测量是每隔两分钟测量一次,练习前后测量是要及时地测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脉搏频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c.每次测量的时间以10秒促为好。一节课测量脉搏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0次

d.下课后,要测量学生脉搏恢复情况。

3、体育课生理负荷的统计

(1)统计:首先把每次测量10秒的脉搏次数合成每分钟脉搏次数。

(2)每分种脉搏平均值的计算。分两种:点计算和面积计算。

5.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五

重阳节那天,我被邀请至女儿幼儿园开展的一次“尊敬长辈

孝敬父母”的活动,感触颇深。“百事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少年儿童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有孝敬父母的教育要求。由此我对如何上好小学生孝敬父母德育教育课进行了深刻的思索。

一是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学会从小礼让父母;二是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四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努力向上;五是出门和回家都要向父母有个交代,以免父母挂念;六是要诚实,杜绝撒谎的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律的事。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不良学习心态。具体表现如下:

(1)消极型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差。

(2)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限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3)消极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愤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4)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似是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小学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主要是:(a)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

(b)教学方法单调死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

(c)传授知识单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少情感心理因素。(d)教师的能力低弱,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动态,不能应急驾驭。(5)来自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而忽视思品学习等原因,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厌烦学习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我应采取的对策是:

(1)教师要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要求。面对学生复杂的学习心理,教师必须认真专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中心观点、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使认识角度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教学时,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儿童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对于难点要采取前有孕状,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6.如何上好一堂 体育课 篇六

体育课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的健身功能,以及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展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更倾向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的五个学习领域就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为了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我们身为体育教师就应该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使学生每上一次课都有收获。但是,如何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呢?

要想知道如何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一节体育课如何才能算是一节好的体育课,换句话说,也就是衡量和评价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衡量一节体育课是否成功,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

第一个字是汗。所谓“汗”,当然也就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出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汗”代表学生一节体育课的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如果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没有出汗,最起码我们可以说这节课的生理负荷的量或者生理负荷的强度不够。如果生理负荷的量或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学生就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第二个字是“会”。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乃至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所谓会,不但是指要使学生学会某一项动作技能,还应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形式锻炼身体的方法。比如说,如果是一节技能学习课,那么就应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如果是一节游戏课或者体能发展课,就应使学生在达到锻炼身体目的的基础上,学会通过这些游戏等形式锻炼身体的方法。

第三个字是“乐”。这里所指的“乐”,不单是指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在运动中得到快乐,还指学生要乐于学习,也就是说应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学生勉强的学。这也是上好一节体育课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学生乐学,那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他都会主动通过体育运动去锻炼身体。

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下要如何上好一节体育实践课。

1、首先一点,既然是上课,那么就得备课。

有些人认为体育教师上课不用备课,那么他们就大错特错了,体育教师不但要备课,而且备课内容必须细致、周密、全面。

体育教师实践课的备课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首先就是要备教材 这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提前对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有非常细致的了解,我们得清楚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所学动作技术的动作方法;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些动作时容易犯什么错误,应该如何纠正;还要知道这些动作是否容易使学生造成伤害事故,应如何保护与帮助等等。

第二,备学生 我们要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包括这个班级有多少人,多少男生,多少女生,甚至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等等,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兼顾所有的同学。

第三,备场地器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数量等情况,我们要选择合理的场地,提前准备好教学器材,其中还要涉及到如果没有合适的器材或者器材数量不够,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组织教法的问题。

第四,备组织教法 我们了解了教学内容、学生以及场地器材后,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以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准备组织教法,尽量减少在队伍组织调动上浪费的时间,合理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这些咱们在后面再具体说。

最后一点,就是要备天气 我们作为体育教师,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因为我们必须根据天气状况,随时改变教学内容。

总之,备课是体育教师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把一节体育课上好。

2、接下来,就是正式上课的教学过程了。

我们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对健康理念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健康的含义,并为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而主动去进行身体锻炼。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我们必须遵守的教学原则,包括: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

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等。我们应该遵循这些教学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第二,就是要注意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体育教师应严密课的教学组织,根据学生人数、教材性质、场地器材条件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尽量减少用于整队、调动队伍、布置场地器材、分组集中等教学辅助活动时间,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安排一定的练习来调动队伍,利用安装、收拾器材,训练学生搬运重物的能力。

