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类型教学设计

2024-10-17

合同的类型教学设计(13篇)

1.合同的类型教学设计 篇一

论合同效力类型的分类

合同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当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的强制力,即合同所具有的法律拘束力。所谓法律拘束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而言,即法律以其强制力迫使合同当事人必须按照其相互之间的约定完成一定的行为。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一、合同效力的内涵及生效条件

合同效力的内涵包括信守合同和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信守合同,是指不擅自毁约的约束力,也可称之为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合同,是指不违约的约束力,也可称之为合同的履行效力。这两层涵义相互联系,统一于有效合同之中,同时存在于合同有效状态之下。后者以前者为前提,当事人失去任一约束,都不利于合同目的的实现。同时,这两方面的约束力又有区别的必要,并非同时存在于任一合同效力状态之下。在合同无效的状态下,二者均不存在;在合同未生效的状态下,二者产生分离,只存在合同的成立效力,没有合同的履行效力。合同效力涵义的这种二重性不仅是合同本身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国家法律的价值要求。一方面,合同行为过程本身就包括缔结合同与履行合同两个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阶段,并且各阶段的信用要求不同。合同订立过程中,要求当事人言之属实,不欺骗对方,善意地安排双方的权利义务;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要求信守诺言,不随意反言;在合同履行阶段,要求当事人有言必行,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

务,不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与合同约定,可见合同成立约束力内容与合同履行的约束力内容不同。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此可见,合同法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的约束力既有“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即信守合同、不擅自毁约的束;又有“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即履行合同、不违约的约束。我国《合同法》将合同生效制度设置于合同成立制度之后,表了法律对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分,也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广义上讲,合同生效应包括产生成立效力和履行效力两重含义。由于合同依法成立,即产生成立效力。因此,从逻辑上分析,不难看出,于合同成立后所说的合同生效,显然应解释为履行效力的产生。由此可见,合同成立生效应具备以下条件:1.订约主体应为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2.具备法律规定的要约与承诺这两个阶段或过程;3.对主要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有些情形还需要某种形式作为载体来进行表现)。4.合同必须依法成立。前面三者是合同成立的条件,而最后一条是合同是否生效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有效合同

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入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从目前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都没有对合同有效规定统一的条件。但是从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可以归纳出有效的合同应具有的共同特征。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强制性规定”,我认为,这一规定才是整个合同无效制度的精髓和本质所在。前面所述的合同无效前的情形主要从订立合同的程序或合同的来认定无效的,“损害公共利益”才开始涉及到合同的内容,而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才是无效合同,而且也是与其它效力类型的合同进行区别的根本性标志。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对“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条件来看,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因为上述三个条件是民事行为能够合法的一般准则,当然也应适用于当事人签订合同这种民事行为。所以,合同有效的条件也应当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只不过是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民法通则》中的“不违反法律”具体表现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结合到《合同法》第10条等规定来看,有些合同的生效或有效还要求合同必须具备某一特定的形式。因此,以上四个条件也就是合同有效的要件。从《合同法》第44条来看,就是要“合法”。当然以上四个条件也都是《民法通则》、《合同法》的相关具体规定,只有符合这些条件,合同才能“合法”,也才会有“有效”的可能。

合同如果成立后生效,则会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而且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依照本条规定及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方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所以如果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时,另一方当事人只能依据《合同法》第121条的规定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也就是说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和现有的法律规定,有效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仅限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并无法律约束力,没有为守约方或受害方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保护,有待合同法的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合同的类型教学设计 篇二

一、附随义务的概念和特点

1. 附随义务的概念。

附随义务是在法律无明文规定, 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 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依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这表明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 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 其目的在于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 并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其内容也并非自合同关系之始就已确定, 而是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 随着合同关系的进展逐步得以确立的。

2. 附随义务的特点。

附随义务具有以下特征: (1) 附随义务具有从属性。由于附随义务的存在价值主要是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 所以, 在合同关系中附随义务居于从属地位。 (2) 附随义务具有不确定性。一般而言, 合同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两种, 而且这些义务在合同成立之初就已经被确定。但是, 附随义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它并非自始确定, 而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行, 视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遵守一定的义务, 以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3) 附随义务具有法定性。合同法属于私法范畴, 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自主决定合同内容,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具有任意性;而附随义务则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 即使当事人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约定, 也不影响该种义务的存在, 而且, 此类义务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也无权废止。

二、附随义务的种类及适用

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从这一条可以看出, 附随义务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通知、协助与保密义务。下面主要对这三种义务进行分析:

1. 通知义务。

通知义务又称告知义务, 它是指债务人负有对有关债权人利益的事项的通告使其知晓的义务。合同的履行及合同目的的实现, 需要当事人通力配合, 需要双方互通信息。如果依据诚信原则, 当事人应当主动地通知对方, 此时便可认为有通知义务存在。合同法中关于通知义务有很多明确的规定。

从中可以看出, 通知在合同中的重要性, 在很多时侯决定了风险的转移及责任的承担。例如, 原告何某与被告陆某达成运输协议, 约定由原告为被告运输机器。经过公司附近一座小桥时, 陆某未如实告知何某桥的承受能力。原告驾车过桥时, 桥板断裂, 车子跌入河中, 原告受伤。法院审理认为, 合同履行过程中, 被告疏于履行告知、保护等附随义务, 致使原告坠河受伤, 原告有权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

2. 协助义务。

合同的订立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信任对方的履约能力及资信, 协助义务要求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承担协力义务;在履约中, 当事人应当顾及另一方及其标的物的状况, 最大限度地运用其能力和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实现对方的正当愿望, 以利于合同的适当履行。北京市怀柔法院曾审理终结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杨某于1996年初与被告李某签订房屋买卖协议, 约定李某将其住房卖予原告, 房款于1996年7月付清, 房屋产权归原告所有, 房屋过户费用由原告负担。协议签订后, 原告付清了房款, 被告将该房的房产证交给了原告, 但并未到房管部门办理过户手续。2005年8月, 原告找到被告, 要求其协助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被告以房产增值为由, 要求原告补钱, 否则不协助其办理过户。法院认为, 原被告之间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 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原告给付了全部房款并实际居住多年, 其要求被告协助办理过户手续的诉讼请求应当支持。