第三,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愿意学了,他们才会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主动的去学习,也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和使学生锻炼身体的真正目的。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们重点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要使学生乐学,那么首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有新颖性。比如说,如果教学对象是大学女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如健美操、排球等女生喜欢的教学内容;如果是大学男生,则可以选择一些如篮球、街舞等男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是小学生或者初中生,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来进行身体锻炼。

其次,要确定合理、正确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难以达到,他们就会遭遇挫折,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学目标太简单,他们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达到,那么,一来他们会感觉没什么挑战性而失去学习兴趣,二来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量身定做。

第三,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奖励或者惩罚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应该多运用奖励手段,而少用惩罚,即使用惩罚,也应适可而止,不能太重,否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第四,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或者是具有创新性的东西,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当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安排。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体育课教学也是这样。在课的开始,要安排好准备活动,以免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在一节体育课的最后,要安排好放松内

容,使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体育课锻炼身体的目的。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不仅局限在课上,还表现在课后。这节体育课是否真正成功,有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还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这就要靠教师课后调查,反馈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也是衡量一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

7.如何让小学生上好体育课 篇七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以爱心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对学生的爱, 是教师对教育对象情感的体现, 是开启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钥匙, 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体育教师爱学生, 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而且要做到:风天, 让学生背风而立;热天, 置学生于树荫之下;雨天, 游戏于教室之中;冷天, 考虑学生衣着是否单薄, 更要以一种表扬、鼓励、引导、关怀、教育和帮助的平和心态对待学生。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 就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无法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无法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也就不可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二、课堂教学要有“变化”

所谓“变化”, 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变换教学方法, 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1. 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 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 示范, 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 方法单调, 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 我在教《前滚翻》时, 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 两脚迅速蹬, 团身如球滚, 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 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 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常变常新, 步步深入, 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 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 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 每逢星期一上课, 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 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 我根据教材内容, 编一些韵律操, 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 热衷于小型竞赛,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 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 由于比赛激烈, 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

三、教学形式适当随意

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活动, 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现代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教育与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相适应, 让小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地学习与发展。体育课教学的随意正是着眼于这点, 而不是那种“一个哨子两个球, 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性别、年龄不同, 兴趣、爱好各异, 女学生喜欢跳绳、跳牛皮筋、踢毽子和有韵律的舞蹈, 男学生喜欢武术、投掷、乒乓球、下棋等竞争性强的活动。体育课教学的随意, 就是让学生凭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活动的项目, 让他们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这样做, 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使他们在活动中, 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特长, 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

但是, 体育课的随意教学必须注意:

1.培养“三小”, 即:小干部、小老师、小裁判。由于在随意状态下, 学生进行活动的项目增多, 教师顾不到, “三小”就能发挥作用。

2.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件易携带的体育用品, 这样, 一是可以了解各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二是可以弥补随意教学中器材的不足。

3.随意的项目安排不宜多。一般每次课以五至六个为宜, 并且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事先策划和准备好。

4.随意的时间把握要适当。一节课40分钟, 可以先上课20至25分钟, 剩下的时间进行随意教学活动。

5.教师要注意指导, 适当参与, 目的是要规范动作, 了解情况, 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 以便在课后小结中进行表扬和鼓励。

8.如何上好中小学体育课 篇八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体育爱好;因材施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体育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青少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未来建设人才的素质,我们要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真正起到锻炼学生身体、发展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健康的作用,使每一名学生都自主、自愿地参加体育课锻炼,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需要认真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对如何上好体育课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以身作则

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同样,具有良好体育素质和体育形象的老师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是学生崇拜、喜欢、模仿的对象,他们渴望得到这样的体育教师的教导。因此,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二、体育教学中要注重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搞好教学常规的保证。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同时要与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联系与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意志品质、品德修养、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另外,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要明确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还要灌输道德品质教育、组织纪律和坚毅顽强的拼搏精神等优良品质。

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一线队伍。体育教学中,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对新课改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反复实践,精心琢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求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及更好的研究学生的学法。提高學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关注学生特长爱好,引导其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组成兴趣小组。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在教学中,体育教师每节课教要有新内容、新特点,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学生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身心得到了锻炼,而且锻炼身体的目的达到了,既提高了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影响体育课的因素有许多种,诸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器具、教学的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的情境设计、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的作业条件等等,这些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身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要把握好各种因素,力求上好每节体育课,全面落实好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有力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看来,每一位体育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冯园,冯先超.小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01).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景家店初级中学)

9.谈谈如何上好农村体育课 篇九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农村学校的体育课教学,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师生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往往只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针对缺少场地器材的现实情况,在现有条件下,该如何上好农村的体育课呢?