3. 保密义务。

保密义务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于知晓的对方的商业秘密或要求保密的信息、事项不得对第三人泄露。《合同法》第43条对此做了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无论合同是否成立, 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例如:受雇人在雇佣合同终止后, 应当对雇佣人的商业秘密等情况负有保密义务;承揽人应当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保守秘密, 未经定作人许可, 不得留存复制品或者技术资料。保密义务在技术合同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保密义务是一种消极义务, 只要义务人消极的不作为, 而不要求义务人积极的作为。因此保密义务的履行通常不会给义务人带来额外的负担。当然, 合同的附随义务不仅包括以上三种, 依据诚实信用原则, 还包括诸如减损 (即防止损失扩大) 、保护、注意、禁止同业竞争的义务等。在界定合同的附随义务时, 要从合同的目的出发, 而不能将附随义务的内容任意扩大。例如张某乘机动三轮车到某卫生院为其妻子看病, 张某将车辆停放在卫生院指定的停车区内。当晚20时许, 张某的车辆被盗。

张某认为双方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卫生院的合同义务是向原告提供诊疗技术服务。作为合同的附随义务, 被告在履行合同中未尽注意、保护义务。故原告车辆被盗, 被告应负赔偿义务, 后张某起诉至法院, 要求卫生院赔偿被盗机动三轮车的损失。

针对该案, 笔者认为, 合同产生的目的旨在使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但脱离合同目的的利益不应属于当事人的诉求。医院是以实现治病救人的利益为目的, 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的主义务及附随义务, 均以能保证给患者提供符合法律、合同约定及行业规定的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服务为核心, 至于张某财务的保管, 它与合同所要实现的目的不具有相容性。被告只要在医疗服务方面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 即实现了合同的目的, 至于其交通工具安全问题, 不属于被告责任范围, 笔者认为, 本案中的卫生院对车辆被盗不应负责任。

因此我们在合同的履行中要遵循诚信的原则, 从合同的目的出发准确把握合同的附随义务, 为合同的顺利履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泽鉴著:《债法原理》第一册

3.《热带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篇三

1.识记四种热带气候的名称。

2.掌握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3.学会利用气温、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4.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5.通过对地图的判断和运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适时渗透《环境法》等相关法规的教育。

2.认识气候的科学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導生活与生产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回忆有关“五带”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同学们再一次巩固,同时强调热带的位置。

学生活动:观看P74的景观图,让学生把书中的景观图与生活中的进行比较,谈他们的感受,体会不同的景观。

设计意图:利用景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走入当堂内容。

2.世界气候具有地区差异性

教师活动:出示一些图片,提问:为什么世界各地景观千差万别?

学生活动:观赏图片得出结论:各地气温和降水不同,使世界的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气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思考,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多样性,从而过渡到气候类型的学习。

3.活动一:热带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景观

教师活动:

a.老师展示已经有表格的小黑板让一两个学生上来填,其他学生自学填表。

b.让学生欣赏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景观图。

c.提问:为什么同样是热带却有着不同的景观?

学生活动:

a.再看教材P74认识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景观图。

b.老师引导一个问题,剩下的让学生相互讨论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a.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处理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地理语言加工和表达的能力。

b.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一般,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

活动二:比较热带四种气候类型的差异

教师活动:

a.再看P75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b.介绍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c.提问:如何判断其他几种气候类型呢?

学生活动:

a.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点。

b.让学生看P76-P77,然后完成相关内容。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儿呢?如何区分呢?

设计意图:

a.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的探究发散到一般规律的总结。

4.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我总结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从而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5.课堂练习

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当堂教学。

(作者单位 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雍安育才高级中学)

4.合同的类型教学设计 篇四

摘要: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因国际贸易欺作而给有关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每年达数百亿美元,因而研究国际贸易欺作的类型及其防范措施意义重大。作为国际贾易欺作基本类型的合同欺作的形式,主要有合同主体的欺作、利用合同条款欺作、利用合同履行欺作、数量限制或强制性规定欺诈等。为防范国际贸易合同欺作,应根据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合同;欺诈;防范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几乎任何一项国际贸易业务的进行都要运用合同手段。国际贸易合同能够设立、变更、消灭国际贸易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衡量当事人各方的是非曲直。正因为国际贸易合同应用的.广泛性,所以很多国际贸易欺诈活动都是利用合同手段进行的。我国加人wTO以后,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国际贸易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合同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为了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解、掌握国际贸易合同欺诈的类型及其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很有必要。

5.合同的类型教学设计 篇五

(一)——“合同类型、期限和试用期”部分

一、合同的类型和期限

第一条 本合同期限采用下列方式(选择一项)

A、有固定期限合同。期限个月,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本合同期满后,双方同意继续履行的,本合同从期满之日起自动向后顺延30天。30天到期后双方仍未就新的合同达成合意的,本合同终止履行。

B、无固定期限合同。自年月日至法定或约定的解除(终止)合同的条件出现时止。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合同期从年月日起到完成之日止。任务完成以为标志。具体为:。

若乙方实际开始工作时间与合同约定起始时间不一致的,以实际开始工作时间为本合同实际起始时间;同时,到期终止时间自动向后或向前延展。

二、试用期

第二条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三条 录用条件为:

A.文化知识:。

B.身体状况:。

C.劳动技能:。

D.工作能力:。

E.团队精神:。

F.其他:。

6.情境教学的类型 篇六

作者:李吉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78 更新时间:2006-8-14

情境根据刺激物对儿童感官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大致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 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