就当前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效果?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对体育课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我们城郊学校由于学生少,受教育经费条件限制,而且农村体育教师一般不都是专业的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课的认识存有误解,总感觉体育课就是让学生玩,对体育教学内容钻研不透;加之没有一定的体育器材,导致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采用放羊式教学;感觉体育课无内容可上,体育课好上,但上好又精力、能力有限。体育课往往只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所以,要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对体育课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农村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对提高农村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起到这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缺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上好体育课。要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要精选有效的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实效性。例如设计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游戏内容应该是以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与教学中心紧密相连,这样的游戏才会具有教学实效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奔跑速度素质,我就采用点将赛跑、跑垒等速度奔跑游戏为教学内容。

(二)、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农村学生由于家庭差异、个体差异等原因,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做到因材施教。

农村学校很多体育项目在缺少器材的情况下照样可以进行,很多教学内容,只要教师把教学内容稍加改进或变通一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兴趣,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三、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

其实在场地、器材方面,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针对场地小、器材少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只要教师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资源的优势,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农村小学受场地限制,校内可教学体育教学的范围不多。就要充分利用起学校附近的空间,例如我校邻近辽河大坝,我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但是学校场地小。怎样才能上好这节课呢?经过与学校领导的商量和同意,在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之后,我就把学生拉到堤上进行上下坡追逐赛跑的游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让学生体验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同时身心得到锻炼,整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就地取材,自制简易的器材,丰富体育教学。利用废、旧物品改善教学条件,是一个比较积极的好办法。例如一张平时只能当废品卖的报纸,只要能开动脑筋就能成为学生很好的体育用具。我在教三年级学生提高投掷能力练习时,先让每人课前准备一张纸,上课时让学生则想方设法把纸扔远,学生都很聪明,有的折成了飞机,有的揉成了纸团,都开始了扔的练习。在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的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还有,每人多制作几件简单的活动器械,如:短绳长绳,缝制口

袋费劲,可用不穿的袜装制作口袋。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任何看似普通平常的材料,都能在体育课上大显身手。这样既能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现状,又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思维,并使课堂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四、结束语

只要我们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农村的体育课一定能上得丰富多彩,一样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力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广大农村体育教师更应克服不利因素,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力开发各类体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效果。

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

牛振革

10.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篇十

结合初中教学特点,在大力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

体育老师在每次上课集合学生的时候,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钟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站在上课位置上,上课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长此下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

二、教师着装得体,教学方法灵活生动

上体育课时,教师的着装得体,不宜着前胸印有卡通图案的外衣或过短的服装上课,并要注意检查服装有否损破。上技巧课时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径课时,鞋带是否系紧。特别是上球类课时,教师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带钥匙、硬物,还要督促学生身上不准带笔或其他硬物,女生头上不戴金属发饰。总之,教师仪表应该大方,行为要洒脱,讲话要精,调动队伍时,口令要准确洪亮。教育学生、处理问题时,措施灵活得当,效果会事半功倍,将会给教学工作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三、准确的示范,精辟的讲解

对初中学生,讲解动作过程要精辟、要领要易记,最好口诀化,练习提示要有重点。如篮球的原地投篮的动作要领精简为“蹬”、“伸”、“扣”三个字。如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可精简为“后引挺腹前后(开立)站,收腹挥摆猛力掷”。这些精辟的动作要领,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也抓住了练习的重点。而每次精辟动作要领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一次熟悉业务、钻研教材的好机会,精讲多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11.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 篇十一