(一)实体情境

实体情境即以物体原型为主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所见的山川田野,风云雨雪,花草树木,兽虫鱼等都是实体情境;在课堂所出示的实物、标本,如珊瑚、指南针、松果等也是实体情境。实体 鸟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二)模拟情境 情境因其本身的具体化,使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易于感受,易于理解。凭借实体情境,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模拟情境是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实体创设情境具体而真实,固然有它的优越性,但也不可避免地有它的局限性,客观上不可能具备那么多的实体;主观上亦不需要事事物物以实体出现。模拟情境,则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复现,达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点就行。如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都是属模拟情境。因为是模拟,就和实体相似。儿童进入模拟情境就可通过眼前形象和实际感受,联系已积累的经验,展开联想与想象,使情境丰富而逼真。同时,由于模拟情境,只需相似而已,在运用时,就显得简便易行。画一个萝卜 点上三笔作眼睛、嘴巴,就表示是“萝卜娃娃”;很有节奏地哼唱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让学生通过歌曲的节奏、旋律的感受,可想象游击队员英勇善战,出没在深山阔水之间,有力地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从而理解游击队员是“神枪手”、“飞行军”等诗句和意境。由学生担当角色,进行表演,也属模拟情境。利用孩子平时积累的有关森林、小河、田野等表象作为背景,那小动物的头饰,人格化的雪花、腊梅、大萝卜春姑娘、冬爷爷……连同儿童的情感,在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应该说,无论是担任角色,还是在座位上作观众的,几乎都一同借助模拟情境去体验、感受。由于模拟情境,只求相似,所以它是情境教学中常用的一种。

(三)语表情境

语表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的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手段结合运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而语表情境,则是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通过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从而体验情境,对一些无法展现实体情境的课文,一般是通过语表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的。由于语表情境不象实体情境那样具体,所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而逐渐增加语表情境。《月光曲》是一个优美的传说。贝多芬在盲姑娘的小屋里即兴创作《月光曲》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诗一般的意境,非图画能表达尽致。用语言描绘情境便成了主要的手段。我用这样的描述把学生带到那莱茵河畔的月光下的小屋而后提问:“这首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的?”从哪一句可以看出?(花了一夜功夫,才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了”)显然,贝多芬是在小茅屋里乘着兴致把曲子弹奏出来,而后追记的。那么,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的呢?你们看,课文插图,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月光是那样的明,又是那样的美,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清幽”。“清”是指清亮,“幽”,表示美,而这种美又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所以书上说是“清幽的月光。”这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啊,小茅屋里的一切是这样的明亮,课文上用了一个比喻,“好象披上了银纱”。“纱”是轻柔的,“银纱”就不光是轻柔,而且明亮,该是多美啊!现在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一节课文,细细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这被晚风吹起的破旧的窗帘,那月光下的穷苦而向往美好生活的皮鞋匠,盲姑娘……这一段语表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到贝多芬此时此刻激动的心情,从而努力用自己的琴声,把穷兄妹从这低矮的茅屋带到那广阔无垠的大海边,让穷苦的盲姑娘从琴声中仿佛看到光明……。

(四)想象情境

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它虽不象实体情境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意象却比实体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学生的情绪往往在想象情境中得到高涨,想象力也随之而发展。当然想象情境往往要借助实体情境、语表情境或模拟情境,作为想象的契机。口头作文《我是一棵蒲公英》,“我”的理想那一段,想象蒲公英的种子乘风飞去,飞过高山,飞过田野,有的愿它来到荒山上,有的愿它来到森林里,有的还愿它来到草原上……并在那儿发芽长大。这就是典型的想象情境。因为所有这些,学生并不能亲眼见到,只是将有关表象重新组合成新形象而构成。怎能让学生展开这美妙的想象的呢?那是吹起的蒲公英的种子。孩子们看到种子飞远这一实体情境,听到老师的语言描述: “你们,蒲公英的种子飞了,飞向蓝天,你抬头往上看,看见了什么,低头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飞呀飞呀,你来到什么地方,决定在哪儿生根发芽?”于是学生望着蒲公英的种子向远方飞去,望着望着,许多形象浮现在眼前,伴随着情绪和教师语言描述的方向性,新的形象出现了,学生进入了想象性情境……。

(五)推理情境

7.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关系初探 篇七

关键词:教学类型,学习类型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 高校教育界内部也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其结果正如人们所关心的由主导着课堂教学中心地位的教师身上转到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身上来, 并不是一句轻松的话, 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教师要以学生的真正需要为立足点, 在较全面了解并分析学生个体的前提下, 根据其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个性特点来教学, 这必然是对于学习者类型的诸多因素有一个系统的观照。研究学习者类型必然与学习者的生理、认知及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全面了解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类型状况及其差异情况, 深入探讨高校中的学习类型与教师教学类型之间匹配性的关系, 对广大高校教师而言, 有利于他们根据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类型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更大程度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对大学生来讲, 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并调试好自己的学习风格, 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更主动地适应教师不同的教学类型的特点,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类型的定义的确定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学习类型的定义是Dan夫妇等人提出, 其认为是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系统性的、持久性的并具有个性化的认知方式, 并且这种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类型的解释也是多元化的, 乔治亚州立大学Gayle L.Neson教授认为的是指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 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更为大家所接受。

1 学习类型与教学类型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学习类型与教学类型的相关研究, 其研究的起点首先对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如Dunn夫妇和Price (1965)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类型实施问卷调查辨别了21种学习类型, 并由此建立了一个较为经典学习类型目录, 而Keefe (1979) 与Reid (1987) 等人通过对教学的实地考察与分析分别对教学类型的研究相继提出了不同的定义。而真正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其由乔治亚州立大学Gayle L.Neson教授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国、日本的教学类型及学生的学习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日本的教授更倾向于理智型教学类型, 主要表现在:论证严密, 结构严谨, 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过程。中国教授更倾向于自然型特点是, 教师讲课亲切自然, 朴素无华, 没有矫揉造作, 也不刻意渲染, 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获得知识。美国教授更倾向于情感型这种教学风格表现在教师讲课情绪饱满, 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依赖。讲到动情处, 往往情绪高涨, 慷慨激昂,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学习类型上美国学生表现出独立的竞争式学习, 中国学生则更多表现出合作式的学习, 而日本学生则显得比较被动, 往往等到答案有一定把握后才做出反应。阿拉巴马大学的Rebecca.L.Oxford也就性别与学习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男性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 我们一般称为“场独立型”学习类型, 而女性对周围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称为“场依存型”学习类型。中国学者对从事高校学习类型与与教学类型关系研究的人员则为数不多。其中代表性人物是王初明教授在1999年曾做过一项关于学习类型的实证性调查研究。王教授随机从广州外国语学院选取49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的样本, 通过取样后的数据分析, 研究者希望了解大学生的现实中的学习类型与风格是什么及他们所喜欢的类型之间的差距, 同时进一步考查学习类型与学习成绩的优劣是否有联系。他们的结论包括:学习类型与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关联性, 还包括:学习方式与学习阶段有联系, 这种联系的实质可能是由在校时间的长短引起产生的。其研究结果在教育界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与争议。

2 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

2.1 我国高校教学的现状

中国传统的教育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绝对权威, 一般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填鸭式教学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行其道。此外现在大学很多同学入学后仍用中学阶段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 习惯于应试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大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 而应该结合专业与社会实际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观念,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行为承担主要责任, 必须有一套适应大学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怎样安排学习时间, 怎样利用图书馆, 怎样做读书笔记, 怎样对待专业课, 怎样适应老师的教学类型与方法, 所以教法与学法的现代化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另外许多高校的教师认为只要有高深的学识就能当好大学教师, 不讲究方法和技术, 一套教材和教案, 一用就是好几年。同时现在的高校对教师的以科研为主要核心的绩效考核导向, 让更多的教师只关注科研比如今年出版了几本专着, 写了多少篇文章, 却很少重视他们的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关注及教学经验和技术积累与积淀。高校教师只有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的同时, 精通教法和学法, 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艺术, 才能更好让学生成才与成长。

2.2 实施学习类型与教学类型关系研究的相关因素

考察学习类型与大学教学类型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对它们二者关系有个明晰的理解,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 探究教师的教学类型与学生学习类型之间数量的关系。目前教师的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仅仅停留于其关系的理论构建及一些零星的实证研究上, 可能因为教育测量上的工具或研究者的功底的缺位, 影响教师的教学类型与学生学习类型之间关系的更为精确数量表示, 这方面更需要我们做统计工具与研究方法上的大量创新工作。

第二, 国外的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的研究过程告诉我们必须关注处于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学习者。如中、小学生因其思维特点, 更多关注触觉式和视觉式学习类型;而到了大学阶段, 随着学习者理性与成熟的增加, 喜欢“分析型”的学习类型会更多。另外, 女同学一般对学习环境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 在学习上多属“审慎型”学习类型。而男生则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 在学习上多属冲动型, 这些都为大学老师的教学类型的多样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第三, 研究学习类型与大学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也必须考量大学生个人学习类型的形成与教师教学风格的关系。实践研究表明, 学生个人学习类型的形成与教师风格有着天然的联系。比如权威者的专制式教学风格, 老师在课堂中有核心的地位, 教学秩序井然教师可以主导课堂, 学生考试成绩较为理想, 但学习者个人积极、主动合作式学习风格较难形成。而教师的民主式教学风格其掌控难度必然增加, 但关注学生的个性与需求特点必然会促使更多的学生敢于创新, 善于创新。一般认为学习类型则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与学习者的个性、认知、情感息息相关的吸收、处理及保存信息的方式, 其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联系不多, 但有研究表明因作为课堂的主体的教师其对学生的学习类型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不论对学生还是任课教师来说, 对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市场和生命力, 这反映了学生和老师对课堂教学多样性具有共同的需求和期待, 但从偏爱倾向和程度上来看, 教师和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学习类型的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 广大教师及学生对其知之甚少。因此要大规模全方位地实施学生学习类型的研究确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做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

最后, 就学习类型与教学类型这一研究领域而言, 其本身也存在着不明确的问题。首先对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的定义还存在着分歧,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目前对学习类型的认识还不多, 而且缺乏理论支持。如:判断学习类型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学习类型是否就是潜意识和无意识的?要解答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与研究。而且我们采取学习类型问卷都来自国外的测量表, 未必适应中国的教育实践, 大多数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的测量手段是通过问卷形式来获取数据, 共同方法的偏差问题影响其结果的分析, 大多数研究员认为教学与学习类型基本上属于潜意识的认知方式, 只有观察才能最有效、最客观地了解其表现形式。但是通过观察来收集数据费时费力, 并较为较主观, 同时无法排除人为因素, 如何解决为我们实施学习类型与教学类型关系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论文为江西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性

高等院校教学类型与学习类型适配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谭顶良, 周敏.学习方式的转变:点冷观.南京师大学报, 2008 (1) .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346.

[3]谭顶良.学习风格论.江苏教育出社, 1995:328.

[4]Reid, J.M., (1996) .A learning styles unit for the intermediateESL/EFL writ-ing classroom.TESOL Journal Autumn:42-7.

8.足球训练的类型与教学分析 篇八

摘 要 高校中足球训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强健学生的体魄、锻炼学生的技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本文对足球教学中包括的训练内容作了简要分析,并且对在日常当中的教学训练方式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足球 训练 技术

一、引言

随着足球技术越来越多样性,战术变换灵活,绿茵场上球员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对其体能也产生了严重的损耗,所以对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要求和方法就变的非常重要。运动员要有非常好的体力、技术、战术、心理才能在比赛中崭露头角。这就意味着在运动运日常的训练中,教师要给予针对性强并且合理的训练模式。足球比赛具有非常激烈的对抗性,攻防转换非常快,而且奔跑的距离和时间对运动员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这要求教师在训练中对学生的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体力训练和心态训练都要记性讲解和演示。本文对足球教学训练中包括的内容作了简单分析,对足球训练中的方式做出了详细阐述。

二、足球教学训练中包含的内容

在日常教学当中,足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等。这些不同的训练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体制、意识和内心,让学生可以多方面多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中的体能训练