1.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发出新的呼唤,提出新的要求。正是在此背景下,体育新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而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而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需求,追求教与学的和谐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育新课程提出“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制定有层次的课程目标,提出学习内容的基本框架,有利于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解决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发挥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体育新课程强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改变过去那种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的状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体育新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发展与激励功能,倡导内容多元、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思想,等等。所有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喜欢学习体育和参与运动,更好地从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益。

2.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

一堂好的体育与健康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体育教师只是机械照搬教材和教参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教学,反而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并非唯一的依据,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3.使学生形成基本素养

这点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基本内容。如篮球、足球、球类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同时球类体育设施又是学校最能满足学生的。还有,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学生,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体育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4.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体育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作用。

5.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

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次对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要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其闪光之处给予肯定和激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赢得学生的信任,

6.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转化体育特困生

例如:体育教师在素质报告单上这样写道:“虽然你的运动成绩不理想,但老师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如果再多一份自信和刻苦,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争取身体素质提高,不信你试试,老师对你有信心!”这位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体育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最后取得满分的好成绩。

7.如何弹性化设计课时目标

体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兴趣爱好、身体运动素质及教学硬件与环境,无一例外都影响教学进程,即使教师课前基于学情充分预判,但难以准确把握教学进程。如何体现个体差异,动态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江苏省沭阳县徐大丛老师提出“单元内课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整体设计”理念。即用虚线划分课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反映出单元内的体育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思路。这样执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实情,提教下一节课内容,或适当降低教学目标,灵活调整课时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还可以对好、中、差三类学生分层要求,让优秀学生发展更快,让后进生的学习更扎实。

8.体育作业项目设置丰富可选

运动项目的单一势必导致学生产生“厌做”情绪。因此,体育作业的布置既有跑、跳、投的田径内容,又有球类、游戏活动,既有身体素质锻炼内容,又有增长知识的如观看体育比赛、体育展览等活动,使活动内容尽量做到全面、具体,确保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体育作业有两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必做类,此类题目操作简单,不受气候、器材、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跳台阶、立定跳远、跳短绳、踢毽子等,让学生选择一两项天天练习。第二类是选做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轮滑、跳皮筋、滚铁环、健美操等。

9.实施差异评价,最关键的是制定合理的差异标准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原有基础,分层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自主选择评价标准与努力目标;最后,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自主申报的情况逐个分析与微调,确保每个学生选择的目标合情合理。

12.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十二

因此,新的形势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提出了以下两点要求。其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更好地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二,对体育教师而言,不仅要上好体育课,更要当好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帮助体育学困生走出心理障碍,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些学困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呢?本文旨在从小学生心理引导的角度,对如何突破小学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进行一些浅析。

一、体育学困生的定义$

学者王德明曾指出:所谓体育学困生,即指那些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但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的学生。不过,经体育教师耐心和正确地引导,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克服困难,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体育学困生的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表现形式也呈多样性。就一般情况而言,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1. 心胸狭隘、抑郁寡欢

有些学生心胸不够开阔、少言寡语、不爱谈笑,这一般属于个性特点,对生活和学习并无太大妨碍,人际关系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严重的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敏感多疑、抑郁寡欢,常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终日忧心忡忡、孤独无言的学生,通常表现为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且进行集体运动时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摩擦,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运动,最终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抗拒的心理。

其实,形成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家庭生活不幸福或受过重大的挫折、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等。例如,本校四年级的学生小李。他在篮球课上进行多人小组自由运球练习时,全程都一个人拿着篮球自己练习,即使累了也不让同组的其他同学练习。于是,其他学生跟体育教师反映情况,体育教师便提醒他:同组的学生要一起练习,不能自己一个人拿着球不放。之后,学生小李就不高兴了,气冲冲放下球,不参加练习了。

2. 自卑怯懦、退避畏缩

自卑感是自我评价偏低,同时又感到无能为力,失去自信心的心理状态。由于过分自卑,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所以表现为不愿意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说话吞吞吐吐,行动遮遮掩掩,做事畏畏缩缩;喜欢独来独往,幽然独处,经常沉湎于幻想之中,从幻想中求得自我满足。一般而言,体育学困生,尤其是能力性和整体性方面的学困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程中学习成绩长期落后,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厌恶。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小卢。他父母都是篮球体工队出身,个人素质较高,很注重对小卢的教育,在小卢成长的过程中倾注了不少的心血。然而,学生小卢在体育课上却表现得异常内向、特别胆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且在练习时很少与同伴一起交流,常常畏缩、退避。有一次在篮球传球练习中,体育老师让他出来作展示,但他怎么也不肯出来展示。原来,小卢的妈妈对他期望过高、要求太严,并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小卢,小卢一出现问题或达不到要求,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打骂。在这种威压之下,频繁的挫折感严重地损害了小卢的自信心,因此他感到无助、变得自卑,以致缺乏自信。

3. 对立破坏、自暴自弃

心理学认为,任何使痛苦或不快得不到排除的因素都可叫作挫折。对立破坏、自暴自弃是个人屡遭挫折引起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学生表现是:不怎么爱上体育课,喜欢和教师对立;不仅不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还经常扰乱课堂。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小李。在体育课上,当老师讲解、示范时,小李不但不认真听讲,还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异动作,引其他学生发笑。到了小组练习时,体育委员发出行动指令,小李不是故意不执行,就是行动迟缓,甚至做出相反的动作,还不好好地与其他学生合作,影响其他学生正常上课。

三、体育学困生的教育

要正确解决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就要针对其心理问题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1. 用“捆绑”游戏解除自闭心理

有些体育学困生平时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谈,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点自闭,很少能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一点笑容。针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要多加引导,多做有趣的游戏,以便先放松他们的精神,再充分发挥集体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加强交流,促进体育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交往。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一个女学生。她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与人交往,体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人三足”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她绑丝带又快又漂亮,这说明她的自理能力较强。但在做游戏时,她的动作不够大胆,放不开手脚,与其他学生的配合难以协调。我见此情况,便亲自给她指导,还让与她同组的学生积极地配合她。这样,经过几次练习后,她与其他学生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最终还赢得了小组的胜利。游戏结束进行总结时,我还特地表扬了她,并请她出来展示绑丝带的方法。就在那时,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课后,还有学生向她请教绑丝带的方法。通过“捆绑”游戏,这个女学生渐渐地活泼、开朗了,其自闭心理慢慢地消除了。

2. 用精神的力量消除自卑心态

小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孩子,他们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失败、害怕面对挑战等。因此,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其精神上的鼓舞。其实,给学生一点鼓励,就会给其带来安慰与快乐,甚至是激动与兴奋,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某些事物的兴趣。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在体育教学中,这种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些体育学困生非常有效。

例如,本校四年级的一个男学生。他长得较胖,体育活动能力较差。在练习垒球投掷时,方向偏了,距离又近,之后反复投了几次,成绩仍不理想。这时,在周围旁观的几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甚至讥笑他。见此情景,我及时地制止了那些学生的行为,并对他们说:“虽然他投得不远,但他这种勇于面对挫折、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请大家为他鼓掌加油啊!”听了我的话后,那几个学生以及旁边围观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为他喊起了“加油!加油!”在同伴的鼓励声中,那个男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时,操场上立刻响起了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最后,那个男学生转向其他学生,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深鞠一躬。从那以后,我每次上体育课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给那个男学生一些鼓励,还特意安排几个学生与他多接触、多沟通。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个男学生终于不再自卑了。

3. 用循循诱导化解自暴自弃

一些学生具有对抗性格且自暴自弃,这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中成长,没有应有的引导教育,从而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以致形成了学生的叛逆抗拒性格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既不能顺从迁就,也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以暴制暴,必须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逐步地调整和化解。

例如,我在分腿腾越跳山羊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每个小组设计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还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就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跳跃时,有个学生就是不愿跳。我问他为什么不跳,他说:“那么高,我跳不过去。”我说:“你先试一下。”可他还是不愿跳。这时,我进一步做引导工作,我说:“那你就从最矮的山羊开始跳。”于是,那个学生开始动心了。可当他试跑到山羊跟前时还是没有跳。我没有气馁,继续引导。我在最矮的山羊下面加高了踏跳板,然后说:“来吧!你肯定能行!深呼吸,跳一个。”这次,那个学生终于跳过去了,并且在我的鼓动下连续完成了几个动作。当我给他放低了踏跳板时,他仍然顺利地跳过去了。于是,我和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喝彩:“好样的!你跳得真棒。”有了这一次的成功,那个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精神状态也好起来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他的胆量越来越大了,也愿意和体育老师配合了。