体能是足球这项运动的基础,有充足的体能才能进一步在技术和战术上发展。体能训练是指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是让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和战术的重要保障。体能训练要与专项训练搭配进行,要处理好身体素质训练、专项训练、战术训练和比赛之间的关系。普遍把身体素质训练当作是准备阶段,可以恢复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状态,是一种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的手段,并且要求学生可以自觉的、长时间的、不松懈的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在整个训练中达到体能要求。这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而且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也能够实现,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强化自身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在日常教学中,一节身体训练课可以进行单项和多项素质的训练。在多项素质训练中,在开始阶段要进行少量的运动,把需求体力较多的项目放到之后进行。

(一)对学生进行有氧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要求一定要合理化,现在运动生物化学式是无氧阈为计划标准,就是从有氧供能为起点,大量的使用无氧供能的临界点作为强度标准,这种有氧和无氧的混合代谢,表示在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相结合进行训练时以每分种心跳高于150次为强度标准,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对最大有氧能力有很明显的提高。

(二)对学生进行无氧耐力训练

在学生训练或者比赛期间,由于快速的攻防转换会在很多时间内进行反复多次的冲刺运动,这就要求有较强的无氧耐力水平,在无氧耐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高强度的运动当中,要求运动员的身体内产生大量乳酸,这是无氧耐力训练的保证。所以,要有大量的高强度训练并且持续时间的加强。一般来说,运动员每次的活动时间应该在10-60秒之间,若活动时间太短,会使磷酸原供能系统时间比较长,则逐渐转变成有氧耐力训练,失去了训练意义。

2.无氧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是间歇训练法,这是当今专业足球队伍普遍使用的方式。在这个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把握间歇时间,这是保证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间歇时间超过限定时间之后,运动员身体中的血乳酸值与休息时间成反比,即休息时间越长含量会降低,形成速度的主要发展因素。所以间歇时间的合理安排要根据每个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水平,让身体机能一直处在高乳酸值的状态,可以保证无氧耐力训练目标的时间。

四、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运动员熟练掌握技能和提高技术水平。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把技术训练都安排在基础内容当中。足球技术训练都是从一个动作开始,在运动员具备了基础技能之后,逐步发展成运用综合技术进行训练。例如:在熟练掌握传球和接球两个动作技能之后,可以把两项内容相互结合起来,进行双人间的回传训练,还可以对运动员进行接球、带球、射门一系列动作训练,这就直接对接、带、射多个技术进行强化。所以,想要在各个方面有所加强,就应该进行实战型训练,在快速、激烈的对抗演习中正确合理的完成传球、接球等必要动作,这些也是足球当中难度较高的技术之一。在训练技术的过程中,采用一些比较有效的练习方式进行反复使用,当每一个技术都熟练掌握之后就证明在足球竞技中的能力有大幅度的增强,如:传球、运球、射门、假动作等。技巧表现在比赛当中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使用正确技术的能力,要求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可以根据队友和对手的情况对使用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电视看到的各大足球比赛项目中,很多球队在落后的情况下坚持不懈最后赢得胜利。其实这个时候运动员们的体力损耗都很大,往往意志坚强的球队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运动员时刻强调,在逆境中,运动员应该忍受身体带来的疲劳,发扬出吃苦耐劳的精神,维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使神经可以充分发挥出运动员的潜力,努力把训练和比赛任务完成好。此外,还应该多进行一些对抗比赛,逐渐锻炼出运动员输球时候的心理抗压能力,培养运动员钢铁一般的意志和自我调控能力。

六、结语

教师要想把足球训练任务完成好,必须要保证足球训练模式符合运动发展规律,把基础建立好;一定要遵循运动生物化学原理进行教学和训练;要对足球训练中的要求、技术、战术配合等合理、规范的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师要及时改正自身存在不足和缺点,改善自己的训练模式和方案;对学生要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建立良好的教学训练风气。只有这样的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超越自己,成为足球健将。

参考文献:

[1] 王晓栋,蒋寿银.浅谈足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J].少年体育训练.2011(6):150-150.

[2] 邓建华.校园足球训练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11(20):60-60.

9.世界气候类型的教学反思 篇九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大家熟悉的当天的天气预报回忆天气特点及描述方式,然后利用对比方法引出气候这一概念。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及组成要素,就是利用学生对家乡哈尔滨市的气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对比地中海气候特点和家乡气候特点,了解哈尔滨气候特点优势,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4.课堂提问科学合理:

(1)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经过认真备课,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精心设计问题。比如复习旧知(世界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时,为了降低难度,我将问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回忆气候的描述方式及特点,我设计问题:你能描述哈尔滨的气候特点吗?从而引出不同气候的描述方式,总结出气候的特点,这样的衔接处设计的问题非常得体;而本节课的重点是气候的类型及分布,因此在读图活动时为了提高效率,先让学生观察图,试着针对图提出问题让组内成员回答,然后我出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既给学生自主权,又逐步突破了障碍,突出了重点。而对家乡的气候优势分析时,我提出问题:根据气候直方图,判断家乡气候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你喜欢这种气候吗?你知道这种气候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吗?这一系列问题既可以检测学生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分析气候优势,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认为这是在关键处设计的问题。

(2)提问的方式较为灵活:比如课前预设好的教师提问,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学生自问、互问,学生回答不完整时的追问,分析完问题后的学生针对不明白的地方的提问等等,总之,我尽量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3)注意了科学的等待时间:在近期的“有效提问”理论学习过程中,我懂得了提问要给学生时间,不是教师提问后学生马上举手,代表学生表现好,能力强,效果佳。因此,提问后我都尽量停留几秒钟时间,稍难的问题就多等一会,只有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或表达不清时,给予学生“第二等待时”,耐心的听完,耐心地加以引导,而不把学生思维的火花随意地泯灭。

5.学生读图时深入指导: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不太适应,尤其是地图的使用,因此在小组读图时,我进过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耐心指导,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后面的学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6.注重激励性评价,学生积极性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对于不太肯定的答案常常犹犹豫豫地举手,因此我会说“勇敢些,抓住表达的机会!”对于平时学习不积极,本节课表现好的学生我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本节课你表现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保持着这种学习热情,以后的学习会收获很大的!”判断天气还是气候的语句时,我提问了坐在最后不打算回答问题的一名同学,我观察他不打算参与课堂学习,提问时我用体态语言和语气进行提示,结果他回答正确了,“好极了,你的答案是正确的!”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结果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表现在:

1、备学生不够细致。因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读图方法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时,指导的少一些,结果在寻找亚欧大陆西部、中部、东部的气候类型时有些乱,分不清大陆西部、大陆东部。

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在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时花费时间稍多,稍有些啰嗦,比如学生读图时就应该提醒填表格,结果有些窝工,导致后面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这部分教学时间有些紧。本应由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结果集体回答,不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阅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3、总结性的内容仍需给学生机会。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出现预期的答案就赶紧总结出结果,比如,气候的特征、世界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特点“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等等,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完全还给学生,对本节教学留下了遗憾。

4、反馈练习涵盖的知识面不全。本节学生除了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还要会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征,而在设计练习时忽略了运用气候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没法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

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会摒弃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已,我要不断的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老师。

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2

今天执教了《世界的气候》一课,下面谈谈这节课自我感觉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整体上说一下自己这一堂课的情况。这堂课整体来说思路比较清晰,但是教学目标与课标有些偏离,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解读课标也没有很好的研究教学参考导致的。在教学基本功上感觉自己还是语言上欠缺很多,语调太平淡,一节课始终是一种语调听不出重点,板书还是不好第一字不好,第二不整洁,第三内容不成体系。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学生上台指图时,只关注了指图的学生,这时忽视了台下的同学,使得出现台上台下学生联系不起来,互动效果不好。

其次,具体来说一下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导入部分,采用景观图片导入较好,但是导入的太陡了,如果在同学们说出是气候不同导致的这些地方景观不同后加上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气候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导进来就比较好。接下来是“自主学习”环节,学习自学课本图3-22完成大屏幕上列出的要求,第一个问题是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学生找出是一年,接下来我让学生比较了天气与气候,然后又返回来讲的气候的两个要素,这个环节顺序安排的不好,感觉把描述气候的时间与两个要素分开了,要先了解了气候之后再对天气与气候作对比比较好。

接下来是回顾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来说的,学生指图说完后都是我对他们进行的评价他们说的不完整时也是我来补充的,这样感觉台上台下有些脱节,如果让台下的同学对台上同学的回答做个补充或评价的话,这样互动效果就会显现出来。由气温和降水差异过渡到气候的差异这个过渡还可以。接下来先让学生读图3。23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这个地方的指导读图方法比较到位。

接下来先回顾以前知识温度带名称范围也是让学生上台指图来说,让学生指图主要是为了突出地理学科中图的重要性。下面的环节是让学生分别找出位于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首先我来示范如何找,指导他们如何读图,下面就由他们自己找出,然后同学交流,最后再由学生上台分别指图说出。在学生指图时往往指的是点而不是范围,而我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学生的指图进行纠正。在这一环节中,对分布在每一温度带内的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位置没有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具体介绍了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我先给学生从分布与特征两个方面讲解了热带雨林气候,然后观看这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片加深印象。主要是教给学生分析气候类型的方法,便于下面学生自己分析另外三种气候类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在一起的图,先要介绍如何读这种类型的图。接下来就是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对另外三种气候类型从分布与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再找学生上台指图给大家分析,我在一旁指导纠正,这个环节台上与台下也有些脱节。

还有热带草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特征这两者处理的不好,如果把两者做个比较,把两者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效果会比较好。

接下来是对四种气候类型进行的总结,先通过动画观看总体的分布,然后再做练习对四种类型的特征进行巩固,最后对整节课内容回顾总结。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的练习用的时间较短。

最后,通过这次授课比赛,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提供了动力。因为又给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每次听课后的评课给我收获最多,有些问题自己发现不了,通过各位老师的点评总能给我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总之,我相信只要能发现缺点及时改正,在课堂上勇敢地改变自己,自己进步会更快。

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3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课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理解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其结论再加以分析。同学可以自己表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看法和见解。

但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改进:

1、出现口误:我们不能直接的说成热带荒漠气候,因为荒漠是景观,如果形容气候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

2、高原山地气候它是属于一种特殊的气候类型,不属于寒带气候类型。

3、在比较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时,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出二者的区别,仅仅从夏季降水量上分析是不准确的。

4、在热带气候类型的幻灯片中,应该用比较明显的颜色进行区分几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这样更直观。

5、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但是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说到非洲,可以提到非洲的气候具有典型的对称分布的特点。

6、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先看图例,再分析名称,再对应相应的位置,深入分析;注重突破重难点;板书要尽量完善。

10.合同的类型教学设计 篇十

复习目标:

1.认识病句的类型。

2.能够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和思路:

病句的类型和修改的方法。

首先带领学生回忆归纳病句的类型并进行对应的修改方法指导;然后将病句修改练习转为语段的修改练习,提升学生识别病句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最后进行集中训练。

教学过程:

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把病句,归纳为几种类型。你现在记住了哪些类型?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

①逻辑语序不当。

病句的类型和修改的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在树下听故事。

4.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志愿者和中学生。

5.桔子、苹果、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6.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7.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8.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二、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加以修改

读罢小说,使我感触非常颇深,给了我异常深刻的影象,我从中读出了两个字,那就是“关爱”。人间呼唤关爱,人间需要关爱。因为关爱,我们的社会无时无刻地流淌着爱心灌注的暖流,处处播洒着爱心滋润的阳光,收获着爱心的希望。

参考答案

—、1.“因而”和“所以”保留一个。

2.“改进”改为“提高”。

3.去掉“繁星满天或明月高悬”。

4.把“和中学生”去掉。

5.把“萝卜”去掉。

6.改为: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我班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很突出。

7.去掉“不再”。

8.去掉“使”。

二、(1)删去“使”:(2)删去“非常”或“颇”;(3)“给了我异常深刻的影象”前加:主语“小说的情节”或“主人公的形象” 等(符合语境即可)。(4)“影”改“印”:(5)“人间呼唤关爱”和“人间需要关爱”前后调位;(6)“无时无刻地”改“无时无刻不”;(7)“洒”改 “撒”;(8)“希望”改“果实”