13.浅析如何上好初一年级体育课 篇十三

碧海湾学校 陈志森

摘要: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因学生性格的差异,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让学生失去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本人在分析了初一年级体育课程普遍存在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对后续的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浅析、初一年级、体育课、如何

一、引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在于教师的引导。课堂是教学的平台,亦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并且还是学生素质养成的主要阵地,由于体育课程有着其特殊性,在上课难度以及管理难度上相对于室内教学上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如何上好体育课程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关键,对于学生的认知上来说也是一个关键。本文以初一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来阐述,如何上好初一年级的体育课,并给出几点提高措施来努力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希望对今后的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二、初一年级体育课之现状分析

2.1初一年级体育课之现状

从现有教学上来看,经过小升初升上来的学生,似乎对于语数英以及新增的其它自然科学更加的感兴趣,反倒是对体育课不怎么上心,表现出一种可有可无的行为。这其中以女性同学为居多,当然部分男同学也有这样的现象。

在一般进行户外的体育教学的时候,有些同学借口“肚子不舒服”,“感冒”、或者是“脚崴了没法跑等”的理由而不参加基本的体育锻炼;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是因为无法适应初中与小学不同的运动强度而产生厌倦的感觉,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厌倦的感觉。

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不管是从心里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叛逆期也因此形成,有时候脾气很倔,有时候不听劝阻,特别是对于上户外体育课来说,更是一种大胆的释放,早已厌倦了课堂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好不容易逮着机会还不疯玩个够吗?于此,这样叛逆期的孩子常常让体育教师为之头疼。

2.2引起这些现状的原因

究其原因对其进行分析,我们可知道初一年纪的学生有这样的反应也实属正常,原因有三:

其一,独有的叛逆期,生理上处于成长的第二阶段,有一些外在特征逐渐凸显,这让一部分不知云里雾里的孩子为之惶恐,且表现出害羞的一面。从心里的角度上讲,有一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是该积极参与,还是改放弃,在这种时候,男女有别的思想也渐渐在他们的脑海里产生。

其二,家庭里,父母的教育也至关重要,他们会在学生上学的时候对其进行一番教育,比如说:不要跟男孩子玩;比如说:现在的学习任务就是上课读书学知识,一些无关重要的课就可放弃。

其三,老师没有因材施教,对于场地、设备的运用率不够,这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该有的兴趣,在没有激发学生兴趣以及积极性的前提下,自然让学生对于户外体育课堂的学习失去兴趣。从而让体育课堂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有效性。

三、改进初一体育教学的措施

要想改变初一孩子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善于利用场地设施,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在户外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初一年级开设体育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对于健康,对于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这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最直观的一门课。而这个时期的学生也乐意接受丰富多彩的课堂,喜欢有创新的节目,倘若此时还以单一的教学方法来传授体育课,那自然会让学生觉得无趣,故此,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让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到体育课堂上来,教师应当科学的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法、比赛法、游戏法以及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利用所有一切体育教学上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体育技能得到锻炼,并且在提高体育教学的同时,还让学生从兴趣转变到自觉锻炼上,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3.2抓住孩子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是会表现出差异的,从某些方面上来说,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故此没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上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孩子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例:对于心里有顾虑的,胆小的以及犹豫不决,受到其它同学影响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其勇敢、大胆的一面,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来锻炼他们,比如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比赛等活动;对于做事缺乏毅力、虎头虎尾的学生亦开展长跑等运动来锻炼其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毅力,并且在长跑的过程中要鼓励其努力跑完全程,使得学生在开展自我竞争与他人竞争中,真正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锻炼自己的不足。

3.3通过语言激励来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课堂的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的一门多姿多彩的课。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之时,可采取多种方法来导入新课程,比如说讲运动名将的故事,提问和示范情境等模式来导入新课程,在让学生自行思考,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对体育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通过语言的激励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大胆的发言,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小结

在初一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应当在原有的潜能基础上,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的得到发展,并且摈弃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根据天气,根据心情,以及根据课时的安排实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场地施教的特点来充分挖掘体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欢乐、欢快的氛围中上好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筑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朝花夕拾名著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