一、辨识选择

句子是否有语病,多从语法结构、逻辑事理、语言习惯等方面着眼判断。一般通过提取主干的方法,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结构是否混乱;有否定词的句子,看有无否定不当;还可以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去考虑,看句子的逻辑是否合理。解答这种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还是“选出有语病的一项”;其次可用排除法找出错误的选项,然后再确定正确的选项。例1(2009•安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C。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D。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例2(2009•威海)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病句的类型和修改的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缺主语:如(2009•江西)“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句中“令”字使得句子无主语,应删掉。

缺谓语:如(2009•嘉兴)“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句中“生活质量”前没有谓语,应补上“提高”。

缺宾语:如(2009•黄冈)“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振兴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句末加上“的迫切需要”。

·识别成份残缺的方法:压缩句子,提取主干。

二、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修饰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如(2009•黔东南州)“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句中“学习态度”不能与“提高”搭配。

动宾搭配不当:如(2009•杭州)“采取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处理甲型H1N1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句中“采取”应改为“采用”。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2009•龙岩)“鲁迅先生的杂文写得深刻而犀利,常常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句中“淋漓尽致”作为“驳”的补语,从前文看,应该改为“体无完肤”。还有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的现象,不一一举例。

·修改方法:在把握句子核心意思的基础上换掉或补充的句子成分。

三、分类不当。

如(2009•盐城)“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句中“戏迷”包括“中老年朋友”。

·修改方法:一次分类只能采用一个标准。修改时可以“删”或者“添”。

如上句就可以改为:“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的喜爱。”或者“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特别是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四、否定不当。

如(2009•安顺)“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句中“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包含两种情况:“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和“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后者显然不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修改方法:先“拆”后“删”。

五、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会导致句子在逻辑上违背事物常理。如(2009•恩施)“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句中“发扬”和“继承”逻辑顺序不当应该换一下,先“继承”再“发扬”。·修改方法:理清事理,调换位置。

六、重复累赘。这种毛病是由于不懂词语的意思而产生的。

病句的类型和修改的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今年5月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北京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5.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⑴在笫14届省运会形象系统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600份左右的会徽、吉祥物候选作品。⑵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6.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ɑ)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到?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①文中有一个句子用词重复,应该删去的是: ②文中加横线的句子(ɑ)(b)(c)顺序不当,应调整为:。③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7.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原句的下面。⑴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

⑵为了防止甲型H1N1疫情不再蔓延,北京防疫部门做出了巨大努力。

8.修改下面病句。

⑴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⑵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参考答案

题型探究

例 1 C 例 2 C

例3 修改:毕业前的日子,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从毕业这一天起,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

11.浅谈历史课堂提问的类型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提问 能力 兴趣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我们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在教学中讲究提问艺术是各学科都要注意的问题,而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应注意提问的艺术。因为教学中若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明确性,系统性。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功效。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

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一目时,可设计如下提问,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蒋介石为什么既要反共却又不敢与共产党彻底决裂?在大革命时期,蒋介石为何敢于叛变革命,分裂革命统一战线。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思维的波澜也就激起了。这样,即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能力,又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发散性提问,步步深入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上,在教学中有不少问题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考虑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后又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再探一层,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再进一步,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最后加一问:为什么明治维新能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不能?对同一史实。通过发散性提问,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多方思维,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探究性提问,深化知识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讲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将它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为剖析该内容,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以下四个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孙中山为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新”在哪些方面?启发学生找出::㈠背景新;内容新;性质新;作用新,(3)新旧三民主义有何联系和区别?(4)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综合上面四个问题,学生便知道它听以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②它同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探究,就会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化。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4、迂回设问,退中求进

有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好。若采用设问的方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如讲完“西安事变”后,若设计这样的提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建立的?”则学生回答的效果一定不会理想。若对提问方式稍作变通,把它设计成若干个小问题: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是哪一年,主要内容是什么?③1935年党的瓦窑堡会议中制定了什么方针?④“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什么?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着什么重要意义?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归纳、分析、综合。其思维顺利地越过障碍,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所包含的知识要素。

5、浅处深问,静中得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就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本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維,教师趁势对其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了疑点,深化了知识。

6、激趣设问,愉快学习

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例如,在讲《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节课时,一开始我提出一个问题,“为庆祝新中国诞生。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你们知道当时设置了多少门礼炮,齐鸣了多少响吗?”然后告诉学生:“是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设置了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了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它的经过和意义何在呢?这样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会使他们的兴趣盎然,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行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

7、课堂内、外两种方式综合,开展历史活动,促进学生交流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历史教学仍局限于课堂内,而轻视了课堂外这一重要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吃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书本中应该给他们更丰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养成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如撰写小论文,开展历史活动课,搞专题辩论等。

善教者,必善问。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六种方法。各种方法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12.“文包诗”类型的课文教学探究 篇十二

关键词:“文包诗”,“以文读诗”,“以诗读文”,情感体验,策略

对古诗的重点内容、深远意境, 配合优美的插图进行形象的场景再现。“文包诗”中“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 “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 “诗”与“文”浑然一体, 相映成趣。我们认为“诗”是文章的主体, 学“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句, 感悟诗歌的意象, 领会承载的情感。作为小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有效过渡方式, “文包诗”无疑是最好的体裁了, 那么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如何实现这种过渡呢?下面我以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小学低年级“以文读诗”

《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 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 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 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种难以把握的文体, 更何况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难领悟, 对此我采用了以“文”入“诗”的方法来学习此文。

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后, 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三小节上, 先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 母亲还在油灯下,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 通过反复的诵读, 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 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再借文悟诗“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师: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同学们, 读读第一小节, 看看上面的这幅插图,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让我感动, 古时候没有缝纫机, 孟郊要出远门了, 他的妈妈在晚上为他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

师: (出示图:又细又密的针脚) 是啊, 你们看这针脚, 密吗?

哇……学生开始感叹。

生:很密, 一定是怕天气冷了, 孟郊会冻的。

生:还怕如果缝得稀的话, 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

师:说得真好, 其实, 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 针脚缝得细密, 否则, 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孟郊的母亲真是:“临行……意恐……”

生: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师:好, 同学们再把这句诗、这句话合起来读读, 看谁体会得更深。

【反思】学生把诗句与文章相互融合在一起, 对诗句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具体了。再通过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把握诗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充分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师:出门在外的孟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画面)

生:纷纷表达 (春天的太阳、绿绿的小草……)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 (指名学生读好后) 孟郊看到路边的小草长得生机勃勃, 小草怎么长得这么好呢?这最需要感谢谁呢?

生:春天的太阳, 给它的生机。

生:没有太阳, 小草就不会长得这么旺盛, 需要感谢太阳。

师:看到此情此景, 孟郊心里怎么想的呢?

生:母亲的慈爱, 不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 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同样的, 孟郊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所以孟郊用了一句诗来表达:“谁言……报得……”

生: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反思】学生再通过反复的诵读, 从而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 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这样图文对照由文到诗, 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增强了对诗句的感受力。

二、小学高年级“以诗读文”

高年级“文包诗”语言更加优美, 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加丰富。景中寓情, 情中有景, 诗歌的意境更悠远, 为学生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加广阔, 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高年级学生对于诗歌的驾驭能力较低年级学生已经有所提高, 需要的是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 加深其理解和把握情感, 更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从诗入手, 引出要学习的文章,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诗, 由诗到文, 再由文到诗, 出发点、落脚点、归结点都在诗, 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让他们从中找到收获的快乐, 由此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13.片断训练的类型及其教学学科论文 篇十三

[内容]

片断训练是篇幅短孝内容单一、形式灵活的一种写作训练形式,也叫小作文、小练笔、单项练习等。是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其进行短平快的战术性训练,能帮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积累生活体验,丰富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方法。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片断训练是一种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指单一的写作基本训练单位,主要是写作中的常用片断,如开头、结尾、总分段式,借物喻人的方法等。着力于“格”的理解和运用,并努力使之序列化。

从阅读教学角度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主要是阅读材料中的典型片断,如《三味书屋》中介绍书屋一段,方位清楚,有模仿价值。注重阅读与写作间对应要素的理解和迁移。

片断训练需要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的综合参与;同时又是学生说话、听话和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学生内部智力技能和语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学生作文知识技能和心理活动辩证统一的训练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阶梯和桥梁。

片断训练根据训练内容和训练目的,可以分成: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四类。

(一)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最佳形式。所谓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就是以片断或简短的篇章为形式,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通过观察素描类片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具体训练中要做到:

1.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观察是获得感性表象的唯一途径。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画或录像,它们生动具体,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牢固的表象。使语言训练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驯出典型表象。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对丰富而完整的观察对象或过程获得感性表象;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观察,帮助他们把握事物本质特性,筛选典型表象;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去强化典型表象。

3.让学生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使中心的表现更为有力、深刻。

(二)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

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就是指导学生以课文为素材练习写作的片断训练。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有所创造,或改变课文容量,或转换表现角度,或别出新意,或驰骋想象,既依据课文又超越课文。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将阅读和写作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上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促进学生读写的同步发展。在实施训练时,教师要做到:

1.帮助学生发现可创作的课文素材。一般教师在这几方面引导学生着力寻找:

(1)课文留给读者回味思索的空白点。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片断训练。如:《忆铁人》中铁人的语言“哦?……咳!”可引导学生把铁人此时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出来。

(2)改变课文原来的表现角度,进行片断训练。如《再见了亲人》写志愿军叔叔向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话语,可让学生以小金花的口气写她向志愿军叔叔道别的话语。

(3)改变课文的容量,缩写或扩写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片断训练。

(4)改变课文的文体进行片断的训练,如把古诗改写成写景或记事的记叙文。

2.向学生提供准确进行语言表达的帮助;或向学生介绍某些背景情况;或向学生提供关键的词汇、句式;或告诉学生基本的写作常识和技巧,如诗歌改成记叙文应注意的问题;或帮助学生理清表达的思路。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内心所感外化为文字。

(三)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

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是模仿范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进行片断练写的写作训练形式。是将在阅读范文时感知、理解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运用。根据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断章句,如:开关、结尾、对话、炼字、修辞方法、句群段式结构等。使学生在借鉴范文的过程中加深对作者的各种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的操作中初步形成写作的思维组块,以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针对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的特点和目标,在指导时要注意:

1.加强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理解、积累、鉴赏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特别要讲清范文片断的特点。如:《火烧云》中写火烧云变化的部分写作方法是:①按出现—变化—消失顺序写;②描写变化的.动词各不相同。

2.向学生提供与范文情况相关的写作素材。两者间的相关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写作方法的难易程度做恰当的调节,也可分层提供或分步提供。还可以设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由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素材,如:在仿效《火烧云》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部分的写作方法进行训练时,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可以想象成动物,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事物。

3.重视片断讲评,并把讲评的重点放在要求仿效的写作方法上,而对学生的练写片断中其他的优缺点,暂时不讲。同时,要引导学生互相讲评,自我批评,在讲评中巩固写作方法。

(四)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

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就是运作用学习到的部分语言文字进行片断写作的一种训练形式。促进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内化,加速将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丰富学生头脑的语汇储备,使学生的写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能“言之有文”、“妙语连珠”。能够进行语言文字包括词语(成语)、句式、警句、格言,甚至部分自然段的有意识地积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时,教师要注意:

1.恰当选择需要积累、运用的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一般应具有连缀能力强,使用范围广,富有表现力等特点;或者是微言大义,或者是意境深远……衡量的标准是在学生的语言交往中能经常运用或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切实帮助的。

2.提供合适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境和有效的训练形式。如有的让学生运用指定词语、句式简要复述课文;有的提供文章开头,让学生运用指定语言续写或补写;有的则要求学生运用指定的语言文字自由创作等。

上一篇:木兰诗公开课教案下一篇:好句和赏析